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的某大厂修手机手机,竟然在后台发短信,但是在手机桌面上的短信点进去没有显示。无故扣话费。我现在把


  
不想被它们挡得无路可走的唯一嘚方法就是绕行去开辟一个新的战场。


小米公司的本质就是两个字:效率我总是在说互联网思维,互联网思维嘚本质其实就是提升效率
我觉得中国制造的核心问题是:整个社会的运作效率出了问题。企业没有在研发上下功夫而是考虑在这个链條中如何赚到钱,层层加价层层效率都很低下。
这样的恶性循环的结果是产品差,价格高用户不满意,每一个环节都赚不到多少钱
小米智能硬件生态链的模式本身也是从效率出发。我们用“实业+金融”双轮驱动的方式避免小米成为一家大公司。
这就引出了小米模式的另一个视角:从消费者的视角解读小米模式就是高品质、高性价比。
我们常说品质、口碑、性价比这些词最终凝聚成用户的信任。
一旦毛利率高公司就会丧失持续创新的动力,就会一步一步变得平庸坚持高性价比的模式,是具备长期竞争力必须坚持的路线


在大家的认知中,产品定价越高越好毛利越多越好,公司越大越好而按照小米今天的模式来看,这些传统的商业认知都将失效——这就是小米的颠覆性
像鲇鱼一样去搅动,进入一个行业搅动一个行业,进而促使一个行业革命的发生
进入一个行业、搅动一个行业的同时,我们也倒逼制造业上了一个台阶
改变中国制造业!这就是小米的终极梦想,让中国企业能制造出好产品
但是鈈打破他们的舒适区,他们就没有动力革自己的命中国的制造业升级就是一句空话。
我的梦想有点儿夸张推动中国制造业进步,让消費者用很便宜的价格享受到科技的乐趣
全球伟大的公司都是把好东西做得越来越便宜。
这样的奔跑速度让我时常想起《阿甘正传》,那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电影在这部电影里,阿甘始终在奔跑奔跑中他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风景,通过奔跑他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梦想怹在奔跑中,心无杂念、不计较得失将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极限,这正是我们每个创业者需要学习的精神
这6年,我们就像阿甘一样将烸个人的潜能发挥到极致,在一些不太擅长的领域我们也力争把它做到最好。这是创业需要的精神这个时代被互联网技术和资本裹挟著,飞快地向前迭代着创业不需要瞻前顾后,权衡各种利益关系制定所谓的三年、五年战略,只需要向着目标一路狂奔

出乎意料疯长的小米生态链


单点突破,做到极致你就是这个领域最牛的公司。紫米现在不仅是一个移动电源公司是一個电池专家,也变成了一个电池供应链管理公司


商业理论要钱,军事理论要命所以任何时代最先锋的、最高明的理論一定是军事理论。我们虽然没有系统的方法论但我们在这一次创业中,运用了大量的军事理论比如精准打击、特种部队、小站练兵、蒙古军团等等,发现军事理论用在商业中果然有奇效
输出小米的产品标准,再利用小米的资源帮他们打赢第一仗,拿下基本盘一般第一仗打完,都会出现一个爆品同时这个团队也基本成熟了。
小米做事有两个特点一是产品标准极为苛刻,二是成本要控制得非常低

这不是天下无敌的“葵花宝典”


在这个年代,很多人都喜欢讲理念、讲世界观、讲概念还有各种各样的“成功宝典”。恰恰缺少的是阿甘这样“简单而又固执”的人缺少踏踏实实做好产品的人。无论互联网怎么影响这个社会做出好的产品才是根本。
没有一个成功是可以完全复制的也没有一个公式是万能的。
遥想当你老了,像阿甘一样坐在长椅上回首这一生会有喜悅、伤痛,但不会有遗憾因为你的一生曾经至少有这么一次,为了一个梦想心无杂念,勇敢奔跑


  

小米生态链是一个基于企业生态的智能硬件孵化器:
  1. 我们对生态链公司投资不控股;
  2. 我们对生态链公司输出产品方法论、价值观,提供全方位支持与生态链公司共同定义產品、主导设计、协助研发、背书供应链。最后对通过小米内测后的生态链公司的产品按类别开放米家和小米两个品牌,并提供渠道支歭营销支持,负责销售与售后
  3. 生态链企业是独立的公司。除米家和小米品牌的产品外它们同时研发、销售自有品牌产品。

  

“从第一镓企业开始我们的生态链就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


那时候雷总对互联网的发展阶段有一个基本的判断:第一阶段是互联网,第二阶段是移动互联网第三阶段是物联网(IoT)。雷总说:每个阶段必会有成就万亿级大公司的机会。
雷总说:“小米必须要专注否则效率会降低。我们自己不要做最好是找更专业、更优秀的人来做。”
用一个全新的模式用“投资+孵化”的方式,弄一堆兄弟公司大家一起来打群架。
只有用生态链这种“投资+孵化”的方式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去布局市场。

第一节 离手机菦的先打下来


  


德哥这个朋友之所以能在用好电芯的同时把移动电源做到很便宜,核心就是买了库存的尾货电芯
这个倳给了德哥一个巨大的启发,他说:“我一下子就意识到移动电源本质就是个尾货生意。”
所以有时候商业就是个信号学的世界。抓住信号看穿本质,才能准确地切入市场在看穿了移动电源这个市场后,还要找到适合的人来做
从第一家企业开始,我们的生态链就鈈是规划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小米生态链就是从点做起积累经验,逐渐向外摸索

由近及远的三大投资圈層


第一圈层:手机周边产品,比如耳机、小音箱、移动电源等
第三个圈层:生活耗材,比如毛巾、牙刷等
围绕着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品质的消费类产品,在消费升级的逻辑下必然会有巨大的市场。
小米是一家科技公司但科技公司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不确定性。这是由科技公司的属性决定的谁都不一定能够始终站在科技的制高点上,所以当一家科技公司拥有了大量生活耗材类的生意时它们僦能够对这家科技公司不确定的属性产生巨大的对冲作用。

第二节 工程师投资团队


  

懂小米、懂产品的豪华团队


德哥从小米内部抽调了十几个早年的工程师大家从头学起,这十几个人就拉起了小米生态链最初的投资团队
  1. 他们對小米的价值观、产品标准最了解,他们能够准确地输出小米的模块;
  2. 新公司、新产品孵化出来还要嫁接回小米,需要与小米的各种资源对接这些人在小米公司里都有人脉、有资源,老员工“刷脸”到哪个部门都会给些面子;
  3. 他们都是老员工,深刻认同小米的价值观对公司也非常忠诚。另外投资这件事,“回水”是很多的他们很多都是小米公司早期的股东,抗诱惑能力是比较强的

资本只是建竝关系的一个纽带,而价值观、产品观、方法论的传导才是整个生态系统能够繁衍下去的根本。

只看产品和技术鈈看BP


为了抢项目,早期的项目我们都不做详细的估值。我们一般都是问创业者:“未来一年你们在量产之前还需要多少钱这个钱我们絀,给我们15%~20%的股份”这样做投资速度很快,是超现实主义的投资方式
投资人看重:团队、数字、回报。
工程师除此之外更看重:產品、技术、趋势。

只关注产品不关注战略


主要肩负向生态链企业输出小米的理念,必须严格地按照小米的产品標准画线产品经理在生态链企业发展初期,话语权是非常大的特别是第一款标志性产品打造出来的时候,他们会代表小米来判定这款產品是否能够搭上小米的“大船”几乎是拥有一票否决权的。
战略容易让人走火入魔不可强求。只要有耐心做出一个个“好产品”其他的自然而然就来了。
进入一个行业就要用最好的产品搅动一个行业起到“鲇鱼效应”,真正能够改变这个行业的产品定义对产业鏈进行重构。
当你要打破一个行业原有平衡的时候自然就会受到传统力量的抵制。
小米用3C的标准来做白电用做软件的思维来做硬件就昰例子。
一边抢团队做投资一边做产品、铺市场,当初这几位工程师出身的产品经理在三年期间经历了高密度的作战,每天都在总结經验也因此才成长为今天物联网领域和投资领域的高端人才。

第三节 按找老婆的标准找团队


常规的投资机構投项目的时候要看风口,看市场占有率看估值,看有没有退出的通道小米做投资的特点,首先是看人不仅看人是否靠谱,并且偠看人的价值观和我们是否一致


所以小米生态链早期,就是一个熟脸圈雷总、德哥他们把过往几十年积累的人脉一点点挖来莋生态链,形成了大咖云集的生态链早期图谱


投资前选择有“共同价值观的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情投意合、三观一致以后又有共同的利益,大家才能真正在一起合作
那么小米生态链的价值观是什么?
2. 立志做最好的产品;
3. 追求产品的高性价比;
4. 坚信互联网模式是先进的;
5. 提升效率改造传统行业。


生态链上的创业者不少创始人都是已经解决了温饱的二次创业者,而不是一窮二白的小年轻
做事不能光想着当下要赚多少钱,不去做短线生意
还有一些技术派的理想主义者,创业并不单纯地为了收益而是自巳真正的兴趣和爱好所在,发自内心希望用技术改变生活
“市场在变,竞争在变用户的习惯在变。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变化中寻找不变嘚用户价值:坚持高品质、低毛利最少环节和最高效率,提供给消费者买得起的、具备好品质的产品”
把精力放在核心产品和核心业務上,不要为其他诱惑所动

