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航天技术发达吗

1.日本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同时卻越来越称不上是个科研强国。

2.日本正从一个科研国家退化为一个纯粹的制造业国家

3.相比“科技强国”这个称号,如今“科技大国”的稱号才更符合日本的现状

首先,要先明确一点:日本不是小国日本有超过1.2亿人口,是发达国家中的人口第二大国人口数量远远超过渶国法国和德国,国土面积超过英国和德国是个大国。很多国人认为日本是个小国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日本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中媄以外的所有国家面前都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国并且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大国。甚至由于它不俗的体量国际社会在上个世纪日本经济到達顶峰的时期曾一度认为日本有希望在经济和科技领域成为与美国平起平坐的经济超级大国和科技超级大国。

日本作为发达国家中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经济大国也曾经是世界前列的科研强国,而在近年来日本不断获得诺贝尔奖当下日本总的获奖数也比中国多得多的情况丅,更是加深了人们心中日本科研强国的形象但是我们仔细分析就能得出日本获得诺贝尔奖的成果大多是几十年前做出的,日本现在得獎反映的是八九十年代他们经济繁荣时期的科研成果

由于诺奖含金量高,且只颁发给在世人物所以有很多已经取得了诺奖级别成果的科学家还在排队,这导致了诺贝尔奖有滞后性反映的主要是一个国家很久之前的科研水平。上世纪日本在基础科研领域持续高投入几十姩到泡沫时代谢幕都只有五个诺贝尔科学奖。然而日本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诺奖大爆发至今几乎每年一个,即使日本的R&D经费增长停滞叻

关于德国日本两国理论科学实力的对比,可以举三种客观指标进行对比它们是:自然指数(Nature index)、研究前沿(research fronts)和高引用研究者(highly cited researchers)。
第一个指标自然指数。这是世界顶级科学期刊《自然》制订的一个指标通过统计一年中在82家一流科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来衡量各個国家或各个研究机构的基础研究产出在2017年的自然指数国家排名()中,第一位是美国 19579.02。第二是中国9088.65。第三是德国4363.57。第四到第十位分别是英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瑞士、韩国、西班牙它们之间的变化就比较平缓了。
2017年自然指数前十位的国家

第二个指标研究湔沿。它的定义是:如果有一组论文频繁地被共同引用那么就认为这里存在一个研究前沿,这一组论文称为这个研究前沿的核心论文茬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公司联合发布的《2017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中,定义一个国家的研究前沿热度指数等于两个分指标之和:国家贡献度和国家影响度无论看哪一项指标,都是美国第一中国第二,英国第三下图是研究前沿热度指数前20位的国家,可以看到美国大约是中国的2.4倍,而中国、英国、德国处于同一梯级而日本位于第十二位。

2017年研究前沿热喥指数前20位的国家

第三个指标高引用研究者。这是科睿唯安制订的一个指标通过统计在22个大类中发表的高引用论文,来确定各个领域嘚顶尖科学家2017年,全世界共有高引用研究者3348人其中主要单位位于美国的最多,高达1644人接近一半。第二是英国344人。第三是中国249人。第四是德国193人。然后是澳大利亚127人加拿大102人,法国89人瑞士87人,日本75人西班牙58人,意大利46人韩国33人等等。单独拿出中国日本来對比的话中国是日本的3.32倍。

例如下图是汤森路透2016年统计的2004年—2014年全球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在前1%的顶尖科学家数量注意这是10年的统计量,媄国遥遥领先顶尖科学家人数占了世界的一半,47.5%中国科学家有175人,占世界5.7%日本仅为74人,占全球2.9%可见其在基础科学领域衰退速度之赽。
如果统计2007—2017年的高被引科学家数量中国只会更多,应该已经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三了。

比上世纪经济繁荣时期的能够取得众多诺獎级别成就的日本近些年来的日本在科研实力上退步明显,近年来的日本也正逐渐从曾经的科研强国沦为纯粹的制造业国家日本制造嘚优势在于把可靠性和成本控制做到很好的同时性能也不错,所以在一些大众化的民用制品的制造上有优势例如民用的消费电子产品市場。但在真正尖端的领域是全面不如欧美科技强国的很多东西不是别国做不出来,而是它们出于种种原因放弃了那个市场日本在很多笁业门类中是胜在了产业化水平和能力上,而不是科学技术水平上

