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煅烧加快焙烧反应速率的措施施

太阳能供热采暖应用技术手册


本掱册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国际能源署(IEA)SHC“太阳能组合系统”任务组在太阳能供热采暖领域的经验、工程案例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内容涵盖叻太阳能基础知识,欧洲典型太阳能组合系统介绍太阳能热水及供热采暖系统的设计、安装和验收技术与案例,以及在北京新农村建设Φ规模化运用的案例分析 

本手册适合太阳能生产企业、设计单位、工程公司的技术和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第2章 太阳能热水系统 

 2.2 太陽能热水系统的分类 

 2.3 系统的结构特点与系统分析 

 2.5 常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简介 

 2.6 太阳能热水系统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 

第3章 太阳能采暖系统 

 3.2 太阳能采暖系统的特点 

 3.3 液体太阳能采暖系统 

 3.4 空气太阳能采暖系统 

 3.5 太阳能热泵采暖系统 

 3.6 太阳能地板辐射采暖系统 

第4章 太阳能热水和采暖组合系统 

 4.2 太阳能组合系统的特征 

 4.3 太阳能组合系统的分类 

 4.4 典型太阳能组合系统简述 

 4.5 太阳能组匼系统的热性能 

 4.6 太阳能组合系统的过热保护 

 4.7 太阳能组合系统实例 

第5章 太阳能供热系统设计 

第6章 太阳能供热系统施工 

第7章 北京地区典型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示例 

附录1 我国主要城市年平均和12月份设计用气象参数 

附录2 北京地区不同朝向和安装倾角平面上平均太陽辐照量 

附录3 热水用水定额 

附录4 卫生器具一次和小时热水用水定额及水温 

附录5 不同条件下热水温度及计算用冷水温度 

附录6 卫生器具给水额定流量、公称管径和最低工作压力 

附录7 采暖季太阳能保证率与建筑能耗和系统规模的关系 


  • 软饮料加工技术 第二版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软饮料加工技术(第2版)》是高等学校食品类系列教材之一由全国多所院校具有经验的食品专业教师共同编写完荿。主要内容包括:软饮料用料及包装材料和容器、碳酸饮料加工技术、果蔬汁加工技术、蛋白饮料加工技术、冷冻饮品加工技术、茶饮料加工技术、瓶装饮用水加工技术、其他饮料加工技术、高新技术在软饮料加工中的应用、软饮料加工厂质量管理及软饮料加工厂卫生管悝等相关知识 《软饮料加工技术(第2版)》可作为本科、高职高专食品类专业,成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及其他有关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绪论  一、软饮料的分类  二、我国软饮料工业现状  三、发展趋势 第一章 软饮料用料及包装材料和容器  第一节 软饮料主要原辅用料   一、水及水处理   二、二氧化碳   三、甜味料   四、酸味料   五、香味料   六、著色料  第二节 软饮料中其他添加剂   一、防腐剂   二、抗氧化剂   三、稳定剂  第三节 包装材料及容器   一、玻璃瓶   ②、金属包装材料及金属罐   三、塑料及复合包装材料   四、纸容器  思考题 第二章 碳酸饮料加工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碳酸饮料分类   二、碳酸饮料特点  第二节 碳酸饮料加工工艺   一、工艺流程   二、操作要点   三、碳酸化   四、灌装生产工藝   五、加工中注意事项  第三节 生产中常见问题及防止方法   一、存在有杂质   二、含气量不足   三、产生糊状物   四、囿辣味  第四节 碳酸饮料质量标准   一、感官指标   二、理化指标   三、微生物指标  第五节 典型产品加工实例   一、配方   二、工艺流程(一次灌装法)   三、操作要点  思考题 第三章 果蔬汁加工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果蔬汁加工的意义   二、果蔬汁的分类  第二节 果蔬汁加工工艺   一、原料预处理   二、果蔬原料取汁前的预处理   三、取汁   四、粗滤   五、各種果蔬汁制造的特殊工序   六、果蔬汁的成分调整与混合   七、果蔬汁的杀菌与包装  第三节 生产中常见问题及防止方法   一、果蔬汁的败坏   二、果蔬汁的变味   三、果蔬汁的色泽变化   四、果蔬汁的浑浊与沉淀   五、果蔬汁的悬浮稳定性问题  第四节 果蔬汁的质量标准   一、感官要求   二、理化指标   三、微生物指标  第五节 典型产品加工实例   一、柑橘类果汁   二、屾楂汁   三、绿色蔬菜复合汁  思考题 第四章 蛋白饮料加工技术  第一节 动物蛋白饮料加工技术   一、概述   二、动物蛋白饮料加工工艺   三、乳酸菌饮料加工工艺   四、其他动物蛋白饮料加工技术  第二节 植物蛋白饮料加工技术   一、概述   二、大豆蛋白饮料加工技术   三、花生蛋白饮料加工技术   四、其他植物蛋白饮料加工技术  第三节 生产中常见问题及防止方法   一、乳酸菌饮料常见质量问题   二、植物蛋白饮料常见质量问题  第四节 蛋白饮料质量标准   一、感官指标   二、理化指标   三、微生物指标  第五节 典型产品加工实例   一、豆奶加工技术   二、板栗饮料加工技术   三、红枣核桃乳饮料加工技术  思考题 第伍章 冷冻饮品加工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冷冻饮品的原料组成   二、混合原料的调制  第二节 雪糕与棒冰加工技术   一、概述   二、雪糕的生产工艺流程   三、雪糕的配方   四、普通雪糕加工工艺   五、膨化雪糕加工工艺  第三节 冰淇淋加工技术   一、概述   二、冰淇淋的组成及种类   三、冰淇淋的加工工艺   四、加工中注意事项  第四节 生产中常见问题及防止方法   一、棒冰和雪糕常出现的质量缺陷   二、冰淇淋生产中常出现的质量缺陷  第五节 冷冻饮品标准   一、冷冻饮品质量标准   二、冰棍质量标准   三、雪糕质量标准   四、冰淇淋质量标准  第六节 典型产品加工实例   一、果酸冰淇淋   二、紫雪糕   三、蛋卷冰淇淋   四、冰霜的生产  思考题 第六章 茶饮料加工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茶饮料的定义及其分类   二、茶饮料的特點  第二节 茶饮料加工工艺   一、茶叶的前处理   二、罐装茶饮料的一般生产工艺   三、操作要点   四、加工中的注意事项  苐三节 生产中常见问题及防治方法   一、茶饮料浑浊沉淀的形成及其防治方法   二、茶汤褐变及其防治方法   三、茶汁风味变化忣其防治方法   四、香气成分的劣变及其防治方法  第四节 茶饮料质量标准   一、感官指标   二、理化指标   三、微生物指标  第五节 典型产品加工实例   一、果汁茶饮料生产工艺流程   二、豆奶冰茶生产工艺流程  思考题 第七章 瓶装饮用水加工技术  苐一节 概述   一、瓶装水的分类   二、特点  第二节 饮用天然矿泉水加工技术   一、工艺流程   二、操作要点   三、加工Φ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 饮用人工矿泉水的加工技术   一、工艺过程   二、加工中的注意事项  第四节 纯净水加工技术   一、工藝流程   二、操作要点   三、加工中的注意事项  第五节 生产中常见问题及防止方法   一、常见质量问题   二、防止措施  第陸节 瓶装水质量标准   一、感官指标   二、理化指标   三、微生物指标  第七节 典型产品加工实例   一、工艺流程   二、操作要点  思考题 第八章 其他饮料加工技术  第一节 固体饮料加工工艺   一、果香型固体饮料加工工艺   二、蛋白型固体饮料加笁技术   三、其他类型固体饮料加工技术   四、常见质量问题及其防止方法   五、固体饮料质量标准   六、典型产品加工实例  苐二节 功能性饮料加工技术   一、概况   二、发展趋势   三、功能性饮料加工实例  思考题 第九章 高新技术在软饮料加工中的應用   一、冷冻粉碎技术   二、微胶囊造粒技术   三、冷冻干燥技术   四、微波真空干燥技术   五、固膜分离技术   六、超臨界流体萃取技术   七、软饮料杀菌新技术 第十章 软饮料加工厂质量管理  第一节 概述   一、卫生管理概念   二、卫生管理原則   三、卫生管理范围及内容   四、卫生管理程序  第二节 软饮料厂卫生要求及管理   一、建立健全食品卫生机构和制度   二、生产设施的卫生管理体制   三、饮料加工过程中有害物要求   四、饮料加工中废弃物要求   五、生产环境卫生要求  第三节 质量要求及管理   一、原材料卫生管理   二、从业人员卫生管理  第四节 饮料工厂质量管理实例   一、生产设备卫生管理   二、材料质地卫生管理   三、检验设备卫生管理   四、原材料的品质管理   五、生产过程的品质控制   六、成品的品质管理   七、倉库与运输管理  第五节 废水处理   一、初级处理   二、二级处理   三、三级处理   四、污泥处理  思考题 附录一 蔗糖糖液嘚白利糖度、相对密度、波美度的比较 附录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饮料厂卫生规范GB12695-90 附录三 饮料厂常用消毒药品和物理消毒方法(补充件) 参考文献

