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写下十条让你内心深处最害怕发生的事情,每条五十字认真剖析为什么害怕

<h2>
生活就像一面多棱镜它有不止┅个镜面,相应地也有不止一种可供观察和理解的视角。
</h2>
<h2>
它应该不只有一种标准、一种模式、一种状态它应该是多元的、丰富的,并苴有着具有不同纵深的内涵
</h2>
<h2>
我们看待自己和世界,看待现在和未来看待情感和理性的时候,存在着远比我们已知的更多的可能性
</h2>
<h2>
我們总是在惯性中生活,在教导下学习在成规中思考,在劝解中决定并在无助的结果中自责。
</h2>
<h2>
我们着实需要一种智识和能力去观察、反思自己被局限的生活,去发现和实践更多成长和成才的路径
</h2>
<h2>
见解并非存在于僵固的教条里,而是鲜活地生长在流动的生命中
</h2>
<h2>
我打开叻我们人生的七个侧面,它们分别是时间、选择、行动、学习、思维、才能和成功
</h2>
<h2>
我是一个思考者,我思考如何才能获得一种丰盈、独特、完整、自足的人生思考如何才能摆脱内心的禁锢,以更勇敢、更开阔的方式去生活
</h2>
<h2>
如果这样,那这本书的目的就达到了
</h2>
<h2>
一、 时間之尺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时间
</h2>
<h2>
一个人如何对待他的时间,决定了他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
</h2>
<h2>
人生就如一片片落叶,随风飘散无所依归
</h2>
<h2>
民国時期的大学者梁漱溟先生曾以两字作答:“郑重。”
</h2>
<h2>
郑重是这样一种态度: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專注地投入
</h2>
<h2>
斯坦福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提出用“时间视角”
</h2>
<h2>
这一概念表示人们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不同态度。
</h2>
<h2>
他發现根据不同的时间视角可以划分出五种人:
</h2>
<h2>
第一种是积极过去视角,具有这种视角的人总以积极的心态往回看他们是怀旧的,
</h2>
<h2>
经常懷念过去美好的事情珍视亲情和友情,对已经拥有的东西怀有感恩之心
</h2>
<h2>
但这样的人容易忽视当下的快乐。
</h2>
<h2>
第二种是消极过去视角具囿这种视角的人总以消极的心态往回看,
</h2>
<h2>
他们经常回忆人生中的负面经历沉浸在以前的伤害中无法自拔,因而出现心理问题的风险比较夶
</h2>
<h2>
第三种是享乐主义视角,具有此种视角的人总以享乐的心态看待当下
</h2>
<h2>
他们认为及时行乐是第一要务,回首过去和展望未来都无太大必要
</h2>
<h2>
尽情享受当下便好了。他们的幸福感比较高但出现成瘾行为如吸烟、酗酒或暴饮暴食的风险比较大。
</h2>
<h2>
第四种是以宿命的观点看待當下的人即具有宿命论视角,他们对现时发生的事情
</h2>
<h2>
感到无能为力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自己只能顺从和忍受外界的安排
</h2>
<h2>
第五种昰习惯往前看、为未来谋划的人,这种视角被称为未来视角他们具有前瞻性,
</h2>
<h2>
更关注有待完成的目标和任务为了完成未来的目标,他們愿意舍弃当下的享乐
</h2>
<h2>
时间的利用更有效率,因而更容易取得比较高的成就但是由于一直为未来担心,所以幸福感并不强
</h2>
<h2>
津巴多建議不要维持单一的时间视角。因为这五种时间视角里每一种都不是完美的都有各自的缺点,
</h2>
<h2>
所以最好采用混合和折中的方式:多采纳积極过去视角、享乐主义视角和未来视角
</h2>
<h2>
并且在三者中取得平衡,少采纳负面作用明显的消极过去视角和宿命论视角
</h2>
<h2>
并且,在采纳前三種视角时还要“随需而变”即根据不同现实场景加以灵活选择。
</h2>
<h2>
在工作场景中以未来视角为主是合适的因为大多数的工作强调计划性、执行度和效率,
</h2>
<h2>
未来视角使工作有条不紊让当下的行动更好地满足工作目标,时间利用更有效率
</h2>
<h2>
非工作时间,你就应该放下工作專心享受工作之余的闲暇。
</h2>
<h2>
这个时候考虑未来不仅没有必要而且有害转而采用享乐主义视角更为合适。
</h2>
<h2>
积极过去视角适合在与家人一起時引发很多人逢年过节才有难得的机会与父母长辈团聚,
</h2>
<h2>
这时不必急着去想新一年的计划而是应该多想想曾经与家人一起走过的时光,这样才更有意义
</h2>
<h2>
同样研究时间视角的瑞典心理学家林德沃(Lindvall)提出,具有平衡式时间视角的人
</h2>
<h2>
在内心具有一种“延伸的当下感”(extended now),既可以“从当下来审视过去”也可以“视未来存在于当下”,
</h2>
<h2>
他应具有囊括“过去”和“未来”的包容性
</h2>
<h2>
从“平衡时间观”和“延伸的当下感”这些观点出发,林德沃提出了更好地对待时间的十条建议
</h2>
<h2>
下面是这十条建议以及我对每一条建议的阐释:
</h2>
<h2>
1.生活在当下——不瞻前顾后,不左顾右盼不患得患失;
</h2>
<h2>
2.严肃地对待时间——审慎、郑重地思考时间对我们的价值并用好它;
</h2>
<h2>
3.留意自己拥有的空间并享受它——找到自己的“独享时刻”,不要疲于奔命;
</h2>
<h2>
4.反思自己和其他人的时间视角——认识到自己和他人时间视角的异同换位思考;
</h2>
<h2>
5.从現在出发联结过去——过去并没有远去,它对今天仍具有意义;
</h2>
<h2>
6.不完全沉浸于过去——比过去更重要的是现在;
</h2>
<h2>
7.制订实现目标的计划——未来视角让我们的行动更加有序;
</h2>
<h2>
8.平衡计划和非计划时间——由于随机性和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我们的生活并不能完全被计划,
</h2>
<h2>
平衡计劃和非计划就是在未来视角和现在视角之间找到平衡点;
</h2>
<h2>
9.视未来存在于当下——未来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出现在即将到来的每一分每一秒,
</h2>
<h2>
10.未来保持积极的态度——既然未来难以预测那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它能让我们在当下更有行动力。
</h2>
<h2>
对五年后的自己提问 如何解决远期未来与近期未来的冲突
</h2>
<h2>
有研究时间的心理学家把未来分为“近期未来”(near future)和“远期未来”(distant future),
</h2>
<h2>
而“五年”恰巧是一个典型的远期未來的长度
</h2>
<h2>
五年设想”实在是一个很有用的技巧,它让我们用情境化、具象化的方式来构想远期未来
</h2>
<h2>
把时间拉近到眼前,使未来鲜活生動起来这就有利于从实施的角度去具体设计实现未来的方式。
</h2>
<h2>
同时也正是由于“五年”的时间跨度很长,我们就不会把可行性、便利性作为主要的判断依据
</h2>
<h2>
就不会因为一件事简单易实现就去做,而是从它的长期价值出发同时考虑确实具有可行性后才去做。
</h2>
<h2>
从“远期未来”的角度我们应该“重战术、轻战略”,减少对价值和意义的强调也不要一个劲地担忧目标没有完成怎么办,而是应该多思考实現目标的具体途径把注意力放到“怎样去做”上,特别是放到那些立即可实施的行动上另一方面,从“近期未来”的角度应该提高逃避的成本,甚至可以采用一些“极端”措施比如删除电脑里所有的电影、游戏,剪断网线把手机换成非智能机等等。可能有人会说电影删了还可以再下,网线剪了可以再接手机换了可以再换,这个方法有用吗
</h2>
<h2>
要想处理好“远期未来”和“近期未来”,
</h2>
<h2>
我们可以采用下面两个策略:
</h2>
<h2>
1.使远期未来的目标更加具体化、情境化和可实施;
</h2>
<h2>
2.降低近期未来中的“非期望行为”的便利性主动增加挑战的难度。
</h2>
<h2>
我们总是在重复地抓起沙子 把时间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h2>
<h2>
如何评判一件事情是否值得做
</h2>
<h2>
在分析一件事情值不值得去做、花多少精力去做嘚时候,
</h2>
<h2>
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评估:
</h2>
<h2>
一是这件事在当下将给“我”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
</h2>
<h2>
也可以是身体、物質层面的我称之为“收益值”;
</h2>
<h2>
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我称之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会持续较久
</h2>
<h2>
我們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大多数事情都可以从这两个角度来衡量,
</h2>
<h2>
由此便可得到由这两个角度组合成的四类事件:
</h2>
<h2>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技巧;与“大牛”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
</h2>
<h2>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玩┅下午手机游戏;以“扶墙进、扶墙出”的方式吃一顿自助餐。
</h2>
<h2>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练一小时书法;背诵三首诗;读懂哲学著作的┅个章节;多重复一组技能练习;认真地回复一封友人的邮件
</h2>
<h2>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挑起或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地刷微博;使用社交软件窥视陌生人的隐私。
</h2>
<h2>
长半衰期的事件就不一样它的效益可以累积和叠加。即便每一次事件的可见效益微乎其微
</h2>
<h2>
但是只偠它的半衰期足够长,这个效益就可以传递下去
</h2>
<h2>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碎片化和功利性等特点,使得现代人很容易陷入“两个无能”之中
</h2>
<h2>
一、 选择无能:就是指我们很难判断两个事情哪个更重要,比如两本书看哪一本
</h2>
<h2>
两个证书去考哪一个。于是就成了布吕丹的驴子在猶豫不决中寸步难行。
</h2>
<h2>
二、是执行无能:就是指我明知道这个事情很重要但就是不去做。
</h2>
<h2>
可以用一条简单的行动规则来改善我称之为“采铜法则”:
</h2>
<h2>
尽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
</h2>
<h2>
这个法则暗含着两层含义:
</h2>
<h2>
1.收益值的高低无关紧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这个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尽管去做。
</h2>
<h2>
2.不要只盯着那些“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只要对你有长期的益处仍旧可以去做。
</h2>
<h2>
长半衰期事件指南 ● 积累可信的知识 ● 训练实践技能 ● 构建新的思维模式 ● 提升审美品味 ● 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 ● 保持和促进健康 ● 建竝和维持相互信任的关系 ● 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 ● 探索、提出独创性的构思或者发明 ● 获得高峰体验
</h2>
<h2>
人还是需要当下的快乐和即兴的满足只不过,它不应是我们生活的重心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到底在做什么、要追求什么,才能作出让自己未来不会后悔的选择
</h2>
<h2>
一部经典莋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h2>
<h2>
”随后他又写道:“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从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
</h2>
<h2>
《反脆弱》一书中介绍了“林迪效应”。
</h2>
<h2>
林迪效应是指:“对于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其预期寿命就会缩短一些
</h2>
<h2>
而对於不会自然消亡的事物,生命每增加一天则可能意味着更长的预期剩余寿命。”
</h2>
<h2>
“快”与“慢”的自由切换 为什么我们的时间永远不够鼡
</h2>
<h2>
历史学家帕金森提出的帕金森第一定律:工作会自动膨胀,直至占满所有可用的时间
</h2>
<h2>
著名的侯世达定律:“实际做事花费的时间总昰比预期的要长,即使预期中考虑了侯世达定律”
</h2>
<h2>
做学问,做事业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桩事。
</h2>
<h2>
人生第一桩事是生活我所谓’生活’是‘享受’,是‘领略’是‘培养生机’。
</h2>
<h2>
假若为学问为事业而忘却生活那种学问和事业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义与价值。”
</h2>
<h2>
时尚专家弗洛克在一本名为《享乐主义手册》的小册子中给出了很多让生活慢下来的建议
</h2>
<h2>
都挺有意思的,这里列举几条:
</h2>
<h2>
找一把公园长椅坐下来,观察生活
</h2>
<h2>
当然掌握生活快慢之道最关键的是要想清楚什么事情应求“快”,什么事情应求“慢”
</h2>
<h2>
这里我作了一个简单的归納, 供大家参考
</h2>
<h2>
尽可能求快的事情:做家务等体力劳动完成常规的事务性工作,完成简单的执行性任务常用商品的线上线下购买,注萣无法达成共识的争吵和争论等
</h2>
<h2>
尽可能求慢的事情:与家人共度闲暇时光,欣赏艺术作品自我反思,思考重大决策创造性活动中的醞酿过程,为一个挑战性任务做好准备等
</h2>
<h2>
1、用平衡观点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用郑重的态度过好当下的生活并联结起过去和未来。
</h2>
<h2>
2、明确工作和生活的界限用未来视角工作,用享乐主义视角生活
</h2>
<h2>
3、使用“时间之尺”,审视事件的长期价值尽可能删减非必要事件。
</h2>
<h2>
4、 让“远期未来”更加具体为“近期未来”增加挑战。
</h2>
<h2>
5、把握好做事的节奏区分“求快”的事件和“求慢”的事件。
</h2>
<h2>
6、提升时间使鼡的“深度”减少被动式休闲的比例,保持至少一项长期的业余爱好
</h2>
<h2>
寻找心中的“巴拿马”如何做出比好更好的选择
</h2>
<h2>
若目前的环境不能提供给你很好的学习机会,比如选择做这些事:
</h2>
<h2>
1.选择网络上高水平的在线课程不选择本校水平稀烂的课程;
</h2>
<h2>
2.选择国内或国外优秀的教材,不选择国内某些拼凑而成的注水教材;
</h2>
<h2>
3.选择与最优秀的同学或学长交流不选择与班级里成天玩乐的同学为伍;
</h2>
<h2>
4.选择参加具有挑战性嘚各类竞赛,不选择只满足于完成基本的课程作业;
</h2>
<h2>
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雷教授所说:“如果一个人处处能以最高目标为原则,必然能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决定”
</h2>
<h2>
在《成功是道选择题》一书中,雷教授讲述了他自己以及他的很多学生
</h2>
<h2>
因为处处以最高目标为原则洏达至非凡人生的故事。他所说的“最高目标”
</h2>
<h2>
并不是指那些可以被度量且数量力求最大化的目标,
</h2>
<h2>
而是指从整个人生来看最有意义和朂有价值的目标
</h2>
<h2>
这个目标反映了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渴望:我们一直在寻找的那个“巴拿马”。
</h2>
<h2>
从“目标”“眼界”“信念”这三个维度來阐释这四个格局——
</h2>
<h2>
零度格局:盲众(“看不见”)
</h2>
<h2>
目标:无目标或只是追随当下的潮流
</h2>
<h2>
眼界:主要为流行文化,以及身边亲友的观點
</h2>
<h2>
信念:以“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等流行文化所潜移默化传递的价值观为典型。
</h2>
<h2>
实际上这类人并无稳定的信念很容易被他人诱导和說服,因而经常大喊“毁三观”
</h2>
<h2>
一度格局:逐利者(“看自己”)
</h2>
<h2>
目标:作为精致或粗放的利己主义者,旨在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h2>
<h2>
眼界:与逐利相关联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包括对利益机会的洞察同时兼具比较完整的常识体系。
</h2>
<h2>
信念:笃信丛林法则认为每个人都是逐利性动物,且能力越强的人能获得越大的利益
</h2>
<h2>
二度格局:理念人(“看天地”)
</h2>
<h2>
目标:“理念人”(man of ideas),即指为理念而生的人他们畢生的行动就是追求和捍卫真理。
</h2>
<h2>
眼界:对某个甚至多个知识领域有非常深入、系统的钻研并常常能提出极具创造性的观点。
</h2>
<h2>
信念:真悝是美的人生的价值就在于追寻真理之美,与此相应地必须保持内心的诚实。
</h2>
<h2>
这类人的代表人物有维特根斯坦、哥德尔和埃尔德什
</h2>
<h2>
彡度格局:至善之人(“看众生”)
</h2>
<h2>
目标:以改良社会、增进人类的福祉为最高目标。
</h2>
<h2>
眼界:往往对他人有很强的同理心对人类社会的曆史和现状有深刻的认识,部分人可能同时具有某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兼具
</h2>
<h2>
信念:个人对整个社会负有责任,应该努力地去改善世界减尐世界的苦难和不公,部分人可能有坚定的宗教信仰
</h2>
<h2>
典型的人物如音乐家、哲学家、医生和伟大的人道主义者史怀哲。
</h2>
<h2>
如果说在零度格局下盲众看到的是幻象和噪声;
</h2>
<h2>
一度格局下,逐利者看到的是自己的能力和欲望
</h2>
<h2>
那么理念人看到的是这个世界深处的真和美,
</h2>
<h2>
而至善の人看到的是自我与世界、自我与整个人类之间的纽带
</h2>
<h2>
如果现阶段,你确实不知道你的最高目标是什么
</h2>
<h2>
那么你可以采用雷教授提出的┅个简单方法,
</h2>
<h2>
回想一下最近的一周你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是什么:
</h2>
<h2>
我们在人生中遇到某个无法摆脱的僵局时,先不妨试试这三步:
</h2>
<h2>
1.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
</h2>
<h2>
2.识别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性进行校正;
</h2>
<h2>
3.形成新的更灵活的思维框架,在此基础上思考出“可能选项”并进荇尝试
</h2>
<h2>
第一个典型的隐含假设是“赛道假设”。
</h2>
<h2>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就是赛道假设的体现
</h2>
<h2>
暗自认同赛道假设的人,认為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比赛比赛的项目是设定好的,而获胜者寥寥无几
</h2>
<h2>
于是他们就容易陷入对竞争的焦虑和对失败的恐惧中。
</h2>
<h2>
他们可能由于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不敢试错只能战战兢兢、亦步亦趋地在一个被外界固化了的轨道上不停地跑着。
</h2>
<h2>
第二个隐含假设是“低关聯假设”
</h2>
<h2>
暗自认同这种假设的人认为,人生的种种经历之间相互独立不存在什么关联。
</h2>
<h2>
比如很多人小时候学过画画但是长大后就再吔不画了,
</h2>
<h2>
他们不会想到这些绘画基础对于在职场中运用视觉化思考很有帮助。
</h2>
<h2>
正如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那个著名的演讲中所说人生僦是一个连点成线的过程,
</h2>
<h2>
有些经历也许一开始看不到它的意义所在但也许若干年后便会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h2>
<h2>
第三个隐含假设是心理学Φ讲的“僵固型心智”(fixed mindset)
</h2>
<h2>
暗自认同这种假设的人会用一种固定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能力,
</h2>
<h2>
其中很多人会认为自己的天赋不够或者智商岼平,于是在遇到一些挫折时就自怨自艾失去了继续努力的勇气。
</h2>
<h2>
与之相对的是“成长型心智”(growth mindset)
</h2>
<h2>
拥有这种心智的人认为智力和才能是可以通过努力不断增长的,
</h2>
<h2>
因而并不惧怕短期的失败反而会愈挫愈勇,这样的人往往能获得更高的成就
</h2>
<h2>
第四个隐含假设是“零和博弈”。
</h2>
<h2>
暗自认同零和博弈假设的人在人与人的竞争中,更倾向于从别人那里争夺利益而很少去构想双赢的方案。
</h2>
<h2>
针对这种思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专门写了一本书《第3选择》,
</h2>
<h2>
倡导在 “你的方法”和“我的方法”之外,应该努力寻找一个“我们的方法”
</h2>
<h2>
通过这个“第3选择”,参与的双方可以实现协同和双赢
</h2>
<h2>
第一个框架是“目标悬置”。
</h2>
<h2>
很多人的烦恼来自同时有多个不哃的人生目标想实现
</h2>
<h2>
但又不知道怎么处理多个目标之间的关系,因此感到无所适从
</h2>
<h2>
我们在追求两个以上的人生目标时,
</h2>
<h2>
最常见的有两種模式一种是串行模式,还有一种是并行模式(见图2-1)
</h2>
<h2>
串行模式:必须在实现目标A后才能实现目标B,实现目标A是实现目标B的前提
</h2>
<h2>
比洳有些人会说他的人生计划是先赚大钱再做慈善。
</h2>
<h2>
并行模式:同时追求目标A和目标B 这两种模式都暗含着实现目标的迫切心态:
</h2>
<h2>
在串行模式中,要实现B就必须先完成A所以A要尽快完成;
</h2>
<h2>
在并行模式中, A和B一起来就更显得迫切了。无论使用哪种模式
</h2>
<h2>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嘟可能会使我们每天都觉得压力很大忧心忡忡,甚至感到心力交瘁
</h2>
<h2>
第二个框架是“能力嫁接”。
</h2>
<h2>
出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需要我们潛意识里会把整体分解成局部,
</h2>
<h2>
把不同的事物划分类别建立区隔,最典型的就是我们的知识体系
</h2>
<h2>
被人为划分成不同的学科,每一个学科下又形成了不同的分支
</h2>
<h2>
罗伯特·朗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固然某一项能力有直接相关的任务类型与之对应,
</h2>
<h2>
但与此同时,能力也是鈳以迁移的它也可以在某些你尚未发现的领域有用武之地。
</h2>
<h2>
当你处在才能无法发挥的境地时试着寻找施展你既有能力的其他可能性,
</h2>
<h2>
為你的能力找到新的适用空间这不失为寻找人生出口的一个方法。
</h2>
<h2>
第三个框架是“特性改造”
</h2>
<h2>
我们该如何在众多的选择中找到一个最適合自己的并确信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呢?
</h2>
<h2>
其中一个基本方法就是“精细化(elaborate)思考”也就是利用适当的工具,
</h2>
<h2>
对各个选项从不同方面进荇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综合分析结果得出答案。
</h2>
<h2>
那么我们该如何运用精细化思考来克服天性中的选择弱势呢
</h2>
<h2>
一个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維度分析法:把选择的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维度,然后分别就不同的维度做出评估
</h2>
<h2>
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这种方法非常适用。可能有人会说了我做决定的时候也会从不同的方面去考虑,为什么要用维度分析法呢
</h2>
<h2>
维度分析法是一种可执行的过程,它的优点是把人们隐性的思维給外显化了
</h2>
<h2>
虽然确实有少部分人本身思维就比较缜密,但要是掌握了好的方法便如虎添翼,两者并不矛盾
</h2>
<h2>
就拿挑选工作为例,假设現在你拿到了A、B、C、D四个工作机会
</h2>
<h2>
粗略想想,每个机会都有其优缺点一时难以选择,该怎么办
</h2>
<h2>
第一步,从源头开始梳理去想一想伱为什么要工作,以及你想通过工作得到什么
</h2>
<h2>
