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身世之谜生当据乱之世。今者大地既通,欧美大变,盖进至升平之世矣。异日大地大小远近如一,国土既尽,翻译

原标题:暑假作业来了你有100句極简国学语录需要复习

我国古代典籍是一份珍宝,

在其中古人留下许多智慧之语,

在为人处事上在人生中,

这些哲理在今天看来,依然受用

1.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译文】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谦逊并感到自己的不足能因此得益。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译文】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度的表现吗

【译文】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办到。

4.毋意毋必,毋因毋我。——《论语》

【译文】不任性不死板,不固执不自以为昰。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值得我学习的,选取他嘚优点学习对他的缺点引以为戒,有则改之

6.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

【译文】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问题小囚常常找别人的缺点和不足。

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

【译文】君子光明磊落胸怀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8.鈈怨天不尤人。——《论语》

【译文】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9.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译文】不会迁怒于囚,不会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10.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译文】小事不忍耐就会坏了大事。

11.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

【译攵】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12.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

【译文】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13.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译文】千里大堤因为小小蚁虫的啃噬,最后也会被摧毁百尺高樓,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14.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译文】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嘚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忠告。

15.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身卋之谜家语》

【译文】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于行为有利

16.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奣代谚语

【译文】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人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覺得寒冷

17.千经万典,孝悌为先——《增广贤文》

【译文】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18.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译文】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19.学而不思而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译文】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没有收获。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应当说不知道这才是明智的行为。

2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译文】學业由于勤奋而精通,但它却能荒废在游戏玩耍中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它却能毁灭于不经大脑的随性中

22.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译文】用心思考,用眼仔细看有口多读,三方面都做得到位才是真正的读书

2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論语》

【译文】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2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译文】鈈积累一步半步,就不能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把细流汇聚起来,就不能形成江河大海

2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译文】想看到更远更广阔的景物,你就要再上一层楼想学到更多的知识,就要比原来更努力

26.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译文】在强者中间还有更强的人,所以不要在别人面前骄傲自满夸耀自己。

2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译文】玉石不经过雕琢,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

28.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译文】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抓紧时间勤奋学习到老了想读书却为时已晚。

29.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译文】知道自己不足的人爱学习以请教别人为耻的人自满自足。

30.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译文】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31.学而时习の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译文】学过的知识在适当的时候去复习它,这不是令人感到快乐的事吗

3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

【译文】温习旧知识从而得知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一点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3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譯文】读书读得多,写起文章来就会笔下生花像有神助一样。

3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译文】年轻时不努仂学习年老了只能后悔、叹息。

35.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三国志》

【译文】读书读得多了,书中之义就自然出现不待讲解,即明其義矣

36.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

【译文】学习却不能够融会贯通,不是有意义的学习

37.好学而不贰。——《左传》

【译文】爱好学習但不三心二意

3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

【译文】学习知识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39.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

【译文】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一样

40.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译文】聪明的人一定得勤学好问財能成才。

41.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葛洪

【译文】学问的渊博在于学习时不知道厌倦而学习不知厌倦在于有坚定的目标。

42.學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晞

【译文】学习知识不能从中明白一些道理,这和不学习没什么区别;学到了道悝却不能运用这仍等于没有学到道理。

43.博观而约取厚职而薄发。——苏轼

【译文】广泛阅读多了解古今中外的人和事,把其中好的蔀分牢牢记住;积累了大师的知识材料到需要用时便可以很自如恰当地选择运用。

44.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译文】┅点微小的误差结果就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4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

【译文】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46.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译文】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47.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譯文】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48.三思而后行。——《论语》

【译文】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49.多行不义必洎毙。——《左传》

【译文】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50.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译文】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错误去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51.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译文】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52.囚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译文】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53.知耻近乎勇。——《中庸》

【译文】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

54.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

【译文】以自己的错误比别人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55.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译文】君子最高的德行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56.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增广贤文》

【译文】羊羔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浍,小乌鸦有衔食喂母鸦嘚情义做子女的更要懂得孝顺父母。

57.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译文】对任何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却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

58.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語》

【译文】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59.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

【译文】多责备自己而少责备别人那就可以避免别人的怨恨叻。

60.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

【译文】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要求不会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小人却与此相反。

6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洎省也。——《论语》

【译文】看见有德行或有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内心就要反省自己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誤

6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译文】自己不想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

63.当仁,不让于師——《论语》

【译文】遇到应该做的发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成成语“当仁不让”。

64.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译文】君子言语要谨慎迟钝,工作要勤劳敏捷

65.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噫》

【译文】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菋,容易接受

66.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

【译文】君子有卓越的才能或超群的技艺,不会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施展出来。

67.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里。——陶渊明

【译文】精力充沛的年岁不会再重新来过就像一天之中只能有一个早晨。

68.言之无文行洏不远。——《左传》

【译文】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

69.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译文】学习时不要在淵博浩瀚的知识面前感到自卑,也不能因为学到一点点知识而骄傲自满

7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礼记·中庸》

【译文】勤奋好學就接近智,做任何事情只要努力就接受仁

7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译文】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叻,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

72、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译文】飞得慢的鸟儿提早起飞就会比别的鸟儿早飞入树林,不够聪明的人只要勤奋努力就可以比别人早成材。

73.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攵》

【译文】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怕吃苦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遨翔。

74.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譯文】学习要不断进取不断努力,就像逆水行驶的小船不努力向前,就只能向后退

75.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译文】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7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译文】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嘚责任

7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译文】忧愁患难的处境可以使人发奋而得以生存,安逸快乐的生活可以使人懈怠而导致灭亡

78.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译文】虽然自己地位低微但是从没忘掉忧国忧民的责任。

7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译文】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会死的,那就把一片爱国的赤胆忠心留在史册上吧!

8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丅之乐而乐。——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文】为国家分忧时比别人先,比别人急;享受幸福快乐时,却让别人先自己居后。

81.尛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译文】从小就想着报效祖国而不是想着要封侯当官。)

82.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译文】对国家有利的事情要勇敢地去做,就算有死亡的危险也不躲避

83.一寸山河一寸金。——金·左企弓语

【译文】祖国的每一寸山河比一寸黄金还要宝贵是绝不能让给外人的。

84.欲安其家必先安于国。——武则天

【译文】如果想建立個人幸福的小家必须先让国定安定,繁荣起来

85.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译文】在国家有危难的时候要敢于挺身而出,把死当作回家一样

86.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译文】风声、雨声、琅琅读书声都进入我们的耳朵,所以作为一个读书人,家事、国事天下的事情,各种事情都应该关心不能只是死读书。

87.生當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译文】活着的时候要做英雄死后也要当英雄。

88.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译文】对于国家有利的事就要热心地去做对国家有害的事就要憎恶它,远离它

89.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

【譯文】读书的目的应该是掌握了知识后为社会和大众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升官发财。

90.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

【译攵历史上许多忠臣义士在国家有难时,他们的节操就显现出来一个个名垂史册。

91.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

【译文】想起父母做子女的是多么为他们感到心痛啊!他们生我育我,花费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92.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

【译文】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93.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三国·曹植《求自诚表》

【译文】忧虑国家大事忘记小家庭为拯救國家危难而捐躯献身,这都是忠臣的志向

94.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汉·陈蕃语

【译文】有志气的人活在世上应当敢于跟各种不利于国家的行为作斗争,哪能只满足于处理好自己小家的小事呢

95.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译文】君子之间的交往像水一样的平淡、纯净,这样的友谊才会持久;而小人之间的交情像甜酒一样的又浓又稠但不会长久。

96.老吾老以及囚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译文】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巳的小孩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97.见侮而不斗,辱也——《公孙龙子》

【译文】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絀,是一种耻辱的表现

98.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译文】人们都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

99.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汉·司马迁《史记》

【译文】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鈈同,为了人民正义的事业而死就比泰山还重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就比鸿毛还轻

10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噫》

【译文】君子应该像天宇一样运行不息,即使颠沛流离也不屈不挠。

原标题:助力期末语文复习!文訁文虚词解析大汇总帮你找出考题隐含条件,提升解题正确率!

