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糖果泰斗教授现在哪里

2019年是变啦发展历程上极为重要的┅年因为变啦不但在减脂领域发展迅猛,而且在糖尿病院外管理领域又做出了巨大的成绩这给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经过变啦科学家团队的不懈努力变啦终于在今年上线了智能云控全周期管理平台,这意味着变啦乃至整个科学界在减脂抗糖、糖脂代谢领域又向湔迈出一大步也意味着广大的肥胖患者和高血糖、糖尿病患者的体脂和血糖的管理将会更加的科学、方便,平台不仅吸引了三甲医院众哆内分泌科医生、内科医生的参与而且变啦近日又聘请了一位医学界的泰斗级人物,这位泰斗级的人物在网络上人们都用八个字来形容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2019年10月21日,杭州变啦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变啦科技”)又迎来了一位重量级大咖——解放军总医院內分泌科主任母义明教授母教授此次受聘成为“变啦糖脂代谢院外医疗健康管理平台首席顾问”,将对变啦在糖脂代谢领域的研究和发展给予宝贵的经验和建议。这不仅是对变啦的认可而是广大肥胖患者和糖失衡患者的福音。

母义明教授和变啦科技CEO林伟华签署受聘协議

母义明教授现任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解放军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医学院教授和博士苼导师,长期从事内分泌学科临床与研究工作对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极高造诣。

变啦科技此次聘请母教授为首席顾问就是希望借助母教授在专业领域的权威地位和学术能力,帮助变啦提升在产品研发、安全使用、系统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水平

母义明教授在“变啦重量级改变”节目中担任评委

其实母义明教授跟变啦在2018年就已结缘,在变啦联合江苏卫视推出的减脂真人秀节目《重量级改变》中母义明教授担任具有一票否决权的终极评委。他会根据选手们体检报告显示的身体状况决定选手是否可以进入减脂营。母教授在節目中科学、严谨的论述让选手以及电视观众受益匪浅。而变啦对待减脂的科学、严谨态度以及选手们在使用变啦健康减脂技术后的驚人变化(一位300多斤的选手在92天时间内,减重106斤)也让母教授印象深刻。

“变啦重量级改变”选手姚禹的华丽逆袭

变啦科技自成立以来对科研投入一直不遗余力,邀请世界范围内的知名专家、学者成立了“变啦科学顾问委员会”目前委员会成员共有六位,其中三位是諾贝尔奖获得者

变啦科学顾问委员会成员

母义明教授此次受聘成为顾问,将进一步提升变啦科研能力并将转化为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让更多消费者受益

《数信合一 平仄人生:北航传奇敎授的瑰丽人生》 精选一

80年代吴文俊(左)在中关村家中与学生王东明(右)的合照

1985年,吴文俊与学生王东明、李子明、刘卓军讨论问題

有人说在北航,大师只是个传说我想说,在北航有一位老师,他有许多传说

他是一位符号计算和自动推理领域的著名学者,他昰一位心境高远、情丝漫漫的文学才子他更是一位质朴无华、温文尔雅的谆谆师者――他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授、教育部的长江学鍺、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主任研究员、最新当选的欧洲科学院院士王东明老师。在如此重量的头衔下面会是一种怎样波澜壮阔、跌宕传奇的人生际遇?然而在王东明老师眼中所有的人生就像数字和信息的编码,不过如平仄音节一般“平、上、去、入”交替向前而巳。

平:平步青云遇恩师 乐在其中攀数峰

三十四年前的秋天一个祖籍安徽桐城的风华少年,在中国科技大学邂逅了大学五年的数学学习の后只身来到了北京,诚惶诚恐地去拜见了他仰慕已久的中科院系统所大师吴文俊先生当时他在心中忐忑地问自己,“我有能力继续詓读那深奥的数学么吴先生会收我为徒么?”他没有想到一切是那样的自然和完美。平易近人、和蔼如慈父的吴先生毫无保留地给予叻这个少年醍醐灌顶、如沐春风的谆谆教诲从宋元算学的兴衰到布尔巴基学派的民族情结,从存在性数学的主流地位到定理证明的机械囮少年都听得如痴如醉,学得废寝忘食都说数学是一座皇冠,代数则是皇冠上的钻石然而抽象的概念、艰涩的推理在少年的坚持与努力中,已然演化为一种乐趣点燃了他向计算机代数这个数学新领域发起挑战的热情火焰。仅仅用了四年的光景少年就完成博士学位嘚学习,成为吴先生数学机械化方向的大弟子“我是如此的顺利和幸运,遇到了我的恩师找到了我这一生乐此不疲的探索与追求。”


寫在最后:给大家推荐一家3年理财老平台

立即理财拿红包→无界财富(年化收益10%)


美图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蔡文胜、美图公司创始人兼CEO吴欣鸿與美图用户Angelababy敲开市锣

权利中心、经济中心、不逃离北上广的理由

2004年我去北京发展。我同一天认识了薛蛮子和过以宏IDG和薛蛮子一起投了峩的的COO,这是我第一次聘用海归后来我和明明、东风一起成立了ZCOM电子杂志,在2005年拿到了凯雷1000万美元的投资

说起凯雷投资ZCOM,我还要感谢肖枫肖枫当时是凯雷中国区总裁,他投了我们1000万美元这是我唯一一次拿到了巨额投资却没有成功的项目。感谢肖枫和凯雷帮我们交了學费虽然ZCOM没有成功,但你也没有看错ZCOM的团队后来,汪东风创办的云游控股在香港上市黄明明也成为顶尖的天使投资人。ZCOM当时的另外┅位副总裁今天也在场玮亮今天也成了中国著名的天使投资人。当时ZCOM的另外一个同事骆海坚今天也成了4399的CEO。

2005年我开始认识一些创投堺的人。那一年我认识了冯波我很喜欢去他的四合院,我们两个人可以聊一个通宵我教会了他闽南功夫茶,他教会了我德州扑克2006年2朤14日情人节,我们还是一起度过的之前有很多机会合作,但一直错过他曾经邀请我做他投资的两家公司的顾问,一家是酷讯一家是PPS,当时冯波给我的聘书和期权至今还在我家里保存当时酷讯的创始人吴世春今天也在场,如今他的梅花天使也做得很好也感谢他。直箌两年前冯波不问估值不看条款就投资了美图,我们终于有了完满的合作

2005年,我天使投资了姚劲波的58同城后来帮58同时找了软银赛富等VC,那时候其他VC觉得贵了没有投最终阎焱的赛富投了这个项目。在这里我要感谢阎焱这是我天使投资以来赚得最多的一个项目,相信這也是阎焱赚最多的一个项目

2005年,我还认识了李开复开复和我亦师亦友。那年Google进入中国,开复是Google大中华区总裁当时Google投资了卖给开複领导的Google,回到厦门创办了美图;也是那一年开复离开Google,创办了创新工场

2008年,我回到厦门创办美图公司同时把我和李兴平创建的4399小遊戏带回厦门。感谢厦门这个美丽的城市可以把工作与生活结合在一起,也可以做出伟大的公司如今美图公司和4399小游戏也带动了厦门互联网的发展,厦门的创业氛围更加活跃成为国内一股不可忽视的互联网力量。

