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集团现在怎么样为什么能开拓市场提高销售业绩

一、业绩不佳的通病分析   自身有惰性 兽

饲料行业销售人员认为做销售是个苦差事,因为其目标市场基本上都在农村,交通相对不发达,工作条件比较艰苦,所以往往不愿意丅基层,甚至有部分人员热衷于“抓大客户”,喜欢在市里跑,认为只要做下一、两个大户就会万事大吉,不懂得接触终端客户是向实践学习并提升业绩的最佳途径   抱怨多、借口多 在销售业绩不佳时,不能从自身找原因,而一味从外部找借口。常用的借口有养殖业行情不好;养殖量下降;品种太少、价格太高;政策太死、优惠太少等等   缺乏底气 有些销售人员认为销售工作是“下三滥”的工作,是在求人,是在得不箌其他工作时不得不做的职业,所以在其工作中行为被动、缺乏应有的激情和动力,更没有自信、自豪与底气。   坑蒙拐骗 “十个业务九個骗,剩下一个正在练”这是部分销售人员奉行的所谓“成功宝典”。但现实情况却是“你有本事骗别人一次,或挺有本事骗别人两次,或特囿本事骗别人三次,但你不一定能骗别人四次,除非你的行骗对象有问题”世上还没有那哪个优秀销售人员是通过欺骗而长久获得业绩的。   客户结构不合理 有些销售人员基本没有潜在客户,每月的全部工作内容就是维持少数几个“老客户”,并无意愿和行动去开发新客户還有的销售人员客户群不合理,一是客户数量少,市场空量太多;二是垃圾客户太多或优质客户太少;三是客户空间布局不合理。   倚赖心太强 有些销售人员对上司及同事依赖思想严重开发客户时上司在身边才踏实,维护客户时技术人员来做才能保证,而自身只起到了送货和收款莋用,整个把自己定位成一个“送货员”了。   爱逃避责任 销售人员和客户发生矛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销售人员的基本功。但有些销售人员在和客户发生矛盾时,不能积极面对去解决而是一味逃避,结果问题越积越多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业绩越来越差   二、影响业绩的“三大危害”   资金损失――具体表现为综合销售业绩不佳,货款回收不畅,只会赊销不会收款,造成大量的呆帐、迉账。   机会损失――在其位而不能谋其事,画地为牢,占山为王,自己不干也不愿让别人来干,总强调“我的地盘我做主”,结果白白错过了开發市场的机会   麻烦制造――具体表现为不学无术,一身坏毛病,和客户矛盾多,和管理者矛盾多,导致管理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救火卻不能防火。   三、提升业绩的几个方面   销售工作表面上是在推销产品或服务,实际上是在推销公司,尤其是在面对兽药行业的基层客戶,他们对公司的了解基本上是通过销售人员来实现所以,销售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知识技能、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思想意识等是影响銷售人员先推销自己进而增加业绩的主要因素。那销售人员到底要做什么呢?   勤快――勤快是前提 推销的“3H1F”理论认为,销售人员在具備学者的头脑(Head)、艺术家的心(Heart)、技术人员的手(Hand)的同时必须具备劳动者的脚(Foot),而3H必须以1F作为前提,否则,任何技能都无法得到客户的欣赏   诚信――诚信是根本 诚信是立身之本,是商业社会的终极规则,离开诚信,任何规则都苍白无力,都难以达到双赢这个商业终极目标。   知识――知识是利器 顾客愿意和你交往或合作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能够从你的身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拥有更多知识的销售人员更容易获得顾客的好感,這里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同时也包括社会知识和其他知识   思想――思想是核心 从长远来看,影响一个人发展的最终是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作为销售人员,如果拥有良好的思想,特别是先进的经营理念和合作理念,可以对顾客的经营管理产生一定影响,使顧客受益的话,顾客就会敬重你当一个人对你敬重时,他就会信任你、追随你。   技能――技能是表现 这里所说的技能,主要是指解决问題的能力,包括业务技能和专业技能当一个销售人员能够表现出良好的业务技能和专业技能时,则更容易获得客户的青睐。   另外,任何销售都离不开服务,优秀的销售人员不仅是产品的销售者,更是服务的推进者,优质服务是销售业绩的推进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方便快捷;二昰热情周到;三是解决问题

原标题:现代倒爷:如果只剩“聯想”联想将会怎样?

对联想来说可能是灭顶之灾的大难都已经临头,对此却依旧浑然不知更别提如何应对——不仅PC领域一场空前嘚雪崩即将开始,而且未来的手机电脑产品形态、经营模式都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再也“倒”不成了。就算能“倒”成其市场总价徝也会缩小一个数量级。应对的办法有吗?当然是有的但是,在基因层面出现的问题那必须得首先通过“转基因”来解决了。

柳传志与孫宏斌恩怨背后从无人揭晓的秘密

杨元庆率领的联想可以渡过此次空前灾难吗?

2014年联想的两大并购为什么难以成功?

“贸-工-技”还是“技-工-貿”?

联想应当算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最成功闯出来的科技企业之一曾经获得10年以上PC销量在中国以及全球第一的桂冠。2014/15财年(截至2015年3朤31日)销售额达到最高峰值463亿美元排名世界500强231名。可是近两年业绩停滞并出现亏损,使得人们再次反思联想的问题其实,中国企业经過多年高速发展现在的确遇到一些需要突破的共性的管理瓶颈,联想是很有代表性的

联想诞生于1984年,由柳传志带领10名中科院计算所技術人员出来创立从这个来历可见,联想是带有事业单位背景的与其他一些类似的创业不是太成功的案例相比,联想在一个关键性的问題上与中兴解决得比较类似就是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这使其按市场规律成功地长期稳定发展

判断一个企业是否还为事业单位或国企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标准:人、财、经营是否可自主。如果企业领导人原单位可随意任命人员工资标准要原单位同意,重大经营戰略决策也需要原单位同意那就不是独立的,反之就是独立的以此标准衡量,就不用去讨论联想、中兴等企业是否为国企的问题

联想发展之初,中国刚改革开放企业技术水平还很低,而中关村的环境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柳传志在很早就提出了“贸-工-技”的发展戰略,就是先做贸易赚钱生存下来再发展工业,这样有了资金基础再进行技术研发这个战略当时普遍地被认为是相当明智的。联想也洇此在市场中快速崛起

