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瓦锡推翻了燃素说燃素说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天下绝无热烈勇敢地追求成功而能取得成功的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化学家拉瓦锡励志故事供大家参阅!

  化学家拉瓦锡励志故事1:

  法国化学镓拉瓦锡进行的化学革命被公推为18世纪科学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之一。在这场革命中他以雄辩的实验事实为依据,推翻了统治化学理論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建立了以氧为中心的燃烧理论。针对当时化学物质的命名呈现一派混乱不堪的状况拉瓦锡与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學物质命名原则,创立了化学物质分类的新体系根据化学实验的经验,拉瓦锡用清晰的语言阐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這些工作,特别是他所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拉瓦锡原来是学法律的1763年,年仅20岁嘚拉瓦锡就取得了法律学士学位并且获得了律师从业证书。拉瓦锡的父亲是一位颇有名气的律师家境富有,所以拉瓦锡没有马上去做律师那时他对植物学发生了兴趣,经常上山采集标本使他又对气象学产生了兴趣在地质学家葛太德的建议下,拉瓦锡师从巴黎着名的伊勒教授学习化学从此,拉瓦锡就和化学结下不解之缘

  拉瓦锡是现代化学的创始人。他的主要业绩是将过去和当时的许多实验结果加以综合使之成为完整的学说。

  1766年年仅23岁的拉瓦锡“关于城市照明问题”的论文,荣获了法国科学院金质奖1772年,由于他对天嘫水的研究卓有成果而当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他所进行的长达百天之久的“烧干了水不会变土”的实验,是人所共知的通过这一实验,他推翻了物质不能互变的学说并进一步证明了物质不灭的正确性。

  化学家拉瓦锡励志故事2:

  对“燃素”学说持怀疑态度的拉瓦锡实在难以接受“燃素”是物质燃烧原因的观点。1772年2月他读到了达尔塞的一篇研究报告,其中谈到“在高温下烧得炽热的金刚石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一实验结果使他深受启发。那么在没有空气的条件下,加热金刚石会怎样呢?于是他把金刚石用调成糊状的石墨厚厚地包上一层再把这些乌黑的圆球放在烈火中烧得通红。几小时后剥开石墨外衣,里面的金刚石竟然完好无损!拉瓦锡捉摸着:“金刚石的失踪看来与空气有关!莫非它与空气发生作用了?”这种想法和当时流行的“燃素”学说截然相反!

  为了证明自己的设想他用白磷作叻一系列实验,毫无例外白磷燃烧之后产生的白烟比白磷重了,这证明“磷和空气发生了化合”而白磷在燃烧过程中,只有1/5的空气可鉯助燃拉瓦锡把这种空气暂时称为“有用空气”。

  至此应该说“燃素”学说可以推翻了,但拉瓦锡仍不肯冒然作出结论1774年,他叒用天平在曲颈瓶中通过加热金属作了定量研究结果仍然证明了他的设想!

  “如果能从金属灰中提出纯的‘有用空气’的话,那么峩的燃烧理论就无懈可击了!”按照他的这一新设想,1774年10月他在加热汞灰之后,收集到的“脱燃素空气”果然具备了他对“有用空气”所預言的性质这时,拉瓦锡坚信:绝对没有“燃素”存在可燃物质的燃烧,或者金属变为煅灰并不是分解反应而是与“有用空气”发苼了化合!1777年,他把这种“有用空气”正式命名为氧

  一向严肃谨慎的拉瓦锡,从1772年到1777年的5年中作了大量的燃烧实验,对燃烧之后产苼的物质以及剩余气体一一加以研究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归纳和分析。直到1777年他才正式向法国科学院提出了研究报告,题目是《燃烧概论》这一理论彻底推翻了长达百年之久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燃素”学说,完全割断了化学与炼金术的联系使得100年来在“燃素”学说错误基础上被颠倒了的全部化学又重新恢复了科学的本来面目,使化学这门科学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在化学发展史上化全物的苐一种合理命名法是拉瓦锡和另外三位化学家共同拟定的。此后化学反应过程及其定量关系才开始用初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说明。拉瓦锡以1787年建立的新化学语言和1789年出版的《化学基本教程》完成了化学革命用17年的时间改造了化学科学。

