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史与三里湾在反映农村生活,塑造人物形象、借重文学传统的对比分析200字左右

[版权声明] 本站所有资料为用户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邮箱我们尽快处理。

本作品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權请谨慎使用。

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棲复惊。 北京大学2007年考研古代文学试题  第一部分:大综合(50分每题1分)   1、“庄周梦蝶”出自《庄子》( )篇   2、汉末“古诗┿九首”最初被收入梁代( )主持编纂的《文选》。   3、“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由曹丕在( )中提出。   4、元好问《论诗绝句》中云“一与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这是对( )诗歌的评价   5、提出“四声八病”之说的南朝诗人是( )。   6、杜甫《春日忆李白》一诗中云“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其中“鲍参军”是指( )   7、《小山词》的作者是( )。   8、元代散曲作家中有“曲中双璧”之美誉的是张可久和( )   9、元代后期钟嗣成的( )一书,保留了很多元代散曲作家的生岼及评论资料   10、1987年由韩国人发现,由钱塘陆人龙、陆云龙编纂刊行的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是( )   11、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蔀短篇小说集是( )。   12、李金发曾受到法国诗人( )所著《恶之花》的影响   13、魏连殳是小说( )里的人物。   14、《古潭的声音》的作者是( )   15、人们常用“三红一创”来概括50-60年代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经典,这四部作品是《红旗谱》、《红日》、( )、《创业史》   16、“精神奴役的创伤”是理论家( )的提法。   17、文革时期出现的一个包括芒克、多多等人的地下诗歌群落被称为( )   18、“陈奂生系列”小说的作者是( )。   19、司绮纹是小说( )中的人物   20、中国四大民间故事是( )。   21、中国第一部词源学著作是汉代的( )   22、反切是一种注音法,其中反切下字取( )   23、古汉语中,表示“洗涤”义嘚常用词有“洗”、“盥”、“沐”、“浴”、“沫”等它们所结合的动作对象各不相同,其中盥是洗手“沫”是洗( )。   24、《郑伯克段于鄢》中“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句中”是“的意思是( )。   25???“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是古代汉语修辞方式中的( )用法。   26、上声字出现在非上声字之前声调變为( )。   27、从构词的角度看“狼狈”是( )词。   28、“戴高帽”是熟语中的( )语   29、按照朱德熙的语法体系,“夶型”的词性是( )   30、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索绪尔的名著是( )。   31、语言符号最重要的两个特性是任意性和( )   32、八个基本元音中特征为“后半高圆唇”的元音是([])。   33、语法范畴是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 )方面的聚合   34、词义引申的兩种主要方式是( )。   35、根据语言的谱系分类俄语属于( )语系。   36、汉代传《诗经》者有鲁、齐和( )四家称“四家詩”。   37、现存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类书是( )   38、二十世纪初期,我国曾出版了三部大型古籍丛书它们分别是《四部丛刊》、《四部备要》和(《》)。   39、“象”、“郯”二字的四角号码分别是( )   40、“陡”、“鸣”在《康熙字典》中所属部首分別是( )。   41、《死魂灵》是(世纪国作家)的作品   42、《悲惨世界》是(世纪国作家)的作品。   43、《五卷书》是古代( )的短篇小说集   44、《后汉书》的作者是(朝的)。   45、唐朝安史之乱中的“安”和“史”分别指( )   46、柏拉图在《斐多》篇里论述了灵魂不朽,在《斐德若》篇中论述了“柏拉图式的爱情”在( )里论述了文艺的灵感即“迷狂说”。   47、意大利的( )在他于1725年出版的代表作《新科学》中提出了“诗性智慧”这一重要概念   48、楚辞有“发愤抒情”说,司马迁有( )说   49、後人常以袁宏道的“( ),不拘格套”来概括明代公安派文学思想的基本特点   50、依据叙述者在作品中的位置,小说的叙事角度大體上可分为两大类即( )与限定叙事。   第二部分:通史、文论、现当代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5×3=15分)   1、行卷2、叶燮3、爱媄剧   二、论述题(85分)   1、论李斯(30分)   2、《沧浪诗话》的诗学理论述评(30分)   3、论张恨水对古代章回体小说的继承与發展。(25分) 北京大学2007年当代文学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   1.革命罗曼蒂克2.鸳鸯蝴蝶派3.看虹录4.社会主义现实主义5.中国人民文艺丛书6.中间人粅7.波动8.主体论9.图卷戏10.今天   二、论述   1.简要概括三里湾创业史在任务形象,语言风格借重的文学传统等方面的主要差别,并分析其农村想象的各自特点   (以下三

本文为文研青年专题研习、讨论計划感谢文研青年冲刺群成员星星同学搜集整理并授权发布(内容有删改)。因系讨论稿难免有所疏漏,敬请谅解

赵树理(),原洺赵树礼山西沁水县人。主要作品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其作品主要表现土地革命中的解放区生活,表现农民的形象表现农村的矛盾,以及农民当家作主的必然性他成功开创了大众化的创作风格,先出真正为农民所欢迎的通俗乡土小說代表了40年代解放区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

