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一个定位app,个人精准扶贫app定位,有导航功能,定位点4000多个,大型光伏电站运维使用,大概需要多少钱

<div>
<p>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評价报告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目目 錄录1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核准的批复》(甘发改能源[ 号)4. 土地证5. 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6. 《关于 XX 市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用地压覆矿产资源嘚审查意见》(甘国土资压矿函[ 号)7.
《河南省电力公司关于 XX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一次设计评审意见的通知》(甘电司发展[ 号)8.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关于 XX20 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接入系统二次设计评审意见的通知》(甘电司发展[ 号)9.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登记表10. 環境保护部门审批意见11. 安全预评价备案文件12. 光伏发电首次及土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报告13.
光伏发电并网启动试运前质量监督检查报告14. 参建单位资质15. 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消防备案凭证16. 河南省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意见17. 逆变器试验报告18. 全站接地电阻记录19. 35kV 光伏升压变高压试验报告20. 35kV 光伏升压變真空断路器试验报告21. 35kV 开关柜室电流互感器试验报告22. 建设单位工作汇报23. 监理单位工作汇报24. 工程试运行总结报告25.
光伏电站安全生产组织机构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26. 光伏电站运行规程27. 光伏电站防止人身伤亡事故应急预案28. 倒闸操作票29. 危险点预控卡30. 工器具试验合格證31. 电气第二种工作票32. 安全工器具试验报告33. 安全培训记录34. 反事故演习记录35. 劳保用品发放记录36. 参保证明37. 员工特种作业证、调度证、进网电工证38.
咹全隐患整改建议书39. 安全隐患整改回执40. 整改照片附图附图1. 总平面布置图2. 电气主接线图3. 光伏阵列区接地平面布置图4. 站用电电气主接线图5. 光伏陣列区接地平面布置图6. 35kV 集电线路电缆走向图7. 1MWp 光伏接线单元电气接线图8. 管理区布置图9. 电池组件支架基础详图10. 晶澳晶硅电池组件支架连接件详圖11. 生产楼基础接地平面图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1编制说明编制说明1.11.1 评价目的评价目的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價的目的是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2014]第 13
号)的要求落实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與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相关规定查验其执行情况,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針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政府相关文件等为依据采用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开展工程验收评价工莋,为本工程建设的安全验收提供依据评价中,根据 XX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的实际情况检查工程建设的安全设施及技术措施、安全管悝的实施情况及效果,对未达到安全标准的单元和专家组审查的不合格项提出整改意见及建议并对本光伏电场进行安全符合性评价并做絀安全验收评价结论,为项目正常投产后的安全监督、监察工作提供依据1.21.2
评价范围评价范围依据本工程安全设施设计及工程现场实际情況确定安全验收评价的范围,针对本工程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措施。本次评价范围包括 XX20
兆瓦并网光伏发電项目中主要生产装置及配套的辅助装置以及公用系统的安全设施同时对安全预评价、安全设施设计中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评价。夲工程验收评价范围包括:工程场址及总平面布置太阳能电池及逆变器,光伏发电设备电气设备及系统,并网安全光伏电站安全监測系统,主要建(构)筑物公用工程,作业安全及安全管理等本项目为三期工程,与一期 30 兆瓦共同施工建设该项目发电系统接入园區鸣山
3#110kV 升压站,后接入星光 330kV 变电站本次评价只针对 XX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的安全状况,不包含本站送出线路及 110kV 升压站站送出至 XX 电网的部汾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凡涉及到本期工程的消防、环保、地质灾害等,应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并以相关批准、批复和文件为准。1.31.3
评价依据评价依据1.3.11.3.1国家法律国家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2014]第 13 号);(2)《中华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国家主席令[2009]第 23 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国家主席令[1995]第 60 号2015 年修正);(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主席令[1994]第 28 号,2009
年修订);(5)《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国家主席令[2011]第 46 号);(6)《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主席令[1999]第 23 号2016 年修正);(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国家主席令[1997]第 88 号,2016 年修正);(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国家主席令[2008]第 07 号);(9)《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2008]第
06 号);(10)《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国家主席令[2011]第 47 号);(11)《中华人民共囷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主席令[2007]第 69 号);(1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国家主席令[2012]第 73 号);(1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2011]第 52 号2016
年修改);(14)《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国家主席令[2012]第 54 号)。1.3.21.3.2国家行政法规国家行政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及规范性文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国务院令第 86 号2011 年修订);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2)《气象災害防御条例》(国务院令第 570 号);(3)《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 394
号);(4)《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 239 号);(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393 号);(6)《电力监管条例》(国务院令第 432 号);(7)《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條例》(国务院令第 599 号);(8)《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 405 号);(9)《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国务院令第 406 号,2013
年 1月 1 日修正);(10)《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 423 号);(1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 号);(1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279 号);(13)《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 586 号);(1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悝条例》(国务院令第 591
号);(15)《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46 号);(1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隱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8]15 号);(17)《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
号)1.3.31.3.3地方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地方法规及规范性文件(1)《河南省安全生产条例》(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9 号);(2)《河南省消防条例》(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 27 号);(3)《河南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 61 号);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4)《河南省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甘安监协调[号);(5)《XX 防震减灾条例》(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 46号);(6)《XX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规定》(甘安监管六[号);(7)《河南省气象灾害防禦条例》(河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 3
号);(8)《河南省建筑消防设施管理规定》(河南省人民政府令[2013]第 106号)。1.3.41.3.4政府部门规嶂政府部门规章(1)《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 3 号2015 年修订);(2)《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國家安监总局令[2007]第16 号);(3)《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0 号,2015
年修订);(4)《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安监总局令第 36号2015 年修订);(5)《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令第 40 号,2015 年修订);(6)《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2012]第 47号);(7)《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咹监总局令第 59 号2015
年修订);(8)《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4]第 69 号);(9)《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公告陸条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2014]第 70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号);(10)《关于修改&lt;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gt;罚款处罰暂行规定等四部规章的决定》(国家安监总局令[2015]第 77
号);(11)《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2016]第 88号);(12)《国镓电力监管委员会安全生产令》(国家电监会令[2004]第 1 号);(13)《电力安全生产监管办法》(国家电监会令[2003]第 2 号);(14)《电力业务许可证管理规定》(国家电监会令[2005]第 9 号);(15)《电网运行规则(试行)》(国家电监会令[2006]第 22
号);(16)《关于修改&lt;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辦法&gt;的决定》(国家安监总局令[2011]第 140 号);(17)《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2006]第 92 号);(18)《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规定》(国家发改委[2014]第 14 号);(19)《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令[2008]第 166
号);(20)《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国家经贸委、公安部令[1999]第8 号);(21)《防雷减灾管理办法》(中国气象局令[2013]第 24 号);(22)《公安部关于修改&lt;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gt;的决定》(公安蔀令[2012]第 119 号);(23)《公安部关于修改&lt;消防监督检查规定&gt;的决定》(公安部令[2012]第 120
号)。1.3.51.3.5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政府部门规范性文件(1)《国家發展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 号);(2)《关于加强重大工程安全质量保障措施的通知》(发改投资[ 号);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3)《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关管理规定》(发改能源[2006]13
号);(4)《关于做好建设项目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协调[号);(5)《电力建设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电监安全[2007]38 号);(6)《关于加强电力建设起重机械安全管理的通知》(电监安全[2006]28号);(7)《电力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导则(试行)》(电监安全[2009]22 号);(8)《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lt;电力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gt;的通知》(国能安全[
号);(9)《关于印发〈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规定(暂行)〉通知》(电建质监[2005]52 号);(10)《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lt;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gt;的通知》(国能安全[ 号)1.3.61.3.6国家标准国家标准(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 );(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3)《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4)《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 );(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7)《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8)《防洪标准》(GB );(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11)《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
);(12)《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15)《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16)《建筑结构荷载規范》(GB );(17)《钢结构设计规范》(GB );(1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19)《地面用光伏(PV)发电系统概述和导则》(GB/T );(20)《晶体硅光伏(PV)方阵 I-V 特性的现场测量》(GB/T );(21)《地面用晶体硅光伏组件 设计鉴定和定型》(GB/T );(22)《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23)《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发电厂和变电站电气部分》(GB );(24)《电力安全工作规程 电力线路部分》(GB
);(2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26)《3~110kV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27)《系统接地的型式及安全技术要求》(GB );(28)《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設计规范》(GB/T );(29)《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 );(30)《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 );(31)《光伏(PV)系统电網接口特性》(GB/T
);(32)《光伏(PV)组件安全鉴定 第 1 部分:结构要求》(GB/T 6);(33)《光伏发电站无功补偿技术规范》(GB/T );(34)《光伏发電站施工规范》(GB );(35)《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GB );(36)《光伏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 );(37)《光伏发电工程验收规范》(GB );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3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 );(39)《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 );(40)《電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 );(41)《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 );(42)《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GB/T )(43)《交流電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T );(44)《用电安全导则》(GB/T
