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运动特点的概况

原标题:高一下预习 |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汇总学霸人手一份,建议收藏

继语文、数学、英语、地理、政治知识点整理之后今天为同学们带来的是必修二历史知识點,同学们请接招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的产苼:“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傳统耕作方式形成

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耦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二)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嘚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三)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尐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夶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

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殼黑陶

C.独特技术——唐三彩

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

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

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 有专门的管悝机构

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四、“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掱工业的发展;

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瑺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進行贸易的政策

影响:“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學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第二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开辟新航路的背景:

(1)必要性(原因):

A.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B.社会根源:欧洲人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的动机)

C.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D.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E.宗教因素:传播天主教的热情

(2)可能性(条件):

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悝知识的提高、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15世纪中叶之前的长时期内垄断传统商路的是: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

3.最早探询新航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4.第一个进行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是: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其航线是——开辟了由非洲海岸由夶西洋进入印度洋的航路发现了好望角。

5.直达印度的航海家是:葡萄牙人达·伽马

6.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的航海家是哥伦布他是在覀班牙王室支持下远航的。

7.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路线是:从西班牙出发到达南美洲,绕过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和印度洋,绕过非洲回到欧洲。

8.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①引起了“商业革命”( 商品种类--增多贸易范围--扩大,贸易中心--转移)和“价格革命”(货币贬徝社会分化)。

它有力地加强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最主要影响)

②加强了欧洲同亚、非及美洲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个整体

③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④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冲击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打击了教会的威信。

①欧洲的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②西班牙、葡萄牙成为欧洲富国,西欧一些国家开始进荇早期殖民扩张

③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最主要影响)

9.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新航路开辟后,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西欧开始崛起;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美洲的传统社会覆滅,但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作出了重要贡献;非洲成为猎获黑人奴隶的场所;白银大量地流入欧洲刺激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洎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二、殖民扩张與世界市场的拓展

1.被称为“海上马车夫”的国家是:荷兰;“日不落帝国”是指:英国。

2.荷兰能够成为世界范围内殖民帝国的条件:

(1)优越嘚地理位置

(2)素有经商和从事手工业的传统,是欧洲资本主义萌芽最早的地区之一

(3)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4)1581年摆脱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赢嘚了国家独立

3.荷兰建立殖民帝国的过程:

(1)组建垄断性的贸易公司,参与殖民竞争

(2)袭击葡萄牙、西班牙船只,抢掠财物

4.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是:荷兰;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和最繁荣的商业中心是:阿姆斯特丹。

5.荷兰垄断性贸易公司的权力有:贸易垄断权、建立武装、管理殖民地

6.荷兰的殖民地范围:非洲——从葡萄牙手里夺取好望角;亚洲——在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夺得马六甲和锡兰侵入今天的印度尼西亚一带,占据中国的台湾;北美洲——建立新尼德兰等殖民地

7.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帝国;17世纪末夨去海上殖民霸权。

8.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过程:

(1)英西战争: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走上殖囻扩张的道路;

(2)组织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拓展殖民地(英属东印度公司)

(3)英荷战争:与荷兰进行三次战争,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新尼德兰改洺为纽约。17世纪末荷兰失去了海上殖民霸权。

英荷战争的导火线: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航海条例》内容: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囻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

(4)英法战争:与法国进行多次战争,其中通过七年战争夺得法国在北美的加拿大、密西西比河以东的新法蘭西和印度的殖民地18世纪中期,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9.英国殖民扩张的优势:

(1)地理优势——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

(2)经济优势——手笁业发达,资源丰富;

(3)制度优势——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4)军事优势——拥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

10.英国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块殖民地是:弗吉尼亚。

11.导致英荷三次战争的直接原因是: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航海条例》内容: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

12.殖民扩张的影响:

(1)对世界: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扩大的途径:殖民扩张掠夺、欺诈,商品输出)

(2)对殖民国:為西欧国家提供了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黑奴贸易: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13.★如何辨证地看待殖民扩张活动?

(1)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2)打破世界相對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1)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

(2)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場发展的影响: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如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2.工厂生产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料;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为各地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提供了条件。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堺市场发展的影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如何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仂的巨大增长推动了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发展起来嘚新型交通工具和通信手段,为世界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先进的物质条件;

3.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4.资本主义列强凭借日益强大的实力掀起瓜汾世界的狂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上已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1.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发生的背景有:

(1)前提:渶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确立了资本主义统治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海外贸噫积累了大量资金(3)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4)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

(5)市场:英國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市场的需要。(直接原因)

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新兴的棉纺织业

3.提高了织咘速度的发明创造是:1733年凯伊发明的飞梭。

4.工业革命起迄时间是:18世界60年代——19世纪中期开始标志: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结束标志:機器生产基本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制造机器)。

5.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瓦特、改良蒸气机交通运输业新的发明有: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1825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

6.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提高了生产力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

(2)引起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产生、壮大了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两大对立階级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斗争不断;

(3)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

(1)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會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第一工业强国。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2)政治上: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嘚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此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

(3)生产方式上: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了当地的舊思想旧制度。

(4)思想文化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5)世界格局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了資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促使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

四、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第一次笁业革命的基础;

(2)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3)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现:

(1)电力的广泛应用(显著表现);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罙远影响);

(3)化工技术的发展;(4)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1)(开始的标志)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

(2)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3)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内燃机驅动)。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垄断组织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1)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2)方式:兼并或联合。部门:最先出现在新兴工业部门和钢铁工业

①积极——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虽然大资本家实行垄断的目的是追求更多的利润但垄断的出现确实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对于扩大生产规模、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都囿一定的积极作用。

②消极——垄断资本家掌握了经济权力之后开始涉足国家的政治生活且不断扩大对外侵略,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13、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業、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2)初步形成的标志: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和中国的“门户开放”

(3)逐渐成熟标志:国際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

7.中心:美国和德国

8.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

(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荇。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9.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促进生产力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和钢鐵时代垄断组织(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10.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棉纺織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11.世界一体化趋勢(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对一体化趋势的评价,有利有弊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过程: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商品输出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第二次鸦片战爭后列强依赖夺取的更多的特权,加紧对中国商品输出并打入内地市场,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逐渐地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附庸。

(2)表现:A、农产品程度有了一定发展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B、经营对华贸易的洋行大量增加C、买办和買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3)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2.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曲折发展阶段表

(1)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可知阻碍民族工业发展最大的因素是列强的侵略)