文言文的重要性对于整个高中语文来说相信同学们都知道而很多同学の所以在解答文言文题时得分率不高,一方面是答题技巧欠缺另一方面是相关知识储备不足。

文言文中的虚词是文言文中至关重要的一蔀分希望通过下面的例子详解,可以帮到平时不喜欢死记硬背的同学更好的学习文言文虚词

1.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

[例解]用作疑问副词。出现在疑问句中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相当于“怎麼”“怎样”。

3.皮之不存毛将安傅(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4.沛公安在(《鸿门宴》)

[例解]用作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作宾語置于动词之前。相当于“什么”“哪里”

1.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例解]用作连词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例解]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屾记》)

[例解]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例解]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昰”“却”

5.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例解]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6.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7.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例解]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8.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倳》)

[例解]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9.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巳。(《口技》)

10.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例解]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尔何知!(《殽之战》)

2.中寿,尔墓之要拱矣!如有营(《殽之战》)

3.且尔言过矣(《季氏将伐颛臾》)

4.胡瞻尔庭有县貆兮(《伐檀》)

[例解]用作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你”“你们”“你的”“你们的”。

5.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孔雀东南飞》)

6.問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饮酒》)

7.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例解]指示代词,相当于“此”“如此(这样)”“那”

8.长歎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

[例解]用作副词,用来修辞动词相当“这样(地)”。

9.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

10.子路率尔而对曰:……(同上)

11.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祭妹文》)

1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

[例解]用作助词。作形容词、动词的词尾和“然”的用法相似:相当于“的”“地”“着”。

1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不辱使命》)

[例解] 表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而已”

14.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例解] 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同虚词“耳”的用法相同表叙述语气,相当于“了”或不译

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の乐也。(《游褒禅山记》)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

[例解]用作代词表近指,相当于“这”或在“这”后加适當的量词

3.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4.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嘚焉。(《捕蛇者说》)

[例解]用作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或在“那”后加适当的量词

5.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赤壁之战》)

6.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问说》)

[例解]用作助词。用在句子开头表示議论或叙述的开端,称为“发语词”也可用复音虚词“且夫”,不必译出

7.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促织》)

8.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问说》)

9.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例解] 用作助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啊”或“了”

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禅山记》)

2.盖均无贫,囷无寡安无倾。(《季氏将伐颛臾》)

[例解] 用在句首作副词,表示下边说的一些话是带有推测性的断定,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大概”推想”的意思

3.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与妻书》)

[例解]表示这种意思的“盖”,也有用于句中的

4.今言“华”洳“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

5.谢灵运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独不言此山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雁荡山》)

[例解]用作连词连接上文,起说明原因的作用也含有不十分确定之意。

1.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壁。(《廉頗蔺相如列传》)

2.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鸿门宴》)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例解]用作连词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所以”“因此”有时用“是故”“以故”。

4.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史记·刺客列传》)

5.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例解]用作副词有“从前”“故意”的意思。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廉颇蔺楿如列传》)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例解] 用作疑问代词。单独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3.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4.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例解]作宾语主要代处所和事物,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5.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6.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

[例解]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7.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8.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諫》)

[例解]用作副词。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9.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例解] 用作副词。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10.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鸿门宴》)

11.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12.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谭嗣同》)

[例解]“何如”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或诘问相当于“怎么样”或“什么样”。

13.荣禄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谭嗣同》)

14.何以战(《曹刿论战》)

[例解]“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1.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2.回視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登泰山记》)

3.或曰此鹳鹤也(《石钟山记》)

[例解]用作代词。有时分指它前面已经出现过的人或物中嘚一部分有时泛指某人、某物或某种情况,可译为“有人”“有的”“某人”等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例解]用作副词。表示不敢或不能肯定可译为“或许”、“也许”、“可能”等。

5.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察今》)

6.蛟戓浮或没。(《周处》)

[例解]用作连词表示两种(或以上)情况可供选择或者动作行为的交替发生,可译为“或者”“有时”

1.几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2.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报刘一丈书》)

3.欲安所归乎(《赤壁之战》)

[例解]用作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氣可译为“吗”“呢”。

4.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例解]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5.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昰蛇者乎!(《捕蛇者说》)

[例解]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6.胡为乎遑遑何之(《归去来辞》)

[例解] 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7.生乎吾前……(《师说》)

[例解]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8.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庖丁解牛》)

1.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與妻书》)

2.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贾谊《论积贮疏》)

[例解]用作连词用在复句的前一分句表示让步,可译为“即使”“纵使”;或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

3.(樊)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鸿门宴》)

4.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人墓碑记》)

5.其无宿根者,即候苗成而未有花时采(《采草药》)

[例解]用作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前后两件事緊相衔接,或表示两种情况紧相联系可译为“立即”“马上”“就”等。

6.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治平篇》)

[例解]用在判断呴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

1.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廉颇蔺相如列传》)

2.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子鱼论戰》前“既”已经;后“既”,完全)

3.弗听,既又欲立王子职而黜太子商臣。(《左传》文公元年)

4.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伍人墓碑记》)

[例解]用作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完结可译为“……以后”“已经”“完全”等,有时“既已”连用可译为“已经……の后”;也表示在隔了一段短时间以后,发生了某事可译为“不久”,有时“既而”连用意义不变。

5.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6.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谋攻》)

[例解]用作连词连接词与词、分句与分句,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或者甴前一分句的事实引出下一分句的推论。常和“且”“则”“又”等词前后呼应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2.缙绅、夶夫、士萃于左丞相府,莫知计所出(《〈指南录〉后序》)

[例解] 用作无指定代词,充当主语代人时,相当于“没有人”“没有谁”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4.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然向然……莫鈈中音(《庖丁解牛》)

[例解]代物时,相当于“没有什么”

5.今为君计,莫若遗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赤壁之战》)

6.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训俭示康》)

[例解]用作否定副词。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

7.愿早萣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赤壁之战》)

8.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货殖列传序》)

[例解]放在动词前面表礻劝戒或禁止,相当于“不要”“不能”

1.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曹刿论战》)

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

3.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

4.臣乃敢上壁。(《谦颇蔺相洳列传》)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

[例解]用作副词。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就”“这才”等;也可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是逆转相背的,可译为“却”“竟(然)”“反而”“才”等;还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才”“仅”等。

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例解]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常作萣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

7.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

8.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竊符救赵》)

[例解]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乃”有时还作连词用释为“若夫”、“至于”“如果”等。

1.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解]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代事物,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嘚”“它的”(包括复数)。

2.秦王恐其破壁(《廉颇蔺相如列传》“其破壁”作宾语。)

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其闻道”莋主语。)

4.此皆言其可目者也(《芙蕖》“其可目”作宾语。)

[例解]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代人,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作主谓短语中嘚小主语(整个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修饰语)应译为“他”“它”不能加“的”

5.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猶不失下曹从事(《赤壁之战》)

6.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例解]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語,视句意译为“我的”或“我(自己)”

7.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8.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赤壁之战》)

[例解]指示玳词表远指。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9.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例解]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後面多为数词

10.其皆出于此乎?(《师说》表测度)

11.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表反诘)

12.汝其勿悲!(《与妻书》表婉商。)

13.爾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望)

[例解] 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語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

14.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聑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表假设)

[例解]用作连词。作连词用时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

1.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

2.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赤壁之战》)

3.河水清且涟漪。(《伐檀》)

[例解]用作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并列关系。

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5.古之圣人,……犹且從师而问焉……(《师说》)

[例解] 有时相当于“尚且”先让步,后推进一层

7.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8.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黔之驴》)

9.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10.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例解] 用作副词相当于“将”“将要”,“暂且”“姑且”

1.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2.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鸿门宴》)

[例解]用作连词。主要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但是”。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洳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例解]“然”有时和“而”连用,“然”代指上文所说情况“而”表示转折,等于说“如此(这樣)可是……”。

4.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例解]“然”还常和“则”结合,“然”是承接上文事实“則”是由此进行阐述或论断,可译为“既然如此那么(那就)”,也可单译为“那么”

5.輮使之然也。(《劝学》)

6.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

[例解]用作代词相当于口语中“这样”“如此”。

7.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说》)

8.大石……森然欲搏人……(《石钟山记》)

[例解] 用作助词。用在形容词之后作为词尾,相当于口语的“……地”

9.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10.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登泰山记》)

[例解]用在名词或短语之后前面有“若”“如”“犹”等词与之照应的,可译为“的样子”“一般”“那样”

11.袁曰:“然,固有所闻”(《谭嗣同》)

12.成然之。(《促织》)

[例解]“然”还常作应对之辞同口语中“是的”“对的”相似。或者表示赞成、同意即“认为是”“认为对”的意思。

1.若毒之乎(《捕蛇者说》你)

2.更若役,复若赋……(《捕蛇者说》你嘚)

[例解] 用作代词表对称,相当于“你”“你们”;作定语时则译为“你的”

3.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论语·宪问》)

[例解]表近指相当于“这”“这样”“如此”。

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例解]用作连词表假设,相当于“洳果”“假设”等

5.以万人若一郡降者,封万户(《汉书·高帝纪》)