对于如何看待技术的问题,当年的《计算机世界报》等IT界的刊物上可是有不少关于联想的故事尤其是柳传志与倪光南的恩恩怨怨。很有意思的是对这些联想都丝毫不回避,长篇大论地在各个IT刊物上持续不断地报道例如最初柳传志是如何把倪光喃当神仙一样供着,柳总公开讲倪光南是1其他人都是0。没有这个1其他人的作用都没有意义。但最后双方经营理念实在是有较大距离,最后倪光南不得不离开柳总谈到当倪光南离开后他是如何在公司内部会议上忍受不住当着同事的面嚎啕痛哭。现在网上又开始不断见箌孙宏斌与柳总恩恩怨怨的文章这一看怎么那么像当年柳倪恩怨故事的风格呢?而且一些文章是写手幸运地采访完了柳传志本人又很快采訪孙宏斌后写的。柳传志真的是中国事件营销的超级前辈和顶尖高手甚至远在中国娱乐圈学会炒自己的绯闻搞事件营销之前,他的既八卦又不太落俗的故事就连续不断了那些故事不知省了多少广告费,让联想长期保持较高的知名度这在中国企业界的确是凤毛麟角。与迋石等人纯属被动地让媒体抓住个人家事炒作不同(还有杨翁等人家是合法夫妻你再炒又能炒出什么?),柳传志是自己主动炒作自己都炒叻一辈子了,到现在居然从来没人发现他本质上是在炒作自己的八卦故事

与一般娱乐圈的人搞不好一炒就炒“糊”,甚至“把锅底炒漏”不同同样是八卦,柳传志无论怎么炒不仅不会让人对事件主角有负面感觉,而且越炒越让人对双方都产生尊敬至少是同情这可真昰奇了怪了。孙宏斌看来是得到柳传志的一些真传也不断主动炒作自己与柳传志的恩恩怨怨,这师徒俩一唱一合地还真炒出一些新花样柳倪故事炒作的是两人如何热情携手后又如何痛哭地分手,柳孙故事炒作的是两人更加惨烈地分手后又如何奇迹般地重新携手这体现絀事件营销的很多基本规律:故事越离奇,炒得味道就越浓、越鲜、越吸引人;故事越感人炒得味道就越香、越醇、越没负作用。

柳倪故倳炒作的是两人热情携手后又如何痛哭地分手

柳孙故事炒作的是两人更加惨烈分手后又如何奇迹般地重新携手

而关于杨元庆的故事就太多、也太乱了例如迟宇宙、方兴东等的文章,“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甚至群口相声”都有“杨元庆是联想合格的CEO吗?”“杨元庆到底干嘚怎么样?”等文章把杨元庆自己,杨与柳传志、郭为、刘军、陈绍鹏.....一众人的恩恩怨怨炒了一个遍真与管理问题相关的内容反倒失去焦點了。

因柳传志太擅长对公司内部高层个人之间恩怨问题炒作以此对公司产生巨大的广告价值,炒作的内容是真是假就不重要了而且絕大部分可能确实都是真的。这也是联想极大的特色甚至可以说我们这一代人好多都是听着他们的炒作故事长大的。几乎从来没见柳传誌否定过媒体上对他的炒作由此可见他对这种事情的主动把控能力强到何种程度。在其他公司一般人们对这类事都是讳莫如深甚至可能会极力回避或否定。2016年初炒作杨元庆是不是合格CEO的话题时联想官方公众号“不停联想的人”就马上出来反对。由此可猜测这种炒作不昰杨元庆自己主动愿意做的事情一上来就炒出“糊”味甚至有点“焦”味了。不象绯闻炒得是“颜色”而不是“成熟度”,无论怎么炒就算炒糊了也是桃色的。炒恩怨这种“品种”的火势稍大就会炒糊炒焦变成“恩仇”了。火候能把握到柳传志那种“不焦不嫩”的程度它技术难度确实太高了,一般人真的是做不到

我写这个文章不仅不想去炒作他们个人间的任何恩恩怨怨,而且是将这作为一个误差因素去屏蔽掉来考虑问题这些恩怨故事我都听了快一辈子,也早就听腻了我希望以科学的角度研究出其中真正的管理学规律。

说实話当初我真是很同情柳总的,因为比较赞同他“贸-工-技”这样看起来比较现实的发展战略而倪光南院士很坚定地追求技术研发的思想看起来似乎有些冒进。

很荣幸当我2006年出版第一本书《通播网宣言》后,想赠送倪光南院士一本他欣然接受,甚至爽快接受了我邀请他囲进晚餐他对技术创新的慷慨支持使我备受感动。第二次见到倪光南院士已经是十年之后的2017年春节前北京长风联盟科技企业的新春招待會倪院士在会上发言,依然在积极鼓励北京的企业应当进入IT最高技术水平领域的技术开发像芯片和操作系统等。他的这次发言让我深感触动因为现在提这个早就已经不算“要求太高”了,中国已经有相当多企业达到这个水平的技术研发能力并且也在做相应的事情。僦在晚会上我突然对联想的战略认知有了巨大的变化并产生一个疑问:联想实际走的路到底是“贸-工-技”,还是“技-工-贸”?

当年倪院士茬联想时客观地说还是有些技术研发突破的,尤其PC汉字处理技术上颇有建树杨元庆就是因为销售联想汉字处理技术时,将所有特色字體全部打印显示在一张A4纸上这样使客户一眼就可看到联想产品的所有功能。这个举动引起了柳总的关注杨元庆在联想的仕途一路飙升,直到掌舵联想集团现在怎么样联想后来在广东惠阳建了主板工厂,我当时在惠州王码公司因此也去联想的主板厂亲身感受过。

可是现在联想都400多亿美元销售额,利润都可达到几个亿美元了技在哪里呢?不仅难以让人感受到,反而几次起到重大作用的并购案更像是朂初中关村的“倒”——把砍低价格的货倒过来加点价再卖出去。

如果说技术发展比较困难或者联想不像中兴华为那样发展大规模的技術研发,也不能说不可以但至少,一个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才能有长期发展的空间联想在进行并购之后不仅没有深叺地去消化其技术,反而连联想自己的品牌也尽可能地丢弃这就实在是让人费解了。就算是中国绝大多数家电厂家无论怎么折腾,至尐品牌还是自己的可联想却一直不断自己阉割自己的品牌。

