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知学道不思本,舍本求末的自愚蒙什么意思吖

答李紫剑《大成拳再问疑》

问疑1:按理说赵道新先生既为芗翁义子必为衣钵传人。然赵先生晚年述作鲜有论及站桩者,是何道理芗翁对套路深恶痛绝,而道新却创惢会掌行世对套路情有独钟。此又该作何解

答:赵道新先生在《训练方法》一文中写到:“纯粹的基础训练包括长跑、站桩的耐力训練、抻筋、跳绳等柔韧训练”。

什么是纯粹的基础训练呢我认为就是必须要练的拳术基本功。虽然这还不足以证明赵道新先生对站桩训練的重视但据说《道新拳论》(载《意拳汇综》卷下)只收集了赵道新先生十一篇拳学论著,尚有包括《论站桩》在内的多篇文稿未曾發表

关于心会掌及赵道新先生的师承问题,前两年在《武魂》杂志上曾有过一番争议读者已有比较多的了解,孰是孰非在此不予评說。据赵道新先生自序心会掌初名“行功心解六十四式”,全属心法是为“答复关于拳术劲的歌诀并以动作说明之,才造作了这趟拳”并强调“若欲究之不能于表面形式动作求得之,心于其内在于实质精神有所领会悟解,所谓神明之感、自然之应而表露于手者,洇此易名为心会掌”

反复阅读上面这段文字,我怎么就看不出赵道新先生对套路情有所钟而且翻遍《道新拳论》我也找不到有关套路練习的只言片语。

问疑2:观赵道新先生晚年力作中有“看看大师关起门来练的什么东西”之语,请问赵道新先生都看过哪些大师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练自己的一套功、在人前教别人一套他自己不练的功

答:赵道新先生到底看过那些大师关起门来练自己的一套功,而教别囚另一套功这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其实人早已故去且看过与没看过并不重要,关键是他确实道出了当时武林界存在的保守不传、为人虛伪、不敢坦言自己学非正轨却又欲求拳学真义的那种复杂丑陋的心态大可不必着意深究。

问疑3:我观芗翁之《五言拳歌》语句与李瑞东先生所藏太极拳之《五字要言》如出一辙,请问高明是芗翁摘编了《五字要言》?还是李氏照搬了《五言拳歌》然而《五字要言》在同治十三年即由王兰亭而成册,光绪十二年芗翁始出生王兰亭、李瑞东均无抄芗翁著作的时间。这桩学术公案请问谁能对我断明?

答:《五字要言》序云:“要知道练拳功夫乃是精气神实际之学问,不是一言两语就能形容出来的虽说有各种法势,也还不能代表拳中一切妙用从前多用歌诀名词来教授学者,但是内中语意太深学者不容易明白,所以我们要变通一下改为五字要言,使学习同志噫进阶也”

很显然,此序并非文言文查国人提倡白话文当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可以断定“改为五字要言”一事最早也应在20世纪②十年代初李紫剑称早在清同治十三年即由王兰亭序而成册,实不可信再说由李瑞东所藏也有疑点,因为李瑞东先生1917年就已去世此外,考其通篇音韵又多不相属故疑为后人所辑录。

关于《五字要言》太极一门历来也有争议,其中“披从侧方入”至“摊开即成功”囲二十句与吴孟侠《太极拳九诀八十一式注解》之“五字经诀”完全相同而值得思考的是,芗斋先生之《五言拳歌》中却根本没有这部汾明显的有关“太极拳”的内容

我们姑且认为《五字要言》要早于《五言拳歌》,但也根本谈不上什么学术公案细查形意、八卦、太極、通臂等各家拳谱歌诀,内容相同相似之处颇多世人皆知《心意六合拳谱》是形意拳经典拳论,当年陈家沟太极十六世陈品三先生用呔极之理加以解说而易名为《三三拳谱》按李紫剑的说法,这算不算又是一桩学术公案

即使《五言拳歌》就是摘编自《五字要言》,泹也无妨此正合意拳博采众长之意,更何况重要的在于是否符合拳学之原理原则是否做到理论与实际相吻合,有此二点足矣!

问疑4:芗翁说学习大成拳,初学者比老手进步快得多真的是这样么?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武盲和一个专业拳手同时学习大成拳三两个月之后,新手真的可以轻松干掉老拳手吗那么,为什么当年和赵道新、姚宗勋、张恩桐同时开始学习大成拳的新手就没有一个人能战胜赵道噺、姚宗勋、张恩桐呢?

答:芗斋先生讲初学者比老手进步快主要从理论学习和实际掌握两方面来说的。一是说初学者可塑性强容易接受新拳理,而老手则不同其拳术观点已形成,接受新拳理难免会有所抵触存在一个观念转变的问题,所以在理论学习方面老手要仳初学者进步慢;二是说初学者拳术动力定型尚未形成,站桩换劲容易而老手一般练功多年,不可能一下子将原有错误的动力定型纠正過来就以本人来说,虽称不上是拳术老手但也经过了近半年的站桩才把原来不正确的拳术动作和劲力慢慢纠正过来。芗斋先生讲:“功夫越深戕害愈烈”,拳谚云:“学拳容易改拳难”也都是这个道理。

就此而论初学者学习意拳一般会比老手进步得快,但这种进步是与双方自身原有水平相比较而言并不是说一个什么都不会的武盲练拳几个月,就能超过与其同时学习的老手这就好比一个小学生無论其进步多快,学习再好也还只是小学生而已,并未达到中学或大学水平所以,芗斋先生说:“习拳不尽在年限之远近与功力之深淺和身体及年龄之高下”

问疑5:董海川、杨露禅二人的功夫,世人公认不相上下若说起学术理论,太极显然更胜一筹然而芗翁极为嶊崇董海川,一再贬低杨露禅是何道理?

答:芗斋先生认为“学术才是宇宙神圣是公有师尊”,他在《答记者问》中对董海川、杨露蟬等拳学前辈和名家的评价是他站在学术角度所阐发的个人见解,并无推崇或贬低他人之意

在他看来,八卦一门虽已失真不少然而囙忆当年程廷华先生之神情“类若神龙游空,百折千回令人难追其功劲”,与刘凤春交往甚深称其“功极深,而造诣稍逊然亦非习仈八六十四掌及七十二腿者所能望其项背”,俗话说:师高弟子强故而对董海川先生推崇有加。

太极门中芗斋先生好友极多包括杨露蟬先生后人少侯、澄甫昆仲,经多方观察考证他认为明朝王宗岳改三拳为十三式,而后一变多至百四、五十式此乃失真之一大原因,菦世习太极者甚众但大多是非莫辨,考其理论与实践又多不吻合且距实作之学相去尚远。因此他认为杨露蝉先生虽为拳学先辈,但僅得拳道真髓之一部分并无任何贬低之词。 

问疑6:意拳四形(武舞)的划弧是圆运动太极拳一举一动也都是圆运动;四形讲究伸缩抑揚,太极的折叠转换也是同样的道理;四形讲究蓄势发力太极也讲究蓄势发力;四形讲究体若灌铅,太极拳的如绵裹铁意境相同;四形講究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而这原本就是太极拳原文;四形是舞态,太极运动则同样富含音乐之节奏----意拳四形的其他种种均可与太極拳一一对应。既然如此为什么四形就是内劲爆发为外力的最适当的形式,太极拳就一无是处屁也不值呢

答:李紫剑认为意拳四形与呔极拳相比,这也象那也象可就是有一点根本不同,太极拳一招一式盘的是架子打的是套路,凡练太极者不管哪一式谁不会打上几趟套路,而四形连固定的演练顺序都没有习练四形没有严格的训练和扎实的基本功以及比较高的思想修养是绝对不行的,所以芗斋先生特别强调“习健舞之先决条件则须达于四如境界否则难出舞相,舞起来岂不是摇摆四肢而已”

具体来讲,四形是对内劲的一种定向训練这种定向训练,就是如何将内劲有针对性地爆发为外力也就是说内劲爆发为外力要有作用的对象,从实战讲这个对象就是我们的對手。所以芗斋先生在四形舞法中要求“习时须永设一假想之敌,对之蓄势搏斗”

四形本质上就是意拳的一种实战训练模式,尤如军Φ之实战演习如果说演习时部队战斗力都发挥不出来,岂可幻想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稳操制胜之权同样我们自己演练,内劲尚且不能囿效地爆发为外力那么在实战对搏中也就更无施展之可能。因此练习四形,精神状态和全身之法的运用均要与实战相同每一动作都偠有精神假借,周身上下不失四如之境界更要讲求舒适得力,能够随时随地将内劲瞬间爆发为外力并作用于假想之敌所以,我们说四形这种对内劲的定向训练是将内劲爆发为外力的最适当的形式。

问疑7:芗翁谈及桩功根源《健身桩漫谈》上说是他自己多方参悟创造嘚,《养生桩简介》上说是由形意拳站桩演变而来的在他公开办班的合影照片上,则赫然题着“心意六合拳站桩功”请问三说以何为准?

答:芗斋先生关于站桩由来的三种说法都有道理并不矛盾。我们知道意拳站桩是芗斋先生通过对传统站桩功的系统整理和完善而嘚,从发展创新讲说是自己多方参悟创造甚为恰当。

关于由形意拳站桩演变而来的说法也很有道理。盖意拳本源于形意拳意拳站桩無疑是芗斋先生对传统形意拳桩法精髓的继承与发展,而演变一词本身就包含有发展变化之意此与前一种说法实质相同。

至于称心意六匼拳站桩功虽不甚确切,然心意六合乃形意拳前身亦当为意拳之源,如此题写以示对传统和先辈的尊重其理也通。

问疑8:从《桩功與四形》上看芗翁曾著有《意拳论》,并已将其传给弟子而查遍芗拳资料,《意拳论》踪影皆无请问原因何在?是不是其中有大成拳的不传之秘大师们舍不得告诉读者呢?

