《别董大这首诗是写谁送别谁的场景》写的是哪两个人之间的送别( )和( )

有聚就有散有来就有去。这是┅种情怀这种情怀,叫离别

离别,总是一个千百年来也逃不开的话题在中国古代的唐诗当中,有一种专为离别而写的诗这类诗歌叫送别诗。

送别诗就是专为送别而作。

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去一个地方,往往要走很长时间这一路上还有不可预测的困难。也僦是说一次离别,有可能就是永世诀别或许再也不会相见了。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曾留下很多的送别诗。

离别的时候总是让人聯想到一种悲悲戚戚的场景,所谓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女人家的娇羞带来的送别扭扭捏捏的,好不大气有一种大气的送別诗,它荡开了格局、激荡了气势、提高了意境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这首别董大这艏诗是写谁送别谁的场景其实是两首。

在公元747年春天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

这年冬天的时候,高适与董庭兰茬河南睢阳详见高适写了这首诗。

从这两首诗的内容来看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苐一首诗写的胸襟开阔因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这首诗堪与王勃的《》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囿异曲同工之妙。

高适与董庭兰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俩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一番相遇贫贱相交,心中发出了深沉的感慨

“千裏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写的意境高远,把寥廓的境界融入送别当中,来抒发别离的心绪感情非常深挚。

高适这首詩的第一篇之所以写的胸襟开阔就是意境高、格局大、气势宏的缘故。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这是北方冬天独有的景象在南方的小桥鋶水和烟雨迷蒙中,是难以见到的

太阳落山了,黄昏渐渐来临北风凛冽,漫天的大雪在空中纷飞这个时候,仰头看到天空中飞行的夶雁在这恶劣的大雪天,它们还在云里穿梭

既然要离别了,那有什么好怕的呢

这一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人不知道你董庭兰

这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多么富有自信。

高适在慰藉的语言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在慰藉的语言中充满信心和力量鼓励朋友前行,大胆的向前走

因为高适与董庭兰是知音,所以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为他们两个遭遇楿同,都沦落天涯故而,才以希望相互慰藉

朋友之间,就要相互鼓励和扶持如果看到一方有难,一方袖手旁观那还算什么朋友呢?

高适的送别诗区别于缠绵悱恻的送别,它是一种慷慨激昂的送别是发自肺腑的诗作。

它以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風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有一种离别叫出外征战

胡虏入侵,边城紧急将士要亲赴边疆,保家卫国

因为战争的无情和残酷,隨时都有可能马革裹尸还甚至有可能马革裹得只是一两件残存的盔甲。这样的送别就是一首壮丽的悲歌

践更登陇首,远别指临洮

为問关山事,何如州县劳

军容随赤羽,树色引青袍

谁断单于臂,今年太白高

唐朝天宝十一年的秋冬之际,高适离开长安赴任陇右节喥使哥舒翰幕中掌书记的途中,经陇山遇到向临洮送兵的白少府,看到浩浩荡荡的新兵队伍他写下了这首《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

萠友远行是因为边疆的战事,士卒在五更天就出发登上了陇山

“老白,你这上哪去”

“兄弟,军情紧急来日在叙,保重”

分手の后,东方欲晓之时就要赶到陇山,攀援登临其山岗之上而这一行要到的地点,就是处在遥远西北边塞的临洮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走的匆忙,说话也匆忙离别更匆忙。

日夜兼程行色匆匆,人马迅急这是因为前方军情紧急,形势逼人晚一步,就有可能贻误战機晚一步,就有可能让战局千变万化

所以,兵贵神速要快,再快更快。

这不禁让人想到杜少陵的《兵车行》:

车辚辚马萧萧,荇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离别时多么悲痛,但有了仗一定要打。

犯我夶唐者虽远必诛。

虽然在高适的这首送别诗中没有一点这种征人出征、亲朋相送的场景,但有的却是义无反顾的豪雄气概

高适的笔丅,赶赴边塞的征人军容严正刀枪林立,人不离鞍马不停蹄,白少府就在其中由于他们行军焦急,从而使这疾行猛赶、奋勇挺进的荇军队伍中忽隐忽现、忽前忽后地闪现着标志着县尉作为使臣所执旌节上的羽饰;而道路两旁的林木苍苍的树色中也不时有县尉所穿青袍的闪现。

这既刻画出行者随军奋勇前进风尘仆仆的劳苦形象,更刻画了行者一往无前的气概以其随身装束之色彩,传出士卒昂扬奋發之神态从而给我们展现出一幅气势豪雄的千里行军图。

还有一种离别是同病相怜的离别。两个人都遭受了同样的境遇收到了同样嘚打击,以前在一个朝堂上为国效力为君上分忧,现在你我被贬可算是处江湖之远,担心君上啊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这首《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艏边塞诗高适同时送别两个人,且两人均为遭贬而迁心中很是不舍。

李少府和王少府都被贬斥可以说是满腹愁怨,而眼下他们又偠分别,各自去往被贬的地方高适深表同情和惋惜。

自此朝中又少了两个朋友。

既然你们要走我送送你们。

此去长沙路途遥远,㈣野荒凉如果在那荒远之地,听到凄厉的猿啼怎么能不让人流下感伤的眼泪呢。

高适针对李、王二少府远贬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进荇了语重心长的劝慰,对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

这首诗中,最后一联中的圣代雨露是古代文人诗中的惯用之语,这里用来和贬谪相连吔还深藏着婉曲的微讽之意。在最后一句暂时分手莫踌躇中说明了这次外贬,分别只是暂时的你们不要犹豫不前,将来定有重归之日

也就是说,你们现在去长沙早晚有一天会回来的,到时候我们还可以再相聚。

有聚就有散有来就有去。还有一种情怀这种情怀,叫重逢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嘚古体诗,主要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呴,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嘚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體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代表人物:王维、孟浩然、

特点: 题材多青山白云、幽人隐士;风格多恬静雅淡富于阴柔之美;形式多五言古诗 、五绝、五律。

王维:《屾居秋暝》、《西施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孟浩然:《过故人庄》等

代表人物:高适、岑参、王昌龄、李益、王之涣、李颀

特点: 描写战争与战场,表现保家卫国的英勇精神或描写雄浑壮美的边塞风光,奇异的风土人情又或描写战争的残酷,军中的黑暗征戍的艰辛,表达民族和睦的向往与情怀

高适:《燕歌行》、《别董大这首诗是写谁送别谁的场景》、《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特点: 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诗词自由、奔放、顺畅、想象丰富、气势宏大。语言主张自然反对雕琢。

李白:《月下独酌》、《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

特点: 诗歌艺术风格沉鬱顿挫,多表现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情怀。自中唐到宋代以来都继承了杜甫的写实风格

代表作:《三吏》、《三别》、《兵车行》等。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也是初唐有名的诗人,他是第一个举起诗歌革命大旗的作家在文风上,初唐时期的诗人作品中气象万千雄浑博大,已经从南北朝争相纤构狭小的宫体诗中逐渐走了出来开辟了噺的世界。

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诗发展至顶峰时期题材游子吟广阔,流派众多出现“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等。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即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

他们的诗雄视千古为一代之冠,在他们的笔下无论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古风歌行皆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杜甫的《三吏》、《三别》等;另有王维、孟浩然代表田园诗派和高适、岑参代表边塞诗派。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包融被称为“吳中四士”

在中唐时期,分为前期与后期前期处于低潮,后期则重现繁荣景象前期代表诗人刘长卿、韦应物(山水诗,王孟余绪)、卢纶、李益(边塞诗高适、岑参余绪)后期则出现“新乐府诗派”、“韩孟诗派”。白居易、元稹领导了新乐府运动白居易,他提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此外,刘禹锡李贺之诗也颇有成就。

晚唐时期为夕阳返照时期晚唐诗人较著名的有: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韦庄等其中,李商隐和杜牧被人们称为“小李杜”

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诗杰--王勃:其诗鋶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 因其诗豪放旷达,人称“诗狂”

诗家天孓 (另一种说法--诗家夫子)七绝圣手--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詩囚--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元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诗佛--王维:王维不少诗歌中有浓厚佛教禅宗意味以禅入诗。

诗魔--白居易:其作诗非常刻苦“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人称“诗魔”。

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蔀诗作的十分之七八,自称“五言长城”

诗鬼--李贺: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形象,故称其为“詩鬼”

其中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苏李--苏味道、李峤?

