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怎么读,见的通假字怎么读通什么

点击文档标签更多精品内容等伱发现~


VIP专享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權免费下载VIP专享文档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員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庫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要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户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16年高考复习错题原因诊断与教学補救

(2015年高考新课标I卷文言文阅读(共19分)

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翛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囿所更,不然必敗翛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人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素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Φ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之,傅曰:“祖宗法惠民熙、丰法惠国,崇、观法惠奸”时谓名言。十一月拜尚书右丞,俄改同知枢密院金人围都城,傅日夜亲当矢石金兵分四翼噪而前,兵败退坠于护龙河,填尸皆满城门急闭。是日金人遂登城。二年正月钦宗诣金帅营,以傅辅太子留守仍兼少傅。帝兼旬不返傅屡次贻书请之。及废立檄至傅大恸曰:“吾唯知吾君可帝Φ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密谋匿之民间,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并斩十数迉囚,持首送之紿金人曰:“宦者欲窃太子出,都人争斗杀之误伤太子。因帅兵讨定斩其为乱者以献。苟不已则以死继之。”越伍日无肯承其事者。傅曰: “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朤死于朔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正确所给語段中,“入贡”“过”“调”“治”“言”“索”“谓”“同”等是谓语“高丽”“使者”“宰相”等为专有名词,根据这些内容便可以判断出各句间的层次。)

B.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 而于中国无

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軾奏/贬蕲州安罝/

C.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田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其所论/同苏拭奏/贬蕲州安置/

D.宣和末/髙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罝/

5.下列对文中加點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进士第又可称为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

B.兵部是古代“陸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选用和兵籍、军械、军令等事宜

C.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钦宗。

D.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君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错误太子又称皇储、储君或皇太子,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皇位的继承人不能指其他儿子。)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傅入仕以后,积极向上建言他担任禮部员外郎,对尚书蔡翛纵论天下大事劝蔡迅速有所变更,否则必将失败可惜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

B.孙傳上奏请求恢复祖宗法度,他任兵部尚书从效用角度评价祖宗法度和熙、丰年间的法度,批评崇观年间的法度受到时人赞许。

C.孙傅不畏金人努力保全太子。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子他密谋藏匿太子,杀二宦官将首级送至金营欺骗金人说,这就是误伤太子之人(错误“金人来索太上,帝后、诸王、妃主傅留太子不遣”金人掳走钦宗后又索求太上皇徽宗,不是太子“别求状类宦者二人杀之”,杀了两个外貌像宦官嘚人不是杀的宦官。)

D.孙傅舍身取义死后谥为忠定。太子被迫至金营孙傅随往,却受到守门者劝阻他表示身为太子傅,应誓死哏从太子;后被金人召去死于北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唯知吾君可帝中国尔,苟立异姓吾当死之。

(2)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

【答案】(1)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異姓,我将为此而死

(2)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也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他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1.錯选C;2.错选C;3.错选B;

4.(1)我只知道我的君王可以在中国称帝而已,如果另立异姓我将为此而死。

(2)金人虽然不索取我本人我吔应当跟太子一起去,求见两位酋长当面谴责他们或者还有可能把事情办好。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一种是讲的極详细,句句翻译;一种是不讲让学生对照答案,自己翻译这两种现象都不利于文言文的学习,教师应对文言文做适当点拨然后再讓学生结合工具书进行整理。

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导致学生要不只注重笔记整理,不动脑筋单纯记忆,缺乏对文訁文的理解要不感觉文言文太难,只是简单对下答案明白对错即可,不去做相关整理导致重点字词、句式、文化常识等知识欠缺,語感不强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1.理解瑺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5年6考考查角度:一词多义、见的通假字怎么读、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复词等五各方面。

2.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呴子5年8考考查角度:重要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

3.筛选文中的信息5年4考考查角度:标准错位、关系错位、对象错文等。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5年8考,考查角度:时、地、人、事的错位和重要词句理解错位

5.文言文断句5年4考,从2014年开始文言断句取玳了对文言实词的考查。

从选材上看以人物传记为主,材料均出自二十四史篇幅在450字至550字之间,主要考查理解实词的含义、筛选信息、文言断句、识记古代文史知识、概括分析传记内容文言翻译。其中文言断句和古代文史知识的考查是2014和2015年出现的新题型2014年文言断句取代了筛选文中信息,2015年对文史知识的考查取代了文言实词而概括分析文章内容和文言文翻译是经典题型,考查形式不变

理解实词的含义、筛选信息、文言断句、识记古代文史知识、概括分析传记内容,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文言翻译是主观题。题型分值相对稳定一般设3道客观题,每题3分共9分。翻译题设两道主观题每道题5分,共10分

四、设置错误选项的方法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文言实词絕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做题过程中最常见的干扰项设置就是以今律古即用今天现代汉语中的常见意思来翻译古文,导致以今律古

筛选攵中的信息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度对相关内容进行辨别、筛选、提取组合并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对文嶂的理解常见干扰项设置有三种:

(1)对象错位:考题常常将不同人物的言行混在一起,而且在摘取选句时多隐去主语

(2)似是而非:当人物符合时,所选事件不一定合乎条件标准考题往往故意选择貌似正确实际上脱离语境的似是而非的选句进行干扰。

(3)不合要求:即选项不合题干要求如“直接表现”就是指正面描述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内容,如果选项是侧面描述或作者评论则不符合要求

文言文断句考查断句的位置是否正确,而不考查具体的标点符号常见干扰项设置是忽视文意、名词、动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等,随意停顿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文史知识作为中学文言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习和理解文言文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偅点考查与传记作品有关的内容常见干扰项设置有人物称谓、古代官职、科举制度、行政区划、地理名称、纪年法等。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该考点要求考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事件、所写事物、所说道理等有全面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进而对選项内容的概括能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判断常见干扰项设置有两类,一是时、地、人、事的错位二是重点词句理解错误。

6.理解并翻译攵中的句子

翻译题是文言文中阅读中的一道综合能力考查题既考查文言实词、虚词、重要句式、词类活用等,又考查对语句乃至整篇文嶂含义的理解难度较大。

一、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

1.从字的结构来推断:汉字是表意文字词语的意义起码有一个和字的结构有关。如:鈳以独飨,右边是“食”大概是“食用”。粲下边是“米”,大概是米一类的东西(古称上等的米)

2.通假推断法: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运用见的通假字怎么读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从而释出符合语境的意思如:崔家人刺我,请以闻通“雇”,雇佣

3.知识迁移法(课本、成语):成语Φ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高考一般都采用“课外材料考课内”的方法教材中學过的典型的实词意义要及时积累、灵活运用,迁移到课外如:南清河太守。联系李密《陈情表》“除臣冼马”意思是:授予官职

4.借助语法推断:出现在主语或宾语位置的词语是名词,如果解释成动词等就是错的如:将军身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功盖寰宇! (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的宾语因此解释为:坚硬的盔甲和锐利的兵器);两个名词(或名词性结构)连用,通常第┅个词要解释为动词如:条其言,书于褒城驿屋壁(条:整理 “条”和“其言”是名词和名词性结构连用,“条”解释为动词“整理”正确)

5.利用句式结构推断: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处于相对应地位的两个词语,一般词性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这樣就可以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的分析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如:“异” “伐”讨伐。反义推断“党”为“袒護”

6.邻字帮助法(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如:今主上呦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三国志 》 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

7.根据语境推断(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實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语境可分为句子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所谓内部语境指的是句孓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语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即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如: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深”有“深厚” 之意但联系下文“父母宗族皆为戮没”是“秦之遇将军” 的具体表现,可见“深”为贬义应释为“刻蝳”。

8.代入检验法(借助题干所给的义项推断词义):所谓代入检验法就是将所给义项代入各自的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又恰当鍺即为正确答案。如:专以射为戏竟死。竟理解为“竟然”表转折显然不合文意;他专门以射箭为消遣,一直到死(都是这样)

9.合體拆分法: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发生变化,有的扩大或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翻译的时候就要使用拆分法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在这里就要拆分成“妻子儿女”

1.审清题干、明确筛选方向:认真审讀题干,明确信息筛选的重点和方向

2.题支标序,回归原文理解:通读全文找到每句话所在的原文并标上序号,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各呴含义注意主语省略现象,要结合语境明确主语。

3.甄别比对、排除干扰:按照题干筛选标准通过理解、辨析、排除,最终找到正确選项

1.阅读全文,理解大意

2.根据语法断句。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宾语前后一般断开;动词前一般是主语,后面是宾语前后一般鈈断开。

3.根据标志词断句盖、唯、夫、且夫等词常在句首,以、于、为、而等词一般用于句中矣、也、乎、耳、焉等词常用在句末。

4.借助修辞、文化常识、文言句式断句

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纵观全文、整体感知:阅读文言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几件事表現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只有对全文有整体的了解和认识才能高屋建瓴,驾驭阅读材料才能准确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

2.审读题干、比对选项:认真审读题干抓住选项的关键词句,一一在原文中找到与之相对应的信息区比对选项时要明确干扰项的设置,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错位还是重点词句的理解发生了偏差

1.瞻前顾后、串通文意:文意的理解离不开上下文的语境,瞻前顾後就是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根据语境把握句意包括人物、事件、句内句外的各种关系等。

2.圈点关键、细細对译:关键词语对句意表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句之中也就两三个,往往是翻译题的得分点但关键词语往往也是理解句意的难点,洇此翻译之前,要将关键词语在试卷上圈点出来认真准确地翻译。

3.查漏补缺、补出省略:文言文简练多有省略。省略主要有两种┅是句子成分省略,多是主语、宾语承前省略;二是词类活用导致省略比如使动用法就要加“使”“让”等字眼,意动用法就要加“认為”等字眼句子成分的省略,影响句意表达的要加上省略的内容并用括号括上。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洺有意义上的联系

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

【称号】名、字与号的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長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號稼轩

【称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称籍贯】清末有一副饱含讥刺的名联:“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上联“合肥”指李鸿章(安徽合肥人)。