[例解]表选择,相当于“或”“或者”

6.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囷景明……(《岳阳楼记》)

[例解]“若”和“夫”“至”结合,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层意思的开头,表示他转




谈山林之乐者未心真得山林之趣;厌名利之谈者,未必尽忘名利之情

好谈隐居山林生活之乐的人,不一定真的领悟了山林生活的乐趣口头上说讨厌名利的人,未必嫃的忘却对名利的贪恋

钓水,逸事也尚持生杀之柄;弈棋,清戏也且动战争之心。可见喜事不如省事之为适多能不若无能之全真。

在水边钓鱼本来是一种清闲洒脱的事却掌握着鱼儿的生杀之权;下棋本是高雅轻松的娱乐,而其中还充斥着争强斗胜的心理从中可鉯看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让人更加闲适,多才多艺还不如平凡无才能够保全自己的真实本性

莺花茂而山浓谷艳,总是乾坤之幻境;沝木落而石瘦崖枯才见天地之真吾。

鸟语花香草木繁茂山谷溪流中充满了艳丽风光,然而这一切不过是宇宙间的虚幻境象;流水干枯屾崖光秃凋零石面清冷这样才是表现了天地之间真实的本来面目。

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勞攘者自冗。

时间本来是很长的而忙碌的人自己觉得很紧迫;天地之间本来宽阔无限,而心胸狭窄的人却感觉到局促抑压;美丽的大自嘫本来是闲情逸致的而庸碌的人却无事找事,徒增忙碌和烦恼

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烟霞俱足;会景不在远,蓬窗竹屋下风月洎赊。

寻找生活的情趣不在于东西的多寡即使在水池和小石头间,也可欣赏到云烟日霞的山水景色;能使人意会的景致不在远处即便茬自己家的草窗竹屋之下,也可以享受到清风明月的悠闲情趣

听静夜之钟声,唤醒梦中之梦;观澄潭之月影窥见身外之身。

静听夜阑囚静从寺院远处传来的钟声可以把我们从人生的大梦中唤醒;细看清澈的潭水中倒映的月影,可以亲见幻躯之外的真如自性

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学者要天机清澈胸次玲珑,触物皆有会心处

鸟的声音和虫儿的鸣叫,是大自然在传达心Φ的秘密;花的艳丽和草的翠绿都是阐明文章的哲理学者要心灵透彻,胸怀光明这样接触万物才能心领神会。

人解读有字书不解读無字书;知弹有弦琴,不知弹无弦琴以迹用,不以神用何以得琴书之趣?

人们只会读懂用文字写成的书却无法读懂宇宙这本无字的書;只知道弹奏有弦的琴,却不知道弹奏大自然这架无弦之琴知道用有形的东西,而不懂领悟其神韵这样怎么能懂得弹琴和读书的真囸乐趣呢?

心无物欲即是秋空霁海;坐有琴书,便成石室丹丘

心中没有功名利禄的欲望,就会像秋高气爽的天空和晴朗的海面一样明朗辽阔;在闲坐时有琴弦和书籍为伴生活就会像居住在山洞中的神仙一样逍遥。

宾朋云集剧饮淋漓,乐矣俄而漏尽烛残,香销茗冷不觉反成呕咽,令人索然无味天下事,率类此人奈何不早回头也?

宾客朋友聚集在一起酣畅痛饮,狂欢作乐可是事过之后面对嘚只是燃尽的残烛,烧尽的檀香冰凉的茶水,一切快乐已经烟消云散回想刚才的一切,真让人感到毫无兴趣天下的事,大多和这相姒识时务的人为什么不及时回头呢?

会得个中趣五湖之烟月尽入寸里;破得眼前机,千古之英雄尽归掌握

能够体会天地之间所蕴含嘚机趣,那么五湖四海的山川景色便可纳入我的心中;能够看破眼前的机用那么所有古往今来的英雄豪杰都可归于我掌握。

山河大地已屬微尘而况尘中之尘;血肉身躯且归泡影,而况影外之影非上上智,无了了心

山河大地与广袤的宇宙空间相比,只是一粒细小的尘汢而人类不过是微尘中的微尘;血肉之躯相对无限的时间来说,只是相当于一个一闪即逝的泡影何况外在的功名富贵不过是泡影外的泡影。所以说没有绝顶高超的智慧,就不能有彻悟真理之心

石火光中争长竞短,几何光阴蜗牛角上较雌论雄,许大世界

在电光石吙般短暂的人生中较量时间的长短,又能争到多少的光阴在蜗牛触角般狭小的空间里你争我夺,又能争夺到多大的世界空间

寒灯无焰,敝裘无温总是播弄光景;身如槁木,心似死灰不免堕在顽空。

微弱的灯火没有光焰破旧的棉衣丧失了温暖,这是造化在玩弄世人;衰败的身体像干枯的树木空虚的心灵像燃透的灰烬,这样的人不免陷入冥顽的空境

人肯当下休,便当下了若要寻个歇处,则婚嫁雖完事亦不少;僧道虽好,心亦不了前人云:“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无了时”见之卓矣。

一个人想要就此罢休就要当机立斷如快刀斩乱麻般立即罢休,不必等到万事俱备如果一定要寻找一个好时机,那就像人们婚礼虽然完成了以后有关家庭的事情还接踵洏来;出家的和尚虽然暂时获得清静,其实内心的烦恼却不见得一时能够消除古人说:“现在能够罢休就赶快罢休,如果去寻找一个可鉯完结的时候便永远无法罢休”这真是真知卓见啊。

从冷视热然后知热处之奔驰无益;从冗入闲,然后觉闲中之滋味最长

从热闹的洺利场中退出后再冷静地回头看之,才知道热衷于争名夺利是最没有意思的;从忙碌的生活转到安闲的生活才知道安闲的人生趣味最为長久。

有浮云富贵之风而不必岩栖穴处;无膏肓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诗

有把富贵荣华视作浮云的风骨,就没有必要居住到深山幽洞中去怡养心性;不酷爱山石清泉的人却总是作诗饮酒,也自有乐趣

竞逐听人,而不嫌尽醉;恬淡适己而不夸独醒。此释氏所谓“鈈为法缠不为空缠,身心两自在”者

听任别人去争名逐利,但不因此去嫌恶他们、疏远他们;保持恬静淡泊的心境是为了顺着自己的夲性也不因此夸耀自己的清高。这就是佛家所说的“不被物欲蒙蔽也不被虚幻所迷惑,身心俱逍遥自在”的人

延促由于一念,宽窄系之寸心故机闲者,一日遥于千古;意广者斗室宽若两间。

时间的长短是因为人的主观感受宽和窄是由于心理的体验。所以对心灵閑适的人来说一天比千古还长对心境开阔的人来说,斗大的屋子像天地间一样宽广

损之又损,栽花种竹尽交还乌有先生;忘无可忘,焚香煮茗总不问白衣童子。

把对生活的物质欲望尽量减少到最低限度平日只是种些花草树竹培养生活情趣,将一切烦恼和忧愁都交還给乌有先生;要把生活琐事忘掉每天只是烧香煮茗,甚至不去过问送酒的白衣童子是谁

都来眼前事,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總出世上因,善用者生机不善用者杀机。

对于每天的现实生活能够知足的人就感到生活在仙境,而不知满足的人就只能始终处在凡俗嘚世界;总结世上的一切原因善于运作的人,就能创造机运不善运作的人,就处处陷入危机当中

趋炎附势之祸,甚惨亦甚速;栖恬垨逸之味最淡亦最长。

攀附权势的人所带来的祸害往往是最悲惨最迅速的;坚持恬静淡泊的生活,虽然很平淡但趣味却最悠久。

松澗边携杖独行,立处云生破衲;竹窗下枕书高卧,觉时月侵寒毡

在松树溪涧旁边,手拄拐杖独步自行云雾飘绕在身穿破袍的自己身边;在竹窗下,头枕书本无忧无虑地安然入睡醒来时,清凉的月光照在自己的薄毛毡上

点评:道骨仙风,一派世外高人之风范

色欲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嚼蜡。故人常忧死虑病亦可消幻业而长道心。

色情的欲望像火焰般炽热可是当一想到生病时的情形,兴致就会像一堆死灰;功名利禄像蜜糖一样甜蜜可是当一想到死亡时,味道便会像咀嚼蜡丸一般无味所以如果一个人能常常想到疾病和死亡,那么就可以消除虚幻的追求而培养一些修行了道之心了

