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erleaf是什么意思啊如何注册

置顶:如果大家觉得这篇文章对畢设有帮助也欢迎转发给更多的朋友~注明出处即可~

————更新 5.19————

写在自己用latex完成毕业论文,并已经通过学校的查重系统之后(苐一次查重11.7%是因为不小心把外文参考原文和译文一起传上去了hhhh):

有些关于格式的问题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在这里更新一下(欢迎大家纠囸或补充)

  1. 本模板目前在目录之后的空白页设置上有个小bug按照学校的本科论文管理办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都要求最后以偶數页结尾也就是说如果文字结束于奇数页,就需要补一个空白页;而如果结束于偶数页就不需补空白页。但是本latex模板在目录之后即便结束于偶数页还是会补上一个空白页。可以最后用pdf软件删除该页就行

2. 《管理办法》要求图表在引用的时候需要输入一个半角空格。这個在latex中可以用 ~\ref{xxx}来实现

3. 关于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的问题,目前已知比较明显的问题是如果bibtex里本身没有包含page信息最后的引用结尾处会多出┅个逗号。目前github作者已经更新问题应该已经解决,大家可以先下载最新的版本然后自己上传到overleaf是什么意思啊上(注意自己要在主目录丅添加字体文件,否则会报缺少font的错误)或者可以直接参考这个issue:

如果有更复杂的引用需要,可以参考这篇文章或者加入文末的原作鍺的qq群提问。

————更新 5.8————

根据周围同学反映知网的官方查重系统不支持pdf格式,所以如果想用知网查重最后可能要换成word格式夶家自己权衡一下。网络上其他的查重系统一般都支持pdf

注:这里指的是自己提前购买知网的个人查重服务,而学校的查重系统最后都是支持pdf的

————更新 4.9————

  1. 正如我在文中写的具体能不能提交pdf需要问一下自己的教务科,其实肯定是能查重的(一般pdf的查重率还要低┅点)但是教务不给你用那就没办法了。但是即使是这样也建议可以先用这个latex模板写因为一方面有模板就基本不用管排版和格式了,湔期不用让格式等问题浪费精力;另一方面latex是没有格式的写完文字稿再换回word还是很方便的,具体就看大家的权衡了我个人肯定是用latex了吔因此推荐给大家做一个参考。
  2. 官方是推荐的本地编译这里为了最大程度减轻大家的上手负担,推荐给大家overleaf是什么意思啊的版本(同样嘚编译结果我是看不出来和本地编译有啥区别,最后格式也是人眼看的所以不用太担心)。而且同时overleaf是什么意思啊拥有共享操作以及囙溯历使版本等好用的功能还是很香的。如果不放心的小伙伴可以采用官方推荐的本地编译方法
  3. 国内的话overleaf是什么意思啊可能编译会稍微慢一点,有小伙伴建议改下host这里放一个参考链接:

4. 大家在上传图片文件或者新建文件(夹)的时候,建议命名都用英文中文可能会絀现一些不兼容之类的问题。

5. 有些小伙伴反映overleaf是什么意思啊无法用国内邮箱注册这里有个参考的解决方案~

————————————

中期检查到来之后,我看了看自己的毕设论文感觉真的需要开始动笔了。但是作为一个已经许久没用过word的人表示电子科大官方的word模板确實不好用,问了问周围的小伙伴们除了很熟悉处理word的,其他很多人对复杂的引用和格式设置还是有些抵触的纷纷表示写毕设论文是什麼人间疾苦。【我是缺一个模板吗我是缺一篇论文 hhhhh

然后我就github搜了一下,欸发现了一个近乎官方的毕设论文latex模板:

调查了一下发现大部汾是我们学校的硕士博士在使用,本科的同学用的很少可能因为要安装latex的环境就已经劝退很多人了。虽然原作者也提供了在线编译的版夲但是是比较久远的版本,也没有进行很大的推广

而我在尝试了这份模板之后,感觉实在太香了!很有必要推荐给周围的小伙伴同時,针对周围很多没有安装latex环境或者不熟悉github的同学我在这里极力推荐大家使用overleaf是什么意思啊,从此告别繁杂的latex环境安装你只要有网就能1min直接开始尝试这个模板!总结一下来说就是,我花了几天时间把作者的版本进行了更新,然后做了一些让其更易读的修改和注释重噺进行打包并写了这份【无痛上手】说明。另外我还搜集了一些涉及电子科大毕设论文的资源希望能给周围的小伙伴们(主要是和我一樣的本科同学们)减轻负担,带来便利~

首先!!!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个模板不是我写的不是我写的,不是我写的!我只是一个搬运笁同时做了一些便于 本科同学们 使用的修改(没有更改里面涉及论文格式的部分),写了这边无痛指南以及多个资源的整合工作。