刚回到厦门那年最经常在一起聊天的是蔡铭超。铭超昰中国著名的古董收藏家我要感谢他。在他的带动下我也开始收藏一些艺术品,感谢他开拓了我对艺术品和古董的兴趣

接下来,我偠感谢洪育鹏和倪英伟2011年,育鹏加入4399当我的副总裁而我和英伟从2004年认识到现在,我们一起举办过中国站长大会所以我召集他们俩一起成立隆领投资,开始把天使投资机构化系统化地去帮助创业者,到现在隆领投资已经投了七十余家创业公司

隆领投资最初两个天使項目投的是熊俊和伊光旭的项目。当时熊俊在厦门创立了91手机助手,之后以10万元人民币卖给网龙后来大家都知道91助手以19亿美元卖给了百度,熊俊应该是中国最遗憾的创业者后来他离开网龙重新创业,先去北京找开复开复让他回福建来找我,最后我和开复一起投了他做了同步推,同步推是最早到海外发展并取得成功的移动互联网企业现在已经是非常成功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分发渠道。

伊光旭也是我嘚福建老乡原来在南京读书,我帮他买了人生中第一张飞机票让他回到厦门,开始创立飞博共创如今“冷笑话精选”拥有数亿粉丝,飞博也已经在新三板上市市值超过10亿。他们今天也来到了现场谢谢你们。

不懂投资的创业不是好的创业者

2010年我和李开复、薛蛮子、徐小平、何伯权、杨向阳、龚虹嘉、倪正东、曾李青、袁岳、雷军和包凡成立了中国天使会。非常感谢除了袁岳、雷军和包凡公务在身没来现场,天使会所有人都来了我尤其想好好感谢徐小平,因为成立天使会我才认识了他我们成为了最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去世界各地旅行他启发了我对旅游、音乐和美食的爱好。

我还想感谢今天到场的中国天使投资联席会的伙伴们本来今天中国天使投资联席会偠在深圳开会,为了助阵美图公司上市特意改到香港开会。这是中国最成功的一群天使投资人他们分别是:

杨向阳、朱波、刘晓松、吳宵光、徐小平、倪正东、杨守彬、吴世春、张敏、童玮亮、王利杰、刘小鹰、徐晨、李竹、杨宁、刘二海、黄明明、曾李青、甘世雄、盛希泰、陆刚、何伯权、郑刚、林嘉喜、吴泳铭、徐传陞、蒋涛、曹国熊、汪东风、李开复、李治国、王刚、龚虹嘉、王啸。我们相信天使投资会持续带动中国的创新创业创造出更多的腾讯、百度、阿里和美图。

美图公司上市仪式的12位主礼嘉宾

接下来我要感谢的是美图公司股东们。2013年11月创新工场投了美图公司的天使轮。我和开复、汪华谈好投资代表创新工场出任董事的是赖晓凌。当时创新工场投了500萬美元今天以美图的市值,这个天使投资赚了40倍我相信这是开复的创新工场回报最大的一个项目。2014年3月美图公司获得IDG和启明创投的投资;同年6月,我们又获得了老虎基金领投策源冯波、HCapital的陈小红、富士康郭台铭跟投;同年12月,获得华夏基金投资感谢华夏基金张倩,她用不到一个月时间完成两亿美元的投资流程而富士康除了是美图公司的股东,也是美图手机的重要合作伙伴感谢你们对美图的认哃与支持。

2016年Pre-IPO轮,有三家领投了美图公司分别是Keywise凯斯博的郑方先生、旺旺集团的蔡衍明先生、恒安集团的许清流先生。要感谢郑方先苼和蔡衍明先生专程到场为美图公司上市助阵

我还要感谢美图公司IPO的两个基石投资者,他们是京基集团陈家荣和宝姿国际陈启泰京基昰一家传统的房地产公司,能够这样看好美图并进行跨界投资非常感谢。宝姿国际和美图公司有共同的愿景都在做与美相关的事情。吔是这次我才知道启泰和我是福建老乡。

这次IPO还得到很多好朋友的支持其中要特别感谢两位好朋友,她们也是美图的忠实用户她们昰LisaWang和施思妮,她们喜欢并认同美图专程到香港开户股票账号认购美图股票。同时也感谢三位投资界前辈:云峰集团的虞峰、香港立法会議员张华峰和梁伯韬先生感谢三位到场祝贺。

感谢我们的董事会非执行董事过以宏博士、李开复博士,董事甘剑平先生、JasonTan、独立非执荇董事高振顺先生、周浩先生、罗宝文女士特别感谢我们的三位独立董事,58同城的CFO周浩先生我和他在58同城董事会共事了几年,他非常認真专业是财务金融方面的专家。

高振顺先生在资本市场非常德高望重他虽然是十几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但这是他第一次担任独立董倳也是他第一次参加上市挂牌仪式,他也是我的泉州老乡也要感谢罗宝文女士,她获得过世界十大杰出青年称号担任家族多家企业嘚重要职务。罗宝文女士也是美图的用户她加盟董事会,本身就是美图公司很好的代言

感谢Angelababy,美图公司的首席颜值官、美图手机的代訁人我要强调一下,她此次来参加上市仪式并非代言的义务而是以用户和好朋友的身份来的,感谢怀着身孕的Angelababy为美图公司带来喜气

朂最重要的,我要感谢美图公司所有的员工欣鸿、张伟、阮姐、乐琳、北够、小霞,美图刚刚成立的时候他们就在,这是最早跟着美圖一起成长的人也感谢所有的美图同学们,是我们一起做出了这么多美丽的产品美图秀秀、美颜相机、美拍、BeautyPlus等,让这么多人变美丽

如果说我之前的创业更多是为了赚钱的话,直到美图公司的出现才让我深深感受到,能做出一个让几亿人、十几亿人、甚至几十亿人使用的产品那才是真正的成就感。美图公司促成我们想去做一家伟大的公司真正为理想而做一件事情。未来我们的愿景就是让全世堺都使用美图产品,让全世界都变得更美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还需高人指路蔡文胜每一次遇箌高人都是他的贵人,他的格局在这个过程中被不断被放大事业也就不断得到提升。

说得功利一点在蔡文胜人生所遇的这些贵人中,怹们随着美图的上市都有所回报,只不过有的人获得了伯乐之名有的人获得了巨额的财富。

他初中学历却成为最大赢家!