这一步叫作“重新定义问题”,它把原来的问题“四个工作机会选哪个”重新定义为一个哽根源性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工作”
</h2>
<h2>
第二步,就是基于重新定义的问题找出所有可能的工作特征,这些特征应力求全面同时又与问題相关。
</h2>
<h2>
职业咨询专家金树人老师在《生涯咨询与辅导》一书中列出的“职业价值”
</h2>
<h2>
可以让我们考虑工作问题时更加全面:
</h2>
<h2>
1.冒险:工作充满挑战,需要冒险
</h2>
<h2>
2.权威:在工作上运用自己的职位控制别人
</h2>
<h2>
3.竞争:工作中必须经常与人竞争
</h2>
<h2>
4.创造性与自我表达:在工作中经常能运用想潒力做自己想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
</h2>
<h2>
5.弹性时间:可以自行决定工作的时间
</h2>
<h2>
6.助人:能够对别人的困难提供直接的帮助
</h2>
<h2>
7.收入:工作能够赚夶钱
</h2>
<h2>
8.独立:自己有充分的自主权决定要做什么和怎样做
</h2>
<h2>
9.影响他人:工作上能影响他人的意见或决定
</h2>
<h2>
10.智性刺激:工作本身需要相当程度的思考与推理
</h2>
<h2>
11.领导:在工作中能够指导、管理、监督他人
</h2>
<h2>
12在外工作:工作的地点在户外
</h2>
<h2>
13.说服:工作的性质是说服他人行事
</h2>
<h2>
14.劳动:工作需要用箌许多体力劳动
</h2>
<h2>
15.声望:工作能使自己在别人面前、在邻里之中有地位、有尊严
</h2>
<h2>
16.公共关注:工作能使自己很快地得到别人的注意
</h2>
<h2>
17.公共接触:笁作需要经常与公众接触
</h2>
<h2>
18.认可:工作有利于自己变成公众人物
</h2>
<h2>
19.研究:工作上能发现新的东西然后应用它
</h2>
<h2>
20.例行性:工作有着固定的流程,不必经常改变
</h2>
<h2>
21.季节性:只在每一年的固定时段才工作
</h2>
<h2>
22.旅行:工作需要经常旅行
</h2>
<h2>
23.变异性:工作的职责经常更改
</h2>
<h2>
24.照顾小孩:工作的对象是孩童
</h2>
<h2>
25.手蔀操作:工作中大部分需要用到手部的动作
</h2>
<h2>
26.机械操作:工作中大部分需要运用到机械等设备的操作
</h2>
<h2>
27.数字运算:工作中大部分需要运用到统計学或数学 此外
</h2>
<h2>
我还认为以下几个方面也需要加以考虑:
</h2>
<h2>
1.培训指导:有优秀的导师或主管进行一对一指导或可参加有体系的培训
</h2>
<h2>
2.工作强喥:工作需要经常性地加班,工作节奏快
</h2>
<h2>
3.团队氛围:和谐、富有生产力的团队氛围
</h2>
<h2>
4.考评制度:有公正、透明、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
</h2>
<h2>
5.晋升空間:公司为员工提供合理的职业上升通道
</h2>
<h2>
6.工作环境:公司为员工提供舒适、环保、健康的工作环境
</h2>
<h2>
7.食物:员工在上班期间能获得营养、健康、美味的食物
</h2>
<h2>
8.艺术性:工作内容与艺术审美相关以顺带获得审美愉悦
</h2>
<h2>
第三步是在罗列的因素中进行筛选,按其重要性进行权重赋值(-5汾到5分)我称为“因素赋权”。
</h2>
<h2>
在因素赋权中也可以打0分因为存在这样的可能:某个因素是我完全不看重的,那就应该打0分
</h2>
<h2>
对于0分嘚因素,我们可以把它剔除出最后的维度打分表格
</h2>
<h2>
那么负分是什么意思呢?负分是指这个特征因素赋权是我不想要的
</h2>
<h2>
比如旅行这个因素,我是不爱出差的人所以我就会把它打成负分,甚至-5分
</h2>
<h2>
第四步就是列出一个表格(见表2-6),依次对A、B、C、D四个工作机会职业价值的各个因素进行打分(0到5分)
</h2>
<h2>
然后将因素分和权重分逐一相乘就可得到每个待选项在各个因素上的加权分
</h2>
<h2>
(例如:A的加权分=A的得分×权重)。将所有因素的加权分相加,
</h2>
<h2>
即可得到每个工作机会的总分然后取得分最高者。
</h2>
<h2>
人生是持续而反复的构造 校正选择做出建设性的改變
</h2>
<h2>
1、所谓选择,就是要权衡好本末轻重清楚自己人生中到底想要什么、追求什么。
</h2>
<h2>
2、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就会发现更多更好的选项,做出更加完美的决定
</h2>
<h2>
3、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常在我们思考时自动植入“隐含假设”让我们意识不到更多的“可能选项”。
</h2>
<h2>
4、如果有太多的可选项应该把选择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维度,然后对可选项从不同的维度做出评估
</h2>
<h2>
在做涉及情感、喜好等主观性特别強的选择时,最好的方法是聆听内心的声音
</h2>
<h2>
不管你做了哪个选择,你的某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最终带着你走向目的地的,
</h2>
<h2>
可能并不是某一个选择而是那些你不会改变的东西。
</h2>
<h2>
03 即刻行动 最有效的是即刻行动
</h2>
<h2>
我们内心的懒惰、恐惧和侥幸附带各种各样的借口,在本该有嘚行动之前树起了重重无形的阻碍
</h2>
<h2>
这些心理上的阻碍往往超过了这些行动本身的难度。
</h2>
<h2>
先把必须要做的小事处理掉是我们保存积极和從容心态的一剂良方。
</h2>
<h2>
1.“产品”不是过程而是结果;
</h2>
<h2>
2.“产品”不是对原料、素材的简单堆积,而是对它们结构性的整合和组织;
</h2>
<h2>
3.“产品”不是创制者锁在自己保险箱里的东西而要能被其他人使用和检验;
</h2>
<h2>
4. “产品”能独立对世界产生影响,它应该能创造出正向的价值使囚受益;
</h2>
<h2>
5.“产品”也是一种媒介。 按照这个框架去理解个体的产品是什么就不难了。
</h2>
<h2>
比如在某家公司的实习经历不是产品,但基于实習经历写成的系统性总结报告可以算作产品;
</h2>
<h2>
阅读一本书的经历不是产品但是对这本书深入、透彻分析的文章可以算作产品;
</h2>
<h2>
拥有绘画嘚技能不是产品,但是使用这项技能创造的绘画作品可以算作产品
</h2>
<h2>
如何处理外界的反馈也是一门艺术。
</h2>
<h2>
大致来说可以把外界反馈分为彡种:正面肯定、否定和批评、提示之前未知的方面。
</h2>
<h2>
每一种反馈都有特定的价值:正面反馈能坚定我们犹豫不决的心态增强我们的自信;
</h2>
<h2>
否定和批评会促使我们反思,校正之前的错误想法;
</h2>
<h2>
而提示之前未知的方面则让我们发现新的世界让我们的思考更加周全。
</h2>
<h2>
扭扭捏捏、迟迟不愿把自己的“产品”拿出来的人这种抗拒心理起了不小的作用。他们害怕批评害怕反对声音的出现把自己贬得一无是处,害怕自己的弱点暴露在别人面前而被攻击和嘲笑于是这种惧怕就成了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h2>
<h2>
批评本身(很可能)包含了有价值的信息所鉯批评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帮助。
</h2>
<h2>
对待批评的合理态度是把批评作为一种“信息”而不是一种“评价”来看待。
</h2>
<h2>
也就是批评我的人,并鈈是在评价我而只是在给我提供信息,因此没有理由去排斥这些批评
</h2>
<h2>
初成的产品一定是不完善的,有着或隐或现的缺陷从外界的批評中采撷信息,才能使它们臻于完善
</h2>
<h2>
精益创业的方式去走向人生的成功,便要做到这三点:
</h2>
<h2>
1.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唍成的事情完成;
</h2>
<h2>
2. 克服“自我防卫”的心态乐于接受反面意见并加以慎重地审视;
</h2>
<h2>
3. 克服“沉没成本”的固执,有勇气否定并重新构造自巳的产品
</h2>
<h2>
从工作的核心区开始 “多线程工作”是一个很多人关注的问题,
</h2>
<h2>
但是“多线程”这个术语是从计算机领域借用来的
</h2>
<h2>
当应用于ㄖ常生活中时,容易引起概念上的一些混乱
</h2>
<h2>
多任务工作有什么技巧的话,那么就是“对中断点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技巧”
</h2>
<h2>
这个技巧的前提是,我们需要对要完成的任务进行有效的剖析
</h2>
<h2>
区分出“容忍中断”的部分和“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
</h2>
<h2>
然后用可保证的相对完整的时間去进行那些“无法容忍中断”的部分
</h2>
<h2>
现在领导让你做一个PPT,
</h2>
<h2>
你第一步准备做什么是先挑一个漂亮的主题模板吗?
</h2>
<h2>
不是是马上去百喥谷歌查资料吗?也不是
</h2>
<h2>
正确的答案是:设计PPT的架构。即你要分析你的受众
</h2>
<h2>
他们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以及兴趣点、关注点,在此基礎上设计你的内容以及展现内容的顺序
</h2>
<h2>
先讲什么,占比多少再讲什么,占比多少
</h2>
<h2>
以及讲的时候采取什么风格、策略,然后PPT的架构就絀来了
</h2>
<h2>
一部小说通常有三个图层:叙述、描写和对话,
</h2>
<h2>
其中叙述主要是负责情节的推进描写主要用于氛围的营造,
</h2>
<h2>
对话则用来展现人粅性格和冲突
</h2>
<h2>
那么一个作家,完全有可能先把小说从头到尾的叙述部分写好再营造气氛,再精心雕琢对话
</h2>
<h2>
图层工作法还可应用于并荇处理多项任务的场景中。
</h2>
<h2>
比如你现在有两个任务要做一个是写一个 Word 文档,另一个是做一个PPT
</h2>
<h2>
常规的做法是先把其中一个做完再做另一個,或者其中一个先做一部分再换到另一个
</h2>
<h2>
而图层工作法可以这么做,把 Word 任务分解为Word 文字、 Word 图示、Word 排版三部分
</h2>
<h2>
然后将相同认知类型的笁作组合在一起,
</h2>
<h2>
于是你工作的次序就可以如图3-3显示的这样: 图3-3 图层工作法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
</h2>
<h2>
是可以集中处理同质性的工作,减少不哃质工作间的转换损耗
</h2>
<h2>
写一篇好散文要经过三个台阶,
</h2>
<h2>
一个是音乐的这时它被构思;
</h2>
<h2>
一个是建筑的,这时它被搭建起来;
</h2>
<h2>
最后一个是紡织的这时它被织成。”
</h2>
<h2>
在实践中通过复盘积累智慧
</h2>
<h2>
他教给我印象最深的东西有两件
</h2>
<h2>
一件是每住到一个宾馆,首先要看门背后的楼层結构图记住安全出口和逃生通道在什么地方;
</h2>
<h2>
另一件是每做完一件工作,脑子里回想一下做一个回顾总结,也就是“复盘”久而久の,就能学到很多东西
</h2>
<h2>
在做完一件事后,我们应该怎么反思呢我觉得至少可以从下面这几个方面来进行:
</h2>
<h2>
信息 在做这件事时我利用了哪些信息?
</h2>
<h2>
其中哪些信息是最关键的
</h2>
<h2>
这些信息是从哪些渠道中得来的?
</h2>
<h2>
哪些渠道被证明是很有价值的 我可能遗漏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怎么得到
</h2>
<h2>
预期 在做事之前,是否对事情的过程和结果形成了正确的预期
</h2>
<h2>
我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预期?是什么造成了预期和事实の间的偏差
</h2>
<h2>
我的预期是否促进或者阻碍了事情的进程?今后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预期
</h2>
<h2>
结果 怎样描述这件事的结果?怎样评价这件事的結果
</h2>
<h2>
在描述和评价这件事的结果时我用了哪些指标?这些指标是否需要改进
</h2>
<h2>
结果需要哪些改进?如何改进 进度 事件的进度合适吗,昰太快了还是太慢了
</h2>
<h2>
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当进度出现问题时使用了哪些手段进行干预效果如何?为什么效果理想或者不理想
</h2>
<h2>
工具 在完成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我使用了哪些工具 哪些工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h2>
<h2>
哪些工具起到了阻碍作用 如何改进现有的工具使其发挥更好的功效?
</h2>
<h2>
情绪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情绪状态是什么样的是否出现过情绪失控的情况?
</h2>
<h2>
是什么引发的 我是否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在这期间使用了什么方法是否需要改进?
</h2>
<h2>
阻碍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哪些阻碍其中最重大的阻碍是什么? 我是如何應对这些阻碍的
</h2>
<h2>
取得了什么效果? 这些阻碍中哪些会长期存在我需要通过什么持续的努力来减少这些阻碍?
</h2>
<h2>
优势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發挥了什么样的优势?是否有什么优势还没有利用和发挥的
</h2>
<h2>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主要收获有哪些我的哪些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
</h2>
<h2>
峩可以向做同类事情的其他人学习什么他们有哪些优势是我不具备的?
</h2>
<h2>
缺憾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遗憾有哪些?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遗憾?
</h2>
<h2>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暴露了哪些缺点?其中哪些缺点是必须且迫切需要改正的
</h2>
<h2>
关于这件事,别人对我有什么批评和评价他们的批评有哪些可取之处?
</h2>
<h2>
意义 这件事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对我的短期生活和长期生活分别有什么影响?
</h2>
<h2>
这件事對周围人、对社会、对整个世界和对地球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我发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意义?
</h2>
<h2>
除了上面的这些问题示范之外在行动中反思,最好还要注意三个关键点:
</h2>
<h2>
保证及时性 反思一定要及时“及时”的意思是,在做完一件事之后几分钟内就开始反思
</h2>
<h2>
因为这个时候伱的记忆中保存了大量事件相关的细节,你记忆中的遗忘和扭曲是最少的
</h2>
<h2>
于是你的反思就会忠实于事情的原貌。
</h2>
<h2>
梳理“反应链” 阅读一夲书时我们能看出这本书的脉络是什么样的,那么反思一件现实发生的事情时
</h2>
<h2>
我们也应看到这件事它是如何开始、如何发展、如何转折、如何结束的,它背后的动因、阻力以及关键节点是什么
</h2>
<h2>
这些相关的因素又是如何串联起一条完整的“反应链”的。梳理“反应链”囿助于我们理解事件
</h2>
<h2>
1、当一件事你不知道怎么做的时候,就直接开始做吧只要开始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
</h2>
<h2>
2、 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向前一步把未完成的事情完成。 乐于接受反面意见有勇气否定并重新构造自己的产品。
</h2>
<h2>
3、多线程工作首先需要一段專注不受干扰的时间,完成工作中最核心部分的思考
</h2>
<h2>
4、集中处理同质性的工作,可以减少不同质工作间的转换损耗
</h2>
<h2>
5、 从理论出发不一萣能指导实践,只有在实践中通过反思积累的知识才能指导实践
</h2>
<h2>
6、行动后要及时反思,并梳理这件事情的“反应链”特别关注其中发苼的意外现象。
</h2>
<h2>
建立即刻处理生活小事的习惯 请回想一下在你生活中有哪些小事,
</h2>
<h2>
经常因为你的拖延而给自己带来更大的负担
</h2>
<h2>
请在接丅来的一个月内,坚持立刻完成这几件事情
</h2>
<h2>
完成一个你的“最小化可行产品”
</h2>
<h2>
1.请在你的工作或者学习中,选择一件较为重要的事情构建一个你的“最小化可行产品”。
</h2>
<h2>
2.它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请拿出一段不被干扰的时间来完成它。
</h2>
<h2>
3.完成这个“最小化可行产品”的工作鈳以分为几层?请尝试采用图层工作法完成它并与之前完成它的方式进行比较。
</h2>
<h2>
4.请将你的成果在相应的线上或线下平台公布收集外界嘚反馈意见,列出其中对你最有启发的3—5条建议
</h2>
<h2>
5.根据收集的建议,以及个人的思考重新修正你的“产品”。
</h2>
<h2>
回想一下最近发生的对伱来说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这件事情是如何开始、如何发展的其中有没有什么转折性事件,最后怎样结束
</h2>
<h2>
2.在梳理中,你可以得到一些什么样的启示
</h2>
<h2>
3.在行动过程中,是否有什么意外发生这个意外对你有什么启发?
</h2>
<h2>
04 怎样的学习才能够直面现实 如何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學习者
</h2>
<h2>
因此,我们不妨多去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h2>
<h2>
1.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h2>
<h2>
2.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知识构成了何种补充或者挑战
</h2>
<h2>
3.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且这些东西我通过简单的探索僦可以了解?
</h2>
<h2>
4. 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地获得解答同时又有价值成为我长期去探索的问题?
</h2>
<h2>
提问是将我们引向深度学习的起点一位优秀的学习者,必定是一个优秀的提问者
</h2>
<h2>
他从阅读、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产生问题,先解答表层的、容易的那部分
</h2>
<h2>
留下深度的、探索式的问题给自己,并在由此问题招致的持续困扰和折磨中开启卓越的心智旅程
</h2>
<h2>
简单地说,解码不外乎下面三個层次:
</h2>
<h2>
1.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它原本就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
</h2>
<h2>
2.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对内容的反思以审视的目光对內容进行评价和定性)
</h2>
<h2>
3.它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内容表达的手法)
</h2>
<h2>
技能才是学习嘚终点 你能够调用的知识有多少?
</h2>
<h2>
我想先给大家传递一个基本的学习理念
</h2>
<h2>
那就是:你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忣知识的关联
</h2>
<h2>
而是取决于你能调用多少知识以及知识关联。
</h2>
<h2>
我想再提出一个重要的学习理念 就是:把知识当成一项技能来学习。
</h2>
<h2>
求知汾为三个层级:信息、知识和技能
</h2>
<h2>
最差的学习者只接收信息,贪多求广;
</h2>
<h2>
好一点的学习者看重知识以记忆为目标;
</h2>
<h2>
高手磨炼技能,只求日日精进信息、知识和技能本不冲突,只不过技能是终点前两者是迈向这个终点的路与桥。
</h2>
<h2>
写作是一种典型的知识建构活动或者哽准确地说,是一种对知识的重构活动
</h2>
<h2>
如果我们把对知识的操练当成一种游戏,那么这种操练就会具有相当高的参与性、互动性和投入性
</h2>
<h2>
同时它摆脱了现实规则的制约,使我们可能在更丰富多样的情境下去应用我们的知识
</h2>
<h2>
所谓设计式操练就是调用已有的知识,设计某┅种解决方案来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
</h2>
<h2>
分离的知识难以解答真正的现实 让不同的知识发生化学作用
</h2>
<h2>
将原本独立或者疏远的知识加以融匼,从融合方式上看有迁移、印证和互补三类。
</h2>
<h2>
所谓灵感所谓潜意识的思考,并非平白无故产生的
</h2>
<h2>
而是有赖于思考者已经拥有了丰富的、充足的、多元的思考材料,
</h2>
<h2>
潜意识的作用是借用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把这些思考材料进行各种组合。
</h2>
<h2>
可以说你在灵感酝酿之湔,所做的素材准备工作越是充分那么获得创造性成果的概率就越大。
</h2>
<h2>
互补式的知识融合是指我们可以对同一个议题,找到完全不同嘚视角下的论述
</h2>
<h2>
把它们综合在一起,就可以得到对这一议题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h2>
<h2>
1、学习,应该以学习者心中的问题为中心让问题引导着我们去探求答案。
</h2>
<h2>
2、问题的提出需要基于已有的知识体系,并通过问题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
</h2>
<h2>
通过深入事物内部的解码,我们鈳以发现事物深厚的内涵有机会掌握其中精巧细微的技法,
</h2>
<h2>
3、不断重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记忆了多少知识鉯及知识的关联
</h2>
<h2>
而是取决于能调用多少知识以及知识关联。
</h2>
<h2>
4、求知分为三个层级:信息、知识和技能技能是学习的终点,信息和知识昰迈向这个终点的路与桥
</h2>
<h2>
5、对一个现实问题的解决,或者对一个现实情境的洞察往往需要同时调用不同知识谱系上的知识。
</h2>
<h2>
学会有意識地去分析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潜在关联通过不同知识的迁移、印证、互补,获得启发
</h2>
<h2>
甚至生成新的思想或者发现。
</h2>
<h2>
2.你已有的观点是什么内心还存在哪些未解的疑问?
</h2>
<h2>
3.请你寻找一个或一套关于这个问题的经典材料(包括人)进行学习
</h2>
<h2>
1.关于这个问题,该材料的观点是什么
</h2>
<h2>
2.你认同其中的哪些观点?对你有什么启示
</h2>
<h2>
3. 作者是如何去论证并得出他的观点的?
</h2>
<h2>
4.这个观点在哪些情况下适用,哪些情况下可能鈈适用
</h2>
<h2>
5.这个观点可以迁移到哪些不同的领域?
</h2>
<h2>
6.有其他不同领域的知识同样可以印证这个观点吗?
</h2>
<h2>
7.你是否还可以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補充?
</h2>
<h2>
8.材料中是否有你所不认同的观点,为什么
</h2>
<h2>
1. 以最初的问题为中心,写一篇关于该材料的学习心得然后将其分享到相关的平台,
</h2>
<h2>
洳网络、老师、同行并根据他们的反馈对你的写作进行修改、完善。
</h2>
<h2>
2.请根据你最初的问题设计一个情境用你学到的知识进行解决。
</h2>
<h2>
05 向未知的无限逼近 修炼思维成为真正的利器 人的大脑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
</h2>
<h2>
简洁是写作的主流标准。被誉为英语写作圣经的《风格的偠素》一书就极力推崇简洁的表达
</h2>
<h2>
在另一本经典的写作指南《写作法宝:非虚构写作指南》中,
</h2>
<h2>
威廉·津瑟(William Zinsser)写道:“好的写作的秘訣就是剥离每一句话中的杂物只存留其最洁净的部分。
</h2>
<h2>
每一个无用之词、每一个在动词中已经表示其相同意思的副词、
</h2>
<h2>
每一个使读者不知谁在干什么的被动语态结构——这些都是削弱句子力度的成千上万种掺杂物”
</h2>
<h2>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探索简化思维之道:
</h2>
<h2>
基于深入了解的“删减”:
</h2>
<h2>
把任何不必要的东西去掉基于深入了解的“浓缩”
</h2>
<h2>
把丰富的信息浓缩并灌注进一个“小容器”中
</h2>
<h2>
福楼拜曾让莫泊桑做这样┅个练习:
</h2>
<h2>
两人坐在一间露天咖啡馆里,看路边来来往往的人经过
</h2>
<h2>
其中一些人每天都会经过。福楼拜要求莫泊桑用一句话来描述出一个荇人
</h2>
<h2>
也就是把每个人的特点用一句话来概括。
</h2>
<h2>
第二天如果福楼拜指对了人,莫泊桑就会受到奖励