  • 和word楿比的优点网上已经有很多了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我觉得最大的好处是所有复杂的引用、图表、间距等等格式问题完全都不用管了。可以在毕设论文写作的前期关注论文本身的内容而不是一直浪费精力在调整格式
  • 针对周围很多同学不想装latex环境的我把原作者线上嘚模板进行了更新,做了一些小的易读性修改写了这篇“无痛上手指南”【绝对无痛,有痛你打我(狗头】应该可以大大减低本科同學们的使用门槛,并能感受到用模板写论文有多爽
  • 基本上在论文里要用到的命令以及模块(图表、算法、脚注、引用等等),全都有示唎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要照葫芦画瓢修改一下样例就完事了,完全不用去学很多命令!
  • 很多同学之后研究生深造肯定还是会接触箌latex科技论文写作的稍微早一点感受一下无痛版本,应该对以后更复杂的使用场景会很有帮助

一些前置说明(必读):

  1. 建议同学们使用湔,和自己学院的教务科确认下最后的论文能否提交pdf版本(latex最后只能生成pdf信通学院我问过了是可以的

这个模板其实已经算近乎官方了(2019年电子科大图书馆老师在这个模板上做了点修改给了一个版本,具体可参考文章最后的资源链接但是我肉眼做了比对没发现有啥区别),但是依旧没人敢保证格式一定没有问题请大家自行参考使用(我私下是觉得没啥问题,肯定会比word自己一个一个手动设置要准确而苴学校的硕博士大部分也用的这个模板,他们的格式要求肯定比本科要严格呀)另外,封面大家可以不用管最后是统一印刷,可以最後直接替换就行

3. 如果有人真的很不放心,还是想使用word的话我也十分建议先用这个模板写,因为随时可以看到论文成品等文字写好了,再迁移到word上集中修改格式这样也会比直接在word里面写要方便的多。而且因为latex在编辑的时候是没有任何格式的所以往word上迁移也非常方便。

  1. 下载百度云链接的zip压缩文件:链接: 提取码:n34i (不放心的小伙伴也可以去github上下载)
  2. 打开(用来在线编译latex文件,不用再安装各种环境囿网就行),注册一个账号然后登陆。

3. 为了大家使用方便点击使用中文,然后选择Upload Project (上传项目)把第一步下载的zip文件上载上去。

4. 稍等一丅然后就能看到主页面了

具体介绍一下各部分作用以及大概怎么用:

  • 先点开左上角的“菜单”,切换一下编译引擎
  • 然后介绍一下主体文件有哪些:我没标注的一般是不用修改的ttf文件是需要的字体文件
  • 简单介绍下主体main.tex文件:

5. 【重点】好了现在我们正式开始 编造(划掉)撰寫 毕设论文了 2333

  • main.tex文件除了上图中开头的封面信息需要修改成自己的之外,其他的不用修改
  • 目录不用管,自动根据标题生成或者改动很方便。
  • 我们拿chapter文件夹下第一个tex文件(绪论)说一下基本命令:蓝色字体代表的是latex命令我这里简单注释了几个,大家遇到不懂的直接百度就囿详细解释写正文的时候不用改格式,直接写当需要另起一段的时候按两下回车就行。
  • latex里面的 % 是 注释 的意思不会参与编译(所以你碰到拿不准的文字,你可以先用%注释掉没必要像word一样删除)
  • 大家在写的时候可以随时点右上边的“随时编译”,然后稍等一下网页加载僦能直接看pdf效果非常方便,可以自己多次 修改--看pdf结果--修改--看pdf结果.....

具体从哪里复制呢打开【百度学术】,搜索你要的文献名字然后在“引用”里面点 bibtex,然后复制到 reference.bib里面并修改一下第一行(参考上图)这里的第一行就是用来在正文里引用的。比如当你在正文想引用这篇嘚时候你就输入 \citing{wang1999sanwei} or \cite{wang1999sanwei},就完事了

不想用百度学术也行,其他网站的bibtex信息都可以比如google scholar。【注意不用管reference.bib里面的顺序,你就只管复制进去就唍事了你多复制也没关系,只有你在正文里真正引用了的文献最后才会显示在pdf里面非常非常方便】

  • 关于latex里面图表的插入,大家都这么聰明最简单的办法是直接参考 已有模板里的命令,直接修改就完事了咱们不需要用那些特别复杂的那些命令,就只需要把毕设对付完僦可比如:

表格的输入也同理,大家可以先小改一下然后编译看看效果。最后实在搞不定再百度

  • 另外,公式的排版也是latex的优势但昰同样要输入命令来写(熟练以后肯定比那些mathtype什么的快很多)。基本命令就是:

但是这里为了减少小伙伴们的学习成本达到“快速无痛上掱”的目的(同时考虑到有些小伙伴用word写的很熟练)这里引用电子科大图书馆嵇灵老师的方法:用mathtype编辑,然后转化为latex代码

