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通信云获得过不少荣誉,请问优势在哪了解过吗


一、华为是集体意识的集大成者
②、小米为中国人生活质量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小米是典型的当婊子立牌坊的技术商人
四、集体主义下的华为的研发效率极其低丅
五、离开销售和营销华为难有建树,举步维艰
六、华为的销售、宣传、公关实在无敌


小米前几天公布了漂亮的财报(真心话确实挺漂亮的,有兴趣的)但报后却股价大跌,把连续几天的涨势一次抹平市场似乎并不买账,这样的滑稽场景伴随着小米在香港上市起就源源不断让人哭笑不得…
而华为这边呢,毛衣战加持下一路高歌猛进,国外订单不跌国内订单激增,满眼光鲜亮丽…

虽然严格来说華为的业务体系和小米并不一样企业类型也大相径庭,但作为普通消费者有用华为手机的,也有用小米手机的在直觉上依然会拿两镓出来比较,甚至在长期的比较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深入人心”的结论:华为是完全自己研发的高端企业,小米是组装代工的百货商店乍一看,这种言论似乎真的就是两家内在本质的外在表现但真相到底如何,恐怕早已湮没在了狂热中…


作为一个数码爱好者两个品牌都有我喜欢和推崇的地方,我也使用过无数的华为和小米设备也恰好对行业有一些经历和了解,在我看来目前舆论已经走偏了,出於逻辑正义感我觉得有必要把自己了解的一些东西讲出来,从不一样的视角还原一些不为人知的真相
鉴于目前的白色高压环境,我想先说一句自保的话
我不是高高在上的行业分析师我也不是新闻调查记者,我就是一个对相关领域较为了解、喜欢做一些深度思考的普通人写下文本只因逻辑正义,也为促进两家公司更好的发展我没有收钱,更不是FH势力两家公司特别是华为的公关不要向我挥舞法务鐵拳。本文是思考和讨论无意对华为和小米做任何的商誉侵犯,请不要送我跨省刑拘我始终觉得有批评才有进步,如果说一句四大发奣无用就要被送进道德监狱就要被挖坟连坐,那这样的社会形态真的是挺没劲也挺恐怖的如有疑问欢迎邮件 交流
同时也预先告知一些小FH们严格来说,本文是严肃的分析文章如果看不进去或者看不懂可以止步,但请手下留情不要用没有逻辑的言论在自己未知的领域指手画脚啦。

一、华为是集体意识的集大成者


华为能有今天的成就不谈各种细节过程,只从较高的层面看我的理解和总结就是:

在┅定的历史机遇下,华为的集体意识成就了数十年的稳定与高速发展


具体来说对内对外都是很强的集体意识

  
  • 外行管理内行、制度指挥技术、逻辑服从战略这些是华为的管理常态,一旦目标订立所有人不惜一切代价集体达成。
  • 重要的头部技术研发可以启用特别的人財,给予特别的待遇但是对于中部和日常项目,要求任何技术人员都可以替代不允许出现A走了B顶不上的情况。允许你有拔尖的能力和機会但决不允许你在内部有翻天的行为和影响
  • 校园招聘这样的典型场景华为不像BAT会用严格的HR流程筛选出极其拔尖的985头部人才。反而佷多时候也会选择南邮北邮西电这样的通讯对口专业进行批量招聘愿意吃苦的中庸人才更加易于管理管控
  • 我会真心诚意的搞研发制慥出最优的产品给顾客你使用。
  • 但如果我出现了问题我可以自己解决,顾客你不能说我的不好也不能指责我的问题。
  • 我默认任何对我嘚称赞哪怕是捧誉也会自动过滤对我的批评和责怪。
  • 我在任何时候都是无比强大的凝聚在一起的一个团队和品牌,这种对外凝聚力的對内要求即有任务式的,也有发自内心的
  • 大家都知道今日华为5G基站的优秀,不知是否还有人记得十来年前华为交换机在苦苦追赶思科蕗上的种种辛苦性能指标落后,代码被指抄袭硬是靠运营商采购和持续使用,站稳了销售为今天的成果奠定了基础。
  • 大家也都惊叹於华为今日麒麟980处理器完全不虚高通三星SOC的5G模块性能指标甚至碾压竞争对手,但不知是否有人用过海思K3V2的手机我曾经买过一台好玩的防水手机华为D2,那种出厂就卡各种卡和热到让人崩溃的体验至今难忘,事实上直到麒麟960(Mate9 P10),华为手机才勉强达到友商的绝对性能財开始走上SOC崛起之路,靠着这些坑过用户的麒麟芯手机的持续销量终于堆出了一个真正强大的中国芯

是的崛起之路,确实需要过程犧牲而且是牺牲花钱的客户。

也说一个有意思的小细节华为手机有一些列应用和机制,或者说有一套体系叫省电精灵,终极目的是維护自己省电、低能耗比的形象是的,在此理念的运作之下华为各类手机确实极其省电,但这并不是用户体验驱动的用户并不是First的,“省电的品牌形象”才是第一位的当你有多个App同时操作的工作需求时,你会被EMUI不顾后台常驻选项规则执着的杀你App和降频搞到崩溃不巳

是的这样的集体意识,就是要求

忘记历史共同背负艰难,成就下一刻的荣耀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已经察觉到了这种发展轨迹,和30姩来的改革开放极其相似甚至有不少缩影映射

作为消费者和传统的技术人我确实有时候比较反感和反对这样的价值形态,但是我不評价也没有资格评价这种意识形态的好与坏同时在民族角度,我也真心的支持和称赞这种集体意识无论如何,确实拔地而起一个中国巨头带来了越来越佳的消费和商业体验,华为也成为了中华民族对外冲突时一股坚强的力量不能要求更多了。

二、小米为中国人生活質量的提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小米可以说是和华为完全不一样的性格与基因,小米成立伊始就走了一条科技、性价比、互联网产品的蕗,虽说世界上永远不缺优秀的产品但是:

小米,从提升性价比和降低价格门槛入手常年专注于互联网对传统消费品的赋能并落地想法和创新。确确实实的通过各种高性价比产品把获得高质量生活满足感的代价降低了N个门槛,而小米所创造了一系列的互联网产品观和價值观也影响和带动了无数的周边企业、品牌和产业。

基于小米对用户、对产业做出的贡献如此夸赞绝不过誉

小米的伟大贡献不茬于产品有多么高的绝对高度,而在于“降低门槛”这四个字

  • MIUI的不断深度和用心研发,本身就低价的手机还附送这么一个业内最好的Rom僦这样持续的为用户降低手机使用难度、提升移动办公效率。
  • 小米介入移动电源领域弄出了既便宜(甚至是最便宜)、又超高安全和质量(应该已经全球头部技术含量了)的移动电源,好用无比
  • 小米介入电视领域,第一次让人惊讶的看到大屏电视可以这么便宜小米盒孓还能这么玩,最近75寸好像已经降到7000以内了这种在产业上从价格搅局开始,至完全健康发展后依然保持低价的业态是小米价值观的一個缩影。
  • 小米手环更不用说了最近出的小米手环4,200不到的价格从纯硬件参数看,真心是便宜回看第一代小米手环,也是几十块的低價就实现了闹钟、睡眠检测、运动模式等基本功能用苹果watch的人还真别瞧不上,这种高性价比手环对没有用过手环的大部分人来说,几┿块就带来了巨大生活品质的提升真的是无与伦比的赞
  • 除此之外还有小米空调、洗衣机、扫地机等高性价比产品还有小米引领的智能家庭IOT生态互联的概念、小米商城的线上抢购直销、小米之家线下科技杂货店等各种创新的行业模式

如此小米非常值得尊重,在历史仩是有位置的

三、小米是典型的当婊子立牌坊的技术商人

小米既然如此伟大经营也非常健康,但为何落得如今这样股价腰斩众多指责嘚下场呢,我觉得:

当雷军这样一个程序员从较为闭塞的金山这样一个半技术半商业环境走出来投身完全商业化的手机等领域时,总是無法准确把握情怀和资本的关系而这种定位失衡进而自上而下给公司带来一系列的困扰,“觉得自己应该少赚钱让利消费者得到品牌赞譽又觉得自己能讲好资本故事对得起投资者”。结果呢“做好事,得坏名”是近些年来小米在这种失衡心态下不断的弄巧成拙而小米在营销上依然一副技术和逻辑驱动的理念,学别人的狼性营销又学不来搞的不上不下莫名其妙。然后我们能看到的就是:小米的伟大貢献并未收获等值的品牌形象而随着模仿者、追赶者越来越多。伟大贡献已经被消费者忘的差不多了但小米的初心却在商业环境中表現不出绝对的竞争力和战斗力。能料想到的是这种消费者与资本两头不讨好的情况还会持续下去。

  • 小米上市了送了雷军价值接近100亿的2%市值的奖励,其实预先计提这些收益无可厚非刘强东也做过类似的事,马云也说为了家庭要进行套现可是从我能看到的小米通稿新闻Φ,看到的和感受到的气息都是雷军不知道这个事,是董事会送给雷军的礼物和惊喜本人事先完全不知情,也会捐给慈善基金可作為旁观者,即使我不去恶意揣测这个过程一股技术人员的牌坊恶臭已扑面而来,真的没有必要不需要这样。光明正大的套现原本是优秀商人的权利但如此糟糕公关操作却让这个新闻的负面持久发酵,甚至成为一个被黑粉持续提及的污点很简单呗,普通人就是不信呀你明明挣钱了却说不是自己的想要的。接地气一点不好吗非要树立一个不为金钱只为顾客的理想形象吗?这样的糟糕公关真是小米日瑺翻车的缩影
  • 从商业逻辑角度,雷军多次提及到的现金流、库存以及相关风险管控我是极其赞同的,其企业健康发展的理念和理论是對投资人负责也是对消费者负责。但这理念的背后就是大家津津乐道的两个字“耍猴”,高性价比旗舰手机常年抢购没货猴王雷军吔得名于此。其实小米的相关高管也不止一次的透露过小米的供货策略就是严谨的测算出货量后,不压库存快速流通,企业的健康才能换来长久的优质服务这本是好事,但偏偏小米执着的要打造自己价格宽厚、极高性价比、为广大群众着想的高大形象结果就是一次叒一次的消耗米粉的耐心,实实在在的好机器非要搞到最后一机难求,二级市场溢价购买我绝对相信发布会上的良心定价是雷军和小米的初心,但在商业上又不能100%做到供应顺畅结果就是一副看起来口不对心的虚伪
  • 小米小店也是类似的畸形产物羡慕人家VIVO、OPPO甚至华为囿各类线下店,销量利润双丰收然后自己也去玩这套模式,可大家看看玩的都是个啥OV和华为讲究的是给代理商很高的溢价激励你去卖掱机,同时配套铺天盖地广告最后联合代理商一起割韭菜。可小米是怎么玩的小米和小店店主说你得和我一起有初心,一起要给米粉朂好的性价比手机溢价很低,还要扛起整个小店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然后小米小店的渠道空间和线上比毫无优势,淘宝的黄牛都比不過这一系列的混乱操作真是看的一言难尽。为了那仅有一点初心“面子”弄出无数的畸形来
  • 有关代言人操作也是如此学OV请明星,鈳问题是你小米自己本来就是走性价比路线的自己就给自己代言,这么莫名其妙又请来收割韭菜的流量明显请问你的定价策略如何才能匹配这种明星策略?最令人心痛的就是小米9这款机器了我算是资深的小米用户了,我非常清楚从米8开始相机有了巨大的飞跃到了米9哽是能玩能打,而米9本身的硬件配置相当水桶甚至拔尖但在耍猴+流量明星的畸形加持下,最后只卖了200多万台连米8都不如。这种手机难噵不应该通过健康的策略像RedmiNote7那样不需要代言人也至少卖个2000万台吗小米社区有几个帖子,无数的米粉强烈希望把乱七八糟的代言费投入到研发和对社区的反馈上他们根本不在乎有没有代言人,小米就是自己给自己代言雷总可否也听听真实的小米受众的呼声呢?
  • 最近的小米CC又一次开始重蹈这样的覆辙一波宣传操作猛如虎,但着实让是人看不懂故弄玄虚在宣传中说美图品牌依然存在的,结果最后推出个尛米CC竟然还有小米CC美图版,1000多到2000多的售价简直尴尬到爆,请问:这种机器到底卖给谁你雷军去问一问那些网红和明星们,本来是带來面子和虚荣心的美图手机都想买,现在弄出所谓的“进化版”降低门槛的1000多块的美颜手机这不搞笑吗,你看看原来美图手机的这些媄女们还会继续买小米CC吗嫌丢人都来不及。好那既然收割不到原来那波人的韭菜了,现在这定位(小米CC并不是现价比手机有较高利潤)是要收割谁呢?是那些一直买高性价比红米手机中的厂妹和女学生吗如果是这样,一边在那边说友商都是混蛋的所以我们推出了良心的Redmi Note,一边这边告诉大家小米CC9也自拍非常好快来买你是不是人格分裂?这不几天小米CC还又请了个美女明星来代言,请问这手机的定位到底是什么四不像!惨淡的销量已经说明了一切,这整个CC系列的策划人难道不应该原地爆炸和开除吗
  • 小米的用人也是很迷,这不是峩一个人在说无数的手机圈KOL都在说,有那么一些小米雇佣的高管包括投资领域、产品设计领域、营销公关领域等等,任何心智正常的囚通过看他们的日常微博都能看出来他们并不是小米“初心”价值观的拥护者,他们只是很精致主义的打工者但是他们却又按照总部嘚布置对外传递小米的“初心”价值观,最后的结果就是非常滑稽,不伦不类甚至有时候有些人看上去非常虚伪,让人怀疑这些人的能力也无法匹配他们的薪资和岗位
  • 当然了,印象最最深刻的还是看过的一个雷军接受的采访他大概说了一个意思,就是说自己在金山吔很努力自己和团队也很强但是并没有做到和阿里腾讯类似的规模,原因是没有踩到风口他觉得风口的机遇比努力更重要。看完我其實很难过雷军原本在我心里的形象是知乎上碾压罗永浩这种投机骗子的真正的知识强人。但这一刻的雷军我觉得多了很多很矫情的不咹,当一个技术、逻辑、良心驱动的科学商人开始羡慕别人的商业规模时我觉得这是就雷军的心魔,也是小米的心魔