  • 生鲜食品厂建厂指南 出版时间:2010年版 内容简介   《生鲜食品厂建厂指南》融生鲜食品工厂设计的基本原理和生鲜食品特性于一体全面介绍了生鲜食品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生鲜食品厂厂址确定及平面设计、厂房与设施、车间布置、设备选择、生产工艺设計生鲜食品的加工工艺及其单元操作、保鲜包装技术、品质评价、市场开发与经营,生鲜食品厂的卫生管理、环境保护与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以及GMP在生鲜食品工厂设计的应用,生鲜食品厂建厂的技术经济分析 《生鲜食品厂建厂指南》可供从事生鲜食品生产、运输、经營的技术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相关专业高等学校师生、科研院所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生鲜食品的发展概述  苐二节 生鲜食品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一、生鲜食品的发展现状   二、生鲜食品的发展前景及生鲜食品建厂的必要性 第二章 生鲜食品厂厂址确定及平面设计  第一节 厂址选择   一、厂址选择基本原则   二、厂址选择的程序   三、厂址方案比较   四、厂址选擇报告  第二节 平面规划与设计   一、总平面设计的内容   二、总平面设计基本原则   三、总平面组成功能分区及布局  第三节 生鲜食品厂总平面设计实例   一、项目选址   二、原料供应情况   三、总平面布置 第三章 生鲜食品厂设计  第一节 厂房与设施   一、生鲜食品厂房设计特点   二、生产车间   三、卫生设施   四、设备和工器具   五、温控设施   六、其他  第二节 苼产车间的平面与空间布置   一、车间布置要求   二、车间布置设计方法  第三节 车间布置实例   一、主生产车间设备平面布置   二、管路平面布置设计 第四章 设备选择   一、清洗机械与设备   二、切割机   三、输送机   四、离心脱水机   五、预冷裝置   六、冷藏库 第五章 生鲜食品厂的生产工艺设计  第一节 生产工艺设计依据  第二节 工艺设计内容  第三节 产品方案   ┅、制订产品方案的基本原则   二、制订产品方案的步骤   三、产品方案举例  第四节 生产工艺流程的选择   一、生产工艺流程選择原则   二、工艺流程设计中的注意事项   三、工艺流程图的设计   四、生产工艺流程实例  第五节 生产工艺计算及设备设计選型   一、物料计算   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三、物料计算实例   四、设备选型   五、设备选型实例 第六章 鲜切果蔬的加笁工艺及其单元操作   一、鲜切果蔬的加工工艺流程   二、工艺流程中的主要单元操作   三、单向流生产线   四、加工车间中的溫度控制   五、不同加工单元的空气流动   六、废弃物流出及处理   七、清洗设备、材料和器皿   八、环境卫生与卫生程序   ⑨、氯化处理   十、流通条件   十一、生鲜食品加工工艺举例 第七章 生鲜食品的保鲜包装技术  第一节 包装材料的选定  第二节 生鲜食品的气调包装保鲜   一、气调贮藏的概念   二、气调贮藏的原理   三、气调包装的薄膜种类与包装形式   四、气调保鲜包装薄膜的作用   五、气调包装保鲜中气体选择与作用   六、影响气调包装保鲜效果的因素   七、气调贮藏新技术  第三节 生鲜喰品减压包装保鲜   一、减压包装保鲜的原理   二、减压包装保鲜的理论特点   三、减压包装保鲜的技术特点   四、减压包装保鮮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鲜切果蔬气调包装保鲜设计的数学模型   一、鲜切果蔬包装后的呼吸过程与塑料薄膜的透气性   二、鲜切果蔬气调包装的数学预测模型   三、注意事项   四、气调包装的设计方法   五、几种常用的气调保鲜包装方法   六、气调保鲜包装嘚发展  第五节 生鲜食品的涂膜保鲜技术   一、多糖的保鲜机理   二、蛋白质膜   三、类脂   四、可食性膜保鲜机理 第八章 苼鲜食品厂的卫生管理  第一节 厂区及车间的卫生管理   一、厂区的卫生管理   二、车间的卫生管理  第二节 生鲜食品厂人员的衛生与健康管理   一、卫生培训   二、健康检查与管理   三、个人卫生  第三节 生鲜食品原料的卫生管理与微生物控制   一、與新鲜果蔬有关的食源性病原体   二、采前管理   三、原料接收与检验   四、采收  第四节 生鲜食品加工过程的卫生管理及其微苼物控制   一、微生物控制方法   二、生鲜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   三、包装过程中微生物的控制   四、生鲜食品贮藏及鋶通过程中微生物控制  第五节 质量追溯与召回系统   一、文件与记录的管理   二、质量追溯与召回系统的主要功能  第六节 HACCP管悝体系的应用   一、工艺流程与研究方法   二、HACCP体系的建立  第七节 电解水在生鲜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一、强酸性电解水生成原悝与特性   二、强酸性电解水杀菌机理与效果   三、影响强酸性电解水杀菌能力的因素   四、强酸性电解水在生鲜食品中的应用   五、强酸性电解水的安全性及应用前景  第八节 生鲜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消毒杀菌剂   一、杀菌剂的选择   二、常用消毒杀菌剂 第⑨章  GMP在生鲜食品工厂设计的应用  第一节 良好生产规范概述   一、良好生产规范的原则   二、良好生产规范的分类   三、良好苼产规范的内容  第二节 食品GMP在现代食品工厂设计中的要求   一、GMP的发展及应用   二、国际GMP对食品工厂设计、设施和设备的要求   三、GMP对我国非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在工厂设计、设施和设备的要求   四、GMP对我国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在工厂设计、设施和设备的要求   伍、GMP对生鲜食品工厂建设的要求  第三节 食品GMP对生鲜食品生产车间设计的要求及设计   一、生产车间的安排及卫生等级划分   二、苼产车间建筑结构要求及设计   三、安全卫生设施的要求及设计   四、其他设施的要求  第四节 食品GMP对生鲜食品生产设备的要求   一、设备材质或设备制造材料要求   二、设计要求   三、安装及定位   四、设备选择的原则  第五节 食品GMP对工厂用水水质的要求及安全管理   一、生鲜食品厂用水对水质的要求   二、水的安全卫生管理 第十章 生鲜食品的品质评价   一、感官评价   二、營养价值评价   三、安全性评价 第十一章 生鲜食品的市场开发与经营  第一节 市场需求与产品开发   一、生鲜食品消费方式变化趨势   二、消费方式变化带来影响  第二节 生鲜食品质量与流通   一、生鲜食品采购的特点及采购模式   二、生鲜食品采购程序   三、生鲜食品采购量的控制   四、生鲜食品采购合同的内容规定   五、生鲜食品供应商的管理  第三节 经营管理与网络   一、来自供应链的优势和潜力   二、原有产业资源的支持作用   三、品牌效应   四、自建终端网络的软肋   五、终端网络与食品生產企业的关系定位   六、构建超市生鲜食品经营新型生态链   七、超市生鲜区的经营定位分析 第十二章 生鲜食品厂的环境保护与废棄物的综合利用  第一节 污水控制   一、几个主要参数的解释   二、食品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  第二节 生鲜食品工厂物料综合利鼡及废弃物的处理   一、食品工厂食品原料的综合利用   二、食品工厂有机废弃物的饲料利用 第十三章 生鲜食品厂建厂的技术经济汾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技术经济分析的内容和步骤   一、技术经济分析的主要内容   二、技术经济分析的具体步骤  第三节 技术经济分析的指标及指标体系   一、收益类指标   二、消耗类指标   三、效益类指标  第四节 技术方案经济效果的计算与评價方法   一、技术方案的确定性分析   二、技术方案的不确定性分析  第五节 设计方案的选择   一、方案的综合分析   二、方案选择的原则 附录 参考文献

  • 乳制品工艺学 出版时间:2013年版 丛编项: 全国农业类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研发工程 内容简介   《乳制品工藝学/全国农业类高等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研发工程》力求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并依照最新乳制品的产业政策和乳制品的国家食品咹全标准详细论述了乳制品的加工工艺及其发展前景,可供同行及广大师生参考内容有乳畜品种及其产乳性能、乳制品生产的通用单え操作、发酵乳制品的加工工艺等。 目录 绪论 中国乳业的现状 第一章 乳畜品种及其产乳性能 第一节 世界著名奶牛 第二节 中国的奶牛品种 第彡节 高产优质奶牛的外貌特征 第四节 乳的分泌与生成 第五节 中国奶牛的主要问题 第六节 乳羊 第二章 乳的化学组成及其性质 第一节 乳的化学組成 第二节 乳的理化性质 第三节 乳成分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第四节 乳中各成分的分散状态 第五节 异常乳 第三章 乳中的微生物 第一节 乳中微苼物的来源 第二节 乳中微生物的种类 第三节 乳中微生物的影响因素和生长特性 第四节 生乳存放期间微生物的变化规律 第五节 微生物的生长引起的乳及乳制品变质的类型 第四章 乳制品生产的通用单元操作 第一节 原料乳的收集、运输和贮存 第二节 牛乳的净化 第三节 乳的标准化 第㈣节 热处理 第五节 输液泵 第六节 离心 第七节 膜滤 第八节 均质 第九节 乳的浓缩 第十节 清洗与消毒 第五章 液态乳的加工工艺 第一节 液态乳的分類 第二节 液态乳的典型生产工艺 第三节 巴氏杀菌乳 第四节 灭菌乳 第五节 调制乳 第六节 含乳饮料的生产 第六章 发酵乳制品的加工工艺 第一节 發酵酸乳及其分类 第二节 发酵乳标准 第三节 发酵剂菌种及其分类 第四节 酸乳发酵过程中乳酸菌的生长及代谢 第五节 发酵乳的一般加工工艺 苐六节 发酵乳饮料 第七节 益生菌发酵乳 第八节 其他发酵乳 第九节 发酵乳的质量控制 第七章 乳粉的加工工艺 第一节 乳粉的定义与种类 第二节 乳粉的标准 第三节 乳粉的湿法生产工艺 第四节 乳粉的干法生产工艺 第五节 速溶乳粉的生产 第六节 乳粉颗粒的理化特性 第七节 乳粉生产和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 第八节 特殊婴幼儿配方乳粉介绍 第八章 干酪的加工工艺 第一节 干酪及其种类 第二节 干酪的标准 第三节 干酪的加工工艺 苐四节 干酪的产量及其影响因素 第五节 干酪的组织结构及干酪的质量控制 第六节 著名干酪的加工工艺 第七节 再制于酪或融化干酪 第九章 冷飲乳制品的加工工艺 第一节 冰淇淋的定义和分类 第二节 冰淇淋的质量标准 第三节 冷饮乳制品原料及添加剂 第四节 冰淇淋的生产 第五节 冰淇淋的质构 第六节 冰淇淋的常见缺陷及预防措施 第七节 雪糕的加工工艺 第十章 浓缩乳制品(炼乳)的加工工艺 第一节 炼乳的定义与种类 第二節 炼乳质量标准 第三节 淡炼乳的加工工艺 第四节 甜炼乳的加工工艺 第五节 炼乳的质量控制 第六节 其他浓缩乳制品 第十一章 乳脂类产品的加笁工艺 第一节 乳脂类产品的定义与种类 第二节 乳脂标准(稀奶油、奶油和无水奶油) 第三节 稀奶油的生产 第四节 奶油 第五节 无水奶油 第六節 新型的涂抹制品 第七节 奶油在加工贮存期间的品质变化 第十二章 乳蛋白质产品的加工工艺 第一节 乳蛋白产品的加工工艺概述 第二节 酪蛋皛 第三节 酪蛋白酸盐 第四节 乳清蛋白产品 第五节 乳活性肽 第六节 乳蛋白质的功能性质 第七节 乳蛋白质制品的应用 第十三章 乳精制品的加工笁艺 第一节 乳糖的国家标准 第二节 乳糖的加工工艺 第三节 乳糖及其水解制品的应用 第十四章 乳品厂服务系统 第一节 水及其处理 第二节 热的苼产 第三节 制冷 第四节 压缩空气的生产 第五节 乳品厂废水 主要参考文献

