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其白带异常腥臭难闻风者,动不动说臭不治心之言,弄得我负之矣者。吾欲以余年忘此不治心之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巩固强化题

  執业医师注重于平时多思考多做题在题目中感受到知识的运用,今天百分网小编为大家带来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巩固强化题希望对你有所幫助!

  1.主热入营血的舌象是( )

  A.红舌 B.绛舌

  C.紫舌 D.芒刺舌

  2.患者右下腹疼痛拒按,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甚,甚则局部肿痞时时发熱,自汗恶寒苔薄腻而黄,脉滑数治宜用( )

  A.大承气汤 B.大黄牡丹汤

  C.小青龙汤 D.调胃承气汤

  3.水饮停于肠间,属于( )

  A.痰饮 B.悬饮

  C.溢饮 D.支饮

  4.有助于伤寒早期诊断的特异性抗体是( )

  5.排尿开始出现的疼痛多见于( )

  A.尿崩症 B.习惯性尿频

  C.尿道炎 D.膀胱炎

  6.急性化膿性骨髓炎以哪个部位最多见( )

  A.肱骨 B.尺桡骨

  C.股骨 D.胫骨

  7.肺炎喘嗽心阳虚衰病变多见于( )

  A.开始发热时 B.开始咳嗽时

  C.风寒闭肺证 D.風热闭肺证

  8.确立肺痨之滋阴降火治疗大法的医书是( )

  A.《丹溪心法痨瘵》 B.《医学正传劳极》

  C.《济生方》 D.《十药神书》

  E.《医学叺门痨瘵》

  9.杀死物体上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

  A.消毒 B.灭菌

  C.防腐 D.无菌

  10.大枣在十枣汤中的作用是( )

  A.治疗次要症状 B.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

  C.制约君药的毒、烈性 D.起反佐作用

  11.《金匮要略》薯蓣丸的功效是( )

  A.祛邪 B.扶正

  C.扶正、祛邪并重 D.扶正為主兼顾祛邪

  E.祛邪为主,兼顾扶正

  12.“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应选用( )

  A.桂枝附子汤 B.白术附子汤

  C.甘草附子汤 D.桂枝芍药知母汤

  13.不属消风散功效的是、( )

  A.清热 B.化瘀

  C.疏风 D.祛湿

  14.人参与黄芪功效的共同点下列哪一项昰错误的( )

  A.补肺气 B.补脾气

  C.补气生血 D.补气生津

  15.既能生津止渴,又能滋阴润燥的药物是( )

  A.石膏 B.芦根

  C.知母 D.葛根

  16.天癸的主要莋用是促进( )

  A.女子月经来潮 B.男子产生精子

  C.性功能的`成熟 D.机体生长发育

  17.对痞满的治疗创用多种泻心汤治疗的著名医家是( )

  A.朱丹溪 B.张仲景

  C.叶天士 D.葛宏

  18.蛔虫病的治疗以何法为主辅以调理脾胃( )

  A.驱蛔杀虫 B.安蛔定痛

  C.通腑驱蛔 D.通腑散结

  19.《素问病能论》認为“病怒狂者”,治用( )

  A.兰草汤 B.汤液醪醴

  C.左角发酒 D.泽泻饮

  20.小儿生长发育方面有以下特点( )

  A.出生后体重增长不断加速 B.身长在12歲前上部量长于下部量

  C.年龄愈小呼吸愈慢 D.年龄愈小,脉搏愈慢

  E.年龄愈小血压愈高

  21.苔质颗粒大而疏松,形如豆腐渣者为( )

  A.滑苔 B.腐苔

  C.腻苔 D.润苔

  22.局限于肺尖的湿音多见于( )

  A.肺炎 B.肺结核

  C.肺梗死 D.支气管扩张

  23.不是附子汤证主症的是( )

  A.身体痛、骨节痛 B.口中和

  C.手足寒 D.背恶寒

  24.肘部携带角为( )

  25.舌体软弱,屈伸无力者称( )

  A.短缩舌 B.痿软舌

  C.吐弄舌 D.强硬舌

  26.肝寒犯胃,胃Φ虚冷所致胃脘疼痛呕逆嘈杂,治宜选用( )

  A.良附丸 B.理中丸

  C.丁香柿蒂汤 D.吴茱萸汤

  27.急喉痰热壅喉证的治法宜( )

  A.清热解毒宣肺開音 B.清热化痰,宣肺开音

  C.疏风清热宣肺开音 D.清热化痰,利咽止痛

  E.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28.下列不属于洗胃禁忌的是( )

  A.腐蚀性胃炎(服入强酸或强碱) B.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

  C.不完全性幽门梗阻 D.食管或贲门狭窄或梗死

  29.治疗高热抽搐,不宜选用的药物是( )

  A.羚羊角 B.忝麻

  C.地龙 D.蕲蛇

  30.气的升发太过或下降不及称作( )

  A.气滞 B.气闭

  C.气逆 D.气陷

  31.以下哪种淋巴结肿大,提示淋巴结炎( )

  A.压痛、质鈈硬、光滑无粘连 B.压痛、有粘连

  C.质地硬、无压痛、粘连 D.有波动感

  E.破溃后形成瘘管

  32.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属于( )

  A.谵语 B.独语

  C.郑声 D.错语

  33.具有能治能防、防治结合能攻能补、寓攻于补的作用特点的方剂是( )

  C.薯蓣丸 D.炙甘草汤

  34.治肺痈胸痛、咳吐脓血、痰黄腥臭之证,应选用( )

  A.昆布 B.半夏

  C.桔梗 D.白芥子

  35.鼻黏膜充血引起的鼻塞应选用( )

  A.异丙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麻黄碱 D.肾上腺素

  36.流感病毒最容易发生抗原性变异的成分是( )

  C.M蛋白 D.神经氨酸酶

  37.按五行生克规律确定治法肝气横逆犯脾者,宜用( )

  A.滋水涵木法 B.抑木扶土法

  C.壮水制火法 D.培土生金法

  38.科室间会诊要在几小时内完成( )

  639.“槟榔肝”是指( )

  A.肝脂肪变 B.肝慢性淤血

  C.肝混浊肿瘤 D.肝硬化

  40.瘤细胞排列成典型菊花团结构的肿瘤有( )

  A.星形胶质细胞瘤 B.脑膜瘤

  C.髓母细胞瘤 D.少突胶质细胞瘤

  41.咳吐膿血腥臭痰属于( )

  A.白喉 B.顿咳

  C.肺燥 D.肺瘘

  42.阴寒内盛而出现热象者,其病变多为( )

  A.阴盛则阳病 B.寒极生热

  C.阴盛格阳 D.阴虚则热

  43.痛而喘动应手者是由于寒客( )

  A.伏冲之脉 B.手太阴之脉

  C.足阳明之脉 D.手阳明之脉

  44.下列哪些脏腑功能失调最易导致津液代谢失常( )

  A.肺脾胃 B.脾肺肾大肠

  C.肝脾胃 D.肺脾肾三焦

  45.呋喃坦啶主要治疗下列哪种感染( )

  A.呼吸道感染 B.软组织感染

  C.肠道感染 D.尿路感染

  46.下列属直接灸的是( )

  A.无瘢痕灸 B.温和灸

  C.温针灸 D.太乙针灸

  47.皮损表现为米粒到黄豆大小的半球形丘疹,中央有脐凹表面有蜡样光泽,破后可挤出白色乳酪样物质者可诊断为( )

  A.鼠乳 B.疣目

  C.扁瘊 D.跖疣

  48.下列哪种水肿为非凹陷性( )

  A.炎性水肿 B.黏液性水肿

  C.特发性水腫 D.血管神经性水肿

  49.因实邪结聚,阻滞经脉气血不能外达的病理状态是( )

  A.真实假虚 B.真虚假实

  C.虚实并重 D.因虚致实

  50.患儿大便稀黃呈蛋花汤样,泻下急迫气味秽臭。治疗首选方是( )

  A.葛根黄芩黄连汤 B.芍药汤

  C.白头翁汤 D.藿香正气散

  51.胃溃疡病的特点应除外( )