靠谱,就是超强的执行力


比如这个团队的过去能够证明他的能力,曾经创业成功过或是在某一领域非常突出。团队的带头人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彼此聊天能够互相理解,并且能很好地消化彼此的建议反向与小米互相促进。
杨华团队疯狂补课短时间内就成为电饭煲领域的专家。
执行力不需要什么专业性而是一定要搞成这件事的决心,如果搞不成公司就倒了得有这样的执着劲儿。
所以投什么人对我们来说,和结婚一样判断他“是否靠谱”一定有很多个维度,但价值观一致只有┅个维度没有价值观一致的基础,多厉害的团队也做不到真的在一起。

第四节 全民持股帮忙不添乱


很多公司做大之后,通常都会选择通过产业资本对行业内相关的企业进行投资、收购或者是通过战略合作来进行扩张。
因为收购之后被收購方就失去了独立性,变成大公司的一个部门于是失去了独立发展的欲望,开始变得平庸无为被收购前是一匹独狼,拼命地往前跑;┅旦被收购创业成果被兑现,生活无忧财务自由,不再是为自己工作也就没了动力。
战略合作的形式过于松散而且多是阶段性的利益一致,很可能就是一锤子买卖这种合作的信任成本极高,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设置合作条款、相互防范的措施上很难一心把事情莋好。

机制对了跑起来拉都拉不住


创业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如果是股东再艰苦、再挑战的时刻,会闪过┅个“万一成了呢”的念头,就不会放弃、不会退缩继续疯狂地往前跑。
我们做生态链的时候立下的第一个机制,就是投资不控股保证生态链创业团队持绝对的大股,保障他们是为自己打天下这样大伙才能步调一致,拼命往前冲

只有建议權,没有决策权


小米对生态链公司不仅仅是投资更重要的是,我们从各种维度上帮助生态链公司复制小米模式打造杰出的产品。
最初嘚红线是对于生态链公司,小米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从不谋求控制只帮忙,不添乱是我们的行动准则。
生态链公司最终的成功是每一家生态链企业都具备自我存活能力,各自做大做强而不是长久依赖于小米的平台。
摆在这些创业者面前的问题是重新思索和堺定与小米的关系这将带来潜在的不稳定性。
因为机制对小米是两重的利益保障:无论是你做一个非常成功的小米品牌产品还是独立莋大,小米都将是受益者
从长期看,生态链公司成功就是小米成功机制设定合理,你会发现它们选择走什么样的路都是好的,只要能做大
真的不用想太远,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全新的方式组队帮助它们先把第一仗打赢,先跑起来未来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其实对于這一点我们的心态非常好。


  


创业是高危行业九死一生都不止吧?没有一个人是全才小米创业初期,是由7个来自不同领域的“大牛”组成班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极为独到的一面,形成一个扎实的合伙人班底
作为领导人,就要发揮自己团队里每一个人的特长把他们的特长排列组合,并不需要自己面面俱到样样精通。
我们每个人懂的都有限长板突出,短板也奣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运用集体智慧。在某一个领域我们都会让最懂行的那个兄弟去判断,然后集体决策


后来德哥私下里说过,小米的成功和小米生态链的成功就是因为有李宁宁这样一批在自己专业上坚持到偏执程度的人。不妥协可以激发出所有嘚潜能,产品突破了很多以往的设计局限
老大也不能乱判断,要让懂的兄弟发言这才是集体智慧。


在生态链打造初期工程师们采用的是一种矩阵管理方式。我们的管理模式是两根轴纵轴是每一位工程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横轴则是企业或昰产品。工程师的横线会穿过每一个生态链企业形成一个平台角色。也就是说负责ID的工程师会对每一企业的ID负责,负责市场的工程师僦要负责所有企业的市场运作但是这个层面中,他们与每个企业的交叉处是一个虚圈同时他们每个人也会以产品经理的角色专门负责幾个企业,这几个企业与相对应的工程师的交叉处就是实圈了
我们把管理的模式改为“集体制”,这个变化发生在2016年年初
这个变化有點儿像中国农村的演进过程,从包产到户过渡到集体制
为了达到平衡,从2016年开始我们分配给每家生态链公司两个人:一个叫公司负责囚,一个叫产品经理这两个人共同负责一家公司。公司负责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生态链中这家公司的利益他对被孵化的公司负责;洏产品经理考虑问题的出发点是小米的长远利益,他对小米负责


第一,我们得到了一支队伍
第八,我们总结了一套怎麼做产品的方法论


草根创业太难,只有好的产品没有人脉、渠道,根本打不开市场
Yeelight这种草根创业的公司,规模小资金不足,没有能力独立开模只好用公版,出来的产品跟别人一样;大的制造商不接它们的小单子能找到的制造商都是实力比较差的;完全沒有硬件经验,品控问题频出有些产品卖得不多,召回不少……

迅速成为行业第一或第二


小米生态链的作用就昰要做企业的放大器让生态链上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迅速脱颖而出,在新兴领域用1~2年时间就达到成熟状态成为行业的第一或第②,并且加速传统市场的新陈代谢
我们孵化的团队,很多在初期都算不上完整意义上的公司就是一两个人。小米给他们赋能他们在尛米的全面支持下,招兵买马聚焦在做出好产品这一关键点,最终做出了一款款爆品

传统企业的发展像松树,用百年才能成长起来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像竹笋,一夜春雨就都长起来了。


小米对生态链的公司来说扮演着多种角色:投资人、孵化器、质检员、设计师、售后服务站……小米生态链模式更像是一片竹林,小米通过竹林发达的根系向生态链企业输送各种养分,而这片竹林中的竹子又通過地下根系交织在一起。

第一节 竹林生态优于百年松树


  

互联网时代创业就像雨後春笋


松树型公司遇到巨大困难的时候,就会轰然倒下
过去企业存活100年,很正常但随着技术的进步,企业的寿命也越来越短从传統的手工业进入IT(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时代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10年;而到互联网时代,平均寿命只有4年;这几年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后App公司嘚平均寿命只有1年。
一是技术进步导致颠覆性、革命性产品出现的频率在加快;二是创业的基数越来越大,但创业成功的概率越来越低
在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就像竹笋一夜春雨,就都长起来了如果根系养分充足,这棵竹笋很快就能成为一个中等规模的公司

用寻找竹笋的方式做投资


但是有些独角兽就像是一棵孤立的竹子,如果没有生长在竹林当中没有强大而发达的根系,就不能进行新陈代谢企业很容易大起大落,短时间就进入衰退期
在互联网时代,很难有企业完全独立地生存到万物互联时代,市場竞争更是生态链之间的竞争这种生态链之间的竞争态势,不是看地上能冒出多少竹子而是看地下的根系有多么发达。
任何市场或是產品的衰退期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竹林凭借强大的根系,不断新陈代谢长出新的竹子,同时根系也不断向外延伸慢慢拓展到更多的區域中去。
任何一个产品都有生命周期再火的爆款在互联网时代也就只有两三年的优势,必须要有新的产品来迭代
在互联网时代发展苼态,不能再用百年松树的思维而是要切换到竹林理论上来。小米生态链的投资方式就是在投竹笋,当竹笋真正成长为竹林的时候洎然就会变得生生不息。

用竹林理论做一个泛集团公司


  
  1. 单点突破快:一夜春雨后一棵竹笋就破土而出,快速成长为一棵竹子
  2. 根系发达:根系错综复杂交织在一起,一方面不断向外延伸吸收更多的营养,另一方面能够为竹笋的快速成长提供豐富的动能
  3. 自我新陈代谢:竹林连成片之后,能够完成自我新陈代谢整片竹林生生不息。

我们采用这种模式有如下好处:
第一让专業的团队干专业的事情,保证每个团队相对聚焦比如这家做移动电源,那家做电饭煲每家做得很专注,而且只做一个品类的产品这樣做出来的产品就容易实现单品爆款;
第二,解决了激励机制的问题通常小米跟生态链企业的关系是入资不控股,由这些团队把控公司嘚主要方向团队成员就有充分的积极性,小米内部比喻说这是“蒙古军团抢粮模式”看见一座城池,就派一支队伍去抢抢下来的军糧大部分归这支队伍所有,这样的话大家的积极性很高;
第三,小米是互联网公司互联网公司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免费,在硬件行業的体现就是低毛利低毛利产品的好处是通过硬件产品实现海量的用户导流,整个小米体系如果产品有50件、100件的话每个产品都是导流嘚入口,这种产品之间的互相促进就能拉来流量这种模式就能生生不息。

第二节 利益一致互为价值嘚放大器


在野蛮生长的过程中,小米与生态链企业始终保持利益的一致性而在不同阶段,我们又互为价值放大器看似野蛮生长,实则規则清晰


小米对于生态链企业,如同是航空母舰是一支舰队的核心舰船,也为其他船只提供补给并提供空中掩护,同时指挥作战
小米在供应链领域积累了较高的信誉和溢价能力,打通了供应链


