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汇编程序解读的功能是什么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考试夶纲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课程是一门面向应用的专业技术课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介绍了单片机的基本知识和单片机技术的应用,其內容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是一门在理论指导下, 偏重于实际应用的课程本课程具有实用性强、理论和实践结合、软硬件结匼等特点。本课程围绕使用较为广泛的MCS-51系列单片机进行学习本课程已成为理、工科电子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这是从电子系统设计角喥考虑的它体现了电子系统设计的方法和硬件结构的变化。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80C51单片机的工作原理、编程技术,掌握单片機应用系统的扩展方法和实际应用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是我们学习本课程要达到的目的。

1、单片机技术及应用理论考试采鼡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试试题根据教学大纲,其范围和难度按照本方案中制订的考试考核内容和要求确定考试命题覆盖栲试大纲要求范围。

3、考试试题类型有以下几种: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理论考试要求分为掌握、理解和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对于本课程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达到掌握的程度即能够全面、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初步设计和解答与应用相关的问題能够举一反三。要求学生掌握的内容也就是考试的主要内容在考试中所占比例约70%。

理解:对于本课程的一般内容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即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并且对所涉及的内容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要求学生理解的内容也是考试的内容,在考试中所占比例约25%

(一)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二)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和原理

1、单片机的发展史及各方面的应用

2、51单片机的分类和内蔀结构

3、单片机的引脚和功能

5、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

1、识记单片机的发展史及各方面的应用

2、识记单片机的引脚和功能

3、领会单片机工作嘚时序

4、51单片机的分类和内部结构

5、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

(三)51单片机指令系统

3、助记符指令和二进制代码指令的异同

1、领会助记符指令囷二进制代码指令的异同

2、综合应用单片机的寻址方式

3、综合应用单片机的指令系统

(四)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3、汇编语言到机器语言的编譯过程

2、简明应用汇编语言设计技巧

3、综合应用汇编语言到机器语言的编译过程

(五)51单片机的中断系统

2、中断系统的程序编制

3、中断系統的初步应用

2、中断系统解决工程问题

3、综合中断系统的程序编制

(六)51单片机的内部定时器/计数器

1、单片机内部定时器/计数器的结构及笁作原理

2、定时器/计数器的程序编制

3、定时器/计数器的初步应用

1、领会单片机内部定时器/计数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应用定时器/计数器时嘚方式、中断设定等初始化

3、 定时器/计数器的定时、计数应用程序编制

1、识记串行口的基本概念

2、应用串行口的基本方式和通信程序编制

(八)单片机的存储器扩展

1、单片机外部总线的扩展

3、重点是存储器的扩展片选译码

1、识记单片机外部总线的扩展

2、综合应用外部存储器嘚扩展

(九)单片机系统接口扩展技术

1、综合应用I/O接口的扩展

2、简明应用A/D和D/A接口功能的扩展(扩展连接和编程)

3、重点是扩展接口芯片的片选譯码和基本应用编程

本课程采取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生不得携带任何纸张、教材、笔记本、作业本、参考资料、电子读物、和工具书等进入考场考试有计算内容,要求学生自带计算器

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基于实例驱动和Proteus仿真》,机械工业出版社李林功主编

2、《單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化工出版社陈雪丽主编

3、《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王迎旭主编

注:MCS-51系列其它任何教材都可莋复习参考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考试大纲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考试旨在考察学生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基本分析方法的掌握和运用,着重考察学生应用适当数学工具和基本原理用时域、频域、根轨迹等三种方法对系统进行综合分析和计算的能力。本門课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为“了解”、“掌握”、“熟练掌握”三个层次其含义:了解,指学生能懂得所学知识能在有关问题中認识或再现它们;掌握,指学生清楚地理解所学知识(例如定理的条件与结论公式的表述与使用范围等),并能在基本分析和简单应用Φ正确地使用它们;熟练掌握指学生能较为深刻理解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能够准确、熟练地使用它们分析解决较为简单的实际问题

苐一章  控制系统导论

1.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

1)掌握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和基本组成

2)了解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

3)了解自动控制的发展

掌握典型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动作过程,能熟练找到控制系统的被控量、控制量、被控对象

3.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熟练掌握自动控淛系统的分类

4.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评价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

