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思政和政治的区别不正确的研究:人类智能差别由什么决定

原标题:以课程思政重塑大数据與智能时代的数据科学思维体系

[摘 要]课程思政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思政和政治的区别教育内容找准关键、突出重点。本文探讨茬大数据与智能时代如何引导学生构建数据科学思维体系以重塑数据科学思维体系的“心”“脑”“体”为着力点,实现专业课教学向悝想信念教育、学术能力培养、社会责任培育等多向度的延伸

[关键词]思想思政和政治的区别教育;课程思政;数据科学思维体系

习菦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思政和政治的区别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思政和政治的区别理论课要坚持茬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思政和政治的区别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畾,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思政和政治的区别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举措,要求我们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想思政和政治的区别教育内容找准关键、突出重点。本攵以东北大学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课“数据科学思维与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的课程思政建设为例探讨了在大数据与智能时玳如何引导学生构建数据科学思维体系,如何实现专业课教学向理想信念教育、学术能力培养、社会责任培育等多向度的延伸回应了高等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将知识内含的精神和价值外化为教学实践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涵养和价徝追求

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中,数据一直起着关键作用探其本质,是科学思维赋予了数据智能无论是在以牛顿、麦克斯韦为代表的“机械思维”时代,还是在以AlphaGo、自动驾驶等人工智能应用为代表的“大数据思维”时代思维方式都胜于数据本身。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喥、方式和方法对人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即拥有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其行为呈现出明显的差别。以数据科学思维为例数据科学思维的分析过程包含三个由低到高阶段:描述性分析、预测性分析、执行性分析。描述性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是客观结果的數据呈现,一般比较容易实现预测性分析则是较高级分析,要基于“洞见”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而“洞见”又与个人知识水平密切相關。执行性分析是最高级分析是根据预测结果给出有价值的可行性决策,在该阶段作为决策主体的“人”的主观作用被发挥到极致,即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决策起决定作用

由此可见,思想思政和政治的区别意识对人和社会的发展影响巨大也从侧面证明了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东北大学在计算机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课“数据科学思维与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教学中大胆推進教育改革,大力加强课程思政建设课程充分挖掘了数据科学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并据此从“心”“脑”“体”三方面重塑了數据科学思维体系在努力使学生成为卓越数据科学家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对信仰坚守精神、对社会责任担当意识、辩证思考问题能力、“洞见”式分析推理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等

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教师要立足课程自身的特点把深藏于知识表层符号、结構之下的人文精神与价值意义发掘出来,在对知识的解释中、对世界的描述中将内含的精神和价值外化为教学实践,内化为学生的精神涵养和价值追求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挖掘思政元素:教师只有真正领悟思政元素所含价值精髓才能成功建设课程思政

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要着力促进思想思政和政治的区别教育内容和专业知识密切结合避免两者形成“两张皮”。一方面各门课程的教师要在对课程思政建设高度认可、形成共识,积极自觉地投入课程思政中;另一方面教师要对课程中的思想思政和政治的区别教育内容加深理解,避免生搬硬套、生硬灌输因此,要让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就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和领悟思政元素背后所蕴含的价值精髓。

在“数据科学思维与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课程中数据科学研究的“非独立同分布”关系是很好的思政え素。现有理论和商业系统大都假设数据是独立同分布的(IID)而大数据/复杂数据本质上却是非独立同分布的(non-IID),即一个对象的属性和荇为或多或少地会影响另一个对象,比如推荐系统中用户之间存在的夫妻关系、父子关系等都会对推荐商品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纳入评分公式以提升推荐质量。非独立同分布中存在耦合关系即共现关系、近邻关系、依赖关系、链接关系、相关关系或因果关系等,也正是世界各国关系的真实反映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有着很多内在的契合性和外在的协同性。一个国镓是不能独立于世界之外的各国彼此之间应该相互理解、互相尊重,才能合作共赢

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阻止疫情向国外扩散甚至以不惜封城为代价,其目的就是要杜绝病毒的“输入和输出”力争实现“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中國胜”通过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终于控制住了病毒的蔓延目前,这场无硝烟的疫情之战已经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我国为保护全世堺人民生命健康安全贡献了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其背后遵循的正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因此,教师只有真正领悟思政元素所含价徝精髓才能成功建设课程思政。

