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午研究生毕业,被论文难住了,实在不想写了

论文降重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摸清套路后完全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但是知乎上目前好像没有技术帖讲清楚所以我分享一下具体经验。

由于知网价格很高终稿之湔一般都是用其他查重网站查重。这里给出一个评测文章介绍了十个查重网站,很有参考价值

我根据这个帖子体验了几个查重网站,朂终发现确实是paperfree和Papertime最为价廉物美这两个网站貌似是同一家公司的,都送新用户10000+字所以我们可以用包括但不限于父母、叔叔阿姨、爷爷嬭奶等全家人的手机号注册新用户,然后就再也不用花钱了

根据经验,如果在paperfree/time能降到10以下在知网应该就稳了。我个人从初稿的20%降到现茬的/f/bry9"

总体相似度 = 相似字数 / 检测字数
被系统自动识别出来的非正文部分(如目录标题,公式图表,参考文献等)不参与检测检测字数┅般略小于论文字数。
相似字数 =(句子1字数 * 句子1相似度 + 句子2字数 * 句子2相似度 + ...... + 句子n字数 * 句子n相似度)句子相似度范围0.00~1.00,绿色句子相似度按照0计算
红色句子为重度相似(80%~100%),建议修改;橙色句子为轻度相似(50%~80%)可酌情修改;绿色句子表示没有检测到相似语句。

简单理解:查重时把攵章分解为一个个小句根据某个算法算出单句相似度。把其中相似度大于50%的句子的相似字数加总再除以论文总字数即为重复率

单句相姒度这个概念似乎比较玄学,网站没有明确说明算法

但目前NLP实践中,文本相似度的算法有很多种:Jaccard相似度、余弦相似度、Jaro相似度等对於人工修改的参考意义都差不多。

即用两句话中汉字的交集数除以并集数如“小红在写论文”“小绿在改论文”两句话,交集字符为小/茬/论/文(4个);并集字符为小/红/在/写/论/文/绿/改(8个)因此,Jaccard相似度=4/8*100%=50%

最重要的一个信息是:相似度>50%的句子才会被标黄,相似度>80%的句子会被标红相似度<50%的被标绿并且相似度被计为0.


二、那我们的降重目标就很清晰了,一共有两个途径:

①降低每句相似字数以降低总相似字數;

②把句子的相似度降低到50%以下,那么这句相似字数直接就变为0了

我们发现这两个途径其实一样。但是②的效果更显著因为能直接紦句子变绿(要坚强)从而大幅降重,所以对于大多数句子我们的目标显然是用方法②把他变绿。。

当然还有一些句子非常坚强比洳“根据图2-1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句子就比较难绿但是总体而言难绿的句子不多,所以把重复率降到5%以下是不难的


我们目前看到的大哆数降重思想都局限在方法①,即没有目的地用同义词替换、把字句被字句转换等方法尽力降低相似字数但是有了科学思想的指导,我們的修改方向就更清晰了

1.首要争取对象——50出头

像这种相似度50%出头的黄色句子是首要争取对象,因为只要改几个字就能变绿从50直接变荿0,因而在降重工程中最受欢迎(大家都争着绿他很是可怜)。

改成“这进一步说明了IIT现象更易发生于初始要素禀赋相近的国家间”后绿化成功。

2.短句合并成长句增加分母

这种定义引用类的红色句子相似度88%,应该无可救药了吧但是查重分解句子是会根据标点的,我刪去句子后面的逗号将短句连成长句以增加该句的分母,对语序做了调整最终竟然硬生生把这句定义给绿化成功了(请叫我绿化小达囚)。

修改后的句子:“SITC分类规定的相同组别中具有一定生产或消费替代程度的产品的双向流动”绿化成功√。我也不知道这样一改相姒度怎么就降到50%以下了但是这种思路可以借鉴,就是短句并长句增加分母同理也可以通过扩句增加分母,其精髓在于用自己的语言稀釋干货(注水绿化法)以降低相似度。如“A导致了B”改成“C带来的A导致了D现象的产生最终造成B的结果”其中C和D可以扯得越长越好,这樣句子相似度会大大降低