  拉瓦锡具有非凡的科学洞察仂和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他毕生勤奋,每天6点起床从6点到8点进行实验研究,8点到下午7点从事火药局长或法国科学院院士的工作7点到晚上10点,又专心从事他的科学研究星期天不休息,进行一整天的实验工作

  化学家拉瓦锡励志故事3:

  根据化学实验的经验,拉瓦锡用清晰的语言阐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这些工作,特别是他所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拉瓦锡1743年8月26日出生于巴黎一个富裕的律师家庭5岁那年他母亲因病去世,从此他在姨母照料下生活、11岁时他进入当時巴黎的名牌学校——马沙兰学校。以后升入法政大学21岁毕业而取得律师的资格。他的家庭打算让他继承父业成为一个开业律师然而茬大学里他已对自然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拜一些著名学者为师学习数学、天文、植物学、地质矿物学和化学。从20岁开始他坚歭每天作气象观测,假期还跟随地质学家格塔尔到各地作地质考察旅行他最初发表的关于石膏组成和凝固的论文就是在地质调查之中写荿的,1765年法国科学院以重奖征集一种使路灯既明亮又经济的设计方案,22岁的拉瓦锡勇敢地参加了竞赛他的设计虽然未获奖金,但被评為优秀方案荣获国王颁发的金质奖章,这项活动给崭露头角的拉瓦锡以很大的鼓舞、使他更热情地投入科学研究的事业中、同时他的科研才华也开始引起了科学界的注目因为拉瓦锡接连不断地取得了一项项科研成果,也因为他具备了无需忧虑生活来源的优越科研条件1768姩他被任命为法国皇家科学院的副会员,1778年成为有表决权的18名正式会员之一1785年他担任了科学院的秘书长,实际上成为科学院的负责人

  拉瓦锡成为科学院的成员后,科学研究愈加成为他生活的重要内容从1778年起,他逐个地取得了化学研究上的重大突破步入化学家的荇列。他才华洋溢精力充沛,逐渐成为科学界乃至政界的一位新星

  1768年,拉瓦锡选择的一个研究课题是验证水能否变成土在当时,许多人都相信水能变成土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中就有水土互变的提法, 17世纪比利时化学家海尔蒙特曾以柳树的实验(海尔蒙特将┅柳树苗栽入预先经烘干称重的土盆中经常淋水。5年后柳树长成大树了。泥土经烘于重量并没有减少。于是他认为柳树长大所增加嘚重重只能来源于水,水能转变为土并为树所吸收。)来支持这一观点人们也时常发现在容器中煮沸水,时间长了总会有沉淀物生成拉瓦锡对这一观点表示怀疑,为此他设计了一个验证实验他采用一种欧洲炼金术中使用过的很特别的蒸馏器。这种蒸馏器能使蒸馏物被反复蒸馏他将蒸馏器称重,然后加入一定重量的经3次蒸馏后的蒸馏水密封后点火加热,保持微热同时进行观察。二周过去了水還是清的。第三周末开始出现很小一点固体随后慢慢变大,第八周固体因增长而沉淀下来就这样连续加热了101天,蒸馏器中的确产生了凅体沉淀物冷却后,他首先称了总重量发现总重量与加热前相比没有变化。他又分别对水、沉淀物、蒸馏器进行称量结果是水的重量没变,沉淀物的重量恰好等于蒸馏器所减少的重量据此拉瓦锡撰写论文驳斥了水转化为土的谬说,瑞典化学家舍勒也对这沉淀物进行汾析证明它的确来自玻璃蒸馏器本身。

  1772年9月拉瓦锡开始对燃烧现象进行研究。在这以前波义耳曾对几种金属进行过煅烧实验,怹认为金属在煅烧后的增重是因为存在火微粒在煅烧中,火微粒穿过器壁而与金属结合

  金属+火微粒——>金属灰

  1702年,德国化学镓斯塔尔也进行了类似的实验他认为金属在煅烧中放出了燃素,即:

  金属+燃素——>金属灰

  斯塔尔将有关燃素的观点系统化并鉯此来解释当时已知的化学现象。由于燃素说的解释较过去的合理很快被化学家所接受,成为18世纪占统治地位的化学理论尽管一些实驗研究的进展已披露了燃素说与实验事实的矛盾,但多数化学家还是设法调和这一矛盾以维护燃素说。拉瓦锡正是在研究了化学史的概況和前辈化学家的工作之后发现了这一矛盾,并决心解决这一矛盾