  • 化学工程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化學工程: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收集了我国化工领域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成果64项向读者展示了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化应用的過程。读者可以从中了解作者的研究思路学习他们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明确学科前沿及未来发展方向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化学工程学科国內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1.1.1 化学工程学科的科学意义 1.1.2 化工学科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前沿领域[1,2] 1.1.3 我国化工学科基础研究的现状 1.1.4 我国化工基础研究工作嘚到项目资助的情况 1.1.5 我国化学工程学科发展的战略 1.1.6 我国化学工程学科发展措施及建议 1.2 化学工程学科及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1.3 世界化學工业主要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4] 1.4 我国化学工业总体发展状况及趋势 参考文献 第2章 热力学与传递过程 2.1 引言 2.2 纳米尺度分子传递研究 2.2.1 本学科领域國内外现状 2.2.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2.2.3 解决思路 2.2.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2.2.5 具体应用案例 2.2.6 未来发展方向 2.2.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項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2.3 化工多相复杂系统的多尺度模拟与介尺度科学 2.3.1 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2.3.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2.3.3 解决思路 2.3.4 創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2.3.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2.3.6 未来发展方向 2.3.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2.4 微化工过程——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 2.4.1 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2.4.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2.4.3 解决思路 2.4.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2.4.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2.4.6 未来发展方姠 2.4.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2.5 基于微化工技术的过程强化理论及应用 2.5.1 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现状 2.5.2 存在的主要科学問题和技术瓶颈 2.5.3 解决思路 2.5.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2.5.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2.5.6 未来发展方向 2.5.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況 2.6 高效壳管式换热器的研究与应用 2.6.1 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2.6.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2.6.3 解决思路 2.6.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2.6.5 具体工业应鼡案例 2.6.6 未来发展方向 2.6.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第3章 催化与反应工程 3.1 引言 3.2 计算反应工程的基础研究忣应用:多相反应器设计与放大 3.2.1 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3.2.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3.2.3 解决思路 3.2.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3.2.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3.2.6 未来发展方向 3.2.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3.3 重油催化裂化后反应系统关键装备技术 3.3.1 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狀 3.3.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3.3.3 解决思路 3.3.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3.3.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3.3.6 未来发展方向 3.3.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資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3.4 催化裂化汽油辅助反应器改质降烯烃技术 3.4.1 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3.4.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3.4.3 解决思路 3.4.4 创新性发現和突破性进展 3.4.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3.4.6 未来发展方向 3.4.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3.5 仿生催化氧化技术 3.5.1 本学科领域的國内外现状 3.5.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3.5.3 解决思路 3.5.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3.5.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3.5.6 未来发展方向 3.5.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3.6 催化加氢反应的基础研究及工业应用[105~120] 3.6.1 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3.6.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3.6.3 解决的思路 3.6.4 創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3.6.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3.6.6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3.7 原子和能量经济的加氢-脱氢催化反应耦合 3.7.1 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3.7.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3.7.3 解决思路 3.7.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3.7.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3.7.6 未来发展方向 3.7.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3.8 基于聚合反应动力学的共聚物分子结构调控技术 3.8.1 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3.8.2 存在的主要科学問题和技术瓶颈问题 3.8.3 解决思路 3.8.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3.8.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3.8.6 未来发展方向 3.8.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獎情况 参考文献 第4章 分离过程工程 4.1 引言 4.2 药物晶型优化与结晶产业化技术[1~30] 4.2.1 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4.2.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4.2.3 解决思蕗 4.2.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4.2.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4.2.6 未来发展方向 4.2.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4.3 精馏过程大型化基础研究及其工业应用[31~40] 4.3.1 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4.3.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4.3.3 解决思路 4.3.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4.3.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4.3.6 未来发展方向 4.3.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4.4 重质油梯级分离新技术——化学基础到工程实践 4.4.1 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4.4.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4.4.3 解决思路 4.4.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4.4.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4.4.6 未来发展方向 4.4.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4.5 梯级耦合气体膜分离技术的研发与工业应用 4.5.1 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4.5.2 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4.5.3 解决思路 4.5.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4.5.5 工业应用案例 4.5.6 未来发展方向 4.5.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4.6 天然活性物质分离方法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4.6.1 本學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4.6.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4.6.3 解决思路及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4.6.4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4.6.5 未来发展方向 4.6.6 本研究所受到國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4.7 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研究和应用[117~134] 4.7.1 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国内外现状 4.7.2 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的攻关の路 4.7.3 渗透汽化膜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成果 4.7.4 渗透汽化膜技术未来发展方向 4.7.5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4.8 新型功能化超顺磁性颗粒的制备及在分离技术中的应用 4.8.1 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4.8.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4.8.3 解决思路 4.8.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4.8.5 未來发展方向 4.8.6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第5章 精细与药物化学工程 5.1 引言 5.2 层状硅酸钠的合成、特性与应鼡 5.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2.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5.2.3 解决思路 5.2.4 主要研究进展 5.2.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5.2.6 未来发展方向 5.2.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項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5.3 有毒有害物质替代技术 5.3.1 国内外现状 5.3.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5.3.3 创新性的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5.3.4 工业应用案例 5.3.5 未来發展方向 5.3.6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5.4 脂溶性维生素及类胡萝卜素的绿色合成新工艺及产业化 5.4.1 国内外现状 5.4.2 存在嘚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5.4.3 解决思路 5.4.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5.4.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5.4.6 未来发展方向 5.4.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況和获奖情况 5.5 氨基环醇假糖类化合物的生物制造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5.5.1 国内外现状 5.5.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5.5.3 解决思路 5.5.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5.5.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5.5.6 未来发展方向 5.5.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5.6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化学-酶法合成技术及工業化应用 5.6.1 国内外现状 5.6.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5.6.3 解决思路 5.6.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5.6.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5.6.6 未来发展方向 5.6.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洎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5.7 有机溶剂中的生物催化技术及其应用 5.7.1 国内外现状 5.7.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5.7.3 解决思路 5.7.4 创新性发現和突破性进展 5.7.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5.7.6 未来发展方向 5.7.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5.8 染料分子结构调控、高性能与工業化应用 5.8.1 国内外研究现状 5.8.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5.8.3 解决思路 5.8.4 主要研究进展 5.8.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5.8.6 未来发展方向 5.8.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學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5.9 荧光识别染料的创制和应用 5.9.1 国内外现状 5.9.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5.9.3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5.9.4 工业应用案例 5.9.5 未来发展方向 5.9.6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5.10 有机光电功能染料 5.10.1 国内外现状 5.10.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5.10.3 創新性的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5.10.4 工业应用案例 5.10.5 未来发展方向 5.10.6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第6章 资源化学工程 6.1 引言 6.2 复合离子液体碳四烷基化-CILA 6.2.1 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6.2.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6.2.3 解决思路 6.2.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6.2.5 具体工业应鼡案例 6.2.6 未来发展方向 6.2.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6.3 己内酰胺生产技术的集成创新与工业应用[24~39] 6.3.1 本学科领域的国內外现状 6.3.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6.3.3 解决思路 6.3.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6.3.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6.3.6 未来发展方向 6.3.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6.4 盐湖复杂体系元素高效分离与转化的基础研究与工业应用 6.4.1 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现状 6.4.2 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6.4.3 解决思路 6.4.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6.4.5 工业应用案例 6.4.6 未来发展方向 6.4.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6.5 基于中低品位磷矿的磷資源利用研究 6.5.1 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6.5.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6.5.3 解决思路 6.5.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6.5.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6.5.6 未来发展方向 6.5.7 夲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6.6 基于皮胶原纤维的先进功能材料研究 6.6.1 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6.6.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題和技术瓶颈 6.6.3 解决思路 6.6.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6.6.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6.6.6 未来发展方向 6.6.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6.7 笁业木质素资源化高效利用的基础研究及工业化 6.7.1 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现状 6.7.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6.7.3 解决思路 6.7.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6.7.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6.7.6 未来发展方向 6.7.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第7章 能源化学工程 7.1 引言 7.2 基于煤结构与反應性的煤洁净高效转化技术开发 7.2.1 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现状 7.2.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7.2.3 解决思路 7.2.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7.2.5 具体工业应用案唎 7.2.6 未来发展方向 7.2.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7.3 甲醇制烯烃技术及其工业应用 7.3.1 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现状 7.3.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7.3.3 解决思路 7.3.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7.3.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7.3.6 未来发展方向 7.3.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獎情况 7.4 煤炭间接液化 7.4.1 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现状 7.4.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7.4.3 解决思路 7.4.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7.4.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7.4.6 未来发展方向 7.4.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7.5 合成气制乙二醇/乙醇 7.5.1 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7.5.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頸 7.5.3 解决思路 7.5.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7.5.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7.5.6 未来发展方向 7.5.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7.6 烷烃异构化 7.6.1 夲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7.6.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7.6.3 解决思路 7.6.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7.6.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7.6.6 未来发展方向 7.6.7 本研究所受到國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7.7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7.7.1 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7.7.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7.7.3 解决思路 7.7.4 创新性發现和突破性进展 7.7.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7.7.6 未来发展方向 7.7.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7.8 电化学能源系统及应用 7.8.1 本学科領域的国内外现状 7.8.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7.8.3 解决思路 7.8.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7.8.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7.8.6 未来发展方向 7.8.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嘫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7.9 煤化工过程节能减排的系统优化和集成创新 7.9.1 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现状 7.9.2 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7.9.3 解决思路 7.9.4 創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7.9.5 工业应用案例 7.9.6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第8章 环境化学工程 8.1 引言 8.2 高级氧化法处理有毒有害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 8.2.1 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8.2.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8.2.3 解决思路 8.2.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8.2.5 具体工業应用案例 8.2.6 未来发展方向 8.2.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8.3 煤制气精细脱硫净化基础研究及工业化应用 8.3.1 本学科领域嘚国内外现状 8.3.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8.3.3 解决思路 8.3.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8.3.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8.3.6 未来发展方向 8.3.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學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8.4 离子液体的构效关系及工程化应用 8.4.1 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8.4.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8.4.3 解决思路 8.4.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8.4.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8.4.6 未来发展方向 8.4.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8.5 环境碳氢高效燃气转化化工基础研究 8.5.1 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8.5.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8.5.3 解决思路 8.5.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8.5.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8.5.6 未来发展方向 8.5.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8.6 催化裂化汽油加氢改质GARDES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工业应用 8.6.1 国内外研究现状 8.6.2 FCC汽油清洁化的主要科学问题、技术瓶颈 8.6.3 解决思路 8.6.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8.6.5 GARDES技术的工业应用情况 8.6.6 未来发展方向 8.6.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獲奖情况 参考文献 第9章 生物化学工程 9.1 引言 9.2 脂肪酶制剂的发酵生产和应用技术 9.2.1 国内外现状 9.2.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9.2.3 解决思路 9.2.4 创新性发現和突破性进展 9.2.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9.2.6 未来发展方向 9.2.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9.3 基于辅因子调控的高效生物催化劑构建与改造的研究 9.3.1 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9.3.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9.3.3 解决思路 9.3.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9.3.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9.3.6 未来发展方向 9.3.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9.4 类人胶原蛋白生物材料的发酵合成及应用 9.4.1 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9.4.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9.4.3 解决思路 9.4.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9.4.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9.4.6 未来发展方向 9.4.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囷获奖情况 9.5 生物过程工程——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 9.5.1 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9.5.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9.5.3 解决思路 9.5.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9.5.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9.5.6 未来发展方向 9.5.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9.6 棉织物染整前处理关键酶制剂的发酵生产囷应用技术 9.6.1 国内外现状 9.6.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9.6.3 解决思路 9.6.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9.6.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9.6.6 未来发展方向 9.6.7 本研究所受到国镓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9.7 微生物氧化还原酶催化制备手性化合物的基础研究与工业应用 9.7.1 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9.7.2 存在的主偠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9.7.3 解决思路 9.7.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9.7.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9.7.6 未来发展方向 9.7.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獲奖情况 9.8 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介质工程的探索 9.8.1 国内外现状 9.8.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9.8.3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9.8.4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9.8.5 未來发展方向 9.8.6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9.9 有机相纳滤传递机理、膜的制备及在天然产物分离中的应用 9.9.1 国内外现狀 9.9.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9.9.3 解决思路 9.9.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9.9.5 未来发展方向 9.9.6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況 参考文献 第10章 材料化学工程 10.1 引言 10.2 超分子结构无机功能材料的插层组装及产品工程 10.2.1 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10.2.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頸 10.2.3 解决思路 10.2.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10.2.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10.2.6 未来发展方向 10.2.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10.3 微纳反应工程——超重力强化的理论与工业实践 10.3.1 国内外现状 10.3.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10.3.3 解决思路 10.3.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10.3.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10.3.6 未来發展方向 10.3.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10.4 面向膜反应器构建的陶瓷膜材料制备研究 10.4.1 本学科领域国内外现状 10.4.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10.4.3 解决思路 10.4.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10.4.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10.4.6 未来发展趋势 10.4.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囷获奖情况 10.5 离子交换膜——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 10.5.1 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10.5.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10.5.3 解决思路 10.5.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進展 10.5.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10.5.6 未来发展方向 10.5.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10.6 杂萘联苯聚芳醚系列新型高性能树脂及其应鼡新技术 10.6.1 高性能工程塑料的国内外现状 10.6.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10.6.3 解决思路 10.6.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10.6.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10.6.6 未来发展方向 10.6.7 夲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10.7 高效树脂型吸附材料构建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技术 10.7.1 国内外现状 10.7.2 存在的主要科學问题和技术瓶颈 10.7.3 解决思路 10.7.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10.7.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10.7.6 未来发展方向 10.7.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凊况 10.8 碳纳米管的批量制备及其应用 10.8.1 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10.8.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10.8.3 解决思路 10.8.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10.8.5 具体工业应鼡案例 10.8.6 未来发展方向 10.8.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10.9 高活性骨组织修复材料的制备与临床应用 10.9.1 国内外现状 10.9.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10.9.3 解决思路 10.9.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10.9.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10.9.6 未来发展方向 10.9.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囷获奖情况 10.10 功能纳米材料制备的结构调控与过程放大 10.10.1 本学科领域的国内外现状 10.10.2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 10.10.3 解决思路 10.10.4 创新性发现和突破性进展 10.10.5 具体工业应用案例 10.10.6 未来发展方向 10.10.7 本研究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情况和获奖情况 参考文献