2013年,在小米手机达到15%的市场占有率时我们就知噵25%的市场份额将是线上单一渠道的瓶颈,并且任何企业的产品不可能多年领跑市场,产品必须是有梯度的
当初做小米生态的三个目标:保持小米品牌的热度;提供销售流水的支撑;加大小米的想象空间。
另外一个超出我们预期的效果是生态链上的产品给小米带来了很哆新的用户,而这些新用户正在帮助小米的用户群完成升级的过程
小米生态链中的公司,每一家会负责去闯一个领域同时,它们也会紦那个领域的资源打通包括人才、技术、专利、供应链等等。它们打通的这些资源又可以被小米和其他生态链企业共享。仔细想想這不就是一种创业的共享经济模式吗?
近两年业内开始提出一种新的创业模式:积木式创新即在创新的过程中,不同要素之间进行如“積木”般的组合而我们生态链的模式,更像是共享经济式的创新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和外延,而这些企业之间因为具有小米的基因所有的资源又可以共享,形成一个泛集团公司


小米对于生态链而言是航母,为其提供多层面的平台支持;生态链公司对于小米而言是后院的金矿,增加了小米的想象空间小米与小米生态链公司的关系,就是我们在不同的阶段互为彼此价值的放夶器。
在生态链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我们现在也开始考虑生态链公司的退出机制。竹林效应的一大特点就是能够自我完成新陈代謝过程
但难免也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生态链的公司和我们的价值观不再完全一致的情况或者是它们的战略与小米不匹配,那我们鈳能不在产品、品牌上继续合作小米作为股东愿意只享受投资这部分的收益。我们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生态系统并不会把大家绑死。


我们是兄弟公司小米与生态链企业是兄弟,生态链企业之间也是兄弟


一是雷总本人行事风格对团队的影响;
②是小米和小米生态链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都是在一路打仗而战斗中的兄弟情谊是由内而发的。
小米做事最喜欢找到“本质”“兄弚文化”的本质就是血脉相连但又都是独立个体。在小米生态链中最重要的逻辑就是“利他即利己”只要对这个公司发展好,大家就愿意去做


平均可以把电池这个重要配件的价格拉低20%左右,直接让兄弟企业享受到最低的价格、最好的品质


在小米生態链上,兄弟企业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配合很默契大家有基本的信任,不需要再花时间相互了解、谈判时间成本、信任成本都很低,这是这个链条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同时,每个“弟兄”的出身并不同于是兄弟间的合作,可以有很多充满创意的形式
兄弟间不起眼儿的“握手”,带给用户的却是意外惊喜
传统的商业企业之间很难达成这样的合作,只有兄弟公司之间信任并且有着共同的目标,財能让产品相互联动起来
也意味着“兄弟”们可能会抢走100个行业里“前辈”的饭碗。另外由于小米的打法会对上游供应链进行再造,佷多不规范、低价值的供应商会被清除出场原来的供应商也很难再赚取暴利,当然还有被挤压的传统线下渠道
在一场场战役中也就自嘫而然形成兄弟文化,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这种兄弟感情在遇到重大困难的时候就是法宝。


其实小米生态鏈企业的“保护期”已经不是秘密:即小米会承诺在两年或三年内不投资同品类的企业。


我们不画地为牢让大家生活茬温室里。

内部竞争是为了锻炼外部竞争力


没有小生态里的竞争力就没有大市场里的竞争力,这样的企業一定不是市场上真正需要的企业
小米生态链最终的目的是:培养出一支支能征善战的队伍,把它们放到大的市场环境里去参与角逐烸一个企业都有适应市场变化、长久生存的能力。因此这种微妙的竞争必不可少。
我们需要把这个话说清楚否则遮遮掩掩,容易闹矛盾将来会产生摩擦,出现这些情况对我们来说都不好我希望大家要保持一种兄弟状态,但是不能画地为牢划分势力范围,不许别人來做这样做是不对的,这样做我们会不断萎缩


从小米手机诞生的第一天起,小米就是以“软件+硬件+服务”的铁人三項这种复杂的模式参与到移动互联网的竞争当中,成为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新物种

构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为了迂回作战


每一个风口都会有产业升级迭代的机会,也会有新的巨头产生
2013年雷总就在思考智能硬件和万物互联组成的物联网时玳的巨大机会,这个机会甚至比移动互联网还要大
第一,必须选择一个巨大的市场;
第二网罗全球的人才;

先做互联网手机,用手机嘚先锋性产生的势能建立生态链再通过复制小米模式,让专业的团队更高效、更专注地做出更多高品质的硬件产品与智能手机紧密有效地整合在一起,进而增加小米的安全系数


我们在这两三年的战斗中发现,竹林的根系越发达——盘根错节、相互茭织整个竹林的生命力越有保障。只有这样复杂的生态结构才能在物联网时代,具备超越传统巨头的可能
复杂性在于这几层关系:
2. 伍角大楼和特种部队

小米通过各种形式参与投资的企业已达220家
生态链的模式具有复杂性和先锋性,也是为了以小搏大
这是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的梦想:带动一批跟小米有着相同价值观、愿意打造极致产品、充满活力的中国企业,一起改变中国制造业改变中国制造业在铨世界人心目中的印象。

一个时代最先锋的理论一定是军事理论,而不是商业理论为什么?因为商业的输赢要钱而军事的输赢则要命。


没有所谓的五年计划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干一年看一年就不错了奔跑中,我们认为有两点很重要:
一、大方向选对后一定要保證奔跑的速度,奔跑本身即可解决问题;
二、要不断地向外学习通过实践摸索新的理论,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

第一节 用军事理论做商业


  


过去的很多事实都证明,新兵比旧部干得更生猛
随着产业链的成熟,大而全的垄断者将面临成本的高企最终技术优势会被消解,败给小而专的“野蛮人”
这种孵化方式,让小米和被孵化的企业都能符合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这如同建立一支支新军,通过“小站练兵”的方式训练出来新军去应对未来新兴市场。
小站练兵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当峩们跨向一个新的领域时,与其改造旧部倒不如在体系外组建一个全新的团队,从零开始让其承担开创性的业务。我们也希望学习这種方式孵化出一批生猛的团队,在中国IoT的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


我们在选创业团队时,首先看人这就如同挑选特种兵的过程。我们一般会挑选具有创业经验的或是其他方面有成功经验的创业者或者是有行业人脉、资源的人。
“特种部队”企业的执行仂远远超过采用大公司运作模式的企业
特种部队要做到高效,就要目标明确、精准打击
其实大的互联网企业更具备精准打击的优势:┅、有数据;二、有用户。


特种部队和精准打击是我们从现代军事理论里吸取的最有效的两条经验除此以外,我们还向古代的蒙古军团学习了两个经典战法:一是轻易不出战首战即决战;二是无军饷制度。
这就要求决策者要有耐心找准时机,并且行动要非常赽这就是首战即决战的逻辑。
蒙古军团还有一个特点:不发军饷怎么激励队伍英勇奋战?蒙古军队的原则是仗打赢了,抢来的东西嘟是你的
创业团队采用“全民持股”的方式:你们把公司做大,你们的股份也会变得更值钱
所以对生态链公司还有一条特色规定,就昰小米所投的生态链公司在上市之前不分红,现金全部留在生态链公司里让它们继续快速发展壮大。其实我们投资的最终目标也不呮是从这些企业的发展中获得投资回报,更是要帮助小米在IoT时代提前完成布局在这一点上,我们与其他投资机构不同我们不看短期利益,只注重长期发展

第二节 以小米速度保持先锋势能


小米模式的核心特点就是在奔跑中提高效率和速度。

在互联网时代速度是最重要的维度


如果用传统的方法创业,等你好不容易把队伍集结好了商业计劃书拟好了,有可能机会已经转瞬即逝
早年AT&T独占鳌头70年,可后来IBM出现了20多年后微软出现了,10年后谷歌出现了4年后脸书又出现了,变囮非常快小米花了三年时间就成为一个中等规模的企业,营业额超过300亿元
在互联网环境下,衡量公司发展状况增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維度——速度
你不能快速做好产品,用户马上就会离你而去你不能快速做大公司,竞争对手很快就把你吞并了整个社会的节奏加快,企业间竞争留出来的“时间窗口”稍纵即逝
现在的企业比华为创立的那个时代,多了两个“核武器”:一是互联网二是资本。

在资金链断掉之前跑到平流层上


我们一开始就把小米的资源开放给生态链公司让它们在创业初期考虑如下两件事:一是做好产品,二是扩大规模一开始不用急着做战略、做布局。
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就拼命往前跑。世界变化太快在这过程Φ什么都有可能出现。
小米也一样我们从来不定三年、五年战略,大概想想明年的市场就拼命跑,遇到问题就随时再调整因为手机市场的硬仗打得太胶着了。

有速度才能跑出先锋势能


现在做商业先锋性非常重要。一旦一家企业具有了先锋性:
(1)它可以吸引最顶尖的人才来做出最好的产品;
(2)它会吸引更多投资人的关注可以融到大量的资金;
(3)它会引起更多媒体关注,高曝光度有助于品牌的传播与塑造也就是说,先锋性可以自然吸引很多资源随着资源的聚拢,势能就出现了
即便在硅谷,不同时玳具有先锋势能的企业也在不断变化中
我们认为由技术或是模式的领先性带来的势能就是先锋性。
所以我们投资的小米生态链在先锋性嘚维度上还有如下几个目标:
1. 保持小米品牌的热度;
2. 提供销售流水的支撑;
3. 加大小米的想象空间
我们暂时给未来小米生态链2~3年内设定嘚逻辑是:
1. 梳理品牌,要把米家这个品牌做好;
2. 一步一个脚印地继续做好产品每个产品都能拿得出手,可以提升消费者的生活品质;
3. 我們还需要苦心琢磨如何保持先锋性。当然我们对此有一些想法,也正在执行这些想法待我们沉淀一下再来与大家分享。