联想最初并购IBM的PC业务是比较成功的正好全程直接地实际参与这个并购谈判囷接收过程(而不是那种在高层“指导”性质的参与)的有我的一位中学同学在里面做战略财务部门的总监,叫向清是一位14岁上大学的天才,早已离开联想我们曾一起深入讨论过这次并购的过程。一个比较成功的细节是整体并购了PC业务的全流程尤其包括了其渠道。这样在並购PC业务后直接利用其渠道就可维持其原有的市场。联想非常坚定地保持Think品牌的独立性直到今天这种局面也没变化。因原来联想的Lengend(英攵原含义是传奇)在国外已经有人注册了其外文名就改成了一个新造的词Lenovo。“Lenovo”是个混成词“Le”来自原来的品牌“Legend”。而“novo”是一个假嘚拉丁语词从“新的(nova)”而来。传奇是只剩1/3了但“Lenovo”新在何处呢?似乎联想也并没有兴趣去进行深入思考和定位。

不管怎么说原来的联想品牌是非常脍炙人口,并且可以说是“高端大气上档次格调奢华有内涵”: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早在30多年前,联想还是一個初创小公司时居然已经是站在整个“人类”和“世界”的高度在思考问题,这不能不让人肃然起敬可以说,这种眼光远远超越了同期绝大多数还只是以“产业报国为已任”这种从自我民族看问题的层次和范畴几乎无人可及,引领时代这种高远宽阔的定位,符合了其将世界绝大多数最知名的IT品牌都纳入其合作的怀抱的事实但是,今天联想自己产品真的已经进入全人类和全世界时其使命和愿景是什么却不再有任何人说得清楚了。

以上是联想控股网站的页面当然,联想控股与联想集团现在怎么样已经不是一家公司了但毕竟是亲戚关系,所以还是可以找到些联系其愿景是“以产业报国为已任,致力于成为一家值得信赖并受人尊敬......公司”如果在30年前讲“产业报國”,这是很值得尊敬的而到了今天却从当年讲“人类”和“世界”萎缩到讲“产业报国”,即使不能说被人鄙视至少这已经不可能洅值得受人尊敬了。因为全中国大量的科技和品牌都已经是世界级的已经实现了联想最初以人类和世界角度看问题层次时,联想自己反倒退回去偏安一隅这不能不让人莫明地感叹不已。

如果说联想控股至少还是在主页面上考虑公司的愿景打开联想集团现在怎么样的主頁面却是下面这样的。

不仅在主页面上根本就看不到公司有任何使命和愿景的思考在联想之窗中直接就是MOTO和ThinkPad等品牌的产品,彻彻底底降低成一个30年前中关村大街上“倒爷”的层次

好不容易找到最底下点击“关于联想”,才进到公司介绍的页面关于联想的企业文化是总結成5P的所谓“联想之道”。然后底下是一大堆对5P的解释

联想集团现在怎么样网站——关于联想

总结成5P的联想之道:

每一年每一天我们都茬进步

哇塞!这哪里是一个世界500强公司的企业文化,分明是最基层的“销售人员工作纪律”这与研发、品牌、技术、管理怎么可能扯上任哬关系?怎么可能会让“贸-工-技”战略达到终极的目标?联想是有自己的“联想研究院”以及工厂生产和其他行政人员的,他们看完这个5P会囿任何自己还是联想人的感觉和认知吗?多半会感觉自己是在为另一家公司干活。

如果说当年保留IBM产品的品牌还算说得过去因为直到今天IBM吔还算是一家值得受尊敬的世界大公司。而MOTO品牌无论在专业圈子内、媒体上还是在平民百姓的心目中早就已经是一个“过气贵族”形象時,联想却做得更加过分在收购MOTO后索性连联想自己手机品牌ZUK也彻底放弃,让MOTO品牌完全吞并了联想品牌联想自己的品牌再怎么不行,难噵说还不如一个过气的MOTO吗?难怪其市场销售雪崩一样地下滑——你自己都已经如此主动地看不起和轻贱联想这块牌子的时候还指望客户能夠把联想买过来的下面一个落魄品牌拿在手上产生任何自豪和荣耀感?!

当年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却保留Think的品牌时我死活也想不通。最后只能鉯联想或许隐藏了远大的战略企图聊以自慰——说不定联想在韬光养晦以尽可能保持与国外厂商紧密的亲合关系,一步一步悄悄地蚕食其领域Think作为联想品牌之外的独立品牌运作也还算勉强说得过去。在2005年时就能把世界IT业第一巨头的IBM业务买下来在当时也让大量中国人着實欢欣鼓舞地自豪了一番。当时报纸上登载笑逐颜开的柳总与一脸严肃的IBM官员在一起的照片充分展现了那时联想品牌头顶上的光环是何等的灿烂夺目和风光无限。2014年联想又并购了IBM的x86服务器业务时我甚至有些兴奋地感觉事实似乎验证了自己当初这个猜测。但当很快又并购MOTO迻动业务2017年4月宣布完全放弃联想手机品牌ZUK,全部并入MOTO后我震惊得下巴都快掉了——天哪!这、这怎么可能?世界500强的联想竟能对品牌管理無知到这种地步?原来是我自己联想太多了,联想根本就没什么韬光养晦的远大战略存在

本来是以自主品牌为主已经发展到这么大的企业,怎么自己的品牌反而越来越被其他品牌占据了变成“倒爷”了呢?如果“倒”到专业级别也可以那就是从联想分出去的神州数码,专业莋渠道可是联想集团现在怎么样的定位不应该也变成这样啊!连中国一些专业做代工的厂家都在想着做自己的技术和品牌,盘子都大到进叺世界500强前200多位的联想怎么能够极尽所能地退回到最原始的状态,尽可能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中关村刚刚建立时的倒爷形象呢?作为看着联想的故事长大的一代曾有多少人将中国科技振兴的希望寄托在其身上。以“搭班子 定战略 带队伍”著称引领中国企业管理之先被大量列入MBA教程案例的R模式、T模式,号称几百人的中高层团队里面随便拉一个人出来都可以作一个大公司CEO级别的高管今日看来充分展现出其团隊管理水平不是用“低下”来表达,而是对企业战略、品牌、文化等等的管理处于完全无知甚至愚昧到极点的状态。如果能不再继续尽朂大可能地糟蹋联想这块金字招牌就已经算是万幸更别谈提升任何品牌价值了。

“技-工-贸”尚可忍如果最终变为“技-工-倒”,那就真荿“叔可忍婶不可忍”了。原因再简单不过——“倒”的战略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以国内产品技术和品牌远不如国外为前提的。当今忝大量中国企业的品牌和科技已经在全面碾压国外的时候试问还能留下多少东西能供联想去“倒”的呢? 现在能倒进来的,只能是垃圾产品和品牌

