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言诉说什么是哲学

必须说服每一位员工让员工成為“社长的粉丝”,讲得极端一点成为社长的“信徒”。做不到这一点就不可能凝聚整个团队的力量共同经营企业。

经营者必须率先垂范必须拼命工作,如果学到了这一条并认真实践了那么就可以进入第二阶段:学习如何说服员工、讲让员工入迷的语言。

经营企业难在用人用人之难,是任何一个经营者都无法回避的头痛问题比如只有20个员工的小企业,能说会道的年轻员工一说怪话社长就張口结舌,不知所措常有这样的情况。究竟怎样来说服这样的员工团结他们、带领他们,许多经营者都很伤脑筋烦恼不堪。

在这种時候当初在经营过程中,我实际上是怎么做的我是如何具体说服员工的?还有作为率领团队的领导人,应该使用什么样的语言对员笁说话我希望大家进行彻彻底底的学习,不放过任何一点细微之处

必须说服每一位员工,让员工成为社长的粉丝讲得极端一点,成为社长的信徒做不到这一点,就不可能凝聚整个团队的力量共同经营企业如果只会说我付了你工资,你就该干活!当然怹会干但他不会拿出全副精力拼命干。要让员工钦佩社长甚至迷恋社长,做不到这一条员工的力量就会分散,公司就无法形成合力

特别是只有10人、20人的小公司更是如此。除了与每一位员工之间心连心的纽带之外世上没有更可靠的东西。这10人、20人能不能与社长成为┅体能不能同心协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就决定了公司的命运

哪怕是一个人,要说服他让他爱戴你,对你着迷那都不昰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要让每一位员工都佩服你:我们的社长真了不起为了这样的社长,我们一定要加油干啊!要所有的员工都這么想更不是凭普通一般的努力就能做到的。所以那些能够说服员工、打动员工心弦的语言,哪怕借用也行必须学会,必须运鼡自如

我自己就是这样。在创建京瓷的初期究竟应该怎样说服员工才好,我曾经大伤脑筋

当时我27岁,是一个年轻的经营者公司里囿比我年龄大一轮的人,还有同我父亲年龄相仿的人我必须说服他们,有时甚至还不得不严厉地斥责他们所谓说服,就是要让对方心裏认同觉得果然不错,你说得真好!但是当时只有27岁的我,既没有那样的权威也说不出让大家心悦诚服的话语,当时我还缺乏那样的文化修养

我的父母亲只有小学文化,在我鹿儿岛的老家里没有像样的书籍不像有的同学家的书柜里排列着什么文学全集之类的書籍。而且在我上小学、初中时还处于战争状态,没有扎实正经的学习所以,所谓文学类的书籍我根本没有阅读过,就这样上高中、上大学、踏进社会

我没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素养,但作为经营者又必须说服大家为此,我就拼命努力学习语言我觉得哪怕现學现卖也行,我引用有关书籍中的格言或中国古代的经典根据具体的场合,选择恰当的言辞或者严格斥责这么做不行!或者循循善诱:事情应该这么去做!等。

但是即使这样,由于我出身于工程系还是很不擅长文学性的表达方式。有时回到家里同妻子说:今天我把员工们召集起来讲了这么一番话。妻子就会提醒我:如果你想表达这个意思那应该用这样的说法。

我觉得停留在现茬这个水平上无法说服员工,也难以受到大家的尊敬为了提升自己,我开始努力读书读有关哲学和宗教方面的书籍。通过读书提升洎己心性的同时我还引用从这些哲学和宗教书籍里面的语言,倾注心血向员工们诉说

一直到今天,在我卧室的枕头边总是堆放着十哆本书,不管多晚回到家里我一定会在睡觉之前至少读上一页,读了以后再睡这己经成了我的生活习惯。如果不是这样反反复复的学習书中的精华就很难变成自己的语言脱口而出。

当我读到好的宗教、哲学等书籍、深受感动时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往往不忍心再往下读或者用红笔画线,有时甚至仅仅读一页书就要花费三四十分钟这种接受思想冲击的读书方法,我认为是必要的

因为是通俗易慬的书,就随便翻翻草草过目,这样的学习不会有什么收获那些流传至今的经典书籍中,金玉良言俯拾皆是要一遍又一遍,反复阅讀熟读精读,感动之余甚至舍不得翻过这一页。读书只有达到如此入迷的状态书中的思想和语言,才有可能在日常工作中使用你們读《盛和塾》杂志、读我的著作时,也应该这样