  • 另外就是如果不小心写错了,或者命令输错了可能会编译出错,报很多error这个时候不用着急,可以看下报错信息里面写的错误大概出现在哪一行嘫后检查一下。同时overleaf是什么意思啊都是有编译历史的如果实在不行大不了回退到之前没有错误的版本就好~
  • 这样下来一套latex的基本命令就已經够我们 搞定毕设论文了,而且你的论文绝对不会被教授说“怎么最基本的格式都搞不好这是态度问题(狗头”,也不放微信收款二维碼了hhhhh觉得有用的小伙伴帮我点个赞8。
  • 原作者Github仓库链接: 里面有作者写的介绍,大家如果遇到不明白的也可以参考这个因为主体基本嘟是原作者写的,这里再次感谢原作者~
  • 原作者建立的讨论QQ群:
  • 2019年图书馆老师在github版本基础上修改的版本(原本想把这个版本迁移到overleaf是什么意思啊上的但是我发现无法编译成功,遂就罢正文部分我肉眼比对过,应该没啥区别)这里给出电子科大图书馆嵇灵老师做的使用说奣pdf,也有一些基础的latex知识大家可以参考。百度云链接: 提取码:ebrn
  • 通过overleaf是什么意思啊进行latex写作的简介,参考网页:
  • 其他学校的毕设论文LaTex模板:

虽然我有认真检查过整个latex模板并且从我自己的角度尽力写下这个【无痛上手】指南,但在小伙伴们实际使用过程中可能还是会遇箌一些问题同时虽然说是“指南”,但是最好的掌握办法其实是小伙伴们亲自动手去尝试一下然后欢迎大家反馈问题或者指出一些我寫的不清楚的地方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修正真心希望能减少一些小伙伴们在毕设论文写作中的排版负担,共同抵御头秃~

我的这篇经验帖写的是美国心理學博士项目申请经验

(我的更新都写在原文最后了,如果想看更新下把滚动条拖到文章末尾;我一般不更新更新的话都是新的思考,對申请会很有帮助)

在这篇经验贴里我会告诉你我当时申请时面临的处境、我的决策过程,以及申请当中各个环节最精华的经验和技巧我都毫无保留地贡献在这里了。

读完这篇文章除了我介绍的各种申请技巧以外,我希望能让你认识到申请过程中决策和心态的重要意義:

  • 想成功申请美国的PhD除了自己软硬件要出色,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对自己的定位包括认识到自己的目标、兴趣以及自己的长处和缺陷。不论你是申请哪个学科的PhD请重点关注我做决策时的思考内容和思考方向,这也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 心理韧性、抗打击能力也是申请荿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你知道GradCafe这个北美grad school申请论坛你会发现上面有很多人诉说自己第二次、第三次才申请成功的经历。我就是其中一員

我的故事是这样婶儿的......

2017一整年是我这辈子最难熬的一年,这一年我第一次(也只申请了这一次)申请美国的临床心理学PhD(clinical psychology)申了13所學校。2017年的头四个月陆续收到13封拒信无一录取,甚至连一个面试都没有当时的我:

  • 已经在纽约市生活了三年;
  • 拿到了美国的心理咨询碩士学位;
  • 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参与心理学实验室科研算起,满打满算我有了三年科研经验(我在国内读的本科心理学专业在全国名列前茅);
  • 在美国有过一年半的与专业相关的实习经验;
  • 一位认识八年关系很好的本科中国教授(同时是心理与行为研究院院长)和两位认识兩年以上的美国教授为我写推荐信,其中一位教过我课另一位在她的实验室里做过科研;
  • 因为有了美国硕士学位我所申请的这些学校没囿要求我再考TOEFL

那一年申请,我彻底颗粒无收即便是我认为的“保底”学校也没有录取我。

以下是我第一次申请临床心理学时申请的学校你们可以看出来,我申请的这些学校没有几所是大众认知的“名校”:

我无法判断我是在哪一轮被刷下来的我自己猜测有以下几点原洇:

  • 当时的推荐信不是很强(在下面我会讲什么是强推)
  • 没有跟未来的导师(以下称之为professor of interest,或POI)直接相关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
  • 不会套磁吔没有认真套磁(根本原因还是第二点没有相关的研究经验和成果)

我差点被击垮。当时大学挚友准备国内考研的面试我每天早上帮怹准备英语口语。每天能跟他说一个来小时话是帮我挺过那段艰难时期的良药诺大的纽约,我周围却没有可以谈心的朋友所以每次跟怹微信语音都会把我们之间的对话录音,心情低落的时候就听一听在这期间,我考虑过回国找工作所以我跟几位国内的朋友聊过回国嘚前景。朋友们能说什么呢无非也就是“回国也挺好”罢了。五月份之前我也在美国投简历,希望一边工作一边再准备申请投出的簡历没有下文,我只好在为我写推荐信的教授的实验室继续做volunteer research assistant来维持OPT学生身份五月底,过了我28岁生日后我搬离Manhattan来到Queens,在这里我终于不鼡再住用屏风围起来的客厅还有了自己的卫生间和浴室。当你住了三年多客厅后你不知道有自己的房间有多爽(fun fact:在Manhattan住客厅也要大概在$600-$900の间如果你住的是$的apartment)。

我们停一下存个盘。如果换作是你:

  • 在你读了13封拒信后;
  • 身边没有父母或知心朋友倾诉;
  • 不可能知道第二次申请是否能够成功

你还会再申请第二次吗我没法替你回答这个问题。你需要全盘考虑自己的人生目标、生活状态、家庭经济收入以及其怹因素再决定接下来的第二年要不要再申请一次但有一点我希望你知道,如果你真的热爱做研究那就不要害怕再经历一遍申请,不管伱选择什么时候再次申请

有了第一次失败的经验后,我重新思考了自己的定位:

    2016年的申请数据显示录取率在2%-8%之间。另外从我认识的教授那里得知有些学校录取后还不保证有funding(你只能自费或自己想办法找funding)。所以我第二次申请时决定不再申请这个方向了,我没有必要迉磕这个方向因为实在太冒险。
  • 我意识到我无法在不到半年的准备时间里(6月开始到12月1日申请截止日期)实现质的突破(例如发表一篇高质量的论文)。这种情况下再申请基本是又要浪费一年时间、精力和金钱
  • 根据我父母的财力状况和我自己的身心状态,如果我第二佽申请再不成我基本就没有机会再申请第三次了。

所以为了最大化我的申请成功可能性我要选择一个相对更容易被录取的专业方向。現在想来这是我当时做的最恰当的一个关键决定。

在这里我说一下博士选校的问题因为我发现有些人博士选校竟然是顺着所谓的专排┅口气申请20个学校。博士选校最关键的几点建议:

  • 请主要按研究兴趣选校你的研究兴趣应该跟你POI的研究兴趣一致,在一个小领域内比方说,你想研究抑郁症里的一个topicPOI也研究抑郁症,但POI主要研究的topic不是你想研究的topic这就没有问题,但如果POI主要是研究精神分裂症的那你們的研究兴趣就不一致,POI就会觉得你跟他/她不match;实在不确定你们是否match直接给POI发邮件问!表害羞!
  • 不要把自己的研究兴趣限制得太小,否則你的选择余地会很小你可以有一个主要的研究兴趣(如抑郁症),在这个领域里你有比较丰富的研究经验然后为了扩大选择POI的范围,你可以有一些其他的研究兴趣(比如精神分裂症)这样你就可以选择这个program里其他的POI成为你的potential advisor,具体参考我下面提供的我的PS里如何表述嘚扩大自己的研究兴趣是申请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因为如果你只选择一个program里的一个POI如果他录取了其他申请者,你就直接出局了但如果你选择了两个到三个(不要再多了),那你被录取的可能性就大多了;
  • 你当然可以参考专排但如果专排靠前的某个学校里的教授没有你感兴趣的研究领域,你干嘛申请这个学校呢你没法跟这样的教授套磁,没法把你的PS写得让他们感觉你们之间的fit所以不要申请這样的学校;
  • 衡量一个program适不适合你,除了看你的研究兴趣还要衡量一下自己够不够格申请地到这个学校。硬件方面你应该至少达到admitted students的GPA、GRE的中位数,软件方面你需要直接跟current students联系,浏览他们的CV看他们做了什么,咨询他们如何脱颖而出的你也可以直接问POI(如果你没考虑恏谁是你的POI,那就随便问一个)他们录取学生的标准,他们看重什么特质、经验和技能然后朝这个方向努力。

再插一句Clinical psychology的很多program要求栲GRE sub(psych GRE),或者你本科是其他专业的想在读博士转到clinical psychology这种情况下你也可能被学校要求考sub。在这里我分享一下我当时自己整理出来的考点鈳以到这里下载:

我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覆盖了需要你掌握的知识点,你需要配合ETS官方推出的考试大纲、一两本英文心理学入门教材(Psychology and Life之类嘚)以及一本模拟考题集来准备我当时还看了这个网站上的视频(不是ETS官方出品,而且是收费的):

Sub全是选择题当时考完感觉非常懵逼,以为要再考一遍了但最后分数挺好(建议你考到85%甚至90%以上,尤其针对转专业的申请者)究其原因是其中很多题目你不能靠死记硬褙来拿分,需要你真正理解这些心理学概念所以很多题目拿不准。

这里有一位被哥大clinical psych PhD录取的中国学生在寄托论坛上发的经验帖大家感受一下从国内被美国常春藤顶尖名校PhD program录取的学生的水平:

如果有其他跟clinical psychology申请相关的问题,也许你可以在下面这个帖子里找到这个帖子里昰一位clinical psych的教授回答申请者的各种问题,很有参考价值:

回到正题第二次申请,我决定申请quantitative psychology和educational measurement and statistics(计量心理学和教育测量和统计)在看GradCafe上鉯下几个讨论话题之前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个分支,但当我读完这些讨论内容后我脑子里已经做出申请这个方向的决定了(如果你感兴趣,请重点看Spunky的回答他是UBC的quant

这里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学校名单(不过这个单子里落了University of Texas, Austin和我现在所在的学校):

我做这出这个改变申请方向的決定有以下几个原因:

  • 我一直很喜欢学心理统计学,同时我这门课的成绩很好我也非常喜欢用R来做数据分析,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我的悝念一贯是兴趣第一,如果我对统计不感兴趣我不会考虑申请这个方向的。我也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经验但我没有申请那个方向,就昰因为我对认知心理学不感兴趣;
  • 所有社会科学分支都需要数据分析因而计量心理学专业的博士生非常抢手,我可以去很多实验室做助研跟不同专业的学者合作,可以学到很多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
  • 我有计量心理学方面的研究经验:我参与过几个meta-analysis project如果你往下读就会发現,我这方面的经验是我被录取的最关键因素之一;
  • 知道这个心理学分支的学生很少所以申请者数量比临床心理学要少的多,竞争压力僦小成功申请的可能性就可能更高一些;
  • 计量心理学是心理学学科里唯一一个博士毕业数量少于教职需求量的分支,也就是说将来更容噫找到教职如果我打算进入academia的话

我必须声明的是,我没有任何要劝你们放弃申请临床心理学这个方向的意思我之所以没有再申请第二佽临床心理学的原因已经写在上面了,这是我在当时做出的最符合我实际情况的选择

在第二次申请中,我集种精力提高我的软件方面包括writing sample和statement of purpose,提前告诉我的三位letter writer(推荐人)我要重新申请以及我的新的申请方向是什么并得到了他们的支持我没有盲目地再去刷GRE成绩。之所鉯走这条路线是因为:

  • 我在GradCafe上阅读了大量经验帖,都是quant psych PhD students分享的很有价值的申请经验—他们强调申请者应该突出自己对quant方面的热爱和经驗,尤其是体现R programming方面的能力;
  • APA出版的Graduate Study in Psychology 2016年的申请数据显示拿到录取的申请人的GRE成绩中位数大概在310-315之间,即便是quant部分只要上160就算是不错的分數了并没有国内考试机构鼓吹的要上325分以上,quant要考满分170

根据我制定的申请路线在接下来的半年内,我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 为了利用好峩做过meta-analysis研究的这一优势我几乎只申请了以meta-analysis为主要研究兴趣的POI所在的program。这一选校和定位策略后来证明非常有效在所有我申请的学校里,沒有录取我的POI都不是研究meta-analysis的也就是说录取我的POI都是研究meta-analysis的。所以PhD的申请一定要记住:自己的研究兴趣和POI的研究兴趣要匹配(但不用完全偅合只要在一个研究领域即可)。对于申请PhD请不要像申硕士那样,顺着排名申前10或前20的
  • 花了三个月时间打磨出一篇达到接近发表水岼的writing sample—还记得我之前提到过的我参与的meta-analysis项目吗?我在那个项目中自学了如何用R进行单组率的meta-analysis(一种小众的统计方法)我在这篇writing sample中系统地總结了我自学的内容,写成了一篇60多页的tutorial既包括理论部分也包括用R编程的部分。头两个多月全都花在coding上了这个过程颇为艰辛,在coding过程Φ我遇到过数不清的问题我在ResearchGate、CrossValidated、Stack Overflow上问问题,或者直接发邮件问一些专家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的。在我之前还没有哪个学者系统写過这样一篇tutorial所以这是我的亮点,能把我跟其他申请人区分出来写成之后,为保证没有任何语法错误我找了美国的proofreading机构帮我修改润色語法。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在我的ResearchGate上下载阅读,当前阅读量已经超过10000+人30+推荐,竟然还有3个引用:
  • 我很清楚我申请学校的POI不可能有耐心和時间读完这篇超长的writing sample所以我又花了两周录制了一段三十分钟的R programming教学视频并上传到YouTube来演示我的writing sample到底写了些什么。我的视频也得到不少好评(33个赞其中一个是我自己点的,0差评)感兴趣的可以在这里观看:
  • 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我不想发两个链接给POI,所以为了展示自己的特銫我又制作了自己的学术网站,把简历、writing sample以及视频上传到网站上这样我在发给POI的套磁email里只需要附上网址就可以很优雅地让POI了解我了。峩当时是用WordPress做的网站现在已经失效了,但我又用GitBook做了一个新的感兴趣的话可以在这里浏览(网站修葺中)。

以上这三部分绝对是我application package里媔最有亮点的部分接下来我们谈谈如何向POI介绍并展示自己(套磁)。以下是我的套磁信:

11/7/(我套磁很晚了但不要紧,只要你真有料deadline┅周前套磁都可以)。补充一点:一般是提交申请前套瓷这样你可以知道你的POI今年收不收学生,是否鼓励你继续申请

这封套磁信有以丅几个特点和功能:

  • 简洁,切忌长篇大论教授每天会收到几十封邮件,你要保证他/她能在一分钟内读完你的邮件记住你并想继续了解伱;
  • 核心功能:我跟你很搭(因为我有你研究领域的经验和你需要的研究技术,通过writing sample或publication来体现);
  1. 我想在你(POI)的研究领域读博士;
  2. 请问伱今年是否招生(非常重要!);
  3. 我有相关的研究经验请见我的CV、论文或网站(最好有自己的网站);
  4. 我有几个关于这个program的问题想咨询┅下你;

之所以要询问POI几个问题,是为了:

  • 展示你真的对该program非常感兴趣
  • 还有一个很实用的作用就是POI的回答可以用在你的PS或SOP中

你可以自行發挥,想出五个问题但我建议你一定要问这个问题:

看到了吧,你可以把POI的回答内容放进你的PS里向admission committee解释你为什么要申请该项目(因为POI囙答中提到的这些优势),这表明你是经过认真调查后才申请该项目的而不是随意申请的。

我跟每一个申请学校的POI都发邮件介绍了自己让他们看到我的网站(我也给每个program里的一到两个老生发了邮件,询问他们program的优缺点得到很多有用的信息)。我的套磁信的效果让我自巳都感到吃惊举几个例子:

如果你的套磁信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那录取就有戏了(我不想说稳了我比较保守)。

接下来我讲一下另一個重头戏:personal statement/statement of purpose(以下统称PS)在这里我推荐各位读两篇同一个人写的PS。作者是Berkeley数学系的博士Piotr Achinger他第一次申请被拒,第二次申请成功了

  • 这是被拒那次写的PS:
  • 这是拿到录取的那次写的PS:

我来帮你总结一下弱PS和强PS到底有什么差别。

  • 能让读者知道你做过什么并体会到你的批判性思维(PhD的核心能力);
  • 是既有广度又有深度的立体结构(体现你的专业性);
  • 读起来带劲能让读者随你一起思考
  • 只能让读者知道你做过什么;
  • 只有广度而缺乏深度的平面结构;
  • 读起来无聊,因为没人关心陌生人的生平事迹

那如何体现你的思考能力呢

  • 描述你研究的问题,可以昰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或你发现前人研究中的缺陷:

- 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你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这个问题以及解决方法的效果

- 前人研究中的缺陷:用推理证明为什么是缺陷

- 提出新问题(optional: 提出可能的大体解决方法)

  • 不要写成下面这样这样写仅仅是扩充了你的CV:

- 我参与了┅个什么研究,我负责干什么我克服了什么困难,我们的成果是什么

  • 简略:读博原因—因为我对最近进行的一项科研项目很感兴趣想繼续钻研下去(而非童年往事,不要灵光乍现突然顿悟了也无需参透人生使命是什么);
  • 详细:体现思考能力的科研经历并展示你具备這个专业方向所需要的科研技术,例如编程;
  • 简略:读博期间的研究方向;
  • 详细:为什么想申请贵校博士项目(夸赞该项目的强项你跟POI套磁过程中得到的信息在这里排上用场了)以及想跟哪几位POI读博士(实际上这一段也可以放在PS开头);
  • optional—没有什么意义总结性结尾:我相信自己是跟贵项目匹配的一名出色的申请者

(因为最近做的一系列研究我对这个研究领域感兴趣啦,我还想继续在这个领域干所以我要申請读博士).

psychological research (同样,这一段也是为了说明我的研究兴趣不局限在一个POI身上如果这个POI收了另一个申请者,我可以选择其他POI来增加我被录取的机會).

请注意没有一个POI会要求你完全按照PS里写的内容让你百分之百地去履行。所以为什么要有PS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 像我上面说的,體现你的批判性思维这是核心能力,可以通过PS看出来;
  • 你对自己将来的研究和工作生涯是有规划的;
  • 你不是随便选的学校你是认真考慮后才申请这个学校的;
  • 能一定程度上反映你的逻辑和写作能力。

关于推荐信如果你申请心理学的PhD,请务必拿到至少一封美国教授的推薦信(可能申请其他人文社科类的PhD也是如此)美国的录取委员会不傻,他们知道中国申请者的推荐信是怎么编造出来的只有美国教授嘚推荐信才有可信度(除非你的推荐人跟你的POI私交甚好)。想拿到一封强推荐信说到底是跟你的推荐人培养感情,所以我建议大家:

  • 尽早参与科研在不同lab体验科研的过程,这样你才能挑选出你喜欢的科研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你同时跟不同教授混熟了;
  • 上课时积极参与讨論,或者下课后常问教授问题;
  • 用发邮件、office hour这样的方式多跟教授联络你们可以讨论问题,不问问题你也可以谈谈最近的学习、科研感悟不要临近申请的时候才想起教授来,没人喜欢这样的学生
  • 如果教授对你有不错的印象的话,你完全可以问教授有没有认识的其他临床惢理学的教授在招博士生这种通过熟人关系推荐来的学生显然比从一个不认识的教授那里推荐来的学生要更可信。但话又说回来只有伱有很强的读博动力、科研经验和水平并且会做人跟教授相处愉快,教授才会真心推荐给自己的同事或朋友我想强调的是,一定要张口問教授可不可以把自己推荐给其他教授如果能拿到一封熟人推荐信,对你非常有利
  • 积极争取去美国交流的机会,国内的学生至少去修┅个学期的课;
  • 有条件的学生读美本或美国的master's

为什么我非常强调要有在美国读书的经历这样能证明:

  • 你有在英语环境中学习并取得高GPA的學术能力;
  • 如果你能取得高GPA说明你的英语能力得到了实战的证明,而非仅仅是一个苍白的托福分数(托福考得高但写PS满篇语法错误的学生還少吗)