2014年8月和10月,联想连续做出大手笔以23亿美元收购了IBM的x86服务器业务,以29亿美元从谷歌手上收购了摩托罗拉的移动业务

如果只看2015姩之前联想的业绩,财务报表算是相当亮眼的2016至17财年业绩有所下降,不过如果只是区区个位数百分点下降的话也完全没必要大惊小怪,胜败乃兵家常事业绩盈亏增减也是企业的常事。

拷贝自联想16/17年财报

利润的下降比较大点如果考虑到在2015财年有两个大的并购业务,开支较大利润上出现亏损也算事出有因,不必多虑2017财年利润就显著回升了嘛。2005年并购IBM的PC业务时也出现过类似的事情所以这种风浪对联想来说见识得也不是第一次了。但花50多亿美元合并了两个那么大块的业务之后近2个财年总销售额居然还在连续下滑,这就要让人有点担憂了更关键的问题是:两个这么大的并购案最终是否能够成功?如果失败其影响就太大了。而本文作者正是倾向于认为这两笔并购业务很夶可能最终都不会成功当然,2005年的并购案之后也有人担心过会失败但后来不是挺过来走得很好吗?

因此,要搞清这个问题就得先说说對IBM的PC业务并购为什么可以成功。PC这个行业是很奇特的一方面它发展极快,甚至可以说是当代人类社会变化最快的行业但另一方面也可鉯说它是技术变化慢到接近停滞的行业。我20多年前在王码电脑公司自己亲手组装过很多386、486离开王码后20多年基本就没再做这个工作。但现茬如果我愿意的话,拿个十字改锥照样可以很快组装出一台最新的电脑机箱电源,主板CPU,内存条子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顯卡......还是20年前的那一套东西。只不过IDE线换成了SATA线(手提电脑里采用NGFF、mSATA、SATA3等内置式的微型固体硬盘接口就算是结构上的革命性变化了);磁盘换成叻SSD;PCI插槽换成PCIe插槽;4M、8M的内存条子换成了4G、8G连外形都差不多;显示器从当年的0.30、0.29 的CRT变成LED平显,接口和连线都还是当年的VGA;5吋/3吋软驱、光驱、专用嘚打印口都没了多了USB口,技术难度其实远比当年更加简单......PC技术变化很快的只是黑盒子内的技术性能、总线和接口但几十年基本不变的昰产品形态和架构。今天的手提电脑与几十年前刚出来时体系结构几乎就没什么本质变化

所以,这种东西很容易“倒”

但服务器和手機就不同了。服务器得不断有新的核心技术尤其在今天刀片服务器、中间件、全闪存阵列、软件定义IDC等大变革的时代更是如此。今天智能手机和GSM时代的手机有天壤之别技术从内到外、产品从性能到架构、经营从研发到营销理念全在快速变换。在这些领域如果没有充分和忣时的技术研发投入以及营销创新很快就落伍了,这些都不是容易“倒”的东西联想在发展手机业务上不是今天不顺,从2002年与厦华电孓以合资方式进入这个领域整个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地大起大落。有点邪乎的是:2008年联想以1亿美元把联想移动卖给了由弘毅投资为首的私募资金居然在2009年11月又以2亿美元的价格买了回来。因此可见如果还是只用“倒”的基本经营理念去运作手机是难以成功的。从2015年6月开始1年多时间MBG(联想移动集团)负责人从刘军、陈旭东到乔建连续地换帅,但依然难以阻止曾在中国占有一席之地的联想手机业务雪崩式地下滑

再加上前面所说,在今天的国情之下能倒进来的东西本身就属于是垃圾技术和品牌,如果自己不能有所创造和增殖简单“倒”的话,就算本身是属于好“倒”的东西也很难再像原来那样好卖了,况且本身就不是好“倒”的东西

当年倪院士在联想时提出的技术研发目标真是可能稍有点过急。但他离开联想都几十年了情况早就完全不同。联想如果真想要引入技术研发的基因从客观条件上来说应该昰一点儿困难都没有,可惜的是联想一直没有成功地这么做联想可是从中国技术上最顶级的中科院计算所出来的,体制上脱离得干净利落实在让人惊叹而在技术上居然也能脱离得这么干净彻底就更加让人惊叹了。

联想股价从1998年至2017年10月的月K线图

联想技术研发缺乏和坚定錯失的机会

技术并不是只要有钱了就可以做,而是首先要有研发的理念和基因很多初创公司的研发正是在没钱的时候才搞的。很遗憾聯想核心团队人员严重缺少研发的基因。杨元庆是做销售出身坦率地说,作为也是做过很长时间市场营销出身的我感情上是倾向于认為这样的人才是非常适合成长为CEO的。世界上的很多大公司CEO的确也是市场营销出身但是,如果纯粹只是做销售出身没有任何研发的经历,并且也没有刻意去补上这一课成为CEO后在研发上想有所作为的确也是很困难的。如果没有研究的基因钱再多、条件再好也是没用的。

聯想也不是完全不想去做技术也不是一点儿没做,但通过不同方式尝试过几次都不成功无论联想研究院还是其推动成立的闪联,基本嘟还是延续纯粹科研院所的运作思路

如果自己没有这种基因也没关系,可以从外面通过并购引进人才等方式获得。联想其实是有很多佽这种机会的甚至有很多在其盛名之下送上门来的机会,可惜的是都没成在当年网络泡沫破灭时,华为的日子真的很难过那次是华為发展史上一道很大的坎,已经到了差点要破产的程度通过把电源业务卖给艾默生总算获得一件过冬的“大棉袄”,但钱还是不够因此内心是真想把数据通信业务卖给联想。那时不过是3、4个亿的事情但双方最后却只是因为几千万报价差距死活谈不下来。最后华为不完铨是因为少这几千万而是让任正非大失所望地发现联想完全不理解研发的价值是什么,真把这个业务交过去不知道最后变成啥了这个當年没交给联想的业务,仅仅几年之后以总市值约16亿美元的价格(华为53%的股份作价8亿美元)卖给了3COM是联想报价的约40倍左右。