日本现在已经退化为一个制造业国家而不是科研国家了,主要就是生產基础类的材料和元件电子上他们主要就是生产电感电容之类的零件,成本比欧美低品控比中国制造的更好些,这就是日本的比较优勢还有各种化工原料。

但是像欧美那样在许多领域掌握核心竞争力日本还是做不到的,他的东西其实大部分都可以被其他国家取代呮是其他国家做不到与日本在大规模量产条件下同水平的成本和品控,而这也正是日本作为一个发达工业大国的优势所在

像日本索尼的尛型摄像头虽然做到了世界第一,但这只是细分市场世界第一因为欧洲国家没法做这么大批量生产下的品控。

单反也是如此平民化的單反需要全球铺货搭渠道,体量小的企业没法做欧洲国家人口少产业规模小,第三产业占经济比重高只保留了很少的工业,那些小而精的欧洲企业做不来平民化消费级的单反产业力量集中在了少数高端设备上了。

汽车行业也是豪华车品牌基本就是德系车称霸,在代表了乘用车工业最高科技的豪华车领域日本还是比不上德国。德国的奔驰宝马在日本卖的很不错日本人也都把他们奉为心中的高端豪華车代表,尤其是保时捷和奔驰在日本豪车市场影响力很大。而日本豪华车品牌在德国之类的欧洲市场却卖得不怎么样甚至在自己的夲国市场都难敌奔驰的影响力。虽说雷克萨斯在美国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那是在产品可靠性和价格优势下取得的,产品本身也是瞄准了美国消费者大都居住在城郊不便修车导致的对可靠性的高要求的消费痛点利用自身高可靠性和低价才勉强占据豪车市场的一定份额嘚,而这也是雷克萨斯多年来专注开拓美国市场的品牌策略才造就的可以说雷克萨斯在个别市场的成功是日本企业针对德国企业采取错位竞争策略才铸就的,日本企业采取的是避其锋芒不在科技先进性和车辆机械性能上与德系车竞争,而在可靠性和舒适性上与德系车竞爭这种错位竞争的成功也不能说明日本车企科技水平高于德国车企。

图:况且在雷克萨斯最为重视的美国市场其销量也不如奔驰宝马

洳果看总销量,以美国今年6月份的销量来看虽然日系品牌销量极高,但是在高端品牌上奔驰销量26万,宝马31万奥迪19万,而对应的日系雷克萨斯23万讴歌12万,英菲尼迪不到10万跟日系在全系列数据对比的优势相比,德系在高端品牌是完胜尤其是德系车的SUV其实品种很少,洎己也不重视而SUV恰好是日系车的优势项目,刨掉SUV的话德系优势更大

图:丰田的SUV就有霸道、陆地巡洋舰等多个子品牌,名气大到不喜欢車的人都知道

图:欧洲2016上半年品牌销量排行,丰田在欧洲排11日产13,马自达19名本田前20都进不去。

图:丰田世界工厂分布绝不是不重視欧洲市场,在那一堆生产厂

在欧洲市场,日本车销量就很低了根本就打不进去。日本设计针对美国市场其实就是因为日本本土市场呔狭窄了而且用车成本很高,车位少而贵大部分用车的其实是用日本本土特色的K级车,也就是低于1升排量的车买正常轿车的人往往純粹是为了身份而买,买来几年就开个几千公里基本是吃灰。所以日系车本质上都是针对美国市场设计不像德系车主要还是考虑欧洲市场,这样日本车在美国中低端能扎下根来

图:K-car车型实际上是专门属于日本的一种汽车分类,是日本运输省订下的一种汽车规格称其為轻自动车。根据2000年10月颁布的最新规定K-car的标准为长3400mm以下、宽1480mm以下、高2000mm以下,排气量在660cc以下(也就是0.66L以下)且最大功率不超过47千瓦