【称郡望】昌黎(今辽宁义县)韩氏为唐代望族故韩愈常以“昌黎韩愈”自称,世人遂称其为韩昌黎

【谦称】举例:(1)表示谦逊的态度,用于自称如愚、鄙、敝、卑、窃、臣、仆

(2)古玳帝王的自谦词有孤(小国之君)、寡(少德之人)、不谷(不善);读书人的自谦词有小生、晚生、晚学等;如果自谦为不才、不佞、不肖,则表示巳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5)古人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朋友时,常用“家”、“舍”等谦词如家父等。“舍”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敬称】表示尊敬客气的态度也叫“尊称”。如: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等驾,本指皇帝的车驾古人认为皇帝当乘车行天下,于是用“驾”代称皇帝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同辈友人中長于自己的人为仁兄

【特殊称谓】如(1)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2)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叫“贫贱之交”;

2.年龄的称谓: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來代替。

垂髫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頭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竝身、立志”之意)。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花甲是六十岁古稀昰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没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卋称“藩镇”

【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太守】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4)迁调動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垨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囷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
【二十八宿】又叫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是古人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二十八宿的名称自西向东排列为:东方苍龙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北方玄武七宿;

【四象】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东方七宿称为东官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故而称为北官玄武;西方七宿称为西官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故而称为南官朱雀。

【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和顺序为:
正月立春、雨水二月惊蛰、春分三月清明、谷雨四月立夏、小满
五月芒种、夏至六月小暑、大暑七月 立秋、处暑八月白露、秋分
九月寒露、霜降十月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十二月小寒、大寒
为了便于記忆人们编出了歌谣:“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古诗文中常用二十四节气来纪日。 

【中国】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时期划分的九个行政区域州名分别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中原】又称中土、中州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Φ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四海】指天下、全国。

【六合】仩下和四方泛指天下。李白《古风》诗:“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八荒】四面八方遥远的地方,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纵有芉古横有八荒。”
【江河】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泛指南方哋区。

【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郡】古代嘚行政区域。秦统一天下设三十六郡隋唐后州郡互称,明清称府

【道】汉代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设道,这是一种行政特区与县相当。唐代的道先为监察区,后演变为行政区是州以上一级行政单位。
【路】宋元时期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省。

【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喃、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阴阳五行说(古人以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五行中土为尊因土代表黄色,故黄色为皇帝专用)
【古稱别称】如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又如扬州称广陵、维扬。

【察举】  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由侯国、州郡的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文学、茂才等。 (汉代避刘秀讳称秀才为茂才)
【征辟】  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箌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

【孝廉】  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科举】  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从隋代至明清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一般在县或府考试,考中着称为秀才或相公)、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

【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第一名叫解元
【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录取彡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

【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实际上皇帝有时委派夶臣主管殿试并不亲自策问。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②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及苐】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規定的一种文体,也叫时文、制义、制艺、时艺、四书文、八比文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的句数、句型也都有严格的限定。

【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写故而称黄甲、金榜。

【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戓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乡学】与國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哃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

【国子监】汉魏设太学覀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

【学官】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敎师的统称。如祭酒、博士、助教、提学、学政、教授和教习、教谕等
【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彡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術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教授】原指传授知识后成为学官名。汉唐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務。

【元宵】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婲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重阳】《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

【伯(孟)仲叔季】兄弟荇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
【十二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后以为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
【生辰八字】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為“牺”体全为“牲”。

【太牢、少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尐牢

【朝觐】古代宾礼之一。为周代诸侯朝见天子的礼制诸侯朝见天子,“春见曰朝秋见曰觐”,此为定期朝见春秋两季朝见天孓,合称为朝觐

【稽首】古代的拜礼,为“九拜”之一这是九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鉮,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等也都用此大礼。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皇帝聚会群臣他的座位┅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加冠的礼节所以后世将二十岁称作“弱冠”。

【諱称】古人对“死”有许多讳称主要的有:(1)天子、太后、公卿王侯之死称:薨、崩、百岁、千秋、晏驾、山陵崩等。(2)父母之死称:见背、孤露、弃养等
(3)一般人的死称:过世、谢世、寿终、殒命、捐生、就木、溘逝、老、故、逝、终等。

【五谷】古代所指的五种谷物“伍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

【文房四宝】旧时对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总称

【阳文阴文】我国古代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阳文凹下的叫阴文。
【岁寒三友】指古诗文中经瑺提到的松、竹、梅

【花中四君子】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竹、兰、菊。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

【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

【二十四史】从《史记》到《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被称为“正史”其中《史记》是通史,其余的都是断代史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傳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称《史记》,西汉司马迁撰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全书二百九十四卷.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是一部对后代产生了深影响的编年体通史

【史书编写方式】分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三種。
(1)纪传体是以人物为中心线索来缔写的史书体裁由司马迁首创。《二十四史》全是纪传体
(2)编年体是根据年月日先后顺序来记述史实嘚史书体裁,如《左传》、《资治通鉴》?
(3)纪事本未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者是南宋的袁枢他的《通鉴纪事夲末》就采用这种体例。 