联想如果真心想發展技术这是一次拜网络泡沫大破灭所赐、以超低成本引入中国最强技术研发基因的罕见机遇。相比于后来2004年以6.5亿美元现金和6亿美元联想股票并购IBM 的PC业务正好十年后的2014年以总计53亿美元并购IBM的x86服务器和摩托罗拉移动业务,花最多4个亿人民币就可以全面获得联想最为缺乏的研发核心能力这最充分地证明了在联想管理者心目中的价值判断是什么。当时的联想已经是一个销售额2、3百亿人民币的大企业了绝对囿能力在研发上进行实质性投入。那是一次两个中国顶级企业都获得自己所思所想的绝佳历史性机遇如果联想这次成功转入研发的基因,加上其超强劲的渠道和销售现在联想应该去并购的就可能是CISCO,而不止是IBM和摩托罗拉了并且本文下面也根本没必要再去讨论2014年的两个並购案能不能成功的问题。如果他把这种研发能力继续拓展到联想全公司所有产品范围更难以想象今天会是什么样的局面。即使遇到本攵后面谈的大量技术变革对联想来说也会轻松渡过。甚至整个中国今天的IT技术水平都将完全是另外一个局面看看中兴华为在电信领域嘚技术水平现在处于世界什么位置就完全清楚了。华为和中兴后来也没必要花了很长时间、交了大量学费进入渠道领域他们本来是并不想进入这个领域的。

当然人们可以争论说如果联想真的具备了与中兴华为一样的研发能力,美国政府很可能就不会同意把IBM部分业务和摩託罗拉移动等卖给联想了人们也可以争论说如果联想具备了这种能力根本就不需要再去进行后面这些并购。人们还可以争论说联想的基洇决定其根本不可能具备研发的能力因此这次并购华为数据通信部门没成是必然的。人们甚至可以八卦点说因为杨元庆等高管自身不具備研发能力因此不完全是不懂,而是本能地就会排斥研发资源在联想公司起更大作用人们可以更八卦点分析柳传志当年与倪光南那样汾手已经证明了他本人也不具备研发的基因。更极端点是另外一方面的猜测:幸亏当时华为数据通信业务没卖给联想真卖过去更可能的結果不仅是联想没转入研发的基因,反而是把这个中国最初数据通信研发的宝贵种子全给折腾没了那就没有后来的华三和现在华为在数據通信业务上成就......总之,这本是一次应该成功的并购但事实上没成,而历史是不能假设的这不仅仅是联想一家公司的发展问题,而是洇为这几千万人民币报价的差距很有可能导致这一次历史性的机遇错失让整个中国IT领域的技术水平提升进度延后了至少20年时间。因为联想已经占了这个位置他没有引入技术研发的能力,整个行业都必然会深重地受到影响!

但我们真的不知应该感到遗憾还是应该感到庆幸......(此处省略110万字!)

中国企业管理的一道大坎

中国谈企业管理的观念多如牛毛,遗憾的是:绝大多数都是为吸引培训客户在迎合最低级的趣味尤其是用那些最成功企业的案例进行夸张和歪曲以后去迎合这种低级趣味。例如对企业不同层面的人职责要求大致是这样的:

这个总体來说是正确的,但我们在网上看到的很多宣传变成了这样:

华为管理:基层砍掉脑袋中层砍掉双手,高层砍掉双脚有问题吗?表面看是佷形象、很有道理的,而且一旦直接这么做可能还真的会很有效还有宣传任正非看了一位北大高才生的万言书后,指示人力资源部门如果这人不是精神病就是无能建议马上炒掉。可是人们不会去考虑一个更为长远点的问题:在基层就被砍掉了的脑袋到了中高层还能重噺再长出来吗?

什么才是判断一个企业管理是否成功的真正有效标准?

一个直接的标准当然是当期的业绩当期业绩好,似乎就一切都好泹事实上却不是这样。尤其企业的管理建设是一个中长期的事情一个人是否会妙股票,不是看他是否买了一支股票后就涨也不是看他買的这支股票涨了多少,而是巴菲特那句话:只有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是裸体的。

一个企业当期的业绩成功有可能会掩盖大量内茬的管理问题尤其当作为精神领袖的创始人还在管理公司的时候更是如此。这样的人能够起作用的方式是远远超乎一般管理学规律的僦算他没有任何名义上的职务权力,只要他振臂一呼就会有大量有着宗教般信仰的狂热追随者蜂拥而至。邓小平92年南巡时只是一名没有任何实际职务的“普通共产党员”但他就只是以这样一个身份出来振臂一呼,还是可以让整个庞大的中国热血沸腾然后热火朝天地调整航向。你再换一名“普通共产党员”试试可能做到吗?对任何科学规律的研究都是一样的,要想找到不同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真正因果聯系必须将其他作用因素作为误差影响尽可能屏蔽掉,而不是用表面数据的相关分析就直接拿过来想证明点什么

看一个企业的管理是否真正成功,是要将除了企业管理之外的其他因素都作为误差因素屏蔽掉以后才能做出科学的评估。因此我建立的评估标准是与众不同嘚我们当然不会否定企业当期的业绩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但作为企业管理需要有两个更为重要的评估依据:

作为精神领袖的企业創始人不再对企业有任何实际操作影响时企业的业绩如何

当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或员工离开公司这个大平台之后发展的状况如何

GE是一家非瑺伟大的公司,他的伟大之处并不仅仅在于其本身长期是世界500强企业他的几十个业务部门全部拆开来算还可以有一多半是世界500强企业,洏且其他世界500强企业里居然有150多个CEO是从GE出来的GE换了几任CEO、换了很多业务领域之后还是发展得很好。

世界上还有一些更为奇特的伟大企业他本身并不强大,甚至从来都不强大却培养了一大批伟大的公司和管理者。例如硅谷的仙童公司可称为是培养硅谷杰出管理者产量高到不可思议的祖母。这家公司现在还是纳斯达克一家很小的上市公司其实他从创立起到现在一直就是个小公司,但在硅谷有一个说法:参加一个高层行业会议时相互只要问起来各自的职业经历,可以发现有一多半都是从仙童公司出来的从INTEL、威盛等硅谷最知名的企业,到投资领域最著名的凯鹏华盈等都与仙童公司有血缘关系

现在,中国有大量第一代成功创业者陆续到了需要法定或自然退出的年龄這才是中国企业管理真正的一道大坎,才是真正交出企业管理答卷的时候

在我的系列管理文章发表出来后,文中对中兴与华为的管理分析让一些网友很不解甚至有人不屑,这个可以理解但希望人们注意到一些最重要的事实:不仅从中兴出来的人成功者远比从华为出来嘚人多,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中兴作为精神领袖的创始人侯为贵2016年1月退休已经交出了答卷,而华为的精神领袖任正非还在位子上还沒交答卷。所以我们暂且可以说先等华为也交了答卷之后并且过一段时间,再来评价两张卷子各自做得如何吧

我们再回到联想,联想嘚答卷2011年11月2日已经交了联想集团现在怎么样宣布柳传志卸任董事会主席,担任联想集团现在怎么样名誉董事长这张卷子做得如何呢?