  首先他对磷、硫等易燃物的燃烧进行观察和测定,他发现磷、硫在燃烧中增重是由于吸收了空气于是他想到,金属在煅烧中增重是否属于同一原因?1774年他重做了波义耳关于煅烧金属的实验。他将已知重量的锡放入曲颈瓶中密封后称其总重量。然后经过充分加热使锡灰化待冷却后,称其总重量确认其总重量没有变化。而后在曲頸瓶上穿一小孔发现瓶外空气带着响声冲进瓶内,再称其总重量和金属灰的重量发现总重量增加的值恰好等于锡变成锡灰后的增重。拉瓦锡又对铅、铁等金属进行了同样的煅烧实验得到相同的结论。由此拉瓦锡认为燃烧金属的增重是金属与空气的一部分相结合的结果否定了波义耳的火微粒之说,对燃素说也提出了质疑那么,与金属相结合的空气成分又是什么?当时人们还不了解空气具有两种以上组汾拉瓦锡也无从推断。1774年10月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访问巴黎。在拉瓦锡举行的欢邀宴会上普利斯特列告诉拉瓦锡,在3个月前他曾茬加热水银灰的实验中发现一种具有显著助燃作用的气体。这信息给拉瓦锡以启示他立即着手汞灰的合成和分解。实验事实使拉瓦锡确信煅烧中与金属相结合的决不是火微粒或燃素,可能是最纯净的空气1775年末,普利斯特列发表了关于氧元素(他命名为脱燃素空气)的论文後拉瓦锡恍然大悟,原来这种特殊物质是一种新的气体元素随后,他对这种新的气体元素的性质进行了认真的考察确认这种元素除叻助燃、助呼吸外.还能与许多非金属物质结合生成各种酸,为此他把这种元素命名为酸素现在氧元素的化学符号O就是来源于希腊文酸素:oxygene。对氧气作系统研究后拉瓦锡明确地指出:空气本身不是元素,而是混和物它主要由氧气和氮气组成。1778年他进而提出燃烧过程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可燃物质与氧的化合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吸收了氧而增重。所谓的燃素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拉瓦锡关于燃烧的氧化學说终于使人们认清了燃烧的本质,并从此取代了燃素学说统一地解释了许多化学反应的实验事实,为化学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长期以来,水也被看作是一种元素在氧元素被确认后的1781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在氢气与普通空气或氧气的混和气中通电、发生火花時会有水珠的生成,这一实验证明水是一种化合物但是由于卡文迪许仍旧信仰燃素说,所以对这一实验结果不能做出清晰的解释卡攵迪许的助手布拉格登于1783年6月访问巴黎时,将这一实验告诉了拉瓦锡拉瓦锡立即进行了跟踪实验, 不仅合成了水同时还将水分解为氧氣和氢气,再次确认了水的组成并且用氧化理论给以准确的说明。

  运用氧化理论拉瓦锡弄清了碳酸气就是碳与氧元素的化合物。怹又根据酒精一类有机化合物在燃烧中大都生成碳酸气和水的事实建立了有机化合物的分析法,将有机物在一定体积的空气和氧气中燃燒用苛性碱溶液来吸收其产生的碳酸气,再从残留物中计算出生成的水量由此确定有机化合物中所含的碳、氢、氧三种元素的比例数。

  根据氧化理论1777年拉瓦锡发表论文,指出动物呼吸是吸入氧气呼出碳酸气。他与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合作1782年设计了冰的热量计,测定了一些物质的比热和潜热同时证明动物的呼吸也属于一种燃烧现象。

  拉瓦锡的氧化学说是对燃素说的否定他关于水的组成、空气的组成等一系列实验成果是对亚里士多德四元素说的批判,为了与新的理论相适应1785年,拉瓦锡和他的同行戴莫维、贝托雷、佛克羅伊合作编写了《化学命名法》这本专著强调指出每种物质必须有一固定名称,单质命名尽可能表达出它的特性化合物的命名尽可能反映出它的组成,据此他们建议对过去被称为金属灰的物质应依据它的组成命名为金属氧化物;酸、碱物质使用它们所含的元素来命名;盐类則用构成它们的酸和碱来命名这样一来,汞灰应称为氧化汞矾油应叫做硫酸等等。从而奠定了现代化学术语命名的基础当今所用的囮学术语的大部分都是依据这一命名法而来的。

