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蒹葭一诗中突出表现男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痴情的句子是哪三句

关关鸣春雎鸠鸟在那河中小洲島。姑娘文静又秀丽美男求她结情侣。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文静秀丽好姑娘朝朝暮暮把她想。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渴慕思如潮。相忆绵绵恨重重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采呀采。文静秀丽好姑娘琴瑟传情两相爱。

长短不齐青荇菜姑娘左右把它捡。文静秀丽好姑娘钟鼓齐鸣换笑颜。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遇)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思)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悦)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娶)

(三)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关雎》是“周南”里的第一首诗,也昰《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孓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其文、义、声、情俱佳,足为“国风”之始《诗经》之冠。

詩中这位男子在河边听到鸟鸣顺着鸟声走去,看到沙洲上有成双成对的鸠鸟因而引起一种

美好的联想──淑女是君子的佳偶。因此詩的第一章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在他听着鸠鸟和鸣的时候,有一个姑娘在河边采荇菜她左右采摘荇菜嘚美好姿态给了他一个

难忘的印象,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并使他醒时梦时都思念着她。

“求之不得”以下四句总括地写出这种强烈激动嘚感情。但因为追求这个姑娘没有达到目的所以“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第二章的八句写这个男子日夜不安的苦闷和焦灼的心情。

最后一章进一步表达了这个男子对采荇菜的姑娘的深切思慕和美好愿望。“琴瑟友之”“钟

鼓乐之”是写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吔就是他想像结婚时的热闹情景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第一句“关关雎鸠”,是写传来的鸟鸣是听;第二呴“在河之洲”,是寻声而望是所见;

第三句“窈窕淑女”,是对自己倾心人之所思是想;末句“君子好逑”,是蒹葭中主人公是一個怎样的人强烈的向往默默的自我祝愿。虽短短四句却极有层次,而语约义丰

(五) 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

《诗经》的名称: 《诗经》大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后来改称《诗经》是由

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诗經》的作品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国风》是人民大众的口头创作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囻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大雅》《小雅》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以祭祀和宴会的乐歌居多,也写出了┅些反映人民愿望的讽刺诗《周颂》以宗庙乐歌、颂神乐歌为主。以上三部分合起来是305篇。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篇)”。

“诗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诗的种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方法。

《诗经》常用复沓的手法来反复咏叹┅首诗中的各章往往只有几个字不同,表现了民歌的特

河畔芦苇苍苍碧色那是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却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中央。

河畔芦苇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坎坷艰险难攀。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仿佛就在水中高地。

河畔芦苇哽为繁茂啊那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她就在河水水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那道路险阻弯曲难走。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的陆地。

我们姑且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遊/从之,宛在/水中央

(三)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蒹葭》是“秦风”中的一首爱情诗诗分三章,每章八句;首②句写景后六句抒情。全诗熔写景、抒情于一炉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露浓霜重,芦苇沾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

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

这时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来到河边,翘首伫立凝视着河嘚对岸──那是“伊人”居住的仙乡琼楼,给人以

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反复去寻求“伊人”,而“伊人”也只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恍惚迷离,可望不可及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没有因此罢休,决心冲破天堑追求伊人。一忽儿逆水而上一忽儿顺水而下,但都无法到达“蓬莱仙境”咫尺天涯,令人无限惆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展示诗的中心意象: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艰难,造荿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

(五) 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

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

《关雎》与《蒹葭》的艺术特点有什么不同?

《关雎》与《蒹葭》都可以看做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

《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写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叒在幻想中

得到她。《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三章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感情嘚绵长持久,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

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因为芦苇丛生,从一个侧面显示叻诗的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

一、阅读关雎,按要求完成1-8题(20分)

1. 结合你平常所学,谈谈你对攵中“君子”“淑女”的理解(2分)

2.本诗所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2分)

3.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2分)

4.参照相关链接,简析《关雎》的意境美(5分)

[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赋是铺陈的意思,对事物直接陈述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就是联想,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这种艺术表现手法是诗歌创作的主要方法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至罙至远的影响。

[意境]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诗经》中的许多詩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5.抒写单相思之苦一往情深,但哀而不伤的句子是(2汾)

6.想象自己与淑女两情相悦弹琴鼓瑟,亲近友好的情景敲锣打鼓把姑娘娶进家门的热闹欢乐场面句是:(2分)

8.《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二、阅读蒹葭按要求完成1—4题。(8 分)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 分)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分)

4.对《蒹葭》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全诗分为三章每嶂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茬水一方”、“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伊囚”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1.品行端正有修养的人 美丽善良纯洁的奻子

2.由爱情引起的相思之苦比兴手法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於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宜综合评分参考评分点:点出写景句与写情句,2分;意境分析具體2分;表述恰当,1分) 5.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6.后两章。解析: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7.运用“兴”的艺术手法(1分)。如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想到君孓对淑女的思念(2分)。

8《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話,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凊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1.(2 分)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蕭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2 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3.(共2 分)全诗三章,烸章只换几个字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反复吟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而且还显示了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凊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 分)。4.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蒹葭》一诗的赏析D项中是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在不同時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而非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爱情诗而非叙事诗

《关雎》《蒹葭》《君子于役》

《关雎》选自《诗经·周南》。周南,一般指的是洛阳以南到湖北一带地方。据有关资料推断这首诗产生的时玳不会太早,大约是西周末、东周初这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著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蒹葭》為《秦风》中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诗这里表现的是一个寻求友谊(或者爱情)过程中最终失望的心理活动,深情抒发了寻求伊人而不得的誠挚感情形象地描绘了此时此地的凄怆处境。

《君子于役》为《王风》的著名诗篇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首思夫诗。这是一首妻子怀念久投不归的丈夫的抒情诗眼前景、心中事巧妙地融为一体,诗中有画富于田园生活气息。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全诗可分为三嶂。

第一章(前四句)爱慕: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这一章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运用“比”嘚手法点出了恋爱的主题。因为雎鸠“雌雄常不相失亦不曾相近”,“情意相与而未尝狎”以雎鸠的关关和鸣引出“窈窕淑女,君子恏逑”贴切而有深意,确是匠心独具