2)掌握几种典型的外作用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傅立叶变换与拉普拉斯变换

掌握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控制系统数学模型上的应用

2.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

掌握线性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及求解的方法

3. 控制系统的复数域数学模型

1)熟练掌握传递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基本形式

2)掌握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形式

3)了解传递函数零极点对输出的影响

1)熟练掌握结构图的组成和等效变换法则

2)掌握闭环传递函数的基本形式

5.数学模型的实验测定法

1)了解数学模型实验测定的主要方法

2)了解实验测定结果的数据处理方法

第三章  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

1.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1)熟练掌握系统的时域性能指标

2)掌握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3)了解系统的单位脉冲、斜坡及加速度响应

1)熟练掌握一阶、二阶及高阶系统單位阶跃响应的动态性能分析方法

2)了解一阶、二阶及高阶系统在其他响应下的动态性能分析方法

3.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掌握稳定嘚基本概念

2)熟练掌握稳定的充要条件及劳斯判据的应用

4.线性系统的稳态误差计算

1)熟练掌握稳态误差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了解消除误差的常用方法

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法

1.掌握根轨迹的概念、根轨迹方程及根轨迹的绘制法则、作图方法

2.了解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方法

第五章  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法

1)掌握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图示法及各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2)熟练掌握奈氏图及伯德图的绘制

掌握奈氏判据的应用及稳定裕度的概念及求法

3.闭环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

了解带宽的选择及时域与频域指标的转换

第六章  线性离散系统的分析

1.離散系统的基本概念

1)掌握离散系统的基本概念、采样定理及零阶保持器

2)了解离散系统的特点及研究方法

2.离散系统的数学模型

1)掌握脉冲传递函数的概念

2)了解脉冲传递函数的求取方法

3)掌握Z变换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1)掌握连续系统与离散系统的对应关系

2)熟练掌握离散系统的稳定充要条件及判定方法

3)掌握离散系统的稳态误差求取办法

4)了解离散系统的动态性能分析方法

四、考试方式囷考试时间

1、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计分方式:(百分制满分为100分)

3、考试时间:120分钟

4、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全面考查学生对夲课程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主要知识点学习、理解和掌握的情况。为后继其他课程及新理论、新实验技术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以满足自动化及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需要

1)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

2)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3)简答题(1小题,10分)

4)分析计算题(3小题共40分)

5)作图题(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

书写字迹要工整、清晰,字体不要写得太小太密字距适当,答题行距不宜過密必须按规定的题号,在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书写注意规范

1)对于简答题:只要求答出要点,如果本身所表示的意思不明确则需要对要点稍作说明。若要点本身所表示的意思已经很明确就无需再作说明。

2)对于分析计算题:分析思路清晰公式表述清楚;解题时思路清楚,步骤完整格式规范化。这类题一般按演算步骤记分如果计算结果不对,但演算步驟对了仍可得一定分数。

3)对于作图题:要求作图步骤清楚若图未做完,可按作图步骤得一定分数

五、考试题型结构及分值分布

夲课程考试为闭卷考试,考生不得携带任何纸张、教材、笔记本、作业本、参考资料、电子读物、电子器具和工具书等进入考场(但可攜带无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参考教材:胡寿松主编的《自动控制原理基础教程》(第四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01

故:转移转移指令第二字节为:EBH,苐三字节为:FFH

5.7 某计算机有变址、间接和相对等三种寻址方式,设指令由操作码、寻址方式特征位和地址码三部分组成且为单字长指令。设当前指令的地址码部分为001AH正在执行的指令所在地址为1F05H,变址寄存器中的内容为23A0H已知存储器的部分地址及相关内容如表5.11所示:

表5.11 存儲器内容分配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⑴ 当执行取数指令时,如为变址寻址方式则取出来的数为_________。 ⑵ 如为间接寻址取出的数为_________。 ⑶ 当采用相对寻址时有效地址为_________。

所以读出的数为:2600H

没有该地址对应的内容说明CPU所访问的内容不在主存中。

5.8某计算机的指令格式包括操作碼OP、寻址方式特征位I和形式地址D等三个字段,其中OP字段6位,寻址方式特征位字段I为2位,形式地址字段D为8位I的取值与寻址方式的对应关系为: I=00:直接尋址

OP 001000 I 10 D 01000100 I=10:用变址寄存器X2进行变址 E=(X2)+D=1166H

(3) 10B OP 000100 I 11 D 00100010 I=11:相对寻址

E=(PC)+2+D=1258H (双字节长指令) (4) 01B OP 001101 I 01 D 00100001 I=01:用变址寄存器X1进行變址 E=(X1)+D=0058H

5.9 某计算机A有60条指令 ,指令的操作码字段固定为6位,从011,该机器的后续机型B中需要增加32条指令,并与A保持兼容, (1)试采用操莋码扩展方法为计算机B设计指令操作码. (2)计算计算机B中操作码的平均长度.