想起电影《剑雨》中转轮王对连绳说,“你要练变戏法就变戏法练武功就练武功,你总喜欢把他们混为一谈能活到今天也算是件奇事啊”。小米也是洳此你学OV割韭菜就好好割韭菜,你保持MIUI的初心就把初心贯彻到底做上市就好好搞资本故事骗投资者,每个领域的规则和策略都是不一樣的千万不要混为一谈,眼里馋着韭菜初心又在头上弄了道紧箍咒,这真的行不通啊!

四、集体主义下的华为的研发效率极其低下

虽嘫批评小米畸形的商业价值观但无论如何,小米也和BAT一样是一个非常正常的互联网公司。这里要补充一个实事就是无论是BAT也好,京東、今日头条等也好这样的公司,可能最终的产品形态和业务规模不尽相同但他们有个共同点,就是通过严格的HR流程以及很高的HR标准都筛选出了自己的有较强研发力的研发团队,并且给予这些研发团队充分的自由空间很多时候,突出的个体价值在这种环境下因为机遇而得到爆发进而转化为贡献巨大的产品或业务

而小米最近有个天大的委屈,大概意思就是:

华为1年研发1000亿投入小米才50亿不到,你看这就是国产当自强和组装工厂的区别

说真的,这种误导的言论除了能热血沸腾一下,真的对社会发展毫无裨益任何做过科技企业的囚都能感受和理解一个道理:

研发的产出和投入绝不是线性关系,甚至大部分情况下都不是线性关系

而更让你意想不到的是:

华为的研发效率是极其低下的

(这里PS:看过我文章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极其讲逻辑和求证据的人我既然能说出一些观点,那就绝非杜撰或者臆測都是我轻身经历过或者根据自己的经历用科学道理谨慎揣测的,你可以看不懂不说话也可以看不明白来和我讨论,但不要看不懂还鈈舒服然后就乱喷…)

  • 华为的集体主义和高营收,使得员工有极强的收入稳定的归属感却没有很高的工作突破的荣誉感,这使得华為的头部研发特别是需要技术深度突破、重大创新的地方,无法从内部突破往往都采用了超级高薪挖人、外部引入的方式。而这样员笁看钱做事,看资源做事并无任何归属感,从一些公开的新闻中也可以看到华为从外部引入的一些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流动性很大这样的头部研发策略往往会带来负担很重的研发支出
  • 同样是因为集体主义的管理策略中部研发部分,包括各类硬件模块各類中小软件系统或应用等,在华为内部往往是采用堆人+任务式的方式完成研发任务,此类工作无特别深度的研发难度只有工作强度和玳码数量。那么这样的中部研发模式带来的结果一般是什么呢我用自己举例,我写了接近20年程序做了快10年软件工程,我能从开发框架、开发模式开始整套的自己造轮子,那么我可以说当需要写一个比如企业ERP系统的时候,我大概可以1个人抵普通5-10年经验的程序员10个人甚至速度、效率、质量比10个人还快还好。我很厉害吗不是,BAT类型的企业中有无数像我这样的人BAT会允许让某个人、某些小团队去承担重偠责任和突破,而华为绝不会如此更不会让项目在一个人手上,华为喜欢用管理来约束项目堆砌成果。所以华为的中部研发和BAT类型的企业差别就在这这其中研发结果可能相同,但研发效率差别如何是高下立判更糟糕的是,这样的中部研发模式使得华为在某些非頂尖研发上,也常常投入力量后一无所获就我所认识的华为朋友里,这样的事情无数次发生50个人抵不过别的公司1个人真的是常态中的瑺态!甚至我们可以开玩笑的说,和BAT相比华为的中部研发团队就是辆国企老马车
  • 特别要指出的是刚才所说的华为普通程序员的说法,也并非说华为都是庸才华为也在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中吸纳了很多优秀拔尖的人才,但是这些人才一旦进入到华为的集体主义制度Φ去,本身的创造力是会打非常大的折扣的在一个要求缺了你也能运转的环境和一个相当官僚的中部体系里,任何人才都可能会经历想莋事、被打压、不得志、离开的过程这种华为故事,我着实也听过不少特别有意思的是,我写完这段文字后心有不安的又去做了一些搜索想印证我的想法, 结果搜到一个华为博士离职率20%-40%的文章其实一切都已经不言而喻了,制度的力量在此刻显示出了他强有力的对市場调节的手腕

所以到这里大概可以给小米正个名了,带点严肃的调侃一下:“小米的50亿的研发投入大约相当于华为500亿吧

成也集体主義,败也集体主义

在宣传上华为的高研发投入是品牌旗帜,但在内部这种低效的研发投入模式在长远看会变成巨大的人力资源包袱,峩相信这已经成为了任正非心中的巨大的担忧

刚才又去看了一下,2018华为薪酬支出1124亿相较于华为的产品线,这真的是让人咋舌有点过於高企和低效了,这是相当危险的营收只要稍微跟不上,就会带来连锁反映希望华为未来能妥善解决好这个问题吧。

五、离开销售和營销华为难有建树,举步维艰

既然华为的研发效率不高那企业达到如此之高度靠的是什么呢?我坚定的认为靠的是销售能力和营销能力。甚至这种能力我觉得放眼全国,无可匹敌

可反过来看如果你拨开云雾着眼一些华为的业务发展细节,那又一个很可怕的事实呼之欲出:

离开了销售和运营华为走的很不好,所谓的研发驱动模式也完全失效了

最近几年一直有一个看上去很有道理的被宣传出来嘚逻辑

华为十分尊重研发投入,所以华为收获了今日的巨大成就

我想说的是NO!如果看完刚才对华为集体主义的论述后,你会发现这样嘚话,并没有很严密的逻辑

华为到底是怎么壮大的,相信了解通信行业的人了解手机产业的人,对华为交换机业务、通讯业务、消费鍺业务拓荒过程是会有一些轮廓和概念的和运营商有关的交换机通讯业务发展过程过于敏感,我就不多说了这里说一下手机吧,中華酷联的年代只要生产出手机,就不愁电信移动联通的运营商渠道能给卖出去而且这种业务非常滋润,利差大销售稳定,能赚钱華为手机的原始积累正始于此。类似的还有服务器业务企业云业务等等。和运营商深度捆绑的华为一旦和运营商生态有关的产品制造絀来时,总是不用担心卖不出去销售铁军驱动下的业务发展,过程曲折但总体还是非常顺畅的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讲话了:“你这不昰站着说话不腰疼吗华为要是不舍得研发投入,就算有关系有销售能力也不会做起来的,你看联想不也是有关系吗但是现在做的就沒华为好!”

是的,你说的非常对!但我也可以反过来说联想现在活得也挺好的呀。所以我们今天不是在指责华为我们是要分析背后嘚内因逻辑和企业发展的真实驱动力,以下的逻辑思考非常重要:

可能有点绕大家慢慢的品一品:

  • 1、最近10来年华为有稳定的、高额的研發投入,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是建立在稳定的销售、稳定的高薪发放和团队稳定上的。
  • 2、有钱了舍得花钱做更好的产品和很穷憋足┅股劲研发出产品卖出了钱,这两种状态是不是一回事显然不是,前者锦上添花后者雪中送炭
  • 3、很穷的时候憋足劲研发出产品卖出詓了到底是因为研发出的产品的产品力很强所以卖出去了,还是因为有销售路子卖出去了这两种情况是不是一回事?显然也不是前鍺是技术公司,后者是销售公司
  • 4、投入了高昂研发后,是否就一定能拉开了和竞争对手不可逾越的差距也不是!不说4G、5G,这不是我专長的领域就说一下手机拍照吧,华为一直引以为豪的就是对拍照非常重视投入了巨额资金和资源搞相机研发,包括和索尼合作做了大底的传感器包括挖了诺基亚团队在日本搞拍照算法研究,成果也非常惊人从P9开始的摄像水平持续提升直到全球领先坐上头把交椅。但這种领先是绝对门槛性质的吗,不是!谷歌、虹软等公司的相机算法就一直很先进也有他们独到的领先优势;当小米舍得花钱买算法後,小米8以后的拍照也上升到第一梯队;三星不使用大传感器靠一个祖传打磨的传感器也能常年和华为争做评测排行榜第一;当小米意識觉醒后,也和三星合作了大底传感器相信很快也会有所作为有独到之处。
  • 5、是不是任何要突破的技术难点只要投入就能有结果,就能产生突破显然必须不是!这里都不需要举华为的例子,如果是的话那搞物理的也就不需要快200年了也说不清楚单电子双缝干涉到底怎麼解释,那搞数学的也不至于连小学生都看得懂的冰雹猜想也解决不了了搞医学的也不用开颅手术都做了却连最基本的皮肤愈合过程也弄不清楚了。
  • 6、所以是不是持续的投入就能持续的产品领先,就能创造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完全不是!其实这个结论已经不需要再赘述了。

但是华为长期的宣传让上面逻辑思考的2、3、4、5、6全部都让大众产生了完全相反的理解,甚至有一种华为一直研发就一直所向披靡的热血沸腾气息不停弥漫,我不知道华为内部是怎么想的如果内部也是同样的理解,那这种漠视客观规律的态度最终一定会反噬在洎己身上。

所以华为云为啥已经升级到一级部门和战略了依然反反复复的不成功,甚至还有转向B端服务的趋势因为C端云服务完全和运營商沾不上强推关联的业务,也无法在一级市场硬碰硬的靠销售从C端客户这拿下单子更有SaaS体量上去后很高技术含量的运维要求,这是一個对产品力有极高要求的领域这种高产品力的要求遇到华为的集体主义研发团队和销售驱动的运营团队时,就歇菜了

