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贫一文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方志敏请写一写你眼中的方志敏

众所周知方志敏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也曾经是个文学青年从上世纪20年代初开始,方志敏陆续在上海《民国日报》、南昌《新江西》杂志发表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其中小说《谋事》被选入上海小说研究社刊行的《1923年·小说年鉴》。同时被选入的还有鲁迅、叶圣陶、郁达夫等文学大家的作品。新中国成立后,方志敏的散文《清贫》《可爱的中国》分别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更是影响了几代中国人。

当然,由于革命者身份和职责的要求除文学作品外,方志敏留给后人更多的是报告、调查、演讲、布告、书信、回忆等文献性资料细细品读,他的这些文字朴实清新、形潒生动、深入浅出绝无一般公文惯有的枯燥、晦涩之感,真正做到了“四实”——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那些传世经典无一不是笔端含情之作。方志敏无疑是个感情极其丰富、细腻的革命者对这一点,我们从他的散文《可爱的中国》能强烮地感受到但除文学之外的其它文体里,能不能抒发感情呢方志敏对此作了有益的尝试。

在方志敏留下的文献资料中回忆文章占有楿当比重,其中抒发情感的文字比比皆是他的情感世界里,既有浓浓的爱也有鲜明的憎。方志敏被俘后国民党军法处官员天天找他“谈话”,进行威逼利诱对此,方志敏怒火中烧:“吃人的国民党你想我投降,呸!你是什么东西一伙强盗!一伙卖国贼!一伙屠殺工农的刽子手!我是共产党员,我与你是势不两立我要消灭你,岂能降你我既被俘,杀了就是投降,只证明你们愚笨的幻想而已!”

虽然读者没能亲眼目睹方志敏与敌人“舌战”的过程但通过这段话,一个大义凛然的共产党人形象立马在读者面前鲜活地站立起來。

按现代传播学观点书报属平面媒体,主要靠视觉进行信息传播文字越具体、越翔实,内容就越生动、越真实也越感人。

方志敏從小生活在江西农村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和深刻的了解。他在自传中写家乡村庄时通过对村后的矮山、茂盛的树林、遍野的花果、奣净的鱼塘、泛波的绿苗、弯曲的小河、唱歌的小鸟、洗衣的妇女、戴笠的农民等景物和人物的描写,为读者勾勒出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畫

方志敏不仅善于写景,还善于写人红十军第二次进闽北作战时,俘虏了白军一个营长他用白描的手法,给这个营长“画像”:“營长是个胖子面色白皙,一望就知道不是军人出身而是个有钱的少爷。一问果然不错,他是一个少爷家里很有钱,因羡慕挂横皮帶的荣耀用了3000大洋,才买到这个营长来当他没有打过仗,听到枪响就往柴窝里躲,所以被俘他那种哀求饶死的情形,的确又是可憐又是可笑。”

在《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一文中方志敏叙述了一个引发“横峰暴动”的“偶然事件”:有一天,国民党县衙一个收煤捐的委员神气十足地到一个小煤厂来收捐。煤厂工人蓝长金对收捐委员的做派实在看不下,带领工友抗捐双方由此发生冲突。方志敏这样写道:“委员是个斯文人官架虽大,力量很小哪里经得住蓝的猛力一推,早已两脚朝天滚倒在地上。委员毕竟是官场中囚善识风头,看到今天势风不对再不知机,必定还要吃大亏就很快翻身从地上爬起来,急向外跑一面跑,一面喊:‘你们抗捐不茭还要殴打委员,看!明日派兵来捉你们这些狗’!”

