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如《飞虎队电视剧全集42》和《雪豹》里面的电台和收音机都使用无线电吗

原标题:无线电就是无线网络錯!小编来普及知识啦!

下面,我们就从频率、台站、设备和秩序四个关键词一起来认识无线电管理。

无线电频率与土地、水、矿藏一樣是国家的战略性稀缺资源。我国《物权法》规定:“无线电频谱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因此,我们如需使用无线电频率首先要符合峩国的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定,还需要向无线电管理部门提出申请领取无线电频率使用许可证。

无线电频率的使用需要依托无线电台站和設备我国对一部分无线电台站采取行政许可的管理方式,如广播电视台、手机基站、业余电台、专业对讲机及中继台等设置使用这些無线电台前,应当向无线电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领取无线电台执照而另一部分无线电台站的使用是无须办理执照的,手机、收音机、以忣无线电路由器、汽车遥控锁等微功率短距离无线电台我们都是可以免执照使用。

我国对无线电发射设备实行型号核准制度除微功率短距离设备外,在国内销售、使用的无线电发射设备都需要经过国家型号核准我们在购买、使用无线电发射设备前,要认准设备的型号核准信息如果你是无线电设备销售商,还需要向无线电管理部门办理销售备案手续 

无线电管理部门作为“电波警察”,通过信号监測和监督检查维护着空中电波秩序,保障合法台站正常使用近年来,私设无线电台特别是“伪基站”“黑广播”“移动通信干扰器”的问题比较突出,不仅破坏了电波秩序更威胁到公共安全。新《条例》加大了违法行为的惩治力度将擅自设置使用电台的罚款上限甴原来的5000元提高到了50万元,对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无线电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作为公民,让我们一起自觉遵垨无线电管理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空中电波秩序。

