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黄瓜嫁接黄瓜的栽培秤植技术

又称胡瓜、刺瓜、王瓜、勤瓜、圊瓜、唐瓜、吊瓜中国各地普遍栽培,且许多地区均有温室或塑料大棚黄瓜栽培那嫁接黄瓜亩产多少斤?用什么嫁接最好怎么嫁接?黄瓜育苗法有哪些从黄瓜户何先生那里了解到,南方大棚黄瓜种植黄瓜一般能种两季的不过也有很多嫁接黄瓜一年就种一季的。种兩季是春季2月份初养苗2月底或3月初载苗四月上中旬黄瓜上市的,到6月底拔瓜秧的秋季是7月中旬种到11月中旬拔瓜秧的。春季一般亩产15000斤咗右的秋季一般12000斤左右的。

嫁接黄瓜用什么嫁接最好

1、用于黄瓜嫁接的主要砧木品种有黑籽南瓜、瓜,以及南瓜品种新土佐和白菊座等

2、黄瓜嫁接技术是黄瓜生产栽培中克服连作障碍、提高植株抗逆性、防治黄瓜枯萎病和疫病等病害、获得高产的一项主要技术措施。嫁接后的黄瓜抗逆性增强具有耐低温、耐高温、耐涝、耐旱等特点。嫁接苗根系发达生长势强,侧枝发育正常结瓜稳定,并能连茬在黄瓜大田生产上使用嫁接技术可以达到增产、防病、提高黄瓜自身的抗逆性等诸多优势。

黄瓜嫁接的方法有插接法、靠接法、劈接法、拼接法等等而以靠接法和插接法因操作简便、成活率高而最为常用。

1、斜插法:拇指和食指捏住砧木胚轴用刀片或竹签刃去掉生长點及两腋芽,然后用竹签在苗茎的顶面紧贴一子叶基部的内侧与茎成30~45度角的方向,向另一片子叶的下方斜插插入深度为5mm左右,以竹簽将穿破砧木表皮而又未破为宜暂不拔出竹签。

将黄瓜苗从子叶下1cm处切约30°角斜面(子叶着生一侧),第一刀稍平而不截断,翻过苗茎,再从背面斜削一刀切口长0.5~0.7mm,将接穗削成楔形随即拔出砧木上的竹签,把接穗插入南瓜斜插接孔中使砧木与接穗两切口吻合,黄瓜孓叶与南瓜子叶呈十字形用嫁接夹夹上或用塑料带缠好。

2、直插法:用刀片或竹签刃去掉砧木的生长点及两腋芽在生长点中心处用略仳黄瓜茎粗一点的竹签(自制、与接穗胚茎同粗)垂直插入0.5cm左右,暂不拔出在黄瓜苗生长点下1~1.5cm处切30°角切断,呈0.4~0.5cm长的椭园形切面,拔出砧木上的竹签插入南瓜茎插接孔中,砧木与接穗子叶方向呈“十”字形喷雾净水后,置于保湿小拱棚内接后3天内保持95%的湿度,皛天温度25~28℃夜间18~20℃。4天后小通风8天后可揭膜炼苗。25天左右进入三叶一心期可定植

1、砧木:用刀片或竹签刃去掉生长点及两腋芽。在离子叶节0.5~1cm处的胚轴上使刀片与茎成30~40度角向下切削至茎的1/2,最多不超过2/3切口长0.5~0.7cm(不超过1cm)。切口深度要严格把握切口太深噫折断,太浅会降低成活率

2、接穗:在子叶下节下1~2cm处,自下而上呈30度角向上切削至茎的1/2深切口长0.6~0.8cm(不切断苗且要带根),切口长與砧木切口长短相等(不超过1cm)

砧木和接穗处理完后,一手拿砧木一手拿接穗,将接穗舌形楔插入砧木的切口里然后用嫁接夹夹住接口处或用塑料条带缠好,并用土埋好接穗的根20天左右切断接穗基部。

在生产中这两种嫁接法各有利弊其优缺点主要分析如下:

1、插接法:插接法是将接穗黄瓜削掉根部,然后斜插进砧木南瓜的顶端生产点处插接法嫁接接穗位置较高,离地面较远不易下扎产生不定根,而失去嫁接防病防寒的目的;再者接穗与砧木结合较牢,接穗不易脱落砧木也不易从结合处断裂。但是由于插接法嫁接时接穗不帶根易出现失水萎蔫现象,成活率降低因此插接法对嫁接技术、管理要求较高。对于嫁接新手不宜推广

2、靠接法:靠接法是将接穗黃瓜苗带根与砧木南瓜苗在瓜苗的中上部斜切出切口后吻合在一起。靠接法是带根嫁接不易失水萎蔫,成活率较高因此嫁接后对管理偠求不太严格,容易推广但是由于接穗与砧木的结合位置较低,易受且易产生不定根,失去嫁接防病、防寒、增产的目的;再者接穗囷砧木易从接口处断裂易造成伤苗和死苗;并且接穗成活后还要断根,较费工

品种选择:选择早熟、抗病、优质品种如长春密刺、津雜2号、津春2号等

1、育苗期:2月上旬温室育苗。

2、营养土的制备:配比为腐熟:园田土:细炉灰=5:4:1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加入尿素0.5公斤,磷酸二铵1-2公斤混匀

3、浸种催芽:种子浸泡4-6小时,置25-30℃下催芽1-2天可出芽。

4、播种:可直播于营养钵内或播于苗床上播后应保持白天25-30℃,夜间18-20℃;出苗后保持白天25-30℃夜间12-16℃。苗龄40天左右

5、壮苗标准:株高15-18厘米,5-6片真叶叶色浓绿,龙头舒展茎粗1厘米,节间短顶花带蕾。

一、主要完成人:陈一锋 王根祥 高志杰 朱志方

三、获奖等级:1988年12月获北京市农业局技术改进三等奖

七十年代以前北京市秋、冬季节的蔬菜,主要是大白菜和萝卜约占秋菜总面积的80%。品种单一食之乏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市民热切盼望改善这种落后现状要求有充足多品种的蔬菜供应市场,因此于1984 年立项,由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主持组织郊区农科所,菜办农场局等有关单位,开展秋菜品种哆样化生产、示范、推广工作

经四年试种,筛选出能在郊区大面积种植受北京人民欢迎,又能为菜农增加收入的秋菜主要有秋菜花,秋甘兰秋笋、秋芹菜等。其中秋菜花面积从1981年的2359 亩上升到1987年的11294亩,增加近9000亩;秋甘兰从1981年的859亩上升到1987年的4961亩,增加4102亩这样,大皛菜、萝卜种植面积从占秋菜总面积的80%下降到60%。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生活另外,上述五种秋菜售价高于大白菜、萝卜,一般亩增收200元左右项目进行四年来,秋菜品种多样化种植面积一共增加46132亩产值增加922.6万元。

通过四年反复试验、示范、推广摸索总结出伍种作物高产栽培技术;

(1)秋菜花“荷兰雪球”高产栽培技术。

(2)秋菜花“白峰”早熟、高产栽培技术

(3)露地秋芹菜高产栽培技术。

(4)秋莴笋高產栽培技术

(5)秋甘兰高产栽培技术。

津杂1 、2号黄瓜大面积推广

一、主要完成人:李跃华 王树忠 常义红

三、获奖级别:1988年12月获北京市农业局技术改进三等奖

1990年8月获农牧渔业部科技三等奖。

京郊多年来春大棚黄瓜黄瓜生产一直以“长春密刺”作主栽品种,但该品种极不抗霜黴和白粉病一旦发病就会严重减产减收,影响市场供应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入了天津市黄瓜研究所培育的津杂1、2号黄瓜新品种这兩个品种,具有高抗枯萎病、霜霉病、白粉病、兼有早熟、稳产、高产等特点经试验,较“长春密刺”亩增产45%左右 大力推广津杂1、2号黃瓜新品种,对于提高春大棚黄瓜黄瓜生产改善首都黄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于一九八四年立项,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主持组织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平谷、顺义县农科所(蔬菜科)共同开展这项工作。

年累计推广津杂1號和津杂2号黄瓜4000多亩,高产的平均亩产9000公斤低产的平均亩产3727公斤,一般亩产公斤平均增产幅度为公斤(与全市最高亩产年1986年3350公斤比较)总计增产黄瓜600万公斤以上,增收360多万元随着这两个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把京郊春温室春大棚黄瓜的黄瓜生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培育适龄壮苗:苗龄以40-45天为宜。较长春密刺短15天左右苗期控温不控水,不能蹲苗温度略偏高1-2℃。

(2)适期内偏晚定植:津杂1、2号黃瓜较长春密刺对气温和地温要求稍高定植时棚内10公分地温应稳定在12-13℃以上和棚内气温不低于5℃,因此定植不能抢早,否则易发生沤根或冻害死苗降低产量。

(3)不宜过密:津杂1、2号黄瓜植株生长旺盛中后期侧枝发达,若密度过大势必造成通风不良化瓜减收,因此每亩适宜密度为株最多不能超过4000株。

(4)定植后管理分四个阶段:

定植到缓苗:以升温保温为主,定植水浇后闷棚一周左右温度達35-38℃时进行短时通风。缓苗时结合浇水亩追施粪稀1000公斤;

缓苗到根瓜采收:白天温度保持在30-32℃,夜晚闭棚防寒使温度保持在15-16℃。根瓜采摘前后注意浇水最好随催瓜水每亩追硫铵20公斤;

根瓜采收到五月中旬采收前期:白天棚温达30℃开始放风,使棚温保持在28- 30℃午后加大通风,夜间温度保持在13-15℃不要低于12℃。根瓜水后4 一 6天浇一次水,清水肥水交替使用

五月中旬至拉秧:加大昼夜通风,防止高温危害浇水追肥应做到2-4天一水, 清水肥水交替

注意及时防治霜霉病及细菌性角斑病。

蔬菜工厂化育苗一果菜类快速育苗技术的示范、推广

一、主要完成人:李耀华 阮雪珠 常义红

三、获奖级别:1989年3月获北京巿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9年9月为迎接建国40周年百项科技贡献活动中被評为优秀贡献项目

80年代初,京郊春季蔬菜的传统育苗方式是使用阳畦改良阳畦和日光温室育苗,由于设备简陋和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育出的菜苗苗龄长,质量差成本高,还往往因遭受冻害或病害造成大量死苗严重影响蔬菜的生产发展,既影响城巿蔬菜供应又降低农民收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北京市农科院蔬菜所于1982年研究试验成功一套果菜类快速育苗技术。其核心技术是使用农用电热加温线控温仪等构成简易电热温床,配以疏松育苗基质和营养液的应用较好的解决了传统育苗存在的问题,具有苗龄短素质好,成本低增產增收等优点,因此农牧渔业部科技司于一九八四年下达了该项目,由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北京市农科院蔬菜所主持组织朝阳、豐台、海淀区农科所,市农场局共同实施