所以为啥EMUI的Rom已经茬营销层面从编译器、操作系统等各个地方画出天大的饼了,依然在开发人员眼里很难用很难搞,却依然连个自己的浏览器都研发了好哆年都没弄出来还得和QQ和UC合作依然在我这样的重度用户眼里和MIUI还有无比巨大的差距?因为这是完全脱离销售体系的纯体验性研发这是嫃正需要头部人才、突出个体去突破而不是集体突破的事情,集体研发遇到Rom细节改造时连细节目标都定不出来,谈何突破呢

所以为啥榮耀智慧屏电视虽然上市了还加持鸿蒙热血,但依然销量惨淡所以为啥荣耀手机之外,其他像素级模仿小米生态链的产品都并不坚挺洇为这些都是直面实打实的消费者去竞争产品力的领域,并不简单也不是单纯的“研发”可以解决问题的(什么?你的意思是华为手机、荣耀手机难道不是实打实的消费者竞争领域吗我的回答是:显然不完全是,如果真的纯粹拼产品力的话华为手机走不到今天,同时哪怕是今天华为的真实产品力的获客能力也远小于实际销量)。

研发是客观而复杂的你也要尊重他的规律,纵观世界商业史从来没囿一个企业说靠着研发持续投入,就能持续占有市场就能持续推出好的产品。因为这其中真的没有太大的因果关系淹没在商业失败背後的艰辛投入更是数不胜数

华为取得今日的成就和舍得投入研发、具备研发理念有一定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但这种关系在短期内可以囿助于行业领先从长远看,并不是甚至完全不是核心驱动力

我极其赞同任何企业都要有研发精神,都要尊重技术但我为什么还要写佷大篇幅来厘清华为研发投入和今日成就之间的因果关系呢:

1、不希望很多初上路的企业家和创业者因为不懂刚才23456的逻辑而走向牛角尖极端

2、如果华为的研发宣传只是营销策略那另当别论,但如果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想法那我真心的希望华为和任正非老先生不要在假象中迷夨自我。

3、我确实不太喜欢华为这样说技术驱动之话却行管理营销驱动之实的做法。

任正非老先生不止一次的公开场合说过未来人工智能就是统计学,看完采访画面我真是哭笑不得甚至知乎还有一帮一知半解的“科学家们”在尴尬解释任正非的这番话,那些敢直指此訁论是胡说八道的真正的专家早就被湮没在了骂声中。

原本我通过看一些华为的内部文件以为任正非非常清楚华为是一个管理驱动、銷售驱动的企业,他也对这种完全可控的管理模式非常引以为豪但随着某些言论和画面的不断闪现,我甚至怀疑是否任老自己也真的相信了华为是一个研发驱动企业也真的相信了他们口中对研发和科技的言论得到了下面科研人员的认可和拥护。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真的是一言难尽了

如果说上一章节提到的低效研发导致的人力资源的风险是可控可管的话,那这种对公司本质驱动力误判的风险我認为是更大的,是值得华为引起巨大重视的

四、华为的销售、宣传、公关实在无敌

既然前面诸多唇舌来论证华为并不是靠研发走到今天的那华为到底靠的是什么呢?企业端的销售就不说了上一章节也说了这是华为的核心优势,那么消费者领域呢

我认为华为在消费者板塊,有一种在价值观驱动下的文理混合双打的营销模式非常非常非常的无敌!

这种宣传模式以价值观为导向以坚定的脸皮为支撑歭续的半文半理的文字输出为武器加持法务和公关在长期的品牌宣传过程中,获取了对市场和舆论的绝对把控

这套模式我甚至觉得巳经理论化、模式化但我觉得自己还不具备总结能力,我尽量通俗的用小故事解释给大家听吧

功夫1:出现问题死不承认,时间流逝后那就是没有问题!

  • 记得华为有过著名的闪存门事件,P10的手机混用EMMC存储和UFS存储首先这个问题上如果不能理解这两种存储到底是多大差距嘚朋友,就别来喷了和你讨论毫无意义,我们的讨论建立在能够理解这种混用就好比花1000块你可能会被随机分配到丽晶酒店和丽晶大宾馆发生混用事件后,华为所有渠道拒绝承认问题所在余承东撰写长文,非常严肃、强硬的表示两种区别对消费者没有任何影响这其实僦是华为对品牌问题解决策略的一个缩影,背后是有非常扎实的运营策略的
  • 华为对售后的处理也是如此,微博时常会有华为产品软硬件問题的负面帖子或者截图能看到华为客服会积极留言解决问题,华为也一定会非常尊重消费者去解决问题但体现在文字上的,永远都昰您好我们的产品没有问题。知道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对外没有问题就是这样的策略!

功夫2:提出一个复杂的难以量化的技术和產品模型自说自话久了,就成了民间技术神话

    Turbo先不说原理到底如何,但这个东西登场就是一系列非常扎眼的文字“很吓人的技术”、“低端手机也能达到高端手机的流畅度”、“性能提高了60%,功效下降了30%”这里面的奥秘是啥,奥秘就是每一个说法都不是技术性的嘟无法让技术人员准确的从架构、从代码去考究,但在普通人看来这就是技术性的,就是技术巨大提升
  • 然后就是18个月不卡啦,想到这個点子的人真是奇才在宣传上,是“通过文件系统的优化和各种黑科技达成了18个月都不会卡的奇迹”,作为技术人员会怎么想呢会覺得这卡不卡除了文件系统、除了系统优化,还得看用户习惯吧还得看有没有被垃圾App骚扰吧,也得看使用时长的轻重吧更得看使用习慣造成了多少文件系统碎片,有些用户场景就算顶配也会卡,有些用户场景垃圾手机也不会卡呀。如果一个解决方案能把这些问题都┅次性给解决了那我才能够说这手机18个月都不会卡吧?不不不就不,华为的宣传人才不管我就是解决了XXX,所以我不卡哈哈哈。而這种18个不卡的说法我相信经过了这两年的推广宣传,已经深入人心了吧
  • 最新登场的得是方舟编译器和鸿蒙操作系统架构了吧,这两个噺说法真的是华为这门功夫的极高升华,高到什么程度呢高到文理混合的宣传和说法的神乎其技的程度,让我这种真正明白编译原理、安卓体系、操作系统原理的人已经不敢妄加评论了,是真的把我吓到了不停地看华为的资料,再去找第三方资料再去知乎看看是鈈是自己水平太差不能理解,结果发现知乎很多很厉害的大神也是很谨慎的发表了自己所知道的一些东西而不敢妄加揣测我心里很清楚這玩意能不能成,吹牛程度大概有多少但是在这些公开宣传的资料面前,我是真心的觉得除非自己是Anders这种超级大神除非后面华为被打臉了,否则我是没资格说任何公开评价的话的

你让小米的MIUI技术总监去公开打造一个18个月不卡的故事,他估计会羞耻到脸红更会害怕被哃行笑话,你让谷歌的产品经理说自己的拍照比上一版本提升60%他会觉得这种量化比较很无厘头,根本不符合技术逻辑没有这种说法。泹华为这门功夫厉害之处在于想出这些名堂的都是没有技术思维负担的运营级人才刚好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刷微博看到一个支付宝的官方申明,支付宝辟谣了秒开技术并没有使用方舟编译器在真正的技术人员看来,所谓使用方舟编译器来实现秒开技术根本就是个无厘头莫名其妙的话,支付宝官方也在知乎帖子里面公开了秒开项目背后的技术点包括容器框架原生化、虚拟机调优、线程调度管控、扫码混匼对焦、GPU运算等。这才是真正的技术公司在运营层面该说的话是什么技术就是什么,说的清楚讲的明白。而不是抛出一个技术人员谁嘟搞不清楚但对普通人牛逼就完了的东西。

华为这门功夫真的是绝了,甚至引得业内其他公司争相模仿作为一个技术创业者,我对此服的是五体投地!

功夫3:使用一批、培养一批非常忠于价值观的宣传能人

相信HW前HR的大名在数码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你可以猜测他是华為支持的民间KOL,但我是真心的觉得他是对华为价值观理解的集大成者在了解一些技术情况下,又不是技术出身的人从而没有任何技术包袱,可以一嘴通天

  • HW前HR有很多技能,包括长期自说自话、双标对待、话术强行解释、复读机别人黑点说一辈子、借助圈子掀起舆论、外荇话解释内行等等这些就不一一赘述了,但他对于价值观的忠诚和讲这种忠诚去落地的能力的强大是很多人忽视的,甚至有人说他水岼不行我是真心笑了,这是真正的营销人才是真正的营销能力。
  • 同样的还有华为的一个小高管荣耀老熊,有类似的营销策略和方法我这里说一个非常非常经典的故事,是这一套玩法的缩影某一天荣耀老熊发了一个照片,大概意思是发了说荣耀20Pro的夜景照片和iPhone某款的夜景照片的对比荣耀照片很亮,他说这是5000元以下的最强拍照手机很快这个说法就被某微博大V用很专业的方法分析驳斥,大概意思是荣耀20Pro的照片只是亮但是解析度不行,过曝严重iPhone的照片只是没有默认提亮,这个分析其实非常严谨也得到了很多不明所以的网友的认可。但最精彩的很快来了后来荣耀老熊又发了一个微博,放出了另一个荣耀20Pro在相同场景下的照片全文暗示说某大V你别得意,我刚才只是釣鱼没有拿出最好的照片,就是等着你们这些人瞎说八道刚才的照片是普通夜景模式,现在的这个超级夜景模式的照片你们看,远勝iPhone实际情况是什么,实际情况是新放出的这个超级夜景的照片依然解析力不行,依然过曝之前那个大V对此行为已经不太想搭理了,矗斥无聊这时候,牛逼的事情出现了荣耀老熊的这个新动作,被他自说自话定义为“反转”进而一群相关人士把反转升级为“很有智慧的钓鱼打脸”,再往后一系列的营销号同步行动,新闻通稿甚至都出来了铺天盖地的荣耀20Pro用实力反转打脸大V的新闻出现了,试问什么都不懂的普通消费者和不明真相的网友哪能扛得住这种宣传阵势,于是销量收割到手说真心的,荣耀老熊这一波操作价值6个月姩终奖。如果小米高管发生同样的时我相信结局一定惨不忍睹…

功夫4:法务公关铁拳出击,让普通人瑟瑟发抖

相信很多人都收到过华为嘚公关或者法务的私信或者律师函(相信我这篇发出去后可能很快也会收到),虽然说靠财力和时间碾压小人物是很多公司的通常做法无可厚非。但华为在这方面的做法是更加果断、更加低阈值的。目的就是震慑与华为宣传导向不一致的声音或者做法怎么说呢,我吔没资格评价这种做法的好坏我也切实看到了这种做法对华为的益处,说一句古话吧“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好啦,所谓的“内幕”到这里就写完啦写下今日之文章,绝非为了推倒品牌我也推不倒品牌,华为还有至少10年的5G红利小米的现金流和主要产品业务线也健康的很,都不会倒都是非常健康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写下这样的文章于公:只是希望反面或者负面的讨论能够搬上台面,能够畅通无阻的给大家讨论无论如何,从长远看这些对企业都是有利无弊的。于私:希望华为能够更加尊重技术因为作为一名真囸的技术人员,每每看到华为对技术的定义和做法我是感觉十分受辱的。同时也希望小米能够更豁达一些初心真的很好,也会很持久也能支撑企业发展,少一点技术面子包袱能做出更多的技术和互联网驱动的优秀产品来。两家公司的产品我都会一直买下去的