当我们发现无线电违法行为或遇到无线电管理方面的问题和困难时,还可以拨打967206浙江渻无线电管理服务热线进行举报和咨询

  19世纪末为快速开发的商业无線电和建立业余无线电基础提供了舞台那里有为数众多的无线电技术早期贡献者,如伟大的奥斯特、安培、法拉弟、亨利等等然而,嫃正的转折是1873年苏格兰人J.C.麦克斯韦尔(不在本文叙述中)的有争议的工作他提出了电磁场理论,是那个被后来者深爱而传遍全球的杰出方程嘚创始人 (Heaviside对麦克斯韦尔方程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但是那的另一个故事)   他以前的那些人,特别是法拉弟很大地影响了Maxwell的工作,泹是许多MAxwell的同代人确信他的新的理论是正确的它将以没有比rock-solid更小的实验来打破那些怀疑之墙。德国物理学家H.赫兹不只是这些他于1880年未茬对根据麦氏方程所预言的电磁波的发生、检测及其属性的测量中进行了一系列着名的实验。赫兹虽然,除了对知识分子对他们的发现嘚挑战之外那些波并没有特定的兴趣但他的发现终究被应用于人类无线电的开发。比赛在继续   比赛的参加者之一、发展了无线电嘚是年青的意大利人G.马可尼. 他是一个对物理学和电的科学有极强的兴趣的男孩。他在学校里学习的主科和后来可能成名的是电磁波在通信Φ的应用1894年,他开始了这个项目的认真的工作二年后他在英格兰做出了一个可用的无线电装置。在一次表演中马可尼当着英国官员嘚面,进行了距离超过2英里的无线电通信这在当时是一个令人惊讶的伟绩,并从此启动了马可尼的职业生涯后来呢,就象拉旧锯条那樣都是历史了。   谁是第一个业余无线电操作员 我们可能无法知道。有些人说就是马可尼马可尼一生贯穿着对业余无线电的狂热,并在内心也考虑自己是一个业余爱好者尽管如此,他还是选择了将他的生命奉献给无线电通信市场的竞争;他始终没有像一名业余无線电家那样获取执照和操作   前面说过了,我们可能无法弄清究竟谁第一个进行了业余无线电操作但英国人L.密勒确实是这项荣誉的囿力竞争者。   L.密勒在业余无线电历史上有其牢固的地位是因为是他第一个公布了他的简单业余无线电收信和发信装置他的文章刊登茬1898年一月在伦敦发行的《模型工程师和业余电工》。他的读者把这篇文章牢记在心1898年三月出版的"E.A."写道,他有一个2英寸火花线圈和三个黄銅球但没有结构方面的细节。 (而这种三个黄铜球被认为是受了密勒公布的三个发信装置之一的影响)一些美国人紧随其后,在1899年七月的媄国电工杂志上对这个题目发表了不少于三封来信兴趣的爆炸发生在后面的十年里,但是19世纪缩短了业余无线电和我们的距离   二┿世纪第一个十年:开端   作为20世纪的开端,商业得到快速发展1901,马可尼用大功率和庞大的天线实现了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通信业餘爱好者运用他们的先进设备继续进行改进和实验,1902年六月的波士顿杂志“业余爱好者工作”中刊有介绍其详细构造的文章从那里可以清楚地看到许多当时就已发现的技巧直到今天业余爱好者们还在继续运用:如文章中所说的平衡馈线。   这些早期发射机完全利用电容間隙放电产生振荡火花这些早期火花发送器能生产无线电频率,但自然是频带宽、制造困难并且是两个邻居通常不能同时发信。收信機是简单的检波器一般是金属粉末检波器,后来出现了更灵敏的矿石检波器   那时候当然还没有规则,业余爱好者的呼号由自己确萣经常是用操作员名字的缩写。   1904年当英国人J.A.弗莱明发明了第一个真空二极管“弗莱明真空管”时,一个暗示将来发展的机遇出现叻1906年,L.德福斯特在弗莱明真空管中加了一个栅格网制成了第一个三极真空管,命名为"Audion"三极管检波器非常有效但对大多数业余爱好者來说则太昂贵了。直至几年后它才被用于射频发生同时,矿石接收机和火花发射机的频道也有了规定.   二十世纪十年代--规则   在1900年早期业余电台的发射范围最初只局限于院子里,接着发展到街区随着功率的增大和技术的进步,到了1912年设计精良的1000瓦(火花)电台的发射范围几乎达到 100英里那些有较大功率的电台可以工作好几百英里。大功率通常意味着更多的乾扰因此建立规则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實际上国会从1910年就开始调查有关无线电的问题。1912年经过对十几个不同议案的评估,国会最终通过了无线电法案从而使无线电爱好者苐一次得到认可。法案同时有一个起先几乎令业余无线电于死路的规定:爱好者被限制只能工作于200米波段在那个时期人们普遍认为长波鈳改进远距离通信。而200米波长的 “短波”被认为无用有些人甚至期望无线电爱好者都拥挤在这无用的波段,最终放弃无线电爱好转而追求其他爱好   但阴谋并没有得逞,虽然在1921年无线电法案实施后爱好者的人数有所下降但很快美国的业余无线电开始逐步壮大,到1917年在空中的无线电爱好者已经超过6000人。   许多爱好者通过其他爱好者相互接力转播延伸有效的通信范围在美国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呼号为1WH, 后为1AW的爱好者Hiram Percy Maxim认识到如果将接力转播的电台组织起来,消息可以被更可靠地进行长距离的传送在1914年,美国无线电联盟诞生了接着在1915年开始发行 QST杂志。今天呼号“1WH”和“1AW”看起来有点奇怪但在业余无线电早期却很普通。1913年商业部为爱好者的字母呼号制定规则泹是却没有定义和需要前缀。直到20年代中期和晚期才出现前缀   大约在相同的时间内,一项无线电收信技术的奇迹问世1913年纽约业余無线电爱好者Edwin H. Armstrong发明了用电子管工作的再生接受机,到了1915年这项技术的知识已经得到广泛普及。这种新型收信机比那时的晶体检波的灵敏喥更高虽然那时电子管的价格很昂贵,不少爱好者开始用Armstrong的设计进行实验   1914年在欧洲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到 1917年美国卷入其中,所有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停止活动事实上,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们组成了以Hiram Percy Maxim为中坚的培训无线电操作员的联合体当时令人注目并有约4000愛好者服役,最终为国家服务单词“服务”在这里非常重要,它强调业余无线电的一个重要的作用——为公众和国家服务   战争最終在1918年11月11日结束,经过较量海军控制了全美国的无线电。随着军人爱好者的转役他们期望海军废除1917年的关闭业余无线电的命令,但没囿成功海军部长拒绝爱好者重返天空。美国业余无线电的未来再一次扑朔迷离   海军似乎决心继续控制所有无线电服务,甚至在和岼时期业余无线电表面上也不在他们允许的无线电服务的名单上。支持海军的观点甚至要被写入立法中美国业余无线电联盟和其他反對者奋力反对国会的做法,并呼吁所有的爱好者以及他们的家属向他们的议员写信抗议政治上的压力影响了没有表决的立法,但海军部長仍然拒绝让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重返天空最后,麻萨诸塞州的代表William Greene听到呼声并在议院表决上说情,指示海军结束对爱好者的禁令海軍服从了命令,僵局被打破美国业余无线电在1919年11月重新开始活动。这段插曲被作为用上千名爱好者集体的力量来解决困难的典范被写入課本   二十年代——发现时代   随着国家进入二十年代,爱好者又在200米波段上安营扎寨美国无线电联盟的网络工作的记录不断被咑破,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在1921年初有一段报文被康涅狄格州的1AW Bitz,6.5分钟后就收到了回电一次往返回路。   短短的几年内一些爱好者预訁的在业余无线电中发生的革命性的变化就得到应验。如果有人需要指出产生巨变的最重要的原因的话那就是电子管以及伴随爱好者的詠无止境的对新事物的追求。   到了20年代电子管的价格开始回落,这使利用Armstrong灵敏再生电路设计收信机进入高潮这个发展导致火花电囼的传播范围得到增强,这个技术能检测到原来无法检测的微弱信一些高级别的爱好者对Armstrong和法国人Lucien Levy在战争期间发明的超外差式收信机进荇实验。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在他们的收发信机中使用电子管产生均衡的连续波信号(CW),CW信号频带窄几乎只有火花信号的1%,降低了乾扰增加了在同一时间内在空中同时工作的电台的数量。   随着业余电台发射范围的增加DX——远距离通信才成为现实。1921年进行了大西洋彼岸的收信实验看小功率的业余无线电信号能否穿越大西洋。实验最终证实了电波穿越大西洋的可行性同时最后也显示出CW等幅报比话更具有优越性。到1923年欧洲和北美之间的通信仅剩下时间的问题了。经过精心准备和辛勤的劳动最终于1923年11月27日法国的电台8AB和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爱好者Fred Schnell, 1MO以及John Reinartz, 1XAL在特别授权使用的110米波段上用CW成功地进行了联络。实验一直持续到1924年后期,英国和新西兰之间的爱好者也成功地进行了通信联络几乎绕地球一半。在1926年Brandon Wentworth, 6OI用设在加利福尼亚地斯坦福大学的草坪上的电台几乎和所有大陆的电台进行过联络并得到确认,被尊稱为是DX-远距离通信的权威次年便出现了永盛不衰的ARRL DX-contest国际远距离通信比赛的前生-ARRL 业余无线电传播联盟。   在二十年代中期通过业余无線电爱好者自己大量地测量,短波的价值已完全被政府和商业实体所公认二十年代末,空旷的波段空间时代已一去不复返而业余无线電爱好者被调整到169米到5米波段外加狭窄的400MHz。   二十年代还有两个事件值得一提:第一件是以代表世界范围内的业余无线电团体而成立的業余无线电国际业余无线电联盟(IARL)至今IARU仍然一个专一的代表国际无线电的组织。第二件是由于商业部控制而造成的美国广播行业的混乱國会于1927年通过了无线电法案并成立了FRC——联邦无线电委员会。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成长   业余无线电进入三十年代火花电台已荿为过去,所有的爱好者都使用电子管的收发信机话不如等幅报普及,但已经逐渐流行在早几年,日本教授Hidetsugu Yagi研究偶极天线阵排列进行微波定向传播到三十年代,这种设计被运用到短波上一些爱好者用这种新发明的YAGI天线(即八木天线)进行实验,他们既用导线又用金属元件但通常用木制支架支撑。一些技术丰富的爱好者继续在5米和更高的波段上做通信试验   ARRL奖金赛创立于1930年,1933年设立了ARRL “户外日”洏ARRL DX比赛仍然是远距离通信爱好者最受欢迎的比赛。   几乎在不引人注目的同时Robert M. Moore, W6DEI 于1933年九月和十月间在洛杉矶出版了由三部分内容组成的《R/9》杂志,发表了关于“业余无线电话单边带发射”的文章Moor 记述了他和其他爱好者通过实验并已在空中实际发射的单边带系统。但文章並没有产生引起很多的兴趣直到1947年新的实验在业余频段上进行。   1927年的无线电法案仅仅持续了七年1934年国会通过了通信法。法案没有竝即对无线电爱好者产生影响只是从此爱好者的活动受FCC限制,并一直延续至今   Hiram Maxim,一位资深爱好者ARRL和IARU的创始人之一,于1936年谢世怹是集众多才能于一身的杰出人物:领导者、作家、摄影家、工程师、企业家,业余无线电从此失去了一位朋友   对DX的兴趣持续高涨,1937年在大范围地讨论了究竟什么是“country(国家)”后,ARRL宣布了DXCC计划但对究竟什么样的实体能荣获DXCC的殊荣的疑问一直持续到63年后的今天。   1939姩9月战争再次在欧洲爆发。多数欧洲国家的业余电台停止了活动多数英联邦国家也离开了业余无线电,包括加拿大美国的爱好者继續活动,虽然DX电台从电波中消失但西海岸杂志《无线电》仍然宣布他们第一年的DX比赛于1939年举行。   四十年代——战争与和平   四十姩代美国的爱好者在空中仍然相当活跃但远距离通信已成为过去。1940年美国FCC下令禁止美国的无线电爱好者跟国外的电台通信。美国FCC还规萣除“户外日”和“业余无线电突发事件组织”以外禁止移动电台在56Mhz以下工作。   1941年12月7日发生美国珍珠港被袭事件美国突然进入战爭状态。虽然那些既有技术又有无线电操作技巧的“战争突发事件无线电服务组织”成员在 112M上训练但美国业余无线电活动还是立即停止叻活动。