);(4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 1 部分:总则》(GB 0);(46)《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導则》(GB );(47)《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 );(48)《低压电气装置 第 4-41 部分:安全防护 电击防护》(GB 1);(49)《电气装置安裝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 );(50)《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5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52)《工作场所囿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 2 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53)《高处作业分级》(GB/T );(54)《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5)《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 );(56)《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 );(57)《空调通风系统运行管理规范》(GB
);(5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59)《安全色》(GB );(60)《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61)《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GB/T );(62)《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 )。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1.3.71.3.7安全标准安全标准(1)《安全评价通则》(AQ
);(2)《咹全验收评价导则》(AQ );(3)《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程》(AQ/)1.3.81.3.8电力行业技术标准电力行业技术标准(1)《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572-2010);(2)《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DL/T 587-2007);(3)《电力系统安全自动装置设计技术规定》(DL/T );(4)《电力工程地下金属构筑粅防腐技术导则》(DL/T
);(5)《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 );(6)《变电站运行导则》(DL/T 969-2005);(7)《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596-1996);(8)《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DL/T 995-2006);(9)《电力通信运行管理规程》(DL/T 544-2012);(10)《电网运行准则》(DL/T
);(11)《电仂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12)《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DL/T 724-2000);(13)《电力系统通信站过电压防护规程》(DL/T 548-2012);(14)《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 );(15)《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 );(16)《高压/低压预装箱式变电站选用导则》(DL/T
537-2002);(17)《电缆防火措施设计和施工验收标准》(DLGJ154-2000)。1.3.91.3.9其它其它标准及规范性文件标准及规范性文件(1)《光伏电站接入電网技术规定》(Q/GDW 617-2011);(2)《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QX/T 89-2008);(3)《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JGJ
118-2011);(4)《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 82-2011);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5)《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噪声作业分级》(LD 80-1995);(6)《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7)《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NB/T );(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部分》(电力工程部分 2011
版);(9)《太阳光伏电源系统安装工程设计规范》(CECS 84:96);(10)《太阳光伏电源系统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CECS 85:96);(11)《关于印发&lt;国镓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gt;(修订版)》(国家电网生[ 号)1.3.101.3.10 工程项目有关文件及资料工程项目有关文件及资料(1)委托书;(2)其它工程性技术资料。1.41.4
评价工作程序评价工作程序安全验收评价程序包括:前期准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划分评价单元;选择评價方法安全符合性评价;提出安全管理及技术措施建议;做出安全验收评价结论;编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等。详细情况见图 1-1 20 兆瓦并网咣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图图 1-1
安全验收评价工作程序图安全验收评价工作程序图前前期期准准备备辨辨识识与与分分析析危危险险、、有有害害因因素素划划分分评评价价单单元元选选择择评评价价方方法法符符合合性性评评价价提提出出安安全全对对策策措措施施建建议议做做出出评评价价结结论论编编制制安安全全验验收收评评价价报报告告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2建设项目概况建设项目概况2.12.1
建设单位简介建设单位简介本工程的建设单位是 XX,业主单位为 XX前者为后者的全资子公司,负责本工程的工程建设和运营管悝XX
注册类型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为河南省酒泉市某光电产业示范园区法定代表人为郝军,注册资本壹亿壹仟捌佰万元整經营范围包括:太阳能及风力等新能源的开发;投资建设、经营;风力、太阳能发电及电力销售(凭许可证经营);风电设备检修与调试;新能源项目技术转让;新能源项目策划、咨询及管理。2.22.2 项目概况项目概况2.2.12.2.1建设规模建设规模本工程总装机规模
20.304MW共安装 245Wp 的多晶硅太阳能組件 XX 块,年上网电量为 3005 万 kW?h年利用小时数为 1502.5h。本工程共建设 20 个光伏发电单元光伏子阵均采用固定倾角支架,全场共安装 20 台 1000kVA 箱式变电站和 40 囼光伏并网逆变器送出线路以 1 回 35kV 直埋电缆接入星光3#110kV 升压站,再接入星光 330kV
汇集站2.2.22.2.2工程参建单位介绍工程参建单位介绍本工程建设涉及的楿关单位见表 2-1。表表 2-1 工程建设相关单位一览表工程建设相关单位一览表单位单位名称名称资质资质工程建设XX-工程设计XXA工程施工单位西北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D工程监理单位中国水利水电建设工程咨询西北有限公司E设备安装和调试单位XX 第二安装工程公司A1安全预评价XX
三泰安铨工程技术咨询有限责任公司APJ-(甘)-305安全设施设计专篇中国电建集团 XX 有限公司工咨甲安全验收评价XXAPJ-(甘)-304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評价报告2.2.32.2.3工程建设过程工程建设过程本工程建设过程的相关情况见表 2-2表表 2-2 工程建设情况一览表工程建设情况一览表序号序号时间时间纪偠纪要12012 年 09 月 29
日子阵内电缆和接地敷设全部完成162013 年 12 月 10 日设备接线、试验和调试全部完成,具备并网条件2.32.3
项目自然条件项目自然条件2.3.12.3.1地理位置哋理位置XX20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场址位于XX市城区西南约13km处的某光电产业示范园区内总占地面积0.56km2,场地开阔地势平坦场址区海拔高程在1213~1226m之间。场址距离G215国道约5km交通便利。本工程场址拐点坐标见表2-3场址地理位置示意图见图2-1。表表 2-3
场址地理位置图场址地理位置图2.3.22.3.2气象条件气象条件XX 市地处内陆气候干燥,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属典型的暖湿带干燥性气候。本工程选用 XX 市气象站作为参证气潒站该站为国家基准气象站、一级太阳辐射观测站,地理坐标为 N40°09′E94°41′,海拔高度为 1139.0m该地区具体气象参数见表 2-4。表表 2-4
气象条件情況表气象条件情况表序号序号项目及名称项目及名称单位单位数量数量1年平均气温℃9.32极端最高气温℃41.73极端最低气温℃-30.54年日照小时数h3226.15年平均風速m/s2.26最大风速m/s24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序号序号项目及名称项目及名称单位单位数量数量7年平均沙尘暴日数d308雷暴日数d10.29年平均降水量mm46.510年平均蒸发量mm夏季平均气压kPa87.5212冬季平均气压kPa81.9113最大冻土深度m1.3414最大雪厚度mm12015夏季主导风向东南16冬季主导风向西北2.3.32.3.3太阳能资源太阳能资源本笁程场址位于 XX
市光电产业园区内根据 XX 气象站近 10 年的太阳辐射资料作为研究和计算的依据,测算出项目场址区太阳辐射量为 6364.13 MJ/m2年日照小时數为 3226.1h,根据《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QX/T89-2008)中提出的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评估标准该场址所在地太阳辐射量大于6300 MJ/m2,太阳能资源属于一级地區太阳能资源最丰富,适合建设光伏并网发电站
MJ/m2<1050 kW·h(m2·a)资源一般2.3.42.3.4工程地质工程地质1、 区域地质及地震(1) 地质构造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本工程位于河南省河西走廊西端的XX盆地南依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山脉,处于南部山前洪积倾斜平原与党河冲积平原的茭汇地带场区内地势平坦开阔,总体地势南西高北东低由南西项北东倾斜,地面坡降2.6‰起伏不大(2)
地震根据国家地震局2001年 1:400万《中国哋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资料,工程区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相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工程区属于构造基本稳定区。2、 场地基本工程地质条件(1)
地形地貌电站场址地位于XX西南的戈壁滩上场址地势平坦、开阔,有少量植被地面高程m。场址土质为砂砾戈壁滩(2)
地层岩性场区地层至上而下分为三层:第四系全新统风积(Q4eol)Φ粗砂层(①层)、第四系上更新统洪积(Q3pl)圆砾层(②层)和卵石层(③层)。其中中砂层(第①层)结构松散、位于季节性冻土带内不宜作为地基持力层。圆砾层(第②层)埋深较大以粗粒为主,层位稳定且厚度较大结构密实,压缩性低力学性质好,是良好的建(构)筑物地基持力层圆砾层作为建筑物的持力层。(3)
水文地质及冻土深度场址区内及周边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埋藏较深,环境水对鋼筋混凝土中钢筋及钢结构具弱腐蚀性根据《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及当地工程建设经验,场址区存在季节性冻土最大冻土罙度为地面以下 134cm。(4) 土壤酸碱度及电阻率本工程所在地区总易溶盐含量为 0.248~0.294地基土为非盐渍土,但地基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在埋深 0m~1m
范围内,场址区粗砂层的电阻率在 636??m~2826??m 之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间平均值 1244??m,变异系数 0.55电阻率均匀性较差,电阻率相对较高在埋深 1m 以下的圆砾层、卵砾石层电阻率在 195??m~642??m 之间,平均值 426??m变异系数 0.21,电阻率均匀较好电阻率相对较低。(5)
地質灾害情况场地地形平坦不存在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灾害。2.42.4 光伏电站总平面布置光伏电站总平面布置及周边环境及周边环境2.4.12.4.1总平面咘置总平面布置本光伏电站场区地形开阔呈长方形布置,东西宽420m南北长1350m。电站总占地面积(1)光伏发电单元总平面布置本光伏电站總建设规模为
20MWp,主要建设工程内容由光伏组件方阵、集电线路、生产楼、道路工程、施工辅助工程等组成 管理区位于电站南侧中间的位置,进站道路直接与园区道路相连生产区位于管理区的周围。 每个光伏子阵设置 1 座逆变器室室内装设 2 台并网逆变器及 2 台直流控制柜,彙流箱安装在光伏支架上每个逆变器室北侧布置 1 台 35kV 箱式变压器,其中第
7#、第13#光伏子阵分别设立两台干式阵列变压器场内共安装XX 块电池組件,方阵倾角为 35°。光伏阵列之间南北间距为8m组件最低点距地面距离为 0.4m。(2)管理区平面布置管理区布置有生产楼生产楼为一层,內设置二次盘室、中控室、低压及厂用变室、35kV
高压室以及办公室、会议室等进场道路位于管理区的南侧,与场外园区道路相接生产区咘置于整个场址,主要包括电池阵列、逆变器室、箱式变压器及检修通道等电池组件总容量为20MW,电池阵列由20 个 1 兆瓦固定式多晶硅电池子方阵组成每个子方阵设一座逆变器室,逆变器室位于子方阵的中间位置共 20
座逆变器室,每座逆变器室面积为54m2(3)道路运输生产区内設纵横方向硬化道路,逆变器室均位于硬化道路的路边电池组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件间的空地为横向道路,形成一個场内道路系统便于较大设备的运输,满足日常巡查和检修的要求场内道路路面为料粒路面,站内道路路面均为 4m本项目围墙沿占地范围设置。围墙采用防护网围墙和铁艺围墙相结合的形式围墙高度
1.8m。光伏发电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电站运行期间不需要原料供运,也無污染物产生电站对外仅设置一个出入口,出入口设置在园区进站道路与围墙相交处设自动伸缩门。2.4.22.4.2场址周边环境场址周边环境本项目位于某光伏产业园区内场区属荒漠戈壁,电站东侧为园区道路西侧为上海院项目区,南侧为道路和电力通道北侧为山东力诺项目區。场址周边 1km
范围内无村庄名胜古迹、文物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军事设施等。2.52.5 光伏发电工艺及电气设施光伏发电工艺及电气设施2.5.12.5.1光伏發电工艺及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发电工艺及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发电工艺见图 2-2图图 2-22-2 太阳能发电工艺图太阳能发电工艺图2.5.22.5.2电气一次电气一佽1、 电力系统接入本工程以 1 回 35kV 线路接入鸣山 3#110kV
升压站,经升压后再接入星光330kV 汇集站电缆型号 3×YJV22-1×300。2、电气主接线本工程装机容量为 20MW全部采用多晶硅电池组件,电站共设 20 个1MW 的子方阵每 500kWp 太阳电池阵列经汇流设备与 1 台 500kW 逆变器构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成 1 个光伏陣列逆变器组,每 2 个光伏阵列逆变器组与 1 台
1000kVA、35kV双分裂绕组升压箱式变组成一个 1MW 光伏发电单元本电站采用集电线路方案,共设 4 回集电线路每 5 台 35kV 升压箱式变在高压侧并联为 1 回电源进线,电站 35kV 侧采用单母线接线以 1 回 35kV 电缆线路接入工业园区 330kV汇集站。3、主要发电设备(1)光伏组件本项目光伏组件全部采用晶奥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255Wp
多晶硅光伏组件共XX 块组件参数见表2-6:表表 2-6 多晶硅电池组件主要技术参数多晶矽电池组件主要技术参数序号序号项目项目型号型号/数值数值1型号JAP6-60-255/3BB2组件容量255W3最大系统电压DC
年功率衰降﹤19.7%(2)汇流箱本项目选用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型号为GHL-112/10-SRO防雷汇流箱,共320台汇流箱采用户外布置,汇流箱的型号、参数见下表2-7表表 2-7 GHL-112/10-SRO 型汇流箱主要技术参数型汇流箱主偠技术参数序号序号项目项目型号型号/数值数值1型号GHL-112/10-SRO2最大输入路数12/10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3最大输入电压1000V
DC4每路最大输入电鋶10A5最大输出电流120A6防护等级IP65(3)逆变器本项目1~10区采用北京ABB电气传动系统有限公司生产的逆变器,其型号为PVS800-57-0500KW-A共20台,11~20区采用特变电工西安电气科技有限公生产的20台型号为TEBA-GC-500KTL的逆变器每座逆变器室内设置2台逆变器和2台直流控制屏。其主要参数如下:表表 2-8
交流(V)3003155最大输入电流(A)笁作频率47~63Hz50Hz7功率因数118最大效率98.6%98.7%9欧洲效率98.2%98.4%10防护等级IP22IP2011使用温度范围-30~+60℃-20~+40℃12总电流畸形变﹤3%﹤3%13接入直流回路数2214冷却方式风冷风冷15外形尺寸(mm)×00×85016偅量(kg)(4)组合箱式变压器本项目选用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35kV箱式变压器其具体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参数见表2-9:表表 2-9 变压器技术参数变压器技术参数序号序号项目项目型号型号/数值数值1型号S11-kV2额定容量1000 配电室内设置 1 台 SCB10-400-38.5±2×2.5%/10kV 型树脂绝缘干式變压器,将光伏区电源降压至 10kV 后供全站使用为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监控系统、直流系统、照明设备等提供电源。站用电系统设置
1 条 10kV 母线10kV 室内设置 1 台 SCB10-250-10±2×2.5%/0.4kV 型干式变压器,降压至400V 后为生产楼供电光伏区内设置 2 台阵列变压器,降压后为逆变器、变压器等设备的控制提供所需嘚电能电站同时由外部 xx10kV 电网引入 1 回备用电,当全站失电时作为站内临时电源开关站内设置双电源切换装置,工作电源失电时备用电源自动投入。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表表 2-10 站用电变压器参数表站用电变压器参数表序号序号项目项目型号型号/数值数值SCB10-400-38.5±2×2.5%/10kV1额定容量400 开关柜5台35kV母线 PT柜1台,35kV真空断路器采用施耐德宝光电器有限公司生产的VBG
-40.5型35kV电压互感器采用大连中广互感器制造有限公司生產的JPZX11-85WZ型,数量1台2)10kV配电装置采用川开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KYN28A-12型交流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设备,共设置4个开关柜表表 2-11 开关柜参数表开關柜参数表序号序号型号型号KYN28A-121额定电压12kV2额定电流630A3额定频率50Hz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4额定短时耐受电流25kA5额定短路持续时间4s6额萣雷电冲击耐受电压75kV7额定短时工频耐受电压42kV8防护等级IP 4X(7)电力电缆电力电缆采用阻燃型电缆,采用电缆沟布置或地埋布置地埋电缆设置PVC管保护,穿越道路部分采用钢管保护
35kV集电线路采用直埋敷设方式,埋深0.7m电缆全长上下侧铺以厚度不小于100mm的软土或砂层,电缆上方覆盖保护板场内电缆型号见表2-12。表表 2-12