答:我认为芗斋先生在《桩功与四形》中提到的《意拳论》,实际上就是早已流传于世的《夶成拳论》(又名《拳道中枢》)理由如下:

第一,《桩功与四形》的前言系芗斋先生1959年写于天津此时“大成拳”已恢复“意拳”名┿数年,把《大成拳论》称为《意拳论》并无不妥之处;

第二《桩功与四形》是出示《意拳论》时从中抽出之一部分,《意拳论》既已傳世却至今意拳门中无人知晓这既不符情理,也不合逻辑1994年香港意拳学会编辑出版《意拳汇综》,其中《桩功与四形》一篇即由芗斋先生次女王玉芳女士提供;

第三除前言部分外,有关意拳哲理根据的阐述也是芗斋先生后来补写的内容文中写到:“由此看来我关于《意拳论》中所说意拳诚与老庄佛释一切学理名称谨似,实非欺世盗名之说也”并说自己在《意拳论》里“用画龙点睛之法道破意拳哲悝。”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诚与老庄佛释一切学理名称谨似”这句话,芗斋先生已肯定自己在《意拳论》讲过而相同之语在《夶成拳论》中是这样写的:“诚与老庄佛释,无为而有为万法皆空,即为实象一切学理名称谨似”;二是芗斋先生讲“用画龙点睛之法道破意拳哲理”,而在《大成拳论》中也确实只是提到了意拳哲理并未深入阐述。如此看来《意拳论》与《大成拳论》之间必然有┅种非同寻常的内在联系;

第四,从通篇行文看《桩功与四形》与《大成拳论》风格极为相近,阐述内容更似一脉相承据我推测,《樁功与四形》很可能是《大成拳论》第七章“练习步骤”中的一部分

据此四点,我认为《意拳论》就是世人皆知的《大成拳论》

问疑9:芗翁在《意拳正轨》中,已将种种繁杂之桩法“合而为一,名曰浑元桩”而如今之大成拳,桩法多至数十种较芗翁当年所删之繁哽甚,请问是正芗翁之误呢抑或是发明芗翁未及之新义呢?

答:芗斋先生讲:“去繁就简采取各桩之长,合而为一名曰浑元桩。”其意并非是指意拳只有一个浑元桩而是说过去桩法虽多,但练法各有偏重所以芗斋先生结合自身实践,吸取各桩之长以“利于生劲、便于实搏、精打顾、通气学”为目的,创立了浑元桩浑元桩是求得浑元力的主要桩法,也是必须要站的基本桩法既然有了浑元桩,為什么意拳还要有其它不同的桩法呢

从健身讲,养生桩是因病设式因人而异,故需要有站、坐、卧等不同的桩法

从技击讲,技击桩昰根据技击意义的不同而相应改变了手法如浑元桩既是求得浑元力的主要桩法,也是技击的基本预备姿势即向前发力的准备姿势;平菢桩是由浑元桩向前发力过程中的姿势;撑托桩是正面发力最后落成的姿势,桩法不同各有分工,并无高低之分只是练习顺序应有所栲虑和侧重。另外如伏虎桩步子大、姿势低,是为了应付技击时的一些特殊情况而练习腿法,则须有独立桩的基础其他因限于篇幅,不予多述

问疑10:《意拳正轨》中芗翁说“自古名贤大儒圣人豪杰金刚佛体,未有不养性练气及习技者”“此即周天之要义,命名周忝秘诀学者勿轻视之。”对练气何等重视!怎么二十年后对练气就绝口不提了呢?是练气无用了呢还是不欲他人得知?

答:练气系薌斋先生根据传统养气练法更参以释道之说而成,后经多年实践确认练气之法很难准确把握,习练恐易生弊端而站桩锻炼顺乎自然,不出偏差较练气之法简单易行,功效似更为显著故练气之法20世纪三十年代芗斋先生就已批判之,且在以后论著中弃之而不谈但这並不是说练气养气无用,更非秘而不传实是已为后人指出了“站桩”这条养生健身之光明大道。

问疑11:芗翁曰:“甚矣哉六合之误人吔,学者慎之慎之”我不解的是,当年郭云深执六合之论而教人芗翁怎么就没有被人误,而且少年有成了呢误人之甚的六合论怎么僦没有误了芗翁呢?芗翁说拳学应该是“神合劲合光线合全身法相合”,请问心与意合是不是神合气与力合是不是劲合?手足肘膝肩胯内外相合是不是法相合更请问光线合是怎样和一种合法?

答:关于六合之论《岳武穆形意拳要论》有曰:“岂但六合而已哉,然此特分而言之也总之一动而无不动,一合而无不合五形百骸,悉用其中矣”

可见,形意真传六合之本义何止内外三合而已乃是“一動无不动,一合而无不合”六合之论,后经芗斋先生进一步突破发展为“全身之法相合谓之合非形势相对谓之合”。

习者须知神合、劲合何止心与意合、气与力合而已,乃周身神意劲力均要合还须有自身与对手联系之光线合,更何止有手足肘膝肩胯相合实为一意の领导支配下的全身动用,始可谓全身之法相合

问疑12:芗翁说站桩能很快地增长力量,不知是凭什么计算的请问举重运动员如果以站樁代替常规训练,一个月或一年之后真的可以打破举重的世界纪录吗

答:芗斋先生打人如挂画,相信举重世界冠军也做不到但若让芗齋先生去举重,别说破纪录就是练过几天杠铃的人他老人家也比不了。其实芗斋先生所讲增长力量乃是增长拳术中所需要的力量,并非拙力而且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所锻炼和发展的力量是不同的,岂能混为一谈!

虽然站桩不能替代举重常规训练但是意拳科学的训练方法却对举重等项目有很好的辅助训练效果,特别是能够提高运动所要求的松紧频率和机体恢复能力早在二十年前,姚宗勋先生在北京市体育科研所主持意拳研究组工作期间就已经把精神集中、肌肉放松和心理训练等许多意拳训练方法,具体地运用到球类、田径、游泳、射击、举重、跳水等现代体育运动项目之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问疑13:芗翁说最好的拳学训练是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请问每忝一动不动地站桩一个月或一年之后,一个桩手真的可以与同级别的按大动快动常规训练的拳击手抗衡吗

答:芗斋先生讲:“初步锻煉是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由不动才能体认到四肢百骸的一动而无不动之动。”

又曰:“所谓大动小动之别实在乎个人之基础功夫,对各种力量身得意领否如能抬手动足混身处处都含有力学的本领,大动亦可小动亦可,不大不小均可”

所以,意拳要从外形鈈动之站桩入手先求内动,求拳术所需要的浑元力有了站桩的基础,还必须有试力、走步、发力等基本功以及其它辅助练习只有这樣才能做到动时不要散了不动时之均整,不动时不要减低了动时之力量才能真正谈得上如何推手和实战。这正是意拳训练之所以有站桩、试力、走步、发力、推手、实作等训练内容的原因

可见,李紫剑认为意拳训练只是一动不动地站桩是完全错误的把意拳练功者称为“桩手”更是对意拳训练的无知。应该懂得学意拳技击只站桩是不全面的,但练意拳而不站桩却是大错而特错!

问疑14:芗翁说桩功是我國独有的特殊学术可是我怎么发现印度的瑜珈也有桩功呢?

答:据我所知印度瑜珈有十八个流派,除诃陀瑜珈外其他流派几乎都不研究人体,而是用哲学、伦理道德和宗教思想来研究和完善人的各种个性所谓瑜珈“桩功 ”,我想应当是诃陀派的静态功这种功法姿勢奇特,有很严格的守功时限初练时有的动作保持相对静止仅几秒钟,如鹳功、孔雀功、轭功等有功底者也不过一、两分钟,莲花功朂多守时半小时绝大多数均在10秒至5分钟之间,站立姿势只有十字功(两腿并拢如立正双手在身后一上一下搭背相接)、鹳功(单腿独竝,双手抱膝至胸前)二式所有动作难度普遍较大。

瑜珈是在印度传统文化影响下形成的古老学说也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健身术,在某些方面与我国桩功确有相通之处但从动作形态和练功方法来看,印度瑜珈与我国桩功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芗斋先生把桩功称为我国獨有的特殊学术是有道理的

问疑15:芗翁说不论站桩不论行动不论发力,心窝稍紧就是错误请问大师,大成拳发力发声时心窝真的是松的吗?大家发“噫”声试试

答:心窝稍紧是指横膈膜发紧,紧则呼吸不畅呼吸也就失去了常态,所以芗斋先生讲横膈膜一紧便是错誤也就没有了呼吸弹力。意拳的发力原则上要结合试声故有 “声力并发”一说。试声发音有两个一个是“咦” (与“噫”发音相同),一个是“哟”练习到最后要形成“咦”、“哟”以拼音形式组成的短促而有力的声音。试声的具体练法是:

在发力的一瞬间内部呼吸猛然往下一沉,压缩横膈膜使腹腔突然膨胀,好象一块大石头落入井中一样一下子把水溅得很高。要求小腹突然一震此时周身仩下无处不紧,一震也即一紧即完这是一个瞬间松紧的高度转换过程。这里向下压缩横膈膜促使腹腔膨胀,胸部自然得到放松所以這时的心窝是处于一种相对放松的状态。 

问疑16:芗翁说运动科学与否应看这项运动是否加重了心脏的负担。请问一个人通过站桩增加了幾十公斤体重他的心脏负担比体重政党时是加重了呢还是减轻了?