作为参与者“战争突发事件无线电服务组织”的工作是非常重要而且非常严肃的,但缺乏作为普通爱好者的随心所欲的快乐   战争刚开始时,大约有六万美国人拥有执照有近两万五千人在二战中为武装部队工作。其余两万五千人在重要的战争工业或者作为敎师在军事学校工作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的是,ARRL在战争中开放商业通信《QST》继续坚持发行,但由于战争期间纸张定量供应所鉯杂志的页数比以前减少。ARRL的出版对军事和民间的培训内容较多1942年最受欢迎的国防专刊Handbook(无线电手册)出版发行。   1945年初已预示着战争即将结束,纽约的一些爱好者们确信和平即将到来随着战争的结束,业余无线电的春天即将到来他们于1945年1月出版了一本新的杂志——《CQ》。同年敌人在8月17日战败仅仅四天后,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就在VHF上出现到1946年夏天,从3.5到30 MHz所有的业余波段全部开放,以前的5到2.5米波段被6到2米波段所代替短波远距离通信有活跃起来,DXCC计划重新开始令对VHF和UHF钟情的爱好者兴奋的是由于军用品过剩,使其价格大大降低   当然短波爱好者们也大有所获,过剩的发信机、收信机、大功率管、零部件几乎所有渴望得到的东西都能够从当地的剩余物商业中心伖好地获得。剩余的机器也推动了对爱好者们来说一种新的发信模式RTTY(无线电传)方式。在战争期间一些爱好者曾经在军队中使用过RTTY,战爭结束后全国的过剩的机器很快消失,并出现在爱好者们的工作室中   正当爱好者们高兴地重返空中,公众们也欢欣地购买电视机对爱好者们地一个重大的威胁电视乾扰随之而来,可怕的TVITVI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减少,但从来没有彻底解决对家庭电器的乾扰鉯及家庭电器产生的乾扰至今仍困绕着我们,但远没有令人沮丧的50年代的TVI那样严重   还记得 1933年在《R/9》杂志发表的“单边带技”术吗?佷多人尝试过1947年9月,Mike Villard, W6QYT和一群学生爱好者在斯坦福大学开始SSB的实验在SSB以前的十年中,波段上出现的是(AM)双边带的调幅话除了相当少数狂熱的AM爱好者,SSB已最终已取而代之这些AM爱好者非常简单的原因是喜欢操作旧设备以及喜欢AM发信机的那种调制极好的声音。     五十年玳初在1951年,由于宣布业余无线电执照的结构调整而使业余无线电受到冲击FCC宣布业余无线电的执照由初级、技师级和特级组成,连同旧嘚 A类、B类和C类分别改为高级、普通级和有条件级初级的执照为期一年,不可更新在两个短波部分波段上享有使用CW的权利,在两米波段嘚部分波段上享有使用“话”的权利技师级是应那些强烈要求在220MHz以上的VHF和HF进行实验,而没有参加每分钟13个字数的测试的爱好者设立的這两种新的执照要求通过每分钟5个字数的测试。如果从新爱好者的数量来看新执照的划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几乎不到一年之后即1952年12月,FCC再一次改变执照的设置结构不再注册新的高级执照,并撤消了高级和特级执照再短波“话”上的特权而初级和技师级执照嘚权利保持不变,技师级最终获得了6米和2米的通信权利   其间,一项技术革命逐渐发生人们开始使用被称为晶体管的材料,关于晶體管设备的文章也出现在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杂志上就像20年代使用“火花”设备的爱好者认识电子管那样,现在电子管使用者不得不去學习晶体管知识了     60年代是业余无线电界令人振奋的时代。这个十年中带来了月面反射通信、奥斯卡通信卫星和调频中继通信技術而60年代将永远令人难忘的不是激动人心的技术成就,而是激励性的特许制度   追溯到1952年,FCC取消了爱好者在短波上的激励性的特许淛度;普通级、高级和特级执照给予同样的权利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爱好者相信对于他们中间那些拥有高级别的执照的爱好者缺少通信的特权妨碍技术的发展。结果在数月后的QST杂志和其他杂志、在俱乐部的小报上、在会议中、在空中等都出现了对这一问题的争论ARRL请求FCC恢复爱好者激励性的特权。1963年文件归档请求恢复高级执照的特权,对高级和特级没有提出新的特权许可但提出取消对普通执照的在80米、40米、20米和15米上“话”的权利。自从50年代创立初级和技术级执照以来美国无线电爱好者队伍以每年8%到 10%的速度增长,一旦争论开始增長的速率将急剧下降。   争论一直继续到1967年FCC宣布他的决定:恢复激励性的执照特权。80米、40米、20米、15米和6米波段的低波段留出给特级和高级执照拥有者这些低波段从普通级爱好者的使用范围中撤出。只要说大多数普通级爱好者非常不悦就足够了   1967年以后,放宽了初級和技师级执照权利扩充了短波“话”的波段,修改了对高级和特级执照独占低波段的细节虽然如此,由FCC于1967年决定的详细的波段安排┅直沿用至今33年后的今天,仍有人对于60年代的激励性特权的辩论的结果怀恨在心   激励性特许制度决不是60年代唯一主要的事件。比洳1960年7月,第一次在1296MHz上通过月亮反射的双向通信在麻萨诸塞州实现、发生在 W1BU和充当先锋的W1FZJ之间以及由W6HB领导的加利福尼亚州的Eimac无线电俱乐蔀。仅仅1年多的时间后业余无线电以OSCAR卫星飞跃进入太空。这是由至今闻名于世的硅谷地区的无线电爱好者智慧的结晶他们计划发射3颗尛卫星,然后将指挥权传给AMSAT-马里兰州基地的业余卫星组织该组织至今仍是美国最重要的业余无线电卫星研究组织。60年代第一次出现了业餘调频中继注定改变了 2米波可利用的特性。   七十年代——中继通讯和分组数据交换通信(Packet radio)时代   七十年代最令人难忘的是调频中继嘚十年并不是因为七十年代发明了调频中继,其实很早以前就发明了调频中继而是在这十年中,业余调频中继在VHF和UHF波段上腾飞然后逐步扩展到2米、1.25米和70厘米波段   业余调频中继的革命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1939年中继就被使用在5米波段上但从本质上说那时尚处于实验狀态,而从没有获得广泛流行到1950年调幅中继开始出现,分散全国从此中继的想法开始流行。   商业上调频中继系统的成功大大推动叻业余调频中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商业使用者发现调频网络对运动使用者的价值。1950年制造商大量生产满足这一设想的设备。随着新系統的流行频道出现拥塞现象。为了减轻拥塞现象FCC最后要求商业使用者压缩他们频宽,商业使用者不得不照办结果到1960年,商业使用者認为的过时但其实完全有用的设备在市场上大量过剩。这些设备的频率靠近业余频段的6米和2米以及70厘米很容易就转换成业余无线电爱恏者们能使用的设备。由于增加建立业余调频中继大量改制后的商业设备、低成本的移动和手提设备需求的增加,同时满足了国内、国外制造商们业余调频中继进入繁荣的世纪。   随着中继系统贯穿全美一种新的革命在静静地进行之中。感谢我们加拿大无线电爱好鍺朋友们的早期工作这项革命基于数字计算机,它深深吸引了东方技术派爱好者加拿大的实验者们的分组数据交换通信技术实验始于1978姩。到1979年Doug VE7APU已经开始向供爱好者们提供套件。套件很快畅销在七十年代末分组数据交换通信出现了淘金热。可惜ASII码不在FCC允许的规则之内所以尽管实验继续进行,美国法律上不允许本国爱好者间或和加拿大爱好者间进行这种方式的通信   另外一件重大的事件发生在1979年ㄖ内瓦的世界无线电管理会议上。在会议的最后经过美国代表团的游说,为爱好者们增加了三个新的频段即10MHz、18MHz和24MHz。   八十年代——涳间和分组数据交换无线电   1980年3月FCC最终允许在美国使用ASCII码。这和个人电脑突然增长的现象相符合并点燃了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对分组數据交换通信和其他数据通信的狂热追求。在华盛顿特区的业余无线电研究和开发公司的成员为核心代表着一伙对分组数据交换通信的狂熱者他们和AMSAT合作负责第一次ARRL业余无线电计算机网络会议。从西部向外图桑和亚利桑那州成立了TAPR(图桑业余分组数据交换无线电通信组织)。在TAPR组织进行生产终端节点控制器为分组数据交换通信的发展推波助澜。   数字通信在短波上也蓬勃发展1982年,Peter Martinez, G3PLX结合SITOR协议,将计算機用于短波通信创造了AMTOR——第一个业余短波数字通信,并提供自动纠错的通信方式   其间,令爱好者们激动的是于1983年爱好者Owen Garriott,W5LFL作为宇航员乘航天飞机进入太空。Garriott 携带了一个2米的设备从空间进行了近300次的联络。从此每次航天飞行中都包含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在近期的SAREX計划(航天飞机业余无线电实验), Roy NealK6EDU打头阵,开始帮助全球的学生了解奇妙的宇宙和空间计划同时有益于新的热心者和新的业余无线电爱恏者。   在规程方面1984年着手进行非常成功的义务考试协调计划。另外有FCC发布PRB-1法令提供对无线电爱好者的保护。   最后但同样重偠的是,在1989年的7月在ARRL一致投票通过了FCC的请求,设立30MHz以上无需通过莫尔斯电码技能考试的执照许多人认为无电码的时代到了。   九十姩代——无需电码执照和数字通信革命   尽管对持技师级和初级执照的爱好者的摩尔斯电码速度的要求只是每分钟5个字码但摩尔斯电碼仍然阻碍了许多潜在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他们可能指出在全世界范围内在军事和商业通信中摩尔斯电码的作用正在缩小。随后在业餘无线电界的激烈的争论使ARRL提出一个新的建议设立30MHz以上一个无需电码要求的技师级的执照。 1991年FCC同意这个建议业余无线电活动再次活跃。在90年代末美国持有执照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达700 ,000人。但有人预测业余无线电将走向厄运。“无电码学院”在空中诞生设立中转,加叺俱乐部和紧急救援组织建立领导地位。   接着便出现了因特网在短短的几年内戏剧性地改变了世界。在九十年代初就有博学者預言我们将进入通信革命的新纪元。   当我们即将离开九十年代之际博学者们早期的预言得到证实。谁能相信仅仅几年拨打全美国嘚电话每分钟就只需要5美分,而拨打英国的电话也只是这个价格的两倍谁能相信万维网的出现改变了商业中几乎一个世纪或更长时间的模式?所有这些都是对业余无线电活动的挑战电脑和因特网的魅力吸引了无数年轻人,以前从事无线电活动的人从技术上来说也很容易掌握这些现象导致这样的预言:业余无线电走向末日,取而代之的是电脑特别是因特网爱好者似乎接受这个事实。今天大多数ARRL的成员使用因特网DXer使用信息包和网络基础配置网络工作,自动位置报告系统(APRS)利用因特网进行远距离传递爱好者被电脑空间紧紧地包围,利用網络交换信息和软件爱好者在Ebay等网络中买卖过剩的设备,讨论新闻组中讨论   令人激动的短波PSK31数字通信方式的实用软件在网络中免費获得,使之推波助澜远征爱好者在联络之后很短的时间内,甚至在偏远的地方就可以通过网络公布LOG(电台日记)。这当然要感谢业余卫煋以及PACTOR和COLBER短波数字通讯技术   电脑也使业余无线电进入通信实验的新天地,例如将电脑和电台连接在一起,可以做出很多年前无法想象的数字技术的通信实验TAPR就是一个积极努力的结果,例如最终将提供传播电磁波谱的装置等。很显然那种因特网对业余无线电的“威胁”的说法是有些夸张的相反,电脑和因特网使业余无线电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有趣,比以前更加引人入胜   在20世纪结束之际,ARRL囷FCC都再一次提出改变美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执照结构在 ARRL提议中最有争议的内容就是降低对短波执照摩尔斯电码考试的速度要求。在这篇文章撰写之际FCC已答复了ARRL的提议,在众多的内容中没有看到反对的意见如果这一建议得到实施,那么美国的业余无线电将走向一条新嘚道路但这并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是一条向前的有坡度的道路但决不是下坡路。  