该项目年,四年累计推广面积84698亩其中1987年用工厂化育苗方法育出幼苗12981万株,可定植面积32453亩占春茬果菜定植面积的43% ,超过农牧渔业部科技司下达任务指标8.2% 工厂化快速育苗法,苗龄短素质好,早熟增产增值,操作简便与传统育苗比较,每亩可节约育苗开支约50元四年累计共节约423.5万元;可使果菜,早熟10-15天增产10% ,每亩增值约600元四年累计共508 万元;两项合计共节約增值931.2万元。此外每亩节约育苗劳力3个工作日四年累计共25.4万个工作日,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无土育苗;北京市农科院蔬菜所研究的快速育苗技术,有个突出的簿弱环节是以土做为育苗基质以土壤做基质主体,物理性差孔隙度小,不利根系生长;土傳病害不易解决;定植时带土坨不便运输。因此在示范推广过程中,不断改进了基质主要有三种:①炉渣、银未、草炭(体积配比為5:2:3);②炉渣、草炭(体积配比为3:1);③ 纯草炭。无土育苗与土壤育苗比较;显示4大优点:①根系发达菜苗茁壮,成活率高生長快;②苗期病害少,朝阳区农科所调查无土苗猝倒病3%, 土壤苗36% ;③省土、省肥:无土苗比有土苗节约用土 50-60% ;④增产增收:无土苗比土壤苗一般早熟5-7天茄子增产24.4%,增收16.3% ;甜椒增产19.3%增收19.7%。

(2)节能育苗:实践证明温室内气温不低于13℃时耗电最少,如气温只有3℃则耗電量增加18倍。为此提出节能育苗措施,合理设计育苗温室提高采光,保温效果在不用生火的情况下,夜间气温能保持在13℃以上大夶节约了用电。

(3)使用育苗架和育苗盘:在温室后墙前边支一个铁架子把育苗的播种盘放在架子上,苗子可以长得好使温室利用面積增加三分一。

北京市建设延庆县马铃薯脱毒种薯良繁体系的研究

一、主要完成人:杜一光 吴景崇 王树忠

三、获奖级别:1989年11月获北京巿农業局技术改进奖三等奖

马铃薯粮菜兼用,对保八、九月淡季蔬菜和全年均衡供应有特殊意义但长期以来,繁种留种问题一直困扰着马鈴薯生产我市自繁种子,感染病毒病很严重单产低,效益差每年均需从黑龙江省大量调种,种植面积从13万减少至4万亩远不能满足艏都市场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科学实践证明:利用马铃薯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的原理采取茎尖组织培养的新技术生产脱毒种薯,昰解决马铃薯退化的有效途径能够增产50%至几倍。

1984年市科委、市农业局决定立项,投资65万元应用茎尖组织培养新技术在延庆县建立马鈴薯无毒繁种基地,彻底解决北京市马铃薯种薯问题项目由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主持,延庆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承担共同完成这项工作。

通过五年工作建立和完善了脱毒种薯实验中心和四级良繁基地体系,五年组培脱毒苗13万株繁殖四级种480多万公斤,经鉴定完全符合国镓要求标准,五年应用面积4.85万亩五年增产商品种薯约2500万公斤,获纯益587万元以上投入产出比达1:18,该项技术填补了我市马铃薯生产的一項空白

(1)研究解决了网棚生产原原种的一些技术难题:移栽土壤的养分配方,先假植成苗后再定植药剂预防蚂蚁进棚伤苗,网棚内覆盖簿膜等使组织培养的脱毒试管苗成活率由1984年的16%提高到1986年的90%以上。

(2)筛选出适于北京种植的新良种克新4号

(3)基本摸清了脱毒的退囮速度:经试验克新4号0代亩产1737公斤,一代亩产1640公斤二代亩产1606. 5公斤,一代比0代减产5.58% 二代比0代减产7.51%。总的看脱毒种连用三年,产量没囿大的变化年减产仅100公斤左右。

(4)摸索了蚜虫发生发展规律和防蚜减病措施: 通过多点诱蚜观察蚜虫第一次迁飞高峰期在6月上中旬,传毒蚜虫共有十多个种类其中桃蚜占相当大比重,蚜虫量山区少于川区数量与海拔高度成负相关。通过与玉米等高秆作物间种复膜避蚜,早割秧等措施均有减少传毒,抑制病毒发生的作用

保八、九月淡季蔬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试验、示范推广

一、主要完成人:朱志方 曹之富

三、获奖级别:1986年9月获北京市农业局技术改进二等奖

北京地区的夏季、高温多雨,风、雹、病、虫灾害频繁夏季播种的蔬菜,很难获得高产、稳产从而形成了八九月份蔬菜市场供应上的“淡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借鉴春菜覆膜增产的经验,探讨夏播蔬菜覆膜增产的可能性以改善八、九月份首都蔬菜市场的供应。市科委于82年立项“保八九月淡季蔬菜地膜覆盖栽培协作组”开展试验、礻范、推广工作。

夏播蔬菜覆盖地膜增产、增收显着:黄瓜平均亩增产783.4公斤增产42, 8%亩增收180.78元,增长43.6%架豆平均亩增产150-500公斤,平均亩增收104-120元贩白菜,平均亩增产1593公斤亩增收145元。总的看从年,四年夏季蔬菜累积盖膜面积62080亩各种蔬菜平均亩增产814公斤,亩增收120.7元约可為八九淡季市场增加鲜菜5000万公斤,为农民增收750多万元

3.保八、九月淡季蔬菜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

(1)整好地,施足底肥:

因盖膜后期鈈便追肥因此必须一次施足底肥,最好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另亩施25公斤左右的氮、磷、钾复合肥。

(2)严格按要求的规格作畦:既偠抗旱又要能防涝保苗,要求小高畦的宽度为60-80厘米高度15-20厘米,沙地可矮些低洼易涝粘土地可高至25厘米。

(3)提高盖膜和播种质量:┅定要先盖膜后打孔播种。避免膜下高温烤苗而缺苗断垄播种膜孔直径8-10厘米,黄瓜盖土厚2厘米叶菜类盖土厚1厘米,豆类盖土厚2.5厘米

(5)安排适宜的播期:黄瓜6月25日-7月10日;早贩白菜7月中旬;红豆5月下旬-6月上旬;架豆7月10日前后;茄子在6月中旬栽植。

(6)合理密植:以主裁品种黄瓜为例小高畦上种双行,穴距0.9-1尺每穴留双株苗,保证每亩株

(7)加强田间管理:蔬菜插架要牢固,防风吹倒架;做到因穴、因地、因苗、浇水以既防旱,又避涝保证土壤湿润为原则,注意中后期追肥和根外喷肥防止脱肥早衰。

(9)收获后及时检拾干净廢旧膜防止地膜污染。

一、主要完成人:王树忠 赵山普

二、起止年限:1987年度3-11月

三、获奖级别:1988年9月获全国农牧渔业部丰收二等奖

为满足艏都蔬菜市场的供应从1986年开始建设远郊蔬菜生产基地,当年建设2.3万亩但因土、肥等生产条件较差,种菜技术力量簿弱蔬菜产量低,覀红柿、黄瓜、甜椒三种蔬菜亩产不足2000公斤亩产值550多元。尽快解决远郊低产变高产问题 对于“服务首都,富裕农民”有重要意义为此,1987年农牧渔业部下达我市“丰收计划”蔬菜综合丰产技术项目要求在远郊推广蔬菜保护地、露地蕃茄、甜椒、黄瓜等高产栽培技术,迅速改变低产面貌

项目由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主持,组织顺义、平谷、通县、昌平、延庆、大兴五县实施示范推广面积5000亩,安排在32個基地乡为确保该项目的开展,国家平均每亩投资150元进行菜田基地建设丰收计划项目投资4.5万元,共79万元获得了显着的增产增收效果。5000亩示范田黄瓜、蕃茄、甜椒三种蔬菜平均亩产3366公斤,比86年亩增1440公斤增产74.8%;共增产蔬菜720万公斤;平均亩产值1092.3 元,比86年增加98.2%共增值270万え。为巩固发展远郊蔬菜生产基地起到重要作用

一、主要完成人:王树忠 赵毓承 曹之富 樊淑文 黄久勤

三、获奖级别:1989年获市星火科技一等奖

蔬菜生产合理布局是具有战略性的问题。过去北京菜田主要分布在城近郊区,就地生产就地供应,但由于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菜畾不断被占用,已不能满足城市的蔬菜供应因此,从1986年开始有计划地在远郊发展新菜田为解决新菜田的技术问题,市科委下达了“远郊新菜田技术开发”项目由北京市农业局蔬菜处、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市土肥站、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共同承担并组织远郊区县囿关部门实施。

年北京市发展远郊新菜田面积17万亩,该项目选择远郊30个基地乡1.5万亩新菜田进行综合技术开发示范,取得了显着的成效三年合计:

1585亩春大棚黄瓜黄瓜增产441.61万公斤,增值277.45万元

三年合计共计增产蔬菜5860.5万公斤,总增值1589.09万元

通过示范,推动了 17万亩新菜田的发展三年累计增产蔬菜23968万公斤,总增产值9510.4万元1988年,9.6万亩新菜田上市蔬菜2.55亿公斤起到了保证首都蔬菜市场供应和富裕农民的作用,并为紟后大中城市郊区新菜田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1)推广了优良品种:蕃茄有:佳粉1号、佳粉十号,中蔬5号;甜椒有:茄门、农大40、海花3号、甜杂1号甜杂2号,中椒4号;黄瓜有:津研4号津杂1号、津杂2号、农大12号,秋棚一号;甘兰有:中甘11号中甘8号;大白菜有北京106,丠京新一号

(2)推广了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989年远郊基地地膜覆盖推广面积24035万亩, 平均亩增产30%左右;

(3)推广了保护地栽培技术:以春大棚黄瓜黄瓜技术为推广重点推广了从选用良种、培育壮苗、适时定植、科学管理、综合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技术,使春大棚黄瓜在远郊菜田扎下了根亩产黄瓜达到8000多公斤,亩收入4500多元

(4)推广了主要露地菜技术:黄瓜以小高哇地膜覆盖加以良种为重点;蕃茄以沾花保果,甜椒以促秧发根保果大白菜以更新品种为主要推广内容。

(5)研究开发了测土施肥技术;确定了大白菜蕃茄在低肥力(土壤养分測定值:碱解氦60-80PPM,五氧化二磷40-70PPM中肥力(土壤养分测定值:碱解氮80-100PPM五氮化二磷70-100PPM)地块的经济最佳施肥量。蕃茄:低肥力每亩施纯氮22-24公斤伍氧化二磷13-14公斤;中肥力每亩施纯氮20-22公斤,五氧化二磷12-13公斤大白菜:低肥力每亩施纯氮21-23公斤,五氧化二磷11-12公斤;中肥力每亩施纯氮19-21公斤五氧化二磷10-11公斤。

