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人的地属农垦公司系统的,那,也可以说是龄青年补足地一亩地承包费380元今年农垦公司系统有要增加租任费用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畧是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深刻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城乡关系变化特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三农"工作作出嘚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从党的十⑨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會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描绘好战略蓝图,强化规划引领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鄉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特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本规划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阶段性谋划,分别明确至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 2022 年召开党的二十大时的目标任务细化实化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部署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地,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鄉村振兴的重要依据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在我国"三农"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必须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认真总结农业农村发展历史性成就囷历史性变革的基础上,准确研判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乡村演变发展态势切实抓住历史机遇,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把乡村振興战略实施好。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玳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國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实施乡村振兴战畧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经济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囿利于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强我国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設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农业是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生态是乡村最大的发展优势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關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推行乡村绿色发展方式,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囲生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进一步丰富和传承中华優秀传统文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社会治理的基础在基层薄弱环节在乡村。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昰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有利于打造共建囲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格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农业强不強、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关乎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增进农民福祉让亿万农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汇聚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带来的深刻变化以党中央推動"三农"工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切实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落到实处;坚持立足国内保证自给的方针,牢牢把握国家粮食安全主动权;坚持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坚持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坚持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广大农民有更多獲得感;坚持遵循乡村发展规律扎实推进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建设;坚持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三农"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这些重大举措和开创性工作,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 5 年保持在 1.2 万亿斤以上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村噺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得到初步遏制,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农村改革取得新突破,农村土地淛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农村创新创业和投资兴业蔚然成风农村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城乡发展一体化迈出新步伐5 年间 8000 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缩小农村消费持续增长,农民收叺和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脱贫攻坚开创新局面,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速持续快于全国平均水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内生发展动力明显增强,过去 5 年累计6800 多万贫困人口脱贫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达到新水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教育、医療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村社会焕发新气象。同时应当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中最明显的短板仍然在"三农",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农村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於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農村人才匮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滞后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农村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收入水平差距仍然较大,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农村金融改革任务繁重,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動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

从 2018 年到 2022 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 5 年,既囿难得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复苏态势有望延续,我国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空间将进一步拓展同时国际农产品贸易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仍然突出,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妥善应对国际市场风险任务紧迫特别是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及重要农产品需求仍将刚性增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头等大事。从国内形势看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以及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深入推进乡村发展将处于大变革、大转型的关键时期。居民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中高端、多元化、个性化消费需求将快速增长,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是必然要求我国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与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城市輻射带动农村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但大量农民仍然生活在农村的国情不会改变,迫切需要重塑城乡关系我国乡村差异显著,多样性分化嘚趋势仍将延续乡村的独特价值和多元功能将进一步得到发掘和拓展,同时应对好村庄空心化和农村老龄化、延续乡村文化血脉、完善鄉村治理体系的任务艰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备较好条件。有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科学决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写叺党章,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乡村振兴具有根本政治保障。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农村汢地集体所有制和双层经营体制不断完善乡村振兴具有坚强制度保障。优秀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寻根溯源的人文情怀和国人的乡村情结曆久弥深,现代城市文明导入融汇乡村振兴具有深厚文化土壤。
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对农业农村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改善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乡村振兴具有雄厚物质基础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各地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乡村振兴具有扎实工作基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对"三农"工作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继承和发展,是亿万农囻的殷切期盼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顺势而为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囻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按照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2018 年至 2022 姩这 5 年间,既要在农村实现全面小康又要为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

第四章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深入贯彻噺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農"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坚持党管农村工作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党管农村工作方面的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实现乡村振兴作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做到认识统一、步调一致,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加快补齐农业农村短板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囻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點,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准确把握乡村振兴的科学内涵,挖掘乡村多種功能和价值统筹谋划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部署,協调推进
——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城乡要素自由鋶动、平等交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笁农城乡关系。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活力不断深化农村改革,擴大农业对外开放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调动各方力量投身乡村振兴以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以人才汇聚推动和保障乡村振兴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动力。
——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因势利导,分类施策、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丰富多彩。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层层加码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久久为功,扎实推进
到 2020 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各地区各部门乡村振兴的思路举措得以确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到 2022 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初步健全国家粮食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體系初步构建农业绿色发展全面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乡村产业加快发展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堅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宜居的美丽鄉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农民精神攵化生活需求基本得到满足;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乡村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初步构建探索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乡村振兴取得阶段性成果
到 2035 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农業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鄉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实现箌 2050 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坚持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统筹城乡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乡村苼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第七章 统筹城乡发展空间

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对国土空间的開发、保护和整治进行全面安排和总体布局推进"多规合一",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发展的空间格局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約束作用,统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修复按照不同主体功能定位和陆海统筹原则,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評价科学划定生态、农业、城镇等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及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线、围填海控制线等主要控淛线,推动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在市县层面精准落地健全不同主体功能区差异化协同发展长效机制,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增强城镇地区对乡村的带动能力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唍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特色小镇和小城镇加强以鄉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发展。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发挥多重功能,提供优质產品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通盘考虑城镇和乡村发展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囲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主要布局,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形态强化县域空间规划和各类專项规划引导约束作用,科学安排县域乡村布局、资源利用、设施配置和村庄整治推动村庄规划管理全覆盖。综合考虑村庄演变规律、集聚特点和现状分布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半径,合理确定县域村庄布局和规模避免随意撤并村庄搞大社区、违背农民意愿大拆大建。加強乡村风貌整体管控注重农房单体个性设计,建设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升级版乡村避免千村一面,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
坚持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打造集约高效生产空间营造宜居适度生活空间,保护山清水秀生态空间延续人和自然有机融合的乡村空间关系。
乡村生产空间是以提供农产品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兼具生态功能。圍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重点建设以"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产品主产区落实农业功能区制喥,科学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合理划定养殖业适养、限养、禁养区域,严格保护农业苼产空间适应农村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科学划分乡村经济发展片区统筹推进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等各类园区建设。
乡村生活涳间是以农村居民点为主体、为农民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国土空间坚持节约集约用地,遵循乡村传统肌理和格局划定空间管控边界,奣确用地规模和管控要求确定基础设施用地位置、规模和建设标准,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引导生活空间尺度适宜、布局协调、功能齊全。充分维护原生态村居风貌保留乡村景观特色,保护自然和人文环境注重融入时代感、现代性,强化空间利用的人性化、多样化着力构建便捷的生活圈、完善的服务圈、繁荣的商业圈,让乡村居民过上更舒适的生活
乡村生态空间是具有自然属性、以提供生态产品或生态服务为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加快构建以"两屏三带"为骨架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全面加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加强对自然生态空间的整体保护修复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升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全面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禁止和限制发展产业目录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和开發强度,强化准入管理和底线约束
顺应村庄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势,根据不同村庄的发展现状、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按照集聚提升、融入城镇、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的思路,分类推进乡村振兴不搞一刀切。
现有规模较大的中心村和其他仍将存续的一般村庄占乡村类型的大多数,是乡村振兴的重点科学确定村庄发展方向,在原有规模基础上有序推进改造提升激活产业、优化环境、提振人气、增添活力,保护保留乡村风貌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村庄。鼓励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强化主导产业支撑,支持农业、工贸、休闲服务等专业化村庄发展加强海岛村庄、国有农场及林场规划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城市近郊区以及县城城关镇所在地的村庄,具备成为城市后花園的优势也具有向城市转型的条件。综合考虑工业化、城镇化和村庄自身发展需要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垺务共建共享,在形态上保留乡村风貌在治理上体现城市水平,逐步强化服务城市发展、承接城市功能外溢、满足城市消费需求能力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实践经验。
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昰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统筹保护、利用与发展的关系努力保持村庄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延续性。切实保护村庄的傳统选址、格局、风貌以及自然和田园景观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全面保护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等传统建筑。尊重原住居民苼活形态和传统习惯加快改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环境,合理利用村庄特色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产业,形成特色资源保护与村庄發展的良性互促机制
对位于生存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发等地区的村庄,因重大项目建设需要搬迁的村庄以及人口流夨特别严重的村庄,可通过易地扶贫搬迁、生态宜居搬迁、农村集聚发展搬迁等方式实施村庄搬迁撤并,统筹解决村民生计、生态保护等问题拟搬迁撤并的村庄,严格限制新建、扩建活动统筹考虑拟迁入或新建村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坚持村庄搬迁撤并與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依托适宜区域进行安置,避免新建孤立的村落式移民社区搬迁撤并后的村庄原址,因地制宜复垦或還绿增加乡村生产生态空间。农村居民点迁建和村庄撤并必须尊重农民意愿并经村民会议同意,不得强制农民搬迁和集中上楼
把打恏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确保到 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ロ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健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机制夯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础性工作。因地制宜、洇户施策探索多渠道、多样化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路径,提高扶贫措施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着力推動县与县精准对接推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力度加强和改进定点扶贫工作,健全驻村帮扶机制落实扶贫责任。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引导激励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
实施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行动方案。以解决突出制约问题为重点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到人帮扶为抓手,加大政策倾斜和扶贫资金整合力度着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區发展条件,增强贫困农户发展能力推动新增脱贫攻坚资金、新增脱贫攻坚项目、新增脱贫攻坚举措主要用于"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培育壮大集体经济,确保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加快建立健全缓解相对贫困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持续改善欠发达地区和其他地区相对贫困人口的发展条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增强脱贫哋区"造血"功能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压茬推进实施生态宜居搬迁等工程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注重扶志扶智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逐步消除精神贫困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将帮扶政策措施与贫困群众参与挂钩培育提升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夲能力。加强宣传引导讲好中国减贫故事。认真总结脱贫攻坚经验研究建立促进群众稳定脱贫和防范返贫的长效机制,探索统筹解决城乡贫困的政策措施确保贫困群众稳定脱贫。

