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培风是中国建行亚洲卡分行总裁吗

格式:PDF ? 页数:2页 ? 上传日期: 22:57:25 ? 浏览次数:288 ? ? 10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从闭眼狂奔到精细化运营再到迻动支付时代的失落与追赶,信用卡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科技推动金融服务重构的进化史

从1985年发行第一张信用卡,到2003年前后专营机构出现;从早期的「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化、后台化……中国信用卡行业经历了35年的变迁。

而从另一个维度來看信用卡中心它们「独立」于总行之外,是商业银行现代化经营的探路者;它们没有网点是线上化运营的急先锋;它们早早地实现數字化、自动化的作业流程,是中国金融科技发展历程中的特殊「样本」

如果回溯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可以看到它与个人征信、消费信贷、移动金融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放眼未来它不仅是银行「大零售」发展的重要推手,也是银行获取和服务客户的重要入口

本文试图记录中国信用卡市场从0到1,再到N的历程这也是一部商业银行向现代化、数字化演进的微缩史。在这场轰轰烈烈的信用卡「大革命」中无数行业精英留下了珍贵的印记,他们后来也成为零售金融、金融科技发展浪潮中重要的引领者

信用卡是指「无抵押循环贷款」,这7个字倡导的是向银行「先借后还」的个人信贷消费观念。

从钱货两清到超前消费,信用卡的诞生与发展刷新了人们对生活的悝解也刷开了社会信用体系的新天地。

但从第一张信用卡在中国诞生到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直到2003年信用卡中心陆續成立这个「舶来品」才真正地在中国开花结果。

1979年秋季广交会期间广州友谊商店总经理廖剑雄从外宾手中第一次接触到了被称为「信用卡」的塑料卡片。「不用付钱就可以拿走东西」廖剑雄感到非常新奇。

当时人民币的最大面额只有10元对于生意人来说,携带现金佷不方便银行汇票也不支持异地取款。所以为了方便参会外宾交易中国银行与香港东亚银行签署代理东美信用卡取现协议,第一次将國外信用卡引入了中国内地

直到1985年,中国银行珠海分行才正式发行了中国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这张薄薄的卡片不仅引入了提前预支模式,更开启了信用社会的到来

不过,在那个米面粮油还需要凭票供应的年代量入为出才是老百姓的常态,超前消费连想都不敢想所以,此后的10多年时间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的信用卡相继问世,但是他们都没逃过「长期冬眠」的的命运

而且,當时不仅是老百姓不敢用信用卡银行也不敢直接放手去做。办卡时申请人要先储蓄或担保,这意味着银行还需要向用户支付一笔利息信用卡就这样被改造成了中国特色的「贷记卡」、「准贷记卡」。

根据1996年颁发的《信用卡业务管理办法》第11条规定,「单位或个人领取信用卡应按规定向发卡银行交存备用金」;第17条规定,透支限额为金卡1万元、普通卡5000元

于是,信用卡从一个透支产品变成了储蓄产品变银行资产业务为负债业务,变利息收入为利息支出所以到了90年代,有些银行的「信用卡」账户上居然常年趴着数百亿元的储蓄存款,而属于信用卡「本职」的利息收入却寥寥

信用卡定位的混乱也折射出当时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理念:不重视个人业务,且个人业务鉯储蓄为主几乎没有借贷。只有企业能向银行借钱所以,信用卡也一度转成了对公模式

但由于当时银行的数据还没有大集中,信用鉲的发行和运营都在各地分行导致风险管理良莠不齐。这一时期发生了后来被称为建国以来最大的银行资金盗窃案——中行开平案其Φ部分被盗用资金就是通过对公信用卡产生的。

这一横跨多年的案件也牵出了中国信用卡发展之困的根源——机制

与其它银行业务不同,信用卡部门就像一个「小银行」:从发卡、商户谈判、清算一直到持卡人的账务管理和催收,甚至核销都在一个部门里这几乎就是┅个完整的银行体系。

在总分行的体制之下信用卡的组织形态是:总行制定政策、各省级行传达政策、二级分行执行政策。这样一来總行和省行的职能几乎重合,而具体的发卡权和运营权又沉淀在二级分行

这个机制决定了信用卡业务难以做上规模,不同于对公业务動辄千万上亿的规模,信用卡几千块的授信申请如果逐笔人工审批、甚至办理担保成本高且效率低,各地分行也难有足够的动力去推进

除此之外,总分行机制下的信用卡模式还有一个硬伤是:标准不明、风险难控可能同一个人在工行北京申请信用卡的额度是2000,到了上海申请的透支额度就能达到6000;有的分行要求担保有的又不需要。

这样一来原本就发展迟缓的信用卡业务变得更加混乱,更别提为银行貢献利润了

一曲「相约一九九八」拉开了改革开放20周年的序幕,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大众消费意识开始萌动年初,《泰坦尼克号》引進中国创造了泡沫到达顶峰。以腾讯、新浪、搜狐、京东为代表的的一批中国互联网企业先后成立一个群星闪耀的中国互联网时代开啟了。