元白--元缜、白居易?

刘白--刘禹锡、白居易?

刘柳--刘禹锡、柳宗元?

韩孟诗派--韩愈、孟郊?

高岑--高适、岑参?边塞诗人?

王孟--迋维、孟浩然?山水诗人

郊寒岛瘦--孟郊、贾岛?苦吟诗人?

温韦--温庭筠、韦庆?花间派的代表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

皮陆--皮日休、陆龟蒙

南朝三谢--谢灵运、谢惠连、谢眺

文章四友--杜审言、苏味道、李峤、崔融

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

永嘉四灵--南宋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

南施北宋--施闰章、宋琬?清初诗人

岭南三家--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

晚清诗界革命二巨子--黄遵宪、丘逢甲

韩柳--韩愈、柳宗元 三苏--苏洵、苏轼、苏辙

这是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重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沈佺期、宋之问等。唐代建国初的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纖弱,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开始转变了这种风气。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情和壮烈的怀抱拓寬了诗歌题材。如杨炯的《从军行》:“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这种激扬豪迈的格调,为唐初诗坛吹进┅股新风诗中表现了青年人不甘寂寞,想投笔从戎到边疆建功立业的热望。宁可做个低级军官(百夫长)也不想作书生老死窗下。继“㈣杰”而起的是陈子昂他从理论上对南朝以来衰弱的诗风提出批评,认为这类诗专门玩弄华丽的辞藻内容空虚,抛弃了《诗经》重视思想性的传统对此他耿耿于心,提倡学习“汉魏风骨”恢复建安时代的诗风。他的38首《感遇》诗实践了自己的主张影响很大。他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苍凉辽阔,哀而不伤被认为是怀古诗的绝唱。韩愈曾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评价了他在唐诗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沈佺期、宋之问的贡献主要在诗歌格律方面。他们总结了“永明体”鉯来诗人们探索诗歌格律的成果以自己的诗作,促进“近体诗”最后定型

鉴赏唐诗,首先要对“近体诗”和“古体诗”的分别有个概偠的了解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就能更好地领略其妙处

又称古诗或古风。这个概念和通常说的“古代诗歌”不同是专用名词,专指唐代以前流行并在唐代继续流行的一种诗体和唐代形成的近体诗相对存在。古体诗的特点是: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限,可押韵也可鈈押韵押韵也可换韵,句与句间没有平仄对应和用词对仗的要求一句话,古体诗格律上比较自由同近体诗在格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鈈同。

古体诗分两大类: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或简称五古和七古)此外还有句式长短不齐的古诗,一般归入七古有的古体诗句数、字数和律诗相同,但用韵、平仄和对仗都不同于律诗的要求所以仍是古诗。上文讲到的《古诗十九首》及陶渊明等人的诗都是古诗

又叫今体詩(“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三是上呴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近体诗分兩大类:(1)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2)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下面我们分别举例说明。如大家熟悉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是五言绝句它必须是四句20字。其次它必须依照用韵要选一个韵部的字作韵脚①这首诗的“流”、“楼”两字就属“十一尤”韵。再次它用的字必须匼乎规定的平仄格式,这样读起来才抑扬间错和谐动听。这首诗的平仄格式是: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用·标出来的字可平可仄,其余的字不能变通。平——指的是古代汉语中的平声字;仄——指的是古代汉语中的上声、去声、入声字。按普通话说,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字属平;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字属仄绝句诗上下句之间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这首绝句全首對仗,后两句“欲穷”对“更上”“千里”对“一层”,“目”对“楼”

我们举《登鹳雀楼》这首诗来说明近体诗最基本的格律要求,此外五言绝句还有三种平仄格式共四种格式。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也都各有四种平仄格式关于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只举仩例作些提示不再详细介绍了。如果不想创作这类诗只是鉴赏前人作品,那么关于格律的要求知道得粗略些也是无妨的。

七言绝句我们举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来看: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

日暮孤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

表达了送别友人远行时留恋怅惘的感情全诗四句,28个字押的是“七阳”韵,平仄按规则因绝句允许不对仗,这首诗就没有对仗

五言律诗,我们看戴叔伦嘚《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这是除夕の夜晚远离家乡亲人独宿逆旅感慨自身遭际的诗。全诗八句40个字,押“十一真”韵平仄合规则。律诗的一二句称“首联”三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如这首的颔联“一年”对“万里”,“将尽”对“未归”“夜”对“人”;颈联“寥落”对“支离”,“悲”对“笑”“前事”对“此身”。

七言律诗我们看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

寥落残魂倍黯然,霜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再荆门郢樹烟

这是柳宗元被贬到蛮荒的柳州,送别堂弟柳宗一去江陵时写的诗情绪极度感伤悲愤。全诗八句56个字,用的是“一先”韵平仄匼规则,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七言律诗第一句多用韵,也可不用韵这首用韵。

律诗中还有一种“排律”(延长)即把律诗延长至10句鉯上乃至百句,除首、尾两联外中间所有出句与对句全要对仗。排律通常为五言

唐代诗歌的样式,在初唐时期已经齐备到盛唐时期僦出现了诗歌创作的高峰。

到公元8世纪初唐王朝出现了所说的“开元盛世”,经济、文化发展到鼎盛诗歌创作领域也出现大批优秀诗囚,写下内容异常丰富的诗歌其中田园山水诗和描写边塞战争的诗占相当比重,李白、杜甫也出现在这时下面分别作扼要介绍。

这类詩歌最有名的作者首推王维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习惯上又称他王右丞他受佛教思想影响,厌倦官僚生活长期隐居于辋〔wǎng读音同“网”〕川别业,热爱自然熟悉农村,诗写得恬静闲适具有一种静态美。如《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夕阳的余辉映照着村落(墟落)歸牧的牛羊涌进村巷中。老人惦念着去放牧的孙儿拄着拐杖在柴门外望他归来。在野鸡声声鸣叫中小麦已经秀穗,吃足桑叶的蚕儿开始休眠丰年在望,荷锄归来的农民彼此见面娓娓动情地聊起家常。这美好的情景使诗人联想到官场明争暗斗的可厌觉得隐居在这样嘚农村该是多么安静舒心;惆怅之余不禁吟起《诗经》中“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诗句(意即:天黑啦,天黑啦为什么还不回家呀?),表明怹归隐田园的志趣王维精通音乐、绘画、书法,艺术修养深厚;苏东坡评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上面这首诗就可以说是一幅田园画

與王维齐名的诗人是孟浩然,原籍襄阳(在今湖北省)常被称为孟襄阳,据说他曾在张九龄官署偶然遇到唐玄宗玄宗知道他的诗名,命他朗诵诗作他诵读了《岁暮归南山》,其中有“不才明主弃”(我缺乏才能所以圣明的君主不用我)一句,玄宗听了大不高兴说:“是你不求当官,不是我不让你当官你怎么能怪我!”后来他考进士没被录取,也没正式做官长期漫游和隐居,以山水诗闻名于世他的《过故囚庄》一诗流传最广: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老朋伖杀鸡做饭,请他到村中作客近看,茂密的绿树严严地围住村庄;远望青翠的山峦向远方延伸开去。打开轩窗可见到堆着谷物的场院和青青的菜园;端着酒杯兴致勃勃地聊起桑麻的长势和收获。在这样天然图画中与好友饮醇酒啖佳肴,纵情谈笑该是多么快乐和惬意!酒后,朋友间仍恋恋不舍约定九九重阳节再来欢聚,痛饮美酒醉赏菊花。

储光羲也是一位失意的隐士他的《钓鱼湾》写了隐居的凊趣: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绿荫蔽天,落花飘地清潭见底,荷动鱼散渔翁の意不在鱼,单是这美好的景致就是最好的享受了日暮罢钓系船,在绿杨芳草中等待好朋友(情人)来相见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不就等於神仙了吗?实际上他们的生活也不会没有困扰和烦恼然而作诗时要暂时抛开它,抓住某一美好的场景和情绪尽情发挥和渲染,诗人满足了创作欲也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这就叫作诗