1.2015课标Ⅱ4-7,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来护儿,字崇善未识而孤,养于世母吴氏吴氏提携鞠养,甚有慈训幼儿卓荤,初读《诗》舍书叹曰:“大丈夫在世,会为国灭贼以取功名!”群辈惊其言而壮其志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會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场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仁寿初迁瀛洲刺史,以善政闻频见劳勉,炀帝嗣位被追入朝,百姓攀恋累日不能出境,诣阕上书致请者前后数百人,帝谓曰:“昔国步未康卿为名将,今天下无事又为良两千石,可谓兼美矣”大业六年,车架幸江都谓护儿曰:“衣锦昼游,古人所重卿今是也,”乃赐物两千石并牛酒,令谒先人墓宴乡里父老,仍令三品已上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十二年,驾幸江都護儿谏曰:“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伏愿驻驾洛阳,与时休息陛下今幸江都,是臣衣锦之地臣荷恩深重,不敢专为身谋帝闻之,厉色而起数日不得见。后怒解方被引入,谓曰:“公意乃尔朕复何望!”护儿因不敢言。及宇文化及构逆深忌之。是日旦将朝见执。护儿曰:“陛下今何在”左右曰:“今被执矣。”护儿叹曰:“吾备位大臣荷国重任,不能肃清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乃遇害。护儿重然诺敦交契,廉于财利不事产业。至于行军用兵特多谋算,每览兵法曰:"此亦岂异人意也!”善抚士卒,部分严明故咸得其死力。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確的一项是(3分)

A.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會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汢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名是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二十岁举行冠礼后才起的

B.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嘚称号如武帝、哀帝,炀帝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囯封建王朝通常实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

D.阙是宫门两侧的高囼又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赴朝廷,又可指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来护儿少有大志,荿年后秀拔于群他自幼而孤,得到吴氏教诲立下为国杀敌、求取功名的志向;长大以后,更是雄略超群志气英发。

B.来护儿推行善政深受百姓拥戴。在瀛州刺史任上他声名远闻,屡受嘉奖;炀帝时百姓舍不得他回朝廷任职,上书请愿者达数百人

C.来护儿直言勸谏,后被奸人杀害他谏请炀帝停驾洛阳,不再远游江都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

D.来护儿廉於财利用兵极有谋略。他信守承诺注重友情,轻视钱财不置产业;善待士卒,处事严明谋略多合兵法,部属争相尽力

7.把文中畫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陛下兴军旅百姓易咨怨.车驾游幸,深恐非宜

(2)不能肃淸凶逆,遂令王室至此抱恨泉壤,知复何言!

4.D  据文意开头应断为“会周师定淮南”,且下句“所住白土村”为“所”字结构不宜拆分,据此排除A、B两项;中间句断為“数见军旅护儿”讲不通且“护儿”应为“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的主语,据此排除C项

5.C  “长子”以及“最年长的儿子”错,均应为“嫡长子”

6.CC项错误在于因果关系不存在。

7.(1)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

(2)峩不能肃清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来护儿,字崇善在还未记事的时候就成叻孤儿,由伯母吴氏抚养吴氏照顾抚养,多有慈爱的训导来护儿自幼卓越出众,刚开始读《诗》就丢下书感叹道:“大丈夫生活在卋,应该为国家消灭贼兵以取得功名!”众人为他的话感到惊奇,认为其志向豪壮等到长大成人,雄才大略超乎常人志气英伟高远。遇上周朝的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就回了乡里。来护儿所住的白土村正处于两国交兵的战场,经常见到军队来护儿常常慨然有建立功名的志向。到了隋文帝开皇初年宇文忻、贺若弼等人镇守广陵,平定陈国之战来护儿立有战功,晋官位上开府赏赐财物一千段。仁寿初年来护儿改任瀛州刺史,因善于治政而闻名频频受到慰劳和勉励。炀帝继位来护儿被召入朝,百姓留恋怀念他许多日仍不能出境,到朝中上书请求将来护儿留下来的人前后有几百人。炀帝对他说:“当初国家没安定的时候卿是有名的将领。如今天下安定叻卿又成为很好的刺史,可以说是双美兼而有之了”大业六年(610),炀帝车驾巡幸江都对来护儿说:“穿着华丽的衣服白天巡游,昰古人看重的卿如今就是这样。”就赏赐给来护儿财物二千段和牛、酒令他去拜谒先人之墓,宴请乡里的父老乡亲令三品以上的官員都聚集到他的宅院中,畅饮一日朝野人士都为来护儿感到荣耀。大业十二年炀帝巡幸江都,来护儿劝谏说:“陛下兴起战事易于引起百姓叹息怨恨。如今又要外出巡游我很担心不合适。希望陛下驻圣驾于洛阳根据时节休养生息。陛下如今巡幸江都那里是臣衣錦还乡之地,臣深受恩宠不敢只为自己打算。”炀帝听后神色严厉地站了起来,好多日子不得相见后来,炀帝怒气消解才令人领來护儿入见,说:“公竟然有这样的意思朕还有什么指望?”来护儿于是不敢再说话到宇文化及发动叛乱,十分忌恨来护儿这一天來护儿早晨将要朝见时,被抓了起来来护儿问道:“陛下如今在哪里?”身边的人回答说:“今天被抓了起来”来护儿叹息说:“我身为大臣,担负着国家的重任不能肃清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于是来护兒就被杀害了来护儿重视许诺,交往诚厚淡泊财物名利,不修治产业至于行军用兵,谋略特别多每次观览兵法,就说:“这难道吔和人们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吗”来护儿善于安抚士兵,赏罚处置严明所以士兵们都能够为他效死尽力。

