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双尾)0.035是什么意思

  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就昰事先对()的参数或总体分布形式做出一个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来判断这个假设(原假设)是否合理,即判断总体的真实情况与原假设是否显著地有差异或者说,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要判断与我们对总体所做的假设之间的差异是纯属机会变异还是由我们所做嘚假设与总体真实情况之间不一致所引起的。

  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是针对我们对总体所做的假设做检验其原理就是“小概率事件实际不可能性原理”来接受或否定假设。

  抽样实验会产生对实验资料进行时,不能仅凭两个结果(或率)的不同就作出结论而昰要进行分析,鉴别出两者差异是引起的还是由特定的实验处理引起的。

  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即用于实验处理组与对照组或两種不同处理的效应之间是否有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是否显著的方法。

  常把一个要检验的假设记作H0,称为(或) (null

  ⑴ 在原假设为真时決定放弃原假设,称为第一类错误其出现的概率通常记作α;

   ⑵ 在原假设不真时,决定接受原假设称为第二类错误,其出现的概率通常记作β。

  通常只限定犯第一类错误的最大概率α, 不考虑犯第二类错误的概率β。这样的假设 检验又称为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驗概率α称为。

  最常用的α值为0.01、0.05、0.10等。一般情况下根据研究的问题,如果放弃真错误损失大为减少这类错误,α取值小些 ,反之,α取值大些。

  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的基本原理是提出“无效假设”和检验“无效假设”成立的机率(P)水平的选择所谓“无效假设”,就是当比较实验处理组与对照组的结果时假设两组结果间差异不显著,即实验处理对结果没有影响或无效经统计学分析后,如发现两组间差异系抽样引起的则“无效假设”成立,可认为这种差异为不显著(即实验处理无效)若两组间差异不是由抽样引起的,则“无效假设”不成立可认为这种差异是显著的(即实验处理有效)。

  • “无效假设”成立的机率水平

  检验“无效假设”成竝的机率水平一般定为5%(常写为p≤0.05)其含义是将同一实验重复100次,两者结果间的差异有5次以上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则“无效假设”成竝,可认为两组间的差异为不显著常记为p>0.05。若两者结果间的差异5次以下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则“无效假设”不成立,可认为两组间的差异为显著常记为p≤0.05。如果p≤0.01则认为两组间的差异为非常显著。

  1、原假设:对总体所作的论断或推测指观察到的差异只反映机會变异。记作H0

  2、备择假设:是指观察到的差异是真实的。记作H1

  3、原假设和合在一起,应涵盖我们所研究的总体特征的所有可能性

  采用双尾检验还是采用单尾检验(以及左单尾还是右单尾),取决于备择假设的形式

  表1:拒绝域的单、双尾与备择假设の间的对应关系

     分析工作者常常用标准方法与自己所用的分析方法进行对照试验,然后用统计学方法检验两种结果是否存在若存在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差异而又肯定测定过程中没有错误,可以认定自己所用的方法有不完善之处即存在较大的。

  因此分析结果嘚差异需进行统计检验或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

  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的基本思想可以用小概率原理来解释。

  1、小概率原悝:小概率事件在一次试验中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假若在一次试验中事件 事实上发生了。那只能认为事件 不是来自我们假设的总体也僦是认为我们对所做的假设不正确。

  2、观察到的:由样本资料计算出来的检验观察值所截取的尾部面积为这个概率越小,反对原假設认为观察到的差异表明真实的差异存在的证据便越强,观察到的差异便越加理由充分地表明真实差异存在

  3、检验所用的显著水岼:针对具体问题的具体特点,事先规定这个

  4、在检验的操作中,把观察到的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水平与作为检验标准的显著水平標准比较小于这个标准时,得到了拒绝原假设的证据认为样本数据表明了真实差异存在。大于这个标准时拒绝原假设的证据不足,認为样本数据不足以表明真实差异存在

  5、检验的操作可以用稍许简便一点的作法:根据所提出的显著水平查表得到相应的 值,称作臨界值直接用检验的观察值与临界值作比较,观察值落在临界值所划定的尾部内便拒绝原假设;观察值落在临界值所划定的尾部之外,则认为拒绝原假设的证据不足

  1、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中的第一类错误及其概率

  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中的第一类错误昰指,原假设H0:θ = θ0事实上正确可是检验统计量的观察值却落入拒绝域,因而否定了本来正确的假设这是弃真的错误。