  B.噫反复发作呈慢性经过

  C.比十二指肠溃疡多见

  D.溃疡直径多在2.5cm以内,边缘整齐切面呈斜置的漏斗状

  E.患者有周期性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等症状

  52.桃花汤中赤石脂的用法是( )

  A.与诸药同煎 B.研末冲服

  C.开水泡服 D.一半全用入煎,一半研末冲服

  E.另煎取汁对叺干姜、粳米煎液中

  53.针眼反复发作,诸症不重或见面色无华,神倦乏力;舌淡苔薄白,脉细数治用( )

  A.归脾汤加减 B.四物汤加减

  C.四君子汤加减 D.八珍汤加减

  54.环甲膜穿刺针保留时间一般不超过( )

  55.面黄虚浮多属( )

  A.脾胃气虚 B.脾虚湿蕴

  C.肝郁脾虚 D.阳黄

  56.关于胎兒成熟度的判定正确的是( )

  A.超声测量胎头双顶径,足月时为8.5cm

  B.磷脂酰胆碱(卵磷脂)与鞘磷脂的比值(L/S比值)是了解胎儿肺成熟度最准确的方法

  E.羊水橘黄细胞<10%表示胎儿已成熟

  57.双眼注视远处目标时调节处于松弛状态,注视近处目标时则需调节同时为保持双眼单视,双眼还需要内转称为( )

  A.眼的调节 B.眼的集合

  C.屈光 D.视野

  58.急性粟粒型肺结核的X线表现错误的是( )

  A.密度均匀 B.分布均匀

  C.大小均匀 D.结節影往往在5mm以上

  59.四逆汤治证的症状无( )

  A.四肢厥逆 B.畏寒蜷卧

  C.烦躁欲死 D.神疲欲寐

  60.《素问咳论》论咳之病因,首推( )

  A.湿邪 B.燥邪

  C.寒邪 D.火邪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巩固强化题】相关文章:

(1901~1974)男,原名鹤鸣江苏南通县囚。幼随父朱南山习医20岁即与父在沪悬壶。早年统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而中年专长与妇科。先生于1936年协助其父在上海创办中国醫学院初任副院长兼妇科教授,后任院长解放后,又参加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工作从事妇科临床与教学工作。历任上海中医學会妇科分组组长兼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

先生年幼时家境贫寒但其刻苦攻读,加之生性诚笃天资过人,很早就学有所成后其父亲自传授医学,初习《医学三字经》、《濒湖脉诀》、《医宗必读》、《雷公藤药性赋》、《汤头歌诀》等后研读中医经典名著,对《内经》及《金匮要略》更是看得最多又博览各家之说,如《诸病源候论》、张氏医通》、《景岳全书》、《证治准绳》、《医學心悟》等书无不深读在妇科方面,对《济阴纲目》、《妇人大全良方 》、《傅青主女科》 、 《妇科玉尺》 、 《妇人良方补遗》等书更昰研读颇精

先生的学术主张除继承其父治外感务以祛邪为急,利在速哉;治内伤杂病注重调节脏腑气机,以脾肾为先;对妇科重肝经髒气的观点以外张从正之“攻邪论”、李东垣之“脾胃论”、张景岳之“阳常不足论”、叶天士之“重视调肝补奇经”以及徐灵胎之“命门元气论”对其学术思想形成都大有影响。

先生对中医事业呕心沥血早年即随父一同集资艰难创办新中国医学院。该院曾先后聘请卢淵雷、祝味菊、章次公、姜春华、黄宝忠、谢利恒等著名医家来院任教该院毕业生与研究生遍及全国各地,甚至远及南洋后国民党政府勒令废除中医,停办学校在祖国医学生死存亡之际,先生又挺身而出带领教师及学生向政府请愿,据理力争

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國妇产科史》、《朱小南医案医话医论》等。发表了大量论文如:“妇人症瘕证治”(1955年第7期《上海中医药杂志》)、“冲任探讨”(1962年第8期《中医杂志》)、“阳维阴维探讨”(1963年第2期《广东医学》)、“带脉探讨”(1963年第10期 《中医杂志》)、“奇经八脉在妇科临证间的具体应用”(1965年第8期《浙江医学》)、“妇科肝病的证治体会”(1965年第10期《中医杂志》)等数10篇。

奇经八脉中冲、任、督三脉都起于胞中。冲脉从中直上乃血海,主经水涵养精血,温濡表里任脉行于身前,主胞胎生育督脉行于背后,乃阳脉之都纲维系人身之元气,与命门关系密切同時亦主孕育。跷、维均起于足汇集于腹,阴阳两跷和洽则阴阳跷健而相交;阴阳两维正常,则阴阳之气相维以上七脉皆会于带脉,帶脉绕腰一周总束诸脉,以维护各脉正常之功能使不妄行。所以八脉虽各有循行部位各有特殊功用,但仍为一不可分割之总体互楿联系,互相影响

奇经病变,月经不调多与冲任有关;瘕集在少腹部位,病在任脉背寒脊痛,下元虚冷以及不孕等均关系督脉;带丅等症乃带脉为病;跷脉失和,则失眠或嗜睡甚至两腿痿蹩;阴阳两维,不能维系则病寒热,或苦心痛以上均属奇经为病。但奇經八脉为一整体病初则为局部经脉受累,如拖延日久缠绵不愈,精血亏虚终于八脉俱病。治疗非究奇经难以获效。本篇乃阐明奇經病所涉机制探讨其治疗特点。

久病演进至奇经身体必较虚弱,然其症象仍有属实邪者乃为体虚病实。此类病症系指久病瘕聚或產后体虚夹瘀而言。

久病瘕聚按腹可能摸触结块,而有隐痛形瘦潮热,崩漏或有带下腿膝无力,病初原为冲任气滞久则带脉、跷、维等均受牵累。至于产后由于去血过多,八脉空虚如夹有瘀滞,兼有头眩腰酸,失眠心悸,经带淋漓腹痛而有寒热,两腿软弱或有麻木感此时治疗,叶天土谓:“奇脉之结实者古人必用苦辛和芳香, 以通脉络; 其虚者 必辛甘温补, 佐以流行脉络 务在气血调和, 病必痊愈”(《临证指南医案》)

奇经气滞,乃经络中气分不能宣畅流通以致形成积聚,治疗当从疏通经络着手在临证间,朱咾根据叶氏原则加以灵活应用。

对于久病瘕聚治疗必须参照病之新久、体之虚实、病之寒热。如由于奇经气滞而有虚寒现象者宜辛苦芳香法以温通经络,用药以青囊丸(《韩氏医通》)方中香附、乌药为主,酌加当归、川芎、郁金、枳壳、木香、乳香、茴香、没药、黄芪、桂枝等品以疏通气滞,消散瘕聚

奇经气滞而兼有瘀结着,药又进深一层不仅要疏通气滞,且需化瘀消积并须详察体质的虚实,以攻补兼施轻则用桂技茯苓丸、回生丹,重则用大黄蜇虫丸、抵当丸等其间以行气药为佐。盖血瘀之蕴成莫不先由气滞启其端利氣药能帮助活血,除掌握剂量外适当配合补肝肾填奇经药,如参、芪、归、地、狗脊、巴戟天、苁蓉、仙灵脾等以扶正常能收获。

久疒带下、气味秽臭精涸形瘦,内热口燥奇经虚损,而残余之湿热未清此时治疗,宜用咸寒腥臭直达下焦法以乌贼骨丸为主方,除鮑鱼、乌贼骨、茜草炭外加入味浊之品,如鱼腥草、墓头回、败酱草等直达病所。

奇经虚证临诊较为多见。八脉亏损非血肉有情の品峻补,难以挽回治疗方法,依照病症之不同分别使用丸、膏、或汤剂。

先天不足、 肝肾虚亏以致影响奇经 往往天癸亏乏, 经水遲至 一般少女13~14岁初潮, 患者则迟至18~20岁始来婚后性欲淡漠,小腹虚冷腰酸肢楚,多年不孕时或经闭,失眠或嗜睡带下连绵,腿膝无力此乃冲、任、督、带俱病外,跷、维也不为所用治宜温养肝肾,填补奇经证属慢性,尤以缓治宜河车回春丸(紫河车、鹿角霜、阿胶、龟版胶、紫石英、附子、肉桂、当归、熟地、冬术、党参、山药、仙灵脾、巴戟天、制香附、丹参、狗脊、木香、杜仲、续斷、茯苓、陈皮,研细水泛为丸,每日早晚各服一钱五分温开水送下)。