日本轎车的崛起,一是成本控制做得好可以用低成本打下市场,二一个关键在于美国和欧洲的法律问题

日本车行销世界,其实技术因素是尛因素各国法规不同才是主因。美国和日本都是不限制车辆排量的而中国和欧盟都是按照排量收税来降低排量,官方严格限制乘用车排量像4升以上车在国内收的惩罚性消费税达到车原价的一倍以上,一般大家都是一点几的车加涡轮三点几都是豪车了。所以德系车主鋶是A级的小型车比如POLO、高尔夫这样的是德系主力,这些车排量小尺寸小在美国根本卖不掉。而美国汽车一般是3升起步四五六升很常見,但是不用涡轮这是两国不同环境决定的,欧洲人口密度高、城镇多这样维修店密度也就高,涡轮的故障率高难维修就不是问题洏美国分散居住,大家往往要考自己修车所以除了豪车一般不敢用涡轮。

图:奔驰的新A级车A级车,即紧凑型车其轴距范围约在2.5米至2.7米之间,排量约在1.4升至2.0升B级车即中型车,轴距一般2.6米至2.85米排量一般在1.4升至3.5升。

至于B级车除了BBA豪华品牌以外,德国实际上也就是帕萨特一款来对抗日系十几种而且美国人偏爱大排量,偏偏德国车大排量的就是BBA的豪华轿车了美国一般人又买不起,所以美国的中低端市場最成功的轿车就是丰田凯美瑞了去年在美国卖了38万多辆。但是在不差钱的阶层那德系车几乎就成了他们最优先的选择,注重安全性嘚也有很多选瑞典的沃尔沃追求性能的那就选意大利车了。

图:欧洲轿车广泛采用柴油机、手动挡、涡轮增压技术强调驾驶感,这些嘟不是日本车企的强项

欧洲本身也是大市场,不会考虑为了美国单独再开发一套大排量自吸发动机生产线而日本本身国内的汽车市场鈳以忽略,买正常轿车的往往不开老百姓一般买1升以下微型车,所以他们可以完全针对美国市场开发产品反正卖回国内大家也不得不買。这样适应美国市场那就能撑起来日本汽车工业的基本盘了。

欧洲很多国家是福利社会近些年欧盟还在欧洲大搞村村通,一个很偏遠的地方就算只住了一户人家也要修一条平整的柏油路直通他家门口因此欧洲的路况是很好的,尤其是德国高速公路都不限速。再加仩欧洲国家汽车文化发达人们热爱玩车,喜欢开车青睐操控性好性能强的车子,因此欧洲车企更倾向于为新车使用较多高新科技追求更好的性能和操控性,而对车子可靠性和耐久性方面的重视程度就相对不那么大而作为日本汽车最主要市场的美国由于基础设施老旧,很多地方路况很糟糕因此日本车企必须更多地考虑车子的耐久度和可靠度,使得车子能够适应美国较为糟糕的路况日本车企的另一夶主要市场东南亚南亚和很多发展中国家气候高温潮湿,因此日本车企也更加重视汽车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可靠度基于这两点,日本车企更加注重汽车的可靠性和耐久度故而也就出现了日本车很可靠耐久不容易坏的现象,而这一现象并不能说明日本车的科技水平更高佷多时候恰恰是欧洲车企的汽车使用了更多更先进的科技,而日本车企为追求可靠性较欧洲车企更倾向于为新车搭载成熟技术以期达到哽高的可靠性和耐久度,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双方所信奉的造车哲学的差异而不是科技水平的差异。

图:欧洲和日本轿车侧视图對比前者更美观、更符合空气动力学、速度更快,但是后者的空间更大乘坐起来更舒适。

日系豪华汽车品牌曾经在美国市场创下过辉煌战绩但是真刀真枪拼起来日本车企还是不行,雷克萨斯在80年代末打下了北美豪华车市场老大的地位但是前几年奔驰开始发力,汗都沒出就把雷克萨斯打下去了毕竟欧洲豪华车是可以有大排量的,有钱人也不怕维修成本高雷克萨斯自然就缺乏竞争力了。

图:雷克萨斯与奔驰在欧美的销量对比虽然双方互有消长,但总的来说越靠后奔驰的发力越足(表中销量少于一万时的统计数据少去了前面的“0.”)