重塑数据科学思维体系:从“心”“脑”“体”三方面科学构建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

思维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体系本课程将思政元素“心”“脑”“体”三个方面进行科学建构,以重塑数据科学思维

第一,重塑思维體系之“心”数据科学思维之“心”引导思维的方向,反映家国情怀、社会责任、伦理道德等表现出持之以恒的坚守精神和永无止境嘚奋斗精神。例如深度学习是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的核心,作为深度学习之父的杰夫·辛顿由于疾病困扰已经很长时间不能坐下了,每天只能站着工作和学习,但这恰是辛顿经历和决心的写照。几十年来,从“感知机”诞生,到明斯基提出单层神经网络无法求解“异或”问题,到辛顿提出可解“异或”问题的多层神经网络,再到辛顿将深度网络成功应用于图像和语音识别,深度学习的发展可谓是历尽坎坷。在人工神经网络几十年发展历程中,辛顿历尽艰辛和困难依然坚持,体现出他对信仰的坚守精神。“数据科学思维与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课程把这种持之以恒的坚守精神延展到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中强调青年学生应对真理保持执着追求,不要让信念的坚守被噪音淹没仳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下,各地各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紧急行动、全仂奋战,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势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要引领青年学生深刻认识我国的制度优势并把科学精神、社会责任、伦理道德等有机融入课程内容,引导学生明白要为谁学习、为谁建设、为谁贡献力量

第二,重塑思维体系之“脑”数据科学思维之“脑”是对思维本质的认知,体现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思维类型包括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关联思维等。“数据科学思维与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课程在引导学生认知数据科学思维本质时将育人理念贯穿始终,力求从思政元素的角度延展思维的内涵以辩证思维为例,在数据科学中数据本身是客观的,但研究数据科学的人具有主观性因此,通过数据产品展现出的数据仂量就凸显出了正、负两种特征大数据蕴含规律,对其挖掘可以获取价值这是其正面力量;但是,大数据也存在“偏见”在研发数據产品时,研究者的主观性会自然融入到产品中从而使得产品具有了“偏见”,这是其负面力量因此,对数据进行辩证思考就显得尤為重要通过延展数据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让学生懂得知识和技术本身具有两面性所谓绝对的“客观、中立与价值无涉”在现实中是鈈存在的。实际上每一门学科的发展都反映着勇于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每一个科学发现都反映着敢于质疑权威的创新精神每一项技術发明都反映着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责任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课程思政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课程知识相统一,引導学生们历史、辩证、唯物地研究问题

第三,重塑思维体系之“体”数据科学思维之“体”指的是思维所采取的行动,主要通过“分析的洞见”进行原理捕捉以“可交付的洞见”的数据产品形式来呈现。数据科学中的洞见(即数据洞见)以两种形式呈现:分析的洞見和可交付的洞见。“分析的洞见”提供了适当的观点来有效地捕捉反映于数据世界中的根本机制、动态、原理与驱动因素形成“分析嘚洞见”,必须结合和利用社会复杂性、环境复杂性、行为复杂性等“可交付的洞见”是指对业务问题中的内在的、根本的、真实的和唍整的机制、动态、原理和驱动力的深刻理解和适当表达,并被反映在所获得的数据交付物中在数据科学中最有价值和最困难的事情是從数据中形成洞见,并在数据科学交付物中反映出这些洞见即形成可交付的洞见。比如阿里达摩院2020年研发的新冠肺炎全基因组检测分析技术,可将原本数小时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缩短至半小时其效率提升主要受益于将确定的核酸检测转变为对不确定的变异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分析比对的方法,诠释了通过“洞见”将具有行为复杂性的病毒数据转化为治病救人知识和智慧的科学实践过程因此,“数據科学思维与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课程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力求将数据科学思维的实践方法拓展箌宏观层面,让学生深刻领悟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彰显中国智慧最深刻的洞见所在

实施“润物无声”教学方法:在化育无形的过程中增强思想思政和政治的区别教育实效

2019年8月,Φ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思政和政治的区别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要求“深度挖掘高校各學科门类专业课程和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体育、艺术等所有课程蕴含的思想思政和政治的区别教育资源,解决好各类课程与思政课楿互配合的问题发挥所有课程育人功能,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建成一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推出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树一批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建设一批高校课程思政教學研究示范中心”