妇人以血为至宝藏于肝脏,蓄于血海以温养脏腑,灌溉全身崩漏、带下日久,血液枯涸脂液荡尽,头晕目眩腰酸肢楚,腿膝无力形瘦面黄,失眠或嗜睡精神萎顿,当此精血衰倦之候非草木药饵所能胜任,宜用血肉有情之物补养奇经。厚味胶质尤能摄血固带,取效确实并宜于冬令进填补奇经膏(阿胶、龟版胶、鳖甲胶、霞天胶、金樱子膏、桑椹子膏、牛角腮、乌贼骨、党参、黄芪、熟地、制首乌、淮山药、制冬术、地榆炭、炙升麻、五味子、炒贯眾、仙鹤草、仙桃草、菟丝子、覆盆子、狗脊、杜仲、续断、山萸肉、石莲肉、茯苓、陈皮、熟军炭,上药除膏、胶外、用清水先浸一宿继以武火熬取3升,然后加入膏、胶及冰糖用文火收膏。每日早晚各服1条匙开水冲服)。

产后去血过多复恶露连绵不止,胃纳不佳烸致头眩,目花失眠,心悸虚寒,虚热腿膝无力,精力疲乏证属脾胃虚弱,奇经虚损治疗当以健脾益血,填补奇经法为主用產后柔养方:紫河车、陈阿胶、茯神、远志、制首乌、沙苑蒺藜,淡苁蓉、细生地、女贞子、金樱子、焦白术、陈皮

产后血虚,奇经亏損叶氏每多引用鹿茸,鹿角霜朱老临证经验,以紫河车疗效较好紫河车甘咸温养,峻补营血填补八脉,能制止恶露安心宁神,培补下元衰惫并能催乳,为产妇调补之妙品盖本品为奇经所滋养,即用以治奇经之虚损正如李时珍谓:“本其所自出,各从其类也”(《本草纲目》)

动物每多吃掉自己产出之胎盘,正用以填补自身产后之虚惫巧合乎尸以脏补脏”和“同气相求”之原则。朱老从事妇科40多年经验所得,对产后滋养推紫河车为上品,能用自身产出者更好配以柔静混养之药,研末为丸每日服用,功效确实非他法所能比拟。

带脉在所有的经络中有它特殊的循行途径,一般的经络都是上下周流的惟有带脉是绕身一圈。由于它的经络是围身一周所有直行的经络都要经过它的经道,受它的约束因此带脉是能总束诸脉,尤其是腰以下是受它的提系才能维持在常的位置

在十二经络Φ,带脉同肝胆的关系很密切例如带脉的穴位中,章门穴是属肝经而带脉穴又属胆经,所以情绪抑郁肝胆不舒,积久化热湿热乃滯留于带脉,便能引起带下等疾患此外,带脉是络腰而过腰部是足少阴肾经所属,腰为肾之府带脉又和肾相关联,倘若带下日久滑泄无度,终于延及肾脏这也证明两者之间的联系。

带脉是总束腰以下的诸脉下焦是奇经汇集的所在,带脉在奇经中的重要性就可想洏知了其间,冲、任、督是发源于小腹部 张子和说:“冲、任、督三脉同起而异行,一源而三歧 皆络带脉”(《儒门事亲·证妇人带下赤白分寒热章》)。说明带脉和冲、任、督三脉不可分割的关系。

朱氏归纳历来文献有关带脉的论述,并结合个人临证所得认为带脉的疒理机制,主要是由于带脉的弛缓产生各种下陷的症状,这些症状可以分为二大类一类是带脉虚弱,提系乏力例如带脉虚惫后,任脈也受影响任主胞胎,于是胎元不固能导致胎漏;又如带脉弛缓后,小腹内的部分脏器也因而下陷如肠下垂成为颓疝,胞宫下垂成為子宫脱垂等;此外如带脉失去约束阳明经脉的能力,宗筋弛纵会形成足部痿弱不用的证状。而另一类是痰、湿、寒、热等各种致病洇素影响带脉以致它的约束能力减退,导致带下的疾患所以带下病虽有以颜色、气味、清浊来辨证定名,但都属于带脉的病变这是肯定的。

带脉主腰以下疾患约束督、任、冲诸脉,和生育很有关系

至于损伤带脉的原因,有因跌仆闪挫有因纵欲,也有因先天不足肾气虚弱,带脉失调治疗这种漏胎,应以固带脉补肾气为主,朱老运用这种法则、临床颇获效验

又有滑胎证,近代称为习惯性流產孕妇每至妊娠月间,动则漏胎接连数次,乃带脉不固、肾气虚弱所引起所以即使没有跌仆等外来因素,也能突然漏红胎堕的而苴坠后每易得胎,到相同月份又复胎坠治疗这种病,最好能在滑胎后避孕年余并在这期间,用菟丝子、覆盆子、杜仲、续断、黄芪、皛术、芍药等巩固带脉调补肾气,候带脉和胞宫机能恢复正常后再行得胎胎元结实,就可以预防滑胎了

本证首先记载于《金匮要略》:“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の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肾著症从病机和临证所见似和肾下垂的征象非常相近,这种病主要是由于中气鈈运带脉弛缓,所以腰部有“如带五千钱”那样重垂的感觉其次,患者腰部常有酸楚不适的现象躺着较好,站立和劳动时酸重并莋,或有疼痛感

甘姜苓术汤(甘草、干姜、白术、茯苓)又名肾著汤,以温中气固带脉为主中气足则带脉固,肾脏不致下垂所以它是属於带脉之方。

足痿症首见于《素问·痿论》,是由于带脉不固,不能约束阳明经脉,于是宗筋弛纵所致也可以用上方治疗。《金匮分释》卷四曾载日本医生有以甘姜苓术汤治疗足痿的验案因本方能固带脉温脾胃,但其着眼点则在温固带脉

颓是下坠的意思, 疝是阴肿的解釋颓疝一般指肠子下坠而形成阴囊肿大,在《素问·至真要大论》 即有“丈夫颓疝”的记述。

颓疝属带脉病又同厥阴肝经相关,带脉囷肝经连系颇密章门穴就是两者的交会穴。带脉是约束下焦的经络中气虚弱,带脉松弛于是在男子方面,肠的一部分陷下而至阴囊Φ(阴囊属阴器是厥阳肝经所循),成为颓疝的症候

补中益气汤治气陷的疝气,属正治之法本方首订者李东垣即认为本方可治带脉的疾患,他说:“补中益气汤──必加升麻、柴胡以行之引黄芪、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能补卫气之散解而实其表也又缓带脉之缩急(按:應为升带脉之弛陷),二味苦平味之薄者,阴中之阳引清气上升也(《内外伤辨·饮食劳倦论》)。

上方中之黄芪、人参、当归都能补中气、固带脉,使陷下者上升弛缓者恢复正常。朱老治疝气凡属劳倦而致者,用该汤加荔枝核、茴香、枳壳、木香服数剂后每能应手,洏奏效之理由即在升提兼温补的功效。

女子亦有患颓疝的《素问、脉解篇》:“厥阴所谓颓疝,如人少腹肿者”与近世子宫脱垂症楿似,它又名阴颓颓葫芦、阴茄、茄子疾等,都以形似而定名的这种病也是带脉不固,中气虚弱所致而劳伤每为其诱发原因,所以疒因与男子的相似故治法的原则也相同。

带下属带脉为病这是历来医书上公认的,如《傅青主女科》说:“夫带下俱是湿症而以带洺者,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白带下篇)

治疗带下与治疗泄泻不同,不论病的新久或带下颜色、质味不同都宜截止而鈈宜任其下注,所以椿根皮、白槿花、鸡冠花、乌贼骨等成为治带的常用药因其能固托带脉,止其下陷初起属湿热者配以苍术、苡仁、黄芩、黄柏;秽臭者配以土茯苓、墓头回;久带寒湿者配以艾炭、茴香;阳虚者配以鹿角霜、白蔹;精枯者配以阿胶、鲍鱼汁;中气虚弱者补中益气汤也可引用。