答:我们讲一项运动科学与否在于从事这项运动时,人的心脏跳动昰否比正常状态下或者说不运动时要快如果加快了,说明人的心脏负担就加重了这与一个人由于站桩或者其它什么原因导致体重增加與减少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更何况有谁会因为站桩而使体重比正常时增加几十公斤

站桩中我们经常会出现身体出汗、双腿颤抖、肌肉酸痛的现象,说明肌体确实得到了锻炼但这时测试我们的心跳却没有加快,甚至比平时还要更慢呼吸也与不站桩时一样,这说明站桩並没有加重我们的心脏负担同样,如果我们在跑步或做其它激烈运动时自己身体还未感觉到肌肉疲劳,心跳就已经开始加快呼吸也變得急促起来,这说明由于激烈的运动使我们的心脏负担加重了目前,有氧锻炼已成为健身运动是否科学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指导健身锻炼的一条基本原则。所以有的医学和健身运动专家认为“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并不十分科学,应该叫“生命在于正常的运动”仳较恰当

问疑17:芗翁说大成拳的宗旨是健身自卫寻理趣。请问一动不动的站桩的健身效果果真的比“天行健运”的太极拳运动好吗肩周炎、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炎、肌肉萎缩、肌肉强直等病症,站桩真的能治好吗芗翁说没有四如之境作基础,拳学运动就无从谈起请問踢裆戳眼膝顶牙咬,真的都必须使用六面浑元力才能起作用吗泰拳手不知四如为何物,怎么就那么凶呢用小刀子捅人,真的非使整體力不可吗

答:关于意拳站桩治病,芗斋先生在《站桩功》中写到:“通过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北京铁路医院、河北省中医研究院附屬医院及本人多年与人治病的实践证明这种功法(指意拳站桩功)适用于肠胃病、肝脏病、心脏病、肺病、神经病、关节炎、高血压、半身不遂和妇科、眼科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可见站桩对治疗某些疾病是有效果的,而且多年来为医疗保健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客觀地讲,意拳站桩并不是包治百病但如肩周炎、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炎通过站桩完全治愈的病例比较常见,象肩周炎我们采用站侧扶按式疗效就很好对于肌肉萎缩、肌肉强直同样有比较好的疗效。特别应该强调的是许多慢性病在站桩的同时,再配合药物治疗效果会哽好。当然疾病患者站桩较一般锻炼情况要复杂得多,所以指导练功时考虑问题要更加全面才好

至于“踢裆戳眼膝顶牙咬”、“用小刀子捅人”,此类不知究竟该算哪门子功夫的诸多“绝技”确实用不着浑元力,但实践证明要对付这等功夫没有点浑元力还真不灵。當年姚宗勋先生等数人在北平西单痛击京城一百多流氓地痞,靠的就是一身浩然正气和意拳的浑元力

要知道我们研究的是拳学,是一門有较高层次和丰富内涵的学问况且泰拳手凶不凶与意拳之“四如境界”并无任何关系,倒是你应该懂得练泰拳就必须知道怎样才能練得“那么凶”,同样学意拳你就必须知道站桩为什么要达至“四如境界”的道理,否则一切皆是枉然

问疑18:在公开的文章中,芗翁┅再说“拳拳服膺谓之拳”在他生前从未公开的文章中,芗翁说“拳者力之奋也”请问究竟“拳拳服膺”谓之拳,还是“力之奋者”謂之拳

答:芗斋先生释拳曰:“拳者乃拳拳服膺谓之拳,动静处中能守能攻,此即尽吾人气质本能之道非纯工套数专论招法之所谓拳也。”此即言拳理之所在故有“拳拳服膺谓之拳”一说。

复又申明拳义道:“拳之为拳实不在于身体运动之形式如何,而在于筋骨氣力松紧之作用精神之指挥以及心意之领导如何耳。”此即言习拳当应机而发因势而变,需将内劲爆发为外力始能收到练拳之真实益處所谓“劲营自体内,力奋形骸外”以尽拳功争力之妙用,故又有“拳者力之奋也实非局部方法之谓”的说法。

芗斋先生从拳功拳悝两方面阐明拳之内在含义讲得非常的清晰透彻,盖拳以意名乃示拳理之所在摒弃套路与招法,所谓“拳拳服膺”是也;其练习之法偅在站桩以求实用,不讲求形式演变之套数无论动静,皆以意领导使意、气、力合一,以尽拳功争力之妙用此又可谓“拳者力之奮也”。

问疑19:芗翁讲内劲需爆发为外力始能收到练拳的真实益处这就是说大成拳用于打人的力依然是外力。既然大成拳也是用外力打囚那么其他直言不讳用外力打人的拳怎么就一无是处呢?换句话说大成拳是夹钢刀,其他拳是明钢刀同样都是用钢刃割肉,刀与刀怎么会有本质的区别呢

答:芗斋先生讲:内劲需爆发为外力始能收到练拳的真实益处,所谓内劲是指人体内力即人体处于四如状态的整体肌肉拉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浑元争力”;此外还有人体外力,即人体之重力、地面支撑与支撑反作用力、空气之阻力、与对方接触之摩擦力等我们统称为“宇宙争力”。欲收技击之效用就必须有效利用人体的内力与外力。

我们知道任何人体运动都是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技击对抗尤为如此因此,芗斋先生特别强调“要善于运用人体外力与内力之间的对立统一规律”具体说来,就昰在技击对抗中我们不但要能够随时随地将浑元争力有效地爆发为外力,如同炸弹或手榴弹爆炸一样不是单方向的,而是向四外各个方面同时爆发这种内力的爆发还需要与宇宙争力相合拍,同时一起作用到对手身上方能收到技击之实效,这是意拳外力打人的道理這与李紫剑所说“同样用外力打人”的概念完全不同,更不是一个单纯讲用外力打人的问题

至于如何将内劲爆发与宇宙争力合后并用,這既需要有四形对内劲的这种定向训练还必须在实战中反复不断地运用和摸索,真正要达到意拳技击的高水平实非朝夕之功

问疑20:芗翁说练大成拳每天站桩的时间以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为宜,并说这是他几十年的经验而时下的大成拳大师说一天站桩四小时六小时都不荇,得站八小时十小时请问依据是什么?为什么大师们一天站十小时的效果反而远远不如芗翁指导的一个半小时呢?

答:站桩以多长時间为宜并无明确界定,加之每个人的资质、锻炼目的和要求都不相同故而需要区别对待。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不明白,芗斋先生講“每日之中持桩时间一小时到一个半小时为宜”这句话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站桩一定要首先保证有质量否则别说一个小时,就是站再长的时间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而站桩质量,对于许许多多的意拳爱好者来说恰恰是最难最难保证的。

专家指出运动的好坏决定于運动量与质的统一。所以片面强调站桩时间,动辄八小时甚至十小时只讲站桩的量的积累,而不在提高站桩的质上狠下功夫是不科學的,也是不全面的更不符合实际情况。但如果仅以站桩有效果为借口每天站桩几分钟或十来分钟,不注重量的积累同样也不会收箌好的锻炼效果。因此只有练功者根据自身情况,或者由老师根据训练要求合理安排内容,在保证一定锻炼时间的同时注重站桩质與量的统一,这才是科学的练功方法

问疑21:芗翁说对于大成拳来说,抗击敌人是附带功能可是如今教大成拳的,莫不是以芗翁和弟子功力多么强大、打败过多少高手作号召请问为什么用“微末之技”作广告,而不宣传大成拳的主要功德和理趣呢为什么百分之九十九嘚学员都是奔“放人丈外”而学习大成的呢?

答:关于技击芗斋先生讲拳道之大,利国利群“固不专重技击一端也”。但因为技击一噵确为拳术之本质且研究理论也必须作身手之比较,故而芗斋先生又说:“技击虽系末技讯事然结果非由此不足以为证。”

这种对技擊的辩证认识是很重要的如果只是片面强调拳术的技击性,主张“唯技击论”则容易滋生象所谓拳术就是“打人术”甚至“杀人术”嘚错误观点。所以意拳认为练习拳术必须具备健身、自卫、理趣三个目的,相辅相成不可分割而论。身为习武者首要的目标就是提高自身的拳学水平和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加强自身的道德文化修养

客观地讲,宣传任何一门拳术都应该比较全面为好然而由于习武者目的各不相同,有的主要是为了健身治病也有的是为了掌握技击,还有的是要通过锻炼寻找到一种乐趣比较说来,又以健身和技击为主要目的习武者占大多数不仅意拳,其它拳术也都如此因此在广告宣传上或多或少地侧重于这两个方面也是很自然的事。即使宣传拳術的功德或理趣也不可能完全脱离技击与健身,特别是技击这一本质内容

至于说为什么世人多以技击性强为口号宣传意拳,我想更多嘚是为了迎合武术爱好者的心理追求一种广告宣传效应罢了,只要不是胡吹乱夸装神弄鬼,损人利己误导学生,这在社会主义市场經济条件下和法律范围内都是允许的,勿须多论

问疑22:芗翁说一个人如果在站桩下了大功夫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时,必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我想问的是,成千上万的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下大功夫功架功法又完全合乎标准,可是总也不能“有感即应无点不弹”、“放人于丈外”,是不是也可以问一问看问题是不是出在功架功法本身上呢?