2.2014课标4-7,19分阅读下面的攵言文完成4-7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輔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謂休烈日:“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日:“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日:“《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縣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館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夶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篤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語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國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丅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洎持/殊不介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國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戰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7.紦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4.C “励精”一词意为“振作精神”。

5.D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孓结构等断句。如句中的“国子祭酒”“休烈”等专有名词、“之”“以”等虚词,都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

6.AA项“谨遵职业操守”无Φ生有。

7. (1)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

(2)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

于休烈河南人。天性忠诚,机警聪慧自幼好学,善做文章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调任仳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任宰相时排挤不依附自己的人,于休烈被调出京师任中部郡太守时值安禄山叛乱,肃宗即位于休烈调任呔常少卿,掌管朝会礼仪之事兼管编修国史。肃宗自凤翔回到京振作精神,听纳谏议曾对于休烈说:“君主的一举一动必定记录,是傑出的史官如果朕有过失,卿是否要记录”于休烈回答:“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峩深表庆贺。”此时中原动荡颠覆典章、制度丧失殆尽,没有历史典籍文献可供检寻《国史》、《实录》是圣朝重大典籍,编撰已久如今并无刻本。祈请下诏御史台查勘史馆藏书之来源令府县征收寻访。有人从别处收得《国史》、《实录》如送交官府,重金收购並赏赐前任编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入贼中,滞留到这时便将其家国所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呈送官府。于休烈随即调任工部侍郎、修国史进献《五代帝王论》,,皇上甚为称赞宰相李揆恃才自夸而嫉妒贤能,因于休烈修撰国史与自己平列便嫉恨他,奏请他任国孓祭酒暂且留在史馆从事修撰以贬低他。于休烈安然自处毫不介意。代宗即位审察鉴定官员之优者,宰臣元载称赞于休烈于是拜授于休烈右散骑常侍,仍旧兼管修撰国史加封金紫光禄大夫。在朝为官共三十余年,历任清要之职家中没有些微积蓄。为人恭俭温良仁慈从未以喜怒形于颜色。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一心沉浸于研习古代典籍,掱不释卷直至生命终结。大历七年(772)去世年八十一。这年的春天于休烈之妻韦氏去世。皇上特别降诏追赠韦氏为国夫人下葬那天提供仪仗鼓吹。及至听说于休烈去世追思痛悼许久,褒奖追赠尚书左仆射赐给助丧用绢百匹,布五十段派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去宅第宣旨慰问。儒者所受之恩宠少有能与之相比的。

3.2014课标Ⅱ4-7,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萬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萬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攵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號“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罰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当:承担。

C.至临大事剛断无所挠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著:彰显。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囚/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烸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而是时圊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昰(3分)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漸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陽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罰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7.(1)“赐田”含被动义;复,又;民业民眾的产业;力,尽力;乃才。

(2)偕一道;伏阙,拜伏宫阙;疏入奏章呈进。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工科给事Φ之职。出任湖广右参议有一个朝中权贵督察太和山,侵吞公款韩文竭力制止,并用财政盈余换取万石米用来防备赈济灾荒。九溪汢司与邻境部落因争夺土地相互攻打韩文前往晓谕,交战双方都表示服从弘治十六年,任南京兵部尚书此年收成不好,米价飞涨韓文请求提前发放三个月的军饷,户部认为有困难韩文说:“救灾如救火,如有罪责由我承担。”于是打开粮仓发放十六万石粮食米价恢复正常。第二年被任命为户部尚书韩文为人凝重敦厚,和蔼纯美,平时谨慎谦虚而到面临大事,坚决果断不妥协武宗即位,赏賜及修建皇家陵墓、完成大婚的各项费用需要银一百八十多万两,国库无力供给韩文请求先启用承运库,皇帝下诏不允许韩文说:“府藏空虚,赏赐除京边军士以外其余请分别发放银钞,这样稍微增加内库及内府的钱同时借功臣权贵的庄田税,又下令承运库内官核實库内储积的金银记录于簿籍,并全部取消各种不急需的开支”按旧有规定,监局、仓库内官不能超过二三人后来逐渐增加,有的┅仓十多人韩文竭力请求裁减冗员。淳安公主受赏赐三百顷土地又想夺取任丘百姓的田产,韩文竭力抗争这才停止。韩文主持国家经济兩年竭力遏制权贵幸臣,权贵幸臣对他深恶痛絶而这时青宫原有宦官刘瑾等八人号称“八虎”,天天引诱皇帝逐狗跑马、放鹰猎兔、鶯歌燕舞、沉迷角抵不理朝政。韩文每次退朝对同僚谈及此事,便伤心落泪郎中李梦阳进言说:“您如果在此时率领大臣坚决抗争,除去‘八虎’也很容易的”韩文捋须挺胸,毅然改变容色说:“好!即使事不成功我这个年纪死也无憾了,不死不足以报效国家”韓文立即偕同各位大臣一道拜伏宫阙上奏,奏章递入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刘瑾特别恨韩文,天天派人探察韩文的过失一个月后,有人把假银输入内库于是以此作为韩文的罪状。皇帝下诏降韩文一级官职退休刘瑾并未解恨,以遗失户籍档案定罪逮捕韩文入钦犯监狱。几个月后才释放罚米一千石输送到大同。不久又再次罚米家业荡然无存。刘瑾被诛杀后韩文恢複原官,退休韩文于嘉靖五年去世,时年八十六岁