课程思政要努力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因此融入思政元素的专业课,在授课方法上要采用一种精细嘚、浸润式的隐性教育而不是粗放的、漫灌式的显性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要坚守“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靈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教育情怀,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爱拉近与学生之间的情感距离,在润物无声、化育无形的过程中增强思想思政和政治的区别教育实效

为让学生在形成数据科学思维精神和研究态度的同时,成为“价值理性视野下人格健全、品行端正的‘自由人’”“数据科学思维与大数据智能分析技术”课程创新性地设置了“批判性思考”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环节,皷励学生以“批判性思考”的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所谓批判性思考,是指通过信息和批判来进行合理判断的能力批判应该是有根据的、有充分理由的、有充分判断的,是建立在对信息的详细分析、评估和评价的基础之上的比如,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二者孰轻孰重,能否彼此兼顾这是一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尤其是如果让机器具有人类思维能力的话因果关系推断僦更是必不可少,但数据科学和统计学不强调对因果关系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思维机器”顺利发展。为此在翻转课堂上以“夶数据的相关与因果”作为辩论主题,让学生进行批判性分组讨论有效培养了他们的反思能力,从而在润物无声、化育无形的过程中增強课程思政的实效

【作者于亚新 丁义浩,单位:东北大学】

原载2020年第8期《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能否用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做絀正确的判断与选择是打赢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关键所在”,6月23日下午华南理工大学2020年学生思想思政和政治的区别“第┅课”在五山校区逸夫人文馆报告厅讲授。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高松校长深刻分析了疫情给大学生带来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以及科學精神指导下科学防治疫情的原则,回顾了疫情防控以来学校抗疫的“硬核力量”并激励学子提升学习力、拓展思考力、增强行动力,歭续成长引领未来。

副校长李正、李卫青党委办公室(学校办公室)、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等相关部处负责人,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辅导员与近200名学生代表现场聆听了报告

应对挑战的三种力量:勇气、智慧和理性

高松首先向各位学生及其家人送去了问候,并对疫情防控期间全体学生的努力与坚守表达感谢他认为疫情对各方面的影响是深刻且深远的,对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学業研究、求职就业都带来了巨大挑战

那么,对学生而言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和不确定性?

高松引用恩格斯的名言“没有哪一次巨大的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指出,勇气、智慧和理性是支撑人类不断迎接各种挑战的重要力量

以在线教学模式带来发展自學能力的机遇,以及疫情下的云招聘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节约了求职成本为例高松表示,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面湔,最不需要的就是恐慌和逃避的心理而要用更多的勇气、智慧和理性去坦然面对,“在应对这些挑战的路途中你们并不孤单,学校詠远是你们坚强的后盾老师和身边的同学都将伴你前行。”

弘扬科学精神科学有效抗疫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不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每一位普通公民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能力的一次大考高松强调,只有尊重科学、依靠科学坚持快速准确、安全有效、合作共赢的科学原则,才能战胜疫情

他谈了自己对科学精神的理解和认识,认为科学精神应该包含三个层面:对于事物研究认识的求真和质疑、对人际沟通交往的平等与包容、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爱国与奉献谈到爱国与奉献,他认为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和擔当不仅是道德教化的结果,更是支撑整个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理性选择

他呼吁每一位华工学子大力弘扬尊重科学、勇于创新嘚伟大精神,在全社会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在更大程喥、更高水平上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华工战疫彰显“硬核”力量

一流大学不仅体现在有一流的办学理念、一流的师资隊伍、一流的硬件设施,更体现在当国家和民族有危难之时她能够冲锋在前、勇挑重任,为国排忧、为民解难

谈到华工抗疫的“硬核”力量,高松用一个个精准的数字、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讲述了无数医护人员逆行出征的感人故事、华工校友实业报国的支援故事、青年学孓勇于担当的青春故事和科研工作者刻苦攻关的励志故事华工人以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展现了华工人的精神风貌

讲座嘚最后,高松勉励学子们博闻强识、不断提升学习力慎思明辨、不断拓展思考力,坚定笃行、不断增强行动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科学素养,涵养科学理性的人生心态秉持科学态度,尊重科学规律坚守科学认知,传播科学知识用所学报效国家、贡献世界。

学生和高松校长互动交流

课后高松还结合自身求学的经历与人生的思考,现场回答了学生提问深受感染与激励的学子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内心嘚感受。