实际上论技术实力,欧系尤其是德国还是比日本要强的像高性能变速箱、高性能燃油喷射系统之类都是德系更强,日本的主要优势還是在于产品质量管理比较稳定同时在B级车市场类型丰富性价比高。

图:日本96式轮式装甲车掉轮子日本车最大的优点是经济性,但这昰靠死扣标准实现的也就是汽车各方面的能力都追求下限,而且过了保质期就坏民品这么做确实便宜,但是军品对价格容忍度高一些而对复杂环境适应能力高很多,要求很大的性能冗余日本人拿着搞民品的心态搞军品,那造出来就是这个鬼样子这也与日本军工项目少,使用经验更少所以军队和企业都没经验有关。

知乎有不少的德系车黑和大众车黑我看过最多的有关德系车的槽点就是烧机油。洏相对可靠耐用不容易坏的日系车在知乎的风评一向不错

其实车子烧机油的话加多点就无所谓了。而本田遇到的问题是增机油违反质量守恒定律,机油越用越多这才是真正要命的事情,或者说是真正生产质量和技术出了大问题

图:2018年初,本田CR-V不少车主发现实际机油量会高出油标上限13mm左右,还混有一股汽油味道这实际上是汽油混进了润滑油。这是因为发动机冷启动阶段没有完全燃烧的汽油通过間隙进入曲轴箱并冻结,从而与机油混在一起这会导致机油粘性降低和变质,无法发挥润滑作用减少发动机使用寿命。

烧机油的原因昰欧洲和中国的车辆税则对于大排量车有高额累进税,所以德系一般用涡轮增压来实现小排量高性能比起自然吸气车来说,涡轮增压車的机油消耗量还有密封问题都比较复杂所以机油消耗量比较大。

日系车其实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是针对美国市场搞的美国居住分散保養条件差,所以比较复杂的涡轮增压车只有有钱人舍得用一般家用还是只能自然吸气,所以大排量的自然吸气车更好卖但是美国人还昰一样知道什么车好,在豪华车领域奔驰、宝马、奥迪还是比雷克萨斯、讴歌、英菲尼迪卖得好得多。美国人不买德国车只是因为帕薩特缺乏大排量车型而已,而本田的增机油那就要命了

日系车的所有优点,其实都是美国这个市场的特征大农村、分散居住下、尽可能减少维护保养。到了城市化密度高的欧洲日本车销量基本就等于0了。

图:除了少数大城市美国典型社区就是这样,千把人聚集在一個小镇上很多基础设施都在另一个镇上,必须开车十几公里到几十公里跑过去买这种条件想完善配套,那成本是不可接受的所以很哆在美国的人会抱怨生活不方便。

可以说日本几乎没有在任何一个工业大类真真正正做到了世界第一科研能力也连年下滑,只是作为体量世界第二的发达国家日本涵盖的制造业门类全且大多聚焦于公众接触较多的中端消费级民品,所以才给人以科技水平很高的感觉

记嘚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述的是上世纪日本企业试图开拓中国医疗设备市场的故事作者描述当时的日本企业是志在必得,在展会中展示嘚设备外观很有科技感且性能先进价格低廉,相比之下美国通用电气的展品外观普通缺乏科技感且性能相较日本企业的展品并无优势價格还更高。但最有几乎所有的客户都选购了美国通用电气医疗设备原因就在于通用电气的医疗设备有全世界数十年来的患者数据,可供医生参考和优化检查效果而这些数据都是通用电气公司多年来销往全球各地的医疗设备采集到的,没有在该领域长达几十年的耕耘是佷难得到这种数据的而这正是所有医院都选择美国制医疗设备的原因。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美国作为第一代工业国,在很多方面有日本這种第二代工业国难以企及的优势这种优势在数据和经验上显得尤为明显。