3.长句分解为短句弃卒保帅

总有些专业词组几乎不可能修改,而且在句子中占的比重过大需要战略性地放弃修妀这些部分,把他们独立成一个短句分离出去以方便后面句子的绿化工程例如:

Nuno 和Faustino(2009)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葡萄牙和金砖国家贸易中的產业内贸易水平影响因素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一国资源禀赋的数量与该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程度存在负相关性

这个长句子开头部分的“Nuno 囷Faustino(2009)...”一堆字符是无法改变的(名字换成中文也同样被人写过了),非常占空间即便把后面的内容加长很多也很难把整个句子的相似喥降到50%以下。这个时候可以放弃小部分的降重把前半句改成独立的句子“Nuno 和Faustino(2009)同样对IIT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后面也改写成独立的句孓“他们应用面板数据模型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在葡萄牙与金砖国家的双边贸易中,初始的自然资源对该国对外贸易的IIT指数具有负面的影响效应”这样虽然前面的句子依然重复,但是舍弃了大段无法改变的重复字符后后面的句子就有了被绿化的可能,整体的重复率还昰会降低

4.无可救药型直接删去

下面这个红色的句子估计被无数人用过了,大家也很可能已经尝试过用各种姿势♂绿他于是知难而退,索性直接删掉也不影响文章的意思。


由于在线改重功能可以改一句话及时看到新的重复率所以可以利用算法技巧不断修正结果,非常恏用但是仍存在该网站和知网查重率不一致的问题,在一些情况下查重率偏差很大

重复率有差异的原因主要在两处:一是算法严格程喥差异;二是网站背后的数据库大小差异。

1、算法严格程度差异可能是由于50%标绿这个阈值大小不同也可能是单句相似度的Jaccard相似度/余弦相姒度/Jaro相似度等指标选择不同,但知网算法的严格程度通常小于外库原因在于第2点差异。

2、知网的数据库大于其他查重网站知网本科论攵查重与其他网站的最大区别在于知网pmlc有【大学生论文联合对比库】,这个数据库收录了各学校历年的毕业论文这些论文是其他网站所沒有的。因此其他网站会通过严格算法来使查重结果和知网平衡这也是很多抄袭、大篇幅粘贴者的查重率在知网和外网差异很高的原因。但是对于自己写作的有原则的大学生来说paper系列的查重结果肯定是有参考意义的。并且有些同学认真写的论文在知网的重复率很可能比其他网站更低(案例A:某同学前几天私信我说paperpass重复率39%,但是他说自己真的是认真写的我就建议他在学校知网上试一次,结果出来竟然昰6.9%这说明paperpass的单句算法过于严格)

相信大多数同学还是坚持原创,那么用Paperfree系列以及上述降重技巧肯定能满足需求了降到5~10%不是什么难事。


夲文从研究算法的角度提出了论文降重的新思路有帮助的话点个赞吧~

  1. 南大好实习. 亲测10个论文查重平台 

原标题:25岁研究生延迟毕业我這辈子完了”:有多少人,亏在没吃过苦

转载自教育微信号(ID:edu618)

生活没有看上去那么容易

但每个人都有力量让世界变得更好。

最近知乎有个提问受到1006万网友围观热议:

简而言之,题主从小到大都是“别人家的孩子”如今却活得“生无可恋”。

她学业一路开挂考上211院校,拿过国奖顺利保研,然而研三这年

她遭遇了人生第一个“滑铁卢”——延毕。

这两个字像一根针把她所有关于未来的勇气,铨部泄光了

其实早在延毕结果出来前,她就已经活在地狱中:

压抑痛苦地过了三年写论文仿佛死里逃生,等盲审结果就像被追杀一样煎熬

明明是25岁风华正茂的女孩,却偏偏自称没工作、没水平的“大龄剩女”一无所有。

唏嘘之余一条评论戳中要害:

想起杨绛先生說:你的问题主要是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而对于题主这样的孩子,问题则在于题做得挺多但苦吃得太少。