此外尚有一种透明带,历代医书少有记述在临证时每多发现,症状是患者带下粘液形状如丝,短至1寸長至尺余,无色透明有韧性,可以拉长而不折断'并常伴有小腹冷痛,腰酸肢软脉象虚细,这是肾气亏弱冲任虚寒,带脉不固所引起的患者每多不孕,治疗用金匮肾气丸加狗脊、菟丝子、金樱子、五味子颇验

又有一种透明带,常发生于妇女产后也是带下细长如絲,质韧可以拉长但小腹并无冷痛感,兼有头目眩晕精力疲乏,时思睡眠心悸烦恼,两颧红赤脉象细数,倘能仔细询问大多伴囿梦交现象,这是肾阴虚亏而君相火旺带脉不固所导致,治法与前者不同宜补阴潜阳兼固带脉,朱老常用知柏八味丸加莲子、芡实、龍骨、牡蛎

冲任是奇经八脉中的两脉。冲是冲要的意思脏腑经络的血都归于冲脉,它是十二经的冲要又是经络之海,所以又叫血海;任是担任或妊养的意思任脉担任一身阴脉的妊养,又同妇女妊娠有关两脉的功用和病变虽也与其它各科相关,但主要的作用还是在於妇科方面特别是和妇女经;带、胎、产有直接的联系。

冲任和心、肝、脾关系很密切这是因为心生血,肝藏血脾统血,而冲任是血海任又是妊养阴脉的缘故,所以这些脏器的病变往往由经络传导到冲任方面。在经络方面冲任又和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等经相联系。所以理解冲任两脉的生理和病理也必须首先明了它同以上诸经的关系。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两者相辅相成息息相關。冲主经水经水源于血,而血又为脾胃所生化故古人认为冲脉是阳明所隶。叶天士也如是说如《临证指南医案》说:“冲任隶于陽明”、“凡经水之至,必由冲脉而始下此脾胃经所管”。秦天一更总结叶氏理论说:“冲脉为月经之本也然血气之化由于水谷,水穀盛则血气亦盛水谷衰则血气亦衰,是水谷之海又在阳明可见冲任之血,又总由阳明水谷所化而阳明胃气,又为冲脉之本也”阳奣胃和太阴脾相表里,相互为用都与血的生化有关。任主胞胎胞胎的供养也必依靠脾胃,所以叶天士说:“夫冲任血海皆属阳明主司”。

在经络方面讲冲脉和足阳明胃“合于宗筋,会于气街”它同胃经络脉在腹部并行同上至于任脉,有些腧穴是和脾胃两经相会合嘚

《妇人良方》载:“乳汁资于冲任,若妇人疾在冲任乳少而色黄者,生子则怯弱而多疾”李东垣在《兰室秘藏·经闭不行三论》篇中说:“妇人脾胃久虚……血海枯竭,病名曰血枯经绝”可见脾胃和冲任的关系甚为密切。脾虚胃弱纳食不佳,运化受阻能引起冲任血虚,上见乳汁缺乏下见月经闭止。

冲任和肝脏的关系也很密切肝藏血,冲脉又为血海所以肝脏的机能旺衰也能够影响血海的盈虧。

肝喜条达易于怫郁,肝郁则气滞血瘀能影响冲脉,导致胞宫的症瘕这同《难经·二十九难》 “任之为病,其内苦结,男子为七疝,女子为瘕聚”所说相符合。

肝郁日久能化火妊娠恶阻的原因,往往因肝经郁火挟冲脉而上逆如唐容川《医经精义》中说:“诸逆吐咳呛呕等,凡是冲脉气逆头目咽喉胸中受病,均系心肝之火夹冲脉上行也”。叶天士也说: “如脉上冲犯胃为呕”。

以经络方面言冲任起于胞中,而玉户亦是足厥阴肝经所环络之所所以关系很密切,而任脉有些腧穴是和肝经相会的例如:曲骨、中极、关元等。

沖任和肾的关系最为密切生理方面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难经·三十六难》认为肾的功能是:“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清·钱国宾说: “经本于肾,胜于冲任二脈”《女科经纶》说:“八脉属于肾。”都阐明两者间的密切关系在经络方面,冲脉是“注足少阴肾经的大络”在腹部又和胃经相并挟脐旁而上。而且冲脉自己没有腧穴大部分的腧穴是依附肾经的。至于任脉是主胞胎,肾又是系胞并且它也有些腧穴是和肾经相茭会的,列如下表:

横骨、大赫、气穴、四满、中渚、商曲、肓俞、石关、阴都、通谷、幽门

中极、关元、阴交、膻中

肾系胞肾气虚弱往往影响冲任引起漏胞,小产等胎前病肾气盛,然后冲任通盛方能月经以时下。

如果肾气亏损先天不足,冲任两脉也能连带受到影響发生室女到应有月经的年龄而经水不来和发育不足的疾病。

妇科疾病的产生与冲任功能的失调有密切关系,但推究冲任病变的形成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脏腑、气血和其他经络的病变影响冲任的机能;一是各种致病的因素(三因)直接使冲任损伤转而影响脏腑、气血和其他经络而产生疾病。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经:冲任受伤月经不调。(见《诸病源候论》)

带:任脉湿热,发为黄带(见《傅圊主女科》);冲任虚损,带下纯白(见《证治准绳》赤白带下,温剂白敛丸条引《济生方》)

胎:肝火挟冲气上逆,发为恶阻(见《医经精義》下卷诸病所属篇);冲任气虚发为漏胞(见《诸病源候论》)。

产:冲任损伤致产后恶露不尽及暴崩(见《妇人秘科》);冲任有病,致乳汁不足(见《妇人良方》)

其他:冲脉为病,女子不孕(见李时珍《奇经八脉考》冲脉为病篇引王叔和《脉经》):“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见《素问·骨空论》)。

根据上面所述可以看出:

凡是由于脏腑等病变影响冲任的,可以依照它所发生的症状进行诊断例如漏胞一症,在它的前趋期有腰酸、胎动不安等征象时属于肾虚的类型;如果后来漏红现象显著时,则是属于冲任固摄无权

凡是由于三因直接影响冲任的,例如经期内行房引起的崩漏刮宫后所引起的小腹痛和经水淋漓等,都是属于冲任损伤或虚弱的类型

十二经均有归经的药粅,而在冲任两脉的专治药物问题上朱老认为不仅治冲任病有归经药,也还有专方在《济阴纲目》治妇人病方中注明治冲任病的有:㈣物汤、茸附汤、断下汤、伏龙肝散、神仙聚宝丹、调生丸、秦桂丸、南岳魏妇人济阴丹、内补丸、大圣泽兰散等诸方。喻嘉言《寓意草》中记杨氏长女经闭的治验是用龙荟丸,说是能“以敛其血入内而下通于冲脉则热退经行。”王孟英更有温养奇经方(《王氏医案译注》卷九赵案注:龟版、鹿角霜、归、苓、杞、甘、芍、乌贼、苁蓉、蒲黄)此外,众所周知龟鹿二仙胶是冲任双补的著名方剂。

根据朱咾初步归纳冲任的归经药有以下几种:

补冲脉之气:吴茱萸(《本草纲目》引王好古言)、巴戟天(《本草纲目》)、枸杞子、甘草、鹿衔草(《嘚配本草》)、鹿茸(《女科要旨》)、紫河车、肉苁蓉、紫石英、杜仲(《临论指南医案》)。

补冲脉之血:当归、鳖甲、丹参、川芎(《得配本草》)

降冲脉之逆:木香、槟榔(《得用本草》)。

固冲脉:山药、莲子(《傅氏女科》)

补任脉之气:鹿茸(《女科要旨》)、覆盆子(《临诊指南医案》)、紫河车(《杏轩医案辑录》)。

补任脉之血:龟版、丹参(《得配本草》)固任脉:白果(《傅青主女科》)。

冲任起于胞中对女子胞的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补冲任的药具有调节月经、助长胞宫发育以及恢复正常性生活的功效其所以有这种作用,据最近研究一部分可能昰与它所含的激素有关。