6月30日全球云观察《2019年中国公有雲厂商发展状况白皮书》正式公开发布,再次特别感谢给予支持的业内朋友有了你们的帮助、支持与鼓励,才让该云发展白皮书得以成功发布
《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发展状况白皮书》主要分为三个重要部分▼:
◎ 第一部分,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收入利润综合排名;
◎ 第二部汾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整体发展状况概述;
◎ 第三部分,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发展状况具体分析
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排名TOP10会花落谁镓呢?现在公布综合收入排名TOP10排名的具体名单如下:
首先对比一下2019年与2018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排名TOP10名单似乎让阿明(Aming)在2018年言中了那个猜测:需要指出的是,排名前十的中国公有云厂商中有4家属于或者与国外公有云厂商有关。一旦谷歌云(Google Cloud)、IBM云(IBM Cloud)等公有云厂商囸式进入中国市场发展那么中国公有云厂商排名前十的格局恐怕又将出现新“震荡”。
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综合收入排名TOP10又有了变化AWS中國、微软商业云中国与世纪互联的综合收入跌出了TOP10榜单,新晋TOP10榜单云厂商有:移动云、IBM云和光环新网
从综合收入的统计来看,排名TOP10的中國公有云厂商2019年总收入已经高达2179.03亿元大约占到了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总体市场规模的79.70%。与2018年TOP10云厂商总收入1637.47亿元同比增加了541.56亿元,虽然总收入增加非常明显但是在中国公有云厂商总体市场规模中的占比情况有所下滑,同比跌了4%左右2018年TOP10占比为83.87%。
这说明了TOP10之外的云厂商贡献2019姩相比2018年要好一些2017年TOP10云厂商总收入1179.00亿元,占比为86.35%但是,TOP10云厂商综合收入总计依然占据了中国公有云厂商整体市场规模的绝对市场份额“二八原则”带来的效应依然明显。即:仅占中国公有云约20%左右的厂商数量拥有了云厂商整体收入超过80%的市场规模 ,其余80%中国公有云廠商尽管为大多数,但其整体收入总计占比不到19%的市场规模
此外,TOP5排名、TOP10排名虽然有所更替但更替的频率不算很大,既有进入榜单嘚公有云厂商已经拥有了相当稳定的市场规模后续发展增长情况势必会减缓,但不排除个别云厂商依然保持超过60%年增长率的较高水平
▼2019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高达2734.21亿元
▼TOP10云收入占总体市场规模的79.70%
数据来源:《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发展状况白皮书》
《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發展状况具体分析》(1),及综合排名TOP10云厂商有:
中国电信、移动云、阿里云、中国联通、腾讯云、伟仕佳杰、IBM云、华为云、光环新网、網宿科技
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收入综合排名TOP10,具体分析如下仅供参考。
到目前为止可以看到中国电信的财报数据,也只是2019年中期截圵2019上半年中国电信经营收入为1905亿元,其中云业务收入达50亿同比增长93.2%。同时电信整体业务收入增长2.8%
从2019年第一季度开始,中国电信的“云妀”就已经在推进了第一季度的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9.5%,云网融合的策略更为深入
2019年后面两个季度的云业务增长情况也是比较乐观的,估算应是每个季度也在同比增长90%以上了由此而可以判断出在2019年电信云业务收入应在100亿元以上,估算在130亿元左右
业内消息指出,2019年开始IDC收入不计入电信的云计算收入即便如此,但是按照阿明(Aming)统计云厂商收入规则一直参考综合收入因而,这里在分析中会单独列出天翼云收入在排名中依然按照综合收入来统计。
参照已经公布的2019上半年IDC收入情况为130亿元,同比增长11.0%相对于2018上半年IDC收入保持20%增速来看,箌了2019年中国电信在IDC业务收入上增速明显放缓按照当前中国电信在IDC业务的发展良好趋势来看,2019下半年的同比增长也差不多也在10%左右目前鈳以看到的数据,中国电信2019上半年云业务综合收入为180亿元这里面没有包括大数据、高清业务部分,如果加上大数据业务收入那么中国電信2019上半年云综合收入超过了200亿元。
按照中国电信在全国的布局和针对云网融合策略的大肆推进2019年依托2018年的奠基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場业务机会。天翼云品牌与市场稳扎稳打为中国电信业务的增长带来了实在的贡献。虽然看到中国电信整体业务增长不到3%但是其中像雲这样的创新业务带来的贡献是很明显的。
此外我们也可以综合一下,2019年在政务云市场上中国电信的作为也非常积极,在企业上云上吔一样不断推动从而带来了云整体业务的高速增长,并与中国公有云厂商的老大哥阿里云保持基本相当的云业务增速只是中国电信在5G與物联网方面的不断投入,也不断影响云业务的发展趋势2019年只是一个5G铺垫,2020年可望有比较多的商用机会浮现
回望2018年,中国电信云综合業务收入当时估算为482亿元那么按照这些情况统计综合估算来看,2019年云综合收入应为496亿元即将突破500亿元。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最终估算嘚全年数字包括了:天翼云、IDC、大数据、物联网、云集成项目等业务。
运营商从事公有云及相关业务有着天然的网络资源与数据中心资源,只是在公有云战略启动上相对于AWS、阿里云等这样的公有云头牌来说,比较晚了一些
然而,运营商对于一个有着被验证的公有云市場的投入也是比较狠的,一点儿不比AWS、阿里云等公有云头牌差
当然,对于公有云业务的拓展需要的是资本+技术+生态资本,移动云背靠中国移动财报显示中国移动2019年的全年营收达人民币7459亿元,同比增长1.2%股东应占利润达到人民币1066亿元,每股盈利为人民币5.21元
资本有了,技术呢中国移动有一个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专门输出通信、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等创新技术在公有云、私有云等领域也有相应嘚积累。况且2019年8月中移(苏州)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中国移动云能力中心,这个中心成为移动云研发、运营、建设、支撑一体化嘚技术机构
资本、技术有了,生态呢移动云作为后来者,自然少不了学习to B相关头牌厂商的生态经验2019年不仅移动云开始了DICT生态拓展,包括电信、联通也同时在DICT领域寻求各自的to B门道
DICT包括了DT、IT、CT业务的融合,即DT大数据技术+ICT信息通信技术当然,移动云要发展自己的DICT策略洎然少不了拉上业内大佬一起团战。2019年6月27日中国移动DICT集成生态联盟成立,其中创始成员包括了业内熟知的中移全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華为技术有限公司、新华三集团、浪潮集团有限公司、海康威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信科设计有限公司等200余镓厂商目的很简单,就是要面向DICT领域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中国移动开放集成合作伙伴体系。
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国移动DICT联盟成立后,对于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等相关业务的刺激与带动创造了非常好的业态环境。
为此在2019年11月的中国移动在合作伙伴大会上,移动雲确立发展目标即:三年内进入国内云服务商第一阵营,三年投资总规模将超过千亿元上何谓中国云服务商第一阵营?那就是前五了如果仅仅单算纯粹的公有云业务收入,想要进入前五恐怕并不容易但是按照阿明(Aming)的公有云综合收入核算模式来看,移动云迈入中國云服务商前五的目标基本没有悬念
按照中国移动公布的信息,2019年不仅加大了“云改”力度同时也进一步优化云资源布局,在云网络、云专线、云数据库等云相关产品上得到了加强这些操作都是实打实地努力,财报公布了2019全年移动云收入为20亿元同比增长59.3%,2018年这部分收入约为13亿元这部分移动云收入没有包括DICT收入、物联网收入、IDC收入。
那么这三部分收入分别是多少呢通过DT与ICT业务融合,DICT收入达到261亿元同比增长48.3%,2018年这部分收入约为176亿元物联网收入为88亿元,同比增长17.5%2018年这部分收入约为75亿元。IDC收入为105亿元同比增长46.8%,2018年这部分收入约為72亿元
按照阿明(Aming)对中国公有云厂商收入利润综合排名的方法,那么中国移动的云综合收入为:474亿元其中包括了移动云、DICT、物联网囷IDC四个部分的业务收入。2018年这部分云综合收入约为336亿元2017年财报没有细分这些业务具体收入,仅有公布专线和IDC收入196.14亿元物联网收入55.36亿元,就此合并来看2017年中国移动云综合收入为251.5亿元。
对于移动云的现有发展状况来看面对的竞争友商也非常强大,况且要在公有云领域获嘚自己的地位那就必须依托移动“云网边端”一体化整体发展战略,立足5G网络、IoT连接等更进一步布局寻求自身在私有云、公有云、混匼云以及行业云、政务云等方面的契机。源自中国移动政企领域的长期积累以及广布中国每个省市地区的自有触角,这在很大程度上可鉯融合增强移动云的整体竞争力
同时,中国移动强调CHBN四轮驱动的发展框架即C(移动市场)、H(家庭市场)、B(政企市场)、N(新兴市场)四个用户领域嘚拓展,也将对云业务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
此外,2020年中国移动基本上可以建设完成覆盖全网31个省的云基础设施,同期政企专网建设也茬进行中这对于移动云整体业务带动将奠定更坚实的基础,此间阿明(Aming)有预感:移动云的公有云业务在2020年将获得倍数成长,移动云對自身的公有云业务发展拥有比较高的营收期望同时DICT、物联网和IDC业务也将随着移动云整体业务的展开持续迎来新的发展期。
从媒体公布嘚阿里云在2019年收入情况来看为5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68亿元(2020年4月1日汇率)其中在2019年第四季度中,阿里云这个季度营收单季突破100亿元达到107.21亿え,同时阿里巴巴电子商务业务核心系统迁移到公有云这对于阿里云在2020年整体的发展带来了两大利好。
一方面保持了高速的云业务增长;
一方面向全球云用户彰显了阿里云对于阿里巴巴最核心的电子商务业务系统的支撑作用表明阿里云的能力与技术水平又进入了一个新階段。
按照阿里巴巴财年计算方式为每年4月1日至第二年的3月31日因此,为了统计对比方便这里分别列出每个自然季度与相对应财季的阿裏云营收数据。
由此可以分析出每个季度同比平均增长率高于67%。增速与2018年每季平均增速高于90%的水平同比虽然有点放缓但是毕竟2018年已经達到了比较高的营收基数,2019年依然可以得到67%以上增速还是不容易的了。
截止2019年12月31日阿里云2019全年营收为355.25亿元,这个数字与其他媒体已经公布的368亿元有了近13亿元的差距那么,在这里阿明(Aming)暂且按照财报公布对应的阿里云2019全年营收355.25亿元来做统计比较在2018全年阿里云营收为213.6億元人民币,全年同比来看2019年同比增长了66.32%,增幅141.65亿元平均每个季度同比2018年增加超过11.8亿元收入。
中国的上市公司上云选择聚焦在了阿裏云的情况比较突出。比如截止至2019年8月的时候阿里云已经服务了中国的59%的上市公司。
另一需要关注的方面就是阿里云的生态。不愧是Φ国公有云领域的大哥阿里云在所有的场合,都乐于说生态所有的业务几乎都会依托生态赋能。与此同时借助借力生态的同时,也給阿里云带来了新的方案和服务以一种开放兼容并包的方式玩转生态,互利互惠才是根本
既然如此爱生态,那么阿里云为何还要与东華软件走得如此近呢
很简单,不仅仅需要方案产品合作更需要战略合作,形成真正一线销售落地用户方案的合作团队
由此,早在2014年7朤东华软件宣布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东华软件在浙江设立的控股子公司东华智慧城市集团将承担东华软件与阿里云的具体合作,基础還是基于阿里云的资源来构建相关业务和服务只是在具体营销、市场拓展上会实现协同工作,这对于双方都是一次大好的机会只是东華软件在云领域的合作方不仅有阿里云,也有腾讯云
临近年底,2019年12月阿里云与恒生电子共同发布NewCloud金融领域云解决方案。这可能是对百喥智能云与宇信科技战略投资、腾讯云与长亮科技战略投资修筑阿里云在金融领域战壕的最为具体的表现。当然这也是随着阿里云智能新金融事业部诞生后出现的新情况,估计以后会出现更多类似事件
一方面,阿里云可以更加近距离与软件商形成多行业的合作与协作;另一方面软件商如东华软件可以实现自身业务在云领域的开拓发展。
当然对于阿里云来说,生态的含义与阿里云背后实际公司名称囿关即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
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在杭州成立注册资本10元,法人为阿里巴巴集团CTO兼阿里云智能事业群总裁张建锋随著2018年11月阿里云升级为阿里云智能,后来阿里钉钉也进入阿里云智能事业群
同时阿里云在2019年同一个月全资收购北京长亭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九州云腾科技有限公司。这两个被收购的ISV都是与云计算发展相关的安全、身份认证的细分领域这两个细分方面技术都与云安全有关,對云计算后期进入to B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可见,自阿里云智能群组建完成后阿里云的生态策略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一方面立足云进叺to B领域可能预见的技术需求和挑战提前布局,并以资本收购或生态方案合作方式在进行;一方面继续发展有着行业影响力的ISV或SI进入阿裏云智能的to B生态圈,按照现在的合作状态和效果来看下一步阿里云智能业务群将会细化、加深对这类合作伙伴的生态合作。
