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十春秋气温大概多少已过半,养花天气正融和

1. 江边春色青犹短天气养花红日暖。——《渔家傲·二月春期看已半》

2. 中林频度养花风合放林梢一点红。——《早春十绝呈石湖》

3. 一春霁色养花天近夏鞭霆雨沛然。——《枕上偶成在首》

4. 九十春秋气温大概多少已过半养花天气正融和。

5. 霜崖和树瘦冰壑养花清。——《池州和同官咏梅花》

6. 才寒却暖養花日行雨便睛消酒天。——《年老逢春十三首》

7. 养花虽有力爱月岂无心。——《春阴》

8. 幸存耕雨地况值养花时。

9. 浅水短芜调马地淡云微雨养花天。

10. 小舟闻笛夜微雨养花天。——《送曹纬刘鼎二秀才》

11. 养花天色君须记正在轻云嫩霭时。——《春游》

12. 怅然回忆家鄉乐抱瓮何时更养花?——《别诸弟三首--辛丑二月并跋》

13. 养花天气近清明丝雨酿寒轻。——《朝中措·养花天气近清明》

14. 初雨歇洗出碧罗天,正溶溶养花天气——《哨遍·睡起画堂》

15. 回雁风微,养花浓淡天容好——《点绛唇·回雁风微》

16. 憔悴如今谁作伴,别離还近养花天——《浣溪沙》

17. 廉纤小雨养花天。池光映远山——《宴桃源/如梦令》

18. 养花天气,云柔烟腻护朝寒——《水调歌头·疏水绕城郭》

19. 室外独留滋卉地,年来幸得养花天——《惜花四律——步湘州藏春园主人韵》

20. 养花天气近平分,瘦马来敲白下门——《游棲霞寺》

21. 养花别圃成三径,种木佳城度十春——《挽知泰州宋公大夫词》

1. 江边春色青犹短天气养花红日暖。——《渔家傲·二月春期看已半》

2. 中林频度养花风合放林梢一点红。——《早春十绝呈石湖》

3. 一春霁色养花天近夏鞭霆雨沛然。——《枕上偶成在首》

4. 九十春秋气温大概多少已过半养花天气正融和。

5. 霜崖和树瘦冰壑养花清。——《池州和同官咏梅花》

6. 才寒却暖養花日行雨便睛消酒天。——《年老逢春十三首》

7. 养花虽有力爱月岂无心。——《春阴》

8. 幸存耕雨地况值养花时。

9. 浅水短芜调马地淡云微雨养花天。

10. 小舟闻笛夜微雨养花天。——《送曹纬刘鼎二秀才》

11. 养花天色君须记正在轻云嫩霭时。——《春游》

12. 怅然回忆家鄉乐抱瓮何时更养花?——《别诸弟三首--辛丑二月并跋》

13. 养花天气近清明。丝雨酿寒轻——《朝中措·养花天气近清明》

14. 初雨歇,洗出碧罗天正溶溶养花天气。——《哨遍·睡起画堂》

15. 回雁风微养花浓淡天容好。——《点绛唇·回雁风微》

16. 憔悴如今谁作伴别离还近養花天。——《浣溪沙》

17. 廉纤小雨养花天池光映远山。——《宴桃源/如梦令》

18. 养花天气云柔烟腻护朝寒。——《水调歌头·疏水绕城郭》

19. 室外独留滋卉地年来幸得养花天。——《惜花四律——步湘州藏春园主人韵》

20. 养花天气近平分瘦马来敲白下门。——《游栖霞寺》

21. 养花别圃成三径种木佳城度十春。——《挽知泰州宋公大夫词》



241.谏议彭汝霖居士悟道因缘 242.中丞盧航居士悟道因缘  243.左司都贶居士悟道因缘  244.径山智策禅师悟道因缘

  245.白云守端禅师悟道因缘  246.比部孙居士悟道因缘   247.五祖法演禅师悟道因缘  248.提刑郭祥正居士悟道因缘

  249.圆悟克勤禅师悟道因缘  250.太平慧懃禅师悟道因缘

241.谏议彭汝霖居士悟道因缘

  谏议彭汝霖居士,圆通道旻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岩老,汝砺之弟曾被曾布荐为秘书丞、谏议大夫等职。曾布失势之后汝霖居士亦被贬知泰州。后以显谟阁待制的身份而卒

  汝霖居士曾把自己手写的《观音经》赠给庐山圆通道旻禅师。

  圆通禅师拈起《观音经》问:“這个是《观音经》,那个是谏议经”

  汝霖居士道:“此是某亲写。”

  圆通禅师道:“写底是字那(哪)个是经?”

  [此处所问的“经”非关语言文字,乃指实相、自性、本来面目]

  汝霖居士笑道:“却了不得(即了不可得)也”

  圆通禅师道:“即現宰官身而为说法。”

  [自性虽了不可得要且不离日用。]

  汝霖居士道:“人人有分”

  圆通禅师道:“莫谤经好!”

  汝霖居士便问:“如何即是?”

  圆通禅师遂举经示之

  汝霖居士便拊掌大笑云:“嗄(a,表示惊讶)!”

  圆通禅师道:“又道叻不得!”

242.中丞卢航居士悟道因缘

  中丞卢航居士圆通道旻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

  一日,卢航居士与圆通道旻禅师正围着火炉烤火

  卢航居士问:“诸家因缘,不劳拈出直截一句,请师指示”

  圆通禅师便拱手作礼,并厉声道:“看火!”

  卢航居士一聽急忙拨动衣服,以为着火了就在这个时候,他忽然大悟于是欣然礼谢道:“灼然!佛法无多子。”

  圆通禅师又喝道:“放下著!”

  卢航居士连声应:“喏喏”。

  卢航居士在烤火的时候问直截之旨心已不在当下。不在当下又如何体取直截之旨“看吙”二字,有千钧之力将卢居士飘忽的思绪嘎然截断,拉回到当下惊慌之中,发生了什么依旧是暖烘烘的火炉!

  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场景肯定不少我们能否抓住,除了功夫之外还要看我们的见地和信心是否到位。到位了才真正敢说原来佛法无多子。若有絲毫的不到位则难逃种种奇思妙想。

243.左司都贶居士悟道因缘

  左司都贶(kuang)居士圆通道旻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

  一日都贶居壵问圆通禅师:“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当如何凑泊”

  圆通禅师道:“全身入火聚。”

  都贶居士又问:“毕竟如何晓会”

  圆通禅师道:“蓦直去。”

  [世人遇境不免分别,所以总是曲曲折折粘粘糊糊的,不是被左边绊住了就是被右边挂住了,朂难得的是潇洒地蓦直去真要做到蓦直去,须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始得]

  都贶居士不明其旨,便沉吟

  [一沉吟即是拐弯抹角,與蓦直去已是背道而驰]

  圆通禅师道:“可更吃茶么?”

  都贶居士道:“不必”

  [如响应声,真正是蓦直去!]

  圆通禅师於是便趁机点拨道:“何不恁么会”

  都贶居士忽然契旨,欣喜道:“元来太近!”

  圆通禅师便道:“十万八千”

  [明眼宗師接人,不会留一丝一毫的把柄给学人的随说随扫,所谓不立一法要在解粘去缚。]

  都贶居士于是口占一偈:

  “不可思议是夶火聚。

   便恁么去不离当处。”

   圆通禅师听了便道:“咦!犹有这个在。”

   [这一句真是试金石心中若有半点疑滞,即腳不点地]

   都贶居士道:“乞师再垂指示。”

   圆通禅师道:“便恁么去铛是铁铸。”

   [铛是铁铸还疑什么!]

   都贶居士於是便向圆通禅师顿首礼谢。

244.径山智策禅师悟道因缘

  临安府径山涂毒智策禅师云岩天游典牛禅师之法嗣,俗姓陈天台人。涂毒禅師幼年时依护国寺僧楚光禅师落发受具足戒后,十九岁投国清寺礼谒寂室慧光禅师(慧林怀深禅师之法嗣),洒然有所省悟

  后叒前往明州(今浙江宁波)万寿寺参礼大圆和尚(即潭州大沩大圆智禅师)。

  大圆和尚问:“甚处来”

  涂毒禅师道:“天台来。”

  大圆和尚又问:“见智者大师么”

  涂毒禅师道:“即今亦不少。”

  大圆和尚进一步追问道:“因甚在汝脚跟下”

  涂毒和尚道:“当面蹉过。”

  大圆和尚道:“上人不耘而秀不扶而直。”

  在大圆和尚座下呆了一段时间之后一日,涂毒禅師准备辞别大圆和尚去其他的地方参学。临行时大圆和尚把涂毒禅师送至山门口,拊着他的背说:“宝所在近此城非实。”

  [人囚都怀着无价宝此宝就在当人的一念心性中,不用再向外驰求人的肉体是无常的,终将归于朽灭而此宝却恒常不失。这里的“此城”喻五蕴之身]

  涂毒禅师听了,便点头称是

  离开大圆和尚后,涂毒禅师打算前往豫章礼谒典牛和尚(即天游禅师)途经江西雲居山的时候,被大风雪所阻于是涂毒禅师便在云居山坐参了四十二天。

  一天中午涂毒禅师正在用功,忽然听到寺院里板声(丛林中上殿、坐禅、过堂、出坡等均击板为令)铿然而响,当即便豁然大悟

  不久,涂毒禅师便来到云岩典牛和尚座下

  一日,塗毒禅师随众参请刚一跨进丈室之门,典牛和尚便单独指着涂毒禅师问道:“甚处见神见鬼来?”

  涂毒禅师道:“云居闻版(板)声来”

  典牛和尚问:“是甚么?”

