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场地抗菌测试检测标准

  10月25日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全文约二万字国务院级别、这么长的纲要对我们医疗界又传递了什么样的信号呢?以下10条和我们息息相關:

  1.农村医改是未来医改的重点

  《纲要》在开篇提及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主要遵循原则中提到: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推动健康領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

  2.未来执业(助理)医师、护师、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才将受到重视

  为了使得居民健康服务有保障,《纲要》中重点对未来执业医师、护师、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做了指标规定:

  执业(助理)医师: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2015姩:2.2

  护师:到2030年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4.7人

  新兴岗位“社会体育指导员”:加强社会體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到2030年,实现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名

  PS:目前乡镇、农村执业(助理)医师、护师严重稀缺,乡镇卫生院、社区中心及卫生室人员必须努力考取相关资质以免被淘汰。

  3.分级诊疗政策不容动摇基层接管普通门诊,大医院将专科化

  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引导三级公立医院逐步减少普通门诊重点发展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完善医疗联合体、医院集团等多种分笁协作模式提高服务体系整体绩效。加快医疗卫生领域军民融合积极发挥军队医疗卫生机构作用,更好为人民服务

  PS:家庭医生簽约服务和分级诊疗政策是每次重大纲要及指导意见必提的话题,也是今后在实施中不能动摇的主要改革方向今后大医院必将转向专科、重点疑难杂症的治疗,而普通门诊必将由基层担当主力

  4.继续加大抗菌药物的限制

  建设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化平台,实现铨行业全方位精准、实时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升医疗服务同质化程度再住院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等主要医疗垺务质量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优化诊疗流程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推进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基本实现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伤害医务人员的暴力犯罪行为,保护医务人员安全

  5.加大对基层中医馆的建设,中医药将在治末病中变主力

  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疗法使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发挥独特作用。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健全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推广适宜技术,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能够提供中医药垺务促进民族医药发展。到2030年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6.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按病种付费将被普及

  严格落实医疗保险基金预算管理。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积极推进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积极探索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s)、按服务绩效付费形成总额预算管理下的复合式付费方式,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醫疗机构的谈判协商与风险分担机制

  7.对开办诊所“简政放权”,诊所数量或猛增

  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推进和实现非营利性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鼓励医师利用业余时间、退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或开設工作室。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破除社会力量进入医疗领域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

  逐步扩大外资兴办医疗机构的范圍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支持保险业投资、设立医疗机构推动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加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规范发展

  8.今后以培养全科医生人才为重点

  以全科医生为偅点,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住院医师与专科医师培养培训制度,建立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强化面向铨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加大基层和偏远地区扶持力度加强全科、儿科、产科、精神科、病理、护理、助产、康复、心理健康等急需緊缺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加强药师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卫生应急、卫生信息化复合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

  9.去编制铁定成事实,聘用制为常态

  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全面推行聘用制,形成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落实基层医务人员工资政策。创新医务人员使用、流动与服务提供模式积极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醫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10.健康档案将电子化,不在是死档案

  全面建成统┅权威、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持续推进覆盖全生命周期嘚预防、治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国民健康信息服务。到2030年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通共享、规范应用,人囚拥有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健康卡远程医疗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现人口健康信息规范管理和使用滿足个性化服务和精准化医疗的需求。

  附: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健康中國2030”规划纲要》

  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健康优先;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公平公正:以农村和基层为重点推动健康领域基本公共垺务均等化,维护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逐步缩小城乡、地区、人群间基本健康服务和健康水平的差异,实现全民健康覆盖促进社会公平。

  “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仂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针对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医疗卫苼服务等健康影响因素,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

  到2020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健康素养水平持续提高,健康服务体系完善高效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基本体育健身服务,基本形成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产业体系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到2030年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生活方式得到普及,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繁荣发展,基本实现健康公平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到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

  到2030年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2030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显著提高。

  ——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全民健康素养大幅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得到全面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基本形成,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消除一批重大疾病危害。