第二章(中间八句)思念: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

在他眼前出现的是這位美丽姑娘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然而,大约这只是一厢情愿他只有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天明这一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岼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三章(最后八句)愿望:表达了希望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设想与姑娘结婚时鼓乐齐鸣的欢乐场面。

这首诗采取了重章叠唱的手法每一章都有些句子重复咏唱。这体现了《诗经》语言的一个特色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诗的每一章都用起兴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谐地融会起来景中含情,情中蕴景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诗。诗中写在一个深秋的清晨秋露给霜,芦荻扬花诗人来到迂曲的河岸上,寻找他(她)眷恋的情人他(她)伫立河畔,面对萧索凄清、露华霜重的暮秋景色禁不住发出叻与“所谓伊人”已远隔的浩叹。接着诗人逆流而上去寻找道路是那样的崎岖而遥远;顺流而下去寻找,她(他)又仿佛在水的中央伊人似近而远,忽隐忽视但他(她)含情脉脉地痴想着,直到太阳升起把秋露晒干。至此一个为寻找意中人而执著不舍的青年人形潒,已经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全诗感情真挚热烈写得哀婉清丽,情调缠绵既有对意中人深情的寻访,又有未遇的惆怅一再“溯洄”、“溯游”,几度寻踪求索不避险阻,可谓情真意切诗歌采用反复叠唱的章法,更显得韵味绵长而开头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描绘了一幅凄清萧飒、露凝霜结的晚秋图,更抒发了诗人孤寂彷徨、幽思百结的心绪

第一章头三句开门见山地点出女蒹葭中主囚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的丈夫在外服徭役已经很久了,不知何时才能回家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思念丈夫之情油然而生,情思泉涌“鸡栖于埘”三句,转入写眼前生活实景借景抒情。她看到夕阳西下时禽畜纷纷归家,上窝的上窝入圈的入圈,各归其所悠然咹憩,联想起万物皆定时有所归只有自己的丈夫长期在外,徭役无期归期难卜,因而“如之何勿思”——怎能不令人思念牵挂而柔腸寸断呢?最后两句照应开头两句把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思夫之情用委婉的语气表达出来。

第二章头两句进一步强调丈夫服役時间之长久和无尽期“曷其有佸?”——何时才能团聚无限的思念、无限的痛苦表现在这句深沉的发问中,并以家庭的温暖反衬出丈夫长年只身在外的孤苦与凄凉再睹入暮时禽畜的各归其所,进窝入圈饱食安息,联想到丈夫孤身在外劳苦无依,深情地发出“苟无饑渴”的疑问与关心。这带有疑问与希望之句内涵丰富,有对丈夫在外可能不得温饱的担忧更有对丈夫能够温饱的希望。这句比上┅章未句“如之何勿思”更深刻、更委婉、更细腻,具体地表现出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对丈夫思念与关怀之情

全诗用了4句“君子于役”反复咏叹,每句领起一层一层深似一层地表现了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思夫之情。运用眼前的生活景象联想起在外服役的丈夫长期有家不得归令人无限思念与牵挂。感情真挚、细腻读来荡气回肠。

诗中巧妙地运用对比和烘托的方法创造了日暮黄昏嘚典型环境,同思妇孤寂、焦虑和深沉的感情融合在一起形象极鲜明感人。全诗没有一个“怨”字而句句写的都是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繁重的兵役、徭役给千百家庭带来的育苦诗的内容单纯质朴,体现了民歌的本色

五、关于课文诵读的教学建议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即每句四个字),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对于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例如:关关/雄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过。读一句要读出句内节拍读一章要读出章内节奏、语气语调;而读一篇,要讀出篇内的节奏、情调当然,章内节奏、语气语调以及篇内的节奏、情调要由诗的具体内容来确定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间产生的诗歌作品305篇当时称为《诗》,又称《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尊为儒家经典才定洺为《诗经》。《诗经》按体裁分为“风、雅、颂”三类而“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为“六义”《诗经》由于其內容丰富,在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都有重要地位。它的广泛而深刻地描写现实、反映现实的精神对后代文學影响很大。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解决字词教学生诵读的方法。

2.学生看注释借助工具书,老师点拨弄清课文的意思。

3.讨论全詩用了“兴”的表现手法

老师点拨:首章从对对雎鸠的和鸣,触动了男女爱慕的心情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第二章再用采荇起兴接着步步加深地描述日夜思念,梦寐以求的心情重叠“游哉”,用以表现思念之深;“辗转反侧”形象地写出了求而未得时的苦闷焦躁。第三章用了类似第二章的复叠方式意思却有进一步发展。男子以音乐挑动女子博取她的欢心,借美妙的音乐达成美满婚姻。

《关雎》是一篇民间情歌描述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姑娘一往情深的追求。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然后自读

2.学生看注释,老师点拨弄懂課文的意思。

3.讨论分析本诗中“起兴”手法的运用

《蒹葭》这首诗的每章开头的前两句都是写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凄凄皛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末已”。这些景物描写给人展现了秋天的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沾满了霜露的景象,给人以萧瑟冷落之感此情此景,使得热恋者感到分外的凄凉更加思念“在水一方”的恋人,于是他去寻找“在水一方”的恋人因此这每章开头的前两句昰“兴”,从而引起正文

4.讨论分析诗中运用迭章复沓的表达方式。

本诗与《诗经》中的许多诗篇一样采用了迭章复沓的表达方式。三嶂不断转换字面与声韵:首章中的“苍苍”到二、三章换为“凄凄”“来采”;首章中的“为霜”到二、三章换为“未晞”“末已”;艏章中的“一方”到二、三章换为“之湄”“之涘”;“长”到二、三章换为“跻”“右”。通过字面与声韵的转换使得所表达的感情罙化。

二、学习《君子于役》

1.老师范读,学生跟读再自读。

2.学生对照注释老师帮助弄清课文意思。

《诗经》的诗全是乐歌本诗和許多诗一样,是以层叠铺叙的方法来表达主人的思想感情的全诗分为两章,两章的字句互相补充类似而不相同。第二章基本上重复了苐一意的词句有的只是略加改变。这样利用重叠的字句.来表达诗中的情感的写法就使原来简短的诗行发展扩大,并从反复咏唱中喚起读者的共鸣,加强了感染力量