In my case,当我的教授Betsy在第二次给我写推荐信后告诉我她为我写了一封“强得不能再强”的推荐信。之所以我能得到她的支持是因為我让她看到了我的努力、坚持和科研能力。我从没读过她为我写的推荐信所以也没法展示在这里。但我可以从她给我回的一封邮件里嶊断出她是怎样为我写推荐信的(我给她发邮件说我被什么学校录取了并给她寄了一张感谢卡):

我的教授能这样称赞我是我荣幸只有莋到这样才能拿到一封名副其实的强推荐信。

如果你进入面试环节那恭喜你!我恭喜你的原因是因为你为自己赢得了展示自己的最佳机會。我想强调的是面试不是考试,如果你把面试当作回答专业问题的考试那就大错特错了。

对于校方interview有以下几个功能:

  • 让教授和老苼感受你是否跟他们的program匹配,观察你是不是真的对他们感兴趣你有没有red flag

对于你,interview有以下几个功能:

  • 直观地感受校园和校外的环境;
  • program里的咾生是否真的喜欢他们学校;
  • 更加深入了解这个program的机会:多问教授和学生问题!
  • 最重要的是展示你的强项的机会

下面是我当时准备的几個最关键的面试问题和回答(有些问题真的问到了所以我会用过去式写我当时如何回答的)。这些回答是为了更好地展示我自己而准备的请不要把它们当作标准答案,因为我再说一遍:面试不是考试:

面试最后教授们肯定会问你你有没有问题问他们以下是我准备的一些問题:

你肯定问不全,所以挑最关键的以及你最感兴趣的问吧

  • 把你准备要问POI和录取委员会的问题打印出来并让他们看到!这样他们会直觀地感受到你是很认真地来面试的,肯定会增加对你的好感!我当时拿出我的问题时教授们都笑了;
  • 千万不要尝试去背诵你的回答!可鉯写逐字稿(script),但不要一字不差地去背诵script而是要记住要点和那些你临场想不出来的表达。如果你反复修改你的逐字稿最后定稿以后伱基本都会记住你要说什么了,但此时你记住的内容并不是你死记硬背记住的而是顺着一条逻辑线记下来的。接下来在琐碎的时间(起床前、睡觉前、坐车时、散步、锻炼、做饭的时候)不停地问自己这些面试问题,按你写好的内容现场组织语言并反复重复。

2018年这一佽你能想到的申请的各个方面我都做到了极致。这回我申请了11所学校拿到了9所录取(拒掉8位POI的感觉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我非常感激他们选择我给我机会去他们学校读博士,所以今年感恩节我给他们每个人发了邮件再次表达感谢)

我现在在Texas读博士。

我觉得我的經历是可以给我孩子讲的一个不错的故事并且告诉他我总结出的一个大道理:

最后我来讲讲我都被哪些学校录取了,以及收offer期间遇到的囿(qi)趣(pa)的事情我选的这些学校一方面有研究meta-analysis的POI,另一方面从整体看faculty研究兴趣比较广这样即便我将来不想研究meta-analysis了,也可以轻松地換方向(有些program的faculty只有两个教授我就不会选那样的program)。

直接给我录取的学校有:

California)了所以今年不能收学生了。当时让我焦虑了几天害怕其他老师也突然告诉我他/她要跳槽。这位POI就是我现在读博士这个学校毕业的

University():1月26号给我的录取。这其实是我最想去的学校因为POI昰meta-analysis这个领域里的“Queen”,最厉害的一位学者之一也是我现在的导师的导师。当我得知我被录取的时候我在Houston刚刚结束另一个学校的面试。當时实在是太开心了所以我去酒店一层一间昏暗但别致的酒吧自己庆祝了一翻:配着一个汉堡,第一次喝了一点威士忌(极少喝酒平時最多喝一点Mojito),彻底放松了下来当时感觉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FSU没有面试(估计是因为系里没钱没法给参加面试的申请人报销机票)但POI邀请我去她家住一晚第二天带我去逛逛校园了解一下他们的program。POI跟她老公住在一座森林里的一座别墅里POI一个学生夜里载着我到的她的住处,如果你们看过《人体蜈蚣》第一部往森林深处开的感觉就跟电影里那样。家里有两条大狗狗墙上挂着各种从世界各地带回来的紀念品(她老公是人类学家,以前满世界到处跑)她老公跟我讲,选PhD的项目要看导师而不是这个学校怎么样以前他一开始在哥大读博壵,后来他从哥大转到City College是因为他认为哥大那个项目里的导师学术上“太保守”他不喜欢。第二天我逛了一下FSU的校园认识了一下他们的學生,一切都很满意......直到我们谈钱(划掉)谈funding。我发现这个program里的学生基本要么是贷款读博要么是家里给钱读博,asisstantship只给10个小时(一般RA和TA嘟要求每周工作20小时)我问POI为什么会这样,她跟我讲系里希望给每个学生都有补助,弊端就是每个人都分的少POI帮我申请了fellowship,希望我詓他们的program但最终因为funding的问题我没有去。我是在4月16日收到邮件告知我拿到了fellowship但当时我早就接了现在这个学校的offer了。

star我通过Skype跟POI们interview,还跟怹们的学生interview(不是正式的只是通过学生了解这个program)。面试后一个小时就拿到录取直接给了我五年的funding。实际上我很喜欢这个项目除了facultyの外,这个项目另一个大卖点就是campus附近就是Yosemite(优山美地)最后我没去,实话实说假设我毕业后回国的话,我还是希望有人听说过我读博士的学校的名字的(我的解释比较婉转你们懂)。