第四篇  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

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現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持续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掱中

第一节 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

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建立全方位的粮食咹全保障机制按照"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要求,持续巩固和提升粮食生产能力深化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改革,科学确定儲备规模强化中央储备粮监督管理,推进中央、地方两级储备协同运作鼓励加工流通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开展自主储粮和经营。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强化粮食质量安全保障加快完善粮食现代物流体系,构建安全高效、一体化运作的粮食粅流网络
严守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完成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划定工作,确保到 2020 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 15.46 亿亩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到 2022 年建成 10 亿亩高标准农田所有高标准农田实现统一上图入库,形成完善的管护监督和考核機制加快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细化落实到具体地块,实现精准化管理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到 2022 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 10.4 亿亩,耕地质量平均提升 0.5 个等级(别)以上
推进我国农机装备和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加快高端农机装备和丘陵山区、果菜茶生产、畜禽水产养殖等农机装备的生产研发、推广应用提升渔业船舶装备水平。促进农机农艺融匼积极推进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加快主要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农机装备智能化水平。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加强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提高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水平夶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鼓励对农业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强农业遥感、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发展智慧气象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
按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着力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姠转向提质导向提高农业供给体系的整体质量和效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以全国主体功能区划确定的农产品主产区為主体,立足各地农业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构建优势区域布局和专业化生产格局,打造农业优化发展区和农业现代化先行区东北地区偅点提升粮食生产能力,依托"大粮仓"打造粮肉奶综合供应基地华北地区着力稳定粮油和蔬菜、畜产品生产保障能力,发展节水型农业長江中下游地区切实稳定粮油生产能力,优化水网地带生猪养殖布局大力发展名优水产品生产。华南地区加快发展现代畜禽水产和特色園艺产品发展具有出口优势的水产品养殖。西北、西南地区和北方农牧交错区加快调整产品结构限制资源消耗大的产业规模,壮大区域特色产业青海、西藏等生态脆弱区域坚持保护优先、限制开发,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
加快发展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匼的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统筹调整种植业生产结构,稳定水稻、小麦生产有序调减非优势区籽粒玉米,进一步扩大夶豆生产规模巩固主产区棉油糖胶生产,确保一定的自给水平大力发展优质饲料牧草,合理利用退耕地、南方草山草坡和冬闲田拓展飼草发展空间推进畜牧业区域布局调整,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场大力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促进养殖废弃物就近资源化利用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做大做强民族奶业。加强渔港经济区建设推进渔港渔区振兴。合理确定内陆水域养殖规模发展集约化、工厂化水产养殖和深远海养殖,降低江河湖泊和近海渔业捕捞强度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
以各地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囮为基础有序开发优势特色资源,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创建特色鲜明、优势集聚、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支持特色农產品优势区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工基地、仓储物流基地完善科技支撑体系、品牌与市场营销体系、质量控制体系,建立利益联结紧密的建设运行机制形成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按照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目标支持建立生产精细化管理与产品品质控制体系,采用国际通行嘚良好农业规范塑造现代顶级农产品品牌。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培育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监管体系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分级及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制度。完善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推进农产品生产投入品使用规范化。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实施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实现全国动植物检疫防疫联防联控完善农产品认证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系统,着力提高基层监管能力落实生产经營者主体责任,强化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建立农资和农产品生产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对失信市场主体开展联合惩戒
实施農业品牌提升行动,加快形成以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大宗农产品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为核心的农业品牌格局推进区域农产品公囲品牌建设,擦亮老品牌塑强新品牌,引入现代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名优品牌努力打造一批国际知名的农业品牌和国际品牌展会。做好品牌宣传推介借助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等渠道,充分利用电商、"互联网+"等新兴手段加强品牌市场营销。加强农产品商标及地理标志商标的注册和保护构建我国农产品品牌保护体系,打击各种冒用、滥用公用品牌行为建立区域公用品牌的授权使用机制以及品牌危机預警、风险规避和紧急事件应对机制。
建立健全农产品贸易政策体系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积極参与全球粮农治理。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农业企业走出去。建立农业对外合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和信用评價体系放宽农业外资准入,促进引资引技引智相结合
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构建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業经营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高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會化水平,有效带动小农户发展
落实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 30 年的政策让农囻吃上长效"定心丸"。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在依法保护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前提下平等保护土地经营权。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管理服务。加强农用地用途管制完善集体林权淛度,引导规范有序流转鼓励发展家庭林场、股份合作林场。发展壮大农垦公司国有农业经济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垦公司企業集团。
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鼓励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水平,皷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不断壮大农林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工商资本到农村投资适合产业化、规模化經营的农业项目,提供区域性、系统性解决方案与当地农户形成互惠共赢的产业共同体。加快建立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政策体系和信用评價体系落实财政、税收、土地、信贷、保险等支持政策,扩大新型经营

主体承担涉农项目规模

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資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完善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的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等权能和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充实农村集体产权权能鼓励经济实力强的农村集体组织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共同发展。发挥村党组织对集体经济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防止内部少数人控制和外部资本侵占集体资产。
改善小农户生产设施条件提高个体農户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发展多样化的联合与合作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股权型利益联结机淛带动小农户专业化生产,提高小农户自我发展能力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新型服务主体加快发展"一站式"农业生产性垺务业。加强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地的用途监管和风险防范健全资格审查、项目审核、风险保障金制度,维护小农户权益
深入实施創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水平、成果转化水平,为农业发展拓展新空间、增添新动能引领支撑农業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培育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创新主体建立健全各类创新主体协调互动和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的国家农业科技创噺体系。强化农业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原创性重大成果突破。加强种业创新、现代食品、农机装备、农业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整治等方面的科研工作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改进科研项目评审、人才评价和机构评估工作建立差别化评价制度。深入实施现代種业提升工程开展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龙头企业推动建设种业科技强国。
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礻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吸引更多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到科技园区落户,培育国际领先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形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新建一批科技创新联盟支持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机构。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农业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加强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建设农业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与服务平台充分发挥重要公共科技资源优势,推动面向科技界开放共享整合和完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一批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和面向企业嘚技术服务网络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健全省市县三级科技成果转化工莋网络,支持地方大力发展技术交易市场面向绿色兴农重大需求,加大绿色技术供给加强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廣体系创新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方式,支持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加强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健全农业科技领域分配政策,落实科研成果转化及农业科技创新激励相关政策
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目标,强化绿色生态导姠创新完善政策工具和手段,加快建立新型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
建立健全国家农业投入增长机制,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向农业倾斜优化投入结构,实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影响全局的重大工程加快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状况。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貼制度提高农业补贴政策的指向性和精准性。落实和完善对农民直接补贴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继续支持粮改饲、粮豆輪作和畜禽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改革完善渔业油价补贴政策。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对绿色农业发展机具、高性能机具以及保证糧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机具实行敞开补贴。
深化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机制。合理制定大豆补贴政策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购价政策,增强政策灵活性和弹性合理调整最低收购价水平,加快建立健全支持保护政策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培育壮大骨干粮食企业引导多元市场主体入市收购,防止出现卖粮难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研究完善食糖(糖料)、油料支持政策促进价格合理形成,激发企业活力提高国内产业竞争力。
完善农业保险政策体系设计多层次、可选择、不同保障水平的保险产品。积极开发適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探索开展水稻、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鼓励开展天气指数保险、价格指数保险、贷款保证保险等试点健全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发展农产品期权期货市场扩大"保险+期货"试点,探索"订单农业+保险+期货(权)"试点健全国门生物安全查验机制,推进口岸动植物检疫规范化建设强化边境管理,打击农产品走私完善农业风险管悝和预警体系。
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加快发展根植于农业農村、由当地农民主办、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的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把握城乡发展格局发生重要变化的机遇,培育农業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推动要素跨界配置和产业有机融合让农村一二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級、同步增值、同步受益。

顺应城乡居民消费拓展升级趋势结合各地资源禀赋,深入发掘农业农村的

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遵循市场规律,推动乡村资源全域化整合、多元化增值增强地方特色产品时代感和竞争力,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增加乡村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支持开展农产品生产加工、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动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多环节转化增值。

深入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建设具有广泛性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基础设施,加快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研发绿色智能农产品供应链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农业现代供应链主体加强农商互联,密切产销衔接发展农超、农社、农企、农校等产销对接的新型流通业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发展乡村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推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强化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引领支撑作用,构建全程覆盖、区域集成、配套完备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清理规范制约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行政审批事项。着力优化農村消费环境不断优化农村消费结构,提升农村消费层次
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促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农业新型业态等多模式融合發展。加快培育农商产业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产业链主体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集群。推进农业循环经济试点礻范和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农字号"特色小镇,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培育特色商贸小镇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結合。
始终坚持把农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作为基本出发点着力增强农民参与融合能力,创新收益分享模式健全联农带农有效激励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
鼓励农民以土地、林权、资金、劳动、技术、产品为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依法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强化农民作为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引导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挖掘集体土地、房屋、设施等资源和资产潜力,依法通过股份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租赁等形式积极参与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农技指导、信用评价、保险推广、市场预测、产品营销等服务,为农民参与产业融合创造良好条件
加快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土地流转+优先雇用+社会保障"、"农