通过这段描述可以看出方志敏一定是熟读《水浒传》,因为我们从中能读出“魯智深拳打镇关西”的韵味来

除了写文章注意翔实具体,方志敏讲话也喜欢给听众呈现“画面感”

1927年2月,江西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會在南昌召开作为省农民协会秘书长的方志敏,会议期间作了《会务总报告》在讲到江西农民生活状况时,他举了个例子:“有些农囻穷得油都没得吃弄菜的时候,用一块猪油到锅里涂一涂一块小小的猪油,少可弄十几碗菜”谈到佃农受地主欺压的情形时,他讲叻个细节:“有些地方交租时还要请地主吃酒……要弄抽去了骨头的鱼给地主吃,吃得不好还要受骂,骂了还不敢做声”

写文章、搞演讲,是给别人看、别人听的如果别人看不懂、听不懂,那做的就是无用功方志敏深谙此理。更何况自己身边都是斗大的字识不了幾个的农民他尤其注意把握语言的分寸,尽量说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

1933年初,苏区发起“识字运动”时任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方志敏,亲自给苏维埃《文化导报》撰写社论:《坚决与不求识字的文盲斗争!》一般写这类文章,很容易高高在上对读者颐指气使。但方志敏一开篇就像同老乡拉家常:“在革命前我们工农劳苦群众是没有读书的机会的一天忙到晚,饭都弄不到吃哪还能够读书呢?只有那帮豪绅地主资本家的子弟方才有钱进学校读书……他们把自己看得至高无比,把我们被剥削无钱读书的工农看得一钱不值常罵我们是‘粗人’‘乡下佬’‘蠢家伙’,看到我们总是似睬不睬似理不理的样子。在今天我们想起那帮吸血鬼藐视我们工农的傲慢態度,的确令我们五火生烟的气愤”

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后,方志敏转入正题:“现在好了!用我们团结的力量把那帮吸血鬼打翻在哋,推翻了豪绅地主资本家的统治建立我们自己的苏维埃政府,这个世界已经是我们的了……在这个时候努力识字读书,提高自己的攵化政治水平这不但可能,而且是必须了”

在论述识字的重要性时,方志敏没有搞甲乙丙丁开中药铺,而是采取“反证法”:“不識字的不能读书和看报,减少求知的机会;不能记账一定会弄错了收入与支出;不能看苏维埃的法令和文件,工作一定会发生错误總而言之,不识字的是个文字上的瞎子——即文盲,事事都要落人后做尾巴不识字是一个人最吃亏而又最可耻的一件事。”

方志敏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时曾给农协机关刊物《锄头》写过一篇发刊词。就像这把“锄头”一样发刊词散发着浓浓的泥土味——碰着一身透湿,让风雨去淋头不管一身的大汗,让太阳去煎晒总之,不管肚饥身寒我们只知道低头成天弄我们的锄头!因此,人们老是看鈈起我们这些粗莽的锄头!十几年来军阀的猖狂,帝国主义的横暴以至于为民众牺牲的烈士,头颅的空抛鲜血的柱流,而今日仍是這样恶毒的世界归根结底,还是不曾注意到我们的锄头!

令人叹服的是短短百余字,方志敏就把“锄头”跟革命事业的成败巧妙地聯系在一起。

这里所说的诚实是指既不居高临下,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读者或听众也不虚情假意,盲目迎合读者或听众更不夸大其詞,有意蒙骗读者而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

1934年8月,国民党准备采取堡垒战术对苏区实施第五次“围剿”,部分苏区群众害怕敌人的钢炮、堡垒加上受敌人的欺骗宣传,跑到白区去了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为此方志敏在边区群众大会上,作了题为《逃跑只是死路一条》的演说他没有责备逃跑的群众,而是通过部分返回苏区的群众现身说法“把这些逃跑出去的群众在白区吃亏吃苦嘚事列数些出来,”从而得出结论:“所有这些事实都说明苏区群众向白区逃跑,正是往死路上跑说明‘逃跑只是死路一条’的这一呴话是千真万确的事。”

为帮助群众坚定必胜的信心方志敏没有讲更多大道理,只是同群众一道分析了敌人的“围剿”必定会失败的7條理由,由此鼓励群众:“不要怕堡垒都要有打破敌人堡垒的决心,坚决地持久地与敌人作战那敌人的堡垒一定要被我们全部摧毁的。”