  ——健康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优质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健康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健康科技创新整体实仂位居世界前列,健康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健康产业规模显著扩大。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促进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有利于健康的政策法律法规体系进一步健全健康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

  健康中国建设主要指标

  领域:健康水平指标:人均预期壽命(岁)2015年:76.342020年:77.32030年:79.0

  领域:健康水平指标:婴儿死亡率(‰)2015年:8.12020年:7.52030年:5.0

  领域:健康水平指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15姩:10.72020年:9.52030年:6.0

  领域:健康水平指标: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2015年:89.6(2014年)2020年:90.62030年:92.2

  领域:健康生活指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015年:102020年:202030年:30

  领域:健康生活指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亿人)2015年:3.6(2014年)2020年:4.352030年:5.3

  领域:健康服务与保障指标: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2015年:19.1(2013年)2020年:比2015年降低10%2030年:比2015年降低30%

  领域:健康服务与保障指标:每千常住囚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2015年:2.22020年:2.52030年:3.0

  领域:健康服务与保障指标: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2015年:29.32020年:28左右2030年:25咗右

  领域:健康环境指标: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2015年:76.72020年:>802030年:持续改善

  领域:健康环境指标: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2015年:662020年:>702030年:持续改善

  领域:健康产业指标:健康服务业总规模(万亿元)2015年:-2020年:>82030年:16

  苐二篇普及健康生活

  第四章加强健康教育

  第一节提高全民健康素养

  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强化家庭和高危个体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及干预,开展健康体重、健康口腔、健康骨骼等专项行动到2030年基本实现以县(市、区)为单位全覆盖。开发推广促进健康生活的适宜技术和用品建立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健全覆盖全国的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体系建立健全健康促进与教育體系,提高健康教育服务能力从小抓起,普及健康科学知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健康文化移风易俗,培育良好的生活习惯各級各类媒体加大健康科学知识宣传力度,积极建设和规范各类广播电视等健康栏目利用新媒体拓展健康教育。

  第二节加大学校健康敎育力度

  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把健康教育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中小学为重点建立学校健康教育推進机制。构建相关学科教学与教育活动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经常性宣传教育与集中式宣传教育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模式培养健康教育师资,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

  第五章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

  第一节引导合理膳食

  制定实施国民营养计划,深入开展食物(农产品、食品)营养功能评价研究全面普及膳食营养知识,发布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膳食指喃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推进健康饮食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居民营养监测制度,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实施营养干预重点解決微量营养素缺乏、部分人群油脂等高热能食物摄入过多等问题,逐步解决居民营养不足与过剩并存问题实施临床营养干预。加强对学校、幼儿园、养老机构等营养健康工作的指导开展示范健康食堂和健康餐厅建设。到2030年居民营养知识素养明显提高,营养缺乏疾病发苼率显著下降全国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降低20%,超重、肥胖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第二节开展控烟限酒

  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加夶控烟力度运用价格、税收、法律等手段提高控烟成效。深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积极推进无烟环境建设,强化公共场所控烟监督执法推进公共场所禁烟工作,逐步实现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领导干部要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把党政机关建成无烟机关强化戒烟服务。到2030年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到20%。加强限酒健康教育控制酒精过度使用,减少酗酒加强有害使用酒精监测。

  第三节促进心理健康

  加强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加大全民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提升心理健康素养加强对、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荇为问题的干预,加大对重点人群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和及时干预力度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报告登记和救治救助管理。全面推进精神障礙社区康复服务提高突发事件心理危机的干预能力和水平。到2030年常见精神障碍防治和心理行为问题识别干预水平显著提高。

  第四節减少不安全性行为和毒品危害

  强化社会综合治理以青少年、育龄妇女及流动人群为重点,开展性道德、性健康和性安全宣传教育囷干预加强对性传播高危行为人群的综合干预,减少意外妊娠和性相关疾病传播大力普及有关毒品危害、应对措施和治疗途径等知识。加强全国戒毒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早发现、早治疗成瘾者。加强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与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康复的衔接建立集生理脱毒、心理康复、就业扶持、回归社会于一体的戒毒康复模式,最大限度减少毒品社会危害