  发生第一类錯误的概率(记作 )也就是当原假设H0:θ = θ0正确时检验统计量的观察值落入拒绝域的概率显然,在双尾检验时是两个尾部的拒绝域面积之囷;在单尾检验时是单尾拒绝域的面积

  2、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中的第二类错误及其概率

  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中的第二類错误是指,原假设H0:θ = θ0不正确而备择假设H1:θ < θ0H1:θ > θ0是正确的,可是检验统计量的观察值却落入了接受域因而没有否定本来不正确嘚原假设。这是取伪的错误

  发生第二类错误的概率(记作 )是指,把来自的总体的样本值代入检验统计量所得结果落入接受域的概率

  当一定时,α越小β就越大;反之,α越大β就越小。

  若用计算机统计软件进行, 我们会见到P—值将算得检验统计量样夲值查表得的概率是就是P值(在那里我们称之为观察到的)。

  从某总体中抽样所得的样本其参数会与有所不同,这可能是由于两种原因:

  ⑴、这一样本是由该总体抽出其差别是由抽样误差所致;

  ⑵、这一样本不是从该总体抽出,所以有所不同

  如何判斷是那种原因呢?统计学中用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赖判断其步骤是:

  ⑴、建立检验假设(又称无效假设,符号为H0):如要比较A藥和B药的疗效是否相等则假设两组样本来自同一总体,即A药的总体疗效和B药相等差别仅由抽样误差引起的碰巧出现的。

  ⑵、选择適当的计算H0成立的可能性即概率有多大概率用P值表示。

  ⑶、根据选定的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水平(0.05或0.01)决定接受还是拒绝H0。

  洳果P>0.05不能否定“差别由抽样误差引起”,则接受H0;如果P<0.05或P <0.01可以认为差别不由抽样误差引起,可以拒绝H0则可以接受另一种可能性的假设(又称备选假设,符号为H1)即两样本来自不同的总体,所以两药疗效有差别

  统计学上规定的P值意义见下表

碰巧出现的可能性大于5%
碰巧出现的可能性小于5%
碰巧出现的可能性小于1% 两者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
  理解P值,下述几点必须注意:

  ⑴P的意义不表示两組差别的大小P反映两组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并不表示差别大小因此,与对照组相比C药取得P<0.05,D药取得P <0.01并不表示D的药效比C强

  ⑵ P>0.05时,差异无显著意义根据统计学原理可知,不能否认无效假设但并不认为无效假设肯定成立。在药效中更不表示两药等效。哪种将“两组差别无显著意义”与“两组基本等效”相同的做法是缺乏统计学依据的

  ⑶统计学主要用上述三种P值表示,也可以计算絀确切的P值有人用P <0.001,无此必要

  ⑷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只是统计结论。判断差别还要根据专业知识

  关于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的结果:

  (一)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回答什么问题

  我们所观察到的差异(是纯属于机会变异,还是反映了真实的差异

  1、如果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得到差异显著的结论这时并不能评价差异的大小和重要性。

  2、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只能告訴我们差异是否在事实上存在而不能回答差异产生的原因。

  3、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不能检查我们对实验所作的设计是否有缺陷

  (二)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回答问题的方式

  在表述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结论的时候应与检验的逻辑推理相符。

  当检验統计量的观察值落在拒绝域时我们应该说,样本资料显著地(或高度显著地)表明差异是存在的。

  (三)对观察到的显著水平数值的評价

  1、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的对象是无限总体

  2、大样本可能会使检验统计量过分敏感。

  3、从有限总体中抽取样本用于顯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时必须作。

  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的一般步骤或格式如下:

  同时,与备择假设相应指出所作检驗为双尾检验还是左单尾或右单尾检验。

  2、构造检验统计量收集样本数据,计算检验的样本观察值

  3、根据所提出的显著水平 ,确定临界值和拒绝域

  4、作出检验决策。

  把检验统计量的样本观察值和临界值比较或者把观察到的显著水平与显著水平标准仳较;最后按检验规则作出检验决策。当落入拒绝域时表述成:“拒绝原假设”,“显著表明真实的差异存在”;当样本值落入接受域时表述成:“没有充足的理由拒绝原假设”,“没有充足的理由表明真实的差异存在”另外,在表述结论之后应当注明所用的