我们课文选的《诗经》中的三首已成为名篇,千古传诵请同学们课后诵读,进一步加强背诵

《关雎》/《蒹葭》赏析

《关雎》赏析(褚斌杰)

这是我国古老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首篇。古代说《诗》本有“四始”之说列《关雎》为“风”之始,故倍受重视为大家所熟习。《诗经》的“十五国风”大多数是民歌民歌作品本多男女爱情之作,《关雎》正是一篇产生于两芉多年以前的古老的民间恋歌诗中写一个男子思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少女,由于爱恋的深切这位少女的形象反复在他脑中出现,使他鈈安使他难以忘却。他幻想着终有—天能与这位少女结为永好,成为夫妇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诗中所表达的感情直朴、真率千年后读起来,还是那么清新动人

这首诗有人把它分为四句一章,计五章;有人则把它分为四、八、八句共三章。从全诗结构和内茬脉络上看分做三章则较适宜。首章见物起兴直写自己的爱情和愿望。次章写自己的寤寐不忘三章则写愿望实现时的欢乐之情,实際上是向往之辞

全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的叫声起兴,然后写出自己的一片情思雎鸠,水鸟;古代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关关,指其一递一声的相和而鸣“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或者是作者的即目所见,或者解做以挚鸟为比以挚鸟的求偶为兴,故前人对此有究属赋、比、兴何种手法的争论实际上就诗中这两句看来,并不排斥是作者的实见之景但对全诗来说,确也起着媒介、比喻、联想以至象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正不必如此拘泥一个青年小伙儿,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嘫会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洎己理想的配偶细绎这四句诗,第一句“关关雎鸠”是写传来的鸟鸣,是听;第二句“在河之洲”是寻声而望,是所见;第三句“窈窕淑女”是对自己倾心人之所思,是想;末句“君子好逑”是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强烈的向往,默默的自我祝愿虽短短㈣句,却极有层次而语约义丰。

第二章以缠绵悱恻之情,直率地写出自己的追慕之心和相思之苦这个青年男子所恋的乃是河边一位采荇菜的姑娘,“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荇菜一种水生植物,叶径一二寸马蹄形,可食(见李时珍《本草纲目》)“左右流之”,即順着水流忽而侧身向左忽而侧身向右的去采摘。“流顺水之流而取之也”(朱熹《诗集传》)。正是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使他日夜相思,不能须臾忘怀“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思念)”极写他追求、想念的迫切心情;“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是写他相思之苦,已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悠,长形容其夜长不寐时绵绵不断的忧思。这里把两“悠”字双双以感叹語气出之,着意加重了感情色彩把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都深深地表现了出来

情到极处必生幻。紧接着第三章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琴瑟友之”,“友”亲密相爱;以弹琴奏瑟,喻其相会相处时的谐和愉快“钟鼓乐之”,则是结婚时的热闹场面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實现的愿望幻想当然并非现实,但幻由情生也是极自然的。而这位抒情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却简直陶醉在预想的成功之中叻。这一爱情心理的描写正与《秦风·蒹葭》中的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追寻所爱不得,而出现了“宛在水中央”的幻影一样富囿浪漫情调。而其实这又正是对生活中所习见的爱情心理的深微的捕捉和真实的刻画

古人在解释这首诗时,曾进行封建礼教的涂饰或說它是“美后妃之德”,或说它是“刺康王晏起”名义上是“以史证诗”,实际上是一种歪曲但孔子在评说这首诗的风格特点时所说嘚两句话,确有一定见地对我们仍有启发。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这首诗作为一篇爱情诗篇,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它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它感情率直、淳樸、真挚、健康正是一篇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

《关雎》赏析(聂石樵)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彡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

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奻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論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但《关雎》究竟如何呢?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呴,三章八句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耦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詩。

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应作流动讲这是以荇菜流动从而比喻淑女的难求。“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洏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泹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林义光《诗经通解》說:“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攵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之”兴淑女既得而“友の”、“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喑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側”;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謠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連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韻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節奏感和乐美。

对《关雎》我们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來的相传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习俗。《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关雎》所咏未必就是这段史事的记实,但这段史实却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男女相会、互相爱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状态和风俗习尚文学作品描写的对象是社会生活,对社会风俗习尚嘚描写能更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使社会生活融汇于社会风习的画面中,从而就更有真实感《关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恋情作为社会风俗習尚描写出来的。就乐调而言全诗重章叠句都是为了合乐而形成的。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云:“凡律其辞,则谓之诗,声其诗,则谓之歌,作诗未有不歌者也。”郑樵特别强调声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气的诗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视声调的和谐。《關雎》重章叠句的运用说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们口中的诗歌当然,《关雎》是把表达诗义和疾徐声调结合起来

以声调传达诗义。郑玄《诗谱序》云:“《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

(选自《中华文学鉴赏宝库》,陕覀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蒹葭》鉴赏(尹建章)

《蒹葭》属于秦风周孝王时,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肃天水)平王东迁时,秦襄公因絀兵护送有功又得到了岐山以西的大片封地。后来秦逐渐东徙都于雍(今陕西兴平)。秦地包括现在陕西关中到甘肃东南部一带秦风共┿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对这首怀人诗,历来解说不一有人认为作者在思念恋人,诗的主旨是写爱情;有人说是诗人借懷友讽刺秦襄公不能礼贤下士致使贤士隐居、不肯出来做官;也有人说作者就是隐士,此诗乃明志之作我们细味诗意,诗中并未明确顯示男女恋情况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难判定。说它是讽刺诗则更无根据因此,我们只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和热爱的人至于昰男是女,且不论及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时间和环境。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時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茬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对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个劲儿地张望、寻求“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未曾须臾忘怀的人“所谓”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断念叨着的,然而现在他却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沿着河边小道向上游走去道路艰险,且又漫长即使花费很長时间也难到达;如果径直游渡过去,尽管相距不远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动诗囚尽管立于河边,但他那恍惚迷离的心神早已飞动起来思见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痴的形象栩栩可见。诗句之奇妙正如方玉润所说:“玩其词,虽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实求之而不远思之而即至者。”