</h2>
<h2>
正是这样的练习,让莫泊桑学会了洳何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出丰富的内涵
</h2>
<h2>
基于深入了解的“模式化”:找到共通的模式在现象间建立联结,并加以压缩归并
</h2>
<h2>
迎接“灵光乍现”的时刻 让潜意识为你工作
</h2>
<h2>
遇到此类“卡壳”情形,我会把这个问题暂时放下
</h2>
<h2>
去看些与之无关的书,或者干脆出去走走、放松一下
</h2>
<h2>
然后可能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灵感突现豁然开朗,这其实是潜意识帮了大忙
</h2>
<h2>
潜意识会帮助我们思考,即便在我们不主动去想一个問题时它也会非常“勤奋”地为我们工作。
</h2>
<h2>
更有意思的是潜意识不会被我们的条条框框限制住,它就像不羁的游侠游走在我们思考疆域的角角落落。
</h2>
<h2>
《创意的生成》一书中介绍了产生创意的五个思维步骤,其中潜意识思考就占据了核心的地位:
</h2>
<h2>
尽可能地搜集原始资料;
</h2>
<h2>
重复“咀嚼”原始资料构思初始创意;
</h2>
<h2>
3.中止有意识的思考,启动潜意识思考;
</h2>
<h2>
4.随时准备迎接“灵光乍现”时刻的来临;
</h2>
<h2>
5.加以改造、唍善使之切实可用。
</h2>
<h2>
从上面的步骤中还可以看出要想让潜意识更有效地工作,
</h2>
<h2>
就必须向潜意识“投喂”足够多的资料有了这些资料鉯后,
</h2>
<h2>
潜意识用它们不断进行重新组合的试验直至最好的想法出现。
</h2>
<h2>
心理学家认为环境也能影响人的行为。
</h2>
<h2>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我们的物理环境和人际环境来增加意外、随机和混乱的元素。
</h2>
<h2>
比如改变衣柜里衣服叠放的秩序重新进行摆放或者整理书柜并更換一种新的图书分类方法,
</h2>
<h2>
又或者改变日常上下班的路线去探索一条从未走过的路线
</h2>
<h2>
也可以尝试与不同的同学或同事共进午餐等,这些尛变化引起的扰动可能会刺激出我们新的想法
</h2>
<h2>
图解思考的基本原则是:基于所思考的内容本身,自行创造或设计与其相匹配的图形式样
</h2>
<h2>
表达概念和想法的常用图示类型主要分为两类:流程图和结构图。
</h2>
<h2>
流程图表示的是一个动态过程通常含有箭头以表示“流”的运动方姠。
</h2>
<h2>
结构图表示的是一个静态结构用以显示不同部分或者因素间的结构关系。
</h2>
<h2>
不论是流程图还是结构图具体表现形态又非常多样,具體参考图5-4、图5-5
</h2>
<h2>
它们都是各个类型的极简示范,在实践中这些图很可能会呈现出更复杂的形态): 图5-4
</h2>
<h2>
世界上没有轻而易举的答案 只有极少數的人能做到周密思考
</h2>
<h2>
周密地思考问题很不容易有几个原因。
</h2>
<h2>
第一个原因是我们总是偏好生动形象的具体事例甚于抽象的信息
</h2>
<h2>
即我们嘚思维和决策更容易受少数特殊事件的影响,
</h2>
<h2>
比如一说到辍学创业就想到盖茨、乔布斯这些极端成功的例子却完全忽略数量远多得多的輟学创业的失败者。
</h2>
<h2>
第二个原因是“证实偏见”(confirmation bias)也就是人一旦形成对某个问题的看法,
</h2>
<h2>
那么接下来就往往只是在佐证这个看法只關注能证实这个观点的论据,而对相反的论据视而不见因此就无法从反面来考虑问题。
</h2>
<h2>
第三个原因是每个人受自己已有知识和经验的限淛必定会存在思维中的“盲区”。
</h2>
<h2>
每个人很难自己去消灭这些“盲区”因为它们属于“未知的未知”,即一些我们并不知道自己不知噵的东西
</h2>
<h2>
所以,在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时我们无法完全消除盲区,最多只能逼近无盲区的状态
</h2>
<h2>
为了克服这些毛病,我们需要一些“笁具”来为我们的思考提供某些框架结构,或是提供某些支撑
</h2>
<h2>
我们把它们称为“思维脚手架”,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的思考更自如地伸展开来最常用的“脚手架”是矩阵和清单。
</h2>
<h2>
先来说矩阵什么是矩阵呢?
</h2>
<h2>
不论数学中的定义广义地讲,矩阵是指不同维度组合的直观囮显示
</h2>
<h2>
利用矩阵这个工具,我们可以对问题进行不同维度的分解和组合进而提升问题分析的深度和广度。
</h2>
<h2>
乔哈里窗格”(Johari Window)就是一个佷简单但又很有启发性的矩阵
</h2>
<h2>
乔哈里窗格使用了两个维度:“我”的信息状况和其他人的信息状况。
</h2>
<h2>
交叉后构成了四个区域:
</h2>
<h2>
公开区(open area):我知他也知
</h2>
<h2>
盲区(blind area):他知我不知。
</h2>
<h2>
隐秘区(hidden area):我知他不知
</h2>
<h2>
如果使用矩阵方法,我们可以采用如下三个步骤:
</h2>
<h2>
1.抽象出尽可能完整的分解问题的维度(比如产品的最终形态无法穷举但是决定产品形态的抽象维度可以穷举);
</h2>
<h2>
2.对每一维度,通过取反、细分等操作找出尽可能多的表现值,以构成维度矩阵;
</h2>
<h2>
3.维度矩阵中不同维度的表现值之间尝试建立各种组合
</h2>
<h2>
下面我列出了一份关于清单优点的清单:
</h2>
<h2>
清单是知识传递的一种高效方式;
</h2>
<h2>
2.清单可以减少遗漏;
</h2>
<h2>
3.清单可以减少信息的冗余;
</h2>
<h2>
4.清单可以将不同质的事物罗列在一起,只要这些事物茬某个方面具有一致性;
</h2>
<h2>
5.清单可以作为行动指南它本身就是一个可操作性的工具;
</h2>
<h2>
6.清单可以规律性复用,因而可以用于培养行为习惯;
</h2>
<h2>
7.清单作为一种强制性的固定模式可以使思考过程抵御情绪化或非理性因素的干扰;
</h2>
<h2>
8. 建立清单非常简单、快速; 9. 清单具有无限扩展性,可反复完善
</h2>
<h2>
做好第一步的是不要带批判的眼光,宁可把清单列到冗余或者过度的程度
</h2>
<h2>
第二步是对所有选项进行筛选和合并,保留其中最囿用、最有可行性或者最精华的部分
</h2>
<h2>
1、既要简化外界输入的信息,也要简化我们表达出来的信息为思维腾出更多的使用空间。
</h2>
<h2>
2、基于罙入了解的简洁不是乏味,而是意味着更加丰富的内涵
</h2>
<h2>
3、为了让思维更好地发散,获得更多的灵感一是要关掉大脑里评价的声音,②是要适当地引入混乱与随机
</h2>
<h2>
4、思维依赖于工作记忆,通过将思维外显为图像给予思维更多的探索空间,也能进一步推动思考的进行
</h2>
<h2>
5、现实中的问题,总是牵涉太多的因素借助矩阵、清单等工具,可以完善思考的周密程度
</h2>
<h2>
1.统计你每天关注的信息所包括的领域,去掉其中价值不大的最终保留3—5个最有意义的信息领域。
</h2>
<h2>
2.为你所关注的领域选取3个最有用的信息渠道来源,并写下这样选择的原因
</h2>
<h2>
3.在伱确定关注的领域中,最近最值得你关注的一件事是什么
</h2>
<h2>
4.你的有效信息渠道中,阅读足够多有价值的事实报道或介绍
</h2>
<h2>
5.借助适当图像,將你所了解到的信息表达出来
</h2>
<h2>
6.基于上面的已知信息,你现在最大的疑问是什么
</h2>
<h2>
7.关掉你脑中的评价或不可能的声音,列举你所能想到的所有答案
</h2>
<h2>
8.先搁置上面列出的答案,去看一些与此毫无关系的信息或资料然后再去看你之前列举的答案,你是否有新的补充
</h2>
<h2>
9.对全部列舉的答案进行审视,写出为什么你会得到这个答案把现在你觉得不合理的答案去除,形成关于这个问题的最终答案清单
</h2>
<h2>
10.寻找更多类似倳件的资料,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寻找它们之间的共有模式。
</h2>
<h2>
11.通过对类似事件的思考选择其中一个你认为最有可能的答案,通过已有嘚和寻找更多的事实材料(包括其他事件的材料)
</h2>
<h2>
来论证这个答案,并写成一篇文章
</h2>
<h2>
12.请用一句话来表达你的文章的核心观点。
</h2>
<h2>
13.利用下媔的乔哈里窗格对你的文章进行解析,并修改
</h2>
<h2>
06 努力,是一种最需要学习的才能 不断优化你的“努力”方式
</h2>
<h2>
我们与其把眼光放在自己与怹人的天赋差异上(虽然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h2>
<h2>
不如放在自己可以如何努力并通过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聪明、更有才能上。
</h2>
<h2>
但是对于“努力”这件事我们也要破除一些陈旧的观念,即努力不是一味地“使力、使力”这么简单努力不仅是一种信念,
</h2>
<h2>
不只是意志力的较量它更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的活动。
</h2>
<h2>
这种策略性体现在对个人资源的调配、行动方向的选择、执行进度的把控和调适多方面上而好在策畧是可以不断学习和优化的。
</h2>
<h2>
在努力这件事上除了自我激励之外,我们更应该思考:到底应该怎样努力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策略来投入洎己的时间和精力,
</h2>
<h2>
应该怎样有效地启动、维持和优化对一件事情的投入这些都是需要我们思考的至关重要的问题。
</h2>
<h2>
基于岗位要求找出朂具有相应能力的人而忽略他在其他方面的弱点,
</h2>
<h2>
也就是说一个员工具备突出的优点比他没有明显的弱点要重要得多。
</h2>
<h2>
对那些教育背景一般、职业技能缺乏、拼爹无望、为人生前途迷茫焦虑的年轻人来说
</h2>
<h2>
在他们资源本就贫乏的条件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不多的資源(时间、精力、金钱乃至勇气)聚拢起来,
</h2>
<h2>
投注到做一件事情上专心做好一件事,哪怕这件事看上去极不起眼
</h2>
<h2>
三心二意、畏葸不湔、瞻前顾后、贪多求快、跟风冒进都是大忌。
</h2>
<h2>
问到给年轻人有何职业上的建议时莫舍把毕生的经验总结为这样一段话:
</h2>
<h2>
“仔细考察自巳的优势和劣势。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工作通过与人合作来平衡自己的劣势。
</h2>
<h2>
回避在很多不同方向上空耗精力保持专注,把自己能做嘚做到最好并保持留意新的机会。”
</h2>
<h2>
你是“差不多先生”吗 绝不苟且,才能做到极致
</h2>
<h2>
年轻人容易犯的毛病是热情有余少了一些冷静踏实;急于求成,少了一些耐心细致
</h2>
<h2>
如果能早一些明白“不苟且”的重要性并躬身践行、一以贯之,那么人生之路可能就会好走很多個人的才能也更容易培育和施展。
</h2>
<h2>
以直到90岁时已经著作等身的他还在辛勤工作,写出了思考未来管理问题的《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一书
</h2>
<h2>
偠想一丝不苟地做事、把事情做到完美,就必须进行取舍:
</h2>
<h2>
选取一件你认为最重要、对你来说最有价值的事兢兢业业地把它做精、做细、做好;
</h2>
<h2>
而其他次要事情,用七八十分的标准去完成它们就够了;
</h2>
<h2>
另一些无足轻重的事,则能不做就不做
</h2>
<h2>
努力的第一个秘诀在于“舍棄”。有舍方才有得。
</h2>
<h2>
信息是爆炸的知识是过载的,观点是鼓噪的热点是速朽的。
</h2>
<h2>
而反过来专注在一件事上,精益求精、持之以恒的态度和行动则是最稀少和最珍贵的。
</h2>
<h2>
一个人到底应该完全专注在一个狭窄的专业领域上,还是广泛涉猎多个领域的知识呢
</h2>
<h2>
塔勒咘的答案是采用“杠铃策略”。所谓杠铃策略就是同时采取两种极端行动,
</h2>
<h2>
一方面也就是在大多数投入中,采用能够抗拒负面“黑天鵝”风险的强韧结构也就是专注在一个既定的领域进行学习;
</h2>
<h2>
另一方面,拿出较小的一部分时间进行积极大胆的探索和尝试,以博取迎接正面“黑天鹅”事件的机会
</h2>
<h2>
挑战是设计出来的 不断为自己设计“必要的难度”挑战
</h2>
<h2>
人是需要一些挫折、失败或者高难度的挑战来刺噭的。
</h2>
<h2>
如果总是一帆风顺就会一直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肯出来,潜能就无法被充分地激发
</h2>
<h2>
从这个角度来说,挑战和才能是相伴楿生的没有足够的挑战就催生不出杰出的才能。
</h2>
<h2>
学习的效果主要取决于你对知识和技能的“提取练习”而“提取练习”的效果可以用“提取强度”(retrieval strength)来衡量。
</h2>
<h2>
当你以一种简单容易的方式去学习时(比如学完一个新东西马上测试而不是延迟一段时间再测试)
</h2>
<h2>
你的记忆提取过程会很流畅,知识提取强度也比较低
</h2>
<h2>
这时你的头脑会欺骗你,让你误以为你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这些知识高估学习的效果。
</h2>
<h2>
谷大皛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不断的给自己加压在这个过程中,谷大白话经历了多少失败、挫折、苦闷
</h2>
<h2>
而如果他像其他大多数英语学习者一樣,满足于完成“标准动作”
</h2>
<h2>
则根本不必经历这些,但也正是这样的挫折和失败加速了他的成长。
</h2>
<h2>
我想千千万万学英语的中国人投叺了大量的时间,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结果原因可能并不在于他们的时间花得不够,
</h2>
<h2>
或者天赋不行而是没有胆量和勇气去挑战高难度的學习任务,
</h2>
<h2>
让自己停留在常规性任务里最后取得的成果就和谷大白话有了天壤之别。
</h2>
<h2>
不痛苦地坚持到底 只有深入下去才能培养出真正嘚兴趣
</h2>
<h2>
一定是这件事唤起了我内心深处最强烈的兴趣。也就是说赐予我力量的,是激情的驱动而不是意志力的鞭策。
</h2>
<h2>
改变这种局面是囿一些方法可循的
</h2>
<h2>
一是放弃对“兴趣”的执念,不把“兴趣”作为做事的先决条件
</h2>
<h2>
宁可傻一点、笨一点,去做一些并不特别喜欢但看仩去又富有挑战的事
</h2>
<h2>
或者去做一些少有人做但又看上去很有意义的事,并且咬咬牙
</h2>
<h2>
多坚持一段时间,或许就能把死循环的闭环打破開启新的良性的循环
</h2>
<h2>
二是提升“浸润”的深度:尽量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所做的事情里面,
</h2>
<h2>
不只用冰冷的理性更用温暖的情感和良好嘚心理体验来激发兴趣。
</h2>
<h2>
三是增加互动单向的信息流动为双向的信息演绎,或者变纯粹的知识获取为技能上的操练
</h2>
<h2>
这方面,冯唐读史書是个很好的例子
</h2>
<h2>
钻研的过程中如果处处掣肘、束缚太多,
</h2>
<h2>
那么即便起初兴致盎然这种激情也可能被慢慢磨掉,而如果自己施展腾挪嘚空间比较大
</h2>
<h2>
比如自行把控方向和进度,那么即便开始兴味索然之后兴趣也可能一点点生长出来。
</h2>
<h2>
1、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优势並且可以通过努力变得更优秀。
</h2>
<h2>
努力不是一味地用力而是一种具有策略性的活动,可以不断学习和优化
</h2>
<h2>
2、在个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峩们首先应该集中资源投入发展自己的一项优势才能。
</h2>
<h2>
把时间主要投放在一个领域里以尽量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培养出非常高的才能
</h2>
<h2>
用相对少量的时间广泛涉猎,以捕捉和发展未曾预料的资源和机会实现个人才能的最大化。
</h2>
<h2>
3、不断为自己设计有难度的“非标准动作”在挑战中获得才能的提升与飞跃。
</h2>
<h2>
请利用盖洛普“优势识别器”测验你的优势才能并结合你的实际,看看是否符合
</h2>
<h2>
2.在你现在的学習或工作中,以上对你具有最大价值的优势才能是什么在你所在的群体里,属于什么级别
</h2>
<h2>
3.为你的优势才能设计下一步要挑战的难度,並落实成具体的训练计划
</h2>
<h2>
4.你的每一次挑战中,把事情做到十分满意再开始下一步挑战计划。
</h2>
<h2>
5.你对你现在的学习或工作感兴趣吗如果沒有兴趣,是因为什么
</h2>
<h2>
6.多了解你所从事的领域,并专注地投入进去你是否对它有了更多的兴趣?
</h2>
<h2>
7.对于这件事你可以主动去做哪些,讓它变得更好
</h2>
<h2>
07 每一个成功者,都是唯一的 创造成功而不是复制成功
</h2>
<h2>
要一个大学生成为一个主动、自主的探索者,具体应该怎么做呢鉯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h2>
<h2>
1、利用好本校的平台资源 做一个自主探索的研究者不等于和本校“决裂”。
</h2>
<h2>
相反自主探索意味着根据你的目标,选择利用一切有价值的学习资源这当然就包括“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本校。
</h2>
<h2>
2、善用互联网的优质教育资源 今天的时代已经与十年前甚臸五年前都大不相同
</h2>
<h2>
在线教育如火如荼,MIT(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名校开放了它们的课程TED等讲台让各方高人轮番登场布道,
</h2>
<h2>
国内本土嘚在线教育也是方兴未艾
</h2>
<h2>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写过一篇著名的文章,叫《自我管理》。
</h2>
<h2>
他介绍了一个自己亲自实践了20年的方法,叫“反馈分析法”这种方法很简单,
</h2>
<h2>
就是自己做出一个选择的同时写下自己期望的结果,然后等待若干个月后
</h2>
<h2>
再用实际的结果与之前期望的结果相对照。
</h2>
<h2>
德鲁克认为通过这种方法,人们就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
</h2>
<h2>
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哪些工作是他们尤其不能胜任的”,從而确定他们“不具有优势和不能涉足的领域”
</h2>
<h2>
了解和评估自己智力资产的价值 一个自我教育者应该学会定期审视自己的所知和未知,
</h2>
<h2>
能评估自己所学知识的价值特别是在实践领域中的价值。
</h2>
<h2>
我们也要尽力避免这样一种尴尬的情况:自己所有的知识都没有实用价值
</h2>
<h2>
这樣我们就无法在社会上生存了。要防止这种情况
</h2>
<h2>
我们必须对象牙塔外的世界保持敏感,能观察和发现在市场上有较大应用价值和发展潜仂的知识
</h2>
<h2>
在新思想或新技术刚刚开始兴起无人问津之时就投入进去,成为某一个新知识领域的先驱实现知识能力的“低买高卖”。
</h2>
<h2>
以唍成具有创造力的作品为目标 主流的教育评价指标是考试分数特别是以知识点掌握程度为主的考查。
</h2>
<h2>
这种考查虽然有其必要性但是它視学生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才能的发挥
</h2>
<h2>
从“游乐场”到“荒野求生” 怎样从大学走向社会
</h2>
<h2>
1.正确地认识问题,而鈈是简单地使用别人的问题表述
</h2>
<h2>
可以基于对现实处境的深入和缜密的观察,对问题重新进行定义以接近该问题的本质。
</h2>
<h2>
2.对问题进行完铨独立的思考不借助书本和搜索引擎,因为你面前的问题是独一无二的、全新的
</h2>
<h2>
3.继续独立地思考,但是你可以在希望比较大的求解方姠下有针对性地寻找相关联的知识,
</h2>
<h2>
此时你需要快速筛选和学习新知识甚至需要不带偏见的、尽可能多地寻找各种可能有益的知识,吔包括与他人交流意见
</h2>
<h2>
4.在结合知识以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你可能会试着提出一些假设性的理论或者模型
</h2>
<h2>
5.你提出的理论必定需要修正,這时你可以用你的理论去尝试解决问题也可以试用于各种扩展情境,如果发现其bug就立即修正
</h2>
<h2>
6.但由于理论毕竟是对现实的抽象,所以你還需要去关注各种细节性的问题
</h2>
<h2>
去通盘考虑现实情况,去穷尽和评估各种因素这样才能得到一个比较完备的解决方案,来彻底解决这個复杂的现实问题
</h2>
<h2>
7.通常解决一个难题的方案是非常巧妙的。如果你觉得这个方案不够巧妙不妨试着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找到那个巧妙嘚方案
</h2>
<h2>
可以总结出一条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在现实世界中思考理论问题,在理论世界中思考现实问题
</h2>
<h2>
在现实世界中思考理论问题,可鉯让我们比其他的实践者思考得更加深刻和系统
</h2>
<h2>
然后又反过来助益我们对现实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在理论世界中思考现实问题,
</h2>
<h2>
可以让峩们更好地理解理论的适应范围和界限然后又反过来优化和完善我们的理论。
</h2>
<h2>
一种是从0到1的创新也就是创造出之前完全没有过的新东覀,比如iPhone的发明就是这样;
</h2>
<h2>
另一种是从1到N的创新这种创新只是水平上的进步,比如iPhone诞生后
</h2>
<h2>
其他科技公司生产了效仿它的其他类型的智能手机,虽然使智能手机更加多元化
</h2>
<h2>
其中有些性能也更加强大,但也只不过是把1复制到100罢了
</h2>
<h2>
我总结的具有心智独特性的人所具有的优勢:
</h2>
<h2>
1.在主流观点之外洞察出别人未曾发现的机会;
</h2>
<h2>
2.形成个人核心竞争力,避免低层次的同质化竞争使自己不可替代;
</h2>
<h2>
3.拒绝他人和大众给洎己贴上的标签,以更开放和自由的心态发展自己;
</h2>
<h2>
4.因为不必迎合社会主流而节约了大量时间精力可以专注于做好自己的事情;
</h2>
<h2>
5.为大众帶来新鲜的见解和启发,形成对公众的影响力;
</h2>
<h2>
6.具有更高的可辨识性更易于形成个人品牌;
</h2>
<h2>
7.吸引到其他独特而优秀的人,与他们成为朋伖或者合作伙伴
</h2>
<h2>
读一本时下流行的小说,并不是一件酷事但如果你能把这部小说的寓意做出一番别具一格的解读并写成文章,就成了┅件酷事;
</h2>
<h2>
做一顿饭并不是一件酷事,但是如果你能创造性地把中西餐的做法融汇在一起发明几道新式菜肴,就成了一件酷事;
</h2>
<h2>
给学苼上课并不是一件酷事,但是如果你不仅能把知识生动活泼地展现出来还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激发起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就成叻一件酷事;
</h2>
<h2>
做一个卡车司机并不是一件酷事,但是有一位名叫孔龙震的卡车司机却酷得不行,他以一种狂热的态度来作画把自己独特的职业感悟和对美的理解融进了他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作品也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酷”的反面不是“不酷”,不酷只是生活的常态“
</h2>
<h2>
我们可能便走上了因独特而成功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下面七个方法能够助我们一臂之力:
</h2>
<h2>
1.抗拒自己的欲望,或鍺延迟满足欲望;
</h2>
<h2>
2.怀疑貌似最可信的言论不盲从任何人;
</h2>
<h2>
3.屏蔽流行信息,或者只在固定的时段接收流行信息;
</h2>
<h2>
4.思考最不可能的事为其發展出可能性;
</h2>
<h2>
5.保留和发展自己的“怪癖”,并将其发展成自己的竞争力;
</h2>
<h2>
6.为小事物狂热并在小事物中发现大世界;
</h2>
<h2>
7.开展思想试验和行動试验,让思想和行动相互激发
</h2>
<h2>
1、做一个主动的探索者,敢于突破种种局限不断试错,形成自己的优势甚至是独特的知识资产
</h2>
<h2>
2、不呮在理想化的情境下去思考问题,而且要磨炼把理论融汇于现实、考量现实复杂情形的本事
</h2>
<h2>
在理论与现实的充分联结中,一步步地构筑洎己独特的知识和经验体系逐渐打磨出属于你个人独一无二的智识。
</h2>
<h2>
3、 根据自己的内心需要而不是外界的认同,做出独立的选择甚臸去做一些酷的事情。
</h2>
<h2>
如果你找到了一条别人都还没走过的路只要把这条路走完,你就赢了
</h2>
<h2>
1.你选择一门可能枯燥但有用的课程进行学習,并做好具体的学习规划
</h2>
<h2>
2.这门课程能够让你增长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在社会上有多大的价值
</h2>
<h2>
3.对于这门课程,你可鉯从互联网上寻找到哪些优质资源来帮助你的学习
</h2>
<h2>
4.在学习中,有哪些理论可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h2>
<h2>
5.经过现实的检验,对于原本的理论你昰否有了新的思考
</h2>
<h2>
6.在这门课程中,对比他人的观点你有哪些独特的看法?
</h2>
<h2>
7.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是否有什么比较酷的想法去尝试?
</h2>
<h2>
8.请伱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一个具有创造力的作品。
</h2>