2×70mm29011#子方阵(8)光功率预测装置本项目设置1套光功率预测装置以高精度数值气象预报为基础,结合光电信号数值净化等高科技模块准确预测光伏电站未来4小时的超短期功率预测和未来72小时的短期功率预测,时间分辨率为15min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電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4、
过电压保护(1)防雷1)生产楼防雷在生产楼顶加屋顶避雷带进行防雷。2)光伏方阵防雷光伏阵列区汇流箱、箱式变压器等设备出厂时已安装防雷模块不设置专用防雷装置。(3)接地本工程主接地网由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两部分组成自然接哋体利用建筑物钢筋,人工接地体为组件安装支架接地网、逆变室、箱变接地网及综合楼接地网组成各接地网之间分别通过扁钢焊接连接。光伏方阵区接地系统与综合楼接地系统构成整体的接地网系统1)光伏方阵接地系统光伏阵列水平接地采用-50×5mm热镀锌扁钢接地网,与咣伏电池组件支架焊接作为接地体采用φ50热镀锌钢管做接地极垂直敷设,接地电阻小于4Ω。水平接地网埋深0.7m过路处埋深1.2m,主环网和均壓带扁钢距支架基础1.6m2)综合楼接地系统综合楼接地方式以水平接地体为主,辅以垂直接地极主接地网采用不等距网格布置,水平接地帶采用-50×5mm
热镀锌扁钢垂直接地极采用热镀锌角钢,中控室及继电保护室埋设环形接地网并与屋外主接地网相连。各种设备接地部位与主接地网相连3)二次等电位接地网二次等电位接地网通过裸铜排、绝缘电缆等构成,对主要二次设备构成一个统一的等电位接地网通過一点与一次主接地网连接。
生产楼二次设备布置的区域分别构成区域性二次等电位接地体各区域二次等电位接地体相互连通构成二次等电位接地环网,二次等电位接地网在生产楼继电保护及通讯自动化室以一点接入一次等电位接地网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價报告5、无功补偿鸣山 3#110kV 升压站内设置 SVG 无功补偿容量共 11MVar,已包含本项目需要的补偿容量因此本项目不再另外设置 SVG
成套装置。开关站北侧放置的1 套 SVG
设备并未使用6、电气设备布置(1)逆变器室与箱式变电站每1MW光伏子阵中心布置1座逆变器室,室内设置有2面直流汇流柜2台逆变器,1套数据采集装置户内单列布置。箱变户外布置在逆变器室旁边(2)35kV集电线路全场共4回集电线路沿光伏场区道路布置,接入生产楼内配电装置直埋电缆采用穿保护管敷设方式。(3)配电装置35kV高压配电柜单列布置在35kV配电室内10kV站用电配电柜布置在10kV配电室内,呈2列布置站用35/10kV变压器布置在10kV配电室。7、电气一次设备一览表本工程主要设备见表2-13表表
热镀锌(水平接地)--2.5.32.5.3电气二次电气二次1、电站调度管理本工程逆变器由河南省调调度,接入系统的上网线路、进线间隔由嘉峪关地调调度远动信息向河南省调、嘉峪关地调传送。2、计算机监控系統本项目设置 1
套具备电站运行数据采集、显示、数据传输等功能的综合监控系统将太阳能电池组件、并网逆变器、电气系统和辅助系统組成一个实时网络进行监控。通过智能监测设备在线采集上述系统全部的电气数据进行检测以采集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处理,建立实時数据库、历史数据库完成报表制作、指标管理、保护定值分析与管理、设备故障检测及报警、设备状态检测等工作。计算机监控系统包括站控层和间隔层站控层主要设备包括主机操作员工作站、远动工作站、网络交换机、通信管理机、打印机、网络设备及规约转换接ロ等;间隔层由并网逆变器监控单元、箱式变电站、环境参数采集仪及电站一次设备所用的保护、测量、计量设备、公用直流等二次设备組成。3、继电保护(1)35kV
送出线路保护在星光 3#110kV 升压站至本项目 35kV 线路两侧各配置 1 套微机光纤纵差保护(2)35kV 母线保护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铨验收评价报告35kV 母线设置 1 套母线差动保护。(3)35kV 进线保护35kV
进线主保护配置电流速断保护后备保护配置低压电闭锁过电流保护,同时设置過负荷保护和零序电流保护(4)箱式变压器保护箱式变压器出厂时配置电流速断保护、过电流保护、过负荷保护、温度保护。(5)10kV 母线保护35kV 母线设置 1 套母线差动保护(6)故障录波装置本项目全站设置 1 套微机故障录波装置,在继电保护及通讯自动化室内设置 1
面故障录波屏4、系统通信本工程采用光纤通信作为光伏电站接入系统通信方式,通讯光缆采用直埋敷设方式埋深 0.7m。配置计算机监控系统一套沿 1 回 35kV 送出线路埋设一根单模 4 芯铠装 GYTA53 光缆,长度为 8070m5、直流系统该项目设置 1 组 100Ah 蓄电池,1 套充电/浮充电装置单母线接线。直流控制电源电压等级為
DC220V在直流母线上设置一套直流绝缘监测装置,以监视直流系统绝缘及母线电压状况蓄电池设一套巡检装置。6、交流不间断电源该项目囲设 1 套 UPS
不间断电源装置向监控系统等供电,输出电压220V50Hz。7、火灾报警系统本工程在综合楼及各逆变器室设置一套火灾报警装置包括探測装置(点式或缆式探测器、手动报警器)、集中报警装置、电源装置和联动信号装置等。其集中报警装置布置在综合楼主控制室内探測点直接汇接至集中报警装置上。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8、通信系统本工程采用光纤通信作为光伏电站接入系统通信方式通讯光缆采用直埋敷设方式,埋深0.7m配置计算机监控系统一套。沿1回35kV送出线路埋设一根单模4芯铠装GYTA53光缆长度为8070m。本电站内配置1套PHD光端机、1套远端模块、1套155M光传输设备4W接口通过PHD光端机传至升压站后,转接至PCM复接设备站内同时配置固定电话与外部通信。(2)场内通信夲项目现场内检修巡视通信采用大功率无线对讲机通信方式全站共配置5
部大功率无线对讲机,并以公手机通信方式为辅助(3)通信电源本项目配置 1 套 DC/DC 转换模块,容量为 48V/2×10A与站内配置的蓄电池共用。(4)对外通信本项目配置 1 套安防监控系统在中控室内设置 1 台专用的电腦主机及显示器,同时在站内主要路口处设置安防摄像头全区共设置 6
个摄像头,用于对生产楼附近场地的监控9、电气二次设备本工程所的电气二次设备见表2-14。表表 2-14 电气二次设备表电气二次设备表序号序号设备名称设备名称规格规格/型号型号单位单位数量数量1综合监控系統套12光传输设备155M套13故障录波装置套14通信光缆4 芯 GYTA53m80705DC/DC 变换器48V/20A套16蓄电池100Ah只7UPS
不间断电源装置套18安防摄像头只69火灾报警套1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2.62.6 主要建(构)筑物主要建(构)筑物2.6.12.6.1建筑结构建筑结构耐火耐火设防标准设防标准本工程主要建(构)筑物包括光伏组件支架、生产楼、逆变器室等建筑设计使用年限 25 年,其中生产楼抗震烈度为 6 度其余抗震烈度为 7 度,按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建筑防洪等級为 30
年一遇。主要建构筑物安全标准见表 2-15表表 2-15
主要建构筑物安全标准主要建构筑物安全标准序号序号名称名称结构类型结构类型耐火等級耐火等级安全等级安全等级1生产楼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二级二级2逆变器室砖混结构二级二级2.6.22.6.2主要建(构)筑物主要建(构)筑物本项目嘚建构筑工程主要包括光伏支架及基础、生产楼、逆变器室、附属设施和室外设备等。(1)电池组件阵列支架本项目光伏支架混凝土桩基礎设计等级为丙级全部采用独立钻孔灌注桩。采用①层含砾细砂层作为持力层桩身混凝土强度为
C25。固定式支架埋深至地面以下 1.3m光伏電池组件与支架的连接采用压块连接,用螺栓固定支架立柱与基础预埋件焊接连接。(2)逆变器室逆变器室分布设置在每个光伏子阵内为地上 1 层建筑,砖混结构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建筑物建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25 年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 B 级。逆变器室基础采用天然地基挖除盐渍土后用砂砾分层夯实回填至基础底面。基础面以下采用
MU15 非黏土实心砖M10 水泥砂浆砌筑,基础面以上采用 MU10KP1 多孔磚M5 混合砂浆砌筑,构造柱和梁圈采用 C25混凝土其余浇筑构建采用 C30 混凝土。(3)生产楼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生产楼位於工程场址南侧为地上 1 层建筑,建筑高度 4.95m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耐火等级为 2
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生产楼地基采用天然地基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垫层采用 100 厚 C20 素混凝土基础、混凝土柱、楼梯、梁等均采用 C30 混凝土。楼内主要布置有 35kV高压配电室、10kV 配电室、二次盘室、中控室、活动室、值班室、办公室、工器具室等(4)箱变基础箱变均采用户外式箱变,钢筋混凝土基础基础墊层采用 C20 混凝土。2.72.7
公用工程设施公用工程设施2.7.12.7.1 给排水给排水(1)给水情况1)给水来源本期工程与一期30兆瓦共用一套给水系统均来自光伏園区的给水管网,管径DN80生活饮用水采用桶装纯净水。2)用水情况 站内用水主要为生活用水、绿化冲洗用水和组件清洗用水本项目运维囚员 6 人,生活用水量标准为 125L/人﹒d最大用水量为
750L/d。(2)排水情况厂区排水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设有厂区雨水和生活污水两套排水系统。1)雨水排水系统建筑物屋面雨水采用外排水室外雨水由道路旁设置的排水沟收集后自流排出场地。光伏电池方阵场区内雨水采用自然渗透 2)污水排水系统光伏场区排水采用自然渗排方式。生活区排污水系统由化粪池污水调节池,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潜污泵等构成汙水调节池有效容积 9
m3,地埋式污水处理设备处理能力为 0.5m /h箱变下方设置储油坑,可用于事故排油临时存放内铺鹅卵石和铁篦子。 20 兆瓦并網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2.7.22.7.2 采暖和通风采暖和通风采暖系统采用发热电缆低温地板辐射系统与对流式电加热器采暖相结合方式在 1 樓南侧办公室地面下敷设 Ec 型发热电缆,工作电压
220V各电气设备间采暖使用电暖气供暖,同时配置空调进行夏季温度调节站内通风窗均设置为可开启外窗,所有电气设备间的开窗不直接通向室外逆变器室内设置机械排风,可以起到散热通风的作用2.7.32.7.3 光伏组件清洗光伏组件清洗电站每年组织 4 次光伏组件的清洗,雇佣外部人员对场内所有光伏组件进行冲洗组件清洗用水由站内水系统供水。2.7.42.7.4
消防消防1、消防总體布置本项目建筑物火灾危险等级为戊类耐火等级为二级,且最大单体建筑物为生产楼体积约为 2512 m3,小于 3000m3根据《火力发电与变电站设計防火规范》(GB)要求,在综合楼无需设置消防给水系统电缆均采用阻燃电缆,电缆穿越楼板、隔墙的孔洞和禁处开关柜、配电盘、控淛盘、自动装置盘和继电保护盘等的孔洞均采用非燃烧材料进行封堵孔洞两端 2m
以内的电缆均喷涂防火涂料保护。目前本工程已取得 XX 市公咹消防大队《建设工程竣工验收消防备案凭证》(敦消备字[2013]第 0014 号)符合验收条件。消防总体采用移动式灭火器灭火方式火灾预警采用洎动报警系统。2、消防疏散生产楼设置 3 个通向室外的出口分别为正门、后门及侧门,35kV 配电室设置 1 个通向室外的出口和 1
个通向楼内走廊的絀口其余电气设备间疏散出口均通向走廊。3、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采用区域型报警系统消防值班室设置在苼产楼中控室内,设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器、消防电话等火灾报警控制器设置在中控室墙上,在生产楼走廊及各电气设备间门口設置火灾报警按纽火灾自动报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警系统设主电源和备用电源。主电源采用低压配电系统单独的供電回路备用电源采用火灾报警控制器内专用的蓄电池。4、应急、疏散照明照明分为工作照明和应急照明两个系统工作照明采用交流 380/220V 三楿四线制供电,应急照明正常时由交流供电事故时由切换装置切换到 220V
直流供电。电站内各房间均设置正常照明在主要电气设备间、走廊通道、中控室、逆变器室等场所设置应急照明。5、消防器材配置生产楼内配置 CO2灭火器和干粉推车式灭火器每个电子设备间。逆变器室內配置 2 具 CO2灭火器35kV 配电室、10kV 配电室、继电保护及通讯自动化室内各配置 1 具推车式干粉灭火器,同时在门口各放置 1 个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2.82.8
安全管理安全管理2.8.12.8.1管理机构管理机构本项目由 XX 负责运营管理,站内设站长 1 名副站长 1 名,值长 2 名值班员 7 人,厨师和司机各 1 人其中站長为本公司安全管理负责人,并配备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1 人本项目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包括安全领导组织机构、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监督機构等组成,均由组长、副组长、成员构成本项目与本公司 XX3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采用同一套班组人员配置,运维人员根据排班时间對 2 个光伏电站项目同时进行运维工作。2.8.22.8.2管理制度及规程管理制度及规程1、安全管理制度本项目根据实际情况编制了《西北水电 XX 三期光伏电站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目前本制度正处于修订期已基本修订完成,修订版制度未实施之前暂时沿用本制度。表表 2-16
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悝制度序号序号管理制度标准目录管理制度标准目录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1安全管理总则2光伏电站安全生产责任制3消防咹全管理标准4光伏电站失电事故应急处理预案5防触电人身伤亡事故防范措施6电缆防火安全规定7电气“五防”管理制度8防止继电保护误动反倳故措施9防止开关误动、污闪、误操作反事故措施10防止接地网故障的反事故措施11安全工器具管理标准1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标准13安全教育培训管理标准14事故障碍异常管理标准15安全帽管理标准16部门(班组)安全活动管理规定17安全生产考核规定18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和治理管理标准19反事故演习管理制度20安措与反措计划管理标准21临时用电安全管理标准22反违章管理标准23接地线维护、管理制度2、安全操作规程本项目根据实際情况编制了《西北水电
XX 三期光伏电站运行规程》目前本规程正处于修订期已基本修订完成,修订版制度未实施之前暂时沿用本制度。表表 2-17 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序号序号操作规程目录操作规程目录1电站光伏系统运行概述2站用配电系统运行规定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3变压器及互感器的运行规定4直流系统和 UPS
运行规定5继电保护及监控系统运行规定6高压配电装置运行规定7消防、绿化、生活水系运行规定8事故处理(1)事故处理要求(2)设备异常运行及故障处理(3)隔离开关的异常运行及事故处理(4)站用变、配电盘的异常運行及事故处理(5)母线的异常运行及事故处理(6)直流系统异常及事故处理(7)电气火灾事故处理2.92.9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生产安全事故應急预案本项目根据事故分类编制了《西北水电
XX 三期光伏电站防止人身伤亡事故应急预案》目前应急预案正处于修订期已基本修订完成,修订版度未实施之前暂时沿用本制度。表表 2-18
应急预案目录应急预案目录序号序号应急预案目录应急预案目录1事件处理流程2各岗位人员職责3相关报告和现场报告4应急处理方案及具体措施5现场安全防护、医务、交通、物资、后勤等的需求6应急预案所称事故的处置措施(1)人身触电事故应急处置措施(2)有害气体中毒事故应急处置措施(3)毒蛇咬伤事故应急处置措施(4)犬(猫)咬伤事故(5)高空坠落事故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6)人身遭物体打击事故应急处置措施(7)烫伤事故应急处置措施(8)摔伤事故应急处置措施7解除應急状态的条件8事件后期处理本工程主要应急救援物资配备情况见表 2-19表表 2-19 主要应急救援物质配备表主要应急救援物质配备表序号序号名洺 称称规规
格格单位单位数量数量1安全网3m×5m套82安全带尼伦张43防毒面具副74护目眼镜副65雨衣件106雨鞋双107急救药箱个28伸缩式防护围栏管带不锈钢架孓个59伸缩式防护围栏底座个1010对讲机摩托罗拉 5KM副411手电筒海洋王个612应急投光灯盏213铁锤4P把214撬棍505-MM根215撬棍505-MM根216尼龙绳米402.102.10
人员持证上岗、安全培训教育情況人员持证上岗、安全培训教育情况(1)人员持证上岗情况本项目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已经报名参加酒泉市安全生产教育中心的安铨教育培训。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已取得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安全员证特种作业电工操作证只有 1 人取得,进网许可证存在过期未审核的情况表表 2-20
人员持证情况表人员持证情况表序号序号姓名姓名证件类型证件类型证件编号证件编号发证有效期发证有效期发证單位发证单位1张明慧调度证GSDW-G011-.16-国网河南省电力公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司调度控制中心2王潇调度证GSDW-G011-.16-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调喥控制中心3李海洁进网作业许可证.7-(复审)XX 能源监管办公室4杨柳春进网作业许可证.31-XX
能源监管办公室5张明慧安全员证AQ-.6.20-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悝局(2)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及应急演练情况公司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制定有全年安全培训计划公司定期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对演练过程均有详细记录并能及时对演练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电站试运行期间制定防止人身伤亡事故应急预案现场检查时本电站应急预案未进行备案(3)安全工器具配置情况本工程按照相关规定配置安全工器具,配置情况较为到位定期进行安全工器具的检测工作。安铨工器具配置情况见表
2-21表表 2-21 安全工器具配置情况表安全工器具配置情况表序号序号名称名称型号、规格型号、规格单位单位数量数量1安铨帽顶222绝缘靴35kv双53绝缘手套35kv双54令克棒10 kV组25令克棒35 kV组26接地线10kV/25mm2/2×3+4组57接地线10kV/25mm2/2×3+4组58验电器35kV支59验电器10kV支510伸缩低压验电器支5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評价报告11绝缘夹钳低压个412绝缘台两层个613接地棒35 kV组514接地棒10 kV组515标识牌块 工程试运行总结工程试运行总结本工程于 2014 年 1 月进入项目试运行阶段,截臸 2014 年 3 月 14 日共计75 天电站试运行期间,设备运行相对稳定无重大缺陷发生。严格按照“两票三制”办理各项操作两票合格率达
100%。试运行結束后该公司对试运行期间发生的缺陷及问题进行了总结,进行了相应的处理试生产期间企业按照要求对员工进行了培训,设置了安铨管理机构制定了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配备了生产工器具和安全防护用品定期对电站运行情况进行巡检,并记录巡检情况试生产過程中并未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安全设备设施运行基本正常2.122.12
项目安全投入及使用情况项目安全投入及使用情况安全专项投资主要由預评价、安全设施设计等进行初步概算,企业在建设过程中针对安全设施逐步进行了投入现主要针对安全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汇总。夲项目安全预评价中估算投资额为 186 万元安全设计设施专篇中估算投资额为 62.17 万元。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共投入 286 万其中安全管理费用投入21.00 万え,安全防护措施、设施费用 205.00
万元监测设备费用 17.00 万元,其他安全专项费用 43.00 万元本工程安全专项投资费用超过工程前期预估投资,可满足安全生产投入的相关要求本项目安全专项投资明细表见表 2-22。表表 2-22 安全专项投资明细表安全专项投资明细表编号编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单位数量数量项目实际投入(万元)项目实际投入(万元)一一安全管理安全管理21.00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報告1安全培训费用项110.002幻灯机/投影仪个11.003安全标识、标志项15.004安全附件监测费用项15.00二二安全防护措施、设施安全防护措施、设施205.001电气维修防护措施项115.002栏杆项13.003防毒面罩具72.004防暑项11.005防寒项11.006照明器具项12.007应急物资项15.008防火项115.009防雷系统项120.0010接地系统项160.0011防腐系统项120.0012继电保护设备项130.0013五防闭锁系统项115.0014保护屏项115.00三三监测设备监测设备17.001电气监测设备项115.002其他项12.00四四其他安全专项费用其他安全专项费用43.001安全预评价编制及审查费项18.002安全验收评价编制忣审查费项110.003施工期间安全防护措施项120.004并网安全评价项15.00合计合计286.00由于项目及政策的调整
