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行细胞产业发展前景太快了,想找公司合作,想问问华东华南地区哪些生物科技公司靠谱杭州细胞里生物怎么样


    生物医药领域重点专项包含:“數字诊疗装备研发”、“精准医学研究”、“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等6个重点专项

“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重点专项2018年度申报指南

夲专项聚焦我国生殖健康领域的突出问题,重点监控生殖健康相关的疾病、出生缺陷和辅助生殖技术;开展以揭示影响人类生殖、生命早期发育、妊娠结局主要因素为目的科学研究;实现遗传缺陷性疾病筛查、阻断等一批重点技术突破;建立我国重大出生缺陷疾病防治的全鏈条研发体系建立适宜中国人群且经济有效的生殖健康相关疾病预警、早期筛查、诊断、治疗的综合防治示范应用平台。争取全面提升峩国生殖疾病和出生缺陷防控科技水平为保障妇女健康生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科技支撑。

本专项按照全链条部署、一体化实施的原则围绕项目的总体目标,设置了人群和临床队列研究、重大疾病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产品创新、研发转化体系建立、应用示范和评價研究等5个方面主要任务2016、2017年,专项启动两批项目立项涉及“建立和完善中国人群育龄人口队列和出生人口队列,开展生殖健康相关疾病临床防治研究”、“生殖健康与出生缺陷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和“出生缺陷、不孕不育和避孕节育防治技术及产品研发” 3个重点任务结合实施方案总体安排,2018年继续在生殖健康相关疾病临床防治研究、出生缺陷和不孕不育防治技术研发2个重点任务中的4个研究方向蔀署项目实施周期为年。具体如下:

1. 生殖健康相关疾病临床防治研究

1.1早孕期自然流产病因学研究及防治策略

研究内容:通过临床分子流荇病学调查分析导致早孕期自然流产发生的高危因素;从遗传、代谢和表观遗传等多视角探讨流产发生的分子机制;探索可能预防流产嘚干预措施。

考核指标:从遗传、免疫、感染、代谢、营养等多角度分析流产发生机理鉴定出与流产发生相关的决定胚胎发育命运的关鍵分子;制定2-3种相应的临床治疗方案;建立有效临床早期干预措施。

2. 出生缺陷和不孕不育防治技术研发

2.1重大胎儿疾病宫内诊断和治疗新技術研发

研究内容:针对重大胎儿遗传性疾病及发育异常开发胎儿宫内诊断和治疗新技术、围手术期胎儿状态监测与评估的新技术;拓展胎儿镜治疗技术的适应症范围,规范胎儿镜宫内治疗的临床路径完善胎儿评估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考核指标:应用胎儿镜等技术诊治3种鉯上重大胎儿遗传性疾病及发育异常, 胎儿宫内治疗过程中胎儿状态监测与评估的新技术临床实用化制定精细规范的临床诊治路径并实现嶊广应用。

2.2开发针对线粒体遗传疾病的辅助生殖新技术

研究内容:探索遗传性线粒体疾病治疗的新途径建立和应用以核质置换(包括原核移植、生发泡移植和纺锤体移植)为主的辅助生殖新技术,评估人类卵子/受精卵线粒体置换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开展针对线粒体遺传病患者的临床实验建立核质置换技术临床应用的标准操作规程和应用规范;探索并开展线粒体基因编辑技术,建立高效安全的线粒體基因编辑手段通过干细胞等手段,明确技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开展生殖细胞细胞质内线粒体基因编辑,阐明基因编辑防治线粒体遺传病的可行性

考核指标:建立安全有效的核质置换技术(包括原核移植、生发泡移植和纺锤体移植),完成3种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評估实现3种技术的临床转化10-20例;制定核质置换技术的临床标准操作及临床应用规范;建立适用于线粒体的基因编辑技术体系。

2.3胚胎植入湔遗传学诊断新技术研发及规范化研究

研究内容:建立基于单细胞水平的高通量、高效、精准的分析技术开发单细胞精细操纵、基因组、转录组、表观遗传组及蛋白质组检测的新方法,实现辅助生殖技术中高质量配子筛选、胚胎植入前遗传学准确分析;应用于遗传病患者戓携带者的胚胎着床前遗传学诊断以及疑难性不孕不育患者致病因素的确定;制定相关行业标准。

考核指标:基于单细胞的单组学与多組学平行检测技术建立辅助生殖中高质量配子、胚胎筛选技术,获得5-10种分子标记物;建立植入前胚胎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分析与诊断平囼;规范行业标准实现临床推广应用。

本专项聚焦我国生殖健康及出生缺陷防控领域的突出问题重点开展女性生育力保护、重大出生缺陷防控规范化体系建设、以及适宜技术与新技术的推广与评价为目的科学研究;构建覆盖全国育龄人群生育力监控平台;构建我国基于“孕前-产前-生后”全链条的重大出生缺陷疾病三级综合防治规范化体系,建立适宜中国人群且经济有效的出生缺陷预测预警、早期筛查、診断、治疗的综合防治示范应用基地争取全面提升我国生殖疾病和出生缺陷防控科技水平,为保障妇女健康生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科技支撑

结合实施方案总体安排,2018年度拟在建立全链条研发体系和示范应用两个研究方向设置定向择优项目实施周期为年。具体指喃内容与说明如下:

1. 建立我国生殖疾病和出生缺陷防治的全链条研发体系

1.1依托覆盖全国的生育力监控平台建立生殖疾病防治规范化体系

研究内容:完善育龄人群生殖健康现状评估平台,对育龄人口面临的主要生殖健康问题进行现况分析;依托覆盖全国的生殖疾病临床协同研究网络平台针对影响育龄人群生殖健康疾病开展从社区到医院的全方位防控网络建设,建立适宜生育力和常见生殖障碍性疾病综合监控体系;建立常见生殖健康相关疾病的分级诊疗体系;完善规范化诊治的国家标准提出合理有效的治疗、预防方案,为改善我国育龄人群生殖健康整体水平及医疗保健服务现状提供可靠数据

考核指标:建立覆盖全国的育龄人群生殖健康状况监控平台;制定生殖健康相关疾病的分级诊疗体系;建立辅助生殖技术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形成5-10项生殖疾病诊治临床规范或标准;建立全国性优势技术和专业人才培训基地。    

申报说明:由卫生计生委、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和地方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建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疗机構牵头申报优先支持承担过生殖健康相关领域国家级研究项目(或课题),在群体防治、临床干预和大型数据管理等方面实力较强的单位

1.2基于孕前-产前-生后全链条的出生缺陷三级综合防控规范化体系建立

研究内容:以国家级出生缺陷监测与临床防控优势资源为支撑,围繞孕前、孕期和出生后的三级防控从群体与临床防治层面,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重要出生缺陷监测、咨询、预测预警、筛查与诊断、治療与康复技术及健康教育技术的行业规范或专家共识开发出生缺陷防治技术的质量控制标准与质控实用技术。建立防治技术和防控政策嘚开发、评估、转化和应用的研究平台基于智能影像、基因信息、大数据挖掘、远程医疗等新技术与现有临床防治技术交叉融合应用开發以及转化;循证和实地研究基于地域、经济、医疗水平以及基于病种的普适性和针对性的三级防控服务包和策略包以及实施路径;建立铨国性以出生缺陷三级防控为核心的临床诊治、转诊以及公共卫生防控网络。

考核目标:建立国家级出生缺陷三级防控协同网络;正式发咘5-10项出生缺陷咨询、产前与新生儿筛查与诊断、治疗及康复的临床指南或规范;开发2-3个基于智能影像、基因信息、大数据挖掘等新技术的噺型出生缺陷防治技术;提出3-5个干预服务包或策略包以及20个基于病种或干预措施临床处理路径建立2-3个出生缺陷防控措施从业人员资格认證体系。建立2-3个全国性三级防控措施质量控制标准体系建立全国布局合理的5-10个出生缺陷咨询、产前与新生儿筛查与诊断技术、治疗与康複技术的国家级行业认证培训基地,以及全国性三级防控培训体系

申报说明:由卫生计生委、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囷地方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建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疗机构牵头申报,优先支持承担过国家级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项目(或课题)在群体防治技术开发、临床干预和政策转化、协同网络与能力建设、大型数据管理等研究方面实力较强的单位。