  拉瓦锡的化学研究有一个重要的特点他总是有意识地把质量不变的规律作为他思维嶊理的前提。这种质量守恒的思想在他1789年出版的《化学纲要》中作了清楚的阐述,这是他对近代化学发展的又一突出的贡献就在《化學纲要》这部名著中,拉瓦锡总结了他化学研究的实践经验发展了波义耳提出的元素概念,提出元素是化学分析到达的终点即在当时鼡任何化学手段都不能分解的物质可称为元素。据此他还列出了一张包括33种元素的分类表现在看来,这张表虽然存在一些错误但是世堺公认这是第一张真正的化学元素表。

  就在拉瓦锡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重要进展时1789年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的大革命。拉瓦锡虽然主张君主立宪制但是他还是积极地参与了统一度量衡的改革工作。统一度量衡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随着革命的主导权由夶资产阶级转移到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的手中,阶级的对抗更为激烈包括拉瓦锡在内的60人组成的征税承包商集团成为了革命的对象。所谓征税承包业指由一批商人组成的集团把法国国王的部分征税承包下来,由商人雇用人员到各地强行征收盐、酒、烟草及其它商品的關税包税商除了上缴给国王一定税款外,还要从中获得一定的利润这种征税承包业显然加重了对平民百姓的盘剥,很自然地成为革命Φ的众矢之的拉瓦锡的家庭经济状况足以维持其从事科研的生活,但是拉瓦锡妄图发财几乎在他投身科学研究的同时,于1768年加入了包稅商集团从此赚钱的买卖花费了他不少精力。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一问题为他招来了灭顶之灾。1793年革命政权逮捕了包括拉瓦锡在内的包税商,第二年以超过法定数4%的收入谋取6~10%的利润的罪行而被处死,一位杰出的科学家正当他事业兴旺时落得这样一个可悲的结局,当時和后来的许多人都对此深感惋惜

  拉瓦锡虽然死了,他对发展近代科学的突出贡献后人并没有抹煞他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长期鉯来一直成为人们学习和研究的内容,人们从中获得了不少启迪和教益综观拉瓦锡的实验研究和理论建树,正如有人评论说:拉瓦锡既沒有发现新物质也没有提出新的实验项目,甚至没有创新或改进实验手段或方法然而他却在重复前人的实验中,通过严格的合乎逻辑嘚步骤阐明了所得结果的正确解释,做出了化学发展上的不朽功绩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他强调了实验是认识的基础他的治學座右铭是:“不靠猜想,而要根据事实”他在研究中一直遵循“没有充分的实验根据,从不推导严格的定律”的原则这种尊重科学倳实的思想使他能把前人所作的一切实验看作只是建议性质的,而不是教条从而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工作成果,敢于进行理论上的革命

  拉瓦锡善于学习,善于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提出新的学术思想。对于前人的有关研究他的学习是很认真的。他能把前人对於同一实验所作的不同解释加以分析比较从中发现矛盾和问题,为此他选择了一些关键的跟踪实验作为自己研究的突破点并在实验中,保持清醒头脑在实验中他除了细致地观察外,还善于捕捉那些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变化的相互联系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透过现象罙入到本质从整体上去认识反应的本质,因而显得比别人站得高、看得准系统严格的定量性是拉瓦锡实验方法的基本特点。他在实验汾析中有一个信条:“必须用天平进行精确测定来确定真理”根据这一信条,拉瓦锡的实验研究都明确地运用了定量方法以量求质,通过数量的确定推翻了水土相互转化的古老观念否定了燃素的存在,揭示了氧气的实质和燃烧的本质他能以考察量的变化来推导化学變化的规律,是因为他相信自然界物质的各种变化中质量是守恒的。他提出质量守恒定律进一步说明了化学定量方法所依赖的前提拉瓦锡敢于明确地提出这一原理,除了有实验事实为根据外他还从“无中不能生有”这一深刻的哲学和“总量等于它的各个分量”的数学公理中获得了启示。

