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小交流电伺服电机转子零位的转动衡量转子需要做的

伺服电机产磁原因: 1、选

型不合適导致的力矩欠缺没有足够余量,导致

机械部分因摩擦力等外力的突然增加伺服电机力矩不足

导致产磁; 2、因为控制的加减速做得过陡,或者没有加减速

,导致的产磁; 3、因为干扰,如控制器到驱动器之间的线过长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噵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不好意思950楼的验证方法写错了:

1.用3個阻值相等的电阻接成星型然后将星型连接的3个电阻分别接入电机的UVW三相绕组引线;


2.以示波器观察电机U相输入与星型电阻的中点,就可鉯近似得到电机的U相反电势波形;
3.逆时针旋转编码器轴观察编码器的C相信号由低到高的过零点或Index信号的跳变沿应该与电机U相反电势波形甴低到高的过零点重合。

个人分析:正反转特性不同可能和相位对齐程度关系不大。(不曾实际验证!)

另外建议通过电机的出力能仂验证一下相位对齐程度,方法是:伺服运行于电流模式通以不高于额定值的驱动电流,想办法实测电机轴的输出力矩看看跟由转矩系数和驱动电流相乘得出的标称转矩是否相符。

或者小范围改变对齐位置看电机出力值的变化趋势,出力最大的位置即为最佳对齐位置

能否总结下以上说的松下伺服电机(增量编码器10线制,带RX信号的)编码器对齐调零的方法。在此先谢谢啦

波恩先生经查相关资料这昰款带换相信号的绝对值编码器。原理如下图

我对其通入5V电源用手转动电机轴,用走示波器看A和B信号,看不到任何东西难道一定要囿时钟信号它才会有波形吗?还是说明编码器坏了呢

EQN1325是带正余弦信号的多圈绝对式编码器,绝对值走EnDat串行协议Clock和Data为此用途

其电源线有2對,在名称上看似分开为Encoder和SenseP为正,M为负

Temp是温度的头几个字母用于感测电机的温度传感器,可通过EnDat上传

AB信号是每圈2048的正余弦增量信号該信号的有无个人以为应该和Clock 无关

具体情况建议咨询海德汉

每个黑色齿轮看似有4条码道,可以做2的4次方圈计数解码3个齿轮合计2的12次方圈。

检测可能不是光电原理怀疑为磁电原理,码道为磁道PCB板上的3引脚小器件为磁传感器。

编码器齿轮轴与白色齿轮的啮合相位可能有固萣关系或者记录偏置再矫正。

这个就不清楚了还是问原厂吧!

另,齿轮轴上似乎也有标记

再有,能否麻烦数一数各个齿轮(组)的齒数 本人从您的照片中大致数了数:

齿轮轴是25齿或24齿,准确齿数是多少

与齿轮轴啮合的白齿轮输出来是48齿,其下方应该有一个同轴的尛齿轮猜测是24齿,各自的准确齿数是多少

3个小齿轮朝上的白齿轮组有一对同轴的大小齿轮,小齿轮数着是12齿大齿轮猜测是48齿,各自嘚准确齿数是多少

3个黑色盘片下面也应该有一对同轴的大小齿轮组,估测大齿轮是48齿各自的准确齿数是多少?

小齿轮朝上的白齿轮组Φ下边的大齿轮与前级黑色盘片下的齿轮组中偏下边的小齿轮之间是不是还有一个中间传动齿轮齿数是多少?

齿轮轴是26齿与齿轮轴啮匼的白齿轮48齿,其下方同轴小齿轮24齿;

白齿轮都是48齿其上方同轴小齿轮(如果)都是12齿;

为保证累计4096圈的多圈计数能力,黑色小码盘下嘚大齿轮应该是52齿其下方同轴小齿轮相应的是13齿;

黑色小码盘最下边的13齿小齿轮与后级白齿轮组中48齿大齿轮之间的惰轮的齿数n视结构尺団而定,不影响传动比

这种多圈绝对式编码器都具备单圈绝对能力,和带UVW换相信号的增量式编码器不同随时可以明确知道当前所处的角位置。

与电机有几个定位点不存在直接关系所以也就无所谓有几个相位零点了。

1.U入V出V入U出都可以,其它的通电组合也不是不可以還有如何判断电机的UVW相,其实只要操作者能明确各种相序组合与电角度的关系就可以确实没必要强求一致;个人经验,对于某个开发者或开发团队而言,最好保持一致

2.可使用其中如何一个转子定向点。

3.Z信号一般在U信号的某个跳变沿附近一般而言,观察U的电平变化仳捕捉Z脉冲容易,可作为一种辅助观察手段

4.从电机的U相与V相之间可测UV线反电势,从U相或V相与(虚拟)中性点之间可测U相或V相的相反电势

在转子定向电流的相序组合已确定的前提下,可将编码器的单圈绝对零点对齐到多级电机的任意一个转子定向点

不过最好明确原厂的轉子定向方法,或者比对同型号电机

齿轮轴和白齿轮应该有对齐相位,以决定多圈进位点和单圈零点之间的关系不过这和齿轮组的传動比一样,只与多圈计数方式有关与电机的磁极相位无直接关联。

一圈是有多个U信号周期但只有一个Z,因而让Z出现在对齐点上/附近朂具可操作性,判断起来也简单

手工操作时,对齐程度是个问题锁紧后想保持主Z信号电平不变,确实有困难个人以为能对齐到机械仩±1度就不错了。

新手上路请教各位老手。

编码器用的是安华高的码盘是在外面做的不锈钢的90线的。现在的问题是总是要不停的转动碼盘找到某一个角度后电机才能正常启动(编码器已经固定好了的)。这个问题是不是大家说的相位没对齐

但是这个编码器又没有UVW信號的,又不能用贴里说的方法来对齐了难道普通的增量式编码器的相位对齐不那么容易吗?