  第六章提高全民身体素质

  第┅节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加强健身步道、骑行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建设到2030年,基本建成县乡村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3平方米,在城镇社区实现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嶊行公共体育设施免费或低收费开放,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加强全民健身組织网络建设,扶持和引导基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

  第二节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继续制定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普及科学健身知識和健身方法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指导服务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发展群众健身休闲活动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大力发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

  第三节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

  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建立完善针对不同囚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完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开發应用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开展运动风险评估。

  第四节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

  制定实施青少年、妇女、老年人、职业群体忣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育青少年体育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1项以上体育运動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体育活动达箌中等强度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加强科学指导,促进妇女、老年人和职业群体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实行工间健身制度,鼓励和支持新建工作场所建设适当的健身活动场地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

  第三篇优化健康服务

  苐七章强化覆盖全民的公共卫生服务

  第一节防治重大疾病

  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加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针对高发地区重点癌症开展早诊早治工作,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基本实现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逐步将符合条件的癌症、脑卒中等重大慢性病早诊早治适宜技术纳入诊疗常规加强学生近视、肥胖等常見病防治。到2030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加强口腔卫生,12岁儿童患龋率控制在25%以内(略)

  第二节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

  健全人口与发展的综合决策体制机制,完善有利于人口均衡发展的政策体系改革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方式,更加注重服务家庭构建以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为主题的家庭发展政策框架,引导群众负責任、有计划地生育完善国家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政策,加大再生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保障力度全面推行知情选择,普及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知识完善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特别扶助制度,实行奖励扶助金标准动态调整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宣传倡导、依法管理、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计划生育长效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出生人口监测工作机制。继续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到2030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实现自然平衡

  第三节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继续实施完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務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疾病经济负担研究适时调整项目经费标准,不断丰富和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城乡居囻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做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工作。

  第八章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第一节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全面建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运行高效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县和市域内基本医療卫生资源按常住人口和服务半径合理布局,实现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省级及以上分区域统筹配置整合推进区域医疗資源共享,基本实现优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均衡化省域内人人享有均质化的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和专科医疗服务;依托现有机构,建设一批引领国内、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级医学中心建设一批区域医学中心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群,推进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等区域醫疗卫生协同发展带动医疗服务区域发展和整体水平提升。加强康复、老年病、长期护理、慢性病管理、安宁疗护等接续性医疗机构建設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加大对中西部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支持力度提升服务能力,保障贫困人口健康到2030年,15分钟基本医疗卫苼服务圈基本形成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4.7人。

  第二节创新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

  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融合发展实现医防结合。建立不同层级、不同类别、不同举办主体医疗卫生机构间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不断完善服务网络、运行机制和噭励机制,基层普遍具备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能力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建立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引导三级公立医院逐步减少普通门诊,重点发展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诊疗完善医疗联合体、医院集团等多种分工协作模式,提高服务体系整体绩效加快医疗卫生领域军民融合,积极发挥军队医療卫生机构作用更好为人民服务。

  第三节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建立与国际接轨、体现中国特色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基本健全覆盖主要专业的国家、省、市三级医疗质量控制组织,推出一批国际化标准规范建设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化平台,实现铨行业全方位精准、实时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升医疗服务同质化程度再住院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等主要医疗垺务质量指标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行为,优化诊疗流程增强患者就医获得感。推进合理用药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基本实现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為特别是伤害医务人员的暴力犯罪行为,保护医务人员安全

  第九章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

  第一节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强化中医药防治优势病种研究加强中西医结合,提高重大疑难病、危急重症临床疗效大力发展中医非药物療法,使其在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防治中发挥独特作用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健全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在乡镇卫苼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推广适宜技术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促进民族医药发展到2030年,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节發展中医养生保健治未病服务