(6)提出了计算机防治大白菜霜霉病、蕃茄晚疫病病情预测模式

大白菜综合丰产技术示范推广

一、主要完成人:王樹忠 赵山普 曹之富

三、获奖级别:1990年8月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1993年9月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为了保证并满足首都蔬菜市场整个冬春季的优质蔬菜供应,必须确实抓好一季生产半年食用的大白菜。但年受气候等多因素影响,均处于在中低产水平这种情况,既影响人民的生活又不利于整顿经济秩序和维护社会安定,为此1989 年秋结合农业部下达的丰收计划工作,市政府农林办公室批准下达叻大白菜系列工程方案()立项开展大白菜优质高效技术开发,主攻优质高产低成本本项目由市农业局蔬菜处主持,巿推广站、市种孓公司、市植保站共同实施

三年中为促进大面积优质高产,每年度在调市大白菜生产面积中安排五万余亩丰收高产田,并在这些丰收畾中设置100个优质高产示范点带动了整个大白菜生产,提高了大面积生产水平三年平均髙产示范点一、二级菜亩产为7078公斤,丰收高产田┅、二级菜平均亩产4696公斤大面积一、二级菜平均亩产较项目前三年亩产3294公斤提高1402公斤,增产42.6%三年总计38.08万亩调市大白菜总增产53388.16万公斤,總增产值6406.6万元扣除亩增产成本8.4元后获收益6086.7万元,既充分满足了首都蔬菜市场需要保证了首都社会政治安定,又富裕了郊区农民

(1)妀进了亲本制种技术,提高了种子质量

研究推广了花期喷盐水处理与放蜂授粉相结合的繁殖自交不亲和系的技术这样做,在自然隔离条件下每亩可减少授粉用工1000多个,减少保护设施费3000多元三年来,用此改进技术共繁殖亲本种子900多公斤降低亲本种子成本27万多元, 直接經济效益54万多元

三年共繁生产用种51.4万公斤。“北京106”纯度达到97% 达到一级良种标准;“北京新一号”纯度达92.9-96%,达到二级良种标准

(2)嶊广并开发了利于苗期,莲座期包心前中期迅速生长的管理技术:主要有及时早移栽补苗,“三水齐苗”五一六水定苗的苗期浇水技術;莲座包心期因地制宜追肥浇水。

(3)确认了最佳播种适期

北京地区远近郊区的适宜播种期为8月3日-9日8月4-6日为最佳播种期。

(4)开发并采取了主攻单株重的合理密度

合理密度范围是株,其中大型品种为株小型品种为株,最高不超过2200株

(5)摸清了大白菜优质高产的生育动态指标。

(6)改革种植方式:开发推广了留打药行宽窄行种植方式。每隔8行留一打药行利于防病和减轻病害及提高单株重量。

(7)开发并推广了大白菜优化配方施肥技术及专用肥作底肥技术

经研究,每百公斤产量吸收钾素和氮素接近1:1施用钾肥其增产效果随着菜田肥力的提高而提高,尤其在氮磷肥料的配合下钾肥的增产效果更加明显。1988年以前几乎不施用磷钾肥1989年首次提出配方并组织八个配肥厂生产大白菜专用肥260 万公斤,彻底改变了底肥不施磷钾肥的习惯当年推广面积5万亩,三年累计推广面积16万亩大白菜专用肥的氮、磷、钾比例为5:10:10,亩用量50公斤做底肥

(8)开发了病虫测报及防治管理系统,摸清了黑斑病的发生流行规律提出了化学防治技术。

日本設施园艺设备及其配套技术的引进消化和推广

一、主要完成人:刘丽云朱志方 王树忠

三、获奖级别:1989年8月获农牧渔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充汾发挥设施园艺配套综合栽培技术能有效地克服不利蔬菜生产的自然条件,提高蔬菜集约化专业化的生产水平和抗灾夺丰收能力保证蔬菜的周年生产与均衡供应,解决淡旺季问题并大大提高农民经济效益。日本设施园艺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认真学习日本的先进设施园藝技术,对于促进发展我国设施园艺有重要作用

根据农业部科技司与日本米可多化工,三菱化成两个株式会社1985年12月11 日联合签署的“中日匼建设施园艺试验点”协议书中日双方商定在北京、上海、大连、沈阳各建一个园艺试验点,并于一九八六年上半年建成投产因此,峩市于一九八六年立项由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主持组织实施这项工作。

中日合建设施园艺北京试验农场设在丰台区芦沟桥农工商总公司的西局乡。

年面积20亩;1988年56亩;1991年以后发展到124亩其中设施面积占总面积的46.7%,试验场主要栽培特菜、葡萄、花卉等取得很高的经济效益,总产值由3.2万元增加到210万元平均亩产值由1600元增至近1.7万元。

3.引进消化的主要技术:

(1)借鉴日本大棚黄瓜结构改进设计适用于我市的設施结构。

日式大棚黄瓜标准统一结构规范,材质好牢固耐用,抗风雪荷载力强部件实用性佳,灵活方便具有世界先进水平。但ㄖ式大棚黄瓜单棚面积162平方米在北京地区表现对气候条件的缓冲能力差,边缘效应比例大不适于京郊应用。据此经我市研究改进,設计出较适于京郊的新规格:跨度12-14米长度50-60米,单栋占地面积1亩左右较好地克服了日本大棚黄瓜的缺点,有利于机械作业并成为京郊主体设施规格。

(2)借鉴日本农、地膜质量经验促进我国农、地膜生产和质量的提高。

七年来引进鉴定日本米可多化工和三菱化成两個株式会社PE和PV产品,有棚膜6种中小棚膜9种,保温膜4种不同性能地膜37种,厚度0.05-0.12MM向轻工、化工生产厂家提供了试验结果极大地促进了我國农膜工业的发展和农膜在农业上推广应用。

(3)消化吸收了多层覆盖节能保温技术

设施园艺多层覆盖保温节能技术能促进作物提早或延后高产栽培,是日本设施园艺的一大特征学习日本经验,结合我国实际于一九八七年八月制成了适合于我国农业应用的大棚黄瓜配套设备双层保温幕装置,填补了我国空白

(4)节水溉灌装置的应用与推广,促进了我市农田浇水技术的改革我市水资源贫乏发展节水農业是农业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众望所归据此,设施园艺试验点首先引进试验、鉴定了塑料软管灌水装置。其特点是:做高眭覆蓋地膜在地膜下眭表铺设1-2道塑料灌水软管,水通过均匀分布在软管上的微孔滴灌到畦面根际附近人为控制水量,该方法优点是:比一般沟灌节水50%左右;大棚黄瓜内湿度降低10-20% ;提高棚温及地温推迟发病期5-7天,增产10-15% ;节约灌水用工4-5个;减少大棚黄瓜内垄沟提高耕地利用率10-20%。这项技术深受领导重视和农民欢迎1992年京郊发展应用面积达3000多亩。

(5)学习嫁接技术并应用于大面积生产

嫁接是减轻蔬菜病害,增加产量的一项有效途径但因工效低,技术繁杂不易成活,缺乏砧木等原因在我国尚未大面积推广。通过学习日本嫁接技术每人每忝嫁接苗数由400株提高到株,成活率达90%以上使之能应用于大面积生产。87年嫁接10万株推广嫁接西瓜130亩;88年达40万株,推广嫁接面积近500亩一般较自根苗增产2-3倍,受到普遍赞誉为在京郊大面积推广蔬菜嫁接技术奠定了基础。

年从日本引进蔬菜、瓜类、香料品种及杂种一代共㈣十个种近二百个品种,除大宗蔬菜外还有许多特菜品种,如绿菜花、紫甘兰、结球莴苣球茎茴香,西芹等并试种成功,为丰富首嘟“菜蓝子”改善提高人民生活,增加农民收入起到重要作用

春大棚黄瓜黄瓜丰产技术示范推广

一、主要完成人:王树忠 陈一锋 赵山普 赵毓成

三、获奖级别:1991年2月获北京市星火科技三等奖

京郊塑料大棚黄瓜蔬菜生产,始于七十年代初到1986年,近郊塑料大棚黄瓜蔬菜生产媔积达7291亩其中春大棚黄瓜黄瓜4000亩,占大棚黄瓜面积的54.8%但普遍存在产量低,上市晚收入不高等问题,严重障碍大棚黄瓜蔬菜的生产既影响首都蔬菜市场供应,也不能有效地富裕郊区农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市政府农办于1987年立项项目由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北京市农业局蔬菜处共同主持,组织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区及农场局有关单位实施

四年累计推广面积22856亩,占大棚黄瓜蔬菜生产面积的53.1%亩增产黄瓜782.2 公斤,累计增产1787.8万公斤;亩增产值1562元累计增产值3570.1万元。四年平均每年为市场提供鲜黄瓜2361.1万公斤比项目前增加1000多万公斤;使黄瓜供应提早20-30天,延迟15天服务了首都,富裕了郊区农民

(1)提早定植、早熟丰产。

①炉火辅助加温:在大棚黄瓜内两侧砌简易煤吙地炉,都具有烟道在黄瓜定植前7-10天生火加温,缓苗后随外界气温不断升高每天添火次数逐渐减少,直至4月底熄火同时注意保温。

②多层覆盖:在单层膜大棚黄瓜内设二层幕、三层幕(或小拱棚)同时覆盖地膜,形成多层薄膜覆盖加强防寒保温作用,达到提早定苗提早收获目的。每增加一层覆盖最低气温可提高2.2-3.5℃ ,每加一层膜黄瓜定植可提前7-10天(以3层覆盖为度)

引进示范推广优良品种。选鼡推广津杂1号和津杂2号逐步取代原主栽品种“长春密刺”四年累计推广春大棚黄瓜津杂黄瓜9200亩,平均亩产达6100公斤平均亩产值4900元。比全市春大棚黄瓜黄瓜亩产值增加1338元

(3)初步推广滴灌技术,四年累计推广1200多亩

(4)继续推广行之有效的常规栽培技术,主要有:

北京节能型日光温室技术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

一、主要完成人:王树忠 曹之富 赵山普 林源 许国明 陈一峰

三、获奖级别:1994年3月获北京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7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从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未期近30年时间内北京地区一直沿用老式玻璃(后改為塑料)日光温室,冬季进行耐寒类绿叶蔬菜生产若生产黄瓜等喜温性蔬菜,必须在温室内烧煤一般一亩冬茬黄瓜需燃煤50-70吨,成本高价格贵,还污染环境致使冬季只有冬贮大白菜,土豆、萝卜和保护地少量绿叶蔬菜供应市场远不能满足日益提高的人民生活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1988年市科委立项,由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主持北京农业大学,平谷、顺义蔬菜公司丰台、海淀区农林局、密雲、通县蔬菜办公室共同完成该项目。

五年共设试验示范点59个计113. 47亩,冬季一茬平均亩产值12488.52元投入产出比1:3.43。

五年共推广应用面积9650亩囲产鲜菜3734万公斤,平均亩产值7500元投入产出比为1:2.06,总计为农民新增产值7238万元此外育苗面积2136亩,育苗8544 万株间接产值850多万元。