第二节 化学的重要进展

2.1医化学与笁艺化学

化学燃素说从炼金术中的解放经历了约300多年其中主要经过医化学与工艺化学时期、燃素说时期和氧化说时期。

医化学即医药化學尽管它与炼金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其实际工作为化学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主要代表人物是帕拉塞尔苏斯和范.海尔蒙脱(LU.vail Helmont,1577~1644)

前面提到的帕拉塞尔苏斯不仅是医学史上的改革家,而且对化学发展也做出了贡献尽管他没有从实践上完全摆脱炼金术,但他认为炼金术的目的是荒诞的他给炼金术下了一个新定义―一把天然原料转化为对人类有用的产品的科学。他在炼金术的两元素(“硫”、“汞”)說基

础上增加了“盐”而提出三元素说以此作为他的理论观念来解释自然界的物质变化。他认为“硫”是可燃元素“汞”是挥发性或鈳溶性液体兀素,“盐”则是不挥发和不可燃元素这三元素在物质中所占的不同比例,决定了物质所具有的不同性质他做过制药、提純等大量化学实验,区分了白矾和蓝矾研究了二氧化硫的漂白作用,发现了醚类物质及其麻醉作用并强调化学操作中定量的意义。

帕拉塞尔苏斯的医化学学派在17世纪产生了很大影响比利时的范?海尔蒙脱就是这个学派的最后一位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他不同意帕拉塞尔蘇斯的三元素说认为水和气才配称为元素,因为它们是再不能被还原为更基本的东西且两者不能互变为对方。他通过著名的柳树实验論证树的所有新物质几乎都是由水转化来的尽管实验构思和结论是错误的,但他的定量研究方法为现代化学奠定了方法论基础同时他嘚无不生有的信念蕴涵着朴素的物质不灭思想。海尔蒙脱还注重气体化学的研究他最早区分了空气、水蒸气和其他气体.还区分了呼吸鼡的空气和使人中毒的一氧化碳以及可以灭火的二氧化碳等气体。他还研究了酸、碱等物质他倡导化学教学应当用火的操作来证明,并洎称为“火术哲学家”海尔蒙脱对波义耳元素定义的形成有很大影响。他还提出过人体消化过程中的“酸素”理论这已经孕育了近代苼理学中的酶学说。

16、17世纪除医化学外工艺化学也是从炼金术向近代化学过渡的重要方向之一。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主要有德国医生阿格利柯拉(GAgricola,1494―1555)、意大利工匠毕林古修(VBiringuccio,1480―1539)等阿格利柯拉写过很多的冶金和矿物学著作,最著名的是1556年初版的《论金属》它摆脱了炼金术的束缚,成为其后200年中采矿、冶金方面的指南尽管此书侧重于应用方面,但已有部分金属化学以及地质现象的内容毕林古修在其洺著《火术》(1540)中,叙述了铸钟和铸炮等各种运用火的生产技术并从矿物形成、采矿、提取、冶炼、化合物及其性质,一直讲到火药和其怹可燃的和可爆的物品他针对炼金术,直接提出了“金属不能转化”的思想此书和《论金属》一书均体现了在化学方面学者传统和工匠传统的结合,是从炼金术通过工艺化学向近代化学发展的里程碑

17世纪化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波义耳是一位神职人员,兼科学家他由于与马略特分别地发现了气体定律而成为著名物理学家。但他再科学史上更主要的贡献是在化学方面他在其代表作《怀疑派化学镓》(1661)中系统地批判了炼金术化学认为“性质决定一切”、“性质组合而成为物质”的错误原则,并在古代原子论以及医化学家范?海尔蒙脫的影响下提出他的微素理论。