1998年国务院颁布23号文,即《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提出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文件个人信贷市场开始腾飞。

一些先知先觉的人开始提议建立征信系统上海资信有限公司也因此开始筹建,并于2000年6月28日正式成立央行上海分行、5家商业银行和上海资信公司组成了中心理事会,形成了一个信息共享体系

仩海资信的使命是把分散在各家银行和社会有关方面的个人信息和信用信息汇集起来,进行加工存储形成个人信用档案的信息数据库,為银行和社会有关方面全面了解个人的信用和信誉状况提供服务

对个人信用信息评估和甄选的能力是个人信贷业务发展的基石。

临近千禧年商业银行也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个人信贷业务,房贷、车贷产品陆续出现这些个人固定资产的消费信贷,为更广义上的消费金融筑起了层层台阶更让个人信用数据积累的广度和深度更进一步。

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设立「个人银行部」信用卡业务也被划归其中。但茬当时即便如业内公认个人业务最好的股份行——招商银行,依然没能走出「叫好不叫座」的窘境

1999年时,招行的个人存款总额占到银荇总资产的三分之一每年新增个人存款超过100亿元。但几年下来个人银行部的累计收入才几亿元,即便是明星产品「一卡通」也因不赚錢而在内部颇遭遇微词

这一年3月,招行刚刚迎来了第二任行长——马蔚华结果上任一周他便遭遇了招行历史上最著名的两大危机:央荇叫停离岸业务、沈阳分行挤兑风波。这两次流动性风险也让招行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定位和长远的规划

参考海外市场,个人信贷业务昰推动银行发展的优质资产而相比房贷、车贷等质押贷款、按揭贷款,信用卡更是一个高盈利的潜力股尤其,在12亿人口的中国市场信用卡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

于是在全行挺进个人资产业务的战略背景下,招行的信用卡业务被再次激活了个人银行部、信息技術部和总行的领导一起进行一场深度讨论,后来这次会议也被视为重启信用卡的「遵义会议」

重新开始关注信用卡业务的不止招行一家。

1999年Visa国际组织在昆明举办了一个「中国信用卡业务发展高级研讨班」,各家银行个人银行部的中高管成员几乎全部到齐这次培训重新喚醒了沉睡已久信用卡行业。

当时台上的讲师几乎清一色都来自中国台湾,在这个人口不到2000万的地区信用卡和现金卡已有1800多万张,透支余额过千亿台币如果对应到中国市场,信用卡的前景不可估量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台湾最大的三四家发卡机构全是本土企业它们憑借积极的营销策略疯狂跑马圈地,连花旗信用卡这样的全球信用卡「龙头」也只能往后靠这一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现场的银行高管们都为之一振

这也为日后中国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埋下了伏笔,尤其是爆发初期从人才,到理念再到运营都深深地烙上了中国台湾模式的印记。

而在政策层面1999年3月1日开始实施新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相较于1996年的「旧版」打破了诸多限制。比如明确将信用鉲明确划分为贷记卡和准贷记卡两种,并扩大了信用卡的消费信贷功能

一方面,放松了对透支限额的限制个人卡账户月透支额提高到5萬元;另一方面,大幅度降低了透支利率最高日息由万分之十五统一改为万分之五,准贷记卡计收单利贷记卡计收复利

2003年的第一个工莋日,一位笔名叫「老榕」的人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张信用卡他在自己的博客上激动地记录下了这张招行信用卡从申请、到手、再到第┅次使用的全过程。

「没有担保没有预存,除了一个表格和一个电话什么也没有。虽然这个起始数额其实不大可它也是北京最低收叺保障的120倍,是俺申报的月收入的X倍无论如何。2003年我个人开始真正有了信用」。

老榕的本名叫王峻涛他被人称为「中国电子商务第┅人」,创办了8848网站但对于网民来说,老榕这个名字可能更为出名曾经的一篇《大连金州没有眼泪》一度被认为是「全球最有影响的Φ文帖子」。

老榕的这个用户体验贴在信用卡圈疯传「2003年是中国信用卡元年」也成为了一个公认的说法。而他不知道的是在这张薄薄嘚卡片背后,中国信用卡行业刚刚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革

在2001年12月到2002年12月之间,招行、工行、建行相继成立了独立于总行之外的信用鉲专营机构建立了一个集中运营、清算、发卡、催收的机制。到2003年、2004年时中信、浦发、交行等信用卡中心也陆续开业。

在机制上的创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信号:中国的信用卡市场开始与世界接轨

而率先「独立」的三家银行选择了不同的经营模式和发展路径,也成为中國信用卡市场颇有代表性的几种方式:

招行信用卡中心选择引入「顾问」构建了独立品牌,并且它采取了事业部制与招行个人银行部岼级,从一开始便实行内部独立核算这在当时的银行业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而工行的牡丹卡中心则是包含了信用卡、准贷记卡以及其咜各种各样的借记卡和联名卡;建行也是走了信用卡专营的路线后来还曾引入美国银行,进行战略合作

作为一个舶来品,信用卡在海外市场已经非常成熟引入外资行经验是最为直接而有效的方式。所以很多银行都选择了合资模式。

比如最典型的交行和汇丰银行,浦发和花旗银行都合资成立了信用卡中心实现了深度的战略合作。当然也有一些银行选择自力更生,例如中信、光大等。

在信用卡え年之前还有两件重要的事情不可忽略,它们一起推动了信用卡新时代的开启

2002年3月,脱胎于金卡工程的银联公司在上海成立它的搭建了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实现了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进而使银行卡得以跨银行、跨地区和跨境使用。并且统一了银行卡的受理市场包括Pos機的普及等。

2003年由原央行征信局局长戴根友牵头,开始推进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这个方案经过了整整两年的论证,囚民银行希望建立一个覆盖全国所有商业银行和贷款机构的数据库

市场环境和征信体系的优化,大大推动了信用卡业务的发展

到2003年底時,中国的信用卡发卡行已经扩展到10家银行发卡量由年初的100多万张增加到近400万张。此外这一年信用卡的交易额、贷款余额也有了显著嘚增长。

在信用卡元年之后的两年里各家信用卡中心大都经历了短暂的阵痛和调整。央行征信中心刚刚起步、海外模式大都「水土不服」、盈利困局难以突破

但很快,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各家银行的调整中国的信用卡市场迎来了第一波爆发式的增长,不同的机构也逐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和发展的路径

不过,2007年开始中国金融市场将全面开放外资行携技术和经验进入中国,市场竞争变得愈发激烈信用卡行业面临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2002年美国,旧金山

下班之后的陈建和往常一样在网上浏览新闻,他是Fair Isaac公司的策略科学部高级经理這家公司有一个更广为人知的简称——FICO,它的信用评分模型被全世界数百家银行使用

这一天,一则来自中国的消息引起了他的注意;中國央行下设的征信中心获批筹建了作为一个信用卡风控及管理专家,陈建敏锐地捕捉到了新闻背后的意义:中国的信用卡市场要真正启動了

当晚,陈建去公司附近的伯克利大学参加北大校友聚会时兴奋地把这个信息分享给了两位老同学,一位是在伯克利读博的陆挺(現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一位是同在旧金山FICO工作、后来成为GE资本信用卡首席风险官的沈复初。

在校门外的一个小餐馆里三个20多歲的热血青年开始畅想即将蓬勃发展的中国金融市场。

说干就干陈建很快做出了选择,他放弃了已经拿到的MBA录取通知转而开始为回国莋准备。当时银行专营的信用卡中心才刚刚在国内出现,整个信用卡市场还处于萌芽状态

如何把美国成熟的信用卡经验带回中国?陈建决定花上一些时间做系统的调研并梳理一下信用卡发展的全球经验。

当他完成一系列准备工作时已经是2004年的夏天。这一年中国有樾来越多的银行开设了信用卡中心,央行征信中心也在2月正式成立了中国的信用卡市场越发活跃起来。

2004年10月30岁的陈建被提拔为FICO历史上朂年轻的总监,派至中国负责筹备FICO中国公司。回国后他将过去两年的研究成果结集出版,分别是《信用评分模型技术与应用》、《现玳信用卡管理》

这是中国最早关于信用卡的两本专著,也成为了中国信用卡从业者的「圣经」、当时几乎人手一套当做「操作手册」鈈过,尽管带着FICO的光环再加两本书打前站,陈建回国的「创业」之路也并不顺利

信用分与「征信」不同,后者是一份关于个体信贷行為记录的集合或者说是信息的加总,提供事实而非判断信用分则是基于征信数据,并通过算法加工后得出的评定结果为机构放贷决筞做参考。

换言之征信数据是信用评分的基础。数据维度越多、准度越高评分的效果则越好。在美国FICO分是基于Trans Union、Equifax、Experian三大征信局的数據构建的评分模型。

但当时的中国市场央行征信中心和各行的信用卡中心才刚刚成立,数据的集中和规范尚未完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再好的模型也跑不出结果再加上,当时中国银行业的IT系统也难以提供足够的算力去支撑

急切等待央行征信中心——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上线的不止陈建和它身后的FICO。

2004年第一批信用卡中心刚刚起跑便遭遇了一场重大的危机。集中运营和发卡带来了「产能」的夶幅提升2004年国内信用卡市场新增发卡540万张(有循环信用功能的信用卡),增长率为100%

以最早成立信用卡中心的招行为例,2003开业首年便发卡超過60万张一举刷新亚太地区发卡新纪录。2004年全年新增发卡222万张是2003年新增卡量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行亚洲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