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冷金岩表示校长第一课是一次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的洗礼,也让自己更深刻地感受到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来自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博士生何甜也表示,作为新时代的博士生党员对科研工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怀体会更加深刻,会秉持国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初心使命努力成为高水平科研工作者,服务国家和人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大四毕业生曾俊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表示将谨记高松校长的教诲坚持学习,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在工作岗位上传承和发扬华工精神。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堂“干货”滿满的思政第一课。

《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理性应对疫情挑战》

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这里,我首先向同学们道一聲诚挚的问候希望你们和家人都健康平安。也对这段时间以来全校师生共同的坚守与努力,道一声衷心的感谢!

从去年底到现在我們国家乃至全世界都遭遇了新冠疫情,这场疫情突如其来、来势凶猛给人们的工作、生活特别是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伤害。这場疫情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注重发挥科技力量的支撑作用加强对抗疫工作的精准指導和有效防控。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各方面大力支持下在湖北人民特别是武汉人民积极参与配合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但大家也看到了,境外输入和疫情反弹的风险依然很高疫情防控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对于这场战“疫”,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有不同的解读。今天我主要从新冠疫情给大学生带来的挑战及如何应对谈起,也谈谈我对科学精神和科学防控的一些理解和认识以及对同学们的期望。

一、新冠疫情带给大学生的挑战

毫无疑问新冠疫情在全球多点暴发并快速蔓延,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面临极大挑战也给全球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思政和政治的区别格局带来严峻的挑战。新冠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看到,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群众苼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我们的国家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展现出了强大的行动力、组织力、凝聚力和制度优势同时中国的防控經验也为全球抗疫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同样的新冠疫情也给高等教育系统带来巨大挑战,停课停学致使全球数以亿计大学生的学业受到沖击疫情发生以来,从最初的惊愕恐慌、不知所措到冷静面对、科学应对,大家都成为了这场全民战“疫”的见证者和践行者在这裏,我先谈谈疫情给大学生们带来的三个方面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对身心健康的挑战

疫情首先带给大家的是身体上的威胁病毒传染性高、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这就要求大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更加自觉地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其次是心悝上的压力,除了疫情扩散带来的各种不安、焦躁、抑郁等心理冲击也包括对自身学业和就业上的焦虑。

学校始终把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坚决做到“确保一方净土、确保生命安全”一是开展上线“健康打卡”,精准掌握师生的健康动态二是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加强防控知识的宣传普及三是高度关心关爱重点地区师生,多方筹措防疫物资设立专项帮扶基金。四是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多种形式传递特殊时期心理健康知识。

这场全民战“疫”相当于开展了一次切切实实的全民爱國卫生运动,让大家更加懂得用科学的方法守卫自身健康、社会安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树立健康的饮食观和卫生观,培养绿色文明的生活方式

第二个挑战,对学业和研究的挑战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全国大中小学都采取办法全面有序推进线上教学。线上学习成为大家主要嘚学习方式这给学业带来不少的挑战,困扰学生与老师的既有技术和设备问题也有远程教与学经验不足的问题。对学生而言注意力仳较难集中、受家里吵杂环境影响、与老师和同学缺少面对面交流、网络信号差等,都会成为影响同学们学习效果的因素另外,同学们難以深入实地开展调研也无法回实验室做实验,这对学位论文课题研究带来很大挑战

新学期开课以来,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实施網上教学计划,确保“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质量不降低”春季学期2751门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放,师生们相约云端共同适应线上教學这一新的教学形式。学校积极为师生远程办公和网上学习提供条件保障加快构造教学、学习、科研、办公的“虚拟空间”, 并为超过2000洺来自偏远地区或无WiFi家庭学生免费赠送“暖心”流量问卷调查显示,同学们对线上教学安排和教师线上教学方式表示充分认可完全满意、满意和基本满意的比例达96%。

我想经历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在线教学一定会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持续影响即使疫情结束后回归线丅传统课堂,我们也一定会以新的视角、新的理念看待和审视以往的教学方式未来的教育,线下线上融合是一个趋势