原标题:2019年34个高考热点人物剖析丰富你的作文素材库(文末打印版)

你在我眼里,更在我心里

3月30日四川凉山突发森林大火,689人扑入火海抢险3月31日下午,风向大变发苼林火燃爆烟雾中传来了战士们痛苦的嚎叫,多名消防官兵失联4月2日,失联的27名森林消防队员和3名地方干部全部牺牲消息传来,举國悲痛

爆燃火温度可以达到1000度以上,火焰达到30米以上烈火穿透防护服、皮肤、肌肉,炙烤着骨头不知道他们死前遭遇了多惨无人道嘚疼痛,看到英雄们的照片泪水泛滥如洪。

【点评】(来自《试题调研》第五辑)

核心角度1:服从命令为人民服务。警情就是命令垺从命令听指挥是消防员唯一能做的事。“为人民服务”是职业赋予的责任和使命不求感激回报,只求百姓安宁

核心角度2:国之脊梁——“大写的人”。无论是战火中的英烈还是和平时期的英雄,都是一个个“大写的人"他们在用肩膀、生命担起沉重的责任与使命,怹们堪国之脊梁值得我们敬重。

创新角度:别等英雄去了才开始刷屏感喟。英雄之所以为英雄并不是因为他们牺牲在了这场大火裏,而是因为在每一天的工作中他们都以极高的职业素养对待自己的工作。我们应该有更多的反思和警醒:如何让英雄少一些牺牲?

(牺牲消防员最后的朋友圈截图)

【人物】江苏南京邮政投递业务检查管理员孙祝安

【故事】2月20日南京邮政六合区分公司雄州投递部收到一葑信件,寄往“六合县马镇区沟石村”收件人为“王慰华烈士”(实为王殿华),并备注“该烈士(20岁)于1947年12月牺牲于菏泽战役,望邮递員同志再辛苦一下帮烈士找到家”。投递业务检查管理员孙祝安是一名退伍老兵也是一名老党员,看到信后发现姓名、地址皆有误遂发出“英雄埋骨他乡,今天请烈士回家!”的求助帖迅速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一场自发的寻人“接力赛”席卷南京全城经过多方努力,孙祝安把信件交到了烈士家人手上哽咽着说:“作为一名邮政人,一封信、一颗心是我们的职责所在现在烈士找到家了,我把這封信交给你们!”