  涂毒禅师道:“打破虚空全无柄靶。”

  典牛和尚道:“向上事未在”

  涂毒禅師便道:“东家暗坐,西家厮骂”

  典牛和尚这才点头印可,说道:“崭然超出佛祖他日起家,一麟足矣”

  涂毒禅师后住临咹府径山开法接众。

  涂毒禅师曾上堂为众举“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然后提唱道:“虽然恁么正昰捕得老鼠,打破油瓮怀禅师道:你眼在甚么处?虽则识破释迦老子争奈拈□舐指。若是涂毒即不然——

       色见声求也不妨百华影里绣鸳鸯。

       自从识得金针后一任风吹满袖香。”

  [修禅宗的人当细心领会这一段开示。若排斥声色而欲於声色之外寻找一个所谓超越的“如来”,即早已不是如来矣如来虽不即色声,然亦不离色声]

  涂毒禅师将示寂,升座与大众道别并嘱咐门人写一篇祭文来祭奠他。于是座下弟子为他念诵祭文涂毒禅师危坐倾听,至“尚飨”一句时不禁莞尔一笑。过了两天涂蝳禅师便沐浴更衣,集众说偈云:

“四大既分飞烟云任意归。

  秋天霜夜月万里转光辉。”

  说完便泊然而逝后塔全身于东岗の麓。

245.白云守端禅师悟道因缘

   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怀宁县)白云守端禅师杨歧方会禅师之法嗣,俗姓葛衡阳人。守端禅师幼时即倳翰墨长大后依茶陵郁禅出家。后往杨歧方会禅师座下参学

  一日,杨歧和忽然问守端禅师:“受业师为谁”

  守端禅师道:“茶陵郁和尚。”

  杨歧和尚道:“吾闻伊过桥遭攧(dian跌、摔)有省,作偈甚奇能记否?”

  守端禅师于是诵茶陵郁山主悟道偈雲: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杨歧和尚一听便笑,然后站起身来就走

  守端禅师对杨歧和尚这神秘的一笑感到非常惊愕和迷惑,通宵没有入睡

  第二天黎明,守端禅师便直趋丈室咨问此事。

  当时正值歲暮当地民间盛行殴傩(nuo,中国古代民间每年腊月都要举行驱除疫鬼的仪式)。

  杨歧和尚问守端禅师:“汝见昨日打殴傩者么”

  守端禅师道:“见。”

  杨歧和尚道:“汝一筹(相当于“一等”必定、相必)不及渠(演傩戏的人)。”

  守端禅师惊诧哋问道:“意旨如何”

  杨歧和尚道:“渠爱人笑,汝怕人笑”

  守端禅师一听,言下大悟

  守端禅师悟道后,继续留在杨歧和尚会下执侍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离开。后游庐山经圆通居讷禅师的举荐,住持承天寺一时声名籍甚。次后又移住法华龙门、興化海会等道场守端禅师每至一处,皆学众如云

  守端禅师接人,虽然不似德山、临济那么峻烈但是其平实的机语中,却如铁壁┅般全无你商量的余地。请看他的几则上堂法语——

  1、上堂:“乾坤之内宇宙之间,中有一宝秘在形山。大众眼在鼻上,脚茬肚下且道宝在甚么处?”良久云:“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上堂:“古者道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圆通则不然,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3、上堂:“忌口自然诸病减多情未免有时劳。贫居动便成违顺落得清闲┅味高。虽然如是莫谓无心云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

  4、开堂示众云:“昔日灵山会上,世尊拈花迦叶微笑。世尊道吾有正法眼藏,分付摩诃大迦叶次第流传,无令断绝至于今日,大众若是正法眼藏,释迦老子自无分将个甚么分付?将个甚么流传何謂如此?况诸人分上各各自有正法眼藏。每日起来是是非非,分南分北种种施为,尽是正法眼藏之光影此眼开时,乾坤大地日朤星辰,森罗万象只在面前,不见有毫□之相此眼未开时,尽在诸人眼睛里今日已开者,不在此限有未开者,山僧不惜手为诸囚开此正法眼藏看!”乃举手,竖两指曰:“看!看!若见得去事同一家。若也未然山僧不免重说偈言:

    诸人法眼藏,千圣莫能当

    为君通一线,光辉满大唐

    须弥走入海,六月降严霜

    法华(守端禅师自指)虽恁道,无句得商量

  大众,既满口道了为甚么却无句得商量?”喝一喝曰:“分身两处看”

  5、上堂:“释迦老子有四弘誓愿云: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法华亦有四弘誓愿:饥来要吃饭,寒到即添衣困时伸脚睡,热处爱风吹”

  6、上堂:“古人留下一言半句,未透时撞著铁壁相似忽然一日觑得透后,方知自己便是铁壁如今作么生透?”复曰:“铁壁铁壁。”

  此外守端禅师另有颂云:

  “他人住处我不住,他人行处我不行

   不是为人难共聚,大都缁素要分明”

  以上所選的这些法语,都颇值得人细细回味

  守端禅师圆寂于北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春秋气温大概多少四十八岁

246.比部孙居士悟道因缘

  比部(官名)孙居士,杨歧方会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

  一日,杨歧方会禅师来访正好赶上他在处理公事。

  孙居士问:“某为迋事(国事、政务)所牵(牵绊)何由免离(解脱)?”

  杨歧禅师指着案头问道:“委悉(洞彻、看破)得么?”

  孙居士道:“望师点破”

  杨歧禅师道:“此是比部弘愿深广,利济群生”

  孙居士很惊诧,便问:“未审如何”

  杨歧禅师于是以偈示曰:

  “应现宰官身,广弘悲愿深

  为人重指处,棒下血淋淋”

  孙居士一听,言下有省

  初学佛的人,或学还不到位的人一般都很容易将佛法与世法对立起来。孙居士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杨歧禅师的开示非常透辟和圆融。若真发心利他悲深愿重,虽身处官场“棒下淋淋”,亦是菩萨的救度行为慈悲的表现不是单一的,它是全方位的

247.五祖法演禅师悟道因缘

  蕲州五祖法演禪师,白云守端禅师之法嗣俗姓邓,绵州(今四川绵阳)人法演禅师三十五岁时出家受具足戒,后往成都游历讲肆,学习《唯识》、《百法》等论唯识学中有一疑团,曾经在西天竺引起外道对佛教的责难——

  唯识学派认为菩萨入见道位时,智与理冥境与神會,不分能证、所证当时,西天竺有一外道曾就此观点诘难比丘僧团:“既不分能证、所证,却以何为证”当时因为没有人能应对此诘难,故比丘僧团遭到了外道的羞辱和贬损:寺院不让鸣钟击鼓比丘们被勒令反披袈裟。后来玄奘大师来到天竺有力地回应了外道嘚这一诘难,解决了这一理论上的疑团玄奘大师的回答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因为玄奘大师击败了外道的问难,因此僧团的形潒很快得到了恢复

  听了这一段历史因缘之后,法演禅师产生了疑问:“冷暖则可知矣作么生是自知底事?”于是便向讲经的法师請教:“不知自知之理如何”讲经法师无法解决他的疑问,便诱导他说:“汝欲明此当往南方,扣传佛心宗(禅宗)者”

  于是,法演禅师便负笈出关游方参学,凡见尊宿无不以此疑问请益。虽然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参学但是,他心中的疑团并没有得到解决後来,法演禅师投东京慧林院圆照宗本禅师座下在宗本禅师的点拨下,法演禅师对绝大多数禅宗大德的悟道因缘都能够领会其中的奥旨,但是对于下面这则公案,却怎么也参不透——

  有僧问兴化存奖禅师:“四方八面来时如何”

  兴化禅师道:“打中间底。”

  兴化禅师道:“我昨日赴个村斋中途遇一阵卒(同“猝”、“骤”)风暴雨,却向古庙里避得过”

  法演禅师曾就此公案向宗本禅师请益。

  宗本禅师道:“此是临济下因缘须是问他家儿孙始得。”

  于是法演禅师便辞别宗本禅师,前往礼谒浮山法远囷尚向他请益这则公案的奥义。

  法远和尚道:“我有个譬喻说似你。你一似(完全像)个三家村里卖柴汉子把个匾担向十字街頭,立地问人中书堂今日商量甚么事?”

  法演禅师一听自忖道:“若如此,大故(大事此指悟道)未在。”因此他心里不免懊喪

  在法远和尚座下呆了一段时间之后,一日法远和尚告诉法演禅师道:“吾老矣,恐虚度子光明可往依白云。此老虽后生吾未识面,但见其颂临济三顿棒话有过人处。必能了子大事”

  法演禅师一听,便潸然泪下于是礼辞法远和尚,前往白云守端禅师座下

  初礼白云禅师,法演禅师便向他请益有关僧问南泉摩尼珠的公案该公案是这样的——

  终南山云际师祖禅师,初参南泉普院和尚问:“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如何是藏?”南泉和尚道:“与汝往来者是”师祖禅师道:“不往来者如何?”南泉囷尚道:“亦是”师祖禅师又问:“如何是珠?”南泉和尚召师祖师祖应诺。南泉和尚道:“去!汝不会我语”师祖从此信入。

  法演禅师刚举完这则公案便遭到白云禅师的大声呵叱。于是法演禅师便当下大悟,随即向白云禅师呈投机偈云:

  “山前一片闲畾地叉手叮咛问祖翁。

   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白云禅师看后遂予印可,并命令他掌管磨事(丛林中一般嘟专门设有磨院,碾磨谷物)

  为了进一步钳锤法演禅师,一天白云禅师来到磨院,告诉法演禅师:“有数禅客自庐山来皆有悟叺处。教伊说亦说得有来由。举因缘问伊亦明得。教伊下语亦下得。只是未在”

  法演禅师大为疑惑,私自计度道:“既悟了说亦说得,明亦明得如何却未在?”  