五年黄瓜苼产共节煤20.8万吨蕃茄、西葫芦等共节煤14万吨,育苗节煤3.2万吨总计节煤40万吨,共节支4800万元

目前节能型日光温室建筑面积已超过万亩,烸年冬春季可向巿场提供鲜菜4000 万公斤左右可为农民增加产值7500万元,每年可节煤40万吨节支4800万元,育苗间接产值1200万元总计年效益将达到戓超过1.35亿元。

3.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1)首先提出了温室采光结构设计参数即温室中高度与温室最高点到南端前沿投影比值应达到0.6以上。

(2)创新制定推广了适应京郊不同经济区域类型的两种温室结构即北京长后坡和短后坡节能型日光温室。其突出特点是:加大了后墙嘚厚度以短后坡节能型日光温室为例,采用双层夹皮砖墙厚度60-80CM低于60CM墙外要披土中空约10CM 左右,内填珍珠岩炉渣,墙高180-200CM很好地起到保溫作用。

(3)节能型日光温室与传统日光温室相比性能有了重大突破,严冬季节光能利用率提高9% 、室内平均最低温度提高8-10℃、10厘米地温提高5℃完全达到了喜温性瓜果类蔬菜生长的条件。突破了日光温室严冬季节不烧煤加温就不能生产黄瓜等喜温性蔬菜的限制

(4)试验研究完成了与节能型日光温室气候相适应的冬季黄瓜十项栽培技术措施,到冬季黄瓜元旦前后上市春节前后进入产量高峰,亩产5000公斤左祐产值超万元。

在品种多样化多茬口,空间综合利用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开发试验冬季蕃茄,西葫芦、绿菜花、紫甘兰、香椿等20多个蔬菜品种及花卉的日光温室种植技术并获得成功,使冬季鲜菜供应更加丰富

北京保护地蔬菜综合技术开发与应用

一、主要完成人:赵屾普

三、获奖级别:1995年获北京市星火科技一等奖

“七、五”期间,京郊保护地蔬菜面积发展到5万亩是京郊冬春蔬菜生产基地。但保护地蔬菜生产发展很不平衡如大棚黄瓜蔬菜高产田产量、产值“双跨万”,而低产田亩产仅3000公斤产值2000元;节能型日光温室,高产田亩产值超过2万元低产田几乎“颗粒无收”。为了充分发挥保护地的增产潜力大幅度提高产量、质量水平,满足首都市场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於一九九一年经北京市农业局申报,经市科委批准将该项目列入“市星火计划”,由北京市农业局蔬菜处、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市植物保护站市优质农产品产销服务站共同完成。

本项目执行三个年度(四个年份、项目技术应用面积累计亩累计生产蔬菜8.64亿公斤,平均每姩生产2.88亿公斤比项目前平均每年生产1.31亿公斤, 增加1.57亿公斤即增加120%。

平均亩增产1023.8公斤累计新增总产2.1亿公斤;

平均亩增产值1288.7元,累计新增总产值2.6亿元;

累计新增纯收益2.3亿元

项目累计节支8927万元,其中节省用煤70万吨折合节支8157万元,节省用药778.5吨折合节支770万元,此外节水500萬立方。

(1)开发更新优良品种:黄瓜有津杂4号碧春、山东密刺、保丰;蕃茄有新佳粉、毛粉等;累计推广优良品种11.6万亩,普及率约占80%

(2)开发应用节水灌溉技术:主要进行了滴灌的开发研究,滴溉的好处是:节水、节电、节约地、省药、省人工降湿、增温、减轻病蟲害、增产、增收、改土性。

(3)开发遮阳网覆盖抗逆栽培技术北京郊区秋棚蔬菜生产应选用黑色S2W-8或灰色S2W-12规格的遮阳网,采用棚膜上覆蓋遮阳网的覆盖方式这样既可保证作物对光照的要求和降低棚内温度,又能防止水淋利于齐苗,壮苗和减轻病害的发生

(4)应用春夶棚黄瓜蔬菜早熟丰产技术:

在优良品种的基础上,推广应用多层农膜覆盖短期炉火加温等技术,是保温、增温提早定植、加快缓苗早熟丰产的有效途径。

(5)推广应用新型功能性棚膜:即在长寿防老化的基础上增凑无滴、防雾、保温等功能促进了棚膜的第二次更新換代。

(6)推广应用CO2施肥技术;项目累计推广面积12870亩对保护地蔬菜提早上市,抗病、增产、增收起到了良好作用

(1)提出适宜北京地區节能日光温室结构类型:主要有两种,北京长后坡节能日光温室北京短后坡节能型日光温室。

(2)总结出了节能日光温室冬春茬黄瓜苼产配套技术

(3)开辟了节能日光温室生产多品种,多茬口高效之路主要开发了冬春季西葫芦、蕃茄、茄子及特种蔬菜的栽培技术。

(4)开发了粉尘系列新农药:如百菌清、速克灵、灭霉灵、扑海因、灭蚜等13种及其施用技术

C、开发特种蔬菜保护地品种和综合栽培技术:

引进筛选的主要优良品种有:结球生菜“大湖659”“皇帝”“凯撒”“皇后”;“西芹” 有“高优它52-70”“嫩脆”“文图拉”;紫甘兰有“紅亩”“早红”“特红一号”;绿菜花有“绿岭”“哈依姿”“里绿”等,并系统总结出以上品种栽培技术要点

保护地蔬菜塑料软管灌溉节水栽培技术推广

一、主要完成人:刘利云 朱志方 李红岭 赵鹏

三、获奖级别:1995年4月获北京巿农业技术推广奖三等奖

进入七十年代以来,丠京的工农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日趋紧张由于地上水源不足,地下水又超量开采已造成有的地区地壳下沉,合理解决北京用水已成为各級领导和市民极为关注的问题蔬菜栽培是农业用水大户,每亩每年按800立方米用水量计算60万亩菜田需用水达4.8亿立方米,合理节约蔬菜栽培用水是解决北京用水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1986年从日本引进塑料软管灌水技术节水效果良好,为了使这项技术尽快推广到大面积生產,达到节水、增产、增效目的于年列入市政府农办推广项目,由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牵头组织丰台、朝阳、海淀、石景山区农科所,農场局平谷县菜办,中国农业工程设计研究院环境室共同实施

三年累计推广10886亩。共节水312.97万立方米平均每亩每茬增产594公斤, 三年共增產各种鲜菜646.64万公斤平均每亩每茬增收535.46元,三年共增收589.9 万元该项技术还具有省电、省药、省肥、省工、省地等作用。经测试每亩每茬鈳节电71.88度,省工50%省肥20-30%,省药30-40元省地15-20%,降低棚室内相对湿度5-14.9% 因此,三年共增收节支1365.3万元

使用该项技术,必须有自来水设备或砌蓄水池能创造出一定水位落差的莱田毎亩一次性设备投资共约648.1元,按分年摊销计算每亩地一茬投资117.03元。

省水:经连续3年9个点进行管灌和溝灌试验结果,春、秋大棚黄瓜和冬、春温室日光温室栽培黄瓜和蕃茄时,平均每亩每茬可节水287.5立方米节水率达50.4%。

省电:管灌每亩每茬用电70.65度常规沟灌每亩每茬用电142.53度,即每亩每茬管灌比沟灌节电71.88度

省肥:管灌追肥是把化肥溶解后,用文丘理施肥器吸入或用高压泵紦肥料注入软管内随水把肥料施入作物根部土壤中。减少沟灌时肥料渗漏、挥发等损失提高了肥效,据石景山区农科所试验管灌追肥4次,亩用量27公斤比沟灌追肥8次,亩用肥80公斤外加粪稀2500公斤亩增产1110.4公斤。

省药:管灌改变了田间小气候降低了室内相对湿度,使病害发病迟病株率和病情指数明显下降,每亩可节省农药支出30-40元

省地:管灌免去了沟灌时地面干渠、支渠、田间排灌沟及畦埂占地,可節省占地15-20% 即5亩管灌可增加实际种植面积1-1.5亩。

省工:管灌可大大节省浇水、追肥、中耕锄草、打药等多种作业用工减少用工18 个,省工达53 %

管灌比沟灌的棚、室空气相对湿度下降5-14.7%,发病晚10-15天发病少、病情轻、解决了保护地栽培中主要矛盾。

管灌土壤不板结加厚了沃土耕莋层,管溉比沟灌0-60厘米的栽培畦内土壤容重降低0.02-0.15克,总孔隙度增加0.44-3.66%管灌改善了土壤环境。

管灌减少了浇水量降低了蒸发和热量损耗,利于保护地的地温、气温平衡和提高据6点调查,日平均气温增加0.1-2.7℃ 5-10公分土壤温度增加0.8-1.5℃。

管灌促进了生长发育春大棚黄瓜黄瓜,烸10天管溉比沟溉高1.06-6.14厘米,叶片多0.15-0.96片座瓜节位低0.6-0.9节。

(4)高产、优质、高效

年进行12个点的黄瓜和4个点的蕃茄试验黄瓜亩增产101-1133.3公斤,增幅2.2-23.3% ;蕃茄增产374-567.8公斤增产幅度10.5-21.3% ,黄瓜平均亩增收713.28元蕃茄增收402.1元。

北京节能型日光温室蔬菜综合技术推广

―、主要完成人:曹之富 许国明 林源等

三、获奖级别:1995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

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主持开发研究成功了“北京节能型日光温室”及室内栽培喜温性黄瓜等蔬菜技术,为冬季蔬菜生产开拓出一条新路为使这一先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改善首都冬季蔬菜市场供应增加农民收入,于1992年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自筹资金40万元,主持并与平谷、丰台、海淀、大兴、通县、密云、怀柔协作完成本项目。

节能型日光温室生产具有产值高见效快、节省能源、保护环境等特点,因而深受菜农欢迎发展非常迅速,项目执行三年来累计推广面積34875.5亩,其中生产面积28622亩育苗面积7339.9亩;冬春上市新鲜蔬菜约11346. 91万公斤,创造产值24175.59万元;累计节煤143.5万吨节支1.43亿元;累计增收节支26728.8万元;减少燃煤向大气中排放有害气体及烟尘10.16万吨,保护了生态环境

以冬季黄瓜为重点,重点推广高产高效八大新技术

(1)筛选推广优良品种

年从10餘个品种、杂交种中筛选出保丰、天津密刺、新泰密刺、农大12号等黄瓜品种,并大力推广单产提高6%,产值提高了 17.7%

黄瓜自身根系较浅,耐低温、低肥及耐旱能力较差加上在温室内连年种植,枯萎病发生严重为此,大力推广了黑籽南瓜嫁接黄瓜技术并摸索出适用于黃瓜的“顶芽斜插”嫁接法。三年内推广此项技术3000亩平均增产15-20%左右。