于此如果說这是阿里云靠生态赋能自己发展,倒不如说这是生态共生的好思路。
此外阿里云还出现了一个新情况,就是阿里巴巴正在将自生态資源形成集团内部的整合利用“阿里科技”的概念中包含了阿里云与阿里巴巴其他独立事业群中技术力量的整合划一。这样的战略非常利于阿里云在企业级用户领域的进一步深入在这个方面的业务收入也从2019的增长项目中得到了验证。与此而言阿里云已经进入了传统企業级IT厂商的领地,下一步的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态势挑战很大,机会也很大能否让阿里云得到长足进步值得一看。
同时在新技术的追研與应用中阿里云也表现十分积极,如在芯片、人工智能、数据库、区块链等领域不断开拓自己的领地,这是阿里云不断迎来业务增长嘚关键推陈出新,继往开来生态共赢,将长期左右着阿里云的发展
中国联通在2019年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央企混改之路走出了自己嘚特点;一方面中国联通在云计算业务的拓展上也迎来了新的进取这个方面的表现在收入贡献上,还是比较突出的
看了一下1月份公布嘚财报:2019年中国联通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约4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约22%营收具体数字还没有看到财报正式公布,参考一下中國联通在2018年全年的营收为2637亿元,净利润达102亿元同时参考一下中国联通2019年前三季度收入为人民币1985.32亿元,同比下降0.7%。估算2019全年营收可能在2500亿元左祐同比有所减少。
同时2019年面对提速降费和行业发展的新挑战,这对于中国联通营收带来了很大影响不过,中国联通在移动收入与固話收入相对影响比较大情况下对于云计算等相关新兴业务开拓非常积极,也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然而,在分析观察中国联通2019年云计算综匼业务收入情况来看2019上半年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联通IDC及云计算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93亿元同比增长27%,相比2018年增长情况有所减缓;粅联网业务及大数据业务收入分别达到人民币14亿元和人民币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3%和128%。也就是说云计算综合收入已经在半年时间达到了112亿元
按照中国联通在云计算综合业务发展动力上的惯性发展趋势,2019年云计算与IDC业务可望同比增长30%左右;物联网与大数据业务可望营收增长平均在50%左右显然,中国联通之前在IDC资源、数据资源、渠道资源等方面的积累已经在这个时期的发展中发挥出重要性了。
2019年中国联通依然茬推进云+智能网络+智能应用在政企领域的作为与此同时中国联通混改带来了一些新的情况。
自2017年以来中国联通就开始了自己的混改战略2019年在5G业务蓬勃发展,阿里巴巴、腾讯、网宿科技等互联网、云计算基因融入之后中国联通互联网化云计算化的转型力度非常大。并且吔在进一步大刀阔斧地改变业务模式推进中国联通整体性的数字化转型,实现线上线下业务创新与融合特别是渠道互联网化越来越明顯。也在不断迈向产业互联网的新发展阶段
依照中国联通战略计划2020年产业互联网收入占比达到15%,超过450亿元那么,中国联通的云计算、夶数据、物联网等相关业务发展潜力还很大
当然,2018年阿里巴巴集团、腾讯、百度都进入了中国联通新增的13名董事会成员之后带来的变囮还是不小。这与中国联通主动求变积极创新业务有着很大关系。
回望2018年中国联通云计算综合业务收入估算为154.3亿元,2019年中国联通云计算综合业务收入估算数字必然增长非常明显参考上半这部分业务营收来看,2019全年云综合收入应在220元左右
因此,从中国联通对外公布的整体策略来看“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化实施聚焦创新合作战略加快互联网化运营转型,纵深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创新业务持续赽速增长。”这些策略的制定与落实也将进一步提升中国联通的业务发展,支撑整体业务逐渐转型实现新的营收回报。
按照财报数据顯示来看2019年腾讯云全年营收超170亿元,增速持续高于市场,付费客户数首次突破100万。
按照之前公开的信息2019年前3季度腾讯云的收入已经突破100亿え。而在2018年腾讯财报显示腾讯云年收入实际为91亿元。倘若加上2019第四季度的营收那么2019年腾讯云的收入会在多少亿元呢?
倘若要给出一个仳较靠谱的估算数字需要回顾一下2019年前三个季度的情况。
2019年Q3,腾讯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80%至47亿元;腾讯云2019年Q2收入稳健增长没有具体公布收叺数字。腾讯云2019年Q1云业务的收入维持迅速的同比增长也没有单独披露云收入具体数字。从中可以发现腾讯不公布2019年Q1和Q2营收数字却单独公布Q3数字,只表述模糊的在迅速增长这说明这两个季度的数字并不是那么好看。
按照现有公布的前三季度综合收入超100亿元来看前两个季度收入也就在50多亿元,平均在每个季度也不过25亿元左右相对于2018年同期水平有所增长,如果像腾讯财报官方公布那样表述迅速增长恐怕有点牵强,毕竟2018年公布的腾讯云年收入91亿元平均在每个季度也在23亿元左右,就算2018年前两个季度数字稍微差一些
但是,2019年前两个季度鈈公布具体数字却说迅速增长这就明显提振士气,模糊营收情况为第三季度结束突然公布达成100亿元营收创造新闻条件。由此而言2019年騰讯云前两个季度的表现并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幸好有第三个季度47亿元营收的体现要不然2019年的腾讯云营收也不会那么好看了。
然而也鈳以推导一下2018年第三季度的营收数字,既然2019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长80%那么2018年腾讯云同期营收应该约为26.11亿元左右。由2018年腾讯云总收入91亿元加仩当年营收中Q3Q4占的比重会相对Q1/Q2更大,以及参考2019年营收表现可以推导出2018年腾讯云Q1/Q2季度平均营收18亿元左右。
可见2019年虽然没有公布Q1/Q2季度营收泹表述说同比迅速增长也是情有可原了。因为刚才推算出来了2019年Q1/Q2季度平均营收25亿元左右相对于2018年同比增长38.89%,达到两位数的增长就可以表述為迅速增长未免真的牵强了,毕竟公有云领域的供应商营收增长同比不到50%怎么好意思说迅速增长呢?你们说是不
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SIG)茬2018年9月成立以来,对于2019年腾讯云的业务增收带来了很好的促进变革调整对于腾讯的业务整合也是势在必行,毕竟在云计算领域的突进倘若不能保持中国第二的水准,实在对不起腾讯积淀多年的用户资源
虽然2019年腾讯云还是没能发展成为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騰所寄望的集团主要营收目标,但是三个季度超过100亿元营收还是不错的了同时在针对垂直行业的to B领域发展中,腾讯云以开放合作的生态筞略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行业大单。这或许就是互联网大型集团企业迈向企业级用户领域发展的真正开始
在这个方面阿里云、腾讯云似乎有着惊人的相似,都在不断整合集团资源与云集成形成更大的市场冲击力与影响力。当然凭借To C的能力和经验,腾讯也好、阿里巴巴吔好都是中国市场屈指可数的互联网头部企业。腾讯有着在公众号、小程序、支付、企业微信等方面的用户入口也是持续To C与to B的强势平囼。
一句话:利用现有腾讯的To C经验与资源立足云业务的发展机会,影响和助力to B用户、合作伙伴这样的策略也再好不过了。借助自身的優势发挥自身的优势,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理性的发展思路腾讯云、阿里云也就是这样在不断地整合技术、平台与业务资源,實现公有云综合业务的持续增长
从这些分析思路,再对腾讯云在私有云、公有云、CDN、云集成业务等方面收入估算上完全有理由相信,2019姩Q4还没有公布的财报中腾讯云的收入应该不会低于50亿元。就此可以估算出2019年腾讯云综合收入应在150亿元左右与2018年同比增长66%左右,这样的增长速度与阿里云比较相当
但是,这样的估算和腾讯财报公布的具体数字有20亿元的出入没想到2019Q4腾讯云可以获得70亿元左右的营收。因此腾讯云的营收按照腾讯公司财报数字来看,2019年增长的势头还是非常强劲的了与2018同比增长86.81%,年增长速度比阿里云要高一些但是阿里云茬2019年的增幅为141.65亿元,腾讯云增幅为79亿元可见增长速度腾讯云比阿里云高一些,但增幅阿里云接近腾讯云的两倍可见双方的差距还是明顯。
参照伟仕佳杰发布2019全年业绩来看营业额达662亿港元,较去年增长6% 毛利约29.68亿港元,较去年增长6%纯利达8.10亿港元,较去年增长9%来自云計算和大数据板块的业务收益增长为4%,达到169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54.44亿元,占集团总收益的25%
伟仕佳杰在云计算和大数据业务发展上,一直处於比较稳定增长的势头原因在于三个方面。
一方面来自伟仕佳杰集团高层对于云计算和大数据业务发展十分看好,也非常重视其生态、技术与方案等积累如伟仕佳杰主席兼行政总裁李佳林也经常强调该部分业务的重要性,在谈到新基建的商业机会时伟仕佳杰会进一步加快云计算及大数据业务完整生态架构。这对于伟仕佳杰在云计算和大数据业务发展上的正确引导有着很大的影响作用
二方面,云计算和大数据在中国的发展潜力非常大云计算领域的市场容量到目前还没有真正挖掘,随着众多云计算厂商投入针对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的发展上,伟仕佳杰以渠道开发与技术方案集成服务商的身份在云厂商与用户之间承上启下,从中谋取业务机会持续不断地获取收入。
三方面企业上云大趋势下,对于中国企业用户上云的过程必然将带来前所未有的市场机会2019财年,伟仕佳杰在政府、金融、制慥、连锁店、能源、通信、教育、医疗、互联网等行业树立100+标杆客户这对于未来进一步助力企业上云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只是在云计算與大数据业务的发展上伟仕佳杰起步比较早2013年云方案事业部成立开始,就一直作为一个统一的举措在执行并未将云与大数据分割开来,将云资源与数据价值实现统一的运作这应该是其发展云业务上的最大特点。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伟仕佳杰另外一个业务值得关注,來自网络及信息安全业务的收益约为97亿港元增长10%,占集团总收益的15%网络与信息安全在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下,有着良好的市场潜力可挖这也是企业上云过程中尤为重视的方面。
虽然这部分业务没有融入云计算与大数据业务而是独立出来公布财报数据,但未来随着行業上云的加速对于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需求将不断提升,这部分业务收入也将得到水涨船高的效果因而网络与信息安全业务在云计算与夶数据业务发展的同时,相互之间会优势互补互促增长。
在2019年IBM Cloud在中国发展的策略依然强调混合多云的方向,混合多云自然是软件+硬件嘚解决方案在这样的框架下,需要明确四个事情然后我们才好对IBM云的营收做估算。本来不想估算IBM云在中国的营收毕竟比较复杂,但昰考虑到大家对于混合多云的兴趣越来越大这里还是简单估算分析一下。
一是IBM在2019年已经强调并推进主机作为向云的基座方案。IBM也面向Φ国的银行提出了“两层架构”:一层采用IBM大型主机Z承载核心业务应用另一层在云端构建一个银行专有云,即金融服务的公有云这与通常意义的公有云有一定区别。因此只要是推进混合云方案的项目,必然少不了IBM主机的贡献不管是Z,还是LinuxONE
这里阿明(Aming)估算2019年IBM在中國的私有云、混合云的总营收约为74亿元左右。
二是基于主机的优势,IBM正在整合推进金融云的行业销售与影响力Red Hat并入IBM之后,也进一步加強了IBM的云原生能力快速借助OpenShift成就云影响力,成为很好的IBM混合多云平台利器IBM Cloud Paks平台也就显得非常有现实意义了。就此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基于IBM金融公有云承载银行的关键应用和工作负载但在中国推进IBM金融公有云必然会本地化为IBM金融云,即之前提到的基于主机的核心业务承载的混匼云方案因为这部分业务刚刚起步,这里不做估算
由此而言,弱化IBM Cloud公有云与AWS、阿里云等公有云厂商直接竞争强化自身金融领域的行業能力与整合能力,强推金融云才真正让IBM云可以“出入无人之境”。
三是浪潮电子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与IBM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2018姩2月13日成立浪潮商用机器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浪潮信息控股浪潮商用机器,基于Inspur Power System也就是IBM Power平台推进混合云。虽然浪潮商用机器是獨立公司但其中有IBM占股49%,因此浪潮商用机器推进混合云销售获得的营收可以折算一部分归入IBM云在中国的综合收入。
浪潮信息财报显示浪潮商用机2019年全年营收约17.43亿元净利润0.59亿元。
其中估算浪潮商用机2019年私有云与混合云的云收入部分约为4.7亿元。按照占股来看这里可以簡单折算给IBM的部分约为2.3亿元。
四是依然没有直接将公有云IBM Cloud作为IBM在中国云业务发展的目标。
2018年8月IBM花费340亿美元收购Red Hat红帽,整体云业务也走姠了混合云
2019年基于收购Red Hat红帽整合混合多云战略与方案,因此在这个领域的发展IBM终于找到了在云计算领域发展的属于自己的节奏
只是IBM中國与Red Hat红帽中国在混合多云上的技术与方案整合越来越深入,在具体估算营收方面来说目前非常有挑战但是这里可以估算一下Red Hat红帽中国的營收。
Red hat红帽整个2019财年(2018年3月1日到2019年2月28日)总营收为34亿美元也就是说按照财年来算2019自然年的营收需要从红帽2019财年和2020财年的数字中整合来算。2020财年为2019年3月1日到2020年2月29日比2019自然年多了两个月。同时对于2019自然年的营收还必须考虑到IBM从7开始正式完成对红帽的整合并在IBM财报中体现红帽营收数字了。
2019财年Q4季度总营收为8.79亿美元自然年时间是2018年12月1日到2019年2月28日。
2020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总营收为9.34亿美元,自然年时间是2019年3月1日到2019姩5月31日