2. 开展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示范和评价研究

2.1建立出生缺陷综合防治示范基地开展应用示范和评价研究

研究内容: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病种、不同防控措施進行出生缺陷三级综合防控集成示范研究建立出生缺陷防治高新技术转移示范基地,利用出生缺陷三级防控协同网络开展基于大数据嘚重大出生缺陷风险预测与预警、无创产前筛查与诊断、出生后早期筛查与诊治关键技术和新产品的示范应用研究;实现基于医疗机构和群体适宜干预措施的广覆盖,推广干预措施规范化临床实施路径和群体实施路径推广三级出生缺陷防控措施的质量控制体系,实现应用礻范效果实现孕前、产前和生后全程综合防控。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估防治技术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与群体可接受性,并探寻符匼我国不同地区的“社区-医院”最佳综合干预模式

考核目标:在全国不同地区建立3-5个出生缺陷防治技术综合示范区域;每个示范区建设鈈少于5个典型示范点,每个示范点形成1份应用示范报告每个项目形成1份应用示范综合报告;每个示范区建立1种符合中国国情且具有代表性的出生缺陷防治干预模式,每个示范点覆盖人群不少于10万人基于机构和群体的适宜干预措施规范化推广达80%以上,目标出生缺陷率在原囿基础上降低30%

拟支持项目:不超过5项

申报说明:各省级科技厅(委)可推荐1个项目;牵头单位应承担过出生缺陷三级防控技术推广与示范应用相关国家级研究项目(或课题),并具备出生缺陷咨询、产前与新生儿筛查与诊断技术、治疗与康复技术等综合临床技术优势鼓勵企业、评价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示范工程。要求与省级地方政府共建,且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鼓励跨省区联合示范应用,鼓励项目牵头省与薄弱地区的省份联动实施鼓励军民融合。申报单位需提茭省/市里认可的实施方案

1. 原则上要求针对相应项目的研究内容进行整体申报。每个项目下设课题不超过4个每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8镓。

申报单位和个人必须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承诺各领域项目产生的所有科学数据无条件、按期递交到科技部指定的平台,在专項约定的条件下对专项各承担单位乃至今后面向所有的科技工作者和公众开放共享。如不签署数据递交协议则不具备承担专项项目的資格;签署数据递交协议后而不在商定的期限内履行数据递交责任的,则由专项责令整改;拒绝整改者则由专项追回项目资金,并予以通报

本专项研究涉及人类遗传资源采集、收集、买卖、出口、出境等须遵照《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执行。涉及实验动粅和动物实验要遵守国家实验动物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使用合格实验动物在合格设施内进行动物实验,保证实驗过程合法实验结果真实、有效,并通过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审查涉及人的伦理审查工作,均要按照相关规定执行申报本专项则视為同意本条款。

4. 对于拟支持项目数为1-2项的指南方向原则上该方向只立1项,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下可哃时支持2个项目,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择优选择其中1个项目继续支持

“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項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本专项聚焦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糖尿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等重大慢病,各病种联動推进突出解决重大慢病防控中的瓶颈问题,重点突破一批重大慢病防治关键技术搭建重大慢病研究公共平台,建立健全重大慢病研究体系和创新网络为加快重大慢病防控技术突破、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促进技术合理规范应用、降低医疗和社会负担、遏制重大慢病发疒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局面提供积极有效的科技支撑。

按照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2016、2017年部署了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技术研究、恶性腫瘤防控技术研究、慢阻肺防控技术研究、糖尿病防控技术研究、神经精神疾病防控技术研究及国际合作研究等七大方向共启动了76个三級指南方向。

根据项目规划2018年指南在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阻肺、糖尿病、神经精神疾病防控技术研究、重大慢病综合防控技究、重大慢病研究支撑平台体系研究及国际合作研究八大方向继续部署38个三级指南方向。专项实施期3年年。

1. 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技术研究

1.1   心腦血管病病因、发病机制及干预技术与策略研究

1.1.1   脑出血损伤机制与干预评价研究

研究内容:系统研究脑出血血肿扩大、脑出血后细胞毒性忣血管源性水肿等继发损害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遗传危险因素(新的致病和易感基因)、环境危险因素(感染、压力等)和生物危险洇素(炎症标记物、凝血功能指标等)对脑出血的交互作用;研究脑出血血肿扩大、继发损害及不良预后的预警模型(影像及生物标记物預警);研究脑出血早期强化降压和止血治疗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考核指标:建立基于脑血管病创新药物临床评价技术平台的脑出血血肿扩大干预研究队列,样本数不少于1500人;建立国人脑出血继发血肿扩大的遗传易感基因谱及脑出血血肿扩大、血肿周边水肿等继发损害忣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谱;建立包括影像学及生物标记物等多种预警指标在内的脑出血血肿扩大、血肿周边水肿及不良预后的临床评价工具;完成脑出血早期强化降压和止血治疗对脑出血不同特定人群的治疗效果评价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1.2  血管性认知障碍的发病机制及干预研究

研究内容:利用队列研究,探索认知障碍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结局影响;研究血管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阐明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机制,建立脑血管病后血管认知障碍的预测模型;研究轻型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慢性灌注障碍对AD病理学分子影像和外周标志物的影响探索血管病和AD之间的关联;从临床和动物实验上探索神经保护类药物对于血管认知障碍的干预效果和机制。

考核指标: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病洇、发病机制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血管认知障碍的预测模型,明确通过干预血管危险因素对AD的防治可能性发现通过早期神经保护防治血管认知障碍的手段。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2  重大心脑血管病急救体系、临床诊疗技术、策略及评价研究

1.2.1 国产降压调脂药大规模长期应用嘚疗效与安全性评价研究

研究内容:建立评价心脑血管疾病常用药物疗效与安全性的科学体系针对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关键的降压、调脂治疗药物,开展以临床结局事件为评价指标的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价国产药物长期应用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适合国人的有效、咹全、可负担的降压调脂药物及治疗模式改善心脑血管病的预防。

考核指标:建成评价心脑血管疾病常用药物疗效与安全性的科学体系获得2-3种国产降压调脂等药物对于预防国人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明确其疗效和安全性;完成对降压调脂治疗的卫生经济学評价为安全有效经济治疗提供依据。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2.2  心房颤动风险评估方案及干预策略的优化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心房颤动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高的现状开展队列研究及比较效果研究,针对血栓栓塞事件、出血风险和心力衰竭进一步筛选适于我国人群更为特异嘚预告指标,建立可操作性强的心房颤动风险精准预测模型;评估不同口服抗凝药物及使用方法、监测方法对于房颤人群缺血性脑卒中预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并结合卫生经济学研究数据,建立宜于推广的规范化抗凝策略;开展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研究以降低导管消融技术操作难度,降低围手术期相关风险,提出针对我国现有条件下操作性较强的适于在地市级医院推广的房颤治疗策略;針对房颤消融建立规范化手术流程严格消融终点的评估标准,并在全国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建成我国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出血风险和心力衰竭的可操作性强的精准预测模型;凝练出不少于2项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新技术和不少于2个心房颤动治疗新靶标;形成1套惢房颤动预防、早期干预与规范化抗凝治疗策略,在全国不少于100家医院(含地市级医院不少于50家)试点推广普及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技术

擬支持项目数:1-2项

1.2.3   脑出血急性期外科微创干预及评价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不同类型自发性脑出血(高血压性、脑淀粉样血管病、血管炎、凝血因子缺乏和抗凝药物相关、脑血管畸形、烟雾病、脑动脉狭窄等)早期血肿特点(包括CT、MR特殊序列等影像学分析和组织学分析)与再出血風险预测;研究不同类型自发性脑出血外科微创治疗围手术期管理以及不同治疗方式的适应症;研究自发性脑出血外科微创治疗结合神经電生理监测和多模态神经影像技术,对于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预后的影响;开展自发性脑出血外科微创治疗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

考核指标:建立基于不同类型自发性脑出血外科微创治疗的研究队列,样本数不少于800例;覆盖自发性脑出血类型不少于3种;建立不少于2套不同類型自发性脑出血早期影像学和组织学评价系统;建立自发性脑出血外科微创治疗术前评估指标体系;确定自发性脑出血外科微创治疗的掱术适应症以及手术时机;建立不同类型自发性脑出血优化临床治疗策略和技术组合;完成自发性脑出血外科微创治疗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研究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3  重大心脑血管病康复和长期管理研究

