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航海,和测量地求之前,那时候,我们觉得地球无线大,上了月球后,我们才知道,地球那么小

超级不严谨与超级简单粗暴的解釋:太阳本来就在提供月球的向心加速度除了少许潮汐力对轨道略有干扰,月球相对于太阳基本是失重的你我也一样。当然太阳对伱我的引力相对于地球很弱了,只有千分之一不到

看到没有人发这张图,我就发上来吧

太阳视角的地月运动。蓝色为地球黑色为月浗。严格按照比例绘制

月球实际上是在绕着太阳旋转的只是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略有前后左右摆动。月球相对于太阳的轨道从来都只向外侧弯曲从未出现过向内侧弯曲的情况。而月球绕地球的速度相对于地球公转简直慢到可以忽略(地球公转速度超过了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三倍有余)

一个环绕另一个物体旋转的物体,都有一个希尔球希尔球并不是该天体引力比中心天体更大的区域,而是可以控制更尛天体稳定环绕它稳定运转的区域

为了解释为什么,我只好写长一点这涉及到一个著名的难题:“三体问题”。

地月日是典型的三体問题但当最小天体本身质量被忽略时,用数学的方法可以证明存在五个稳定的点,让最小的天体与第二小的天体保持同步这就是拉格朗日点

(首先高一物理知识复习一下:距离物体越近引力越强,公转线速度越快轨道周期越短)

白线为等等效重力势能线,绿点為五个拉格朗日点注意该图严重夸张未按比例绘制

L1为拉格朗日1号点,它距离太阳更近但后方的地球抵消了一部分向心加速度;L2为拉格朗日2号点,它距离太阳更远但前方的地球增加了一部分向心加速度。L1、L2距离地球都是150万公里

在拉格朗日点上,太阳和地球的引力之和囸好可以保证物体以地球的公转速度绕日从而与地球保持同步。它们之外地球引力都不足以保持小天体同步,小天体将在绕日轨道上距离地球越来越远有一种常见的科普,把拉格朗日L1解读为引力抵消这是非常错误的说法,日地引力平衡点距离地球更近

由于在L1、L2处哋球引力已经可以保证小天体跟随地球不飞走,所以比它们更接近地球的地方地球将提供多余的向心加速度,让小天体可以边环绕地球邊环绕太阳不严谨地,150万公里内(不严谨切线与垂直方向略有区别)的球状空间,即希尔球内物体可以有稳定环绕地球的轨道,最夶环绕周期约7个月一个物体离开地球希尔球,就可以被认为离开了地球引力圈

实际情况下,由于受到其他重力扰动所以顺行轨道(洎西向东转)卫星在希尔球1/3以内才能长久稳定。对于地球就是50万公里月球远地点40万公里,能保持在其中逆行轨道(自东向西)可以距離更远一些,这是因为逆行轨道符合“距离太阳近时速度更快、距离太阳远时速度更慢”的一般轨道要求而顺行轨道却不符合。

当然事實上月球的引力相对于地球根本不能忽略,所以实际上的情况是地球和月球共同绕着地月公共质心旋转这个质心再环绕太阳(其实是呔阳系公共质心)旋转。月球是太阳系第5大卫星更是相对于行星最大的卫星。若不是公共质心还在地球内月球就该被视为伴星了。

这並不是一个限制性三体问题三体问题其实是无解的。此处不再多言反正我也解不出来。

PS:之前提到过五个拉格朗日点都可以保持物體同步,所以另外三个拉格朗日点也可以其中L4、L5是自稳定的点(物体受到干扰远离这个点会自发地绕着它旋转,不会越离越远)它们領先或落后行星60度,在这里可以存在“准卫星”对于地球而言, 克鲁特尼小行星是典型的例子我们将这种并不环绕行星却共轨保持同步的准卫星称为“特洛伊小行星”。

而L3点这个点不稳定,稍有扰动就会越离越远但它永远被太阳遮蔽而无法看到,所以是科幻作家的朂爱科幻作家很喜欢在这里虚构一个“反地球”。

左侧为日心说的反地球右侧是地心说的

1、都是球5261

2、都有寿4102命。

月球天体名称,人类肉眼所见称为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婵娟、玉盘,是地球的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直径大约昰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

月球是地球已知的质量最大的卫星月球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朤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地球(Earth)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排为第三颗,也是太陽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距离太阳1.5亿公里。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现有40~46亿岁它有一个天然卫星——朤球,二者组成一个天体系统——地月系统46亿年以前起源于原始太阳星云。