  总體均值的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可有双尾、左单尾、右单尾三种不同的情况。下面就总体分布的不同情况总体是否已知的不同情况以忣样本大小的不同情况分别介绍检验统计量和检验规则。

  一、总体为总体方差已知,样本不论大小

  对于假设:H0:μ = μ0H0成立的湔提下,有检验统计量

  如果规定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水平为 在双尾,左单尾右单尾三种不同情形下,拒绝域分别为:① 和;②;③

  二、总体分布未知,总体方差已知大样本

  对于假设H0:μ = μ0,在H0成立的前提下如果样本足够大(n≥30),近似地有检验统计量

洳果规定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水平为a在双尾,左单尾右单尾三种不同情形下,拒绝域分别为①和;②;③

  三、总体为,总体方差未知小样本

  对于假设H0:μ = μ0,在H0成立的前提下有检验统计量

  如果规定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水平为a,在双尾左单尾,右单尾彡种不同情形下拒绝域分别为:①和;②;③。

  四、总体分布未知总体方差未知,大样本

  对于假设H0:μ = μ0H0成立的前提下,洳果总体偏斜适度且样本足够大,近似地有检验统计量

  如果规定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水平为a在双尾,左单尾右单尾三种不同情形下,拒绝域分别为:① 和; ②;③

  总体比例指的是随机试验中某种指定事件出现的概率随机试验中某种指定事件出现叫做“成功”,把一次试验中成功的概率记作π

  对于假设H0:π = π0,在H0成立的前提下,如果并且样本容量足够大,大到足以满足时近似地有检验統计量

  其中p是样本比例。

  如果规定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水平为a在双尾,左单尾右单尾三种不同情形下,拒绝域分别为: ① 和;②;③

  进行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有合理的和的试验操作,避免、降低试验误差提高试验嘚准确性和精确性。

  2、选用的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方法要符合其应用条件由于研究的类型、问题的性质、条件、试验设计方法、样本大小等的不同,所选用的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方法也不同因而在选用检验方法时,应认真考虑其应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3、选用合理的统计假设。进行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时无效假设和备择假设的选用,决定了采用两尾检验或是一尾检验      4、囸确理解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结论的统计意义。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结论中的“差异显著”或“差异极显著”不应该误解为相差佷大或非常大也不能认为在实际应用上一定就有重要或很重要的。“显著”或“极显著”是指表面差异为试验误差可能性小于0.05或0.01已达箌了可以认为存在真实差异的显著水平。有些试验结果虽然表面差异大但由于试验误差大,也许还不能得出“差异显著”的结论而有些试验的结果虽然表面差异小,但由于试验误差小反而可能推断为“差异显著”。

  显著水平的高低只表示下结论的可靠程度的高低即在0.01水平下否定无效假设的可靠程度为99%,而在0.05水平下否定无效假设的可靠程度为95%

  “差异不显著”是指表面差异为试验误差可能性大于上公认的概率水平0.05,不能理解为没有差异下“差异不显著”的结论时,客观上存在两种可能:一是无本质差异二是有本质差异,但被试验误差所掩盖表现不出差异的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来。如果减小试验误差或增大则可能表现出差异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只是用来确定无效假设能否被否定而不能证明无效假设是正确的。

  5、统计分析结论的应用还要与等结合起來综合考虑。

  适用于计量资料、正态分布、方差具有齐性的两组间小样本比较包括配对资料间、样本与均数间、两样本均数间比较彡种,三者的计算公式不能混淆

  应用条件与t检验大致相同,但t′检验用于两组间方差不齐时t′检验的计算公式实际上是方差不齐時t检验的校正公式。

  应用条件与t检验基本一致只是当大样本时用U检验,而小样本时则用t检验t检验可以代替U检验。

  用于正态分咘、方差齐性的多组间计量比较常见的有单因素分组的多样本均数比较及双因素分组的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方差分析首先是比较各组間总的差异如总差异有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再进行组间的两两比较组间比较用q检验或LST检验等。

  是计数资料主要的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方法用于两个或多个百分比(率)的比较。常见以下几种情况:四格表资料、配对资料、多于2行*2列资料及组内分组X2检验

  用於计数资料。是当实验组或对照组中出现概率为0或100%时X2检验的一种特殊形式。属于直接概率计算法

  三者均属方法,共同特点是简便、快捷、实用可用于各种非正态分布的资料、未知分布资料及半定量资料的分析。其主要缺点是容易丢失数据中包含的信息所以凡昰正态分布或可通过数据转换成正态分布者尽量不用这些方法。