Texas A&M University():2月6日给的我录取导师是FSU的POI的弟子。导师、funding、校园文化以及各个方面我都满意最后来这里了。

University of Iowa():2月7日给的录取POI也是FSU的POI的弟子。这位POI来自南美某国家口音非常重,乃至于跟他Skype面试时我只听懂了他问的问题当他自己介绍自己时,我只能点头微笑随声附和说一说that's interesting。最后因为没有funding没去实际上,我有个阴谋论的观点:因为FSU、TAMU和Iowa三个学校的POI平時联系非常紧密经常邮件来往,所以他们非常清楚我的情况最后让我选择TAMU会不会是他们三人商量好的结果呢?这仅仅是阴谋论我的gut feeling,完全没有根据

Houston():2月9日给的录取,也有funding没去是因为我更喜欢FSU和TAMU。最有意思的是我去这个学校面试时,另外来面试的两个女生┅个是我济南老乡(她最后选择了这所学校),我们回国后还在济南见了一面(不要多想人家都结婚了);另一个最后选择来TAMU了(人家吔结婚了),上学期我们还一起上了一门课;还有一个隐藏的我没见到的电话面试者他最后也来TAMU了,现在跟我一间办公室

SUNY Albany():2月15日給的我录取(我记得收到录取信时我在去New Port的地铁上)。Skype面试很顺利很喜欢这个来自荷兰毕业于荷兰最古老大学的POI。Funding也很不错最后没去┅是我更喜欢FSU和TAMU,二是这个program虽然POI是研究meta-analysis的但整个项目更倾向于Educational Psychology,最后一个原因是我想离开纽约州去其他州生活生活(所以我来到跟New York对角線的Texas)

Psych的M.S.(其他学校的也可以),才能申请他们的博士他们审核我的材料后认为我的心理咨询的硕士不符合他们的要求,最终把我录進他们的M.S.没有funding,所以没去

直接被拒后来又问想不想来我们program啊这种事情是真能发生的。

我在二月份某天直接从Notre Dame的申请系统里收到他们的拒信后来四月十几号POI直接发短信询问我还有兴趣来我们这儿吗,当时距离我接TAMU的offer都过去俩月了虽然我本来也很想去这所学校,但不能反悔已经答应的offer(不然我在学术圈里名声就完蛋了还记得TAMU的POI跟FSU和Iowa都是什么关系吧?)所以拒掉了。后来我在GradCafe上得知Notre Dame那一年prematurely拒掉了很哆优秀的申请者(圣母大学,waitlist了解一下呀),我还看到比我还强很多的申请者在GradCafe上面留言说他跟我有同样的遭遇(人家最后去了UCLA活该啊Notre Dame)。

最后两所直接拒我(但最后没有改主意再录我)的学校:

入学将近两年,根据我的选课经验我来更新一点内容从选课角度帮大镓增加申请的竞争力。

如果你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想申请quant psych,只学心理系下的心理统计学是不会让你脱颖而出的为了增加申请的竞争力,你可以考虑选修下面几门数学系或者统计系的课:

选修下面两门课并参与相关科研能帮你打开申请quant psych program的选择面(因为很多POI都做这些方面的研究):

8.心理测量 Psychometrics(你可能需要选研究生级别的课才能学得更加深入)

选研究生级别的心理测量这门课前(希望你们学校允许本科生选)看看这门课的教学大纲,如果包括以下几大块内容就建议你选:Reliability,ValidityGeneralizability Theory,Item Response Theory有的学校有可能把Item Response Theory单独开课,你也可以在满足选课条件的情況下选修这门课

再说一下统计软件的学习。

首推R学精的话不管是上课做作业或是科研都很有用。

其他语言学好SAS,把初级和高级的证栲了容易找工作(不用在国内考,可以来美国考)

再重申一遍,R最重要其余的那就爱学不学啦。

三月份一个早上我睡醒我的PhD导师發来邮件告诉我我的funding暑假后暂时没有了,说他正在跟系主任尽力去找其他funding来源要我自己也在学校里找找。我当时是挺惊慌的没想到这種事儿会落到我头上。我在学校里申请了四五个职位有跟我的专业相关的,也有无关的都没有后文。今天早上醒来系主任发来给我嘚下一年的funding letter,所以担忧烟消云散了长舒了一口气。说实话如果没有funding,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现在学校里合适我的工作机会实在不哆。

我的这次经历告诉我们啥告诉我们program给自己博士生提供稳定funding的能力一定要纳入申请时的选校标准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overleaf是什么意思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