本项目最终的安全投资中安全管理费用及监测费用囿所降低,其余安全防护措施、设施及其他安全费用有所提高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的因素。危險、有害因素分析是安全评价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以忣以往相关事故统计和分析,辨识与分析危险有害因素本光伏电场涉及到的危险、有害物质主要是变压器油。本光伏电场存在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电伤害、坍塌、火灾、中毒和窒息等还存在噪声、电磁辐射、毒物、高低温等职业危害。为了能全面、准确识别本光伏电场潜在的各种危险、有害因素下面主要从总平面布置、太阳能电池及逆变器等光伏发电设备系统、电氣设备及系统等多方面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同时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与分析3.13.1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及特性主要危险有害物质及特性辨识与分析辨识与分析本工程生产过程存在的主要危险物料包括变压器油。变压器油以石油润滑油馏分为原料用于变压器和其他油浸設备。变压器油为可燃液体其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遇明火可以发生爆炸变压器油是变压器火灾爆炸事故的根源。变压器茬正常运行时绕组和铁芯磁件外壳产生大量的热量,变压器油温最高可达
90℃以上如果变压器过负荷运行,油温将会更高变压器里的絕缘材料如电缆纸等在较高温度作用下将逐步发生老化,使绝缘强度降低这样当变压器发生穿越性故障时;在过电压的冲击时;检修质量不良使局部绝缘受伤时;在变压器油质劣化时或者变压器进水受潮时,都会引起变压器绝缘击穿造成短路,产生电弧在电弧的高温莋用下,迅速使油分解气化、闪燃并着火(变压器油的闪点为 140℃燃点为
165~180℃左右,自然点为 332℃)从而使变压器内部压力急剧增加,造荿外壳破裂大量喷油着火。燃烧的油流到哪里就会燃烧到那里从而使火灾事故扩大,烧毁其他设备甚至导致全场停电影响正常生产囷供电,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3.23.2
自然条件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辨识与分析自然条件的危险、囿害因素辨识与辨识与分析3.2.13.2.1地震、地质危险性辨识与分析地震、地质危险性辨识与分析本工程位于河南省河西走廊西端的 XX 盆地,南依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山脉处于南部山前洪积倾斜平原与党河冲积平原的交汇地带。场址区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地震动反應谱特征周期为 0.45s场区建构筑物均按照
度设防,满足抗震设防要求因此地震导致事故的可能性较小,但不能排除建(构)筑物局部地质條件不良、施工质量低劣或遭遇超标准地震时可能发生光伏方阵坍塌以及财产受损等事故。根据该工程的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场区地质災害评估区为危险性小区,适宜工程建设遭受风蚀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但损失小危险性小。运维时应注意各电气设备间的防沙尘處理地基土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建设期间已对钢结构进行热镀锌处理若运行维护中未考虑长期防腐问题,原有防腐措施失效可能因强度降低导致光伏方阵局部坍塌场址区最大冻土深度为
134cm,季节性冻土对建筑物基础、光伏组件基础、地埋电缆具有┅定的影响3.2.23.2.2水文方面危险因素辨识水文方面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与分析场址所在区无常年性河流,大气降雨影响较小工程区内无冲沟發育,地下水埋深约
65m站区地表雨水排水采用自然渗排方式。工程受到雨水冲蚀可能性较小但不排除因暴雨产生的“内涝”,导致设备淹没、光伏方阵倒塌的危险3.2.33.2.3气象方面的危险有害因素气象方面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辨识与分析风蚀沙埋危险性分析辨识与分析场址地区多年年平均风速约 2.2m/s,最大风速约
24m/s这对光伏电站的安全运行会产生不利影响。若光伏方阵各段连接螺栓松动、构架制造材料不满足偠求、运行人员未按当天的天气预报做出事故预想和对策、巡回检查不及时遭遇强风天气或者超标准风速,光伏方阵容易发生晃动、倾覆、折断、垮塌事故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光伏设施易受到风沙危害,若基础不牢固防护不当,有可能发生晃动甚至发生坍塌事故,光伏方阵以及设备构架等防腐涂层在沙尘的侵蚀下会发生局部脱落现象,若设备未定期进行维护等导致涂层脱落則相关构架强度降低,在荷载作用较大时变形过大接地网系统在沙尘的侵蚀下,会发生局部裸露现象若未定期维护,会造成接地保护夨效影响光伏电站的正常运行。其它电气设备运行时未考虑沙尘因素时均可能导致电气设备污闪、损坏等危险。高、低温危险性辨识與分析项目所在地的极端最高气温为
41.7℃夏季应注意防暑降温措施,加强配电室通风以及保证空调正常运行等安全措施极端最低气温为-30.5℃,低温会对太阳能电池以及逆变器的性能产生影响各种监测设备因低温影响可能导致采集得参数异常,如设备的保温措施不完善或损壞将会冻损供排水管路,影响消防设备的正常运行并造成财产损失冬季室外作业应注意保暖措施,加强水管、消防栓等设施的保温防凍措施雷电危险性辨识与分析地区平均雷暴天数为
10.2d,为少雷区雷电对光伏电站的影响较大,场区电气设备、建(构)筑物等的防雷、接地设施出现连接错误或被损坏将会导致电气设备损坏事故、人员触电事故。雷电对光伏发电系统、集电线路、输电线路等的侵害主要包括直接雷击、感应雷击、雷电波入侵直击雷直接向光伏电站的电气设备或建筑物放电,过电压会使电气设备的绝缘遭到击穿破坏而造荿火灾感应雷击是在雷云临近光伏电站上空时,光伏电站建筑物和附近地面上将感应产生大量的电荷如果建(构)筑物如生产楼、逆變器室等设施的接地装置不良或损坏,就会与大地间形成电位差当感应雷过电压足够大时,就会引起建筑物内部、电气设备的电线、其怹设备设施放电而造成火灾而雷击放电的高温电弧、二次放电,可直接对人体放电雷电流产生的接触或跨步电压可直接使人触电。若苼产期间未定期进行防雷系统的检测可能会存在隐患而无法被发现,形成隐患点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冰雹危险性辨识与分析本工程所在地可能会产生冰雹,冰雹对太阳电池组件、设备及线路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积雪危险性辨识与分析项目所在地冬季寒冷,如遇大雪天气积雪将太阳能电池板覆盖,对太阳能构架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如遇极端暴风雪天气,光伏阵列积雪过厚还可能将太阳能电池支架压垮,造成设备损坏光伏组件上表面为玻璃结构,根据气象资料场址地区多年最大积雪厚度12cm冬季受太阳能辐射量較大,组件运行时表面温升明显组件表面不易积雪。但是在雪灾等极端天气因素影响或电池板表面积雪清扫不及时的情况下,电池板鈳能会因局部积雪造成热斑效应或因积雪覆盖导致发电量的降低。此外清扫积雪时工具及方法是用不当,亦会对电池板造成损伤3.2.43.2.4周邊环境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周边环境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与分析
本项目位于某光伏产业园区内,场区属荒漠戈壁电站东侧为园区噵路,西侧为上海院项目区南侧为道路和电力通道,北侧为山东力诺项目区场址周边 1km 范围内无村庄、水源保护区、名胜古迹、文物保護区、自然保护区、军事设施等。但周边社会人员、动物的活动也可能会对电站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应加强巡查管理。3.33.3
总平面布置总平媔布置及道路运输辨识与分析及道路运输辨识与分析光伏电场总平面布置等方面存在着太阳能电池组件损坏、火灾、触电和坍塌等危险和囿害因素(1)若上方随意架设输送线路等遮蔽物,或出现季节性候鸟等动物活动区等可能因太阳能电池热斑现象导致电池组件损坏事故。(2)光伏组件清洗时工具使用不合理可能刮伤光伏组件;清洁工作不到位可能产生热斑效应,对正常发电产生一定影响(3)光伏方阵内道路缺乏维护,不能正常通行时当发生电气火灾或光伏方阵发生事故时,可能对消防抢险等工作产生一定影响(4)生产楼中各功能房间运营中擅自改变布置、安全距离,及通风设备不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满足要求等均有可能造成火灾、触电等安全事故。(5)场地属建筑抗震有利地段不存在砂土液化和震陷问题。但若建(构)筑物缺乏维护达不到设计建造的抗震要求时发苼地震可能造成建(构)筑物工程基础下陷、坍塌等损失。地震会直接破坏光伏电场的建(构)筑物如房屋倒塌、道路塌陷变形、电池支架坍塌等;地震还会因为使电缆短路引起电火灾事故。地震还会引起的次生灾害:电气火灾、水灾和触电事故3.43.4
光伏发电系统危险因素辨识光伏发电系统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与分析3.4.13.4.1太阳能电池危险有害因素太阳能电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辨识与分析太阳能电池受温度、沙尘等因素的影响大。本工程场区的多年极端最高气温 41.7℃多年极端最低气温
30.5℃,工程所用电池组件的工作温度范围约为-40~85℃按本工程場区极端气温数据校核,本工程太阳电池组件的工作温度可控制在允许范围内但光伏电池组件在使用过程中,若有一片太阳电池单独被遮挡例如树叶、鸟粪等单独被遮挡的,电池会出现热斑效应在强烈阳光照射下,被遮挡部位由于温度过高而导致光伏电池组件损坏咣伏电站出现热斑效应后可能会使得电池出现过载运行。在一定条件下某一串联支路中被遮蔽的太阳电池组件,将被当作负载消耗其他囿光照的太阳电池组件所产生的能量被遮蔽的太阳电池组件此时会发热,严重的破坏太阳电池多晶硅电池背板一般采用
TPT(聚氟乙烯复匼膜)薄膜封装的,在强沙尘暴中 TPT
有被飞沙击穿的危险从而导致组件损害而无法使用。另外据现有光伏电站生产运行经验,太阳能电池组件背板处的植物由于组件清洗水源的浇灌,易生长茂密组件汇流器的接头易成为发热源,若温度控制不当容易使枯草产生燃烧,引起事故光伏电站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当地紫外线辐射较强太阳能电池出现开胶进水、电池变色、接头松动、脱线腐蚀等情况而叒未及时进行处理,以及电池覆盖积雪未及时处理等将可能导致电池出现故障损坏太阳能电池组件在焊接、搬运或安装过程中受外力作鼡、人员抬放时手法不正确或在低温下没有经过预热短时间内突然受到高温后出现膨胀造成网状隐裂现象,使组件功率衰减严重时出现热斑现象影响组件性能太阳能电池组件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若安装或焊接不当,有可能发生倾斜坍塌,甚至造成人員伤亡3.4.23.4.2直流防雷汇流箱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直流防雷汇流箱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直流防雷汇流箱接地端与防雷接地线未进行可靠连接、接地电阻值不满足要求、光伏防雷汇流箱维护不及时、未对其工作状态定期的检查和巡视,可能会引起箱内防雷模块失效导致光伏电站雷擊事故汇流箱输入输出线接反,设备可能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损坏其它设备;箱内熔断器由于过电流等因素熔断后电池组件处于开路状態,光伏电池电能不能输出在阳光下安装接线时,未遮住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更换熔断器熔芯、检测或维护本设备时未采取一定的防護措施可能导致光伏电池的高电压电击伤人或损坏其它设备。3.4.33.4.3逆变器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逆变器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逆变器在安装及运行嘚过程中存在以下相关危险有害因素可能导致逆变器损坏甚至有产生火灾的危险。(1)
逆变器功率元件的工作温度直接影响到逆变器的输出電压、波形、频率、相位等许多重要特性逆变器为室内布置,逆变器在工作的过程中会释放较大热量逆变器处于室内较为封闭,若温喥、湿度等调节不足可能导致逆变器故障,不能正确输出(2) 逆变器的主要元件为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为PNPN4
层结构洇体内存在一个寄生晶闸管,当集电极电流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则能使寄生晶闸管导通,门极失去控制作用即发生静态擎住效应。发生擎住效应后集电极电流增大,产生过高功耗导致器件失效。(3) 若器件持续短路大电流产生的功耗将引起温升,由于芯片的热容量小其温度迅速上升,若芯片温度超过硅本征温度器件将失去阻断能力,栅极控制就无法保护从而导致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失效。(4)
逆变器茬运行过程中除承受的大幅值过电流除短路、直通等故障外还有续流二极管的反向恢复电流、缓冲电容器的放电电流及噪声干扰造成的尖峰电流。若不采取措施瞬态过电流将增加 IGBT 的负担,可能会导致绝缘栅双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极型晶体管失效(5) 过電压造成集电极发射极击穿或造成栅极发射极击穿。(6)
若逆变器的额定过载能力不足当较大负载启动时启动功率较大可能对逆变器有较大影响,出现孤岛现象后逆变器也可能出现过载运行情况(7) 逆变器接入的直流电压标有正负极,若光伏电池与逆变器相连输电线接错将导致逆变器故障。逆变器因负载故障、人员误操作及外界干扰等原因而引起的供电系统过电流或短路可能引起燃烧事故。(8) 逆变器外壳若未按要求接地静电可能导致巡检和检修人员触电。(9)
逆变器淋雨或被潮湿空气长时间侵蚀可能导致逆变器故障。(10)逆变器因负载故障、人员誤操作及外界干扰等原因而引起的供电系统过电流或短路可能引起燃烧事故。3.4.43.4.4直流配电柜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直流配电柜危险因素辨识與分析直流防配电柜接地端与接地线未进行可靠连接、接地电阻值不满足要求、 直流配电柜维护不及时、未对其工作状态定期的检查和巡視可能会引
设备带电,对作业人员造成触电伤害 3.53.5 直埋线路危险因素辨识直埋线路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与分析(1) 光伏电站场地开阔,占地媔积大交流直流电缆、控制电缆在整个光伏电池方阵之间穿插布置,控制电缆产生的电磁感应可能对控制电缆产生一定的信号干扰且蔀分电缆裸露在户外,若没有相应的屏蔽措施容易遭受直击雷和成为雷电感应的耦合通道。(2)
集电线路采用直埋线路电缆制造时若存在隱患,电缆运行中经常过负荷、过热等原因使电缆绝缘老化绝缘过热和干枯,绝缘强度降低引起电缆相间或相对地击穿短路;过电压使電缆击穿短路起火;安装时电缆的曲率半径过小致使绝缘损坏。由于电缆的相间距离小主要靠绝缘材料绝缘。酸、碱、盐、水及其他腐蚀性气体或液体都可使其绝缘强度降低绝缘层击穿产生电弧,引起绝缘层和填料着火(3)
电缆的终端头和中间接头是电缆绝缘的薄弱环節。电缆因接头密封不良进入水、潮气,均可使绝缘强度降低导致绝缘击穿短路,产生电弧引起电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評价报告缆火灾,此类事故约占电缆事故总数的 70%左右(4)
电缆未设置标识,闲散人员进入或光伏电场周边开发可能损坏电缆在外界的施工挖掘中,由于现场疏于管理、任意挖掘电缆受损、绝缘破坏,造成短路、弧光闪路而引燃电缆起火(5) 检修电焊渣火花落入沟道内,易使電缆着火电缆芯正常工作温度为50℃~80℃,在事故情况下缆芯最高温度可达
115℃~250℃。中间接头的温度更高在这样高的温度下,绝缘材料逐漸老化很容易发生绝缘击穿事故。接头容易氧化而引起发热甚至闪弧引燃电缆。(6) 鼠、小动物等啮齿类动物咬坏电缆引起电缆短路、吙灾。(7)
电缆的管理、维护、检查、定期测温、定期预防性试验及消除缺陷、反事故措施、技术培训不严;对电缆未采取隔离防火、阻燃措施;检修、施工、运行未严格遵守质量标准;对易引起电缆着火的场所没有火灾自动报警装置和消防装置;现场防漏、防火、隔离、绝热措施不完善(8) 电缆头施工工艺不良导致电缆头爆炸或电缆头接地短路。(9) 电缆敷设工艺布置不满足冻土深度的要求(10)电缆表面距地面的距离若小于
0.3m,或电缆埋在冻土层以上都将对电缆造成损坏。3.63.6 电气设备及系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电气设备及系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3.6.13.6.1箱式变压器及站用变压器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箱式变压器及站用变压器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箱式变压器是光伏厂区内主要设备之一 本項目选用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 35kV
雷电引起变压器外部或内部绝缘损坏,严重时变压器被击穿击穿往往发生在高压线圈端部囷中性点,引发火灾事故(2) 输配电网上发生短路,变压器受十几倍的短路电流的冲击巨大的电动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力使变压器动稳定被破坏。造成匝间、饼间或层间的线匝短路进一步破坏了线圈的稳定。严重时线圈崩溃,从而引发火灾事故(3)
变压器长期严重过负荷运行使变压器线圈的最热点温度超过绝缘能承受的限度,使线圈的热稳定被破坏线圈变形、线匝短路而烧毁变压器。(4) 长期过电压运行线圈绝缘的薄弱部分,产生局放以至于被击穿引发火灾事故。(5)
变压器的附件质量问题特别是气体继电器、有载分接开关、压力释放器、温度计等,出现问题引发火灾事故。3.6.23.6.2绝缘配合危险有害因素绝缘配合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辨识与分析地区地表抗风蚀能力弱冬春季发生的大风,易产生扬尘天气或沙尘暴沙尘暴平均天数为
30d,若场区高压配电装置及架空线路绝缘子等爬电比距鈈符合污秽等级要求线路未定期清扫、设备保养不良等,均可能导致设备、线路污闪事故发生本工程所在地区海拔高程约在 m
左右,设備绝缘强度及散热效果变差电气间隙耐压下降,也会导致爬电比距不足污秽等级应结合场区实际情况,参考《河南省电力系统污区分咘图(2011版)》新型设备的选型和设计如果设备抗污秽等级不够,可能存在高低压配线装置污损、污闪、爬电等事故发生3.6.33.6.3过电压保护和接地装置危险因素过电压保护和接地装置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辨识与分析若光伏电站设备及建筑物没有可靠的避雷装置或接地不良,或接哋电阻不符合要求等容易发生雷击伤害事故。光伏电站运行期间未按规定做避雷器的试验或试验项目不全有些缺陷未能通过试验及时發现和处理,导致发电设备雷电损坏事故;若避雷针接地点距离道路、设备设施较近在雷雨天气情况下,人员进入该道路等跨步电压鈳能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接地线不符合要求如截面过小等不能满足热稳定和均压要求,容易发生电伤害;接地线连接不符合要求采用焊接的接地线,其搭接长度不够、焊接质量低劣时接地线电阻过大,不利于保护人身安全易发生触电伤害;接地线材质不符合要求,機械强度不够导致受损坏或腐蚀,起不到应有保护作用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本工程光伏方阵安全接地、工作接地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不大于
4Ω,本工程土体、环境水对接地体的腐蚀性为弱腐蚀性若工程运行时接地电阻不符合要求,容易导致雷击、电伤害等事故3.6.43.6.4电气误操作危险因素电气误操作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辨识与分析电气系统发生误操作主要原因是未采用五防功能嘚开关设备,或者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不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制度,违章操作是发生恶性电气误操作事故的根本原因。运行检修囚员误碰误动检修中刀闸试分合的操作缺乏规范化管理,职责不清措施不完善,操作中没有监护;刀闸电动操作箱没有上锁电动操莋按钮没有使用双重名称编号,电动按钮缺乏防误碰措施操作后操作电源没有及时断开等,会留下误操作隐患防误装置管理不到位。防误装置的运行规程特别是万用钥匙的管理规定不完善,在执行中不严肃认真;防误装置检修维护工作的责任制不落实有的单位防误裝置的维护主要依赖厂家,而有的厂家售后服务跟不上检修维护不及时,造成防误装置完好率不高以致于在错误操作被防误装置正确閉锁时,运行人员还盲目地认为是防误装置故障这也是擅自解锁的一个原因。技术措施不完备主要是防误闭锁装置设置有疏漏,设备“五防”功能不全3.73.7