无线通信与天然磁石——来自中国的伟大启迪(约湔240-1590)

也许在西方还没有创造出上帝这个人物的时候勤劳聪慧的中国人便已经开始享受上苍所赐予的万物世界了。公元前246年人类历史仩最为雄伟壮观的建筑——长城,出现在古代的中国版图上而作为信息传递的代表建筑——烽火台,第一次将人类带上了无线通信的发展道路借以光和狼烟的形式,传递给不断寻求文明进步的人们今天,烽火台已经失去了快速传递战报的作用而成为了古代文明发展嘚里程碑和见证者。

天然磁石的发现也成为了那个时代同样具有深刻影响力的闪光点。据战国末期成书的《管子》和《吕氏春秋》记载我们的祖先在公元前两百多年就发现了具有吸引铁器这种神奇特性的石头,并把它进行加工制成了可以指明方向的奇异勺子——司南。这也是历史上有记载以来人类第一次接触磁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十分神奇管用的事物。后来司南被我们的古代使节带到了欧洲,啟发了欧洲人用它来指引航海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无线通信和天然磁的鼻祖就是我们勤劳智慧的中国人。

静电——英国医生的发现(1591-1776)

 历史不会总是眷顾先来者生活在欧洲大陆上的人们在司南的基础上,对磁石开始了更为深入的探索而超越了中国人将其停留在指喃针的认识上。后来居上这个词也许就是这么创造出来的吧当16世纪末的中国人正忙于参战保卫被日本侵略的朝鲜王国时,欧洲人已经拿起了科学的武器开始了一场史无前列的新征程。

Gilbert1540~1605),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一发不可收拾地对磁石和静电开始了研究。他紦所有的空闲时间都泡在了实验室里不断拿着各种颜色的石头以及铁片贴来贴去,观察出了很多有意思的现象最令他兴奋的是,经过楿互摩擦的红色玛瑙竟然可以将小小的纸片吸引起来,让纸片暂时摆脱了地球的吸引而避免了苹果砸中牛顿脑袋的悲惨命运。这简直呔奇妙了!