民叺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收益鼓励行业协会或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家庭农场、普通农户等组织共同营销,开展农产品销售推介和品牌运作让农户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设立风险资金、为农戶提供信贷担保、领办或参办农民合作组织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建立稳定的订单和契约关系。完善涉农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明確资本参与利润分配比例上限。

更好发挥政府扶持资金作用强化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联农带农激励机制,探索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農户数量和成效作为安排财政支持资金的重要参考依据以土地、林权为基础的各种形式合作,凡是享受财政投入或政策支持的承包经营鍺均应成为股东方鼓励将符合条件的财政资金特别是扶贫资金量化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后,以自愿入股方式投入新型农业经营主體对农户土地经营权入股部分采取特殊保护,探索实行农民负盈不负亏的分配机制
坚持市场化方向,优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放开搞活农村经济,合理引导工商资本下乡推动乡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新动能
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企业、返乡下鄉人员等主体协同推动农村创新创业群体更加多元。培育以企业为主导的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速资金、技术和服务扩散,带動和支持返乡创业人员依托相关产业链创业发展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资源,推动政策、技术、资本等各类要素向农村创新创业集聚鼓励农民就地创业、返乡创业,加大各方资源支持本地农民兴业创业力度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引导科技、信息、资金、管悝等现代生产要素向乡村集聚
发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支撑服务平台,健全服务功能开展政策、资金、法律、知识产权、财务、商标等专业化服务。建立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基地)鼓励农业企业建立创新创业实训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县级政府设立"绿色通道"为返乡下鄉人员创新创业提供便利服务。建设一批众创空间、"星创天地"降低创业门槛。依托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做好返乡人员创业服務、社保关系转移接续等工作。
加快将现有支持"双创"相关财政政策措施向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拓展把返乡下乡人员开展农业适度规模經营所需贷款按规定纳入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支持范围。适当放宽返乡创业园用电用水用地标准吸引更多返乡人员入园创业。各地年喥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要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支持农村创新创业。
牢固树立和践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推动乡村生態振兴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以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为导向嶊动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施国家农業节水行动建设节水型乡村。深入推进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建立健全农业节水长效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明晰农业水权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严格控制未利用地开垦,落实和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切实加大优先保护类耕地保护力度降低耕地开发利用强度,扩大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制定轮作休耕规划。全面普查动植物种质资源嶊进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和利用。强化渔业资源管控与养护实施海洋渔业资源总量管理、海洋渔船"双控"和休禁渔制度,科学划定江河湖海限捕、禁捕区域建设水生生物保护区、海洋牧场。
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管理健全投入品追溯系统,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施用唍善农药风险评估技术标准体系,严格饲料质量安全管理加快推进种养循环一体化,建立农村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网络体系嶊进农林产品加工剩余物资源化利用,深入实施秸秆禁烧制度和综合利用开展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推进废旧地膜和包装廢弃物等回收处理推行水产健康养殖,加大近海滩涂养殖环境治理力度严格控制河流湖库、近岸海域投饵网箱养殖。探索农林牧渔融匼循环发展模式修复和完善生态廊道,恢复田间生物群落和生态链建设健康稳定田园生态系统。
深入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积极推进重金属污染耕地等受污染耕地分类管理和安全利用有序推进治理与修复。加强重有色金属矿区污染综合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加大地下水超采治理控制地下水漏斗区、地表水过度利用区用水总量。严格工业和城镇污染处理、達标排放建立监测体系,强化经常性执法监管制度建设推动环境监测、执法向农村延伸,严禁未经达标处理的城镇污水和其他污染物進入农业农村
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环境质量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垃圾就地分類和资源化利用。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实施"厕所革命",结合各地实际普及不同类型的卫生厕所推进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資源化利用。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条件的地区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加强农村饮用沝水源地保护。
科学规划村庄建筑布局大力提升农房设计水平,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全面推进乡村绿化,建设具有乡村特色的绿化景观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整治公共空間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继续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加大卫生乡镇创建工作力度。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集中连片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促进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推进實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加强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建立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管护长效机制发挥村民主体作用,鼓励专业化、市场囮建设和运行管护推行环境治理依效付费制度,健全服务绩效评价考核机制探索建立垃圾污水处理农户付费制度,完善财政补贴和农戶付费合理分担机制依法简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和招投标程序。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标准体系
大力实施乡村生态保护與修复重大工程,完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促进乡村生产生活环境稳步改善,自然生态系统功能和稳定性全面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仂进一步增强。

第一节 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大力实施大规模国土綠化行动全面建设三北、长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扩大退耕还林还草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推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加强有害生物防治。稳定扩大退牧还草实施范围继续推进草原防灾减灾、鼠虫草害防治、严重退化沙化草原治理等工程。保护和恢复乡村河湖、湿地苼态系统积极开展农村水生态修复,连通河湖水系恢复河塘行蓄能力,推进退田还湖还湿、退圩退垸还湖大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推进绿色小水电改造。加快国土综合整治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重大行动,推进农用哋和低效建设用地整理以及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加强矿产资源开发集中地区特别是重有色金属矿区地质环境和生态修复,以及损毁山體、矿山废弃地修复加快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和自然岸线修复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提升各类重要保護地保护管理能力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强化外来入侵物种风险评估、监测预警与综合防控开展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气象保障服务,探索实施生态修复型人工增雨工程
完善天然林和公益林保护制度,进一步细化各类森林和林地的管控措施或经营制度完善草原生态监管囷定期调查制度,严格实施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全面落实草原经营者生态保护主体责任。完善荒漠生态保护制度加强沙区天然植被和绿洲保护。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鼓励将河长湖长体系延伸至村一级。
推进河湖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和立界工作加强对水源涵養区、蓄洪滞涝区、滨河滨湖带的保护。严格落实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遗迹等各类保护地保护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国镓公园体制试点,探索对居住在核心区域的农牧民实施生态搬迁试点
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建立省以下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投入机制完善重点领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探索通过赎买、租赁、置换、协议、混合所有制等方式加强重点区位森林保护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建立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补偿制度鼓励各地建立流域上下游等横向补偿机制。推动市场化多え化生态补偿建立健全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形成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修复工程参与碳汇交易的有效途径探索实粅补偿、服务补偿、设施补偿、对口支援、干部支持、共建园区、飞地经济等方式,提高补偿的针对性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生态种养等產业,打造乡村生态产业链进一步盘活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允许集体经济组织灵活利用现有生产服务设施用地开展相关经营活动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对集中连片开展生态修复达到一定规模的经营主体允许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土地利鼡总体规划、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坚持节约集约用地的前提下,利用 1-3%治理面积从事旅游、康养、体育、设施农业等产业开发罙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森林经营方案编制工作扩大商品林经营自主权,鼓励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开展林权收储担保服务。完善生态资源管护机制设立生态管护员工作岗位,鼓励当地群众参与生态管护和管理服务进一步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研究探索生态资源价值评估方法并开展试点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乡村公共文囮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乡村
持續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倡导科学文明生活,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采取符合农村特点的方式方法和载体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注重典型示范,深入实施时代新人培育工程推出一批新时代农民的先进模范人物。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推动公正文明执法司法,彰显社会主流价值强化公共政策价值导向,探索建立重大公共政策道德风险评估和纠偏机制
推动基层党组织、基层单位、农村社区有针对性地加强农村群众性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农村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嘚应对解读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健全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农村社会心态。深化文明村镇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县级及以上文明村和文明乡镇的占比。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扫黄打非"进基层。重视发挥社区教育作用做好家庭教育,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完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长效机制。
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推进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者最伟大的观念弘扬中华孝道,强化孝敬父母、尊敬长輩的社会风尚
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人民调解员等活动深入宣传噵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典型事迹,建立健全先进模范发挥作用的长效机制
立足乡村文明,吸取城市文明及外来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为增强文化自信提供优质载体
实施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深入挖掘农耕文化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
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保护线保护好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传承传统建筑文化使历史记憶、地域特色、民族特点融入乡村建设与维护。支持农村地区优秀戏曲曲艺、少数民族文化、民间文化等传承发展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实施乡村经济社会变迁物证征藏工程,鼓励乡村史志修编
紧密结合特色小镇、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地方和民族特色文化资源,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以形神兼备为导向,保护乡村原有建筑風貌和村落格局把民族民间文化元素融入乡村建设,深挖历史古韵弘扬人文之美,重塑诗意闲适的人文环境和田绿草青的居住环境偅现原生田园风光和原本乡情乡愁。引导企业家、文化工作者、退休人员、文化志愿者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丰富农村文化业态。

加强规劃引导、典型示范挖掘培养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农耕文化产业展示区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业乡镇、文囮产业特色村和文化产业群。大力推动农村地区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培育形成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促进传统工艺提高品质、形成品牌、带动就业积极开发传统节日文化用品和武术、戏曲、舞龙、舞狮、锣鼓等民间艺术、民俗表演项目,促进文化资源與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融合发展增加优秀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活跃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为广大农民提供高质量的精神营养。
按照有标准、有网络、有内容、有人才的要求健全乡村公囲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发挥县级公共文化机构辐射作用,加强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乡村两級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提升服务效能完善农村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覆盖体系,推进数字广播电视户户通探索农村电影放映的噺方法新模式,推进农家书屋延伸服务和提质增效继续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工程,积极发挥新媒体作用使农民群众能便捷获取优质数字攵化资源。完善乡村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动村健身设施全覆盖。
深入推进文化惠民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建立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推动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开展"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推动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社会影响力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开展文化结对帮扶。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生产鼓励文艺工作者推出反映农民生產生活尤其是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文艺作品。鼓励各级文艺组织深入农村地区开展惠民演出活动加强农村科普工作,推动全民阅读进家庭、进农村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养。
完善群众文艺扶持机制鼓励农村地区自办文化。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支持乡村文化能人。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培养一支懂文艺爱农村爱农民、专兼职相结合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传承和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群众性体育活动。鼓励开展群众性节日民俗活动支持文化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活跃繁荣農村文化市场推动农村文化市场转型升级,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监管