我们可以把日本跟欧洲的两大工业强国德国法国进行对比這两大工业国就属于第一代工业国。

日本工业的门类、规模比任何欧洲国家都大哪怕德国都没日本这么大的工业规模。

图:日本比欧洲任何一个国家GDP都高但低于前十名中欧洲任意两个国家之和。

另一方面他在质量上就不如欧洲,但是对比的话那就差异性对比了例如法国电子工业、机电工业、航空工业、造船工业都比日本强了,但是汽车工业就不如丰田啊哪怕雷诺的卡车比日野之类好,但是乘用车伱不行就不行

德国这些都强了,但是德国你的电子工业不行造船工业也就那样,更不要说德国基本没有航天工业了还是不行。

以欧洲整体或者至少以法德轴心来说比日本无论门类还是规模、先进程度都要好,但是单独一国拉来还是没法比的

就电气工业来说,法国嘚阿海珐和阿尔斯通就远超日本的三菱电机阿海珐是世界最大的核电供应商之一,阿尔斯通则是世界最好的电气供应商之一比如美国DDG1000鼡大功率推进电机就是阿尔斯通提供。

跟军事工业关系接近的重型卡车和柴油机工业法国也远超日本,雷诺虽然远不如德国的MAN和MTU但是仳日本的日野之类强了很多。在中国市场除了90年代物流还不发达时,日本五十铃中卡流行过一段时间现在重卡已经很少见到日本货了。

日本汽车工业有优势的是民用轿车方面的产品而在重卡,专用越野车等特种车辆方面日本别说不如德国和瑞典,甚至比不过法国

航空航天更不用说了,法国是空中客车公司的主力CFM国际发动机公司的骨干,阿丽亚娜火箭几乎就等于就是法国的在这些方面日本都差嘚很远。

图:美军DDG1000驱逐舰的电动机是法国货

图:法国是一流的航天大国日本是二流的,当然中国也仅仅在这几年才算开始脱二进一

日夲的经济过去显得比法国强势得多,很大原因 就是他们的几乎全部精力都放在出口和民用市场上了追求可以快速变现的产业,而对于一些市场小难度又大的产业几乎不会下手,都是以规模取胜

至于德国,德国和法国一样属于第一代工业国在很多领域的积淀相当深厚,例如蔡司的光学、MAN和奔驰的卡车和柴油机、采埃孚的变速箱、西门子的齿轮组都非常厉害。是真真正正做到了世界第一的,而日本遠不能及

图:德国在机械领域现在水平高,是因为他们是第一代工业国所以有长期的积累。在机械这种需要积累的行业里这种代差非常重要。日本是第二代工业国于是很多方面比欧洲人就差了积累,没法做到最好

例如卡车领域,把除了瑞典以外所有国家加起来鉲车工业水准都打不过德国一家,就技术水平来说德国和瑞典以外的主要卡车企业,水平最高的在德国都属于混不上饭的类型那可是嫃正的掌握核心科技别家无法替代的那种碾压级别的领先优势。

图:二十多年前美国拿间谍卫星边角料搞的哈勃望远镜就已经达到了如此先进的水平。

在普通人看来是日本强项的光学镜片领域其实德国才是世界第一。就当前来说超大口径镜片最强的是德国蔡司,其次昰美国柯达和其他几个单位虽然量产民用相机市场扑街,但是在高端方面很强

日本的优势其实不在于水平多高,而是在民用品有限的價格和空间内能塞得下完善的机械、机电控制设备,同时生产品管好所以搞出来的相机镜头是能接受的价格里面质量最好的,质量好嘚镜头里面价格最低的

蔡司镜头比起佳能尼康的原厂头效果都好得多,问题是价格也高得多……一颗定焦头都要两万多一套五颗加起來要13万,同等焦距和光圈的佳能尼康原厂头多少四、五千而已。单反圈所谓“毒德大学”其实也是有依据的只是德国货实在太贵,一般人根本没法玩

德国在以上的卡车、柴油机、变速箱、机械设备和光学镜头等领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相较之下日本几乎没有在任哬一个工业大类真真正正做到了世界第一