    他将这些现象写成了名著《论磁》并于1600年在伦敦出版。在他看来电就是人为摩擦物质产生的静电吸引,而磁则是上帝赐予嘚灵物是自然物质的天然吸引。因而他断言电与磁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没有什么一致性
    他的这一论断影响了当时的很多科学家,一直到18世纪末期才有所改观。在这些受他影响的科学家中不得不提到的就是电磁学的奠基人,法国人库仑


~1806)先生应法国科学院嘚悬赏,提出了在细小绳索上悬挂磁针进行指南的方法以解决航海家们在海上航行时航海指南针指向不准的问题。库仑先生的大脑进行叻快速的运转一个闪念划过眼前。他把一根细如发丝的线一端系在了天花板梁上另一端则是小磁针。他又拿来了另一个小磁棒以及鈳以摩擦出静电的小电棒,在悬挂的小磁针面前轻轻地摆动这一摆,就摆出了扭秤也摆出了测量静电力与磁力的实验验证方法。浪漫嘚库仑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把发现静电力和磁力之间关系的伟大发现写在了纸上,并在1785年推导出了以他本人名字命名的著名电磁学定量萣律——库仑定律

库仑定律的发现在电磁学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一般的作用,它把人们一直以来当作“魔力棒”的磁石以定量计算的眼光重新进行了衡量将电磁学的研究从定性上升到了定量的科学层次上。

这一定律的发现仍然没有推翻前人的推断。库仑曾经说电與磁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实体,它们不可能相互作用或转化但是这一推却将电和磁这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通过力学建立了并不紧密的聯系。这好像一对陌生的俊男靓女第一次通过QQ互致问候一样平常但却没有人知道他们是否会成为恋人,彼此心心相惜

在吉尔伯特先生箌工程师库仑启动电磁学基础研究的这一百七十多年中,中国已经完成了从明朝到清朝的更迭明朝末期西方传教士的歪打正着,激发了Φ国知识分子对于科学的极大关注和学习作为科学基础和潜在动力的中国哲学思想,在当时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几乎领先超前了西方約两百年左右的时间,无论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都是如此。中国的传统科学已经开始经历自我革新的过程,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而苴由于知识分子遍及全国上下对科学的热情高涨,对西方先进技术的极力引进中国的科学正在呈现出扬长补短的振奋现状,大有超越西方科技水平的趋势

在这一关键的化蛹为蝶阶段,明朝的中国却遇上满清这个尚处于野蛮的奴隶制阶段政权的侵略科学文明进化的社会孕育过程被人为终止了。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悲哀而清朝不重视自然科学发展、不吸纳先进技术的观念,最终导致了清王朝的覆灭中国失去了一次非常宝贵的机会,西方却在18世纪中后期出现了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这三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促使着西方科学進一步超越自我,将古老的东方文明远远甩在了后方

电生磁的奠基人(1782-1820)

我们再回到科技活跃的西方世界。自库仑发现了那个定律以後安培和毕奥等物理学家也认为电和磁不会有任何联系。这样的认识在18世纪的中期仍然是非常普遍的然而,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来自丹麦的奥斯特(汉斯·克里斯蒂安·奥斯特,Hans Christian Oersted,1777~1851)先生借助了特殊的丘比特之箭将电与磁这对秘密恋人的心射在了一起。
    奥斯特是一位多才多能的科学家物理学、化学和哲学都是他的最爱。也正因为如此在他的脑海中,科学的研究总是因为哲学的启迪而更加罙入和坚定受康德哲学与谢林的自然哲学的深刻影响,他一直坚信自然力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并通过他的第六感没有放弃对电与磁关系嘚试验研究。

不知道那时他是否知道中国的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但却取得了无线电发展过程中历史性突破的成功奥斯特在实验室里究竟磨没磨铁杵也许已经无法考证,但是他却真的因为一根针而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电与磁。

1820年的4月在一次科学讲座即將结束之际,奥斯特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做了一次电流磁效应的实验他把一条非常细的铂导线放在一根用玻璃罩罩着的小磁针上方,接通電源的瞬间发现磁针跳动了一下。这一跳使有心的奥斯特喜出望外,竟激动得在讲台上摔了一跤他并不知道,那一刻他已经成为了┅个科学的媒人通过小磁针做成的丘比特箭将电与磁这对陌生男女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但是在那次实验中磁针偏转角度太小了,而苴又很不规则这一跳并没有引起听众注意。自那天以后细心的奥斯特花了三个月,做了许多次实验发现磁针在电流周围都会偏转。茬导线的上方和导线的下方磁针偏转方向相反。在导体和磁针之间放置非磁性物质比如木头、玻璃、水、松香等,却不会影响磁针的偏转1820年7月21日,奥斯特把这一系列的实验结果写成名为《论磁针的电流撞击实验》的论文正式向学术界宣告他发现了电流磁效应。至此电与磁的秘密关系通过实验的方法被揭示出来。

奥斯特的研究促使电磁的秘密被形象地揭示出来。他的科学成就却没有触动东方的Φ国。论文发表后的37天中国的道光皇帝即位了。已经落寞的清朝在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居然还是整个欧洲的1.22倍却仍然不能避免20年后被覀方各国列强侵略的命运。好了让我们去回顾点让人开心的事情,看看电磁学说的创立吧

磁生电的创立者——黎明前的最后一刻(1821-1855)

下一位出场的是来自英国的帅哥法拉第(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先生法拉第自幼家境贫寒,没有受过系统正规的教育但却十分刻苦學习。特别是1810年2月到1812年的4月间他在十六次自然哲学与科学讲座的熏陶下,燃起了进行科学研究的愿望

1821年在读过奥斯特关于电流磁效应嘚论文后,法拉第被这一新兴的学科领域深深吸引并在不久的实验中取得了一个重大的科学成果──发现通电流的导线能绕磁铁旋转。從此他跻身著名电学家的行列。通过奥斯特实验他认为电与磁是一对和谐的对称现象。既然电能生磁他坚信磁亦能生电。经过10年探索历经多次失败后,1831年8月26日奥斯特终于获得了成功这次实验因为是用伏打电池在给一组像弹簧一样缠绕的金属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在另一组线圈获得的感生电流他称之为“伏打电感应”。同年10月17日法拉第完成了在磁体与闭合线圈相对运动时在闭合线圈中激發电流的实验,他称之为“磁电感应”经过大量实验后,他终于实现了“磁生电”的夙愿宣告了电气时代的到来。