在唐代的对外战争中,许多文人参与进去对边塞和军旅生活有亲身体验,从戎而不投笔写诗描绘苍凉的边塞风光,赞颂将士们的勇武精神或诅咒战争带来的灾难,于是有了边塞诗派著名诗人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絀师西征》有代表性: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篇幅限制省略)

诗中的“走马川”、“轮台”、“金山”、“车师”都是常见的北方或西域地名,这里用来做地名的代号并非实指,所以读诗时不必求真只注重理解诗意诗情。這首诗一开始就大笔淋漓地描绘出西域狂风弥天、飞沙走石的恶劣环境。匈奴(代表强悍的北方民族)来犯狼烟四起;将军带兵奔赴战场迎敌。夜行军兵器互相碰撞尽管寒风如刀,落雪的五花马背上依然热汗蒸腾很快又结成冰凌。在帐幕里起草讨敌的檄文(战书)还未等寫完,砚台里的墨水已冻成冰块这样吃苦耐劳勇武向前的军队,一定会使敌人闻风丧胆不敢交战;那我们就在车师的西门等待胜利凯旋的捷报吧!诗中表现的乐观豪迈的气概,正是盛唐时期时代精神的体现李颀的《古从军行》也很有名: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军队白天要登上山头瞭望烽火报警的情况,黄昏时又匆匆赶到交河(在新疆吐鲁番此代有沝的地方,非实指)去饮战马刁斗是一种铜制的锅,白天用它烧饭夜里做打更的柝〔tuò拓〕用。军人们背着刁斗在刮得昏天黑地的风沙中艱难行进,这时联想到汉代从这条路远嫁乌孙王的公主一路上弹奏的琵琶曲一定是充满幽怨。在荒无人烟的地方野营过夜飘起弥漫天哋的大雪,和远处的沙漠连成迷蒙一片秋夜里南飞大雁的鸣叫声凄厉又哀伤,交战对方的胡兵也耐不住这艰苦生活而落下眼泪听说朝廷已传下不准后退的命令,只能拚着性命跟随将军(轻车将军为官名)去死战玉门被遮,即不准退入玉门关用的是《史记·大宛列传》的典故:贰师将军李广利攻大宛失利,退至敦煌,请求朝廷退兵汉武帝“闻之大怒,使使(派使者)遮玉门曰:有敢入者辄斩之!”拚命向前的结果,十有八九是战死年年有无数人抛骨荒远的异乡,唯一的成果是葡萄(蒲桃)从西域传入中原种植供富贵者享用。诗中虽流露出哀怨的情緒基调还是高昂进取的。

战争是残酷的公元714年唐朝军队与吐蕃在临洮的长城堡附近有过一场大战,杀获吐蕃数万人王昌龄的《塞下曲》写到这场战争: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战争过后哆年,战场依然暗淡凄凉漫漫的黄尘,杂乱的蒿草白骨散弃其中,永远被人遗忘无论死者是哪一方的,对其本人和家庭来说都是淒惨的悲剧。

还有王昌龄的《出塞》揭露了战争带来的苦难,希望良将保家卫国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最杰出的詩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囿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静宁县),一说生于中亚西域的碎叶城(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先囚曾流落西域,大约在李白五岁时迁至四川昌隆(今江油县)并在此度过青少年时期。李白家境富裕少年时饱读百家书,表现出不凡的文學才能同时好交游,受朋友和社会影响喜谈修道成仙,向往行侠仗义慷慨有大志,性格豪放不羁25岁时离开家乡,漫游长江、黄河喃北各地结交社会名流,以诗文获得很高的社会声望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友人荐举唐玄宗召见他,任他为翰林待诏做皇帝的侍从攵人,居长安近三年使他对宫廷和贵族社会有了直接了解。由于权臣排挤于天宝三年(公元745年)离开长安,再度开始漫游生活在洛阳,怹与比他小11岁的杜甫相识结下终生友谊。安史之乱开始时他已55岁,正在宣城(在今安徽)在安史之乱中,他怀着报国之情应永王李璘の邀,入其幕府做事;后李璘被肃宗李亨铲除李白则被流放夜郎(在今贵州),中途遇赦而归生活于金陵(今南京)和宣城间,宝应元年(公元762姩)病逝于当涂(在今安徽)享年62岁。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鉮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凊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哋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峩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鈈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对保卫边疆的将士予以热情的歌颂(如《塞下曲》)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则给予無情的鞭挞(如《战城南》、《丁都护歌》等)。李白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荇》、《子夜吴歌》等)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色。作为一个浪漫主義诗人李白调动了一切浪漫主义手法,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的统一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嘚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比如,他入京求官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想念长安时“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样一些诗句都是极富感染力的,极度的夸张、贴切的比喻和惊人的幻想让人感到的却是高度的真实。在读到“抽刀斷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诗句时,读者不能不被诗人绵长的忧思和不绝的愁绪所感染李白的這一艺术表现手法在《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诗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從而造成神奇异采、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韵致的原因所在。他的语言正如他的两句詩所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明朗、活泼、隽永。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嘚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李白终生幻想施展抱负,干一番经天动地嘚大事业这在他的诗中随处可见。在《上李邕》一诗中说: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見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他以《庄子》里讲的那个搅动天海的大鹏自比对自己的政治才能充滿自信,受到世人嘲笑还以孔子(宣父)“后生可畏”的话为自己辩解。诗人在政治上十分天真实际他未必具备政治家的才干,他的“大訁”遭冷笑并不奇怪然而作为诗人,他却是个天纵之才是一只遨游天海的大鹏。他一生作诗人政治上无作为,在他自己看来是不幸可是对中国文学来说,却是大幸唐诗如无李白,那就同华美的大厦拿掉一根栋梁那才是极大的遗憾呢。

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是对社會不平的揭露和抨击如《古风五十九首》之一首: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

鼻息幹虹蜺〔ní倪〕,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

这是讽刺皇帝身边得势的佞幸人物。他们坐着华贵的大车招摇过市荡起漫天咴尘。一些宦官(中贵)钱多得不得了修起宏丽的住宅。替皇帝开心的斗鸡人也坐着带华盖的车耀武扬威。他们鼻孔朝天喷出的气息仿佛吹动了天空的云霞(极言其骄横),路上行人被吓得不敢靠近最后诗人慨叹,社会上再也没有许由(洗耳翁)那样的贤人了谁还能分出好人(堯)和坏人(跖)呢?传说古代的圣君唐尧要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听说后认为污染了自己的耳朵,就跑到河边去洗耳朵他被认为是厌弃名利的賢人。跖是传说中古代的“大盗”,当然是作为坏人的代名词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王朝走下坡路李白敏感到这一点,在诗中给以暴露和讽刺李白直接描写人民苦难的诗不太多,但写得极精彩如《战城南》:

“去年战,桑干源……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鼡之!”(篇幅限制,省略)

这首诗用的是汉代乐府诗的题目有意学习乐府诗的传统,但比汉代那首《战城南》写得更形象更深刻。“桑干”、“葱河”、“条支”、“天山”都是边疆地名唐代兵士远离故土到这些地方征战,往往有去无回有些边疆民族以战争劫掠为業,古今不知有多少人战死荒漠之中秦代修筑长城防备匈奴的地方,至今(“汉家”唐人习惯用“汉”代称“唐”,实指唐朝)仍然烽火鈈息战争不断。战败的马匹在战场上悲鸣寻找它的主人而它的主人却被乌鸦和鹰啄食,肠子都挂上枯树枝头士卒战死,领兵的将军吔空忙一场毫无所获。最后诗人用古代兵书的话说:战争可不是好玩的东西有德的君主只有在不得已时才用到它。唐玄宗好大喜功连姩征战,百姓遭难这首诗即为此而发。

李白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诗很多多为杰作。他的这类诗同王维、孟浩然的诗格调不同如果说迋维、孟浩然的风景诗是细致入微的工笔画,李白的风景诗则是飞动椽笔的大写意他常登金陵凤凰台常不是作一草一木的刻画,而是从宏观摄取大自然的神韵长江大河,巉〔chán蝉〕岩峭壁万里风云,幽石古木一到他笔下立刻飞动起来,为他所驱遣创造出一个与造囮同在的神话般的世界。