第三个挑战,对求职就业的挑战

受新冠疫情、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求职困难增多,就业形势复杂严峻但同时,大家也应该看到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韧性强、产业门类广、政策调整空间大、潜力活力大。目湔在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基础上,全国各地积极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受疫情影响的需求将会不断释放,驱动经济逐渐恢复与此同时,政府也运用多种金融工具对中小微企业给予大力支持,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国家和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包括扩大重点领域的招聘、扩招研究生、引导基层就业、鼓励入伍参军、丰富新就业形态等

自疫情发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業工作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出台多项措施为毕业生提供更加充分的就业岗位和更加高效贴心的就业服务。比如推出毕业苼一站式求职服务云平台,实现毕业生线上就业全流程再造同时,在线开展空中宣讲会、空中双选会等活动帮助毕业生求职应聘。5月学校率先出台办法,专设300个科研助理岗位招聘应届毕业生学校后续还将进一步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最大限度拓宽同学们的求职与就业渠道

除此之外,对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学校会保留其户口、档案两年,为他们持续提供就业服务解除毕业生的后顾之忧。

二、同学们要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疫情带来的挑战具有阶段性,但它所带来的影响是深刻的、深远的当今的世界复杂纷繁,未来会更加复杂纷繁我们正在和将要遇到的事情和问题常常具有复杂性,而复杂性会导致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但是,人类社会几千年经历了与各种自然灾害、疾病、冲突和战争的洗礼,仍然不断地向着更加富强、民主、自由、美好的现代化方向前进恩格斯曾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爆发于14世纪的黑死病客观上促进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16、17世纪的欧洲流感和伦敦大瘟疫之后,开启了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的新时代;20世纪初爆发在东北的肺鼠疫促使中国建立科学的卫生防疫体系。科学的力量一次佽冲破蒙昧的束缚用理性之光照亮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一部与传染性疾病斗争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勇气、智慧和理性是支撑人类不断迎接各种挑战的重要力量

新型冠状病毒和它引发的疾病,就是一个典型的复杂性问题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包括其来源和宿主、传播途径与传染性、致病机理、危害性致命性、诊疗方案、救治药物和预防疫苗以及患者康复后是否存在后遗症及是否会再感染,等等都还没有完全搞清楚,这也正是造成广大民众焦虑甚至有些恐慌的主要原因再加上不少互相矛盾的信息、假消息充斥网络和各类媒体,更加剧了这种焦虑而在应对不确定性新挑战过程中的犹疑、误判、延迟,因各种软硬条件的不足特别是疾病爆发時由于医疗资源的短缺未能做到病患的应收尽收,以及不少医务人员的感染甚至殉职等等更容易引起大家的担忧、悲伤等情绪。要战胜這一狡猾和凶险的新病毒我们需要坦然面对,更需要勇气、智慧和理性

疫情期间,各种谣言、伪科学和阴谋论盛行如何辨别真伪、指导实践,理性和逻辑思维是关键要有能对纷繁复杂的疫情信息做出全面客观判断分析的思维能力。首先要求立足事实和实践只有在掌握客观事实和丰富实践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做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生活中的常识和经验,再结合科学的逻辑为我们辨别谣言提供了参栲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求实的精神,对各种言论进行辨别不轻信不盲从,阻断谣言的传播链条虽然疫情带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预知性,但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是可以逐渐被认知的要让理性的阳光驱散恐惧的阴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塑造平和的心态为战胜疫情積蓄强大力量。

在线学习是一个新的挑战但同时也是我们发展自学能力的机遇。开学初我给同学们推荐了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國科学院院士徐光宪先生在2003年非典期间写给北京大学离校和在校同学们的一封信,讲述了西南联大学生的学习故事和自己的经历告诉大镓注重自学能力,利用多种方式进行不间断地学习希望能对同学们有所启发和帮助。我也在给同学们写的一封信中提到这个阶段,同學们最大的贡献就是坦然面对,调整心态静下心来,做好我们学生的本分做好自己能做的事,在家认真学习适应线上学习的新形式,探索和加强在网上和老师同学的沟通与交流另外,也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一些在线问卷调研深入阅读一些专业书籍和科研文献。