  用于计量资料、正态分布、两组间多项指标的综合差异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

  在中,由于人力、物力、时间等问题一般都用的方法抽取一定数量的具有代表性的,得出样本数据来进行市场研究並对市场总体特征进行,在这里面就会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样本的特征数量能否反映总体特征?二是两种不同的样本的数量标志参数是否存在差异?只有解决这两个问题才能正确的推断市场总体特征,也才能找出市场中不同特征群体的需求差异这就统计学中的显著性囷显著性双尾检验来解决,由于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的功能在中的重大作用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在市场调研中得到了广泛的应鼡;但若不恰当的使用便会导致市场调研信息反应的歪曲或挖掘不充分;以下是我根据以往应用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的经验而总结的┅些关于如何恰当的应用统计检验的体会,仅供参考、讨论

  要恰当的运用检验方法,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了解各检驗方法的适用范围及其特点。

  这也是正确使用检验方法的基本前提只有了解各检验方法的基本思想及特点,才能正确选取适当的检驗方法

  许多统计检验方法的应用对总体有特殊的要求,如t检验要求总体符合正态分布F检验要求误差呈正态分布且各组方差整齐,等等这些常用来估计或检验总体参数的方法,统称为参数统计许多调查或实验所得的科研数据,其总体分布未知或无法确定这时做統计分析常常不是针对总体参数,而是针对总体的某些一般性假设(如总体分布)这类方法称非参数统计,相应的统计检验总体分为參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在选择参数与非参数检验时首要考虑是数据的分布情况,能确定分布类型的则可适当选用参数检验,参数检驗主要包括包含的方法有:单样本T检验、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配对样本T检验;非参数由于不限制分布统计方法简便,适用性强但检验效率较低,应用时应适当加以考虑非参数检验主要涉及五个方面,即单样本、两独立样本、两配对样本、多独立样本、多配对样本的非參数检验

  不同的检验方法,比较的统计量是不同的T检验等检验方法都是比较的均值;卡方检验、K-S检验等比较;曼-惠特尼U检验等昰对秩进行比较;符号检验法比较的是前后变化差值的符号、而符号秩检验法则是对差值及符号一同比较的检验。

  其次认清研究目嘚。

  研究目的是市场调研中一切实务的根本出发点做数据分析时同样首要考虑的是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也是数据分析的方向但此時研究目的需要细化,具体到要通过哪些数据、得到什么信息、何种结果的问题如希望通过对哪些的数据来得出的信息。

  再次分析数据特点。

  明确某些数据的研究目的后需要认清数据自身特点。第一弄清楚要分析的数据属于什么类型,是连续型还是非连續型?对于连续型数值均值具有实际意义,对于非连续性的数值均值并不具备实际意义,而是频数百分比才有意义,所以数据属於连续型时,适用比较均值的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若是非连续型的级数类,则适用比较频数、比例的检验方法;其实数据也是可鉯跟据不同情况,灵活处理的如对于的衡量,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看为连续型分值也可以看为几个等级的级数;第二,我们还需偠了解样本数据的分布特点弄清楚样本数据是否服从某一分布,对于分布明确的可以采用参数检验,而不清楚分布情况的则可以采用非参数检验法;第三判断要检验差异的两组样本的关系,属于独立样本还是属于配对样本。独立样本即指在一个总体中随机抽样对在叧一个总体中随机抽样没有影响的情况下所获得的样本样本之间相互独立;而配对样本可以是同一个体在前后两种状态下某种属性的两種状态,也可以是对某事物两个不同侧面或方面的描述两样本不是相互独立,而是有相关性的

  最后,灵活运用检验方法

  检驗方法虽然有各自特点和适用范围,但是可以对数据做稍微的处理、变化或是换个角度分析,便可运用不同的检验方法;且各方法有适鼡范围当然也有它的局限性,有时需要多种检验方法配合使用相互补充,才能充分的挖掘信息比如,独立样本T检验法判断AB产品对于抗過敏的功效评价在均值上是否有差异,而卡方检验可判断他们在各评价水平上的分布有无差异假如判断出他们功效水平无差异之后,我們还想知道他们到底是同样的好还是同样的差这时可以再使用单样本 T 检验对以与均值评价水平相近的满意度水平进行差异性检验来进行。 此外我们还需要合理解释检验结果。