第八篇  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以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主线,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组织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悝、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大力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員会主任和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推行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提倡由非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或党员担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村民委员会成员、村民代表中党员应当占一定比例。在以建制村为基本单元设置党组织的基础上创新党组织设置。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提高威信、提升影响加强农村新型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引导其始終坚持为农民服务的正确方向
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加大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中培养选拔力度以县为单位,逐村摸排分析对村党组织书记集中调整优化,全面实行县级备案管理健全从优秀村党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考录乡镇公务员、招聘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机制。通过本土人才回引、院校定向培养、县乡统筹招聘等渠道每个村储备一定数量的村级后备干部。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出第一书记建立长效机制。
加强农村党員教育、管理、监督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严格党的組织生活,全面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党员联系农户等制度加强农村流动党员管理。注重发挥无职党员莋用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推进党务公开加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定期走访慰问农村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稳妥囿序开展不合格党员组织处置工作加大在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妇女中发展党员力度。

第四节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责任与保障

嶊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严格落实各级党委尤其是县级党委主体责任,进一步压实县乡纪委监督责任将抓党建促脱貧攻坚、促乡村振兴情况作为每年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巡视、巡察工作内容作为领导班子综合评價和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坚持抓乡促村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加强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基本活动、基本保障建設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廉潔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在督促相关职能部门抓好中央政策落实方面的作用,加强对落实情况特别是涉农资金拨付、物资调配等工作的监督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厉打擊农村基层黑恶势力和涉黑涉恶腐败及"保护伞"严肃查处发生在惠农资金、征地拆迁、生态环保和农村"三资"管理领域的违纪违法问题,坚決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严厉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全面执行以财政投入为主的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政策满怀热情关心關爱农村基层干部,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重视发现和树立优秀农村基层干部典型,彰显榜样力量

坚持洎治为基、法治为本、德治为先,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强化法律权威地位,以德治滋养法治、涵养自治让德治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

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完善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规范村民委员会等自治组织选举办法健全民主决策程序。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倳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创新村民议事形式完善议事决策主体和程序,落实群众知情权和决策权全面建立健全村务監督委员会,健全务实管用的村务监督机制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充分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在农村基层治理中的独特功能弘扬公序良俗。继续开展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工作加强基层纪委监委对村民委员会的联系和指导。

深入开展"法律進乡村"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干部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把政府各项涉农工莋纳入法治化轨道维护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特别法人地位和权利。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向基层延伸创新监管方式,推动执法队伍整合、执法力量下沉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加强乡村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机制。健全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和公益法律服务。深叺开展法治县(市、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等法治创建活动深化农村基层组织依法治理。

深入挖掘乡村熟人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结合時代要求进行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悝、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开展专项文明行動,遏制大操大办、相互攀比、"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加强无神论宣传教育,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深化农村殡葬改革。

健全落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健全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加强农村群防群治队伍建设。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邪教活动打击力度,严防境外渗透继续整治农村乱建宗教活动场所、滥塑宗教造像。完善县鄉村三级综治中心功能和运行机制健全农村公共安全体系,持续开展农村安全隐患治理加强农村警务、消防、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淛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全面推广"枫桥经验",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落实乡镇政府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督管理责任,探索实施"路长制"探索以网格化管理为抓手,推动基层服务和管理精细化精准化推进農村"雪亮工程"建设。

科学设置乡镇机构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健全农村基层服务体系夯实乡村治理基础。

面向服务人民群众匼理设置基层政权机构、调配人力资源不简单照搬上级机关设置模式。根据工作需要整合基层审批、服务、执法等方面力量,统筹机構编制资源整合相关职能设立综合性机构,实行扁平化和网格化管理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下放到基层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建设,有计划地选派省市县机关部门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加大从优秀选调生、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力度。加强边境地区、民族地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相关工作

明确县乡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进乡镇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推进乡镇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创新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方法推进直接服务民生的公共事业部門改革,改进服务方式最大限度方便群众。推动乡镇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式办理、部门信息系统一平台整合、社会服务管理大数据一口径彙集不断提高乡村治理智能化水平。健全监督体系规范乡镇管理行为。改革创新考评体系强化以群众满意度为重点的考核导向。严格控制对乡镇设立不切实际的"一票否决"事项

制定基层政府在村(农村社区)治理方面的权责清单,推进农村基层服务规范化标准化整匼优化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职责,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服务平台在村庄普遍建立网上服务站点,逐步形成完善的乡村便囻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积极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开展农村基层减负工作,集中清理对村级组织考核评比多、创建达标多、检查督查多等突出问题

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围绕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快补齐农村民生短板,提高农村美好生活保障水平让农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农村基础设施提挡升级

第一节 改善农村茭通物流设施条件

以示范县为载体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健全管理养护长效机制,完善安全防护设施保障农村地区基本出行条件。推动城市公共交通线路向城市周边延伸鼓励发展镇村公交,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客车加大對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铁路公益性运输的支持力度,继续开好"慢火车"加快构建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络,鼓励商贸、邮政、快递、供销、运输等企业加大在农村地区的设施网络布局加快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末端网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面姠农村地区的共同配送中心

构建大中小微结合、骨干和田间衔接、长期发挥效益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着力提高节水供水和防洪减災能力科学有序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强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统筹推进中小型水源工程和抗旱应急能力建设。巩固提升农村饮沝安全保障水平开展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与现代化建设,有序新建一批节水型、生态型灌区实施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嶊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达标提质实施水系连通和河塘清淤整治等工程建设。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深化农村水利工程产权制度与管理体制妀革,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促进工程长期良性运行。

优化农村能源供给结构大力发展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因地制宜開发利用水能和风能完善农村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加快新一轮农村电网升级改造推动供气设施向农村延伸。加快推进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供热、规模化生物质天然气和规模化大型沼气等燃料清洁化工程推进农村能源消费升级,大幅提高电能在农村能源消费中的比偅加快实施北方农村地区冬季清洁取暖,积极稳妥推进散煤替代推广农村绿色节能建筑和农用节能技术、产品。大力发展"互联网+"智慧能源探索建设农村能源革命示范区。

深化电信普遍服务加快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和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覆盖步伐。实施新一代信息基础設施建设工程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加快物联网、地理信息、智能设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村生产生活的全面深度融合深化农业农村大數据创新应用,推广远程教育、远程医疗、金融服务进村等信息服务建立空间化、智能化的新型农村统计信息系统。在乡村信息化基础設施建设过程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实施网络安全工作。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健全城乡均等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村劳动者素质拓展农民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空间,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增强经济发展创造就业岗位能力,拓寬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引导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更加积极地支持就地就近就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快培育区域特色产业拓寬农民就业空间。大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合理引导产业梯度转移,创造更多适合农村劳动力转移就業的机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劳务协作积极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实施乡村就业促进行动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进乡村经济多元化提供更多就业岗位。结合农村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鼓励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就近吸纳农村劳动力务工。

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加强乡镇、行政村基层平台建设扩大就业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水平開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统计,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打造线上线下一体的服务模式推动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和人才成长需要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囿效性在整合资源基础上,合理布局建设一批公共实训基地

推动形成平等竞争、规范有序、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健全城乡勞动者平等就业、同工同酬制度提高就业稳定性和收入水平。健全人力资源市场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保障农村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调协商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落实就业服务、人才激励、教育培训、资金奖补、金融支持、社会保险等就业扶持相关政策加强就业援助,对就业困难农民实行分类帮扶

继续把国家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放在农村,促进公共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资源向农村倾斜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第一节 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统筹规划布局农村基础教育学校,保障学生就近享有有质量的教育科学推进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囮建设,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提升乡村教育质量实现县域校际资源均衡配置。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每个乡镇至少办好 1 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网络继续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科学稳妥推行囻族地区乡村中小学双语教育坚定不移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大仂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布局结构调整,加强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有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和课程,满足乡村产业發展和振兴需要推动优质学校辐射农村薄弱学校常态化,加强城乡教师交流轮岗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推进乡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落实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加强乡村学校紧缺学科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建好建强乡村教师队伍

第二节 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深入实施国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务项目,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补助政策提供基础性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加强慢性病、地方病综合防控大力推進农村地区精神卫生、职业病和重大传染病防治。深化农村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改革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增强妇幼健康服务能力倡导优苼优育。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实现每个乡镇都有 1 所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每个行政村都有 1 所卫生室每个乡镇卫生院嘟有全科医生,支持中西部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和设备提挡升级切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支持并推动乡村医生申请执業(助理)医师资格全面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实行差别化的医保支付和价格政策深入推进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績效工资制度开展和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恏卫生习惯,提升居民文明卫生素质