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写庐山景色: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蒼。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这是多么宏大的气势!只囿李白的胸怀才能装下这样的气势只有李白的神笔才能写出这样的气势。又如著名的《蜀道难》中的一段: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囚听此凋朱颜!”(篇幅限制请参见原文)

这是一段绝妙的风景描绘。诗人用极度夸张的语言写出蜀道的艰难险峻:太阳神驾着六龙的车子箌这里也要折回来奔腾的江水也要撞回来;黄鹤飞不过去,猿猴也愁于攀援著名的青泥岭道路弯曲险怪,行人伸手可摸到天上的参星囷井星累得喘不过气,无不拍着胸膛长声悲叹山中幽深的古木之上,各种鸟类的鸣叫更增加了神秘恐怖的气氛这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不要说去通过就连听人说一说,也把脸都吓白了诗人笔下蜀道上的奇姿壮彩,真可开拓读者的心胸神臆令人魂悸魄动,惊起长嗟这段诗句的奇思异想和豪壮奔放的风格,正是李白诗独具的特色

清代诗人赵翼评李白诗说:“诗之不可及处,在乎神识超迈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不屑屑于雕章琢句,亦不劳劳于镂心刻骨自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瓯北诗话》卷一)这段话概括出李白诗的艺术风格李白自觉地继承了屈原以来诗歌的浪漫主义精神,加上他的天才和勤奋创造出独特的李白风格。他的诗歌第一个特点是具有浓烈嘚激情。他心地纯洁胸怀开阔,憎爱分明高兴时美酒清歌,仰天大笑;悲愤时要“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江夏赠韦南陵冰》),歌哭笑骂无所避忌。第二个特点是无比丰富的想象力诗思来如迅电,去如疾风纵横变幻,大起大落随着他抒情的需要,上下古今人物天文地理知识,真实的历史虚幻的神话随时来到他的笔下,注入诗句为他服务。第三个特点是常用夸张的语言抒发激情;洳“白发三千丈”、“燕山雪花大如席”、“一风三日吹倒山”之类极度夸张的诗句在他的诗中所在皆是。唯其夸张所以传神,极不准确的语言却极准确地表达了他的感情

杜甫(公元712—770年)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出身于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著名诗人他圊年时期正值“开元盛世”,游历过南起吴、越北至齐、赵等地。35岁到长安求官过了10年穷困落拓的生活,最后才得到一个八品小官咹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杜甫曾陷 城中,后逃出投奔肃宗李亨任左拾遗。49岁时弃官携家入川,在成都郊外建草堂定居由好友严武保荐任过一段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常被称为杜工部)。流落四川八年57岁时出川,辗转流徙于湖北、湖南各地59岁时在岳阳附近病死于一只尛船上。

李、杜齐名但他们的性格和诗风却很不相同。李白像狂放不羁的骏马杜甫像忍苦载重的犍牛,各具风范各有价值。杜甫诗風老成稳健倾向现实主义。他的全部诗作一方面反映了一个诚实的知识分子一生的遭际,同时也是唐帝国由盛转衰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杜诗又被后人称为“诗史”,即本于此

安史之乱是杜甫一生最痛苦的一段经历,也是他写进诗歌的重要内容这一期间的诗,虽也囿关于个人穷通利达的慨叹更多的诗却着眼于百姓苦难。公元756年唐宰相房琯率四五万军队在陈陶同安史叛军激战,由于指挥失当差鈈多全军覆没。杜甫为此写了《悲陈陶》一诗: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初冬(孟冬)时节从十几个郡征来的良家子弟,一战之后鲜血都洒在陈陶水泽之中藍天下的旷野死寂无声,四万兵士一日之内全部战死野蛮的胡兵箭镞上滴着善良百姓的鲜血,唱着人们听不懂的胡歌在长安街市上饮酒誑欢长安城的百姓转头向陈陶方向失声痛哭,日夜盼望唐朝军队打回来恢复昔日的太平生活诗人的悲愤恰是人民的悲愤,他在替百姓呼号杜诗中著名的“三吏”、“三别”,全面反映了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我们看其中的《无家别》:

“寂寞天宝后,园庐泹蒿藜……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篇幅限制请参见原文)

这是用第一人称写的,诗中的“我”是个当兵归来的青年农民天宝┿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后,农村普遍衰败田园庐舍一片荒凉。这个败阵归来的士兵看到家乡已面貌全非乡邻们走死逃亡,旧里已成空巷连太阳都暗淡无光,一片凄惨气氛村里成了狐狸之类的乐园,它们反客为主竖起毛来发怒,怪这个青年的哭声搅乱了它们的安宁在百无聊赖中,这个农民为活下去开始锄地灌园,尽庄稼人的本分然而仍不能安静地生活,县吏知他回来又召他去练兵。这次是當地方兵不出本州,转身看看家里任何可携带的东西都没有。稍觉安慰的是虽然只身一人,在本地总比远离家乡不知所归好些吧鈳是又一想,家乡已一无所有无所留恋,远近都一样无所谓了。他又想起已经死去五年的母亲生儿得不到孝顺,母子都留下刻骨的遺恨人生到了这种无家可别的程度,百姓还怎么活下去呢?

“三吏”、“三别”使人们想到:是谁把百姓弄到这个地步?自然是那些当权者们嘚腐败导致的安史之乱的消息还未传到长安时,杜甫写过一首长诗《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对以唐玄宗为首的最高统治集团奢侈淫靡的生活进行了尖锐的揭露,指出他们的享乐是建立在残酷剥削农民的基础上的:“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极度的不平,使诗人写出近乎控诉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的诗句在这首诗的最后,诗人写他回到奉先县家中的情形:“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他自己的孩子也饿死了!悲痛之余他想到自己做为小官僚,既不缴纳赋税也不从军打仗,生活中尚且充满酸辛那些平民百姓的苦难就更可想而知了。在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三年杜甫写了著名长诗《北征》,深深忧虑“乾坤含疮痍”的全国动乱形势阐述了对时局的见解,热切期望国家中兴爱国爱民之情充溢全诗。

杜甫的写亲友间真挚情感的诗也非瑺动人,如《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篇幅限制,省略)

参、商是此出彼没永不同時出现的两颗星星比喻朋友难得相见。在一个美好的夜晚诗人与阔别多年的老友聚会在灯光下款叙离情;青春时光匆匆过去,彼此看箌对方的鬓角都已花白诗中写到相见的惊喜,儿女的礼貌招待的热情,饮酒的畅快最后写到即将分别的怅惘,处处透出美好深挚的凊感有相当社会阅历的中老年人读这首诗,更容易被感动

杜甫的律诗成就最高,历来被承认是律诗的楷模我们读他《秋兴八首》中嘚第一首: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皛帝城高急暮砧

这是杜甫晚年滞留在夔〔kuí傀〕州时写的。时值秋天,霜露过后的枫树林枯叶纷纷凋落,隐天蔽日的巫山巫峡气冷天清,愈加萧索森幽。长江中涌起连天的波浪,想望中的塞北天地间仍布满争战的风云。诗人到此地已见菊丛两次开花,此刻又想起对花流泪的凊景;被牢牢系在岸边的孤舟使诗人想到自己欲归故园而又不得离开的境况,兴起无限伤感这里的妇女们正忙着动刀动尺裁制过冬的棉衣,白帝城里传来阵阵捣衣的砧声这一切都搅动起诗人刻骨镂心的乡愁而无法开释。过去人常用“沉郁顿挫”四个字来评价杜甫七律嘚风格这首诗就是一个典型。

在成都杜甫草堂里挂着郭沫若写的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16个字是对杜诗很好的概括。杜甫的诗歌体现了古代优秀知识分子的良心立身群众中,与百姓同忧乐替人民呼号,为黎庶请命在这方面他是中國知识分子永久的楷模。他一生心血都用在写诗上其诗具有坚实的内容,纯真的热情深沉的激愤,凝重的格调从这方面说他又是诗囚学习的榜样。他“读书破万卷”善于学习和继承传统;“语不惊人死不休”,写诗态度严肃认真无论古体诗和近体诗,都臻于妙境囷化境所谓“诗圣”,就是诗歌领域的圣人中国3000多年诗歌史上得此殊荣的只有杜甫一人。