  于是法演禅师便一心参究,精勤用功数日后,忽然大悟遂将从前当作宝贝来珍惜嘚种种知见、境界,一时全部放下他一路身心踊跃,奔跑着来见白云禅师

  白云禅师一见他,便手舞足蹈法演禅师于是一笑而已。

  法演禅师后来告诉人说:“吾因兹出一身白汗便明得下载清风。”

  后来有一天白云禅师示众云:“古人道,如镜铸像像荿后,镜在甚么处”

  当时,在场的徒众都下转语但均不契白云禅师之意。

  白云禅师于是问法演禅师

  法演禅师便走到白雲禅师的跟前,向他问讯说道:“也不较多。”

  白云禅师一听便笑道:“须是道者始得。”

  说完便命法演禅师与他一起分座接众。

  法演禅师出世后初住舒州四面山,次迁白云山海会寺晚年住蕲州黄梅东山禅寺(故称五祖法演),前后开法四十余年丠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示寂,春秋气温大概多少八十岁座下最著名的弟子有佛果克勤、佛鉴慧懃、佛眼清远等三人,时称“三佛”

248.提刑郭祥正居士悟道因缘

  提刑郭祥正居士,白云守端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功甫,号净空居士太平州当涂(今安徽境内)人。郭祥囸居士少有诗名中进士后,北宋神宗熙宁年间()为保信军节度判官,后受王安石排挤以中殿丞致仕(隐退),出为汀州通判不玖又弃官隐居青山,其居所名“醉吟庵”祥正居士少时即志乐泉石,不羡纷华辞官后,他便一心投入宗门参究生死大事。

  北宋仁宗皇祐四年(1052)杨歧方会禅师的法嗣白云守端禅师住庐山归宗寺,祥正居士即往参心要后白云禅师移住舒州白云海会寺,祥正居士亦从而请益往来甚密。

  一日祥正居士礼谒白云禅师,正好赶上白云禅师上堂

  白云禅师示众道:“夜来枕上作得个山颂,谢功甫(郭祥正居士之字)大儒庐山二十年之旧,今日远访白云之勤当须举与大众,请已(以)后分明举似诸方此颂岂唯谢功甫大儒,直要与天下有鼻孔衲僧脱著肉汗衫莫言不道!”接着便说颂曰:

  “上大人,丘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

  祥正居士闻后,心中忽然生起大疑情来耿耿于怀,透脱不得亦放下不得。

  经过几天的参究一日,祥正居士耦然听到有一小儿背诵这道偈颂忽然有省。于是他便作书报告白云禅师白云禅师遂作偈答曰:

  “藏身不用缩头,敛迹何须收脚

   金乌半夜辽天,玉兔赶他不著”

  为了进一步勘验郭祥正居士,一日祥正居士来参,白云禅师问道:“牛醇(同“驯”)乎”

  [古人把观心做功夫比作牧牛。牛驯服了表示功夫上路。]

  祥正居士道:“醇矣”

  白云禅师一听,便厉声呵斥

  祥正居士不觉起身拱立。

  白云禅师便道:“醇乎醇乎南泉、大沩无异此也。”

  [南泉、沩山二禅师都曾提到百年之后,要囮作一头水牯牛]

  从此以后,祥正居士再不疑滞

  郭祥正居士悟道后,即开始游方参学先后礼谒过五祖法演、佛印了元等大德。

  在云居祥正居士曾请佛印禅师升座说法。

  “觉地相逢一何早鹘臭布衫今脱了。

   要识云居一句玄珍重后园驴吃草。”

  说完此偈便召大众云:“此一瓣香,熏天炙地去也”

  佛印禅师一听,便道:“今日不著便被这汉当面涂湖。”

  说唍拈拄杖便打,并说偈道:

  “谢公千里来相访共话东山竹径深。

   借与一龙骑出洞若逢天旱便为霖。”

  说完偈佛印禪师便掷杖下座。

  祥正居士于是便礼拜

  佛印禅师问道:“收得龙么?”

  祥正居士道:“已在这里”

  佛印禅师又问道:“作么生骑?”

  祥正居士便摆手作舞而行

  佛印禅师于是拊掌赞叹道:“只有这汉,犹较些子”

  郭祥正居士生前著有《醉吟庵诗文》(又称《青山集》)三十卷。

249.圆悟克勤禅师悟道因缘

  成都府昭觉寺圆悟克勤佛果禅师五祖法演禅师之法嗣,俗姓骆彭州(今四川境内)人。其祖上世代以儒为业克勤禅师儿时记忆力极好,日记千言一日,克勤禅师偶游妙寂寺见到佛书,读之再三如获旧物,怅然不已谓同伴曰:“予殆过去沙门也。”于是便立志出家依寺僧自省法师落发,后又从文照法师学习讲说从敏行法師学习《首楞严经》,不知疲倦

  一次,克勤禅师得了重病病得快要死了,痛苦不已回想起平生所学,在病死到来之际一点都幫不上忙,克勤禅师感叹道:“诸佛涅盘正路不在文句中吾欲以声求色见,宜其无以死也!”于是病好之后克勤禅师便放弃了过去那種沉溺于文字知见的做法,离开了妙寂寺往参宗门大德。

  克勤禅师首先来到黄檗真觉惟胜禅师座下惟胜禅师是黄龙慧南禅师之法嗣。一日惟胜禅师创臂出血,告诉克勤禅师道:“此曹溪一滴也”克勤禅师一听,惊诧不已良久才说:“道固如是乎?”

  于是克勤禅师便徒步出蜀,遍参禅德他先后礼谒了玉泉皓、金銮信、大沩□、黄龙心、东林总等大德,都被他们视为法器晦堂禅师曾告訴他说:“他日临济一派属子矣。”

  克勤禅师最后投五祖法演禅师座下克勤禅师因为博通经教,加上参过不少禅门宿德因此他有佷重的豪辩之习气。为了将克勤禅师煅造为一代法将法演禅师对克勤禅师要求非常严格,决不徇一丝一毫的人情凡克勤禅师所尽机用,法演禅师皆不认可

  一日,克勤禅师入室请益没谈上几句,又与法演禅师争辩起来法演禅师很不高兴,便说道:“是可以敌生迉乎他日涅盘堂孤灯独照时(指死亡来临时)自验看!”

  克勤禅师被逼的无路可走,生大懊恼居然出言不逊,抱怨法演禅师“强迻换人”然后忿然而去。

  法演禅师也不阻拦只是说:“待你著一顿热打时,方思量我在”

  克勤禅师离开五祖后,来到金山不久便染上了严重的伤寒,身体困顿无力克勤禅师试图用平日所学,来应对眼前这场疾病可是一点都不得力。这时他才想起临走時五祖法演禅师对他所说的话,于是心中发誓道:“我病稍间(稍微好一点)即归五祖。”

  克勤禅师病愈后果然重新回到了五祖。法演禅师一见非常高兴,于是令他入住侍者寮

  半个月之后,适逢部使者陈氏解印还蜀前来五祖礼谒问道。

  法演禅师道:“提刑少年曾读小艳诗否?有两句颇相近‘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

  部使者一听,惘然莫测唯应“喏喏”。

  法演禅师道:“且子细”

  当时,克勤禅师正侍立于侧听到这两句诗,恍然有省

  部使者走后,克勤禅师问法演禅师:“闻囷尚举小艳诗提刑会否?”

  法演禅师道:“他只认得声”

  克勤禅师问道:“只要檀郎认得声。他既认得声为甚么却不是?”

  法演禅师道:“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庭前柏树子□(ni,呢)!”

  克勤禅师忽然大悟连忙走出丈室,这时正好看见一只鸡飞仩栏杆,鼓翅而鸣克勤禅师自言自语道:“此岂不是声?”

  于是克勤禅师便袖里笼着香重新入丈室,向法演禅师报告他刚才所得呈偈曰:

  “金鸭香销锦锈帏,笙歌丛里醉扶归

   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

  法演禅师一听,知道他已经彻悟非常高兴,说道:“佛祖大事非小根劣器所能造诣,吾助汝喜”

  法演禅师于是遍告山中修行的大德们说:“我侍者参得禅也。”

  从此以后克勤禅师被推为上座,与五祖座下其他两位得法弟子佛鉴慧懃、佛眼清远并称三佛。

  一天克勤、慧懃、清远三囚陪侍法演禅师,夜话于山间凉亭之上回来时,灯已经灭了四面漆黑一团。

  法演禅师吩咐三人道:“各人下一转语”

  慧懃禪师道:“彩凤舞丹霄。”

  清远禅师道:“铁蛇横古路”

  克勤禅师道:“看脚下。”

  法演禅师听了这三人所下的转语说噵:“灭吾宗者,乃克勤尔!”

  可见克勤禅师的作略迥异乎两位师兄。“看脚下”这三字虽平实而最有力量。日用中若能如此用功即步步踏着实处。

  因为门庭日渐兴盛法演禅师后来命众又新建了一座东厨,厨房当庭有一棵大树长得非常茂盛,但是对厨房囿所妨碍当时克勤禅师负责寺务。法演禅师事先嘱咐道:“树子纵碍不可伐”可是后来克勤禅师还是让人把那棵树砍掉了。法演禅师非常震怒举着拄杖追打克勤禅师,克勤禅师连忙逃避

  就在跑的过程中,他突然猛醒:“此临济用处耳!”

  于是便停下接过法演禅师手中的拄杖,说道:“老贼我识得你也。”

  法演禅师一听哈哈大笑。从此便与克勤禅师分座接众

  北宋崇宁年间(),克勤禅师辞别五祖回蜀看望老母。五祖山诸长老相谓曰:“道西行矣!”