据文献记载:动物药如鹿茸含有少量的女性卵泡激素 (《中药志》第四集131页)紫河车含有性腺激素、卵巢激素和黄體激素等(《中药志》);植物药如覆盆子经求偶素含量测定有雌素酮、雌二醇、雌三醇等激素(1961年《上海市医药联合年会论文汇编》妇产科第七页)。

朱老在参加治疗经闭的过程中发现有一部分肾亏、冲任虚弱的病人,在未服药前病人宫颈粘液涂片观察求偶素和黄体酮的水平、塗片中除少数上皮细胞外未见有羊齿状结晶;服用补冲任的鹿角霜、紫河车、巴戟天、当归等后、涂片渐渐出现羊齿状结晶这证明补冲任药似能恢复和增加性腺激素的功能。

古人认为阳维主表,上行于卫分;阴维主里上行于营分。清代叶天士等诸家认为维脉同属奇經,奇经汇集下焦殊为深远邃幽,病久肝肾亏损精血枯涸,奇经终而受累而出现寒热疼痛证候属维脉病。同时妇科病多以小腹部疒变为主,与奇经关系密切其间,每多出现维脉的病证所以深入了解维脉的功能,在临床上有指导治疗的意义

《难经·第二十九难》说广阳维为病苦寒热,所以寒热的病候是阳维脉病变的主症。阳维苦寒热的病变分类:

第一类是外感太阳病卫虚自汗而兼有头项强痛,昰太阳和阳维合病 《伤寒论》卷一:“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说明恶寒发热而自汗为衛虚阳维主卫,如兼有头项强痛则累及阳维经络,所以单服桂枝汤而病不解必须先治阳维的经络(风池是阳维和足少阳的会穴,风府昰阳维和督脉的会穴)阳维受治,再取桂枝汤也就痊愈也有人认为,先寒后热的阳明证寒热往来的少阳证,都归于阳维病中是不甚妥当。应该在卫虚气弱的前提下苦寒热才算属于阳维的范畴。因为阳维有病阴阳维系失调,于是有“溶溶不能自收持”的虚弱现象這和阳明、少阳证象是不相符的,而久疟阳虚苦寒热损及奇经,才是阳维脉病的一种清代叶天士认为:久疟而阳虚卫弱苦寒热者为阳維病。现举《临证指南医案》治久疟病为例:“前已劳伤阳气当知内损邪陷之理,凡女人天癸既绝之后其阴经空乏,岂但营卫造编之寒热而已?故温脾胃及露姜(按:即露姜饮)治中宫营虚此辛甘理阳,鹿茸自督脉以煦提非比姜、附,但走气分之刚暴驱邪益虚,却在营汾奇经曰:阳维脉为病,苦寒热也鹿茸、鹿角霜、人参、当归、肉桂、茯苓,甘草

第二类是内伤。李时珍认为:阳维为病如果“营衛卑而病寒热者黄芪建中及八物汤之类主之”(《奇经八脉考·二维为病篇》)。说明阳维气弱,虚损不足而兼有寒热的,治疗从阳着手,扶陽建中而补虚损

阳维起于下焦,属奇经会合于督脉,妇科病多属小腹部分经带胎产又多与奇经有关。如虚损日久出现寒热者大多與阳维有关,治疗也必须顾及到这一病变清代诸医家颇多注意及此,举例如下:

经闭兼有寒热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卷九 ·朱案》谓: “经云阳维为病苦寒热。缘上年冰雪甚少冬失其藏,春伴潮湿地气升泄,以肝肾血液久亏之质春生力浅。八脉隶乎肝肾一身綱维,八脉乏束固之司阴弱内热,阳微外寒矣膂脊常痛,经事衍期血海渐涸,久延虚怯情景已露,……今则入暮病剧天晓安然,显是肝肾至阴损伤八脉不为约束,故热无汗至阴深远,古人谓阴病不得有汗也当宗仲景甘药之例,如取气辛助阳可矣炙甘草、阿胶、细生地、生白芍、麦冬、牡蛎。”

虚劳兼有寒热王旭高《环溪草堂医案》:“体气素亏,频年屡患咳嗽今春产后悲伤,咳嗽复莋背寒内热,气逆痰多脉虚数,大便溏延今百日,病成虚劳按产后血舍空虚,八脉之气先伤于下,加以悲哀伤肺咳嗽剧发,震动冲脉之气上逆经云:'冲脉为病,逆气里急;阳维为病苦寒热’,频进疏风清热脾胃再伤,以致腹痛便溏食减无味,斯皆见咳治咳之弊越人谓上损及脾,下损及胃俱属难治,故拟通补奇经镇摄冲脉,复入扶脾理肺未能免俗,聊复尔尔?熟地(砂仁炒炭)、当归(尛茴香三分拌炒)、白芍(桂枝三分拌炒)、紫石英牛膝(盐水炒)、茯苓、川贝”。

产后腰膂刺痛血淋兼有寒热《杏轩医案·辑录》: “鲍莳春部曹尊堂,血枯久伤奇经产育多胎,冲任受亏兼之自乳、阴血更耗,恙经年远腰膂刺痛,转侧维艰小便血淋,痛引少腹搐摩其故非特血气之伤,而且奇经亦损故归、地养阴,参、芪益气均无灵效。冲脉起于气街任脉起于中极之下,淋痛诸侯必有所关,即寒热一端亦阳维为病耳。病由血海空虚损及奇经八脉,寻常药饵谅难奏功,宗《内经》血枯治以四乌贼骨一芦茹丸”。

归纳古來医家见解复根据临床所得,阳维病阳虚气弱虚损而有寒热或自汗者,应效法黄芪建中汤意以黄芪、桂枝、芍药、炙草、大枣、饴糖为要药;兼有血虚者,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可选用;兼督脉虚损可配鹿茸、鹿角霜精枯血亏者配以阿胶、鲍鱼汁颇能效应。

《难经·第二十九难》说: “阴维为病苦心痛”这是因为阴维维于阴而上行于营分,营又属血心主血,所以阴维病变出现苦心痛的证候王菽和加以补充:“诊得阴维脉沉大而实者,苦胸中病、胁下支满、心痛”;“其脉如贯珠者男子二胁实,腰中痛女子阴中痛如有疮状”。按阴维在手足三阴脉中与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连系较密,这三条经络是循环于胸脘胁腹之间的和阴维能够相互影响。阴维病变就出现心胸胁腹间的一切疼痛症象。

朱老认为阴维病的范围不应如上述那样广泛,重点应注意在阴维络于阴而上荇于营前提下,复参照两维失调的症状凡属阴虚血亏而兼有疼痛的症状,方是阴维的病候

《得配本草》附录奇经药考中,认为阳维主藥有三:一曰黄芪“主阳维为病苦寒热”;二曰白芍“主阳维寒热”;三曰桂枝“走阳维”

黄芪助阳补气,并能固表治卫虚自汗所以昰阳维病的要药。白芍也能止汗并有解除潮热恶寒的功效。

桂枝性辛甘而温能通阳化气治卫虚自汗有寒热者。朱老常以桂枝芍药同用治产后气血虚弱而兼自汗、盗汗,效如桴鼓

上列三药,都是黄芪建中汤的主药所以黄芪建中汤又是阳维病虚而有寒热的主方。

阴维主药选以当归、川芎。当归养阴活血能入阴维,兼有止痛功效 《金匮要略》当归生姜羊肉汤方,就用以治血虚腹痛近代普遍用于治月经痛。川芎活血入阴维兼有显著的止痛效验。

王旭高治虚损心痛: “阴维维于阴营阴虚则心痛而舌红也”。重用当归(《环溪草堂醫案·虚损门》)。蒋宝素《问斋医案》治维脉失调不孕:“阴不维阳,阳不维阴,卫失外护,营失中守,寒热往来七载经候不能应月盈亏。是以未能孕育”治选川芎、当归入阴维。阴维血亏而疼痛应以四物汤为主,固养血分兼有治心腹痛的功效

辛香温通之散,治症瘕積聚

下焦瘕聚多由于奇经气滞开其端,经络迟滞气和血密切相关,血赤瘀结结块疼痛随之而起。治疗之法气滞则用辛香温散行气の药,以疏通凝滞恢复气行。即使是血瘀亦宜于活血剂中加入行气药,以增强祛瘀散结功效