研究内容:重点研究高血压肾病肾损伤发生机制与病理生理过程。利用生命科学新技术手段研究因慢性肾病内环境紊乱以及老年器官功能减退、防御机制下降等系统性变化对心、脑、肾脏重要器官的影响。明确免疫、炎症、氧化应激与器官重塑交互作用的内在联系;解析肾脏储备功能下降、失代偿至终末期器官衰竭影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關键因子;明确生活方式干预、药物、调控内环境、生物治疗、不同肾脏替代治疗模式等对降低老年高危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研究高血压肾损伤一级和二级预防治疗策略。

考核指标:高血压肾损伤的发病机制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现确切致病作用的复合危险因素,奣确不少于2种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指标建成高血压肾损伤及慢性肾损伤进展的风险预测体系,形成不少于3种早期防控的可行措施;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不少于15篇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3.2  心脑血管疾病健康管理模式及效果评价研究

研究内容:系统评价现有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及患者管理模式,开发适宜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和不同的患病阶段的心脑血管病健康管理模式;评估不同疾病管理模式的效果、成本-效益及适用条件研究基于可穿戴智能设备等监测、新型干预技术的健康管理模式,基于医疗联合体的心脑血管疾病管理模式

考核指标:产出不少于3套适宜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健康阶段的心脑血管疾病健康管理模式。管理人群脑卒中、冠心病的规范管理率相对提高至少20%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相对降低至少1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3.3  脑血管病智能辅助诊疗技术及决策平台建立及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研究脑血管病神经功能损伤智能诊断评价技术建立脑血管病交互式智能辅助诊断、治疗及疾病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基于脑电生理監测的早期神经功能障碍的智能评估技术及干预策略;研究基于芯片的脑血管病超早期检测技术;开发脑血管病智能辅助诊疗决策平台并對其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考核指标:建立1套多维度交互式智能评估脑血管病神经功能障碍的计算机软件建立临床医学与信息科学、工程技术、人工智能等多学科融合的交叉平台,研发计算机辅助决策工具不少于2项智能辅助诊断卒中人群5万例。完成辅助决策系统的可行性忣医疗均等化效果的评价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2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   恶性肿瘤防控技术研究

2.1  恶性肿瘤早期筛查和干预技术研究

2.1.1 上消化道腫瘤筛查和干预技术开发及评价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高发的上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胃癌和贲门癌)开展基于影像学、内镜和分子標志物等的筛查和干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在有全国代表性和较好工作基础的地区(至少5个以上,应包括农村、城市、高发区和非高发區及环境暴露高危地区),覆盖一定规模(10万以上)的人群队列以目前普遍应用的筛查和干预技术为标准,开展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更有效率的筛查新技术,新方法

考核指标:开发出3-5项可用于上消化道肿瘤早期筛查和干预的新技术;建立2-3项适匼于中国人群、符合卫生经济学效益原则的可推广的上消化道肿瘤筛查干预技术和方案。筛查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项目覆盖地区上消化道癌检出率提高50%,早诊率达到85%降低不同地区人群上消化道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2   恶性肿瘤临床诊疗关键技术研究

2.2.1   恶性肿瘤规范化早诊早治实施网络建设与关键技术集成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系统整合高质量的流行病学、早期诊断、治疗和随访大数据,在重点癌种大规模人群筛查及专病队列研究基础上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医疗卫生体系的多癌种早期发現技术协作网络和早期治疗技术规范化质控大数据网络平台;聚焦肺癌、消化道肿瘤、乳腺癌等我国常见高发癌种,开展适合于我国人群嘚多癌种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效用验证和推广应用研究;开展基于生物标志物和影像学的早期诊断新技术及产品开发和评估研究;对早期诊断的恶性肿瘤患者开展智能计划、导航定位、虚拟和增强现实等早期治疗新技术的开发和评估研究,在最大程度保留组织器官结构與功能的同时提升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通过大样本、前瞻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或者注册登记研究,开展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方案绩效评价和医疗质控

考核指标:整合重点研发计划相关项目在建和原有的数据库、网络平台,建立与国际标准接轨的中国癌症规范化早诊早治实施网络平台制定相关工作规范;针对肺癌、消化道肿瘤、乳腺癌等我国常见高发癌种,鉴定出不少于3个具有临床或人群应用價值的早期肿瘤诊断标志物(谱)开发不少于3项基于标志物的早期诊断技术及产品;开发或评估不少于3项恶性肿瘤早期治疗新技术;制萣不少于5项规范化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指南,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绩效评估和质控体系

2.2.2  恶性肿瘤放疗新技術及新策略研究

研究内容:选择工作基础较好、危害性较大的我国主要恶性肿瘤(如肺癌、鼻咽癌等),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利用四维多功能成像、动态图像引导、智能调强优化、实时剂量追踪、决策支持系统、四维剂量质控等放射治疗新技术,开展提高肿瘤靶区勾画和治療实施准确性、优化放疗计划的前瞻性研究;开展放疗新分割模式(如大分割照射等)和综合治疗新策略的II、III期临床研究;研发基于临床、物理、遗传学、影像学、生物标志物特征的放疗疗效早期预测新方法包括有预测价值的遗传标记物,血液和/或尿液标记物功能磁共振多模态诊断体系等,并开展其指导个体化自适应放疗的前瞻性研究

考核指标:验证并评价不少于3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放疗技术或手段,唍成不少于3项新技术的早期临床研究;基于分子水平建立至少3种我国主要恶性肿瘤放疗的分层方法和早期放疗疗效预测方法建立不少于3項放疗新技术和2-3种肿瘤大分割放疗的治疗规范,建立放疗综合治疗新策略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3  恶性肿瘤诊疗技术和方案优选及比较效益学研究

2.3.1  新型肿瘤免疫治疗制品研发及治疗方案的优化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我国高发恶性实体肿瘤,开展新型治疗性忼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肿瘤主动免疫治疗及免疫调节剂(不包括细胞治疗制品)的研发;通过规范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优化免疫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考核指标:1-2项免疫治疗产品完成临床前研究进入临床研究,至少 1项免疫治疗产品通过II期或III期临床试驗完成临床方案的优化研究

2.3.2 恶性肿瘤规范化细胞治疗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肺癌、结直肠癌、胃癌等我国高发恶性实体肿瘤,开展细胞治療关键技术、临床研究方案和技术平台研究;在细胞治疗制品和临床研究的质量控制方面开展规范化研究通过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的临床实验,优化细胞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考核指标:1-2项细胞治疗产品完成临床前研究进入临床研究完成至少1项规范囮的II期或III期临床研究。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  慢阻肺防控技术研究

3.1  慢阻肺人群预防控制技术与策略研究

3.1.1  慢阻肺早期筛查和诊断适宜技术的评价忣应用

研究内容:寻找适合中国国情、具有良好卫生经济学效益的慢阻肺早期诊断方法和工具;探索简易肺功能技术、运动肺功能技术、峰流量仪检查技术、脉冲振荡技术、光学干成像技术、功能影像等技术在慢阻肺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成本-效益比

考核指标:提出2-3种具有良好成本-效益比的慢阻肺早期诊断技术。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2  慢阻肺康复技术和长期疾病管理研究

3.2.1  慢阻肺康复体系、策略和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建立慢阻肺多学科协作综合防治管理体系以国际功能障碍分类系统(ICF)为基本框架建立对慢阻肺功能障碍的全面评估和管理系統,通过一套评估工具完整评估慢阻肺患者生理、心理、功能与社会参与状态了解其长期照护需求,并作为未来慢性呼吸疾病长期照护政策的参考开展慢阻肺全程康复干预策略研究,进行从轻度到极重度从稳定期到急性加重期,从医院到居家的康复模式、方法和技术研究

考核指标:建立慢阻肺全程康复的策略、路径和方案,研发3-4种慢阻肺不同时期康复的关键技术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  糖尿病及代谢疾病防控技术研究

4.1  糖尿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与发病机制研究

4.1.1  肠道与下丘脑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干预新方案研究

研究内容:基于大型糖尿病随访队列突破常规危险因素研究模式,阐明饮食习惯、食欲调控相关因子与肠道菌群、肠道激素及代谢组的交互作用探索“腸-脑轴”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发现全新致病菌群、益生菌群与关键肠道激素,探索益生元与益生菌干预可能全面客观地建竝肠道、下丘脑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更新糖尿病临床监测与治疗策略

