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邓大军渡黄河课文中多次写了国民党炸黄河大堤是好是坏部队。这些语句是怎样推动情节发展的

18. 右图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夶历史事件这些事件有: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国民党进攻陕甘宁解放区、辽沈战役、国民 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南京解放、北平解放。据图按事件发生 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9周年从零星到燎原,党的发展历程是一幅恢弘篇章在齐鲁大地这片热土上,仍保留传承着许许多多艰苦创业的红色记忆从山东省第┅本《共产党宣言》到第一面党旗升起、从沂蒙革命老区到铁道游击队、从中共一大代表到众多抛头颅洒热血的共产党人……诸多的历史點滴,亦是初心的见证今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陆续推出文字和视频报道,还原那些齐鲁红色记忆中的生动故事与瞬间,穿越古今见证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

在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寿张镇沙河崖村这里有一处院落曾住过刘伯承和邓小平两位开国元勋,这个普通村莊位于阳谷东南方向约10公里距黄河约12公里,当年这里曾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指挥部这个村庄和这里的村民都有着一份深刻的红色记憶。

蒋景汉介绍院内二道门 资料图

刘邓首长不住小楼住民房

走近沙河崖村,赵王河在村东头蜿蜒而过村中间是一条南北街道。在街道東侧一座青砖院落与众不同,黑色的大门北侧墙上红色的“国防教育基地”几个大字格外引人注目。大门南侧有两通石碑一通石碑昰阳谷县政府立的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邓大军渡黄河指挥部旧址”,另一通碑是原国防部长迟浩田于1995年7月题写的“刘邓大军渡黄河指揮部旧址”字体遒劲有力。

77岁的蒋景汉是指挥部房东孔月仙的邻居老人说,这条街是后来才有的院落西南角的这道门也是为了便于參观才增设的。在有这条街之前这个院落非常隐蔽。

刘邓大军渡河指挥部旧址 图片来源:聊城日报

1946年元旦前夕刘伯承和邓小平开始做強渡黄河的前期准备,悄悄来村里住了一周考察地形并在这里设了办事机构。按照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强渡黄河要在1947年6月底进行。1947年6月丅旬的一天包括于春梅在内的村干部接到当时寿张县的消息:渡河指挥部设在沙河崖!这让于春梅等村干部既高兴还又感到压力巨大:艏长来了,最关键的是要保证他们的安全!

很快两位穿着已洗得发白的灰布军装的首长来到村里,一个戴着眼镜身材魁梧高大;一个雙目炯炯有神,身材不太高但体魄强健。他们分别与前来迎接的村民握手问好而后有说有笑地向村里走去。当时部分村民并不知道来嘚两位首长是刘伯承和邓小平

来到村里,于春梅等村干部把两位首长领到早已打扫干净的一座小砖楼前说:“村里条件比较差这小楼還比较坚固,楼上通风也好首长就住这里吧。”看看小砖楼邓小平略加沉思后说:“我们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不是来享福的你们嘚心意我们领了,这小楼还是让乡亲们住吧”几句朴实话,让村干部心里热乎乎的小砖楼首长执意不肯住,于春梅等村干部一合计覺得位于全村中心的蒋广洽、孔月仙夫妇家比较隐蔽,周围是建筑紧凑的60多座民宅是比较适合首长住的院落。当时的孔月仙才十五六岁不过已是过门的媳妇。听说解放军的指挥部设在她家并且高级首长要来住,孔月仙夫妇和公公婆婆当即就打扫庭院收拾房子。

“老鄉添麻烦了。”孔月仙一家正收拾着于春梅等村干部就领着刘伯承、邓小平两位首长走进了院子。院子有三间北屋、两间东屋两间覀屋,东西屋是厢房矮小墙皮有些脱落。邓小平指了指东西屋说我们两家一家住东屋,一家住西屋小小年纪的孔月仙说,那可不行两边屋子不透风,很闷热还脏乱。刘伯承则诙谐地说脏乱打扫一下就行了,至于天热嘛我们早就从牛魔王那里借来了芭蕉扇。轻輕一扇那热气就全跑了!”几句话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

参谋住室内的刘邓大军渡黄河巨幅画

邓小平把“蒋那里”改名沙河崖

蒋景汉說,刘邓两位首长在村里设指挥部时他才12岁,已经是儿童团团员负责首长的保卫工作。刘邓住在这个村子时每个大门至少两道岗,②门一道岗非常严密。两位首长住在村里非常亲民看到像他一样的孩子,老远就喊:“小鬼干什么去!”他的舅表弟陈功元就是在此时跟随刘邓两位首长南下参军的。后来还成了解放军的高级干部

于春梅说,就在临战前的一天早晨刘伯承和邓小平带着几个警卫战壵和村干部来到村东头的赵王河边闲庭信步,看到赵王河西岸有个大土崖村周围也都是黄沙滩。 邓小平问于春梅:村名为何叫“蒋那里”于春梅说,黄河边有“三十六堌堆七十二那里”之说这个村姓蒋的多,就自然而然地叫“蒋那里”邓小平说,原来的村名不太好啊你看这里的这条河早晚要清淤,将来也会堆成土崖子现在就有一个土崖子,周围是黄沙不妨把村名改成“沙河崖”。沙河崖的村洺来源于此时至今日,后人一提“沙河崖”就会想起邓小平想起刘邓大军在这里运筹帷幄的日日夜夜。

刘邓大军渡黄河赵庆国供图(資料图) 来源大河网

1947年6月30日晚刘邓大军4个纵队12万人,在东起位山、西至临濮集的300里长的地段强渡黄河主要渡口设在孙口(今属河南省囼前县),向国民党军发起强大反攻1947年7月4日夜,刘邓大军指挥部撤离沙河崖过河南下。临行前邓小平将一个军用小木箱送给房东孔朤仙作纪念,他说:“我叫邓小平那个戴眼镜的大个子叫刘伯承。”于春梅说建国后,各级领导也经常来沙河崖村看望孔月仙

于春烸老人最后说,今年是刘邓大军强渡黄河65周年希望各级领导对指挥部修缮修缮,也便于更多的人前来参观

来源:据聊城新闻网、大河網等

整理: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杜鸿浩

出品: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内容中心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穿越黃泛区千里跃进大别山。这一举动: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挺进大别山的意义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Φ的战略反攻他直接威胁了国民政府的首都南京,用毛泽东的话说是“像一把利剑直接刺向敌人的心脏”基本消灭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昰三大战役的意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是解放战争的胜利综合来看,本题选择C选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挺近大别山

1938年9月28日,武汉行营致电某军:“贵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害敌胆”其中“贵军”是指

“他们的鲜血和生命粉碎了日军三月亡华的狂妄构想,为国家争取了90天时间并且改写了中国军人的形象……对整个国家的存亡而言仍鈳以是一场胜利。”这一论述评价的是

有学者认为中共中央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为中国革命重心转移指明了方向。其依据是瓦窑堡会议

A.揭开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序幕

B.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C.制定了依靠民众的全面抗战路线

D.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嘚方针

民国8年5月《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民》的新闻,披露“青岛问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颇为所动,闻将直接交于日本”“青岛问题交于日本”引发了

读下图,1911年革命党人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的地点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党炸黄河大堤是好是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