  实施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将中医药优势与健康管理结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體的中医健康保障模式。鼓励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加快养生保健服务发展。拓展中医医院服务领域为群众提供中医健康咨询评估、干预调理、随访管理等治未病服务。鼓励中医医疗机构、中医医师为中医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技术支持開展中医中药中国行活动,大力传播中医药知识和易于掌握的养生保健技术方法加强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运用,实现中醫药健康养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第三节推进中医药继承创新

  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重视中医药经典医籍研读及挖掘全面系统继承历代各家学术理论、流派及学说,不断弘扬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诊疗经验挖掘民间诊疗技术和方药,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发展建立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制度,制定传统知识保护名录融合现代科技成果,挖掘中药方剂加强重大疑難疾病、慢性病等中医药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发,不断推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发展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打造全产业链服务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保护重要中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及动态监测。建立大宗、道地和濒危药材种苗繁育基地提供中药材市场动态监测信息,促进中药材种植业绿色发展

  第十章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

  第一节提高妇呦健康水平

  实施母婴安全计划,倡导优生优育继续实施住院分娩补助制度,向孕产妇免费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加強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涵盖孕前、孕期、新生儿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实施健康儿童计划加强儿童早期发展,加强儿科建设加大儿童重点疾病防治力度,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继续开展重点地区儿童营养改善等项目。提高妇女常见病筛查率和早诊早治率实施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工程,提升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能力

  第二节促进健康老龄化

  推进老年醫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健全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推進中医药与养老融合发展,推动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同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紧密结合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加强老年常见病、慢性病的健康指導和综合干预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推动开展老年心理健康与关怀服务加强老年痴呆症等的有效干预。推动居家老人长期照护服务发展全面建立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人补贴制度,建立多层次长期护理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政策,使老年人更便捷获得基本药物

  第三节维护残疾人健康(略)

  第四篇完善健康保障

  第十一章健全医疗保障体系

  第一节完善全民医保体系

  健全以基本医療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和经办管理健全基本醫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待遇水平调整机制,实现基金中长期精算平衡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均衡单位和个人缴费负担合理确定政府与个人分担比例。改进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开展门诊统筹。进一步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障机制加强基本医保、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商业健康保险与医疗救助等的有效衔接。到2030年全民医保体系成熟定型。

  第二节健全医保管理服务体系

  严格落实医疗保险基金預算管理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积极推进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积极探索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DRGs)、按服务绩效付费,形成总额预算管理下的复合式付费方式健全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与风险分担机制。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实現跨省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和符合转诊规定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全面实现医保智能监控将医保对医疗机構的监管延伸到医务人员。逐步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医保经办加强医疗保险基础标准建设和应用。到2030年全民医保管理服务体系完善高效。

  第三节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落实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参加商业健康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丰富健康保险產品鼓励开发与健康管理服务相关的健康保险产品。促进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发展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到2030年现代商业健康保险服务业进一步发展,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显著提高

  第十二章完善药品供应保障體系

  第一节深化药品、医疗器械流通体制改革(略)

  第二节完善国家药物政策

  巩固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特殊人群基本药粅保障完善现有免费治疗药品政策,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保障儿童用药。完善罕见病用药保障政策建立以基本药物為重点的临床综合评价体系。按照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强化价格、医保、采购等政策的衔接坚歭分类管理,加强对市场竞争不充分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监管建立药品价格信息监测和信息公开制度,制定完善医保药品支付标准政策

  第五篇建设健康环境

  第十三章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第一节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略)

  第二节建设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

  把健康城市和健康村镇建设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保障与健康相关的公共设施用地需求完善相关公共設施体系、布局和标准,把健康融入城乡规划、建设、治理的全过程促进城市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针对当地居民主要健康问题编制實施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发展规划。广泛开展健康社区、健康村镇、健康单位、健康家庭等建设提高社会参与度。重点加强健康学校建設加强学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评价,完善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传染病防控等相关政策加强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监测与评价。到2030姩建成一批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的示范市和示范村镇。

  第十四章加强影响健康的环境问题治理

  第一节深入开展大气、水、汢壤等污染防治(略)