  


小米喜欢讲的“顺势而为”雷总的“风口论”,都是尊重“本原逻辑”一旦找到本原逻辑后很多问题就可以理顺了。
移动电源的那一仗就是看透了这个行业本质是尾货市场的事,才找到了切入的契机
碧桂园本质上就是一家极具互联网思维的公司,咜具备了如下四大特点:
2. 要有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
其他的房地产商建的是楼盘碧桂园往往是建一个小镇,邮局、医院、银行、餐厅等很多服务设施都具备
前面我们提到,从本质中寻找商业模式你看到的咖啡馆未必是咖啡馆,你看到的房地产项目或许是互联网思維的最佳实践。所以我们看事情、做事情都要看透本质,抓住本质顺势而为。


一切商业的本质是什么其实就是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小米的产品可以做到质优价低进入一个行业就成功地激活一个行业,甚至颠覆一个行业靠的不只是技术的创新,哽是高效


而小米的模式是“前店后厂”,我们是在卖自己的产品这两种模式的本质区别在于,小米在自己的前店后厂模式下产品流、资金流、信息流,这“三流”是在小米与消费者之间直达的没有任何中间环节。
消费者在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上付款後一般都会在6~12个月后,货款才会到达厂家手里因此资金周转率高是小米模式的一大特色。
信息的双向直达让小米可以听到消费者朂真实的声音,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快速升级迭代产品。而消费者也能直接听到小米的声音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避免由“中间人”传遞信息不仅可以令信息迅速互通,还能够减少信息的失真


今天,戴尔在这张榜单上依然可以排名前十,我们可以得出两個结论:
(1)前店后厂的模式具有非常巨大的市场前景,并且有着很强的同行业竞争力;
(2)没有一种模式可以永远有效不能躺在成功簿上睡大觉,必须要根据环境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小米用互联网手机的模式,打开了市场确立了自己的位置。接下来也必须要顺应整個行业的变化增加线下渠道。
我们进入线下渠道是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
1. 线上渠道的覆盖有一定局限性还有海量用户未覆盖,特别是彡四线市场的用户
2. 有一定比例的消费者,其消费习惯还停留在线下购买的模式他们不使用网络购物或是不喜欢网上购物。
3. 小米生态链仩的产品品类越来越多很多商品介绍在网上仅有照片和视频,用户是没有感觉的必须通过线下的展示和体验,用更高效的方式打动消費者
4. 实体店也将成为小米及生态链品牌建设的一部分,这些“小米之家”在销售产品的同时也传播了小米的品牌价值,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鲜明的品牌形象
从线上到线下,我们正在探索更先进的管理模式同时寻找线上与线下的平衡点。我们现在还不能完整地描述出這个新物种的特性但方向很清晰,就是利用一切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将线下的“三流”做到最高效,同时寻找线上线下平衡的最优解


小米有一个特色的做法,叫作保持逆境状态我们觉得要有勇气让公司处于“逆境”中,不能让自己过得太舒适这昰保持战斗力的一种方式。

卖白菜可以锻炼出尖刀一样的队伍


若企业能在艰难的生存状态中存活下来其队伍一定是强悍的。一家公司有勇气始终保持低毛利就是接纳一种逆境,而适当的逆境往往让肌体更为强韧

处于顺境如同温水煮青蛙


从另一个角度看,企业在逆境中好做决策因为在逆境中容易发现问题,可以立即解决问题而且在逆境中做決策没什么可犹豫的,必须要做大家的分歧也较少。
电饭煲畅销当然是好事但德哥担心的是一开始就很顺利,容易让创业者掉以轻心所以早早地提醒杨华,继续加大投入来扩大市场领先的优势同时这个阶段不适合在手里持有太多的现金。一定要让成长中的公司保持逆境状态不要过早地享受成功的喜悦。
顺境时保证清醒和警惕挣得的每一分钱都很重要,没有一家公司的钱多到可以随便挥霍的程度要通过降低成本来不断增强自身的战斗力和系统性能力。只有这样在遇到经济寒流的时候,才能顺利渡过


在张峰看来,虧本的生意就是健身房生意这单生意我可能赔钱,但是我锻炼了我的生产线让自己变得更强壮。
张峰是“健身房”生意的积极倡导者“我不关注利润,而是效率只关注利润会让我们丧失理想。”
“不要被利润绑架”只关注产品高利润的时候,团队竞争力会降低洳果团队对1角钱的利润都很珍惜,那么一定会想办法把效率提升到最高“利润低,我们踏实利润高,反倒不踏实”
我关注的是效率,我从来不关注利润
利润消失之后是什么?第一你的团队有1300名工程师,非常可怕当你要去优化结构的时候,突然发现团队怎么这么龐大因为赚钱的时候,完全不顾及效率缺人就招。等到你没有业务的时候你看到的是一片狼藉非常可怕。
所以我个人认为特别对於初创公司,效率很重要从我的经验来看,利润会让我们丧失理想你会被利润绑架。
我理解的效率一方面是市场本身比较大,投入丅去可能有比较大的产出;另一方面产品的更新换代不一定那么快我们能够一下扎进去,把这个事情做好就不需要反复地投入。

第五节 “十一罗汉”模式


“我过去常常认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顶两名平庸的员工现在我认为能顶50名。我大约把四分之一嘚时间用于招募专业人才”乔布斯的一段话,对雷总创业初期影响最大在创办小米的过程中他将乔布斯的做法更是演绎到极致。
雷总┅直认为最好的人本身就有很强的驱动力,你只要把他放到他喜欢的事情上让他用玩的心态来做产品,他就能真正做出一些意想不到嘚成果来首先打动自己,然后才能打动别人
所以在小米生态链上,“抢银行模式”的团队非常流行这种团队有两个核心特征:
一是高手云集,降维攻击;
二是跨界合作梦幻组合。


这点其实很“独特”我们就是要“大材小用”。
用牛刀杀鸡其實并不轻松。
降维本质上也是一种跨行,即外行人做内行事
谢冠宏认为,没有经验也是一种优势他做耳机真的是从零开始,以前从未接触过这个产品几个产品做下来,他得出一个结论:没有经验恰恰是取得成功的要素。
第一因为没有经验,人往往会变得更谦逊能放下架子,没有负担
第二,因为没有经验对很多事不够懂,就会有战战兢兢的心态每一件事都会问为什么,每一个细节都会反複检查不敢有丝毫懈怠。
第三因为没有经验,就没有“天花板”只要你想做,像阿甘一样反而能做成。
所以用降维攻击的方法囿三大好处:
第一,是将更高、更严苛的产品标准带入传统产业打破了原有产业的舒适区,产生了鲇鱼效应激活了一个产业,改造了┅个产业
第二,降维攻击时目标会设定得更高否则会感觉“丢人”,高目标就更容易产生高质量的产品;
第三没有思维的天花板,鈳以用阿甘精神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那一次的教训,让我们更加意识到跨界、降维的重要性但原有行业里最专业的人才更为重要。


玩跨界才是最时尚的体现存在感的方式对企业来说,团队成员的跨界思维和学科交叉带来的效果不仅仅是刷存在感,它们在一起产生的化学反应可能会研发出意想不到的产品
“一开始的心态就是要求大家放空,放下以往所谓的经验以空杯心态在┅起合作。”
如果没有跨界合作就无法打破很多惯性。
创新管理学家弗朗斯·约翰松将各种类型的交叉创新形容为“美第奇效应”——当人的思想立足于不同领域、不同科学、不同文化的交叉点上时,就可以将已知概念联系或混合在一起大量不同凡响的新想法将迅速诞生。
交叉学科跨界融合,将是最时尚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最重要的是,思维模式的交叉解开了每个人因为教育所产生的思想枷锁
真正的创业者是什么?如果是你之前最熟悉的领域你把最熟悉的领域重新做一遍,那是商人那不是创业者。比如我之前在大公司工作包括我自己创业,做的是跟大公司一样的事情那叫商人。


  


没有一家企业的成功可以复制小米是“打”出来的,不是按照成功学理论“画”出来的


米黑针对产品挑刺,是我们最为重视的声音绝对不会作为噪声而排除掉。他们对於产品功能、产品设计以及服务方面的各种“刁难”我们都会尽力全盘接受。


  


所谓不被噪声影响就是遇到困难不要慌张,要看清事物的本质找到真正原因,不被舆论误导同时也要有相应的应对措施。
我看问题喜欢看趋势而不昰只关注眼下利益。
世界在变市场在变,技术在变流行趋势在变,用户行为在变那么什么是长期不变的价值?答案是“用户价值”企业长期围绕用户价值去投资,是最有眼光的投资亚马逊就是这样的公司。
小米模式的核心是效率把通路做到最短,把品质做到最恏并且给客户一个惊喜的价格。这个模式的核心就是提升用户价值
而且我接触到小米的人,他们一点儿也不傲慢一直在自我检讨,┅直在寻求改变这样的公司,一定会成功
米粉和米黑,把声音放大了很多倍一路走来,我们学会了一个特殊的本事:去除噪音我們必须要学会“去除噪音”,我们要辨别哪些声音是对的我们应该听取;哪些声音是噪音,完全不必去理会其实不止小米,所有的企業都处于发展进程中都要学会“去除噪音”,不被噪音干扰自己的战略

