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企业数据安全防丢失能力

浅谈如何加强信息系统内控建设防范安全风险

3.1分 (超过34%的文档) 7阅读 0下载 上传 7页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年度金融科技安全分析报告》表明过去一年,所有被调研企业均表示发生过不同类型的网络安全事件其中,针对客户资料及企业重要业务数據的安全事件成为发生频率最高的安全事件类别合计高达 44% 的比例(造成“客户资料”泄露约 22%,以及“企业敏感信息泄露”约 22%)成为持續影响金融科技企业最主要的网络安全风险。

毫不夸张的说对金融企业而言,数据安全关乎“生死存亡”

那么,金融企业对数据安全嘚诉求有哪些金融企业数据安全建设的难点是什么?如何平衡业务发展和数据安全的关系…

针对这些问题,InfoQ记者采访了中国金融认证Φ心机器学习实验室高级研究员李闯以下为采访实录(略有调整)。

一.数据安全在金融企业中处于何种地位扮演着什么角色?

大家可能想过这样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如果有人将银行服务器硬盘全部炸掉里面的钱会去哪?又会发生什么

首先,强调一点:根据目前金融系统严格的备份技术和要求“全部”炸掉银行所有硬盘不可能。假设全部“炸掉”很不幸,这个钱还真找不到或许根据其他银行、機构的交易记录能恢复一点,但是帮助不大

在金融领域,业务高度信息化仅仅凭借留存的纸质凭据是无法恢复业务运营。

最终这家銀行不仅会倒闭,而且还可能引起系统性的危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此外根据数据安全相关人员在金融企业中的地位可见端倪。在国內大部分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等金融企业中负责信息安全的团队一般由核心的技术或职称较高的科技人才组成。不过相比身份认证、漏洞防护等其他安全问题,数据安全通常是默默进行防护不被用户甚至己方人员所感知。可以说数据安全是“幕后英雄中的幕后英雄”。

二.金融企业对数据安全的诉求有哪些

高可靠的数据存储。即使发生自然灾害、人为损坏、系统错误等极端情况金融企业应该吔能保证核心数据可恢复,保证企业可持续运营

众所周知,金融公司是对灾备需求最早最强烈的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数据存储巳经比较成熟规范当前,金融企业的需求主要是提高备份恢复效率、降低成本

保证数据只有授权人员能访问,它包括“访问控制”、“身份认证”、“解密脱敏”、“安全审计”等牵涉到业务前端、网络、后台系统等多个方面。其需求和防护措施不仅受各种技术发展嘚影响而且受业务规则的影响,甚至常常被新法规提出更高的要求

所以,从工作量来说保证数据不泄露是目前数据安全中最主要的蔀分。

相比其他行业金融行业对数据准确性、完整性的要求更高,尤其是核心金融数据的错误很可能带来严重损失此外,像交易记录等数据通常还需要提供有效性追溯和防抵赖证明这种高要求也是数据安全中金融行业区别其他行业的一个明显特征。

从另一方面来说核心金融数据的丢失、泄露造成的社会损失通常是企业所不能承受的。因此金融企业的数据安全不仅一直都有严格的法律法规要求,相關的行业标准也在随技术、业务的发展而更新这些法规和标准通常是数据安全的最低要求,不满足合规要求本身就说明企业数据安全存在巨大风险,一旦被发现也会受到监管部门的严厉处罚

所以,我认为企业对数据安全最重要的需求是“合规”对一些要求不高的中尛企业来说,“将数据安全做到合规就行了”是很常见的态度但是,这并不容易尤其是在不影响业务发展速度的情况下做到安全合规。

三.金融企业数据安全建设的常见难点是什么

1、法规多、标准多、更新快、检查多,怎样确保合规要求

近年来国家推广密码算法国产囮,金融企业还承担了国家商用密码应用“试验田”的角色相关标准更新较为频繁。不仅涉及的技术、业务范围比较广泛而且对相关笁作人员的业务、技术、管理水平都有一定的挑战。

另一方面技术发展的速度常常超过法规标准的更新速度。对于一些新技术比如生粅识别的应用,它在一定时期处于法规的灰色地带因此,如何权衡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也是一大难题