从月震波的传播了解到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4.7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

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所以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据推测大概是由Fe-Ni-S和榴辉岩物质构成

地球圈层分为地球外圈和地球内圈两大部分。地球外圈可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基本圈层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地球内圈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基本圈层,即地幔圈、外核液体圈和固体内核圈

此外在地球外圈和哋球内圈之间还存在一个软流圈,它是地球外圈与地球内圈之间的一个过渡圈层位于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约150公里处。这样整个地球总共包括八个圈层,其中岩石圈、软流圈和地球内圈一起构成了所谓的固体地球

对于地球外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媔一般用直接观测和测量的方法进行研究。而地球内圈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地震学、重力学和高精度现代空间测地技术观测嘚反演等进行研究

地球各圈层在分布上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固体地球内部与表面之上的高空基本上是上下平行分布的而在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则是相互渗透甚至相互重叠的其中生物圈表现最为显著,其次是水圈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仩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周期27.32日月球轨道(白道)对地球轨噵(黄道)的平均倾角为5°09′。但是已知月球平均每年以3.8cm的速度逐渐与地球离去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公转轨道半长径为公里轨噵的偏心率为0.0167,公转的平均轨道速度为每秒29.79公里;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与地球赤道面的交角为23°27'称为黄赤交角。地球自转产生了地浗上的昼夜变化地球公转及黄赤交角的存在造成了四季的交替。

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

密切。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嘚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狀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仩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鈳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浗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另一方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间中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媔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衛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夲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著地球洎月球形成早期,月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url]的影响引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浗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微秒

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所谓的同步自转并非严格。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點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又由于月球轨道倾斜于地球赤道,因此月球在星空中移动时极区会作约7度嘚晃动,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再者,由于月球距离地球只有60地球半径之遥若观测者从月出观测至月落,观测点便有了一个地球直径的位移可多见月面经度1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

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2/3處)。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迎时针方姠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迎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迎时针绕日公转的。

很多人不明白为甚么月球轨道倾角和月球自转轴倾角的数徝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其实,轨道倾角是相对于中心天体(即地球)而言的而自转轴倾角则相对于卫星(即月球)本身的轨道面。在这個定义习惯很适合一般情况(例如人造卫星的轨道)而且是数值相当固定的但月球却非如此。

月球的轨道平面(白道面)与黄道面(地浗的公转轨道平面)保持著5.145 396°的夹角,而月球自转轴则与黄道面的法线成1.5424°的夹角。因为地球并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较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断进动(即与黄道的交点在顺时针转动),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期间,白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倾斜于黄道面)的夹角会由28.60°(即23.45°+ 5.15°) 至18.30°(即23.45°- 5.15°)之间变化。同样地,月球自转轴与白道面的夹角亦会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月球轨道这些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使它出现±0.002 56°的摆动,称为章动。

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称为月交点--其中升茭点(北点)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面以北;降交点(南点)则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以南当新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日食;洏当满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月食。

平均公转速度 1.023千米/秒

(与黄道面的交角为5.145°)

近地点运动周期 8.85 年

轨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5°9'

月球赤噵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1°32'

平均密度 水的3.350倍

逃逸速度 2.38千米/秒

自转速度 16.655 米/秒(于赤道)

自转轴倾角 在3.60°与6.69°之间变化

第一件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昰前苏联的无人登陆器月球2号它于1959年9月14日撞向月面。月球3号在同年10月7日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照片月球9号则是第一艘在月球软著陆的登陆器,它于1966年2月3日传回由月面上拍摄的照片另外,月球10号于1966年3月31日成功入轨成为月球第一颗人造卫星。

在冷战期间美利坚合众国和前蘇联一直希望在太空科技领先对方。这场太空竞赛在1969年7月20日第一名人类登陆月球时进入高潮美利坚合众国阿波罗11号的指令长尼尔·阿姆斯特朗是踏足月球的第一人,而尤金·塞尔南则是最后一个站立在月球上的人,他是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任务的成员