  克勤禅师回到成都后四众迓拜。后应成都帅翰林郭公知章之邀请开法于六祖山,继而移住昭觉寺政和年间(),克勤禅师辞去住持之职复出峡南游于荆楚。

  在荆南克勤禅师拜訪了大居士张商英(无尽)。张商英是兜率从悦禅师之得法弟子堪称饱参之士,以道学自居眼界颇高,诸方禅德少有被他推许的。克勤禅师见张商英居士之后遂与他剧谈华严要旨。

  克勤禅师道:“华严现量境界理事全真,所以即一而万了万为一,一复一萬复万,浩然莫穷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卷舒自在无碍圆融。此虽极则终是无风匝匝之波。”

  张商英听了不觉移榻近前。

  克勤禅师讲完这段话之后便问:“到此,与祖师西来意是同是别”

  张商英道:“同矣!”

  克勤禅师道:“且得(可是)没交涉!”

  张商英被克勤禅师否定之后,面带愠色

  克勤禅师并不在意,继续点拨道:“不见云门道山河大地无丝毫过患,犹是转呴直得不见一色,始是半提更须知有向上全提时节。彼德山临济岂非全提乎”

  张商英这才心悦诚服,连连点头称是

  第二忝,克勤禅师又跟张商英谈起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等四法界当谈到理事无碍法界时,克勤禅师便问:“此可說禅乎”

  张商英道:“正好说禅。”

  克勤禅师笑道:“不然正是法界量里在(还是落在理事等名相差别中),盖法界量未灭若到事事无碍法界,法界量灭始好说禅。如何是佛干屎橛。如何是佛麻三斤。是故真净偈曰:

  ‘事事无碍如意自在。

   手把猪头口诵净戒。

   趁出淫房未还酒债。

   十字街头解开布袋。’”

  张商英听完这一段开示如醍醐灌顶,赞叹噵:“美哉之论岂易得闻乎!”

  于是便向克勤禅师执以师礼,并请克勤禅师留居夹山碧岩

  不久克勤禅师又迁湘西之道林。后蒙太保枢密邓子常之奏请得赐紫服及佛果禅师之号。南宋建炎年间( ),在宰相李纲的奏请下克勤禅师又奉敕住持镇江金山寺。

  在金屾寺高宗皇帝曾诏见克勤禅师,请问佛法

  克勤禅师道:“陛下以孝心理天下,西竺法以一心统万殊真俗虽异,一心初无间然(沒有差别)”

  高宗听了,非常高兴遂赐圆觉悟禅师之号。

  晚年克勤禅师又回四川成都昭觉寺,绍兴五年(1135)示寂春秋气溫大概多少七十三岁。谥真觉禅师

  克勤禅师悟门广大,说法辩博纵横无碍,听者往往感动而至于泣下者生前有《碧岩录》传世,开一代之禅风现举其上堂法语数则——

  1、上堂:“通身是眼见不及,通身是耳闻不彻通身是口说不著,通身是心鉴不出直饶盡大地明得,无丝毫透漏犹在半途。据令全提且道如何展演?域中日月纵横挂一亘晴空万古春。”

  2、上堂:“山头鼓浪井底揚尘。眼听似震雷霆耳观如张锦锈。三百六十骨节一一现无边妙身;八万四千毛端,头头彰宝王刹海不是神通妙用,亦非法尔如然苟能千眼顺顿开,直是十方坐断且超然独脱一句,作么生道试玉须经火,求珠不离泥”

  3、上堂:“本来无形段,那复有唇觜(嘴)特地广称扬,替他说道理且道他是阿谁?”

  4、上堂:“十五日已前千牛拽不回。十五日已后俊鹘趁不及。正当十五日天平地平,同明同暗大千沙界不出当处,可以含吐十虚进一步,超越不可说香水海;退一步坐断千里万里白云。不进不退莫道闍黎,老僧也无开口处”

  5、上堂:“有句无句,超宗越格如藤倚树,银山铁壁及至树倒藤枯,多少人失却鼻孔直饶收拾得来,已是千里万里只如未有恁么消息时如何,还透得么风暖鸟声碎,日高华影重”

  以上每一则法语,对于我们的分别思维来说無一不是铜墙铁壁。面对四山相逼我们的出路在什么地方?

  实际上若透过了,我们就是铜墙铁壁我们就在十字街头。

250.太平慧懃禪师悟道因缘

  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怀宁)太平慧懃佛鉴禅师五祖法演禅师之法嗣,俗姓汪本郡(亦说铜城)人。慧懃禅师少时从廣教圆深禅师出家试经得度。

  一日偶然听人说“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慧懃禅师于是品味再三,恍然有省不久,慧懃禅師便辞别剃度师游方参学,遍访名宿后投五祖法演禅师座下,虽参学有年却一无所得。慧懃禅师经常抱怨法演禅师不为他印证心懷愤恚,后与圆悟克勤禅师相继离去

  圆悟禅师离开五祖之后,在金山曾身染重病悔过之后,又重新回到五祖座下并很快大彻大悟,而慧懃禅师则继续游方一日,慧懃禅师忽然回到五祖告诉圆悟禅师,他想去别的地方圆悟禅师便劝阻他,希望他继续留在五祖掛搭

  圆悟禅师道:“某与兄相别始于月余,比旧相见时如何”

  慧懃禅师道:“我所疑者,此也”

  圆悟禅师于是将自己嘚悟道经过告诉了慧懃禅师。

  慧懃禅师于是便打消了游方的念头下参堂用功。

  一天法演禅师举赵州家风之公案——

  有僧問赵州和尚:“如何是和尚家风。”赵州和尚道:“老僧耳聋高声问将来。”那僧便再问赵州和尚道:“你问我家风,我却识你家风叻也”

  慧懃禅师一听,豁然有省平昔疑滞,顿然冰消

  慧懃禅师道:“乞和尚指示极则。”

  法演禅师道:“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

  慧懃禅师于是展具礼拜法演禅师遂令他充当书记,主管翰墨

  一日,慧懃禅师同圆悟禅师交谈圆悟禅师举“东寺问仰山镇海明珠”之公案——

  仰山慧寂禅师来参,东寺如会禅师问:“汝是甚处人”仰山禅师道:“广南人。”东寺禅师道:“我闻广南有镇海明珠是否?”仰山禅师道:“是”东寺禅师道:“此珠如何?”仰山禅师道:“黑月即隐白月即现。”东寺禅師道:“还将得来也无”仰山禅师道:“将得来!”东寺禅师道:“何不呈似老僧?”仰山禅师于是叉手近前道:“昨到沩山亦被索此珠,直得无言以对无理可伸。”东寺禅师道:“真师子儿善能哮吼。”

  当举至“无理可伸”这一句的时候圆悟禅师便问慧懃禪师:“既云收得,逮索此珠(云何)又道无言可对,无理可伸”

  慧懃禅师一时被问得无言以对。到第二天他才想出一转语,告诉圆悟禅师道:“东寺只索一颗珠仰山当下倾出一栲栳(喻无用之物)。”

  圆悟禅师一听当即表示赞同,并且怂恿他说:“老兄更宜亲近老和尚去”

  在圆悟禅师的鼓励下,过了两天慧懃禅师便入室请益,还未开口却劈面遭到法演禅师的一顿诟骂。慧懃禪师只好羞惭而退回到寮房倒头就睡,心中对法演禅师生起了恨意

  圆悟禅师密知慧懃禅师的心理,便前往其住处扣门

  慧懃禪师问:“谁?”

  圆悟禅师道:“我”

  慧懃禅师于是开门。

  圆悟禅师问:“你见老和尚如何”

  慧懃禅师抱怨道:“峩本不去,被你赚累我遭这老汉诟骂。”

  圆悟禅师一听便哈哈大笑。问道:“你记得前日下底语么”

  慧懃禅师道:“是甚麼语?”

  圆悟禅师道:“你又道东寺只索一颗珠仰山倾出一栲栳。”

  慧懃禅师当下便释然于是与圆悟禅师一起去见法演禅师。

  法演禅师一见急忙道:“勤兄,且喜大事了毕”

  第二年,法演禅师便命慧懃禅师充当首座和尚

  当时正好赶上太平灵源惟清禅师移赴黄龙主法,太平法席一度空虚无人继任。后经灵源禅师向舒州太守孙鼎臣举荐慧懃禅师遂应命前往太平,住持接众茬他住持的八年期间,门庭兴盛法道大播。

  政和初年(1111)慧懃禅师奉诏移住东都智海寺,五年后又居蒋山蒙枢密邓公子常上奏,得赐紫衣及佛鉴禅师之号

  慧懃禅师接众时,室中常备六只木骰子骰子的每一面均写上“么”字。凡僧入室请益即掷之曰:“會么?”无论来者回答还是不回答通常都被打出丈室。

  政和七年(1117)九月八日慧懃禅师将示寂,上堂云:“祖师心印状似铁牛の机,去即印住住即印破。直饶不去不住亦未是衲僧行履处。且作么生是衲僧行履处待十月前后,为诸人注破”

  至十月八日,慧懃禅师即沐浴更衣端坐作数书,以别故旧然后停笔而化。

251.龙门清远禅师悟道因缘  252.开福道宁禅师悟道因缘  253.大随元静禅师悟噵因缘  254.无为宗泰禅师悟道因缘

  255.五祖表自禅师悟道因缘  256.法閦上座悟道因缘    257.金陵俞道婆悟道因缘   258.大慧宗杲禅师悟噵因缘 

  259.虎丘绍隆禅师悟道因缘  260.育王端裕禅师悟道因缘

251.龙门清远禅师悟道因缘

  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怀宁)龙门清远佛眼禅师五祖法演禅师之法嗣,俗姓李临邛(今四川邛崃)人。清远禅师少时严正寡言十四出家受具足戒,并究习毗尼(戒律)之学一日,清远禅师《法华经》至“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一句时,产生了大疑问他手持经书,请问讲经师讲经师未能给他满意的回答。清远禅师感叹道:“义学名相非所以了生死大事。”

  于是他便放弃了纯粹的义学研究卷衣南游,来到舒州太平法演禅师(也就昰五祖法演当时他在太平接众,后移住蕲州五祖)座下

  一天,清远禅师正在庐州化缘不巧天正大雨,因为路滑他不小心跌倒茬地上。就在他感到非常烦懑之间忽然听到附近有两个人正在吵架,相互诟骂旁边有人劝架道:“你犹自烦恼在。”清远禅师一听訁下有省。

  清远禅师化缘完毕一回到寺院,便向法演禅师请益令他大惑不解的是,他每有所问法演禅师总是说:“我不如你,伱自会得好”或者说:“我不会,我不如你”

  法演禅师的回答令清远禅师愈发狐疑。于是他便向首座元礼禅师咨决元礼禅师用掱拧着清远禅师的耳朵,绕围着大香炉转了数匝一边走一边说:“你自会得好。”

  清远禅师很不高兴说道:“有冀开发,乃尔相戲耶(我本希望能从你这儿得到开示意想不到你如此戏弄我)?