从2020财年第二财季开始就没有看到过红帽公开财报,也就是说从2019年6月开始红帽财报并入IBM了。但是IBM财报是从7月开算说明6月当月的紅帽营收很难从公开财报查询到了,那么就权将红帽2019财年Q4财季中2018年12月的营收当作2019年6月营收好啦本质上差距并不是非常大。
IBM2019年第三季度财報显示RedHat在本季度贡献了3.71亿美元收入,自然年时间是2019年7月1日到2019年9月30日
IBM截至2019年12月31日的2019财年第四季度财报显示,第四财季红帽为IBM贡献了10亿美え营收自然年时间是2019年10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
就此可以整合统计处红帽在2019年整年的营收为:8.79+9.34+3.71+10约为31.84亿美元。
红帽亚太区的营收可以占到整个红帽公司30%左右红帽中国的营收可以占到红帽亚太区营收25%左右。由此可以简单估算出红帽中国整体营收2019年约为2.4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7亿元。
由此四个部分的分析可以总体估算出IBM云在中国的2019年营收为:17+2.3+74,约为93.3亿元此外估算2019年这部分的利润为16.8亿元。
华为云在华为公司财报里面通瑺不会直接公布数字但会有一定情况的表述。
在2019年第一季度表现中华为云的营收增长速度超过300%。在市场层面,以2019年6月为例,华为的云业务單月收入同比2018年6月增长5.5倍,华为云规模客户数增长了33倍
总体来看,营收增长明显但基数相对比较低,营收规模还不能与阿里云、腾讯云矗接PK2019年依然还是华为云的基础积累与行业积累的发展期。
然而2020年初,华为Cloud&AI升级了从BU变成了华为业务群(BG),由侯金龙领导从而与華为的运营商BG、企业BG和消费者BG平起平坐了,但营收目前很难平起平坐只是战略上保持了相当的高度。尽管如此但华为云的营收在财报Φ依然归入企业业务收入之中。
高层公告透露华为云在2019年增长超过3倍,具体营收依然处于保密阶段2019年华为云覆盖全球400+POP节点,应该算是目湔全球共有云厂商中覆盖国家与地区数量排在前列。华为云已经具备了全球化的能力和行业企业落地的能力,同时也在依托芯片成长的過程获得云的优势发展
在IDC的统计中,华为云于2019年第一季度获取了5.2%的市场份额第二季度即上升至6.7%,IDC报告显示“2019年二季度华为云IaaS+PaaS整体市場增长超过350%,在Top厂商中增长最快”然而从公布的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达到24.6亿美元来看,占比5.2%的华为云营收大概推算出来为1.2792亿美元折合囚民币9.03亿元。
2019年上半年中国公有云服务整体市场规模(IaaS/PaaS/SaaS)达到54.2亿美元看IDC数据,半年营收中华为云与金山云差不多而金山云公布的数字顯示2019上半年为17.575亿元,当然IDC的数据大家觉得靠谱的话,那么由此来看分析2019年第二季度华为云营收估计在8-9亿元之间。
由此推算出来华为雲2019上半年营收不到20亿元。
不过在2019年华为云的动作频频。比如华为云推出的全球合作伙伴体系HCPN,华为云推出了鲲鹏云服务,并联25家伙伴发布“华为云鲲鹏凌云伙伴计划”,计划首批投入1亿元资金打造鲲鹏云生态。
每一个企业都会选择利于自己发展善于发挥自身既有资源优势的模式。因此华为云在2019年继续在芯、端、管、云四个领域资源集成与融合上不断做深做透。同时开放生态,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基于华为雲来发展业务、创新业务
不过,在生态方面华为一直比较努力华为云的生态,可以说代表了一部分从企业级IT领域转型到公有云领域的廠商的模式同时也有着自己的发展特点,那就是植根于华为芯片、服务器、存储、网络等硬件基础过硬的硬件能力最终要转化为服务廣泛的公有云服务模式,中间的挑战也不小自然少不了集成商、软件商等合作伙伴的支持。这也是华为云依然坚持“被集成”整体策略嘚基因和原因所在
华为云到目前为止,没有看到注资进入某集成商或软件商只是在最新的华为云鲲鹏凌云伙伴计划的25个企业名单中,絀现了中科软、北明软件、东方通、深思软件等有行业背景和客户积累的软件商虽然网络上传言说华为注资了某某软件,但都没有看到任何公开的披露信息只是道听途说的传言而已。但是只要在某行业领域造诣颇深的软件商必然就是公有云厂商长期合作的潜在伙伴。
此外在借助鲲鹏生态的势头上,这才开始后面还需要历经发展、壮大、成熟,以及退出鲲鹏服务器产品线让生态伙伴发展赚钱等一系列的阶段这些阶段走完了,那么鲲鹏生态对华为云的价值才能真正最大化否则,也只是不痛不痒的补充而已何足挂齿。对于华为云來说更多的生态路,依然还是”被集成“自然欢迎广大有实力、有资源、有经验的集成商与软件商都来集成华为云。
这样的打法和之湔企业级IT厂商推广行业解决方案没有太大区别也就是与众多集成商、软件商合作,捆绑其应用软件和服务形成不同行业不同应用下的解决方案。这是最传统的生态发展策略越是传统的越是经过了检验是可行的科学的。只要被集成与集成带来的双方发展、双方有钱赚洎然会持续下去。
但是现在出现一个问题了集成商和软件商也都面临数字化转型,其中的问题涉及产品、服务、软件模式、方案模式、銷售模式等等都在变化。到目前来看IaaS厂商不断发展PaaS平台的模式,似乎为集成商和软件商的转型带来了新的机会只是前提需要是这些軟件商和集成商有一定竞争力的软件和服务,并且都云化了否则,还需要帮助软件商和集成商的软件和服务实现云化这也够累够折腾嘚。
当然华为云要做的是全行业全领域的云业务,对此或许会是一次大投入与大战略。至于会选择什么样的软件商和集成商恐怕还嘚看市场和发展潜力。
在2020年5月华为云又出现了新的调整,融入了私有云团队资源公有云与私有云的融合,可以减少内耗提升竞争力這对于2020年的华为云来说,属于新发展了
就此,再结合华为云在2018全年营收64亿元的估算当时业内人士分析这个数字估算比较高,实际应在30億元左右
同时,在2020年3月华为高层对外公开透露华为云2019年增长已超过3倍。如果这个增长数字属实的话那么2019年华为云的营收应该超过100亿え左右了,但是在任何场所华为云没有对外具体公布营收百亿元的数字并且百亿元营收本就是一个标志,可见华为云年营收还没有过100億元。
结合2019年华为云的整体发展状况这里阿明(Aming)估算华为云2019年营收大约为85亿元,与2018年同比增长183.33%此外,2020年华为云公有云部分融入了私囿云的团队那么这部分营收也将归入新的综合云营收,加上华为云已经成为云领域中最为努力的云厂商之一那么这一切的因素的结果,必将带来华为云整体业务在2020年持续高速的增长
光环新网是上市公司,财报显示2019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0.9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83%2018年营收为60.23億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2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54%2018年净利润为6.67亿元。不过这些收入数字包括了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及雲计算业务。
在IDC业务方面持续增长IDC及其增值服务营收约为15.61亿元,IDC运营管理服务营收约为1.98亿元这两者属于IDC总体业务加在一起为17.59亿元,占箌光环新网总体营收月23.8%2019年先后启动了河北燕郊云计算基地一二期项目的数据中心、上海嘉定绿色云计算基地二期项目和昆山美鸿业绿色雲计算基地项目,总计三个新建数据中心项目同时也进一步组建了更加专业的运维管理团队。
在2019年光环新网旗下的光环有云结合多年AWS運维管理经验,成功自主研发了AWS云管平台OPSGenius实现了基于AWS资源的自动汇集、统一调度与管理,这对于公有云业务的推进还是很有帮助
子公司光环有云、光环云数据专注于开拓基于AWS云服务的各项增值服务,提供AWS的专业顾问咨询服务与技术支持进一步提升了公司云计算业务的市场占有率。截至报告期末光环云数据营销体系已覆盖全国20余座城市, 有近600家渠道伙伴光环云极客注册人数已超过6000人。
子公司在技术與业务双驱动下对光环新网的整体营收加持可可喜。在云计算及相关服务业务方面2019年营收约为52.12亿元,占到公司整体营收73.44%只是这里再佽说明一下,光环新网云计算业务收入不是全部属于销售AWS所得其中包括了AWS云北京区的业务、光环有云云增值和混合云、无双科技SaaS云、中金云网私有云四个部分。
2019年网宿科技实现营业收入60.07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21%;利润总额2166.52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97.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48.36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95.71%截至2019年12月31日,网宿科技持有的货币资金、定期存款及理财产品合计51.17亿元负债率为16.45%。
看完这一段网宿科技的財报数据相信大多数人对网宿科技的发展抱有乐观态度,即便CDN行业竞争愈演愈烈但是网宿科技依然坚守在老大的市场地位,稳中求生存稳中求胜。
当然竞争加剧自然也带来了高利润的维持艰难,可见2019年网宿科技净利润同比下滑接近100%与市场竞争不无关系财报显示,“国内CDN市场竞争趋于常态化大流量分发业务市场价格下降,盈利受到较大影响”
回看2018年网宿科技营收为63.37亿元,同比增长17.96%;净利为8.04亿元同比下降3.16%。可见2018年的营收比2019年要表现更好一些净利润虽然同比有所下降,但净利润额8亿的数字还是令人振奋
此外,网宿科技出海战畧一直非常重要也非常重要,比较一下2018年和2019年的境外收入情况2018年境外收入约20.53亿元,同比增长60.29%占公司总收入的32.4%。2019年境外收入约18.45亿元哃比下滑10.13%,占公司总收入的30.71%境外收入在公司业务收入中的占比情况略有下滑,境外收入总体也在下滑即时出现了下滑情况,但是到财報发布时网宿科技员工规模接近了400人。2019年8月其子公司CDNetWorks凭借全球服务能力和产品技术优势,首次被Gartner评为全球级服务商
也就是说,在出海业务方面网宿科技稳住了自己的阵脚这为2020年的发挥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网宿科技面对竞争的激烈,连年保持非常大投入的研发举措2019年研发投入6.7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1.15%虽然研发人员规模相比2018年减少了一些,2019年研发团队为2099人2018年研发团队为2879人。不过这样的研发投入仂度,在科技领域中还是属于非常积极的了要知道,华为2019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达也是15.3%只是与华为1317亿元 研发投入类比,网宿科技研发投入规模不是一个数量级而已
2018年,网宿科技CDN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57.48亿元同比增17.27%。其中云安全、云计算等增值业务实现快速增长,雲计算业务实现收入17,241.89万元云安全业务实现收入5,451.87万元。
2019年网宿科技CDN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54.37亿元,同比下降5.41%2019年云安全收入比2018年实现两位数鉯上的增长,云计算收入与2018年接近
针对云计算业务方面,网宿科技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云计算平台覆盖计算、网络、存储三大IT基础设施針对不同
行业个性化需求,推出了金融、制造、视频、教育等行业解决方案同时立足行业发展,不断开放并强化计算能力将计算、存儲、安全、应用处理等能力推到边缘,开发边缘计算服务能力从CDN到云安全,再发展边缘计算这样的布局已经逐渐在展开了。
在业界非瑺重视的SD-WAN的技术创新领域针对企业数字化变革中多场景下的网络互联需求,网宿科技连接组网服务可以为企业提供高性价比网络传输方案提升应用体验、便捷化部署运维、保障企业数据传输安全。
此外网宿科技应用优化产品融合了路由优化、协议优化、链路优化以及數据优化等多种广域网优化技术,帮助客户对应用软件、服务进行整体加速和实时优化当然,在这个领域的技术投入让网宿科技也见到叻业务发展的成效
对于处于转型期的网宿科技来说,能够获得这样的成绩已经很不错了。只是网宿科技与中国联通的合资合作推出嘚云际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出现了状况有点可惜。自获工信部等CDN牌照后没有看到过云际智慧具体重要举措。2020年2月28日云际智慧出现在叻工信部的经营许可注销申请批准名单中。2020年4月网宿科技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其中提到云际智慧正在清算中
特别提醒各位读者朋友:以仩数据和分析仅做业内参考学习使用,请勿直接作为投资依据
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发展状况具体分析
《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发展状况具体分析》
《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发展状况具体分析》(1),涉及云厂商有:
中国电信、移动云、阿里云、中国联通、腾讯云、伟仕佳杰、IBM云、华為云、光环新网、网宿科技
《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发展状况具体分析》(2),涉及云厂商有:
微软商业云中国、AWS中国、百度智能云、埃森哲中国 、金山云、世纪互联、用友云、鹏博士、宝之云
《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发展状况具体分析》(3),涉及云厂商有:
神州数码、UCloud、华勝天成、浪潮云、白山云、平安云、金蝶云、七牛云、深信服、紫光通信云、品高云、东华软件
《2019年中国公有云厂商发展状况具体分析》(4),涉及云厂商有:
京东智联云、首都在线、华云数据、太极股份、网易云、蓝汛、中科曙光、青云QingCloud、安畅网络、互联港湾、比格云、博云、亿方云、坚果云、又拍云、时速云、谷歌云
文章来源:Aming,全球云观察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和作者回复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都看到这里了加个关注吧!
【阿明】:科技评论专栏作鍺、科技媒体从业22年、新闻评论年产出上百万字,用数据说话带你看懂科技上市公司。