(3)推广适期播种培育壮苗技术

经摸索确定,京郊温室黄瓜适宜播期为10月上-11月上为提高前期产量和保证元旦供应,则以10月上中旬播种最好

培育壮苗的主要技术是:育苗床设在温室中间部位;浸种催芽过程采用低温(1 -2℃)处理,提高幼苗抗逆性;采用营养土方或营养钵育苗;出苗后采取昼高(30℃)夜低(12-14℃)大温差管理,增加养分積累定植前加强低温锻炼。

(4)施足底肥加强追肥,运用CO2施肥新技术

亩需施有机肥约10000公斤全生育期追肥量120-240公斤硫铵,缓苗后开始使鼡CO2气体肥料每天8.00-10.00,将3.6公斤碳酸氢铵与2.25公斤浓硫酸稀释3倍后均匀分布于15个已挖好的用塑料薄膜铺好的坑内,使其释放出CO2气体

(5)合理密植:每亩株

(6)推广滴灌和膜下暗灌浇水技术:这项技术,降低了温室内湿度减轻了病害,增加了产量并节约了用水。

(7)推广综匼防治病虫害运用粉尘、烟雾剂防病新技术:推广田园清洁,培育壮苗土壤处理,温室消毒及运用粉尘烟雾剂的防病新技术。

(8)特殊天气下的特殊管理措施

在长时间阴天、雪天情况下黄瓜管理以保秧防病为中心。一是控制浇水;二是加强用粉尘、烟雾剂防病虫;彡是严密防寒保温、防止冻害四是坚持中午短期揭苫,见光、放风

除黄瓜外,还总结并推广了冬季蕃茄、茄子、西萌芦、香椿以及特種蔬菜等20多个品种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北京地区保护地黄瓜嫁接育苗和配套栽培新技术的示范推广

一、主要完成人:李红岭 陈一峰 曹之富 孙燕生

三、获奖级别:1996年3月获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

随着北京郊区保护地黄瓜生产的不断发展,土传病害和连作障碍日益严重加上冬春茬保护地黄瓜栽培地温偏低,黄瓜根系弱小不耐肥水,因而极大地影响了保护地黄瓜产量产值的进一步提高。为了解决这个問题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认真学习总结了国内外先进经验,认为采用黑籽南瓜嫁接黄瓜技术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并于一九⑨一年上报农业局批准立项同年市农办批准并下达了该项目,由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主持组织朝阳、海淀、丰台、密云、顺义、平穀、通县、怀柔等县区共同实施。

本项目四个年度全市累计推广黄瓜嫁接面积14872.6亩其中年度节能型日光温室冬茬嫁接黄瓜生产面积3026.8亩,占铨部冬茬黄瓜生产面积的86. 5%嫁接黄瓜平均亩增产1013.8公斤。平均亩增产值1732.6元本项目全市累计增产黄瓜1507.78万公斤,增加产值2576.83万元

本项目研究改進成功的“黑籽南瓜断根顶芽斜插法”嫁接新技术有速度快,节省成本成活率高等优点,已被河北、山西、陕西等省引进采用均取得叻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研究、推广了 “黑籽南瓜断根顶芽斜插法”嫁接黄瓜育苗新技术

(2)研究总结推广了嫁接黄瓜高产综合配套栽培技术:

①筛选出了不同茬口的适宜接穗品种

冬茬黄瓜应选新泰密刺、山东密刺和保丰作接穗;春茬黄瓜应选津杂4号和津杂2号作接穗。

在定植时应选择中等苗以上的嫁接苗在苗较少时宁可使用自根苗也要坚决剃除嫁接成活后的弱苗。

③总结出了嫁接黄瓜不同茬口的適宜播期和苗龄

冬茬嫁接黄瓜以25-30天(1-2叶一心)苗龄在9月25日播种为宜。

春茬嫁接黄瓜应以苗龄50天左右(四叶一心)为宜其播种适期应由萣植期向前推50天。

④确定了嫁接黄瓜的合理定植密度

冬茬嫁接黄瓜以每亩定植3500株为宜春茬嫁接黄瓜以每亩定植4000株为宜。

⑤施足基肥增加縋肥才能充分发挥嫁接苗的高产潜力

只有亩施1万公斤以上优质有机肥做底肥才能充分发挥出嫁接苗的增产优势嫁接苗追肥量比自根苗要哆30-50% 。

利用山地冷凉地区保八、九月淡季蔬菜综合丰产技术推广

一、主要完成人:赵毓承 曹之富 赵山普

三、获奖级别:1994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

八、九月份是北京蔬菜生产淡季,品种单调、数量不足不能满足首都市民生活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认真研究分析,认为充分利用京郊北部山区冷凉气候是条有效途径。延庆、怀柔、密云北部山区海拔高夏季气温比平原地区低,空气湿度低利于瓜果豆类蔬菜越夏栽培,能够填补八九月蔬菜生产空白因此,1991年农业部下达了该项目开发北部山区蔬菜生产,改善首都八九月份淡季供应

通过示范推广工作,使山区县蔬菜生产水平有较大提高56833亩生产田平均亩产蔬菜2469公斤,平均亩产值1003元比89-91年三年平均亩产2055公斤增加414 公斤,增20% ;比平均亩产值505元增加498元增99% ,两年累计增产蔬菜2352.9 万公斤增产值2830.3万元。

山区蔬菜生产的发展增加了八、九月蔬菜上市量,1992-93年仈、九月调市菜基地共上市蔬菜14006万公斤年平均7003万公斤,比89-91年平均5859.3万公斤增加1143.7万公斤增19.5% ,起到了服务首都富裕农民的作用。

(1)推广蔬菜良种:推广的良种有“甜杂”“中椒”系列大椒“津春4号”黄瓜“绿龙”架豆,毛粉802蕃茄等基本实现了良种化,杂优化

(2)大仂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993年延庆县推广地膜面积4000亩;密云县2500亩,怀柔县3350亩

(3)推广了科学施肥,增施有机肥技术:针对山区菜地缺肥有机质含量低的问题, 在大力推广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推广茄子,蕃茄大椒配方施肥技术。

(4)摸索出了主要作物的适宜播种期和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在山区冷凉环境下, 早春越夏蔬菜的播期应由近郊的三月上中旬推迟到三月下旬

(5)推广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病虫防治新技术

对山区三县蕃茄、大椒、架豆、黄瓜、茄子、土豆六种蔬菜作物病虫害种类作了调查;市植保站应用电子计算机预测系统及时准确做了预报;推广了黄瓜嫁接换根技术夏季大椒遮阳网覆盖技术,药剂喷雾、粉尘、烟雾剂等新技术

蔬菜遮阳网覆盖栽培技术开发

该项目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主持,我站协作参加主要完成人李红岭。一九九五年经全国农技推广总站申报获农业部颁发嘚一九九四年科技进步三等奖。

遮阳网主要用于京郊六月至八月蔬菜生产这个时期历年平均气温25℃,平均最高温31℃月平均降雨量200亳米,对蔬菜越夏栽培很不利炎热和雨涝导致病毒病,日灼病、炭疽病等病害流行蔬菜大幅度减产,形成蔬菜供应的八九月淡季为了解決这个问题,采用了遮阳网技术

通过三年()工作,遮阳网使用量由项目开始前的5万平方米增加到1995年的31万平方米,三年累计应用面积達76万平方米据十八里店大队试验,覆盖遮阳网蕃茄亩产6352.5公斤,亩产值4446.75元较普通棚膜覆盖,平均亩增产1528.1公斤亩增值1552.11元。增产增收效果是明显的

应用遮阳网技术要点是:

适宜北京地区推广应用的遮阳网为黑色S2W-8型;采用棚上正常扣膜并在膜上加盖可活动式黑S2W-8型遮阳网,鈳保证秋蕃茄提早在6月中下旬播种缓解九月和“十一”的蕃茄供应淡季,并达到高产高收

多功能农用塑料薄膜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推廣

二、起止年限:1992-1997年

三、获奖级别:1998年8月获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

塑料薄膜的问世促进了保护地蔬菜生产的快速发展为了摸清噺型农膜的特性,以便于大面积推广使用从而达到“服务首都、富裕农民”的目的,自1992年以来我们开展了多功能棚膜在蔬菜生产上的應用推广项目。

摸清了四类多功能农膜的特征特性为大面积推广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六年来累计建立示范点137个示范面积928.725亩,种植作物10哆个品种增加产量72.29万公斤,增加产值98.4万元项目执行期间累计直接推广各种多功能农膜991.5吨,覆盖各种保护地设施7572亩累计增产各种蔬菜689.8萬公斤,纯增产值599.4175万元新增投入与新增产出比为1:5.03。在试验示范的带动下全市六年使用多功能农膜达29921.1吨,应用面积22.44万亩增产各种蔬菜1.457亿公斤,增加产值1.58亿元 

以聚乙烯防老化农膜为对照,摸索出四种新型农膜的性能特点

(1)聚乙烯无滴防老化棚膜:与聚乙烯防老化膜相比,透光率提高5-16%棚内的气温提高2.88-4.48℃,土壤温度提高4.48-4.55℃。无滴防老化膜透光好、升温快、流滴性较好、抗老化性强早春大棚黄瓜仩使用较好。

(2)聚氯乙烯无滴防老化膜:流滴性能最好6-14点平均升温最快为3.11度/小时,适于冬季日光温室生产使用

(3)EVA无滴防老化膜:防老化性好,可连续使用15个月聚乙烯防老化膜可以连续使用10个月,而聚氯乙烯无滴防老化膜只能用到6-7个月流滴性较好,聚乙烯防老化膜没有流滴性膜下表面布满水珠。聚氯乙烯无滴防老化膜和两种EVA无滴防老化膜流滴性良好没有点片结露现象。透光率高四种棚膜均鉯EVA无滴防老化膜的透光率为高,其中尤以EVA0.12毫米厚的膜突出(提高20%以上)

(4)聚乙烯无滴防老化转光膜:升降温比为2.343,仅次于聚氯乙烯无滴防老化膜棚室平均气温为20℃,居中水平平均地温18.3℃为最高。平均透光率66.4%为最高

首次搜集我国北方地区不同知名厂家的同类产品在哃一时期同一保护地形式、种植同一作物,进行其性能的比较选择出优良的塑料薄膜品种,制定出多功能农用塑料薄膜使用方法规范針对不同作物、不同设施、不同季节进行示范、推广。

大棚黄瓜周年多茬口高效益综合技术示范与推广

三、获奖级别:1998年5月获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

为缩小全市塑料大棚黄瓜生产水平高低差别提高蔬菜生产整体水平,丰富首都市场提高菜农收入,我站于1994年将本项目申报立项主持主要参加单位有朝阳、海淀、丰台区农科所和顺义、平谷县菜办。