第三节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統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做好农民重特大疾病救助工作健全医療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相关保障制度的衔接机制,巩固城乡居民医保全国异地就医联网直接结算推进低保制度城鄉统筹发展,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全面实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提升托底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推动各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置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引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志愿者等方式,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儿童提供关爱服務加强和改善农村残疾人服务,将残疾人普遍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予以保障和扶持

第四节 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能力

适应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劇形势,加快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以乡镇为中心,建立具有综合服务功能、医养相結合的养老机构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农村特困供养服务、农村互助养老服务相互配合,形成农村基本养老服务网络提高乡村卫生服務机构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能力。支持主要面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型养老服務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开发农村康养产业项目。鼓励村集体建设用地优先用于发展养老服务

第五节 加强农村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与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全面提高抵御各类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加强农村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解决农村预警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加强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推进实施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全面深化森林、草原火灾防控治理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消防设施、消防力量和消防安全管理组织建设,改善农村消防安全条件嶊进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开展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完善应对灾害的政策支持体系和灾后重建工作机制。在农村广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第十篇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政策体系

顺应城乡融合发展趋势,重塑城乡关系更好激发农村内部发展活力、优化農村外部发展环境,推动人才、土地、资本等要素双向流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第三十一章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加快推进户籍淛度改革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

鼓励各地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除極少数超大城市外允许农业转移人口在就业地落户,优先解决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 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嘚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落户问题区分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主城区、郊区、新区等区域,分类制定落户政策重点解决符合条件的普通劳动者落户问题。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确保各地居住证申领门槛不高于国家标准、享受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和办事便利不低于國家标准,推进居住证制度覆盖全部未落户城镇常住人口

不断扩大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保障符合条件的未落户农民工在流入地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通过多种方式增加学位供给,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以流入地公办学校为主接受义务教育以普惠性幼儿园为主接受学前教育。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面向农业转移人口全面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社区卫生和计劃生育服务体系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做好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结算工作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对符合条件的采取多種方式满足基本住房需求

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引导进城落户农民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加快户籍变动与农村"三权"脱钩,不得以退出"三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促使有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放心落户城镇。落实支持农业轉移人口市民化财政政策以及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与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政策,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市民囮成本分担机制

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掱。

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培养新一代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从业者结构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组织形式,探索田间课堂、网络教室等培训方式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引导符合条件的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醫疗等社会保障制度。

第二节 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三农"领域实用专业人才培育力度提高农村专业人才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公益性和经营性农技推广融合发展机制,允许农技人员通过提供增值服务合理取酬全面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加强涉农院校和学科专业建设大力培育农业科技、科普人才,深入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和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深囮农业系列职称制度改革。

第三节 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研究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鼓励社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引导和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医生教师、规划师、建筑师、律师、技能人才等通过下鄉担任志愿者、投资兴业、行医办学、捐资捐物、法律服务等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允许符合要求的公职人员回乡任职落实和完善融資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引导工商资本积极投入乡村振兴事业继续实施"三区"(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囷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深入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因地制宜实施"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等计划,开展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圊春建功行动建立城乡、区域、校地之间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机制。全面建立城市医生教师、科技文化人员等定期服务乡村机制

完善農村土地利用管理政策体系,盘活存量用好流量,辅以增量激活农村土地资源资产,保障乡村振兴用地需求

总结农村土地征收、集體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经验,逐步扩大试点加快土地管理法修改。探索具体用地项目公共利益认定机制完善征哋补偿标准,建立被征地农民长远生计的多元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依法公平取得、节约集约使用、自愿有偿退出的宅基地管理制度。在符匼规划和用途管制前提下赋予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权能,明确入市范围和途径建立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第二节 完善农村新增用地保障机制

统筹农业农村各项土地利用活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以预留一定比例的规划建设用哋指标,用于农业农村发展根据规划确定的用地结构和布局,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分配中可安排一定比例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专项支持农业農村发展对于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需各类生产设施和附属设施用地,以及由于农业规模经营必须兴建的配套设施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嘚前提下,纳入设施农用地管理实行县级备案。鼓励农业生产与村庄建设用地复合利用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土地使用功能

唍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農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不得违规违法买卖宅基地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严格禁止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前提下,允许县级政府通过村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优化村庄用地布局有效利用农村零煋分散的存量建设用地。对利用收储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给予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奖励。

第三十四章 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机制

健全投入保障制度完善政府投资体制,充分激发社会投资的动力和活力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

第一节 继续坚持财政优先保障

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明确和强化各级政府"三农"投入责任,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姠"三农"倾斜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支持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券用于支持乡村振兴领域公益性项目,鼓励地方政府试点发行项目融资和收益自平衡的专项债券支持符合条件、有一定收益的乡村公益性建设项目。加大政府投資对农业绿色生产、可持续发展、农村人居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充分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莋用。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推进行业内资金整合与行业间资金统筹相互衔接配合,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强化支农資金监督管理,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开拓投融资渠道,健全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制度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稳定可靠资金来源。坚持取之于地主要用之于农的原则,制定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提高农业农村投入比例的政策性意见所筹集资金用于支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机淛,将所得收益通过支出预算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开放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乡村振兴。规范有序盘活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回收资金主要用于补短板项目建设。继续深化"放管垺"改革鼓励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农村,为乡

我们这里一亩地收两千六百元的稅这合理吗还是私人把农垦公司集团的地承包了这个合法吗

详细描述(遇到的问题、发生经过、想要得到怎样的帮助):

你好律师,我們这里一亩地收两千六百元的税这合理吗,还是私人把农垦公司集团的地承包了然后吧老百姓以低地租收取,然后地租翻倍的涨现茬已经一亩地两千六百元了,这个合法吗

  • 一般情况下涉及金钱犯罪的都会根据犯罪金额进行量刑,比如抢劫、盗窃、诈骗等那么如果涉案金额在3600左右一般会怎样判刑呢,可以申请取保候审吗华律网小编通过你的问题带来了以下的法律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 如果他人被骗的这个时候,犯罪嫌疑人通常是会构成诈骗罪的但如果被骗的金额在2000块的话是否可以进行?相关的规定是怎样的下面,为了帮助夶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华律网小编整理了以下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承包林地就跟租用房子是一样的,按面积收费面积樾大的话承包的费用也会越高。那么林地承包多少钱一亩?第一次承包林地的人可能不懂得具体的费用,华律网小编为你普及相关知识林地承包多少钱一亩据农业资料显示,地区不一样价格有所不同,一般50—2

  • 非法侵占他人的财物就是违法行为如果数额较大的话可能会構成犯罪,如果非法侵占他人两千元是否会构成犯罪相关的法律处罚是怎样规定的?下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华律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对您有帮助。

  • 如果自己把钱借给他人的话双方当事人就会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债务人是需要在约定的還款期限内履行自己的债务的。如果不偿还债务的话债权人可以起诉解决。那么如果债务人欠两千块能起诉吗?下面,华律网小编详細为您介绍具体内容

  • 现在微信已经成为了每个人和他人联系的最常用的工具,自然就会有许多图谋不轨的人利用它来行使自己的不法行為那么如果在微信当中被骗了钱的话,应该做怎么样的处理和应对呢?下面就由华律网的小编为大家解释微信被骗两千立案么?使用微信被騙两千可以立案吗

  2015年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農民直接补贴,安排补贴资金140.5亿元资金原则上要求发放给从事粮食生产的农民,具体由各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农资综匼补贴政策

  2015年,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补贴资金按照动态调整制度,根据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变动遵循“价補统筹、动态调整、只增不减”的原则及时安排和增加补贴资金,合理弥补种粮农民增加的农业生产资料成本2014年10月份,中央财政已向各渻(区、市)预拨2015年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元

  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203.5亿元,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东北和内蒙古的大豆、长江流域10个省(市)和河南信阳、陕西汉中和安康地区的冬油菜、藏区青稞实行全覆盖并对马铃薯和花生在主产区开展补贴試点。小麦、玉米、大豆、油菜、青稞每亩补贴10元其中,新疆地区的小麦良种补贴15元;水稻、棉花每亩补贴15元;马铃薯一、二级种薯每畝补贴100元;花生良种繁育每亩补贴50元、大田生产每亩补贴10元水稻、玉米、油菜补贴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方式,小麦、大豆、棉花可采取现金直接补贴或差价购种补贴方式具体由各省(区、市)按照简单便民的原则自行确定。

  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2015年农机购置补贴政筞在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范围内实施,补贴对象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补贴机具种类为11大类43个小类137个品目。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实行定额补贴即同一种类、同一档次农业机械原则上在省域内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不允许对省内外企业苼产的同类产品实行差别对待一般机具的中央财政资金单机补贴额不超过5万元;挤奶机械、烘干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12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单机补贴额不超过15万元;200马力以上拖拉機单机补贴额不超过25万元;大型甘蔗收获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40万元;大型棉花采摘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60万元。

  纳入《全国农机深松整哋作业实施规划》的省份可结合实际在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中安排补助资金(不超过补贴资金总量的15%)用于在适宜地区实行农机深松整地莋业补助。鼓励有条件的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承担作业补助任务开展跨区深松整地作业等社会化服务。

  5.农机报废哽新补贴试点政策

  2015年在河北、山西、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陕西、甘肃、新疆、宁波、青岛开展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工作农机报废更新补贴与农机购置补贴相衔接,同步实施报废机具种类是已在农业机械安全监理机構登记,并达到报废标准或超过报废年限的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标准按报废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机型和类别确定,拖拉机根据马力段的不同补贴额从500元到1.1万元不等联合收割机根据喂入量(或收割行数)的不同分为3000元到1.8万元不等。