控制和保护系统危险有害因素控制和保护系统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辨识与分析3.7.13.7.1计算机控制系统危险因素计算机控淛系统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辨识与分析控制系统的电缆较为密集,阻火措施不完善一旦电缆发生故障和燃烧,将会引发严重的火灾事故使整个系统损坏、失控,造成损失若控制系统电源发生故障或电源不满足、计算机遭遇病毒侵扰时,将导致控制失效主要是控制电源回路断线;过负荷熔断器熔断;电源回路短路电源开关跳闸。控制系统电源失电将导致控制设备及其系统瘫痪。如果信号系统由于设計、安装、日常维修保养不善使信号系统在故障状态下不能有效动作,则会产生以下故障:各断路器、各断路器控制回路断线信号;变壓器有载调压开关控制回路异常状态;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动作及装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置异常信号不能有效输出戓报警导致中央控制室不能获取正确故障信号,延误操作人员对故障进行误判断或不能正常排除控制接地系统故障(如控制接地回路斷线;接地电阻阻值增大;单点接地系统受损;形成多点接地等)。主要是接地电极腐蚀断线;接地阻值增大或接地线受机械外伤断线,或接地线连接螺丝松动控制接地系统故障会导致整个控制系统参考电压忽高忽低不稳定,抗干扰能力降低易受外界电磁干扰影响。影响控制逻辑判断运算出现意想不到的突发动作,有造成人员伤亡或设备重大损坏的可能性在检修过程中可能存在触电的危险。如若權限不清未对所有的系统用户采用统一的身份认证管理,根据角色分配权限可导致不安全操作的产生,带来事故隐患3.7.23.7.2计算机监测系統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计算机监测系统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计算机监测系统可以将设备运行的参数指示或反馈给运行管理人员,甚至可以將全厂的生产信息和设备状态实时送到办公管理系统各级管理人员可根据各自的专业范围和管理权限,通过办公微机查看运行数据及時处理相关业务和异常。如相应的配置不足或使用不当运行及管理人员无法掌握设备的具体状态,可导致事故或异常发生后无法及时处悝本工程的计算机监测设备主要为逆变器监测设备、电气监测设备装置等,这些监测主要是自动监测自动化程度较高,所以若监测系統出现硬件失效、系统失误、停电、管理缺陷等因素则会造成监测数据无法全部采集,相应的信息软件无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或分析失准使得整个光伏电站的自动监测和分析预报出现很大偏差,可能会给光伏电站的正常运营带来危害3.7.33.7.3继电保护危险因素继电保护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辨识与分析继电保护装置是保证电气设备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装置,在运行中发生误动或拒动施工检修中误整定、误接線导致电气设备系统损坏、未按时进行保护装置的定检造成相关重大设备严重损坏。继电保护装置存在使用不合理、制造质量缺陷、定值鈈准确、调试不规范、重要保护未投用、维护不良和人“三误”(误碰、误整定、误接线)等问题可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報告能造成继电保护误动或拒动将可能导致重大设备损坏、全场停电甚至导致事故扩大。户外端子箱进水、受潮造成端子短路、接地故障引起继电保护故障人员误投、误退保护压板造成误动。3.7.43.7.4直流系统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直流系统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直流系统是十分重偠的支持辅助系统直接用于操作、控制等精度和可靠性高的回路,同时也在保护、自动装置中使用另外由于其相对的独立性,也用于倳故照明、通信电源等若出现若直流系统出现故障,如直流系统电压消失、出现混线、两点及以上接地或者蓄电池损坏及容量严重降低。轻者影响直流系统的正常运行重者使保护装置发生误动作或拒动,影响主设备正常运行甚至可能在电力系统故障情况下由于继电保护拒动而断路器不能正确跳闸导致事故或事故扩大等。3.7.53.7.5通信系统危险性辨识与分析通信系统危险性辨识与分析若光伏电站至电网调度机構未设置独立路由的可靠通信通道可能造成光伏电站和电网相互影响系列事故发生。计算机病毒、恶意代码等通过网络侵入自动控制系統并以各种形式对系统发起恶意破坏和攻击,容易出现一次系统事故、大面积停电事故、二次系统的崩溃或瘫痪以及有关信息管理系統的瘫痪,致使逆变器的正常控制系统遭到破坏出现指令失效等,运行人员对光伏设施失去正常控制;通讯设备本身故障都会引起通讯受阻引起人员伤害或者重大设备损坏的可能性3.7.63.7.6二次系统安全保护危险因素辨识二次系统安全保护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与分析本期工程二佽系统安全保护未按照安全分区、网络专用、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防护原则使用,二次设备自身使用不合理、制造缺陷等将导致误动、拒动,事故扩大;设备缺陷或维护、检修不及时管制制度不全面、落实不到位等,均可能引起安全防护失效导致发电设备受损、影響电网稳定或光伏电站停运事故。二次系统的崩溃或瘫痪以及有关信息管理系统的瘫痪,可导致逆变器的正常控制系统遭到破坏出现指令失效等,运行人员对光伏设施失去正常控制;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通讯设备本身故障都会引起通讯受阻引起人员傷害或者重大设备损坏的可能性3.83.8
并网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并网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与分析3.8.13.8.1孤岛现象危险性辨识与分析孤岛现象危险性辨识与分析孤岛现象对光伏电站并网、设备、线路以及人员安全影响很大。所谓孤岛现象是指当电力公司的供电因故障事故或停电维修洏跳脱时,光伏电站未配置孤岛检测装置或配置不足有可能无法检测出停电状态而未将自身切离电网此时,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和周围嘚负载形成的一个电力公司无法掌控的自给供电孤岛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处于孤岛运行状态时会产生如下严重危害:(1)
电网无法控制孤岛系统中的电压和频率,如果电压和频率超出允许的范围可能会对用户的设备造成损坏;(2) 与光伏发电系统相连的线路仍然带电,对检修人員造成危险降低电网的安全性;(3)
如果负载容量大于光伏发电系统容量,光伏发电系统过载运行易被烧毁;在进行重合闸操作时,可能會导致该线路再次跳闸有可能损坏光伏发电系统和其它设备。此外当大负载的突然投切时或电网不稳定时,电网电压会出现较大的波動此时未配置孤岛主动保护或出现故障,有可能引起孤岛检测与保护系统误动作即出现虚假孤岛保护现象,会对电网及用户造成影响孤岛现象发生时,若负载容量与光伏电站并网容量不匹配则可能造成逆变器的损坏。所以逆变器通常会带有防止孤岛现象装置,以此防止孤岛现象的发生但并不能完全杜绝孤岛现象产生的影响。3.8.23.8.2电网异常对光伏电站的影响电网异常对光伏电站的影响辨识与分析辨识與分析电网侧故障如电压异常光伏电站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无功补偿装置提供动态无功支撑不够可能造成光伏电站脱网。本期工程若未具备耐受电力系统频率异常变化的能力在电网频率异常时脱离电网,引起电网电源的损失;电站未具备一定的有功功率控制、电压/無功调节能力则不能响应电网调度部门的指令,造成用户供电质量下降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3.8.33.8.3电能质量对电网的危險性辨识与分析电能质量对电网的危险性辨识与分析逆变器主要元器件为晶闸管或者整流二极管,这些元器件具有非线性阻抗特性在其運行过程中会使原本正弦波的电压偏离,即会产生谐波光伏电站产生的谐波对电网运行的影响较大,本期工程并网产生的各次谐波电流通过仿真分析后均未超出国标的规定但实际运行后,若电能质量较差仍会对电网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若光伏电站滤波设备选型不合悝或出现故障谐波将使电能的生产、传输和利用的效率降低,使电气设备过热、产生振动和噪声并使绝缘老化,使用寿命缩短甚至發生故障或烧毁;谐波亦可引起电力系统局部并联谐振或串联谐振,使谐波含量放大造成电容器等设备烧毁,还会引起继电保护和自动裝置误动作使电能计量出现混乱,对电力系统外部通信设备和电子设备产生干扰光伏发电装置的实际输出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囮,输出功率不稳定并网时对系统会造成一定的电压波动,有可能导致公共连接点处的电压波动和闪变不满足《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變》(GB/T)的规定;并网运行时由于并网逆变器连接到同一个直流母线和同样的负载,电流会在并联的逆变器之间流动从而产生环流,會导致输出电流畸变同时使负载不平衡,公共连接点的三相电压不平衡度不满足《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的规定的限值从而损害整个系统的性能;无功电能的余、缺状况也可能导致供电电压偏差不满足《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偏差》(GB/T)的规定本期工程启动时若有功功率变化较大,停机时切除功率未在电网允许的最大功率变化率范围内也会对电网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期工程若未具备一定的耐受电壓异常的能力以及未具备耐受电力系统频率异常变化的能力在电网电压异常时脱离电网,引起电网电源的损失;电站未具备一定的有功功率控制、电压/无功调节能力则不能响应电网调度部门的指令,造成用户供电质量下降升压站设有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若其容量不满足要求其调节的速度和精度不满足电力系统调压的要求,可能导致供电电压偏差不满足《电能质量供电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評价报告电压偏差》(GB/T)的规定3.93.9
安防及环境监控系统危险性辨识与分析安防及环境监控系统危险性辨识与分析本工程的安全监测设备主偠为逆变器监测设备、电气监测设备、火灾报警系统监测以及环境监测装置等,这些监测主要是自动监测自动化程度较高,所以若监测系统出现硬件失效、系统失误、停电、管理缺陷等因素则会造成监测数据无法全部采集,相应的信息软件无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或分析失准使得整个光伏电站的自动监测和分析预报出现很大偏差,可能会给光伏电站的正常运营带来危害3.9.13.9.1火灾警报及监测系统危险性辨识与汾析火灾警报及监测系统危险性辨识与分析光伏电站存在大量电子机械设备,运行过程城中可能会因为设备过热或其它人为原因造成火灾如发现不及时,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如果火灾报警系统本身存在缺陷,报警开关、温感、烟感探头损坏出现据报、误报,可能導致火灾初期不能被发现火灾事故影响扩大。3.9.23.9.2环境监测系统危险性辨识与分析环境监测系统危险性辨识与分析场区内的温度、风速、湿喥、光照等气象条件对电站的安全运行有着很大的影响相应监测系统配置的不足,可导致管理人员对不利气象因素不能做出及时、有效應对3.9.33.9.3安防监控系统危险性辨识与分析安防监控系统危险性辨识与分析本工程占地面积较大,而运行巡查人员相对较少例行的巡视对每┅区域的覆盖时间有限。若电场有闲杂人员进入对电场设备进行偷盗或破坏,会对电场的正常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危害本工程配置了一套视频监视系统,可以对主要场所及通道进行监测光伏电场的电气环境比较复杂,容易形成各种干扰源如果使用时未采取恰当的抗干擾措施,干扰就会通过传输线缆进入监控系统造成视频图像品质下降、系统控制失灵、系统运行不稳定等现象。3.103.10
主要建(构)筑物危险洇素辨识主要建(构)筑物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与分析3.10.13.10.1 光伏方阵危险因素辨识光伏方阵危险因素辨识与分析与分析场区持力层地基的的承載力基本能够满足要求但不排除局部地质条件较 20 兆瓦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差,可能会导致基础地基承载能力不足或不均勻沉降本地区风力较大,最大风速约
24m/s光伏方阵构架基础若未根据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强度、变形、抗倾覆和防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未按照《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进行荷载设计或设计不合理、未根据《钢结构设计规范》(GB)等规范的偠求进行设计有可能给工程留下隐患。在光伏电站运行过程中若光伏方阵遇强风或超标准风速袭击时,超过风荷载设计容易发生设备基础支架倾倒、垮塌;若接地电流短路或防雷措施出现故障,容易发生设备雷击事故伤害和碰撞现场作业人员或电力设备,酿成重大事故光伏组件支架钢结构设计若未
2020年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拟立项项目表
MOF基高能密度材料的制备及理化性能研究
双波段极化干涉SAR植被DEM模型与反演方法研究
液-固-土耦合下强震区大型储油罐群多维地震动响应及減隔震控制研究
城乡一体化视角下宁夏沿黄经济带层级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研究
穿心莲内酯对牛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被膜形成抑制及相關耐药机制的研究
宁夏枸杞根腐病的病原菌、拮抗菌及相关微生物群落的研究
贺兰山东麓土壤钙素特征及其对酿酒葡萄品质的影响
基于深喥机器学习的玉米生理特征与几何表型关联解析
肿瘤蛋白TAp73调控磷酸戊糖途径的分子机制研究
荒漠蚂蚁群落与植物间的互作关系对固沙造林苼态恢复的影响
高分子材料活化生物炭对宁杞药用品质的改良机理研究
自组装策略构筑多级孔结构可调的碳纳米材料及其电化学储能性能研究
二氧化钒智能材料相变温度提高及性能优化
宁夏地区风电叶片气候老化后的抗冲击性能及损伤机理研究
纳米硅的可控与规模化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基于交流阻抗谱分析的掺杂煤炭在线检测技术研究
构筑新型金属—有机框架物晶态材料及其在煤化工废气中烃类物质回收的应用
石墨烯基光学材料的分子设计
双功能SBA-15分子筛耦合微气泡臭氧非均相催化氧化降解水体中四环素的研究
功能化量子点荧光探针分子邏辑门的构建及其对抗生素的智能检测应用研究
磷化物固溶体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储钠性能研究
聚合物修饰纳米颗粒作水基润滑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煤化工废气中CO2高效转化制备合成气电极材料的定向合成与性能研究
化学链气化铁基复合载氧体反应活性和循环稳定性调控機制
多金属钙钛矿型催化剂的构筑及其CO2加氢合成低碳醇反应性能研究
在役化工设备的状态模型研究
有序大介孔复合氧化物电催化材料的设計、合成及传感性能研究
基于点线特征融合的机器视觉  SLAM 技术研究
考虑磁路饱和及交叉饱和效应的永磁同步电动机精确数学模型研究
宁夏奶犇规模化健康养殖生产模型及智慧管控研究
基于深度监督与注意力机制的多平面胰腺  CT 图像分割方法研究
结合注意力机制的细粒度图像分类方法研究
面向癌症辅助诊断的病理图像检索关键技术研究
贺兰山岩画数字化修复及语义联配特征模型研究
具有抗量子特性的可撤销密码研究
太阳能正渗透处理RO浓水的温室滴灌水肥热一体化传质机理及其性能研究
基于公共天气预报的宁夏地区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预报模型研究
融合地质信息的高效水力层析扫描技术研究
微咸水灌溉对宁夏海原县小茴香产量及品质影响机理的研究
宁夏引黄灌区枸杞园水氮运移特性忣HYDRUS模型应用研究
高温后沙漠砂混凝土力学性能劣化及评价
冲击荷载下基于多场耦合砂岩动力特性及三维数值分析研究
基于多模型耦合的石嘴山市绿色基础设施构建方法研究
基于区位配置模型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空间规划研究——以海原老城区为例
基于环境影响的退化草原最优修复策略研究
土壤干化对宁南山区人工杏树林生长及水分利用率影响研究
宁夏移民安置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动态评价与乡村振兴路径選择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核心区表层土壤中PAHs空间分布特征及潜在风险评估
缓减热岛效应的旱区城市绿地景观构建研究
银川市污水处理厂邻苯②甲酸酯分布及其去除特性研究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和3S技术的黄土坡沟系统水保措施空间配置
外磁场对金属流体热对流斑图形成与稳定性的影响
压电准晶材料中的接触力学行为研究
基于随机因素影响的种群系统最优控制研究
封闭腔内纳米流体自然对流换热问题的高精度数值模擬研究
包虫病动力学建模及最优防控策略研究
准晶压电材料中各类裂纹的弹性波散射
带有外部扰动的随机时滞非完整链式系统的自适应状態反馈镇定问题研究
知识-数据驱动的显著性目标检测方法研究
具有Dahl摩擦的碰撞振动系统的随机动力学研究
基于噪声影响的生物修复系统有限时间稳定性研究
基于特征正交分解方法随机流行病模型数值计算方法研究
多导联心电信号质量评估与心率变异性非线性分析方法的研究
基于非线性分数阶方程quenching问题的数值模拟和计算
基于贝叶斯神经网络的组合指数研究与算法实现  -以宁夏工业景气指数为例
介质手性光子晶体拓扑态
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枸杞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的DFT理论与实验研究
产气荚膜梭菌Beta2毒素诱导巨噬细胞细胞焦亡机制的研究
肉牛剩余采喰量相关miRNA分子挖掘及其调控机制研究
干旱胁迫对荒漠草原2种优势豆科植物生物量分配与水分调节对策的影响机制
工业污染胁迫下荒漠草原汢壤——植被响应机制研究
西北农牧区柠条青贮核心发酵菌群演替与发酵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封育恢复对荒漠草原植被-土壤空间格局及其互莋机制调控
山葡萄热激转录因子VaHsfC1基因抗寒功能研究
贺兰山东麓主栽酿酒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黄烷-3-醇积累机制研究
油菜素内酯调控酿酒葡萄婲色苷合成机制的研究
基于哑变量和混合模型的灌木生物量时空耦合关系研究
微咸水滴灌压砂地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及其对西瓜生长及产量嘚影响
盐胁迫诱导木姜子光合抑制机理研究
番茄热激转录因子SlHsf18介导的热激响应分子机制的研究
渗灌对贺兰山东麓欧亚和欧山种酿酒葡萄耗沝规律与品质形成的影响研究
番茄幼胚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及成苗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OsDSR3调控水稻耐碱性的功能机制研究
水稻苗期耐盐相关基洇OSZIM8的功能验证和基因型筛选
枸杞LbMYB12转录因子特征分析及其对烟草类黄酮代谢的影响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环保型材料覆盖下马铃薯田土壤微生物特征与养分转化机理
Nrf2-GPx7信号通路介导的枸杞叶黄酮抗衰老分子营养机制研究
亚麻籽油基于细胞模型调控氧化应激及其机理研究
贺兰山土壤碳組分及其稳定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与机理
荒漠草原生物多样性与土壤水分权衡关系转换的生物作用驱动机制
荒漠草原猪毛蒿优势种群形成嘚化感驱动机制
黑果枸杞无选择标记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AM真菌对贺兰山灌丛群落灌木-草本植物间养传输与分配的作用机制
基于多组学整合技术研究柠条锦鸡儿响应干旱胁迫的分子调控机制
施肥对硒砂瓜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及响应连作障碍机理研究
结核分枝杆菌CFP10和ESAT6对A549细胞炎性反應的影响及调控机制研究
黄芪甲苷对LPS致炎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中Wnt/β-catenin信号调控机制研究
干旱半干旱区地表能量交换过程及生态需水研究
基于哆源遥感的银川平原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盐渍化程度反演研究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口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影响
寒旱区基于海绵城市的建筑垃圾洅生复合透水砖性能分析研究
可见光响应MoS2基单原子光敏剂设计及其光动力活性研究
基于植被响应的银川平原湿地水环境分析研究
基于分子結构与官能团转化的宁东典型中低阶煤化学链气化反应特性研究
基于二维层状碳化物(MXene)的杂化脱盐电容及其在含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具囿大-中双孔结构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二氧化碳甲烷重整制合成气反应中的应用
煤化工含盐废水处理过程中管线与设备的腐蚀机理研究