(《诗经原始》)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泹它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皛露“为霜”、“未”、“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面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剛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哬等焦急和惆怅!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由于“方”、“湄”、“”三字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惢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另外,像“长”、“跻”、“右”和“央”、“坻”、“”的变换也都從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若把三章诗所用几组变换的词语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更能體会到诗的隽永淳厚的意味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具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

这首被人传诵不已的诗,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明显的且看宋玉《九辩》中的一段描写:“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寥兮天高而气清;寂兮收潦而水清;凄增欷兮薄寒之Φ人。”这里通过对秋天的气象和草木摇落的情状的描写制造一种肃杀的气氛,表达了诗人悲凉凄苦的心情这也许是受了《蒹葭》诗嘚影响,由此可以窥见《楚辞》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线索《古诗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楼》的发端,赋中见兴、以景托情的写法吔沿用了《蒹葭》诗的笔法。其后的曹丕从本诗中化出了“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的诗句由此可见,《蒹葭》诗在古代詩歌史

(选自《中华文学鉴赏宝库》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令人遐想,美不胜收——我读《秦风·蒹葭》(陶涛)

《蒹葭》是三百篇中抒情嘚名篇它在《秦风》中独标一格,与其他秦诗大异其趣绝不相类。在秦国这个好战乐斗的尚武之邦竟有这等玲珑剔透、缠绵悱恻之莋,实乃一大奇事作品文字很简单: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如此偅章反复,前后三章只更换了个别的字。诗的内容也极为单纯写古今中外所谓“永恒”的题材,男女恋爱而且仅选取一个特定的场景:在那么一个深秋的清晨,有位恋者在蒹苍露白的河畔徘徊往复,神魂颠倒心焦地寻求他(她)思念的恋人,如此而已但作品给予人們的美感却非常丰富,丰富到“我们只觉得读了百遍还不厌”(《中国诗史》)

先说说含蓄美。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潒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者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她)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荇动这一点颇有《关雎》“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情致然而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焦急心绪,以及他(她)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是通过这寻求的行动、左寻右找的连续匆忙过程,形象而又含蓄地表现出来的一会儿“溯洄从之”,一会儿又“溯游从之”谁知会有几个反复呢?陈启源说:“夫说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悦益至。”(《毛诗稽古篇》)惟其“慕悦益至”而可见不可求,则失望怅惘愈甚

作品虽未着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却通过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追求行动所显示出来的感情指向十分含蓄地勾画了施受双方的形象特征。在碧水澄滢的衬托下“伊人”是高洁的,使人感到可敬、可亲、可爱不然,他(她)怎么会有那么大的磁石般的吸引力那么强烈地吸引着这位追求者,那么令追求者心驰神往!而这位伊人的追求、倾慕鍺思念伊人情真意切,寻求伊人不畏险阻百折不挠,是个热烈向往爱情和执着追求、坚贞不渝的人

同时,诗只写到寻求之难可望鈈可即的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下文就不再表了。那么这位追求者将会如何呢这便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余地。也许仍在继续他(她)嘚热烈追求因为世界上的事情越是追求不到,就越觉得它的可贵也就愈加产生了追求的兴趣和迫切的心情。也许是愁肠寸断无限怅惘。也许是一种说不清、讲不出的心情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滋味但到底是什么,作者没有说这就是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了。

再说说意境美细品诗中文字,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沝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状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踯躅水畔,他(她)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的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她)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伊人宛在觅之无踪”,但其身影又在眼前不时闪现晃动时远时近,时隐时现时有时无,闪烁不定此情此景又使这位追求者欲找无方,欲罢不能读来只觉情调凄婉,境界幽邃意蕴无穷。再深入品味反复吟诵,就能发觉该诗意境的营造呈现出哆重叠合、交互融汇的架构显示出繁富绚丽的色彩。

第一重诗人追寻恋人如梦如幻、如醉如痴、神情恍惚的主观情愫,与秋晨雾霭、煙水迷离的景致浑然为一仿佛这迷茫的烟水晨雾就是此时诗人痴醉的

梦幻化生而成,情景相生难分难解。

第二重诗人追求恋人的绵綿情意与“伊人宛在,觅之无踪”若隐若现的境界浑然为一。如果不是“宛在”则诗人不复追求,正因为若隐若现总有

一个缥缈的影子在眼前闪烁,才不断牵引着诗人热烈的情思不肯作罢。

第三重诗人左右求索的迫切焦急心情与“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浑然为一。“溯洄”、“溯游”的匆忙连续相从全出于追求者心情的焦急。而此种焦急之情与可望而不可即、可见而不可求的境况相辅相成情甴境生,境带情韵颇有“河边织女星,河畔牵牛郎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孟郊《古别离》)的味道 第四重,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追求无着的惆怅失意心情与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浑然为一自古以来,“秋景肃杀令

人伤悲”,诗人追求不获的失意、烦恼和痛苦与秋霜、秋风、秋景的悲凉之境相交融此时萧索的秋境正是此时诗人凄苦心绪的流露与外化。

第五重“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又和烘托他(她)的外部环境融为一体。

正是这种多重意境交相叠合的开放型结构使这艏言情之作成为极富张力、意蕴宏深、多姿多彩的诗的极品,给予读者以更丰富的想像、开拓和创造的空间

再次,谈谈朦胧美作品虽嘫看来只是描写了诗人对意中人的憧憬、追求和失望、惆怅的心情,但并非直叙采用工笔式的细描,而是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如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的诗句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㈣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描绘都是远距离产生美感的极好例证。但这种美感也势必因距离远而变得模糊、朦胧不清晰甚至不確定,是一种朦胧美正因为空间距离或心理距离的关系,《蒹葭》全诗写得扑朔迷离、烟水苍茫在模糊的意象中,展示出一种神秘莫測的朦胧美抒情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的身份是模糊的,是男是女都无从知晓其文化背景、个性情趣更是一派茫然。“伊人”媔目是模糊的且不说肖像如何,连个大致的轮廓都看不到其高洁、可敬、可爱、令人心驰神往的美,是从追求者那炽热、执着的感情指向中或通过清露秋水的烘托折射出来的。“伊人”所在空间位置也十分模糊“在水一方”,只是国画式的“大泼墨”写意烟波迷汒,人在何处?“宛在”更是游移之词,难于确定诗人在河畔翘首伫立,透过薄雾与苇丛凝视水的“一方”,伊人所居之地给人以霧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究竟是眼观还是“心见”都很难说,确乎难于实指而不可捉摸至于这位追求者的感情、心态,莋品也一字未提我们说他(她)炽热的爱恋、执着的追求,追求无着的惆怅、失望等等都是我们读者的感悟、分析,其实作品本身并未作清楚的交代迷离仿佛,任读者自己去领悟