与此同时法拉第嘚脑海中已经孕育着电磁波的存在以及光是一种电磁振动的杰出思想,尽管还带有一定的模糊性为解释电磁感应现象,他对比电力线的畫法提出 “磁感线”这一新概念,形象地对磁的作用方向进行了描述同时他对当时盛行的超距作用说产生了强烈的怀疑:“一个物体鈳以穿过真空超距地作用于另一个物体,不要任何一种东西的中间参与就把作用和力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这种说法对我来说尤其荒谬。凡是在哲学方面有思考能力的人决不会陷人这种谬论之中”。

这位帅哥如浩瀚宇宙般深邃的物理思想强烈地吸引了同在渶国的一位年轻人——来自英国苏格兰爱丁堡的麦克斯韦(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1831~1879)麦克斯韦认为,法拉第的电磁场理论比當时流行的超距作用电动力学更为合理他抱着用严格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法拉第理论的决心闯入了电磁学领域,并成为继法拉第之后集电磁学大成的伟大科学家


《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封面

麦克斯韦于1855年左右开始研究电磁学。在潜心研究了法拉第关于电磁学方面的新理论囷思想之后他坚信法拉第的新理论包含着真理。他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对整个电磁现象作了系统、全面的研究,凭借他高深的数学造詣和丰富的想象力接连发表了电磁场理论的三篇论文:《论法拉第的力线》(On Faraday’s Lines of Force1855年12 field,1864年12月8日)这三篇重要的论文对前人和他自己的工莋进行了综合概括,将电磁场理论用简洁、对称、完美的数学形式表示出来经后人整理和改写,成为经典电动力学主要基础——麦克斯韋方程组

据此,1865年他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麦克斯韦经过理论推演,认为电磁波只可能是横向传导波并计算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咣速。同时他的灵感促使自己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光是电磁波的一种形式。这揭示了光现象和电磁现象之间的联系麦克斯韦将这些理論的论证和推导结论整理成册,于1873年出版了科学名著《电磁学通论》(Treatise on 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系统、全面、完美地阐述了电磁场理论。这一理论成为经典物悝学的重要支柱之一

这一名著后来被传到了德国,深深打动了一位德国物理学家的心他就是赫兹(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赫兹在柏林大学学习物理时,受赫尔姆霍兹的鼓励研究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当时德国物理界深信韦伯的电力与磁力可瞬时传送的理论,因此赫兹就决定以实验来证实韦伯与麦克斯韦理论谁的正确1888年,赫兹的实验成功了验证了电磁波的存在。而麦克斯韦理论也因此获得了無上的光彩

赫兹在实验时曾指出,电磁波可以被反射、折射和如同可见光、热波一样的被偏振通过实验计算,他发现电磁波的传播速喥与光速相同从而全面验证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的正确性。

1888年1月赫兹将这些成果总结在《论动电效应的传播速度》(On the electric effect of the propagation velocity of moving)一文中。赫茲实验公布后轰动了全世界的科学界。由法拉第开创麦克斯韦总结的电磁理论,至此才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而无线电波也因此被命名為赫兹波。

1888年成为了近代科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赫兹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证实了麦克斯韦发现的真理,更重要的是开创叻无线电电子技术的新纪元从中国人的眼界来看,这一年也是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无线电,1888要发!发!发!

无线电的启航(1889-1896)

1889年,在一次著名的演说中赫兹明确地指出,光是一种电磁现象至此,无线电这个概念也逐渐走入了科学研究的视野他的发现继而被应鼡于人类无线电事业的开拓。而这一次上帝将他的手抚摸到了三个国家——美国、意大利和俄国,后来者居上再一次印证了中国古老的訓言
    1893年,尼科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首次公开展示了无线电通信而具有历史意义的无线电发射,却是由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和意大利的马可尼完成的

1888年,赫兹的发现激发了俄国科学家波波夫(亚历山大·斯塔帕诺维奇·波波夫,Александр Степанович Πопов,)的研究兴趣。1889年他多次重复了赫兹的实验,并提出“电磁波可以用来向远处发送信号”1894年,波波夫改进了赫兹的實验装置利用撒了金属粉末的检波器,通过架在高空的导线记录了大气中的放电现象。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无线电接收机1895年5月7日,波波夫在俄国的物理学部年会上表演了他创造的这个“雷暴指示器”

一年后的3月24日,波波夫又在彼得堡大学两幢相距250米的大楼之间表演了無线电通信他和助手进行了一次正式的无线电传递莫尔斯电码的表演。波波夫把接收机安放在物理学会会议大厅内他的助手把发射机咹装在森林学院内。时间一到助手沉着地把信号发射出去,波波夫这边的接收机清晰地收到信号此时俄罗斯物理学会分会长把接收到嘚字母一个个地写在黑板上。最后黑板上出现一行字母:“海因里希·赫兹”。这是世界上的第一份无线电报,内容是纪念赫兹这位电磁波发现者

下面我们介绍另一位伟大的人物——马可尼(古列尔莫·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马可尼出生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市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由于他的家庭十分富裕因此他的父母专门请了家庭教师指导他学习。 马可尼对物理和电磁学有着极强的兴趣1894年,也就是赫兹去世的那年马可尼刚满20岁,他在电气杂志上读到了赫兹的实验和洛奇的报告从小就喜欢摆弄线圈、电铃的他,便一头钻进了对电磁波的研究Φ在他看来,既然赫兹能在几米外测出电磁波那么只要有足够灵敏的电波检测装置——检波器,也一定能在更远的地方测出电磁波經过多次的失败,他终于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他在家中的楼上安装了发射电波的装置,楼下放置了检波器并让检波器与电铃相接。他茬楼上一接通电源电磁波便穿过了检波器,让楼下的电铃迅速响了起来晚上,当他的父亲看到了这个新奇的装置把以前憋在肚子里嘚火气和不满都抛到九霄云外,再也不叫他“不切实际的空想家”了自此,他的父亲开始给儿子经济资助让他一心搞实验。


马可尼检測电波的原理图

马可尼初次体会到胜利的喜悦后信心增强了。他大量收集资料和文章无论这些文章的作者是有名气的还是无名气的,呮要对他有用有所启发的文章,他都耐心阅读仔细分析。他把各家的缺点分析清楚把各人的长处集合起来,改进自己的宝贝机器

苐二年夏天,马可尼又完成了一次非常成功的实验到了秋天,实验又获得很大的进步他把一只煤油桶展开,变成一块大铁板作为发射的天线。把接收机的天线高挂在一棵大树上用以增加接收信号的灵敏程度。他还发现金属碎屑可以通过一个装置牢牢抓住空中的无线電信号因此还改进了洛奇的金属粉末检波器,使它更加卓越马可尼在玻璃管中加入少量的银粉,与镍粉混合再把玻璃管中的空气排除掉。这样一来发射端增大了功率,接收端也增加了检测电波的灵敏程度他把发射机放在一座山岗的一侧,接收机安放在山岗另一侧嘚家中当给他当助手的同伴发送信号时,他有些紧张地守候着信号接收机突然,电铃发出了清脆的响声这响声对他来说比动人的交響乐更悦耳动听,让他几乎跳了起来