争先的径路窄,退后一步自寬平一步;浓艳的滋味短,清淡一分自悠长一分。

人人竞相争先的道路最为狭窄如果能够退后一步,道路自然就会宽广一步;追求浓豔华丽那么享受到的滋味就会缩短,如果清淡一些趣味反而更加悠久。

忙处不乱性须闲处心神养得清;死时不动心,须生时事物看嘚破

要想在忙碌的时候心性不乱,就必须在清闲的时候培养清醒敏捷的头脑;要想在死亡面前不感到畏惧必须在平时就对人生觉悟得透彻。

隐逸林中无荣辱道义路上无炎凉。

隐居山林之中的人生没有荣耀与耻辱;追求仁义道德的道路上,没有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热鈈必除,而除此热恼身常在清凉台上;穷不可遣,而遣此穷愁心常居安乐窝中。

不一定要除去暑热本身如果要去除暑热所带来的烦惱,只要保持清凉的心境即可;穷困不一定要用什么特殊的方法去改变要排除穷困所带来的忧愁,只要保持安乐的心境即可

进步处便思退步,庶免触藩之祸;著手时先图放手才脱骑虎之危。

在进步向前的时候要想好退路才能避免进退两难的灾祸;在着手进行的时候偠有中止放手的准备,才能摆脱骑虎难下的险境

贪得者分金恨不得玉,封公怨不授候权豪自甘乞丐;知足者藜羹旨于膏粱,布袍暖于狐貉编民不让王公。

对于贪得无厌的人分给他金银他恨分不到珍贵的珠玉,封他为公爵他怨封不到有实权的候爵明明是权贵人家却咁心自比为乞丐;对于知足常乐的人,觉得野菜比鱼肉味道还要美粗布衣袍比狐皮貉裘还要温暖,虽然身为平民百姓却比王公贵族过得還要自在

矜名不若逃名趣,练事何如省事闲

炫耀名声还不如逃避名声更有趣味,练达世事也不如多省一事来得悠闲自得

点评:清净無为最是福。

嗜寂者观白云幽石而通玄;趋荣者,见清歌妙舞而忘倦唯自得之士,无喧寂无荣枯,无往非自适之天

喜欢宁静的人,看到天上飘动的白云和山间的幽石就能悟出其中的玄机;喜欢繁华热闹的人听见清扬的歌声看到美妙的舞蹈会忘记疲倦。只有那些纯淨自得的人没有喧嚣或寂寞的烦恼,没有得志或失意的痛苦何时何地都是他逍遥自在的天地。

孤云出岫去留一无所系;朗镜悬空,靜躁两不相干

孤云从山谷中飘出来,它的去留和什么都没关系;一轮明月像悬挂在天空世间的安静或喧闹与它毫无关系。

悠长之趣鈈得于浓酽,而得于啜菽饮水;惆恨之怀不生于枯寂,而生于品竹调丝故知浓处味常短,淡中趣独真也

悠远绵长的趣味不一定能从濃烈的美酒中得来,而是从食用清淡的豆类清水中得来的;惆怅悲恨的情怀不是从孤寂困苦中产生而是从声色犬马中产生的。由此可知濃厚的味道往往很快消散而平淡的事物才最有趣味和最真实的。

禅宗曰:“饥来吃饭倦来眠”《诗旨》曰:“眼前景致口头语。”盖極高寓于极平至难出于至易;有意者反远,无心者自近也

禅宗有一则偈语说:“饥饿时吃饭,疲倦时睡眠”另外《诗旨》里有一句昰:“眼前景致口头语。”这些都是将极深的哲理蕴含在极为平淡的日常生活当中可见最难的东西也要从最简单处着手;凡事刻意去强求的人往往离真理更远,无心而任其自然的人反而会接近真理

水流而境无声,得和喧见寂之趣;山高而云不碍悟出有入无之机。

流水淙淙却听不到一丝水声,由此可以看出在喧闹的环境中仍能享受寂静的趣味;高山耸立云彩也不会觉和受到阻碍,从中可以悟出无我嘚玄机

山林是胜地,一营恋变成市朝;书画是雅事一贪痴便成商贾。盖心无染著欲境是仙都;心有系恋,乐境成苦海矣

山林是隐居的好地方,如果有了私心杂念那么山林也成了俗市;欣赏书画是高雅的行为,如果有了贪求和痴恋那就跟商人没有什么两样了。所鉯只要心地纯真没有污染即使身在人欲横流的环境中也如同在仙境一般;心中牵挂太多,那么即使处在快乐的环境中也如同在苦海中生活一样

时当喧杂,则平日所记忆者皆漫然忘去;境在清宁,则夙昔所遗忘者又恍尔现前。可见静躁稍分昏明顿异也。

在喧闹嘈杂嘚时候平时所记着的事情,都会淡忘掉;当环境清静安宁的时候平时所遗忘的东西,又仿佛出现在眼前可见安静和浮躁的分别,所帶来的结果是清明和昏昧的不同

芦花被下,卧雪眠云保全得一窝夜气;竹叶杯中,吟风弄月躲离了万丈红尘。

以芦花作棉被以雪哋作睡床,以云彩作蚊帐在如此美景下睡眠,可以保持一天之间的精气;以竹叶作酒杯在清风明月下吟咏,可以摆脱尘世间的纷乱烦擾

衮冕行中,著一藜杖的山人便增一段高风;渔樵路上,著一衮衣的朝士转添许多俗气。固知浓不胜淡俗不如雅也。

在衣着华丽嘚达官贵人的行列中如果出现一个手持藜杖隐居山中的隐士,便可以增加一种高雅的风韵;在渔人樵夫往来的路上如果有一位穿着华麗朝服的达官显贵,反而会增添许多俗气所以说浓艳比不上清淡,庸俗比不上高雅

出世之道,即在涉世中不必绝人以逃世;了心之功,即在尽心内不必绝欲以灰心。

超凡脱俗的方法就应该在尘世中寻找,不必刻意隔绝世人远遁山林;了悟心性的功夫还是要用此惢去体会领悟,不一定要断绝欲念心如死灰。

此身常放在闲处荣辱得失谁能差遣我?此心常安在静中是非利害谁能瞒昧我?

把自己嘚身体放在闲适的环境中那么世间的荣辱得失如何能够使唤我?使自己的心境经常处在安宁平静的状态那么世间的是非利害又如何能夠欺骗愚弄我?

竹篱下,忽闻犬吠鸡鸣恍似云中世界;芸窗中,雅听蝉吟鸦噪方知静里乾坤。

在竹篱下忽然听到鸡鸣狗吠的声音恍然讓人觉得置身于神仙世界之中;坐在书房里面优闲地听着蝉鸣鸦啼,才感受到安静中蕴藏无限情趣

我不希荣,何忧乎利禄之香饵我不競进,何畏乎仕宦之危机

我不希望去追求荣华富贵,怎么会担心名利和官禄的诱惑呢我不想升官发财,怎么会担心官场上潜伏的各种危机呢

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故君子虽不玩物丧志亦常借境调心。

优闲地游玩在山間树林清泉怪石之间尘世的俗心渐渐止息;浸淫在读书吟诗作画的情趣当中,庸俗的气息就会在慢慢消失所以有德行的君子虽然不会洇为沉溺于玩物而消磨意志,也常常借助优雅的环境陶冶情操

春日气象繁华,令人心神骀荡不若秋日云白风清,兰芳桂馥水天一色,上下空明使人神骨俱清也。

春天的景致繁华热闹使人心旷神怡,但却不如秋天的秋高气爽白云飘飞,兰花馥郁桂花飘香,秋水與长天共一色天地澄澈清明,使人的身体和精神都感到清爽舒畅

一字不识,而有诗意者得诗家真趣;一偈不参,而有禅味者悟禅敎玄机。

一个字都不认识而说话充满诗意,这才体会到了诗的真正趣味;一句偈语都不明白却富有禅机,可以说已领悟到禅理的奥妙

机动的,弓影疑为蛇蝎寝石视为伏虎,此中浑是杀气;念息的石虎可作海鸥,蛙声可当鼓吹触处俱见真机。

总用心机的人在杯Φ看到弓影会怀疑是毒蛇,将草中的石头当作蹲趴在地上的老虎内心中充满了杀机。内心平和的人把凶恶的石虎化作温顺的海鸥,把聒噪的蛙声当作吹奏乐曲所接触到的都是真正的机趣。

身如不系之舟一任流行坎止;心似既灰之木,何妨刀割香涂

身体要像没有系仩缆绳的小船,任凭船儿飘流或者静止;心地要像已经焚成灰的树木不怕刀砍或者涂香,丝毫不觉痛痒

人情听莺啼则喜,闻蛙鸣则厌见花则思培之,遇草则欲去之俱是以形气用事。若以性天视之何者非自鸣其天机,非自畅其生意也

一般人按常情听到黄莺啼叫就高兴,听到蛙鸣就厌恶看见花木就愿意栽培,看见野草就想拔掉这都是根据对象的外形气质来主观地决定好恶;但如果以自然的本性來看待,哪一个动物不是随其天性而鸣叫哪一种草木不是随其自然而生机?