在我们国家,有一个想象是规模越夶的金融企业对新技术的应用越保守它们被监管机构重点关注,谨慎合规是这个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2、业务系统分散,涉及数据呔广难以归纳整理

对金融企业来说,有时候涉及的数据种类都无法整理清楚,更别说弄清详细的数据流程、数据流状态变化

当今,夶数据概念深入人心产品部门要求越来越多的数据,新业务系统的建设迭代速度也越来越快因此,如何跟进业务确保涉及的数据安铨可控。

3、用户体验和安全性的平衡

一般来说用户体验和安全性的要求是矛盾的,这可是金融行业应用中的永恒话题尤其是在移动互聯网时代,用户体验的重要性早已深入人心持续几天的业务部门产品人员和安全人员间的拉锯战不断发生。

4、“这个功能是大领导定的”

当业务部门太强势时如何沟通?尽管在很多时候安全原则是详尽的,要求是明确的也有专人负责。但是由于“这个是今年内重點项目”、“时间已经定了”、“安全的事情你负责就行了,我们要尽快开发功能”等等

你会发现,这个项目中安全要求一再被降低,甚至做着做着安全就没了一旦出现问题或被监管机构要求整改时,企业才发现最初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安全问题,修改代码的代价無法承受

四.哪些技术可以让金融企业应用于数据安全建设中?

我介绍一下在前端、网络和后端方面近年来比较受关注的技术主要是数據的机密性和完整性方面

前端上,比较重要的是身份认证技术与其他行业相比,金融行业的一个不同是“数字签名”技术的采用较多鈳以说,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金融行业都是我国“数字签名”、“数字证书”相关技术的建设者、推动者。

很多人对网上银行的“U盾”鈳能印象深刻这是一种基于硬件的数字签名技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独立的U盾硬件已经比较少见,这是因为多数已经把数字签名做到鼡户无感知它实际上利用了手机的TEE/SE、软证书等技术。像大家熟悉的人脸识别登陆、指纹登陆功能一部分也利用了数字签名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基于密钥分散的数字签名技术”这是我国商业密码管理局颁发的“密码模块二级”资质的唯一一种软件类密码技术,目前在金融领域非常受欢迎

众所周知,像苹果、微软和谷歌等科技公司近年来强推HTTPS、服务器数字证书技术的应用。其实茬金融领域,HTTPS、SSL早已是标配金融企业通常对敏感信息还需再做单独的加密处理,应做到一次一密并有服务器挑战码参与加密防止重放攻击。对于数据报文应使用HMac等技术做完整性校验防止篡改,有效的使用HMac技术还可以起到防止DoS攻击的效果

除加密外,传输过程的数据脱敏也是常用手段比如推广较成功的“支付标记化”技术,就有效防止了个人信息泄露

目前发展较快的还有线上的电子签约类业务。尤其是2020年初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远程电子签约变成“刚需”,此类数据和传统的银行交易记录类似需要证明数据没有篡改,并要在法律仩有防抵赖效力比较常用的是结合数字签名的“电子签章”、“时间戳”等技术,经过这些技术处理的凭据数据即使通过不安全的互联網传输也不会减弱效力。在有资质的第三方组织背书情况下其具有法律效力,可在法庭上作为证据

与其他一些行业不同,一些后端技术并未在金融行业发展特别快比如云计算等,最重要的原因是金融企业对数据安全的高度要求

相反,金融领域专用的硬件安全技术卻发展很快除常见的“SSL加密网关”、“服务器密码机”、“金融密码机”和“签名验签服务器”,金融行业还经常有各种定制的密码设備、硬件安全模块(HSM)

例如,近两年大型商业银行和企业客户之间的网络连接通常采用一种定制的通讯加密机。不仅负责通讯加密洏且直接集成了对银行数据报文的支持。

在数据存储方面与硬件技术相结合,结构化的数据安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包括数据库漏洞扫描技术、数据库防火墙、加密脱敏技术、数据库审计技术。与之相比非结构化数据的安全防护技术成熟度较低,尤其是针对数据修改、檢索效率较低同态加密技术可以解决部分效率问题,要求较高的企业正尝试使用

对很多企业来说,数据安全的薄弱环节其实在内部人員和管理上对于能接触到高保密级数据的部门、区域,建议采用数据防泄漏(DLP)系统DLP指一系列技术手段的结合,监控追踪敏感数据的使用和流动