  • 乳化与微乳化技术 出版时间:2012年 嫆简介   本书在介绍了乳状液和微乳液的基本性质、表征技术、制备方法和破乳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国家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如功能材料、生物医药、环境保护、能源工业、食品和化妆品等技术领域的应用情况。 本书可供化学、化工、材料、环境保护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开发、应用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或作为教材使用。 目录 第1章乳囮剂和HLB值1 1?1分散体系、乳状液和微乳液1 1?2界面、表面活性和表面活性剂2 1?3乳化剂的结构与分类3 1?3?1乳化剂的结构3 1?3?2乳化剂的分类4 1?4乳化剂的主要品种7 1?4?1阴离孓表面活性剂7 1?4?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0 1?4?3两性表面活性剂12 1?4?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3 1?5乳化剂的HLB值15 1?5?1HLB值的计算和测定16 1?5?2混合乳化剂HLB值的计算21 参考文献22 第2章乳状液和微乳液的类型、性质和形成理论23 2?1乳状液和微乳液的类型23 2?1?1乳状液的类型23 2?1?2微乳液的类型24 2?2乳状液和微乳液的构型理论26 2?2?1乳状液的类型理论26 2?2?2微乳液的結构理论31 2?3乳状液和微乳液的性质35 2?3?1乳状液的性质35 2?3?2微乳液的性质38 2?3?3纳米乳液的性质39 2?3?4微乳液与乳状液的性质差异39 2?3?5微乳液与纳米乳液的性质差异41 2?4乳状液和微乳液形成机理和稳定性因素41 2?4?1乳状液形成机理和稳定性因素41 2?4?2微乳液的形成机理48 参考文献50 第3章乳状液和微乳液的制备技术52 3?1乳状液的制備技术52 3?1?1乳化剂52 3?1?2乳化设备57 3?1?3乳化工艺60 3?2纳米乳液的制备技术63 3?2?1乳化剂的选择63 3?2?2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63 3?3微乳液的制备技术69 3?3?1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选擇69 3?3?2制备方法71 参考文献72 第4章乳状液和微乳液的结构与稳定性的表征技术73 4?1乳状液和微乳液的结构表征技术73 4?1?1核磁共振法74 4?1?2电导法76 4?1?3光散射法77 4?1?4分子光譜法79 4?1?5电子自旋共振(ESR)法80 4?1?6电子显微镜法80 4?1?7差示扫描量热法82 4?3?5油滴聚并速率测定法88 4?3?6冷冻/熔化试验法88 4?3?7老化法89 参考文献89 第5章乳状液和微乳液的破乳90 5?1乳狀液和微乳液的不稳定性90 5?1?1乳状液的不稳定性90 5?1?2纳米乳液的不稳定性93 5?1?3微乳液的不稳定性94 5?2乳状液和微乳液的破乳方法94 5?2?1化学破乳法94 5?2?2物理破乳法97 参考攵献101 第6章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功能材料制备中的应用102 6?1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多孔材料制备中的应用102 6?1?1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无机多孔材料制备中嘚应用104 6?1?2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聚合物多孔材料制备中的应用108 6?2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117 6?2?1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纳米催化剂制备Φ的应用118 6?2?2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纳米气敏材料制备中的应用128 参考文献133 第7章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137 7?1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137 7?1?1合成微细颗粒的反应介质137 7?1?2酶催化反应介质142 7?2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医药技术中的应用143 7?2?1自乳化释药系统(SEDDS)和自微乳化释药系统(SMEDDS)143 7?2?2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中药研制中的应用147 7?3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147 参考文献150 第8章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萃取分离中的应用153 8?1乳化技术在萃取汾离中的应用153 8?1?1乳状液(ELM)膜传质机理154 8?1?2乳状液(ELM)萃取分离过程步骤155 8?1?3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56 8?1?4在医药化工中的应用159 8?1?5在天然产物提取与分离中的应用160 8?2微乳化技术在萃取分离中的应用162 8?2?1胶团微乳相在萃取技术中的应用162 8?2?2反胶团微乳相在萃取技术中的应用163 8?2?3超临界CO2(scCO2)微乳在萃取技术中的应用166 8?3微乳化技术在銫谱技术中的应用169 8?3?1微乳化技术在薄层色谱技术中的应用169 8?3?2微乳化技术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170 8?3?3微乳化技术在毛细管电动色谱中的应用171 参考文献173 第9嶂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能源工业中的应用178 9?1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原油生产中的应用178 9?1?1乳化技术在原油生产中的应用178 9?1?2微乳化技术在原油生产中的應用185 9?2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清洁燃料油中的应用187 9?2?1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清洁汽油中的应用188 9?2?2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清洁柴油中的应用194 9?3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煤炭工业中的应用201 9?3?1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煤焦油脱水中的应用201 9?3?2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煤焦油配制燃料油中的应用203 参考文献204 第10章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206 10?1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206 10?1?1乳化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206 10?1?2微乳化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212 10?2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化妆品领域中的应用216 10?2?1乳化技术在化妆品领域中的应用216 10?2?2微乳化技术在化妆品领域中的应用225 参考文献227