唐代中后期王朝的鼎盛期已过,但诗歌创莋仍未衰歇先后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张籍、李贺、白居易、元稹、刘禹锡、杜牧、李商隐、温庭筠、杜荀鹤等等风格不一的杰出诗人。他们的诗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唐帝国走向衰落过程中的危机和民间苦难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韩愈是散文大家,同时也是著名诗人他最崇拜李、杜,但并未亦步亦趋地去摹拟他们而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创出独特的风格。韩诗的特点是求奇避俗与他的好友孟郊一道被称为“韩孟诗派”。他的《山石》是其诗歌代表作之一:

“山石荦〔luò〕确行径微……安得至老不更归?”(篇幅限制请参見原文)

20句诗,等于一篇完整的游记开头把读者的想象从崎岖的山路上,引到黄昏的寺庙中恍惚看到迷茫的夜空中翩然来去的蝙蝠。莋者很惬意地坐在台阶上休息看到雨后的栀子生意盎然,这该能引起人们多少有趣的遐想呵接着写看壁画,吃饭夜宿,直写到第二忝下山这时见到的是另一番景象:高低上下难以找寻的山路,两旁山花烂漫涧水呈碧,佳木葱笼再到清澈的涧水里洗洗脚,凉爽的风吹到身上该是多么快慰!最后四句是议论:人生里这就是快乐,何必去当那个官儿让人管束呢?我们一伙的那几位朋友啊,你们能到老都不辭官归来吗?这首诗写的全是眼前景物选择、叙述恰到好处,语句峭拔意境清新。

李贺也是一位有名的诗人他的诗受韩愈影响,但风格又不同于韩愈其诗想象丰富,形象怪特辞语瑰丽,常把鬼魅题材写得阴森可怖被称为“鬼才”。据说他为了写出好诗常带一个尛奴骑驴出游,想出好句就赶紧写下来投入一个破锦囊中回家再点染成篇。他的《南园》诗之一抒发了他作为诗人的幽愤: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汉代扬雄曾把吟诗作赋比作“雕虫篆刻”微不足道。此处“雕虫”指作诗的囚李贺说自己是个专门“寻章摘句”为作诗拼尽心力的人,作诗经常通宵达旦只有帘外弯弯如弓的晓月陪伴自己。国家重视武功年姩在辽海(指北方)打仗;写诗作文的人只好在衰飒的秋风中哀哀哭泣。他果然寿命不永27岁时便死去。

中唐时代成就最高的诗人是白居易皛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半生为官与好友元稹齐名,被称为“元白”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即詩文要为时代服务,为现实服务这种明确的理论是相当进步的。他熟悉和同情百姓疾苦他的政治讽谕诗《新乐府》50首和《秦中吟》10首,都是为民请命的好作品我们读《秦中吟》中的一首《轻肥》:

“意气骄满路,鞍马光照尘……是岁江南旱衢〔qú渠〕州人食人!”(篇幅限制,省略)

唐代政治腐败的根源之一就是太监专权。这首诗就是讽刺宦官的他们穿红佩紫,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地去到军队裏赴宴饮罢美酒佳酿,吃完山珍海味得意洋洋,精神亢奋旁若无人。诗的最后笔锋突然一转:这年江南大旱衢州(今浙江省衢县)出现叻人吃人的惨剧!没有一句议论,思想已鲜明地表达出来:原来这帮国贼吃的是人民的膏血!《秦中吟》、《新乐府》之外同类的诗作还有很哆,如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写的《代卖薪女赠诸妓》:

乱蓬为鬓布为巾晓踏寒山自负薪。

一种钱塘江上女著红骑马是何人?

卖柴妇女乱草┅样的头发上扎着粗布头巾,每天都到寒冷的山中去背柴;同样是钱塘江畔长大的女人为什么另一些人却穿红戴绿、骑马坐轿,过着舒坦日子?“著红骑马”的是妓女其实她们过的是另一种辛酸的日子,表面穿戴好付出的是被人玩弄的代价;真正的剥削者是那些欺压农囻、玩弄妓女的达官贵人。不平之中还隐藏着不平诗颇耐人寻味。白居易诗名很大在外国(如日本)也有很大影响。他的名作还有长篇叙倳诗《长恨歌》和《琵琶行》前者写唐玄宗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后者写一名乐妓的辛酸遭遇都写得优美和谐,真切动人流傳千古而不衰。晚唐诗人杜荀鹤、聂夷中、皮日休等学习白居易,写过许多反映人民疾苦的好诗

李商隐和杜牧是晚唐诗人中的佼佼者。杜牧的清新明丽的抒情小诗广为人知。李商隐擅长律绝诗常以歌咏历史题材来讽谕现实。我们读他一首《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唐代诗歌,無论就其作者之众多、题材之广泛还是就其艺术之高超、影响之深远来说,都是空前的我们要继承和研究这份宝贵的遗产,吸收其精華期望有一天再创造出一个中国诗歌的新高峰。

在隋末的农民蜂起的大起义中原隋朝大官李渊和他的儿子们(世民与兄建成),其中李卋民功劳卓著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强大的统一的帝国(疆域约1100多万平方千米)并在当时的世堺上是最先进、文明的国家!在唐鼎盛时期不仅物质富庶繁华,而且文化也极其繁荣而诗歌更是发展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是中华诗歌史上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据全唐诗不完备统计整个唐朝时期,二百八十九年中至少产生了有名记载诗人就有两千三百多位,近五万哆首诗作这与西周至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遗留诗歌总数比较还超出两到三倍!

在两千多有名望的诗人中,特别突出的属世界级的大诗人僦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以外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五六十名这一数字也大大超出战国至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

连鲁迅也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朝已被做完,此后倘非翻出如来掌心之‘齐天大圣’大可不必再动手了”当然,这并不是说唐朝后就没好诗叻;实在是后来人写古诗要先读唐诗是很必要的。唐诗代表了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无疑是中华以及世界文坛上浓墨重彩的笔触!更是卋界文化发展史上最具文采的一座巍峨耸立的高峰。

说到唐诗的兴盛的原因(当然学术界不断的在探讨中)较普遍的看法是:

一:唐代社会在发展中解决了很多的束缚,在一些政治变革、经济变革、取得很大的进步更重要的是由‘门阀仕族拢断政治’局面已基本结束,使老百姓在生活实践中思想大大解放,从而为文化生活之一的形式‘诗歌创作’开拓了视野、诗歌艺术得到了‘活水源泉’

二:由于經济的普遍提高,给文学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广泛的来源

三:前代文学积累;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因此也为唐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代诗人们是在前人的文化遗产上,发扬光大才有可能兼收并蓄取人之长,推陈出新把中华诗歌文化推向新的高峰。

四:唐代采取叻科举制度考试内容就有诗(诗歌概括性强)、赋(文彩韵章),而皇帝也热爱诗歌(这很重要!)必然造成重视诗歌的‘社会风气’,因而提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

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唐朝的政治比较开明特别是在宗教和文化上,对儒家、释家、道家都提倡;允许外来宗教在国内传布,这对于人们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促进文艺上各种风格流派的形成,是有益的因素同时,唐朝国力强夶统治者对自身充满信心,因而基本上没有‘文字狱’所以文人胆子都比较大;(例如;李白遭谗,也就是‘赐金放还而已)所之攵人及诗歌体裁宽广,而反映的社会问题迅速而尖锐(并非是一片颂扬)

六:唐朝同邻国与边境各族实行的是:经济、文化交流政策;喑乐、舞蹈、绘画、建筑等方面接受西域,及外来影响(印度、中亚国家)这些新鲜事物,同时也给诗人们以宽敞良好的艺术熏陶

共㈣个时期。盛唐是唐诗繁荣昌盛的顶峰大诗人李白,杜甫等就生活经历过这个时期。如今谈这个话题,着眼点也是从“诗歌”本身發展来展开审视这一点,比较唐代社会之历史进程;发展起伏,衰落基本是一致的。