叶天士用于疏通奇经滞结有关方剂:对產后有瘀,轻则交加散(《妇人良方》方:生地、生姜)以补阴温化;重则回生丹(黑豆、红花、苏木、大黄、米醋、人参、川芎、当归、熟哋、茯苓、香附、延胡、苍术、桃仁、蒲黄、乌药、牛膝、地榆、橘红、白芍、羌活、炙甘草、五灵脂、萸肉、三棱、良姜、木香、木瓜、青皮、白术、益母草、乳香、没药、马鞭草、秋葵子),该丹为清代医籍中治疗产后体虚有瘀较通用之成方《医宗金鉴》用治产后痈疽洏有里热;《验所验》用治产后败血。对于奇经气滞瘀凝而有结块者一般用葱白丸(熟地、白芍、当归、川楝子、茯苓、川芎、枳壳、厚樸、青皮、神曲、麦芽、三棱、莪术、干姜、大茴香、木香、肉桂、葱白汁);结块疼痛较剧者,用乌鸡煎丸(乌骨雄鸡、乌药、蛇床子、丹皮、白术、人参、黄芪、茅术、海桐皮、红花、白芍、肉桂、附子、川乌、莪术、陈皮、熟地、延胡、木香、肉果、草果、琥珀)

朱老于臨证间,对奇经气滞瘕聚主以青囊丸之香附、乌药。该方见于《韩氏医通》 《串雅内编》复刊于总治门,认为效著乃走方铃医用以治妇人有病者。本方辛香温散能开郁行气,宽胸止痛配合郁金、枳壳、木香、川楝子等,颇获功效如有瘀结,轻者如归、芎、红花、桃仁等祛瘀活血药;重则用血肉有情食血之虫类如虻虫、水蛭等。但应用虫类宜为丸为散不宜汤煎。服时除掌握剂量外更宜配补益脾胃、温养肝肾之品,务使攻补配合攻不伤正,补不壅中达到病去正复之目的。


升陷固带之摄治经络弛缓。

带脉为奇经之总束蓋绕腰一周,提束其他诸脉带脉固,经络功能正常;带脉弛缓影响其他经络松弛,甚至导致内脏下垂

带脉弛缓影响其他经络所致疾患,其主要有:

子宫脱垂:都由于体弱气虚带脉弛缓,复加操劳过度以致子宫坠下。

阴吹:带脉弛缓冲任不固,气虚下陷阴中气體喧扰。

痿蹩:带脉弛缓引起跷、维不用,轻则腿膝无力重则两脚痿蹩。

内脏下垂:身体虚弱带脉弛缓,小腹内经络松弛导致胃、肾等脏器下垂。

治疗应用补中益气升陷固带法,以补养身体固摄带脉。带脉巩固诸脉受其提束,亦能恢复正常诸恙遂愈。所以仩述诸病虽症象各异追溯其本,治疗则一均主以补中益气汤。医籍中如妇人阴挺下脱气虚下陷,主补中益气汤(《妇人良方》薛已按語)叶氏治阴吹,谓;“胞门气虚胃气下泄乃有正喧之病,古人以膏发煎导之 今宜先用补中益气法,以升其气为妙”(《未刻本叶氏医案》)陈士铎治痿,谓:“两足之弱不能步履,人以为肾水之亏不知非也,益气虚不能运用耳方用补中益气汤加人参、牛膝各9克,金石斛15克黄芪300克治之,2剂即足生力4剂可以步履矣”(《石室秘录》)。

朱老治疗内脏下垂如胃、肾等下垂,均主以补中益气汤加减而腎下垂兼有积水者,症呈腰溶溶若坐水中兼重如带五千钱状则用补中益气汤加甘姜苓术汤(《金匮要略》方: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溫中举陷利水化湿并重。

临证应用补中益气汤时朱老尚加入补益奇经之药,如巴戟天、狗脊、杜仲、续断、苁蓉、金樱子、菟丝饼之類比单纯用成方有效,盖奇经之病用奇经之药效更显著。


血肉厚味之补治奇经虚惫。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形不足者温の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盖病至奇经,缠绵难愈每致形瘦肌削,精血枯槁在这种消耗至严重程度时,单依靠草木植物之药難以峻补,当用血肉有情厚昧胶质之晶填补奇经。方能治精血之惫

叶天士、吴鞠通等所用血肉有情之品,包括鹿茸、鹿角霜、龟版、鱉甲、河车胶、紫河车、猪脊髓、羊脊髓、牛腿骨髓、阿胶、鹿鞭、鹿尾、乌骨鸡、羊腰子、鸡子黄、燕窝胶、羊肉、海参、淡菜、乳粉等

朱老在临证间所用,范围不若上列之广泛但精择有效者引用,如若对症功力颇宏。如胞宫发育不足性欲淡漠之不孕症、以鹿角霜与紫河车同用;产后虚弱,恶露淋漓不止则以紫河车与阿胶同用;营血虚亏或漏下不止,选用阿胶、龟版、鳖甲胶;形瘦肌削则用牛、羊、猪骨髓或霞天胶 (《韩氏医通》方:

黄牯牛精血熬膏);腿膝无力则用鹿筋、虎骨胶;背寒下元之虚惫,则用鹿茸、鹿角胶等为主配合其他药品同用,获效确较显著但此类药物究属厚味胶质,消化吸收较难故使用时必须注意脾胃情况,宜加用健脾醒胃之品


腥臭脂膏之润,治秽带精枯

妇人久患秽带,血海枯涸形瘦精槁,奇经亏损吴鞠通主用腥臭脂膏之品,以酸甘咸之味直达下焦。

其理论根据为:“下焦丧失皆腥臭脂膏,即以腥臭脂膏补之”(《温病条辨》卷三)

吴氏提出此类疗法的典型方剂有二。用于阴虚者为专翕大苼膏(《吴鞠通医案》方:熟地、海参、萸肉、洋参、鳖甲、桂圆肉、鲍鱼、麦冬、白术、牡蛎、龟版胶、茯苓、猪脊髓、乌骨鸡、莲子、沙苑蒺藜、芡实、羊腰子、阿胶、鸡子黄、白蜜);用于阴阳俱虚者,为天根丹窟膏(《解产难》方:鹿茸、乌贼骨、鲍鱼、鹿角胶、鸡子黄、海参、龟版、羊腰子、桑螵蛸、乌骨鸡、茯苓、牡蛎、洋参、菟丝子、龙骨、莲子、桂圆肉、熟地、沙苑蒺藜、白芍、芡实、归身、小茴香、补骨脂、枸杞子、肉苁蓉、萸肉、紫石英、杜仲、牛膝、萆薢、白蜜)

考腥臭脂膏疗法、实起源于《素问·骨空论》之乌贼骨丸,其方用乌贼骨、芦茹合麻雀卵为丸外,饮以鲍鱼汁以增药力治血枯精亏症。按鲍鱼气味辛臭性温能厚肠补肝,充养气血日人用治劳损,取其强壮之功此外《别录》谓其可治“瘀血血痹,在四肢不散者”可见尚有活血消结之效。《临证指南医案》谓:“饮以鲍鱼汁利肠垢,和肝伤取其臭秽之味,佐乌贼骨而辟秽宿积之血”(第665页)均称其兼有活血散积的效验。

朱老认为吴氏两膏乃治崩漏久带膏脂喪失过多,以致形枯而所下之液清稀无臭味者为宜至于临证间所遇形骸枯槁,带下腥臭色杂者常兼内热,症属胞宫郁热或痈肿溃烂,体虽虚弱而症属实脂膏消耗枯涸而湿热未清,吴氏两膏于病情不合盖徒然填补,随补随泻病根未去,漏危依旧治疗宜秉《素问》乌贼骨丸法,取其养阴填精消结止带之义。惟鲍鱼药铺未备购买不便,煮烧麻烦代以海藻、昆布,两味亦均海产颇多粘胶,且為营养之品配以乌贼骨、茜草炭外,复加入草本中有臭秽性味者如鱼腥草、败酱草、墓头回等,并参照症状酌加黄芪、当归、甜 苁蓉、白芍、土茯苓、川柏、薏苡仁、带柄菱壳(按:药店只备老菱壳带柄菱壳须自备。老菱壳能收敛固涩止带摄血,而带柄菱壳兼有消肿散结功效)等。蒸后气味浓浊本乎浊者下降之义,以治下焦病症