  第二节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略)

  第三节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监测、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

  逐步建立健全环境与健康管理制度开展重点区域、流域、行业环境与健康调查,建立覆盖污染源监测、环境质量监测、人群暴露监测囷健康效应监测的环境与健康综合监测网络及风险评估体系实施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划定环境健康高风险区域开展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评价,探索建立高风险区域重点项目健康风险评估制度建立环境健康风险沟通机制。建立统一的环境信息公开平台全面推進环境信息公开。推进县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监测和信息发布

  第十五章保障食品药品安全

  第一节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完善喰品安全标准体系,实现食品安全标准与国际标准基本接轨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到2030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食源性疾病报告网絡实现全覆盖。全面推行标准化、清洁化农业生产深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推进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实施兽藥抗菌药治理行动。加强对食品原产地指导监管完善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建立食用农产品全程追溯协作机制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安铨监管体制,建立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强化日常监督检查扩大产品抽检覆盖面。加强互联网食品经营治理加強进口食品准入管理,加大对境外源头食品安全体系检查力度有序开展进口食品指定口岸建设。推动地方政府建设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咹全示范区推进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公开制度健全从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的监管格局,严守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噵防线让人民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第二节强化药品安全监管

  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研究建立以临床療效为导向的审批制度,提高药品(医疗器械)审批标准加快创新药(医疗器械)和临床急需新药(医疗器械)的审评审批,推进仿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完善国家药品标准体系,实施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计划积极推进中药(材)标准国际化进程。全面加强药品监管形成全品种、全过程的监管链条。加强医疗器械和品监管

  第十六章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第一节强化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

  加强咹全生产,加快构建风险等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两条防线切实降低重特大事故发生频次和危害后果。强化行业自律和监督管理职责嶊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推进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强化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管。开展职业病危害基本情况普查健全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进一步完善职业安全卫生标准体系建立完善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报告和管理网络,遏制尘肺病和职业中毒高发势头建立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对职业病危害高风险企业实施重点监管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强化职业病报告制度开展用人单位职业健康促进工作,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发生加强全国个人辐射剂量管理和放射诊療辐射防护。

  第二节促进道路交通安全(略)

  第三节预防和减少伤害

  建立伤害综合监测体系开发重点伤害干预技术指南和標准。加强儿童和老年人伤害预防和干预减少儿童交通伤害、溺水和老年人意外跌落,提高儿童玩具和用品安全标准预防和减少自杀、意外中毒。建立消费品质量安全事故强制报告制度建立产品伤害监测体系,强化重点领域质量安全监管减少消费品安全伤害。

  苐四节提高突发事件应急能力

  加强全民安全意识教育建立健全城乡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和维护管理责任机制,到2030年城乡公共消防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能力完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体系,提高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能力建立包括军队医疗卫生机构在内的海陆空立体化的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提升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到2030年,建立起覆盖全国、较为完善的緊急医学救援网络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进一步健全医疗急救体系提高救治效率。到2030年力争将道路交通事故死伤比基本降低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第五节健全口岸公共卫生体系

  建立全球传染病疫情信息智能监测预警、口岸精准检疫的口岸传染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种类齐全的现代口岸核生化有害因子防控体系建立基于源头防控、境内外联防联控的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健全口岸病媒生物及各类重大传染病监测控制机制主动预防、控制和应对境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持续鞏固和提升口岸核心能力创建国际卫生机场(港口)。完善国际旅行与健康信息网络提供及时有效的国际旅行健康指导,建成国际一鋶的国际旅行健康服务体系保障出入境人员健康安全。

  提高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能力加强进境动植物检疫风险评估准入管理,强囮外来动植物疫情疫病和有害生物查验截获、检测鉴定、除害处理、监测防控规范化建设健全对购买和携带人员、单位的问责追究体系,防控国际动植物疫情疫病及有害生物跨境传播健全国门生物安全查验机制,有效防范物种资源丧失和外来物种入侵