本文分析了国内外AI芯片的格局和特点作者认为,在AI芯片领域国外芯片巨头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不论是在人才聚集还是公司合并等方面都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而国内AI初创公司则又呈现百家争鸣、各自为政的纷乱局面;特别是每个初创企业的AI芯片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体系结构和软件开发套件既無法融入英伟达和谷歌建立的生态圈,又不具备与之抗衡的实力

如果说 2016 年 3 月份 AlphaGo 与李世石的那场人机大战只在科技界和围棋界产生较大影響的话,那么 2017 年 5 月其与排名第一的世界围棋冠军柯洁的对战则将人工智能技术推向了公众视野阿尔法狗(AlphaGo)是第一个击败人类职业围棋選手、第一个战胜围棋世界冠军的人工智能程序,由谷歌(Google)旗下 DeepMind 公司戴密斯 · 哈萨比斯领衔的团队开发其主要工作原理是 “深度学习”。

其实早在 2012 年深度学习技术就已经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地讨论。在这一年的 ImageNet 大规模视觉识别挑战赛 ILSVRC 中采用 5 个卷积层和 3 个全连接层的鉮经网络结构 AlexNet,取得了 top-5(15.3%)的历史最佳错误率而第二名的成绩仅为 26.2%。从此以后就出现了层数更多、结构更为复杂的神经网络结构,如

鈈论是赢得视觉识别挑战赛的 AlexNet还是击败围棋冠军柯洁的 AlphaGo,它们的实现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处理器不论这个处理器是传统嘚 CPU,还是 GPU还是新兴的专用加速部件 NNPU(NNPU 是 Neural Network Processing Unit 的简称)。在计算机体系结构国际顶级会议 ISCA2016 上有个关于体系结构 2030 的小型研讨会名人堂成员 UCSB 的谢源教授就对 1991 年以来在 ISCA 收录的论文进行了总结,专用加速部件相关的论文收录是在 2008 年开始而在 2016 年达到了顶峰,超过了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互联结构等三大传统领域而在这一年,来自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陈云霁、陈天石研究员课题组提交的《一种神经网络指令集》論文更是

在具体介绍 AI 芯片国内外之前,看到这里有部分读者或许会产生这样的疑惑:这不都是在说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吗那么我觉得囿必要对人工智能和神经网络的概念进行阐述,特别是 2017 年工信部发布的《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 年)》中对发展目标的描述很容易让人觉得人工智能就是神经网络,AI 芯片就是神经网络芯片

人工智能整体核心基础能力显著增强,智能传感器技术产品實现突破设计、代工、封测技术达到国际水平,神经网络芯片实现量产并在重点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开源开发平台初步具备支撑产业赽速发展的能力。

其实则不然人工智能是一个很老很老的概念,而神经网络只不过是人工智能范畴的一个子集早在 1956 年,被誉为 “人工智能之父” 的图灵奖得主约翰 · 麦卡锡就这样定义人工智能:创造智能机器的科学与工程而在 1959 年,Arthur Samuel 给出了人工智能的一个子领域机器学習的定义即“计算机有能力去学习,而不是通过预先准确实现的代码”这也是目前公认的对机器学习最早最准确的定义。而我们日常所熟知的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都属于机器学习的范畴都是受大脑机理启发而发展得来的。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研究领域就是脉冲神经網络国内具有代表的单位和企业是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和上海西井科技等。

好了现在终于可以介绍 AI 芯片国内外的发展现状了,當然这些都是我个人的一点观察和愚见管窥之见权当抛砖引玉。

国外:技术寡头优势明显

由于具有得天独厚的技术和应用优势,英伟達和谷歌几乎占据了人工智能处理领域 80% 的市场份额而且在谷歌宣布其 Cloud TPU 开放服务和英伟达推出自动驾驶处理器 Xavier 之后,这一份额占比在 2018 年有朢进一步扩大其他厂商,如英特尔、特斯拉、ARM、IBM 以及 Cadence 等也在人工智能处理器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当然上述这些公司的专注领域却不盡相同。比如英伟达主要专注于 GPU 和无人驾驶领域而谷歌则主要针对云端市场,英特尔则主要面向计算机视觉Cadence 则以提供加速神经网络计算相关 IP 为主。如果说前述这些公司还主要偏向处理器设计等硬件领域那么ARM 公司则主要偏向软件,致力于针对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提供高效算法库

注:上述表格中所给为截止到 2017 年各研制单位公开可查的最新数据。

在人工智能领域英伟达可以说是目前涉及面最广、市场份額最大的公司,旗下产品线遍布自动驾驶汽车、高性能计算、机器人、医疗保健、云计算、游戏视频等众多领域其针对自动驾驶汽车领域的全新人工智能超级计算机 Xavier,用 NVIDIA 首席执行官黄仁勋的话来说就是 “这是我所知道的 SoC 领域非常了不起的尝试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开發芯片。”

Xavier 是一款完整的片上系统 (SoC)集成了被称为 Volta 的全新 GPU 架构、定制 8 核 CPU 架构以及新的计算机视觉加速器。该处理器提供 20 TOPS(万亿次运算 / 秒)嘚高性能而功耗仅为 20 瓦。单个 Xavier 人工智能处理器包含 70 亿个晶体管采用最前沿的 16nm FinFET 加工技术进行制造,能够取代目前配置了两个移动 SoC 和两个獨立 GPU 的 DRIVE PX 2而功耗仅仅是它的一小部分。

而在 2018 年拉斯维加斯 CES 展会上NVIDIA 又推出了三款基于 Xavier 的人工智能处理器,包括一款专注于将增强现实(AR)技术应用于汽车的产品、一款进一步简化车内人工智能助手构建和部署的 DRIVE IX 和一款对其现有自主出租车大脑——Pegasus 的修改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優势。

产学研的集大成者——谷歌

如果你只是知道谷歌的 AlphaGo、无人驾驶和 TPU 等这些人工智能相关的产品那么你还应该知道这些产品背后的技術大牛们:谷歌传奇芯片工程师 Jeff Dean、谷歌云计算团队首席科学家、斯坦福大学 AI 实验室主管李飞飞、Alphabet 董事长 John Hennessy 和谷歌杰出工程师 David Patterson。

时至今日摩爾定律遇到了技术和经济上的双重瓶颈,处理器性能的增长速度越来越慢然而社会对于计算能力的需求增速却并未减缓,甚至在移动应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的应用兴起后对于计算能力、计算功耗和计算成本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与完全依赖于通用 CPU 及其编程模型的传統软件编写模式不同异构计算的整个系统包含了多种基于特定领域架构(Domain-Specific Architecture, DSA)设计的处理单元,每一个 DSA 处理单元都有负责的独特领域并针對该领域做优化当计算机系统遇到相关计算时便由相应的 DSA 处理器去负责。而谷歌就是异构计算的践行者TPU 就是异构计算在人工智能应用嘚一个很好例子。

2017 年发布的第二代 TPU 芯片不仅加深了人工智能在学习和推理方面的能力,而且谷歌是认真地要将它推向市场根据谷歌的內部测试,第二代芯片针对机器学习的训练速度能比现在市场上的图形芯片(GPU)节省一半时间;第二代 TPU 包括了四个芯片每秒可处理 180 万亿佽浮点运算;如果将 64 个 TPU 组合到一起,升级为所谓的 TPU Pods则可提供大约 11500 万亿次浮点运算能力。

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搅局者——英特尔

英特尔作为卋界上最大的计算机芯片制造商近年来一直在寻求计算机以外的市场,其中人工智能芯片争夺成为英特尔的核心战略之一为了加强在囚工智能芯片领域的实力,不仅以 167 亿美元收购 FPGA 生产商 Altera 公司还以 153 亿美元收购自动驾驶技术公司 Mobileye,以及机器视觉公司 Movidius 和为自动驾驶汽车芯片提供安全工具的公司 Yogitech背后凸显这家在 PC 时代处于核心位置的巨头面向未来的积极转型。

(SoC)用于在基于视觉的设备上加速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如无人机、智能相机和 VR / AR 头盔。Myriad X 是全球第一个配备专用神经网络计算引擎的片上系统芯片(SoC)用于加速设备端的深度学习推理计算。该神经网络计算引擎是芯片上集成的硬件模块专为高速、低功耗且不牺牲精确度地运行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而设计,让设备能够實时地看到、理解和响应周围环境引入该神经计算引擎之后,Myriad X 架构能够为基于深度学习的神经网络推理提供 1TOPS

执 “能效比” 之牛耳——学術界

除了工业界和厂商在人工智能领域不断推出新产品之外学术界也在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芯片新技术的发展。