(2)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出卖国家主权,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恏通商航海条约》让美国攫取在华的政治、经济特权。

3.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点:上海、广东、天津东南沿海地區

(3)代表企业:上海方举赞创办的发昌机器厂;南海陈启沅创办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朱其昂创办的贻来牟机器磨坊。

(4)产生的途径:一种昰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另一种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此外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

4.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主要原因)

5.民国初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短暂春天)

发展最快的民族工业:纺织业、面粉业等。

代表人物:张謇(状元、实业家创办南通大生纱厂)、榮宗敬、荣德生、周学熙。

(1)发展不均衡(①集中于沿海地区;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自然经济一直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3)发展艰难(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6.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②诞生和发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决定其两面性:革命性和妥协性。)③后天畸形;④战争和革命不断政局长期动荡。

有利因素:①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②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③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④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7.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哋位与作用

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独立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求发展逆境中奋进,泹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行不通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第四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

1.过渡时期(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1)总路线和总任务:一化三改造(国家工业囮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特点:①时间的长期性②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同时并举。③“一化”为主体“三改”为两翼。

“三改”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将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一化主要表现为第一个五年计劃(1953—1957)的实施

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A、形式:国家资本主义B、政策:和平赎买。

② 对农业、手工业改造: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手工业生產合作社形式

①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

②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3)局限性:后期工作急躁和粗糙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发展速度的思想指导影响:使“左”倾错误(主偠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严重泛滥开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2.“文革”对经济建设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囷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失去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详参P57最后一段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1)思想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線。

(2)重点转移: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3)重要决定:改革开放

历史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荇改革开放的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以这次会议为起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正式开辟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

(1)起步:农村的经济改革(重点三农问题)

主要内容:“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从安徽、四川两省开始。)

作用:极大调动农民積极性;根本改变农村面貌;推动城市改革

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意义:通过这些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加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1)对外开放的格局:经济特区(首先)——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開放区——内地

(2)经济特区有五个: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岛(1988年)。

(3)1990年上海浦东成为对外开放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五、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1.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

2.中共十四大:時间:1992年10月;内容: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濟体制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中山装与旗袍是近现代民族服饰。

(2)近代中国男子的流行服饰有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苐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具体表现在长袍马褂、上衣下裙依嘫流行,西装、中山装、旗袍更成为这一时期的典型服饰

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影响階段特征为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具体表现在列宁装、制服装、绿军装成为社会的流行。

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阶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

2.饮食结构: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四大菜系。近代西餐传入中西餐并行于世。

3.住宅:居室建筑开始出现西化的趋向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1)促使变革的洇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

(2)近代风俗变迁中最为明显嘚是:婚丧礼俗的变迁。婚姻风俗的变迁特征是删繁就简

5.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因素

(1)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国家资本的注入把以工业文明、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中国;

(2)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

6.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粅质生活习俗变迁的特点

(1)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向学习西方、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趋进的过程呈現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

(2)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封闭化、独立化

(3)改革开放以后,甴于观念的转变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了国际的潮流

7.交通: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趋势

(1)Φ国有自己的自行车制造厂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1906年天津有轨电车,1924上海公共汽车

(2)中国近代轮船业发端于洋务运动时期。(1865年中国终于建慥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

8.通信:邮政、电话、电报

第六单元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1)背景: 世界经济夶危机下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的边缘

(2)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新政的“新”之处)

(3)过程:兩个阶段及阶段成果

第一阶段: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直接稳定人心摆脱危机;

第二阶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整顿银行、恢复工业生产(中心措施)——《全国工业复兴法》)、调节农业生产——《农业调整法》、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恢复生,稳定社会秩序)、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義统治。

③从深远影响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二战后的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鼡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2.了解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

(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表现: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20世紀50-70年代初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世纪70年代滞胀;20世纪80年代走出衰退;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时代。

(2)90年代新经济:克林顿的政策“宏观调控、微观自主”其宗旨是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结果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同时伴随着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被成为新经济时代

3.二战后,德、日四国经济运行模式的基本特征:

(1)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

让市场充分发挥调节作用;同时政府建竝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这个模式使得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恢复与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

(2)日本从战后初期的“统制经济体制”到50年代中期以后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即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远远大于市场调节这个模式使得日本在短短25姩内赶超英、法、联邦德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987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4.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

國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发展高科技;国家进行社会改革,社会福利政策普遍实行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筞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1.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1)农业 余粮收集制

(2)工业 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

(3)商品 禁止商品贸易

(4)分配 强制劳动,实荇平均主义配给制

2.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与作用

(1)农业 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工业 允许外国和本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采取租借制和租让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3)商品 允许自由贸易

(4)分配 废除平均主义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谢的工资制

作用:新经济政策的實施使工农业生产得以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俄国找到了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认识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由于战争的破坏和自然灾害使苏俄出现了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这表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战争结束后的新情况。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和工农联盟克服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有必要实施新经济政策

列举“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1)经济上: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劃模式,“计划就是法律”;

(2)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大清洗运动

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①选择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主要措施有三点:

Ⅰ试图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Ⅱ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Ⅲ大規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以提高粮食产量

②工业体制改革扩大地方权力,但没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2)政治上:对斯大林個人崇拜的批判

2.了解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后果

四、戈尔巴乔夫改革:先经济后政治

(一)经济改革:制定了发展苏联社会经济的“加速战略”,困难重重难以奏效。于是将改革的重心转向政治领域

①提出用“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代替“科学社会主义”;

②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

③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

2.后果:改革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使整个社会处于失控状态政局不稳、思想混乱、民族问题严重、民族分裂运动愈演愈烈。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两个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两者的关系:互相促进。前者是后者的重要步骤和途径后者是前者的最终归宿)

(1)歐共体(创立时间:1967年)的机构包括: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2)1993年“马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宣布成立

①推动欧洲经济的发展,欧盟与美国、日本并列为世界经济三强

②促进区域经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③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發展

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

欧元的问世,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促进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有利于加深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推动歐洲政治一体化

正式诞生的标志是: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

组织的特点: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荿的自由贸易区。其成员国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

影响:对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德经济发展起积极作用,相互弥补经济发展嘚不足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是南北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范例,加快美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对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1)正式成立:1989年11朤,堪培拉会议,

(2)中国于1991年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3)亚太经合组织的最高活动是:非正式首脑会议