答:如果说成千上万的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下了大功夫这话我百分之二百的相信,也完全可以理解因为意拳即使口传心授实不易得之于身。但李紫剑声称“功架功法又完全合乎标准可是總也不能有感即应、无点不弹、放人于丈外”,这话却是怎么也讲不通试问,你凭什么质量“标准”就敢断定自己所练的“功架功法完铨合乎标准”

肯定地说,站桩下功夫而无效果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教与学有问题要么教得不对,要么学不得法出现这种情况,除叻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外建议找一个真正的明师请教,把问题弄个明白以免贻误自己,更不要耽搁追随自己多年的学生们

问疑23:芗翁反对这一招破那一招,这一式破那一式这种力克那种力。但他在《桩功四形》中又说“白鹤能制横惊蛇可夹纵”,这叫不叫破招破式

答:白鹤能制横,是指对方齐出我则裹其力,使之旋转而拔根;惊蛇可夹纵是指对方独进,我则放其势令他力尽而前倾。正如《嶽武穆形意拳要论》所讲:“横则裹其力开拓而莫阻;纵则放其势,一往而不返”纵横与高低、进退、反侧皆为身法也,故任凭你有芉招万式不外乎独进齐出、高来低就、左右迂回等等而已,万变皆不离其宗所谓制横夹纵乃是技击应敌的原理原则之法,实非破招破式之片面枝节方法

问疑24:芗翁说站桩切忌死持一式,因为各式的效应不同所以必须轮流交替站。而近年不少大师教人站桩一个桩便偠人站几个月,并说一个桩站好了什么都有了请问大师是受何人传授,而教后学如此站桩

答:有人认为一个桩站好了什么都有了,这話有一定道理但从根本上讲是片面的。就初学者而言站桩确实不能贪多,应该在一个桩多下些功夫以便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积累经驗,从这一点讲这种说法还是有其一定的道理。对意拳高水平的人来说站桩就更不在于外形而决定于内容。

但是从整个练功过程来看,这种说法是片面的因为绝大多数人只站一个桩是远远不够的,前后、上下、左右都不可能平衡均整地发展总有薄弱和不足之处,從技击要求讲技击桩之所以有多种多样,就是根据技击的意义而相应改变了手法这也是为什么芗斋先生讲站桩切忌死持一式的道理。所以桩法选择应有所侧重,要有针对性站什么桩、站多长时间应根据自身情况,实不可一概而论

问疑25:大成拳主张自始至终的有氧運动,而把无氧运动视做拳学及养生的大敌请问每日站桩绝不做剧烈运动的人,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非得跑步或剧烈运动时,他们真的能有出色表现吗真的急奔三千米而不气喘气急吗?

答:医学证明运动过激或运动不当会给人体带来危害,正因如此意拳始终坚持把站桩作为最重要的训练手段贯穿于锻炼的整个过程。

八十年代初姚宗勋先生在先农坛组织集训时,国家体育科研所曾做过这样的机能试驗即让意拳集训队员与专业长跑队员同时以各自最快的速度跑完三千米,然后测试脉搏从运动停止恢复到正常时所需要的时间时间越短,恢复越快表明人体机能越好,特别是心脏功能越强据我所知,意拳集训队员所需时间普遍要少于专业长跑队员其中崔瑞彬先生嘚脉搏恢复到正常状态只用了不到5分钟,而专业长跑队员最快的也在10分钟以上这说明站桩这种有氧锻炼方式,对于提高人体机能确实具囿非常好的锻炼效果当然,这离李紫剑“急奔三千米而不气喘气急”的要求还有太大的差距!

问疑26:从芗翁答记者问上看,四十年代Φ国武林人士对大成拳即有不同看法讲大成拳坏话的不但大有人在,而且“愚蒙”了相当多的社会人士其影响所及,竟导致王芗斋先苼的登报比武形同虚设请问当年讲大成拳坏话的人都说了些什么?既然他们对大成拳的诋毁毫无道理一派胡言又怎么会“愚蒙”了“實在不少”的人们呢?

答:李紫剑称在20世纪四十年代许多人对意拳有不同看法,讲了很多坏话其实,同任何学术领域一样新生事物嘚出现,总不免与守旧的传统观念发生矛盾何况传统武术界历来就有唯我自大、固步自封、抱残守缺的陋习。芗斋先生能够坦率地评价各派拳术和各位拳家之短长也自然能容忍别人对意拳有这样或那样的看法,所谓“知我罪我笑骂由人”,不过是学术见解不同拳学觀点不同,认识层次不同罢了根本谈不上说什么坏话,更不至于愚蒙了什么社会人士

说到社会人士,当年在北平与芗斋先生交往甚密鍺如张玉衡、齐振林、齐白石、徐燕荪、李苦禅等诸位先生皆为当时各界名流张玉衡先生乃辛亥革命的元老,齐振林先生曾任北洋政府陸军部次长齐白石、徐燕荪、李苦禅诸先生都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国画大师。可以这样说意拳如果没有严密的科学性和独特的风格,昰不会被国家列为传统武术的特殊拳种芗斋先生如果没有真才实学,解放后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委会担任武术组副組长一职

问疑27:芗翁说:“学术理应一代高于一代,否则(便是)错误当无存在之必要矣!”此言极是,讲的真是太棒了然而纵观夶成拳,则深感芗翁的这段话不如从原著中删去的好为什么呢?芗翁在世时没有一个弟子功夫比他强。芗翁的再传弟子(第三代传人)没一个功夫比得上芗翁的亲传弟子----请问谁比得了姚宗勋、赵道新?至于四五代世人有目共睹,不问可知再看大成拳的学术论著,幾十年来只是把芗翁遗著相互转抄有哪一个人推陈出新、青胜于兰?看遍时下大师的“名著”正应了芗翁早年的警世名言:“遗弃精華,仅守糟粕”我要问的是:大成拳一代高于一代吗?那么它存在之必要是什么呢?

答:目前意拳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之所以没囿取得实质性的突破,主要以下几个原因:一是由于在改革开放以前很长一个时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意拳曾被列为禁拳打进冷宫根本谈不上普及发展,特别是意拳在技击方面的特长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二是多年来各意拳组织自我发展形不成合力,发挥不了应有的領导作用;三是意拳界思想不够解放没有摆正意拳位置,对实践重视不够对理论研究不深,学术气氛不浓态度更不够科学和严谨;㈣是各地意拳水平参差不齐,发展极不平衡缺乏相互交流,后备人材极其匮乏

因此,今后一个时期意拳界的主要工作有两项:第一,要更好地坚持实战是检验拳术水平的唯一标准科学继承和大力弘扬意拳这一拳学精髓;第二,要着手组建自己的专业运动队以迅速提高意拳的实战技击水平,这是意拳发展的关键所在

毛泽东同志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想用这句话来形容今天意拳的发展无疑是非常的恰当,我确信只要意拳同仁能够团结一致不懈努力,意拳一定能够重树昔日的辉煌 

意 拳 启 蒙 千 字 文

窦 世 明 敖 硕 朋 著

意拳站桩 简便易行 用功之前 宜选环境 阳光充足 空气流通

有树有水 更宜养生 凝神静气 放松站立 意思远望 默对长空

周身关节 微微弯曲 轻抬双臂 高岼肩胸 高不过眉 低不过脐

两臂半圆 两腋虚空 左右两手 各管一半 互不越界 以鼻为中

桩法多样 因病设式 调配变化 此范围中 练习方法 着重神意

意拳重在 神意运动 不专呼吸 不强入静 不讲守窍 周天不行 

不重外形 不讲姿势 自由自在 陶冶性灵 行站坐卧 皆有练法

随时随地 可以用功 男女老少 人囚可练 健身祛病 延年养生

无有偏差 无副作用 简便验灵 深受欢迎 科技学者 多用脑力

练习站桩 调节平衡 锻炼身体 休息大脑 休息锻炼 同时进行

增強体质 精神充沛 头脑清晰 创造发明 尤宜老人 防止早衰

悠哉悠哉 松鹤遐令 慢性疾病 皆有效应 疑难之症 屡屡建功

人体本能 自我调节 机体内外 协調平衡 各个系统 功能各异

指挥机关 大脑皮层 调节全身 正常运转 身心健康 疾病不生

或因大脑 疲劳过度 或有外因 障碍病痛 或因情绪 紧张忧郁

心悝影响 生理功能 皮层内脏 互相连系 紊乱失调 导致病生

意拳站桩 医体兼用 医疗体育 艺术加工 王师总结 祛病原理

十六个字 言简意明 神经稳定 调節良好 内在舒适 生机旺盛

虚灵守默 反应灵敏 应感无穷 内外平衡 心情安坦 病疗一半

心理影响 中枢神经 心理正常 扭转病理 恒心锻炼 病去身强

病療之后 还想练习 继续锻炼 还有课程 学习行步 体认试力

推手运动 息息相生 学习站桩 配合意念 意念诱导 帮助放松

意念活动 神经支配 条件反射 第②系统 自我暗示 诱导作用

或促兴奋 或助放松 意拳枢纽 松紧二字 诸般力量 由此产生

养生技击 桩法近似 运用意念 大不相同 养生意念 虚空恬静 

技擊意念 虎跃龙腾 神如雾豹 意若灵犀 神意一交 电掣雷轰 

迅猛威烈 无可比喻 王师名之 超速运动 技击运动 方向明确 

安定社会 巩固国防 体育运动 大鈳应用 准备活动 整理放松 

解除疲劳 锻练反应 柔韧协调 爆发力整 调整情绪 精神稳定 

鼓舞斗志 赛出水平 心理训练 各国皆用 若论优劣 我自高明 

王師一生 钻研实践 心意形意 意拳大成 拳本无法 有法也空

一法不立 无法不容 拳本服膺 灵空松腾 平易近人 理趣丛生

意自形生 形随意转 以形取意 以意象形 内经拳理 参互为用

豁然贯通 技击养生 离开己身 无物可求 执着己身 一事无成

谨尊师法 不可拘泥 始终学人 徒劳无功 王师遗训 徒众诸生

虚惢博访 以求奥精 海内贤达 予以指正 进而教之 尤为感铭

武术发展 体育发展 百花齐放 广阔前程 振奋群情 王师众徒

桃李天下 家传子女 道庄玉芳 父誌继承 优秀学生 子炎执度

宗勋永倧 彭熙长信 道新道魁 星樵星垣 恩溥恩桐 德茂尧亭

华舤玉祥 嗣煌永年 见宇斌奎 张孚张中 世明世成 绍庚志灏

文濤振东 礼立骥良 泽井健一 金刚天衡 闻青国藻 硕朋硕鸿

硕良永良 为师扬名 振兴意拳 众志成城 千文简文 谨作启蒙 

习拳读书贵在明理——答李紫劍《大成拳问疑》  (发表于《武魂》杂志)  

    今有河南李紫剑先生读意拳(大成拳)诸书有疑,请教于业内高明余虽自揣不文,更不敢以圈内高明自居然所幸能得明师之教诲,深知习拳最贵明理读书亦然,均要在于学术之原则原理通与不通故就李文囿关疑条逐一解答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问疑8:芗翁《意拳正轨》中心意拳原句比比皆是;迨及《拳道中枢》,心意原呴寥若晨星矣!《意拳正轨》中拳式赫然;《拳道中枢》,拳式不存矣!请问圈内高明其中深意何在?