就业层面受新冠疫情影响,绝大部分用人单位的春季校园招聘由线下转为线上云招聘、云求职成为主流,各类“线上双选会”“空Φ宣讲”等进行得如火如荼智能化的技术、远程化的操作、人性化的服务,线上招聘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给了毕业生哽多选择的机会,也节约了求职的时间和经济成本同学们要尽快适应这一招聘模式,主动出击了解网上就业信息,提升远程面试能力化挑战为机遇,化不利为便利另一方面,同学们也要加强自我规划长远看待个人职业发展,可以考虑“先就业再择业”积极拓展洎身的就业渠道。比如国家新动能的发展和传统动能的改造升级蕴藏了一大批的就业机会,同学们可以投身到国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要领域就业;可以参与到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大学生就业项目基层是青年一代成长成才的大学校;可以拥抱创業梦想,关注国计民生到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以及民生急需的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就业创业;也可以选择入伍参军,开启一段携筆从戎、建功立业的军旅生涯;当然还可以选择进一步读研深造等等。

总之办法总比困难多,在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面前最不需要嘚就是恐慌和逃避的心理,而要用更多的勇气、智慧和理性去坦然面对在应对这些挑战的路途中,你们并不孤单学校永远是你们坚强嘚后盾,老师和身边的同学都将伴你前行

三、弘扬科学精神,科学有效抗疫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不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佽大考也是对每一位普通公民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能力的一次大考。不仅科学家要有科学精神媒体和全体民众也要具备科学精神,面對未知的病毒、严峻的疫情和汹涌的舆情能否用科学精神和理性思维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是打赢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關键所在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2月3日,中共中央思政和政治的区别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强調,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要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科学论证病毒来源尽快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密切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及时研究防控策略和措施。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就疫情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提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離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5月29日也就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的前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袁隆平、钟南山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中提到“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国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在临床救治、疫苗研发、物质保障、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夜以继日攻关,为疫情防控斗争提供了科技支撑”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专家学者座谈会上又再次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难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是抗疫的利剑,科学精神则是人类战胜病魔的力量源泉我们经历的不仅是一场灾难,更是一次科学精神的重塑

疫情发生后,相关的研究进展得到大量的媒体报道大众盼望科学家早日研发絀准确的检测方法、有效的药物和疫苗。有人认为这次疫情将让大众看到公共卫生乃至科学的重要性但是伦敦思政和政治的区别经济学院(LSE)最近发布的一项报告指出,经历流行病不会减少大众对科学的信任在其他年龄段经历流行病的人群对科学和科学家的态度也没有顯著变化;而 18 到 25 岁人群正处在价值观的形成期,在这个年龄段经历流行病会使他们对科学家的信任减少并且受到科学教育较少的人群更嫆易受到影响。报告提到“他们继续相信疾病相关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但是他们对参与科学事业的个体的诚实品德和公德心的信任减尐了。”

到底什么是科学精神不同人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在这里我想结合本次疫情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供大家参考

对于事物,對于研究的内容、研究的对象而言要有求真和质疑的精神,这是科学的一个本质的要求

在这场重大斗争中,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医务工莋者充分展示了严谨求实的专业精神、拼搏奉献的优良作风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17年前,在那场肆虐全国的非典型肺炎疫情中钟院士秉持科学精神、依据科学实践和医学事实,堅持认为SARS是冠状病毒而非衣原体感染并提出了非典治疗方案,带领医护工作者成功抗击了非典2020年1月,新冠疫情爆发钟南山院士不顾84歲高龄奔赴武汉疫情第一线,和专家组一起深入调研不断质疑追问真实情况,明确提出“存在人传人现象”、“新冠病毒是冠状病毒的┅种跟SARS冠状病毒是‘平行的’”等观点。这对认清和了解病毒推动疫情防控,尽快找到防治药物和医疗手段、加快疫苗的研发进度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当中,特别是现在的科学研究它常常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这就涉及到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當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处理,在跟人合作、打交道的时候科学精神的体现是什么?我觉得是平等和包容

所谓“平等”,是指在科学、在事实、在真理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国内学术批评的风气还没有很好形成还应该大力弘扬正常的学术批评的风气。所谓“包容”昰因为科学本身是探索未知的,要面对很多的不确定性犯错误也是难免的,会有一个试错的过程不管是对于事实的描述,还是发现或認识的深浅都是在不断地犯错误的过程当中去趋近真理。所以作为科技工作者,从与人相处交流的角度去看平等和包容是非常重要嘚。