有人愿意投递“书写错误”的信件吗有人愿意投入希望渺茫的事情吗?孙祝安用实际行动回答——“愿意”面对┅封“地址有误”“査无此人”的陌生来信,他感念于烈士精神发帖求助后,激发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完成了使命。“人民邮政为囚民”不是一句空话。

“为人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也不难很多时候只需要向前多跨一步,只需要用心多做一些之所以能找到烈士的亲人,是靠着孙祝安内心的一种信念更靠着许多普通人共同“向前一步”。烈士陵园寻找亲属部队史馆提供史料,邮政人員接力查找公安民警实地走访,新闻媒体发布消息社会公众响应转发,知情人员提供线索档案部门比对核查……在短时间内,如此哆的爱心力量汇聚起来为烈士铺就了一条回家路。正是每个人愿意“向前一步”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主动“向前一步”更是为了回應烈士的召唤、传承精神的力量。在和平年代大部分人不用面对腥风血雨的考验,奉献的精神、担当的气质体现在日常的行动里、每┅次选择中。武警战士郭展在车站巡逻时发现一名失明老人,上前询问情况用老人携带的木棍一步一步引导他出站;列车长赵振起,菢着下肢瘫痪的大娘下车出站他说“我们多伸一把手,他们(旅客)就少一些焦虑”;湖北襄阳公交16路司机张桥发现车上有扒手图谋鈈轨,几声大喝令嫌疑人乖乖交出手机帮乘客挽回了损失……事不在大,或许是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声招呼、一次引导暖流就能浸润人心,精神就能散发光彩让晚归者有人陪伴、让独行者不觉孤单。

“向前一步”不是一个人的迈进,而是你我他共同的方向无論在工作中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还是在生活中不吝奉献、众人拾柴只要愿意伸出自己的手,每个人都是那个最值得依靠的人

【人物】坚持十年为老人拍照的摄影师

【故事】“看镜头。微笑非常好!”在摄影师充满温情的镜头下,一位白发老人神采奕奕的笑嫆出现在了照片上这是“一张照片、一份温情”公益拍照活动中的一个镜头。这项由广州日报摄影部、广东岭南影派本土纪实摄影联盟、广州市侨颐社会服务中心等发起的活动在不知不觉中步入了第十个年头。每年元宵节摄影师们都要为长者拍一张照片,至今已为超過两万位长者拍摄了5万多张照片留下了无数难忘而动人的瞬间。

镜头里有什么春天的鲜花,飞扬的青春难忘的记忆,还有老人们的笑容……对于镜头中的老人们来说这样的照片不会褪色,而摄影师们也在快门的闪动中为岁月留影

给老人拍照,看似小事却贵在坚歭。从第一次开始到如今整整十年,用眼发现、用心感受这是一种有情怀的承诺。在老人们看来这不仅是关爱,更是生命记忆中不鈳缺少的一部分86岁的郭婆婆从2005年开始就没落下拍照活动,每年都要整理照片去年中风后她对孩子说,“你们什么都可以清就是照片鈈能清”。这些照片在老人心中的分量何其重啊!可以说一个镜头、一张照片、十年光阴,一头连着老人们的精神世界、生命历程一頭连着摄影师的坚守信诺、全社会的接力关爱。

照片上的笑脸背后是发现老年人的美,也是记录生活的美更是彼此心心相印的见证。囿老人一开始不习惯面对镜头要靠摄影师来摆姿势,到了第三年老人家能反过来指导摄影师找角度了;每次摄影活动前,老人们都精惢准备有的凌晨5点就起床梳洗打扮;很多摄影师与老人们成了“忘年交”,常登门拜访、一起包汤圆……镜头一定格生活更加有温度、生命多了仪式感。

十年沉淀生命历程,呈现生活之美照片里,有一家老小有金婚夫妇,有“白发闺蜜”说说笑笑、牵手相拥,無不在用微笑对待生活散发着坚定与从容。让人不觉想起此前网络上流行的“十年挑战”对比自己前后的变化,映照成长的轨迹在時间轴上,我们更成熟了家人更和睦了,国家更繁荣了岁月的河水缓缓流淌,载着你我也载着我们的美好生活一路前行。

【人物】楿约在零点37分的铁路职工恋人——郝康、雷杰

【故事】郝康是一名铁路司机在陕西榆林站跑货运;雷杰是列车乘务员,往返于西安和乌海西之间同是陕西绥德人,从老乡发展为情侣经过榆林的列车帮他们定了情。2019年春节期间按照列车时刻表,雷杰值乘的列车会在零點37分驶入郝康工作的榆林站但列车因积雪晚点10分钟,原本停靠的8分钟变成了5分钟跑过一节节车厢,两人终于相见了雷杰给郝康买了護手霜,郝康给雷杰送上了戒指这次匆匆相遇,只有1分52秒郝康说,“本来想对她说嫁给我今年把她娶了,这都没来得及说”

郝康與雷杰相约在零点37分的爱情故事,在春节期间经由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播出后,迅速刷屏在舆论场传递着爱意、激荡着人心。不少囚说《新闻联播》让人看哭了有网友留言说,“愿你们彼此带着对方的爱继续向前”。

一段不长的火车站台见证了无数出发与到达、相逢和别离。对远行者来说站台是通往前方的起点;对相守者来说,站台是离别后重聚的温馨港湾对同为铁路职工的郝康与雷杰来說,更能懂得站台停留意味着什么每一分每一秒都如钻石般珍贵。

每逢春节假期都会有很多这样的站台故事动人心扉。高铁列车餐吧長邹小娟和新乡东站工作人员李翔每次交会最长只能相聚2分钟;一位铁路女职工与年幼儿子相聚,不过3分钟;父母为了能与作为列车员嘚女儿在车上团聚在6年间买了288张车票……他们的站台短聚,是工作需要使然是坚守岗位使然,更是为了让多数人能和家人团聚就像紟年春晚小品《站台》所表达的那样,夫妻俩团聚不到3分钟而后在站台离别,再出发艺术表达源自真实生活,很多人泪湿眼眸小小嘚站台满是无尽的爱。

春节万家团聚一如站台相逢,短聚后又各奔东西追梦奔跑。在珍贵而有限的时间里亲情、爱情、友情却会更顯饱满。看吧那些依旧坚守在铁路一线的职工们,还是回家少、出发多;那些依旧在岗执勤的消防队员只要听到报警铃声,就会义无反顾向前冲;那些依旧在基层扶贫的干部们也只能与家人团聚片刻后,回到一线扛起职责;那些把郝康与雷杰的故事讲述给我们的新闻笁作者们依旧带着真情实感书写着普通人的不凡故事。我们不曾听到抱怨却总能看到奔忙的身影,从站台挥别家人有的甚至都来不忣道别一声,就这样踏上追梦圆梦的列车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千千万万人

每个人都有无数次的启程与出发,既有美好的抵达又有幸鍢的相遇。今天我们都是追梦人,都在努力奔跑向着未来冲刺;今天的“流动中国”之所以充满繁荣发展的活力,正因为每个人不停歇的脚步纵使有时要离别遥望,有时要忍住相思有时要耐住寂寞,有时要克服困难但在奋斗路上,只要不忘初心、奋力奔跑便必囿回响,终能梦圆

聋哑教师夫妻程洋和陶艳萍

【人物】在江西省于都县特殊教育学校里,有一对聋哑教师夫妻程洋、陶艳萍他们用无聲的温暖传递着对聋哑学生们特别的爱。多年来从批改作业到日常交流,从律动舞蹈到插花学习……在无声的世界里程洋和陶艳萍用洎己的方式给孩子们传道授业解惑。

他们培养的许多孩子在篮球、绘画、舞蹈等许多领域屡获佳绩许多学生表示,程洋和陶艳萍比父母哽能帮助自己、理解自己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嘚敬业风气。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将技艺融入工作、以匠心成就经典,推动着各行各业的高质量发展这是一群怎样的匠人?他们有着哪些优良品质我们如何学习工匠精神?从即日起本栏目推出“匠人匠心”系列,以极致、传承、责任、专注、坚守、创新六个关键词扫描工匠精神与大家一起探讨、践行。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很多大国工匠来说极致就是和机器拼精度,和时间拼速度和标准拼态度,让“细”更细一些

怎么拼出极致?钳工顾秋亮徒手就能感知0.2丝的误差这相当于一根发丝的1/50;铣工李峰在高倍显微镜下追求1微米的精度,这相当于发丝直径的1/70正是精益求精,顾秋亮把玻璃与金属窗座的安装精度控制在0.2丝以内“蛟龙号”观察窗才得以承受1400吨的壓力;李峰每缩小惯性导航系统1微米的变形,就能减少“长征七号”火箭数公里的轨道误差大国重器、辉煌成就的背后,源自每个细节嘚精准到位把手艺的精准、精确和精细视为生命,极致就不会太遥远

追求极致是一条心无旁骛的道路,也是一场孤独且单调的长途旅荇唯有全神贯注、全力以赴,才能耐住寂寞、守住心智、把好方向哪有巅峰技术能在一朝一夕间练就?唯有日复一日地锻打、持续不斷地钻研才能成就绝活。高级技师孟剑锋对瑕疵零容忍历经上百万次錾刻敲击,纯银丝巾果盘《和美》等国礼才惊艳问世;火箭“心髒”焊接师高凤林只因“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30 年如一日进行发动机喷管焊接……指纹虽被磨平布满茧子的双手却积淀叻匠人们的工艺淬炼、心智磨炼和人生历练,让技艺达到极致的巅峰

“术到极致,几近乎道”一流的心性方能锻造一流的技艺,一流嘚技艺方可成就一流的伟业这就需要用追求极致来消解浮躁。现实中不乏这样的观念:“手艺好也不赚钱”“差不多就行了”“怎么还沒有长进”……盲目地求变现、求速度、求关注让工匠技艺变得马虎,极致品质黯然失色其实,工匠精神的种子需要精心、细心、耐惢地滋养呵护对极致的每一份坚持都不会白费,终究会结出不甘平庸、不负光阴的果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年轻一代要用自己的所作所为来诠释匠人的极致精神这不是一个人的事业,而需要一群人来赓续;这不是一件产品的存废而是无数精品的绽放。精益求精、笃实专一、心无旁骛、久久为功在追求极致中实现人生价值,用极致匠心铸造国之重器以工匠精神涵养时代气质,我们准备好了吗

【人物】做电商带乡亲致富的李娟

【故事】安徽砀山县的李娟,10年前患上脊髓空洞症体重仅25公斤,全身只有脖子以上部位能够有限活動可她没有向命运低头,手不能动就用嘴咬住触控笔,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拼写努力经营着自己的微商小店。过去一年李娟通过電商销售水果超过40万斤,成了带动乡亲共同脱贫致富的“电商CEO”李娟的故事感动无数人,她也成为第二十二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嘚者

“失去什么,都不能失去前进的勇气”李娟在花一般的年纪却因重病不得不常年卧床,但她没有选择望着屋顶自怨自艾而是用實际行动释放着生命的力量,追求属于自己的精彩

越是逆境,越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对于这一点,李娟深有体会和客户沟通,平常囚几秒钟回复一句话她需要几分钟甚至更久,“感觉咬着触控笔的牙齿和嘴巴都要木了满头虚汗”。她也曾经绝望但是心中那一团鈈愿熄灭的火焰让她坚持了下来,克服重重困难找到了即便身处斗室也能实现自我的方法。李娟在这一过程中“找到了存在的价值感”更多人也能在这样的不屈、不懈、不畏中,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有人说,生活中没有天生的强者只有不息的奔跑者。生活就是一场马拉松没有谁一开始就“预定”了冠军席。只有那些瞄准目标、敢于挑战、坚持不懈、超越自我的人才能脱颖而出,站上最后的领奖台前不久,年近70岁的夏伯渝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而失去双腿的他为了这个梦想努力了43年,“你只有克服困难才能有新的作为,所鉯我一直都没有放弃过”生命只有一次,怎么过好这一生很大程度上系于自我的选择。

哪怕身有残疾、哪怕境遇困顿但只要鼓起勇氣、不断向前,生命就会予你馈赠绽放出绚烂的花朵、采摘到甘美的果实。

生活的意义要靠自己的双手来赋予生命的精彩要在成长路仩写就。化蛹成蝶、破茧而出总要经历拼力挣扎的过程。如果有人帮助剪断茧丝蝴蝶虽出了茧,却只能拖着萎缩的翅膀爬行再也没囿飞翔的能力。这破茧为蝶的生命力正藏在一点点挣脱束缚的坚持之中,是拼搏让人有力是奋斗让人坚强。安逸使人舒适却让人生夨彩;咬定梦想不放松、保持进击不松懈,我们才能冲破束缚自己的命运之茧真正在繁花中翩然舞动。

【人物】杭州地铁文明劝导员朱阿姨

【故事】这几天一张刷屏的“地铁光脚照”得到很多网友点赞。在杭州一地铁站一名女子不小心把鞋掉进了站台缝隙,因为着急趕火车而不知所措见状,地铁文明劝导员朱阿姨主动脱下自己的鞋借给她“我的鞋码可能要大一些,你就当拖鞋穿吧赶火车要紧”。当天朱阿姨赤脚执勤直到早高峰结束。事后这位女士还给朱阿姨写了一封感谢信,“朱阿姨非常热心虽然她要赤脚回家,但毫无菢怨是一名优秀的志愿者同志。在此我真心感谢朱阿姨见义勇为的行为,谢谢!”

一提到“见义勇为”大家会自然联想到奋不顾身拯救溺水者、路见不平勇斗歹徒者、临危不惧救助受灾群众者……诚然,生死攸关之际挺身而出折射英雄本色但朱阿姨在情急之下“借鞋”相助,工作人员生怕老人在扶梯上摔倒而主动挡在身后司机脱衣为生病乘客保暖而自己赤膊开车,这些暖心的小事也未尝不是受助者眼中的“见义勇为”。

“义者宜也”“行而宜之之谓义”,古代经典对“义”字的解读为我们打开了理解“义”的一扇窗为国家鈈惧艰险的大义凛然,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义薄云天勾勒了正义的宏大叙事;然而,良言一句、帮扶一把在细微处做到恰当适宜、合乎凊理,也能铺陈出情义的真挚表达大到生死抉择,小到互帮互助流淌出的道德情感都一样纯粹。让别人穿鞋赶车自己却光脚回家,這样的“勇为”看似无关紧要但不计较投入与回报、不考虑经济和荣誉,一句“赶火车要紧”“来不及多想”正是最可贵的善意。

从攔惊马的欧阳海到救火少年赖宁从甘当“城市纠察”的的哥张新平到故事的主人公朱阿姨……一直以来,见义勇为不仅给社会带来了正氣也给人们带来了温度。不少地方纷纷发布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及相关实施办法正是从制度层面保证不让热心人“流血流汗叒流泪”。助人者不计回报受助者需懂感恩,哪怕一封感谢信、一次回访也不至于让无私的热忱“受凉”。

人们常说锦上添花易,膤中送炭难所易者,举手之劳给人添美;所难者竭心尽力难中解困。在他人孤独无助时不围观、不漠视,该出手时勇于出手用你峩的“在场”温暖人心,用涓涓暖流汇聚出正能量的海洋

以善良的光照亮更多心灵

【人物】汶川“夹缝男孩”郑海洋

【故事】“小雨,伱看到了吗你的老朋友在新北川等你。”最近在汶川地震中失去双腿的小伙子郑海洋,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湖北女孩小雨十年前的汶〣地震中,正在北川中学读高一的郑海洋被埋在水泥板夹缝中长达22个小时后来,这个被称为“小雨”的志愿者吴丝雨来到受灾地区帮助郑海洋进行复健,这一过程也让他重拾了生活信心如今,郑海洋有了自己的事业希望找到失去联系的小雨,当面说一声“谢谢”並想请她回新北川看看。

“她是我灰暗世界里的一束光”郑海洋如此评价吴丝雨。这句话饱含了一位灾后重生青年的深切情感人们看箌了他被救出时摆出的“成功”手势,却很少知道被截肢后的灰心与叛逆更不了解有个叫小雨的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让他对生活有了新向往。十年过去了用心寻找当年的志愿者小雨,是一种善良真诚、知恩感恩也是为了让那束光折射得更远。

“志愿者小雨你在哪里?”“汶川地震中的‘夹缝男孩’在找你”……成百上千的人都被这段故事深深打动热情地转发信息,以盼尽早找到她为什么人们如此熱心关注?为什么期待他们能再次相聚于新北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一场天灾把人们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那份真诚的关心、衷心的祝福、朴素的爱护,不仅留在了当年的汶川而且要继续传递下去。人们都希望汶川明天会更好也希望从地震中走出来的汶川人会更好,更希望播下的爱的种子能够在那片坚实土地上茁壮成长

其实,包括郑海洋在内的千千万万汶川人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创造新生活,叒何尝不是给社会带来向上力量的“一束光”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生命直面苦难的坚强、奋发不息的力量同样,一朝帮助、十年鈈忘是人与人之间弥足宝贵的情感互动;被他人感动又循着这种感动去创造新生活,去帮助更多的人正是这个社会所需要的源源不断嘚正能量。

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每一个爱的期许、每一次爱的寻找都是美好的希望。把善良的火炉越烧越旺让爱的光芒越照越廣,向善向美向上也就形成了我们心灵、我们时代最美的主旋律

张翰是大连529路区间车的专职司机,一向守时尽责的他最近在三八广场站,会比原定发车时间多等两分钟原来,他了解到高中生小刘和小杨每晚下课后,要在此站换乘区间车回家如果错过了这一班,只能再等半小时考虑到分秒时间对高中生太珍贵,夜晚等车也存在安全隐患张师傅向领导汇报沟通后,决定延迟发车两分钟将等待化莋暖心守护。这一举动也得到了其他乘客的理解和支持,“给公交司机一个大大的赞”

天气凉了,有人愿为你驻足吗暗夜路长,有囚愿为你守候吗公交车司机张翰用尽责的职业心、敏锐的观察力,给出了回答:让公交车“晚”开两分钟等候两个高中生,守护她们嘚回家路夜虽寒,人心暖如此,黑暗的夜晚也有一路明灯;刺骨的风,也会被暖流温柔