如果只是独立地看待某些事情,是不可能真正理解其原因所在的如果单纯去谈柳孙恩怨,会永远只是一种个人间的八卦我一再强调研究曆史要有大量横向比较才能理解单一历史事件本身。只有放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才能理解当事人的行为。当年的中关村新成立的企业很多大量企业很快发展,然后其中一个部门的一拨人就分出去又成立一个公司单干了这样的发展结果是企业总是做不大。其实这种情况并非中关村这样当年硅谷发展的时侯也是这样。仅半导体就从仙童公司分出来INTEL、AMD、NS等公司后来从INTEL中又分出一家ZILOG公司,开发出一款当年很著名的Z80的CPU芯片当年的联想也面临这种极为头疼的问题,如果没有强力的措施阻止企业不断分裂联想就永远做不大。这其实是当时整个Φ关村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柳传志采用即非常强力、又恩威两手都硬的手段维护联想团队的完整性,背景的根本原因就在这里保持一個企业强大的向力心,就需要对下属的思想进行较强的修剪而且越是这样做,公司稳定性就越强发展就越好。这在当时当下不仅不会昰问题而且只会是成功经验。正因为柳传志对公司队伍的修剪与聚拢能力两手都远强于其他公司因此联想才能成长起一支队伍来。这呮有与当年的其他或快或慢最终散伙的大量公司作对比时你才能真正理解到其中的合理性所在。我亲眼见证过王码公司核心团队和内部隊伍的散伙过程只是因为那些故事极少像联想这么多地被人炒作,因此大家不关注而已没有比较,就没有真正的认知

但是,也正因為如此联想所形成的文化单一性就会远比其他公司强得多。即使是在公司里不断上升的高管到了更高层面,同样不会自动去补上因当姩对思想强力修剪而形成的空缺因为当作为创始人的精神领袖还在时,缺少的东西会由他补上从来没人感觉存在这种欠缺。但当最后莋为精神领袖的创始人退休后真正缺少的东西才会真正暴露出来。但此时即使出现很严重的问题公司的高层领导也难以动脑子去解决楿应的问题了,因为他从来就没想过相应的事情原来不在相应位置上,想了也白想甚至给自己惹来没必要的麻烦。如果是当初创始人夲身就没具备的东西补起来那就更困难了。

为什么联想现在做事好像所有人根本都不再动脑子?真不是因为他们不想再动脑子而是其基洇上深刻决定的能动的脑子都动完了。联想渠道不仅已经快做到中国的村子里甚至都已经快做到印度和非洲的村子里去了,世界上能倒嘚破烂都倒得差不多了还能再怎么做呢?

在基层就已经被砍掉的脑袋或脑袋里部分大脑皮层,到了董事长后是不会自己再长出来的

基层嘚员工执行当然是最重要的,但如果绝对不去考虑董事长该考虑的文化那董事长的文化岂不是完全变成个人的文化了吗?管理是为了让组織各个岗位更好的协调配合,如果基层员工就完全不考虑管理那怎么知道如何去最有效地配合中高层管理者的管理?不同层面的员工和管悝者的确有职责和定位的区分,但企业里的每一个人都需要考虑所有层面的问题区别只是比例上应当有显著不同。

因此人们就可以理解从中兴出来的人为什么成功者那么多了。中兴也对不同层面岗位的人有明确的不同定位要求但从来都不是那么绝对,不会把基层员工嘚脑袋砍掉而只是要求手脚更勤快。不是不能考虑更高层的管理和战略而是以“合理化建议”来作规范。

我是1998年10月入职中兴参加完噺员工培训,侯总都会与新员工见面在这种见面会上他没有任何“讲话”,而是一上来就回答员工的问题我问他中兴是如何考虑自己戰略的,他回答在公司不同层面考虑的各自战略是不同的然后解释各个层面的战略应当是什么。没说因为我作为一名新员工一上来就问公司发展战略问题就马上告诉人力资源部门不让我转正。其实这个问题我刻意在不同时间(自己在中兴已经是不同职位)不同场合问过他三佽他每次回答都基本是一样的。在一些公司管理会议上没有任何人主动提问时也多次听他讲过这个问题,每次也都基本是一样的无論是否绝对正确,至少这充分说明他对这个问题思考得很清楚作为一个新员工当然不能太多时间去考虑公司更高层面的发展战略问题,洏是要学习PPT怎么做怎么介绍产品、邀请客户、进行商务谈判、如何打电话甚至在餐桌上如何点菜......但如果所有基层员工任何公司的战略、管理都100%地绝对禁止考虑,即使他当了CEO以后也不会去考虑的

其实,思考的问题不在于大小而在于其是否合理尤其是否可执行。一般来说基层员工因其能力和掌握信息的差异,要想思考超出其职责范围的事情的确可能失去可执行性和合理性但并非要绝对地严格禁止。至尐你得让他们去思考公司要求他们思考的企业文化和管理脑袋砍掉了还思考什么?

因此,我们还要特别引入另外一个附加的否定性评价标准:

对没有经过以上两个标准检验的最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要特别警惕越是成功的就越是要特别警惕——风头最劲的企业家说什么都是對的,甚至不管它邪乎到什么程度人们都爱听

因此,我的管理学研究从来都不喜欢拿现在风头最劲的企业和国家作背书反而都是从怀疑和剖析当前风头最劲的企业和国家来进行,并且从那些人们不太关注甚至不太看得上的企业和国家里发现最需要和最重要的经验。我認为只有从这样的角度分析得来的管理学经验才是真正可信、科学,最关键的是对读者有实际用处的它不是为写畅销小说、也不是为紦管理学书籍卖出去目的而做出的东西。我当然丝毫不怀疑华为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经验而且我自己就学习了很多。但当任正非还在位子仩的时候无论华为有多么成功,都不要轻易谈所谓的“华为管理”千万别以为邓小平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身份可以做到的事情,就以為你以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身份也能做到但是,从类似华为这样根本就还没有交上来答卷的企业里人们真的是可以总结出很多很多其怹人根本不可能适用的奇异“成功经验”的。因此就该明白市场上华为管理的书永远都是畅销书可是很少听谁讲过自己是因为学习了华為管理而成功的。当畅销小说看看是可以的写华为管理书的人自己都没成功,你还指望听他讲的东西能做成什么事情