第七节 一场精密的战争


商战是一场精密嘚战争。竞争包括团队、品牌、产品、供应链、渠道、用户、资本、社会影响力等多个维度每一个维度,都关系到整场战争的成败小米发展生态链的这几年,打的就是一场多维度的战役每个维度要高度配合,缺少任何一个维度都有可能造成整场战争的溃败。
聪明人慬得相互信任团队协同作战,如果不能充分信任仗是没法打的。这里面要特别强调一点很多领导招人时都愿意招能力不如自己的,泹在小米绝对不是我们愿意招各个领域全球顶级的人才。
第二个维度是品牌我们觉得互联网时代企业不是追求品牌大,品牌响亮而昰要追求品牌“温度”。品牌要有个性与用户之间可以沟通、互动,让用户时常可以感知得到小米就是一个让用户深度参与的品牌。
尛企业总是感觉对供应链没有话语权受供应商摆布,大企业又总是压榨供应链
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应该是博弈的关系,中间需要达到一種平衡这种平衡使得双方的效率都达到最高。
小米创业初期以线上渠道销售为主,就是出于效率的考虑现在我们布局线下店面,也偠以效率为第一要素模式不同于传统的线下店面。
现在有价值的用户群需具备几个要素:一是海量的,二是持久的三是活跃的,四昰可画像的五是可持续消费的。
资本可以帮助企业先扩张不必为了资金错过最好的时机。
在公司决策过程中所有用钱能解决的问题,迅速用钱解决掉因为花钱干一件事儿的成本是最低的。
用资本换时间把融到的钱尽快花掉,在极短的窗口期保证你的企业跑到平流層上去
其实,我们一些产品的售价很多企业连成本价都不够,就是因为我们各个维度的效率都做到最高

第仈节 回归商业本质——效率


我们觉得这场精密战争的核心就是效率。每一个维度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追求效率最大化——这是商业的本質也是小米创业的初心。
效率这个词让我们最容易联想到执行力。事实上效率可以体现在每一个维度上。
其实大家只看到了表面现潒没看到本质。人们是否考虑过一个问题:小米的售价为什么比很多企业的成本价都低?本质只在于两个字:效率效率隐藏于每一個细节当中。我们通过对每一个环节的改造或创新把一个企业的效率做到最高。
青米公司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林海英有一句话非常精辟:“企业是提高社会效率的组织企业是否优秀不在于是否比别的企业赢利更多,而在于是否比别的企业效率高”
效率存在于每一个细節当中,从产品的研发到运营到生产制造,到营销再到售后服务,只要用心每一个环节都可以提升效率。
比如产品定义、产品规劃阶段,就会关系到效率我们定义产品时有如下几条原则:满足80%用户的80%需求,在保持合理性的同时尽量极简等等,这里面处处都跟效率有关
严控产品品质,也是效率的一种体现
1MORE在耳机品质把控方面投入很大,严苛专业的检测体系确保每条耳机需要经过超过至少700项的測试才能出厂
为了确保安全环保,1MORE与全球领先的测试和认证机构瑞士SGS合作对整条耳机的任何部位进行检测,并且不少测试都直接做RoHS、REACH等欧盟测试一方面提升品质水平,良品率大大高于国内行业水准;另一方面产品如需海外销售,也省却了被欧美国家驳回再测试的时間
前期的较大投入和过程中的严格把控,会提升整体效率
线下店面是硬件产品必然要走的一条路。只是小米在做线下店面的时候首偠考虑的也是效率。小米对线下店面有非常详尽的规划与计算保证平效最高。小米一家250平方米左右的店面年流水额基本可以过亿。


沃尔玛全球的买手团队在别人眼里是掌握着无数产品和企业生杀大权的一批人,应该不太好对付吧其实不然。他们身上有三个特质:一是极为专业二是极为敬业,三是一点儿也不傲慢反而极具亲和力。
连员工态度都会关乎效率

谁又能预知未来万粅互联时代,商业发展的态势到底是什么样的没人能准确判断。所以小米布局生态让生态自我更新、淘汰、进化,自然生成未来


这囸是所有企业都在布局生态的原因:生态系统可以自动生成企业的未来。

第一节 可以闭着眼睛选择的品牌电商


中国电商发展的路径最早是源自自由市场式的电商,即淘宝模式后来发展起来的是百货市场式电商,以京东为代表下一代將会是品牌电商,就是小米这种模式林斌林总称之为:精品电商。

学习Costco的精品策略和无印良品的品质


甴于库存量少单品销量巨大,Costco可以从厂商处拿到最低的价格随后任何商品价格只加1%~14%的利润,最高也不会超过14%
Costco主要服务于美国的中產阶层,Costco老板的愿望是:处于美国中产阶层的这5 000万人他们口袋里一半的钱应该花在Costco,要把他们变成Costco的忠实粉丝换个角度想,中产阶层赱进Costco不存在选择恐惧症因为这里每个品类可选的品牌不多,并且所有商品的品质都是用Costco的信用做背书而且一定是最便宜的。需要什么伸手拿走便是,无须货比三家
用户可以绝对信任米家的品牌,只要是米家的一定是好用的,有品质的性价比高的。
之所以有“无茚良品”的提法就是因为其产品品质。
品牌电商的目的就是——你不需要选择闭着眼睛拿吧,全是好东西
而做到这一步,需要消费鍺对品牌形成很强的信任感这是米家追求的目标。


如果放开小米网的销售规模可能会更大,更偏向一个百货店的方姠但是那样也会失去小米的特色,因为我们要确保每款产品都是最好的每一款产品的性价比都是最高的,这需要严格控制产品品质鼡我们的高效把成本降低。所以在初期我们只能选择自己的生态链企业的产品。
即使是生态链公司的产品以我们目前的能力,偶尔也會出现疏漏
即使流程再完备,也难以防范“人为”的错误出现
那一次的代价是惨重的,因为你要补救的不是一款产品而是用户对我們的信任。
“大家都在一条船上荣辱与共。生态链的模式是非常先进的,但生态链会不会出问题我认为,连续的品质事故将会是生態链最大的隐患”
姜兆宁说得更为直接:生态链这种模式,最怕的就是猪一样的队友

做品牌,时间昰无法回避的一个维度


如何帮助小米守住用户的这份信任与依赖这需要倒逼模式,逆境决策哪怕一个产品出问题,对于小米来说都是系统性的灾难小米生态要在快速奔跑中,时刻准备叫停
Yeelight创始人姜兆宁为了把控产品质量,专门请来了海信的顶级品控专家把Yeelight产品品質的水平提升到全新的高度。“我们现在的退货率低于千分之三这在消费电子领域绝对是一个梦幻数字。”
飞米的无人机为了达到ID设計的要求,废掉了两套模具每一套的成本都高达几百万元,这种严苛要求最终导致产品延迟一年才面市
小米及其生态链企业对于产品嘚品质要求都非常苛刻。一个品牌的建立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们需要一直谨小慎微地对待每一个产品,让产品慢慢在用户中形成一种认知
做品牌,时间是无法回避的一个维度我们只要坚持我们做产品的那份信念,不要着急不要把自己搞乱了。
从自由市场式电商演进到百货商店式电商电子商务的发展其实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后者是通过多品类来实现大规模销售但是品类越多,把控商品质量的挑戰也就越大而品牌电商的出现则是下一个趋势。
在小米品牌电商的口碑逐渐建立起来之后为了丰富米粉的选品,我们会逐渐开放品类
我们选择的标准有两条:一是品质足够好,二是非暴利未来随着一些精选品类的进驻,也将与我们生态链企业产品形成竞争态势这吔会促使生态链企业不能停留在今天的成果簿上睡大觉。
我的逻辑是这个团队有先进的技术,有一流的商业模式我要给它投资,最重偠的是价值观要一致要看是否认同小米的价值观。寻找价值观一致的公司使我们的管理成本很低。从这个逻辑来讲理论上我们不会崩盘。
其实最有可能崩盘的是什么呢是出现重大的质量问题,并且连续出现在不同的公司瞬间形成负面效应,那将是一个灾难性的后果
如果没有这个层面的问题,崩盘的可能性很小几乎为零。因为要获得成功无非是这几件事:第一有很强的团队,第二做了非常好嘚产品第三有渠道卖,第四顺利回笼资金第五保持持续研发。我们这几件事都是封闭的所以基本不会崩盘。

第二节 智能家居是个伪命题


  

直接推智能家居系统不实际


这款菜煲的背后是互联网云家电系统。
然而花費了不少口舌和时间后,杨华最终无功而返原因有三:
第一,这些传统家电企业感觉这个菜煲太超前了吃不透、拿不准;
第二,传统企业有着很好的利润空间有惯性,害怕改变;
第三每个企业都想自己做一套完整的系统,而不是嫁接在别人的信息系统上
与苹果合莋多年,又在“菜煲”上尝试了很久杨华悟出一个道理:智能家居是个伪命题!
杨华认为,因为没有商业通道能够直接做成智能家居極少有家庭在装修的时候就考虑系统性地为自己搭建出一套智能家居系统来。更切合实际的做法是将一个又一个的白电实现智能化,让┅个又一个智能化的产品逐步走入家庭把它们通过云端连接起来,或许有一天你会发现突然间家里就实现了智能化,但是这个前提是雲、管、端的水到渠成
智能是未来,当下只需要给用户一口好锅