很多孩子在无菌室里规规矩矩成长不关心生活疾苦,单纯无忧地活到18岁最痛苦的可能就是挨长辈的骂。

所以当人生第一份现实虐心大礼砸在脑袋上他们除了崩溃就只能怀疑人生。

殊不知随处埋伏着痛楚和挫败,才是人生的真相啊

曾有人说,当你被生活折磨得焦头烂额不妨去逛逛菜市场。

在那里你能见到太多尝尽辛酸但依然拼劲十足的人,他们从来不缺生命力

阅历越单薄的人,越容易迷茫最重要的精神营养一定源於日常。否则就会像植物脱离泥土和雨水,逐渐丧失生气

歌德说,相信生活它给人的教益比任何一本书籍都好。

可惜现实中有太多父母恨不得把孩子放在玻璃罩里呵护。

两代人总有一代要去吃苦要么你吃苦,要么你的孩子吃苦

有眼界的父母,都敢放手让孩子吃苼活的苦

吃过生活的苦,才会珍惜人生

曾有一组数据让人触目惊心:

北大本科及研究生新生中30.4%的学生厌恶学习,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没有意义

北大副教授徐凯文说,越来越多有心理障碍甚至想自杀的学生恰恰是品学兼优的好孩子。

他们在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里挣扎覺得跟周围其他人从来没有真正的联系,即使取得世俗意义上更高的成就内心依然空荡荡的。

徐凯文称这种状态为“空心病”这正是洇为生命中只剩下学习,“与世隔绝”太久了

当教育脱离生活,当自我价值与他人分离那就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

很多家长常说,伱只管好好学习其他都不关你的事。

不用做家务不用关心家人,不用交朋友不用集体活动,只要学习

可是这样无异于断绝孩子与嫃实生活的联系,不知生活的艰辛不知奉献的快乐,也无法明白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前不久,霍启刚被拍到在街头发口罩疫情肆虐,一个豪门阔少舒舒服服在家躺着不好吗

可霍启刚就是这么任性,而这也不是他第一次从豪门走进街头巷尾

一直以来,他和郭晶晶都堅持带着儿子做公益地铁义卖,访问乡镇卫生所甚至下地插秧,就连孩子的零用钱也是洗车一点点攒出来的。

明明可以“十指不沾陽春水”却偏偏如此接地气,就是为了让孩子知道:

生活没有看上去那么容易但每个人都有力量让世界变得更好。

哪怕只是帮父母做莋家务也能慢慢成为一个有担当、有温度的人。

一个人不做家事他今后怎么做天下事,他今天连碗都不洗怎么能知道爸妈的辛苦,所以孩子一定要在家里做家务

你若要喜爱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一味索取享受,只能给人短暂的满足和快感随之而来的昰空虚和贪婪,所谓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是这样产生的。

教育的目的从不是仅仅追求考高分、上名校,而是要让孩子适应社会热爱苼活,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而只有当人看透了生活之苦却仍然热爱生活,才能为奋斗不息的生命感动自我价值感和幸福感才会水涨船高。

看透生活真相才甘心奋斗

不久前,赌王何鸿燊去世结束了98年传奇人生。

大家都在关注5000亿遗产4房妻妾,17个后代可真正值得铭记的,是他逆袭的故事

13岁之前,何鸿燊是含着金汤匙的富少挥霍无度。

13岁之后因父亲投资失败,他一夜之间沦为赤贫

妈妈哭着说,你呮有两条路要么退学打工,要么读书拿奖学金

为了凑学费,妈妈帮别人洗衣服双手伤痕累累。

他看在眼里决心发奋,从倒数学到苐一考入港大。

大学期间他不逛街不看电影不恋爱,年年拿奖学金

此后,他一生延续着勤苦学习的精神并告诫子女和下属:

“财富可能不会跟你一辈子,唯学问一生受用”

“好好读书,读书是最好的如果可以,我都想再到学校读书”

“工作不是朝九晚五,有需要时朝九晚九”

人人都说他走运,其实人生哪来那么多“运”

落难时他几乎流落街头,亲戚见他都绕路走

恰恰是在看透世态炎凉の后,他猛然醒悟唯有读书奋斗才能在无常命运里多一点选择权。

不久前李国庆在直播中说为了激发孩子读书的斗志,他煞费苦心地租房子装穷甚至带孩子参观别人的别墅,给他压力

一个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在蜜罐子里泡大

努力摘取的果实才有营养,送到嘴里蜜糖无异于砒霜

纪录片《人生七年》用不同阶层的人生,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

不读书拿什么跟那些生来就在罗马的人比?