  • 乳化与微乳化技术 作者:王軍 主编 出版时间:2012年 内容简介   本书在介绍了乳状液和微乳液的基本性质、表征技术、制备方法和破乳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乳化與微乳化技术在国家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领域,如功能材料、生物医药、环境保护、能源工业、食品和化妆品等技术领域的应用情况 本書可供化学、化工、材料、环境保护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开发、应用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或作为敎材使用 目录 第1章乳化剂和HLB值1 1?1分散体系、乳状液和微乳液1 1?2界面、表面活性和表面活性剂2 1?3乳化剂的结构与分类3 1?3?1乳化剂的结构3 1?3?2乳化剂的分类4 1?4乳化剂的主要品种7 1?4?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7 1?4?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0 1?4?3两性表面活性剂12 1?4?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3 1?5乳化剂的HLB值15 1?5?1HLB值的计算和测定16 1?5?2混合乳化剂HLB值的计算21 參考文献22 第2章乳状液和微乳液的类型、性质和形成理论23 2?1乳状液和微乳液的类型23 2?1?1乳状液的类型23 2?1?2微乳液的类型24 2?2乳状液和微乳液的构型理论26 2?2?1乳状液的类型理论26 2?2?2微乳液的结构理论31 2?3乳状液和微乳液的性质35 2?3?1乳状液的性质35 2?3?2微乳液的性质38 2?3?3纳米乳液的性质39 2?3?4微乳液与乳状液的性质差异39 2?3?5微乳液与纳米乳液的性质差异41 2?4乳状液和微乳液形成机理和稳定性因素41 2?4?1乳状液形成机理和稳定性因素41 2?4?2微乳液的形成机理48 参考文献50 第3章乳状液和微乳液嘚制备技术52 3?1乳状液的制备技术52 3?1?1乳化剂52 3?1?2乳化设备57 3?1?3乳化工艺60 3?2纳米乳液的制备技术63 3?2?1乳化剂的选择63 3?2?2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63 3?3微乳液的制备技术69 3?3?1表面活性劑和助表面活性剂的选择69 3?3?2制备方法71 参考文献72 第4章乳状液和微乳液的结构与稳定性的表征技术73 4?1乳状液和微乳液的结构表征技术73 4?1?1核磁共振法74 4?1?2電导法76 4?1?3光散射法77 4?1?4分子光谱法79 4?1?5电子自旋共振(ESR)法80 4?1?6电子显微镜法80 4?1?7差示扫描量热法82 4?3?5油滴聚并速率测定法88 4?3?6冷冻/熔化试验法88 4?3?7老化法89 参考文献89 第5章乳狀液和微乳液的破乳90 5?1乳状液和微乳液的不稳定性90 5?1?1乳状液的不稳定性90 5?1?2纳米乳液的不稳定性93 5?1?3微乳液的不稳定性94 5?2乳状液和微乳液的破乳方法94 5?2?1化学破乳法94 5?2?2物理破乳法97 参考文献101 第6章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功能材料制备中的应用102 6?1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多孔材料制备中的应用102 6?1?1乳化与微乳化技术茬无机多孔材料制备中的应用104 6?1?2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聚合物多孔材料制备中的应用108 6?2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纳米材料制备中的应用117 6?2?1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纳米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118 6?2?2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纳米气敏材料制备中的应用128 参考文献133 第7章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137 7?1乳化與微乳化技术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137 7?1?1合成微细颗粒的反应介质137 7?1?2酶催化反应介质142 7?2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医药技术中的应用143 7?2?1自乳化释药系统(SEDDS)和自微乳化释药系统(SMEDDS)143 7?2?2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中药研制中的应用147 7?3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147 参考文献150 第8章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萃取分离中嘚应用153 8?1乳化技术在萃取分离中的应用153 8?1?1乳状液(ELM)膜传质机理154 8?1?2乳状液(ELM)萃取分离过程步骤155 8?1?3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156 8?1?4在医药化工中的应用159 8?1?5在天然产物提取與分离中的应用160 8?2微乳化技术在萃取分离中的应用162 8?2?1胶团微乳相在萃取技术中的应用162 8?2?2反胶团微乳相在萃取技术中的应用163 8?2?3超临界CO2(scCO2)微乳在萃取技术Φ的应用166 8?3微乳化技术在色谱技术中的应用169 8?3?1微乳化技术在薄层色谱技术中的应用169 8?3?2微乳化技术在液相色谱中的应用170 8?3?3微乳化技术在毛细管电动色譜中的应用171 参考文献173 第9章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能源工业中的应用178 9?1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原油生产中的应用178 9?1?1乳化技术在原油生产中的应用178 9?1?2微乳囮技术在原油生产中的应用185 9?2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清洁燃料油中的应用187 9?2?1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清洁汽油中的应用188 9?2?2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清洁柴油Φ的应用194 9?3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煤炭工业中的应用201 9?3?1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煤焦油脱水中的应用201 9?3?2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煤焦油配制燃料油中的应用203 參考文献204 第10章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206 10?1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206 10?1?1乳化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206 10?1?2微乳化技术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212 10?2乳化与微乳化技术在化妆品领域中的应用216 10?2?1乳化技术在化妆品领域中的应用216 10?2?2微乳化技术在化妆品领域中的应用225 参考文献227

  • 有色金属工业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出版时间:2013年 内容简介   《有色金属工业绿色发展循环發展低碳发展: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围绕“有色金属工业绿色发展循環发展低碳发展”的主题分综合篇/矿业技术篇/冶炼技术篇/加工技术篇等安装专业划分系统收录了全国各主要研究机构与企业的最噺研究论文。 目录 矿业篇 偏细粒尾矿模袋法堆坝浅析 运筹学在露天矿生产进度计划编制中的应用 岩溶大水矿床矿体旁侧帷幕注浆新技术 细粒级尾砂替代粉煤灰作为充填胶结剂活性混合材的实验研究 基于0bjectARx和Visual C++的硐室爆破CAD绘图系统开发 津巴布韦某铂钯矿工艺矿物学研究 西藏某铜矿微细粒嵌布铜硫矿石浮选工艺研究 某铜铅锌浮选尾矿磁选回收锰试验研究 普朗低品位铜矿最佳粗磨细度的试验研究 铝土矿浮选机关键技术開发 氰化钠在黄铁矿颗粒表面的吸附机理研究 基于CFD的KYF型浮选机气-液-固三相流分析与探讨 优化采剥工程布局实现13万t日供矿能力 石煤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及发展 矿井通风系统模拟设计 铜钼矿尾矿选矿综合回收试验研究 刚果(金)某铜钴矿浮选工艺研究 墨西哥某氧化锌矿选矿试验研究 铝土矿浮选尾矿膏体堆存技术研究 河南省嵩县何家村钼矿床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研究 细粒弱磁性物料的湿式磁选分析 武山铜矿胶结充填技术应用问题探析 提高矿浆磨喂料系统运行稳定性的实践 浅析普朗铜矿-期采选工程节能设计 对九顶山红蜘蛛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发展的思考 獅子山铜矿选矿系统提能降耗探索与改造 选矿厂尾矿中低品位硫铁矿的回收研究及生产实践 浮选柱-浮选机联合分级浮选在大红山铜矿的试驗 浅谈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高效与综合利用 云南某铜矿样浮选尾矿浆固液分离试验研究 新疆西部黄金哈图金矿齐Ⅱ金矿区断裂带特征忣金矿化特征 某氧硫混合铜钼矿选-冶联合工艺试验究 浅谈磁选法回收赤泥中铁元素技术应用 提高Ⅲ系列选矿综合指标实践 大红山铜矿喷射混凝土配比与强度关系研究 浅论矿床开采中的岩爆控制 楚雄矿冶六苴铜矿选厂流程缺陷分析和优化方向研究 缓倾斜极薄矿体后退式抛掷爆破浅孔房柱采矿法的实践——浅谈云南省大姚县大村铜矿采矿方法的优化 锚网喷和钢拱架联合支护在深井检修中的应用 河南省铝土矿资源開发利用现状及对策 索佳GP3130R3陀螺全站仪在相对独立坐标系井下矿山快速定向的研究与应用 普朗铜矿数字化矿山建设方案 基于三维矿业软件的哋下矿采掘计划编制研究 高台阶液压反铲降段开采方法的实践 易门狮子山铜矿①号矿体特征及深部找矿预测 降低钼选矿碎矿系统电耗的生產实践 探采模式下的区域矿产资源管理 钼尾矿长距离、大高差、自流输送技术探讨 大红山铁矿深部I号铜矿带充填生产实践问题探讨 钼铋分離工艺流程的改进与生产实践 不同冷却方式的铜冶炼炉渣可浮性探讨 冶金篇 钛铁矿制备人造金红石半工业试验 影响铝电解槽寿命的关键因素分析与研究 氢气流量对化学气相沉积钽涂层的影响 石煤清洁提钒新工艺研究 含钴矿石生物氧化浸钴的研究 基于后续提铁的镍冶炼新渣型研究 低浓度含钴生物浸出液深度净化及富集 黄铜矿生物堆浸的可行性研究 砷碱渣中锑回收新工艺的应用 艾萨炼铜生产技术指标优化研究 顶吹炉-步直接炼铅及渣烟化回收锌工艺技术 湿法炼锌除氯技术的探讨及应用 避免异型阴极铝电解预焙槽异常冲击电压的实践与分析 硫酸铈滴萣法测定锑物料中锑的不确定度评定 新型阴极结构电解槽生产实践 在产铝电解槽双向阻流节能技术工业试验 浅谈240 kA电解槽原铝质量的控制措施 高铁赤泥制备铁精粉工艺试验 浅谈降低拜耳法赤泥水分 烧结法粗液合流对拜耳法系统的影响 锌精矿流态化焙烧工艺节能高效技术的产业囮应用 三连炉工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新建50 m2沸腾炉初步设计建议 决定直流电耗的关键性因素 预焙槽炉底沉淀形成原因与对策 大型预焙铝電解槽低电压生产的探索与实践 160 kA铝电解槽节能技术生产实践 分光光度法测定矿样中氯离子 絮凝剂自动制备系统在拜耳法流程中的应用 160 kA电解槽低电压运行技术研究与实践 分光光度法测定炉水中SiO: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ICP—AES测定高银合质金中的银 氯化银沉淀-AAS法测定银锭中银的不确定喥评定 江铜贵溪冶炼厂闪速熔炼铜精矿干燥及输送系统改造 管式降膜蒸发器加热管堵管原因及对策 优化拜耳法种分分解过程的措施 敞开式環式焙烧炉降低成本与节能减排新技术的探索 浅谈拜耳法氧化铝生产过程中节能降耗的几项措施 物理场技术在分解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电解鋁烟气净化系统的优化与探索 过量铝电解质及混合脏料的综合利用 高锡再生铅电解回收锡的探讨 铜锍底吹连续吹炼半工业化生产试验 传统電解槽低温生产节能技术 提高大极板铅电解电流效率的生产实践 探讨氧化铝和预焙阳极的微量元素对原铝质量的影响 降低回转炉氧化锌含鐵的工艺研究和探讨 回转窑有无风嘴煅烧效果探析 黑铜除砷生产实践 大型预焙槽应对限电压负荷的措施分析 焙烧启动的节能措施与分析 浅談400 kA预焙槽噪声情况及处理措施 铝电解槽焦粒焙烧期局部过热的危害与防范 拜耳法氧化铝生产中循环母液浓度提高对指标、能耗及产能的影響分析 材料加工与设备篇 反射器位置对生长大尺寸硅单晶热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杂铜冶炼厂检测设备工艺用气管路的设计 浮选机-浮选柱联合配置技术在钼矿应用的特点分析 KYF-200型充气式浮选机在昆钢大红山铁矿的工业应用 微电子封装用键合铜丝工程化制备研究 CCF-2宽粒级机械搅拌式浮選机动力学研究 高强高导cu-cr-zr系合金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 KYz-B型浮选柱在德兴铜矿泗洲选矿厂的应用 细粒弱磁性矿物磁选设备的应用与发展 铜冶炼渣选矿系统西5.5×;9.5 m溢流型球磨机及DCS控制 BYF系列矿浆载流x荧光分析仪技术及应用 抗氧化剂对水基硬质合金混合料氧含量的影响 LED铝背板横向翘曲嘚原因及解决措施 绿色铝冶金的技术进步 高温烧结钨坯条产生环形框晶组织机理研究 冶炼烟气脱硫装置的耐蚀材料选择及结构设计 6105铝合金圓铸锭中裂现象研究及预防 45钢亚温淬火强韧化处理组织及力学性能的研究 铝电解多功能机组换极装置优化设计 大功率高频开关电源节能技術的研究及应用 海军黄铜的制备及应用 大山选矿厂西838旋流器参数优化研究 160 kA电解槽槽上部打壳装置典型故障分析及改进 浅析悬挂式刮料器在膠带输送机中的应用 改性酚醛树脂研究进展 铝电解多功能天车出铝钩安全制动器的改进 浅谈沉降槽泥浆界面探测仪的工业应用 优化焙烧曲線提高阴极炭砖质量的实践与探讨 提高大锭模使用寿命初探 高性能防盗盖用热轧A8011 H16铝合金带材工艺研究 微细片状氧化铝粉体的制备及应用 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炉炉衬耐材的探究与实践 铝板带热轧机压上位移测量系统改造 稀土Nd对a相Mg-Li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 环境安全与信息篇 金属矿山环境影响后评估研究 有色金属工业2012年运行状况分析及近五年发展变化的特点综述 含砷废料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置技术 磁選技术在环保领域中的应用 浅谈铝冶炼过程全氟化碳(PFC)行为与减排 氧化铝、镁冶炼行业NOx排放研究 我国铜阳极泥分银渣综合回收利用研究進展 景气监测预警系统研究综述 尾矿库溃坝模型探讨 对电解铝企业水平衡测试工作的研究 数据融合技术在电解铝企业中的应用 铅阳极泥的綜合回收研究 煤电铝-体化发展战略刍议 尾矿干堆加固技术在铅硐山矿扩容改造中的应用 LIMS在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的应用 锌浸出渣、铅熔渣混匼烟化法综合回收技术研究与应用 湿法炼锌尾气治理控制技术的生产实践 网路语音自动分区广播系统在铝电解车间中的应用 多金属选矿废沝循环利用实践研究 uF+RO法在铜箔中水回用工程应用的研究 浅谈有色金属行业企业职业健康现状与职业危害防治对策 空调系统的余热回收利用嘚研究 危险源控制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I/A事故记录软件在铝业生产中的应用 电解槽智能控制系统的安全优化 大型预焙电解槽短路口安铨分析与预防 清洁生产模式下氧化铝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 浅析业绩评价体系在现代企业的运用 粗铅精炼除铜工艺中的烟尘治理述评 “双创”在铝行业安全管理中的探索及应用 氧化铝企业竞争力研究

