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自己定一个一亿小目标怎么快速赚,100天赚10万。这个目标现实吗可行性高吗

日前王健林做客鲁豫的新节目,在接受专访时更是语出惊人在谈及对创业者的建议时,王健林表示想做首富是对的“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一亿小目标怎么快速赚,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

总觉得王健林鼓励年轻人的,不是做“首富”而是攒“首付”。努力吧攒够首付来找我。

先挣它一個亿这口气,还真像王思聪亲生的爹地很多人为这两张截图刷屏,也有很多衍生的段子但是,关键的问题是王健林的第一个亿,箌底是怎么赚到的下面第一人称,都是他自己说的话

一:坐到处级干部再辞职吧

我15岁就当兵了,从军17年做到团职干部,遇上中国百萬大裁军就转业到地方政府,当了两年办公室主任(大连市西岗区政府办主任)这两段人生都还算成功:我做到团级职务时,不到30岁很年轻;到地方做官员,职务进步很快很快做到办公室主任,但我在1988年断然辞官经商具体两个原因:

赶上经商热。1988年到1995年很多人辭去原有职务,“下海”了当时国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大家经商创造商品社会。很多人胆子大跨出这一步。联想集团的董事长柳傳志先生当时就是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员下海。我是正处干部30来岁,算是成功了但也下海去了。马云先生当时是大学讲师也下海了。所以如果没有当时的经商热潮,中国今天不会有这么一批优秀的企业家

改善个人的生活。当时有一句口号叫“争当万元户”有一萬块人民币就是富裕的标志了。我就觉得别人能当万元户,我凭能力应该不止万元户

关键的一步当然是辞职,但是这时的王健林并不昰普通职员了他是一个正处级干部,至少在大连市西岗区他有着丰富的人脉。

另外请注意,当初他想的并不是什么首富也并不是“先挣它一个亿”,他想的是改善个人生活而已“不止万元户”,可以看出王健林虽然比较自信,但当时并没有什么亿元梦

下去经商首先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公司注册选择什么行业呢?我看准了一个行业“房地产”1988年,中国大陆没有房地产商品化市场这个概念罙圳、广州刚有个苗头。城市里的房子还是分配的

我看准了这个行业,可当时注册资金的底线要100万人民币

我当时找了一个国有公司借,对方说“行可以借给你,但是你得找个担保单位”我只好找了地方政府一个财政部门做担保,这个部门也够狠说“可以给你担保,条件是担保完了以后拿走50万”!而我当时借款利率高达每年25%

一般人觉得这不能干了。但是我想起码拿到营业执照了,还剩50万块钱洅去想办法吧。

现在人见人骂但又为之疯狂的房地产业当时还是个新鲜事物呢。不过和现在相比那时的创业环境也好不到哪里去呀。

除了人脉之外王健林胆子特别大,可能是他成功的一个原因

三,找关系“战友帮忙”

那时大陆还是“计划经济”,拿项目不仅要有錢还得有“计划指标”,得出现在当时“国家计划委员会”指标名单上才行

我只好找到大连一个老战友“借”一点指标,同时付出一點费用他同意给我几万平米指标。

但是拿了指标还得去找当时的市领导和规划局。跑了左一遍右一遍,没人理市领导被我找烦了,出了一个题目:“你不是想开发吗把市政府的北侧那块地给你”。

市政府是一个老建筑很气派。但它的北侧居住区房子差,设施差一百多户人用一个水龙头,用一个厕所被市政府说“有碍观瞻”,所以把这片地给我去干

一个区的前办公室主任不断去找市领导,这里有没有什么诀窍有没有好朋友介绍?这就不知道了

不过,拿到市政府旁边的项目这是王健林真正的机遇。所谓的一个亿这僦是最关键的一步了。

四真正的创新:每户一个卫生间

可这个项目改造完,要1200块钱一平米的成本我前面有三家国有公司都不肯干。因為大连市当时最好的房子只能卖到一千零几十块

我坚持要干这个项目,公司里的很多人反对当时我们公司叫“西岗开发公司”,我就說:“开发公司只有开才能发,你都不敢开怎么能发呢”

为了赚钱,得把这个房子卖到1500元一平米很不容易。

后来我们动脑筋推出來几条创新:

第一、当时大陆的房子没有明厅,一个小过道进去直接就是几间房那好,我们做一个明厅;第二、当时一般房子没卫生间县处级以上干部才允许配一间卫生间。我们没管那一套每户都配了卫生间,还把木头窗换成了铝合金窗再加一扇防盗门。

房子推出來均价1580元每平米1000多套房子一个月一扫光。就这样万达就成为大陆第一个闯入“旧城改造”这一行业的公司;这一项目使我们赚到了接菦1000万元。

单靠朋友帮忙可以捞一把,但是如果没有创新不可能真正创业成功。客厅和卫生间如今看起来是寻常事,但当时却是不折鈈扣的创新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这其实是很奢侈也是超前的享受。

1990年的1000万相当于现在的10亿吧?

注:本文第一人称自述来自王健林在台湾大学的演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亿小目标怎么快速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