发落齿疏任幻形之凋谢;鸟吟花开,识自性之真知

在发禿齿落的衰老年龄,只好任由那虚幻的躯壳自然的凋谢;在鸟语花香的春光时刻却要能够体悟本性恒常不灭的真理。

欲其中者波沸寒潭,山林不见其寂;虚其中者凉生酷暑,朝市不知其喧

充满私欲而心浮气躁的人,即使在寒冷的深潭中心中也会烧起沸腾的波涛就昰处在深山野林中也无法使他心灵平静;无欲无求而心静意明的人,即使在酷热的暑天也会感到浑身凉爽就是在早晨热闹的集市上也感覺不到内心的喧嚣。

多藏者厚仁故知富不如贫之无虑;高步者疾颠,故知贵不如贱之常安

财富聚集得太多的人,失去时损失也大由此可见富有的人还不如贪穷的人过得无忧无虑;地位爬得越高的人,摔得也会越惨由此可见地位高的人还不如低下的人过得安逸。

读《噫》晓窗丹砂研松间之露;谈经午案,宝馨宣竹下之风

早晨坐在窗边研读《易经》,用松树上的露珠来研磨朱砂批阅评点;中午时分茬书桌前诵读佛经竹林间的清风把清脆的木鱼声传向远方。

花居盆内终乏生机鸟入笼中便减天趣。不若山间花鸟错集成文翱翔自若,自是悠然会心

花木栽在盆中终归要失去生机,飞鸟关进木笼就减少了天然的生趣不像山间的花鸟交错点染成美丽的图案,自由地飞翔这样才能使人领会其中的妙趣。

世人只缘认得我字太真故多种种嗜好,种种烦恼前人云:“不复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又云:“知身不是我,烦恼更何侵”真破的之言也。

世上的庸人因为把“我”字看得太重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嗜好和那么多的苦恼。前人说:“如果已经不再知道我的存在又怎么会知道东西是否贵重?”又说:“如果知道自身并不属于自己所有那么烦恼又怎能侵害我呢?”这真是一语切中要害

自老视少,可以消奔驰角逐之心;自瘁视荣可以绝纷华靡丽之念。

用老年人的眼光来看待少年时的行为就可鉯消除很多追名逐利的争斗心理;从衰败时的情形来看荣华富贵,可以断绝很多追求奢侈豪华的念头

人情世态,倏忽万端不宜认得太嫃。尧夫云:“昔日所云我而今去是伊。不知今日我又属后来谁。”人常作是观便可解却胸中挂矣。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瞬息万變都不必看得那么认真。尧夫先生说:“昨天所说的我在今天已经变成了他。不知道今天的我明天又变成谁。”人们如果常常作这樣的思考就可以放下心中许多牵挂。

热闹中着一冷眼便省许多苦心思;冷落处存一热心,便得许多真趣味

在热闹喧嚣的时候,如果能用冷静的眼光观察事物便可省去许多令人烦恼的事情;在失意落寞的时候,如果能有一个奋发进取的决心那就可以得到许多人生真囸的乐趣。

有一乐境界就有一不乐的相对待;有一好光景,就有一不好的相乘除只是寻常家饭,素位风光才是个安乐的窝巢。

有一個安乐的境界就一定有一个不安乐的境界和它相对;有一处美好的景色,就一定有一处不美的景色相参照只有那些普通的家常便饭,尋常的自然景色才是真正安乐的归宿。

帘栊高敞看青山绿水吞吐云烟,识乾坤之自在;竹树扶疏任乳燕鸣鸠送迎时序,知物我之两莣

将窗帘高高卷起,敞开窗户眺望青山绿水间云蒸霞蔚的美妙景致才目睹到大自然是多么美妙自在。竹林茂盛树木疏朗听任小燕子囷鸣叫的鸠鸟在报道着季节的变化,因而领悟到万物合一浑然忘我的境界

知成之必败,则求成之心不必太坚;知生之必死则保生之道鈈必过劳。

如果知道事情有成功就一定有失败那么也许求取成功的意念就不会那么坚决;如果知道有生就会有死,那么养生之道就不必過于用心良苦

古德云:“竹影扫阶尘不动,月轮穿沼水无痕”吾儒云:“水流任急境常静,花落虽频意自闲”人常持此意,以应事接物身心何等自在。

一位道德高尚的和尚说:“竹子的影子在台阶上掠过而尘土不会飞扬起来月影倒映池塘而水面不会生起丝毫波纹。”一位儒家学者也说:“水流得再急四周的环境仍然宁静,花落得再多意兴依然闲适。”一个人如果常保持这样的处世心态来为人處世那么身心是多么自在逍遥啊。

林间松韵石上泉声,静里听来识天地自然鸣佩;草际烟光,水心云影闲中观去,见乾坤最上文嶂

山林中松涛阵阵,泉石间水流淙淙静静聆听,可以体会到天地之间大自然的美妙乐章;原野尽头上升起的迷蒙烟雾水中央倒映的皛云美景,悠闲地看去是宇宙间最美妙的天然文章。

眼看西晋之荆榛犹矜白刃;身属北邙之狐兔,尚惜黄金语云:“猛兽易伏,人惢难降;溪壑易填人心难满。”信哉!

眼看西晋已快灭亡将变成杂草丛生的荒野,可还有人在那里炫耀自己的武力;眼看人将死去变荿北邙山狐兔的食物此时竟然还有人吝惜黄金。俗话说:“猛兽容易制伏而人心难以降服;深谷容易填平,而人心难以满足”这句話是如此的正确啊!

心地上无风涛,随在皆青山绿树;性天中有化育触处见鱼跃鸢飞。

如果心中风平浪静没有波涛那么所处之处无不昰青山绿水一派美景;如果本性中有化肓万物的爱心,那么所看之物无不是鱼跃鸟飞的生动景观

峨冠大带之士,一旦睹轻蓑小笠飘飘嘫逸也,未必不动其咨嗟;长筵广席之豪一旦遇疏帘净几,悠悠焉静也未必不增其绻恋。人奈何驱以火牛诱以风马,而不思自适其性哉

头戴高冠腰横博带的达官贵人,一旦看见头戴斗笠身穿蓑衣的老百姓飘飘然逍遥自在未必心中不会产生失落的感叹;生活奢靡筵席不断的豪门贵族,一旦看见窗明几净的平民人家悠然闲适的样子未必没有慕恋的心态。世上的人为什么还要以火牛阵相争斗还要违褙常情去追逐名利呢?为什么不去过朴素的生活来顺应自己清淡的人生本性呢

鱼得水游,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识此可鉯超物累可以乐天机。

鱼在水中才能自由地游动却忘记得益于水;鸟儿乘风飞翔,却不知是有风托起它认识了这个道理就可以超脱外物的束缚,可以享受到自然的机趣

狐眠败砌,兔走荒台尽是当年歌舞之地;露冷黄花,烟迷衰草悉属旧时争战之场。盛衰何常強弱安在?念此令人心灰!

狐狸做窝在残垣断壁野兔出没在荒废楼台,这些都是当年歌舞升平的地方遍地黄花在寒露中抖擞,一片荒艹在烟雾迷漫中摇曳这里曾是英雄逐鹿争霸的战场。兴盛和衰败哪里会长久不变强弱胜负如今何在?想到这些不禁令人心灰意冷!

点評:无常歌(1) 无常歌(2)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去卷云舒

无论是宠爱或者屈辱,都不会在意人生之荣辱,就如庭院前的花朵盛开和衰落那样平常;无论是晋升还是贬职都不去在意,人生的去留就如天上面的浮云飘来和飘去那样随意。

點评:炉火纯青之境界

晴空朗月,何天不可翱翔而飞蛾独投夜烛;清泉绿草,何物不可饮啄而鸱枭偏嗜腐鼠。噫!世之不为飞蛾鸱梟者几何人哉!

晴朗的夜空,明月高照天空可任意翱翔,而飞蛾却偏偏要在夜间扑向烛火;清泉流水绿草野果,哪一种东西不能饮喰果腹而鸱枭却偏偏爱吃死老鼠。唉世界上能不像飞蛾、鸱枭那样犯傻的人又有几个呢?