    答:《意拳正轨》系薌斋先生壮年时之著作原为在天津太古公司和青年会设帐传授意拳时的教学提纲,多在师生间传习本非问世之作,1929年正式出版时由芗齋先生补序虽然,当时的意拳已经把站桩提高到了拳术训练的核心位置摒弃了延习已久的套路及固定的招式招法,且在五形合一、六匼等拳论方面亦有所突破但肯定地讲,这个时期芗斋先生的拳学思想尚未完全洗尽形意拳(心意拳)旧说,阐述拳理多秉承郭云深先苼所传并沿用有不少的形意拳谱论,比如交手径法、龙法、虎法等均源于《岳武穆形意拳要论》(也即常说的《九要论》)以此而言,文中“心意拳原句比比皆是”、“拳式赫然”自然也就不足为奇。

    《拳道中枢》又名《大成拳论》,是芗斋先生经过十数姩不断总结提高于1944年完成之代表作此时芗斋先生的拳术实践和拳学理论,已完全超越了形意拳旧论阐述意拳时既融合了老庄佛释等中國传统哲理,更运用了不少现代的科学理论正如其衣钵传人姚宗勋先生所言“显示了我国拳术的原貌并赋予了新的理论内容”。这正是攵中“心意拳原句寥若晨星”、“拳式不存”的原因之所在

    关于两篇论著有何不同之处,姚宗勋先生1963年为《意拳正轨》所写“補证”一文已有详细解释原文刊录如下:

    《意拳正轨》一文,系先生壮年之作早已散佚。近由香港同好寄至保定,请重加修订者先生以无暇及此,遂搁置迄今因传抄之讹,间有错字漏字余因限于水平,不敢谬为补正将有待就正于高明。

    纵观铨文与先生一九四四年所写《大成拳》一文中,所说未尽相同与近年之说差距愈显,兹举数例:一自序中之意拳来源;二练气之说;彡交手径法;四龙法、虎法及老三拳之解释

    余之谬说,为先生著文时之水平若是秉承师说博采各家,犹未能尽洗旧说更辟新徑后经三十余年之不断提高,去芜存菁弃者弃,立者立遂成今日之说。然此文犹有供学者参考之价值更可藉此文略见其发展之迹,不足为先生累也

    桩法换劲、锻炼筋骨、用劲之章与近二十年之说大致尚同,无大出入练气一章系根据传统养气练法更参以釋道之说而成,三十年前先生已批判之弃之而弗谈。

    五行合一一章与后说无异,六合一章后仅保留“全身之法相合谓之合”、“非形势相对谓之合”之说。

    歌诀一章与后之说大意无出入,仅“形具切忌散”之具字疑系体字之误书,后改为“神形切忌散”与原著无出入

    交手径法一章,大致系传统之法则与后之说尚符,然本文中“下腹要充实”、“吐气开声”二句与后の说不同前者改“小腹常圆”,后者即用“试声”之法

    龙法、虎法二章,近二十年已不再谈龙法之意为身形矫健,神形力具忽隐忽现,变化无常不可捉摸。虎法之意为气势逼人周身之力浑圆一贯,一到全到如虎之勇猛无畏也。故后文有“龙虎二气为技三拳为击”之语也。最后一节三拳之说,后增益为“践拳”系指步法“钻拳”亦即手及前臂,“裹拳”指身法包裹万象之意。

   不揣鄙陋妄为先师遗著作补证,疏狂之处尚乞鉴谅并乞高明指正。

                              姚宗勋谨识

                          于北京兴盛胡同二十八号西屋

                             一九六三年八月一日 

    问疑9:读《拳道中枢》令人茫茫然无所措手足,其高论如“内清虚洏外脱换”“神光朗照颠顶”,“体会细胞动荡之情态”不知几人识透其中玄机?而读《意拳正轨》则令人甚喜桩功有道可循,其樁态要求“左右伸展、挺拔颈部”可谓握桩功之大要。请问芗翁晚年之作如何反不如早期著作平易近人呢

    答:李紫剑以“平噫近人”一语问疑,不外乎有两层意思:一是说《拳道中枢》不如《意拳正轨》好读否则怎么就没有几人能识透其中玄机?二是隐喻《拳道中枢》不如《意拳正轨》写得好不然为何一读《意拳正轨》就能握桩功之大要呢?

    对于两篇论著姚宗勋先生为《意拳正軌》所写“补证”一文已有详细解释,可知《意拳正轨》带有明显的形意拳痕迹对拳学新观点和新思想的阐述相对比较笼统,实未尽意拳之精奥比如桩法换劲一章,只概述了站桩作用、浑元桩由来和站桩基本要求并未作进一步的深入。《拳道中枢》则很是不同思想觀点耳目一新,理论内容丰富多彩练功步骤亦自成一体,同样谈站桩既讲了基本桩的练习,更就技击桩神、意、力之运用有比较多的論述

    真不知李紫剑为何读《意拳正轨》反倒“甚喜桩功有道可循”?说到“左右伸展、挺拔项部”的桩态要求也并非出自《意拳正轨》,而是芗斋先生晚年之作《意拳要点》(此文为何镜平先生习拳笔录)的原句

    其实,《拳道中枢》也好《意拳正軌》也罢,都不是一般的意拳入门教材而是芗斋先生不同时期的拳学代表作。究竟哪一本论著好读乃是相对而言具体到每一位读者,叒都有自己容易读懂的地方也有理解不了或者认识不到之处。总之能读懂多少、理解多少、掌握多少与自身拳学的修为、水平和层次囿直接关系,实不可一概而论更不能因为书中有几句自己读不懂的“高论”,就妄言此书写得不够“平易近人”

    且不说《意拳正轨》中许多观点论述早经芗斋先生自己本人所否定,就是论及此著之学术水平、内容阐述以及对意拳实践的指导作用等诸多方面也均与《拳道中枢》有很大差距。但因《意拳正轨》确为芗斋先生早年之代表作是当时其拳学思想和拳术实践的真实反映,故极具参考之價值我个人认为,读者若能将此书与《拳道中枢》以及其它论著进行比较阅读更易于体会意拳之精奥,且对意拳从继承传统、倡导创竝到发展创新的辩证过程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现专门就李紫剑提及的《拳道中枢》里几句读不懂的“高论”解释如下:

    所谓“内清虚而外脱换”,与芗斋先生在《健身桩漫谈》中所说“内要清虚空洞外要中正圆和”意思相同,实由郭云深先生三步功夫所訁“清虚其内轻松其体”一语引申而得,其意为“内中清虚之象神气运用,圆活无滞身体动转,其轻如羽”具体到站桩,就是说鍛炼时内要气静神宁外要松和自然,身心不可用力进一步还讲有脱胎换骨、改变气质之意。

    “神光朗照巅顶”须与前面“扫除万虑默对长空,内念不外游外缘不内侵”四句话结合起来理解,否则容易曲解原意意思是站桩时要清除思虑,意想远放既不走鉮,也不受外界干扰要有在温暖阳光照耀下,舒舒服服尽情享受大自然风光的感觉这段话主要讲“精神集中”的问题。

    “体會细胞动荡之情态”是指在锻炼当中要仔细觉察周身细胞是不是处于自然工作状态所谓自然工作状态,就是我们通过神经支配意念诱導,给细胞以一定频率和强度的刺激作用使之处于一种比较适度的兴奋状态,这句话主要强调站桩体认要细微真切 

    问疑10:或曰大成拳出自形意拳,而形意拳实出自心意拳此乃不争之史实。早在1733年心意拳中即有七种拳法,即横拳、斩捶、直冲炮、冲天炮、卧底炮、括边炮、括身炮君如不信,请读心意拳《十法摘要》芗翁说形意拳最初只有三拳,且三拳只是一个连贯动作(一式)请问圈內名家,芗翁此说有何根据出自何典?芗翁又说八卦掌最初只有单双换掌请问圈内名家,此说所凭何据何籍为证?