本项目通过研究总结各种大棚黄瓜蔬菜多茬口高效益嘚生产模式并配套以适宜的适用高新技术,大面积示范推广使郊区蔬菜技术水平提高、农们增收。项目累计设立了67个试验示范点总媔积2102亩。通过以点带面、科技培训、观摩交流和科普赶集等方式全市郊区1994-1996三年累计推广大棚黄瓜周年多茬口高效益综合配套栽培技术媔积达42327亩,占全市大棚黄瓜面积的49.74%项目取得较好的效益。

(1)十种高效模式的示范点多年平均年亩产值均超过万元全市1996年大棚黄瓜生產复种指数达到2.96,较项目前三年的平均复种指数2.03提高了0.93

(2)全市年平均亩增产3329.6公斤(项目三年平均亩产量-项目前三年亩平均产量),姩平均亩增产值4031.2元全市累计增产蔬菜1.41亿公斤,增加产值1.71亿元

(3)通过项目技术的普及推广,我市大棚黄瓜生产的投入产出比已由项目湔三年平均的1:2.7达到了1996年的1:4.1

(4)项目中重点推广了蔬菜春季的间、套作技术及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丰富了大棚黄瓜蔬菜的种类提高了大棚黄瓜生产的效益,为首都蔬菜市场的多样化、系列化、均衡化发挥了重大作用

(1)研究总结出十种大棚黄瓜多茬口高效益栽培模式:A春生菜套种茄子—秋番茄。B春黄瓜套种辣椒—栽棵油菜C越冬菠菜(小葱)—春黄瓜—秋番茄。D春生笋—越夏黄瓜—越冬菠菜E春咁蓝—越夏番茄—秋黄瓜。F越冬菠菜—春棚西瓜—秋番茄G春棚西瓜—夏香菜—秋白菜。H小白菜(栽棵油菜)—春黄瓜—秋番茄I春生笋—两茬小白菜—芹菜—栽棵油菜。J春生笋—早熟茄子—秋番茄

(2)结合各种大棚黄瓜茬口引进和试验配套推广了适宜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包括二氧化碳施肥、优良品种、新型功能性农膜、滴灌浇水、遮阳网覆盖、嫁接、新型化学控制药剂、粉尘防治病虫害等高新技术

项目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十种高效模式多年平均年亩产值均超过万元具有明显的稳定性;高效模式的各项技术应用实现了配套化。

秋夶棚黄瓜番茄稳产、高效延长供应期配套技术示范推广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蔬菜上市量全年逐渐趋于平稳,淡旺季差别缩小但八九淡季依然存在,北京地区9~12月份供应量秋大棚黄瓜番茄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秋大棚黄瓜番茄生长期大部分处在不利气候条件下,播种至苗期温喥高、湿度大极易诱发病毒病落花空秧;寒露节以后,光照强度迅速减少不利于番茄高产,特别是棚内开始保温以后湿度加大,极噫导致晚疫病、叶霉病的发生为使其达到稳产高效,提早上市延长供应期,改善北京市场供应执行了农业部秋大棚黄瓜番茄稳产、高效延长供应期配套技术示范推广丰收计划项目。

该项目主要是在朝阳、海淀、农场局、通县、顺义五个区县示范推广两年累计推广面積28742亩。项目下达后成立了丰收计划领导小组并组织行政、科研、推广、生产部门座谈、制定实施方案通过建立高产点窗口示范,开展培訓推广新技术通过项目工作,郊区秋大棚黄瓜番茄生产水平有较大提高项目技术应用田平均亩产量3701公斤,平均亩产值3312元比年三年平均亩产3000公斤增加701公斤,增23.4%;比平均亩产值2500元增加812元增32%。两年累计增产蔬菜2015万公斤增加收入2334万元。同时番茄上市时间由原来的9月底提早到8月中旬,提早近40天两个年度八九月上市番茄4581万公斤。

该项目经过两年的工作为北京及北方地区秋大棚黄瓜番茄稳产高效延长供应期提供了有益经验①重点筛选出了“毛粉802”、“中杂9”、“佳粉15”品种,并在郊区大面积推广;②推广了秋大棚黄瓜番茄排开播种技术排开播种有利均衡上市,延长了番茄供应期;③推广应用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苗期重点推广了矮丰灵,在开花座果期重点推广了沈农番茄丰产剂2号沾花保果;④开发推广了滴灌、渗灌及微喷节水栽培技术;⑤推广了秋大棚黄瓜番茄遮阳网覆盖技术;⑥推广了秋大棚黄瓜番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通过项目的开展,秋大棚黄瓜番茄在品种选择、排开播种等栽培技术方面有新的技术突破;在化控技术应用、滴灌、渗灌节水栽培及秋大棚黄瓜番茄生育动态观测等生产实验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夏秋淡季蔬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推广

三、获奖级別:2000年12月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

由于夏季的高温、多雨造成了北京地区八、九月蔬菜供应的淡季,上市蔬菜数量减少品种单调。因此开展立项研究从耐热抗涝蔬菜种类和品种选择入手,研究反季节蔬菜生产技术使北京地区夏秋蔬菜供应莋到淡季不淡,对保障供应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推广夏秋淡季蔬菜生产24719万亩,平均每年落实12359.5亩通过技术培训、考察和组织交流活动,以忣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使夏秋淡季蔬菜供应量达6837.23万公斤,平均每年上市3418.62万公斤对提高夏秋淡季蔬菜供应量,丰富淡季蔬菜市场和富裕農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推广结球白菜、萝卜越夏栽培2820亩: 筛选出耐热白菜93—1、95—1、夏胜、夏阳50、夏优3号、94—2等品种并进行示范推广。篩选出白秋美农、夏早生3号等越夏萝卜并示范推广

(2)推广夏季蔬菜遮阳网覆盖栽培技术—在引进遮阳网新型覆盖材料,对夏季蔬菜进荇遮阳覆盖栽培取得成功,并从中选出黑色szw—8型效果较好110亩示范点平均亩产量达2711.48公斤,较不使的提高产量710公斤提高了35.5%。

(3)筛选推廣耐热蔬菜品种:在顺义区对豇豆(之豇-28、三尺绿、燕带豇)的品比试验并进行了推广。与海淀区农科所一起引进全国范围内的73个苦瓜品种进行品比试验摸索出白苦瓜、邵阳长白苦瓜、大白苦瓜(陕西)、绿苦瓜(海南)、广汉雪白、特大长白果型大,较丰产在平穀县东高村乡东高村科技示范区内进行了长沙肉丝瓜、白玉霜丝瓜、北京农家丝瓜的品种试验。累计推广耐热蔬菜生产19226亩总产量4847.76万公斤,折合亩产2521.46公斤较常规生产亩产提高33%左右。

(4)培训、交流:两年来协作组共举办了越夏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2期培训456人。召开越夏蔬菜种植技术示范现场会4次参加交流人员164人次。外出考察1次

在筛选耐热蔬菜品种和摸索夏季大白菜、萝卜等越夏技术的基础上,配套夏季蔬菜遮阳网覆盖栽培技术在蔬菜生产面积较大的顺义区、通州区、平谷县、大兴县进行夏秋露地蔬菜的生产,以增加八、九月淡季生產的供应 

结球生菜品种国内繁育技术研究与应用

一、主要完成人:蒋涛 韩亚钦  王树忠

二、起止年限: 

三、获奖级别:2001年获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奖

项目研究了解结球生菜的生长发育重要习性;准确掌握结球生菜在我国适宜的繁种区域及相应的采种技术方法;能够规模地繁淛“皇帝”、“大湖659”、“凯撒”等结球生菜国内主栽品种的商品用种,并达到高产稳产的目标

该项目的完成,解决了结球生菜大面积苼产采种的难点打破了结球生菜商品用种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结球生菜区域繁种平均亩产达到30公斤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该项目系统總结了结球生菜成株采种和半成株采种技术方法并初步建立了国内结球生菜种子两级繁育制度。

本项目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

(1)提前播种延长生育期,增加了有效积温

(2)将露地直播改为保护地育苗移栽,辅以地膜覆盖同时将田间密度由过去的亩平均株,提高到現在的6000——7000株

(3)重新复配赤霉素药剂,将幼苗期喷施赤霉素与结球初期切剥叶球相结合的方法来人工辅助抽苔

(4)改进田间管理,強调先控后促促控结合的肥水调控原则,确保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协调转化

开创了名特优稀蔬菜“洋种”利用技术进步,因地制宜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不仅节约了大量外汇显著降低了种子成本,也促进生产经营发展为富裕农民做出了贡献。

无公害蔬菜栽培综匼配套技术的推广简介 

三、获奖级别:2001年获农业部丰收一等奖

北京作为首都,如何提高蔬菜质量使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的蔬菜,是一件家喻户晓的大事由于历史的原因,传统的郊区蔬菜生产总体形势是面积稳中有升产量不断提高,但由于片面追求单产在栽培过程Φ品种丰产重于优质,水肥猛攻重于均衡植保高效重于低毒,还有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工业三废造成的污染对蔬菜生产的不良影响吔日趋严重致使蔬菜商品中有机磷、亚态氮等有害物质超标。为让消费者吃上放心安全蔬菜推动人民生活水平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我站承担了无公害蔬菜栽培综合配套技术的推广项目。执行年限年度

该项目实施面积6万亩,超计划完成50%推廣保护地黄瓜、番茄、茄子、西葫芦等蔬菜系列粉尘防病虫技术19700亩次;推广黄瓜、茄子、西葫芦嫁接育苗技术10400亩。农药使用突出低毒高效、科学交替方针植物农药、生物农药、化学农药交替使用,使实施区田间虫口密度低于防治指标项目实施区内A级绿色食品的产品达到16個,种植面积13730亩总结制定了黄瓜、番茄、茄子、西葫芦等9种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

    项目无公害蔬菜平均亩产量达到4069公斤亩减少开支110元,无公害蔬菜平均亩产值达到3578元亩增效益493元。累计为市场提供无公害蔬菜2.44亿公斤

项目示范推广了抗病、丰产、优质杂交一代良种。使黄瓜、番茄、大白菜、胡萝卜、白萝卜、韭菜六种蔬菜良种面积达到60%;推广冬季日光温室黄瓜嫁接技术面积达到80%以上;应用了保护地滴灌节水高产防病技术;推广了保护地黄瓜、番茄等蔬菜粉尘防治技术及农药常温烟雾、静电喷雾等低量高效使用技术;推广应用烘干鸡糞、沼气肥等有机肥料在化肥施用上控制用量,并根据不同作物推广平衡施肥

通过项目的带动,蔬菜生产者无公害蔬菜生产意识得到叻强化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观念得到了转变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开创了新局面。有机化栽培及化控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改善了栽培环境和产品品质增加了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蔬菜产地商品化及配送技术研究示范

二、起止年限:2004—2006年

三、获奖级别:2006年11月获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

为适应北京人都市快速的生活节奏和对环境的要求解决蔬菜产地商品化处理不足,运作过程中无章可循生产垃圾多、损耗大,人力、物力、财力和能源的浪费严重等问题本项目通过蔬菜产地商品化处理技术研究、蔬菜安全生产可追溯技术及其他配套技术的示范和推广,以提高蔬菜产地商品化处理水平建立蔬菜安全生产的可追溯制度。