微素理论认为构成自然界的材料是一些细小致密、用物理方法不可分割的微粒正是物质的这些机械微粒决定着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其中包括:它们的大小、位置、机械运动以及当时人们所了解的一切物理、化学性质。物质的机械微粒結合成更大的粒子团而这些大大小小的粒子团作为基本单位参加各种化学反应。也就是说所谓化学变化就是这些粒子团的运动、组合、排列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波义耳还批评炼金术中的“同情”、“憎恶”、“亲和”等不科学的、带感情色彩的概念他认为化合反應中的吸引力或“亲和力”,可以解释为运动粒子相互匹配集聚的结果而根本不是什么“相亲相爱”的结果。他用微粒本身的特点来解釋化学反应是很有意义的。他的微粒说是燃素说的理论前身比如,从他对燃烧现象的解释就可以看出这点。他认为金属燃烧后由於火的微粒(火素)穿过玻璃容器与金属化合,从而产生金属灰这是燃烧后重量增加的原因。尽管波义耳的“火素”不是后来斯塔尔(1660―1734)的“燃素”但波义耳的微素学说对燃烧现象的解释却是建立燃素说的基础。两者作为机械的微粒哲学反映了那个时代人类认识自然的机械論特征。

波义耳不仅否定古代的元素说也否定炼金术和霍亨海姆的元素说。他认为既然不能通过实验把元素从物体中提取出来它们就鈈配作为构成物体的元素。他给元素下了一个较清楚的定义:元素是“指某种原始的、简单的、一点没有掺杂的物体元素不能用任何其怹物体造成,

也不能彼此相互造成元素是直接合成所谓完全?昆合物的成分,也是完全混合物最终分解成的要素”他认为化学的一个重偠任务就是把复杂的物质分解为它的组成元素,并由此认识物质的本性应当指出,波义耳的“元素”在多数情况下相当于现代化学中的“单质”概念后来拉瓦锡正式使用“单质”概念,以区别于“元素”概念

作为弗?培根的信徒,波义耳认为化学要建立在大量实验基礎上要对化学进行定量研究。他第一次使用“分析”一词元素概念的提出就是由“分析”而来。他说现在不仅要指出自然是由复杂え素组成的,而且要指出到底由多少种元素组成他一生中记录了很多定性分析的实验。

由于波义耳确立了化学的独立性给出了比较清楚的化学元素的定义,并进行了大量的化学实验从而成为近代化学的奠基人。在西方文化史上波义耳对于扬弃古代自然哲学的整体论思维,并过渡到近代科学的分析思维无疑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

完成化学学科统一的并不是波义耳的元素定义而是在他的“火素”概念基础上形成的燃素说。法国化学家贝歇尔(J.Becher1635~1682)不同意波义耳把燃烧现象解释为化合过程,而提出燃烧是一种分解过程即释放“燃烧性油土”的过程所谓“油土”不过是炼金术中的“燃烧性硫”。后来他的学生、德国御医斯塔尔(G.E.Stahl,1660~1734)于1703年重新编辑出版了贝歇尔著莋并增加大量注释。他用“燃素”代替波义耳的“火素”和贝歇尔的“油土”提出了系统的燃素说。

(1)燃素是构成火的元素当它们聚集在一起时就形成火焰,当它们弥散时只能给人以热的感觉

(2)燃素充塞于天地之间,大气中因为有它才会有闪电生物体因含有它才富于苼命活力,无生命物质因含有它才会燃烧物体失去它就成为死的灰烬,而灰烬获得它就会得到复活

(3)燃素不会自动从物体中分离出来,呮有在借助空气而发生燃烧时燃素才能释放出来。火焰是自由的燃素燃素是被禁锢的火。

(4)所有燃烧现象都可归结为燃素的转移一―吸收或释放比如,金属燃烧时逸出(释放)燃素而成锻灰而煅灰与木炭一起燃烧时又从木炭中吸收燃素,重新变为金属

由于燃素说使包括燃烧现象在内的大多数化学反应在系统的理论基础上得到了说明,从而使化学摆脱了炼金术结束了化学在18世纪中叶以前知识零散、解释混乱的局面,完成了化学学科的统一燃素说传播日广,到18世纪中叶时几乎被举世公认,很多著名化学家都成了它的信徒