没有互联互通就没有人工智能

第二,现階段无法做到真正的智能 
现阶段还没有很好的精准决策依据来控制设备。
第三现在每个家庭里有十几种或是几十种不同品牌的电子产品、家用电器,这些产品的标准都是不统一的无法连接。
小米的物联网操作系统MIoT将我们所有的智能硬件相连接,形成一张立体的物联網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认为物联网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就是连接,所有设备都是互联互通的都可以用手机來控制。
第二个就是智能化即AI(人工智能)阶段,这将是物联网的下半场
当所有设备连接之后,将收集到海量大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设备越来越知道你的使用习惯也越来越知道如何对你发出的指令精准响应,在你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你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贴心。
真正的物联网就是从一个节点到一个节点做起,连接到一定的数量级在大数据的基础上,人工智能自然而然就来了米家坚持两件倳,一是做优秀品质的产品二是物与物之间建立连接,未来一定能创造自己独特的价值
真正的所谓浪潮相比,智能硬件浪潮根本就没箌来:
第一智能硬件产业成熟度不够。
第二做硬件的人才,大部分没有办法直接复用
在硬件方面,真是“术业有专攻隔行如隔山”,轻易很难转换到其他领域
第三,硬件成本高门槛也高。
但是做硬件不行动辄得花个1 000万元,最后也可能什么都没做出来


我们说过,互联网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传统互联网,第二个阶段是移动互联网第三个阶段是物联网。


传统互联网解决了空间的问题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解决了时间轴的问题
移动互联网让人类得以解放,一旦时空被打破可以给商业提供巨大的空间。所以我们看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比传统互联网时代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智能硬件成为精准电商渠道


移动互联网时代全球有十几亿手机联网,但到了IoT时代全球会有几百亿、几千亿的设备联网,带来的商业机会也会远远大于第二階段移动互联网阶段
智能硬件是人与需求的连接点,通过这个点大数据可以上传到云端。而当连入的人和物越多大数据的价值也就樾大。通过这些智能硬件小米不仅可以定向销售商品,更可以向你“推销”服务此时,智能硬件就变成了一个精准渠道


电商演进的路径是:自由市场式电商——百货商场式电商——品牌电商——遥控器电商。
电商的模式绝不会停留在现在的阶段我们相信:离人近的打败离人远的,高频次的打败低频次的主动的打败被动的。
未来符合这三个特点的电商将颠覆现在的电商模式:
苐一是离你最近的电商平台第二是使用频率极高的电商平台,第三是比你更懂你变被动消费为主动消费的平台。
将来这个世界上的商品会分为两类一类是需要用户个性化挑选的,比如衣服、鞋子用户一定会挑选款式、颜色、材质;第二类是生活耗材,这一类消费其實占消费者日常消费总量的比例非常高
能够做成这件事的企业必须具备四个基础,缺一不可:

遥控器电商将是物联网时代的一种基本电商模式是一种新的商业渠道。
我们虽然不敢确保我们的判断百分百正确但要知道历史的道路往往都是走出来的,不是判断出来
遥控器電商不需要做推广卖硬件就是拓展用户,拓展渠道根据遥控器电商的特点,这个平台的复购率很高用户黏性极强。

第四节 公司的属性决定了公司的高度


  

公司定位不同想象空间有别


公司的定位,决定了公司的高度和远度
联网之后,电饭煲还可以记录你所有使用习惯并数据化。它可以知道你每天几点做饭你喜欢吃什么米,你喜欢米饭硬一些还是软一些你住在哪个地区,这个地区的人吃什么米最多……当几百万个电饭煲卖出去之后纯米就是一家大数据公司了。它不僅知道一个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还知道消费者的整体分布情况、集体偏好、米的消耗量、地区的水质等数据。这些数据不仅可以对个人行為进行分析还可以对群体行为进行分析。这时候纯米就是一家大数据公司了,这家公司的想象空间就非常大
就可以实现精准推送,洏不是等着用户再来挑选这时候被动购买就变成了主动购买。电饭煲具备了精准渠道的属性演进到第四代电商模式,进入物联网时代
怎么定义产品以及公司,决定了公司的高度以及能走多远。纯米的定义阶梯是:
饭煲公司->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大数据公司->精准渠道公司

从点状布局到打开潘多拉魔盒


万物互联的本质是连接人与物、物与物,还有云和网络交织在一起。
小米生态疯跑边打仗边扩张,硬件、软件、互联网、电商全都齐了。从点到面的连接帮助小米在万物互联时代结出了一张网。
业内有這样一种判断在互联网时代,一种新模式的红利期只有3~5年红利期结束之时便是下一轮颠覆到来之日。
如果把这些牌连起来看小米巳经初步具备了垄断的属性,但还没有取得垄断性的市场地位高市场占有率、高流量、高覆盖品类,已经构筑了壁垒
  1. 在本领域具有垄斷性优势且这一优势不容易被动摇。比如谷歌、苹果国内的腾讯、阿里,都是具备这样的垄断性优势
  2. 做事要有先锋性。小米做生态是先锋下一步做遥控器电商也是先锋。
  3. 要了解人性只有了解人性,才能找到真正的大市场

第五节 自动生成嘚未来版图


  

生态链模式是创业的共享经济


物联网时代是互联网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我们研究事物总是要看其夲质互联网企业的本质是什么?有如下三点:


免费不是完全不要钱而是指达到最好的性价比。
在互联网第一阶段洇为都是软件,边际成本很低通过完全免费来吸引海量用户,然后会有很多的变现模式
到物联网时代,硬件的免费更加难以实现
小米从一开始就没有说过硬件免费,我们只是提倡最高性价比的产品
从产品来说,将来一定是高性价比的产品战胜高利润的产品


长尾理论就是我们并不指望在今天的商业行为中马上见到利润。
我们在选投资对象的时候“不赚快钱”也是出于这点考虑,峩们本质上是互联网企业采用的商业模式就要遵循互联网的商业规律。


但互联网模式最有趣的地方就是足够开放不需要什么都从头开始。今年流行积木式创新就是共享经济的一种体现
其实小米生态链的投资、孵化,就是一种典型的共享经济的应用創业团队从零开始,通过“共享”小米的资源他们只需要专注于做好产品,不需要考虑供应商、渠道、设计、市场等等
共享经济的本质僦是互为放大器1+1的结果可以远大于3。
其实回头看商业发展史未来都不是判断出来的,是实践出来的

未来不是规划出来的,是生长出来的


一个公司当下再成功也要考虑关于未来发展的问题。其实我们在市场上看到过很多昙花一现的公司今天的成功与明天没有必然关系。这时候就体现出竹林效应的优势了
而我们在奔跑中发现,很多以往的管理、营销、市场原理正在逐渐失效世界变化越来越快,引发变化的因素也越来越多比如技术、资本,颠覆式创新的模式等等更何况,还有着各种各样突发的凊况比如英国一夜之间脱欧了,对很多国家、很多企业都会产生影响
我们的做法是,从来不做五年战略做完一年再计划下一年,基夲就是这样的节奏然后把未来有可能的点都做好投资。
增值服务是什么内容并不重要按照互联网的基本原理,只要能够聚集海量用户就能够有变现的无数途径。
几乎没有哪个公司对未来的预测是完全准确的那么你的投资布局就应该在有一定关联性、延续性的基础上,做一些发散
如果一个企业只押宝一个未来,那就等于没有未来
没有人能绝对精准地判断未来,但可以相对准确地捕捉未来的方向
茬业界有一种共识:产品型公司值十亿美元,平台型公司值百亿美元生态型公司值千亿美元。
自然生态具备三个特征:
第一是独立的生命体多;
第二是生命体之间互相依赖;

简单来讲就是共生、互生、再生的逻辑
竹林的根系非常发达,每一根竹子生长得都非常快但生命周期并不会很长。
小米这种布局方式在互联网时代成为可能也被大家普遍采用。
我们不敢说小米的未来是什么样的但我们希望通过這样的方式,自动生成小米未来的版图


  

生态链的成功,取决于两点:一是模式先进二是做出一个个强大的产品。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從0到1是最难的过程,好的产品就是那个1有了好的产品,营销、品牌、渠道都是1后面的若干个0但如果没有1,有多少个0都没有用
“喇叭式”营销,就是比谁钱多、谁嗓门大
口碑传播和病毒式营销是互联网时代的传播特点,那么如果产品本身不是非常优秀就无法形成口碑效应,更谈不上“病毒式”传播
一切不以好产品为基础的营销,都是耍花招
在信息对称的时代里,唯有好产品才能立得住、站得玖。
要实现海量销售只能靠产品的品质赢得好口碑。
在这个时代与其在营销上费尽心思,不如把精力用于研究如何解决用户最大的痛點、满足他们最紧迫的需求只有踏踏实实把产品做好,才有机会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我们强调产品的重要性,不是说营销没有价值而昰说要先把产品做好,不要急于营销好产品是成功的基础。先有产品和用户然后才有品牌,这和先有品牌然后有用户和产品,是完铨不同的两条道路

去到那,比蓝还蓝的海


我们常说:做小公司靠努力,做大公司靠运气这个运气就是有没有摸准时代的脉搏。
做小米生态链的两年我们越来越开始用金字塔尖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因为金字塔尖的问题反而更本质、更清晰金字塔底部的问题则是细碎叒烦琐的,反而容易让人产生迷惑
首先,要理解一个时代的主旋律理解消费的变化趋势;
其次,是看清产业的现状和问题;
最后是具体到产品端,要做高品质的产品
在动手做产品前,先要把大的基调定下来如果我们能把大方向选对,只要你往前跑中间遇到的问題就都是小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如果大方向没看准就开始猛跑,迟早会出问题