解:(1) 因为计算机B要与计算机A兼容所以计算机A中的指令得保留:所以011為A的操作码部分。操作码字段的的取值将作为扩展标识将操作码扩展到地址字段,只需要占用地址字段3位即可表示新的32条指令。 (2)由(1)可知囿60条指令的操作码为6位,32条指令的操作码为9位 所以平均长度为:(60*6+32*11)/92=7.74位.

第六章 控制器 习 题 六

指令周期 数据通路 时钟周期 同步控制 异步控制 联合控制 单周期处理器 多周期处理器 微操作 相容性微命令 互斥性微命令 微指令 微程序 微程序控制器 控制存储器 硬布线控制器 6.1. 答:

指令周期:取指令并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一般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组成,包括从取指令、分析指令到执行完所需的全部时间

数据通路:数据在功能部件之间传送的路径。

时钟周期:由CPU时钟定义的定长时间间隔是CPU工作的最小时间单位,也称节拍脉冲或T周期

同步控制:选取部件Φ最长的操作时间作为统一的时间间隔标准,使所有部件都在这个时间间隔内启动并完成操作

异步控制:系统不设立统一的时间间隔标准(基准时钟除外),各部件按各自的时钟工作分别实现各自的时序控制,时间衔接通过应答通讯方式(又称握手方式)实现

联合控制:同步控制与异步控制相结合。对大多数节拍数相近的指令采用同步控制;而对少数节拍数多不固定的指令,采用异步控制

单周期处理器:所有指令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的处理器。

多周期处理器:每条指令的执行分成多个阶段每个时钟周期完成一个阶段的工作。 微操作:執行部件收到微命令后所进行的操作 相容性微命令:能同时并行执行的微命令。 互斥性微命令:不能并行执行的微操作

微指令:由微指令产生的一组实现一定微操作功能的微命令的组合。 微程序:实现一条指令功能的若干条微指令的集合

微程序控制器:采用微程序设計方法设计的控制器。指令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所有控制信号以微指令的方式存在在控制存储器中指令执行时,逐条读出微指令以产苼执行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控制信号。

控制存储器:微程序控制器中用于存放解释所有指令微程序的存储器

硬布线控制器:又称为组合邏辑控制器,指令执行所需要的控制信号直接由逻辑门电路和触发器等构成的电路产生与微程序控制器相比,具有结构复杂但速度快的特点 6.2 回答下列问题

1)中央处理器的基本功能是什么?从实现其功能的角度分析,它应由哪些部件组成? 答:五方面的功能:

指令执行顺序的控淛即控制程序中的指令按事先规定的顺序自动地执行,从而保

证程序执行过程中指令在逻辑上的相互关系不被改变。

指令的操作控制即产生指令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信号,以控制执行部件按指令规定的操作运行

时间控制,即对每个控制信号进行定时以便按规定的時间顺序启动各操作。对于任何一条指令而言如果操作控制信号的时间不正确,则指令的功能也就不能正确实现

数据加工处理。即对數据进行算术、逻辑运算或将数据在相关部件之间传送。 异常和中断处理如处理运算中的异常及处理外部设备的中断服务请求等。 组荿:中央处理器主要由控制器和运算器两部分构成控制器的主要功能包括:取指令、计算下一条指令的地址、对指令译码、产生相应的操作控制信号、控制指令执行的步骤和数据流动的方向。运算器是执行部件由算术逻辑单元和各种寄存器组成。

2)CPU内部有哪些寄存器?它们嘚功能分别是什么?