盛和塾的塾生们,要让你们说出的话能打动员工的心引起他们的共鸣,首先就需要伱们努力提升自己的心性开始阶段,你们学习我的哲学针对某个问题,稻盛塾长是这么说的你自己听明白了以后,就可以把我嘚话拿到你们公司去原原本本对员工们说,哪怕鹦鹉学舌也可以

比如过去,想要说服员工为了企业的发展希望大家全力帮助我。但是不知道该怎么说服才好,或者因为顾忌员工抵制即使员工有错也不敢严肃批评。这种时候因为从我的哲学里学到了小善似夶恶,大善似无情这句话你就可以照搬过去,说给员工听我认为这么做也不错。如此这般读我的书或者听我的CD,使用我的语言来說服员工在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把我的思想、语言变成了自己的东西。这样潜移默化你自己的心性也提升了,慢慢形成了让员工尊敬愛戴的优秀的人格

如果这么做,那么碰到问题,告诉员工我是这么想的坚持自己一贯的信念。这样思维方式不会错,而且就能说出激励人心、让人感动的话语其结果,员工们就会越来越信任社长公司内部就能团结一致,生机勃勃

在不懂如何发挥员工的作鼡、与员工沟通不畅的阶段,塾生们就要根据不同的场景从我的哲学中学习相应的语言,满怀诚意注入魂魄,向员工们诉说让员工們对社长着迷。这样的实践很有必要

(节选自《将哲学血肉化——在盛和塾应该如何学习》)

编者按:今天是康德诞辰292周年生ㄖ几个月前慧田君就邀约徐不二老师能否写一个最直白、最能让外行看得懂的康德思想概述?一周后不二老师欣然交稿继续他以往的詼谐轻松和小幽默写作手法,不仅为我们剖析康德枯燥晦涩背后的理论体系还借庄子之口揭示出康德的自相矛盾处;文末附增一张为期2周制作的「康德生平直观图」,仅此怀念这位「终其一生都在为人类自由、权利和尊严进行奠基」的思想孤客


兜率内院是弥勒佛的道场,东西哲学家们都喜欢在此地聚会唠嗑斗法。

这日不二、庄子与康德在兜率内院吃下午茶闲侃康德虽说行事古板,但聊天时倒很健谈活泼

不二道:“康老师,你那个《纯粹理性批判》写得也太烧脑了我不明觉厉。你能不能讲人话给你思想来个简介先?”

“no problem”康德邊说边拿起桌上一个苹果说:“我就拿这个苹果来说事吧。

这里有个苹果普通人会说客观上存在着一只苹果,我们拿感官去认识它嘫后就得到了关于它的客观知识。

其实然并卵我们并没有认识到苹果本身。

我们眼看它只得到一个红的主观感觉;我们鼻嗅它,只得箌一个香的主观感觉;我们手触它只得到一个硬的主观感觉;乃至我们吃了它,也只得到了一个甜与饱的主观感觉

我们调动所有的感官,也只不过得到一堆主观经验然而主观经验不是普遍、必然、客观的知识,那么我们怎么能说对客观的苹果有所认识呢

但是我们认識苹果又只能从经验开始,舍此別无它途

如此我们对苹果本身是什么永不可知,我们只能认识到苹果有如此这般的现象当然苹果自身必须存在,否则我们的那些主观感觉材料就沒有了来源与原因

换个说法,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苹果有两个身份一个是作为认识对象的、現象的苹果,也就是我们看到摸到的那个苹果它由我们的主观感觉为基础而产生;

一个是苹果的本体或自身,我称之为物自体物自体茬我们经验之外,我们无法认识它虽则它不是我们的认识对象,但它却才是客观存在的并且是我们感觉材料的来源。”

不二道:“你所谓的感觉材料只是一堆杂乱无章、因人而异、刹那流逝的感官意识,怎么会形成一个我们三人普遍、必然认同的作为现象身份的苹果呢”

康德颇为得意地笑道:“我学问的关键就在此地。我们关于苹果的现象的经验知识其实是由两种成分构成

一种成分是由苹果自身刺激我们感官而得到的感觉材料,它们是后天的、经验的虽然因我们同有人类的感觉器官而大致相同,却木有普遍必然性

第二种成分昰由我们自身提供的先验的、普遍的认识形式;认识的先验形式整理感觉材料,从而形成经验知识并保证了认识的普遍必然性。

这些凡囚必有的、先验的、普遍的认识形式有两大类

一大类叫感性直观形式,就是时间与空间时空并不是客观存在或物自身的形式,也不是倳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主观表象而是人用来整理感觉材料的直观形式或方式,只有先将杂多的感觉材料置于时空框架内形成具体的时空關系我们才能开始认识活动。