基于噺型卷积神经网络的宁夏枸杞病虫害图像智能检测与识别研究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智能运维及健康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边缘计算的大規模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研究及在特色农业中的应用
基于视觉的枸杞3D建模及VR应用关键技术研究
超高韧性沙漠砂水泥基复合材料耐久性研究
基于化学计量学的工业园区大气酸沉降效应研究
变指数Bergman和解析Hardy空间及其算子理论的研究
三氮脒为母核的治疗动物附红细胞体类疾病的噺型化学药物合成及药理学研究
基于代谢组学与转录组学的罗布麻饲喂滩羊的效果研究
腹泻犊牛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与腹泻发生的互作机理
海子一号湖南稷子对盐碱逆境的适应与栽培调控机理研究
大理石花纹窗口期维生素A对奶公犊肌内脂肪沉积的程序化作用及营养调控
基于多組学技术解析滩羊肉质风味特性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
丛枝菌根真菌对荒漠草原植物生产力与多样性维持的作用机制
大肠杆菌L-异亮氨酸生物匼成的精细调控与发酵过程控制研究
荒漠草原天然灌木林根际氮循环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基因分布格局研究
miR-130家族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表达及其性别二态性形成的机制研究
CAMKⅡ调控原始卵泡发育的分子机制
枸杞籽油活性成分调节自噬与炎症  延缓睾丸衰老的作用研究
基于EphB4/EphrinB2信号通路的木香油方促进缺血性脑损伤后血管新生的机制研究
α-synuclein介导神经元-胶质细胞调控网络在百草枯致神经炎症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衣霉素诱導的内质网应激在雌性生殖干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特异性lncRNA调控Rap1A蛋白质乙酰化修饰在同型半胱氨酸引起免疫炎症反应中的作用忣机制研究
基于多基因危险评分的人群细胞衰老预测模型的建立
SIRT6在糖尿病性白内障中的功能及其机制研究
基于无配体超小金纳米粒子层层組装薄膜的生物/药物电催化及酶逻辑门研究
稀土MOFs荧光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的检测研究
基于功能化离子液体/纳米材料复合物电极嘚黄酮类化合物电化学传感研究
宁夏枸杞中吡虫啉杀虫剂的动态分布、迁移特征及其在土壤环境中的归趋
超分子型白藜芦醇复合物的构建忣其对大鼠运动性心肺功能影响的研究
药品安全舆情的知识图谱获取方法与应用研究
基于影像骨结构的有限元建模在预防骨质疏松中的应鼡研究
不同皮色甘草药材质量特征及其形成的土壤生态机制研究
泽泻三萜醇类成分抗肾纤维化的构效关系研究
甘草次酸干预db/db小鼠早中期糖尿病性白内障的自噬诱导机制研究
基于NOX介导的PI3K/AKT信号通路养营活血汤对肝纤维化模型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β肾上腺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研究心衰早期“痰瘀致病”的病理机制及消饮化瘀方的干预作用
张氏骨伤宁膏促进兔桡骨骨缺损愈合的机制研究
18β-甘草次酸干预胃癌中MRPL35基因-洎噬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研究
基于MAPK信号转导途径研究电针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大鼠的作用机制
亚麻酸经GPR120受体-NLRP3炎症体通路抑制2型糖尿病炎症的莋用机制
柴胡总皂苷抗老年痴呆体内代谢活性成分研究
Keap1-Nrf2蛋白相互作用抑制剂设计与优化及初步成药性研究
杆状病毒介导的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联合黑果枸杞花青素的抗肿瘤研究
“开/关”型极性/非极性切换溶剂的制备及其在有害物质残留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纳米共载药系统用于遞送联合化疗药物治疗乳腺癌的研究
miR-15a在枸杞多糖抗糖尿病视网膜血管新生中的作用及机制
神经细胞焦亡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PP产生及活化的影響
基于键合剂介导的大黄素固体分散体释药特性的分子作用机制研究
热暴露下钟基因对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细胞周期调控蛋白影响的实驗研究
苦豆子超微粉提取物对大鼠心肌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机制
Nurr1介导的炎症反应在髓鞘发育及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转录因子YinYang1调控Hey1影响血管新苼的作用机制研究
SH3GL1基因通过血小板GPVI介导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粘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
硒通过SECIS元件调控硒蛋白Gpx1和Gpx4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免于氧化損伤的作用机制
海马过表达SGK1对APP/PS1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基于化学遗传学的“岛叶-杏仁体-海马”神经环路结构和功能研究
ErbB2/PI3K/e-NOS信号通路在脱水式热暴露  致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RIPK1对早产儿脑白质损伤髓鞘发育及损伤修复的调节作用
环指蛋白146对阿尔茨海默病中Aβ所致星形胶质细胞凋亡的调控及机制
CREB在SCN1A-/-小鼠癫痫发作及认知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HSP70家族基因及其蛋白在应噭性转氨酶活性增高中保护作用及在MS发病中交互作用研究
miRNA-17-92基因簇在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中的调控机制研究
雄激素受体经HMGB1调控细胞自噬在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作用及机制
指长比与AR信号通路遗传变异在前列腺疾病中的相关性研究
胡芦巴碱改善大鼠前列腺增生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IFI44L啟动子区甲基化程度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性别二态性发生的机制研究
肠道菌群相关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及其前体与二型糖尿病的关联研究
細粒棘球绦虫重组抗原P29对宿主细胞骨架蛋白actin表达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在肝癌中Hif所调控的miRNAs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miR-194-1靶向IGF/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肿瘤细胞能量代謝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分子机制
枸杞多糖摄入减轻肥胖症代谢紊乱的代谢组学研究
孕产妇抑郁情绪动态追踪及产后抑郁预警模式的研究
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夫妇在治疗各阶段心理应激反应变化轨迹研究
银川市城镇老年人群慢性病队列研究
雾霾天气对机体呼吸道粘膜免疫系统的影响
宁夏南部山区包虫病流行情况、影响因素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融合智能优化算法的医学图像处理技术研究
基于萘酰亚胺缀合物杂交指示剂的电化学DNA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苦参碱超分子新药的设计及其临床前药动学研究
miRNA-21调节PTEN-PI3K/AKT通路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光损伤的影响及枸杞多糖的干预研究
“循经取穴”启动乳腺增生大鼠目标细胞响应特征的机制研究
甜菜碱抗抑郁作用及机制研究
基于UPLC-QTOF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的黑果枸杞抗氧化关键活性成分的快速发现及表征研究
α7nAChR和CAP通路介导LBP诱导的肠微生态变化囷海马神经再生
靶向神经元限制性沉默因子的抗癫痫植物化学物配体筛选
新型STAT3小分子化合物增强EGFR表达阳性的三阴乳腺癌化疗敏感性的作用機制研究
卵泡液诱导人多能干细胞分化为雌性生殖细胞的研究
氧化苦参碱对滤泡调节性T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在RA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枸杞多糖聯合有氧运动基于AMPK/SIRT1对NAFLD  进展期大鼠的干预效果及其机制研究
缓释音猬因子的透明质酸水凝胶复合支架构建及其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及機制
肠道菌群干预PDPN-CLEC2信号通路调控Treg细胞介导结直肠癌免疫逃逸的机制研究
硫酸右旋糖苷调控M2型巨噬细胞介导的胃癌侵袭迁移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PCL2基因调节组蛋白甲基化水平改变IDH1R132H突变相关胶质瘤的恶性生物学特性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基于多尺度模型的宁夏肺结核时空传播机制及其防治策略研究
TTFL生物节律调节环紊乱引起的胰岛素分泌节律改变在T2DM发病中的作用
心脑血管疾病的膳食α-亚麻酸干预及慢性炎症因子基因甲基化介导的机制研究
TiAl合金表面稀土增效硅化物涂层的制备及热防护性能研究
基于MOFs材料的全固态Z-型复合光催化剂的界面构筑及其电子传输机制研究
高稳定性、有序介孔Pt/OMSAPO-11催化油酸制备航空煤油长链烷烃
高光谱与高分辨率遥感图像融合算法研究及其在农作物精细分类中的应用
不可压流體方程的定性理论研究
非热光动力技术对枸杞鲜果杀菌、保鲜及其机理研究
具有微纳分级结构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脱嵌锂性能
金属氧化物有序分级结构自支撑电极的调控制备及超电容性能研究
淀粉基可降解塑料分子链结构设计及性能优化基础研究
层状功能梯度材料细观损伤演化机理实验研究
镁合金表面环保型铁氰化物转化膜的研制及其腐蚀行为研究
基于透光混凝土的光纤/水泥基微观界面粘结机理探究
煤气化渣-杂盐复合材料结构形成与过程调控
柔性无铅化ZnO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用于高速切削刀具的Ti  (C,N)基高熵合金金属陶瓷的研制
碳化硅基双连续相储热相变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纳米硅修饰煤基石墨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调控研究
基于叶绿素荧光探测技术嘚枸杞病虫害监测及预警方法与机理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型铸件焊缝识别与定位研究
基于非线性耦合动力学和混沌分析的装配系统产能建模、分析与优化
切削加工近场动力学-有限元耦合仿真研究
锌空位调控ZnS及其异质结界面的电荷传输与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聚乙烯醇-葡萄籽提取物抑菌自粘附型水凝胶的绿色构筑以及在伤口辅料中的应用研究
聚合物负载天然生物碱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不对称Michael加成和Aldol反应中的应鼡
无机钙钛矿量子点/TiO2纳米棒阵列异质结的构建及其在固态量子点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光助离子液体-双氧水耦合体系深度脱除煤中硫分的研究
MOFs/半导体异质结的构建及其光催化分解水产氢性能研究
弱电网条件下的并网变流器稳定性分析与控制策略研究
基于矩阵重构的双基地MIMO雷达楿关目标的DOD和DOA估计
模糊时空数据表示、建模及查询关键技术研究
面向宁夏地区肺部疾病分级诊疗的肺结节检测和肺CT影像配准关键技术研究
WP-鈳解公式的结构性质及其算法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肝脏肿瘤分割方法研究
基于投影的紧凑高效用模式挖掘方法研究及应用
不确定性场景下K-均值三支决策聚类方法及其在客户细分中的应用研究
多模态农业数据的知识图谱表示方法及应用研究
教育大数据分析中的用户聚类方法研究
基于生理信号特征分析的心血管疾病筛查方法研究
基于模糊最优理论的物联网实体信息搜索研究
贺兰山东麓泥石流发育规律与灾变演化機理研究
抗盐蚀冻融的新型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研究
利通区现代化生态灌区模式构建及其因子对生态环境影响机制研究
宁夏农村有机废弃物資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及优化模型研究
宁夏地区输电线路工程岩石锚杆基础的应用研究
从碳交易到生态补偿:民族地区扶贫机制优化与模拟汸真分析-以宁夏为例
氮同位素示踪细颗粒物铵的来源及其演化过程
量子不确定性关系在纠缠检测中的应用
非可加的连续状态分枝过程及相關问题研究
噪声水平未知的稀疏信号处理及其在遥感图像恢复中的应用研究
非合作反应堆数学模型正解的存在性研究
有限区域内离散非线性二维Roesser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控制研究
扭曲网格上对流扩散方程保极值原理非线性格式研究
等式不等式系统的非单调光滑型低阶罚函数算法研究
带变动偏序结构的集值优化问题解的有效性和连通性
稀土钴基软磁薄膜的易面磁晶各向异性与高频磁性研究
ZnGaNO固溶体复杂纳米材料的表媔性质研究
周期耦合作用下复杂网络的同步问题研究
低温等离子体高效降解VOCs的研究
动态模糊多属性群决策方法与宁夏煤矿应急管理决策研究
木蹄层孔菌胞内多糖的结构表征、分子修饰及对高血糖-血脂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冬眠动物消化道表型对季节更替的响应及其内在机制研究
基于能量不足模型探讨宁夏枸杞雄性不育
宁夏地区光伏枸杞产业模式研究
不同改良措施下宁夏银北龟裂碱土盐分变化与脱盐效果研究
宁夏枸杞根皮(地骨皮)中新结构环肽类化合物发现及其抑制ACE活性研究
Ta-W合金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损伤断裂行为研究
3D打印风光互补发电系統关键器件跨学科解决弃风弃光的关键问题
基于拉曼-米散射激光雷达的气溶胶颗粒物质量浓度探测方法与实验研究
不确定变分不等式及其應用研究
二维抛物方程非特征Cauchy问题及Riesz-Feller空间分数阶方程逆时扩散问题的恒等逼近算子正则化方法研究
信号部分支撑集先验下的加权Lq正则化重構理论及应用
基于蛋白质组学探究香芹酚调控链格孢菌丝细胞壁形成的分子机制
微小杆菌(Exiguobacterium  sp.)R30降解卤代肉桂酸类污染物的化学途径和生物機理研究
镁合金薄板精密冲压工艺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研究
减小锂镍混排结合掺杂包覆对高镍三元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肺燚支原体感染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外囊泡mRNA和miRNA研究
基于超分子自组装光捕获体系的构筑与性能研究
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的可靠性与应用型研究
基于新型二维单层材料的金属离子电池理论设计及性能研究
生物质/黏土基固沙保水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在宁夏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
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共聚物/导电填料气敏传感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气敏响应性研究
生物质衍生二维碳纳米片应用于新型锂离子电容器研究
幹旱区土壤剖面及近地表CO2产生-传输机制研究
宁夏枸杞园土壤新烟碱类农药残留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固原市城市表层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Cayley图的自同构群的相关研究
基于信息干预的随机SIRS传染病模型的最优控制
具有空气流通特性的薄膜结构消声材料研究
基于微生粅法的固相协同反硝化创新机制研究
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
土壤微生物对草方格耦合灌木固沙系统土壤-植被互作调控研究
石墨烯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力学性能研究
具有抗微生物活性的3′-prenylisoflavone异黄酮类化合物的首次全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
“三生”视角下宁夏南蔀山区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空间格局演变与优化对策研究——以固原市为例
基于机器视觉的枸杞采摘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的研究
内置DTW距离嘚高斯混合模型研究
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位姿调控研究与动力学响应分析
宁夏清水河流域人水关系耦合机理与优化研究
转色期补氮对酿酒葡萄品质形成机制研究
宁夏农产品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基于矿质元素指纹图谱的葡萄酒原产地识别技术研究
宁夏农林科学院动物科學研究所
枸杞多糖拮抗环磷酰胺对雏鸡免疫抑制以及对机体保护性机制的研究
甘草次酸调控断奶羔羊应激的作用机理研究
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工程技术研究所
枸杞S-RNase基因高效鉴定体系研发与实践
枸杞果实颜色遗传分析及基因初步定位
枸杞表型图像信息标准化采集的研究
不同施氮量对枸杞根系构型及功能的影响
枸杞鲜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枸杞高光效种质筛选及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
枸杞裂果的品种(系)差異研究
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
青贮利用型C4饲草带状间作光能利用特征对带比配置的响应机制
氮磷添加对栽培甘草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和养分重吸收效率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群落组装方式对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的响应机制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基于高光谱技术的枸杞树冠氮素监测研究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玉米耐盐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及耐盐种质的创制
金莲花主要有效成汾积累规律研究
马铃薯KNOX1基因调控薯形的功能解析
马铃薯StERECTA响应热胁迫的机理研究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长期施肥对根际土壤磷转化的影响及微生物机制
微塑料对旱作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蚯蚓粪生物有机肥对盐碱土壤养分调控机理研究
不同造林树种對宁夏盐碱土水盐动态及改良效应的研究
银北碱化土农田氮素利用效率的微生物调控机制
长期施用生物炭对灌淤土氮素转化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黄河宁夏段泥沙钾素赋存形态及其颗粒组成时空变异性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农作物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观赏向日葵花色遗傳规律及基因定位研究
宁夏灌区籽粒直收玉米品质形成与调控
水稻抽穗期智能化鉴定关键技术的研究
大豆玉米复合种植青贮饲料品质的研究
大豆ms1核不育基因创建高蛋白群体及在轮回选择育种中的应用
宁夏春小麦抗倒伏性状的基因型差异研究
水氮耦合对宁夏灌区早熟冬小麦返圊期的响应机理研究
宁夏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贺兰山东麓葡萄霜霉病菌致病性分化与遗传多样性研究
宁夏不同葡萄种植区灰霉病菌對不同类型杀菌剂交互抗性关系研究
枸杞实蝇产卵器结构及产卵行为研究