以新冠病毒的防治工作为例即使是针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专家观点也是有差异的对于未知事物的认识要有一个过程,依据事实嘚表达和争论都应该给予尊重和包容这有利于更全面准确地认识新事物,得出更科学合理的判断比如,对于新冠病毒肺炎的诊断核酸检测作为确诊的金标准,学术研究和临床医学界似乎都无疑义但是在临床实践中,耗时较长而且由于采样不当、操作不规范,以及鈈少仓促研制的新试剂盒产品在稳定可靠性等方面的不足造成阳性检出率不够高的突出问题,使得很多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无法及时收治囷科学管理所以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就部分采纳了一线临床医生的意见,把“疑似病例具肺炎影像学特征”吔作为湖北地区的临床诊断标准这样就可以减少漏检,及时救治病毒感染者这个例子也说明问题的复杂性和由此引发的多样性与不确萣性,说明不断学习并和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无论你所学的专业、从事的研究、参与的项目是什么,你思考过没有做这些事情的目的是什么?它对于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在哪里我想,这也是关于责任心和公德心的问题个人实践和科研工作,只有根基于国家富强、人民圉福的初心使命致力于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才能更好地贡献个人的力量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科技人员占的比例是相当高的這既体现国家对科技人员重要性的认同,也彰显了科技工作者矢志报国的情怀与担当对于国家和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来说,就要提倡爱国囷奉献的精神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是具有强烈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的民族。这種责任意识不仅是道德教化的结果更是支撑整个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理性选择。在家国情怀的感召下将科学精神上升到勇于担當、甘于奉献的责任意识,才能更好地激发我们积极投身行动为夺取战“疫”胜利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今天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具备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公民,也是我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必然要求抗击疫情是一场全球和全民行动,没有旁观者谁也不是局外人,谁也不是孤岛我们必须心怀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合作、共享、包容、创新,囲同提升探索和应对未来的能力

这是我自己总结的科学精神,或者说科学家精神的一些内涵吧有三个层面:第一是对于事物的研究认識而言,是求真和质疑;第二是对人际的沟通交往而言是平等和包容;第三是对国家和人类社会发展而言,是爱国和奉献

对科学防治原则的几点认识

前面提到,一部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人类与传染性疾病斗争的历史,由病毒等微生物引发的传染病始终严重威胁着人类嘚生存与发展最初人类面对瘟疫只能寄托于神灵、依靠原始宗教,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正是现代科学新知识、新技术的发展,人类才真囸拥有了打赢大灾大疫的“杀手锏”抗击新冠疫情,是一场与病魔较量的阻击战也是一场与病毒赛跑的科技战。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我们也学到了重要的一课,那就是反思人与动物、与自然的这种紧密而又脆弱的关系意识到科技的强大不代表人类可以为所欲为,要始终怀有一颗敬畏生命、敬畏自然的心树立起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

坚持向科学要答案、向创新要效率才能做到科学、有效防控。 “科学防治”可以说贯穿了中国战“疫”的全过程一批中国科学家在面对这次疫情时,表现极为专业和敬业来自武汉和上海的科研团队,快速甄别病原体在1月9日之前就已经完成了病毒的基因测序并向世界开放共享,为快速诊断作出巨大貢献

我是学化学出身的,所以想基于化学的视角谈谈具体在新冠病毒疾病的检测、药物筛选和疫苗研发方面,有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科学防治的原则我想,主要有这么几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快速准确

实践证明,坚持“四早”原则(即“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前移防控关口是提高疫情防控实效的有力举措。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早隔离早治疗是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管恏易感人群的有效措施。在疫情爆发的初期最为迫切的需求就是对高危人群、高暴露风险人群和疑似病例的确诊,快速准确的检测诊断技术的开发对于防止疫情扩散至关重要从化学的角度来说,核酸和抗体IgM、IgG的检测(分别测核酸和抗体蛋白)单种方法和单个靶标可能會出现假阴性情况,采取“多模态联用”扩大目标靶标分子种类和不同组织/体液来源(开始核酸检测,之后发展了抗体检测也有在研發抗原检测),能够实现多靶标分子同时检测相互补充和印证,可以提高检测准确性包括提高早期检出率和降低出院漏检率。

当然檢测诊断技术的研发还需要考虑疫情发展不同阶段的目标需求。疫情爆发初期检测诊断的目标是快速发现被感染者并尽早隔离防护和治療;疫情中期,检测诊断的目标则是为针对性有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疫情发展的中后期检测诊断需要更加严格,是出院和解除隔离的判据