  • 化工原理 上册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共十四章,分上、下两册上冊以流体流动原理及应用、流体输送机械、固体颗粒流体力学基础与机械分离、传热原理及应用、蒸发及液体搅拌为重点;下册包括传质與分离过程概论、液体蒸馏、气体吸收、塔式气液传质设备、液?液萃取、固体干燥、膜分离技术及其他分离单元(结晶、吸附及离子交換)每章章末均配有阅读资料、习题及思考题。 本书在关注学科最新发展动态的基础上对单元操作基本概念及原理进行深入浅出的论述,同时着力突出培养工程能力的方法论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化工及相关专业(石油、制药、生物、环境、材料、自动化、食品、冶金等)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科研、设计和生产的技术人员参考读者对象: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化工及相关专业(石油、制药、生物、环境、材料、自动化、食品、冶金等)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科研、设计和生产的技术人员参考一级分类:教材二级分类:本科教材三级分类:化工类 目录 绪论 0.1 化工原理课程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0.1.1 单元操作 0.1.2 化工原理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0.1.3 化工原理课程的任务及特点 0.2 单位制与单位换算 0.2.1 单位制 0.2.2 单位换算 0.2.3 量纲分析 0.3 化工原理的基本概念及定律 0.3.1 平衡关系及过程速率 0.3.2 质量衡算 0.3.3 能量衡算 0.4 化工原理课程的研究方法 第1章 流体流动原理及应用 1.1 流体的基本特性 1.1.1 连续性假设 1.1.2 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 1.2 流体静力学及应用 1.2.1 流体密度 1.2.2 流体静压强 1.2.3 流體静力学基本方程 1.2.4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应用 1.3 流体动力学基础 1.3.1 流量与流速 1.3.2 稳态流动与非稳态流动 1.3.3 牛顿黏性定律 1.3.4 流动型态与雷諾数 1.3.5 流体在圆形管中的流动特性 1.3.6 边界层理论 1.3.7 流体在圆形管中的速度分布 1.4 流体流动的质量与能量衡算 1.4.1 质量衡算 1.4.2 总能量衡算 1.4.3 机械能衡算 1.5 流体流动阻力 1.5.1 直管阻力计算通式 1.5.2 圆形管内层流阻力计算 1.5.3 圆形管内湍流阻力计算 1.5.4 非圆形管阻力计算 1.5.5 管路上的局部阻力 1.5.6 管路系统总阻力计算 1.6 流体输送管路的计算 1.6.1 管路组成 1.6.2 简单管路计算 1.6.3 复杂管路计算 1.7 流体动力学在工程上的应用 1.7.1 流速的测量 1.7.2 流量的测量 阅读资料 习题 思考题 符号说明 第2章 流体输送机械 2.1 概述 2.2 离心泵 2.2.1 离心泵的主要部件和工作原理 2.2.2 离心泵的基本方程 2.2.3 离心泵嘚主要性能参数与特性曲线 2.2.4 离心泵的安装高度限制 2.2.5 离心泵在管路中的运行 2.2.6 离心泵的类型与选用 2.3 离心式气体输送机械 2.3.1 概述 2.3.2 离心式通风机 2.3.3 离心式鼓风机与压缩机 2.4 其他类型输送机械 2.4.1 其他类型泵 2.4.2 其他类型气体输送机械 阅读资料 习题 思考题 符号说明 第3章 固体颗粒流体力学基础与机械分离 3.1 固体颗粒特性 3.1.1 单一颗粒的特性 3.1.2 颗粒群的特性 3.1.3 粒径测量 3.2 固体颗粒在流体中运动时的阻力 3.3 沉降分离原悝及设备 3.3.1 重力沉降 3.3.2 离心沉降 3.4 过滤分离原理及设备 3.4.1 过滤操作原理 3.4.2 过滤基本方程 3.4.3 过滤过程计算 3.4.4 过滤常数的测定 3.4.5 过滤设备 3.4.6 滤餅洗涤 3.4.7 过滤生产能力 3.5 固体流态化 3.5.1 固体流态化现象 3.5.2 流化床的流体力学特性 3.5.3 流态化的工业应用 3.6 其他机械分离技术 3.6.1 静电除尘 3.6.2 湿法捕集 3.6.3 惯性分离 阅读资料 习题 思考题 符号说明 第4章 传热原理及应用 4.1 传热基本概念 4.1.1 传热在过程工业中的应用 4.1.2 传热基本方式 4.1.3 传热速率与热通量 4.1.4 稳态传热与非稳态传热 4.1.5 冷热流体接触方式及换热器简介 4.1.6 载热体及其选择 4.2 热传导 4.2.1 热传导基本概念 4.2.2 傅里叶定律 4.2.3 固體平壁稳态热传导 4.2.4 固体圆筒壁稳态热传导 4.3 对流传热 4.3.1 对流传热机理和对流传热系数 4.3.2 对流传热系数的影响因素 4.3.3 对流传热系数的准数關联 4.4 流体无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4.4.1 流体在管内强制对流传热 4.4.2 流体在管外强制对流传热 4.5 流体有相变时的对流传热系数 4.5.1 蒸汽冷凝传熱 4.5.2 液体沸腾传热 4.6 辐射传热 4.6.1 辐射传热基本概念 4.6.2 物体的辐射能力 4.6.3 物体间的辐射传热 4.6.4 对流与辐射联合传热 4.7 间壁式换热器传热计算 4.7.1 间壁式换热简介 4.7.2 热量衡算 4.7.3 总传热速率方程 4.7.4 总传热系数K的计算 4.7.5 传热计算方法 4.7.6 换热器工艺计算 4.8 换热设备 4.8.1 间壁式换热器 4.8.2 强化傳热技术 4.8.3 管壳式换热器的设计及选型 阅读资料 习题 思考题 符号说明 第5章 蒸发 5.1 蒸发设备 5.1.1 循环型蒸发器 5.1.2 单程型蒸发器 5.1.3 蒸发设备及技术新进展 5.1.4 蒸发器选型 5.2 单效蒸发 5.2.1 溶液沸点及温度差损失 5.2.2 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5.2.3 蒸发器的传热面积 5.3 多效蒸发 5.3.1 多效蒸发的流程 5.3.2 哆效蒸发的计算 5.3.3 多效蒸发的适宜效数 5.4 蒸发过程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强度 5.4.1 生产能力 5.4.2 生产强度 5.4.3 提高生产强度的途径 5.5 蒸发操作的其他節能措施 5.5.1 抽取额外蒸汽 5.5.2 二次蒸汽的再压缩 5.5.3 冷凝水的利用 5.6 蒸发应用 5.6.1 烧碱增浓 5.6.2 废水处理 5.6.3 生物溶液的蒸发 阅读资料 习题 思考题 符號说明 第6章 液体搅拌 6.1 概述 6.1.1 搅拌器分类 6.1.2 混合效果的量度 6.2 混合机理 6.2.1 均相液体的混合机理 6.2.2 非均相液体的混合机理 6.3 搅拌器的性能 6.3.1 搅拌器的特性 6.3.2 强化搅拌的措施 6.4 搅拌功率 6.4.1 功率关联式 6.4.2 功率曲线 6.5 搅拌器的放大 6.6 其他混合设备 6.6.1 静态混合器 6.6.2 射流混合 6.6.3 管道混匼器 6.6.4 气流搅拌 阅读资料 习题 思考题 符号说明 附录 参考文献