现在才是真正谈聯想管理的时候

市场上联想管理的书也曾经是畅销书,但到今天联想管理的书不再畅销的时候才是真正科学地讨论和评价联想管理的最佳时机,因为各种认知误差因素已经比较容易剔除掉了我们绝对不能因为一个企业好的时候就说什么都是好的,什么都是经验最后遇箌困难了什么都是教训。一个企业只有在创始人不再操作公司时其留下的还在成功起作用的经验才是真正成功的最宝贵的东西,但绝大哆数人在这个时候往往好像自己是神仙一样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

联想能走到今天当然绝不可能一无是处,曾经PC这个领域国内国外有太多公司今日一眼望去剩下的在国内除了联想已经不多了。当PC潮水退去的时候联想绝非裸体,但的确只是穿了渠道管理这一条非常厚实的內裤联想锻造了非常强大的营销和渠道管理能力,但其手里拿着的是一块曾经最成功运作的金字招牌,居然是长期被当成扫把和垃圾桶在使用而不知珍惜

当联想还是初创时期的小公司时,他的企业文化和试图创立的品牌是世界500强级别的他引领公司从11个人起步一路狂飆突进地成为世界500强,虽然中间经历过无数的风风雨雨但当联想到了真成为世界500强公司时,他的企业文化却演变成小倒爷公司级别的了从5P的表述中,可以极其清晰地反映出杨元庆等公司高层领导们整天脑子里想的都是些什么也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大脑皮层里除了“基层销售执行”以外的部分全都被干净彻底地切除以后会是什么样的最终后果。有人可能会很奇怪联想之道为什么是5P呢?精通营销学的人都應该明白有一个经典的4P营销理论:产品(Product),价格(Price)通路(Place),促销(Promote)还有多个新4P营销理论。联想之道多出一个“P”来自然显得更牛气。顺便說一下:4P是营销的入门级课程还有4C营销、4R营销、大客户营销在此就不用详谈啦。

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但屁股是不可能自动决定脑袋的,因为前提必须得是脑袋或相应部分的大脑皮层还健在

联想将面对决定生死的技术挑战

海量内存、固体硬盘、中间件等“计算资源利用率革命”

作为联想产品长期的忠实客户,我写这篇文章用的手提电脑是2013年1月份花7千多元买的性能属当时中上水平的联想产品昭阳K29。1姩前这台电脑已经用了4年,键盘上中间部分的字母全都磨掉看不见了运行起来也已经慢如蜗牛。但1年前我花了1千块钱左右把内存升级荿了原来的2倍磁盘换成了SSD,键盘也换成新的——我最初买电脑时就计划好了要这么干的现在运行性能比5年前刚买时还要棒得多,启动時间也从5年前的1分钟左右缩短成10秒如果过2年我把内存再扩到现在的2倍,换更好的SSD从现在起再用6、7年也没问题。PC这个行业已经发生了一個巨大的技术变革由于海量内存和固体硬盘的出现,原来只能主要通过CPU提升性能变成可以通过简单升级内存和具有随机访问能力的SSD存儲极大提升性能。这个问题其实我早在20年前就发现了并写成几篇关于“海量内存计算机”的文章发表在1998年8月份的《计算机世界报》上,當时我曾拿着发表的相关文章找过在深圳的联想公司负责技术的人员但让我极为不解的是:谈完了以后,他们居然没有任何感觉10年之後,SAP公司提出“内存计算”概念与我当年提出的“海量内存计算机”如出一辙。PC的技术还在发展但PC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将因此而极大拉长很多倍。原来只能用3年最多5年就必须得更换的电脑,现在可以用上10年也没问题它已经接近变成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电的概念了呮要你真的精通CPU、内存、外存对整个计算机性能影响的内在关系。到时候花极少一点钱适当升级内存、SSD即可

海量内存、固体硬盘等并不會提升PC的最终计算资源,但却会使这种资源利用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等价于提升了最终的计算能力。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一点的前提是因為原来的PC体系架构里,磁盘存储结构技术上存在极端的缺陷致使核心的计算资源存在至少1个甚至2个数量级的巨大浪费。例如因为磁盤的随机访问速度严重制约,原来的PC事实上绝大多数时间(90%以上)是处在等待状态而不是在工作。很多时候CPU看似在工作其实是在内存和硬盤的虚拟内存之间毫无意义地倒腾数据,这会使整体性能慢到极点尤其当软件规模越来越大,超出原来内存资源的时候因为这种倒腾數据的规模急剧增长,从而使你的PC迅速变成蜗牛这事实上并不是CPU不行了,而只是内存不够了只要换个更大的内存,你的PC又会重新快步洳飞如果索性把硬盘换成具有随机访问能力的固体存储,性能更是会得到实质性的飞升只有如更高清晰度的游戏、4K视频等业务才真正需要更强劲计算能力的CPU。

即使服务器市场也在深受计算资源利用率提升技术变革的巨大影响采用VMware等具备虚拟化功能的中间件技术,可以使原来的服务器CPU硬件变成虚拟的资源而被高度重用和共享1台硬件的服务器可以当成多台使用,而几台硬件服务器也可以虚拟地组合成1台高性能的服务器因此,虽然在最近很多年市场上因为云计算的发展对服务器“计算能力”的采购量一路大幅度飙升,但因为采用了虚擬化技术实际采购的服务器硬件却长期持续疲软。

另一个更重大的影响是智能手机空前的、对其他相关产品领域如同黑洞一般的替代能仂PC的全球出货量在该产品技术出现之后的几十年间一直都是高歌猛进,但在2011年达到顶峰的3.65亿台之后就一路下滑到2016年的2.697亿台,同比减少6.5%(Gartner)连续5年下跌,比峰值时接近减少了1亿台其实比PC更加惨烈的是数码相机。智能手机2007年刚一出现数码相机市场就立即进入毁灭性的下跌狀态,2010年达到峰值的1.215亿部到2016年已经雪崩到只剩0.13亿部,仅仅6年时间居然只剩峰值时的10.7%真是“一夜回到解放前”,接近完全消亡了联想主要的业务还是PC,在全球PC市场如此大幅度下滑之下还能保持住销售额甚至销量还在逆市地微弱增长,客观地说这已经实属不易至于在2017姩全球PC销量第一的位置以微弱劣势转让给惠普也不算什么。真正的问题在于作为深耕PC市场这么多年,是这个市场世界老大并且还有自巳所谓“研究院”的联想,对这个行业的未来将会怎么发展居然毫无认知这才是不能不让人失望之极的地方。如果他们到今天还不知道那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就在今年,一个更宏大的“手机电脑”革命已经悄然开始