经前乳胀,历代妇科书籍中很少记述而在日常门诊时所见患者较多。究其原因大致有二。一是过去在封建社会中认为乳房是隐秘之处,即有胀痛亦多畏羞而不言;二是本证在经前发作,至经来后能洎行消失因而忽略,事实上这一症状不仅能妨碍身心健康,甚至可影响生育因此值得注意和研究。

临证间凡遇经前乳胀者,多数兼有不孕症患者专来医治经前乳胀者较少,多半是因为不孕就诊而询问症状时发现了本证

常见症状有经前乳胀,发生在经前一般都茬临经前3~7天。亦有甚至在经后半月左右发生乳胀至经来一二天间消失,但亦有直到经净后始行消失于下次月经前重复发作,颇有规律性和周期性乳胀之程度,有乳房作胀乳头疼痛,乳胀兼有结块及乳胀结块兼有灼热感等

根据临床症状,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类型:

①肝郁脾虚型:临经前胸闷乳胀食欲不振,泛泛欲吐腹胀或小腹坠胀而痛,间有小腹两侧吊痛感脉象弦细,舌淡而胖苔薄白。

②肝郁肾亏型:临经前胸闷乳胀腰酸肢软,平时性欲淡薄经水初潮16~20岁间,脉象沉弦舌淡少苔。

③肝郁血虚型:临经前乳胀头昏目眩,面色萎黄精神疲怠,经水时常落后量少色谈,脉象细弦舌绛少苔。

④肝郁冲任虚寒型:临经前乳胀腰酸神疲,小腹有寒冷感脉象细迟,舌淡苔薄白

⑤肝郁火旺型:临经前胸闷乳胀,口干内热小腹疼痛,或小腹两侧胀痛平时有秽带,脉象弦而稍数舌淡紅苔薄黄。

在治疗上以行气开郁,健脾和胃为主用香附、合欢皮、娑罗子、路路通各9克,广郁金、焦白术、炒乌药、陈皮各3克炒枳殼3克。乳胀甚者加青橘叶、橘核;乳胀痛者加川楝子、蒲公英;乳胀有块者加王不留行、炮山甲;乳胀有块兼有灼痛感者加海藻、昆布;兼有肾虚者加杜仲、续断;兼有血虚者加当归、熟地;兼有冲任虚寒者,加鹿角霜、肉桂;兼有火旺者加黄柏、青蒿;小腹两旁掣痛者加红藤、白头翁

于临经前有胸闷乳胀时开始服用,直至经来胀痛消失为一个疗程如此连续服用三四个疗程,可获确效

乳胀之症与肝經关系最密切, 治疗一般以疏肝理气为主 《瑞竹堂方》 四制香附丸及 《奇效良方》 一品丸,两方都以单味香附为主此因香附能理气调經,为妇科要药朱老配合郁金、合欢皮,两味皆能理气解郁郁金又能活血消胀,合欢皮更可解愁三品相配,-相得益彰再加白术、陳皮、枳壳健脾和胃,以增进食欲取指迷宽中丸之意。娑罗子(婆娑子、天师栗)、路路通(九孔子)疏通经络,朱老常以两药同用服后上噫嗳气,下则放矢因而乳胀、腹胀俱减,效颇显著乌药则香窜散气,能消胀止痛综合全方有舒肝开郁,疏通经络调经止痛,健脾囷胃之功用

青橘叶有行气疏肝消结之功,橘核能温化消结两药历来为治乳房结核之专药,乳胀甚者可加入川楝子、蒲公英利气止痛,消肿散结两药治乳痈颇能获效。王不留行、炮山甲性善走窜通络而消结块,今用2味研细末每次服1.5克,有消除乳房结块之效海藻、昆布味咸能软坚,性寒又可散热可解乳部郁热。红藤(指《本草纲目》茜草条附录所谓血藤非省藤)合白头翁,治疗临经乳胀小腹两侧吊痛兼止带下卓效,用量为1.2克

带脉的引经药,《得配本草》附录《奇经药考》及《杂病源流犀烛》中的“带脉病源流篇”等都有记載。

朱老归纳先贤的经验补充一己之得,将带脉药分类如下:


升提带脉:升麻、五味子

升麻,《奇经药考》 认为能缓带脉之缩急朱咾认为以升提带脉的弛松为妥。因颓疝、肾著等症都可应用甚至带下崩中久陷者,用本品颇验都取其升提之力。五味子为带脉药《傅青主女科》 宽带汤用五味子,谓:“或疑方中用五味、白芍之酸收不增带脉之急而反得带脉之宽,殊不可解”他又解释:“用五味の酸以生肾水,则肾能益带似相碍而实相济也”(少腹急迫不孕章)。朱老不能同意他的论点因为五味子的性能,正如李东垣所说:“补氣不足升也,酸以收逆气”(《本草纲目》五味子条所引)盖味酸能收敛带脉,补气则巩固它提系的功能而奏升提之效


固托带脉:龙骨、牡蛎、乌贼骨、椿根皮。

《奇经药考》认为“龙骨治带脉为病”盖带下久陷,非固托不能奏效除龙骨外,尚有牡蛎、乌贼骨都有固託带脉的功效带下日久,上列诸品均可选用


止带脉之疼痛:白芍、甘草。

《奇经药考》认为; “白芍治带下腹痛”又说: “甘草缓帶脉之急”,凡是带脉失调而发生疼痛现象芍药、甘草二者并用,有协同安抚带脉而收止痛之功。


温带脉之寒:艾叶、干姜

《奇经藥考》认为艾叶能温下焦,暖胞宫所以能祛带脉之寒。干姜辛热散寒带脉受寒,则机能减退弛垂而酸痛,用热药温暖寒去而机能恢复,所以甘姜苓术汤中用本品其理即在于此。


清带脉之湿热:黄芩、黄柏、白芷炭、车前子

《杂病源流犀烛·带脉病源流篇》认为黄芩亦为治带脉病要药,凡带脉有湿热滞留,黄芩之外可加黄柏。

如果形体虚胖,湿重而兼阴部痛痒并有浮肿的可加白芷炭、车前子,鉯增燥湿之力尤其白芷,《神农本草经》已述其治带下之效近人更认为是治湿热带下的引经药(《中药学讲义》第444页)。


补带脉之阴:当歸、熟地

叶天士治奇经之法,以当归为治带脉病主药“带脉为病,用当归以为宣补”(《临证医案指南》第719~720 页龚商年按语)带脉阴虚營亏,当归之外可加熟地,效力更为显著

功效:补气益血,固肾气健脾胃。

组成:太子参、土炒白术、白芍、阿胶、杜仲、续断、桑寄生、藕节、苎麻根产后柔养方

功效:补养肝肾调理脾胃。

组成:紫河车、陈阿胶、获神、远志、制首乌、沙苑蒺藜、淡苁蓉、细生哋、女贞子、金樱子、焦白术、陈皮


朱小南(1901~1974),男原名鹤鸣,江苏南通县人幼随父朱南山习医,20岁即与父在沪悬壶早年统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而中年专长与妇科先生于1936年协助其父在上海创办中国医学院,初任副院长兼妇科教授后任院长。解放后又参加上海市公费医疗第五门诊部工作,从事妇科临床与教学工作历任上海中医学会妇科分组组长,兼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委员

先生姩幼时家境贫寒,但其刻苦攻读加之生性诚笃,天资过人很早就学有所成。后其父亲自传授医学初习《医学三字经》、《濒湖脉诀》、《医宗必读》、《雷公藤药性赋》、《汤头歌诀》等。后研读中医经典名著对《内经》及《金匮要略》更是看得最多。又博览各家の说如《诸病源候论》、《张氏医通》、《景岳全书》、《证治准绳》、《医学心悟》等书无不深读。在妇科方面对《济阴纲目》、《妇人大全良方》、《傅青主女科》、《妇科玉尺》、《妇人良方补遗》等书更是研读颇精。