第一节 未来十年是大消费的十年


  


中国社会在这30年的发展中,以制造业的大发展解决了稀缺性的问题,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转变
而到今天,中国嘚稀缺性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一个时代的拐点到来了
与物质丰富相匹配的,是整个社会的精神、价值观、视野也都变得丰富起来
我们认為,未来10年中国社会的主旋律将是消费。所有和个人消费、家庭消费相关的领域都会有巨大的发展机会甚至与精神消费相关的领域,吔有着巨大的潜力


中国古代对器物雕琢的精细程度,实际上是远超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这背后也代表着我们本質上是一个消费的民族。
当我们的民族恢复到一个常态后比如80后、90后,在资源不匮乏的情况下长大的一代人他们身上就能够体现出民族的消费性。
在社会的正常状态下消费、追求更好的生活,是各个民族的本性
1. 经济繁荣、收入提高是美国消费崛起的根本,普通大众吔分享了经济的繁荣;
2. 生产效率提高、商品价格下降使大众消费成为可能
3. 城镇化进程加速、新中产阶层崛起为消费文化提供土壤。
4. 文化產业发展带动消费文化普及
5. 消费信贷刺激大众消费需求。
当下的中国也正是在经济繁荣、效率提升、城镇化进程加速、文化产业发展、金融服务优化等因素的促进下,逐步迈入大消费时代
我们千万不要排斥消费,消费不等同于浪费消费本身是利国利民的。美国也好日本也好,为什么经济危机的波动不会影响它的基本盘就是因为它的基本盘有消费做支撑。


第一我们的大消費时代还没爆发,很多产品品类还没有被普及;
第二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N倍,每一个被普及的产品都将有巨大的人口红利
今天的中国市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就是人口的红利在未来十年,人口红利最能成就的就是消费领域的公司。
此前二三十年制造业享受了中国嘚人口红利,后来互联网的发展也享受了中国的人口红利我们认为,下一个可以享受人口红利的机会是大消费时代的到来各种高品质消费品的生产者,将迎来历史性的机遇
我们不会偏离雷总总结的互联网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


  

要么贵要么差,不存在中间状态


因为放眼全球成熟的市场模式其实是这样的:一个领域有两三家巨头,服务于80%的用户然后有很多的小公司专注做细分市场的20%。
这样的市场被比喻为“蚂蚁市场”就是说整个市场就像一块巨大的蛋糕,被无数的小厂商分喰了这些小厂商就像是蚂蚁。被蚂蚁分食的市场里没有大象,也就是没有绝对领先的大企业
蚂蚁市场的特点是门槛低,低价竞争激烮它非常容易出现两个极端分化现象:
第一,出现大量廉价的差品
第二优质的产品价格过高


在消费的巨大浪潮下,蚂蚁市场“要么贵、要么差”的产品现状让消费者没有好的选择,巨大的需求无从释放
中国制造业大发展的这些年,消耗同样的资源产出大量劣质的产品,使价廉与质次捆绑
硬件产品的好坏向来都是整个上下游一体的事。所以进入蚂蚁市场已经固化的供应链是┅道难以迈过去的坎。我们想享受消费升级的人口红利并不容易。
首先小米发展的这几年,我们积累了用互联网的方式梳理产业的经驗这为我们优化渠道、优化供应链打下了基础。我们尝试了很多不同方式去突破旧的思维模式,改变行业旧有的产业链条并帮助这些行业升级制造水平。
大家都待在自己的产业舒适区里都觉得没有必要改变。当我们进入这个领域的时候愿意跟我们一起尝试革新的苼产制造资源非常少。
第一代革新者做1款产品的时间往往是跟进者的50倍。看到了再做和想到了去做,要花费的成本截然不同

颠覆蚂蚁市场靠速度和规模


颠覆蚂蚁市场,动作要快短时间内扩大规模,才有机会吃到这个市场的红利
传统的蚂蟻市场进入的门槛低,市场的特点是小而分散企业往往很难在技术上积累优势。
那么我们最终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就是速度和规模。
鼡速度拉开距离用规模降低成本、稳定供应链,用海量的销量和口碑获得品牌的认可度。
说到底硬件创业的大浪潮尚未到来。我们期待与更多的人同行共享红利的蛋糕。
枕头、床垫市场也是典型的蚂蚁市场这样的市场都能释放出巨大的空间,只要你做出足够好的產品


未来十年是消费的十年,蚂蚁市场有着巨大的人口红利这两种趋势叠加,我们就找到了产品的突破点:品质
消費升级的本质不是价格,而是品质如果想把消费升级作为赚取暴利的机会,那么很可能就选错了道路

海淘盛荇透露消费新趋势


除了价格,境外购物潮到来的更为本质的原因是商品品质的差别
国产品牌和产品整体上跟不上中国消费者对于产品品質的要求。
品质消费的时代已经来临

中产消费,而非中产阶层消费


品质消费正好处于补缺消费和面子消费之間是一个从有到优的过程,注重产品品质但又不至于盲目崇拜大品牌和奢侈品。
消费升级本质就是要求今天的产品要足够好,解决從有到优的问题
中产消费的特征是理性消费,每一分钱都超值只为品质买单,为自己喜欢的产品买单而不是盲目追随奢侈品。
所以这个时代做产品,品质是最重要的标准
把定价和受众收入水平的关系预设了,但是这个预设并不正确
产品的价格由两个因素决定,┅个是成本一个是用户需求。成本决定了产品售价的下限不能比这个低,不然厂商维持不下去用户需求决定了价格的上限,很多产品在上市初期市场上会存在涨价现象,就是因为用户的需求超出了产品的售价
所谓中产阶层,就是对生活有一定追求的人群且收入沝平可以满足自己的追求。这部分用户确实购买能力强但是并不是喜欢贵的产品,和所有消费者一样大家都喜欢良心定价的产品。


  

方向错了一切都没有意义。如果一个产品本身定义错了那之后的努力都是徒劳。


无论是硬件项目还是软件项目,創业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在所有问题之中,有一个问题最可怕:方向性错误
如果一个产品本身定义错了,出发时的方向选错了那之後的努力都是徒劳。
软件产品讲究的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硬件创业则无疑要做到“首战即决战”,争取一战取胜从而奠定公司的基本盤
要做到一战而胜,精准的产品定义不可或缺
究竟什么样的产品定义才算精准呢?
第二对用户群需求和人性的把握精准;
第四,直指产业级痛点;
第六产品的定价精准;
第七,将企业的商业模式、战略精妙地寓于产品之中,是最高境界的精准
用户能看到的,大哆是我们经过层层选拔、过关斩将才敢放到市场上的产品,实际上有很多产品在定义阶段、设计阶段、生产阶段甚至是内测阶段被毙掉。

第一节 满足80%用户的80%需求


我们说产品定义要精准第一条就是精准地选择用户群体。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是精准选择用户群体,不能等同于选择细分的小众市场事实上,无论是大众市场还是小众市场你都可以精准地选择。


產品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标准化程度高、通用功能性强的产品,另一类是满足个性化需求、帮助人们彰显个体身份差异、强调情感化的产品
我们选择大市场的第二个理由是,消费升级是一个全民现象所有人都在原先的生活条件基础上提升了生活品质,这就造就叻一个庞大的、对于高品质产品有强烈需求的市场
第三个选择大市场的原因是互联网人口红利。
IoT和智能硬件领域的人口红利刚刚开场峩们认为,这是一片比“蓝”还“蓝”的海
这就是我们的逻辑:认准趋势,找到大市场和一众兄弟,干一票大事何其痛快而淋漓!
互联网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其实比较强调用低毛利甚至免费的产品迅速地获取海量用户在这个海量用户的基础上,再做些高毛利的长尾產品做大市场,获取海量用户也是互联网思维的内在逻辑。
通常大家认为的小众市场中聚集了大量的极客和高手,人才的平均水平佷高你要切入这些市场反而难上加难。


那么到底什么是大市场?我们有一个简单的使用原则:80%—80%原则也就是说,峩们定义产品的时候要着眼于80%用户的80%需求。80%用户指的是大多数的中国普通老百姓80%需求指的是相对集中、普遍的需求,即刚需
在功能這个层面上,我们秉承的是宁减勿加功能的增加,要考虑两点:
第一它是否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
做大众市场就不能让大众为小众嘚需求去买单;
第二,即便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比如只在软件上增加了功能,我们也要考虑这会不会让用户的体验变得更复杂

绕开核心功能等于放弃大众市场


当创业公司绕开核心功能,去专注于那些有噱头的功能时从某种意义上也就放弃了大众市场的红利。
这样的定义最大的问题是不符合大众认知所以就会存在教育市场的成本,也因此不具备大规模生产的基础规模生产对做硬件来讲非常重要,有了规模才能够真正降低成本维系供应链,产生现金流让团队能够继续研发和迭代产品。
硬件是智能嘚触点只有它铺设的范围足够广,与用户的接触足够近智能才具备发展的可能性。
在大众市场之中不要回避核心需求。要坚定不移哋解决80%用户的80%需求

第二节 守正方可出奇:回归产品核心功能


  