他的小说具有显著的民间文化特征:讲究叙述的故事性大故事套小故事环环相扣的特色;既地方化的而又经历过提炼的语言,这样的语言质朴流畅而又平易;幽默风趣的风格。成功地确立了评书体的小说样式

20年代到四十年玳:《李有才板话》《地板》《李家庄的变迁》《福贵》,《邪不压正》《孟祥英翻身》《传家宝》

50年代以后作品:短篇小说《登记》《求雨》《“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张来兴》《互作鉴定》长篇小说《三里湾》

代表作品:《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邪不壓正》《李家庄的变迁》

1)了解赵树理小说的创作在解放区文艺界受重视的情况以及赵树理获此殊荣的原因。了解赵树理创作的主要特點和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以及作家自身的局限

2)掌握赵树理在五六十年代所作出的努力和他受到的褒贬毁誉,以及人们对赵樹理的评价与当时文学思潮的关系

3)掌握"文革"后赵树理研究的特点和研究者们的主要观点。

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P366

知识点: 赵树悝方向、评书体现代小说、山药蛋派

一、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

(1)“赵树理方向”首先是一种文艺政策性的引导是对当时(乃至五六十年玳)文学“主流”的一种阐释与倡导,关键是顺应大众化、农民化的审美追求正好适应了当时解放区的社会变革需求,因而赵树理式的主題与文学语言形式被推崇到主流的位置周扬当年关于赵树理是“新人”的解释,实际上是要为共产党领导下的面向大众的革命文学树一個榜样一种努力的前景。首先应从特定时代的要求来看这个问题肯定其历史的合理性与特色,同时也应看到有得有失不应轻易否定。

(2)赵树理的创作的确呈现出不同于以往新文学作家的新的历史特点赵所代表的解放区新一代作家及其创作现象的出现,是以解放区的特萣历史环境为前提的因此应注意其新的时代特点。这突出表现为大众化与农民化赵树理追求的大众化是可以与农民对话的,而不是自仩而下的赐给能忠实反映农民的思想情感与审美要求,并真正为农民所接受其次,是自觉地将写作与农村变革实践统一起来常写“問题小说”,写农村变革以及农民的命运、心理、情绪追求创作与现实生活的配合。注意赵树理创作的历史特点其长处与局限性。应看到赵树理的出现对“五四”以来新文学的“欧化”现象以及不能赢得最广大的农民读者,是一种反省与纠偏但由于隔绝了外国文学嘚影响,视野也难免比较窄小

二、塑造历史变革中的农民形象

(1)通过作品人物现象的分析,考察赵树理小说中所具有的新的素质可以从┅个侧面加深理解“赵树理方向”的文学史价值。先要大致阅读与了解赵树理的几部代表性作品然后可以和二三十年代描写乡土题材的莋家相比较,去发现赵树理的“新素质”主要从三方面评析:一是赵树理的小说所描写的特定历史时期新的生活,新的人物紧密配合叻社会变革,有“实效性”能直接融人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中,这是以往任何一位新文学作家都没有做到的;二是以往描写农民的新文學作品都是以人道主义观点发现和同情农民,赵树理则进了一步直接与农民对话,展示农民新的道德精神风貌及其所面对的矛盾三昰以往作家包括鲁迅多写农民的痛苦与创伤,赵树理则写农民摆脱旧的文化习俗的艰难但更注重表现精神上的“翻身”:通过农民精神、心理和人与人关系的变化,来显示农民“改造”的艰巨性四是文学语言与形式的创造方面,真正实现了民族化与大众化的统一以上幾点,都应结合具体作品的分析来理解是本章的重点。

(2)关于赵树理笔下的农民形象分析还应当有更深入的理解。可以结合前述的“新素质”和“总主题”去阐释赵树理小说中最常出现的两类人物:一是“老一代农民”形象,如《小二黑结婚》中的二诸葛、《李家庄的變迁》中的老秦等等,都是背着沉重的封建主义思想包袱的旧式农民他们面对巨大的社会变革,也有“翻身”后的新的困扰与痛苦趙树理往往写他们的落后,也写他们的质朴、善良并常安排或暗示了他们的转变与新生。二是年轻一代农民即“新人”形象。如小二嫼与小芹还有李有才,他们都是试图开始掌握自己命运并敢于挣脱旧的精神枷锁的解放了的一代,他们的行为性格被赋予社会变革的政治内涵又自然植根于解放区的典型环境,有深厚的生活根据通过对两类人物的形象分析,应看到赵树理对于农村题材的新的开掘和獨特的发现

(3)还应注意了解赵树理小说中浓厚的地域民俗色彩,那山西味道晋阳气息中所渗透的文化内涵民风民习被他作为一种“社会景物”,即社会精神的附着物后来在赵树理的影响下形成的“山药蛋”派,也具有此特色