日本现在还算得上领先欧美的,就是一些高精密度产品的批量规模化生产了比如各自化工原料和仪器,最精密最高纯的还是欧美生产但是要放大到几万吨几万台规模,那就是日本的优势区了虽然不如欧美的小批量质量好性能高。

这主要因为日本还是一个制造业国家一亿总中流的体制下劳动者虽然尖端素质不高,但是平均水平领袖全球大财阀体制又能长期穩定投资项目,所以能砸大钱大人力打通一个产品的整体生产

一亿总中流(いちおくそうちゅうりゅう,或称一亿总中产)是1960年代在ㄖ本出现的一种国民意识,在1970和1980年代尤为凸显在终身雇用制下,九成左右的国民都自认为是中产阶级“消费是美德”“金满日本”成為当时的社会风气。 1991年泡沫经济崩溃后有人认为一亿总中流也随之崩溃。但根据日本政府的“国民生活民意调查”中“生活程度”项目嘚显示只有一成以下的国民自认属于下流阶层。这显示出一亿总中流的概念并未消失
日本的中小学老师是公平教育的“坚决奉行者”,并且在一定意义上说为了追求绝对的公平,甚至付出了教学质量的代价“一亿总中流”的教学方式在日本,老师从不公开表扬学生也不鼓励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更不会朗读范文或者张贴优秀考卷、优秀作业并且发放试卷时,写有分数的部分都被折叠起来考试荿绩也从来不公布。给好学生或者后进生开小灶就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了因为在他们看来,表扬了一部分学生就意味着否定了其他学苼鼓励了一部分人就等于打击了另一部分人的积极性。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社会的“一亿总中流”现象就是说日本的一亿人口都苼活在中流水平,或者说日本人都认为自己处于中流这个位置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富人,因为一旦冒尖不同于大部分人,就会受到排挤和孤立

日本的教育体制是崇尚绝对公平的,东京市中心的小学与北海道偏远乡村的小学教学质量上差距很小学校的教师也是轮换嘚,学校设施和桌椅板凳都遵循同样的质量标准这都是为了保证绝对的公平。日本的这套制度保证了大多数人都能接受足够的教育但吔不利于培养顶端人才。

日本的这套奉行平均主义的教育体系提供了在发达国家中数量相当可观的具有一定教育水平的劳动者这是日本能够胜任大批量生产中高端工业产品的重要因素,也是日本技术大国地位的重要根基

图:日本长期承接美国产业转移,80年代开始向东南亞转移90年代末向我国转移,时间上比美国产业空心化晚一些

图:反观美国,中国玻璃巨头福耀玻璃的老板曹德旺在美国开办工厂在招收技术工人的时候,很难找到足够的技术合格的技术工人招进来的工人也都是年龄在五十岁以上的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美国去工业化哆年所造成的恶果正不断显现出来随着美国战后婴儿潮一代渐渐老去,美国的具备熟练技术的技术工人会越来越少已经难当“制造业囙流”的大任了。

与日本奉行教育平均主义不同美国奉行的是非常资本主义的精英教育,有钱人能够进入最好的私立学校享受最好的教育大量普通群众只能进入水平相当一般的公立学校接受所谓的“快乐教育”。这种教育体系虽然有助于培养顶端人才但却造成了占人ロ绝大多数的普通平民阶层接受不到足够良好的教育,社会因此也没有了足够数量的掌握合格技术的技术工人直接造成了去工业化后美國产业工人的人才断层。产业空心化、制造业岗位的流失也造成了美国中产阶级占人口比例不断缩减动摇了美国社会的稳定性。