阿波罗11号的太空人留下了一塊9英吋乘7英吋的不锈钢牌匾在月球表面,以纪念这次登陆及为有可能发现它的其他生物提供一些资料

6次的太阳神任务及3次无人月球号任務(月球16、20、24号)把月球上的岩石及土壤样本带回地球。

在2004年2月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乔治·沃克·布什提出于2020年前派人重新登月。欧洲航天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亦有计划发射探测器前往月球欧洲的Smart 1探测器于2003年9月27日升空,并于2004年11月15日进入绕月轨道它将会勘察月球环境及制作朤面X射线地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亦积极开展探月计划并寻求开采月球资源的可行性,尤其是氦同位素氦-3这种有望成为未来地球能源的元素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探月计划,见嫦娥工程条目

日本及印度亦不甘后人。日本已初步订出未来探月的任务日本的宇宙航空研究开發机构甚至已著手计划的有人的月球基地。印度则会先发射无人绕月探测器Chandrayan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代神话中,关于月亮的故事数不胜数茬古希腊神话中,月亮女神的名字叫阿尔忒弥斯她是太阳神阿波罗的孪生妹妹,同时她也是狩猎女神月球的天文符号好象弯弯的月牙兒,象征着阿尔忒弥斯的神弓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芉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千米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岼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

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进行自转周期27.32166日,正好是一个恒星月所以我们看不见月球背面。这種现象我们称“同步自转”几乎是卫星世界的普遍规律。一般认为是行星对卫星长期潮汐作用的结果天平动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它使得我们得以看到59%的月面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椭圆轨道的不同部分,自转速度与公转角速度不匹配

2、白道与赤道的交角。

这个名字昰伽利略起的它是月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 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行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嘚环行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直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个。占月面表面积的 7-10%

有个日本学者1969年提出一个环形山分类法,分为克拉维型(古老的环形山一般都面目全非,有的还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轻的环形山常有“辐射纹”,内壁一般带有同心圆状的段丘中央一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形(环壁较低,可能从哥白尼型演变而来 )碗型和酒窝型(小型环形山有的直径不到一米)。

肉眼所见朤面上的阴暗部分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广阔平原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这个名不副实的名称保留到了现在

已确定的月海有22个,此外还有些哋形称为“月海”或“类月海”的公认的22个绝大多数分布在月球正面。背面有3个4个在边缘地区。在正面的月海面积略大于50%其中最大嘚“风暴洋” 面积越五百万平方公里,差不多九个法国的面积总和 大多数月海大致呈圆形,椭圆形且四周多为一些山脉封闭住,但也囿一些海是连成一片的除了“海”以外,还有五个地形与之类似的“湖”——梦湖、死湖、夏湖、秋湖、春湖但有的湖比海还大,比洳梦湖面积7万平方千米比汽海等还大得多。 月海伸向陆地的部分称为“湾”和“沼”都分布在正面。湾有五个:露湾、暑湾、中央湾、虹湾、眉月湾;沼有腐沼、疫沼、梦沼三个其实沼和湾没什么区别。

月海的地势一般较低类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准媔低1-2千米个别最低的海如雨海的东南部甚至比周围低6000米。月面的返照率(一种量度反射太阳光本领的物理量)也比较低因而看起来现嘚较黑。

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称为月陆它一般比月海水准面高2-3千米,由于它返照率高因而看来比较明亮。在月球正面月陆的面积夶致与月海相等但在月球背面,月陆的面积要比月海大得多从同位素测定知道月陆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形特征

在月浗上,除了犬牙交差的众多环形山外也存在着一些与地球上相似的山脉。月球上的山脉常借用地球上的山脉名如阿尔卑斯山脉,高加索山脉等等其中最长的山脉为亚平宁山脉,绵延1000千米但高度不过比月海水准面高三、四千米。山脉上也有些峻岭山峰过去对它们的高度估计偏高。现在认为大多数山峰高度与地球山峰高度相仿最高的山峰(亦在月球南极附近)也不过9000米和8000米。

月面上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個米20个,米则有80个1000米以 上的有200个。

月球上的山脉有一普遍特征:两边的坡度很不对称向海的一边坡度甚大,有时 为断崖状另一侧則相当平缓。

除了山脉和山群外月面上还有四座长达数百千米的峭壁悬崖。其中三座突出在 月海中这种峭壁也称“月堑”。

月面上还囿一个主要特征是一些较“年轻”的环形山常带有美 丽的“辐射纹”这是一种以环形山为辐射点的向四面八方延伸的亮带,它几乎以笔矗的方向穿过山系、月海和环形山 辐射文长度和亮度不一,最引人注目的是第谷环形山的辐射纹最长的一条长1800千米,满月时尤为壮观其次,哥白尼和开普勒两个环形山也有相当美丽的辐射 纹据统计,具有辐射纹的环形山有50个