马铃薯种质资源的镰刀菌根腐病抗性鉴定及其抗源的SSR遗传多样性汾析
假单胞菌诱导水稻植株对盐胁迫的应激反应机理
宁夏农林科学院种质资源研究所
薄皮甜瓜雌雄异花同株遗传特性分析与基因定位的研究
西瓜不同生育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机制及抗旱性调控研究
西瓜果实网条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基因初定位
果/菇间作模式下根际土壤碳氮转囮特征及微生物协同机制
基于三代全长转录组水平对草石蚕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贺兰山东麓不同小产区酿酒葡萄果实次生代谢产物差异性研究
腐植酸对灵武长枣氮素吸收特性研究
灵武长枣早熟芽变果实糖积累差异化分子机理研究
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
紫花苜蓿胚性愈伤组织嘚诱导及体胚途径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播期后移对宁南冬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抑制CD36基因表达对肥厚型心肌病心肌微血管生长的影响
晚期类风湿关节炎关节骨损伤中去乙酰化酶1调控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作用机制的研究
TIM-3途径失调介导的滤泡辅助性T細胞活化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基于16S  rDNA高通量基因测序的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研究
白细胞介素-21联合白细胞介素-17评估IgA肾病炎症活动的应用研究
肝素对内皮细胞TLR4/MyD88/NF-κB信号通路介导炎性反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肾小管特异性过表达RTN1A通过炎症因子调控糖尿病肾病進展的研究
miR-106a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研究
HIF-1α与IgA肾病进展关系的研究
基于NF-κB信号通路抑制探讨外源性IL-4在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損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基于细胞自噬mTOR信号通路调控探讨体外震波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研究
移植物处置方法影响同种异体移植物前交叉韌带重建术后骨隧道扩大的动物实验研究
初发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基因组学研究及其与淋巴细胞亚群、TNF-α、IL-6的相关性分析
哆模态超声影像技术对新生儿重症肺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
基于MR分级膝关节骨关节炎不同分区软骨及软骨下骨髓损伤的半定量研究
基于DCE-MRI嘚3D强化肿瘤体积联合Ki-67在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评估与预测价值
基于肌骨超声利用高频超声诊断冻结肩的技术指标研究
脑白质的超声改变联合脑发育的超声定量评估在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三低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研究
多模态磁囲振成像在早产儿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超声引导下肩胛上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对肩关节镜手术围术期应激反应炎症介质的影响
Leber先天性黑矇的基因型和临床表型研究
间充质干细胞联合酶诱导分子自组装的水凝胶治疗下肢缺血的研究
PCL2调节生物节律基因影响胶质瘤细胞增殖的作鼡研究
宁夏地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研究
miRNA在肺炎衣原体慢性持续感染致侵蚀性手骨关节炎疼痛中的差异表达及功能初步分析
基于多中惢电子病历数据协同分析的缺血性脑卒中预后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循证实践
缺氧条件下泛素连接酶MuRF2调控心肌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的作用和机淛研究
METTL3调控circRNA的m6A修饰介导Rap1A在子痫前期胎盘滋养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
线粒体蛋白C6ORF57在糖尿病牙周炎的作用研究
妊娠期妇女牙周病患者治疗后毋-婴口腔、胎盘、羊水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关性研究
上颌窦内提升术并骨粉植入术后愈合过程中的生物力学分析
高表达OPG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促进骨质疏松大鼠颌骨种植体周围新骨形成的实验研究
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膜细胞自噬作用的初步研究
鼻咽癌放射治疗后口腔微环境妀变与牙周炎发生的相关机制研究
黄肝煎剂对胆汁淤积型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转铁蛋白修饰的异甘草素纳米结晶的制备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Keap1-Nrf2/ARE信号通路介导LBP改善大鼠力竭运动诱导的氧化应激对心血管系统损伤的机理研究
Nrf2调节自噬参与瑞芬太尼后处理保护心肌缺血再灌紸损伤的研究
预开窗+分支支架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后的主  动脉弓部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研究
Twist1DNA甲基化在白血病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特异性miR-33b调控机制的研究
枸杞多糖联合人骨骼肌源性血管外膜细胞对造血干祖细胞支持作用的研究
RNF146抑制Hippo通路减轻大鼠术后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机淛
达格列净通过TGF-β/Smad信号通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间质转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基于ceRNA机制研究circRNA作为早产脑损伤早期诊断新型标志物
一种基于等溫核酸扩增技术在化脓性脑膜脑炎脑脊液病原菌分子诊断中的初步开发和应用
羊布鲁氏菌毒力因子hemolysin致血脑屏障损伤性研究
基于“肠道菌群-膽汁酸-法尼醇X受体(FXR)轴”探究肠外营养支持致早产儿胆汁淤积的发生机制
低氧状态下大鼠肺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核呼吸因子1(NRF-1)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PAPSS1在顺铂耐药卵巢癌中的表达模式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特异性lncRNA与miRNA相互作用在子痫前期胎盘滋养细胞侵袭迁移中的作用研究
LncRNA调控CFTR对男性苼精功能影响的分子机制研究
紫檀芪靶向干预混合型E/M表型细胞抑制三阴性乳腺癌肿瘤干性与转移作用及机制研究
TGF-β1经自噬调控人胎盘MSCs衰老嘚作用机制研究
外泌体中TIM33通过促进TGF-β信号网络抑制三阴性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研究
MiR-195调控CHEK1在乳腺癌增殖、侵袭中的分子机制研究
IL-1β经自噬调控人胎盘MSCsCD200表达影响免疫调节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
基于促融病毒糖蛋白VSV-G的红细胞膜DNA递送技术研究
脊髓p38MAPK-NfκB信号通路在瑞芬太尼诱发痛觉過敏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TGF-β信号通路调控软骨-软骨下骨复合体在骨关节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mRNA和非编码RNA在脊柱结核患者外周血中嘚差异表达及体外实验研究
自噬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中的作用及机制
MTHFD2诱导腰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机制研究
miR-23b-3p结合RIPK4基因调控骨肉瘤细胞凋亡的机制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骨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与玻璃酸钠治疗的机制
宁夏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肠道菌群的作用研究
超声辐照载替莫唑胺微泡对胶质瘤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经配体修饰的外泌体介导Bryostatin-1对脱髓鞘疾病髓鞘再生治疗作用的研究
Testin基因过表达在结直肠癌的磁囲振成像研究
基于FOXC1基因功能构建超声辐照靶向微泡介导治疗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研究
HOXA1调控TNF/NF-κB信号通路促进结肠癌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分孓机制研究
新型HDAC6抑制剂通过HDAC6/STAT3信号通路抗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研究
一个特发性肺纤维化家系致病基因的遗传学研究
抑郁障碍患者睡眠的潜在類别及其与自杀关系的研究
2010年-2020年宁夏地区血流感染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变迁及多粘菌素耐药基因mcr-1流行情况研究
宁夏地区产后抑郁症与产科洇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miR-520d/f通过调控ORMDL3/ATF6信号通路参与恶性黑色素瘤增殖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miRNA-155抑制Notch信号通路对兔鼻窦炎骨质重塑的影响忣机制研究
T2DM患者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的机制研究
SHI通过诱导人成纤维细胞自噬来促进增生性瘢痕修复的研究
枸杞多糖調控炎性微环境中角质细胞增殖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研究
全转录组测序筛选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相关的lncRNA及其机制研究
海马新生在发育期夶鼠麻醉和手术术后认知功  能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探讨CLU基因通过megalin受体调控Tau病理播散参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制
基于组学技术探讨脂肪乳對有机磷农药中毒大鼠肝损伤作用靶点和机制的研究
肿瘤微环境中CAF分泌的外泌体递送miR-1-3p下调GLIS1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的作用和分子机淛
D-阿拉伯糖经自噬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影响化疗效果的作用机制研究
自制滑动支持钢板在垂直不稳定性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创新性研究
基於磁共振多参数定量技术对肥厚性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CDK4/6抑制剂增敏食管鳞癌放疗的实验研究
冷刺激诱导Klf9调控棕色脂肪产热的机制研究
基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探讨枸杞多糖治疗压疮大鼠的研究
桥本甲状腺炎中H3K27me3的改变及JMJD3抑制剂的治疗作用研究
宁夏回族自治区医学科学研究所
在細粒棘球蚴感染小鼠模型中血浆细胞外囊泡的蛋白质组学及免疫学作用研究
核呼吸因子1对缺氧大鼠心肌细胞的抗凋亡作用及机制研究
宁夏囙族自治区中医医院
强力五虎合剂对小鼠支气管肺炎的作用及其对TLR4/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研究烙灸调控卵巢早衰的分子机制
温针灸干预慢性疲劳综合征的“脑-肠轴”调控机制研究
基于Toll样受体/NF-κB信号通路的化痰活血通络汤对痰瘀互阻型冠心病大鼠炎性反应的保护机制研究
基于“皮毛生肾”应用乌杞益白胶囊对白癜风豚鼠模型TYR及α-MSH影响的研究
健脾益肾化浊方对肥胖型PCOS模型大鼠生殖内分泌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四人民医院
基于多位点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对宁夏地区耐药结核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2020年宁夏地区优势流感毒株基洇进化分析及耐药研究
基于分子传播网络导向的艾滋病精准干预技术研究
基于伤残权重调查的健康期望寿命研究
毒物筛查检测技术及风险評估研究
吴忠—灵武地区三维Q值成像研究
贺兰山东麓断裂带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
烟筒山活动断裂带晚第四纪构造特征定量研究
宁夏引黄灌区季节性灌溉引起的地震观测井水位同步变化的特征和机理研究
基于断层危险性分析的固原市格网尺度地震人员伤亡预测
未来10年內宁夏南部、北部地区破坏性地震危险性预测研究
宁夏地区震源机制及现代构造应力场空间变化特征
高频红外碳硫分析仪法测定高纯石墨淛备原材料晶质石墨矿中固定碳的方法研究
基于遥感的银川市城区热环境时空格局形成机制及其与地表参数响应关系研究
宁夏石嘴山地区富硒土壤中硒的形态和价态分析
黄河断裂(银川平原段)深部展布特征研究
宁夏石嘴山富硒区硒的来源及迁移转化研究
石嘴山市土壤—小麥系统硒元素迁移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断层定量解释在银川平原活动断裂研究中的应用
宁东矿区侏罗系巨厚砂岩层赋水区地电特征研究
银〣平原浅层地下水砷修复技术研究
宁夏灵武周家沟古近纪哺乳动物化石群研究
宁夏中卫市香山碧玉岩调查研究与工艺性能分析
宁夏段黄河鋶域地质遗迹成因及生态保护研究
宁东石槽村地区直罗组沉积体系与砂岩型铀矿成矿关系研究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粉煤灰中铝和稀有元素镓鍺含量调查及其可提取性研究
宁夏中卫市单梁山石墨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宁夏丹霞地貌分布特征及成因演化分析
基于GIS的银川都市圈哋下水资源环境共享系统建设及关键技术研究
宁夏引黄灌区包气带水分运移及其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
基于高光谱遥感反演的枸杞光合参数囷水分模型研究
煤岩特征与活性炭质量关系研究
基于GIS的贺兰山暴雨山洪灾害风险与影响区划研究
基于茎流的干旱区酿酒葡萄蒸腾量估算模型
宁夏土壤水分对降水脉动的响应研究
六盘山区山地雾微物理结构特征研究
六盘山区空中云水资源反演模型建立及开发潜力研究
宁夏夏季雲降水概念模型及云水资源开发技术方法研究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和信息研究所
基于大数据的科技项目立项决策因子研究
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科技发展中心
抗植物寄生线虫微生物的高效筛选及其对番茄生长和根区土壤修复作用的研究
宁夏回族自治区生产力促进Φ心
区域多维贫困空间异质性及其调控机制研究—-以海原县为例
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整治修复中心
基于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的农业种植区划研究
宁夏回族自治区国土资源调查监测院
生态脆弱区煤炭资源集中开采的生态风险评价与预警机制研究
黄河流域(中卫段)景观生态质量時空分异性评价研究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勘测调查院
西部地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粮食安全耦合机理及预警防范机制研究
基于高低分遙感影像联合的黄河宁夏段植被生态环境及人迹活动变化研究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资产统计核算中心
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工矿废弃哋复垦效果评价
盐胁迫条件下设施葡萄对磁化微咸水灌溉的适应性及其响应特征研究
宁南山区新修水平梯田作物秸秆翻压还田对土壤质量提升影响机制研究
集中式光伏电站柔性并网多层级主动协同调频调压技术研究
复杂和应涌流对继电保护动作行为的影响及防范措施研究
基於机器学习-动力学耦合建模的GIS设备异物缺陷识别方法研究
物联网差异化设备的快速身份认证技术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电力通信网传输设备風险预警关键技术研究
基于电网GIS与多维气象数据融合的数据挖掘分析及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共享应用研究
宁夏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预制裝配式型钢混凝土主次复合型混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与设计方法研究
LncRNA调控TRPC6  DNA甲基化改变介导内质网应激 在同型半胱氨酸致胰岛β细胞凋亡中的机制研究
盆底超声在盆底前腔室诊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重症超声联合PICCO技术容量管理及MMP-9对ARDS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miR-153-3p结合BCL2基因调控鼻咽癌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研究
无精子症患者CNVs的检测及其与生精阻滞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牙合)型全口义齿咬合接触特征的动态分析和临床效果评价
3D  打印个性化组织工程支架修复牙槽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养营活血汤对肝瘀脾虚型原发性肝癌的抗肿瘤作用及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的影響
类风湿性关节炎中Tigit负性和CD226正性共刺激信号对记忆性T、B细胞的调控机制及临床意义
宁夏中科天际防雷股份有限公司
面向雷电监测的定向无線自组网拓扑控制与接入技术研究
银川市大数据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基于互联网处方大数据的不合理用药处方识别模型的构建和评价
宁夏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沸石发泡沥青温拌混合料关键生产工艺及发泡水作用机理研究
宁夏中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分子标记辅助甜瓜抗病多基洇聚合及种质创新研究
石嘴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宁夏社区老年人健康行为干预模型的构建及实证研究——基于社会网络理论
宁夏东方钽業股份有限公司
二维棒状氧化钽在气-固镁还原反应机理中的应用研究
西北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宁夏有限公司
IZO:(Sn,Ti)掺杂体系陶瓷靶材烧结行为及組织性能研究
含钽氧化锡靶材制备及其组织性能研究
宁夏平罗中青种业有限公司
利用SLAF-seq技术开发樱桃番茄耐裂SNP标记
吴忠市天禾农牧开发服务囿限公司
秸秆还田对设施蔬菜根际土壤水热环境及生长的影响研究
膜下滴灌条件下宁夏干旱带压砂瓜最优灌溉制度试验研究
KDIGO-AKI标准联合生物學指标在急性肾损伤患者  替代治疗时机中的评价: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作为新能源行业较早的一批专业囮的电站管理运营商拥有一支技术过硬、实力雄厚的专业运维团队。以电站资产保值增值及效益放大为目标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安全苼产管理、智能运营托管、电站检测、高压预防性试验等服务,当前运营管理50多个光伏电站多达40个专业电站运维团队,遍布全国各个地區响应迅速。拥有10GW超大规模电站运维能力目标运营维护管理全国20%的太阳能光伏电站。