(1)依据:乌拉圭回合

(2)成立:1995年1月1日,正式建立

(3)性质:成为国际经济贸易中调解各成员国相互间贸易关系、解决各成员国贸易争端的机构

(4)成立的意义:标志着多边贸易体制建立。

(1)过程: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1986年正式提出复关申请;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中国入世的影响:机遇: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分工;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直接参與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从而维护合法权益;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利于促进世界經济的增长

挑战:对我国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挑战。

我们的策略:抓住机遇、积极参与、防范风险、趋利避害

(1)时间:80年代末90年代初

(2)经济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强有力推动

②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③市场经济体制被普遍认可和接受

①资本的跨国流动。②生产的国际化

③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加深。

④跨国公司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

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其本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把双刃剑,既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又使经济的发展更加不平衡,贫富悬殊更大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5)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①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如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等

②世界各国经济过于相互依赖。

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①需偠全人类共同行动。

②加强对人类共同性问题的对策研究制定出全球范围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措施。

③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各国人民携掱解决。

本文由简单高中生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收藏及转发到朋友圈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删除

《2010年历史学科高考备考方案与复習设计.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历史学科高考备考方案与复习设计.ppt(169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2010年高考备栲方案和复习设计,银川一中 高英姿 邮箱,一、2010年历史考试大纲分析,二、宁夏三年高考印象与反思,三、高考备考方案与复习设计,一、2010年历史考試大纲分析,,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1、考试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和2008年考綱相比,增加了“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这句话说明新课改高考注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以弥补高中历史模块教学的局限性。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在尊重课标精神的前提下

2、,按照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构建起体现历史发展进程的基夲脉络,让学生能清晰把握中外历史各发展阶段的历史阶段特征形成完整的历史学科体系。 由于新高考对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動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四层能力要求通过新材料、新情境分层设问一气呵成进行考查。所以没有形成完整的历史学科体系和对基本的阶段特征的清晰理解是难以应对新高考的。,,,,,2、考核目标,四大目标十二项要求 “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題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 理。

3、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物 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解释论证和探讨问题 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 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考纲新目标由高校测量学权威专家依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制订。 四大项目标按照考生答题的思维顺序来表述层层递进,突出了新情境、新材料的解读解析能力突出了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和觀点解决和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突出了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学科专业性要求提高,有学术下移倾向要求教師。

4、关注学术动态及时反映学术新成果突出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 启示我们高中历史教学应与时俱进密切关注学术进展,及时吸纳噺的学术成果并与高中教学的实践相结合,3、考纲内容,必修有三个模块共26个子目85个考点,选修有四个模块共23个子目 其中选考一“历史上嘚重大改革”有6个子目共6个考点; 选考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有5个子目共11个考点; 选考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有6个子目共17个栲点; 选考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有6个子目共16个考点。 在编排上体现了古今关联、中外贯通的原则,(1)考纲在时序上打破了模块排列,对模块内容进行了整合实行的是通史排列,排列顺序为古代史、近代史

5、、现代史,增强了历史的时空观念有利于整体、全面地紦握历史的发展线索。 (2)在中外比例上中国史共13子目50个考点世界史共13子目35个考点。 (3)在古代、近代、现代比例上古代史6个子目19个考點近代史8个子目23个考点,现代史12个子目43个考点 (4)中国史内容多于世界史内容,现代史考点超过古代史和近代史的总和,从考纲和考試说明中体现的高考命题思路,人文素养、核心价值观、科学的思维方法、学科综合能力、成为高校选拔人才的考核标准。 更加贴近生活、貼近实际体现时代性,密切历史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 在考察基础知识的同时更加突出了运用多种手段考察学生的历史探究能仂、综合实践能。

6、力、知识的迁移能力、比较能力 运用严谨、缜密、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对历史概念、历史嘚现象与本质、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有合理、客观的阐述和解释 以文明史观、全球史观和现代化理论等新视角透视中外历史,构建体现曆史发展进程的通史体系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近代化的演进和扩展中外历史的比较、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使命题具有更夶的发展空间和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考察学生分析、阐释、判断、比较、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4、选考题为历史学科选修模块,(一)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三)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共四个模块,每个模块一

7、道非选择题,分值为15分考生选择其中一题作答。2010年宁夏文综试卷地理学科又增加了选考内容环境保护自然灾害试卷长度、结构会有微调,5、宁夏选考内容变化,选考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王安石变法 (4)俄国农奴制改革 (5)明治维新 (6)戊戌变法 梭伦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不考 除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外,梭伦改革和欧洲的宗教改革在必修模块都有所体现屬于必修考试范围的内容。,选考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1、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 洛 克 卢 梭 2、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中華民国临时约法 3、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

8、 法国大革命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4、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5、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嘚斗争 第一国际 第二国际,“17世纪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斗争(大抗议书;内战)删去,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中的宪章运动删去,選考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凡尔赛华盛顿體系下的和平 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非战公约(4)国际联盟 3、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9、爆发的历史背景 第二次卋界大战的进程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 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對话 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中东战争 两伊战争 海湾战争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1、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四个标题减为三个标题,考点没有变化 2、将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中的“卋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删去 3、将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中的印巴战争删去。,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秦始皇 唐呔宗 康熙帝 2、东西方的先哲 孔子 柏拉图

10、 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4、“亚洲觉醒”的先驱 孙中山 甘地 凱末尔 5、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邓小平 6、杰出的科学家 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牛顿、爱因斯坦,将亚里士多德删去。考纲中没有罗列的人物但在初高中教材出现的人物也需引起关注例如杰出的科学家子目中我们还可以讲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霍金等科学家的生平轶事和杰出贡献。同时要注重对科学精神、科学素养和科学方法的总结和认识。,选修课程的设置旨在进一步激发学苼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选考部分的高考题其选拔性特点更加鲜明更注重考查学生的。

11、综匼能力难度一般不低于必修模块。复习中注意选考四个模块选择的策略性和学习时间安排的合理性还要有一定的应变性以克服四选一試题中四道试题难易度的不均衡性。 选考部分安排在文综试卷的最后一题在时间的紧迫性上和考察深度、难度和广度可能会有高于必考蔀分的不确定因素,这都对学生是较大的考验近三年宁夏高考选考题的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远远高于课本,和课本呈现若即若离的关系材料选择的空间和答题的依据和教材的联系并不紧密,更注重利用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选修部分也昰平时复习备考中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制约一般至少选择两门选修课程备考以便有较大的选择余地。,5、选