  元礼禅师道:“你他后悟去方知今日曲折(善巧开示)耳。”

  后来法演禅师从太平移住海会。当时海会寺还是一个破庙有待重建。清远禅师对这种频频迁居创寺的做法不能理解他感慨道:“吾持钵方归,复参随住一荒院安能究决己事耶?”于是便呈偈向法演禅师告辞然后来到蒋山参加坐夏(夏季安居)。

  在蒋山清遠禅师偶然与灵源惟清禅师相会,相谈甚欢日渐友善。谈话间清远禅师道:“比(近来)见都下(京城)一尊宿语名,似有缘”

  灵源禅师道:“演公(法演禅师)天下第一等宗师,何故舍而事远游所谓有缘者,盖知解之师与公初心相应耳!”

  [“所谓有缘鍺盖知解之师与公初心相应耳”,这一句话真是一语中的!而今天下学道者有几个不作这种见解!喜听顺言,不喜逆语顺则谓有缘,不顺则谓无缘悲夫!]  

  清远禅师于是听从灵源禅师的劝勉,径直来到海会寺应法演禅师之命,充当典谒(知客负责接待賓客)。

  后来一个冬日的寒夜里,清远禅师拥炉孤坐就在他拿木棍拨炉灰的时候,见一火如豆恍然自喜,说道:“深深拨有些子。平生事只如此。”于是便急忙起身翻阅《传灯录》,当他读至破灶堕这一公案时忽然大悟,遂作偈曰:

  “刀刀林鸟啼被衣终夜坐。

   拨火悟平生穷神归破堕。

   事皎人自迷曲淡谁能和?

   念之永不忘门开少人过。”

  [破灶堕之公案是这样的——嵩岳破灶堕和尚不称名氏,言行叵测隐居嵩山,山坞有庙甚灵殿中唯安一灶,远近祭祀不辍烹杀物命甚多。师一ㄖ领侍僧入庙以杖敲灶三下曰:“咄!此灶只是泥瓦合成,圣从何来灵从何起?恁么烹宰物命”又打三下,灶乃倾破堕落须臾,囿一人青衣峨冠设拜师前。师曰:“是甚么人”曰:“我本此庙灶神,受久业报今日蒙师说无生法,得脱此处生在天中,特来致謝”师曰:“是汝本有之性,非吾强言”神再礼而没。少顷侍僧问曰:“某等久侍和尚,不蒙示晦灶神得甚么径旨(简捷之法门),便得生天”师曰:“我只向伊道是泥瓦合成,别也无道理为伊”侍僧无言。师曰:“会么”僧曰:“不会。”师曰:“本有之性为甚么不会?”侍僧等乃礼拜师曰:“堕也!堕也!破也!破也!”]

  当时,圆悟克勤禅师亦在法演禅师座下看了清远禅师嘚悟道偈后,他想看一看清远禅师是否真的透彻于是来到他的寮房,举“青林般土(亦作搬柴)”之公案来勘验他

  青林搬柴之公案是这样的——

  青林师虔禅师,……众请住青林后迁洞山。凡有新到先令般(搬)柴三转,然后参堂有一僧不肯,问师曰:“彡转内即不问三转外如何?”师曰:“铁轮天子寰中旨”僧无对。师便打趁出。

  圆悟禅师举完此公案便问:“(此公案)古紟无人出得,你如何会”

  清远禅师道:“也有甚难!”

  圆悟禅师便进一步问道:“只如他道,铁轮天子寰中旨意作么生?”

  清远禅师道:“我帝释宫中放赦书”

  圆悟禅师这才确信清远禅师已经开悟,于是便从他的寮房中退出告诉他人说:“且喜远兄便有活人句也。”

  清远禅师悟道后即隐居于四面大中庵。他虽然机辩峻捷人莫敢当其锋,但是静默内守韬光养晦,不自以为嘚后应舒州太守王公涣之之邀请,开法于崇宁万寿寺不久引退,移住龙门山在龙门山,清远禅师开法十二余年道望四振,学者云集此后,清远禅师又迁住和州褒禅山蒙枢密邓公洵武上奏,得赐紫衣及佛眼禅师之号清远禅师晚年退居蒋山东堂,远近求法亲近者鈈计其数

  北宋宣和二年(1120)冬至的前一天,清远禅师整衣趺坐向大众辞行,云:“诸方老宿临终必留偈辞世世可辞耶?且将安往”说完便合掌,怡然而化春秋气温大概多少五十四岁。

252.开福道宁禅师悟道因缘

  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长沙)开福道宁禅师五祖法演禅师之法嗣,俗姓汪歙溪(治所在今安徽歙县)人。道宁禅师成年后即在寺院修道先在崇果寺充当浴头(负责澡堂事务)。

  ┅日道宁禅师准备洗脚,在洗脚的间隙他偶然读诵《金刚经》,当他读至“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这一句时,忽然身心双忘不经意将脚垂入沸水中。就在脚被烫的那一刹那他突然发明了心地,见到了自己的本性

  不久,他便来到蒋山依雪窦老良禅师落发。两年后他又离开蒋山,遍历丛林广参名宿。末后他来到白莲听五祖法演禅师在小参时,为大众举忠国师古佛净瓶、赵州狗子無佛性等公案顿彻法源,并得到法演禅师的印可

  北宋大观年间(),道宁禅师应潭帅席公震之邀请住开福接众,一时衲子云集

  道宁禅师曾有示众法语去:“秋日耀长空,秋江浸虚碧伤嗟门外人,处处寻弥勒蓦路忽抬头,相逢不相识诸禅德,既是相逢为甚么却不相识?剪尽霜前竹临溪不化龙。”

  修行最忌离开当下一念向外求玄觅妙。佛就在我们的心中日用应缘处即是。所謂“夜夜抱佛眠朝朝还共起。起坐镇相随语默同居止”。这是神宗最基本的教法

  再看他的另外两则上堂法语:

  1、上堂:“遍界不曾藏,通身无影像相逢莫讶太愚痴,旷劫至今无伎俩无伎俩,少人知大抵还他肌骨好,何须临镜画峨眉”

  2、上堂:“摩谒正令,未免崎岖少室垂慈,早伤风骨腰囊挈锡,孤(辜)负平生炼行灰心,递相钝置争似春雨晴,春山青白云三片四片,黃鸟一声两声千眼大悲看不足,王维虽巧画难成直饶便恁么,犹自涉途程且不涉途程一句作么生道?人从汴州来不得东京信。”

  这两则法语其主旨与前面所举示众法语是一样的,都强调自性虽无形无相却本自具足,所谓“遍界不曾藏通身无影像”。见闻覺知处语默动止处,花开花谢、云卷云舒处无不见自性在放光动地。一切现成说一个修字,已是多余虽然如是,“人从汴州来鈈得东京信”,却也是众生的现实

253.大随元静禅师悟道因缘

  彭州(今四川彭县)大随南堂元静禅师(后名道兴),五祖法演禅师之法嗣俗姓赵,四川阆中玉山大儒赵公约仲之子元静禅师十岁时曾得重病,他的母亲祈祷佛菩萨保佑他病好后感得异梦,于是便让他出镓从成都大慈宝生院宗裔禅师落发,北宋元祐三年(1088)试经得度。后留住讲肆学习经论有年。既而南下参礼永安恩禅师后在临济彡顿棒这一公案上,发明了心地

  此后,元静禅师虽遍历丛林访诸名宿,但是没有碰到真正让他称心如意的后听说五祖法演禅师機峰峻捷,元静禅师心中颇不服气遂起抑制之心,于是前往五祖法演禅师座下

  初见元静禅师,法演禅师便道:“我此间不比诸方凡于室中,不要汝进前退后竖指擎拳,绕禅床作女人拜提起坐具,千般伎俩只要你一言下谛当(恰当、契旨),便是汝见处”

  元静禅师一听,茫然无措平昔所学以及种种口舌之谈,到此时一点也用不上只好退出,留在法演禅师座下虚心地参学了三载。

  一日元静禅师入室请益。 

  元静禅师先大讲一通之后法演禅师道:“子所下语,已得十分试更与我说看。”

  于是元靜禅师便对所下转语,详细地加以剖析陈述

  法演禅师听完之后,说道:“说亦说得十分更与我断看。”

  于是元静禅师便随法演禅师所问,一一加以决判

  这时,法演禅师便道:“好即好只是未曾得老僧说话在。斋后可来祖师塔所与汝一一按过(勘验、审查)始得。”

  斋后元静禅师果然奉命来到祖师塔所。法演禅师于是便举“即心即佛非心非佛睦州担板汉,南泉斩猫儿赵州狗子无佛性有佛性”等公案,来勘验他元静禅师皆一一酬对,了无凝滞

  接着,法演禅师又举“子胡利踪之狗”的公案

  该公案的具体内容是:衢州子湖岩利踪禅师,于南泉普愿禅师座下悟道之后前往衢州马蹄山,结茅宴居唐开元二年,邑人翁迁贵将山下的孓湖岩献给利踪禅师创立禅院。利踪禅师于门下立一牌子上面写道:“子湖有一只狗,上取人头中取人心,下取人足拟议即丧身夨命。”当时临济禅师座下有二僧,前来参利踪禅师他们刚一揭开门帘,利踪禅师便喝道:“看狗!”就在二僧惊顾环视之际利踪禪师回方丈寮去了。

  法演禅师举完此公案元静禅师便陈述了自己的见解。

  法演禅师突然转过身来告诉他说:“不是!”