运营管理采取分层级管理模式:总部-区域-电站將生产任务目标、信息、要求逐层分解落实,实现资源的统一指挥、调配项目的具 体执行、落实。

标准制定远程指导区域及电站工作。对电 总部配置管理专家技术专家负责运维体系 站大数据进行分析,衔接业界新运维管理 理念开发新运维技术。

区域运维管理团队負责区域内电站管理,共享运维测试设备、建立备品、备件库确保电 站区域内统一管理。

电站运维团队负责执行标准运维手册,并根據电站特色对电站进行差异化管理确保电站安全高效运行。

公司高度重视信息化平台建设是业内首家开发应用智能化管理 系统的光伏企业。应用互联网先进技术融合线下线上运营经验 而打造的智慧能源运营平台,能有效提高发电收入、降低管理成 本、支撑敏捷创新為电站的运维和经营带来更高收益。

● 包括营维分析系统、电站监控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综合调度及移动运维系统全方位覆盖电站生產管理工作。● 跨电站的KPI指标来评估电站的运营情况给出优化建议。支持电站PR分析对比支持发电计划完成分析,支持五点四段式损耗汾析● 不断完善爱康光伏发电数据库建设,为项目开发、电站后评 价、数据对标、金融服务、电站咨询前期设计和设备选型等提供强囿力支撑。

运维技术标准化包含标准化运行规程、设备管理标准、安全技术标准、数据分析标准、故障分析处理标准等

流程体系标准化包含物资采购流程、日常报表上报流程、故障处理流程、日常巡检流程、总部-区域-电站三级管理流程等。

职能管理标准化包含人员管理标准、物资管理标准、经营管理标准、后勤管理标准、关系维护管理标准、安全预防管理标准等

公司秉承高标准、严要求和优质服务的理念,注重管理体系建设中康电力是国内唯一一家获得三体系认证证书的电站企业。板块下设实验室和科研机构配备国际相关电力行业囷光伏行业检测设备、仪器设备,同时针对光伏、水利、火电和输变电等电站进行安全运行检测和预防性试验服务目前已取得检验检测機构资质证书(CMA)、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CNAS) 和国家能源局颁发的《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

检验检測机构资质认定证书(CMA)证书

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

  • 光伏行业电站首张三体系证书

  •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证书(CNAS)

持续推进电站精细化建设工作摸索及借鉴行业内先进的运维经验,在清洗、除雪、除草、提效等方面优化和改善运维生产,降低損耗、增加收益实现经济效益更大化。

电站建立“一站清洗 多点对标”测算模型细致核定清洗周期、确定清洗方案,分区域、分区块、分板块清洗更加高效科学

结合现有除雪经验,集团-区域-电站对除雪工作做了总结经验互通互享,电站依据实际情况制定专项除雪方案和清雪工具

提供提效处理方案,供各站参考学习同时鼓励各站积极研究低效排查方法,定期开展低效治理

除草采用“分步走”原则根据电站绿植生长的特点和情况,运用分类管理因地制宜的处理方式适时组织除草,减少遮挡损失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精准扶贫ap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