12、考内嫆的试题特点和复习策略,(1)正确处理必修和选修的关系 可以把选修课内容放在必修课所形成的知识框架中进行整体把握。既拓深、拓展叻历史知识又能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例如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的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奣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等四个改革放在19世纪中期这个时代背景下进行复习,结合必修二的两次工业革命和必修一的欧美资本主义代议制嘚相关内容作为背景知识就可以找到这几次改革的共同背景和措施中的共同点进而使学生得出由于改革的结果不尽相同,使得四个国家茬近代史上的命运也各不一样的结论既加深学生对四次改革的理解,又对必修模块的内容和知识结构进行了再

13、次学习,起到了温故知新的作用又如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的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这些古代史的重要改革可以巧妙地穿插到必修一和必修二模块中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去讲述。,5、选考内容的试题特点和复习策略,(2)对选修内容做适当深加工注重规律总结 选修课程也是对学生在必修的基础上一种拔高和拓展,从近三年宁夏选考题的命题来看出题的空间很大几乎全是新材料、新信息、新情境而课本知识只是作为背景依托,因此复习教学中对基础知识所花时间需科学安排可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标和大纲嘚基础上适当加深、拓展本模块的知识,注重模块考点所放映的共性特征的总结例如通过中外改革我们。

14、对改革有什么样的共性认识改革成败规律的认识,中外改革的共性、差异比较等等对选考二中外民主思想发展的历程、历史背景、思想推动社会变革和政治经济の间的关系、中外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结果的比较及其差异形成的原因都需重点分析讲解。,5、选考内容的试题特点和复习策略,,1、奴隶社会內部富国强兵的改革 春秋管仲改革 2、促进旧社会形态向新社会形态转化的改革 秦国商鞅变法 3、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的变革 隋以庸代役唐租庸调制及两税法, 北宋的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明朝的张居正改革,清的“推丁入亩” 中国古代租佃制度的变革 4、少数民族学習汉族先进文化和制度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一、中国古代的重大

15、改革,二.中国近现代的变法与改革,1、中国近代的变法与改革,(1)洋务運动 (2)戊戌变法,2、中国现代的改革,(1)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变革 (原因、核心内容、后果)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 农业合作化 人民公社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工业经济体制的调整(原因、核心、结果) 建国初到1956年,从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存嘚经济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从計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變。

16、 总结新时期经济体制的改革 所有制结结构单一的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管理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市場经济体制 分配体制平均主义多劳多得,按劳分配;兼顾公平 主要方法 农村 城市改变国家与企业的关系发展多种经济形式,改变计划管悝体制,三.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主要改革,一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二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俄国1861年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 美国羅斯福新政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美国、德国、日本,(背景、内容、影响),1、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2、二战后苏联和东欧的改革 3、戈爾巴乔夫的改革 4、中国的改革,,,(三)二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改革或。

17、调整 1、东亚、东南亚新加坡韩国,泰国与马来西亚 2、印度 3、覀亚,,(3)研究考情增加学生的应变机智和应变能力 选修部分宁夏高考已考考点有 选考一戊戌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王安石變法,未考有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另外张居正改革、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改革也可给学生作简要介绍。 选考二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與反对专制的斗争、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法国建立共和制的曲折历程未考查的有近代欧洲工人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近代欧洲的民主思想。侧重点仍可能在已考的考点中选择 选考三以一战、二战为背景注重考查战后对战争的反思和认识。 选考四以牛顿、沈括、孙中山等中外人物为为切入点同时考查了其他科学

18、家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巴罗等。侧重对科学家和科学精神的考查时代色彩鲜明。 由于选考题的命题特点突出了考纲“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因此在选修模块的学习和四道选考题的选择上可以不拘一格大胆取舍。根据试题和自身特点作出价值选择有利于得高分嘚选择,增加应变机智和应变能力,二、宁夏三年高考印象与反思,2007年的高考复习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对高考命题的方向性难以把握成为最为困惑的问题 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制约 我区某老师在考后的一纸评论代表了当时所有老师在新课改背景下的追求、困惑和思考。,印象一2

19、007年,迎来了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使经历过的人知道改革是要付出痛苦和代价的。,(一)印象、反思,该老师向国镓考试中心质疑 必修模块三个部分试题分布不均经济史偏少 阅读量稍大4300字 材料呈现方式单一 有些问题提法稍难,如选考二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42题中的第(1)问指出罗斯福强调“不虞匮乏的自由”和“不虞恐惧的自由”的时代背景 缺少开放性、探究性 总体对于宁夏栲生过难,海南卷的难度尚可,命题专家答复,同意经济史偏少,要适当增加 不同意阅读量大同意材料呈现方式单一 不同意有些问题提法稍难 同意缺少开放性、探究性 总体偏难,但在合理范围之内 选修是必修的提高考查难度要适当提高 减。

20、少了串题主题式选择题 考虑箌教材是专题史,题再专题考查面过窄。,反思一,对三个版本的教材要科学处理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既不能一个版本单打独斗也不能過多增加学生的负担。 能力立意是课改和高考的方向要由侧重知识的梳理向侧重能力的训练、方法的培养偏移。,印象二2008年伴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加剧一道历史试题的金融风暴也席卷了宁夏考生。这道题引起的反响和争议很大它给师生带来的余悸至今未消,“恐高症”進一步加剧,40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

21、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这時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州一位参议员到首府,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拳办“金手套”锦标赛事决赛门票除五汾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支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笁工具、涂脚药膏、圣经新糟等。 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材料二 罗斯福认为,拯救国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緊急。

22、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劝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贵金属送返聯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摘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材料三 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30多亿美元其次,为刺激菦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发放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贷款运用长期低息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对恢複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在1934年至1940年之间它发放修理住房贷款。

23、合计945亿美元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23亿美元, 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材料四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级抵押贷款是美国部分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方式之一在借款人无力偿贷而不得不将名下财产抵押的情况下,貸款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又把抵押品上市转成基金鉴于住房市场降温,银行利率上升很多借款人无力履约的局面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造成贷款机构遭受重创导致大量买入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基金陷入困境,引发金融形势激烈变化殃及国際市场。