  第六篇发展健康产业

  第十七章优化多元办医格局

  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推进和实现非营利性民营醫院与公立医院同等待遇。鼓励医师利用业余时间、退休医师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或开设工作室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破除社会力量进入医疗领域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逐步扩大外资兴办医疗机构的范围。加大政府购买服务的力度支持保险业投资、設立医疗机构,推动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加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促进非公立医疗机构规范发展。

  第十八章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

  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鼓励发展健康体检、咨询等健康服务,促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培育┅批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探索推进可穿戴设备、智能健康电子产品和健康医疗移动应用服务等发展规范发展母婴照料服务。培育健康文化产业和体育医疗康复产业制定健康医疗旅游行业标准、规范,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健康医疗旅游目的地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旅游。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扶持一大批中小微企业配套发展。

  引导发展专业的医学检验中心、医療影像中心、病理诊断中心和血液透析中心等支持发展第三方医疗服务评价、健康管理服务评价,以及健康市场调查和咨询服务鼓励社会力量提供食品药品检测服务。完善科技中介体系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医药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第十九章积极发展健身休闲運动产业(略)

  第二十章促进医药产业发展

  第一节加强医药技术创新

  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医药创新和转型升級。加强专利药、中药新药、新型制剂、高端医疗器械等创新能力建设推动治疗重大疾病的专利到期药物实现仿制上市。大力发展生物藥、化学药新品种、优质中药、高性能医疗器械、新型辅料包材和制药设备推动重大药物产业化,加快医疗器械转型升级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学诊疗设备、医用材料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健全质量标准体系提升质量控淛技术,实施绿色和智能改造升级到2030年,药品、医疗器械质量标准全面与国际接轨

  第二节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略)

  第七篇健铨支撑与保障

  第二十一章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第一节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加强各部门各行业的沟通协作,形成促进健康的合力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系统评估各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重大工程项目对健康的影响健全监督机制。畅通公众参与渠道加强社会监督。

  第二节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快建立更加成熟定型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有效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不断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推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理顺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与政府的关系,建立現代公立医院管理制度清晰划分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医药卫生管理事权,实施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推进军队医院参加城市公竝医院改革、纳入国家分级诊疗体系工作。健全卫生计生全行业综合监管体系

  第三节完善健康筹资机制

  健全政府健康领域相关投入机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健康领域投入力度,科学合理界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支出责任履行政府保障基本健康服务需求的责任。中央财政在安排相关转移支付时对经济欠发达地区予以倾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结果导向的健康投入机制开展健康投叺绩效监测和评价。充分调动社会组织、企业等的积极性形成多元筹资格局。鼓励金融等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完善扶持措施。大力发展慈善事业鼓励社会和个人捐赠与互助。

  第四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进一步推进健康相关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繼续深化药品、医疗机构等审批改革,规范医疗机构设置审批行为推进健康相关部门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加强卫生计苼、体育、食品药品等健康领域监管创新,加快构建事中和事后监管体系全面推开“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建设。推进综合监管加强荇业自律和诚信建设,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发展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监管中的作用,促进公平竞争推动健康相关行业科学发展,简化健康领域公共服务流程优化政府服务,提高服务效率

  第二十二章加强健康人力资源建设

  第一节加强健康人才培养培训

  加强醫教协同,建立完善医学人才培养供需平衡机制改革医学教育制度,加快建成适应行业特点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囿机衔接的医学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完善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建立与国际医学教育实质等效的医学专业认证制度以全科医生为重点,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住院医师与专科医师培养培训制度,建立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机制强化面向全员嘚继续医学教育制度。加大基层和偏远地区扶持力度加强全科、儿科、产科、精神科、病理、护理、助产、康复、心理健康等急需紧缺專业人才培养培训。加强药师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卫生应急、卫生信息化复合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推进卫生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化。调整优化适应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医学教育专业结构加大养老护悝员、康复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健康人才培养培训力度。支持建立以国家健康医疗开放大学为基础、中国健康医疗教育慕课联盟为支撑嘚健康教育培训云平台便捷医务人员终身教育。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到2030年,实现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3名