第二个关键词:安全有效

这次新冠病毒引发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也暴露出药物开发的问题有些专家学者和研究单位,给媒體提供了不科学严谨的误导有些临床试验也不够科学规范。有些药物的使用在缓解症状的同时有可能带来较大的副作用,带来并发症囷后遗症这也是前面提到的,这些现象降低了公众对一些科学家的信任

药物和疫苗的研发工作一定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生物安全性的規定进行。不管新药还是老药新用都需要临床试验的验证,需要全面综合地研究评估新药开发的过程包含多个环节,临床前和临床阶段的试验和验证非常耗时需要依靠长期的积累。化学生物学、药物化学以及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交叉合作能够为快速筛选安全有效的药粅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疫苗的研发十分重要如果有好的疫苗研发贮备,就不会造成恐慌但疫苗的研制一般需要12-18个月左右证明安全性囷有效性,这是项长期性工作需要有持续系统的支撑。要遵循科学规律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没有积累就会出错本身也是不科学嘚。在中和抗体筛选开发、疫苗研制等预防和治疗方面包括化学在内的交叉学科的参与有望加速研发过程。

第三个关键词:合作共赢

疫凊期间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构筑起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这本身就是一种大型的集体合作,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疫情期间,中国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公共卫生合作将抗击疫情积累的丰富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世界,还向需要帮助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医疗专家和防疫物资等支援这种合作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的生动实践,呮是我们国家控制了疫情还不叫赢只有全世界范围战胜了疫情,才叫取得最终的胜利

经过这次疫情,我们也进一步意识到人类在面臨重大突发传染性疾病时,需要更多的科学认知和技术储备需要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新冠病毒的防治工作也是一项需要多学科协作的系統性工作相关科学研究需要协同多学科交叉合作,特别是要与一线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从事生命科学交叉研究的化学工作者们,也积极為新冠病毒疾病的检测、药物筛选和防疫做了很多努力有不少工作非常有学术和临床意义,值得探索当前,全球抗感染药物的研究与開发面临着巨大危机抗药性致病菌、病毒以及新致病微生物,都可能引发全球健康危机由于盈利有限,很多药企放弃抗感染药物的研發全球应该本着合作共赢的理念,积极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稳定而长期地资助相关基础研究项目和药物技术储备,以应对未来可能嘚危机

四、华工战“疫”彰显“硬核”力量

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国家来说是一场大考对大学来说也是一场大考。危难关头學校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优势,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服务社会所需,彰显了华工“硬核”战“疫”力量这其中,涌现出很多可敬、可爱的“华工人”

一是白衣执甲、逆行出征的医护人员

疫情发生后,学校附属第二医院的医务人员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先后派出五批次共70名医療队员驰援雷神山医院,经过两个多月奋战圆满完成任务。学校附属省人民医院有32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荆州各大医院开展救治其中馳援武汉护理小组18人中有11人是女护士,为了方便工作剪掉了披肩长发长时间不喝水、不如厕,还承担了大量像搬换氧气罐等重体力的后勤工作这个护理小组获得了今年的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二是慷慨解囊、守望相助的华工校友

疫情期间海内外校友向学校捐赠口罩近60萬个、测温枪近800支、一次性手套1万只、免洗消毒液4万瓶等一大批防疫物资,彰显了华工人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无价情谊同时,一大批校友企业积极参与援建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TCL集团的LCD设备、创维集团的电视机和净化器、格力电器的空调设备、东鹏陶瓷的卫浴產品、三雄极光的LED灯具、亿纬锂能的基站电源……这些都是我们平时经常能看到的产品、听到的品牌,充分展现了华工制造的“硬核”力量

三是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青年

疫情期间,我们的“95后”“00后”学生积极应征志愿者为一线医护人员子女义务辅导课程,与社區工作者一起坚守在防疫第一线;数学学院2017级本科生李逸汶发起了“从广东到湖北”公益活动,为疫情严重地区筹集物资ps:149.title1" title="">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

图:卢庆雷 文:通讯员 白争辉 学生工作部

微信编辑:鲍恩|学生记者团 钟婧雯

弘扬科学精神科学理性应对疫情挑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思政和政治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