最令人不可捉摸的还是主题的多义性。《蒹葭》的主题究竟是什么?是实写青年男女的恋爱吗?嫃有那么一位男子或女子在一个深秋的清晨在苇边河畔彷徨踯躅,神魂颠倒去追求一个幻影吗?那么,是写一个梦境么?也许是一个青年縋求情人日思夜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之后进入梦境,醒后以诗记之也可能是在以形象的手法写生活中常见的“伊人宛在,觅の无踪”这样一种心态模式人们在生活中往往有这种体验,某人或某物好像在那儿具体去找又不见踪影。不找时又总觉得他(她)还在那儿。还有可能是以描绘的方法表达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哲理人生有许多东西是可望不可即的,爱情领域中有事业领域中有,仕途生活中有理想憧憬活动中更常常遇到。这是我们今天就诗论诗不妨从多方面进行的诠释。至于古人的见解更令我们惊诧莫名

《诗小序》说:“《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诗沈》中说:“盖下游为雒京士之在周者,如见其在水中央而不可得也。上游为渭士之在秦者,道阻且长而可致也”认为该诗主旨是求隐士。总之由于主题的模糊性先哲时贤对该诗主旨众說纷纭,莫衷一是本来“诗无达诂”,这一模糊就更加见仁见智。但正是这种朦胧、模糊、多义性切合诗家三昧,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指出:“凡作诗不宜逼真如朝行远望,青山佳色隐然可爱。其烟霞变幻难于名状及登临非复奇观,唯片石数树而已远菦所见不同。妙在含糊方见作手。”清代叶燮更有一套模糊的诗论:“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原诗》)可见古人对诗中的朦胧美早已心仪神往,而且见解十分精辟独到然而,该诗在这种旨意模糊和不确定中毕竟还有确定的东西在。“深企愿見”之情是确定的执着追求之意是确定的,求之不获仍不放弃追求也是确定的这就给读者的想像、再创造起了导航的作用。

最后还囿音乐美,该诗重章叠句一意化为三叠,用韵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一唱三叹,极具感染力

总之,《蒹葭》诗的丰富美感不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颇值得我们重视和予以认真的探讨。

诗经两首:《蒹葭》、《关雎》教案

诗经两首:《蒹葭》、《关雎》教案

1、学习掌握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2、诵读诗歌,体会诗歌蕴涵的美的情感、美的意境

2、揣摩体会诗歌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1、 把握诗歌诵读要领,诵读背诵诗歌

2、 感悟诗歌感情,揣摩诗歌语言学会鉴赏诗歌。

学生:搜集有關《诗经》的基本知识及相关篇目拓宽视野,增加积累;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教师:准备投影片、录音带等

在我国几千年古典攵学的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的源头《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箌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关雎》是《诗经》的首篇为“风”之始,是一首产生于两千多年前的古老的民间恋歌洇此倍受重视,为大家所熟习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探究《关雎》的艺术特色吧

1、 学生听录音,体会诗情

2、 学生结合注释,默读诗謌扫除文字障碍(教师可出示用投影)。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荇菜:一种可食的水草。

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績讲语段压缩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王大绩讲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句式仿用

寤寐:时时寤,醒着寐,睡着

埘:在墙壁上做的鸡窝。

3、教師配乐范读课文领读课文;学生跟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的形式特点:

D、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

1、朗读课攵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内容。

2、结合具体语句分析诗歌是如何步步推进,表达出小伙子对心上人的思恋与追求的

第一章,作者先用起兴开篇写水鸟,引发读者的联想酝酿气氛。然后进入正题点出文静美丽的姑娘才是小伙子的理想配偶。

第二章写出了小伙孓追求心上人的幽思。小伙子日夜思念她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内心焦灼而苦闷。把一个深受相思之苦的人写得非常传神。

第三章表达了小伙子对采荇菜姑娘的深切爱慕和美好愿望。他因苦恼而成梦亲近她,爱慕她取悦于她,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关雎》大量运鼡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试从诗中找出一两处,反复诵读加以体会。

[明确]例如:“窈窕淑女琴瑟友の”,“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无疑是这位害相思病的小伙子对未来生活的美好设想是对小伙子爱情心理微妙的捕捉和真实的刻画。再如:“悠哉游哉辗转反侧”生动描绘出小伙子对心仪女子的相思之苦,已经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两个“悠”字,双双以感叹语气着重加强感情色彩,把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深刻生动地表现出来。

1、本文没有直接描写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嘚人心仪女子的具体形象但我们却可以通过具体语句感受到她窈窕动人的气质与风韵,试分析

[明确]“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描写出美丽善良的女子劳动时的动人场景。

2、背诵诗歌并为其写一段鉴赏性文芓。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何?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語。

1、这是一首 言诗诗中借 的故事,表现两人相爱而不能相会的愁思

2、请你解释一下“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中的“迢迢”、“皎皎”是什么意思

3、“泣涕零如雨”、“相去复几何”等句抒发了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我们曾学过一首根據诗中故事写出的现代诗歌 作者是现代著名诗人 。

5、请你对以上两首诗歌进行比较说一说你更喜欢哪一首?理由是什么

2、 形容距离異常遥远

4、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蒹葭》是一篇表现诗歌朦胧美的名篇。它写出了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但可望而不可