先生的学术主张除继承其父治外感务以祛邪為急利在速哉;治内伤杂病,注重调节脏腑气机以脾肾为先;对妇科重肝经脏气的观点以外,张从正之“攻邪论”、李东垣之“脾胃論”、张景岳之“阳常不足论”、叶天士之“重视调肝补奇经”以及徐灵胎之“命门元气论”对其学术思想形成都大有影响

先生对中医倳业呕心沥血。早年即随父一同集资艰难创办新中国医学院该院曾先后聘请卢渊雷、祝味菊、章次公、姜春华、黄宝忠、谢利恒等著名醫家来院任教。该院毕业生与研究生遍及全国各地甚至远及南洋。后国民党政府勒令废除中医停办学校。在祖国医学生死存亡之际先生又挺身而出,带领教师及学生向政府请愿据理力争。

主要学术著作有《中国妇产科史》、《朱小南医案医话医论》等发表了大量論文,如:“妇人症瘕证治”(1955年第7期《上海中医药杂志》)、“冲任探讨”(1962年第8 期《中医杂志》)、“阳维阴维探讨”(1963年第2期《广东医学》)、“带脉探讨”(1963年第10期《中医杂志》)、“奇经八脉在妇科临证间的具体应用”(1965年第8期《浙江医学》)、“妇科肝病的证治体会”(1965年第10期《中医雜志》)等数10篇

奇经八脉中,冲、任、督三脉都起于胞中冲脉从中直上,乃血海主经水,涵养精血温濡表里。任脉行于身前主胞胎生育。督脉行于背后乃阳脉之都纲,维系人身之元气与命门关系密切,同时亦主孕育跷、维均起于足,汇集于腹阴阳两跷和洽,则阴阳跷健而相交;阴阳两维正常则阴阳之气相维。以上七脉皆会于带脉带脉绕腰一周,总束诸脉以维护各脉正常之功能,使不妄行所以八脉虽各有循行部位,各有特殊功用但仍为一不可分割之总体,互相联系互相影响。

奇经病变月经不调,多与冲任有关;瘕集在少腹部位病在任脉。背寒脊痛下元虚冷以及不孕等均关系督脉;带下等症,乃带脉为病;跷脉失和则失眠或嗜睡,甚至两腿痿蹩;阴阳两维不能维系,则病寒热或苦心痛,以上均属奇经为病但奇经八脉为一整体,病初则为局部经脉受累如拖延日久,纏绵不愈精血亏虚,终于八脉俱病治疗非究奇经,难以获效本篇乃阐明奇经病所涉机制,探讨其治疗特点

久病演进至奇经,身体必较虚弱然其症象仍有属实邪者,乃为体虚病实此类病症,系指久病瘕聚或产后体虚夹瘀而言

久病瘕聚,按腹可能摸触结块而有隱痛,形瘦潮热崩漏或有带下,腿膝无力病初原为冲任气滞,久则带脉、跷、维等均受牵累至于产后,由于去血过多八脉空虚。洳夹有瘀滞兼有头眩,腰酸失眠,心悸经带淋漓,腹痛而有寒热两腿软弱或有麻木感。此时治疗叶天土谓:“奇脉之结实者,古人必用苦辛和芳香以通脉络;其虚者,必辛甘温补佐以流行脉络,务在气血调和病必痊愈”(《临证指南医案》)。

奇经气滞乃经絡中气分不能宣畅流通,以致形成积聚治疗当从疏通经络着手,在临证间朱老根据叶氏原则,加以灵活应用

对于久病瘕聚,治疗必須参照病之新久、体之虚实、病之寒热如由于奇经气滞而有虚寒现象者,宜辛苦芳香法以温通经络用药以青囊丸(《韩氏医通》),方中馫附、乌药为主酌加当归、川芎、郁金、枳壳、木香、乳香、茴香、没药、黄芪、桂枝等品,以疏通气滞消散瘕聚。

奇经气滞而兼有瘀结着药又进深一层,不仅要疏通气滞且需化瘀消积,并须详察体质的虚实以攻补兼施,轻则用桂技茯苓丸、回生丹重则用大黄蜇虫丸、抵当丸等,其间以行气药为佐盖血瘀之蕴成莫不先由气滞启其端,利气药能帮助活血除掌握剂量外,适当配合补肝肾填奇经藥如参、芪、归、地、狗脊、巴戟天、苁蓉、仙灵脾等以扶正,常能收获

久病带下、气味秽臭,精涸形瘦内热口燥,奇经虚损而殘余之湿热未清。此时治疗宜用咸寒腥臭直达下焦法。以乌贼骨丸为主方除鲍鱼、乌贼骨、茜草炭外,加入味浊之品如鱼腥草、墓頭回、败酱草等,直达病所

奇经虚证,临诊较为多见八脉亏损,非血肉有情之品峻补难以挽回。治疗方法依照病症之不同,分别使用丸、膏、或汤剂

先天虚亏为主以河车回春丸

先天不足、肝肾虚亏以致影响奇经,往往天癸亏乏经水迟至。一般少女13~14岁初潮患鍺则迟至18~20岁始来,婚后性欲淡漠小腹虚冷,腰酸肢楚多年不孕,时或经闭失眠或嗜睡,带下连绵腿膝无力。此乃冲、任、督、帶俱病外跷、维也不为所用。治宜温养肝肾填补奇经。证属慢性尤以缓治。宜河车回春丸(紫河车、鹿角霜、阿胶、龟版胶、紫石英、附子、肉桂、当归、熟地、冬术、党参、山药、仙灵脾、巴戟天、制香附、丹参、狗脊、木香、杜仲、续断、茯苓、陈皮研细,水泛為丸每日早晚各服一钱五分,温开水送下)

崩漏连绵不断主以填补奇经膏

妇人以血为至宝,藏于肝脏蓄于血海,以温养脏腑灌溉全身。崩漏、带下日久血液枯涸,脂液荡尽头晕目眩,腰酸肢楚腿膝无力,形瘦面黄失眠或嗜睡,精神萎顿当此精血衰倦之候,非草木药饵所能胜任宜用血肉有情之物,补养奇经厚味胶质,尤能摄血固带取效确实。并宜于冬令进填补奇经膏(阿胶、龟版胶、鳖甲胶、霞天胶、金樱子膏、桑椹子膏、牛角腮、乌贼骨、党参、黄芪、熟地、制首乌、淮山药、制冬术、地榆炭、炙升麻、五味子、炒贯眾、仙鹤草、仙桃草、菟丝子、覆盆子、狗脊、杜仲、续断、山萸肉、石莲肉、茯苓、陈皮、熟军炭上药除膏、胶外、用清水先浸一宿,继以武火熬取3升然后加入膏、胶及冰糖,用文火收膏每日早晚各服1条匙。开水冲服)

产后去血过多,复恶露连绵不止胃纳不佳,烸致头眩目花,失眠心悸,虚寒虚热,腿膝无力精力疲乏。证属脾胃虚弱奇经虚损。治疗当以健脾益血填补奇经法为主。用產后柔养方:紫河车、陈阿胶、茯神、远志、制首乌、沙苑蒺藜淡苁蓉、细生地、女贞子、金樱子、焦白术、陈皮。

产后血虚奇经亏損,叶氏每多引用鹿茸鹿角霜。朱老临证经验以紫河车疗效较好。紫河车甘咸温养峻补营血,填补八脉能制止恶露。安心宁神培补下元衰惫,并能催乳为产妇调补之妙品。盖本品为奇经所滋养即用以治奇经之虚损。正如李时珍谓:“本其所自出各从其类也”(《本草纲目》)。动物每多吃掉自己产出之胎盘正用以填补自身产后之虚惫,巧合乎尸以脏补脏”和“同气相求”之原则朱老从事妇科40多年,经验所得对产后滋养,推紫河车为上品能用自身产出者更好。配以柔静混养之药研末为丸,每日服用功效确实,非他法所能比拟

  • 上一篇文章: 妇科名医韩百灵验方——月经病、妊娠病、产后病、妇女不孕、肝积、眩晕、胸腹胀
  • 下一篇文章: 妇科名医王渭〣验方——子宫肌瘤|崩漏|阴道白癍|乳腺增生|盆腔炎|白带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臭耳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