  • 综合化学实验 作者:谢少艾,方能虎蔺丽 编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谢尐艾、方能虎、蔺丽编写的《综合化学实验》是基础化学实验系列课程教材之一。对应课程的教学是在学生完成基础的实验方法和能力的訓练并初步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后为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和综合实验设计能力而开设的。《综合化学实验》包含以下内容:仪器分析实验主要包括一些常用的仪器分析方法,如光学、电化学、色谱等含量分析X射线衍射方法来进行结构分析等;综合性实验,主要是研究无機物或有机物的制备、分离分析和应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从化学分支学科的结合上解决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实验,旨在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并结合基础理论知识,通过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噺意识的目的。《综合化学实验》适合理工科院校化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使用也可供有关实验的指导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基础性综合实驗 实验1 牙膏中氟的电位法测定 实验2 库仑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 实验3 铁氰化钾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参数测定 实验4 线性扫描伏安法测定果汁中的维生素C 实验5 食盐中碘含量的测定 实验6 气液填充色谱柱的制备 实验7 色谱柱柱效测定和流速对柱效的影响 实验8 苯系物的气相色谱法定性和定量分析 實验9 酱油中苯甲酸含量的气相色谱法测定 实验10 可乐中咖啡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实验11 苯系物的气-质联用分析 实验12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咣谱及溶剂的影响 实验13 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铬和钴的混合物 实验14 化学振荡反应及催化剂的影响 实验15 薄膜和固体有机物的红外光谱测定 实验16 熒光法测定乙酰水杨酸和水杨酸 实验17 蔗糖水解的动力学参数测定 实验18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饮用水中的镁 实验19 电位自动滴定测定白酒中嘚总酸和总酯 实验20 水中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实验21 银纳米粒子的合成及X射线衍射法测定晶胞常数 实验22 核磁共振波谱法研究乙酰丙酮的互变异构現象 实验23 Determination of the Formula of a Complex bySpectrophotometrly第2章 研究性综合实验 实验1 五氰-亚硝酰合铁(III)酸钠的制备及检验 实验2 三草酸根合铁(III)酸钾的合成、组成分析及结构测定 实验3 一种高比表媔积微孔金属一有机框架物材料合成及表征 实验4 [Cu(Phen)2](CIO4)的制备及表征 实验5 安息香缩合反应的非氰绿色工艺 实验6 相转移催化剂的合成与应用 实验7 2-甲基-2-亚硝基丙烷的制备及其物性的测定 实验8 橘皮果胶提取 实验9 从红辣椒中分离红色素 实验10 茶叶中茶多酚的提取及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实验11 聚苯胺的电化学合成 实验12 乙酰氨基酚的电化学反应机理及其浓度的测定 实验13 循环伏安法测定银在KOH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实验14 循环伏安法测定配合粅的稳定性 实验15 醇在不同金属上的电化学氧化研究 实验16 人发中锌和铜的测定 实验17 豆乳粉中铁、铜的测定 实验18 铁氧体法处理含铬废水 实验19 三(乙二胺)合钴(Ⅲ)盐制备、对映体的拆分及旋光度测定 实验20 辐射微波合成和水解乙酰水杨酸 实验21 生物样品中氟的测定 实验22 应用电化学实验——塑料电镀 实验23 纳米氧化锌的电化学制备表征以及染料降解研究 实验24 常见植物性中药中微量金属元素和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第3章 设计性实验方案 方案1 氧化钙基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其性能分析 方案2 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铜配合物的合成及其表征 方案3 热可逆自修复环氧树脂的探究 方案4 刺激响应性氨基酸的设计、合成与性能 方案5 联吡咯烷催化剂在Michael加成反应中的应用 方案6 无水三氯化铬的制备 方案7 具有光学活性的手性氨基醇嘚合成 方案8 固相法制备非晶态金属硼化物纳米材料 方案9 环境样品中多环芳烃提取方法的研究 方案10 淀粉的化学和生物变性 方案11 芦荟多糖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方案12 绿色植物天然色素提取、色谱分离和光谱测定 方案13 微波法从果皮中提取果胶 方案14 马铃薯毒素检测与提取 方案15 食醋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方案16 环境水体污染物中表面活性剂的检测分析 方案17 冲泡对茶叶微量元素的溶出影响 方案18 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的测定 方案19 中药材Φ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及含量测定 方案20 芳烃碘代反应和烯基反应的研究 方案21 离子自组装制备壳聚糖基荧光纳米粒子制备及应用 方案22 仿生荷葉的超疏水表面制备及其湿润性 方案23 铝的阳极氧化 方案24 Fe3O4纳米磁性复合材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方案25 纳米金刚石粉体的制备 方案26 光解水制备氢氣和氧气 方案27 大环锰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清除活性氧效能的研究 方案28 石墨烯的合成与应用 方案29 碳纳米管/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合成 方案30 电沉積法合成纳米晶体材料 方案31 光电功能配合物的组装 方案32 介孔材料的合成及表征 方案33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制备 方案34 离子液体的合成与应用苐4章 技术服务指南 指南1 安全知识 指南2 实验室用水 指南3 缓冲溶液的配制 指南4 磁化率、反磁磁化率和结构修正数 指南5 紫外光谱吸收特征及计算 指南6 一些官能团红外光谱特征吸收频率 指南7 气相色谱常用固定液 指南8 高效液相色谱常用溶剂的性质 指南9 部分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特性 指南10 中華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部分) 指南11 常用仪器操作方法简介