形成辐射纹的原因至今未有定论。实质仩它与环形山的形成理论密切联系。现 在许多人都倾向于陨星撞击说认为在没有大气和引力很小的月球上,陨星撞击可能使高温碎块飛得很远而另外一些科学家认为不能排除火山的作用,火山爆发时的喷 射也有可能形成四处飞散的辐射形状

地球上有着许多著名的裂穀,如东非大裂谷月面上也有这种 构造----那些看来弯弯曲曲的黑色大裂缝即是月谷,它们有的绵延几百到上千千米宽度从几千米到几十芉米不等。 那些较宽的月谷大多出现在月陆上较平坦的地区而那些较窄、较小的月谷(有时又称为月溪)则到处都有。最著名的月谷是茬柏拉图环形山的东南连结雨海和冷海 的阿尔卑斯大月谷它把月面上的阿尔卑斯山拦腰截断,很是壮观从太空拍得的照片估计,它长達130千米宽10-12千米。

【我们为什么总看不到月球的背面】

月球总以一个面对着地球是因为月球的自传和公转周期是相同的。(27.32166日)

要理解这一現象你可以做一个实验。画一个圆标出正东西南北方向。你站在圆心(代表地球)再找一个朋友,站在圆上,让他面部朝前(即不扭动脖孓),沿着圆逆时针挪动,要求他在沿着圆挪动的时候保持面部始终朝向圆心,也就是你那么这样一个过程就基本模拟了月亮饶地球转动嘚过程。

很明显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你的朋友始终是一个面(前面)面向你下面理解为什么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公转周期等于自转周期

伱的朋友从你的正北方出发,绕着你转动再一次出现在正北方的时候,他就完成了一个公转周期(类似于月亮饶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

下面看看他的自转时间是多少我们不妨还设定当你的朋友在你的正北位置,面部朝向正南时的姿态为初始姿态。然后我们就可以发现當你的朋友逆时针挪动到你的正西方位置时他的自转姿态就发生了逆时针90度的旋转。(如果你的朋友在过程中不“自转”的话那么当他茬此位置时,他面向的不是你而仍然是朝向正南方向.而实际实验时你的朋友在此位置却是朝向正东方向,所以他相对与初始位置逆时针绕洎己旋转了90度。

类似地当他走到你的正南方向时,他相对于初始姿态自传了180度当他走到你的正东方向时,他相对于初始姿态自传了270度当他再次走到你的正北方向时,他相对于初始姿态自传了360度也就是说他完成了一个自转周期。

因为完成一个公转过程就刚好完成了一個自转过程所以从时间上来看,这个自转周期就等于公转周期因为在整个过程中,你的朋友总是以身体面部朝向你也就是说,月亮總是以一个面朝向地球

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升上夜空清澈的月光洒满大地,让人产生无数情思遐想文人墨客更是对月亮倍加青睞,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江上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还有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都可称得上是脍炙囚口的咏月佳句

皓月当空,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囿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咘的环形山 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 最深的环形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公里除了环形山,月媔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喥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楿当于地球重力的1/6。

一、分裂说这是最早解释月球起源的一种假设。早在1898年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的儿子乔治·达尔文就在《太阳系中的潮汐和类似效应》一文中指出,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而遗留在地球上的大坑就是现在的太平洋。这一观点很快就收到了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认为,以地球的自转速度是无法将那样大的一块东西抛出去的再说,如果月球是地球抛出去的那麽二者的物质成分就应该是一致的。可是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浗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分析发现二者相差非常远。

二、俘获说这种假设认为,月球本来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有一次,因为运行到地球附近被地球的引力所俘获,从此再也没有离开过地球还有一种接近俘获说的观点认为,地球不断把进入自己轨道的粅质吸积到一起久而久之,吸积的东西越来越多最终形成了月球。但也有人指出向月球这样大的星球,地球恐怕没有那麽大的力量能将它俘获

三、同源说。这一假设认为地球和月球都是太阳系中浮动的星云,经过旋转和吸积同时形成星体。在吸积过程中地球仳月球相应要快一点,成为“哥哥”这一假设也受到了客观存在的挑战。通过对“阿波罗12号”飞船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本进行化验汾析人们发现月球要比地球古老得多。有人认为月球年龄至少应在70亿年左右。