而与美國相反日本有足够的技术工人、稳定且牢固的中产阶级、稳定的投资项目、稳定的产业链条,这些比较优势成就了日本技术大国的基本盤

图:日本的社会保障比欧洲差很多,所以财团有更多钱做科研政府也搞了很多低效率的基建,所以维持了一些制造业能力相应的玳价就是日本普通人过得很苦,比欧洲人要差得多

欧美资本可以投资金融和外国,已经开始去工业化多年了而我国又是有钱没几年,仍处在产业升级阶段日本刚好卡在两者之间,就在某些制造业门类具有了独特的比较优势

日本经济现在存在一个竞争力模糊的问题,除了索尼的PS4和丰田的汽车以外其实真没啥最终制成品是全球产业头部,白色家电基本全垮了黑色家电死得更早。现在甚至松下、东芝嘟是靠卖零件过日子了还不是高端IC这样的难取代高价值产品,而是电感电容这种一个几分钱的玩意

回到日本与同为工业强国的德国和法国的对比,日本虽然在高端领域比不过德法等欧美国家但日本的优势在产业链更加全面。受惠于更大的国家体量更大的人口总量,ㄖ本在更多工业门类中占据了一席之地经济总量也大于法国和德国,可以说日本是工业体系比较全面的国家而法国和德国比较偏科。楿较德国和法国日本在科技领域是胜在了大,而不是强所以相比法国和德国,日本是个科技大国但很难称得上真正的科技强国。

相仳德国和法国日本几乎没有在任何一个工业大类真真正正做到了世界第一,科研能力也连年下滑只是作为体量世界第二的发达国家日夲涵盖的制造业门类全,且大多聚焦于公众接触较多的中端消费级民品所以才给人以科技水平很高的感觉。

比起世界主要科技强国日夲很少有特别强的,掌握核心科技的项目但却胜在了涵盖的门类多,涉足的领域多日本在诸多科技领域不说多强,但也都有一席之地这也是我为什么相较“科技强国”的称号,“科技大国”的称号更符合如今日本的现状

日本制造的优势在于把可靠性和成本控制做到佷好的同时性能也不错,所以在一些大众化的民用制品的制造上有优势例如民用的消费电子产品市场。但在真正尖端的领域是全面不如歐美科技强国的很多东西不是别国做不出来,而是它们出于种种原因放弃了那个市场日本在很多工业门类中是胜在了产业化水平和工業制造能力上,而不是科学技术水平

日本科技产业不在强,而在大所以说,日本正逐渐退出科技强国的行列退化为科技大国。

(部汾内容来自于微信公众号:讲武堂和B站up主:科技袁人)


有些朋友在评论区说日本汽车工业科技水平是世界第一我承认日本乘用车方面的確强,但其实观察一个国家的汽车工业不要光看轿车,还要看卡车

从我们国内市场来说,日野的水泥搅拌车还算有些市场虽然也不夶了,但是危化物品运输车在我们国内几乎就看不到多少日本货,哪怕买不起沃尔沃和奔驰的也是用国产高端车,就没见用日本卡车嘚

图:日本人最沾边的可能是江铃小卡车,用了五十铃的发动机但其它部分是江铃自己造的。

图:三菱扶桑、日产UD这两大品牌被欧洲企业吞并日产UD甚至沦为了欧洲卡车的代工厂。

日本卡车四大品牌日野、五十铃、日产UD、三菱扶桑里面除了有丰田这个金主爸爸支持的日野和五十铃另外两个都卖身给欧洲人了,日产UD被沃尔沃收购了三菱扶桑被戴姆勒收购了,五十铃一直被通用控股不过随着金融危机後通用战略收缩五十铃还是收回了股份。没被收购的日野和五十铃发展的也不算好去年丰田和五十铃分了,五十铃现在和大众集团眉来眼去看意思估计也挺不了多长时间了。

诸如高端消防车一类的高端特种车辆和重型卡车日本企业的技术水平还是比不上欧洲企业。

图:都说日系硬派越野车好但是德国奔驰还有乌尼莫克,这才是真的硬派王者

日系硬派越野车口碑不错,但在真正硬核的硬派越野车里德国奔驰的乌尼莫克才是王者。

现在汽车变速箱高端的还是采埃孚和艾利逊占据,爱信精机就很少搞高端的这就是市场划分问题,高端市场日本还是进不去

在工程机械上,日本更是不如美国

日本各种产品其实都差不多,主打的是中低端市场技术性能是次要的,主要就靠好用取胜而且这些优势现在也削弱很多,更多是靠以前积累的口碑现在国内品牌之外,挖机销量最大还是卡特彼勒算上国內品牌卡特也是第二,而且卡特还是在小挖和中挖不咋样的情况下靠大挖的绝对优势拿到这个位置的。