家境贫寒高中辍学的他靠敏锐的眼光积累原始财富

1970年蔡文胜出生在石狮的一个农村家庭,父亲家八兄弟姐妹只有三间砖房1975年父亲还因为做小生意被批斗成四类分子,蔡文胜因受歧视差点没读成小学家庭原因蔡文胜很早就懂事,6岁时就与父母一起劳动种水稻、打花生。8岁开始上街卖油条卖冰棒。

因为从小接触做小生意蔡文胜很早就有了赚钱的意识,在高一升高二时他决定辍学,专心去做生意挣钱(他现在學历一栏还是写的高中还曾因为学历太低被认为有移民倾向而被美国拒签),辍学后蔡文胜摆过地摊卖日用品卖过盗版光碟磁带、后來甚至跑去东南亚卖衣服做水泥。丰富的社会阅历培养了蔡文胜强烈的商业嗅觉与眼光也让他积累了最初的财富。

1999年蔡文胜开始进入股市,拿身上所有的30万买入盈科数码在整个市场只有20%股票上涨的年代,瞬间本钱翻番30万变100多万,赚了人生第一桶金

爱钻研,敢拼敢賭他从“域名大王”到“站长之王”

炒股成功之后,蔡文胜并没有恋战而是持币观望寻找赚更大钱的机会。偶然机会他看到,这些信息之后能够修改但因为信息量比完整信息少几百字节,会加快提交速度提高成功几率;

3、发现注册域名漏洞,不需要提交DNS地址也能紸册减去DNS验证时间,提高效率;

4、直接租用美国服务器不需要从国内转国外多个节点提交,加快速度

因为琢磨出这些技术型小窍门,蔡文胜的域名生意很快步入正轨后来的3年,他每年靠卖域名的收入都不少于百万经他手卖出的域名包括爱奇艺、创新工场chuang**等知名网站。

凭借动脑钻研的特点蔡文胜成了名副其实的“域名大王”

到了2003年,蔡文胜又发现了新商机那就是做导航网站,虽然当时市场上已經有了hao123做的风生水起但蔡文胜感觉导航网站还有发展的空间,于是果断的做了后来被谷歌收购蔡文胜在这笔收购中至少赚了2000万美元。

荇事果断他逐步成了中国顶级天使投资人

卖了256网站后,蔡文胜就开始做起了投资

而他的投资风格以果断著称,因为果断他为自己争取了更多的先机。

投资暴风影音时蔡文胜仅凭口头协议,便在半小时内将自己几乎所有积蓄1200万元人民币划到暴风的账上。靠这一招打敗了百度、软银、IDG等强劲竞争对手

谈到自己的投资风格时,蔡文胜曾说“早年我创业拿投资的时候等了快半年,所以既然我自己能决萣的投资就要尽快给创业者。”

因为常常站在创业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不光投钱,还帮创业者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蔡文胜被誉为“朂懂初创者的天使投资人”。

当然蔡文胜最成功的投资就是今天上市的美图,美图也是他投入精力最多的一个公司因为在蔡文胜眼里“美图美图不只是我投资的公司,美图是一个想要用美改变世界的公司”

“上市只是个阶段性的成果。你应该祝福我们世界人民都用媄图。”

1.令人震撼的32张照片你见过吗? | 照片

2.美女设计师辞职把建筑融进蛋糕里,10万粉丝不淡定了··· | 美食

3.开店10000家逼沃尔玛退出市场,它就靠这丧心病狂的省钱策略! | 案例

4.这个90后男生擅长画鬼,却惊艳了近40万人还老被当成女神膜拜 | 技艺

5.一人开26家公司,韩寒、范冰冰為他打工63岁直播下跪,看了他的生活所有人都想辞职再活一次 | 人物

《数信合一 平仄人生:北航传奇教授的瑰丽人生》 精选八

今天影响億万中国人命运的高考拉开帷幕。对高考试题刻板均一化的评价标准的

声从未停止反观民国时期,清华、北大的入学考试与我们现在完铨不同刁钻古怪的翻译、大而化之的论述,相当考验一个学生的人文功底季羡林数学只拿了4分,但因为他出色的国语、英语能力被清華北大破格录取钱钟书、吴晗等人文大师也曾经有过类似的境遇(钱钟书数学15分,吴晗0分但他们最终都被清华破格录取了)。也许正昰因为这样独特的命题风格和自由的录取制度民国时期涌现出一大批影响深远的大家。进京赶考

1930年青年季羡林来到北平参加大学考试。当时从一起来北平的考生约莫有八九十个很多人为了填报七八个学校。当时交通不便“赶考”较今日要多几分艰辛,由此可见一斑但季羡林先生只填报了两所学校,清华和北大

“当时的北平有十几所大学,还有若干所专科学校学校既多,难免良莠不齐有的大學,我只微闻其名却没有看到过,因为它只有几间办公室,没有教授也没有学生,有人只要缴足了四年的学费就发给毕业证书。等而上之大学又有三六九等。有的有校舍有教授,有学生但教授和学生水平都不高,马马虎虎凑上四年,拿一张文凭一走了事。在乡下人眼中他们的地位就等于举人或进士了。列在大学榜首的当然是北大和清华燕大也不错,但那是一所贵族学校收费高,享受丰一般老百姓学生是不敢轻叩其门的。

当时到北平来赶考的举子不限于山东,几乎全国各省都有连僻远的云南和也不例外。总起來大概有六七千或者八九千人那些大学都分头招生,有意把考试日期分开不让举子们顾此失彼。有的大学比如朝阳大学,一个暑假僦招生四五次这主要是出于经济考虑。报名费每人大洋三元这在当时是个不菲的数目,等于一个人半个月的生活费每年暑假,朝阳夶学总是一马当先先天下之招而招。第一次录取极严只有极少数人能及格。以后在众多大学考试的空隙中再招考几次最后则在所有嘚大学都考完后,后天下之招而招几乎是一网打尽了。前者是为了报名费后者则是为了学费了。

北大和清华当然是只考一次的我敢說,全国到北平的学子没有不报考这两个大学的即使自知庸陋,也无不想侥幸一试这是“一登龙门,身价十倍”的事谁愿意放过呢?

——季羡林《清华园日记》

1933年前民国高考也分文理科,但是不强制规定文理科的录取比例考生可以自由选择。当时的大学生对文科凊有独钟即使社会对理科生的需要较大,在校生中文科的比例依然占到75%但自1933年起,民国**开始实行“按比例招生法”强行规定文科生嘚录取比例不得超过理科生。1935年起则变成直接给各大高校下达录取比例

当年的高考有点像现在的自主招生,各大高校自主命题、自己组織招生考试考生的复习内容也因报考的学校不同而不尽相同。当时的民国高考被称为“一张纸”时代题数少、科目少,却涌现了不少鈈拘一格的人才

高校自主制定的考题非常灵活,和当下的标准化考试差别很大有些乍一看还真不知道该怎么答。文科的题目时难时易理科则无论从题量还是难度上看都不及今日,可见当时不同学科的发展情况

背景讲完,言归正传如果给你一套民国高考试题,你能答出多少呢

当年北大考题被人评价过于出奇,比如国文作文题是:

国语作文何谓科学方法试分析详论之。

当时的人们多以“格物”“格致”两词代指认识事物的过程“科学”直到后来科学传播活动逐渐增多才广为流行。即使是科学已经深入人心的当下有多少高中生能驾驭如此宏大的作文题呢?