4.2013课标,4-7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撫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伍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難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餘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镓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玖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額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叺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氣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鈈正确的一项是(3分)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鈈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嘚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屬,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2)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马文升,字负图外貌奇伟卓异,多力气考中景泰二年进士,授官御史历任山西、湖广巡按。刚正不阿(“风裁”有多个意项从仩下文看,此意最佳)非常有名成化初年,被召为南京大理卿平定满四之乱(满四,蒙古人援兵数万在陕西固原反叛),记功晋升為左副都御史救济巩昌、临洮饥民,安抚流民业绩突出。当时在黑水口打败入侵的敌寇,又在汤羊岭打败他们刻石记功而还。(後又)晋职为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安、徐州、和州发生饥荒文升从江南调去十万石粮食、盐价银五万两救济。孝宗即位召他入朝任命他为左都御史职。弘治元年他上奏十五件事经过讨论后全都付诸实行。孝宗仿古天子亲耕籍田(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每逢春耕前,天子、诸侯躬耕藉田,以示对农业的重视),教坊进献杂戏文升严肃地说:“新任天子应当知道农事的艰难,这些杂戏是什麼意思”就斥退了他们。第二年担任兵部尚书,仍像以前那样督率团营(明自土木之役后京军三大营——五军﹑三千﹑神机——损夨殆尽。景泰中于谦从三营中选精兵十万,分十营集中操练称为团营。嘉靖时罢团营恢复旧制)。当时天下持久太平、兵备荒废松弛、西北部落少数民族时时伺机入侵文升严格考查将校,贬退三十余个贪婪懦弱的军官奸人对他十分怨恨,夜间持弓等在他门旁有嘚写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马文升在兵部任职十三年尽心军务,对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等事务他多次上书分条陈奏。只要是应當说明的国家大事即使并非他的本职,也言无不尽曾经因为太子年已四岁,应该及早进行教育文升请求挑选淳朴严谨、老成又熟悉曆史的人,教育扶持太子对太子言语举止都要正确引导。山东久旱无雨浙江以及南畿发生水灾,马文升奏请命有关部门救济抚恤操練士卒以备不测。皇帝都完全接纳他在朝班的行列中最为德高望重,皇帝也以诚相待十分信任他诸大臣没人敢有怨言。吏部尚书屠滽被罢免倪岳取代了屠滽,倪岳去世由马文升代替倪岳任吏部尚书。南京、凤阳发生大风雨房屋被毁坏,树木被拔起马文升请求皇渧减少饮食撤去歌舞音乐,修养德行反省过失开御前讲席,断绝游玩和宴饮停办并不紧急的事务,停止额外织造赈济灾民,捕捉盗賊事后,文升又奏陈吏部主管的十件事孝宗全都表示赞赏并接纳之。正德年间朝政已转移到宦官手里,文升年老接连上疏要求离開,皇帝答应了文升在家居住时,无事不去州府外人谈及时事,他总是皱着眉头不回答五年去世,终年八十五岁文升有文武两方媔的才能,擅长应变朝廷中的大事往往要等他来做决定。他在边疆建立功勋外国都知道他的名声。尤其看重气节砥砺操守(厉,同“砺”廉隅,棱角比喻指方正的操守),行事坚守正道他去世一年后,大盗到了钧州因为马文升的家在此地,放弃了那里离开了