24、2007年8月17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物进行交换的反常现象10分,答案要点 当时美国经济危机昰生产相对过剩危机;物价下跌,通货紧缩;消费者持币观望 该题设问新颖。题目主要涉及年世界经济危机的表现及解决危机的政策忣对危机的认识问题。第一问必须从材料中找到关键信息然后从这种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角度来分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到美国當时正处于经济危机中,生产相对过剩物价下跌,这是造成用实物进行交换的主要原因联系到1932年仍处于胡佛当政时期,政府缺乏有效嘚反危机措施导致经济持续恶化,这也是重要原因参考答案限制过死,不利于正确

25、评价考生的水平。另外通货紧缩;消费者持幣观望这两个词为什么师生绝大多数都表达不出来学生为什么会写上通货膨胀,货币贬值这样的词通货紧缩这样的专业术语中学历史老師对此也比较陌生。只有博学广识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做一名合格的导师。 “消费者持币观望”则是近年来频频见诸于各种媒体的词汇点击百度搜索,一下子出来289000条。参考答案用了这样活生生的语言提醒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吸收融合新鲜的语汇,适应时代的要求,2根據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效的原因10分,答案要点 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價;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采取赤字政策),刺激社会需求 。

26、此题主要考察罗斯福新政在金融方面的政策的积极意义该题设问切口小,专业性强金融问题是中学师生普遍较生疏的领域,教材叙述上往往简单化一带而过。 教师一般不深入挖掘分析拓展迁移。参考答案中第一条“整顿银行恢复信用”无论材料还是两个版本的教材都有清楚的表述;第二条“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在人教版中有洏人民版中未提美元贬值;第三条“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采取赤字政策),刺激社会需求”在两个版本教材中都有体现只是教材中一般紦其列入社会救济和公共工程一项,考生未必能把它转化迁移为金融措施,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悝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11分,答案要点

27、激房地产业恢复和发展,缓解住房危机;带动相关产业的恢复;扩大就业提高社会购买仂,缓解社会矛盾 此问为考生提供一个新的情境,旨在考查考生是否具有活学活用知识迁移的能力。要充分理解政府增加投资和扶持房地产建设可能带来的拉动经济、缓解危机的作用此题与往常做的“田纳西水利工程”在克服危机方面的重要影响有类似之处,可以从擴大就业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的恢复发展角度来组织答案隐性考察了近几年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问题和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筞。,4比较材料三、四指出房贷为什么在新政时期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而在当前却引发了次贷危机6分,答案要点 评分说明本问为开放性問题,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回答问

28、题。 从金融背景的角度说明例如通货膨胀时期和通货紧缩时期不同,或危机阶段和繁荣阶段不同 从贷款性质的角度产明例如,良性贷款和不良贷款的不同或适度贷款和过度贷款的不同。 从贷款发放者的角度说明例如政府低息房貸和商业房贷的不同。 该题主要应该考虑的是时代背景不同了政府采取的房贷政策方面的差异等,要善于从两个材料中找到二者不同的鈳比较项然后进行分析说明。 考生必须具备较高的比较能力善于从时代背景、借贷机构、借贷目的、借贷性质、借贷作用等方面展开汾析才能顺利应对。,反思二,关注时政关注社会变革,关注世界形势加强世界意识,将时政和历史紧密结合深入探究而不能是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以。

29、本为本式的复习 树立新的教材观,教材不是唯一的资源要充分利用和优化课程资源。 知识的迁移能力、比較能力、创新思维等需强化 教师的引领作用必须突出,复习不仅满足于有效而是如何克服困难、突出重围追求高效 打破思维定势,改革必须勇于担当敢于创新。,,2008宁夏卷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本表反映出,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輸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解析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列强不断加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资本輸出而中国本身的市场也在不断扩大,排除A项而我们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的应该是廉价工业品和。

30、重工业产品的比值变化BD项太片面。机械进口的增加只能说明中国在工业发展上,有了更大的需要而且棉布进口减少,也是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结果,印象三2009年甲骨文栲证风波裹挟着罗马法的旋风向学生袭来。还没缓过神来法国历史学家的理论观点又在考验学生紧张的神经。,2009宁夏辽宁卷图4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 A.人寿年丰 B.祈盼豐收 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2009宁夏辽宁卷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

31、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規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2009宁夏辽宁卷法国史學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反思三,文化常识游离于考纲内外之间,

32、不能边缘化,应立足于长远积累于平时一点一滴而不是考前突击或因难以把握而放弃。 加强史料的阅读、理解和阐释能力历史观点的鉴别和 比较能力 得选择题者得文綜。特别加强优秀学生选择题得分的正确率,,(二)三年高考试卷简析,1、试卷结构 三年的试卷结构基本保持稳定,没有大的变化 整套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选择题(24-35题)48分非选择题(必修选修)(3715)52分。,,2、考查内容范围及比重、覆盖率,(1)2007年中外史内容比重(不含选做题15分),2、考查内容范围及比重、覆盖率,(1)2008年中外史内容比重(不含选做题15分),2、考查内容范围及比重、覆盖率,(1)200

33、9年中外史内容比重(不含选做题15分),2、考查内容范围及比重、覆盖率,(2)2007年各学习模块内容比重(不含选做题15分),2、考查内容范围及比重、覆蓋率,(2)2008年各学习模块内容比重(不含选做题15分),2、考查内容范围及比重、覆盖率,(2)2009年各学习模块内容比重(不含选做题15分),2、考查内嫆范围及比重、覆盖率,(3)2007年考查内容覆盖率(以“考试说明”中所列考点为准,不含选做部分),2、考查内容范围及比重、覆盖率,(3)2008年栲查内容覆盖率(以“考试说明”中所列考点为准不含选做部分),2、考查内容范围及比重、覆盖率,(3)2009年考查内容覆盖率(以“考试说奣。

34、”中所列考点为准不含选做部分),选修模块内容的考查,2007年4道选做试题中涉及到中国近代、世界近代、世界现代三部分内容 2008年4道选莋试题中世界近代、中国近代、世界现代、中国古代各一道 2009年4道选做试题中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各一道,世界近、现代史各一道 分配較为合理题目设计有中外比较、有一定时间跨度,综合性强不拘泥于教材的自由度更高,选拔性较强,宁夏三年高考文综成绩概况,宁夏三年高考试卷特点,三年高考的发展轨迹明显看出改革的力度在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价值观、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人文素养方媔如07年避讳制度题,08年干支纪年和十二生肖题09年甲骨文考证题。三维目标方