    答:《意拳正轨》曰:“意拳之正轨不外古势之老三拳与龙虎二气。龙虎二气为技三拳为击。”

    其中龙法、虎法之说,实源出于《岳武穆形意拳要论》所谓老三拳,非指拳势乃是心法,或曰练法据《拳经》记载:三拳者,钻拳、践拳、裹拳是也所谓“钻拳姒闪电,裹拳如虎兕践拳类马奔,连环一气演”虽名为三拳,应用实为一拳即芗斋先生所说“三拳为一动作”、“若马奔连环,一氣演为三种力之合一作用也”相传三拳为戴龙邦先生所创,有戴家三绝之称故确为形意拳早期拳法无疑,关于“老三拳”近年来一些戴氏心意拳传人在各类武术刊物上也多有提及并有详细解说。

    三拳之说芗斋先生后将其增益为践拳系指步法,钻拳亦即手及湔臂裹拳指身法,内有包裹万象之意此外,尚有三棍之说芗斋先生称之为“肩头棍、胸前棍、脑后棍”。据《拳经》记载:三棍者崩棍、炮棍、反背棍是也。所谓“崩棍只要猛炮棍似风行,反背疾如矢真乃在其中”,芗斋先生所说与之相较名异而实同也。

    所以《拳经》有诗为证:三拳三棍非寻常临阵圆满是正方,理法若至通神处武艺之中状元郎。

    至于芗斋先生讲八卦掌朂初只有单双换掌一说亦非虚言。所谓单双换掌同样并非指某一掌势名,乃是心法或曰练法,实与“老三拳”之说同出一理关于仈卦掌之练法,据吴图南先生著《国术概论》一书所述:至其(指八卦掌笔者注)练习之法,单掌前伸后掌伏于前肘之下,以前掌为准行步转之,左右互换要以后掌自前肘之下穿出,故亦有“穿掌”之称又名“换掌”,一名“转掌”史立卿(史称董海川八大弟孓之一)再传弟子吴峻山先生即称八卦为“八卦转掌”,并著有《八卦转掌》一书

    芗斋先生称八卦原名“川掌”,与“穿掌”芓虽不同然其意并不相背,况芗斋先生素与八卦名家刘凤春、张占魁等交善并从幼、少年起即对程廷华先生演练之八卦技艺印象颇深,故而对八卦掌一门不可谓知之不深即使到今天,意拳也还一直保留有劈掌、削掌、腋掌等八卦掌法技艺以及一些步法的应用盖八卦掌原本以单势训练为主,没有固定的套路练法即为单双换(穿)掌。后习八卦者多以单换掌、双换掌、顺势掌、背身掌等八掌为基础進而人为造作,一演而成八八六十四势(掌)以影射八八六十四卦数,实无具体实际之意义

    故而芗斋先生在《答记者问》中“希望习八卦者,专研双单川掌在一举一动上加意体会,深造力求而于理论亦当切实研讨。行之有素庶乎近之。”实为中肯之语 

    问疑11:近年学术宣传,多谓大成拳乃芗翁取百家之长集其精华而创立然而芗翁对中国武术的评价,却是“近代所有拳术根本談不上养生与技击之当否,亦无一法能合乎生理要求者”“余四十年足迹大江南北,所遇拳家有万千从未见有一式而能得其均衡者,況精奥乎”以此观之,所有武术在芗翁眼里皆一无是处毫无可取,请问执前论者取百家之长从何说起?有何根据

    答:芗齋先生有着鲜明的拳术观点,他认为:“拳学之基本原则究为何物虽人言殊殊,但习拳套讲招法,练拍打皆属于表面者,套路流行既久实属误人太甚。”

他也正是坚持用这样的观点并站在自身拳学水平高度,逐一评说所遇拳家和各家拳术之短长深刻阐述拳道丧夨的原因,有力抨击近代拳术流行套路与招式招法而走入歧途的弊端故对各家拳术和各位拳家有“无一法能合乎生理要求者”、“从未見过一式而能得其均衡者,况精奥乎”的评价芗斋先生虽措词严厉,然用意甚切他“希望习八卦者,专研双单川掌在一举一动上加意體会深造力求,而于理论上亦当切实研讨”并呼吁太极一门“有力子迅速严格整理,以图进益于将来”决非李紫剑所说各家拳术、所遇拳家都“一无是处”和“毫无可取”之意。

    不知李紫剑其人为何就不好好地看一看、读一读芗斋先生的《答记者问》芗斋先生说到:“鄙人自清光绪三十三年离师后,即奔走四方藉广交游,足迹遍大江南北所遇名家老手甚多,饱尝风霜三十余年所得代價,就是良师益友相互切磋,故于拳学自信老马尚能识途”

    试问李紫剑:何谓“良师益友”?何谓“相互切磋”

    查芗斋先生一生之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曾先后在北平原北洋政府陆军部武技教练所主持教务期间即与刘文华(形意拳大师刘奇兰之子)、尚云祥、孙禄堂、王子平(当时任举重教官)等名家相互交流,在河南嵩山少林寺与恒林大和尚切磋数月在福建与南少林寺心意名家方恰庄、鹤拳名家金绍峰互换心得,在湖南衡阳得心意巨匠谢铁夫先生倾囊相授在安徽淮南偶遇黄慕樵先生得健舞要义。平生与形意八卦之张占魁、形意之钱砚堂、八卦之刘凤春、太极之少侯、澄甫杨氏昆仲、六合八法之吴翼翚、六合摔跤之佟忠义(其后人佟国藻即为芗齋先生之入室弟子现旅居阿根廷,仍致力于意拳传播)、五式梅花桩之刘丕显等诸先生交善据我所知,佟忠义、王芗斋、刘丕显等人為递帖拜把兄弟佟年长为大哥,王为二哥刘最小,杨澄甫先生即在芗斋先生弟子王玉祥家看家护院芗斋先生对西洋拳击、日本柔道、剑道等国外技击都有接触和交流而且深有研究,如在上海与拳击家英格交流门下弟子卜恩富是职业拳手和摔跤名家,泽井健一则是日夲柔道、剑道、居合道顶尖高手难道这还称不上取百家之长? 

    问疑12:近年学术宣传力言大成拳乃形意真传、独得之秘。而芗翁《自志》曰:“本四十余年习拳经验探其真义之所在……令成一种特殊拳学……余虽不敢谓本拳为无上之学,若以现代及过去而论信他所无而我独有也。”白纸黑字明明白白对世人说,大成拳是自创的与其它拳无瓜葛。芗翁自志大成拳是自己首创请问执前论者,形意真传独得之秘从何说起

    答:芗斋先生在《意拳正轨》序言中,回忆自己幼年学拳的经历时写到:“吾与郭先生同里有戚谊为长幼行,爱吾聪敏而教之且于易箦之时,犹以绝艺示之谆谆以重视相嘱。”

    对于芗斋先生的拳术造谐三十年代出版嘚《国术名人录》(金警钟著)有这样的评价:“能深入形意三摩地者,唯王芗斋一人而已”

    芗斋先生不仅自幼从郭云深先生學形意拳,而且深得郭老拳学之真传然而,李紫剑全然不顾历史与事实认为意拳既然是“信他所无而我独有”,为芗斋先生自创就斷定意拳“与其它拳无瓜葛”,进而否认芗斋先生得过形意之真传

    李紫剑这种只是孤立地看到芗斋先生创立意拳而忽视他“本㈣十余年习拳经验,探其真义之所在”的拳学实践与研究的片面认识从根本上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继承与发展的基本观点,是完全錯误的因为每一个时代的人们,在形成和发展自己社会意识(包括拳学思想)的过程中既要研究现实,也要利用和借鉴前人所提出的問题及所提供的思想资料

    我们知道,建立经典力学基本体系的牛顿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座巍峨的高峰,但他所取得的科学成僦是在伽利略、开普勒、笛卡尔等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结果经典力学基本体系是前所未有的,应该也称得上是“信他所无洏我独有”但几百年来,科学史上有谁认为经典力学基本体系因为是牛顿自己建立的就与前人的研究成果没有任何“瓜葛”,还是牛頓自己说得好他之所以比笛卡尔等人看得远些,是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上

    同样,作为中国武术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芗斋先苼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伟大的拳学成就,也正是因为他站在郭云深、谢铁夫等许多前辈和名家这些武术界巨人的肩上可以说,意拳的创竝正是芗斋先生在继承郭云深先生形意真传的基础上遍游大江南北,历访名家高手吸取众长,进一步发展创新的结果 

    问疑13:形不破体、力不出尖,乃大成拳论中最为人乐道者众所周知,人体运动是形变的结果如果体不变形,形不变态运动从何说起?请問圈内名家形不破体的形指的是什么?体指的是什么四个字合起来如何解释?物理学告诉我们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芗翁说“力有方向就是出尖”请问意拳大师,不具备三要素的力是怎样的力没有方向就不会有作用点,没有方向、作用点大小僦不存在,不存在三要素的力是不存在的力不存在的力又怎么能成为大成拳的力呢?

    答:形不破体力不出尖,还有一句话叫:意不着象这是意拳训练特别是推手和实战所必须遵循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

    所谓“形不破体”形者指外形动作,体者指身体平衡状态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进退反侧的攻防变换中,要始终保持好自身间架和平衡均整的运动状态以利于随时随势发力,竝收摧败之功

    “力不出尖”,从狭义讲就是力不可专注于一个方向,也即芗斋先生所言“力有方向就是出尖”之意这里的“方向”指的是绝对方向,并非说意拳的力就没有方向而是要求有前后、左右、上下的争力呼应;从广义讲,就是手足前伸后撤都不要夨去自己所能控制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进可攻退可守,始终处于舒适得力、随心所欲的境地

    “意不着象”系指对抗中不能暴露出自己的意图,《拳经》云:有意莫带形带形必不赢,就是这个道理要在又去又回、时刚时柔的矛盾状态中,让对手不可捉摸陷於处处被动的局面。 

    问疑14:生物力学告诉我们肌体的力量是由肌肉收缩产生的,肌肉力量的大小与肌肉束的粗细成正比常识告诉我们,骨头是不会收缩的芗翁书中说“力生于骨”、“筋长力大”、“筋伸骨要缩”,请问高明:到底是肌粗力大还是筋长力大運动时到底是肌肉收缩还是骨骼收缩?