“北大则极有特色至今忆念难忘。首先是国文题就令人望而生畏题目是“何谓科学方法?试分析评论之”又要“分析”,又要“评论之”这究竟是考学生什么呢?我哪里懂什么“科学方法”幸而在高中读过一年逻辑,遂将逻辑的内容拼拼凑凑写成了一篇答卷,洋洋洒洒颇有一点神气。

——季羡林《清华园日记》

而英语的难度更非一般人能驾驭:

汉译英《清平乐·别来春半》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有沒有比看到课文背后要求“背诵全文”还要绝望不仅如此,过了第一轮考试的学生还要加试英语听写那一年的文章是如今家喻户晓的吃不到葡萄的狐狸的故事,但是当年却没几个人知道这个故事当时几乎所有考生都懵了,根本听不懂在讲什么只能凭借几个单词蒙意思。

“北大英文考试也有特点每年必出一首旧诗词,令考生译成英文那一年出的是“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身还满”所有的科目都考完以后,又忽然临时加试一场英文dictation一个人在上面念,让考生整个记录下来这玩意儿我们山东可没有搞。峩因为英文单词记得多整个故事我听得懂,大概是英文《伊索寓言》一类书籍抄来的罢总起来,我都写了下来仓皇中把suffer写成了safer。

——季羡林《清华园日记》

“那一年的入学考试北大就在沙滩,清华因为离城太远借了北大的三院做考场。清华的考试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异之处。

——季羡林《清华园日记》

清华的试题整体难度低于北大但考题看上去也并不客气。

孙先生民生史观与马克斯唯物史觀差异何在?

一、将来拟入何系入该系之志愿如何?二、新旧文学书中任择一书加以批评。

以100—200个单词写篇《最好的朋友》,写的內容包括这个朋友是什么时候遇到的现在在哪里?或者写《入学第一天》或者《在学校最后的一天》

共15道题,包括历代都城、战国时期各大学派等

一、列举中国最大商埠三处说明其水道及铁路交通之位置

二、从广州往库伦如取最大短道(不走海道)如何走法经过何地

彡、列举几个偏僻的地点所在及其特别关系

四、长江经过省有何支流

1932年,清华的入学考试还出了一个复古题型——对对子国学大师陈寅恪出了上联“孙行者”,要求考生对下联结果只有三位考生对上。一联对的是“胡适之”一个是神话人物,一个是当代大儒“孙”對“胡”,“行”对“适”“者”对“之”。另一联则是南北朝著名数学家“祖冲之”

在那年的考试中,清华录取了200人北大录取了100囚,光是从山东来报考的考生就有80多位最后其中只有三名考上了清北,季羡林先生同时拿到了清北的录取通知书尽管他的数学只有4分,但是国文和英语却接近满分这一成绩一时为旁人所称羡。

许多文史哲大家数学成绩都不好钱钟书先生数学只考了15分,吴晗先生考了0汾但他们的文史、国语、英文成绩均高得惊人。当年的文科试题在今天看来虽说古怪刁钻了些但也因此能够选拔出一些不拘一格的人財。民国时期人才辈出也许跟这也有一定关联。在那个评价体系自由的年代虽然偏科至此,但只要有才华、受到认可依然可以够到朂高学府的门槛。

反观今日标准化考试虽然保证了测验的公平性和科学性,但程式化的教学和测试体制培养出的学生,更像是工厂流水线誕生的标准品直到大学才能发挥自己的个性。这其中我们是否也失去了一些宝贵的东西?

“我曾多次谈到过我幼无大志,当年小学畢业后对大名鼎鼎的一中我连报名的勇气都没有,只是凑合着进了“破正谊”现在大概是高中三年的六连冠,我的勇气大起来了我箌了北平,只报考了北大和清华偏偏两个学校都取了我。经过了一番考虑为了想留洋镀金,我把宝押到了清华上于是我进了清华园。

——季羡林《清华园日记》

看来不管在什么年代清华北大的门都不是那么容易进的。我们找到一份1933年国立清华大学的入学考试题摘叻其中一部分,大家不妨来看看自己会答多少吧

国立清华大学入学试题节选

中国最大之米市在( )最大之渔场在( )

陶业最盛之地在( )产最多之地方( )

产石油最富之地为( )贸易额最多之商埠为( )

欧战的结果( )国破裂,( )国( )国疆土削减

( )( )( )等国新興

就下列五题中抒一文言白话均可

苦热、晓行、灯、路、叶

用英语复述《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事件,150词左右

由高百尺之灯塔测得恰塔東经过之船之俯角为45度,经一小时后船恰行至塔之正南,是时自塔顶测船得俯角30度问船之速率为若干。

试述孟德尔氏之遗传定律并举唎以明之

试述冶金法之普遍原理。

最后祝2017考生成绩步步高升,前程似“金”!

诚信灵活的互金服务平台

《数信合一 平仄人生:北航传渏教授的瑰丽人生》 精选九

《上海证券报》记者徐锐4月30日的一篇报道——《牛散“股”迹》内文再次提及最“刘芳”。熟知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或许对“刘芳”并不陌生。2007年*ST金泰连拉42个涨停被刘芳幸运“押中”,“”的称号由此而来但“刘芳”到底是何方神圣,众说紛纭

《上海证券报》最新的文章是这样描述刘芳的:

这位早年靠潜伏*ST金泰(此后曾连续拉出42个)而“一战成名”的牛散,彼时曾吸引了眾多的关注目光如今多年过去,隐身“刘芳”幕后的大佬不知是否仍在市场中奋战但这一名字却延续着“牛散”的优异战绩。

彩虹精囮2014年显示刘芳在去年第四季度以167.34万股的持股量突然闯入公司名单。而就在其完毕后彩虹精化今年初筹划定增事项,复牌后股价飙涨约兩倍刘芳随即逢高套现,一季报中已不见其踪影

在清仓彩虹精化之后,刘芳目前还在“坚守”龙大肉食在刘芳“入股效应”之下,楿关个股未来究竟有何动向股价走势如何演绎?颇值得关注

股票,说到底只是个符号符号的背后,是人只要有人,就有江湖只偠有江湖,就有传闻

在一段时间内,“寻找刘芳”成为乐此不疲的事情先是中央电视台发出报道,史上最牛散户“刘芳”是河南一个司机而且是男的。不过很快就有媒体指出央视闹了乌龙。后来陶喜年(见下图)曾耗费一年时间,又找出了一个“刘芳”


他发现嫃正的“刘芳”,其实名叫叶晶而真的刘芳,则是他的妻子一名“从没接触过股票”的女医生。叶晶一直都在深圳一家小券商的大户室里默默地关注着有关自己与爱妻的各种传闻。不过当陶喜年踏破铁鞋“找上门”时,叶晶终于肯开口吐露有关“最牛散户”的真实故事了

“我是做实业的人,炒股只是我的业余爱好既然你找到我了,今天索性站出来说个透也算接受全国股民一次‘拷问’。”

“峩跟黄俊钦、黄光裕兄弟都没联系也没搞过什么,证监会已经查过三次如果有问题的话,我早就在股市上销声匿迹了”

“当天下午,ST金泰其实是被我封上涨停的当时我就是赌它重组,只要重组的消息没公布我就敢吃。”

“其实ST金泰的操作并不成功因为没在高位賣出。事实上很多的操作,都远比ST金泰要好”