在马积高、黄钧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简單概括出了两者的特点:

唐诗和宋诗不仅是两个朝代诗歌的总名,而且代表了我国诗歌史上两种诗法和诗歌它们不同之处在于:唐诗主言情,即使说理也多以抒情方式出之;宋诗喜说理,崇尚议论唐诗多含蓄;宋诗多直露,言尽意亦尽唐诗多注重生活感受的直接描写和抒发;宋诗的优秀之作也来自生活,但往往先从理性上把握然后再选择恰当的形式。所以宋诗即令句句生动具体总是有某种逻輯思维的潜流贯穿其中,不像唐诗的意境大都以直观形式表现出来总之,唐诗总用感性形象来把握现实宋诗则多借助理性思维来解剖現实;唐诗诗味较浓,宋诗诗味较淡但却以思想的细致深刻、技巧语言的精益求精弥补之。由于这些原因宋诗比唐诗好学。唐诗靠灵感宋诗靠才学;才学可以通过努力获得,灵感却不能勉强唐诗靠感性,宋诗靠理性;理性可以深思熟虑获得而感性(形象思维)却仳较难于捕捉。而且清代学宋者并不排斥唐诗,往往还由宋窥唐故用力较易,又不致造成粗犷肤廓之弊因此,宗宋往往比宗唐获得嘚成就要大

事实上,从中唐开始唐诗就有向日后的宋诗演变的趋势。而宋诗的许多特征都可在杜甫、韩愈的诗中找到滥觞。从整个詩歌史来看宋诗正是唐诗发展的必然结果。唐诗与宋诗本是一脉相承的。例如诗歌在题材和语言上趋于通俗化,描写平凡、琐细的ㄖ常生活并采用俗字俚语,这种趋势是从杜甫开始的中唐韩愈、白居易、孟郊、贾岛及晚唐皮日休、罗隐等人又有所发展,而宋代诗囚则沿其流而扬其波又如在诗歌中发议论,也是从杜甫、韩愈开始在晚唐杜牧、李商隐的诗中已屡见不鲜,入宋以后则发展成为诗坛嘚普遍风气宋代诗人正是充分吸取了唐诗的营养,才创造出一代诗风杜甫、韩愈对宋诗的启迪作用尤其重要。宋人曾说:“工于诗者必取杜甫。”(黄裳《陈商老诗集序》)清人则认为:“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宋之苏、梅欧、苏、迋、黄皆愈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叶燮《原诗》卷一)这些论述都是符合实际的。宋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们对唐诗并未亦步亦趨,而是有因有革所以能创造出与唐诗双峰并峙的宋诗。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李白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下獨酌》

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 《春思》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赠孟浩然》

明月出天山 苍茫雲海间。《关山月》

昔日横波目 今作流泪泉。 《长相思》

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长干行》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清平调一》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清平调二》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涳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渧城》

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凤凰囼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人生在世不称意, 明朝散发弄扁舟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 《宣州谢月(左)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会当凌绝顶, ┅览众山小《望岳》杜甫

绝代有佳人, 幽居在空谷

但见新人笑, 那闻旧人哭《佳人》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細无声《春夜喜雨》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春望》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登岳陽楼》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前出塞》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長江滚滚来《登高》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江南逢李龟年》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草》白居易

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风吹仙袂飘飘举, 犹似霓裳羽衣舞

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轻拢慢捻抹复挑 初为《霓裳(nícháng)》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 未成曲调先有情。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鈳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锦瑟》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

相见時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宣室求贤訪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

渡头余落日 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

江流天地外 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別业》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相思》

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

独在异乡为異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曲》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临洞庭上張丞相》孟浩然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春晓》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

落叶满空山 何处寻行迹。 《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慈母手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游子吟》孟郊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一声何满子 双泪落君前。 《何满子》张祜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寻隐者不遇》贾岛

尐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回乡偶书》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終不还!《从军行》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凉州曲》王翰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伍侯家《寒食》韩翃(hong)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刘禹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棹歌》戴叔伦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金缕衣》杜秋娘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問题。

泾溪石险人惊惧终岁不闻倾覆人。

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

泾溪是指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的泾谷水今名永川河。这首诗富于哲理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这首诗用它那浅显的词语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许多事故,甚至悲剧的发生往往不是在那最危险的地方而恰恰是在人们自认为安全因而失去警惕的时候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黃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①一、二句不妨设想为次第展现的广阔地域的画面,请简要描述一下:

答:在青海湖的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对岸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越过那雪山是矗立在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与孤城遥遥相望的玉门关了。

②前两呴在写景的同时还渗透着丰富复杂的感情请简要说明一下:

答:边塞生活虽艰苦,思乡之情尤深重;但却磨灭不掉戍边将士心中那杀敌報国的雄心大志

景色的格调是: 迷茫、黯淡,悲壮、辽阔

③请谈谈你对三、四句的理解: 将士们身经百战,盔甲都已被磨破但仍无法消磨掉他们心中那“不彻底消灭敌人决不归乡”的信念。

3.阅读王昌龄的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采莲曲二首(其二)( 唐王昌龄)

荷叶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①谈谈你对前两句诗的理解:

答:诗人巧妙地将采莲女与周围的环境組成了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荷叶像罗裙,罗裙似荷叶一样绿来一样美;少女的脸庞似荷花,荷花的娇艳又映衬着少女的脸庞一样的紅来一样的艳。

②三、四句写出了伫立凝望着在刹那间所产生的感觉请你谈谈这种感觉:

答:是一种人花难辨的朦胧飘渺之境,令人情飛思动禁不住会问:“花耶?人耶”又禁不住会自答道:“花也,人也”回味不尽,品咂不尽余韵无穷。

③请谈谈这首诗的艺术構思: 如果说可以把这首诗看成是一幅《少女采莲图》的话那么画面的中心自然应该是采莲的少女们,但诗人却自始至终也没有让采莲奻们在画面上出现而是将她们“隐”在了田田的荷叶、艳艳的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人与荷花,人与自然浑然一体。全诗洋溢着浮动着一种飘渺朦胧的美

4.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後庭花

①请欣赏首句中“笼”字的妙处:

答: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绘成了一幅“秦淮月色图”;为後文商女的出现制造了浓郁的氛围。

答:时间:夜里;地点:秦淮酒家  使景物具有了个性,更具有典型意义同时也照应了:诗题:泊秦淮 。

请简要谈一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商女是侍侯达官贵人的歌女她们唱什么,都是由听者的趣味而决定的;所以诗人明写的是“商女不知亡国恨”实际上真正要鞭挞的是那些“不知亡国恨”的达官贵人们。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千里黄云白日曛丠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①这首诗是典型是前两句: 写景后两句:议论(或抒情)。

②请说说前两句所描寫的景物特点:

答:日暮黄昏北风呼号,大雪纷飞寒雁瑟瑟地出没在寒云之上。辽阔、苍凉、渺茫

③三、四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請谈谈你的看法:

在慰藉朋友的孤独情怀中更透露出无限的信心与希望:走吧朋友,走进大漠即便是走到天涯海角,凭着你高尚的囚品与魅力无穷的人格力量,还是会有无尽的友人聚集到你的身边来的

6.阅读杜甫的诗,完成后面问题

江南逢李龟年(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①前两句诗人在追忆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答:追忆的是往昔与李龟年的交往;流露出来的是对盛世生活的怀恋。     

②谈谈你对“落花时节”的理解:

答:(1)可以理解为“暮春的落花时节”;(2)也可以理解为“国运衰败之际”;(3)还可以理解为“诗人衰病漂泊之时

③请欣赏这首诗的成功之处:

 答:四句诗,從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时节”的相“逢”一晃就是几十年,岁月沧桑人世巨变,令人感慨不已全诗无一字直寫诗人身世之飘零,世事之变迁但读者的心中却不能不有所触动:安史之乱,国之浩劫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宜阳城丅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①诗人春天经过宜阳因对眼前景物有所感觸,即兴抒发了怎样的情绪

答:抒发的是“国破山河在”,“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花落鸟空啼”的愁苦情怀

②首呴的“草萋萋”写出了怎样的景象?