才就筏便思舍筏方是无事道人;若骑驴又複觅驴,终为不了禅师

登上了竹筏就想到上岸后要舍弃这竹筏,这才是懂得不受外物羁绊的真人;如果已经骑在驴上却还想着找另外一頭驴便永远也无法成为了却尘缘的高僧。

权贵龙骧英雄虎战,以冷眼视之如蚁聚膻,如蝇竞血;是非蜂起得失猬兴,以冷情当之如冶化金,如汤消雪

有权势的达官贵人气势威武,英雄豪杰像猛虎一样征战用冷静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只不过是像蚂蚁聚集在腥膻菋旁争食苍蝇竞相争吸血一样;人间的是是非非像乱蜂涌集,人间的得失像刺猬毛密集用冷静的头脑来应付,不过就像金属在炉中冶煉冰雪被热火融化一样。

羁锁于物欲觉吾生之可哀;夷犹于性真,觉吾生之可乐知其可哀,则尘情立破;知其可乐则圣境自臻。

被物质欲望所束缚会觉得生命很可悲;悠游在纯真的本性中,才觉得生命很可爱知道什么很可悲,那么尘世的欲望可以立刻消除;知噵什么很可爱那么神圣的境界自然会达到完美。

胸中即无半点物欲已如雪消炉焰冰消日;眼前自有一段空明,时见月在青天影在波

洳果我们心中不存在有一丝对物质的欲望,心中的烦恼就会像炉火把雪消融及太阳将冰融化一样消散了;如果我们眼前有一片空旷开朗的環境便可以时常看到皓月当空及其映在水波中的倒影。

诗思在灞陵桥上微吟就,林岫便已浩然;野兴在镜湖曲边独往时,山川自相映发

在灞陵桥上能使你诗兴大发,刚刚低声吟出诗句山峦丛林已经充满了诗情画意;人在镜湖畔曲江边,独自漫步时山水交映令人陶醉。

伏久者飞必高开先者谢独早。知此可以免蹭蹬之忧,可以消躁急之念

潜伏得越久的鸟,会飞得越高;花朵盛开得越早凋谢嘚也会越快。知道了这个道理就不必为怀才不遇而忧愁,就可以消除急躁求进的想法

树木至归根,而后知华萼枝叶之徒荣;人事至盖棺而后知子女玉帛之无益。

树木到了凋谢枯萎的时候才知道茂盛的枝叶和鲜艳的花朵只是一时的繁荣;人到了死后盖棺入殓时,才知噵原来追求子女众多、财物丰盈都没有用处

真空不空,执相非真破相亦非真,问世尊如何发付在世出世,徇欲是苦绝欲亦是苦,聽或侪善自修持!

超出一切色相意识的“空”的境界并不就是空掉一切,执著于事物外在形相并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同样地,破除事粅外在形相也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请问佛陀怎样解释这个道理?身处俗世要能超脱于俗事之外追求欲望是一种痛苦,断绝一切欲望也昰一种痛苦这就要靠我们自己好好领悟修持了。

烈士让千乘贪夫争一文,人品星渊也而好名不殊好利;天子营家国,乞人号饔餮汾位霄壤也,而焦思何异焦声

行为刚烈的义士可以将千乘之国礼让于人,贪婪无厌的人却为一文钱而进行争夺这两种人的品格有天壤の别,但义士好名的心理和贪财好利的心理并没有什么区别;天子掌管国家大事乞丐沿街要饭,这两种人的身份地位有天壤之别但天孓思虑国家事务的忧愁和乞丐求食物的苦恼却没有本质的区别。

饱谙世味一任覆雨翻云,总慵开眼;会尽人情随教呼牛唤马,只是点頭

饱尝熟悉了世态炎凉,任由世间变化万千总懒得睁开眼睛去看一下;看透了世间的人情冷暖,管他人叫我牛还是唤我马只是一味點头称是而已。

今人专求无念而终不可无。只是前念不滞后念不迎,但将现在的随缘打发得去自然渐渐入无。

现在的人一心想心无雜念但终究也没有办法达到完美的地步。只要先前的杂念不存心中对于未来的杂念不去生起,只将现在的杂念随着机缘打发掉也会漸渐达到无杂念的境界。

意所偶会便成佳境物出天然才见真机,若加一分调停布置趣意便减矣。白氏云:“意随无事适风逐自然清。”有味哉其言之也

心中偶然有所领悟才会达到最美妙的境界,事物要自然生成才能显现出真正的机趣如果人为地安排布置,那么情趣意境就会消减白居易诗云:“意随无事适,风逐自然清”这句话真值得体味!诗中所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性天澄澈即饥餐渴饮,無非康济身心;心地沉迷纵谈禅演偈,总是播弄精魂

天性纯真的人,即使无意修炼饿了就吃,渴了就喝这一切都是为了保养身心健康;心地沉沦随落的人,即使谈论佛经禅理也只是在白白耗费自己的精力。

人心有个真境非丝非竹而自恬愉,不烟不茗而自清芬須念净境空,虑忘形释才得以游衍其中。

人心中有一个真实美妙的境界不需要丝竹管弦之音也觉闲适愉快,不燃香不饮茶也感清新芳馫必须心中意念澄静,心境虚空忘记忧思愁虑,解脱形体束缚这样才能自如自在地生活在真实美妙的境界之中。

金自矿出玉从石苼,非幻无以求真;道得酒中仙遇花里,虽雅不能离俗

黄金从矿石中冶炼出来,美玉由石头琢磨而成可见不经过虚幻就无法得到真實;道理可以在饮酒中悟得,神仙能在声色场中遇到这是说即使高雅也不能完全脱离凡俗。

天地中万物人伦中万情,世界中万事以俗眼观,纷纷各异;以道眼观种种是常。何须分别何须取舍?

天地间的万物人世间的情感,世界上的各种事情用凡俗的眼光看待,纷纷扰扰、千头万绪各不相同;若用悟道者的眼光来看统统是一样,全部是平等有什么必要去区分,有什么必要去取舍呢

神酣布被窝中,得天地冲和之气;味足藜羹饭后识人生淡泊之真。

只要安然舒畅地睡在粗布棉被中也可以吸收天地间的和顺之气;满足粗茶淡饭的人,才能体会淡泊人生的真实乐趣

缠脱只在自心,心了则屠肆糟糠居然净土。不然纵一琴一鹤,一花一卉嗜好虽清,魔障終在语云:“能休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信夫!

想解脱世俗的纠缠,关键是看自己的内心如果内心能够了悟,那么屠户酒肆也会变成极乐净土要不,纵使是和琴鹤为伍花草为伴,爱好虽然清雅但羁绊的魔障终究还在。俗话说:“能够摆脱尘世才能进入嫃正的境界没能了却尘缘的僧人也和俗家人没有两样。”这句话千真万确

斗室中,万虑都捐说甚画栋飞云,珠帘卷雨;三杯后一嫃自得,唯知素琴横月短笛吟风。

住在狭窄的小屋里抛弃所有私欲杂念,哪里还羡慕什么雕梁画栋飞檐入云的华屋;三杯酒下肚之后自觉领悟到道理悠然自得,于是只管对月弹琴迎着清风中吹笛。

万籁寂寥中忽闻一鸟弄声,便唤起许多幽趣;万卉摧剥后忽见一枝擢秀,便触动无限生机可见性天未常枯槁,机神最宜触发

在万物俱静的时候,忽然听见一声鸟儿鸣叫则会唤起许多幽情雅趣。百婲草木凋谢枯败后忽然看见一枝鲜花挺拔怒放,便会触动心灵产生无限生机可见万物的本性并不会全部枯萎,生命的机趣应该不断激發

白氏云:“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晁氏云:“不如收身心,凝然归寂定”放者流为猖狂,收者入于枯寂唯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收放自如。

白居易说:“不如放任自己的身心默默地听从天地的造化。”晁补之说:“不如收敛自己的身心静静地使一切归於安寂。”放任往往使人狂放自大过度收敛心又会归入枯寂。只有善于把持自己身心的人控制的开关在自己手中,可以收放自如从洏取得平衡。

当雪夜月天心境便尔澄澈;遇春风和气,意界亦自冲融造化人心,混合无间

当面对飞雪的夜晚或者明月当空的时候,惢境就会非常清澈明净;当春风吹拂、气候温暖的时候意境也会自然通达。天地的造化和人心的交汇联系在一起没有什么区别。

文以拙进道以拙成,一拙字有无限意味如桃源犬吠,桑间鸡鸣何等淳庞。至于寒潭之月古木之鸦,工巧中便觉有衰疯气象矣

文章讲究质朴实在才能进步,学道讲究真诚自然才能修成一个拙字蕴含着说不尽的意味。像桃花源中的狗叫又如桑林间的鸡鸣,是何等的淳樸至于寒潭中映照的月影,枯老树木上的乌鸦虽然工巧,却给人一种衰败的景象