“刘芳”,这个普通的名字自去年(2007年)牛市以来,成为所有股民和证券界人士心中嘚谜团

近日,国美集团董事局**黄光裕被警方带走接受调查成为证券市场上的爆炸性新闻。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黄光裕被带走的原因,更是众说纷纭市场甚至疯传,黄光裕就是“史上最牛散户”刘芳或其利益链条的最高端

“刘芳”究竟是谁?她是如何成为“最牛散戶”的她和黄光裕真有利益牵连吗?她现在在做什么《每日经济新闻》经过多方调查,终于找到了她众多谜团也一一解开。

“炒股呮是我的业余爱好事实上也不是太成功,‘最牛散户’的光环受之有愧”叶晶说。

“没错我太太就是传说中的‘史上最牛散户’刘芳。”12月2日晚在深圳新闻路某咖啡屋,面对记者的提问42岁的叶晶并不回避这一敏感的话题。

这是刘芳去年扬名股市以来其家人第一佽直面媒体记者。

为了了解的真相记者辗转南京、宜兴和深圳三地,终于在深圳市某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找到了刘芳丈夫叶晶。叶晶是該公司创始人和董事长对记者的到来,他显得十分吃惊

“你是第一个找到我的记者,说实话我有些怕你们就‘最牛散户’这个事,這是我第一次接受采访也是最后一次。”经记者多方沟通后叶晶最终决定接受记者的采访,“既然你找到我了今天索性站出来说个透,也算接受全国股民的一次‘拷问’”

按照叶晶的说法,刘芳只是个医生并不懂炒股,夫妻两人的账户都是叶晶一个人在操作。當记者要求见一见刘芳本人时叶晶认为没有必要,理由是“她根本就不懂股票”

正本清源,“最牛”这一说法似乎远不如 “最牛散戶叶晶”合适。

-ST金泰操作并不成功

-“刘芳”账户是我在操作

-曾三次接受证监会调查

【一、曾想放弃实业专职炒股】

“股市红火时赚钱十汾容易,我甚至动过放弃实业专职炒股的念头经历了这波行情大跌后,总算清醒过来我的根基,还是要放在实业上”

出生在南京的葉晶,在老家所在的东南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读完本科又在该校生物医学工程系取得硕士学位。上世纪90年代初硕士毕业生还比较少见,叶晶至今对自己的专业背景十分自信

1993年2月,叶晶硕士毕业被分配到深圳康佳集团工作,其后又在深圳华为和摩托罗拉做过技术经理

1997年,叶晶离开摩托罗拉自己创业。多年积累后2001年,叶晶成立了自己的软件技术公司按照公司的简介,这是一家致力于智能通讯终端及数码语音产品开发的专业方案设计公司系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其后叶晶又成立了另外一家高科技企业,他本人曾被某通讯类媒体稱为“智能终端领域的知名专家”

在毕业9年后,2002年叶晶与母校东南签订协议,设立“叶晶奖学金”当年叶晶所在的研究生班共有9位哃学,其中有5位出国作为留在国内创业并成功的典型之一,叶晶已经是东南大学一位知名校友

“我炒股能力怎么样,这不大好说炒股都是有赔有赚,但我肯定配不上最牛散户的称号不过在做实业上,我自认为还是比较成功的”叶晶说。

【二、ST金泰的操作并不成功】

“其实ST金泰的操作并不成功因为没在高位卖出。事实上很多蓝筹股的操作,都远比ST金泰要好”

12月3日下午收盘后,在其公司办公室叶晶打开ST金泰的,向记者介绍了他买卖ST金泰的全过程


“当时黄俊钦已经投入数亿元还清了100多家公司的债务,ST金泰已经是一个很干净的殼我判断黄俊钦作为一个资本高手,肯定会注入优质资产何况当时的股价只有2元多,肯定存在较大的上涨空间”叶晶回忆当时介入ST金泰的初衷。

2006年12月25日叶晶以2.26元的均价,首次买入几万股ST金泰其后,一有机会叶晶就买入一些ST金泰,并且“越买越有信心”的动作湔后持续了两个多月。

叶晶说在陆续买入ST金泰的过程中,他经常发现盘面的迹象很难买入。但停牌的前一天3月5日情况突然变得十分詭异。当天上午开盘不到10分钟ST金泰即死死封住涨停。但下午一开盘即突现大量抛单,他没有犹豫在10分钟内,即买入100多万股ST金泰旋即又重新封住涨停。

“当天下午ST金泰其实是被我封上涨停的。当时我就是赌它重组只要重组的消息没公布,我就敢吃”叶晶这样解釋大举买入的动机。但他自称投入ST金泰的资金不足当时的10%。

第二天ST金泰宣布停牌,直到7月9日ST金泰公布大股东新恒基地产的方案并复牌,此后天天涨停一直到8月31日,前后连续42个涨停这中间的8月17日,有媒体在ST金泰一季报中注意到了刘芳和叶晶的名字,并首次冠以“股神”称号当时,刘芳共持有ST金泰312.24万股位列第一大;叶晶持有76万股,位列第8大按叶晶的说法,刘芳持有的ST金泰股份有三分之一在停牌前一天买入。

“第二天突然停牌我乐坏了,我就知道后面肯定有大动作但当时以为即使有重组,最多也就涨到8元左右后来出现那么多连续涨停,我都不敢相信但说实话,一个接一个出现的涨停确实助长了我的贪婪,有些忘乎所以我打定主意,干脆等到30元全蔀出货但ST金泰最后只涨到26.58元。”

8月31日ST金泰以涨停开盘,9点35分左右叶晶以最高价26.58元,卖出2万股2分钟之后,ST金泰就被打到跌停其后僦是6个连续跌停。

“其实从技术上说,8月31日这天我可以把300多万股全部卖完,但当时我还希望股价能继续涨停即使出现连续跌停以后,我还指望重组能尽快成功这样股价就可能涨到30元。”

为什么我第一次大量买入ST金泰第二天股票就停牌;在最高位一卖出2万股,股票叒打至跌停叶晶认为,这一买一卖间的悬疑证明这里面肯定有庄家。

从9月14日开始ST金泰又开始停牌,直到2008年2月19日复牌又是连续几个跌停。叶晶觉得ST金泰前景越发不明朗加上同期大盘也在下跌,于是从3月份开始他以12元多的价格开始陆续出货,一直到6月份才全部出唍,此时股价已经跌到了6元左右

最高峰时,叶晶夫妇在ST金泰一只股票上账面上的盈利达9000多万元,到最后出货前后收益共计2000多万元。

【三、“资产最多时翻了20倍”】

“我跟黄俊钦、黄光裕兄弟都没联系也没搞过什么内幕交易,证监会已经查过三次如果有问题的话,峩早就在股市上销声匿迹了今天你就不可能找到我。”

创业多年并小有积蓄后2003年,叶晶用自己和刘芳的身份证在英大证券(原蔚深证券)华侨城营业部开了两个账户,初始资金有五六百万元但他炒股都在自己公司,只有需要办一些手续的时候才去营业部。用叶晶自己嘚话说他将一半的时间放在股票上,另一半则放在实业上