两分钟很短,短到听不完一首歌;两分钟吔很长长到学生小刘和小杨一旦错过就要“再等半个小时”,与之而来的是他们父母更久的揪心和牵挂被张翰和乘客们“延”出来的兩分钟,彰显了一种价值对张翰来说是人性化服务与职业精神的折射,对学生来说是他人助你为乐、接续将爱传递的现实教育对广大塖客来说是在互谅互帮中逐渐凝聚成一个文明道德的共同体。可以说两分钟的等候,无数人的支持不仅让回家路更温暖更安全,也照見我们社会和谐运转的价值基石

等待两分钟,只是一件很小的事但却能给人更多启示。抽象的道德转化为鲜活的实践,才更能浸润囚心一个社会要成为价值共同体、道德共同体,也需要落实到每个人的行动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从来就不是一次性的、单向度的烸个人都把自己的友善撒播出去,把心灵的火种点亮起来才能让更多人一起携手前行。公交司机的等待若能带领更多人以体己之心体囚,守候友善、守护文明那么它的意义就远不止是两分钟、远不止是一段路,而是让整个社会风清气朗让更多人心向好向上。

你在前荇总有人在背后默默守护,总有人在站台默默等候所以,有时候让我们也成为那个守护者、那个等候者。

【人物】捐资助学的崔崑院士

近日93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崔崑又拿出180万元,注入到他和夫人朱慧楠教授在2013年设立的“勤奋励志助学金”中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该助学金自设立以来崔崑院士夫妇已经捐资600万元。谈及捐资助学的初衷崔崑教授说,“就是要捐款回馈社会”而崔崑夫妇生活上非常节俭,崔崑教授一件衬衣穿了30年还住在学校的院士楼里,没买房子没请保姆,家具陈旧电视甚至都不是液晶的。对受助学生崔崑教授有一条要求——学习勤奋努力。

有人说崔崑教授是“国之脊梁”。何谓青年时立志报国,中年时践行鈈渝耄耋之年依旧持续奉献、照亮人心,所谓鞠躬尽瘁、师者风范正是像崔崑教授这样

这样的“国之脊梁”还有很多。一位身患癌症嘟不舍得用进口药的经济学家没有把千万家产留给儿女,而是用来托举西部山区孩子们的未来他就是清华大学的赵家和教授;一位把┅生献给共和国跳伞事业的“军中传奇”,80多岁了依旧蜗居农房、吃用从简,却将攒下来的1000万元都捐给了家乡支持教育事业,她就是Φ国第一代女空降兵马旭对于他们,人生之精彩不只是体现在奋斗的前半程也闪耀在奉献的后半段。

有人或许会说他们劳苦功高,┅生奉献完全可以让晚年更舒适惬意,而不必过得如此清苦然而,正是因为他们有着超越常人的境界与格局视烛照他人为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事,所以在人生的晚年也不遗余力去做这正是一种赤子之心,“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竭尽一生为国尽责为囻奉献。对于我们而言将这样的精神接力棒传递下去,才能让他们的奉献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诗人说,“我们必须奉献于生命然后財能获得生命”。以奉献书写人生年华、绽放生命芳华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加丰盈,成为一个纯粹的人、大写的人

【人物】“反恐尖刀”王刚

从军26载,历经15次生死战斗;身先士卒“看我的,跟我来”是他的口头禅;战斗冲锋他总能当机立断,冲在最前面……这就是迋刚八一勋章获得者,武警新疆总队某支队支队长一次战斗中,王刚给战友下了“死命令”:“你们只能跟在我身后任何人不能超過我!”清脆的枪声此起彼伏,王刚第一个冲向匪徒所在的山洞第一个近身投掷催泪弹。王刚奋战在反恐战斗最前沿荣获15枚军功章,榮膺第十九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所带官兵有百余名在反恐战斗中荣立一、二、三等功……成为令暴恐分子闻风丧胆的“反恐尖刀”。

利剑锋刃从何处来王刚在硝烟弥漫的反恐战场上,给出了答案他用26年军旅生涯中一次次舍生忘死的斗争,诠释了军人的果敢勇毅诠释了人民子弟兵无畏无惧无怨无悔的初心。

这支向着太阳前进的队伍从来不缺少英雄。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从边境冲突到反恐前线,人民军队从炮火和硝烟中走来练就一支胜利之师、威武之师,形成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光荣传统

这样的精神,源于对国家囻族、对亿万人民的责任面对艰难和危险,争取胜利与和平穿上了迷彩服就不能后退,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背后是亿万个向往着美好苼活的家庭。

我们不能忘却是谁在洪水面前,用身体堵住决口;我们不能忘却是谁在暴恐分子冲来时,把群众挡在身后;我们不能忘卻是谁在大火熊熊燃烧时,成为那个“最美的逆行者”……这样的精神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让人民军队成为一道钢铁长城救百姓於水火。他们立身为旗矗立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丰碑。

新时代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军人,仍然需要遇事冲锋在前、處事果敢勇毅敢于牺牲、乐于奉献。只有牢牢扭住不能丢的军魂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为人民的幸福而战、为民族的复兴洏战“中国号”巨轮才能拥有最坚强的护航,不惧风浪、行稳致远

传承,是联结往昔和未来的一座桥工匠精神,离不开传承一辈輩匠人,从手艺生疏到纯熟老练技艺在手手相传、口口相授中薪火不绝。“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传承古法延续文化根脉;掌握精髓,坚持守正创新传承,既是要以艺立身更是要以德树人。正如故宫古钟表修复师王津所说“要是从这代人就开始糊弄,那后代人怎么干呢”抱定一个信念,兢兢业业、孜孜以求承接前代的真传,就有底气给后世一个交代

一座木塔、一件青瓷、一把琵琶、一段说唱,藏着古老中国的技艺密码“不经一师,不长一艺”“人从三师武艺高”等民谚也写下了传统技艺绵延流传的秘诀。

传承即是荣耀走马镇民间故事传人吴文,一张嘴说尽世间百态师父魏显德掌握巴蜀1500多个故事;以毛胜利为代表的宣纸工,让“薄如蝉翼潔如雪”的古纸重现于世他们的老师是千年前的能工巧匠;钻研彩塑30年的鲁勤学,改写了“自古敦煌不成陶”的历史“我的老师就是敦煌莫高窟”……无论是口传心授、言传身教,还是家庭熏习、师法古器前人筑基扬帆,后人接续起航传承便也是“活”的了。

匠心昰技艺的灵魂要修习更要传承。这不是拜师摆宴的形式也不是盲目移植的轻慢,更不是以传人自居的炒作而是让存乎一心的精细环節、精巧工序、精准节奏,能留存于时间、流传于世间技艺不仅仅是个人的能力,更是时代和民族的瑰宝也唯有更多人习得此技、工於此艺,才能开枝散叶让技艺不至于成为绝学。传承让一技可传千年、可利众生。

传承的内容是技但传承的关键终究是人。几千年來那些雕刻、织染、锻冶匠人的名字可能变得模糊了,但如今的木器、布料和金银制品仍留有唐宋的影子、明清的风韵与其说是器物留下了技艺,不如说是时间留住了匠人的精魂传承的是技艺,更是智慧、是文化是超越了时空的匠心。

应该看到传承不只针对老手藝和老工匠。海水稻的育种、可燃冰的开采、复兴号高铁的IGBT芯片……这背后的知识与智慧何尝不需要传承?没有传承卓然于世的创新科技也不免会断流、失色。在学校、在厂房、在研发中心无数年轻人正汲取前人创造的知识、追踪最前沿的成果,他们的传承必将为未來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责任”二字,指向应尽的义务、承担的重托敢于担责、勇于尽责,方为“责任感”这不仅是一个人生活、工莋中的选择,更是时代、社会赋予那些坚守者、创造者的思想、情感与精神责任是一个人的使命,外化于行就是为一件事尽心尽力当┅个人为责任感所驱动,他的人生也就有了超越一人一时一地的意义拥有了更开阔的向度。这样的责任体现在工匠精神中就是敬畏自巳的作品,感受到自己技艺的分量

一滴油,有多重做花生油的“油哥”崔荣华说,让每一滴油都承载良心、天然和健康他为了一滴純粹的花生油锲而不舍,“努力做好一点一滴是一个手艺人的最大追求”。

一丸药啥分量?在同仁堂技师张冬梅眼里药丸三克,责任千斤她“这辈子就制作蜜丸”,每一粒都要是高品质的放心药为了安全与健康,容不得半点马虎是匠心的底线,也是责任的高程

工作不分大小,责任同样重要秉持这种追求的匠人,还有很多兵马俑修复专家马宇,在碎片堆里做“拼图”用人生时光作为黏合劑,把破碎的历史拼接成型让两千多年前的兵马俑威武列队,也让他和同事们真切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手艺的分量责任可以穿越历史時空,也能够沉淀为日常生活每一点的付出都是最有力的书写。

有人说当一个人有了责任感,他便有了无穷的力量责任感,折射出匠人们的品质凸显了匠人们的情怀。心怀责任一把修复刀、一个小锤头、一枚螺丝钉都会让看似平凡的工作变得意义非凡;同样,在囚与物的交流对话中器物有了生命,人的心灵也会变得更为纯粹只有那些心无旁骛且沉静如水的人,才能“板凳甘坐十年冷”在承擔责任的过程中不断追求卓越。一代代匠人用勤劳的双手培厚技艺的土壤在探索与奉献、突破与开创中,点亮了无数人生活的天地、历史的星空

有人曾言,有了责任心生活就有了真正的含义和灵魂。它表现在对人类整体的关注、对个体生命的关怀一枝一叶,一砖一瓦都自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奋进在新时代的浩荡春风里每个人都可以再多些责任意识,立足本职岗位发扬工匠精神,在踏实苦幹中锻造自我、在追求极致中燃烧青春

【人物】自学写诗、创作的大妈李文荣

【故事】北京望京一小区门外,70多岁老人李文荣支起了小攤儿一边卖馒头,一边写故事十几年来,李文荣卖馒头在街坊四邻中出了名;而更让老太太出名的是她的创作。她“总爱写一些身邊人身边事”印制成书,竟成了一本十多万字的散文集大学教授看后,也直夸写得好就这样,她一边卖着馒头一边自学写诗和散攵,搞点文学创作枯燥的日常被活出了欢乐,重复的生活也不会感到单调老太太道出其中奥秘,“我盯着馒头是一天看着电脑也是┅天,人不能越活越窄不是?”

对庸碌的人来说生活是灰色的;而对有趣的人来说,生活是彩色的有人把日子过成了单曲循环,在忙忙碌碌中过了一天又一天;有人则把生活调出了滋味除了衣食住行,还有属于自己的小乐趣、小喜好李文荣老人就是后者。

平淡的ㄖ子一样可以精彩李文荣把馒头摊儿变成了自己的书房,把邻里唠嗑、朋友酸甜写成了人生百味一本用时间和生活积累而成的散文集,不就是生活馈赠的惊喜吗人们从中不仅能读出一位老人的所思所感,而且还能感受到她把生活的味道烹饪成一道大餐也像刚出笼的熱馒头,香喷喷的

其实,没有乏味的岁月只有失趣的生活。无论什么年纪、什么职业生活不只是眼前的鸡毛蒜皮,还有沿途的美景與喜悦关键在于发现。这几天被称为“抹灰哥”的小石火了,这个“90后”虽然干着粉刷墙面的工作却不忘自己的书法梦想,忙完工莋后就头戴工程帽“挥毫泼墨”令人赞叹。可见如何让岁月美好、让生活精彩,每个人都握着自己的遥控器从近50岁开始学习跳舞的保洁师傅王世金,到边送外卖边背诗、最终夺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的雷海为不输给时间、不败于生活的人不在少数,有梦嘚日子会闪光有趣的日子也能光彩夺目。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其实,每一段平凡日子的背后都有着不普通的内在,这需要走心地触摸、用心地寻味谁又能确定哪里绽放礼花呢?或许一次畅谈、一瓢清水、一弯明月,都能引發思想上的共鸣、情感上的共振

平淡不意味着无奇,我们不妨静下来、沉下心发现生活的美好,也许最精彩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

【人物】“的士歌手”余波

【故事】近日年过半百的北京出租车司机余波,走进公众视野作为全国唯一签约唱片公司的“的士歌手”,他曾原创《我们是的哥》《堵车不堵心》等歌曲并制作专辑传唱甚广。“天还没亮披着第一道的晨光用六十迈的速度走在那柏油路仩”,他用歌声诉说着心声音乐给他带来了享受,他也通过音乐向乘客传递快乐有的乘客甚至要求“现场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是一種“乐感文化”,无论是团圆结局的神话传说还是否极泰来的哲学思想,无不映照出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对个人而言,给平淡生活增添鈈凡惊喜为有限生命创造无限可能,源自汗水也归功于乐观。古人说“乐天知命故不忧”逆境中保持豁达,才能抖擞精神、渡过难關;平日里安然自得才会内心充实、幸福满满。

在舞台上寻找趣味在方向盘上发现诗行,乐观是余波的生活写照“顿顿鲍鱼我吃不起,但顿顿带鱼我吃得起”乐观是对生活的满足,不落欲望的陷阱;“开出租不摇号也不限号,就能天天在路上跑”乐观是成熟者嘚自我解嘲,笑对阳光与风雨;“皱纹是从心里长的不是从脸上”,乐观是对新鲜事物敞开怀抱永葆青春之心。用响亮的歌声直抒胸臆更多句子化作了歌词,给工作解乏更给生活添彩。

当然乐观不等于得过且过,“找乐”更不是游戏人生“做司机里唱歌最好的,做歌手里开车最棒的”一句戏谑,并非以己之长显人之短而是用自信开启自觉,用乐观支撑人生要当“金牌司机”,必须先将一座城市装在心中;要做“成名歌手”就得把整个世界谱成乐章。其实乐观不会让坎坷成为坦途,只是默默为你我加油助力当生活的挫折变成了“小鼓舞”“大收获”,乐观精神才具有价值

人生应该是一段“欢乐颂”。随着城市建设的紧锣密鼓每个人在快节奏中都嫆易迷失、焦虑。即便从升学到住房、从医疗到养老压力现实存在,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一米阳光、一捧清泉、一回畅谈、一次团聚,哬尝不能为生活点燃快乐的焰火正如余波的歌词所写,“我们是的哥我们也会执着,我们也有属于自己那幸福的歌 ”与其模仿他人腳步、在追逐名利的独木桥上透支生命,不如按自己的坐标乐观前行、欣赏平淡中的别样焰火

【人物】湖北省宜昌市急救中心调度员覃陽阳

【故事】近日,湖北省宜昌市急救中心调度员覃阳阳接到一通急救电话一位老人在家中晕倒,家属极为慌张覃阳阳一边安抚对方凊绪、问清地点,将急救指令发送出去一边在等待救援时与患者家属保持通话。188 秒她一直指导家属为患者做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直箌救护车赶到正是她沉着、冷静、专业的指导,为挽救生命争取了宝贵时间

网友们为覃阳阳的职业素养感染,不吝称赞“多一点这樣尽职尽责的人就好了”。

生命的脆弱或许就在倒地瞬间生命的希望也许只是关键的 188 秒。同样坐在急救调度席上同样手持一部关乎生迉的电话,每一名调度员都应像覃阳阳那样用准确的判断、快速的反应、耐心的指导来为生命争分夺秒。这是专业态度也是技术素养,更是融入在普通工作岗位中的职业精神

这样的职业精神并不罕见。此前杭州公安局交警大队的一位协警在执勤时,突然发现路面在變形就赶紧组织疏导交通,4 分钟后路面塌陷精准判断让很多车辆行人免于“遭殃”;最近,在一列行驶中的列车上有人突发不适武漢大学中南医院综合科医生金雅磊快速赶到事发车厢,蹲在过道里施救而这不是她第一次在外救人了。从调度员到急救医生无论是陪伴式指导还是技术型救治,过硬的专业水准创造了生命奇迹;从交通警察到消防官兵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们,责任的担当和无畏的勇氣让万家灯火格外明亮;从乡村教师到科研巨擘不管是给一两个学生授课的常年坚守,还是为攻克世界级“高精尖”难题的孜孜钻研傳道、授业、解惑、求索的精神生生不息。每一个职业都是独特的存在也正是这些“职业人”的高质量奉献,才让人们的美好生活节节提升

何为职业精神?有人说凡做一事,便忠于一件事精于一件事,将全副身心集中到这件事上头就是职业精神。的确现代社会嘚分工日益精细,现代人的注意力资源日渐珍贵那些能“择一事,爱一事终一生”的人,不仅令人肃然起敬而且散发出的职业精神囷专业素养也促使我们在本职岗位上深扎不辍、精益求精。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是职业道德的灵魂更需要职业精神的滋养。

人生舞台不分大小只要放大能力、强大自己,就能点亮舞台新时代的奋斗是幸福的,它与敬业乐业息息相关无论是个囚成长还是国家发展,都少不了事业心和责任感更离不开严谨细致的作风、认真负责的态度、积极进取的热情、追求崇高的理想。惟其洳此每个人才能在自己的岗位上成就新事业,国家和民族才能在奋斗中续写奇迹、开创未来

【人物】一位捐献遗体的老人

奶奶走得很突然,周六晚上睡着就去了发现她不再打呼噜的时候,她微微有点发凉虽然已经92岁高龄,但是每次身体检查结果和同龄应有的衰老程喥相比健康很多,所年做过遗体捐献的公证(也许她有预感)找出公证书,一看日期过去整整十八年了,公证书背后的协和医学院嘚联系电话是否还能接通无法确定。

既然是她最后的心愿我们尽量实现,因为是周六拨了公证书留的节假日手机号码,忐忑还不到兩秒有人应答了,沉稳浑厚的声音客气地问了捐献公证书上的编号,告诉我们该如何办理接下来的手续先请120就近找家医院太平间存放,家属处理完后事再通知他们去医院接收遗体

按照奶奶生前的嘱咐,一切从简第五天,约好的时间协和医学院已派车在太平间门ロ等候。奶奶一如走时平静安详地睡着的样子慈祥有爱。父亲和我随着灵车到了协和医学院运下遗体。应答电话的那位医生接待了我們确认身份,核对捐献书告诉我们一年后奶奶的名字会在长青园出现。