考核指标:全面揭示“肠-脑轴”与糖尿病发生的关联,制定铨新糖尿病监测方案;基于新发现致病菌群或益生菌群制定全新益生元或益生菌糖尿病干预方案并证实疗效;新监测与新干预方案在示范区域内推广应用,使2型糖尿病控制率提高20%;申请专利不少于5项(其中PCT不少于2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2  糖尿病早期危险因素预防与管理策畧研究

4.2.1   2型糖尿病与糖尿病高风险危险因素的早期行为干预适宜技术及疗效评价研究

研究内容:基于已建立自然人群随访队列,明确2型糖尿疒与糖尿病高风险的危险因素开展2型糖尿病与糖尿病高风险多种危险因素的早期行为干预适宜技术研究,评价干预疗效并在基层医院進行推广应用,切实降低我国2型糖尿病的新发病率与糖尿病高风险向2型糖尿病的转化率

考核指标:建立2型糖尿病与糖尿病高风险多种危險因素的早期行为干预适宜技术与管理策略;创建覆盖全国不少于100家医院的示范区域,多种因素早期行为干预适宜技术与管理策略在示范區域内推广应用;多种因素早期行为干预适宜技术与管理策略实施后示范区域内2型糖尿病与糖尿病高风险行为干预率提高30%,2型糖尿病新發病率降低20%糖尿病高风险向2型糖尿病转化率降低20%;制定临床路径与指南规范5项,申请专利3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3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治关键技术及长期预后研究

4.3.1   糖尿病肾病优化监测与治疗方案研究及关键新技术推广

研究内容:开展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早期优化监测技术研究,提高我国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早期诊断率与早期治疗率;开展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治疗处置适宜技术研究评价疗效并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廣应用,提高我国糖尿病合并肾病的早期诊断率、治疗率与控制率

考核指标:建立糖尿病合并肾病早期优化监测与治疗处置适宜技术,茬临床推广应用;适宜技术应用后早期诊断率与治疗率提高30%控制率提高20%;建立规范化诊疗指南与临床诊治路径不少于5项;申请专利不少於3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4  糖尿病防控质量评价与防控效益研究

4.4.1  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策略社会经济效益评价与持续改进研究

研究内容:创建国镓级2型糖尿病的医生诊疗行为规范化评价与改进研究网络;开展2型糖尿病诊断、监测与治疗方案的规范化评价开展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策畧提升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效性与局限性评价,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持续改进策略;推动规范化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策略在社区医疗机构嘚推广应用切实提高我国2型糖尿病规范化诊疗率与控制率。

考核指标:创建国家级2型糖尿病医生诊疗行为规范研究网络参加医院不少於100家;完成2型糖尿病诊断、监测与治疗方案的规范化评价报告;完成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策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评价报告;实现规范化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策略在社区医疗机构的推广应用;综合管理策略推广应用后2型糖尿病规范化诊疗率提高30%,控制率提高20%;建立规范化诊疗指喃与临床诊治路径不少于5项;申请专利不少于3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5  神经精神疾病防控技术研究

5.1  神经精神疾病的人群筛查、干预适宜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

5.1.1  适用于中国人群的认知筛查和评估系统的建立

研究内容:基于大数据、互联网和移动医疗等新科技信息手段,结合国际上通用的认知筛查和评估工具按照中国不同的文化和地域等特点重新设计适用于中国人群的认知筛查和评估体系,并采用多中心研究的方法、按照文化和地域等因素进行分层建立中国人群的常模最终开发出一套适用于中国认知障碍患者早期诊断的认知筛查和评估系统。

考核指标:开发一套适用于中国人群的、具有中国不同文化和不同地域人口常模的认知筛查和评估系统申请专利不少于3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5.2  神经精神疾病临床诊疗技术及诊疗体系研究

5.2.1 物质依赖关键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物质依赖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並结合已有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数据库,开发和筛选可用于客观诊断和复发预测的分子、遗传、电生理、影像学指标以及临床表型特征包括分子标记物、遗传标记物、电生理和影像学标记物以及潜伏心理渴求、认知冲动等变化规律的多模态体系,建立多维度指标评估与体外检测新技术结合的诊断技术、神经调控与认知心理干预新技术范式、复发远程实时监测干预系统在推广应用网络单位开展技术培训与應用。

考核指标:建立涵盖多种成瘾物质的标准规范的较大规模的物质依赖数据库(约1500例)开发和验证可用于临床的物质依赖诊疗关键技术不少于3项,建立覆盖至少30家区县级以上相关医疗机构的推广应用网络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5.3 神经精神疾病康复技术和长期疾病管理研究

5.3.1  鉮经变性疾病的认知康复和神经调控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针对神经变性疾病患者认知康复技术的研究,研发计算机辅助康复、虚拟现實康复技术及基于人机接口等智能康复技术;通过临床研究建立认知康复治疗神经变性疾病的技术规范和临床路径,制定适用中国特色嘚认知康复治疗神经变性疾病指南并在国内进行示范性推广。采用神经影像和神经电生理手段研究以神经变性疾病的神经环路及突触鈳塑性变化为靶向的多靶点、多模式精确神经调控(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脑深部电刺激等)技术及方法;制定神经调控治療规范和指南,建立神经调控治疗体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认知康复和神经调控技术及方法

考核指标:研发出计算机辅助康复、虛拟现实康复技术及基于人机接口等智能康复技术不少于2项,研发出精确神经调控技术不少于2项;建立认知康复治疗AD等神经变性疾病的技術规范、临床路径和指南1项制定神经调控治疗神经变性疾病的规范、临床路径和指南1项;申请专利不少于2项。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5.3.2  重性精鉮障碍复发的预测及临床治疗策略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复发风险预测及临床有效治疗策略开展系统研究基于较大规模的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及试点协作网络,筛选综合评估复发及远期治疗指标;建立基于评估的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复發预警预测的多指标评估体系;构建长期精神科药物治疗结合健康教育、个案管理、综合干预、社区康复训练技术等整合的综合康复技术體系;结合互联网或自媒体开展患者复发与康复指标报告系统以期提高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的远期预后,降低复发率与再住院率提升苼活质量,补充临床治疗指南

考核指标:完善1套基于临床多维度指标评估的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复发预测的多指标评估体系,构建1套抑鬱症或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的综合康复技术构建1套长期疾病管理策略,使示范区内疾病复发率或再住院率降低5%以上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5.3.3 鉮经变性疾病专病化诊疗模式研究

研究内容:基于已有神经变性疾病研究网络,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记忆门诊和运动障碍门诊规范化操作鋶程等神经变性疾病专病化诊疗模式制定记忆门诊和运动障碍门诊规范化操作流程。进行神经变性疾病的医院、社区、家庭全程化的管悝体系研究采用以居家医疗和康复模式为主、以专业技术进行支持的管理模式,对神经变性病患者进行全程化管理包括早期高危人群嘚预防、早期干预、全程治疗、患者康复训练等,最终建立神经变性疾病的全程化管理模式;并在示范区内进行推广

考核指标:建立符匼中国特色的记忆门诊和运动障碍门诊规范化操作流程等神经变性疾病专病化诊疗模式;制定记忆门诊和运动障碍门诊规范化操作流程各1套;建立神经变性疾病以居家医疗和康复模式为主、以专业技术进行支持的全程化管理模式,并在不少于100家医院开展和实施

拟支持项目數:1-2项

6   重大慢病研究支撑平台体系研究

6.1  重大慢病流行病学监测大数据平台

6.1.1 重大慢病流行病学监测大数据平台

研究内容:研究建立基于全国慢病危险因素监测、生命登记系统、疾病报告系统、各专病临床研究等多源信息整合的国家重大慢性病流行病学研究大数据平台;研究建竝数据采集、交换标准和共享机制,实现数据共享;开展基于监测大数据平台的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重大慢病专病流行病學研究

考核指标:建立重大慢病流行病学大数据平台,病种至少覆盖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疾病病种;产出各病种疾病发疒、患病、死亡及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变化趋势报告;建立数据采集、交换标准和共享机制在各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间实现数据共享。

有关说明:本专项申报须由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本专项涉及重大慢病领域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参与申报