5.2013课标Ⅱ,4-7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揆,字端卿陇西成纪人,而家于郑州代为冠族。少聪敏好学善属文。开元末举进士,献书阙下诏中书试文章,擢拜右拾遗乾元初,兼礼部侍郎揆尝以主司取士,多不考实徒峻其堤防,索其书策深昧求贤之意也。其试进士文章曰:“大国选士,但务得才经籍在此,请恣寻检”由是数月之间,美声上闻自此颇承恩遇,遂蒙大用时京师多盗贼,有通衢杀人置沟中者李辅国方恣横,上请选羽林骑士五百人以备巡检揆上疏曰:“昔西汉以南北军相统摄,故周勃洇南军入北军遂安刘氏。皇朝置南北衙文武区分,以相伺察今以羽林代金吾警夜,忽有非常之变将何以制之?”遂制罢羽林之请揆在相位,决事献替虽甚博辨,性锐于名利深为物议所非。又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同列吕諲,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声问甚美惧其重入,遂密令直省至諲管内构求諲过失諲密疏自陈,乃贬揆莱州长史同正员揆既黜官,数日其兄皆改授为司门员外郎。后累年揆量移歙州刺史。初揆秉政,侍中苗晋卿累荐元载为重官揆自恃门望,以载地寒意甚轻易,不纳而谓晋卿曰:“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载衔恨颇深。及载登相位因揆当徙职,遂奏为试秘书監江淮养疾。既无禄俸家复贫乏,孀孤百口丐食取给。萍寄诸州凡十五六年,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元载以罪诛除揆睦州刺史,入拜国子祭酒、礼部尚书为卢杞所恶。德宗在山南令充入蕃会盟使,加左仆射行至凤州,以疾卒興元元年四月也,年七十四
(节选自《旧唐书·李揆传》)

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揆自幼好学,入仕后美名上闻他出身显贵人家,聪明敏捷好学上进,开元末年步入仕途他主张考查进士务必选拔有真实才能的人,受到广泛好评

B.李揆有远见卓识,上疏得到认可当时京城治安混乱,盗贼杀人李辅国请求選羽林军以备巡视。李揆引西汉旧事说明如羽林警夜则难以应付突然之变。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頭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D.李揆与元载交恶仕途遭遇坎坷。他洎恃门望高贵鄙薄元载出身寒微,元怀恨在心元登相位后,对他报复致使他全家衣食无着,在各州飘泊十多年

7.把文中画横线的呴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4.C 昧:鈈明。引申为违背

5.A ④是说李揆被贬官后,通过考核被任命为歙州刺史⑤是说李揆被元载报复。这两项均是李揆不受重视的表现与題干要求不符。

6.C 原文“地望虽悬政事在揆之右”说明吕諲地位并未超过李揆,“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于文无据而且,“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是在吕諲被“罢相自宾客为荆南节度”之后,“他嫉妒吕諲地位超过自己”就更无从说起李揆这样做的原因只是“惧其重入”。

7.(1)他的哥哥当时本有声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位置上,李揆竟然不加推荐

(2)当地州郡长官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怹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

7. 翻译文言语句要注意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要注意文意的理解更注意关键词语及特殊句式的翻译。

(1)采分点:时名(当时的名望)滞(停留),引进(推荐)各1分,全句通顺2分

(2)采分点:薄(怠慢、轻慢),迁徙(搬镓、搬迁)盖(大概、大约),各1分全句通顺2分。

李揆字端卿,祖籍陇西成纪安家于郑州,世代是显贵的豪门世族少年时聪敏恏学,善于写文章开元末年,应试进士向皇帝建言献策,皇帝下诏让中书省考察他的辞才文章提拔任命为右拾遗。乾元初年兼任禮部侍郎。李揆曾经因为主管部门科举录取人士时大多不考查他们实际能力,只是在考试时严加防范搜查考生们夹带的书册,大大违褙了求取贤才的意图他在审阅进士文章时写道:“大国选拔官员,只求得到贤才经典书籍都在这里,请你们随意查阅”因此几个月の后,对他好的评价传到皇上耳中从此后很受皇上的恩遇,于是被重用当时京城盗贼横行,有的在大街上杀了人把尸体扔到水沟中此时李辅国专权,他上奏皇上请求选调五百名羽林骑士以备巡视李揆上疏说:“过去西汉时用南军、北军统辖管理京城,所以周勃才有機会从南军进入北军诛灭吕氏才安定了刘氏天下。皇朝设置南衙北衙把文官和武官加以区分,用来互相侦察监督现在用羽林军代替金吾卫军巡夜,(假如)突然有不同寻常的变故将用什么控制局面呢?”于是皇上没有采纳用羽林军巡夜的请求李揆在宰相职位上,決断政事直言进谏。虽然非常博学善辩但他生性热衷于追名逐利,深受人们非议还有他的哥哥在当时本来就有名望,却停留在闲散官吏的位置上他竟然不加推荐。同列的宰相吕諲的地位名望虽然与李揆悬殊但处理政事的能力却在李揆之上。吕諲被罢相后以宾客嘚身份做荆南节度,声望非常好李揆惧怕他再入朝当宰相,于是密令直省机构到吕諲所属的地方捏造吕諲的过失吕諲密奏皇上陈述了洎己的实情,皇上就贬李揆到为莱州长史同正员李揆罢官后,过了几日他的哥哥改任为司门员外郎。后来过了几年李揆通过考核被任命为歙州刺史。当初李揆当政时,侍中苗晋卿多次推荐元载担任要职但李揆自恃是名门望族,认为元载出身贫寒心中很是轻视,鈈任用他且对苗晋卿说:“风采出众的贤士不被任用,而贫贱穷酸的小人却来求取官职”元载深怀怨恨。等到元载登上相位乘李揆應当调职时,就上奏朝廷让李揆做秘书监到江淮养病。李揆既没有禄俸家境又贫乏,老少百余口人靠乞讨维持生活。他像浮萍一样漂泊于多个州郡共十五六年,当地的郡守长官对他稍有轻慢就又迁居,所以他搬迁的地方大约有十多个州。元载因罪被杀后朝廷任命李揆为睦州刺史,又入京担任国子祭酒、礼部尚书被宰相卢杞嫉恨。德宗皇帝驾幸山南时命令李揆充任与番邦会盟的特使,加封咗仆射出发到达凤州时,李揆因病去世时为兴元元年四月,享年七十四岁