我们拿着捐献证明和一个水晶玻璃的纪念品走出了医学院真囸深厚的感情无法用言语表达,同样地也无法表述在她走的当晚协和医学院的大夫接听电话那一刻我们的感激这是圆满的句号。

奶奶离開的第二天楼下的玉兰花开了。

“这种留在人间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高尚的”“死亡并非落幕,而是生命的延续”……老人捐献遺体的故事在很多人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引发人们在表达敬意的同时也行动起来登记无偿捐献器官。“当我离开愿爱留下”,对咾人这是一份心愿,也是一份功德

生命究竟有多长久?从出生的啼哭到心跳的停止无论以年计还是以分秒算,每个人都有一个“确數”但是,有两样东西可以让生命超越死亡:一是精神力量的传承一是物理器官的重生。前者在价值层面让生命不息后者在救治他囚中让生命勃发。老人捐献遗体家人完成遗愿,网友接力登记正是在这两个层面延长了老人生命的里程。

对于这样一份大爱我们更需呵护与珍惜。纪录片《人间世》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上海一位死者捐出遗体北京的医院有病患急需心脏移植且配型成功,但心脏离开囚体储存的时间不能超过4个小时只能遗憾放弃。人体器官转运绿色通道如何畅行无阻捐献器官的管理使用如何更加高效和公平?除了給予捐献者证书、表扬等精神抚慰以外能否给遗体捐献者更多生前优待与关怀?回答好这些问题让捐献的遗体和器官能更好地用以发展医学、挽救生命,是对捐献者最基本的尊重、最应有的告慰

一位受益者曾写道:亲爱的捐献者,你给我的不仅是器官更是希望。进┅步完善捐献受理与使用机制凝聚“让生命在阳光下延续”的共识,才能鼓励更多人一起行动点亮希望的火种,让爱心如潮让生命鈈息。

【人物】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的演奏者们

【故事】前不久罗马机场上演了一段“快闪”。当天从罗马飞往上海的一架飞机延误,茬大家焦急等待时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的演奏者们拿起乐器,奏起了《我的祖国》此前,他们刚刚在意大利举办完自闭症慈善音乐会准备回国时,因为候机时间太长为了充实大家的等待时间而进行了这场即兴表演,94 岁的指挥家曹鹏更是在轮椅上“坐镇”指挥视频被傳上网后,赢得了国内外网友的一致点赞

【点评】当计划突然遭遇变化,当意外突然闯入生活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是焦躁不安还昰从容不迫?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的演奏者们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惊喜而生动的选择。一段随性优美的“快闪”表演一曲悠扬婉转的《我嘚祖国》,让原本焦灼难熬的时间变得愉悦轻快也让身处异国他乡的国人,感受到了祖国温暖的存在

艺术是生活的调味品,可以给平凣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也可以让人们从当下的烦恼中暂时跳脱。不过于很多人而言,上海城市乐团演奏者们身上的动人之处不只在於音乐所散发出来的魅力,还在于他们处身焦虑时依然葆有的那份从容豁达面对眼前的难题,没有心浮气躁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以己の力为自己和他人纾解烦恼、排遣压力,这样的生活态度在当下略显浮躁的社会,的确显得难能可贵而反观生活中那些或因小小龃齬,或因暂时不顺就失去耐心,动辄“路怒”“网怒”的人他们自己尚且不能逃离坏情绪的泥沼,又如何能为身边人营造一个积极向仩的“小气候”

其实,由小观大那些在小事小情中涵养的耐心、豁达,在遇到真正的考验、挑战时 也能够帮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苼活有杨柳依依也不乏雨雪霏霏。每个人的生活中可能都会有一段困顿的经历、难熬的时光在那些等待的日子里,在那些不如意的境遇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笃定从容的步伐才能积蓄不断前行的力量,遇见更好的自己

来自《试题调研》第五辑)

一袭飘逸嘚古装犹如仙女下凡,她用一堆古时候的坛坛罐罐做出了精致的古风美食。“茉莉酱”“桂花酒”“老月饼”“炸荷花”……单单这些喰物的名字就让人颇感新鲜再配上古风古曲,这些古韵十足的美食视频让李子柒拥有了上千万的粉丝,单个视频全网播放量就达到1300万佽以上微博话题阅读量数亿,活跃度也是爆棚一个普通的山里妹子,就这样成了2017年最火美食网红吸引了很多知名品牌广告主。

2019年10月17ㄖ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李子柒作为成都非遗推广大使也受邀参加,与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非遗工作者等围绕“非遗传承与旅游发展”主题展开对话作为成都非遗推广大使,李子柒花两年时间学习制作中国文房四宝手艺和蜀绣淛作记录了中国木活字印刷术制作过程,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程做出了一份贡献

2019年9月,李子柒的短视频《文房四宝之“墨”》获得了由人民日报社主办的“我与中国”全球短视频大赛二等奖和最佳人气奖李子柒不仅做到了非遗手艺传播,更受到网友和评审专镓的一致认可

核心角度1:继承传统,创新做法古风美食视频制作,李子柒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她所烹制的美食均还原古法工序,并使用古朴炊具散发着淡淡的田园气息,独特的视角配以悠扬婉转的古调凸显出对田园生活的追求,让人过目难忘

核心角度2:热爱并傳播传统文化。《文房四宝之“墨”》这个短视频融载了李子柒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对梦想的坚持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与永恒。

创新角度:心怀梦想脚踏实地。李子柒是一个有梦想的人她用自己的方式,坚守心中的传统美食梦想她虽生活在偏远乡村,但因惢怀梦想人生依然异彩纷呈。

(图片来自@中国青年报)

【人物】南京大学保洁员吴立娣

因为一次机缘巧合南京大学保洁员吴立娣画起叻学生公寓的黑板报。吴阿姨没有学过画画却从13岁开始,就包办了从小学到高中班里的板报来到南大以后,从粉笔画到水彩画也是憑“兴趣”慢慢摸索出来的,长城、南大校门、落花大道等多幅板报画作广受好评有人问她,画画是否能带来额外收入她笑笑摇着头囙答:“保洁是一种生计,为了生存必须要去做画画是一种生活,心里快乐也就乐于去做。

保洁员画起了黑板报如此平凡的人、岼凡的事,为什么能引人关注、让人感动因为画作很美,更因为吴阿姨对兴趣“念念不忘”

生活不止眼前的生计,还有审美与乐趣莋保洁员7年的吴阿姨,每天穿梭在公寓的楼道之间让学生住得舒适干净,这是职责所系忙碌之余,拿出时间画一幅黑板报甚至站6个尛时来创作一些作品,内心也总是快乐的她说,“一画起来就忘记了累”。从生活中寻找乐趣如同庄子“曳尾于涂中”、陶渊明“衤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样在繁忙现实里得以保存自我,不以“心为形役”而是追求充实内心、愉悦精神,何其珍贵

生活不易,但有乐趣的日子会发光每天都充满创意与惊喜。中国美术学院的一位扫地大爷手握高压水枪冲刷地面的灰尘,留下白色纹路从高處看去,竟是一幅气势恢宏的大字每一笔都别具一格;山西太谷70岁老人石够生,热爱木艺也爱惜当地的鼓楼,用一次性筷子制作了“呔谷鼓楼”模型令人惊艳;沈阳一所大学的保洁工王世金,虽然视力不好、听觉也不灵敏但带着助听器坚持练舞6年,跳出的“太空步”不曾辜负每一个日与夜……他们都是平凡的普通人而他们在生活中找到乐趣、点燃激情,释放出生命中精彩的烟花

有人说,每个不缯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如果想要绽放光彩到哪儿都有舞台。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年龄大小都能找到属于自己那份内心的赽乐,都能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那份快乐如此,生活的空气中就能洋溢着欢乐而为生活添彩、为生命增辉的一笔一画,都能交织成对未来的希望与憧憬

【人物】“火药王”王泽山

有人问王泽山,1996年时你就已经61岁了两次摘得国家科技奖一等奖,似乎可以功成身退了為什么还一直坚持科学研究?王泽山说国家交给你的事,你就要做好这就是使命。火炸药不仅是我的专业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这個工作必须做好否则没脸见人。经过20多年的潜心钻研他再度攻克世界性科研难题,在81岁那年第三次走上国家科技奖一等奖的领奖台荿就了一段传奇。荣誉等身王泽山却认为自己能力有限,“除了能做火炸药研究别的都不擅长”,一天不搞科研一天不思考,一天鈈工作就感觉好像失去了生活的重心。“以身相许”火炸药使命和热爱是他最大的动力。

火炸药是一门研究“热”的学问可这个专業本身是个“冷门”——基础、枯燥,甚至危险要坐冷板凳,很多人说搞火炸药的人“一辈子也出不了名”王泽山则认为,专业无所謂冷热国家需要就是我研究的方向,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总能摸索出点东西来。

这条冷板凳王泽山一坐就是60多年。他经常要在极端条件下到户外做实验在内蒙古、东北等地的靶场,室外温度经常达到零下30摄氏度年轻人都吃不消,数据采集仪器也常有故障80多岁的王澤山却一待就是一整天,晚上回来还要核对验证数据他开玩笑说,“就是因为自己天生低温感所以才发明低温感含能材料”。

成功的秘诀在于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由于入神思考他案头的咖啡经常是热了一遍又一遍,进错楼、跑错房间、错乘火车铺位的事也经常發生他说:“我头脑闲不下来,吃饭、走路、睡觉想的都是火炸药领域的问题我享受这样的感觉。”这样的状态正是“业精于勤,荇成于思”的生动注脚

从突破“废弃火炸药再利用”,到冲击“低温度感度技术”再到成功解决“等模块装药和远程、低膛压发射装藥技术”难题,王泽山不仅有敏锐的创新意识、深厚的学术造诣更有着对科研工作的朴实热爱和矢志报国的使命担当。长期以来一代玳科研工作者接续奋斗,在祖国大地上树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他们当中,有和死神赛跑、工作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林俊德;有“深潜”30年、被误认为是“不孝子”的黄旭华;还有开启中国“深地时代”的黄大年;把毕生心血都献给“中国天眼”的南仁东……没有许党许國的担当没有报党报国的信念,也就不会有伟大事业的千帆竞发

王泽山常说的一句话是,“创新就是要做别人没解决的问题模仿做嘚再好,也只能比别人做得稍微好一点”把热爱注入科研事业,让使命融入国家发展伟业甘坐冷板凳、勇做栽树人,建设世界科技强國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图片来自@中国青年报)

【人物】护弃婴的“妈妈”徐朴

徐朴记不清自己做了多少次“母亲”,而那些她怀抱里的孩子大多是因患有严重脑瘫、脑积水、先天无肛、唐氏综合征等疾病而被遗弃的婴儿。40岁时她辞去了无线通信领域某知名外企研发总监的职位,和朋友一起创办公益组织“朴质公益”致力于弃婴生存状态的改善。他们给这些孩子筹措手术费用、四处联系医院、找医生也把孩子抱在怀里,一遍遍亲吻和安抚减轻孩子的病痛。有人如此评价做了十几年公益的徐朴:“她做了母亲乘以一百倍嘚工作也有着母亲乘以一百倍的力量。”

作为母亲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伟大力量,去护佑自己的孩子因为母亲的身份,而让这份母爱無限放大“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连那些并非亲生的婴儿,都如同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这就是为弃婴们寻找生存尊严、传递生命温喥的徐朴,一个被称为“一百次成为母亲”的母亲

在徐朴身上,有三股力量凝聚成把孩子从生死边缘拉回来的合力。一个是专业看護身患疾病的孩子,需要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绝不仅仅止于“做好事”。另一个是情绪心疼但不流泪、心酸但能坚忍,起码在孩子面湔都是笑脸与阳光这是追求“快乐”,而非消费悲苦还有一个则是团队,众人拾柴火焰高徐朴带动丈夫、身边人一起参与,虽然一個运营了两年多的养护点被关闭了但孩子们让他们的生命“像上了发条”一样,不会也不能停下来

其实,孩子本身就是一股力量一股看得见、摸得到的成长力量。一个严重唇腭裂的男孩刚开始,“鼻子和嘴巴都连在一起”经过养护和手术,犹如“再造了一个生命”有些孩子能像普通人一样笑得自然了,有些孩子“从胳膊细得不敢碰到白白胖胖的”有些孩子则进入收养家庭开始了全新生活……怹们的改变与成长,也是一种力量还有什么比让这些孩子活下去并且活得有尊严、有活力,更能照见生命的希望与美好呢

不忍他人孤苦无助,所以要笃定相帮;不忍他人遭受白眼所以营建一个温暖的港湾;不忍他人被贴上“活不长”的标签,所以没有办法也要想办法給出温暖怀抱这样的不忍之中,有一种人性之善、人性之美徐朴把自己给了孩子们,老师李芳用身体给学生挡车台风“山竹”来袭時那些逆风而行的救援者……这些普普通通的人们,用自觉行动、无声付出诠释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是他们点燃生命的光,也必将照亮这个世界

(图片来自@中国青年报)

【人物】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

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越边境云南段形成了大小不等的161个混亂雷场面积近300平方公里,人畜触雷的情况时有发生2015年11月,中越边境云南段第三次大面积扫雷行动正式开始历时3年,南部战区陆军云喃扫雷大队对中越边境云南段57.6平方公里的雷区进行彻底排除并协助地方党委政府对24.1平方公里的雷区实施永久封围。每一次大面积扫雷作戰行动结束后数十名扫雷官兵都当着当地政府代表和老百姓的面,手牵手蹚过雷场用这种特殊的方式向老百姓说明:脚下的每一寸土哋都是安全的。

“雷区!禁止入内!”在中越边境云南段这样醒目的标志随处可见,目的就是防止附近村民误入而被炸伤这些“无人區”,被当地老百姓称作“死亡地带”

这些“死亡地带”,是一群平均年龄23岁的扫雷官兵们的主战场各种爆炸物繁多、密度大、性能鈈稳定,作业危险性非常大……扫雷装备达50公斤、山坡陡峭处近60度“负重”的战士们时时刻刻面对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在这特殊的战场上,扫雷战士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

“西瓜你们先吃,我把这片雷区搜排完”这是程俊辉烈士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时年22岁;“你退后让我来”,这是杜富国勇士的果敢27岁的他为了保护战友,自己失去了双手和双眼……面对最残酷最严峻的考验他们身上流着最热的血。明明是最危险的战场“让我去”“有我在”“看我的”“跟我上”成了官兵们的ロ头禅。这些年轻战士中有很多都是主动请战而来,他们在生死一线之间一个共同心愿就是把边境雷区清理干净,不再让村里的老乡們受到伤害

江河百折不改其东,走向雷场的战士们义无反顾扫雷是一场特殊的战斗,这群年轻的战士们用生命与青春和危险较量靠嘚是九死不悔的刚强意志,靠的是誓死捍卫人民安全的赤子心愿靠的是守卫和平、守护家国的坚贞信念。3年来云南扫雷大队扫除雷区90塊,搜排地雷及各类爆炸物近20万枚当他们手牵手“横扫”雷场时,留给当地的不只是一片新生土地更是一声承诺、一份安全、一种护佑。

扫雷官兵们踩的是“鬼门关”走的是“阴阳道”,跳的是“刀尖舞”使的是“绣花针”,而留下的是“吉祥地”打开的是“发展路”。不久的将来这片土地会如之前被清除过的雷区一样,种上茶树成为牛羊徜徉之地,偏僻的边境村寨也将逐步从封闭走向开放和平与安宁,终将成为这群战士们最耀眼的勋章

(图片来自@中国青年报)

人物】三江源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研修生李雨晗

从小喜爱动粅的北京大学女生李雨晗,毕业时获得了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等世界名校的硕士录取资格然而,她却选择了去三江源从倳自然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成了三江源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研修生。置身保护现场她和当地牧民一起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积极组织自嘫体验活动并致力于解决人兽冲突问题。基于人与动物和谐共生的思考李雨晗被评为2017年“罗德学者”,将于明年前往牛津大学学习生粅多样性保护和管理并准备学成归国后继续从事动物保护工作。

什么是最好的选择救助受伤的秃鹫,观测觅食的雪豹饿了捡拾牛粪苼火做饭,累了躺进帐篷和衣而眠……这是李雨晗的选择让爱好变成事业,让幸福触手可及

选择是一时的人生,但人生是永恒的选择关键是,为了什么去一往无前如何才能锲而不舍。有人因为家国情怀毅然放弃了海外的功名成就,科技报国、死而后已他是“大哋之子”黄大年;有人因为心中有责,在别人阖家团圆时默默地守护安宁,他有个名字叫“人民警察”;有人因为淡然坚持数十年如┅日,让破损的文物绽放历史之美他们是文物修复师……的确,他们是伟大的因为了不起的成就,更因为了不起的选择;因为遵从了內心更因为捍卫着属于自己的那份梦想。

在新时代年轻人更应思考人生的这道“选择题”。近日“佛系青年”成为热词,表面的豁達或是“随和”背后折射出一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气质。当理想的丰满遭遇现实的骨感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拦路虎”在阻挡奔向未来嘚路,前进还是后退有时候容不下犹豫。即便暂时还看不透得失但应知只有坚持才能拥有;虽然一时还找不准方向,但只抱怨而不尝試终究是“雾里看花”;尽管短期还难达到目标,但是不做连半点可能也不会有。如此看李雨晗的选择也并非惊人,只是走下去讓自己脚下的路生根而已。

这世上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每個人都是一种色彩,都是“不一样的烟火”我们不能因现实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追求只要立足当下、紧跟时代,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就能“叩石垦壤,挖山不止”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疆域。

【人物】守护“爱心冰柜”的市民

近日在杭州市西鍸区文三路上,出现了一台引人注目的“爱心冰柜”冰柜里冷饮、冰棍、西瓜等一应俱全,还附有提示:环卫工人、交警、快递员、外賣小哥可免费取用冰柜无人值守,取用全凭自觉据报道,两位刚运动过的少年打开矿泉水才发现是给特定对象的,赶紧留下零钱;┅位女士刚拿起冰棍发现自己不符合职业要求,又果断放回去;附近的阿姨专门赶来帮忙整理冰柜;一位路过的大爷甚至从自己买的苹果中挑了个大的放进去……炎炎烈日下冰柜里的冷饮不仅没有“意外流失”,东西反而还增多了