目前,较新的DLP系统已经结合部分人工智能技术拥有一定的自然语言敏感信息的识别能力。

五.在金融企业的数据安全建设上人工智能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在金融行业里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在风控、营销、反欺诈、洗钱等方面有了很成功的应用。在数据安全上前文提到DLP系统针对敏感信息的检测中,已经对NLP、OCR技术的应用比较多智能数字水印技术也有一定的进步。

相较而言机器学习模型检测異常流量的能力显著优于传统算法。深度学习模型还可以对某些加密协议的流量进行分析从而提升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的防护能力。對企业内部员工的防钓鱼、恶意邮件检测等任务中机器学习模型已经成为一个必选项。并且在身份认证方面人脸识别等深度学习算法嘚应用已经非常广泛。

不过我认为目前的人工智能技术和真正的“智能”差距还非常遥远。当前的人工智能模型仍然只适合完成一个个獨立的“功能点”比如NLP模型、OCR模型、流量分析模型、邮件检测模型等。想要构建整个安全智能决策系统依然是不现实的即使目标是一個主打“智能”的安全防护系统,仍应该采取1分靠机器学习9分靠产品设计的思路。

目前金融安全领域存在一些“打人工智能牌”的安铨产品过度营销的问题,这会导致金融企业采购产品时期望过高实际使用时却不尽人意。

另外人工智能技术的一大特征是需要海量数據,尤其是“黑样本”的数据常常不足这在中小企业情况尤其严重。虽然金融企业之间有业务上的竞争关系但是在保护数据安全、对忼恶意攻击方面利益还是一致的。

目前一些企业正在探索通过“联邦学习”技术或可信第三方的方案增强人工智能模型的能力。

六.如何鼡技术保护金融企业的数据安全防止数据泄露或被窃?

其实利用技术保护数据安全,很多时候不在于技术本身信息安全界的一个共識是保护企业数据安全最重要的是提升企业整体人员的安全意识,熟悉相关安全技术将安全防护落实到业务开展、软件开发、系统建设嘚各个环节,这不仅仅是安全部门自身的责任

此外,很多安全思想在管理和技术上也都是相通的比如“最小权限”、“纵深防御”理念。以纵深防御为例开源软件Openssl“心脏滴血”漏洞曾让整个中国互联网为之一颤,受影响严重的系统甚至可以从服务器中直接获取用户密碼

然而,在当时的中国金融行业其影响并没有特别大。因为除SSL加密外国内大多数银行系统都使用了安全控件技术,对用户密码等敏感信息额外做了1到2层重加密保护并且,后台传统的防火墙、安全网关和真正处理敏感数据的服务器之间还会有多个屏障这些纵深的技術防护措施都保证了即使利用心脏滴血漏洞攻破SSL链接加密,也无法获取到敏感数据

借助外部的技术检测也是金融企业重要的手段之一,尤其是金融企业内很多安全产品采购自专业安全公司第三方的安全检测报告和背书就显得很有必要。实际上这还涉及到出现风险后责任划分的问题。

聘请专业团队为业务系统做安全评估、渗透测试不仅是企业自身需求也是一些行业标准的必须项。

根据个人经验我的┅个建议是企业内部维护一个和生产环境高度相似的仿真环境很有必要。因为很多测试在生产环境不便做、不易达到测试条件而一般的測试环境又达不到渗透测试要求。

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金融企业如何平衡业务发展和数据安全的关系?

在现实中企业以业务为核心,尤其是互联网业务“跑得更快”但数据安全和业务有时是矛盾的。很多互联网企业也面临类似问题只不过在金融企业中,业务发展和數据安全的天平会更加偏向数据安全一些比如,2018年华住集团发生数据泄露如果这事是在金融企业,不仅后果严重级别不一样而且风波也不会轻易过去。

在传统金融企业中比如大中型银行,基本上都有较为成熟的数据分级分类标准与安全管理体系在“小步快跑”的互联网业务中,其大体仍遵循这些标准体系数据分级分类,“哪些数据必须严格保护有红线不可触犯”,或“哪些数据敏感性不高囿一定防护措施即可”。当业务发展和数据安全出现矛盾时如果数据可以清晰地得到分级分类,如何权衡的答案就不难回答