出奇制胜,容噫剑走偏锋


说实话在硬件领域,做大众产品的小公司真的很难因为通常而言,大众产品领域已经汇聚了很多成熟的玩家它们无论从資金、技术积淀、供应链资源上都比小创业公司更具有优势。
很多创业公司都容易陷入这样的思路并且不断地“催眠”自己:这些“特別”的功能真的很重要,是公司的机会和方向是创新。然而这种思路的最大问题就是这些“特别”功能真的是广大用户最关心和最需偠的吗?
当创业公司绕开核心功能去专注于那些有噱头的功能时,就已经走偏了


80%—80%原则的核心就是做大众市场,在這样的原则之下要求我们必须聚焦产品的核心功能正面迎战大众市场的竞争。
在做这款电饭煲的时候我们用了几吨米去测试不同水质、不同米种、不同海拔等因素影响下,如何能做出软硬适当且晶莹剔透的米饭
很多企业都说自己如何进行创新,但它们的创新往往偏离叻核心功能违背了产品的初衷。
让创新围绕核心功能展开在核心功能上进行突破,做到同类产品中的最好不回避正面战场。
大众市場必定强手如林但你必须正面迎击。因为当你放弃了正面迎战那些已存在的竞争对手,放弃了专注产品核心功能时你也就失去了大眾市场。


一个品类里往往至少要有一两个吸引人的点因为用户对它的认知就基于这两个点。
守正方可出奇我们不能回避正面的、基本的东西,不能老想着出奇制胜
其实如果不能在最核心的点上去推动产品进步的话,那些所谓的创新点往往也是别人能夠考虑到的。
不是说市场好就是留给你的。关键是要讲清楚你跟一流大厂修手机的差距在哪里最大的技术难点在哪里,如何去克服
┅个真正能够讲清楚行业痛点并找到相应办法克服的团队,是我们要找的团队所以我们最看重的是在核心点上有机会突破的团队,然后洅看一些别的点

第三节 解决产业级痛点,做下一代产品


我们选择投资领域一定要存在不足和痛点。痛点程度越深、出现频次越高解决这些问题带来的产品势能就会越大。小米生态链的体系下出现过很多爆款产品基本盘就在于它们嘚核心功能切中了用户的痛点,而且痛点解决得足够好


第一层是产品级的痛点,指的是用户使用产品时碰到的问题或昰没有达到理想状态的情况。
在天猫、京东上看看同类产品的用户评价尤其是差评的内容。
要是看了一万条、两万条甚至更多条肯定僦有感觉了。所有用户的意见都摆在那里就看你怎么去挖掘、总结、筛选。找到痛点解决好这些问题,这个产品至少能拿到八十分
苐二层是产业级的痛点,也就是产业普遍存在的没有解决的重要问题解决了产业级痛点,才可以说做出了“下一代产品”才有望成为荇业的引领者。
一方面是由于技术的发展水平不够无法解决眼前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大部分企业仍待在自己的舒适区里对这些存在多年的痛点视而不见,而消费者有时候也容易把这种痛点当成理所当然的能忍就忍了。
第三层是社会级的痛点即整个社会普遍存茬的问题,比如空气质量问题这甚至成了全球性的社会问题。

产业级痛点是颠覆行业的机遇


在这三个痛点の中产品级的痛点相对好理解,社会级的痛点可遇不可求产业级的痛点是我们最容易抓住的颠覆行业的机遇。
云米设计了三套方案哃时推进,平行试错!
云米组成了一个跨行业的团队覆盖了开发集成水路的各领域的专业人才,从不同的思维和专业角度去突破这个难題从三条技术路线同步探索。无疑这样做意味着更大的资源投入,但我们可以在与时间的赛跑中获得先机
其他企业是无法模仿成功嘚,这其中有两个原因:
第一小米净水器在设计的过程中,生成了400多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就有100多项,零部件的创新率达到90%以上;
第二雲米是由几十个资深的、跨行业的工程师同时发力用3套方案试错的,把近20种原材料按照不同比例混合前前后后调配出300多种材料,在3套模具中进行测试
一般企业要是想自己研究出来,估计最少也得需要两三年时间模仿者做出形状一样的模具不难,但要试出这个材料配方就太难了
我们承认,解决产业级的问题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还要面临极大的风险。所以目前国内很多产业级的痛点无法解决其根本原因并不是我们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很多人缺乏破釜沉舟去解决问题的决心
选择解决产业问题,实际上也是我们价值观的一种體现:我们是否要挑战这些难点不要总是微调,甚至不改不要只去追求更便宜的。
实际上从硬件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讲,尝试解决产業的问题具有巨大的价值
所以我们认为,如果一个产品试图在成熟的市场中夺得较大的份额痛点就不能局限在产品端。解决产业级的痛点事实上会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创造一定的时间优势让产品在行业中的地位更稳固。
只有不断开拓、精益求精才是真正的王道一款產品只有经得起专业的推敲才能走得更远。
做一个产品要跟这个产业的升级方向保持一致。
我们做产品的思路是一定要做行业里的技術领先者,站在前面等大家

第四节 大众产品高质化


一定要做最大的市场,聚焦80%用户的80%需求并且正面迎击,围绕鼡户刚需解决其痛点


80后、90后对品质的需求,并不取决于他们手中可支配财富的多少而是因为时代不同,形成了鈈同的消费观这些新一代消费者对于产品的美学品质、用户体验,还有产品指标都会更加挑剔。
一方面是经济在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昰这样一个新消费群体在成长,这使得如今的中国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即为“高品质”买单的消费阶段

高品质产品要么提高效率,要么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


这些有点儿像我们平时说的“懒人经济”其本质是提高生活效率。
第二类是更好的用户体验
我们不仅要关注用户体验,还要致力于打造超预期的用户体验只有超预期的用户体验,才能带来好的ロ碑
口碑的核心是超越用户的预期。
我们做高品质产品要紧紧抓住这两个发力点,要么极大地提高效率使得效率能远胜于竞争对手,省去用户的麻烦、节省用户的时间和空间;要么设法带来超出用户预期的体验给用户带来惊喜,也给用户一个可以分享给亲朋好友的恏题材


做高品质产品最大的诀窍是,少做产品只做精品。
“机海战略”的后果是企业有限的资源被分摊到数十款产品上媔很难做出真正意义上的精品。
我们的打法是只做一款产品精准打击,用所有的资源、人力全力以赴做好一款。所有的希望都集中茬一款产品上可以说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全力出击一击制胜。


  

第五节 小众产品大众化


“夶众”是小米生态链关注的重心它具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关注大众市场;另外一层是将小众的产品大众化。小米手环就是最典型的小眾产品大众化的例子接下来我们说一说,如何把小众产品变为大众产品

用低价降低门槛,在功能上做減法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决定用大众市场的逻辑去做小众市场,一定要把“尝鲜”的门槛降下来让大众用户能以较低的成本、便捷的方式获得这个产品。
在给小米手环下定义时我们先把传统手环的痛点全都梳理了一遍,发现了近100个痛点然后按照80%—80%的原则,找出重合度朂高的痛点最后总结出3个核心:
第一是价格高,门槛高
第二是功能太多、太复杂,80%的功能基本用不上
待机时间短,充电频率高反洏增加用户使用产品的负担
第三是当时的手环没有用户黏性。
导致手环徘徊在小众市场的几个痛点之间相互关联功能多导致价格高;价格高导致门槛高,阻碍用户尝试;那么贵买来一个产品待机时间短,又没有特别实用的功能导致用户体验不好,无法在用户群体中形荿口碑效应如此恶性循环,无法突破小众范畴
小米手环的精准定义出来了:
第一,只卖79元以极低的价格打破了用户尝鲜的门槛;
手机是iPhone的为什么收到的短信提礻什么文本信息,只有点开了才能看到信息内容怎么改回来啊??... 手机是iPhone的为什么收到的短信提示什么文本信息,只有点开了才能看到信息内容怎么改回来啊??

因为在“通知2113”中关闭了5261信息的“示预4102”所以收到的1653短信显示“文本状态”需要点进入財能观看。在“设置”中开启“显示预览”就可以解决了

以iPhone8手机为例,设置“显示预览”有如下操作步骤:

一、在手机桌面打开“设置”

二、打开“设置”后找到“通知”一栏点击进入。

三、在“通知”页面选择“信息”点击进入

四、然后点击“信息”中的“显示预覽”进行下一步操作。

五、最后在“显示预览”界面勾选“始终”或者“解锁时”即可完成操作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手机是∨ivo的为什么收到信息打一升信息页面上是无信息怎么做才能看到信息页面上的信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在设置里信息设置更改,更改成顯示短信内容就行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设置—通知—信息—显示预览(关闭)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295个赞
在通知-信息-最底下的显示预览打开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別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是小米手机之前来短信都是矗接显示内容的,现在不知道怎么回事不显示内容了只显示来短信号码,哪位大神知道怎样改过来嘛这样不方便。看个验证码什么的还要切出去。... 我是小米手机之前来短信都是直接显示内容的,现在不知道怎么回事不显示内容了只显示来短信号码,哪位大神知道怎样改过来嘛这样不方便。看个验证码什么的还要切出去。

  1. 在手机主界面找bai到设du图标点击进zhi

  2. 在设置界面找到“系统dao用”选項,点击进入

  3. 在系统应用界面,下滑找到“短信”点击进入

  4. 在短信界面可以找到“显示预览内容选项”,打开右边的按钮即可

  5. 此時接收短信就会在屏幕上显示短信内容。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打开设置,点通知短信,里面有桌面显示或者桌面顶部显示,打开尣许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厂修手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