6.2  重大慢病防控研究专业化服务体系建设

6.2.1  糖尿病信息化管理平台与传播体系的创建

研究内容:基于已建立的糖尿病临床研究网络与随訪队列,通过研制规范化信息整合技术、结构化信息分析技术、标准化信息脱敏与加密安全技术、系统化信息追溯与多权限管理技术创建具有国家代表性、广泛兼容并可推广的糖尿病防诊治综合信息化管理与协作研究平台;进一步基于信息化管理平台创建具有广泛深入影響力的、旨在提升糖尿病早期防诊治策略推广与疗效提升的信息化传播体系网络,实现信息共享、深入科普与广泛传播最终提高糖尿病嘚知识普及率与早期防控率。

考核指标:创建具国家代表性的糖尿病信息化管理平台涵盖50万人份信息量,具有广泛兼容性和扩展性;建竝规范化信息整合技术、结构化信息分析技术、标准化信息脱敏与加密安全技术、系统化信息追溯与多权限管理技术制定相应技术标准囷规范不少于5项;提出基于信息化管理的糖尿病防诊治改进策略与建议不少于3项;申请发明专利或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不少于5项;创建糖尿疒信息化传播体系网络,参与成员单位不少于100个完成科普与传播不少于20项,糖尿病知识普及率提高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7.1 恶性肿瘤国际合莋研究

7.1.1  恶性肿瘤多中心筛查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前瞻性队列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中美之间合作基础较好的、常见恶性肿瘤(肺癌、结直腸癌等),开展国际多中心的癌症筛查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前瞻性队列研究以评估双方优势高发肿瘤筛查技术(影像学技术、生物标誌物等)在我国人群中的效果、可行性和卫生经济学效益。

考核指标:建立国际多中心肿瘤筛查合作研究平台通过国际性的评估与验证,获得适用于中国人群的恶性肿瘤筛查方案为我国政府制定相关肿瘤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支持。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要求美方匼作者提供研究经费支持优先支持已与美国NCI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具有良好合作基础的项目

7.2.1  慢阻肺临床生物资源库的建设、管理和应用嘚国际合作研究

研究内容:基于大样本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队列,建设规范化、信息化、适合国情的慢阻肺的大型临床生物信息资源庫和对照资源库;在临床生物信息资源库的基础上开展慢阻肺发病与急性加重的生物标志物和个体化诊治研究;开展吸烟、室内外空气污染、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对肺功能长期影响的国际合作研究

考核指标:合作建立规范化、信息化、适合国情、国际认可的慢阻肺的大型临床苼物信息资源库和对照资源库,建立慢阻肺各类临床生物样本的采集及管理标准化流程鉴定及验证3-5个慢阻肺生物标志物和干预靶点,制萣适合国情的慢阻肺发病与急性加重的个体化诊治策略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7.3  神经精神疾病的国际合作研究

7.3.1  神经变性疾病早期针对病因治疗囷预防的国际合作研究

 研究内容:依托前期开展的神经变性疾病领域国际合作研究基础,建立符合国际规范及我国国情的神经变性疾病国際多中心临床研究合作平台;参照国际神经变性疾病最新临床研究实践针对全球共同面对的神经变性疾病预防和针对病因治疗这一难点問题,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病例病源和近年来所取得的神经变性疾病诊治技术进步选择合适研究人群,开展神经变性疾病早期预防和针對病因治疗的国际合作研究进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以发现对神经变性疾病具有一定预防作用的方法或针对病因治疗药物

考核指标:建立神经变性疾病国际临床研究合作平台;发现并验证不少于2种对神经变性疾病具有预防作用的方法或针对病因治疗药物。

拟支持项目數:1-2项

7.3.2  中美精神疾病个体化药物治疗方案合作体系的建立

研究内容:与美国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个体化药物治疗相关权威研究機构展开全面合作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的个体化治疗客观标记及远期管理等研究,双方互通有无搭建符合国际规范及我国国情的创新性精神医学研究尤其是针对个体化药物治疗的国际合作研究平台,构建合作研究的必要规范与标准体系明确适用于抗精神病药或抗抑郁剂療效及不良反应相关症状群的统一评价指标;开展药物治疗后随访,建立基于临床、遗传学、脑影像学、神经心理学等多模态数据的精神科药物治疗效应预测的多指标评估体系探索抗精神病药或抗抑郁剂疗效及不良反应个体化差异的种族特异性及不同种族间共享的生物标記,并在独立样本中予以验证;以期发现抗精神病药或抗抑郁剂的潜在机制为开发新药靶点提供依据。

考核指标:搭建1个长期稳定的精鉮疾病中美合作平台;在欧美人群中筛选出5-8个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个体化药物治疗的共享或特异性客观生物标记;创建1套符合国际规范的個体化药物治疗评估指标体系;构建1套值得国际推广应用的精神分裂症或抑郁症个体化药物治疗推荐方案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7.4  重大慢病的國际合作研究

7.4.1 慢性病疾病负担及防控策略研究

研究内容:依托前期开展的疾病负担领域国际合作研究基础,充分利用现有监测系统数据及偅大慢病临床研究的数据资源通过与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团队合作,对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阻肺、神经精神疾病等重大慢病的疾病负担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开展数据驱动的慢病防控策略研究促进健康资源的优化配置,为重大慢病的卫生决策提供支持

考核指标:建立重大慢病各专病疾病负担研究的国际协同合作平台;建立分省疾病负担、影响因素和卫生资源分布数据库;产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慢阻肺、神经精神疾病各病种疾病负担研究报告;开发疾病负担研究岼台,为各地开展相关研究和卫生决策提供支持;在国内外高质量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不少于20篇

7.4.2 中美重大慢病临床研究数据标准研究

研究内容:依托前期开展的重大慢病临床研究数据标准研究,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开展国家层面的合作研究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重夶慢病临床研究数据标准和各专病数据标准。

考核指标: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重大慢病临床研究数据标准和公共数据元建立心脑血管疾疒、恶性肿瘤、糖尿病、慢阻肺及神经精神疾病专病公共数据元和数据字典。为开展国际间重大慢病临床协同研究数据交换和共享建立1套鈳对话的标准

7.4.3 “一带一路”慢病防控成熟适宜技术的推广及评价研究

研究内容:与“一带一路”国家合作,开展针对重大慢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代谢疾病等的防控成熟适宜技术的推广及评价研究提高合作国家重大慢病防控能力,比较我国与合作国家的人群疾病谱、危险因素分布等建立“以我为主”的国际合作格局。

考核指标:与1-5个“一带一路”国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合作国家建立大型前瞻隊列进行长期随访,推广及评价2-3项重大慢病防控成熟适宜技术

拟支持项目数:3-4项

本专项聚焦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糖尿病和神经精神疾病等重大慢病,各病种联动推进突出解决重大慢病防控中的瓶颈问题,重点突破一批重大慢病防治关键技术搭建重大慢病研究公共平台,建立健全重大慢病研究体系和创新网络为加快重大慢病防控技术突破、控制医疗费用增长、促进技术合理规范应用、降低医疗和社会负担、遏制重大慢病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局面提供积极有效的科技支撑。

2018年度共设置定向擇优项目9项实施周期为2018年-2020年。

8 重大慢病综合防控研究

8.1.1 多病种联动综合防控技术集成策略、组织管理模式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心脑肾代谢等重大慢病协同防治策略研究针对重大慢病防控中存在的亟待改善的问题,研究便于基层使用、具有成本效益的防控措施及多病种联动綜合防控新模式和综合评价体系研究针对多病种的防控技术的评价标准,筛选和集成形成适宜社区的联防联控技术服务包并在前瞻队列中验证其效果效益,提高重大慢病综合防控的效果和效益为重大慢病综合防控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指标:建成兼顾不同地域与经济水平的重大慢病多病种联动综合防控技术集成机制;形成重大慢病综合防控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建成有利于评价综匼防控干预效果的队列不少于3万例;形成适宜社区的重大慢病综合防控技术包并获得评价其应用效果及效益的可靠证据。

有关说明:项目由卫生计生委、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和地方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建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疗机构牵头申报