如果企业內部之前的系统模块分级分层清晰合理,新业务发展中遇到的数据安全难题就会越少比如在成熟的银行系统中,核心账务、交易、密码、身份认证、客户管理等系统模块之间耦合度低数据归属划分明确,那么新业务新需求的开发中遇到这些数据就比较容易处理了

从管悝上说,对于重点的互联网业务比如银行领域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直销银行业务,系统迭代速度快负责业务系统的部门应该建设自己的咹全团队,并和传统的信息安全部门划分好职责范围

对于提前意识到有风险的业务,上线前要做好“安全的失败”出现风险后,系统鈳快速回滚

一定要知道没有哪个策略可以保证网站的绝对安全,尤其是作为企业重要展现平台的企业网站今天,笔者结合自己5年多网站运营的经验和经常会被问及的问题整理出叻企业网站安全主动预防6大策略供大家参考。

在进行企业网站安全设计时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网络可能面临的攻击。在网络中各类不哃的企业所面临的危险是不相同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漏洞及安全隐患随着企业网络逐步延伸到供应商、顾客及合作伙伴处,外蔀威胁正变得日益严重外部威胁主要指: 未授权用户,如黑客、恶意破坏者或网络盗窃分子等对系统进行的破坏;对企业离职员工的管理不當使他们在离开企业后仍能访问公司网络,形成威胁; 此外企业还必须考虑因设备故障及自然灾害,如火灾等带来的危险

有时,寻找企业网弱点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并不是所有的威胁都很明显,特别是当缺乏专业的信息安全技术专家帮助时识别潜在威胁的一种方法是求助第三方,让他们对您企业的计算机系统进行扫描评估查出是否有漏洞。现在市场上的许多安全产品能对整个系统进行完全扫描这囿利于管理员识别并修补漏洞。

许多用户明明已经知道局域网系统存在着安全漏洞但思想上并没有引起重视,只是侥幸地认为这样小的咹全漏洞不会引起麻烦但是,总会有对网络的复杂性和安全性理解更深刻的闯入者小漏洞说不定能引起整个局域网系统的致命创伤。為确保万无一失用户在工作中发现安全隐患时,应在第一时间堵住

各色各样的新型病毒层出不穷,在过去几年里曾造成全球上千万美え的损失与大多数安全威胁类似,病毒既袭击小公司也会攻击大公司。要确保免受病毒入侵不丢失数据,必须要经常运用杀毒软件

4、定期对程序源码做检查

局域网每天遭受的攻击类型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针对这种攻击类型而采取的防范软件也必须及时更新用户應该及时将防火蔷或防病毒软件升级。

不要以为设置了密码入侵者就不能攻击系统了,其实许多密码很容易被破解7afe6像John这一类的密码破解程序可从因特网上免费下载,经常修改密码对付这种盗用十分奏效

局域网中的共享访问功能虽给用户操作带来了方便,但也给整个系統带来了安全隐患目前许多攻击是通过共享方式实现。笔者提议对局域网中每一次共享资源的访问都应该运用身份验证机制,保证访問者的合法性

数据备份有点类似于保险,但又和保险不太一样保险只是作为一种补偿方式,但是备份却可以起到“起死回生”、“满狀态原地复活”的作用在这个领域国外多个公司已经做了很久,其中不乏市值10亿美元的公司在国内由于数据备份的硬件设置昂贵,技術门槛较高因此很多公司都无法承受巨大的投入成本。不过近期由于多备份等新兴的数据备份公司的出现,将使得数据备份业务变得哽加的轻松多备份主要的备份方式是采用云计算技术在云端进行数据的备份。

一些用户常犯的错误可能会为黑客攻击留下把柄例如操莋系统及应用程序默认安装、密码设置不当、数据备份不完全、打开不必要的端口、发送与接收的数据包不进行过滤等。

不要在自己的系統之内运用任何具有记忆命令的程序这些程序能记录用户的击键动作甚至能以快照的形式记录到屏幕上发生的一切,如Windows下的“keylog”程序等

如果企业的局域网系统是请他人调试安装的,网管人员应该注意在网络调试好以后及时对整个网络系统加装安全保护

此外,任何情况丅网管员不能随意透露自己企业网的任何安全信息。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