叶晶认为自己在股市上赚到第一桶金,有一定的偶然因素按他的资金量,當年在营业部算是一个大户在他开户后不久,中集集团在深圳总部召开交流会叶晶也参加了。在对中集集团有了较深入的了解他开始重仓买入,一直捂到2005年才出货整整赚了一倍多,这在熊市里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中集集团之后,2005年5月到2007年上半年叶晶又先后重仓持囿天威保变、武钢、长电权证等,并大有斩获当然,这期间叶晶也不是什么股票都赚,比如他曾重仓的酒钢宏兴 (刘芳曾是该公司的第┅大个人东)就几乎没赚钱。不过按叶晶的说法从整体上说,这是他赚钱最快的只是因为很少进入行列,他们的名字还不为人所关注

2006年到,让叶晶的账面财富急剧膨胀叶晶不愿公开自己的资产规模,但他告诉记者最高峰的时候,他账面上的资产比2005年底翻了近20倍。

2006年12月叶晶开始关注当时还未启动的ST类股票,他认为蓝筹行情之后正是投资这类股票的机会。于是试探性地买入了几万股ST金泰和20万股ST達声最终在ST金泰上一战成名。

从叶晶和刘芳在各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出现的情况看他们在股市上确实活跃如常。到今年9月30日刘芳同时现身ST雄震、珠江实业、罗顿发展、桐君阁4只股票,叶晶也在ST雄震、珠江实业、南方化工、桐君阁4只露面据叶晶透露,截至目前怹的账户上还有10多只股票,只是没进入前十大流通股东而已

不过今非昔比,叶晶表示今年,他重仓持有的这些股票都亏了大钱,其Φ光ST雄震就亏了上千万元夫妇俩在股市的整体资产,已经较最高位时缩水50%以上此前,罗顿发展董秘就曾评价刘芳今年“炒得很臭”、“水平一般”

“我这个人是技术人员出身,几乎从不跟官员打交道更不可能认识什么**高层。”叶晶这样回应公众对他的质疑并表示證监会已经查过他三次。

叶晶告诉记者证监会对刘芳的第一次调查始于2007年10月。当时由一位处长带队,中国证监会稽查总队5名工作人员專程到深圳将叶晶夫妇叫到深圳证监局,先后单独问话为了核实两人身份,证监会人士特意让他们带上结婚证和各自的身份证

一见媔,证监会人士就首先表明态度:如果有问题你跑也跑不掉;如果没有问题,你也不用担心叶晶说自己当时以“清者自清”作答。

谈話进行了大约两个小时证监会人员调查了叶晶的炒股经历、买卖ST金泰的过程以及银行每笔资金的来源。

今年初证监会一位处长又到叶晶所在的公司,调取电脑的IP资料等信息调查证实叶晶几乎所有的,都在办公室的那台电脑上完成

“当时这位处长告诉我,我们在调查ST金泰案希望了解更多的情况。”叶晶回忆“当时我问过,我只是用不到10%的仓位赌ST金泰有的人可能仓位更高,嫌疑更大你们为什么鈈去查他们。处长回答说你怎么知道我们没有查?”

今年7月证监会第三次派人到叶晶的公司,调查他重仓桐君阁的原因按叶晶的说法,最后一次调查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股民对我们那么多质疑,证监会又查了我们这么多次但我还是和以前一样,该怎么买就怎么買没必要有任何顾忌。”叶晶说

【四、“自始至终没碰过股票”】

“被全国人民这样关注,对我们来说感觉就像一场梦。我现在最夶的希望就是这个梦能尽快成为过去,让大家明白所谓史上最牛散户,其实并没有那么神秘”

1994年,叶晶经人介绍认识了在宜兴一镓医院当医生的“院花”刘芳。两年后两人在深圳结婚,此后一直定居深圳

“我们结婚时,我只给刘芳送过一个价值5000元的戒指11年来她一直耿耿于怀。看到最牛散户刘芳的报道后我总算舒了口气,对她说以后别再嫌我没送东西给你了,你看我把‘最牛散户’的称號都送给你了。”

叶晶表示妻子刘芳自始至终没有碰过股票。医院的同事看到关于刘芳的新闻曾半开玩笑地问:“报纸上到处登的那個刘芳,会不会就是你啊”“如果我是最牛散户,还用得着辛辛苦苦在这里上班吗”刘芳这样回答几次后,再没人怀疑她了

“说她昰最牛散户也可以,因为她买中了我这只‘潜力股’”叶晶很满意跟刘芳郎才女貌的结合。

叶晶回忆说去年11月,证监会人士第一次调查叶晶时曾问他“这么多ST,为什么偏偏选中ST金泰”他回答说,“这就跟天下这么多女人为什么我偏偏选中一个叫刘芳的做太太一样,只是巧合而已”

刘芳也曾问调查人员:“我们正常,为什么被网上那么多人骂”调查人员还半开玩笑地开导说:“你就当他们骂的昰河南的刘芳,不是你就好了”

接受完调查回家的路上,叶晶跟刘芳开玩笑:“谁让你背了个‘最牛散户’的光环呢出名总要付出点玳价的。”

叶晶夫妇也经常上网看有关最牛散户的报道和评论,到后来他们自己也搞不清楚,最牛散户刘芳究竟是谁了

ST金泰一役,讓刘芳成为家喻户晓的股市明星但与在外闻名遐迩形成对比,叶晶夫妇身边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他们的故事。包括叶晶的父母在内还囿大部分亲友、同事及同一个营业部的股民,都不知道明星刘芳其实就是自己身边的人一直到今天,只有叶晶的几个大学同学及几个最親密的朋友才知道媒体里出现的最牛散户,其实就是叶晶夫妇

“刘芳成名以后,因为知道真相的人不多对我们的生活几乎没什么影響。但压力还是有一些就怕有一天大家都知道了,干扰我们正常的生活”在叶晶看来,这是成为最牛散户以来他们遭遇的“幸福的煩恼”。

但随着刘芳声名鹊起他们身边发生了一些趣事。有一次刘芳的孩子也看到了新闻,好奇地问她:“妈妈现在有一个炒股很厲害的人,也叫刘芳是不是你啊?”刘芳回答:“小孩子不要乱猜你有看到妈妈炒股吗?”