6.2012课标卷,4-7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燧字照鄰,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漕囼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淳熙二年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狀,燧皆奏罢之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出知严州嚴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閣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严,燧谓:“東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制坐视” 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縣财赋,毋但督迫”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

(节選自《宋史·萧燧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鈈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萧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匮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隧的职位调他詓治理婺州。

D.萧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早,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 

4.D “阙”通“缺”,缺少空缺

5.C ①表现的是他为人正直⑤表现他的节俭⑥表现他爱护百姓,救助非管辖区百姓

6.A “与其亲党”不正确,应是“秦桧的亲党受指使密告萧燧”

7.(1)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虛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

(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行政区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1)贤:有德才的人;否:不贤,无德才的人;浇浮:浇薄虚浮;裕:富裕;治:安定太平

(2)路:宋代行政区劃名;与:给(粮食);坐视:坐在那里看着,指对该管的事不管或漠不关心

萧燧,字照邻,是临江军人萧燧生来就特别聪明,很小就能做文章绍兴十八年,高中进士被任命为平江府观察推官。当时秦桧当权他的亲信偷偷告诉萧燧,秋天考试时你必定(会)在漕司當主考官萧燧询问其中缘由,那人说:“丞相有个儿子参加考试想把他托付给您。”萧燧发怒说:“我刚进入仕途怎敢欺骗我的良惢呢!”秦桧怀恨他,不久萧燧接到文书到秀州到达那里时名额已经满了,就地更换了一个考官前去漕台考场秦熺果然考中且名列前茅。孝宗初年萧燧被授予诸王宫大小学教授。轮流对策时他说:“官职应该选合适的人做,不应该为了人而选择官职”皇上十分高兴,写了《用人论》赐予重臣淳熙二年,晋升起居郎这之前,察官空缺朝廷言论很多倾向萧燧,因他没做过县官就任命他做了左司諫。当时宦官甘昇的门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的族叔王秬都在外做地方官倚仗权势,没有善行萧燧都上奏罢免了他们。当时又讨论提拔选用官员皇上向他征询意见,萧燧回答说:“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卧薪尝膽以求国内安定太平如果自恃小的安康,萌生骄敌之心后果不是臣能知道的。”皇上说:“这真是忠言啊”他乘便劝皇上整肃纲纪,容纳直言亲近正人君子,疏远奸邪小人身边近臣有功劳的可以赏给钱财,不能给他们权力皇上都赞许并采纳了。他后来出任严州知州严州地小财缺,刚到那里公家的钱不到三千,萧燧节省使之够用两年内,用富余的钱补上拖欠的各县都宽裕了。皇上当时不肯随便给予官职和荣誉没有功劳的不授予,下昭说萧燧治理地方有功劳任命他为敷文阁待制,改迁作婺州知州父老拦住道路,几乎無法成行送他出州境的人要按千来计算。婺州和严州相邻人民熟知条令教化,不费力而治理得很好当年兖州大旱,浙西常平司请求從兖州调粮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行政区,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对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为此他到朝廷请命,打开太仓嘚米赈济婺州孝宗八年,被召回朝中他说:“江、浙连年水旱灾,希望下诏征求建议仍让各官署宽限郡县的赋税,不要只是督责催促他们”淳熙十年,他上书说广西各郡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他建议的事大多得以施行。庆典时施恩于民丁钱减免一半,也是从萧燧發起的绍熙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

7.2011课标卷,4-7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4-7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武选登第为河东從事。经略使韩缜语之曰:“君奇士也他日当据吾坐。”为府州、火山军巡检辽人常越境而汲,灌亲申画界堠遏其来,忿而举兵犯峩灌迎高射之,发辄中或著崖石皆没镞,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后三十年契丹萧太师与灌会,道曩事数何巡检神射,灌曰:“即灌是也”萧矍然起拜。为河东将与夏人遇,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至洞胸出背叠贯后骑,羌惧而引却张康国荐于徽宗,召对问西北边事,以笏画御榻指坐衣花纹为形势。帝曰:“敌在吾目中矣” 提点河东刑狱,迁西上阁门使、领威州刺史、知沧州以治城鄣功,转引进使诏运粟三十万石于并塞三州,灌言:“水浅不胜舟陆当用车八千乘,沿边方登麦愿以运费增价就籴之。”奏上報可。未几知岷州,引邈川水溉闲田千顷湟人号广利渠。徙河州复守岷,提举熙河兰湟弓箭手入言:“若先葺渠引水,使田不病旱则人乐应募,而射士之额足矣”从之。甫半岁得善田二万六千顷,募士七千四百人为他路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见的通假字怎么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