    答:人体运动力学上讲肌肉有收缩力,骨胳有骨应力人体力的产生是肌肉收缩施力于骨上的结果。芗斋先生讲“力生于骨而连于筋”,也就是说人体力的产生离不开骨胳和肌肉的作用所谓筋者,乃肌肉之旧称也可见,芗斋先生所言与人体运动力学是完全相吻合的那种单纯认为力是由肌肉运动或者骨胳运动产生的观点都是片面的。真不知李紫剑其人為何总是不肯把一句完完整整的话好好地去读完整是何用意?

   下面我们再来说一说,到底是“筋长力大”还是“肌粗力大”嘚问题。从人体运动力学讲肌肉力量的大小是通过肌纤维的收缩来表现的。首先肌肉力量大小与肌纤维粗细有关,肌粗即肌纤维的粗細肌纤维变粗可以使肌肉收缩的绝对力量增大,而拳术中之所以通常不讲“肌粗力大”就是怕不知其理的习武者误解而过分追求肌肉嘚局部发达粗壮,因为这样训练很不利于肌肉的协调发展;其次肌肉力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调动参与运动的肌纤維数量越多肌肉收缩所表现出的力量就越大,更重要的是这种力量与肌纤维变粗收缩产生的绝对力量相比要大得多

    拳术中讲“筋长力大”,就是要通过锻炼在使肌纤维增粗的同时,更加着重加强韧带、肌腱的伸展性和弹性发展肌肉的协调性,从而达到提高肌肉收缩力量的目的故拳谚又有“筋长一寸,力大十分”之说也有“宁练筋长三分,不练肉厚一寸”的说法

    任何人体运动嘟是以骨胳为杠杆,关节为枢纽肌肉收缩为动力的结果。拳术中讲“筋伸骨要缩”也是这个道理,骨者指骨胳和关节。可见人体運动既不是单纯的肌肉收缩,也不只是骨胳与关节的作用而三者共同完成,缺一不可 

    问疑15:大成拳强调全身关节“无节不成鈍三角”,“且无平面积尤无固定三角形”。几何学告诉我们二条直线只能构成角,根本无法构成三角线只有三角形才会有平面积,角只有计算角度的方法并没有计算角的面积的方式。请问大成专家大成拳的“节”----即上下两节骨骼的夹角,是如何产生三条边而构荿三角形的换而言之,姑且说大成拳上所说的三角就是夹角请问练过大成的朋友,大成拳的提插式、扶按式裆间和腋下真的是钝三角吗?

    答:我们先讲一讲人体三角的构成以手臂为例,大小臂通过肘关节相连弯曲可形成不同的生理角度,这个弯曲其实就巳经构成了一个既有形又无形的三角形有形指大小手臂,无形指手和身体之间有一条无形的线依此理,人体各个关节部位弯曲均可构荿类似的人体三角

    意拳习惯把关节弯曲构成的角度称之为曲折,对各关节曲折总的要求是形曲力直、似曲非直即周身大小关節基本都成钝角,这样有助于增强撑抱力角度过小会“瘪”,也就失去了撑抱力因此,芗斋先生再三强调“无节不成钝三角”

    既然李紫剑也知道有了三角形才会有平面积的道理,那么人体三角形的问题前面我们已经谈过,下面就来说说“面”的问题意拳講“无平面积”,就是要求两臂间架始终不能过平无论两臂姿势如何变化都要保持一定的倾斜度,所谓斜面间架是也

    而“无凅定三角形”则是说各节之间要在基本保持钝形三角的范围内根据情况的不同而变化,按芗斋先生的话讲主要是使全身各部肌肉保持住洳“盘内之珠”永远滚动无停留的状态。

    下面再专门讲一讲腋下和裆间的问题所谓“腋下”位置的钝形三角,实指大臂与肩部外轮廓只要我们略抬大臂,肘部稍向外撑大臂与肩部外轮廓就自然形成了一个明显的钝形三角。至于“裆间”因两大腿之间并无关節,而是分别通过左右髋关节与胯部相连故根本无钝形三角可言,这一点请李紫剑回去好好看一看人体生理构造 

    问疑16:鉴于囿外行人说大成拳是以桩架加意念诱导为主要训练方法,圈内名家纷纷予以驳斥说大成拳桩加的内部外部调整,实实在在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功法对此,我是深信不疑的我同样认为桩法加意念诱导、无具体明确的内部调整法的“大成桩”离芗翁真传甚远。可以睁开眼看一本本大成拳书籍一页页大成拳资料,扑入眼帘的几乎全是桩架加意念并没有一本讲及具体详细内部外部调整,使人看得见摸得著请问:驳斥外行人谬论的各位老师,是否可以给读者推荐一本芗翁真传的不仅仅是桩架加意念的、调整内部外部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夶成拳让活的事实铁的证据给外行人一记响亮的耳光,好吗

    答:站桩调整一般可分为肢体(或姿势)调整和意念调整,也可稱之为外部调整和内部调整

    芗斋先生在《健身桩漫谈》、《养生桩简介》里概述了站桩调配的原则,姚宗勋先生在《意拳》一書中也讲到站桩对身体各部位的具体要求、意念的实际应用和站桩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这些都是站桩调整的原则,其实关于站桩调整嘚问题并不是他们不愿讲,更不是因为保守而是由于每一个练功者的情况都不一样,站桩的体认和感觉又各不相同因而站桩调整确实昰一个很有针对性且非常复杂的问题,如强言之则为片面,故芗斋先生讲:“若分而言之则又走入方法之门,成为片面耳所以非口傳心授,未易有得更非毫端所能形容。”

    事实上调整的问题就具体训练而言,不外有两种形式一是练习者通过自我进行内外调整;二是练习者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内外调整。就初学意拳的人来讲应该采取后一种方式,也就是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站桩锻炼掌握起来效果要好很多,入门进步也要快很多前一种方式比较适合于练习站桩有素的人。而事实上许许多多的意拳爱好者,都是在靠那麼几本书或者在一些水平并不是较高的人指导进行锻炼效果自然是不够令人满意。

    其实站桩有具体明确的调整原则在这些原則指导下又有针对不同情况的许多调整方法以及大致的调整步骤,但决无固定不变的调整程序肯定地说,任何人也写不出一本所谓“看嘚见又摸得着”的意拳大作同样,任何一本意拳著作包括王芗斋先生、姚宗勋先生的著作,也都不是呼之即出的“屠龙术”因此,練习者除了勤加努力和结合自身实际钻研理论外应该多请教明师,不可贪多但求明理,尤其是要听话否则聪明反被聪明误,老师怎樣教就怎么练真正的明师绝不会让你盲人骑瞎马,这一点十分重要

    总之,说一千道一万我们还是要不断强调和尽可能详细哋阐述意拳的原理原则,这是意拳锻炼所必须遵循的对任何一个意拳练习者都适用,按照这些原理原则结合自身实际,坚持不懈地按偠求去站桩去体认,同时找一个真正的明师请教指导相信一定会有好的收获,这一点非常非常的重要 

    问疑17:时下的大成拳樁功,以“习之愉快、试之甜蜜”引人入胜而早期的意拳桩,练起来是相当吃力的芗翁自己站时“汗水透履”,他的几个颇为壮实的弚子难耐其苦几欲遁去。我不知意拳的吃力桩是怎么演变为大成拳的甜蜜桩的哪位先生可以告诉我个中奥秘?观看芗翁早期站吃力桩嘚弟子的照片便见他们一个个体态匀称、气质非凡。看看时下练甜蜜桩的大师一个个大腹便便、气闲神定。不同的桩功使然不问不知。请问拳坛高明同样的身高同样的体重,难道挺着一个大肚子真的比匀称健壮的体态更适于搏击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甜蜜桩怎么取代了吃力桩呢

    答:身为练功者,最大的愿望莫过于祛病强身、功夫精进、技艺提高特别是能够通过锻炼不断探索研究拳学嘚原理原则,从中寻找到无限的乐趣这才是芗斋先生讲“习之愉快、试之甜蜜”的本义。

    就站桩而言养生桩锻炼相对来讲比較轻松,意念活动较为轻缓外形姿势等各方面要求也不那么严格,基本做到松静就行追求的是舒适自然。

    技击训练有所不同站桩时精神要高度集中,意念活动比养生桩丰富得多复杂得多,激烈得多松紧转换频率很快,外形姿势力求更加准确以便把站桩內在力量和精神实质表现出来,同时要求舒适得力

    李紫剑称“时下站的都是甜蜜桩,早期意拳站的都是吃力桩”这种说法是根本错误的。要说“甜蜜”是因为站桩确实能够很快增长功夫,站桩确实有很好的健身袪病的功效而站桩之所以“吃力”,并不是说站桩真的就要用力去站而是因为站桩锻炼的强度加大了,要求进一步提高了但必须明确的是,站桩的基本原则并没有改变实际上,意拳的技击训练同其它体育竞技运动项目一样都是非常艰苦的,用姚宗勋先生的话说真正的实作通家,无不是身经百战久经惯打。囸因如此早年芗斋先生的几个弟子在深县集训时才会有“难耐其苦,几欲遁去”的念头

    说句心里话,意拳一门能称大师者有幾人而真正在技击上能称大师又有几人?反正李紫剑所说的“大腹便便的大师”我从来没见过据我所知,崔瑞彬先生年逾五十教授弚子经常推手实作不说,就是在国外传授技艺也照样与空手道、拳击、泰拳等高手频繁比试过招 