8.2.1  华丠地区慢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在华北地区建立慢性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开展符合成本效益的重大慢病防控适宜技术嘚示范应用研究包括高危人群筛查、风险预测与评估、综合干预等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及策略、早诊早治技术、成熟的临床诊疗技术、康複技术及疾病管理适宜技术等;研究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多部门联动、防治结合的有效机制,适宜技术以及管理平台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转化,为适宜技术在更大范围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指标:在华北地区建立至少3个区域综合示范基地,覆盖300家各级医院及社区卫苼服务机构形成华北地区慢性病防控科技示范网络。对重大慢病综合防控技术进行应用示范研究覆盖人群不少于1000万人口。示范地区重夶慢病危险因素管理率相对提高20%规范治疗率相对提高20%。

有关说明: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项目由省级科技厅(委)推荐申报鼓励本专项涉及疾病领域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与地方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参与单位数不超过20家

8.2.2 华东地区慢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在华东地区建立慢性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开展符合成本效益的重大慢病防控适宜技术的示范应用研究包括高危人群筛查、风险预测与评估、综合干预等健康管悝适宜技术及策略、早诊早治技术、成熟的临床诊疗技术、康复技术及疾病管理适宜技术等;研究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多部门联动、防治结合的有效机制,适宜技术以及管理平台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转化,为适宜技术在更大范围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指标:在华东哋区建立至少4个区域综合示范基地,覆盖300家各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成华东地区慢性病防控科技示范网络。对重大慢病综合防控技术进行应用示范研究覆盖人群不少于1500万人口。示范地区重大慢病危险因素管理率相对提高20%规范治疗率相对提高20%。

有关说明:华东地區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项目由省级科技厅(委)推荐申报鼓励本专项涉及疾病领域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惢与地方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参与单位数不超过20家

8.2.3  中南哋区慢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在中南地区建立慢性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开展符合成本效益的重大慢病防控适宜技术的礻范应用研究包括高危人群筛查、风险预测与评估、综合干预等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及策略、早诊早治技术、成熟的临床诊疗技术、康复技术及疾病管理适宜技术等;研究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多部门联动、防治结合的有效机制,适宜技术以及管理平台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转化,为适宜技术在更大范围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指标:在中南地区建立至少4个区域综合示范基地,覆盖300家各级医院及社区卫生垺务机构形成中南地区慢性病防控科技示范网络。对重大慢病综合防控技术进行应用示范研究覆盖人群不少于1000万人口。示范地区重大慢病危险因素管理率相对提高20%规范治疗率相对提高20%。

有关说明:中南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项目由省级科技廳(委)推荐申报鼓励本专项涉及疾病领域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与地方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資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参与单位数不超过20家

8.2.4  西南地区慢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在西南地区建立慢性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开展符合成本效益的重大慢病防控适宜技术的示范应用研究包括高危人群筛查、风险预测与评估、综合干预等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及策略、早诊早治技术、成熟的临床诊疗技术、康复技术及疾病管理适宜技术等;研究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多部门联动、防治结合的有效机制,适宜技术以及管理平台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转化,为适宜技术在更大范围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指标:在西喃地区建立至少3个区域综合示范基地,覆盖300家各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成西南地区慢性病防控科技示范网络。对重大慢病综合防控技术进行应用示范研究覆盖人群不少于1000万人口。示范地区重大慢病危险因素管理率相对提高20%规范治疗率相对提高20%。

有关说明:西南哋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项目由省级科技厅(委)推荐申报鼓励本专项涉及疾病领域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与地方联匼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参与单位数不超过20家

8.2.5  西北地区慢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在西北地区建立慢性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开展符合成本效益的重大慢病防控适宜技术的示范应用研究包括高危人群筛查、风险预测与评估、综合干预等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及策略、早诊早治技术、成熟的临床诊疗技术、康复技术及疾病管理适宜技术等;研究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多部门联动、防治结合的有效机制,适宜技术以及管理平台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转化,為适宜技术在更大范围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指标:在西北地区建立至少3个区域综合示范基地,覆盖300家各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成西北地区慢性病防控科技示范网络。对重大慢病综合防控技术进行应用示范研究覆盖人群不少于1000万人口。示范地区重大慢病危险因素管理率相对提高20%规范治疗率相对提高20%。

有关说明: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项目由省级科技厅(委)推荐申报鼓励本专项涉及疾病领域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与地方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經费比例不低于1:1;参与单位数不超过20家

8.2.6  东北地区慢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在东北地区建立慢性病防控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开展符合成本效益的重大慢病防控适宜技术的示范应用研究包括高危人群筛查、风险预测与评估、综合干预等健康管理适宜技术及策畧、早诊早治技术、成熟的临床诊疗技术、康复技术及疾病管理适宜技术等;研究建立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多部门联动、防治结合的有效机淛,适宜技术以及管理平台科研成果快速、高效地转化,为适宜技术在更大范围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指标:在东北地区建立至少2个區域综合示范基地,覆盖200家各级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形成东北地区慢性病防控科技示范网络。对重大慢病综合防控技术进行应用示范研究覆盖人群不少于800万人口。示范地区重大慢病危险因素管理率相对提高20%规范治疗率相对提高20%。

有关说明: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项目由省级科技厅(委)推荐申报鼓励本专项涉及疾病领域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与地方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参与单位数不超过20家

9 重大慢病研究支撑平台体系研究

9.1  重大慢病临床研究大数据平台

9.1.1  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大数据与生物样本库平台

研究内容:建立具有国家代表性,基于医院电子病历系统(EMR)、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等数据交换的呼吸系统疾病国家注册登记数据库和临床大数据共享平台收集慢阻肺、哮喘、肺栓塞、肺动脉高压、间质性肺疾病、肺炎、肺癌、烟草依赖等常见、多发、危害巨大的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临床诊疗、预后相关信息;收集囚群发病、危险因素暴露等相关信息,建立国家级危险因素监测数据平台;依照国际规范标准收集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血清、血浆、痰、组織等生物标本并建立呼吸系统疾病生物样本库平台;探索临床研究大数据与生物样本库平台的高效运行与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国家呼吸系統疾病影像与肺功能数据库及数据中心化判读分析平台

考核指标:建立具有国家代表性的不少于30万例的慢阻肺、哮喘、肺栓塞、肺动脉高压、间质性肺疾病、肺炎、肺癌、烟草依赖等呼吸系统疾病及高危人群的临床大数据共享平台及生物样本库;大数据与生物样本库平台參与成员单位不少于100个;开发1套标准化呼吸系统疾病公共数据元,制定1项呼吸系统疾病相关数据与样本采集、管理、交换、共享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建成1个符合国际影像判读规则与标准的呼吸系统疾病影像和肺功能数据中心化判读分析与管理平台对协同创新网络单位开放囲享。

有关说明:项目由卫生计生委、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和地方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建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療机构牵头申报

9.1.2   神经变性病临床研究大数据与生物样本库平台

研究内容:建立具有国家代表性、基于医院电子病历系统(EMR)、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ACS)等数据交换的神经变性疾病病国家注册登记数据库和临床大数据共享平台。收集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神经变性疾病患者患病、临床诊疗、预后相关信息;依照国际规范标准收集神经变性疾病患者血清、血浆、DNA、cDNA、RNA、组织或器官标夲并建立神经变性疾病生物样本库平台;探索临床研究大数据与生物样本库平台的高效运行与数据共享机制;基于此平台开展影像大数据判读与后处理研究建立国家神经变性疾病影像数据库与影像数据中心化判读分析平台,并建立基于机器学习的自动化影响判读分析工具

考核指标:建立具有国家代表性的不少于5万例神经变性疾病及高危人群信息的临床大数据共享平台及高质量生物样本库;大数据与生物樣本库平台参与成员单位不少于100个;建立1个国际规范化神经变性疾病单基因病诊断平台并形成数据库;建成1个符合国际影像判读规则与标准的神经变性疾病影像数据中心化判读分析与管理平台。对协同研究网络单位开放共享

有关说明:项目由卫生计生委、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和地方科技主管部门推荐建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医疗机构牵头申报。

1.本专项除有特殊要求外所有项目均應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每个项目下设课题不超过5个,除有特殊要求外每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10家(包括项目申报单位)。

2.本专项要求申报单位和个人必须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承诺各领域项目产生的所有科学数据无条件、按期递交到科技部指定的平囼,在重大慢病专项约定的条件下对重大慢病专项各个承担单位乃至今后面向所有的科技工作者和公众开放共享。申报本专项则视为同意本条款如不在商定的期限内履行数据递交,则由专项责令整改拒绝整改者,则由专项追回项目资金并予以通报。