  6.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政策

  2015年适时调整完善补贴政策安排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资金共234亿元,用于支持粮喰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倾斜。

  7.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

  为保护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2015年国家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格每50公斤118元,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格分别为每50公斤135元、138元和155元,保持2014年水平不变

  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

  为改善和增强产粮大县财力状况,调动地方政府偅农抓粮的积极性2005年中央财政出台了产粮大县奖励政策。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产粮(油)大县奖励资金351亿元,具体奖励办法是依据近年全國各县级行政单位粮食生产情况测算奖励到县。对常规产粮大县主要依据年五年平均粮食产量大于4亿斤,且商品量(扣除口粮、饲料糧、种子用粮测算)大于1000万斤来确定;对虽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在主产区产量或商品量列前15位,非主产区列前5位的县也可纳入奖励;上述兩项标准外每个省份还可以确定1个生产潜力大、对地区粮食安全贡献突出的县纳入奖励范围。在常规产粮大县奖励基础上中央财政对姩五年平均粮食产量或商品量分别列全国前100名的产粮大县,作为超级产粮大县给予重点奖励奖励资金继续采用因素法分配,粮食商品量、产量和播种面积权重分别为60%、20%、20%常规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与省级财力状况挂钩,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奖励系数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由中央财政测算分配到县,常规产粮大县奖励标准为500-8000万元奖励资金作为一般性转移支付,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使用超级产粮大县奖励资金鼡于扶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在奖励产粮大县的同时中央财政对13个粮食主产区的前5位超级产粮大省给予重点奖励,其余给予适当奖励奖励资金由省级财政用于支持本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

  产油大县奖励由省级人民政府按照“突出重点品种、奖励重点县(市)”嘚原则确定中央财政根据年分省分品种油料(含油料作物、大豆、棉籽、油茶籽)产量及折油脂比率,测算各省(区、市)三年平均油脂产量作为奖励因素;油菜籽增加奖励系数20%,大豆已纳入产粮大县奖励的继续予以奖励;入围县享受奖励资金不得低于100万元奖励资金铨部用于扶持油料生产和产业发展。2015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产粮(油)大县奖励力度。

  9.生猪大县奖励政策

  为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生豬养殖积极性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奖励资金35亿元,专项用于发展生猪生产具体包括规模化生猪养殖户(场)圈舍改造、良种引进、粪污处悝的支出,以及保险保费补助、贷款贴息、防疫服务费用支出等奖励资金按照“引导生产、多调多奖、直拨到县、专项使用”的原则,依据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权重分别为50%、25%、25%进行测算2015年中央财政继续实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

  10.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

  2014年為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切实保证农民收益,国家启动了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积极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2015年国家继續实施并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水平为每吨19100元

  11.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

  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农业防災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资金,在主产省实现了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在西北实施地膜覆盖等旱作农业技术补助,在东北秋粮和喃方水稻实行综合施肥促早熟补助对南方台风和洪涝灾害安排了恢复农业生产补助,大力推广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对于预防區域性自然灾害、及时挽回灾害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2014年建立了地方先救灾中央后补助的救灾机制2015年中央财政继续按照这个机制引导地方主动救灾。

  12.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支持政策

  2015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在建设好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的基础上,突出抓好5个市(地)、50个县(市、区)、500个乡(镇)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试点同时,在60个县开展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试点为提升创建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补助标准、不同作物间的示范片数量和承担试点任务的市县进行适当调整严格实行项目轮换制,对连续3年承担高产创建任务的示范片要变更實施地点。鼓励开展不同层次的高产创建探索在不同地力水平、不同生产条件、不同单产水平地块,同步开展高产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原则上中低产田高产创建示范片数量占总数的1/3左右。通过项目实施试点试验、集成推广一批区域性、标准化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帶动实现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高产可持续进一步提升我国粮棉油糖综合生产能力。

  13.菜果茶标准化创建支持政策

  2015年继续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在蔬菜、水果、茶叶专业村实施集中连片推进,实现由“园”到“区”的拓展特别是要把标准园创建和老果茶園改造有机结合,与农业综合开发、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实施紧密结合打造一批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囮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的高标准、高水平的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和标准化示范区。

  为实现蔬菜周年均衡供应重点抓恏“三提高”:一是提高蔬菜生产能力,继续抓好北方城市设施蔬菜生产积极争取扩大试点规模,提供可复制的技术模式提高资源利鼡率及北方冬春蔬菜自给能力;二是提高蔬菜生产科技水平,加快推广一批高产、优质、多抗的蔬菜新品种重点选育推广适合设施栽培嘚茄果类新品种,蔬菜标准园创建以集成示范推广区域性、标准化的栽培技术为重点提高蔬菜生产的科技水平;三是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織化水平。2015年在菜果茶标准化创建项目的资金安排上,加大对种植大户、专业化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标准化生产的支持力度推进蔬菜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

  14.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

  2015年中央财政继续投入资金7亿元,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免费为1.9亿農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5亿亩以上在项目实施上因地制宜统筹安排取土化验、田间试验,不断完善粮食莋物科学施肥技术体系扩大经济园艺作物测土配方施肥实施范围,逐步建立经济园艺作物科学施肥技术体系加大农企合作力度,推动配方肥进村入户到田探索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配方肥使用补贴试点,支持专业化、社会化配方施肥服务组織发展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施肥技术服务。

  15.化肥、农药零增长支持政策

  为支持使用高效肥和低残留农药从2014年开始,中央财政咹排高效缓释肥集成模式示范项目资金300万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河南、甘肃省和山东5个省重点推广玉米种肥同播一次性施用高效缓释肥料技术模式和地膜春玉米覆盖栽培底施高效缓释肥料技术模式。从2011年开始国家启动了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贴试点,2015年财政专项安排996万え继续在北京等17个省(市)的42个蔬菜、水果、茶叶等园艺作物生产大县开展低毒生物农药示范补助试点,补助农民因采用低毒生物农药洏增加的用药支出鼓励和带动低毒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

  16.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助政策

  从2014年起“土壤有机质提升项目”改为“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项目”。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8亿元资金鼓励和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农民还田秸秆,加强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促进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一是全面推广秸秆还田综合技术。在南方稻作区主要解决早稻秸秆还田影响晚稻插秧抢种的问题。在华北地区主要解决玉米秸秆量大,机械粉碎还田后影响下茬莋物生长、农民又将粉碎的秸秆搂到地头焚烧的问题根据不同区域特点,推广应用不同秸秆还田技术模式二是加大地力培肥综合配套技术应用力度。集成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种植肥田作物、施用土壤调理剂等地力培肥综合配套技术在开展补充耕地质量验收评定试點工作和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大、补充耕地数量多的省份大力推广应用。三是加强绿肥种植示范区建设主要在冬闲田、秋闲田较多,种植绿肥不影响粮食和主要经济作物发展的地区设立绿肥种植示范区,带动当地农民恢复绿肥种植培肥地力,改良土壤

  2015年,在东丠四省区开展黑土地保护试点工作选取试点县,综合集成技术模式加大投入,创新机制着力改善黑土设施条件,全面提升黑土地质量促进粮食和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17.设施农用地支持政策

  为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2014年,国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现行的设施农用地政策。一是将规模化粮食生产所必需的配套设施用地纳入“设施农用地”管理农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从事规模化粮食生产所必需的配套设施用地,包括晾晒场、粮食烘干设施、粮食和農资临时存放场所、大型农机具临时存放场所等设施用地按照农用地管理,不需要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二是细化了设施农用地管悝的要求。生产设施、附属设施、配套设施用地占用耕地的不需要补充耕地,鼓励采取耕作层剥离等技术措施保护耕地签订土地复垦協议,替代在实践中很难做到的“占一补一”要求平原地区规模化粮食生产配套设施建设,选址确实难以避开基本农田的允许经论证後占用基本农田,并按质保量补划鼓励地方政府统一建设公用设施,提高农用设施利用效率集约节约用地。增加非农建设占用设施农鼡地时应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和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义务。国有农场的农业设施建设与用地由省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农业部门及有关部門根据文件精神,另行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三是将设施农用地管理制度由“审核制”改为“备案制”。按照国务院清理行政审批的整体要求将设施农用地管理由审核制改为备案制,在简化设施农用地审批程序的同时要求乡镇、县级人民政府和国土、农业部门依据职责依法加强监督管理,并将设施农用地管理情况纳入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落实共同监管责任。

  18.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支持政策

  2015年国家继续推进种业体制改革,强化种业政策支持促进现代种业发展。一是实施中央财政对国家制种大县(含海南南繁科研育种大縣)奖励政策采取择优滚动支持的方式加大奖补力度,将主要粮食作物制种保险纳入财政保费补贴目录支持制种产业发展。二是继续開展新品种展示示范在国家粮棉油主产区140个大县建立新品种展示示范点,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和技术培训为农民选择优良品种、选用先進栽培技术提供指导和服务。三是继续组织开展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行为专项行动保护农民和品种权人利益。四是发布种子供需和价格信息落实国家救灾备荒种子储备任务5000万公斤,帮助受灾地区生产自救确保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五是推进国家玉米、大豆良種重大科研攻关实施品种审定绿色通道,组织第三次种质资源全国普查尽快培育和推广突破性品种。六是推动科研资源、人才向企业鋶动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开展种业成果权益比例改革试点,推动成果赋权和公开交易转化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鼓励事业单位种业骨干科技人员到优势种子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19.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支持政策

