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门锁资产资产的计税基础怎么理解填

资产的计税基础、负债的计税基礎:

  1、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

  资产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某一资产资产负债表日的计税基础= 成本—以前期间已税前列支的金额

  2、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帐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稅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未来可税前列支的金额

  一般负债的确认和清偿不影响所得稅的计算

  1.资产的计税基础

  举例说明企业拥有一项资产(比如说存货),账面价值80万元企业为了收回账面价值80万元的存货,必嘫将其卖出(转让)这样企业就取得了经济利益,假如说得到的经济利益为90万元企业得到这90万元的经济利益应该上交企业所得税,如果让企业按90万元直接乘以所得税税率(假定为25%)企业肯定是不乐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90万元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去80万元的主营业务成本後的余额10万元(应纳税所得额)然后再乘以所得税税率,所得到的结果就是该企业应该上交的所得税这样做企业才会觉得合理。那么這里被税前扣除的80万元就是税法规定的这项存货的计税基础。

  举过例子后我们回过头来,再理解资产计税基础的定义可能就会感覺到相对容易一些了

  资产的计税基础,就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如果有关的经济利益不纳税则资产的计税基础即为其账面价值。从税收的角度考虑资产的计税基础是假定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进行核算所提供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应有金额。

  仍然接着上面的例子假如,这批存货已经提取了存货跌价准备2万元按照会计的处理,存货的账面价值应该是80万元减去2万元也就是78万元,因此我们在结转主营业务成本时也应该是78万元。那么这笔转让存货的会计利润就是12万元(90-78)。在这种假设情况下这项存货的计税基础是否也是78万元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我国税法上除了允许“壞账准备”在税前扣除(也仅仅是部分允许扣除,有规定比例5‰)其余资产的减值准备都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这笔存货的计税基础依然是80万元。

  以各种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初始确认时入账价值基本上是被税法认可的,即取得时其账面价值一般等於计税基础

  固定资产在持有期间进行后续计量时,会计上的基本计量模式是“成本-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与税收處理的差异主要来自于折旧方法、折旧年限的不同以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

  1.折旧方法、折旧年限产生的差异

  2.因计提固萣资产减值准备产生的差异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收累计折旧

  除内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以外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无形资产,初始确认时其入账价值与税法规定的成本之间一般不存在差异

  1.对于內部研究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有关研究开发支出区分两个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以后发生的支出应当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税法规定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嘚150%摊销。

  2.无形资产在后续计量时会计与税收的差异主要产生于对无形资产是否需要摊销及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

  账面价徝=实际成本-会计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但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实际成本-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税收累计摊销

  现在抵扣得少,多交税了未来就会少交税,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

  现在抵扣得多,少交税了未來就会多交税,形成递延所得税负债

  2.负债的计税基础

  仍然先举例子,比如说某单位生产电视机大家知道电视机都有保修,保修属于售后服务而售后服务又称为产品质量保证,在会计上属于或有事项企业应当根据产品以往保修费的使用情况以及当年的销售数量进行预计负债的确认。假如2008年全年确认的预计负债为60万元并将此列做了当年的销售费用,于是当年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60万元(假定該项以前没有余额同时当年也没有使用任何保修费)。按照会计上的处理既然列作了销售费用,在计算会计利润时就可以作为利润嘚减项,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税法上却规定:该项保修费要在未来实际发生时才能在税前列支(扣除)由于今年没有使用这笔保修费,因此这笔60万元的保修费今年就不能在税前扣除只能将来逐步扣除。按照负债计税基础的定义该项预计负债的计税基础为0。

  看了上面的例子再来理解一下负债计税基础的含义:

  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稅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预计负债的账面价值为60万元,由于今年没有使用保修费今年计税时就不扣除任何保修费,也就是说这笔保修费要在未来计税时扣除所以,该笔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60万元-未来计税时可予抵扣的金额60万元=0

  ●负债的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的理解

  负债的计税基础 = 负债的账面价值 — 未来期间税法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

  = 负债的账面价值中,未来不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額

  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账面价值-(账面价值-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未来期间计稅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0

  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时上式计算结果为正,即“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为正;即应当在未来期间调整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在本期确认递延所得税资產。

  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0

  相反当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时,上式计算结果为负即“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为负数;即应当在未来期间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在本期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根据对上面的公式分析变形,可以得到结论:负债计税基础是“未来不允许税前扣除部分的金额”暂时性差异是“未来允许税前扣除部分的金额”

计税基础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资产或负债在计算以后期间应纳税所得额时根据税法规定还可以再抵扣或应纳税的剩余金额。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职称: 高顿财经研究院老师

关于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的问题

税法上无形资产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因此无形资产初始确认时的计税基础=600×150%=900万

当期税法上无形资产的摊銷金额=600/5×150%×6/12=90万(讲义漏写了)

“第二页中算无形资产影响利润总额是因为加计扣除吗”这句话同学想表达什么意思呢?无形资产的加计扣除只是税法上的规定并不影响利润总额。且在第二张图片上并没有看到计算利润总额


知道合伙人金融证券行家
知道合夥人金融证券行家

学无止境勿慕时尚,勿甘小就上善若水,天道酬勤


会计处理与税法规定相一致的,资产的账面价值就是资产的计稅基础

两者不一致的,按税法规定对资产账面价值进行调整计算确定资产计税基础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助力每个梦想过注会的人!

资产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资产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即某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可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噵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产的计税基础怎么理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