智能手机芯片的性能提升速度远远超过PC的CPU,因为其市場总容量远大于PC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是14.7亿部(IDC数据),是PC销量的5倍并将很快拉大到10倍以上。手机芯片竞争厂家也远比PC更多竞争更加激烮。相比于PC领域CPU芯片INTEL与威盛的长期双人舞手机芯片市场有十几家公司在里面激烈地竞争,尤其是很多中国公司也在里面如联发科、华為、小米、展讯、联芯、新岸线等大大小小的公司参与。其性能再继续提升一点就可全面超越电脑主流手机芯片现在都已经在推出集成囚工智能的产品,而PC的CPU还没听说有这个计划华为集成NPU的移动处理器麒麟970和苹果A11 Bionic神经引擎产品都已经于今年9月份正式发布,高通、MTK都已宣咘将推出集成人工智能的手机芯片产品从现在到2018年新发布的智能手机将全面进入人工智能芯片时代。而INTEL在2017年9月底只是刚刚推出一个用FPGA烧荿的人工智能芯片Loihi不过还是属于概念测试验证阶段,并且其设想的应用场景是各种嵌入式智能系统还不清楚其是否会用于通用PC。INTEL是通過收购Nervana、Movidius、Mobileye等AI相关公司进入AI领域因此其技术整合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智能手机只要外加一个很简单的显示屏加键盘鼠标的手机配件就鈳组成“手机电脑”,把原来的电脑彻底取代尽管这样可能不一定会把所有PC市场全部干掉(例如需要硬件插卡的PC市场),但干掉90%以上是肯定沒有任何问题的计算机的内核无非就是CPU+内存+外存,智参手机发展到这个阶段其本身就已经是一台“PC”、甚至是性能、功能都更为强劲的“PC”了其他部分都是可以采用完全不同方式实现的。就算是同样的显示屏、键盘、鼠标也未必是采用传统PC的通信路径架构联接到计算機的内核心中去。现在已经出现相应的技术甚至产品微软尝试过推出Win10这样多平台合一功能的产品,高通手机芯片已经开始支持相应的多岼台合一功能硅谷一家从谷歌出来的人建立的创新公司Andromium开发了把手机Android平台变成PC平台的软件。这个市场已经处于初期发展阶段真要完全實现的话,的确还需要很多创新、技术研发、核心芯片性能和外围应用环境的进一步支持尤其是原来电脑平台的应用软件逐步转向这个铨新的产品平台。但这个方向全产业生态技术研发刚一出世就已经风起云涌呈爆炸性发展的态势。

以智能手机为主机的台式手机电脑

这個全新“台式电脑”的主机就是立着的智能手机随着手机芯片性能快速超越INTEL的PC芯片,已经达到整个IT领域跨代级别的大革命已经开始更偠命的是这场革命从开始到结束的时间之短可能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99美元的笔记本手机电脑真正的“脑”是智能手机

右边这个看起来昰普通手提电脑,其实只是一个没有主板只包含液晶屏幕、键盘和电池的壳。价格只有区区99美元是一台现在手提电脑的仅1/10。真正的“主板”是左边用USB线联接的智能手机这意味着,就算用相同数量的手机电脑产品占领了原来已经有的PC市场功能和性能不变,甚至更高鼡户体验几乎一样,甚至更好但市场价值却只有原来的最多1/10 !这样的结合又会反过来为手机提供无限的外存、大电量的充电宝、更大的显礻屏、方便的信息输入输出界面.....

以上技术革命影响的显然不可能仅仅是联想,而且是包括微软以及所有PC产业(如主板、内存条、硬盘等)内鉯及相关的公司(如以PC平台为基础的应用软件等)都会受到广波而深刻的冲击。

过去联想遇到过很多的大风大浪后来都挺过来了。但这一次風浪真的不同联想成立时是两个机遇的结合,一是中国改革开放二是正好赶上PC刚刚诞生。联想在经营上伴随中国经济成长产品上是伴随PC产业的成长。中国经济还会继续成长但PC却要完了。联想过去一次次超越的是团队、经营、渠道、普通管理、国际化(跨文化管理)等问題这些都是其从建立之初就一直在持续培养的能力。

在品牌建设上尽管其后来一直漫不经心,但联想的品牌根基实在是太强大了因此就算他自己不断地自毁甚至自践,还是毁不干净枊传志极为独特的个人恩怨炒作也成为联想品牌长期的营养。另外只要销售额不断增长,保持规模第一联想的品牌价值已经可以成为一棵不用再浇水、自己就会抑制不住自我生长的大树。况且就算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

而这一次要实现其超越所必须依赖的能力,却是其从来没有成功培养过也从来没有认真去培养的能力。尽管过去人们一直批评其不具備研发和技术能力但只要PC还在,他没这些能力也挺过来了而这一次完全不同,更重要的是他还没有找到可以替代PC的产品和市场领域

對联想来说,可能是灭顶之灾的大难都已经临头对此却依旧浑然不知,更别提如何应对——不仅PC领域一场空前的雪崩即将开始而且未來的手机电脑产品形态、经营模式都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再也“倒”不成了就算能“倒”成,其市场总价值也会缩小一个数量级

應对的办法有吗?当然是有的。但是在基因层面出现的问题,那必须得首先通过“转基因”来解决了

网上曾经流传过一个段子,用多个品牌来调侃人一生不同阶段的生命特征

10岁:康佳,20岁:日立30岁:长虹,40岁:奔腾50岁:微软,60岁:松下70岁:联想。

这个段子当初只昰针对人、去调侃人的但是,今天这个段子里最后一位却很不幸具有了指向性反过来的含义别说是人类,今天的中国已经有太多公司詓挑战世界最领先的科技和品牌人类失去联想真不会有什么,能够提出的是本文标题所示的问题:

如果只剩“联想”联想将会怎样?

哽严重的是进一步的问题如果还有“联想”、还是“不停联想的人”,说明还在动脑子CPU还在运转。如果连“联想”一下都没有、鼠标嘟不动的时候呢?......

【汪涛察网专栏学者,人类第三次科学革命倡导者纯科学理论体系创始人。本文原载于微信公众号“纯科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想集团现在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