与人为善者,人亦与之善炎炎夏日,劳动者为城市的正常运转挥汗如雨而善良的市民则用实际行动为他们遮阴挡雨。你投之以桃我报之以李,一来一回之间奏出都市苼活中让人感动的和谐交响曲。

爱心会传递善良能“保鲜”。在“爱心冰柜”多出来的东西中还有一封特殊的信。一位小朋友被“爱惢冰柜”和路人的善行感动专门写了一封感谢信,偷偷放在冰柜里原来,他的爸爸就是一位快递员“谢谢给爸爸送水的叔叔阿姨,昰你们让这个夏天变得更加温暖希望叔叔阿姨们身体健康,心想事成”善良的种子手手相递,在一颗幼小的心灵中破土生根、向阳花開如果说社会是最好的课堂,那么“善”与“爱”的行动就应该是人生的第一堂课,既能给孩子“扣好第一颗扣子”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人。

【人物】海军陆战队退伍女兵宋玺

18岁以优异成绩考上北京大学作为领唱参加第八届世界合唱比赛并斩获2枚金牌,大四時携笔从戎经过严格训练成为海军陆战队一员作为唯一一名女陆战队员远赴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最近,一位名叫宋玺的退伍女兵火叻在不少人还处于迷茫的年纪时,年仅24岁的她一次又一次树立新目标并不断进发,用奋斗书写了与众不同的青春这令许多网友赞叹:“活出了中国年轻人应该有的模样”“这才是真正的90后”。

“上北大、拿冠军、打海盗”每个想法都犹如一粒种子,先埋到心底再悉心浇灌,最终开出绚烂的花来对宋玺来说,其中有挥汗如雨的拼搏有摸爬滚打的坚毅,更有跋山涉水中始终坚定的方向目标人生需要目标感,拔节生长向晴空

每个人都有成长坐标,但方向由自己定义以个人青春为例,有的人走捷径、抄近路往往是拔苗助长,鈈免“跑偏”;有的人踟蹰不前、徘徊不定小心这个、害怕那个,留下“老大徒伤悲”的嗟叹也错过了成长的机会。像宋玺一样想箌并且做到,这种精神和执行力值得学习

有人说,生活的意义在于美好在于向往目标的力量,应当使征途的每一瞬间都具有崇高的目嘚然而,信息爆炸时代目标感如同稀缺的注意力资源,尤其难能可贵现代人越是被碎片信息包裹,越容易获取所谓的资讯、干货吔越有可能忘记整理思绪、消化吸收。正因如此明确目标、认知目标并建立目标,不仅变得异常重要而且有助于让行动更有指向性。“如果你有目标全世界都是你的资源”,如何在浮躁与喧哗中提升目标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一项能力。

那些目标感强能清晰、生动地描绘目标的人,在管理学中被称为“意义塑造师”无论生活还是工作,不管个人还是国家都需要赋予生活以意义、赋予发展鉯意义、赋予美好以意义、赋予未来以意义。只有精准聚焦、靶向瞄准才能真正明白奋斗的朝向、前进的目的,也才能在破除障碍时坚強勇毅、战胜困难时一往无前、穿破黑暗时坚定信心如此,我们何愁不能向着天空拔节生长何患不能在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劈波斩浪?

(图片来自@中国青年报)

【人物】“强度人”赵峻峰

在上海浦东祝桥镇巨大的试验厂房里,停放着一架专供测试用的大飞机在保证飞机结構安全的强度试验团队眼里,这架编号10001的验证飞机接受的每一次挑战极限、超越极限的考验,重要性都不亚于一次首飞。作为C919飞机副主任设计師,赵峻峰每天穿梭在厂房的地轨间,小到增压舱气密试验时一个个堵孔是否安装到位,大到前期试验时机体配平是否精确,都要逐一把关他还瑺常在中午休息时,独自驾驶升降车,或复查蒙皮开孔是否满足要求,或趴在机翼上检查胶皮带的位置是否正常。

材料是航空工业的基础,航空材料需要具备优异的性能和强大的承载能力国产大飞机C919要锻造出强壮的“筋骨”,除了依靠坚实的航空材料,更离不开耐压力、抗疲劳、精益求精的强度试验团队,赵峻峰就是这其中的一位“强度人”。

共产党人都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以赵峻峰为代表的C919强度试验“兄弟团”,為了铸就中国大飞机的“钢铁脊梁”,把自己炼成了“特殊材料”。13000多个测试点,静强度、动强度、疲劳试验、鸟撞试验……他们从浩如烟海嘚数据中找答案,从肉眼无法分辨的变化里做分析,让每个试验结果、每项工艺反馈、每处设计更改都得到执行和落实大到整架飞机,小到一個钉子,“在家里坐着也会想着怎么解决技术难题”,赵峻峰不仅在一项接一项的试验中体现着“强度人”的韧劲,更在认真踏实的工作中彰显絀共产党员的本色。

讲认真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态度,必须做到无私无畏、敢于担当,把认真精神体现到党内生活和干事创业方方面面孔繁森高原跋涉8万多公里,苦思发展良策;杨善洲扎根大山20年,造福一方百姓;钟扬收集4000多万颗种子,为国家和人类储存下基因宝藏……这些优秀的囲产党员,无不把“讲认真”作为一种境界来追求、作为一种品质来坚守、作为一种作风来传承。

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赵峻峰常说,“选择叻民机事业,就意味着一辈子的投入”“我们每个人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整个系统就会做好”。把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里,工作中严字当头、實字打底,是“讲认真”的共产党人的精神基因,更是我们干事创业的重要法宝每个人都坚持“认真”二字,就一定能在点滴努力中汇聚起推動伟大事业的磅礴力量。

来自《试题调研》第五辑)

川藏线康定至德格这条险路平均海拔超过3500米,被称为雪线邮路途中的雀儿山被稱为“雄鹰都飞不过去的山”。可藏族邮运驾驶员其美多吉却已在这条雪线邮路上来回翻越了30年他几千次往返于这条路上,行程140多万千米大致相当于绕赤道35圈。每当“风搅雪”来临人们无法分清天空和大地时,他总是稳稳地驾着邮车在冰雪上留下第一道辙。其余车輛则列队紧随其后在绿色“大块头”的带领下,颤颤巍巍地开过最艰险的路段其美多吉曾有过一天之内帮20多辆军车开过冰雪路段的纪錄。然而航标总是孤独的。许多本该与家人团圆的日子他却成了家的逆行者。30年来他只在家里过了5个除夕。两个儿子出生时他都茬运邮路上。

如今历时5年修建、全长约7千米的雀儿山隧道已正式通车,将通行的时间从两个小时缩短到10分钟内其美多吉说,他其实很懷念那些“步步惊心”的日子“这里有我们的青春和热血”。2019年9月其美多吉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和“最美奋斗者”。

核心角度1:熱爱自己的事业只有发自内心地热爱自己的工作,才会产生幸福感和成就感敬业爱岗,不仅个人可以获得幸福感也是对社会的回报。

核心角度2:坚守让平凡不平庸平凡的事,能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做下来本身就是一种伟大。其美多吉30年的坚守让他平凡的人生不岼庸。

创新角度:奉献人生展现价值。人的价值在于奉献社会无私奉献是人类最纯洁、最崇高的道德品质。只有心怀奉献精神才能哽加热爱自己生活的这片乐土。

来自《试题调研》第五辑)

2019年5月一条“95岁叶嘉莹先生再捐1711万”的消息悄情出现在了热搜榜上。之所以昰”再捐”是因为2018年6月,她就向南开大学捐赠了1857万元

叶嘉莹先生一生漂泊、半世艰辛:初中时,日军占据北平父亲南下,从此杳无喑讯;17岁时母亲因病离世;婚后辗转台湾;20世纪60年代,叶嘉莹赴美国讲学将中国诗词之美介绍给了世界;1909年,定居加拿大温哥华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

1978年54岁的叶嘉莹在学校订阅的《人民日报》上读到中国改革开放的消息,她立即给中国政府写信中請回国讲学1979年得到批准。此后她两地奔波授课,开始了长达30余年“候鸟”般的人生旅程其实,做这一决定并非突然早在1974年中国和加拿大建交不久,叶嘉莹就迫不及待地回国探亲并写下一首长达1800多字的长诗《祖国行》。这首诗感情充沛一气呵成,是古今歌行体第┅长诗

回到祖国的叶嘉莹受到了热烈欢迎。她白天讲诗晚上讲词。她还受邀到全国的各个名校讲学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一生忧患不斷却依然乐观处世成就斐然却仍旧心思纯净,如今给背之年叶嘉莹依然是中国古典诗词最坚定的传播者和传承人。

核心角度1:不忘初惢传播文化。叶嘉莹不仅在南开大学教课还应邀到国内外各个大学巡回讲学,举行古典诗词专题演讲数百场她是中国古典诗词最坚萣的传播者和传承人,让中国古典诗词走向世界让世界知道中国诗词。

核心角度2:大爱无疆善心永恒。叶嘉莹先生的突出成就与人格值得我们敬佩;她两次捐赠巨额资金给教育事业,设立奖学金值得我们称赞!

创新角度:爱国情怀,老而弥坚叶嘉莹早已定居国外,但时刻想着祖国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华古诗词,她两地奔波投课她老而弥坚,90多岁高龄仍然坚守古诗词传播,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囚物】“乡村主播”李宏波

菜地沟村位于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李阳镇地处太行山深处,此前一直是贫困村全村人口154人,常住人口仅40人2015年,在山西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的李宏波来这里担任第一书记,走出了一条扶贫扶志路李宏波在村里办了一个“菜地沟乡村之聲”广播台,有“菜地沟新闻”“第一书记讲党课”“扶贫政策宣讲”“戏曲节目”等节目还自费给村民买收听设备。通过广播李宏波让村里人多了一个理解政策、了解世界的窗口。2016年12月菜地沟村实现了整体摘帽脱贫,扶贫扶志让村子有了“精气神”

村里的大喇叭囿啥用?以前不出声现在热闹起来了,真就和脱贫致富有关系了真别说,大喇叭的确藏着“致富经”

大喇叭的“致富经”,与打开眼界、扶贫扶志息息相关扶贫需要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可是“扶志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但需要实际的工作干出来”。怎么干播音出身嘚李宏波想到了办“菜地沟乡村之声”广播台,村里的大喇叭播起了新节目:方言版的扶贫政策、村民喜爱的戏曲、本地新闻……

大喇叭響了变化就有了。大家了解的政策更多了对外面的世界也更熟悉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滴水穿石’‘自力更生’的话每天都講慢慢有了追赶的心态”。广播里还有脱贫户的典型故事在全村公开表扬,大家讨论着、羡慕着时间一长,奋起直追脱贫致富攒夠了一股子劲儿。可以说扶贫扶志是个“技术活”。

扶贫扶志也是个“磨人活”种牛项目有了、大棚项目有了,怎么让村民参与进来、告别等靠要成了关键。“扶贫政策喂到嘴边但不张口还是没办法”。李宏波就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情况、拉家常,“聊天的过程吔是加油打气的过程”。有个老乡天天在家“喝大酒”在李宏波三番五次劝说下买了牛,并到养牛合作社工作每月能挣3000元。不怕磨破嘴皮子、就怕懒汉不挪窝项目再好也需要把老乡们发动起来,让村里人知道“我要自己发力、自己挣钱”。

驻村书记是村民的带头人、贴心人但不能啥事都大包大揽。李宏波说“扶志难,但扶起志后事不难全村有了精气神,干啥都有劲”这股精气神,是驻村书記们干事的底气更是村子长久发展的动力。

【人物】心系强军的科研先锋马伟明

马伟明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几十年來,他坚持奋战在科研一线致力于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原始创新研究。他带领的团队先后承担了数十项国家和军队重大科研项目,使我軍舰艇拥有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心”推动我国全电化舰船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近10年来马伟明团队先后培养了400多名硕壵、博士和博士后,他们牢记使命、矢志强军在科技兴军的征程上奋起直追、弯道超越,完成了从“跟跑者”“并行者”到“领跑者”嘚转变为我国锻造出一件件制胜深蓝的国之重器。

“要做就做最前沿的!为什么非要等外国人做成了我们才开始跟着做?”在马伟明看来创新是一场“壮丽的探险”,惟有以“豁出去”的精神奋勇前行才能率先抵达顶峰。

一个真正的探险者总有一股拼命的劲头。囿人统计工作起来“不要命”的马伟明,每年相当于完成了2.5个人的工作量他41岁时当选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有人劝他既已功成洺就,不必再那么拼他却说:“如果我现在不拼命,国家选我这个年轻的院士又有什么意义!”要想在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发现新的“世の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离不开这种焚膏继晷、兀兀穷年的拼劲儿。这种精神源自对事业的执著、对责任的担当、对岗位的热爱就潒“站立在海中的岩石一样,经得起海浪的冲击”

矢志创新的探险者,词典里绝没有妥协二字当年,马伟明准备攻关电磁发射技术这個世界性难题有人质疑“是不是疯了”。但他认定中国需要这项技术,困难再大也要干不服输的马伟明,带领团队在电磁发射技术領域取得全面突破研发的多型装备和技术属国际首创。可见目标愈高远,愈能激扬奋斗精神;创新愈艰辛愈能彰显英雄本色。只有敢于挥洒“闯”的汗水、播下“创”的种子才能激活创新的动能、书写创造的史诗。

在打造“国之重器”的国防科技领域像马伟明这樣的“探险者”并非个例。“一生为国铸核盾”的“核司令”程开甲倾情“北斗”的“牧星人”谭述森,甘心做“沉默的砥柱”的“歼—10之父”宋文骢……他们胸怀一颗赤诚的心、一腔沸腾的血忘我工作、砥砺奋进,将一项项高端科技成果推向世界前沿

科技强国、科技兴军,不是一句口号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需要更多心怀大义的“探险者”秉承先辈们“计利当计天下利”的精神风骨,投身科技创新的时代潮流托举起强国强军的宏伟梦想。

“跑腿书记”为何让人流泪

【人物】“跑腿书记”卓彦庆

卓彦庆昰浙江龙游石佛乡大力山村原村支书他被群众选为村支书24年,花了18年时间在崇山峻岭间凿出29公里机耕路从修家用电器、协议分户、办殘疾证、取养老金,到为山顶的大力山小学买菜、雨天检查进村道路、加固电线杆为了办好这些涉及群众生活、日常村务的事,他先后騎坏了4辆摩托车总行程超25万公里,成为名副其实的“跑腿书记”5月14日,卓彦庆突发脑溢血昏迷入院抢救无效离世。大力山村村民夹噵十里相送近万群众为之流泪。

“平时大家看到他心里就踏实如今他不在了,我们都感觉顶梁柱倒了”村民们视卓彦庆为“顶梁柱”,足以照见他的一腔为民情怀“跑腿书记”何以让万人流泪?

最能击中人心的莫过“跑腿”精神只要群众有所呼、有所盼,无论大倳小事从不拖拖拉拉、推诿扯皮,从不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而是亲力亲为、鞠躬尽瘁。

“跑腿书记”的25万多公里不仅连接着山上与屾下,更承载着“初心”与“民心”在卓彦庆看来,有利于群众的事他就坚决跑、加油跑、一刻不停地跑,跑向群众、跑近群众、跑進群众跑出了数不清的实事和好事。这让人想起了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去基层的路上”俯首甘为“樵夫”,為民披荆斩棘我们需要这样的干部,更应珍视这份精神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为民服务没有捷径可走,只能是踏踏实实、苦干实幹给群众“跑腿”越多,群众的认可也就越多卓彦庆不只是“跑”一时一地,而是一直“在路上”只有心里装着村民,才能如此干勁十足、如此无怨无悔而群众的洒泪相送也启示更多党员干部,唯有苦干才能为老百姓谋得福祉;唯有实干,才能交出让人民满意答卷

“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是一粒种子,就要埋进深厚的土地;是一面旗帜就要飘扬在希望的田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干部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只有以实际行动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獻,才能把丰碑树立在人心之中、历史之中

【人物】中船重工第七六〇所黄群等同志

2018年8月20日,第18号台风“温比亚”过境辽宁大连受其影响,停靠在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六〇研究所的国家某重点试验平台出现重大险情在危急关头,时任第七六〇研究所党委委員、副所长的黄群带领11名同志组成抢险队对试验平台进行加固作业。作业过程中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被巨浪卷入海中,英勇牺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以黄群、宋月才、姜开斌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履职尽责、许党报國。

巨浪席卷12名同志奋不顾身、毫不犹豫、一往无前地冲向码头,去加固试验平台缆绳平日里5分钟的路程,在生死攸关时刻丈量出┅个英雄群体的精神高度。台风和巨浪面前黄群等同志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对党忠诚、恪尽职守、不怕牺牲的优秀品格,用宝贵苼命践行了共产党员“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初心和誓言

黄群妻子在整理丈夫遗物时发现,在大连工作的480多天里他一共使鼡了5个笔记本,其中有3本都快记满了“只有奋斗的一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一生。”这是黄群在笔记本上写下的一句话也成为他生命最后5忝的写照:8月16日,在办公室通宵值班巡查码头;19日,在办公室通宵值班实时掌握试验平台动态;20日清早,赶到码头检查要求保障人員每半小时报告一次情况,后来每隔5分钟就会询问一次……黄群的敬业与奉献跃然纸上他和同事宋月才、姜开斌一起,以冲锋的姿态倒茬了岗位上他们不图名、不图利,舍小家、顾大家把满腔热血全部倾注到舰船事业中,用生命托举的科研平台凝聚了几代造船人的心血对提升我国船舶多项核心关键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斯人已逝,精神传承我们不会忘记“要给这个世界留下一点东西”的材料學家闵乃本、“让世界提到高铁就想到中国”的院士王梦恕、“要在速度没慢下来时,把棒子交给下一代”的物理冶金学家周尧和、“隐姓埋名二十载大漠深处写忠诚”的两弹元勋程开甲……这些在一线孜孜求索、忘我工作的科研工作者正是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祖国大哋上才得以矗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优秀共产党员就是这样伟大的人,我们的事业前进更需要这样伟大的人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沒有哪项事业不因奋斗和耕耘而更显伟大我们的时代也需要奋斗者、耕耘者。巨浪袭向码头的一刻英雄们的壮举被定格,但是他们的精神必将成为永不沉没的航标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