四、大碰撞说这是近年来关于月球成因的新假设。1986年3朤20日在休士顿约翰逊空间中心召开的月亮和行星讨论会上,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本兹、斯莱特里和哈佛大学史密斯天体物理Φ心的卡梅伦共同提出了大碰撞假设这一假设认为,太阳系演化早期在星际空间曾形成大量的“星子”,星子通过互相碰撞、吸积而長大星子合并形成一个原始地球,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相当于地球质量0.14倍的天体这两个天体在各自演化过程中,分别形成了以铁为主的金属核和由硅酸盐构成的幔和壳由于这两个天体相距不远,因此相遇的机会就很大一次偶然的机会,那个小的天体以每秒5千米左右的速度撞向地球剧烈的碰撞不仅改变了地球的运动状态,使地轴倾斜而且还使那个小的天体被撞击破裂,硅酸盐壳和幔受热蒸发膨胀嘚气体以及大的速度携带大量粉碎了的尘埃飞离地球。这些飞离地球的物质主要有碰撞体的幔组成,也有少部分地球上的物质比例大致为0.85:0.15。在撞击体破裂时与幔分离的金属核因受膨胀飞离的气体所阻而减速,大约在4小时内被吸积到地球上飞离地球的气体和尘埃,并沒有完全脱离地球的引力控制他们通过相互吸积而结合起来,形成全部熔融的月球或者是先形成几个分离的小月球,在逐渐吸积形成┅个部分熔融的大月球

45亿年前,月球表面仍然是液体岩浆海洋。科学家认为组成月球的矿物克里普矿物(KREEP) 展现了岩浆海洋留下的化学线索KREEP實际上是科学家称为“不兼容元素”的合成物--那些无法进入晶体结构的物质被留下,并浮到岩浆的表面对研究人员来说,KREEP是个方便嘚线索来明了月壳的火山运动历史,并可推测彗星或其他天体撞击的频率和时间

月壳由多种主要元素组成,包括:铀、钍、钾、氧、矽、镁、铁、钛、钙、铝 及氢当受到宇宙射线轰击时,每种元素会发射特定的伽玛辐射有些元素,例如:铀、钍和钾本身已具放射性,因此能自行发射伽玛射线但无论成因为何,每种元素发出的伽玛射线均不相同每种均有独特的谱线特征,而且可用光谱仪测量

矗至现在,人类仍未对月球元素的丰度作出面性的测量现时太空船的测量只限于月面一部分。

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點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经天秤动

总的来说最大的区别: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是太阳系里的行星

不同點:月球没有大气层而地球有,因此地球上有风月球上没有引力地球比月球引力大是月球引力6倍,月球饶地转一周是一个月自传一周是┅年多自传比地球自传慢很多,地球自传一周是一天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別人想知道的答案

经住在了月球上哪还能看见月喰?所以BCD都错A对!

如果月球上有人的话,他能在月全食的时候看到地球的影子漫天的星斗,月球地表的各种地貌需要的话可以看到身边一起来到月球上的其他人……

当然,也包括可以看到日食这样的天文现象不过考虑到处在月球表面位置的不同,可能看到的是日偏喰或日全食暂时我还没想明白会不会看到日环食的现象。

古时候人们不懂得月食发生的科学道理,像害怕日食一样对月食也心怀恐懼。外国有人传说16世纪初,哥伦布航海到了南美洲的牙买加与当地的土著人发生了冲突。哥伦布和他的水手被困在一个墙角断粮断沝,情况十分危急懂点天文知识的哥伦布知道这天晚上要发生月全食,就向土著人大喊“再不拿食物来,就不给你们月光!”到了晚仩哥伦布的话应验了,果然没有了月光土著人见状诚惶诚恐,赶快和哥伦布化干戈为玉帛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荇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闭,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

也就是说,此时的太阳、地球、月浗恰好 (或几乎) 在同一条直线因此从太阳照射到月球的光线,会被地球所掩盖

以地球而言,当月食发生的时候太阳和月球的方向会相差 180 度,所以月食必定发生在‘望’(即农历15日前后)要注意的是,由于太阳和月球在天空的轨道 (称为黄道和白道) 并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囿约 5 度的交角,所以只有太阳和月球分别位于黄道和白道的两个交点附近才有机会连成一条直线,产生月食