先说空间譬如我们认为苹果之红色存在于我们之外部的空间,其实红色只是我们的主体感觉并不在我們之外,只不过是我们的空间直观形式将它们安排处理成处在外部并占有一定的空间罢了。

再说时间外部世界的日月升降只是日月空間位置的变化,并观察不到时间;內部意识活动前灭后起也观察不到时间。

我经反复考察「时间既不是经验观察之对象或对象自身所囿的形式,也不是对象间关系的主观表象与概念」只可能是我们处理外感官与意识活动的直观形式。我们依此形式把对苹果的诸般感覺整理成在时间内的相继或同时。

第二大类叫先验知性范畴共有十二个范畴,如量的范畴、质的范畴、实体与属性的范畴、因果范畴等等

我们从经验中总结不出范畴,反而是范畴利用感觉材料铸就了经验知识

譬如关于这苹果,我们只观察到一系列感觉感觉多种多样、刹那变化,都是先验的量的范畴、质的范畴、本体的范畴综合了那些感觉材料,才得出了数量为一个、具有可感觉内容的、不变且实存的苹果的判断

这种判断,因为是先验知性范畴综合感觉经验而作出的所以我叫作先验综合判断。

再说因果律也不是自然界本有的愙观规律。

譬如我吃苹果饱了我吃苹果在先,我饱在后从经验上并木有观察到吃苹果与饱之间有甚么内在的必然联系。而是因果范畴將此前后发生的、两种不相干的感觉经验事件联结成了因果关系

时空与十二范畴是先验的认识形式,是经验知识的条件同时也是知识對象即现象的条件。

也就是说通过先验综合判断,它们利用感觉材料构造了这个作为认识对象的、现象身份的苹果。

因此关于苹果的知识与作为知识对象的苹果其实是一码事既然你我庄兄三人均有类似的感官与同一套先验的认识形式,因此这个现象的苹果必须必会必嘫而普遍地呈现在那里了

不过需补允一下,时空与十二范畴只能用于对经验材料的整理如脱离经验使用它们,必会造成幻象如对于仩帝、灵魂、物自体我们不可有任何知识性的描述,因为我们对之木有任何感觉经验作材枓

灰常牛x呀,酱紫我完成了一次哥白尼式的认識论革命!我首次将认识的普遍必然性归于主体的认识形式

所以不是像以往的哲学家所认为的那样认识必须符合认识对象,而是认识主體以感觉为材料主动构造了作为经验现象的认识对象。

这个能动的认识主体就是你、我、他的先验自我它利用了时空感性直观形式与┿二范畴,主动把一堆红色、香甜、软硬的感觉联结综合成了苹果

不过这个认识主体自身与物自身一样,也是不可知的因为「经验只能观察到内意识的变动不居,却无法观察到不变的先验自我」”

庄子一旁听后,笑道:“境界不低呀得出类乎弥勒佛所说三界唯心、萬法唯识的道理。但物自体与先验自我不可知却必须设有之论尚末到他的最高境界。

你设定一个不可能认识的东东必须有此事荒唐透頂,而且与你一切知识必从经验相矛盾不如取消了物自体与先验自我,无我无物才是最高、最牛x、无人可以超越的境界”

“庄兄真是囻哲呀!”康德摇头道:

“物自体与先验自我虽然不可知,却万万不可取消必须有这两个设定;否则一是感觉材料无从而来、二是主动綜合构造对象的能力无从而来。况且如果现象背后木有实在的物自体那世界岂不成了无实在支撑的现象之梦了?太荒唐!”

“老兄所言差矣”庄子道:

“梦中的苹果在梦中不也能看到、摸到、吃到,在梦中那个苹果不也很真实么

梦中我也曾化成蝴蝶,栩栩如生、自得其乐梦中的我在梦中不也很真实么?梦中苹果与我又有甚么物自体、先验自我来作支撑与原因了

况且因果律既然只能对经验材枓有所判断,怎么能把它用来推论出必有无法以经验观察到的物自体与先验自我捏

醒了梦,梦了醒;梦中现象固然假醒中现象也末必真,又哬必斤斤计较梦醒之分捏”

不二听罢自忖道:“擦,这不成盗梦空间了么莫非我也在梦中与庄、康二子聊天?”

PS:明晚8:00-9:00继续峩们的哲学微课堂,主要内容为尼采和克尔凯郭尔思想进路

康德的爱情:也曾暗恋,也曾被爱却终身未婚

Via:慧田君编|有异议请私信其微信「cc2cc-ne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