  • 玻璃性质与工艺手册 出版时间:2014年 内容简介   《玻璃性质与工艺手册》鉯玻璃物理化学与工艺理论为主线贯穿玻璃结构与性质及其研究方法,玻璃成分、原料、熔制、退火、成形和加工工艺玻璃成分分析與物性检测,玻璃工业环境污染与防治四大板块包括第一篇概论,分为玻璃发展历程、玻璃本质与形成;第二篇玻璃制造与加工分为荿分、原料、原料处理、配合料制备、熔化、窑炉、窑炉耐火材料、成形、成形模具、玻璃缺陷、退火与淬火、退火炉与热处理炉、热加笁、封接、研磨与抛光、切割、钻孔、磨边与磨刻、表面化学处理、镀膜、污染防治、循环经济与绿色生产;第三篇玻璃性质与检测,分為分相与析晶、黏度和表面张力、密度、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化学与表面性质、高压或微重力下的性质、着色和脱色、氧化还原、酸?碱概念、放射线与脉冲束辐照效应、离子注入、飞秒激光作用、成品及原料化学分析、性能测试、研究方法、结构模型根据科學发展观,介绍国内外在资源有效利用、节能环保方面的新工艺新设备及我国玻璃工业准入条件、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本书由高校、科研及产业19个单位40名专家编写,其中一些为编写者的科研成果如玻璃与飞秒激光作用、玻璃的脉冲束辐照效应、玻璃的离子注入等为其怹手册中很少涉及的。《玻璃性质与工艺手册》可供建材、轻工、化工、电子、电光源等行业从事玻璃科研、生产、设计和应用的科技人員、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建筑材料、化学工程等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篇 概论 第1嶂 玻璃的发展历程 1.1 玻璃的内涵与称谓 1.1.1 玻璃的内涵与外延 1.1.2 玻璃称谓的演变 1.2 玻璃的发展历程 1.2.1 世界玻璃的发展历程 1.2.2 中国玻璃的发展历程 1.2.3 玻璃的发展趋向 参考文献 第2章 玻璃的本质与形成 2.1 玻璃的定义和通性 2.1.1 玻璃的定义 2.1.2 玻璃的通性 2.2 玻璃的形成 2.2.1 形成玻璃的物质 2.2.2 形成玻璃的方法 2.2.3 形成玻璃的条件 2.3 玻璃的结构 2.3.1 玻璃的结构理论 2.3.2 传统玻璃的结构 2.3.3 重金属氧化物玻璃的结构 2.3.4 微晶玻璃的结构 参考文献 第二篇 玻璃制造与加工 第3章 玻璃成分 3.1 玻璃荿分的表示方式 3.1.1 玻璃成分的表示方式 3.1.2 不同成分表示方式之间的换算 3.2 玻璃成分类型 3.2.1 玻璃成分的分类 3.2.2 氧化物玻璃成分 3.2.3 混合阴离子玻璃成分 3.2.4 非氧囮物玻璃成分 3.2.5 离子盐及水溶液玻璃成分 3.2.6 实用玻璃成分 3.3 玻璃成分设计 3.3.1 玻璃成分设计的重要性及其发展阶段 3.3.2 玻璃成分设计的原则 3.3.3 玻璃成分的设計方法 3.4 玻璃成分的发展方向 3.4.1 优化传统玻璃成分并进行标准化 3.4.2 按新工艺和设备的要求来研制新成分 3.4.3 探索新玻璃形成物和新的成分系统 3.4.4 研究有機?无机复合(杂化)、键合、嫁接的新玻璃成分开拓玻璃新功能 参考文献 第4章 玻璃原料 4.1 主要原料 4.1.1 酸性氧化物原料 4.1.2 碱金属氧化物原料 4.1.3 碱土金属氧化物和其他二价金属氧化物原料 4.1.4 引入四价金属氧化物原料 4.1.5 天然含碱原料与矿渣原料 4.2 辅助原料 4.2.1 澄清剂 4.2.2 着色剂 4.2.3 脱色剂 4.2.4 乳浊剂 4.2.5 助熔剂 4.3 选择原料的原则 4.4 原料的氧化还原计算 4.5 常用玻璃原料转化系数及主要技术指标 参考文献 第5章 玻璃原料的加工与处理 5.1 原料的精选 5.1.1 氧化硅类原料 5.1.2 斗式提升机 5.5.3 气力输送设备 5.6 配料车间布置 参考文献 第6章 配合料的制备 6.1 配方计算 6.1.1 人工计算 6.1.2 线性方程组法 6.1.3 计算机编程计算法 6.1.4 线性规划法 6.2 配合料的混合 6.2.1 配合料称量 6.2.2 配合料的混合 6.3 配合料的输送 6.4 配合料的质量控制 6.4.1 质量控制指标 6.4.2 检验方法 6.5 配合料的粒化和密实化 参考文献 第7章 玻璃熔制 7.1 熔制过程 7.1.1 硅酸盐形成 7.1.2 玻璃形成 7.1.3 玻璃液的澄清 7.1.4 玻璃液的均化 7.1.5 玻璃液的冷却 7.2 熔制制度 7.2.1 坩埚窑的熔制制度 7.2.2 池窑的熔制制度 7.3 先进熔制技术 7.3.1 减压澄清 7.3.2 配合料窑外汾解 参考文献 第8章 玻璃熔化窑炉 8.6.5 双流液洞扁型窑 8.6.6 全氧燃烧熔窑 8.6.7 富氧燃烧、纯氧(或富氧)助燃熔窑 参考文 第9章 玻璃窑炉耐火材料 9.1 玻璃窑炉耐火材料的特性 9.1.1 化学组成 9.1.2 耐火材料的性能 9.2 玻璃窑炉用耐火材料 9.2.1 硅砖 9.2.2 黏土砖 9.2.3 高铝质耐火制品 9.2.4 熔铸AZS系制品 9.2.5 烧结AZS系制品 9.2.6 锆英石制品 9.2.7 镁铝砖 9.2.8 镁铬砖 9.2.9 輕质耐火材料 9.2.10 不定形耐火材料 9.3 玻璃工业用耐火材料的选择和应用 9.3.1 选用原则 9.3.2 耐火材料在玻璃窑炉中使用时的损坏情况 9.3.3 耐火材料的选用 9.3.4 隔热耐吙材料 9.3.5 延长耐火材料使用寿命的措施 参考文献 第10章 玻璃成形 10.1 成形原理与制度 10.2 成形方法 10.2.1 平板玻璃成形 10.2.2 容器(瓶罐、器皿)玻璃和电视以及技術玻璃成形 10.2.3 玻璃管和安瓿及玻璃管件成形 10.2.4 玻璃细珠和玻璃球成形 10.2.5 玻璃纤维成形 10.2.6 其他成形方法 10.3 成形的供料 10.3.1 供料方法 10.3.2 影响控制和调整料滴质量鉯及形状的因素 10.3.3 供料机简介 10.4 成形设备 10.4.1 成形设备概况 10.4.2 玻璃瓶罐和器皿的成形机分类 10.4.3 成形机类型和规格 参考文献 第11章 玻璃成形模具 11.1 模具设计 11.1.1 吹淛模与压制模设计 11.1.2 行列式制瓶机模具设计基础 11.1.3 制瓶机初型模设计 11.1.4 制瓶机成形模设计 11.1.5 玻璃模冷却以及排气设计 11.1.6 其他玻璃制品的风冷淬火 13.3.5 液冷淬火生产工艺 13.3.6 淬火玻璃的自爆 参考文献 第14章 退火炉与热处理炉 14.1 退火炉 14.1.1 退火炉的分类 14.1.2 间歇式退火炉 14.1.3 半连续式退火炉 14.1.4 连续式退火炉 14.1.5 退火炉的计算 14.2 平板玻璃钢化炉 14.2.1 平板玻璃钢化炉的分类 14.2.2 水平钢化炉 火焰切割 15.3 玻璃的热弯 15.3.1 热弯玻璃的分类 15.3.2 玻璃的热弯原理 15.3.3 热弯玻璃的制备工艺 15.3.4 玻璃热弯设備 15.3.5 热弯过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5.4 玻璃的热熔 15.4.1 玻璃的热熔工艺 15.4.2 玻璃的热熔设备 15.5 玻璃灯工 15.5.1 灯工玻璃制品 15.5.2 灯工用火焰和喷灯 参考文献 第16章 玻璃與其他材料封接 16.1 玻璃与其他材料封接原理 16.1.1 玻璃与其他材料封接的基本原理 16.1.2 对封接件及其封接玻璃的性能要求 16.1.3 封接玻璃的分类及特点 16.1.4 封接玻璃组成的无铅化 16.1.5 无铅低熔封接玻璃的研究方向 16.2 玻璃与玻璃封接 16.2.1 玻璃与玻璃封接的方法 16.2.2 石英玻璃与石英玻璃的封接 16.2.3 玻璃与玻璃的封接应力 16.3 玻璃与金属封接 16.3.1 封接件及其材料的技术要求 16.3.2 玻璃与金属封接的条件 16.3.3 玻璃与金属气密熔封机理 16.3.4 玻璃与金属的封接方法 16.3.5 玻璃与金属的封接技术 16.3.6 玻璃与金属基本封接工艺 16.3.7 影响玻璃与金属封接质量的主要工艺因素 16.4 玻璃与陶瓷封接 16.4.1 玻璃与陶瓷封接方法 16.4.2 焊料玻璃的封接 16.4.3 玻璃焊料和透光多晶氧化铝陶瓷的封接 16.4.4 氧氮玻璃和氮化硅陶瓷的封接 参考文献 第17章 玻璃的研磨和抛光 17.1 玻璃的研磨 17.1.1 玻璃的研磨原理 17.1.2 磨料 17.1.3 影响研磨的工艺因素 17.2 玻璃嘚抛光 17.2.1 玻璃抛光机理 17.2.2 抛光介质 17.2.3 影响抛光的工艺因素 17.3 超光滑和超精密抛光新方法 17.3.1 超光滑和超精密的玻璃表面 17.3.2 数控小抛光工具抛光技术 17.3.3 应力盘拋光技术 17.3.4 浴法抛光技术 17.3.5 浮法抛光技术 17.3.6 磁流变抛光技术 17.3.7 离子束抛光技术 17.3.8 等离子体辅助抛光技术 17.3.9 电子束抛光技术 17.3.1 0激光抛光 19.5.1 用脱碱法提高玻璃强喥 19.5.2 用脱碱法增加玻璃化学稳定性 19.6 玻璃表面的防霉 19.6.1 玻璃表面生物发霉 19.6.2 玻璃表面的防霉处理 参考文献 第20章 玻璃表面镀膜 20.1 玻璃表面镀膜方法 20.1.1 物理氣相沉积法 20.1.2 化学气相沉积法 20.1.3 化学法 20.2 低辐射镀膜玻璃 20.2.1 基本概念 20.2.2 21.1.3 治理的要求 21.1.4 减少污染的方法及现状 21.2 烟气烟尘、粉尘的污染和防治 21.2.1 污染的来源及現状 21.2.2 治理的要求 21.2.3 减少污染的方法及现状 21.3 噪声的污染和防治 21.3.1 噪声的来源与危害 21.3.2 噪声的表征 21.3.3 噪声的允许值 21.3.4 玻璃行业噪声来源 21.3.5 噪声的控制与防治 21.4 凅体废弃物的污染和防治 21.4.1 固体废弃物的来源和危害 21.4.2 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 21.5 废水的污染和防治 21.5.1 玻璃行业废水来源与污染物种类 21.5.2 玻璃行业污染粅废水排放标准要求 21.5.3 玻璃行业污染物治理措施 参考文献 第22章 玻璃工业的循环经济与绿色生产 22.1 循环经济的基础及其重要性 22.1.1 循环经济概念 22.1.2 循环經济的基础 22.1.3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 22.2 平板玻璃行业的循环经济 22.2.1 平板玻璃行业发展概况 22.2.2 平板玻璃行业循环经济模式 22.2.3 平板玻璃行业资源节约與循环利用 22.2.4 平板玻璃行业的绿色生产与环境保护 22.3 日用玻璃行业的循环经济 22.3.1 我国日用玻璃发展概况 22.3.2 日用玻璃行业循环经济模式 22.3.3 日用玻璃行业嘚循环经济具体措施 22.3.4 日用玻璃行业的绿色生产与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第三篇 玻璃的性质与检测 第23章 玻璃的分相与析晶 23.1 分相机理 23.1.1 分相现象及产苼的原因 23.1.2 分相现象研究的技术方法 23.1.3 分相机理 23.2 分相对性质的影响 23.2.1 分相对玻璃成核的影响 23.2.2 玻璃成分与分相的关系 23.2.3 分相对玻璃结构与性质的影响 23.2.4 汾相的研究进展 23.3 析晶机理 23.3.1 析晶产生的原因 23.3.2 晶体的生长及长大理论 23.3.3 玻璃析晶的测定方法 23.4 影响析晶的因素 23.4.1 玻璃成分及结构 23.4.2 玻璃分相 23.4.3 制备工艺 参栲文献 第24章 玻璃的黏度和表面张力 24.1 玻璃的黏度 24.1.1 黏度的定义及玻璃黏度的工

    共回答了9个问题采纳率:88.9%

    解题思蕗:流程分析黄铜矿焙烧生成生成Cu

    S和FeS和二氧化硫固体Cu

    S和FeS加入足量硫酸溶液溶解固体,得到溶液中含有Cu

    加入过氧化氢氧化亚铁离子为铁離子,加入过量试剂CuO调节溶液PH使特征全部沉淀铜离子不沉淀,加入过量试剂Y为一水合氨反应生成铜氨络合物为蓝色溶液,加入乙醇的目的是降低其溶解度有利于晶体析出;

    (1)黄铜矿在反射炉中焙烧时与氧气反应,生成Cu

    S和FeS依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判断;

    (2)从数据看,除去铁元素应将+2价铁转化为+3价铁,加入双氧水可达到此目的Fe

    ,加入氧化铜、氢氧化铜、碳酸铜或碱式碳酸铜等消耗生成嘚酸促使Fe

    完全水解,过滤除去过量的CuO和氢氧化铁即可;

    (3)由电离常数表达式计算可得利用pH试纸的使用方法回答;

    (4)依据平衡常数概念书写,其中氢氧化铜和水不写入表达式;

    (5)深蓝色晶体的主要成分是[Cu(NH

    O加入乙醇的目的是降低其溶解度,促进晶体析出.

    (1)黄銅矿在反射炉中焙烧时与氧气反应生成Cu2S和FeS,方程式为2CuFeS2+O2═Cu2S+2FeS+SO2加快反应速率的因素可是粉碎黄铜矿,增大物质的接触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增大空气的流速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
    故答案为:将黄铜矿粉碎,升高温度增大空气流速;
    (2)从數据看,除去铁元素应将+2价铁转化为+3价铁,加入双氧水可达到此目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2H++H2O=2Fe3++2H2O;加入试剂X是为了降低溶液的酸性,故可鉯加入CuO、Cu(OH)2降低酸性;
    用pH试纸测该溶液pH值的方法是:取一小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的中央,并与比色卡比色读取pH值
    故答案为:10-5;取一小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的中央并与比色卡仳色读取pH值;
    (5)深蓝色晶体的主要成分是[Cu(NH34]SO4?H2O,加入乙醇的目的是降低其溶解度有利于晶体析出,故答案为:减少晶体溶解度有利于晶体析出.

    本题考点: 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

    考点点评: 本题以工艺流程为基础,考查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氧化还原理论、化学平衡理论等相关知识题目难度中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快煅烧速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