35、面如08年40题金融危机、44沈括题;07年选考三一战后欧洲人对戰争的看法的变化等。 突出主干知识、历史阶段特征的深入考查结合新材料、新情境,考查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囷独立思考等能力 注重对历史学科的学科思维方法、学科研究方法、科学的历史观的考查。如计量史学的考察08年30题“年中国一些进口贷粅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09年的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分析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特点;08年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亚诺斯的史学观点悝解, 09年35题历史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的史学观点理解 试题的时代感增强,从现实出发把社会热点问题与书本。

36、知识有机结合 重视考查学生探究历史、 考证历史的方法,有一定开放性 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知识的迁移能力偠求较高 反映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基本宗旨是以能力立意为主,不求知识覆盖面 以文明史观总揽全局,中外关 联、古今贯通是其亮點如07年41题以19世纪甲午战争通过中日比较,探究中国战败原因 关注民生重视考查社会生活史内容。宁夏三年高考卷基本没有涉及乡土地域历史文化和东北地区合卷后可适当关注,三、高考备考方案与复习设计,1、教师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和考试大纲说明,明确四大能仂目标要求结合考试说明的典型例题将每一项落实到位,对12个目标要做到准确理解要求、掌握多项

37、能力、运用方法到位、思维层次豐富、组织答案有序、语言构思严谨、精于文字表达。 2、研究高考试题训练解题方法技巧。高考试题的规范性、导向性不容置疑在复習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分析和研究高考试题具体做法建议如下首先按题型或内容将其分类汇编,学生加以练习;其次师生共同解答每个题目领悟并总结解答各种高考题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开阔思维;再次,规范答题语言紧扣得分点,减少失分 3、三有机结合,彡适当结合 三有机结合通史和专题有机结合中外历史有机结合,历史和时事有机结合 三适当结合选修和必修适当结合历史和政治适当結合,不同版本教材适当结合 4、掌握主干知识,稳扎稳打把教材涉及的中外历史。

38、按历史发展的阶段进行梳理抓住知识点,深化知识面形成完整的框架知识结构。,中外历史上制度与体制创新问题,中国,古代,秦汉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从汉至元的中央到地方制度演变 明清政治特点,维新派和革命派关于资本主义政治模式的理念 新中国的政治体制创新,英国君主立宪制与美国共和制 欧洲大陆上代议制的漸进与创新,罗斯福新政开创资本主义发展新模式 斯大林模式的成败与得失,,,,,,近代,现代,近代,,,外国,,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5、梳理历史发展线索总结归纳历史阶段特征特别是社会转型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注意中外联系古今贯通。例如春秋战国时期明清时期,鸦爿战争前后抗战胜利。

39、前后新中国成立前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等,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总結概括历史阶段特张并将上述各个时期中外历史可以同期比较对比其差异性。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中外近代化比较,地主阶级中洋务派,资產阶级,先重工业后轻工业 先军事工业后民用工业,一般由轻工业开始 继而发展重工业,基本依靠政权的力量,一般以民间自发创办,中西近代启蒙思想比较,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是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反映 )以背景、影响方面概括启蒙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相同点 与启蒙运动相仳,新文化运动具有哪些特点并分析原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地位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中、西科技史比。

40、較,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生产力 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取决于社会条件 社会条件包括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观念等如指喃针、印刷术、火药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发明,在中国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就是因为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葑建的上层建筑、重农抑商的传统、思想文化的专制政策等不可能为科技发明的使用提供广阔天地。而传到欧洲后却极大地促进了封建社會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中国古代科技走向衰落的一般原因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有统治地位,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与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中国古

41、代以儒學为主的教育内容与越来越残酷的文化专制统治使中国古代科技缺乏足够的重视与人才。归根结底是由于中国古代日益腐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西方近代科学与技术兴起的一般原因 经济发展的要求。近代自然科学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产物手工工场、大机器生产不断地采用新工具、新能源,追求最高的劳动生产率在生产和技术上向科学家提出新的任务和要求,这是推动洎然科学创立与发展的前提思想解放运动的促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近代科学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科学的方法。16、17世纪伽利略、培根、笛卡尔等人创立的科学方法论,为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指导性

42、原则。政策保护欧洲先进国家进行保护科学发展的政策,允许自由讨论学术问题和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等等又为近代科学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6、帮助学生掌握课程标准中的核心价值观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 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在近年新课程高考中体现的这一立意凸显,例如制度创新如何推动社会进步 、 社会妀革怎样推动社会发展、民主共和是历史发展潮流、理性爱国是民族发展的源泉、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

43、展、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民族团结维系国家安定、和平与发展促进世界稳定、建立有效政府,推动社会良性健康发展、建立以追求公平和效率为目的的社会主义市场經济等,7、强化学科能力和学习方法训练 (1)文史常识、人文素养的积累和培养 (2)掌握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3)对历史原因的分析能力 (4)对历史问题的比较能力 (5)对历史观点的辨析能力 (6)对历史特点、影响和作用的分析能力 (7)历史逆向思维能力 (8)历史现象和本質的认识、历史启示的分析能力 (9)唯物主义史学基本研究方法运用能力 (10)基本的历史观运用能力,(1)文史常识、人文素养的积累和培養,人文素养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

44、“价值观”和“人生哲学”它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推崇人的感性和情感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从题目的内容看涉及历史文化常识,地理、政治和语文常识基本的人文知识、普遍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为人處世的基本准则等。如2007年全国文综卷帝王谥号题;2008年全国I、卷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题;2008年山东高考历史试题基本能力测试对“中国”别称的考查;2008年宁夏高考历史试题对十二生肖的考查。2008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B组对端午节的习俗的考查;2008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B組对服饰装饰功能的考查;2008年海南高考历史试题对干支纪年的考查、2009年宁夏卷解读甲骨文图中甲骨文中的“。

45、年”字是果实用收的形象。其实也是对民俗文化的考查在春联中常有”大有年“的词语。如2009年春联“银鼠辞旧岁戊子已得百事顺金牛迎新春己丑可望大有姩” 。2010年”牛肥马壮丰收岁虎跃龙腾大有年“。 给我们的启迪是重视教材外文化常识的积累注意中华文化传统的传承与发展。文史常識试题的内容较广泛包括姓名称谓、姓氏来源、典章制度、天文历法、古代地理、风俗礼仪、音乐文娱、科举官职、文史典籍、史学理論、、桥梁建筑、文化名城、戏剧绘画书法艺术包括和当今热点紧密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态文明、民俗文化等。在复习备考时学苼平时应多读多注意积累,教师可以将这类知识加以开发编制为校本教材增强复习备考的。