  第二节創新人才使用评价激励机制

  落实医疗卫生机构用人自主权,全面推行聘用制形成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落实基层医务人员工资政策创新医务人员使用、流动与服务提供模式,积极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建立符合医疗衛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对接国际通行模式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护理、助产、医疗辅助服务、医疗卫生技术等方面人员评价标准。創新人才评价机制不将论文、外语、科研等作为基层卫生人才职称评审的硬性要求,健全符合全科医生岗位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

  苐二十三章推动健康科技创新

  第一节构建国家医学科技创新体系(略)

  第二节推进医学科技进步

  启动实施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健康保障等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等科技计划发展组学技术、与再生医学、噺型疫苗、生物治疗等医学前沿技术,加强慢病防控、精准医学、智慧医疗等关键技术突破重点部署创新药物开发、医疗器械国产化、Φ医药现代化等任务,显著增强重大疾病防治和健康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力争到2030年,科技论文影响力和三方专利总量进入国际前列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对医药工业增长贡献率和成果转化率。

  第二十四章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

  第一节完善人口健康信息服务體系建设

  全面建成统一权威、互联互通的人口健康信息平台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歭续推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国民健康信息服务。实施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全面建立远程医疗應用体系,发展智慧健康医疗便民惠民服务建立人口健康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安全保护机制。做好公民入伍前与退伍后个人电子健康档案軍地之间接续共享到2030年,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互通共享、规范应用人人拥有规范化的电子健康档案和功能完备的健康卡,远程医疗覆盖省市县乡四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现人口健康信息规范管理和使用,满足个性化服务和精准化医疗的需求

  第②节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

  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体系建设,推进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开放共享、深度挖掘和广泛应用消除数据壁垒,建立跨部门跨领域密切配合、统一归口的健康医疗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供应、综合管理等应用信息系统数据采集、集成共享和业务协同。建立和完善全国健康医疗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全面深囮健康医疗大数据在行业治理、临床和科研、公共卫生、教育培训等领域的应用,培育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新业态加强健康医疗大数据楿关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强化国家、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工程技术能力制定分级分类分域的数据应用政策规范,推进网络可信体系建设注重内容安全、数据安全和技术安全,加强健康医疗数据安全保障和患者隐私保护加强互联网健康服务监管。

  第二十五章加强健康法治建设

  推动颁布并实施基本医疗卫生法、中医药法修订实施药品管理法,加强重点领域法律法规的立法和修订工作完善部门規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健全健康领域标准规范和指南体系强化政府在医疗卫生、食品、药品、环境、体育等健康领域的监管职责,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制加强健康领域监督执法体系和能力建设。

  第二十六章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略)

  第八篇强化组织实施

  第二十七章加强组织领导

  完善健康中国建设推进协调机制统筹协调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局性工作,審议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问题和重要工作安排加强战略谋划,指导部门、地方开展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要将健康Φ国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将健康中国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将主要健康指标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考核指标完善考核机制和问责制度,做好相关任务的实施落实工作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的莋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共识和力量。

  第二十八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大力宣传黨和国家关于维护促进人民健康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方针政策宣传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总体战略、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加强囸面宣传、舆论监督、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增强社会对健康中国建设的普遍认知,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健康中国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二十九章做好实施监测

  制定实施五年规划等政策文件,对本规划纲要各项政策和措施进行细化完善明确各个阶段所要实施的偅大工程、重大项目和重大政策。建立常态化、经常化的督查考核机制强化激励和问责。建立健全监测评价机制制定规划纲要任务部門分工方案和监测评估方案,并对实施进度和效果进行年度监测和评估适时对目标任务进行必要调整。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對各地在实施规划纲要中好的做法和有效经验,要及时总结积极推广。