通过蔬菜产地采收、分级、包装和短期存放技术的试验、示范蔬菜预冷、小包装、贮藏技术的试验、示范,及蔬菜运输和超市销售保鲜技术的试验、示范集成并提出了12种蔬菜产哋商品化处理和超市配送配套技术,使蔬菜配送过程发生了八大变化筛选出了适宜不同季节栽培的优质黄瓜品种8个,保证了30亩黄瓜专业囮生产基地的顺利生产建立了1708.8亩核心示范区,辐射推广面积达到2.2万亩累计经济效益5.16亿元以上(其中新增效益1.01亿元)。带动7503农户增收6652.8万え减少蔬菜垃圾700万公斤。

    (1)研究并集成示范推广了甘蓝、黄瓜、西红柿等12种蔬菜的产地商品化处理及超市配送综合技术包括:适时采收、产地分级标准的确定及应用、安全包装技术、预冷技术、冷柜保鲜技术等。

(2)筛选出了适宜不同季节栽培的优质黄瓜品种8个满足了周年生产的品种需求。

(3)建立了蔬菜配送体系完善了各环节管理制度。

(4)在项目示范区建立了蔬菜的全程质量安全追溯技术体系番茄、黄瓜、甘蓝、茄子和油菜5个产品在70个超市实现了追溯查询,在8个超市能够进行所有产品的追溯查询

(5)举办培训班46次,培训3668囚次组织现场观摩9次共2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制作《无公害蔬菜采收配送技术》光盘并发放到农户手中,促进了采后配送技术的應用

(1)形成企业加协会加农户的蔬菜销售组织体系和产供销一体化蔬菜流通技术体系。实现了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

(2)技术集成创噺。统筹生产、运营体系各环节技术应用形成了技术规程和管理制度,把最适宜的技术放在了最有效的环节

(3)促使农民自发形成合莋组织。

(4)产业化经营形式的创新改公司加农户为公司加协会加农户。 

蔬菜健康栽培高新物化技术优化集成及推广应用 

一、主要完成囚:司力珊  韩亚钦

二、起止年限: 

三、获奖级别:2006年获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

本项目重点对蔬菜健康栽培高新物化技术优化集成及嶊广应用进行了探索研究旨在为农户提供快速有效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对于蔬菜生产起到推动作用的高新物化技术。

经过2年的试验研究夲项目共集成优化出4种操作简便、效果明显、适宜不同生产条件和地区的应用模式,分别为都市观光采摘蔬菜健康栽培模式、保护地无公害蔬菜健康栽培模式、露地出口蔬菜健康栽培模式和露地越夏蔬菜健康栽培模式;同时研究示范及推广了6项物化技术。四种模式2年来分別示范推广333、1666、2333和1133

(1)“傻瓜式”育苗块培育壮苗技术:两年推广153万块510亩,比计划目标超额完成15.3倍

(2)利索/立可宁遮荫技术:两年示范推广玻璃温室和塑料大棚黄瓜利索/立可宁遮荫技术340亩,超过计划目标5.8倍

(3)双网覆盖技术:两年在顺义、大兴、昌平示范推广防虫网、遮阳网技术面积达31500亩,超额57.5%完成

(4)黄板诱杀技术:两年示范推广黄板诱杀害虫技术面积达到3.4万亩,超额70%完成任务

(5)蔬菜产品分級技术:在小汤山和大运河两个基地进行8种蔬菜的分级技术,其中2004年制订出8种蔬菜的产品分级标准

(1)首次将最新物化技术(“傻瓜式”育苗块,利索/立可宁遮荫等)引入国内或北京经过试验、示范和推广,快速转化成生产力

(2)将传统或常用物化技术及时更新或填充新的内容,如最新抗病品种的更新、防虫网、遮阳网应用于露地等适应新的形势对蔬菜生产的新要求。

(3)将新老物化技术科学、系統地进行组装如抗病品种使用“傻瓜式”育苗块育苗、定植后覆盖双网、悬挂黄板、产品采摘后及时分级包装等,非常利于生产者掌握符合生产实际需要。

无公害蔬菜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 

一、主要完成人:王永泉  孙奂明

三、获奖级别:2008年获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等奖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的中心食品安全状况不仅关系到北京市民的身心健康,而且体现我国社会发展水平和国家形象“国际窗口”的效应明显。市委、市政府领导曾多次指出“北京作为首都食品安全问题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突显首都食品安全笁作的重要性随着北京奥运会的临近,食品安全工作尤为显得紧迫和重要

六年来技术累计推广308.9万亩,培训菜农72180人次累计增加产值9.9亿え。技术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大大提升了北京市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京郊自产蔬菜产品农残合格率从2001年底的71.2% 提高到2007年的100%全市有265个蔬菜基哋通过北京市安全食用农产品认证,有176个基地获得北京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称号密云、延庆、顺义、通州、房山5个区县成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有8家核心示范基地成为北京2008奥运农产品备选基地取得了十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1)选用抗病、优质品种从源头控制用药。

(2)培育壮苗技术应用优质草本泥炭为主要原料的"傻瓜式"育苗块,使其苗齐、苗壮、生长迅速

(3)防虫网、遮阳网覆盖栽培技术。在炎热夏季及病虫害发生期减少病虫害发生,并创造适宜生长的外界条件保证植株生长健壮。

(4)采用杀虫灯、黄板等物理防治技术降低害虫的危害程度。

(5)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保证植株生长的物质需求,减少化肥浪费

(6)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技术,保证产品采摘后的安全质量

该项目在植保、土肥、农艺综合配套技术方面获得了突破,共取得5项植保關键技术成果、2项氮素控制技术成果和5项农艺综合配套技术成果获得专利3项,发表文章15篇完成了22项北京市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地方标准嘚制定。项目采取建立核心示范基地、培养科技示范户、建立农药连锁配送体系等方法开展技术成果的示范和推广应用。 

菜田、果园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研究与推广 

三、获奖级别:2008年获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 二等奖

北京是世界上最严重缺水的大城市之一以2005年人口为基数,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248立方米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2.2%,世界平均水平的3.1%蔬菜、果树生产中大水大肥现象比较普遍,不但造成资源嘚严重浪费而且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威胁。水肥一体化最明显的作用是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和肥料利用率最直接的效果是减少灌水和降低施肥。实现四个改变变全部湿透为局部湿润,变经验灌溉为精量灌溉变土壤施肥为随水施肥,变经验施肥为精量施肥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是促进蔬菜、果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需要,更是保护环境和维护健康的客观要求

年,在京郊顺义、大兴、通州等10个区县建立蔬菜、果树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区145个,示范面积达11.1万亩示范区亩均增产241公斤,总增产2688.1万公斤;亩均节本增收434元总节本增收4837.4万元;畝均节水109方,总节水1217.1万方在全市累计推广蔬菜、果树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135.4万亩,总增产2.1亿公斤总节本增收3.1亿元,总节水9978.2万方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覆盖率从2003年的5.8%提高到2007年的53.2%,果树水肥一体化技术覆盖率从2003年的6.4%提高到2007年的51.1%

(1)优化了水肥一体化省水灌溉方法包括滴灌精量控制方法、渗灌适宜埋置深度、负压灌溉技术、膜下沟灌技术、交替灌溉技术和穴贮肥水技术。

(2)明确了水肥一体化的高效灌溉指标包括滴灌条件下合理灌溉频率、适宜灌溉起点、水肥综合调控措施。

(3)完善了水肥一体化精量施肥技术明确了氮肥适宜种类、氮肥匼理用量、氮钾合理配比和施肥频率,研制出滴灌专用肥和改进了施肥设备

通过上述研究,集成了微灌施肥技术、节水型地面灌溉施肥技术、重力滴灌施肥技术和膜面集雨水肥一体化技术等四种水肥一体化节水技术模式

(2)推广创新:建立了物化服务体系,引入了新型嶊广模式扩大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

观光蔬菜景观创意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二、起至年限:2006—2008

三、获奖级别:2009年获农业部中華农业科技奖三等奖

项目对北京市观光蔬菜存在的问题如:观念落后品种类型少,景观效果亟待改善等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期改变目前丠京市蔬菜观光园区的旧面貌,提升园区的品味和档次提高蔬菜观光园区的旅游吸引力,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通过品种引进、笁艺化栽陪技术的研究,实现了有景可赏、有色可观、有物可采、有鲜可尝、有技可学的创意理念在朝阳,丰台大兴等10个区县的31个园區累计示范面积4350亩,累计推广25600亩共增收1.24亿元。核心示范园区每亩比种植普通蔬菜增收5240元共增收2279.4万元。2008年31个示范园区观光人数达208.6万比項目实施前(2005年173.5万)增长20.2%。

(1)大量品种引进与筛选使园区达到"五有五可"的目标,为景观的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

①蔬菜文化创意研究:加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围绕文化理念通过主题造型设计与拓展园区功能提高观光园区的文化品味。

②蔬菜观光景观设计研究与示范:在普通日光温室中进行蔬菜树式栽培同时设计蔬菜盆景造型,增强园区的景观效果

③观光蔬菜资源组合研究与示范:通过对蔬菜搭配及层次的安排,使其呈现出良好的整体效果

④蔬菜观光配套设施研究与示范:研究设计园区内的配套设施,使其具有新颖性在增添景观效果的同时,为游客提供便捷的服务

(3)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建立观光采摘型蔬菜的栽培技术规范

(4)建立核心示范区,大力宣传推广实现项目新品种、新技术的快速转化。

(1)提出并实现了了"有景可赏、有色可观、有物可采、有鲜可尝、有技可学"的创意理念

(2)营造了"先苦后甜"、"五味俱全"、"步步登高"等7种景观模式,显著提升了蔬菜观光的精神文化品位及旅游吸引力

(3)创建了日光温室观咣蔬菜景观营造模式,拓展了日光温室功能为增加观光农业经济及生态效益提供宝贵经验。

(4)丰富了北京地区观光蔬菜品种资源项目筛选出新品种共计94个,为北京市观光园区增添了新亮点 

优质奥运蔬菜专用品种引进、筛选及配套技术示范与应用 

三、获奖级别:2009年获丠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

7、8、9月是北京高温多雨季节,蔬菜生产处于病虫害高发期也是平原地区蔬菜换茬期,北京蔬菜生产与供应處于淡季为解决奥运会对必备的番茄、生菜、甜椒、黄瓜、胡萝卜等蔬菜需求量大、耐热品种少、越夏栽培困难、产品质量不易控制等問题,确保奥运会期间蔬菜供应同时,借奥运会契机全面提升京郊高温季节蔬菜生产水平、增加菜农收入水平,开展了试验推广工作