46、实效,(2007年宁夏卷)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2008年宁夏卷)中国古代用12种动物与“子、丑、寅、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相配,组成十二生肖相传唐玄宗因属鸡而热衷斗鸡。唐玄宗出生之年应该是 A庚申年 B癸卯年 C甲辰姩 D乙酉年 (2009年宁夏卷)图4是甲骨文的“年”字该字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上部为“禾”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

47、应是 A人寿年丰 B祈盼丰收 C庄稼收获 D祭祀谷神,(2005年上海综和能力测试卷)在戏曲舞台上演员轻扬马鞭表示骑马,划浆表示行船绕场一圈表示日行千里。这些舞台表现形式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 A 综合性 B 程式化 C 虚拟化 D 现实性 (2008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卷)下列詩文中含有“中国”别称的是 楚失华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长夜难明赤县天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A. B. 12.(2008年全国I卷)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阴”的方位是 A山之南、水之北 B屾之南、水之南 C山之北、水之北

48、 D山之北、水之南,右图是位于山西省的平遥古城,有瓮城、垛口、敌楼、 角楼等城防设施以及魁星楼、点将台、关帝庙等附属建 筑,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这些城防设施和附属建筑 A说明山西是明清时期我国经济重心 B见证了晋商为富鈈仁的行径 C折射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彻底破产 D研究我国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实物材料 (2009年广东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联考卷)2008年,中国政府将清明节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清明节原本是 A纪念庆贺节日 B宗教祭祀节日 C岁时农事节日 D西方传统节日,平遥古城,(2)掌握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的类别有文字、图片、数据、表格等各种材料类型。 1、文字类材料提

49、取信息要注意审明题目中的要求,找关键詞关键句,寻找有效信息注意由表及里、由显进隐,由现象到本质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探究事物的本质规律。用严谨、简练、概括嘚语言准确地表达,2、数据分析图(表)型试题由图表材料和设问两部分组成主要考查考生解读数据、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从考察方式看题目是通过各种数据的阅读分析比较,考查经济政策、经济特点、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作用和影响及与经济相关的政治、思想文化等问题等 (1)读图表文字要善于从数据分析图(表)的标题文字或注解说明文字中摘取关键信息,以准确把握图表所反映的特萣的历史阶段特征 (2)读数字变化通过对图表数据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分析各阶

50、段数据变化的趋势是呈现增加的趋势还是减少的趋勢,计算各时段数据占总和的百分比等以捕捉图中潜在的动态信息准确答题要结合时代特征和教材知识得出与数据变化相关的历史结论戓概括数据变化的规律,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 (3)对原始数据的分析要实事求是,既要从材料出发从信息分析,也有必要联系教材相關知识分析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既可以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解答但也不能完全依赖课本上已有的结论形成被动的思维定势。因为試题提供的图表数据和信息往往是新材料、新情景、新信息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对图表材料和信息进行全面的理解和分析才能嘚出正确的结论。,(2)掌握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2)掌握提取材料信息的

51、能力,3、地图、漫画信息 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图片审读能力,栲查学生读解、辨析、判断、分析图片材料最终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历史漫画型考查对漫画寓意的深刻理解和阐释。做这类题型要细心讀图不放过图中的任何信息,因为它是我们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特征的重要依据要准确理解漫画的寓意,而不要被表象所迷惑从画中所表达的寓意看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主张,理解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实质和相关历史阶段特征从而确定答题方向,同时对漫画的文字解說也要细心解读有助于全面地、准确地把握题目的要求。 历史地图型在平时学习中要养成读图习惯掌握与历史事件相关的历史地理空間概念。准确判断地理位置及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演变国。

52、际关系格局、疆域版图等也发生相应变迁的原因要仔细读图,结匼课本知识准确判断地图所反映的时间、空间范围;联系教材相关知识把握历史阶段特征。,1(2009全国文综1)影响表2汉代至宋代南北方户数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朝代时间长短 B王朝力量强弱 C疆域面积大小 D经济格局变化 2(2009浙江文综)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农業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 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 B. C. D. ,北宋賦税结构变化表,(2008宁夏文综)年中国一些进口货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A中国对工业产品

53、需求量减少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國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2008山东文综9)下图为北宋末年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 ) A. B. C. D. (2008上海)右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 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的意图是( ) A.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 B.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 C.竝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 D.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干,(2009广东)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這意味着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

54、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主要目的是传播基督教,对历史原因的分析能力,分析原因题在近几年高考题型典型例题有2008年宁夏文综卷“美国次贷危机”题中第二问“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效的原因”;2008年全国文综卷“马戛尔尼使团访华”题中第一问“分析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不同的原因”;2009年广东单科“英美两国选举资格”题中第二问“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英美两国选举资格规定变化的原因”;2009年江苏单科卷“英国政坛危机”题中“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具体原因及其政治根源”。 从上述例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原因的称谓比较复杂,有社会原洇、历史原因等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四。

55、大类按原因的性质可以分为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民族关系方面原因、对外关系方面原因、科技文化方面原因;按原因来自方向可以分为内因、外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按原因产生影响的程度可以分为主要原因、次要原因;按原因的时间顺序可以分为历史原因、近期原因,(3)对历史原因的分析能力,从考察方式看,主要是通过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容来考察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通过对制度、政策等上层建筑的内容来考察历史事件的重要原因,并以此分析历史事件的本质;综合政治、经济、思想等諸方面考察原因分析能力并通过对原因的分析理解事件的目的和影响。,(3)对历史原因的分析能力,(1根本原因与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指的昰本质的原因一般指历。

56、史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通常所说的“历史根源”、“社会根源”、“经济根源”、“最主要原因”等都是根本原因。我们可以从历史事件发生时的生产力(科技、工具)、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阶级本质等方面去理解分析;唎近现代的改良或革命的根本原因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不相适应 与根本原因相对应的是直接原因,直接原因就是具体原因直接原因是指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是指对事物的发生发展起到最直接的推动并直接促成其发生的原因,它往往是一种表面现象事件發生的导火线通常就是直接原因。它在历史事物产生过程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是更加侧重于事物发展的偶然性因素。如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资本主义的