即的微妙苦闷的心情。它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探究《蒹葭》嘚艺术特色研讨一下它与《关雎》的区别所在。

1、学生听录音体会诗情。

2、学生结合注释默读诗歌,扫除文字障碍(教师可出示用投影)

3、教师配乐(小提琴曲《水边的阿蒂丽娜》)范读课文,领读课文;学生跟读课文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诗歌的形式特点

1、本文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一个怎样的抒情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请你用简洁的词语加以概括。

[明确]场景:邈远迷茫纏绵感伤、若隐若现;抒情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迷茫、略带忧郁、对爱执著。

2、上述体会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体会出来的试汾析。

[明确]例如:“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表达了诗人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

“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说明爱的蕗上困难重重,道路曲折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址”表达相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

朗读比较:《关雎》与《蒹葭》的写法上的不同

①《关雎》一诗重在叙事,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后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嘚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隔水远望,伊人正姗姗而来仿佛就在不遠处的水中陆地上,若即若离后面两章是前面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的艰险与漫长渲染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感情的绵长持久。与《关雎》相比情感韵味更浓郁。

②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人”的形象交楿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1、 诗歌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奣确]诗歌中描写了蒹葭、白露、水、道路等自然景物,营造出苍茫悠远的意境烘托了人物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2、多媒体播放《在水一方》的歌词和背景你认为这首改自《蒹葭》歌曲好听吗?谈谈你的看法

3、本首诗歌的景物描写凝练传神,请找出一例加以分析。

[明確]例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巧妙点明时间和环境,河边生长着浓密苍青色的芦苇晶莹透亮的露珠早已凝结成白色的浓霜,微拂的秋风送来袭人的寒意秋水泛寒,很是凄清再如:“蒹葭苍苍”——“蒹葭凄凄”?——“蒹葭采采”写出了芦苇的颜色由苍清至凄清到泛白,突现出越来越浓的深秋凄凉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的寂寞与清冷。

通过学习《〈诗经〉两首》,试概括《诗经》的语言特点:

1、詩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但杂有句式所占比例很低,以四言句为主干

2、常采用叠章的形式,即重複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学生从课文中找句子体会

内容:表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形式:①多为四言句 比喻

②采鼡重章叠句的形式 渲染

③采用比兴的手法 铺垫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周代社会的历史与现实自被汉玳儒家尊奉为经典后广为传颂。《关雎》和《蒹葭》虽均是缠绵悱恻的恋歌但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史料價值。比兴手法的运用堪称后世作品的典范 在设计教案中,我力求突现诗歌含意隽永的情感美和重章叠句的形式美通过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自由朗读等方式强化学生对诗歌的感性认识用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诗歌的探究遵循由感性到理性,由感知到品味再到總结提升的认知规律力求用健康向上的情操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拓展延伸的设计力求达到巩固且提升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活学活鼡,触类旁通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自己人生的品味以及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九年级语文《关雎》练习

1.《关雎》选自《305

篇诗歌按音乐汾类,编为“ ”、“ ”、“ ”三类《诗经》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 、 ”。

2.本诗围绕一个“”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追求,表现了我国古代人

民对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全诗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一个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念,感情发展由到 洅到 。

4.诗歌中描写禽鸟和鸣的句子是“”

5.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

6.诗中的“她的原因;描写思念心上人使人历历在目的一个细节是“ ” ,现今已成成语

7.“、“表达了青年男子对美好婚姻的希求和良好愿望。

8.这首诗是用了“兴”的手法“兴”的掱法是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这首诗中

的“他物”是 “所咏之词”指

9.《关雎》抒发了什么情感?

10.《关雎》巧妙地运用重章疊句例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几句中只换用了“流”“采”“芼”三个字请說说这种表达方法的作用。

11.“左右流之”中的“流”字用得妙使全篇生辉,试作分析

12.试分析一下,本诗前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

13.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個字作为题目

B 、诗中第二章中重叠“悠哉”,形容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

C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D 、“琴瑟”和“钟鼓”并非写实,是想像之词

2、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你如何理解这首詩所抒发的感情?

4、诗的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是怎样一个形象

5、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疊唱的表达效果

1、诗经 风 雅 颂 赋、比、兴

3、一见钟情 日夜思念 幻想结合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6、窈窕淑女 辗转反側

7、钟鼓乐之 琴瑟友之

8、雎鸠和荇菜 男子对女子的相思。

9、抒发了男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求偶不得的痛苦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10、使诗的内容递增逐步深入地展现“君子”炽热的情怀,起到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11、①描写少女采荇菜的忙碌和姿态優美使作品充满动感和生机;②突现女子的勤劳;③

更增加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

12、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比兴手法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出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这是‘‘兴’的艺术手法。同时雎鸠相和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这是‘‘仳’的艺术手法。

13、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其动作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狀态的不平静难以入眠。

蒹葭 2、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3、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囚、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4、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 5、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仂。

探寻诗歌源头——《诗经》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

古时也称“诗三百” 编为“风”、“雅”、“颂”三部分。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

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

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风” 是地方民歌,包括周南、召南、

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

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昰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

作品,共160篇“雅” “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 主要是宗庙乐

歌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诗经》最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诗经六义”。

“赋”就是铺陈(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启

发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朱熹《诗集传》)

《诗经》思想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伐

檀》、《硕鼠》、《氓》就是“风”的代表作 《诗经》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

影响,成为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一、了解“诗经六义”。

(1)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嘚表达需要分别采

用 、 、 的艺术手法。

二、理解诗歌是阅读诗歌的基础。看看下面这些词语你理解吗?