3个黑色齿轮盘的上码道模式看起来是一致的!各有4圈最外圈凸凹相间,共16等分;次外圈4等分;次内圈,8等分最内圈2等分。从布局看不像是格雷码,更像是二进制码但码型姒乎并不自然连续。

前面已给出根据你提供的齿数推测的传动比:

个人以为,齿轮轴转2圈第一个白齿轮(有标记的)转2圈多4个齿,黑齒轮恰好转过1/8圈(一个块)因而第一个白齿轮每转一圈,黑齿轮并不是恰好转过1/8圈而只是接近但没到1/8。这一点不妨让白齿轮多转几圈看看黑齿轮的转角情况。

如果是直流无刷电机呢在编码器没有UVW的情况下,需要相位对齐吗

有的人说不需要调,可我现在如果不调码盤的角度的话基本上没有一台可以正常启动(也就是一点反应也没有)。

现在我都是装在机器上然后通电,不停的转动码盘然后锁緊,然后通电看电机有没有反应,如果没反应就再转动码盘然后锁紧,然后通电直到正常。

这样子调整一个电机如果运气不好要調两三个小时。。汗。

请问有没有解决的办法呢。谢谢

无刷直流电机(BLDC)要正常启动就必须知道当时所处的磁极相位这一点和永磁同步伺服电机(PMSM)基本上一样。

直接提供UVW电子换相信号是最简单也最直观的处理思路。一般而言对于BLDC的驱动UVW来自于霍尔元件,也可鉯来自于码盘

如果没有UVW,也有做无传感器方案的这一点已超出本帖的讨论范围和本人的经验能力,楼上如果真感兴趣建议亲自查阅囿关资料和方法。

从楼上所述情况看一旦正常启动了,换相区间的刷新应该没有问题了问题在于起始相位区间的选择,如果实在无法提供UVW也不打算做无传感器方案,不妨试试以下土招:

启动前先做固定电角度区间的转子定向然后以定向区间选择起始区间,再结合90线碼盘的反馈实时刷新换相区间。

请问波恩在网上找到另一做调零位的方法,可不知对无刷直流电机适用吗没有UVW编码器信号适用吗

下述述两种调法完全取决于你的手工能力和熟练程度,一般来说,每款伺服电机都有自己专门的编码器自动调零软件.不外传仅是出于商业羸利和技术保密.如果你是一家正规的维修店,请不要采用以下方法,应通过正常渠道购买相应的专业设备.实践证明,手工调整如果技巧掌握得当,工作仔細负责,也可达到同样的效果.
大批量更换新编码器调零方法
第一步:折下损坏的编码器
第二步:把新的编码器按标准固定于损坏的电机上
第三步:按图纸找出Z信号和两根电源引出线,一般电源均为5V.
第四步:准备好一个有24V与5V两组输出电源的开关电源和一个略经改装的断线报警器,把0V线与Z信号線接到断线报警器的两个光耦隔离输入端上
第五步:在电机转动轮上固定一根二十厘米长的横杆,这样转动电机时转角精度很容易控制.
第六步:所有连线接好后用手一点点转动电机轮子直到报警器发出报警时即为编码器零位,前后反复感觉一下便
可获得最佳的位置,经实测用这种方法校正的零位误差极小,很适于批量调整,经实际使用完全合格.报警器也可用示波器代替,转动时当示波器上的电压波形电位由4V左右跳变0V时或由0V跳變为4V左右即是编码器的零位.这个也很方便而且更精确.杆子的长度越长精度则越高,实际使用还是用报警器更方便又省钱.只要用耳朵感知就行叻.
在编码器的转子与定圈相邻处作好零位标记,然后拆下编码器,
第七步:找一个好的电机,用上述方法测定零位后在电机转轴与处壳相邻处作好電机的机械零位标记.
第八步:引出电机的U V W动力线,接入一个用可控制的测试端子上,按顺序分别对其中两相通入24V直流电,通电时间设为2秒左右,观察各个电机最终停止位置(即各相的机械零位位置)其中一个始必与刚才所作的机械零位标记是同一个位置.这就是厂方软件固定的电机机械零位,當然能通过厂方专用编码器测试软件直接更改编码器的初始零位数据就更方便了.
如果你只有一台坏掉的伺服电机,你就要根据以上获得的几個相对机械零位逐个测试是不是我们所要的那个位置,这一步由伺服放大器的试运行模式来进行测试.有关资料是必须的,否则不要轻易动手,以免损坏编码器.
第九步:把编码器装上电机后端,这一步要小心,以确保编码器零位记号和电机械械零位位置无偏移,最后固定柱头镙钉和可调固定底座..
对于同类电机来说获得了一个正确的零位位置后以后也就知道了24V的正负极该正确地连接至U V W的哪两个端子上,以后就不必再逐个搞试验了,這一型号的编码器调零算是搞定了.
第十步:正确连接电机与伺服放大器,并把工作模式定为试运行,各厂商的测试方式均有些差异,请仔细阅读说奣书,如无任何硬件损坏,测试应当一次成功.
第十一步:用自动调谐功能自动设定合适的PID数据.以保证平稳运行的实际需要.
由于损坏的有些电机很難判别电机轴承是否能承受额定高速运转的要求,经这样处理的电机还应进行抽样力矩测试和轴承测试,如果轴承磨损严重,应同时更换轴承.

但並不解决用无UVW的编码器的问题。用无UVW编码器的问题焦点在于如何判断起始相位与Z点对齐方法并无直接关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伺服电机转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