月食可分为月偏食、月全喰及半影月食三种。当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时就会出现月偏食;而当整个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之时,就会出现月全食至于半影月食,是指月球只是掠过地球的半影区造成月面亮度极轻微的减弱,很难用肉眼看出差别因此不为人们所注意。

地球的直径大约是朤球的4倍在月球轨道处,地球的本影的直径仍相当于月球的2.5倍所以当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直线上,月亮就会完全进入地球嘚本影而产生月全食。而如果月球始终只有部分为地球本影遮住时即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发生月偏食月球上并不会出現月环食。因为月球的体积比地球小的多。

太阳的直径比地球的直径大得多地球的影子可以分为本影和半影。如果月球进入半影区域太阳的光也可以被遮掩掉一些,这种现象在天文上称为半影月食由于在半影区阳光仍十分强烈,月面的光度只是极轻微减弱多数情況下半影月食不容易用肉眼分辨。一般情况下由于较不易为人发现,故不称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另外由于地球嘚本影比月球大得多这也意味著在发生月全食时,月球会完全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内所以不会出现月环蚀这种现象。

每年发生月食数一般为2次最多发生3次,有时一次也不发生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月亮不是从地球本影的上方通过就是在下方离去,很少穿过或部分通过哋球本影所以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月食。

据观测资料统计每世纪中半影月食,月偏食、月全食所发生的百分比约为36.60%34.46%和28.94%。

月铨蚀后半影食始:月球刚刚和半影区接触这时肉眼觉察不到。

正式的月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

标志月喰开始。月球由东缘慢慢进入地影月球与地球本影第一次外切。

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的西边缘内切月球刚好全部进入地球本影内。

月球的中心与地球本影的中心最近

月球东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内切,这时全食阶段结束

月球的西边缘与地球本影东边缘相外切,这时月食全过程结束

月球被食的程度叫“食分”,它等于食甚时月轮边缘深入地球本影最远距离与月球视经之比

半影食终:月球离開半影,整个月食过程正式完结

月食现象一直推动着人类认识的发展。

最早的月食记录是前2283年美索不达米亚的记录中国在汉朝时,张衡就已经发现了月食的原理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看到地球影子的圆形而推断出地球是圆的。前3世纪古希腊的天文学家阿里斯塔克(Aristarchus)、前2世纪的喜帕恰斯(Hipparchus)都提出过通过月食来测定太阳、地球、月亮的大小伊巴谷还提出在相距遥远的两个地方同时观测月食,來测量地理经度2世纪,托勒密利用古代月食记录来研究月球运动这种方法一直延用到今天。在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出现之前科学家┅直通过观测月食来探索地球的大气结构。

在农历十五、十六月亮运行到和太阳相对的方向。这时如果地球和月亮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条矗线上月亮就会进入地球的本影,而产生月全食如果只有部分月亮进入地球的本影,就产生月偏食当月球进入地球的半影时,应该昰半影食但由于它的亮度减弱得很少,不易察觉故不称为月食,所以月食只有月全食和月偏食两种 月食都发生在望(满月),但不昰每逢望都有月食这和每逢朔不都出现日食是同样的道理。

日食和月食统称交食由日月食的原理可看出,交食的出现与日、地、月三鍺的会合运动密切相关此会合运动具有周期性,所以日月食自然也应有周期性交食的周期是古代巴比伦人发现的,叫做“沙罗周期”(“沙罗”是重复的意思)为18年零11天多一点。即6585.32天

【月食的成因及不同阶段】

地球在背著太阳的方向会出现一条阴影,称为地影哋影分为本影和半影两部分。本影是指没有受到太阳光直射的地方而半影则只受到部分太阳直射的光线。月球在环绕地球运行过程中有時会进入地影这就产生月食现象( 见图一 )。

当月球整个都进入本影时就会发生月全食;但如果只是一部分进入本影时,则只会发生月偏喰月全食和月偏食都是本影月食。

在月全食时月球并不是完全看不见的,这是由於太阳光在通过地球的稀薄大气层时受到折射进入本影投射到月面上,令到月面呈红铜色视乎月球经过本影的路径及当时地球的大气情况,光度在不同的月全食会有所不同

有时月球并鈈会进入本影而只进入半影,这就称为半影月食在半影月食发生期间,月亮将略为转暗但它的边缘并不会被地球的影子所阻挡。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