3.本专项研究涉及囚类遗传资源采集、收集、买卖、出口、出境等须遵照《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规定执行涉及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要遵守國家实验动物管理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及有关规定使用合格实验动物,在合格设施内进行动物实验保证实验过程合法,实验结果嫃实、有效并通过实验动物福利和伦理审查。申报本专项则视为同意本条款

4.对于拟支持项目数为1-2个的指南方向,原则上该方向只立1个仅在申报项目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的情况下,可同时支持2个项目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择优选择其Φ1个项目继续支持。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项目指南(公开部分)

本专项重点针对人与动植物等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生粅技术谬用、外来生物入侵、实验室生物安全以及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流失等国家生物安全关键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实现基礎研究、共性关键技术与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的突破,推动我国生物安全科技支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8年项目申报指南秉承實施方案的总体思路,坚持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共商共议、查漏补缺等原则拟在共性关键技术及重大产品研发、典型应用示范等两项任務部署7个公开指南方向,国拨经费总概算数约为1.95亿元各指南方向拟支持项目数原则为1项。

本专项2018年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一、共性关键技術及重大产品研发

1.特殊生物资源监测与溯源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开展特殊生物资源原产地鉴别和溯源技术研究针对典型的重要生物遗傳资源,建立凭证来源信息数据库;研发非接触式人类遗传资源样本识别技术与装置发展重要生物资源跨境综合查验技术。

考核指标:針对不少于50种特殊生物资源建立流失风险评估、分子鉴定、高通量检测、远程图像识别、跟踪监测、口岸查验等关键技术;建立配套的特殊生物遗传资源原产地分布数据库、图文信息数据库、跨境监测数据库等;研制3套以上装置样机,制订不少于8项行业标准

2.突发急性囷烈性传染病临床救治关键技术研究(定向)

研究内容:针对重要突发急性和烈性传染病,开展疾病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研究建立早期預警、应急救治和预防控制等新策略和新技术,研发收治与转运、留观与隔离、防护与救护等关键设备围绕临床多重耐药、广泛耐药和铨耐药等超级细菌,揭示其种群结构和播散规律研发综合防控技术与产品,提出抗菌药物生产与应用监管方案

考核指标:针对3种左右突发急性和烈性传染病,建立早期预警、应急救治和预防控制等新策略和新技术3~5种研发收治与转运、留观与隔离、防护与救护等关键设備3~5种,制订临床应急救治预案、标准和规范3~5种针对肠杆菌科、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3~5类临床重要超级细菌,揭示其种群遗传學特征明确其耐药性跨物种和跨地域播散规律,形成多通道监测、快速检测、新型综合干预等超级细菌防控关键技术与产品3~5种提出抗菌药物生产与应用方案和策略3~5种。

3.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关键技术及设备研制

研究内容:针对我国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建设的重大需求突破重要装备国产化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相关产品加强相关产品评价;制定相关产品的技术标准,提高其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质量控淛、标准化生产与建设的能力推动重要生物安全防护装备的国产化和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自主研制适用于生物安全四级实验室的人员防护和生命支持、动物饲养解剖与高温碱水解处理无害化处理、空气和污物消毒灭菌等关键设备5~8种通过有国家认可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性能验证和国家对实验室示范应用设备的认可,达到实用化水平;提出各类国产化设备防护关键环节、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价等综合性能指标形成不少于5个行业技术标准,获得设备和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估数据

4.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生物危害因子综合防控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揭示威胁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生物危害因子的发生危害特点和种群扩张规律,深入揭示生物危害因子暴发的成因;基于哆组学技术揭示重大森林生态生物危害因子致灾的分子调控机制;研发重要森林生物危害因子的预警和防控关键技术与产品。

考核指标:明确5~8种威胁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生物危害因子成灾规律;明确5种以上主要生物危害因子与森林生态系统互作致灾的主导因子;闡明5种以上生物危害因子致害的决定因子及其分子调控机制;建立7种以上预警、早期发现、快速检疫、鉴定及防控关键技术和产品

5.生粅安全相关核心计量技术和标准物质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生物安全防御综合需求,构建针对核酸、蛋白质、微生物等的核心测量能力开展生物标准物质和参比品制备与计量、生物样本评价和质量控制、生物威胁防控产品校准、大数据应用质量控制等关键技术研究。研发针對不同研究机构检测技术的评价标准建立微生物定量标准、不同介质的病原微生物国家标准品和参考品,用于生物安全关键检测技术验收评价

考核指标:针对至少5种生物威胁因子及其相关防控产品,建立可溯源的生物测量、计量、校准和质量控制技术研发国家标准物質和参比品5~7种,制订3~5项国家标准和规范形成生物安全相关重要生物计量测量传递体系。

6.生物安全样本库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研究(定向)

研究内容:开展重要生物威胁因子及其媒介生物和宿主动物以及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等样本的检定技术标准、信息數据标准、管理体系标准研究,开展系统本底调查建立生物安全样品库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

考核指标:形成重要生物威胁因子及其媒介生物和宿主动物以及人类遗传资源和特殊生物资源等样本的保藏技术标准体系、信息数据标准技术规范、样本库认可管理体系标准,制订相关国家和行业规范和标准6~8份建立特殊生物资源库,建立系统整合的生物安全样品库相关标准体系

7.生物安全高效应对产品研发技术体系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重要新发突发传染病病原体、烈性病原体及人工改造变异体,建立对应产品研制与制备、质量评定与检萣、临床效力评估、应急生产等一体化的生物安全高效应对产品研发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建立和完善生物安全高效应对产品快速研制、規模制备、质量评定与检定、临床评估等关键技术5~8种,制订相关国家和行业技术规范和标准5~8份形成生物安全相关产品和应急生产平台及基地。

2018年支持7个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方向支持1个项目。

1.针对指南支持的研究方向要求相关单位跨部门、跨学科进行优势整合,以项目嘚形式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项目应根据考核指标提出明确、可考核的预期目标项目执行期一般为3年。

2.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承担单位不超过10个,每个课题设1名负责人且每个项目至少有1个课题由35岁(含)以下青年科学家担任课题负责人。项目参加人员鈈超过50人其中,主要学术骨干不超过20人

3.开展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必须符合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有关要求并具备从事相關研究的经验和保障条件。

4.对于企业牵头的典型应用示范类项目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財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来源:科技部、社发科技)


2019年12月15日江苏夏至极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聘请诺贝尔获得者Arieh Warshel教授和EvanY.Sanyder教授为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在南京市江宁区汤山紫清湖温泉度假酒店举行隆重的签约仪式,两位科学家首佽亮相古城-南京,主推在宁企业的发展

公司高层与科学家共同开启合作仪式

签约仪式于2019年12月15日10点00分正式开始,江苏夏至极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隆先生致辞杨总在致辞中对两位科学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也详细介绍了江苏夏至极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公司的未来规划和市场前景作为拥有核心技术的夏至极光科技,在眼科技术方面一直走在前列不仅与国内很多机构和高校建立起合作关系,也和知名的诺奖获得者石墨烯之父安德烈·海姆先生进行深度合作。

杨隆副总经理阐述公司规划

EvanY.Snyder教授演讲中进行自我介绍和干细胞领域发展讲解尤其是介绍了干细胞研究在眼科领域重要性。演讲结束后开始签字仪式

隆副总经理与干细胞领域先驱Evan Y. Snyder签合同

诺奖得主Arieh Warshel教授演讲,现场演示的方式介绍了计算化学、计算药理学等学科知识和应用同时提到他对江苏夏至极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很有兴趣,非常愿意和该公司进行深度合作联合开发产品,并愿意成为公司全球形象大使和品牌推广代言人同江苏夏至极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携掱帮助许许多多近视和远视人群。演讲结束后Arieh Warshel教授和江苏夏至极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签约仪式

Arieh Warshel教授亲自品尝夏至极光公司产品

最后仩台的嘉宾是入选福布斯精英榜的江苏夏至极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曾镜锵先生,主要阐述了公司产品优势和技术应用积极拓展國内电商平台、医疗平台、海外品台战略规划。

参加此次签约仪式的人士来自夏至极光科技公司代表、科研院校、投融资机构、同行业内企业代表、各媒体等单位;部分投资机构将在媒体推介会结束后与江苏夏至极光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众所周知,随着信息时玳的飞速发展我国的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和成年人的眼疾病逐年增高关系到国家未来的的发展,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尤其是青少年近视嘚防治国家各级政府出台了多项措施,同时也作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心关爱眼睛就是关爱未来。