  不仅要正确识别检验结果还需要结合原始数据及实际意义,并针对研究目的来分析说明

  例如,目前我国大豆育种工作者认为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高于45%(记为μ0)的品种为高蛋白品种。某种对一大豆新品种随机抽取5个进行测萣得平均蛋白质含量为,我们能否根据就认定该大豆新品种就是高蛋白品种?结论是不一定。

  因为通过5个样品测定的蛋白质含量计算的样本平均数仅是该大豆品种蛋白质含量总体平均数μ的一个估计值由于存在,任何一个样品测定值xi都可以表示为

  其中,μ为总体平均数εi为抽样误差。

  (1)式表明样本平均数包含了总体平均数μ与抽样误差二部分。 于是

  (2)式表明,是由两部分組成:一部分是两总体平均数的真实差异(μ ? μ0);另一部分是抽样误差并不能代表新品种蛋白质含量总体平均数μ与标准含量μ0之间的嫃实差异,我们称为表面差异虽然真实差异(μ ? μ0)未知,但表面差异是可以计算的借助方法可以对试验误差作出估计。所以可将表媔差异与试验误差相比较间接推断真实差异μ ? μ0是否存在,这就是差异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的基本思想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嘚目的在于判明,表面差异主要是由真实差异μ ? μ0造成的还是由造成的,从而得到可靠的结论

案例二:信用评级对企业债券市场定價影响力的判断

  选取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发行的为研究样本,根据以下原则进行分组:(1)期限结构相同的两组企业债券(A1、A2)在同一月度内发行且該两组企业债券的和主体评级均相同,命名为样本组A得到有效样本67个;(2)期限结构相同的两组企业债券(B1、B2)在同一月度内发行,且其中一组企业债券(B2)的债项评级和主体评级均优于另一组(B1)命名为样本组B,得到有效样本76个;(3)期限结构完全相同的两组企业债券(C1、C2)在同一月度内发行且该两组企业债券的债项评级相同,主体评级不同命名为样本组C,得到有效样本58个;(4)期限结构完全相同的两组企业债券(D1、D2)在同一月内發行且该两组企业债券的主体评级相同,债项评级不同命名为样本组D,得到有效样本49个

  计量经济理论中,用来比较两组数据是否存在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差异的方法是t检验本文采用配对设计两样本均数差异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的方法来验证A1与A2、B1与B2、C1与C2、D1与D2昰否存在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差异。所采用的研究样本之所以选取期限结构完全相同而且是在同一个月内发行的两组债券作为配对样本原因在于只有期限结构完全相同的其发行利差的比较才有意义,在同一个月内发行也大大减少了市场上资金供求关系对债券发行利差造成嘚影响因此,本文将企业债券在同一月度内发行视为在同一时期发行

  采用excel 2007对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水平取0.05根据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检验的计量经济理论,运用t检验法检验两组数据是否存在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差异时对样本数据要求方差齐性,即各组资料的总体方差相等因此,在对各组样本数据进行t检验之前先要对各组样本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一般采用F检验来完成

  首先对样本数据组A1与A2、Bl与B2、C1与C2、D1与D2用excel 2007进行方差齐性检验(F检验),计量结果如表1至表4所示

表1 A1、A2的方差齐性检验(F检验)

表2 B1、B2的方差齐性检验(F檢验)

表3 C1、C2的方差齐性检验(F检验)

表4 D1、D2的方差齐性检验(F检验)

  考察表1至表4中F检验的计量结果,由于各表中P值分别等于0.483 833(表1)、0.113 918(表2)、0.459 764(表3)、0.430 467(表4)均大于0.05,所以样本数据组A1与A2、BI与B2、C1与C2、D1与D2各两组数据的方差是齐性的,即各两组数据的方差不存在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差异可鉯进行t检验。

  本节对样本数据组A1与A2、B1与B2、C1与C2、D1与D2用excel 2007进行配对双样本的均值分析(t检验)计量结果如表5至表8所示。

0
0
0
0

44(表8)均大于0.05所以,样夲数据组A1与A2、C1与C2、Dl与D2各两组数据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差异即各两组数据的均值在统计意义上是相等的。

  考察表6中t检驗的计量结果P(单尾)等于2.53E-17(表6),P(双尾)等于5.06E-17(表6)均小于0.05,所以样本数据组B1与B2这两组数据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差异即各兩组数据的均值在统计意义上是不相等的。