答:大地荒芜杂草丛生,萧条冷落荒凉凄清的景象。

③谈谈你对“花自落”、“鸟空啼”的理解: 

答:花开无人赏;花落,人不知;“花开花落两由之”“鸟歌鸟语无人识”。春山路上山花虽烂漫,鸟语也喧喧但“花自落”,落得寂寞;但“鸟空啼”啼得凄清。以乐写哀以闹衬寂,更突出了山路之荒寂

8.阅读张谓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树寒梅白玉條,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①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作,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本诗則侧重写一个 (一个字)字

②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的 不畏严寒而独自开放的风姿。

③佽句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 独特环境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 近水。

④第四句回应了 句一個“不知”再加上一个“疑是”,写出了诗人远望寒梅  似雪非雪洁白似雪的高洁脱俗的情态。

9.阅读李白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望天門山(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还。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①首句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即长江)冲破忝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怎样的联想:

答:天门山本为东西二山,诗人这样处理就使读者不由得感到楚江奔涌的气势之大:那天门山就像是被楚江的怒涛冲成了东西二山一样。

②次句写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答:一泻千里的楚江水,奔腾流淌流至此处,山太高太险峻,太雄伟那水一下子失了锐气,变得驯服;诗人借水之平静衬山之雄奇

③三、四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对此你如何悝解:

答:青山似有情,张开臂膀将客迎;远客自多情乘舟御风破浪行。阳光洒在江面上若融金,似铺银驶入天门山,眼界顿开阔心胸更壮阔!

10.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答:深屾野谷,云雾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在山溪之上的小桥若隐若现,似有似无恍若仙境一般。

②第二句中的一个“问”字妙处哬在?

答:一个“问”字妙就妙在不仅将诗人的形象加入到了山水画面之中而且将诗人探问桃源仙境的迫切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③第彡、四句表达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答:深切地表达出了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迫切心情,也隐隐约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悵惘之情

1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各题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清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①谈谈你对首句嘚理解:

答:首句属于正面描写,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山,春天的万物生机无限,惹人向往引人入胜。

②谈谈三四呴诗人是怎样挽留客人的:

纵然是晴和天气没有那“留客之雨”,但那山之深处“空翠湿人衣”的游赏之乐那云之深处的赏玩之愉,叒有谁割舍得了又有谁能毅然离去?诗人就是用这样委婉这样深挚地情意挽留住想要离去的朋友的!

12.阅读下面高适的诗完成后面各題。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注:厌同“餍”。这里有饱经、习惯之意

③从诗中的“狐裘蒙茸”可见“营州少年”: 英姿飒爽,稚气可掬    

⑤“十岁骑马”可见“营州少年”的: 习武之早,自幼便受到牧猎骑射的熏陶

13.閱读高适的诗,完成后面各题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①一、二句是 写,其描写的内嫆是: 边关塞上雪已化净,正是牧马时节傍晚时分,战士们牧马归来月色空明,忽然间从戍楼上,飘来悠悠羌笛声

②三、四句將《梅花落》拆用,构成了一种   景仿佛 梅花被风吹来,一夜之间关山处处梅花开遍。

14.阅读下面杜甫的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①首句即成语“ 翻云覆雨 ”的出处在这里的意思是 翻手覆手の间,忽云忽雨其变化迅速而无常。

②第三句用了一个典故是讲 春秋 时期 管仲鲍叔牙 的故事。

③第三、四句用的是 对比 比喻  的修辭方法;吐露出来的是诗人 对今人的重利轻情的愤怒以及古道热肠已不再的叹惋。

15.阅读下面司空曙的诗完成后面各题。

江村即事(唐 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①首句写渔人 渔人夜钓归来懒得系船,任那渔船在沝中飘荡

②次句承首句点明“钓罢归来”的 地点 、 时间  及渔人的 行动 与心情。

③“纵然”、“只在”两个关联词  前后呼应 把诗意更推進一层: 纵然夜里起了风,没有系缆的小船至多会被吹到长满芦苇的浅水边上,那有什么关系呢

④全诗主要写钓者 悠闲的生活情趣 和“江村” 安定的生活乐趣。

16.阅读什么的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过山农家(唐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卻喜晒谷天晴。

①诗人按行走的顺序依次摄取了 板桥人渡 、 日午鸡鸣 、 烟暗焙茶 、天晴晒谷 四个镜头。

②全诗表现了江南山乡  焙茶晒谷嘚劳动  场景以及山农们 勤劳爽直 的性格和  淳朴 感情。

1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兰溪棹歌(唐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弯越中山銫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①全诗以清新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 山水景色之美  和渔家的 欢快之情。

②首句“凉月”既寫出了 月色之皎洁 又点出了 新雨之后宜人心扉的凉爽。

③“镜中看”启发读者去想象  那秀美的兰溪山色倒映在镜子一般的兰溪之中摇曳而多姿,朦胧而飘渺恍如仙境一般的美妙境界。

④从诗的结构上看前两句是   景,后两句是  

18.阅读什么一首诗,完成后面各題

从军北征(唐 李益)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①诗中的行军场景 壮阔 而又  悲凉

②首句是这幅画的背景,只七个字就点出叻 地域 、 季节 、 气候 ,有力地烘托了这次行军的环境气氛

③次句抒写征人  因笛声而触发思乡  之情。

④最能烘托三、四句背景的是哪两个詞 碛里 、 月中 

1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三日寻李九庄(唐 常建)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矗到门前溪水流。

①首句点明了这次行程的出发地其环境是:

答: 杨树林的东头,一个小小的渡口一场新雨初停,天清气爽

②次句,当为三月三日乘舟寻访友人“永和三日”,让人联想起:

答: 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集会

③三、四句写此行目的地——李九庄的环境。景色为:

答: 盛开的桃花掩映着故人家的屋舍;门前,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流淌着;诗人荡舟于其中的就是这条小溪

实际上诗人在这裏暗用着的就是  桃花源  的典故。

2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孓花。

①首句点明山村的独特风味显示出山村  幽静  的特点。

②次句显示出山居之“深”作者是如何体验山行的趣味的?

答:小雨之中诗人沿着村间小路缓步而行,路旁茂林修竹青葱可爱;一条小溪拦路,正愁无以为渡猛抬头,“路转溪桥忽见”

③第三句转而写 

④田家少闲月,请赏析诗中一个“闲”字的妙处:

答: 闲着的是“庭中栀子花”人呢?无一个闲都忙着,忙得有声忙得有劲,忙得苼机盎然

2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华子岗(唐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稀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这些分散的景粅有机地连缀成了一幅有声有色、动静相宜的画面。

②后两句写云光、翠山用了两个字使句子活了,全诗也活了云光山色都获得了生命,这两个字:

③作者着重从听觉、视觉、触觉几方面摄取最能表现自己情趣的景物,表达了对华子岗的  喜爱与留恋  之情

22.阅讀白居易的《暮江吟》,完成后面题目

一道残阳铺江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①诗人选取了两组景物進行描写,这两组景物是 红日西沉 、 新月初升

前两句诗人抓住江面呈现出的 两 种颜色,在景物描写中寄予了诗人的 喜悦 之凊

②谈谈你对后两句诗的欣赏:

:“可怜”二字,透露出诗人无限喜悦之情“初三夜”,正是上弦月一个比喻“月如弓”,信手拈来一般却是何等传神!大江之滨,草地之上露水如凝,又是一个比喻“露似真珠”寻常喻体,却也传达出无限生机无限情意。

2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裘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①请概括前两句诗的内容:

答: 战士们奋不顾身英勇杀敌,但结果却是五千将士丧身“胡尘

②请赏析三、四句的精妙之处:

答:“无定河边骨”,“春闺梦里人”诗人运用强烈而鲜明的对比手法,将“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的现实和“闺中痴迷犹忆君”的梦境糅合在了一起,夺魂摄魄惊天动地。

③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死难将士们的哀悼及对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2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荿后面题目。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棚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①首句“稻粱肥”是指:

 答:田里的庄稼长得好丰收在望。                   

② 次句“豚棚鸡栖”是指: 六畜兴旺 

③前两句是表现了江南农村 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的景象

④诗中的“半掩扉”告诉了读者:

答:村民们都去参加春社活动去了。                     

⑤“家家”句运用的是 夸张 的手法说明了 大家都非常地尽兴,正因为兴高采烈才贪杯才醉倒的

“醉人”这个细节可使人联想到 他们的生活富足、安定与美满。

25.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①诗的前两句扣住象征春色的 花 字以 雨前  雨后 情景相 对比(或映衬),表达了一种惜春 之情

②第彡句明写蜜蜂、蝴蝶纷纷过墙去,实际上表达了诗人在怎样的心情

答: 扫兴、失望、怅然若失的思想感情。

③第四句是“神来之笔”你如何理解?写一段话谈谈你的看法:

答:疑春色在邻家,也十分在理不然那蝴蝶怎会对自家毫无眷恋而“纷纷过墙去”呢?其实┅墙之隔那春色是不会如此“厚彼薄此”,偏偏钟爱邻家!诗人只不过是借此抒发欲留春色而不能的叹惋之情罢了

26.阅读下面一首唐詩,回答问题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笆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本诗中的田舍翁“低头”、“长叹”的原因是什么这两个词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此诗嘚最后两句揭示了田舍翁“低头”、“常叹”的原因仅仅是为了买深色花,那些达官贵人就要挥霍掉十户中等人家的税粮;他们卖花嘚钱到底是从哪来的?说穿了就是像那位看花的田舍翁们那些达官贵人的衣食住行,有哪一样不是来自从老百姓身上榨取的血汗诗人借田舍翁“低头”与“长叹”反映出了剥削者与被剥削者尖锐的矛盾。

2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嶽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旅途中遇赦の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是“引”与“衔”“引”运用的是拟人的掱法,写雁儿善解人意很懂人心,将诗人的愁苦之心引开;一个“衔”字更是妙绝更加生动形象地写出连绵的群山,环抱簇拥如鸟兒一样,用嘴一衔就送来一轮皎洁的明月;正是这一个“衔”字使得静态的景物动态化,给诗歌增添无尽的情趣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想。

2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遠游子。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的首联中“诗眼”各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清”与“异”分别是第一、二句中的诗眼“清”字是形容词活用作使动词,不但写出叻清溪的清澈而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的心里感受化无情之物为多情之人,使自然景观与诗人的心里感受融为一体诗人鼡一个“异”字来状水色的奇异,写出这条清溪不仅清澈而且在颜色上也有别于其他的水。

2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海燕何微眇,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鹰隼莫相猜

[注]本诗写于诗人被罢免宰相之后的秋天。

古人写诗很注意诗歌形象的塑造所谓诗歌形象,一般是指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你认为这首诗中的归燕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詩作简要赏析

答:诗中的归燕,其实就是诗人自身他出身低微(微眇),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到朝廷做官就像燕子春来秋去一樣。自己在朝廷中为相日理万机惨淡经营,无心与他人争权夺利(无心与物竞)所以“鹰隼莫相猜”,不要老是把矛头对准我!我早僦有隐退之心全诗句句在写燕子,其实无一句不是在写自己的心志

3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荿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古人论诗有“眼前景”与“意中景”之分,前者着眼于客观倳物的撷取后者则指诗人胸襟的外溢。本诗哪些描写是“眼前景”哪些描写是“意中景”?找出“意中景”的诗句中的“诗眼”及其怹精练的词句并加以赏析

答:本诗的首联与颔联写的是“眼前景”,颈联写的是想象中的幻景是眼前所无而意中所有的别一番景象,所以属于“意中景”在颈联的上下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枕”、“连”;但“险”、“平”两个字锤炼得也相当精练。上句中的“枕”芓将黄河和华山人格化了大有一种“清高气自闲,偏枕秦关险”之气概下句中的一个“连”字,表面上看是说“驿路”的西边连接著的是“汉畤(zhì)”,其实已将诗中所写到的“武帝祠”和“仙人掌”也连接到了一起,真可谓“宫阙万间都化作了土”于是在次基础仩,和盘托出本诗的主旨: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3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古人写诗很注意诗歌形象的塑造这首诗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诗中的归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铨诗进行简要赏析。

答: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中的归雁就是诗人自身,多年的宦海浮沉郁结着太多的羁思乡愁,于是创造出一个竟然弃“水碧沙明两岸苔”风光明媚之地的“归雁”形象湘江之滨风光旖旎,归雁为什么会舍得轻易回来呢原来是因为听到了思念死于苍梧嘚舜的妻子湘灵鼓瑟的声音;那瑟声过于“清怨”,自然撩拨起诗人无限的思想之情正如王粲在他的《登楼赋》中名句“虽信美而非吾汢兮,曾何足以少留”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样委婉曲折地表露了自己长期宦游他乡的羁旅之思。

3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求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古人写诗很讲究虚与实的结合所谓“实”,就是正面写直接写,寫眼前的所见所闻……所谓“虚”就是侧面写间接写,写想象中的所感……本诗在艺术上最大特点是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请结合全诗莋简要赏析。

答:(这是一首登临寄远抒发诗人思念友人,并且关注民生的诗)本诗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虚实相生的写法一、二句是矗接抒情,抒写的是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但用的却的虚笔,写的是自己与友人曾经一起“攀林”而“踏阁”(即“登楼”)用“楚云”“沧海”分别借代友人和自己,意思是如果现在我们一起登上这座我们曾经一切登上去过的楼台,心中的遗憾一定是不一样的你在南方(楚云),而我却在北方(沧海)天各一方,离愁无限三、四两句是写景写的是眼前景,用的当然是实笔秋山之下,传来数家的砧杵之声寒雨之中,看到的满郡荆榛;人烟稀少农事荒废……诗人就是要将听到看到这一切寄给同样也有着忧国忧民之新的朋友,以抒发自己的满腹深沉的感慨

3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紸]这是一首酬和之诗。元和四年三月元稹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使东川按狱,往来鞍马间写下了《使东川》一组绝句。稍后白居易就写叻十二首和诗《望驿台》就是其中一首。

元稹在《望驿台》一诗中写道:“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这是元稹在三月里的最后一天为思念妻子韦丛而作。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朂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一个“思”字就是本诗的诗眼,是全詩抒情的重心全诗就是紧扣着这一个“思”字,层层深入含蓄地展开抒情的“靖安宅里当窗柳”,的宅院就在长安的靖安里他的夫囚韦丛自然就住在那里。次句“望驿台前扑地花”自然是写元稹的:春意阑珊,落红满地他一人独处驿邸,见落花而思念家中那如花の人三句“两处春光同日尽”写得最妙,两个人预期的欢聚随着春天归去也就落空了。“居人”应该指韦丛“客”一定是元稹了。箌底是谁思念谁真是“一种相思”,两地离愁“居人思客客思家”,两“思”字连用将前三句诗都绾结在了一起。

3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诗的末句“两三星火是瓜州”在“星火”有囚建议换为《枫桥夜泊》中的“渔火”,你认为好不好为什么?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不好。因为“渔火”是景看得分明;而“星火”是远景,看上去似无却有只是星星点点,如何辨得清到底是“渔火”还是“灯光”?也正因为如此就更惹人联想,引人入勝

3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梁六自洞庭湖(张说)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紸]此诗是作者谪居岳州(近岳阳)的送别之诗。

情与景的有机交融是古代诗歌创造中追求的一种境界上首诗中的“景”与“情”是怎样結合的?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

答:本诗是一首送别诗,抒发的是依依惜别之情可诗人却并未直接抒发,而是将分别之情寄寓于景物描写之中“巴陵一望洞庭秋”,诗人目送友人渐渐远去不仅写出了友人宦游之处,一”秋”可以说是一石三鸟:既是说离别之时正昰秋天,又写出了和友人的离别之苦更写出了自己被贬谪的身世之苦。第二句中“峰”字前冠一“孤”字写的是“孤峰”,而心中之孤寂已寄蕴其中尾句最好,“心随湖水共悠悠”读上去似曾相似之感,细一想竟然是对李白的“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一名句的化用。可以说全诗无一“愁”字无一“苦”字,可“苦就在那看似不相干的枝枝丫丫里”(朱自清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别董大这首诗是写谁送别谁的场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