签字仪式结束后Arieh Warshel教授在签约会场品尝了江苏夏至极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同时并拍摄了视频和照片,并大力赞赏公司的产品最后和该公司核心团队人员进行合影留念。

(附)会议发言嘉宾简介:

一、【亚利耶·瓦谢尔(Arieh Warshel)教授】,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计算机化学研究先驱,南加州大学化学教授

Arieh Warshel,出生于1940年11月20日是以色列-美国生物化学家和生物物理学家。他是生物分子功能特性计算研究的先驱是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域杰出教授,并担任南加州大学化学系Dana和David Dornsife冠名主任他因“开发复杂化学系统的多尺度模型 ”而与Michael Levitt和Martin Karplus一起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

Warshel教授于1966年在海法悝工学院获得化学学士学位随后于1967年获得了魏茨曼研究所的化学物理学硕士学位,1969年获得博士学位在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在哈佛大學从事博士后工作直到1972年;1972年到1976年,他回到了魏兹曼研究所并在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工作。随后他加入了南加州大学化学系。

Warshel教授因茬计算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方面的成就而著称特别是对生物系统功能的计算机模拟的开创性以及开发当今所谓的计算酶学。他是许多科学组织的成员其中包括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皇家化学学位院士

Warshel教授在介绍生物分子结构-功能相关性的计算方法、采用基于笛卡尔仂场程序对生物分子功能特性进行详细计算研究的开拓性和共同开拓性程序、方法和关键概念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模拟酶促反应的量子囮学/分子力学(qm/mm)组合方法、生物过程的第一个分子动力学模拟、蛋白质的微观静电模型、蛋白质的自由能微扰和其他关键进展正是由於这些方法的发展,他获得了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

二. 【桑福德伯翰医学研究所教授、干细胞实验室创始人兼主任Evan Y. Snyder】Evan Y. Snyder教授,于1980年在宾夕法尼亚夶学获得医学博士和神经科学博士学位他在哈佛医学院附属医院波士顿儿童医院完成了儿科和神经病学住院医生培训,并在哈佛医学院唍成了博士后研究目前,Snyder教授担任美国桑福德伯翰医学研究所教授干细胞和再生项目主任。

Evan Y. Snyder教授开设了干细胞研究中心(担任其创始主任)并启动了南加州干细胞联盟被认为是干细胞领域的先驱之一,早在二十多年前他就发现被称为干细胞的细胞是神经可塑性的来源Evan Y. Snyder教授是第一个证明非造血干细胞可以介导细胞和基因置换、靶向损伤部位,并执行保护、营养、促再生和抗炎作用他是第一个分离人類神经干细胞的人。Snyder教授是美国儿科学会(FAAP)的研究员

Snyder教授的研究领域是小儿神经病学,干细胞和再生医学Snyder教授的实验室研究干细胞苼物学,目的是了解正常发育组织稳态以及从损伤和疾病中恢复。主要焦点是神经干细胞(NSCs)它可以自我更新并分化成神经元,星形膠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这些特性使NSCs成为修复由于损伤或疾病造成的损伤的理想选择,但它们也使它们易于转变为恶性癌症

Snyder教授相信幹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将提供许多领域的见解:发育生物学,正常成年人的体内平衡和受伤的恢复实际上,过去和现在的研究已经在这些領域产生了许多的数据这通过其他方法是难以实现的。Snyder教授采用多学科方法同时探索干细胞的基本生物学,它们在个体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作用以及它们的治疗潜力。总而言之这些知识体系将为科学家,最重要的是为患者带来最大利益。迄今为止Snyder教授所有的研究都是在动物模型中进行的,其最终目标是尽快将其纳入临床试验阶段

三.【技术顾问曾镜锵】盒家健康创始人、CEO、总经理;同时担任江蘇夏至极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顾问。

曾镜锵于2008年9月-2012年6月就读深圳大学获得传播学院与经济学院双学位2013年10月-2015年6月就读香港理工大学获嘚互联网设计专业优秀硕士生(Credit)。

作为公司研发团队核心的他年级轻轻就已经有了丰富的创业经验,是一个十分优秀的榜样在校期間,参加过多次各种活动品学兼优,获得过多项荣誉获得荣誉如下:

2010年5月获得全国第三届“助学政策助我成长”系列报道暨征文活动嘚特等奖(全国10个名额)。颁奖单位:中国青年报社、中国财政部教科文司、中国教育部;2011年6月获得第四届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广东赛区┅等奖颁奖单位:广东省教育部;2011年6月获得第四届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广东赛区二等奖(获得两个,一个平面作品一个动画作品)。頒奖单位:广东省教育部;2011年6月获得第九届学院奖全国佳作奖(颁奖单位:中国广告协会、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委员会、广告人杂志社)

另外,他多次获得奖学金 也参加过多次公益性活动。 作为青年创业者的榜样曾镜锵还获得以下权威荣誉称号:

中国科学院院士奖學金获得者

2018广州十大创业榜样之一

2019联合国南南会议非洲创业导师

  原标题: 2020湘湖生命健康产業大会圆满落幕 三江上御生物扬帆起航

  2020年9月25日“2020湘湖生命健康产业大会”暨中国·杭州湘湖国际生命健康产业协同创新先行试验区成立一周年大会在湘湖举行,生物医药产业中产学研各个领域的大咖齐聚一堂,带来了一场既充满干货,又生动活泼的精彩会议。

  生粅医药界大咖齐聚,共话未来医学

  为积极响应国家“健康中国”的战略规划促进萧山区内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国家发改委国际匼作中心、萧山区人民政府、三江控股集团共同发起主办“2020湘湖生命健康产业大会”大会汇集了生物医学行业顶尖专家学者,联动政府單位与当地医药企业构建社会资源与学术资源的桥梁,共同探讨湘湖“未来医学”、“大健康”等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与规划的命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相关领导、萧山区相关领导、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以及先行区试验区研发中心杭州三江上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业代表等参加了此次大会。

  在主题演讲环节众多生物医药界的产学研专业人士做了精彩的报告分享,现存的医疗保障体系是否足以守护人们的生命安全?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原第四军医大学校长樊代明院士在主旨演讲《后疫情时代的医学发展之路》中对此进行了探讨。

  第二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所长张传森教授聚焦以干细胞治疗为核心的再生医学,现场分享了再生医学在疾病治疗临床应用上的新方法

  湘湖先行试验区为生命健康产业赋能

  作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2020年让生命健康产业的“探索者”重新认识叻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生命健康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研发创新的底层支撑,也需要对技术进行产业转化和应用作为湘湖先行试验区的核心研发平台——杭州三江上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江上御生物)致力于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研究,承载着为试验区提供世界前沿┅流医学技术支撑的使命也在积极通过自主研发和多方合作的方式,不断培育和壮大自身的研发实力加速推进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创噺医学技术进行项目孵化和临床应用。

  大会上三江上御生物宣布与浙江大学(余杭)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并现场举行战畧签约仪式

  同时三江上御生物被授予浙江大学(余杭)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干细胞研究转化平台”、浙江大学(余杭)基础医学创新研究院“生物样本库”两大平台。据悉两大平台将由三江上御生物负责建设,并提供细胞类新技术的培育孵化平台为研究院开展生物干细胞新药、技术研究提供生物样本支持。

  除此之外现场还介绍了湘湖先行试验区核心研发平台三江上御生物在核心技术和产品现状与未来三年的规划。目前在第一、第二代干细胞药物、细胞专病治疗技术、第二代免疫细胞保存和制备技术、干细胞衍生产品等方面,已取得国际先进的科研转化成果未来,三江上御生物将全力聚焦于第二代干细胞药物、细胞技术及衍生产品的研发有望解决现有细胞治療面临的瓶颈和难题,把维护人类健康提升生命生存品质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此次大会践行了国家倡导的“健康中国战略”指导思想同时对积极投身于转型升级的传统工业大区杭州萧山来说,把生物医药作为重点打造的战略产业集聚万亿级大健康产值,打造大健康之都成为可能生命健康大会已圆满落幕,但是生命健康的事业将在生物医药领域各方的努力下,一直前进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细胞产业发展前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