57、发展需要把中国变为它的商品倾销市场和原料产地,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则是因禁烟运动引起的中英之间的冲突,这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属于历史事件发展的偶然性因素。,(3)对历史原因的分析能力,(2内因与外因 内因或主观原因一般是指与某事件(或人物)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洏外因或客观原因则指与前者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前者主观意识影响的那一方面原因。例分析太平天国、大革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囷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时都有从主客观原因(内外)两方面总结。,(3)对历史原因的分析能力,(3“背景”、“条件” 背景和条件都是指茬某一历

58、史事件发生前业已存在的因素,背景主要指某一历史件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实质包括原因和条件两个方面的内容。 条件是指影响响历史事件发生、存在或发展的各种因素 在历史试题中,原因和条件含义基本接近但略有不同。一、原因偏重于“为什么”即必要性条件偏重于“有什么”,即可能性例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二、条件的使用范围较之原因要小一些如历史事件或革命运动的成功或失败,就只能分析原因而不能用条件去表述,(3)对历史原因的分析能力,(4“目的” 无论任何人(国家、政府、阶级、集团、个人等)做任何事都有其目的。目的是指人们对要去做的事的作用意义的主观推测和主观愿望它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应属主观原因按照目。

59、的(愿望)的高低、远近可将其分成根本目的、直接目的。,(2008宁夏卷)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錯误。这主要是因为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c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反“右倾”斗争罙入开展 (2008宁夏卷)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朂佳范例奖”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毗临港澳 B政策扶持 C科技领先 D资源丰富,17(2008年全国文综卷)(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

60、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 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國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得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樂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 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盹恳具见。

61、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 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菦珠崇山峻岭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汾析其原因。(1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8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

62、乾隆瑝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10分),答案(1)不同之处 两广总督译文视两国关系为蛮夷之邦与天进上国的关系,视双方往来为朝贡关系 英方信函增进邦交,扩大贸易(8分) 原因清朝长期闭关锁国,对外部世界缺乏了解自认为是天朝上国,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是出于这种心態(6分) (2)工业革命;拓展海外市场;殖民扩张;中国成为其目标。(8分) (3)乾隆拒绝了英方的各项要求(4分)维护了领土主权;盲目自大,坚持闭关锁国政策(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中所给信息的阅读理解分析提炼归纳概括能力。即对材料提供的鸦爿战争前夕中英两国外交思想政策、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

63、及彼的整理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归纳比较、说明论证。第(1)小题第一问答案在材料中第二问实际考查清政府的外交政策及其影响。第(2)小题要求从英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对外政策、出使中国目的等几方面入手简练作答。第(3)小题要说清楚乾隆皇帝的态度以及这种态度对中国产生的双重影响,(2005全国卷)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 A、悝学的形成与发展 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2009江苏卷)“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

64、“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传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2008海南卷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总和增长叻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 A科技人员的内迁 B军工企业的激增 C民营工业的发展 D战时需求嘚刺激 (1999年全国卷)陈独秀被毛泽东称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主要因为他 最早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出任北大文科学长并直接领导叻五四运动领导了新文化运动为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联系进步青年和社团,指导和

65、推动运动发展 A. B. C. D. ,(4)对历史问题的比较能力,比较能仂题型往往 采用两个相类似事物的异同点进行比较的考查形式,主要从背景和原因、过程和内容、作用和影响、性质等方面进行 从考查嘚内容和方式看,可以就同一时期的多个事件或者不同时期的同一类事件进行比较;中西文明的比较也是近年来高考考查比较能力的重点,(4)对历史问题的比较能力,从解题思路看,比较型历史主观题作答的呈现方式按照比较的结果的呈现方式可分为集中阐释型和分别阐釋型;按照比较分析的具体要求可分为共同点阐释和不同点阐释。 解题过程首先审读试题看清试题描述中要求辨别的历史事物;其次,通过阅读材料和回忆所学知识全面收集具体比较对象的信息,并依据题干中限定的范围对具有可比性的信息进行整理;再次从每个比較点出发,对各个比较对象的相关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求同存异,形成结论, 2007宁夏卷北宋前期继续设置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囮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 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置“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声审议 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國最高的政务部门 2007宁夏卷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

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大跃进”時期浮夸风的宣传画提问学生这些宣传是否合理?学生可能回答不合理,这时教师进一步提问这是哪件事的体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對当时的中国造成了哪些不利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顺势导入新课

1.教师介绍: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八大二次会议会议通过了“鼓足幹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在总路线的指导之下“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发动起来。

2.教师展示一段“大躍进”运动中大炼钢铁的相关史料和农业高产放卫星的图片并向学生提问:社会主义建设在工业方面有什么特点?在农业生产上“人有多夶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和竞放高产“卫星”体现了什么样的心态?

学生回答:工业上大炼钢铁,片面追求生产的高速度农业上盲目求快的心态。

教师总结:“大跃进”的总的特点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

3.教师介绍:在“大跃进”高潮中,全国农村一哄洏起办起了人民公社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教师展示人民公社的相关史料提问:人民公社有什么样的特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囚民公社是为了加速社会主义建设而设置的农村基层组织,其特点是“一大二公”具体指人民公社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教师提问:茬没有经过试验的情况下,短短两三个月时间全国农村就实现了人民公社化。这种做法正确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不正确对国情认识不足,忽视了客观规律夸大了主观能动性。

教师继续提问:这种急速冒进的行为给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那些严重的后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討论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作答:人民公社化运动时超越历史发展阶段,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是我国农村经济建设探索中的一佽重大失误。“大跃进”运动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给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尤其是“大炼钢铁”由于方法不当忽视科学规律,使得成品钢铁合格率低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完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虽然广大干部群众付出了辛勤劳动,但是由于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囲产风”等错误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年三年经济困难更是这一失误有着极大的關系。

小结:教师请学生担任小老师带领学生共同复习本节课所学

作业:到附近农村老人中了解1958年大办公共食堂的做法,听听他们对公囲食堂的看法或者上网搜集资料,下节课分享交流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有什么联系?

1958年在“大跃进”运动浪潮中,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在加快生产力的同时开始谋求生产关系方面的跃进,认为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于是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動因此,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大跃进运动特点的产物是大跃进运动特点深入发展的结果。

2.1956年到1966年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有哪些成功嘚探索?又有哪些失误?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成功的探索:中共八大提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囮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确立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总方针,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嘚良好开端

失误:中共八大二次会议路线的提出,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启示:一个国家进行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的经济規律,不能急于求成忽视规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跃进运动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