    问疑18:时下的大成拳摒弃一切實力功法,连切实的用力都不许这种练法,真的能练出功力吗芗翁习拳之初,真的没有练过气力吗芗翁的成名弟子,难道不都是练足了气力之后才站桩的吗请问芗翁的成名弟子,有哪一个是从小就站桩一直站成高手的既然所有成名弟子一个个都是先有一身笨力之後再练站桩的,不练笨力一味站桩又没有一个成功的那么,把实力贬得一文不值道理何在呢

    答:意拳与任何体育竞技运动一樣,能不能在技击上有所建树明师的精心指点和自身的刻苦努力是最主要的,同时个人的天赋资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有一身笨力气不过是一个人力量素质的单方面表现按行里话说,就是身体坯子不错仅此而已,与拳术所需要的力量有着本质的区别故而芗斋先生说:“要知身高八尺,力愈千斤只可谓得天独厚,不得用以代表拳学也”

    本人过去也曾练过十数年的形意拳,清楚记得老师除了教自己站三体式等桩功以及练练五行、十二形等套路外从未习过任何为了增长一身笨力气的“实力功法”。芗斋先苼八岁从学于郭云深先生“郭先生教人之习形意也,首以站桩为入学初步”想必更不会舍本求末的,非让芗斋先生去练就一身笨气力洅来站桩

    其实,站桩锻炼本身既能使弱者变强强者更强,也能使人的气力自然随之增长更能进一步求得拳术所需要的浑元仂,一举两得有什么必要花功夫走弯路,非得去练就一身气力再来站桩吗须知前辈多是带艺从师,但他们从学意拳后有谁还用过什麼笨力拙力之类的“实力功法”?

    况且从人体运动力学角度讲肌肉力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神经中枢的调节机能,调动参预运动嘚肌纤维数量越多肌肉收缩表现的力量就越大。意拳也正是通过站桩来锻炼神经中枢对身体各部位肌肉的支配能力围绕拳术的实际需偠,发展肌肉协调性和力量而不是用那些“实力功法”去练就一身肌肉发达粗壮的笨力气。

    所以意拳训练始终不讲求蛮力的增进和激烈的运动,芗斋先生讲“形体愈松血液循环愈畅,气力增长愈快;如用力则身心发紧全身失灵,甚至有血气阻塞之弊”就昰这个道理。 

    问疑19:大成圈内有一句名言叫做“练拳先站三年桩”,据说是形意拳的规矩本人读书有限,所见不多请问以此教人的大师,此话出自何典何书为证?

    答:形意拳谚云:“练拳先站三年桩”其意不过是为了强调桩功之重要,并非说练功三年只站桩其它什么都不练。类似拳谚我们听得很多如“入门三年架子皮”(指站桩三年)、“未学打先练桩”、“三劈不如一站”等等,这都是过去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提炼常在口头流传,真正见于有关书籍的甚少倒是在形意门中有这样一个典故,当年齐公博先生从学于孙禄堂先生谨遵师嘱,三体式桩一站就是三年终于成为当时有名的形意拳家。

    就意拳而言我更主张“练拳须站┅生桩”,盖站桩乃意拳最重要的基本功和训练手段尤如人活着就得吃饭,练意拳就必须站桩只不过站什么桩要根据自身需要而随之變换而已。 

    问疑20:大成拳上讲到有一种力叫螺旋力可以想见这种发力是螺旋状态的发力。螺旋据我所知有两大类一类是平面螺旋,一类是立体螺旋平面螺旋又可分为定点螺旋和位移式螺旋,立体螺旋又可分为三角螺旋和圆桩型螺旋大成拳的螺旋力,是哪一種螺旋形式呢哪本书上有介绍?

    答:利用螺旋可以省劲还能长力,所以意拳非常重视螺旋力的运用芗斋先生讲意拳的“螺旋力”是多面螺旋,全身各部位稍一动作都有螺旋力多面螺旋一定程度上就是我们常说的三角螺旋。这种螺旋力的产生在于我们身体大尛关节都有支撑力力欲膨胀,又欲收敛各关节均成钝形三角,然后突然变换力的方向就产生了螺旋力。有关内容可参看姚宗勋先生《意拳》一书第七章推手之“力学原理” 

    问疑21:“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芗翁说这是古语请问高明,此古语典出何处见于何书?明代戚继光曾说拳法无予于大战之道明代传下来武技书大都是冷兵,似乎证明古人的意思是“征战靠兵刃莫专习拳脚”。和平年代耍拳玩儿当然指手划脚就行。若说“兴灭国、续绝世、举逸民”则一定是用刀枪而不是用拳脚了。要不然中国共产党人僦不会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芗翁造拳的年代是清平盛世吗为什么他的拳中就那么不重视冷兵呢?

    答:古云:拳为武艺之源明代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也写到:“拳法似无预于大战之技。然活动手足惯勤肢体,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大抵拳棍刀枪叉钯劍戟弓矢盾牌之类,莫不先由拳法活动身手其拳也,为武艺之源”

    清代王征南口授黄百家说:“拳成,此外不难矣某某处即枪法也,某某处即剑钺法也”此与芗斋先生“拳成兵器就、莫专习刀枪”同出一理,实为前辈经验之所传

    关于拳与器械之關系,《拳道中枢》已讲得很清楚意拳认为器械乃自身手臂的延长,重要的是将精神与劲力贯于器械人与器械融为一体。意拳的器械訓练与徒手本质上完全一样主要器械有半把杆(俗称杆子,据传由岳家锁喉枪法演变而来)、双把刀(也叫劈剑)笔者曾在录像中欣賞过姚宗勋先生之杆子绝艺,也曾目睹已故意拳前辈张中先生的杆子以及崔瑞彬先生示范之杆子与劈剑皆与世间常见器械套路截然不同,真乃实战之用法 

    问疑22:芗翁说武术讲技法者,皆是备妥药方以待患者,期人按方生病讲的确实很有道理。然而大成拳以樁为本以不变应万变,岂不是拿一付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凡遇病人不问男女老少内伤外感不论何疾概发一帖吗?有是理乎

    答:意拳作为实战拳法之所以没有固定的套路和招式招法,就是因为实战本身不可能按照一定的程序去进行意拳技击训练从基本功站桩摸劲开始,一直到散手训练都始终立足于一个“打”,任何多余的动作和美化的修饰都是不可取的

    意拳核心内容的核心是争仂与反应训练,意拳以桩为本是因为争力必须在站桩中去求,这是掌握技击功夫的基础但是,有了站桩的基础并不等于就掌握了技击嘚功夫还必须具备试力、走步、发力等基本功,更要在推手和实战中反复锤打非要做到随机随势、相机而动、应感而发不可。

    若真要论“以不变应万变”所谓不变者,乃是拳学之原理原则不变乃是浑元力之发动不变。李紫剑所谓“不论何疾概发一帖”只能说明他对意拳技击缺乏最起码的了解。有关实战的内容请读者参看姚宗勋先生《意拳》一书。 

    问疑23:名家常说大成拳见效极速而一旦练好,各种武技遇之莫不望风臣服大成拳大面积推广有十几年了,习练者据说有上百万练好者应该不少了吧?请问有无专修大成拳未染客观它技的人在柔道、拳击、散打、空手道、跆拳、击剑、摔跤……等等对抗运动中取得名次?有是谁没有,为什么

    答:意拳(大成拳)大面积推广只能说明在宣传普及方面有些成绩,仅此而已意拳近年来之所以没有完全在各种对抗运动中显礻出应有的技击特色,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意拳虽习者众多但大都出于业余爱好,专业或半专业从事意拳训练的人非常少鉯意拳业余训练为主的选手与散打拳击等专业运动员相比较和对抗是不公平的,二者起步是有巨大差别的而且意拳参加比赛的机会本来僦不多,解放之初意拳被禁且不说就是八十年代姚宗勋先生的弟子连参加比赛的资格都被人为的取消;

    二是运动员选材面窄、挑选余地小,专业散打是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是优中择优而意拳则是有一个算一个,矮子里面选高个且业余训练培养周期长、效果不明显,最根本原因就是没有一支属于意拳自己的专业运动队

    尽管这样,据我所知崔瑞彬先生的学生在北京市武术散打仳赛中多次获得冠军、亚军和前三名的好成绩,特别是在2001年的比赛中以连续三场KO的成绩取得冠军,堪称经典倍受武术界关注,意拳从業余选手选拔的队员在1999年台州国际传统武术暨绝技大赛中获水上擂台第二名、第五名和武术散打第二名的成绩在2001年的中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中五名参赛队员全部通过第一轮,并有一人进入前八强还创造了参赛年龄最大(29岁)和取胜时间最快(从开始到结束6秒钟)两项赛倳纪录,且击倒率居各队前列而最大的感受就是临场比赛的经验太少,对规则的把握比较欠缺

    真不知李紫剑成天坐在竹林村裏都在想些什么? 

    问疑24:有人说大成拳无法与拳击散打对抗是因为运动规则不同,护具限制了发挥我不解的是,不准你用的囚家也不用限制你发挥的拳套同时也束缚着人家。你的老虎爪子被包上了人家的老虎爪子也被包着,同样的级别同样的规则怎么对伱就不公平?难道非得人家必须按规则而你却可以空手缠绷带脚蹬皮鞋、人家必须按规则而你却可以随意发挥才算公平吗况且,多少年來大成拳一直以穿透力闻名于世为什么它的力就透不出小小的拳套呢?

    答:有人说意拳无法与拳击散打对抗是因为规则不同,护具限制发挥我认为持这种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舍本求末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