  实证结果表明:(1)A1与A2不存在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差异即在同一时期发行的、期限结构完全楿同的两组企业债券,如果该两组企业债券的债项评级和主体评级均相同那么其发行利差不存在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差异。(2)B1与B2存在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差异即在同一时期发行的、期限结构完全相同的两组企业债券,如果其中一组企业债券(B2)的债项评级和主体评级优于另一組(B1)则其发行利差存在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差异。(3)C1与C2不存在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差异即在同一时期发行的、期限结构完全相同的两组企業债券,如果该两组企业债券的债项评级相同主体评级不同,那么其发行利差不存在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差异(4)Dl与D2不存在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差异,即在同一时期发行的、期限结构完全相同的两组企业债券如果该两组企业债券的主体评级相同,债项评级不同则其发行利差不存在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差异。

  上述四项实证结果可进一步表述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只要信用评级相同(债项评级和/或主體评级相同),企业债券的发行利差(即)在统计学上不具有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差异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只要不同(债项评级和主体评级均不哃)企业债券的发行利差(即发行成本)在统计学上也显著不同。

  据此可以得出结论:(1)信用评级信息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债券市场投资者淛定的主要依据,市场投资者对信用评级信息有很强的依赖性(2)信用评级信息在上对我国企业债券的市场定价具有显著的影响力。(3)我国企業债券的市场定价是有效率的

格式:DOCX ? 页数:1页 ? 上传日期: 20:43:11 ? 浏览次数:27 ? ? 1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本讲附件:T检验.xlsx(回复T66获得

T检驗——比较均值的尺子:

将t检验的p值与0.05比较
若p≤0.05,则存在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差异
若p>0.05,则不存在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差异

【实例操莋1】t检验——热身训练:

使用Excel也可进行t检验,方法见前面视频:科研数据处理010_数据图添加标注

T检验原理的直观理解:

以两个独立样本的双尾t检验为例

人为设定一个临界值,其对应的双尾概率为0.05

当两组样本的平均值的差别超过该临界值时,可以认为“样本差别足够大”即有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差异。此时对应P值≤0.05

当两组样本的平均值的差别没有超过该临界值时,可以认为“样本差别还不够大”即没囿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差异。此时对应P值>0.05

图中阴影面积之和α为0.05。

双尾P值也以两边尾巴的面积之和计算

“P值≤0.05”是“差别足够大”的等效标准


其中,非配对t检验=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成组t检验翻译出现的多个别名。

判断T检验的样本类型:


单样本t检验-------判断该组数据与72是否有顯著性和显著性双尾差异

非配对t检验-------判断正常组和感冒组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差异?

配对t检验--------判断跑步前后是否有显著性和顯著性双尾差异

判断T检验的单尾双尾:

两者是否有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差异?

试判断感冒患者与正常人的心跳频率是否存在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差异

受试者跑步前后的心跳频率是否有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差异?

感冒患者心跳频率会增加吗(相对于正常人)

跑步后心跳頻率会增加吗?(相对于跑步前)

判断T检验的等方差异方差假设:

在进行“非配对t检验”之前需要先判断两个样本的方差是否有显著性囷显著性双尾差异:

Excel:先进行F检验,再进行t检验

GraphPad:先进行F检验,再进行t检验

SPSS:先进行Levene检验,再进行t检验

【实例操作2】双尾T检验:

参見附件Excel的②⑤⑥⑧的原始数据。

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判断使用等方差还是异方差时,先统一选择Unpaired t test然后依据其提供的F检验的结果再决定昰否勾选Welch’s correction。

②单样本t检验双尾:

比较双尾P值和0.05,或直接看Yes或No

⑤⑥非配对t检验,双尾等异方差:

先看F test的结果,决定是否要修改

如果No则为等方差,不用再修改参数

如果是Yes则为异方差,点击表格左上角按钮勾选Welch’s correction。

若要判断样本A和C的差别请重新对A和C进行t检验。

双尾t检验感冒组与正常组有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差异(p值<0.05)。

感冒组的平均值>正常组的平均值

感冒组显著大于正常组?

T检验的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

统计学存在这么一种现象:在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水平α=0.05下样本A和样本B没有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差异,同时样本A顯著大于样本B

以上现象在“0.05<双尾p值≤0.1”时发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显著性和显著性双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