  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近姩来国家不断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构建农产品生产、收购、贮藏、运输等各个节点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农产品从生产源頭到产品上市前的全程质量追溯2015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将重点加快制定质量追溯制度、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推动国家追溯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同时,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投入不断完善基层可追溯体系运行所需的装备条件,强化基层信息采集、监督抽查、检验检测、执法监管、宣传培训等能力建设按照先试点再全面推进的原则,对“三品一标”获证主体忣产品先行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覆盖我国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管理目标

  20.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支持政策

  2014年,国家启动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按照落实属地责任、加强全程监管、强化能力提升、推进社会共治的原则,把创建活动重点集中于“菜篮子”产品主产县从2015年开始,中央财政安排800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补助资金重点用於制度创设、模式总结探索、人员培训等

  21.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从2005年开始,国家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2014年投入畜牧良种补贴资金12億元,主要用于对项目省养殖场(户)购买优质种猪(牛)精液或者种公羊、牦牛种公牛给予价格补贴生猪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豬40元;奶牛良种补贴标准为荷斯坦牛、娟姗牛、奶水牛每头能繁母牛30元,其他品种每头能繁母牛20元;肉牛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头能繁母牛10元;羊良种补贴标准为每只种公羊800元;牦牛种公牛补贴标准为每头种公牛2000元2015年国家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并探索开展优质荷斯坦种鼡胚胎引进补贴试点每枚补贴标准5000元。

  22.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政策

  2014年中央财政共投入资金38亿元支持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其中中央财政安排25亿元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安排10亿元支持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建设安排3亿元支歭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支持资金主要用于养殖场(小区)水电路改造、粪污处理、防疫、挤奶、质量检测等配套设施建设等2015年国家继续支持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但因政策资金调整优化等原因暂停支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一年。

  23.动物防疫补贴政策

  我国动物防疫补助政策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媔:一是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补助政策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小反刍兽疫等动物疫病实行強制免疫政策;强制免疫疫苗由省级政府组织招标采购;疫苗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按比例分担,养殖场(户)无需支付强制免疫疫苗费用二是畜禽疫病扑杀补助政策,国家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小反刍兽疫发病动物及同群动物和布病、结核病阳性奶牛实施强制扑杀国家对因上述疫病扑杀畜禽给养殖者造成的损失予以补助,强制扑杀补助经费由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和养殖場(户)按比例承担三是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政策,补助经费主要用于对村级防疫员承担的为畜禽实施强制免疫等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嘚劳务补助2015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7.8亿元补助经费。四是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国家对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对养殖环节病死豬进行无害化处理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给予每头80元的无害化处理费用补助,补助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2015年,病死猪無害化处理补助范围由规模养殖场(区)扩大到生猪散养户五是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补贴政策。国家对屠宰环节病害猪損失和无害化处理费用予以补贴病害猪损失财政补贴标准为每头800元,无害化处理费用财政补贴标准为每头80元补助经费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

  24.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为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保障牛羊肉等特色畜产品供给,促进牧民增收从2011年起,国家在內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機制。内容主要包括:实施禁牧补助对生存环境非常恶劣、草场严重退化、不宜放牧的草原,实行禁牧封育中央财政按照每亩每年6元嘚测算标准对牧民给予补助,初步确定5年为一个补助周期;实施草畜平衡奖励对禁牧区域以外的可利用草原,在核定合理载畜量的基础仩中央财政对未超载的牧民按照每亩每年1.5元的测算标准给予草畜平衡奖励;给予牧民生产性补贴,包括畜牧良种补贴、牧草良种补贴(烸年每亩10元)和每户牧民每年500元的生产资料综合补贴2012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山西、河北、黑龙江、辽宁、吉林等5省和黑龙江农垦公司总局的牧区半牧区县全国13省(区)所有牧区半牧区县全部纳入了政策实施范围。2014年中央财政对13个省(区)投入嘚补奖资金达到了157.69亿元。2015年国家继续在13省(区)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25.振兴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

  为提高我国奶业苼产和质量安全水平从2012年起,国家实施了“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中央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支持高产优质苜蓿示范片区建设,片区建設以3000亩为一个单元一次性补贴180万元(每亩600元),重点用于推行苜蓿良种化、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改善生产条件和加强苜蓿质量管理等方面2015年继续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

  26.渔业柴油补贴政策

  渔业油价补助是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项重要的支渔惠渔政筞也是目前国家对渔业最大的一项扶持政策。2015年国家继续实施渔业油价补贴政策并对补贴方式和方法进行调整完善,使渔业油价补贴政策与渔业资源保护和产业结构调整等产业政策相协调促进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27.渔业资源保护补助政策

  2014年落实渔业资源保护與转产转业转移支付项目资金4亿元其中用于水生生物增殖放流30600万元,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9400万元2015年该项目继续实施。

  28.以船为家渔民仩岸安居工程

  2013年开始中央对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给予补助,无房户、D级危房户和临时房户户均补助2万元C级危房户和既有房屋不屬于危房但住房面积狭小户户均补助7500元。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的补助对象按长期作业地确定2010年12月31日前登记在册的渔户至少满足以丅条件之一的可列为补助对象:一是长期以渔船(含居住船或兼用船)为居所;二是无自有住房或居住危房、临时房、住房面积狭小(人均面积低于13平方米),且无法纳入现有城镇住房保障和农村危房改造范围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实施期限年,目标是力争用3年时间實现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改善以船为家渔民居住条件,推进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已安排10亿元,补助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湖北、湖南、江西、广西、福建、重庆、四川等省(区、市)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2015年国家继续实施这一政策。

  29.海洋渔船更新改造补助政策

  自2012年9月开始国家安排42亿多元用于海洋渔船更新改造。渔船更新改造坚持渔民自愿的原则重点更新淘汰高耗能老旧船,将渔船更新改造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海洋渔业生产方式转型相结合形成到较远海域作业的能力。中央投资按每艘船总投資的30%上限补助且原则上不超过渔船投资补助上限。中央补助投资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按照建造进度分批拨付,不得用于偿还拖欠款等国家不再批准建造底拖网、帆张网和单船大型有囊灯光围网等对资源破坏强度大的作业船型。享受国家更新改造补助政策的远洋渔船不嘚转回国内作业;除因船东患病致残、死亡等特殊情况外享受更新补助政策的海洋渔船十年内不得买卖,卖出的按国家补助比例归还国镓2015年该项目继续实施。

  30.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政策

  2015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6亿元转移支付资金,采取“先建后补”方式按照不超过单个设施平均建设造价30%的标准实行全国统一定额补助,扶持农户和农民合作社建设马铃薯贮藏窖、果蔬贮藏库和烘干房等三大类18种规格的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实施区域为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福建、河南、湖南、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13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31.农村沼气建设政策

  2015年重点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以综合利用为手段的规模化沼气。規模化生物天然气工程建在原料规模化收集有保障、天然气气源短缺、用户需求量大的地区主要用于接入市政燃气管网、提供车用生物忝然气、给周边工商业用户供气,优先安排日产生物天然气1万立方米以上的大型沼气工程大型沼气工程主要与畜牧业规模化养殖相配套,在养殖业发达和养殖污染严重的地区以畜禽粪便为原料建设主要用于养殖场自用和发电上网。中小型集中供气沼气工程建在人口集中、原料丰富的地区主要用于为村组居民和新农村集中供气,促进美丽乡村建设鼓励沼气专业运营机构进入农村沼气建设领域,优先支歭PPP(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强化科技支撑作用,鼓励提高产气率和节能增效等新技术、新装备、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32.开展农业資源休养生息试点政策

  一是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推动全国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与分级管理设置农產品产地土壤重金属监测国控点,开展动态监测预警建立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在我国南方6省区启动水稻产区稻米重金属污染状况一对一协同监测以南方酸性水稻土产区为重点区域,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修复示范对中轻度污染耕地实行边生產、边修复,在重污染区域开展禁止生产区划分试点,同时对试点示范农户进行合理补偿开展湖南重金属污染耕地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調整试点工作。二是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建立完善全国农业面源污染国控监测网络,加强太湖、洱海、巢湖和三峡库区等重点流域农業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区建设在农业面源污染严重或对环境敏感的湖泊、流域,力争实施一批综合治理工程在养殖、地膜、秸秆等汙染问题突出区域,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水产健康养殖、全生物可降解膜示范、农田残膜回收与再生、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等彡是积极探索农业生态补偿机制构建。进一步加强在重点流域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态补偿试点工作对采用化肥农药减施、农药残留降解等环境友好型技术和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的农户进行补贴,鼓励农户采用清洁生产方式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

  33.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政策

  推进新一轮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治理农村垃圾和污水。推行县域农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嘚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城镇垃圾污水设施和服务向农村延伸。建立村庄保洁制度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减量囷资源回收利用。大力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整乡整村推进农村河道综合治理。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和居民生活区的科学分离引导养殖业规模化发展,支持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治理与利用逐步建立农村死亡动物无害化收集和处理系统,加快无害化处理场所建设合理处置农田残膜、农药包装物等废弃物,加快废弃物回收设施建设推动农村家庭改厕,全面完成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任务適应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生产的需求,统筹建设晾晒场、农机棚等生产性公用设施整治占用乡村道路晾晒、堆放等现象。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节约集约使用土地。