这次实验的距离达到2.7公里,出现了历史性的突破那时,在博洛尼亚大学学习的他只有21岁这在当時是一个令人惊讶的伟绩,并从此让马可尼走上了职业道路喜讯传到了英国邮局主管工程师威廉·普尔斯的耳朵里,促使马可尼日后来到英国发展。

1896年,马可尼抱着自己简陋的无线电发射机来到了工业革命的中心——英国在伦敦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这一年的6月他鼡电磁波进行了约14.4公里距离的无线电通讯实验,再一次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一年后的7月,以其姓名命名的 “马可尼无线电电报与信号有限公司”(后更名为“马可尼无线电电报有限公司”)成立

应当指出的是,马可尼和波波夫关于无线电通信的发明都是在1895年到1901年这短短嘚五、六年时间内,各自独立完成的因此可以说,无线电应用的大门是马可尼和波波夫同时打开的

群策群力——无线电应用初露端倪(1897-1910)

马可尼成立公司以后,无线电的发展便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从此不再是单兵作战,而是一群人的你思我想智慧的火花点燃了无線电向着更广阔范围的延展。
1897年波波夫奉命在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一些舰艇上建立无线电通信设备。1897年不用导线传送电码的无线电通信完全得到了世人的承认。此后无线电通信的距离不断加大1898年,马可尼的无线电报首次应用于商业性通信;1899年波波夫将无线电投入军倳应用,建立了40多公里的无线电通信网1900年,马可尼正式取得由线圈和可变电容器组成的调谐回路专利权调谐回路被广泛地应用到各类無线电通信机。到1901年马可尼用10千瓦的音响火花式电报发射机,完成了横跨大西洋3600公里的无线电远距离通信由于他的卓越贡献,马可尼獲得1909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此期间,1904年当英国人J·A·弗莱明(约翰·安布鲁斯·弗莱明,John Ambrose Fleming1849~1945)发明了第一个可以确定是否有单向电鋶的真空二极管“弗莱明真空管”时,一个暗示将来发展的机遇出现了1906年,美国的李·德·福斯特(Lee de Forest 1873~1961)在弗莱明真空管中加了一个柵格网,制成了第一个三极真空管命名为“Audion”三极管检波器非常有效,可以将空中的无线电波用无形的手捕捉到人们的面前用声音的形式让无形的电磁波显现出来,从而开启了无线电正式进入通信世界的新篇章他高兴地宣告:“我发现了一个看不见的空中帝国。”福斯特先生被美国人誉为“无线电之父”虽然目前谁是真正的“无线电之父”的争论仍然没有停止,但这不妨碍我们向这些先驱科学家表礻崇尚的敬意


   同年,第一次有声广播问世女歌手的歌声、小提琴演奏声和讲故事的声音为那年的圣诞节抹上了一缕幸福的色彩。
而此時的中国也逐渐受到了来自西方的影响,出版了一些无线电的刊物促使无线电在中国的起步。1897年5月2日《时务报》第25册刊出一份由英攵翻译过来的《无线电报》成为了无线电技术正式引入中国的开始。自此以无线电报为代表的无线电技术拉开了经由期刊传播给清末中國人民的序幕。

1833年他总结了前人与自己的大量研究成果,证实当时所知摩擦电、伏打电、电磁感应电、温差电和动物电等五种不同来源嘚电其实是电家族的五个小兄弟。四年后的1837年他又发现电介质对静电过程的影响,提出了以近距“邻接”作用为基础的静电感应理论不久以后,他又进一步发现了抗磁性这一新现象在这些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法拉第形成了“电和磁作用通过中间介质、从一个物体传箌另一个物体的思想”于是,介质成了“场”的场所而他也正式将“场”这一具有历史性的概念创立出来。

开创历史的不仅仅是法拉苐还有生他养他的那片土地。1840年当电磁场的概念已经被人们接受的时候,西方各国也终于撬开了东方古国的大门送进来的不是科学技术,却是火炮洋枪他们送给了中国人另外一个“场”——战场。有人说那时的中国注定了要被侵略,因为抛弃了科学的发展自然偠承载着愚昧所换来的巨大代价。还好中国人终于开始明白了,依靠科学才能让这个民族真正强大起来。而电磁学的发展因为法拉苐这位帅才而进入了新的历史高度。

正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所说,引入场的概念,是法拉第的最富有独创性的思想,是艾萨克·牛顿以来朂重要的发现牛顿及其他学者的空间,被视作物体与电荷的容器;而法拉第的空间是现象的容器,它参与了现象所以我们说法拉第昰电磁场学说的创始人。

无线电大发展战争与和平(1910-1950)

无线电在这个当时人们还靠书信和昂贵的有线电话进行通信的年代,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人们自此可以自由架设无线电通信台,完成任意两点甚至多点的通信极大提高了人们通信的空间,从而让马匹、信使传递命令的时代一去不返历史车轮走进了二十世纪,无线电通信也首先在军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了无线电立即成为将军们的新宠。它使得战地部队间能够快速地通信从而加快战事移动速度,掌握主动权但是,无线信息被加密后通过莫尔斯电碼以电波形式传送出去时也就将携带的每一个密码电文都泄露出来,这使敌方可以截取大量的连续的战报信息8月5日,英国“泰尔哥尼亞”号船上的潜水员割断了德国在北大西洋海下的电缆促使德方大量的通信从电缆转向了无线电。而德国因为大意无线电的作用泄露叻关键情报,而成为战争的牺牲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前,无线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聪明的英国人和美国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們发明了早期的电视和雷达进而在二战时可以传送加密情报和摸清敌情。1941年12月7日发生的珍珠港被袭事件使得美国突然进入战争状态。那时大约有六万美国人拥有无线电台执照。其中约90%在为其战争或相关军事工业或教学服务这为美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在两次世界夶战期间各国的无线电爱好者们也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而使得业余无线电通信蓬勃发展起来1945年,战争结束了无线电发展迎来叻和平的发展时期。而另一个值得一提的应用就是广播

1910年,刚才提到的其中一个“无线电之父”——福斯特从纽约的大都会歌剧转播了恩里科·卡鲁索的歌唱演出。随后他播送报纸要闻,成了最早的广播简讯一时间,“空中之声”引起了人们广泛的趣谈

1920年8月31日,美国底特律建立一家试验性电台播送州长竞选新闻,被称为首次广播新闻同年11月2日,美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弗兰克·康拉德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此后,法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相继在1921-1925年间成立了自己的广播电台直到今天,你仍能听到几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英国广播公司BBC、日本广播协会NHK等等。

不久以后中国、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无线电广播也相继问世。特别是在中国在历經短暂的中华民国建制和漫长而苦难战乱的过程中,靠着从外国带回来和从外国人手中缴获的电台中国人越来越离不开无线电这个朋友。广播电台和收音机甚至成为了共产党员传递秘密情报的工具正如谍战片《潜伏》所展现给大家的一样,惊心而神奇可以说,在这样┅个时代无论是战争时期,还是和平时期无线电这一新事物已经被人们认可,并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不断接力,闪亮登场覆盖铨球(1950-1980)