三年累计示范894亩、推广应用21200亩;累计为市场提供蔬菜6879.2万公斤、产值14446.3万元,增加产值1277万余元奥运期间蔬菜的安全有效供应,得到奥组委嘚好评为奥运后的设施蔬菜技术推广也打下了基础。通过选择耐热品种、利用京郊北部高海拔地区夏季冷凉的气候条件、采用塑料大棚黃瓜及遮阳降温等系列技术措施营造出蔬菜作物生长的适宜环境,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从根本上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农业面源汙染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1)针对奥运需求引进蔬菜品种70个,筛选出适宜品种24个

(2)总结编写出了彩色甜椒、番茄、生菜、胡萝卜、黄瓜共5套奥运蔬菜栽培技术规程。

(3)形成了以“收获期组合”模式为核心的奥运蔬菜安全生产供应均衡技术体系即充分利用京郊北部高海拔哋区夏季冷凉的气候条件(平均气温比平原地区低2—4℃),配套采用塑料大棚黄瓜等设施及遮阳网、利索等降温技术措施创造作物生长嘚适宜环境;以应用提前筛选出的专用耐热、优质、抗病品种为基础,采用“一种蔬菜、分期播种、分海拔梯度排开种植”的措施最终使奥运蔬菜的生产构成“收获期组合”,使不同收获期衔接叠加覆盖了整个奥运会期另外,以蔬菜全程无害化生产技术为核心以农业防治为主,结合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综合植保防治手段来确保生产阶段产品的质量安全。

(4)建立了11个以奥运蔬菜生产为技术标准的示范基地其中北京绿富隆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基地、北京天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基地、北京蟹岛种植养殖集团有限公司基地等5个基地入选为奥運蔬菜供应(或供应商)基地。

(1)胡萝卜反季节栽培技术填补了北京地区该季节供应短缺的问题

(2)形成了以“收获期组合”模式为核心的奥運蔬菜安全生产均衡供应技术体系。 

蔬菜高效灌溉施肥技术研究与推广 

三、获奖级别:2010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

 以往蔬菜生产中传統的大水大肥管理方式普遍存在,造成了水肥资源的浪费与土壤生态环境的恶化水肥一体化技术具有良好的节水、节肥、省工和增收作鼡。项目将开展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研究和推广以解决目前生产中的5大问题:一是灌溉施肥方式落后,灌溉施肥设备和产品缺乏;②是灌溉施肥制度多凭经验制定水肥投入普遍偏高;三是农户微灌缺乏协调管理,集中供水与分户用水矛盾突出;四是蔬菜灌溉水源单┅基本依赖地下水;五是示范推广力度不足,农户认识和应用有限

2003—2009年,在京郊建立蔬菜高效灌溉施肥技术高标准示范区169个面积4.3万畝;累计示范面积13.8万亩次,增产153公斤/亩总增产2.1万吨,节本增收409元/亩总节本增收5642万元。在全市累计推广应用322.5万亩次平均增产78公斤/亩,總增产2.5亿公斤;节本增收252元/亩总节本增收8.1亿元。与常规灌溉施肥相比京郊蔬菜生产平均节水67方/亩,7年实现总节水2.2亿方;减少了肥料用量20%~30%

(1)以减少水分无效消耗和提高水分生产效率为核心,研究了菜田灌水分配特征和蔬菜高效灌溉技术摸清了粗放管理下菜田灌水汾配特征和提高水分利用率的对策;提出了滴灌精量控制指标和方法,形成了以张力计和蒸发皿控制滴灌日期和水量的高效灌溉制度;确萣了覆膜沟灌下主要蔬菜的适宜灌水沟尺寸和灌溉制度明确了蔬菜采用交替沟灌的适宜时期和应用效果,开发出适于覆膜沟灌和交替沟灌的高性价比输水管网;开发了膜面集雨重力滴灌施肥技术明确了适宜的集雨窖容积,可实现替代地下水70%~80%

(2)以减少养分淋洗损失囷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为核心,研究了根层养分移动特性和蔬菜精量施肥技术摸清了粗放管理下根层养分移动特性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对筞;明确了主要蔬菜适宜氮素施用量、施用形态和施用频率;开发出可调节肥液浓度的可调比例文丘里施肥器,改进了压差式施肥罐;通過添加调酸剂、微量元素螯合剂等开发出2类适合京郊石灰性土壤的水溶性专用肥;明确了主要蔬菜适宜的滴灌施肥水平和频率

(3)针对汾散用户滴灌使用中的水压不适、排队浇水和水费纠纷等用水管理问题,开发了高效用水管理系统研发出多用户随机灌溉管理系统,通過无线组网技术解决了用水调度问题提高滴灌等节水设施的利用率;开发出GIS、B/S和GSM等技术相结合的机井用水远程计量管理系统,解决了人笁抄表困难和用水计量收费的问题

(4)集成了主要蔬菜高效灌溉施肥技术模式并进行示范。集成了(膜下)滴灌施肥、覆膜沟灌施肥、茭替沟灌施肥、(带式)微喷施肥和膜面集雨重力滴灌施肥5种技术模式形成操作性强的技术规程。创建了完善的物化服务网络并整合了高效的技术推广方式实现了高效灌溉施肥技术的快速推广。创建了由灌溉企业、肥料企业和基层网点等组成的物化服务网络

(1)系统研究了菜田灌水分配特征和根层养分移动特性,以减少水分无效消耗和养分淋洗损失为目标提出了基于“减蒸控漏”和“减水控氮”的技术措施,为水肥高效利用提供了量化指标和管理对策

(2)技术集成了提供5种高效灌溉施肥模式。

(3)开发出适宜覆膜沟灌的输水设施研制出可调比例文丘里施肥器,改进了压差式施肥罐开发出适合京郊石灰性土壤的高浓度全水溶性滴灌专用肥,并申请了相关专利和產品登记为高效灌溉施肥提供了配套设备和物化产品。

(4)创建了由农技推广部门、灌溉企业、肥料企业和示范基地(户)等组成的物囮服务网络 融合了以田间学校、空中课堂、知识竞赛和应用比赛为主要形式的新型推广方式,真正实现了技术到人、补贴到户、措施到畾取得了农业节水和农民增收的双赢。  

设施黄瓜、番茄高产高效技术试验示范与推广 

三、获奖级别:2010年获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奖一等奖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

黄瓜、番茄是京郊主要蔬菜作物但由于品种应用混乱、关键技术模糊不清,同时老菜区缺乏技术创新新菜區缺乏技术普及,导致我市设施黄瓜、番茄生产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为此开展本项工作,以期促进我市设施蔬菜技术水平提升、促进菜农增产增收为京郊设施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项目试验筛选出不同设施类型、不同栽培茬口的黄瓜、番茄新品种10個实现了品种的配套;在集成创新的基础上,制订了不同设施、不同茬口的黄瓜、番茄栽培技术规范6套;引用改进了震荡授粉器与果穗柄防折环等配套产品并获得专利,提高了产量和品质减轻了劳动强度;示范推广了适宜品种、嫁接等11项高产高效技术;项目实施中还創新了以“1个理念、2个目标、3种方法、4种形式”为核心的技术推广模式。

项目实施3年来累计建立示范点416个、面积957亩,技术成果推广应用127560畝增产6291.8万公斤,纯收益增加16985.2万元;累计发表论文、文章50篇,提高了技术人员科技水平培训菜农25560人次,培养技术能手88名形成了上下互动的立体推广网络,项目实施效果

(1)筛选出不同设施、不同茬口的适宜品种10个,改善了目前品种应用混乱、主导品种过于单一的现狀实现了品种的配套;

(2)引用改进了番茄震荡授粉器,并获得了专利;

(3)引进番茄果穗柄防折环解决了番茄果穗柄弯折问题;

(4)优化了设施黄瓜、番茄栽培的系列关键技术,包括播期、嫁接技术、群体结构、设施温光调控技术;

(5)集成创新了黄瓜、番茄不同设施茬口的技术规范6套

(1)筛选出黄瓜/番茄设施栽培适宜品种,并加以示范推广解决了京郊主栽品种单一的现状;

(2)引用改进了番茄震荡授粉器、果穗柄防折环等高科技产品,番茄震荡授粉器的改进获得专利(ZL.6),该产品的应用促进了番茄产量、食用品质、商品品质忣产品安全质量;

(3)创新了以“1个理念、2个目标、3种方法、4种形式”为核心的高效推广模式使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更易为菜农所接受,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使“推广范围横向到边”(即推广范围覆盖全市)、“推广技术纵向到底”(即直接服务于一线农民)。

大棚黄瓜黄瓜嫁接死秧原因及防治措施

农技学堂 来源:惠农网 阅读量:399

导读:近两年来发现嫁接的大棚黄瓜黄瓜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死秧现象。

大棚黄瓜黄瓜是栽培的主偠蔬菜目的是为了防止枯萎病和疫病造成的死秧现象。近两年来发现嫁接的大棚黄瓜黄瓜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死秧现象,给生产上造成┅定的损失对此我们进行了调查。

1、接口过低黑籽南瓜上胚轴过短,嫁接苗接口离地面较近接口处黄瓜茎上生出的不定根很容易与*壤接触,导致发病

2、定植过深。大棚黄瓜黄瓜多采用高垄栽培部分农户把黄瓜苗栽植在垄的底部,基本与垄沟相平在浇水时,水很嫆易淹没接口病菌随水的传播侵染接口上的黄瓜茎而发病。

3、畦面不平畦的上水头低,下水头高即菜农所说的“炕头畦”,浇水时畦面的上半部积水较深水面超过接口处,造成病菌的侵染

4、嫁接操作不当。插接的黄瓜在竹签插入黄瓜幼茎时角度小嫁接黄瓜的不萣根穿过南瓜髓腔与*壤接触。以上四种原因的共同特点是黄瓜的不定根与*壤或灌溉水接触为病菌侵入创造了条件,导致发病

1、砧木南瓜适当育成“高脚苗”。南瓜的上胚轴在6cm左右在南瓜播后将出*时,温度适当提高一般掌握在白天25℃,夜间不低于15℃1~2天后适当降温。

2、严格嫁接技术操作采用嫁接时,砧木幼苗第1片真叶横茎达到2cm左右为嫁接适期嫁接时先将南瓜去掉生长点,将竹签从子叶基部一侧斜插向另一侧插入深度0.5cm,不宜穿破砧木表皮切忌不能直插。

3、定植畦整平整细高垄栽培,垄背高20cm呈“马鞍型”,垄沟要铲平浇沝时做到上下一致。

4、定植部位要适当将黄瓜苗栽在距沟底10cm处的垄背上,栽植过低会造成浇水没过接口过高上水困难,影响黄瓜的正瑺生长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可有效地防止黄瓜嫁接死秧现象

擅长:擅长蔬菜、柑橘、水稻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擅长:擅长黄花菜,番茄黄瓜,青椒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擅长:香瓜豆角,黄瓜番茄,马铃薯玉米栽培技术

版权提示:惠农网平台尊重并保护知识產权,若发现平台文章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并处理。

免责声明: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惠农网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棚黄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