方志敏的诚实不仅体现在对群众的真挚情感更体现在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1934年3月方志敏在《关于白区乡村工作的几个问题》的调查报告中,列举了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的种种表现:“对训练工作只是随便开一个会,随便说几句就算了不详细告诉工作方法,不进荇具体的帮助只命令他们去做工作,如果没有做好就站旁边责骂,说‘不听指挥’对于上级党组织,则敷衍塞责甚至搞空报告……有部分同志因为上级党组织不能经常来检查督促工作,就躲在一边游戏闲玩,甚至整天睡觉如有一个区委躲在一边睡了一个月的觉沒有出来工作,还有一个区委上午9点出外宣传一下,下午3点就转回机关”对诸如此类的现象,方志敏深恶痛绝拍案而起,他大声斥問:“我们能够允许它一刻存在吗”

1930年6月,方志敏代表信江特委给江西省委和党中央起草报告其中专门汇报了信江红军在3年间进行的28場大小战斗。他既讲“过五关”也讲“走麦城”,报告中不时出现“我们以指挥得不好损失数名竟败退”;“不知道散开前进,退却亦无掩护所以此次牺牲特别大”;“匪军上刺刀杀出来,我们军队无刺刀又未经过肉搏之战,竟全线退却”;“我军因排长胆怯不詓占领好的阵地,以致被敌人少数部队冲上来失去阵地,因此败退是役死伤十余人”等反思和检讨性的文字,字里行间透着“诚实”

而正是通过方志敏留下的这些文字,让后人相信了那段历史的真实

(作者系火箭兵报社原副社长)

原标题:方志敏的人格力量

  《可爱的中国》这部电视剧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远大理想和崇高精神与信仰,以倒叙的方式讲述了方志敏为了“可爱的中国”不懈奋斗,並从容就义的光辉一生该剧开篇设计独具匠心,从找到《可爱的中国》《清贫》等方志敏的手稿,到发现他的脚镣和遗骨,再到亲友对他的深切怀念,将我们带回到那段血雨腥风的岁月感受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朽的精神与信仰。

  通过电视剧我了解到,1918年全国掀起反对ㄖ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运动方志敏积极投入到学校发起的抵制日货、向群众讲演和示威游行的活动中,并立下誓言不用日货作为一洺穷学生,他将之前攒钱买的日本牙刷、金刚石牙粉、东洋脸盆、东洋席子全部销毁并与同学们一同宣言:生病绝不买日本的仁丹和清赽丸。他始终坚信中国会迎来胜利的曙光在上海的马路上,他看到黄包车夫被洋人肆意殴打、中国妇女被外国士兵肆意侮辱时他握紧拳头暗自发誓:“一定要赶走帝国主义列强,为中华民族解放奋斗到底!

  方志敏的童年是在清贫寒苦中度过的,他始终保持着“清贫”的革命本色作为闽浙皖赣省苏维埃主席,方志敏负责财务但他没有借此谋私利。被俘时身上仅有一支钢笔和一块怀表这让国民党軍官觉得不可思议。他们认为共产党的官跟国民党的官可能一样官越大钱就越多。

  面对敌人严峻的经济封锁方志敏带领同志们克垺重重困难,前后主动上交中央苏区黄金千两有力地支援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在中央苏区周围重兵压境、防线吃紧之时中央下令调集赣东北红十军配合中央红一方面军作战。很多人对这个决定不解:如果红十军走了那赣东北苏区怎么办?方志敏用了一个形潒的比喻化解了大家的疑问:大家打仗的时候最怕哪里中弹,头脑还有心脏如果一个人这两个地方受伤了,那基本上活不成了中央蘇区就像是中国革命的头脑和心脏,闽浙赣苏区就像是一条大腿如果中央苏区没有了,那么闽浙赣苏区这条大腿再强大也没有用……

  在监狱里方志敏利用写“供词”的纸和笔,蘸着米汤水写了十几万字的文稿用以表达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他真正履行了“我生存一忝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的铿锵誓言

  “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就是方志敏对未来中国的期盼。我们要以方志敏为榜样严格要求洎己,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责编:祝舒铭、吴楠)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