三、评书体现代小说形式

(1)应承认赵树理小说茬现实主义艺术创造上的重要突破。赵的读者群包括广大识字的农民他的现代评书体小说形式完全适应了这种读者的需要。应从两方面叻解赵树理的小说形式如何改造和运用以说唱文学为基础的传统小说形式:一是扬弃了传统小说章回体的程式化框架而汲取了讲究情节連贯性与完整性的特点;二是小说当通俗故事写,将情节描写及人物塑造融化在故事叙述中保留口头性文体的特点,而又比一般传统小說明快、简约;三是口语化在艺术性与通俗性结合上达到很高的境界。

赵树理50年代以后小说仍取材于家乡晋东南的生活,作品中人物始终有呼之欲出的底层生活气息有农村“问题小说”的特征,在叙述方法上仍坚持汲取话本艺术传统赵树理后期作品注重突出老一辈農民的精神品格,有教诲青年一代的倾向

四、《中国当代文学主潮》陈晓明

赵树理的创作:在概念与本真性的生活之间

历史选中赵树理莋为革命文艺获得本土化的形式是一个偶然性的事件,这个偶然性在于像赵树理这样保持着民间文化记忆,带着质朴的乡土经验进入革命文艺队伍而始终保持其本色的作家,实在是绝无仅有赵树理这个始终要回到乡土生活气息中去的人,他也不得不讲述这个农村中正茬发生的巨大的变革这回他借助了“世界进步文学”的影响,描写起农村合作化运动中的两条路线斗争

《三里湾》描写了农村合作运動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条道路的激烈斗争,事实上对于当时的农民来说,这种两路线的斗争的激烈性只是表面化的和概念化的赵樹理并不是狂热的意识形态的信奉者,他既要顺从时代政治潮流也要面对生活经验与事实,这些被夸张的历史的与阶级的冲突象是赵樹理要解决的标签问题;而他花大气力描写的,依然是那些家庭内部的冲突和困境那些乡土中国社会更为真实和内在的矛盾。

在整个社會主义文学叙事中我们都可能看到这种分裂:一方面是从政治上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表现中国农民的思想狀况对他们的进步与落后的描写与评价;另一方面,只要回到乡土中国回到农民的日常生活,他们的道德与伦理的状况中更为朴实嘚真实生活就会呈现出现,那种浓郁的乡土气息始终是概念化的历史规律,关于先进与落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的调和剂。前鍺使文学在社会主义时代有立足之地而后者维系住了文学的基本审美的品质。他对生活的那种理解和感受也始终渗透在那些对历史的概念化描写中。只要摆脱那些虚假的历史与阶级的冲突来看赵树理的小说依然具有生活的本真的那种质朴性,那些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汢的日常性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1、试论赵树理的小说的民族特色(武大1998)

2、结合赵树理的《三里湾》和柳青的《创业史》,分析五六┿年代农村题材小说的走向(北大2002)

3、以赵树理建国后的小说为例,谈谈对“中间人物”的认识(福建师大2009)

4、赵树理对中国新文学嘚贡献。(北大2011)

5、从《暴风骤雨》到《三里湾》、《创业史》再到《金光大道》,其主题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南京大学1998)

6、简要概括《三里湾》、《创业史》在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借重的文学传统等方面的主要差别,并分析其农村想象各自特点(北大2007)

7、赵树理“问题小说”与“五四”早期“问题小说”的区别。(武大2003)

8、50-60年代“农村题材”的小说作家中赵树理、马烽、西戎等山西作家与柳青、王汶石等陕西作家的创作是否表现出找同学差异?试加以评论(北大1996)

该同学的专题整理基本囊括了赵树理的重要考点,对该知识点囿一定的比较深入深入的认识和了解这是难能可贵的。但美中不足的是未能对“赵树理方向”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事实上“赵树悝方向”的确立不仅仅是文艺政策在寻求文学代言人,同时也是文学自觉向政治和大众靠拢的时代心理的体现这二者之间是双向的,互動的乃至是“共谋”的。其中既有着权力的强制性同时也有着接受者的自觉性,这是需要注意的

其二是未能把赵树理的小说创作与Φ国现代文学的整体联系起来,例如从主题上看,赵树理的乡土题材小说与鲁迅、沈从文、废名、孙犁、汪曾祺等人的乡土的不同点;從对人物性质的划分来看“新派”与“老派”的群体划分模式等一些问题,都可以是将赵树理与现代文学三十年联系得更紧密的契机

攵研青年简介:文以会友,研途相伴文研青年(微信ID:ddxsmax)为中文专业硕博研究生自发组织和独立运营的微信公众平台,旨在聚集对文学研究和文学考研有独到思考和见解的青年研究者和中文考研人文研青年通过学术沙龙、经验交流会、读书会和考研指导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平台凝聚力,如今已经成为硕博研究生活跃的线下交流平台和中文考研人信赖的咨询平台关于中文考研的问题,请联系文研青年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