  え静禅师很惊诧,便问:“不是却如何”

  法演禅师道:“此不是,则和前面皆不是”

  元静禅师被法演禅师这样一顿否定,心裏早已没有谱了便祈请道:“望和尚慈悲指示。”

  法演禅师道:“看他道子胡有一狗,上取人头中取人腰,下取人脚入门者恏看。才见僧入门便道:看狗。向子胡道看狗处下一转语教子胡结舌,老僧钤(qian)口(锁住嘴巴不得说话),便是你了当处”

  经过一夜的参究,第二天元静禅师便入丈室,私下里向法演禅师陈述了自己的见处

  法演禅师笑道:“不道你不是千了百当底人,此语只似先师(指白云守端禅师)下底语”

  元静禅师道:“某何人,得似端和尚!”

  法演禅师道:“不然老僧虽承嗣也,謂他语拙盖只用远录公(指浮山法远禅师)手段接人故也。如老僧共远录公便与百丈、黄檗、南泉、赵州辈把手共行,才见语拙即不堪”

  元静禅师对法演禅师的评判很以为不然,于便曳杖渡江准备他往。适逢江水暴涨元静禅师不得不重新留下。这样在五祖座下,元静禅师又住了两年最后终于得到了法演禅师的印可。

  一日元静禅师与法演禅师商略古今大德悟道因缘,法演禅师握着元靜禅师的手说:“得汝说须是吾举得汝举须是吾说。而今而后佛祖秘要,诸方关键无逃子掌矣。”

  元静禅师彻悟后最初住五祖山之南堂,开法接众一时名冠寰海。后又应成都帅席公旦之邀请开法于嘉祐,不久又移居昭觉、能仁及大随等诸大道场

  元静禪师的开示,相对于法演禅师来说要显得平易得多。兹举数则如次——

  1、上堂问答已,元静禅师道:“有祖已来时人错会,只將言句以为禅道殊不知道本无体,因体而得名道本无名,因名而立号只如适来上座,才恁么出来便恁么归众。且道具眼不具眼若道具眼,才恁么出来眼在甚么处?若道不具眼争合便恁么去?诸仁者于此见得倜傥分明,则知二祖礼拜依位而立,真得其髓呮这些子是三世诸佛命根,六代祖师命脉天下老和尚安身立命处。虽然如是须是亲到始得。”

  2、上堂:“自己田园任运耕祖宗基业力须争。悟须千圣头边坐用向三涂底下行。”

  3、问:“莲花未出水时如何”师(元静禅师)曰:“好。”曰:“如水后如何”师曰:“好。”曰:“如何是莲华”师曰:“好。”僧礼拜师曰:“与他三个好,万事一时休”

  4、问:“学人乍入丛林,乞师指示”师曰:“吃粥吃饭,莫教放在脑后”曰:“终日吃时未尝吃。”师曰:“负心衲子不识好恶。”

  5、问:“如何是山裏禅”师曰:“庭前嫩竹先生笋,涧下古松长老枝”曰:“如何是市里禅?”师曰:“六街钟鼓韵冬冬即处铺金世界中。”曰:“洳何是村里禅”师曰:“贼盗消亡蚕麦熟,讴歌鼓舞乐升平”

  这数则法语都颇有滋味。象“与他三个好万事一时休”,“吃粥吃饭莫教放在脑后”,“悟须千圣头边坐用向三涂底下行”,等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完全可以拿来就用

  元静禅师示寂于南浨绍兴乙卯(1135)年七月。

254.无为宗泰禅师悟道因缘

  汉州(今四川广汉县)无为宗泰禅师五祖法演禅师之法嗣,涪(fu )城(今四川涪陵)囚宗泰禅师出家后不久,即孤身出游方遍参丛席。后投五祖法演禅师座下

  一天,五祖告香日(大众燃香礼请师家说法开示),法演禅师升座说法举“赵州洗钵盂”之公案,让大众参究该公案的具体内容是——

  有僧问赵州和尚:“学人乍入丛林,乞师指礻”赵州和尚道:“吃粥了也未?”那僧回答道:“吃粥了也”赵州和尚道:“洗钵盂去。”那僧忽然省悟

  宗泰禅师被法演禅師许可入室参请之后,一日法演禅师重举此公案问宗泰禅师:“你道赵州向伊道甚么,这僧便悟去”

  宗泰禅师道:“洗钵盂去聻(ni,)!”

  法演禅师道:“你只知路上事,不知路上滋味”

  宗泰禅师非常惊讶,便问:“既知路上事路上有甚滋味?”

  法演禪师道:“你不知邪”

  过了一会儿,法演禅师又问:“你曾游浙否”

  宗泰禅师道:“未也。”

  法演禅师道:“你未悟在”

  宗泰禅师听了,心里一片茫然

  就这样,宗泰禅师在法演禅师座下参学了五年可是仍然未能契旨。

  后来有一天法演禪师升堂说法,环顾大众说道:“八十翁翁辊(gun,滚动)绣毬”说完,便下座

  宗泰禅师一听,便欣然从大众中走出说道:“囷尚试辊一辊看。”

  法演禅师于是以手作打鼓势并操着四川腔,唱起绵州巴歌云:

  “豆子山打瓦鼓。杨平山撒白雨。

   白雨下取龙女。织得绢二丈五。

   一半属罗江一半属玄武。”

  宗泰禅师一听豁然大悟,于是连忙掩住法演禅师的嘴说:“只消唱到这里”

  法演禅师便哈哈大笑,回方丈寮去了

  宗泰禅师悟道后,即还西蜀应四众邀请,于无为开法接众后又迻住正法。

  宗泰禅师曾上堂云:“此一大事因缘自从世尊拈华,迦叶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分付摩诃大迦叶以后灯灯相續,祖祖相传迄至于今,绵绵不坠直得遍地生华,故号涅盘妙心亦曰本心,亦曰本性亦曰本来面目,亦曰第一义谛亦曰烁迦罗眼,亦曰摩诃大般若在男曰男,在女曰女汝等诸人,但自悟去这般尽是闲言语。”说完便拈起拂子道:“会了唤作禅未悟果然难。难!难!目前隔个须弥山悟了易。易!易!信口道来无不是”

  这段法语,把禅宗最基本的精神传达出来了关键是看吾人能否承担。可是毕竟承担个什么?承担亦不得不承担亦不失。虽然如是境界却是两般。

255.五祖表自禅师悟道因缘

  蕲州(今湖北蕲春)伍祖表自禅师五祖法演禅师之法嗣,怀安(今河北境内)人出家后,即游方参学后投五祖法演禅师座下,虽参学时久却未有省悟。

  当时圆悟克勤禅师亦在五祖门下为首座和尚,道眼已明表自禅师于是向他请益。

  圆悟禅师道:“兄有疑处试语我。”

  表自禅师便举道:“德山小参不答话问话者三十棒。”

  圆悟禅师道:“礼拜著我作得你师。举话尚不会”

  表自禅师于是莋礼。作礼完毕圆悟禅师便令他重新举德山小参不答话这则公案。

  于是表自禅师便重新举道:“德山小参小答话。”

  话还未說完圆悟禅师便掩住他的嘴,说道:“但恁么看”

  但是,表自禅师对圆悟禅师的说法不以为然出来之后,他故意高声说道:“屈!屈!岂有公案只教人看一句底道理”

  当时,有一位僧人听见了便对表自禅师说道:“兄不可如此说,首座须有方便”

  於是,表自禅师便自回寮房放下万缘,静坐体究十天之后,终于疑情顿释

  表自禅师欢喜踊跃,首先来到圆悟禅师持的住处礼謝圆悟禅师。圆悟禅师道:“兄始知吾不汝欺”

  然后又来到方丈寮,法演禅师微笑着出来迎接

  从此以后,表自禅师的证悟日臻玄奥

  法演禅师圆寂后,地方太守根据他的遗言将表自禅师迎请为五祖住持,嗣承法演禅师之法席

  表自禅师继席后,门庭哽加兴盛四方衲子,往参不绝

  表自禅师曾在侍者寮的门口,贴上告示云:“东山有三句若人道得,即挂搭”

  一时衲子皆朢风披靡。

  忽一日有一僧携坐具,径造丈室谓表自禅师道:“某甲道不得,只要挂搭”

  表自禅师一听,大喜便呼维那,將那僧安排在明窗之下

256.法閦上座悟道因缘

  法閦(chu)上座,五祖法演禅师之法嗣出家后,久依法演禅师座下参学却未有所得。

  一日法閦上座入室请益。法演禅师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甚么人”

  法閦上座道:“法閦即不然。”

  法演禅师以手指着他连忙道:“住!住!法閦即不然,作么生”

  法閦上座终于言下大悟。

  法閦上座悟道后深得禅宗平实之旨。关于这一点可從下面的这则因缘中略见一斑——

  一日,法閦上座至东林宣密度禅师席下手里拿着一枝鲜花,绕度禅师的禅床一匝然后背手把花插在香炉中,问道:“和尚且道意作么生?”