二战结束后,无线电的作用已经完全被人们接受了因此,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国际组织——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的历史我们鈈去追溯了,但自1865年5月17日成立以来它一直扮演着无线电国际协调与共享的重要角色。1947年10月15日国际电信联盟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其总部由瑞士伯尔尼迁到了日内瓦一直到现在都没有搬家。自那以后无线电的发展便插上了翅膀,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早期的人們由于电子元器件的限制只能使用20kHz到30MHz左右的短波频率完成无线电通信。但20世纪60年代以后人们把频率扩展到150MHz和400MHz,无线电传输的质量也越來越高同时技术上的进步——晶体管的出现,使移动电台向小型化方面大大前进了一步效果也比以前有了明显的好转。网络的覆盖使嘚无线电不得不采用中继通信以确保几千公里外无线电接受者能够享受到与无线电发射者相同的信号质量。因而在1939年就显现雏形的中繼通信,在11年后的1950年开始大放光彩像流行歌曲一样在美国传播开来。随着中继系统贯穿全美一种新的革命在静静地进行之中。让我们甴衷地感谢一下加拿大的无线电爱好者朋友们吧是他们引领了这项新革命。这就是1978年他们创造的分组数据交换通信技术实验这也得益於数字计算机的发明。

1980年3月美国开始使用一种方便把人们的文字符号转换成计算机符号的ASCII码。而这时个人计算机开始在美国普及个人電脑与无线电的结合,点燃了人们对分组数据交换通信和其他数据通信的狂热追求

此时,集成电路技术、微型计算机和微处理器的快速發展以及由美国贝尔实验室推出的蜂窝系统的概念和其理论的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得美国、日本等国家纷纷研制出陆地移动电话系统鈳以说,这时的无线电移动通信系统真正地进入了个人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有美国的AMPS(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系统英国的TACS系统,北欧(丹麦、挪威、瑞典、芬兰)的NMT系统、日本的NAMTS系统等等

由于无线电可移动通信的便利性,这些系统均先后投入商用在美国、日本、英国、西德等国家开始应鼡汽车公用无线电话。专用移动无线电话系统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广泛用于公安、消防、出租汽车、新闻、调度等方面。这时移動通信逐步走进了公众的日常生活,人们已经看到了未来个人移动通信的曙光这时的移动通信,开始快速地向小型化、便捷化以及个人囮发展而中国在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建设国家层面的微波干线中继传输网络用以服务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大潮。无线电应用也从军倳应用开始转向民用领域

数字化生存,中国的回归(1980-2010)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Negroponte)先生1995年所写的《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描述叻20世纪信息技术及理念的发展同时也预示了数字化时代的即将到来。无线电的发展当然成为了数字化发展的先锋之一由于模拟无线电通信在信号传输和数据处理上不能像排格子一样规矩,增加了信息处理的难度同时也降低了通信效率,因此制约了无线电的发展不过沒有关系,我们还有一张王牌——数字化通信

伟大的数学家们已经证明,如果将一个连续的模拟信号像切肉丁一样进行切分那么你可鉯从刚出生一直切到退休,但是却只切了一个开始这会是多么令人悲哀的一件事,真是一个“杯具”因此,我们将模拟的无线电信号進行有限的切割只要抓住了它的最典型特征就可以了。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抓住了重点,保证了质量减少有限;二是可以将有限的无線电信号用来存放更多的内容同时,数字化的无线电在保密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这就是为什么各个国家朝着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无线电通信的原因。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数字化革命开始了。从短波到超短波只要能在无线通信的某一个部分加入计算机或数字信号处理,那么這个部分就成为了数字化无线电的实践场所

1983年,一位数字无线电的爱好者欧文夏洛特(Owen Garriott)带着人们的梦想以航天员的身份坐上了航天飛机,直冲云霄在太空中,欧文用一个2米的设备从空间进行了近300次的短波数字无线电通信联络。这让人感到激动

1991年,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3rd  Generations)的概念闪现在当时仍然拿着“大哥大”通话的移动运营商面前。他们已经着手准备建立更加先进的无线通信系统了这一次,虽然开始是模拟的构想但是经过不断的探讨,最终大家达成了一致向数字化演进。
在那个年代晚于西方发达国家20年的BP机在中国大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随后而来的是“大哥大”这个电话机又大又沉,使用起来也不便宜但那时的人们把它作为了身份的象征,直箌现在还记忆犹新这是移动通信系统第一次在中国大规模地应用,虽然它遵循的是国外标准但至少中国人已经开始像400年前的先人一样接纳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了。

2000年5月ITU公布了3G标准,但只有WCDMA和CDMA2000两种而我国的无线电工作者还在全力以赴、夜以继日地追赶着世界的潮流,將我们的TD-SCDMA也纳入国际标准行列这是一场关乎民族尊严的伟大行动,只能成功不能失败。2003年中国人的努力获得了承认,ITU公布了这个标准2008年8月,3G网络已经开始在中国运转开来了一直到现在,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个进程在进行之中

在这20年中,数字化无线电通信在其他领域也施展着自己的才华广播、交通、文化领域,无不因为数字革命带来的新空气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跨越当你乘坐350km/h的高速列车,茬车上给亲友拨打电话并观看来自移动基站的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转播实况时,你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全新的世界是的,就是這样!

历史总是在你并不经意的时候就被创造了出来无线电的发展,在迈向数字化、宽带化的道路上以后最终会成为网络融合的先行鍺和智能网络的见证者么?没有人知道那一天会在什么时候到来但它一定会到来!
作为作者,我恐怕只能写到2010年的年初了因为出版社嘚老板等不及未来无线电世界的到来,而已经急于把这本科普读物呈现在你的面前那么,好吧让我们一起期待无线电的发展更加符合囚类的发展,而将你我更快地带入我们想象中期待的那个未来世界也许,当100年后我们的子孙在火星上悠闲自得地用那时先进的无线电产品来欣赏这本书的时候会像我们现在一样充满欢笑,对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或 拨打24小时举报电话: 与我们联系

《血色玫瑰》《火线》《地道战》《地雷战传奇》《地雷战传奇之锄奸行动》《烈火金

刚》《狼毒花》《雪豹》《狙击手》《大刀》《血色湘西》《滇西1944》《杀虎口》《借枪》《地道英雄》《黑玫瑰》《抗日

冲锋队》《太行上山》《飞刀》《关东女侠》《举起手来》《小兵张嘎》《地雷战》《飞虎队电视劇全集42》《生死线 》《51号兵站》《沙家

中天悬剑》《夜幕下的哈尔滨》《战后之战》《沂蒙》《历史的天空》《平原枪声》《神枪手》《媄丽无声》《永远的铭记》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1 获赞数:0 LV3

奥特曼 系列, 一集死一城 日本人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個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0 获赞数:0 LV1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采纳数:0 获赞数:9 LV1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喥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飞虎队电视剧全集42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