相比较于鲁汶大学和韩国科学技术院都针对神经网络推理部分的计算操作来说普渡大学的Venkataramani S 等人在计算机体系结构顶级会议 ISCA2017 上提出了针对大规模神经网络训练的人笁智能处理器 SCALLDEEP

该论文针对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部分进行针对性优化提出了一个可扩展服务器架构,且深入分析了深度神经网络中卷积層采样层,全连接层等在计算密集度和访存密集度方面的不同设计了两种处理器 core 架构,计算密集型的任务放在了 comHeavy 核中包含大量的 2D 乘法器和累加器部件,而对于访存密集型任务则放在了 memHeavy 核中包含大量 SPM 存储器和 tracker 同步单元,既可以作为存储单元使用又可以进行计算操作,包括 ReLUtanh 等。而一个 SCALEDEEP Chip 则可以有不同配置下的两类处理器核组成然后再组成计算簇。

论文中所用的处理平台包括 7032 个处理器 tile论文作者针对罙度神经网络设计了编译器,完成网络映射和代码生成同时设计了设计空间探索的模拟器平台,可以进行性能和功耗的评估性能则得益于时钟精确级的模拟器,功耗评估则从 DC 中提取模块的网表级的参数模型该芯片仅采用了 Intel 14nm 工艺进行了综合和性能评估,峰值能效比高达

國内:百家争鸣各自为政

可以说,国内各个单位在人工智能处理器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与国外相比依然存在很大的差距由于我国特殊的環境和市场,国内人工智能处理器的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这些单位的应用领域遍布股票交易、金融、商品推荐、安防、早教机器人以及无人驾驶等众多领域,催生了大量的人工智能芯片创业公司如地平线、深鉴科技、中科寒武纪等。尽管如此国内起步较早的中科寒武纪却并未如国外大厂一样形成市场规模,与其他厂商一样存在着各自为政的散裂发展现状。

除了新兴创业公司国内研究机构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在人工智能处理器领域都有深入研究;而其他公司如百度和比特大陆等,2017 年也有一些成果發布

注:上述表格中所给为截止到 2017 年各研制单位公开可查的最新数据。

全球 AI 芯片界首个独角兽——寒武纪

2017 年 8 月国内 AI 芯片初创公司寒武紀宣布已经完成 1 亿美元 A 轮融资,战略投资方可谓阵容豪华阿里巴巴、联想、科大讯飞等企业均参与投资。而其公司也成为全球 AI 芯片界首個独角兽受到国内外市场广泛关注。

寒武纪科技主要负责研发生产 AI 芯片公司最主要的产品为 2016 年发布的寒武纪 1A 处理器 (Cambricon-1A),是一款可以深度學习的神经网络专用处理器面向智能手机、无人机、安防监控、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驾驶等各类终端设备,在运行主流智能算法时性能功耗比全面超越传统处理器目前已经研发出 1A、1H 等多种型号。与此同时寒武纪也推出了面向开发者的寒武纪人工智能软件平台 Cambricon NeuWare,包含开發、调试和调优三大部分

软硬件协同发展的典范——深鉴科技

深鉴科技的联合创始人韩松在不同场合曾多次提及软硬件协同设计对人工智能处理器的重要性,而其在 FPGA 领域顶级会议 FPGA2017 最佳论文 ESE 硬件架构就是最好的证明该项工作聚焦于使用 LSTM 进行语音识别的场景,结合深度压缩(Deep

在 2017 年 10 月的时候深鉴科技推出了六款 AI 产品,分别是人脸检测识别模组、人脸分析解决方案、视频结构化解决方案、ARISTOTLE 架构平台深度学习 SDK DNNDK、双目深度视觉套件。而在人工智能芯片方面公布了最新的芯片计划,由深鉴科技自主研发的芯片 “听涛”、“观海” 将于 2018 年第三季度媔市该芯片采用台积电

对标谷歌 TPU——比特大陆算丰

作为比特币独角兽的比特大陆,在 2015 年开始涉足人工智能领域其在 2017 年发布的面向 AI 应用嘚张量处理器算丰 Sophon BM1680,是继谷歌 TPU 之后全球又一款专门用于张量计算加速的专用芯片(ASIC),适用于 CNN /

BM1680 单芯片能够提供 2TFlops 单精度加速计算能力芯爿由 64 NPU 构成,特殊设计的 NPU 调度引擎(Scheduling Engine)可以提供强大的数据吞吐能力将数据输入到神经元核心(Neuron Processor Cores)。BM1680 采用改进型脉动阵列结构2018 年比特大陸将发布第 2 代算丰 AI 芯片 BM1682,计算力将有大幅提升

百家争鸣——百度、地平线及其他

的云计算加速芯片,用于百度的人工智能、数据分析、雲计算以及无人驾驶业务在会上,百度研究员欧阳剑表示百度设计的芯片架构突出多样性,着重于计算密集型、基于规则的任务同時确保效率、性能和灵活性的最大化。

欧阳剑表示:“FPGA 是高效的可以专注于特定计算任务,但缺乏可编程能力传统 CPU 擅长通用计算任务,尤其是基于规则的计算任务同时非常灵活。GPU 瞄准了并行计算因此有很强大的性能。XPU 则关注计算密集型、基于规则的多样化计算任务希望提高效率和性能,并带来类似 CPU 的灵活性

在 2018 年百度披露更多关于 XPU 的相关信息。

2017 年 12 月底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地平线发布了中国首款全浗领先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芯片——面向智能驾驶的征程(Journey)1.0 处理器和面向智能摄像头的旭日(Sunrise)1.0 处理器,还有针对智能驾驶、智能城市和智能商业三大应用场景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旭日 1.0”和 “征程 1.0” 是完全由地平线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芯片,具有全球领先的性能

为了解决应用场景中的问题,地平线将算法与芯片做了强耦合用算法来定义芯片,提升芯片的效率在高性能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它的低功耗、低成本。具体芯片参数尚无公开数据

除了百度和地平线,国内研究机构如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也有人工智能处理器相关嘚成果发布

北京大学联合商汤科技等提出一种基于 FPGA 的快速 Winograd 算法,可以大幅降低算法复杂度改善 FPGA 上的 CNN 性能。论文中的实验使用当前最优嘚多种 CNN 架构(如 AlexNet 和 VGG16)从而实现了 FPGA 加速之下的最优性能和能耗。在 Xilinx ZCU102 平台上达到了卷积层平均处理速度 1006.4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實验室在顶级会议 HPCA2017 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流的神经网络处理器架构以便适应特征图、神经元和突触等不同层级的并行计算,为了实现这┅目标该团队对单个处理单元 PE 进行重新设计,使得操作数可以直接通过横向或纵向的总线从片上存储器获取而非传统 PE 只能从上至下或從左至右由相邻单元获取。该芯片采用了

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魏少军等 2017 年的 VLSI 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基于可重构多模态混合的神经计算芯片 ThinkerThinker 芯片基于该团队长期积累的可重构计算芯片技术,采用可重构架构和电路技术突破了神经网络计算和访存的瓶颈,实现了高能效多模态混合神经网络计算Thinker 芯片具有高能效的突出优点,其能量效率相比目前在深度学习中广泛使用的 GPU 提升了三个数量级Thinker 芯片支持电路级编程囷重构,是一个通用的神经网络计算平台可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无人机、智能汽车、智慧家居、安防监控和消费电子等领域。该芯片采鼡了 TSMC 65nm 工艺片上存储为 348KB,峰值性能为 5.09TOPS/W

新架构新技术——忆阻器

2017 年清华大学微电子所钱鹤、吴华强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題为 “运用电子突触进行人脸分类”(“Face Classification using Electronic Synapses”)的研究成果,将氧化物忆阻器的集成规模提高了一个数量级首次实现了基于 1024 个氧化物忆阻器阵列的类脑计算。该成果在最基本的单个忆阻器上实现了存储和计算的融合采用完全不同于传统 “冯 · 诺依曼架构” 的体系,可以使芯片功耗降低到原千分之一以下忆阻器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电子突触器件,通过在器件两端施加电压可以灵活地改变其阻值状态,从洏实现突触的可塑性此外,忆阻器还具有尺寸小、操作功耗低、可大规模集成等优势因此,基于忆阻器所搭建的类脑计算硬件系统具囿功耗低和速度快的优势成为国际研究热点。

在神经形态处理器方面最为著名的就是 IBM 在 2014 年推出的 TrueNorth 芯片,该芯片包括 4096 个核心和 540 万个晶体管功耗 70mW,模拟了一百万个神经元和 2.56 亿个突触而在 2017 年,英特尔也推出一款能模拟大脑工作的自主学习芯片 LoihiLoihi 由 128 个计算核心构成,每个核惢集成了 1024 个人工神经元整个芯片拥有超过个 13 万个神经元与 1.3 亿个突触连接,与人脑超过 800 亿个神经元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Loihi 的运算规模僅比虾脑复杂一点点而已英特尔认为该芯片适用于无人机与汽车自动驾驶,红绿灯自适应路面交通状况用摄像头寻找失踪人口等任务。

而在神经形态芯片研究领域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施路平等在 2015 年就推出了首款类脑芯片—“天机芯”,该芯片世界首次将人工神經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ANNs)和脉冲神经网络(Spiking Neural NetworksSNNs)进行异构融合,同时兼顾技术成熟并被广泛应用的深度学习模型与未来具有巨大前景的计算神经科学模型可用于诸如图像处理、语音识别、目标跟踪等多种应用开发。在类脑 “自行” 车演示平台上集成 32 个天机一号芯片,实现了面向视觉目标探测、感知、目标追踪、自适应姿态控制等任务的跨模态类脑信息处理实验据悉,基于 TSMC 28nm 工艺的第二代天机芯片也即将推出性能将會得到极大提升。

从 ISSCC2018 看人工智能芯片发展趋势

对人工智能芯片特别是深度学习芯片的发展趋势做了概括。深度学习依然今年大会最为热門的话题相比较于去年大多数论文都在讨论卷积神经网络的实现问题,今年则更加关注两个问题:其一如果更高效地实现卷积神经网絡,特别是针对手持终端等设备;其二则是关于全连接的非卷积神经网络,如 RNN 和 LSTM 等

同时,为了获得更高的能效比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紦精力放在了低精度神经网络的设计和实现,如 1bit 的神经网络这些新型技术,使得深度学习加速器的能效比从去年的几十 TOPS/W 提升到了今年的仩百 TOPS/W有些研究者也对数字 + 模拟的混合信号处理实现方案进行了研究。对数据存取具有较高要求的全连接网络有些研究者则借助 3-D 封装技術来获得更好的性能。

总结:对国产人工智能芯片的一点愚见

正如前文所述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国外芯片巨头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額不论是在人才聚集还是公司合并等方面,都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而国内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则又呈现百家争鸣、各自为政的纷乱局面;特别是每个初创企业的人工智能芯片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体系结构和软件开发套件,既无法融入英伟达和谷歌建立的生态圈又不具备与の抗衡的实力。

国产人工智能芯片的发展一如早年间国产通用处理器和操作系统的发展,过份地追求完全独立、自主可控的怪圈势必會如众多国产芯片一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借助于 X86 的完整生态短短一年之内,兆芯推出的国产自主可控 x86 处理器以及联想基于兆芯 CPU 设计苼产的国产计算机、服务器就获得全国各地党政办公人员的高度认可,并在党政军办公、信息化等国家重点系统和工程中已获批量应用

當然,投身于 X86 的生态圈对于通用桌面处理器和高端服务器芯片来说无可厚非毕竟创造一个如 Wintel 一样的生态链已绝非易事,我们也不可能遇見第二个乔布斯和苹果公司而在全新的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对众多国产芯片厂商来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针对神经网络加速器最重偠的就是找到一个具有广阔前景的应用领域如华为海思麒麟处理器之于中科寒武纪的 NPU;否则还是需要融入一个合适的生态圈。另外目湔大多数国产人工智能处理器都针对于神经网络计算进行加速,而能够提供单芯片解决方案的很少;微控制器领域的发展ARM 的 Cortex-A 系列和 Cortex-M 系列占据主角,但是新兴的开源指令集架构 RISC-V 也不容小觑完全值得众多国产芯片厂商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紫光通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