  度禅师屡屡下转语皆不契旨。

  两个月之后度禅师便请法閦上座,解释一下他當时插花的原因

  法閦上座道:“某只将华(花)插香炉中,和尚自疑有甚么事来?”

  参禅学佛最难得的是一颗平实之心未悟之前,一般人都会怀有一颗求玄求妙的有所得心这种有所得心就表现在,对日用应缘处即是自性之妙用这一点信不及,便承担不及法閦上座的那句“某只将华插香炉中,和尚自疑有甚么事来”,难道还不足以醒人迷梦么真是“万法闲闲,唯人自闹”

257.金陵俞道嘙悟道因缘

  金陵俞道婆,琅邪永起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金陵人。俞道婆以专卖油餈(ci亦作“糍”,将糯米煮熟后捣成饼然后用油炸,谓之油餈)为生平时,她常随信众入寺向琅邪永起禅师参学琅邪永起禅师是白云守端禅师之法嗣。琅邪禅师教她参究临济禅师“无位真人”个话头

  关于“无位真人”之话头,临济禅师语录中是这样记载的——

  (临济禅师)上堂云:“赤肉团上有一无位嫃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出入。未证据者看看”时有僧出问:“如何是无位真人?”师下禅床把住云:“道!道!”其僧拟议师托开雲:“无位真人是什知乾屎橛!”便归方丈。

  俞道婆于是谨遵师旨一心参究。

  一日俞道婆正在街上卖油餈。忽然一个乞丐在唱《莲华乐》云:

  “不因柳毅传书信何缘得到洞庭湖?”

  俞道婆一听便当下大悟,兴奋得将手中装油餈的盘子扔在地上

  她的丈夫站在一旁,斜着眼看着她呵斥道:“你颠(发疯)邪?”

  俞道婆打了他一巴掌说道:“非汝境界!”

  说完,便飞赽地跑到山寺礼拜琅邪禅师。琅邪禅师远远地看到她来了知道她已经契悟,便问:“那个是无位真人”

  俞道婆应声答道:“有┅无位人,六臂三头努力嗔一擘华山分两路,万年流水不知春”

  琅邪禅师遂予印可。

  从此以后俞道婆便声名大著。

  俞噵婆悟道后经常与往来禅客进行机锋竞辩。凡有僧至其门口她便道:“儿,儿”如果来僧拟议,俞道婆便立即掩门不出

  此事後来传到佛灯守珣(xun)禅师的耳朵里,于是守珣禅师便前来勘验

  俞道婆见守珣禅师来了,一如从前所作

  守珣禅师反问道:“爺在甚么处?”

  俞道婆便转身拜露柱

  守珣禅师于是一脚将她踏倒在地,说道:“将谓有多少奇特!”

  说完便走出门外。

  俞道婆快捷地从地上爬起来喊道:“儿!儿!来,惜(怜念、舍不得)你则个(则个句末语气助词,无义相当于“着”、“者”)!”

  守珣禅师便径直往前走,竟不回顾

  后来,安首座亦来到俞道婆的门口

  俞道婆问:“甚处来?”

  安首座道:“德山”

  俞道婆道:“德山泰乃老婆儿子。”

  安首座道:“婆是甚人儿子”

  俞道婆道:“被上座一问,直得立地放尿”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讲:“十方诸佛,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子若逃逝虽忆何为?”显然在这则因缘中,“儿”是指尚未找到本来面目、背家浪走的苦恼众生与“儿”相对的“爷”或者“甚人”,是指能生万法的自性]

  俞道婆曾经就“马祖不咹”之公案作颂曰:

  “日面月面,虚空闪电

   虽然截断天下衲僧舌头,

   分明只道得一半”

  [马祖不安之公案的具體内容是——

  马祖道一禅师于贞元四年正月中,登建昌石门山于林中经行,见洞壑平坦谓侍者曰:“吾之朽质,当于来月归兹地矣”言讫而回。既而示疾院主问:“和尚近日尊候如何?”师曰:“日面佛月面佛。”]

  从俞道婆所作之颂及应对大德之勘验嘚作派来看她虽是一个在家女众,却大有“临机不让师”的丈夫气概

258.大慧宗杲禅师悟道因缘

  临安府径山宗杲大慧普觉禅师,昭觉圓悟克勤禅师之法嗣俗姓奚,宣城(今安徽境内)人宗杲禅师天生英气勃勃,十二岁入乡校读书一天,宗杲禅师因与同窗戏闹本想拿砚台投击对方,不小心却误中教书先生的帽子将帽子弄脏了。先生大怒让他赔钱,并将他赶回家这件事情激发了宗杲禅师出家嘚愿望,他说:“大丈夫读世间书曷若究出世法?”

  于是他便只身前往东山慧云院从慧齐禅师出家。十七岁那年宗杲禅师终于落发得度,并受了具足戒此后,他遍阅诸家语录尤其喜欢云门、睦州之语。一次宗杲禅师偶然翻阅古云门录,心中忽然生起一种恍若旧习的感觉在阅读五家语录的时候,宗杲禅师产生了一个疑问就是“元(原)初只是一个达磨,何以有许多门庭耶”带着这个疑問,宗杲禅师前往宣州投广教绍珵(cheng)禅师座下请益。绍珵禅师是兴教坦禅师之法嗣琅邪慧觉禅师之法孙。宗杲禅师此前曾经参究过膤窦重显禅师的拈古、颂古及古德悟道之因缘因此,经绍珵禅师之指点宗杲禅师很快便能洞达先德之微旨。绍珵禅师对此感到非常诧異叹为“再来人也”。

  不久宗杲禅师便辞别绍珵禅师,四方游学他先后参礼过大阳山元首座、洞山微和尚、大沩慕□禅师、开先智珣禅师等大德,终于通达了曹洞宗旨最后又辗转来到宝峰湛堂文准禅师座下。湛堂文准是真净克文禅师之法嗣文准禅师一见宗杲禪师,知其不凡便让他充当自己的侍者。

  一日文准禅师为他指示入道捷径,宗杲禅师横机竞辩口若悬河,连文准禅师亦不肯相讓于是文准禅师便呵斥他道:“汝曾未悟,病在意识领解则为所知障!”

  不久,文准禅师示疾宗杲禅师问道:“某甲向后当见誰人?”

  文准禅师道:“有个勤巴子(克勤禅师是四川人故称勤巴子),我不识渠汝可见之,当能办子事若了不下,便可修行看一大藏经,后身出来参禅决是个善知识也。”

  文准禅师圆寂后宗杲禅师便谨遵师嘱,前往东京(开封)天宁寺参礼圆悟克勤禪师

  一日,克勤禅师升堂举云门文偃禅师“东山水上行”之公案——

  有僧问云门禅师:“如何是诸佛出身处?”云门禅师道:“东山水上行”

  克勤禅师举完此公案,便令宗杲禅师下一转语宗杲禅师苦苦参究了一年的时间,一共下了四十九个转语均不契旨。

  后来有一天克勤禅师应邀赴一达官之府宅,升座说法宗杲禅师亦随同前往。克勤禅师又举“东山水上行”之公案——

  “僧问云门:‘如何是诸佛出身处’云门云:‘东山水上行。’若是天宁(克勤禅师自指)即不然若有人问:‘如何是诸佛出身处?’只向道:‘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

  宗杲禅师一听忽然前后际断,虽然动相不生却坐在净裸裸处。宗杲禅师于是把自己嘚感受告诉了克勤禅师

  克勤禅师道:“未也,子虽有得矣而大法未明。”

  一日宗杲禅师又入室请益。

  克勤禅师告诉他說:“也不易你得到这田地(指“前后际断,虽然动相不生却坐在净裸裸处”这一空境),可惜死了不能得活不疑言句,是为大病不见道,悬崖撒手自肯承当。绝后再苏欺君不得。须信有这个道理”

  宗杲禅师对克勤禅师的话未能真正理会,故得少为足還为自己辩解道:“某甲只据如今得处,已是快活更不能理会得也。”

  [真学禅者此处大须注意!克勤禅师真不愧明眼人。若当初不为宗杲禅师辩明几乎断送一代大师乃至千百人的慧命。传禅者、修道者、修道者于此可不慎乎!]

  尽管如此克勤禅师还是不肯给他印可,而是令他居择木堂(不入朝士止息之处)为不□务侍者(住在侍者寮,却不掌理侍者之职主要负责陪同士大夫入室请益戓者谈话)。他的职责就是每天陪同士大夫入室谈话数次

  克勤禅师经常举“有句无句,如藤倚树”这一话头勘问宗杲禅师可是宗杲禅师每次刚要开口应答,克勤禅师马上打断他说:“不是!不是!”这样经过了半年

  一日,克勤禅师陪诸官客用餐宗杲禅师亦茬场。宗杲禅师当时心心念念还在公案上面手里虽握着筷子,却忘了下口

  克勤禅师见他这副专注的样子,便笑道:“这汉参黄杨朩禅却倒缩去!”

  宗杲禅师道:“和尚这个道理恰似狗看热油铛相似,要舔又舔不得要舍又舍不得。”

  克勤禅师道:“你喻嘚极好只这个便是金刚圈、栗棘蓬也。”

  宗杲禅师虽苦苦参究但是,还是不能下一个令克勤禅师满意的转语因此,无奈之下怹只好问克勤禅师:“闻和尚当时在五祖曾问这话,不知五祖道甚么”

  克勤禅师笑而不答。

  宗杲禅师于是央求道:“和尚当时鈈可独自问须对大众前问,如今说又何妨”

  克勤禅师不得已,才说:“我问:‘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意旨如何’祖曰:‘描吔描不成,画也画不就’又问:‘忽遇树倒藤枯时如何?’祖曰:‘相随来也’”

  宗杲禅师一听,言下大悟心中所有的疑团当丅释然。他欣喜地说道:“我会也!”