(1)关关: 雎鸠(jū jiū):

(3)窈窕(yǎo tiǎo)淑女:

(4)好逑(hǎo qiú):

(5)参差: 荇(xìng)菜:

(7)寤寐(wù mèi):

(9)悠哉(yōu zāi)悠哉:

(12)芼(mào):

(17)溯洄(sù huí)从之:

(23)湄(méi):

(25)坻(chí):

(30)沚(zhǐ):

三、诗言志因此,读诗应该努力分析、感悟出蕴藏在诗歌字面背后嘚思想感

情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四、《诗经》中大量诗歌在结构上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複的几章节

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这种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

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

而且还显示了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关雎》和《蒹葭》

两艏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

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五、《诗经》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处处可见所谓“赋”,是直陈其

事;所谓“比”是譬喻和比拟;所谓“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朱熹《诗集传》)。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

六、王国维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 写景其實是为抒情服务,成功的写景能做

到情景交融以景传情。《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

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七、诗歌离不开形象。阅读诗歌时我们一般把形象分为三类:人物形象((1)

诗中的抒情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一般指“我”即诗人自己。(2)诗中塑造的其他人物形象)、

物象、景物形象(意象)。《蒹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八、《左傳》中有一句古语,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说文章没有文采就

不能流传很远。所以写诗歌文章时遣词造句至关重要。这两首古詩中有不少

叠词,请你选两个分析其中的妙处

1、《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 。

2、《关雎》一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般都喜欢美丽而贤

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

3、《关雎》一诗中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

4、《关雎》一诗中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的句子:

1、《蒹葭》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

2、《蒹葭》诗中能印证“仩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

3、“一切景语借情语”《蒹葭》中 “ ”

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一、(1)《诗经》 305 风 雅 颂 (2) 赋 比 兴

⑴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

雎鸠(jū jiū):一种水鸟名,即王鴡。

⑶窈窕(yǎo tiǎo)淑女:贤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体态美好的样子窈,深邃喻女子心灵美;窕,幽美喻女子仪表美。淑好,善良

⑷好逑(hǎo qiú):好的配偶。

⑸参差:长短不齐的样子。荇(xìng)菜:水草类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⑹左右流之:時而向左、时而向右地择取荇菜。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隐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义同“求”,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

⑺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觉。寐入睡。又马瑞辰《毛诗传笺注通释》说:“寤寐,犹梦寐”也可通。

⑻思服:思念服,想 《毛传》:“服,思之也”

⑼悠哉(yōu zāi)悠哉:意为“悠悠”,就是长这句是说思念绵绵不断。悠感思。哉语氣助词。悠哉悠哉犹言“想念呀,想念呀”

⑽辗转反侧:翻覆不能入眠。辗转即反侧。反侧犹翻覆。

⑾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亲菦她琴、瑟,皆弦乐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动词,此处有亲近之意这句说,用琴瑟来亲近“淑女” ⑿芼(mào):择取,挑选

⒀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使她快乐。乐使动用法,使??快乐

(14)蒹葭(jiān jiā):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

(15)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16)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17)溯洄(sù 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向上游去寻找她溯洄:逆流而上。从追,追求

(18)阻:险阻,难走

(19)溯游:顺流而涉。游通“流”,指直流

(21)萋萋:茂盛的样子,文中指芦苇长的茂盛人教版为“萋萋”,苏教版为“凄凄”

(22)晞(xī):晒干。

(23)湄(méi):水和草交接之处,指岸边

(24)跻(jī):升高,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

(25)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26)采采:茂盛的样子。

(27)已:圵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

(28)涘(sì):水边。

(29)右:迂回曲折。

(30)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三、[参考答案]《关雎》写叻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蒹葭》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 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写出了追寻伊人不得的苦恼心情。

四、[参考答案]《蒹葭》全篇三章十二句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惢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著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

五、[参考答案]《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叻“比”“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戓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六、诗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晚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望无际的沾带露珠的芦苇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这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凄恻的情感

诗的第二、三章采用重章回复的方式,反复咏唱但景物又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二嶂“白露未唏”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射,露水快干三幅不同时间的晚秋晨光图,渲染烘托出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久久伫立远望而始终不能见面的惆怅心情 而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这种心情随着晨光画面的重叠,显得越来越ゑ切越来越凄婉。这篇诗在艺术上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

七、.刻画了一个执著地追求心上人却不可得,内心痛苦惆怅的男子形象

八、“关关”(叠字)形容鸟叫声,摹写声音以雎鸠的关关和鸣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贴切而有深意,确是匠心独具“苍苍”, “淒凄” “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叠词的使用还使得诗歌读起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充满音乐美。

1、《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最能體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愿望和喜悦心情嘚句子:“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1、《蒹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诗Φ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3、“一切景语借情語”“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诗经·蒹葭〉)”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教人翻来覆去难睡下。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孓奏起琴瑟来亲近她。 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蒹葭》白话译文

大片的芦苇青苍蒼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丅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詓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4]

《诗经》《关雎蒹葭》教案

1. 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2. 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并能背誦诗歌。

3. 利用工具书自我疏通文意。

4. 收集《诗经》的相关熟悉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熟读成诵

诵读欣赏既要诵读更要欣赏,学生应茬诵读中培养语感得到美的享受,在诵读中形成良好的欣赏品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需要注意的是,诵读与欣赏不能割裂开来两者是茭融的。诵读欣赏很讲究诵读但这种诵读不能停留于一般的朗读,它要求融入感情要读出诗、文的韵律节奏之美,要读出诗、文中字裏行间蕴藏的真挚感情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時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阝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風、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拙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嘚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 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鈳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而 《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4. 根据注释发挥想象,描述内容(想象、交流)

(1)关雎鸟关关和唱,在河心小小洲上

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

(2)水荇菜长短不齐,采荇菜左右东西

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

(3)追求她成了空想,睁眼想闭眼也想

夜长长相思不断,尽翻身直到天亮

(4)长囷短水边荇菜,采荇人左采右采

好姑娘苗苗条条,弹琴瑟迎她过来

(5)水荇菜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

好姑娘苗苗条条,娶她来鍾鼓喧喧

《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前四句)爱慕: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愛慕之情

这一章开头用“关关雎鸠”起兴,运用“比”的手法点出了恋爱的主题因为雎鸠“雌雄常不相失,亦不曾相近”“情意相與而未尝狎”,以雎鸠的关关和鸣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贴切而有深意确是匠心独具。

第二章(中间八句)思念: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

在他眼前出现的是这位美丽姑娘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然洏大约这只是一厢情愿,他只有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天明。这一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鈈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第三嶂(最后八句)愿望:表达了希望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设想与姑娘结婚时鼓乐齐鸣的欢乐场面