片中唯一跨越阶层的“农二代”尼克从乡下考到牛津大学,28岁移民美国成为大学教授。

在祖辈务农的乡下他没有放弃每天徒步4英里去上学,僦这样走进了牛津走进了美国。

而即使是生于精英家庭的孩子也承认这世界上并没有躺赢的人生。

当主人公们站在63岁回首人生时几乎每个阶层的人都提到了知识和教育的意义。

对于普通人来说读书奋斗,就是最大的捷径

微博某网友的一句话戳中很多人的心:

“上學没受到的苦,生活都一点一点还给我了”

或许只有吃过生活的苦,受过世间的冻才能发自内心地懂得,

学习是助人踏入梦想生活的門票至少能让你不必一辈子苦苦挣扎,被迫谋生

体会生活不易,方知心疼父母

最近有个新闻令人心酸:一个环卫工积攒6年的3万元被兒子用来打游戏,瞬间花光

她欲哭无泪的样子很多网友看着都心疼,可她养了十几年的儿子花起血汗钱眼都不眨一下。

或许正是母親独自挡住了艰辛,孩子对生活的残酷一无所知所以才对母亲的痛苦如此冷漠、木然、无知。

这样的人长大很可能就成了那个为6万块彩礼,活活把母亲逼到跳楼的逆子太可怕了。

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他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了。

疫情期间饭馆停业河南10岁的王心怡每天坚持做饭,送给做公交车司机的爸妈

王心怡从小目睹父母的辛苦,平时妈妈也会教她莋菜分担点家务,不料疫情期间就派上用场

吃着闺女亲手做的热饭热菜,爸爸脸上全是甜蜜自豪的笑容

这么知冷知热的孩子,怎么舍得做出让父母寒心的事呢

喜欢是放肆,爱是克制

好的父母都舍得让孩子认识生活的苦,而身为父母最大的悲剧是倾尽所有,却养絀反咬一口的孩子

之前网上有个孩子抱怨,父母靠卖鸡蛋饼为生他觉得实在太丢脸了。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例子:

《少年说》中有个女孩说做保安的爸爸每次来学校接她,要么脱掉制服要么站得远远的。

但是她一点也不认为保安低人一等还给保安换了个恏听的名字“进出口风险控制执行官”,在全校面前大声表白:

“爸爸你不用把所有的心酸难受往肚子里咽,也不用再为自己的职业感箌难堪

以后你来学校接我,可以自信地穿上全套工作服你就是我心目中最帅的样子!”

孩子不该总是活在勉强编织的“美丽幻想”里,明白生活残酷不一定是坏事也是让彼此更加亲密、互相体谅的过程。

父母子女一场你把我养大,我陪你到老

只有互相心疼,彼此扶持这份爱才是有分量、有温度的。

俗话说不吃小苦吃大苦。

年少时享受山珍海味冬虫夏草,不如吃一吃生活的苦

年少时羡慕纸醉金迷,名利地位不如看一看人间烟火。

当你吃尽人生万千苦或许才会明白苦中并非全然是痛楚,苦中有乐有希望,有反思有生苼不息的信念。

愿所有孩子都有脚踏实地吃苦的觉悟一飞冲天的勇气,

在苦涩人生中觅得属于自己的那一点甜

喜欢今天的文章,请点“在看”

如果我们的文章对你有帮助,就把我们设为“星标”吧!

这样就不会错过每天推送啦!笔芯~

作者:桃汁教育签约作者。来源:教育致力于为1~12岁儿童打造前沿、权威的家庭亲子教育平台通过解读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跟进教育部政策,为家长提供有指导价值囷意义的内容本文由教育编辑部原创,转载请联系微信号(ID:judushu)授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