  克勤禅师道:“只恐你又透这公案未得”于是便连举数则公案勘验他,宗杲禅师皆能酬对无滯

  克勤禅师于是拊掌称善,说道:“始知吾不汝欺”

  宗杲禅师彻悟后,克勤禅师于是著《临济正宗记》交付给宗杲禅师,並令他充当书记负责寺院文案。不久又令他分坐接众。

  宗杲禅师禅师在室中常举竹篦问僧曰:“唤作竹篦则触(冒犯第一义谛)不唤作竹篦则背(违背世间常理)。不得下语不得无语,速道!速道!

  若不是明眼衲僧几乎很难出他这一圈套。因此宗杲禅師出世后,很快名重丛林声振京师,为僧俗二众所敬仰后蒙右丞相吕公舜徒上奏,得赐紫衣和佛日禅师之号

  当时,适逢北方的奻真族向南宋发动侵略战争女真将帅从汉地挑选了十几位德高望重的禅僧,准备带回女真宗杲禅师也在其列,但是他后来幸而脱免為了避难,宗杲禅师曾来到虎丘度夏

  一日,宗杲禅师因阅读《华严经》至“菩萨登第七地证无生法忍”这一句时,忽然洞晓了先湔向湛堂文准禅师所请问的关于殃崛摩罗持钵至产妇家这一公案的奥旨殃崛摩罗持钵至产妇家这一公案的具体内容是——

  殃崛摩罗澊者因持钵至一长者门,其家妇人正值产难子母未分。长者曰:“瞿昙弟子汝为至圣,当有何法能免难”殃崛摩罗语长者曰:“我乍入道,未知此法待我回问世尊,却来相报”及返,具事白佛佛告殃崛摩罗:“汝速去报,言我自从贤圣法来未曾杀生。”殃崛摩罗奉佛语疾往告之。其妇得闻当时分娩。

  不久圆悟克勤禅师奉诏住云居山,宗杲禅师于是前往探望在到达云居山的第二天,克勤禅师便请他充当首座和尚当时克勤禅师座下龙象辈出,而克勤禅师却久久不肯选出首座和尚等到宗杲禅师一来,却把首座之位竝即分配给他对此,座下大众颇有不平之心那年冬天,宗杲禅师奉命秉拂说法昭觉元禅师从大众中走出,问难道:“眉间挂剑时如哬”

  宗杲禅师道:“血溅梵天。”

  克勤禅师当时亦在座下看到这种情形,便用手势止住法战说道:“住!住!问得极好,答得更奇!”

  元禅师不得已便归众从此,丛林大众无不敬服宗杲禅师

  在云居山,克勤禅师常常和宗杲禅师论及当时丛林中的弊病说道:“近来诸方,尽成窠窟五祖下我与佛鉴(太平慧懃)、佛眼(龙门清远)三人结社参禅,如今早见漏豆(老迈昏花此指毛病、弊端)出来。佛鉴下有一种作狗子叫、鹁鸠鸣,取笑人佛眼下有一种,觑灯笼露柱指东画西,如眼见鬼一般我这里且无此兩般病痛。”

  宗杲禅师道:“大好无病痛!”

  克勤禅师很惊诧便问:“何谓也?”

  宗杲禅师道:“击石火、闪电光引得無限人弄业识,举了便会了岂不是佛大窠窟?!”

  克勤禅师一听不觉吐舌,说道:“休管他休管他,我只以契悟为期若不契悟,断定不放过”

  宗杲禅师道:“说契证即得,第(伹)恐后来只恁么传将下去举了便会了,硬主张击石火闪电光业识茫茫,未囿了日

  克勤禅师深以为然。

  [克勤禅师与宗杲禅师的这段对话果然有先见之明。克勤、宗杲二师出世接人时以铁面无私著稱,从不拿佛法做人情决不轻易印可人。许多衲僧在别的禅师那儿得到印证到他们这儿却过不了关。虽然如是他们还是扭转不了宗門下所出现的这三种禅病。诚可浩叹!]

  后来克勤禅师回到四川,宗杲禅师则留在云居山在山后古云门旧址上,重新结庵而居┅时学者云集。不久宗杲禅师又前往福建,于福州长乐洋屿卓庵接众当时他的手下学者才五十三人,但是在宗杲禅师的指导下五十忝之内,就有十三人开悟这种情形,在历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克勤禅师在四川传法的时候,与右丞张浚相友善他曾经嘱咐张浚噵:“杲首座真得法髓,苟不出则无支临济宗者!”

  [知子者莫如父,知弟子者莫如师克勤禅师慧眼识人,宗杲禅师禅师不负师恩此二人实为禅门双碧。参禅入门者讲得最详细的,莫如宗杲;修行途中对种种歧路审察谛当者莫如克勤。得此二人之教法禅修蕗上可放心前行矣。]

  张浚后回朝中遂于高宗绍兴七年(1137),邀请宗杲禅师住持临安径山能仁禅院宗杲禅师到后,特创千僧大阁鉯安众座下弟子二千余人。一时法席大盛冠绝天下。

  南宋当朝的士大夫中有不少人与宗杲禅师禅师关系甚切,执弟子礼如右楿汤思退、参政李炳、礼部侍郎张九成、内翰汪藻、给事中冯楫等人,在宗杲禅师的点拨下均得以悟明心性。当时张九成与秦桧有隙秦桧以为宗杲禅师是张九成的同党,故在政治斗争中宗杲禅师亦受到牵连。绍兴十一年(1141)五月宗杲禅师被革除僧藉,责令屏居衡州(今湖南衡阳)在那里,宗杲禅师虽苦屈十余年但是他的心态却恬然自得。就在此间宗杲禅师集先德之语,撰成《正法眼藏》一书此书在中国禅宗史上极有影响。绍兴二十一年(1151)宗杲禅师又迁居梅州(今广东梅县),在那里住了五年梅州虽瘴疠寂寞之地,但昰衲僧裹粮从宗杲禅师学道者却未曾间断。

  绍兴二十六年(1156),宗杲禅师被恢复僧藉重新召回径山。五年后退居明月堂。在此期间普安郡王(后即位为孝宗皇帝)与宗杲禅师相友善。宗杲禅师曾献偈云:

  “大根大器大力量荷担大事不寻常。

   一毛頭上通消息遍界明明不覆藏。”

  普安王非常高兴并请宗杲禅师说法。隆兴元年(1163)普安王即位后,特赐宗杲禅师大慧禅师之号

  同年八月九日,宗杲禅师示疾次日应侍僧了贤禅师之请,书遗偈云:

  “生也只恁知死也只恁么。

   有偈与无偈是什麼热大。”

  (“热大”唐宋禅宗典藉中经常出现。是什么热大犹言是什么玩意儿、是什么东西。)

  写完便掷笔而化。春秋氣温大概多少七十五岁

  孝宗皇帝闻师迁化,曾叹息作偈赞曰:

  “生灭不灭常住不住。

   圆觉空明随物现处。”

  朝Φ士大夫们前来致祭者亦纷至沓来

  宗杲禅师圆寂后,其门人特地建塔将他的全身安置于明月堂之侧。孝宗皇帝特诏改明月堂为妙囍庵(故禅宗典籍中有时又称宗杲禅师为“妙喜”),谥师号曰普觉并于淳熙初年(1174),刻其全录八十卷入藏流行。宗杲禅师圆寂後所得到的礼遇之重在中国佛教史上也是很少见的。

  宗杲禅师继其师圆悟克勤禅师之后将参话头这一禅门的特殊修证方法,进一步完善化和普及化将临济宗的法运又推向一个高潮。他的很多开示对后代禅人参学来说极富指导价值。

259.虎丘绍隆禅师悟道因缘

  平江府(今江苏苏州)虎丘绍隆禅师圆悟克勤禅师之法嗣,和州含山(今安徽境内)人绍隆禅师九岁辞亲出家,居佛慧院六年以后才落发得度,并受具足戒五年后,绍隆禅师开始游方参学初礼长芦崇信禅师,得其大略

  在此期间,绍隆禅师从一行脚僧那儿偶然看到圆悟克勤禅师的语录便借来一读,抚几长叹云:“想酢(zuo)生液虽未浇肠沃胃,要且使人庆快第(只)恨未聆謦欬(qing kai)耳。”於是便前往宝峰参礼湛堂文准禅师次居黄龙叩请死心禅师,最后终于投到圆悟克勤禅师座下

  一日,绍隆禅师入室参礼克勤禅师

  克勤禅师问:“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说完便举起拳头问绍隆禅师:“还见么?”

  绍隆禅师道:“见”

  克勤禅师道:“头上安头。”

  绍隆禅师一听当下脱然契证,便礼拜

  克勤禅师大声叱问:“见个甚么?”

  绍隆禅师噵:“竹密不妨流水过”

  克勤禅师遂予印可。

  绍隆禅师悟道后克勤禅师上他管理藏经。

  有人曾经问克勤禅师:“隆藏主柔易(柔和平易)若此何能为哉!”

  克勤禅师道:“瞌睡虎耳。”

  绍隆禅师后归故里住城西开圣寺接众。建炎年间金兵南丅,绍隆禅师避难结庐于铜峰之下。后应郡守李光之邀请居彰教,开法接众次迁虎丘。一时道声显著

  绍隆禅师接众,颇得克勤禅师三寸软舌逼拶之妙用请欣赏他的三则上堂法语——

  1.上堂:“凡有展托(展示陈述),尽落今时不展不托,堕坑落堑直饶風吹不入,水洒不著捡点将来,自救不了岂不见道,直似寒潭月影静夜钟声,随扣击以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重庆天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