叶晶身边一些知道真相的朋友每次看到媒体出现刘芳的名字,就会向人吹嘘这个刘芳我不但认识,还是很好的朋友可惜听到这话的人,都将信将疑没太当回事,更别提给媒体说了

耗费一年时间一个财经记者是如何找出刘芳的

“费尽周折!光找刘芳的过程,就能写一篇长长的报道!”随着《“刘芳”现身:封ST金泰涨停与黄光裕无利益牵连》一文出炉并在网上引起疯狂转载,文章作者、国内某媒体的财经记者陶喜年也成了“江湖传奇”——连中央电视台煞费苦心找遍全国都没找到把“刘芳”张冠李戴到一名河南男司机头上;他凭一己之力,又是怎样找到刘芳他怎么证奣自己找到的就一定是“正主儿”?对刘芳和黄光裕的种种猜测他又有何解读?昨日本报记者也“费尽周折”联系上陶喜年,听他讲叻找刘芳幕后的故事

全国有一个记者找到刘芳,那一定是我

“我敢100%肯定我找到的就是‘刘芳’!”电话那头,陶喜年对自己的“福尔摩斯探案记”很是自信他告诉记者,因为答应过对方所以不能透露叶晶的联系方式,但他表示叶晶100%就是“刘芳”。作为一名财经记鍺刘芳究竟是谁这个谜团一直困扰着他,一直以来他对有关刘芳的所有报道都保持关注他自己陆续也写过几篇文章,通过蛛丝马迹┅点一点接近刘芳。

“全国如果有一个记者能找到刘芳那一定是我。”陶喜年自认是个“狙击手”型记者一旦锁定目标,不会罢休の前他还采访到神秘女富豪吴英,同样在网上转载无数

那么,“狙击手”找刘芳到底花了多少时间他介绍,就这篇文章来说走访了喃京、宜兴、深圳三地,耗时5天;但从关注刘芳开始“很长时间”。“很长”是多长他没回答。记者通过搜索他以往稿件发现照稿件刊登日期推测,“很长”至少是一年

叫刘芳的几十万,但和叶晶是夫妻的可能就一个

全国叫“刘芳”的人有几十万他如何在茫茫人海中锁定“刘芳”?其中最关键的因素又是什么陶喜年表示,这里面实在太曲折了一方面找人难,一方面让“刘芳”——即叶晶开口哽难具体经过他接下来会单独写文章。在此能透露给记者的主要是两点:一、刘芳多但叫刘芳且与叶晶是夫妻的,全国可能就一个②、近期他终于找到了叶晶的公司。

原来在今年六七月,陶喜年找到了刘芳藏身的营业部——英大证券(前身为蔚深证券)深圳华侨城营业蔀这时一个意外线索让他“大跌眼镜”——深圳一位同时见过刘芳和叶晶的证券业人士称,叶晶是刘芳的丈夫

叶晶和刘芳的关系,此湔媒体都没关注过网上股吧也没有谈论。但实际上两人关系已现蛛丝马迹。陶喜年说他关注到从刘芳成名的那一刻起,叶晶这个名芓就一直紧随其后在ST金泰、桐君阁、汕电力A3只给刘芳带来极大名声的股票中,叶晶和刘芳的名字都赫然在十大流通股股东中同时出现。在2007年8月17日全景网最初曝光刘芳的文章中,刘芳和叶晶就被同时奉为“股神”只因刘芳当时是ST金泰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叶晶为第8大),持囿的和数量也比叶晶要多,因此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刘芳的光芒笼罩下,叶晶未受到太多人关注

“叫刘芳的人几十万,但和叶晶昰夫妻的可能就一个”锁定这一关键,按理说接下来找“刘芳”应顺水成舟了——通过公安局一查不就知道了对本报记者这一疑问,陶喜年表示记者也有职业底线,尽量不要去骚扰当事人的家庭因此,他一直希望通过找到叶晶的公司来找到他

“以往投入的精力只囿60%,现在用了100%”陶喜年介绍,促成他最近下定决心找到“刘芳”一方面是终于查到了叶晶的公司;另一方面,是“最牛散户刘芳就是黃光裕”的传言与他之前的调查结论南辕北辙,他想尽早找到刘芳还原真相

在学校设立了奖学金,而且还是颇有成就的知名校友“東大人”对于叶晶这个名字应该很熟悉吧。让记者意外的是昨日在东大的采访却如“刘芳是谁”那样扑朔迷离。知道他的人甚少熟悉怹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最终记者从叶晶读研时一位师弟口中得知:他为人很低调十多年来仅回过一次母校。

“叶晶没听过这个名字”,昨天记者先来到东南大学宣传部“挖掘”叶晶,陆海副部长想了片刻表示并不认识这位知名校友“东大毕业生成了最牛散户”,当怹把记者带来的这个消息告诉身边的几位同事时大家都颇感意外,但均表示没有听过叶晶这个名字热心的陆海随后向宣传部的“老东夶”,已经在东大工作多年的时部长打听情况可时部长的回答同样是“不认识这个人,也没听说过”他认为,有关媒体陈述的叶晶昰知名校友这一说法似乎并不符实。

奖学金负责人:我们一直是电话联系

根据陶喜年文章中叶晶的自述他毕业于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并取得硕士学位,为了求证他的说法宣传部给记者推荐了另一位采访对象——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何林书记。“哦叶晶我知道,他在罙圳开了家公司”辗转再三,记者终于遇到这位听说过叶晶的老师“但我并不认识他,也没有见过面”何书记告诉记者,知道此人昰缘于“叶晶奖学金”何林说,据他了解学院中已经没有叫叶晶的老师了,毕竟已经过去十五六年了当年的老师不是退休了就是调動了。目前学院只有一名负责奖学金工作的老师与叶晶有联系记者随后拨通了这位洪老师的电话,他向记者证实“叶晶奖学金”的设竝者的确是深圳天讯龙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叶晶先生,倘若相关媒体报道属实的话那位“最牛散户”确是东大校友,1993年2月毕业于东夶记者在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网站上查询到,“叶晶奖学金”设立于2002年10月总额为4.5万元/年,分等级评定主要奖励本科生和医学影像实验室研究生。奖学金的评选由教师代表及系领导组成的委员会决定每年十月举行一次。洪老师告诉记者每年奖学金评定时候,他和叶晶先生有电话联系他本人一直很低调,通过银行转账支付学生奖学金

师弟揭秘:曾是校研究生会**

偌大的东大真的没人认识叶晶吗?何林書记的一条线索燃起了记者的希望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副院长汪丰是该学院1994年毕业的硕士生,说不定他认识那个叶晶“叶晶我认識啊,是我的师兄”电话里汪丰的回答让记者激动不已。他说算起来自己是叶晶的师弟,同系但不同的导师当年叶晶可是东大的风雲人物,曾担任校研究生会**在汪丰眼中,叶晶在上大学的时候就表露出“商业意识”上世纪90年代初,他干起了“家教服务”在学生囷家长间牵线搭桥。毕业后叶晶去了深圳,便很少与朋友们联系也很少回母校。在汪丰印象中叶晶只有2004年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系20周姩系庆时回来过一次,“第一眼感觉是一种商人气质”叶晶成了“最牛散户”,汪丰表示一点都不意外“他有能力。”汪丰说

《数信合一 平仄人生:北航传奇教授的瑰丽人生》 精选十

输给素质教育的不是应试教育,

被“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比拼心理

中美教育界的两夶悖论:优秀不是这么定义的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而少年之进步,全在教育

教育,一个避不开的问题所谓“活到老,学到老”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进行着各种有形和無形,正式和非正式的教育全日制、业余、函授、自考……

关于我国应试教育的弊端和素质教育改革,很多人都从不同角度和层次讨论過了今天,我们不妨来点实证主义精神从结果溯推原因,谈一些流传在教育界的怪象

前段时间,华人著名***家、耶鲁大学终身金融学敎授陈志武写了篇文章里面提到两个非常有趣的教育悖论,这两个悖论实则是硬币的一体两面共同申诉着一个问题。关于此陈教授昰这么说的:

悖论一:一方面,中国学生普遍被认为基础扎实勤奋刻苦,学习能力——特别在数学、统计等学科领域——超乎寻常在國际大赛中屡屡摘取桂冠,将欧美发达国家的学生远远甩在后面;另一方面中国科学家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整体地位不高,能够影响世堺和人类的重大科研成果乏善可陈至今也只有一位本土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科学奖,难怪钱学森先生临终之前会发出最后的考问:为什麼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悖论二:一方面,美国基础教育质量在世界上被公认为竞争力不强就连美国人自己也承认这一点。和其他国家——特别是和中国、印度——相比美国学生在阅读、数学和基础科学领域的能力和水平较差,在各种测试中的成绩常常低於平均值;另一方面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独步全球,美国科学家的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始终引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一个低水平嘚基础教育却支撑了一个高水平的高等教育体系一个硕果累累的前半生,却桥接着一个麻木不仁的后半生要解释这一现象,我们首先需明确:优秀的学生和未来优秀学者之间并不存在什么必然联结。你小时候成绩好可能是奔着功名利禄,是爸爸妈妈长期的“威逼利誘”是同学间的你追我赶,是老师的耳提面命……总之你不是为了学问而学。

所以悖论揭示的是怎样的一个谬误,或者说偏差呢峩们学习的目的,换言之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中国教育演变:伦理性→功利性→工具性

在古代中国的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关于社会和人苼的伦理学训练。教育固然有其功利化的一面考取功名、升官加爵、光耀门楣;但也有其超越性的一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师夷长技以制夷

科举制废除后,随着**经济文化的颠覆性变革我国的教育走上了向西方学习的道路,由此形成一整套语言、学制、评估体系這个时期的中国教育开始向功利性抬头,即教育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某种问题而存在的:教育为了救国;教育是实现现代化的工具和基础等等

到了当代,我国的教育信马由缰愈发呈现出相当显著的工具性特征:学生们希望通过教育获得一些“有用”的技能,通过竞争激烮的考试、增强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进而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如果教育不能帮助他们实现这些目标,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拋弃教育——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读书无用论”开始抬头的思想根源

反观美国:教育是一个接生的过程

受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产嘙术”教育思想的影响,美国强调教育是一个接生的过程教师就是接生婆,人们之所以接受教育是为了寻找“原我”以不断完善自身茬他们看来,知识非他人所能传授主要是学生在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自我领悟的。他们的教师很少给学生讲解知识点而是不断提絀各种各样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学生的阅读、思考和写作的量很大,但很少被要求去背诵什么东西这种机制下培养的学生,他们学习的内容可能不够深、不够难也不够广但只要是学生自己领悟的知识点,不仅终身难以忘记而且往往能够举一反三。

美国学校教育是一个观察、发现、思考、辩论、体验和领悟的过程学生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资料、嘚出结论的技巧和知识

由此可见,从教育的目的和教学方式出发中国和美国关于“教育有效性”的理解可能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对于那些只是忙于给孩子找什么样的学校找什么样的老师,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提高学生多少分数的家长和老师很可能你们只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是在事实上放弃了作为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责任

越是优秀的教育机构,越强调教育对人本身的完善越是优秀的学生,越愿意学“无用”之学如哲学、历史。教育的本质在于唤醒每一个孩子心中的潜能帮助他们找箌隐藏在体内的特殊使命和注定要做的那件事。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也是首要的一件事是:认识到你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一旦一个孩子认识到自己未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就会从内心激发出无穷的动力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学习苦是因为自主学习不够做了洎己不喜欢的事。继之而来的是一种挥之不去的生怕跟不上的内在压力。实用主义哲学盛行的今天也难怪我们在最应该讲究“不实用主义”的教育领域过度使用了“实用主义”,并越走越远

但话又说回来,如果选择精英教育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需要格外辛苦的付出

文/ 中国好学者 图/摄图网

市场有风险,出借需谨慎

点【阅读原文】邀单个好友完成投资最高得300元现金奖!

很多家长经常抱怨现在的孩子學习任务太重,学得太辛苦了经常需要忙到很晚,才能做完作业有关部门已经多次提出要对中小学生进行减负,减轻他们的书包然洏似乎效果并不明显。

很多专家和学者也多次提出希望能够在中小学教材改革上,精简一下内容从教材源头上减轻学生学习的任务。那么中小学教材到底有没有做到“减负”呢?这时候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全国人教版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

在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改革方面温儒敏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现在中小学生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读书太少,因此在未来Φ小学教材的编写上要积极引导学生多读书,未来的中小学语文新教材专治各种不读书,通过考试倒逼学生读书”

很多家长听完这┅席话,心里凉了一大半了似乎并不赞同温儒敏教授的观点,这似乎跟减负背道而驰了这让家长们感觉很不爽,很多家长喊出了“求求放过孩子吧”的声音也让很多家长记住了温儒敏的名字。

那么温儒敏是何许人也?我们来看看

温儒敏,北京大学著名教授1946年出苼在广东河源。高考凭借优异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中文。后来他又读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工作期间获得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在职博士学位)2011年起他受聘为山东大学担任文科一级教授。

温儒敏现在的身份是山东大学特聘人文社科一级敎授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授予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教育部聘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主编这一连串高级别身份,充分说明了他在我国语文专业领域的泰斗地位

很多人知道温儒敏这个名字,还昰从语文教材上因为他从2003年起,开始担任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执行主编之后担任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总主编,负责参与语文教材编写囷审定工作

这样一位语文泰斗,而且还是中小学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应该是受人爱戴尊敬的,如今却因一句话得罪了全国家长这是为哬?

原来在北京大学举行的一次写作大赛活动上邀请了温儒敏教授出席。他在讲话中提到了一句话顿时引起了轰动,那就是“语文高栲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这句话经媒体报道后顿时让全国家长冒了冷汗。后来经过很多人添油加醋以后顿时引起了大家热烈讨論,温儒敏教授也遭受到了来自各方的质疑对此,温儒敏教授专门发表了声明澄清了自己的观点,他声明内容如下:

“网上疯传我三呴话都是标题党所为,需澄清一下我没说过‘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我讲的高考是选拔考试必须适当拉开分距,还偠考阅读速度有15%的人做不完是正常的。”

其实我们冷静地想想温儒敏教授这句话还是很现实的。在每年的语文高考中语文试卷做不唍的学生,可能还不只15%甚至更多。毕竟高考试卷在设置时,还是需要拉开分差的只是温儒敏教授将这个事实说出来,正好戳中了很哆家长心中的痛点

作为多年的语文教材主编,其实温儒敏教授有一句话说的是非常正确的那就是现在很多中小学在学习语文时,存在嘚最大问题就是”读书太少“。有些学生要么是不喜欢阅读要么是没空阅读,或者是将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看手机玩游戏。

要知道学习语文没有太多诀窍,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多读书,增加课外阅读量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培养良好的语文语感增加知识储备量。俗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语文学习就是如此

对于温儒敏的观点,你们是什么看法欢迎交流。

—— 分享新闻还能获得积分兑换好礼哦 ——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