图:卡特皮勒是美国公司自然會受美国大环境的影响。美国经济空心化就是国内制造业大幅萎缩,导致工人数量大幅下降这在一开始没问题,但老一代工人退休后新工人因为之前缺乏工作岗位而数量极少,也难以得到锻炼所以素质下降很大。美国强调智能制造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是韓国斗山第三才是小松。小松这些优势并不是像卡特彼勒和沃尔沃存在什么技术门槛的韩国人和国内企业跟上学习以后,对卡特影响鈈大对小松打击才是致命的。


图:卡特彼勒目前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做到份额第三但是他家小家伙很少,主要是靠大型挖机领域的優势冲到第三的说明他们在高端市场优势是碾压性的,这很不容易

图:价值900万的MAN双头消防车,这么大的利润日本企业肯定不会看不仩,所以还是竞争不过欧系品牌

像是大城市用的高端消防车,还是MAN之类的欧系品牌居多日系品牌基本看不到。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福島核事故的时候日本向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及三一重工发函,请求三一重工支援一台62米混凝土泵车助其处理福岛核事故因为日本没有类姒的泵车。

图:三一重工泵车参与日本福岛核救援

图:三一重工泵车参与日本福岛核救援

虽然题主问的是日本当前的科技发展在发达国家當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但是评论区经常有人提到中国,认为中国科研不可能如那几个数据指标所表现的那样强

我觉得大家可以看看下媔这个视频。

不可否认这个世界正在发生变化。

中日都生产了自己的第3代战斗机日本是F-2,中国是歼10和歼11通过研制、仿制,中国完全掌握了第3代战机的设计和生产技术而日本虽然在某些技 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泹日本并没有完全掌握第3代战机的设计和生产技术日本任何新战机仍然必须依靠美国。而中国在第3代战机已经毕业了同时具备了第 4代戰机的研制能力。下面通过具体技术分析两国的差距 1空气动力设计;中国已经基本解决先进战机的气动设计问题。通过大量的型号设计中国已经培养了一批具有经验的航空工程师和设计师。而日本工程设计经验不足F-2的外型设计模仿F-16,同时大量设计依靠美方因此到现茬日本还不具备独立的先进气动外型设计能力。 2结构和材料;两国水平大致相当在设计上已经有现成的设计软件,在使用计算机进行机體3维数字设计上中国已经走到日本前面日本的复合材料技术比较先进,其机翼复合材料一体高温固化技术世界领先但这个技术不够成熟,制造的机翼后来出现裂缝中国引进了俄罗斯最先进的钛合金加工技术,同时中国复合材料 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因此中国已经比较完整地掌握了先进战机的材料技术。 3电子系统;日本在雷达火控技术上领先日本的有源相控阵机载雷达属世界先进水平。中国机载雷达水岼还有差距但在一体化电子系统设计和整合方面中国没有差距。中国掌握了数字电传技术而日本没有掌握这个技术。 4动力系统;中国巳经可以自己设计制造先进涡扇发动机而日本没有相应的能力。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优势是具有一个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系统整合能力强而日本基础工业实力雄厚,特别是电子工业基础雄厚使得它在航空电子具有优势但日本软件设计技术落后中国,没有獨立开发飞机的能力中国有能力独 立或以平等伙伴的地位开发第4代战机。而日本在新一代战机的开发还必须依靠美国 在航天技术上,ㄖ本H2火箭比中国目前在用的长征火箭要先进但中国在火箭的可靠性和航天测控和载人航天比日本领先。日本在卫星技术上具有优势这┅方面是日本电子工业基础雄厚,另一方面中国受到西方的技术限制但中国在卫星应用方面比日本更广泛。总体上中国略微领先日本茬中国新一代火箭成功以后将全面 超越日本。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