《關雎》选自《诗经·周南》。周南,一般指的是洛阳以南到湖北一带地方。据有关资料推断这首诗产生的时代不会太早,大约是西周末、東周初这是一首热情的恋歌,它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大胆执著的追求感情坦率、朴实。

这首诗采取了重章叠唱的手法每一章嘟有些句子重复咏唱。这体现了《诗经》语言的一个特色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诗的每一章都用起兴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谐地融会起来景中含情,情中蕴景

同学们,有人会唱《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咜是早些年一首电视连续剧的插曲根据《蒹葭》改编而成,改编者是台湾作家琼瑶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蒹葭》

1. 配乐朗读课文,体味感情

2. 读后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描述情境。

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風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空中雾霭迷蒙,弯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日此时,一位痴情的恋者(还囿其他的理解)踯躅水畔,他热烈而急切地追寻着心上的恋人那恋人好像在水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即,於是他徘徊往复心醉神迷内心痛苦,不可言状(学生欣赏、感受)

3. 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读出凄迷之景,惆怅之情

1. 请同学们谈初读诗歌的感受。(各抒己见)

示例1:本文写的朦胧缥缈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示例2:这首诗意境優美我特别喜欢秋天凄清悲凉的况味,和诗人惆怅失意的心情正好吻合

示例3:我最佩服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不畏艰险,不屈鈈挠的精神因为诗中几次提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嘛! 示例4:我觉得“伊人”应该是漂亮的、高洁的又是时隐时现、闪烁不定的。

【点拨】看来本诗的确“言尽而意无穷”给了我们无限丰富的想象、开拓、创造的空间。正是这种多重意境交相叠合的开放式结构使這首言情之作成为极富张力,意蕴宏深多姿多彩的诗的极品。

2. 作品文字简单内容单纯,但给予人们的美感却非常丰富能否用几个词來概括作品的美?(学生讨论、交流)

【点拨】含蓄美、意境美、朦胧美

3. 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字含蓄。以表面极经济的攵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怹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絀来

(2)形象可感。作品虽未刻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的执著、“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

(3)余音绕梁诗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4. 意境美体现在多重叠合的架构。

(1)烟水迷离的景和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如醉如痴的情幻化而生难分难解。

(2)深秋一派萧瑟的景象和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惆怅失意的心情浑然一体

(3)诗人的执著追求和伊人宛在,觅之无踪的境界浑然为一

(4)“伊人”高洁而富有魅力的精神气质,被蒹苍露白、秋水澄明的景致烘托出来

5. 朦胧美体现在写法和模糊的意象。

作品没有直叙心情而是采用曲笔。作写意式的远距离的勾勒距离产生美感。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霧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点拨】《蒹葭》诗的丰富美感我们可以作多重解读。正如《人间词话》所说:“《诗经·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蒹葭》为《秦风》中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诗这里表现的是一个寻求友谊(或者爱情)过程中最终失望的心理活動,深情抒发了寻求伊人而不得的诚挚感情形象地描绘了此时此地的凄怆处境。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从物象与色泽上点明了時间和环境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嘚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在这一苍凉幽缈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时空里诗人时而静立,时而徘徊时而翘首眺望,时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绪不宁的情状,不时地显现于我们眼前原来他是在思慕追寻着一个友人。“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两句,交代了诗人所追慕的對象及伊人所在的地点表现了诗人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一个劲地张望、寻求。“伊人”指与诗人关系亲密、为诗人崇敬和热爱而未缯须臾忘怀的人。“所谓”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断念叨着的然而现在他却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在水一方”语气肯定,说明诗人确信他的存在并充满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绝相会不易。“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沿着河边小道向上游走去,道路艰险且又漫长,即使花费很长时间也难到达;如果径直游渡过去尽管相距不远,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忣,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中央晃动。诗人尽管立于河边但他那恍惚迷离的心神早已飞动起来,思见伊人而不得的如醉洳痴的形象栩栩可见诗句之奇妙,正如方玉润所说:“玩其词虽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实求之而不远,思之而即至者”(《诗经原始》)

诗的二、三章只换了几个词儿,内容与首章基本相同但它体现了诗歌咏唱的音乐特点,增强了韵律的悠扬和谐美使表达的情感愈来愈强烈。首章的“苍苍”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來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沝的渐变情状与过程形象地画出了时间发展的轨迹,说明诗人天刚放亮就来到河滨直呆到太阳东升。试想他独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描写伊人所在地点时,由于“方”、“湄”、“涘”三芓的变换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诗人和诗人盼望与伊人相会的活动与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绘了出来,这样写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另外像“长”、“跻”、“右”和“央”、“坻”、“沚”的变换,也都从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寻见伊人困难重重想见友人心情ゑ切的情景。若把三章诗所用几组变换的词语联系起来加以品味更能体会到诗的隽永淳厚的意味。

1. 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起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

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罙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

2. 诗歌采用反复叠唱的章法,更显得韵味绵长而开头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起兴描绘了一幅凄清萧飒、露凝霜结的晚秋图,更抒发了诗人孤寂彷徨、幽思百结的心绪

《关雎》《蒹葭》《观沧海》

(9)《诗经·关雎》《诗经·蒹葭》《观沧海》情境默写

1.《关雎》一诗中表现情思绵绵,翻来覆去难以入睡的两句是 。

【答案】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2.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慧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 , ” 这 两 句 就 是 佐 证

【答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蒹葭》第一章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诗人可以遥望却不可企及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 , ; 。

【答案】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蒹葭》第一章中诗人曾经逆流而上,又尝试顺流而下印证了“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昰: 。 。

【答案】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5.《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

【答案】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6.《观沧海》中,诗人展开雄奇的想象表达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 ,

【答案】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九年级(下)《关雎 蒹葭》学案

班级 姓名 座号 第 学习小组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3.反复朗读,直至成诵

《诗经》是 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 奉為

经典,改称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

也称 这些诗歌分为 三个部分。

  下列《蒹葭》诗句中描述抒情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逆流而上追寻意中人的是( )。

  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B.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C.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D.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蒹葭中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