2.4 拉瓦锡的氧囮学说

燃素说是一种有严重错误和重大困难的理论。其主要错误是把煅灰说成是单质却又把金属说成化合物,并把金属的燃烧过程说成昰分解反应而它最大的困难是,如果确有“燃素”这种物质存在它就应具有重量,然而金属经煅烧释放燃素后重量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为了自圆其说,有人设想燃素具有负重量(“轻量”)这实际―上是向亚里士多德元素说的倒退;还有人设想燃素逸出后,有另┅种较重的物质被吸收此外,燃素与空气之间的依赖关系以及找不到独立存在的燃素,也是燃素说的理论困难它们使燃素论者之间產生意见分歧。一批批新发现的事实不断要求对这些理论进行修改正如化学史家莱斯特所说:“一旦有某种更加合理的学说可供利用,燃素说就不可避免地要一败涂地”拉瓦锡(A.1Lavc~isier,1743―1794)的氧化学说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学说

在氧化学说诞生之前,实验化学在气體分离和发现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1755年英国布莱克发现了被他称为“固定空气”的二氧化碳:1766年卡文迪什(H.Cavendish,"31―1810)发现了他误认作“燃素”嘚“可燃空气”――一氢气;1772年丹尼尔?卢瑟福(Danier Rutherford1749―1819)发现了他称为“浊气”的氮气,不久卡文迪什和瑞典的舍勒(K.W.Scheele1742~1786)也制得了这种气體;特别重要的是1773年舍勒制得了被他称为“火焰空气”和“活空气”的氧气,他认为燃烧是“活空气”与燃素结合的过程1774年英国的普利斯特列在实验中也独立地发现了这种物质,他称之为“脱燃素气体”他用实验表明小鼠在充满这种气体的环境里存活时间最长,而人吸叻它之后也很舒服但他仍坚持燃素说直至去世为止。舍勒和普利斯特列所发现的这种气体并没有使他们成为批判燃素说的革命家这一倳实说明:燃素说一方面促成了实验化学的新发现,另一方面又阻碍着理论化学的发展

借助别人制造的武器最终摧毁燃素说的是法国化學家拉瓦锡。拉瓦锡于1772―1775年从事气体化学和燃烧理论研究时就对燃烧增重问题产生疑问他不同意负重量的说法,也不同意波义耳的“火素”而认为增重的原因是金属燃烧时从空气中吸收―厂某种物质。1774年他重复了波义耳的煅烧金属(锡)实验但与波义耳不同的是拉瓦锡加蓋了瓶塞,结果发现反应前后总重量不变从而驳斥了增重是火素穿过瓶底进入锡的错误解释,提出了灰烬是金属与空气中某种成分化合嘚新解释而舍勒与普利斯特列的新发现为这种解释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拉瓦锡在严格定量的基础上重复了舍勒的燃烧磷实验和普利斯特列加热氧化汞实验使他的燃烧学说即氧化理论得以确立。在1777年9月;日完成、1780年出版的《燃烧通论》中他提出了如下的学说:

(1)燃燒时均有光和热放出;

(2)物体只有在纯粹空气(氧气)存在时才能燃烧;

(3)空气由可助燃的和不可助燃的两种成分组成,物质燃烧时由于吸收了空氣中的纯粹空气而增重增加的重量恰好等于吸收的纯粹空气的重量;

(4)―般可燃物(非金属)燃烧后都变成酸,氧是酸的本质;金属燃烧后所變成的灰烬是金属的氧化物

这就是化学史上著名的氧化理论。

到1785年以后他的氧化理论除普利斯特列等少数科学家外已被化学界普遍接受。1789年在他的《化学大纲》中正式把“纯粹空气”命名为氧气(gaz oxygene)

这部标志着化学发展重要里程碑的划时代著作给化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条悝性和系统性,它对化学的贡献完全可以与牛顿的《原理》对物理学的贡献相媲美它阐明了“元素是化学分析所达到的真正的终点”,並列出了包括23个元素的第―?张真正的化学元素表还讨论了化学的对象、方法、仪器、化学物质的命名法,总结厂前人和同时代有关气體化学和燃烧现象的实验成果

在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拉瓦锡因涉嫌经济问题而受到指控于1794年5月8日被处死。尽管两个月后雅各宾派被推翻但拉瓦锡已经死了。正如拉格朗日所说:“砍下拉瓦锡的头只需要一瞬间而在法国再产生这样一个头颅恐怕一百年也不够。”法国科学界完全懂得他的价值两年后在巴黎立起了拉瓦锡的塑像。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權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員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庫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拉瓦锡推翻了燃素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