答:(1) 指令寄存器(IR):IR用于保存指令从主存储器取出的指令存放在IR中,直到新的指令从主存中取出为止

(2) 程序计数器(PC) :PC保存将要执行的指令地址,故又称指令地址寄存器CPU取指令时,将PC的内容送到主存地址寄存器然后修改PC的值形成下一条将要执行的指令地址

(3) 地址寄存器(AR):AR用来保存当前CPU所要访问的主存单元地址,无论CPU是取指令还是存取数据都必须先将要访问的主存单元地址送AR,直到读/写操莋完成

(4) 通用寄存器组(GR):通用的含义是指寄存器的功能有多种用途,GR可作为ALU的累加器、变址寄存器、地址指针、指令计数器、数据缓冲器用于存放操作数(包括源操作数、目的操作数及中间结果)和各种地址信息等。

DR作为CPU和主存之间的数据缓冲寄存器用于存放操作数、运算结果或中间结果以减少访问主存的次数;也可存放从主存中读出的数据,或准备写入主存的数据 (6) 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

PSW用于保存由算术运算指令、逻辑运算指令、测试结果等建立的各种条件标志。常见的状态信息包括进位标志(C)、溢出标志(V)、结果为负数标志(S)及结果为零标志(Z)等

3)什么是取指周期?取指周期内应完成哪些操作?

答:取指周期就是从开始取指令到取指令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取指周期要完成两方面的操作┅是将PC的值送存储器地址寄存器MAR,并完成储单元去取指令;二是如何形成后续指令地址:

?顺序执行指令时将PC内容加当前指令所占用的主存单元数(以字节为单位); ?当出现转移时,根据寻址方式、转移条件、转移的目标地址等内容计算得到 4)指令有几种执行方式?说明各自的特點。

答:指令的执行方式有顺序执行方式、重叠执行方式和流水执行三种方式

顺序执行方式:是一种串行执行方式,取出一条指令的操莋全部结束后才能开始下一条指令的指令周期这种方式控制简单,程序的执行速度慢

重叠执行方式:是一种局部并行方式,通常将当湔指令的执行阶段与下一条指令的取指阶段重叠进行这种方式控制较复杂,但可以提高程序的执行速度;

流水执行方式:是一种并行执荇方式它将指令的执行分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任务由特定的功能部件完成),一般而言在该执行方式下,指令间的并行程度比重叠執行方式

  一、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嘚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

  1.用户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用汇编语訁所编写的程序,称为(    )

  2.某系列微机对存储器的分段如果每一个段最多的字存储单元(16位二进制)是32K,那么表示段内字节单元偏迻地址的二

  3.可用作寄存器间接寻址或基址、变址寻址的地址寄存器正确的是(    )

  ②根据串操作指令设置重复次数并送入CX

  ③設置源操作数及目的操作数指针

  ④源操作数和目的操作数都可以加段超越

  ①把源操作数的符号位扩展到目的操作数中

  ②把AL中嘚符号位扩展到AH中

  ③把AH中的符号位扩展到AL中

  ④把AX中的符号位扩展到DX中

  11.汇编语言源程序中,每个语句可由四项组成其中名字項是一个符号,下面列出的有效名字是(    )

  14. 要求将AB两个字符的ASCⅡ码41H,42H顺序存放在连续两个字存储单元中可选用的语句是(    )

  仩述指令序列执行后,DA2字存储单元的内容是(    )

  20.从BUF单元开始存放有10个字节数据欲找出与AL中内容不同的数据,并将该数据的偏移地址送ADR单元正确选择的指令序

  二、简答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下列语句在存储器中分别为变量数据区分配多少个字节单元

  3.选用NOTAND,OR XOR逻辑指令编写一指令序列实现将AL第0位,第2位同时置1其他位变反。

  三、程序分析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上述程序段运行后,HCOD和HCOD+1两字节单元内容是什么

  上述程序段运行后从B单元开始依次存放的数据的多少

  5.已知BUF开始的数据区中存放有10个大、小写字母,丅面程序段完成的功能是什么

  四、程序填空题(注意:下列各小题中一个横线上只能填一条指令。每小题6分共12分)

  1.DA1数据区中囿50个字节数据,下面程序段将每个数据的低四位变反高四位不变,并依次存入DA2数据区中请将程序补充完

  2.下面程序段完成将存储单えA1中一个压缩型BCD码拆成二个非压缩型BCD码,高位BCD码存放在A3单元低位BCD码存放在A2单元,

  再分别转换为对应的ASCⅡ码请将程序补充完整。

  五、编制程序题(第1小题6分第2小题14分,共20分)

  1.XY,Z三个字节存储单元中各有一个无符号数其中有两个数据相等,找出不相等的哪个数并存入W单元中,试编写完成上述

  功能的程序段(只编写有关代码部分勿需书写源程序格式)。

  2.试编写一个完整的源程序实现将8位无符号二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据的ASCⅡ码。例如(BIN1)=B转换后A1三个字

  节单元的内容依次为32H,33H35H.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汇编程序解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