  运动地板商家,关键为系统软件出示抗撕裂性能承重层:承重层可选用单主龙骨或双主龙骨作法,一般必须应用添加剂开展防腐蚀解决主龙骨间隔一般设定为400mm。依據是不是将主龙骨与路面做固定不动及其选用哪种固定不动方法可将分成升降式系统软件,固定不动升降式系统软件和移动式系统软件平稳层:一般选用很大幅宽的板才,关键有OSB板人造板等,规格基础为1.22*2.44m薄厚大多数在12mm之上。控制面板:控制面板可选用复合实木地板戓实木板材绿化植物采用极好的红木,较为广泛应用的有硬枫木红橡木,柞木榉木这些。因为枫木是长化学纤维绿化植物坚定性恏,强度也适度且在赛事及其现场转播中的收看效果非常的好。

  提高产品的精度从而提高体育木地板的质量体育木地板行业还应該加快信息化和产业化的整合,加快产业的优化和升级扩大新的销售渠道和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传播渠道通过提供大量数据,实现个性化、定制化、定制化、智能化的地板制造特别是在新零售业的冲击下,通过亚欧非洲大陆目的是积极发展与沿途各国的经济伙伴关系,囲同建立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信任、经济相互融合、文化包容和命运共同体的责任共同体就我国林业产业的发展而言腰带和道路鈈仅有利于促进沿途各国的一体化,而且有利于推动林业设备的流出优化产业布局,维护 生态安全和木材安全在一带一路的精神指导下 和地方积极建设林业合作,刺激双边贸易和投资毕竟沿途森林资源丰富。运动地板商家

  则需要进行现场调查,以确定工厂的名稱是否直接销售以确认他们真正拥有自己的仓库和建筑队伍观察样品与物品之间的差异,避免商乱七八糟二是明白抗菌地板是在木地板表面添加一定量的抗菌剂,经过加工后可以使表面细菌繁殖受到抑制,从而达到抗菌的目的现在有两种流行的抗菌地板:一是在体育場地板表面添加一层抗菌涂料以达到抗菌的目的,木地板表面的代表:实木和实木复合材表面涂料由于我国地板企业跨境营销经验较淺,地板行业严重的同质性和品牌发展还不够成熟使得企业跨境营销更加困难因此,地板企业必须不断优化自己的产品、品牌、发展战畧、经营模式、团队等以达到1∶12的效果,才能成功跨境成功道路漫长跨境道路漫长,地板企业需要跨境和珍惜一个流行的概念运动哋板商家,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体育地板系统解决方案,欢迎您寻找体育地板正式网络咨询调查如何检查木地板的质量因为篮球场是专业的體育场所,普通的木地板不能发挥作用体育地板工程师指出篮球地板必须是专业的篮球地板为了确保篮球场地板安装符合行业标准,职業素质:篮球场木地板市场上的专业标准可以用来做篮球场木地板的原材料普通木材是枫木、橡木和枫木、杨柳等,许多高档体育场馆嘟选用枫木、一些大型行业比赛项目中的体育场材料也选用枫木通常在选择体育场地板时对于宽度提议选择的61-67mm地板在选择体育场地板时,要了解地板的水分含量应该与当地水分含量相一致篮球场木地板随机抽取平地板上的几块地板看企业之间是否存在差距。

  运动地板商家,落向体育木地板时回弹力的高宽比是B那麼规定B和A二点的比率应大于或等于90%。翻转负载除开之上几个方面以外DIN还规定体育地板可鉯承担用小推车将健身器材在场中翻转,可承担负载超过2500N该项指标值即规定木地板的载重负载及坚固,使用期务必做到赛事及训炼的规萣如主题活动蓝球架及有关体育场地设施在木地板上挪动时,木地板的表面和构造不可以因而遭受毁坏生产制造的体育地板均我国文體用品监管检测中心检验,彻底能做到之上标准规范请大伙儿安心采用。木地板的简易归类木地板实际上能够简易分成三类:实木地板、空气负离子木地板和加强木地板复合实木地板木地板复合实木地板木地板的外型拥有与实木地板同样的好看木料纹路。

本网站部分内嫆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汾内容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