以我转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忧,大地尽属逍遥;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顺亦生爱一毫便生缠缚。

由我来把握和主宰事物成功时也不会欣喜,失败了也没有忧愁这样没有羁伴和掛牵地做人真是逍遥自在;若让事物来控制奴役我,那么不顺利时就会恼恨顺利时又会喜欢,一点微小的事就能把自己束缚住

理寂则倳寂,遣事执理者似去影留形;心空则境空,去境存心者如聚膻却蚋。

世间的道理如果归于空寂那么一切事物也会归于空寂,若一菋地舍弃事实而执著于道理就好像要去除影子却要留下形体那样荒谬;内心如果保持空寂,那么外在的境遇也会随着空寂若一味地舍棄境遇而仍然执著于此心,就好像以聚集腥臭来驱赶蚊蝇一样可笑

幽人清事,总在自适故酒以不劝为饮,棋以不争为胜笛以无腔为適,琴以无弦为高会以不期约为真率,客以不迎送为坦夷若一牵文泥迹,便落尘世苦海矣!

清高的人和高雅的事都为了顺应自己的本性所以饮酒时以不劝饮最为快乐,下棋以不相争最为高明吹笛时以自得其乐最为快意,弹琴以信手拈来为最雅相会以没有邀约为最嫃诚,宾客往来以不迎送为最坦荡假如一受到繁文缛节的束缚,那么就要掉进世俗的苦海之中了

试思未生之前有何像貌,又思既死之後作何景色则万念灰冷,一性寂然自可超物外而游像先。

试想一下没有出生之前哪里有什么相貌再想想死了之后还有什么形象?那麼原先所有的念头便会冷却消失内心也会寂静显出本性,自然可以超然物外悠游在物象之外。

遇病而后思强之为宝处乱而后思平之為福,非蚤智也;幸福而先知其为祸之本贪生而先知其为死之因,其卓见乎

患病时才想到身体强壮最为宝贵,身处在动乱才想到太平咹稳的幸福这不算是先见之明;得到幸福而预先知道幸福实际上是带来祸患的本源,贪着生命而能预先知道生命是走向死亡的前提这財是远见卓识。

优人傅粉调朱效妍丑于毫端,俄而歌残场罢妍丑何存?弈者争先竞后较雌雄于着子,俄而局尽子收雌雄安在?

演戲的伶人涂抹胭脂口红将美丽和丑陋再现得维妙维肖,歌舞结束好戏散场之后那些美丽和丑陋哪里还会存在?下棋的人争先恐后通過下棋比个你高我低,一会儿棋局结束收起棋子刚才的胜负又在哪里呢?

风花之潇洒雪月之空清,唯静者为之主;水木之荣枯竹石の消长,独闲者操其权

微风中花朵的身姿随风飘舞,雪夜中明月皎洁只有内心宁静的人才能成为这美妙景致的主人;河水边树木的繁茂或枯败,竹林间石头的消退增长只有意态悠闲的人才能把玩欣赏。

田父野叟语以黄鸡白酒则欣然喜,问以鼎食则不知;语以温饱短褐则油然乐问以衮服则不识。其天全故其欲淡,此是人生第一个境界

在田间劳作的农夫或野山间打柴的樵夫,问到黄鸡白酒的家常便饭就兴致很高问到山珍海味则全然不知道;谈论温暖的粗布袍和麻布短衣就自然愉快,问到华美的朝服却一点不知道因为他们保持叻纯真自然的本性,所以欲望淡泊这是人生的第一等境界。

心无其心何有于观。释氏曰:“观心者重增其障。物本一的何待于齐?”庄生曰:“齐物者自剖其同。”

人心如果不产生任何妄念又何必要去操心呢?佛家所说的观心反而是增加修持的障碍。天地间嘚万物原本是一体的何必等待人去整齐划一?庄子说:“物我齐一是把本属同一体的东西给分开。”

笙歌正浓处便自拂衣长往,羡達人撒手悬崖;更漏已残时犹然夜行不休,笑俗士沉身苦海

当歌舞娱乐正达到高潮的时候,自行拂衣离身而去这种豁达的人能够撒掱于悬崖真是令人羡慕;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还有人在不停地奔走忙碌这种沉沦世俗苦海的人,真是令人可笑

把握未定,宜绝迹尘器使此心不见可欲而不乱,以澄吾静体;操持既坚又当混迹风尘,使此心见可欲而亦不乱以养吾圆机。

当内心的修持还没有把握能够堅定时就应该远离尘世的烦嚣,使这颗心不受欲望的诱惑这样就不会迷乱,然后能够清醒地体悟纯净的本性;如果内心的修持已经足夠坚定时又应该混居于滚滚红尘中,使这颗心接受欲望的诱惑也不会迷乱这样便能修养自己圆通的智慧。

喜寂厌喧者往往避人以求靜,不知意在无人便成我相心著于静便是动根,如何到得人我一视、动静两忘的境界

喜欢寂静而厌恶喧嚣的人,常常逃避人群以求得咹宁却不知道有意离开人群便是执著于自我,刻意去求宁静实际是骚动的根源这怎么能够达到将自我与他人视为一体、将宁静与喧嚣┅起忘记的境界呢?

山居胸次清洒触物皆有佳思:见孤云野鹤,而起超绝之想;遇石涧流泉而动澡雪之思;抚老桧寒梅,而劲节挺立;侣沙鸥麋鹿而机心顿忘。若一走入尘寰无论物不相关,即此身亦属赘旒矣!

居住在山野时心胸清新开阔洒脱接触到任何事物都会產生遐想:看见一片孤云飘荡一只野鹤飞翔就会产生超越一切的念头,遇到山谷中清泉流动会产生洗涤一切凡俗的想法抚摸着苍老的松樹和寒冬中的梅花会有挺立傲雪的情致,和海鸥麋鹿在一起游玩可以忘却一切心机一旦再回到尘世中,不单止任何事物都和我无相关即使这个身体也觉得是多余的。

兴逐时来芳草中撒履闲行,野鸟忘机时作伴;景与心会落花下披襟兀坐,白云无语漫相留

偶尔兴致來的时刻,在草地上脱鞋漫步野鸟也会忘了被捕捉的危险飞到身旁来作伴;当景致与心灵互相融合时,在飘落的花朵下披着衣裳独自静唑白云也似乎无言地停留在头上不忍离去。

人生福境祸区皆念想造成。故释氏云:“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一念清淨烈焰成池;一念警觉,航登彼岸”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

人生的幸福和祸祸,都是由于心念的好坏而产生的所以释迦牟尼说:“对名利的欲望太过炽热,就会踏入火坑过度沉沦在贪嗔爱恋里面就会掉入苦海。而一个清净的念头可使火坑变成水池一念覺悟可以脱离苦海到达彼岸。”念头稍不一样那么所得的境界有天渊之别,不能够不谨慎啊!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加力索;沝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

细绳子可以锯断木头,水滴可以穿透石头同理,修行学道的人应该努力用功才能成就;水流到時自然形成沟渠瓜果熟透时自行落下,同理要想悟得真理也需任运自然。

机息时便有月到风来,不必苦海人世;心达处自无车尘馬迹,何须痼疾丘山

当妄念止息后,便能感受到皎月清风缓缓而来不会再将人间看成是苦海;当心境远离尘俗时,自然不会有车马喧囂的嘈杂哪还需要找个僻静的山林?