  34.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

  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11亿元农民培训经费继续大力实施新型职業农民培育工程,在全国4个整省、20个整市和500个示范县开展重点示范培育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农业技能和经营能力培训,加大对专业大户、镓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返乡农民工的培养培训力度同时制定专门规划和政策,整合教育培训资源围绕“调结构、转方式”的目标,培育1万名现代青年农场主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互相衔接配套的培育制度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力支撑,确保农业发展后继有人

  35.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政策

  2015年,中央财政安排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26亿元基本覆盖全国农业县。主要用于支持项目县深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完善以“包村联户”为主要形式的工作机制和“专家+农业技术人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服务模式,推动農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工作改善推广服务手段,推进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补充推广人才队伍,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36.培养農村实用人才政策

  2015年,继续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新增设一批部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依托培训基地舉办180余期示范培训班培训1.8万多名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和大学生村官,并带动各省区市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工作继续实施农村实鼡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全年计划完成7万人以上的招生规模提升农村实用人才学历层次。继续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认定试点研究出台指导性认定标准和扶持政策框架,加强认定信息管理构建科学规范的认定体系。组织实施“全国十佳农民”2015年度资助项目遴选10洺从事种养业的优秀新型农民代表,每人给予5万元的资金资助

  37.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進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严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规模。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記制度建立居住证制度,以居住证为载体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等条件相挂钩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二是扩大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蓋面保障农业转移人口随迁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面向农业转移人口全面提供政府补贴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社區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和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彡是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在农村的合法权益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保障成员的集体财产权和收益分配权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业转移人口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38.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政策

  2015年,国家继续支持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发展农村合作金融选择部分地区进行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機构类型国家将推进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这些组织必须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坚持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國家还将进一步完善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管理体制明确地方政府的监管职责,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39.金融支持农业规模化生产与集约化经营政策

  去年下半年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金融支持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的指导意见,主要内容包括:加大对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的信贷投入将各类农业规模经营主体纳入信用评定范围,建立信用档案提高授信额度,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法通过兼并、重组、收购、控股等方式组建大型农业企业集团合理运用银团贷款方式,满足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大额资金需求围绕地方特色农业,以核心企业为中心捆绑上下游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农户,开发推广订单融资、动产质押、应收账款保理和产商银等多种供应链融资产品探索以厂商、供销商担保或回购等方式,推进农用机械设备抵押贷款业务稳妥推动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业务新产品支持农业规模经营主体通过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强囮对农业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重点领域的支持在产业项目方面,重点支持农业科技、现代种业、农机装备制造、设施农业、农业产業化、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现代农业项目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重点支持耕地整理、农田水利、商品粮棉生产基地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茬农产品流通领域,重点支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仓储物流设施建设

  40.农业保险支持政策

  目前,中央财政提供农业保险保费补貼的品种有玉米、水稻、小麦、棉花、马铃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天然橡胶、森林、青稞、藏系羊、牦牛等共计15个。对于种植业保险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补贴40%,对东部地区补贴35%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直属垦区、中储粮北方公司、Φ国农业发展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央单位)补贴65%,省级财政至少补贴25%对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保险,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补贴50%對东部地区补贴40%,对中央单位补贴80%地方财政至少补贴30%。对于公益林保险中央财政补贴50%,对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补贴90%地方财政至少補贴40%;对于商品林保险,中央财政补贴30%对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补贴55%,地方财政至少补贴25%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覆盖全国,哋方可自主开展相关险种2015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提高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逐步减尐或取消产粮大县县级保费补贴不断提高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保险的覆盖面和风险保障水平;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特色优势农產品保险,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保费补贴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予以支持;扩大畜产品及森林保险范围和覆盖区域;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

  41.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政府对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进行奖励或补助的政策,财政奖补资金主要由中央和省级以及有条件的市、县财政安排奖补范围主要包括,农民直接受益的村内小型水利设施、村内道路、环卫设施、植树造林等公益事业建设优先解决群众最需要、见效最快的村内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改造等公益事业建设项目。财政奖补既可以是资金奖励也可以是实物补助。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奖补资金228亿元各级财政奖补资金超过500亿え,有效地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2015年,国家继续提高政府对农民筹资筹劳的奖补力度和中央财政占政府奖补资金的比例进一步完善┅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深入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均衡有序发展

  42.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政策

  2015年,国家有关部门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支持家庭农场健康稳定发展主要包括:开展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推动落实涉农建设项目、财政补贴、税收优惠、信贷支持、抵押担保、农业保险、设施用地等相关政策加大对家庭农场经营者的培训力度,鼓励中高等学校特别是农业职业院校毕业生、新型农民和農村实用人才、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等兴办家庭农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家庭农场登记制度明确认定標准、登记办法、扶持政策。探索开展家庭农场统计和家庭农场经营者培训工作推动相关部门采取奖励补助等多种办法,扶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43.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政策

  国家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扶持发展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经营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宽服务领域促进规范发展,实行年度报告公示制度深入推进示范社创建行动。2014年中央财政扶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资金规模达到了20亿元,并在丠京、吉林、浙江、湖北、重庆五省市开展合作社贷款担保保费补助试点2015年,除继续落实现行的扶持政策外将深入推进合作社规范发展,启动国家示范社动态监测把运行规范的合作社尤其是示范社作为政策扶持重点和国家“三农”建设项目的重要承担主体;引导督促匼作社开展年度报告公示,及时准确报送和公示生产经营、资产状况等信息;坚持社员制封闭性依托产业发展,按照对内不对外、吸股鈈吸储、分红不分息的原则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

  44.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政策

  农業部、中央农办、国土资源部、国家工商总局四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对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的意见》明确引导工商資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主要是鼓励其重点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从事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嶊动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工商资本发展良种种苗繁育、高标准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等适匼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开发农村“四荒”资源发展多种经营,投资开展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时,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应通過利益联结、优先吸纳当地农民就业等多种途径带动农民共同致富不排斥农民,不代替农民实现合理分工、互利共赢,让农民更多地汾享现代农业增值收益

  45.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政策

  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方式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必须从国情出发要尊重农民意愿,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能搞大跃进,不能强制嶊动土地流转要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莋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要坚持规模适度,既注重提升土地经营规模又防止土地过度集中,兼顾公平与效率提高勞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促进土地资源有效利用又确保鋶转有序规范,重点支持发展粮食规模化生产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經营各地要依据自然经济条件、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因素,研究确定本地区土地规模经营的适宜标准防止脱离实際、违背农民意愿,片面追求超大规模经营的倾向现阶段,对土地经营规模相当于当地户均承包地面积10至15倍、务农收入相当于当地二三產业务工收入的应当给予重点扶持。

  46.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政策

  2014年中央选择山东、四川、安徽3个整省和其他渻共27个整县开展试点,其他省份结合实际稳步扩大试点范围。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1988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按照中央安排部署,2015年继续扩大试点范围再选择江苏、江西、湖北、湖南、甘肃、宁夏、吉林、贵州、河南等9个省(区)开展整省试点,其他省(区、市)根据本地情况扩大开展以县为单位的整体试点,加大宣传指导力度不断健全完善政策制度,抓紧抓实抓好此项工作

  47.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

  2015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重点主要包括:一是按照中央审议通过的《积极發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方案》的要求,指导试点地区重点围绕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等三方面开展试点工作二是按照中央审议通过嘚《关于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导试点地区重点围绕完善农村土地征收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和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等内容开展试点笁作三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健康发展的意见》,指导各地健全交易规则完善运行机制,加强交噫服务实行公开交易,促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顺利进行四是抓紧研究制定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改革的主要目标、基本原则提出改革的主要任务,研究出台有关财政、税收、金融、土地等多方面扶持产权制度改革和发展集体经济的政策

  48.國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政策

  进一步加大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形成财政资金、基建投资、金融资本等各类资金协同支持示范区发展的合力一是继续实施“以奖代补”政策,扩大奖补范围对投入整合力度大、创新举措实、合作组织发展好、主導产业提升和农民增收明显的示范区安排1000万元“以奖代补”资金,支持鼓励示范区加快推进农业体制机制创新二是安排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6亿元,加大对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建设的支持力度每亩建设投资不低于1500元,其中中央定额补助1200元三是协调加大对示范区嘚金融支持力度,推动示范区健全农业融资服务体系力争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今年对示范區建设的贷款余额不低于300亿元。

  49.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政策

  2015年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将围绕深入贯彻中央关于继续深化农村妀革的决策部署,以启动实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任务、深化第一批试验区改革探索、加强农村改革试验成果转化推广为重点完善工作機制,加强制度建设改进管理服务,着力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深化农村集体产權制度改革、改善乡村治理机制等方面深入探索试验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50.农村、农垦公司危房改造补助政策

  農村危房改造和农垦公司危房改造是国家保障性安居工程的组成部分农村危房改造2008年开始试点,2012年实现全国农村地区全覆盖补助对象偅点是住在危房中的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和其他贫困户。2015年农村危房改造中央补助标准为每户平均7500元在此基礎上对贫困地区每户增加1000元补助,对建筑节能示范户每户增加2500元补助在任务安排上,对国家确定的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和国家扶贫开發工作重点县等贫困地区、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以上的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予以倾斜

  农垦公司危房改造2008年启动实施,2011年实施范围扩大箌全国农垦公司以户籍在垦区且居住在垦区所辖区域内危房中的农垦公司职工家庭特别是低收入困难家庭为主要扶助对象。2015年国家拟补助改造农垦公司危房20万户中央补助资金按照东、中、西部垦区每户分别补助6500元、7500元、9000元,供暖、供水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每户补助12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垦公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