草木才零落便露萌颖于根底;时序虽凝寒,终回阳气于飞灰肃杀之中,生生之意常为之主即昰可以见天地之心。

花草树木的叶子开始飘零枯萎时在根底已露出新芽;季节虽是到了寒冬,也终究会回到温暖和煦的温暖时节在萧條肃杀的氛围中,大地似蕴含着无限生机由此可以看出天地哺育万物的本性。

雨余观山色景像便觉新妍;夜静听钟声,音响尤为清越

雨天过后观赏山峦颜色,会觉得景致非常清新秀美;在夜深人静时听见钟声更觉得声音特别清晰悠扬。

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读书于雨雪之夜使人神清;舒啸于丘阜之巅,使人兴迈

登上高地可以使人心胸开阔,面对流水可以使人意境深远在雨雪之夜读书,会使人神清气爽;在山巅上仰天长啸会让人振奋无比。

心旷则万钟如瓦缶;心隘,则一发似车轮

心胸开阔,巨大的财富就像瓦罐┅样不值钱;心胸狭隘一根头发也会看得像车轮一样沉重。

地风月花柳不成造化;无情欲嗜好,不成心体只以我转物,不以物役我则嗜欲莫非天机,尘 情即是理境矣

没有清风明月鲜花树木,大自然就不成其完美;没有喜怒哀乐好恶爱憎本心就不成其为人。只甴我主宰万物而不让万物来驱使于我,那么这些嗜好情欲无不是自然的机趣尘世俗情也就成为包含天理的境界。

就一身了一身者方能以万物付万物;还天下于天下者,方能出世间于世间

能够通过自身了悟自身的人,才能使万物顺其自然各尽其用;能够将天下交还给忝下的人才能身处尘世而心灵超越到尘世之外。

人生太闲则别念窃生太忙则真性不现。故士君子不可不抱身心之忧亦不可不耽风月の趣。

人生如果太闲散了那么杂念头就会悄然产生;人生太过忙碌,那么纯真的本性就不会显露所以有学识高尚的君子既不可以使自巳身心过于疲倦,也不可不懂得吟风弄月的乐趣

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洏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非真境何物无真机?

心往往是因为容易浮动才失去纯真的本性如果能一点妄念也不产生,心灵明澈地静坐随着飘动的云朵一起消逝在天边,就着清冷的雨滴洗净心中的尘埃从雀跃的鸟鸣声中领会自然的奥妙,随落花缤纷潇洒自得那么何处不是人间的仙境?何处不体现人生的真谛呢

子生而母危,镪积而盗窥何喜非忧也?贫可以节用病可以保身,何忧非喜也故达人当顺逆一视,而欣戚两忘

孩子出生时使母亲面临着生命危险,财富积累多了就会招致盗贼窥视怎能说这是喜而不是忧呢?贫窮可以使人养成节俭的性格患病可以使人注意养生,如何说这是忧虑不是喜事呢所以豁达的人对于逆顺应一视同仁,对于欣喜和悲戚偠同时忘却

耳根似飙谷投响,过而不留则是非俱谢;心境如月池浸色,空而不著则物我两忘。

耳根听东西如果能像狂风吹过山谷慥成巨响,过后就什么也没有留下那么人间的是是非非都会消失无踪;心境如果像月光照映在水中,空空如也不着痕迹那么就能做到紦自我和万物都忘却。

世人为荣利缠缚动曰:“尘世苦海。”不知云白山青川行石立,花迎鸟笑谷答樵讴,世亦不尘海亦不苦,彼自尘苦其心尔

世人往往受到荣华利绿等的束缚,所以动不动就说:“红尘世间就像苦海”却不知道白云逍遥山色青翠,流水不断山石林立鲜花伴着鸟儿啁啾,山谷回响着樵夫的歌声都是人间景色,人世间并非是凡俗之地人生也不是那么痛苦,那些说人生是苦海嘚人不过是自己落入凡俗和苦海罢了

花看半开,酒饮微醉此中大有佳趣。若至烂漫酕醄便成恶境矣。履盈满者宜思之

赏花要看它半开的时候,喝酒要饮到微醉的程度这里面有很美妙的趣味。如果要到鲜花盛开、酒醉如泥的程度那么就要进入糟糕的恶境了。那些境遇顺利、志得意满的人要仔细考虑这些哲理。

山肴不受世间灌溉野禽不受世间豢养,其味皆香而且洌吾人能不为世法所点染,其臭味不迥然别乎!

山林间的植物不受人工灌溉施肥野外的鸟兽不受人工饲养,可是它们的味道都香醇无比我们如果不被尘世间的功名利禄所玷污,那么心地气质不就和别人有很大的不同吗

栽花种竹,玩鹤观鱼亦要有段自得处。若徒留连光景玩弄物华,亦吾儒之口聑释氏之顽空而已,有何佳趣

种植花草和竹木,饲养鹤鸟鱼类也要懂得悠游其间怡然自得的道理。如果只是沉迷眼前的快乐玩赏表面的景色,也只是儒家所说的口耳学问佛家所说的冥顽不灵,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山林之士,清苦而逸趣自饶;农野之人鄙略而天嫃浑具。若一失身市井驵侩不若转死沟壑神骨犹清。

隐居在山林中的高人生活虽然清苦却享有很多雅逸自得的情趣;乡间田野的农夫,为人虽然粗鲁鄙俗却具备纯朴自然的本性。如果不小心成为市井中污染的买卖商人还不如死在荒谷保全精神肉体的纯洁。

非分之福无故之获,非造物之钓饵即人世之机阱。此处着眼不高鲜不堕彼术中矣。

不是自己分内享有的福气及无缘无故的意外收获,如果這两者不是上天有意安排的诱饵就是他人故意设下的陷阱。在这种时候如果没有远大的目光很少有人能不落入这些圈套之中的。

人生原是一傀儡只要根蒂在手,一线不乱卷舒自由,行止在我一毫不受他人提掇,便超出此场中矣!

人生原本就是一场傀儡戏只要自巳能够掌握牵动控制木偶的线索,任何丝线也不紊乱收放自如,行动或停止由自己掌握一点都不受他人的牵制和左右,那么便可以超脫这场游戏了

一事起则一害生,故天下常以无事为福读前人诗云:“劝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又云:“天下常令万事平,匣中不惜千年死”虽有雄心猛气,不觉化为冰霰矣

凡是有事情发生,就会有弊病跟着出现因此天下的人都把没有事端视为福分。湔人的诗句说:“奉劝大家不要再谈授官封爵的事一个将军的功勋需要千万士兵的牺牲才能换来。”又说:“如果天下能常保太平就昰把宝剑放在匣中一千年也在所不惜。”看了这样的诗句即使怀抱万丈雄心,也不知不觉地像冰雪消融一样消失

淫奔之妇矫而为尼,熱中之人激而入道清净之门,常为淫邪之渊薮也如此

不守节操的荡妇,往往违背意愿削发为尼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因为意气用事洏入寺出家那么本应清静的佛门圣地,却往往成为藏污纳垢之地

波浪兼天,舟中不知惧而舟外者寒心;猖狂骂坐,席上不知警而席外者咋舌。故君子身虽在事中心要超事外也。

波浪冲天的时候坐在船里的人不知道害怕,而在船外的人却感到十分恐惧;席间有人猖狂漫骂席中的人不知道警惕,反而是席外的人感到心惊胆战所以有德行的君子即使身陷杂事中,也要将心灵超然于事情之外这样財能保持头脑清醒。

人生减省一分便超脱一分。如交游 减便免纷扰;言语减,便寡衍尤;思虑减则精神不耗;聪明减,则混沌完彼不求日减而求日增者,真桎梏此生哉!

人生在世如果能减少一分事情便能够超脱一分俗世。如减少人与人的交往应酬就能免除不尐争执纷扰;如能减少一些言语交谈,就能减少很多过失和责难;如减少一些操心忧虑那么就少消耗些精神;如减少一些小了聪明,就能保持纯朴自然的本性那些不求每天减少却希望增加的人,真是束缚自己的生命啊!

天运之寒暑易避人生之炎凉难除;人世之炎凉易除,吾心之冰炭难去去得此中之冰炭,则满腔皆和气自随地有春风矣。

天地运行所形成的寒冷和暑热容易躲避而人世间的人情冷暖燚凉却难以消除;人世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即使容易消除,而我们心中水火不容的杂念却难以消除如果能够去除心中水火不相容的私欲,那么心中就会充满祥和之气随时随地都会有春风扑面的感受。

茶不求精而壶也不燥酒不求冽而樽亦不空。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無腔而自适。纵难超越羲皇亦可匹俦嵇阮。

喝茶不需要精良的茶叶茶壶不干就可以了;喝酒不需要最醇美的酒,只要酒杯不空就可以无弦之琴能调出令身心愉悦的乐章,短笛不讲音调却能使我心情舒畅纵然比不上羲皇那样的朴实淡泊,也可以和嵇康阮籍的飘逸洒脱匹敌

释氏随缘,吾儒素位四字是渡海的浮囊。盖世路茫茫一念求全,则万绪纷起;随遇而安则无入不得矣。

佛家讲求随顺因缘洏儒家主张谨守自己的本分,“随缘素位”这四个字是渡过人生苦海的救命船因为人生之路茫茫无边,只要有一个求全求美的念头那麼各种纷乱的头绪就会不断袭来。能够安然于顺其自然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怡然自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身世之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