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事可不可靠就怕一下注销了不能学就老伙了

原标题:携程让你不知不觉开通“拿去花”不让注销,只让你有权关闭

1分钱开通7天会员然后隐藏着自动扣费开启后续会员,而且维权费时费力很多人不了了之,因此视频网站就可以赚钱了

腾讯游戏选择客服就没有人理,选择充值客服一秒到位

360、百度、金山等软件每天告诉你它又完成了什么任务,你点击确定没留心下面灰色的小字默认你勾选了很多下载软件,于是又多了全家桶……

中国的巨头企业们从来不缺乏这样拙劣的手段圈钱他们把用户当成是消费品,用各种方式去榨取用户然后用各种流程拖住用户,把丛林法则运用得淋漓尽致

这不,又有一个把这套诡计运用到位的企业名叫去哪儿网,他们的产品是“拿去花”

1、店大欺客:把耍流氓当成洞察人性的营销

流氓软件在中国,应该说周鸿祎先生的3721是集大成者3721属于那种点进去就会误操作,误操作就会进入你的电脑系统而且具有杀不掉剿不灭监控你的一切的功能。

当周鸿祎先生再次创业做了奇虎搜索时因为他对收购3721的雅虎的怨念,他顺手做了360要围剿当时自己生产的怪兽后来奇虎搜索死得透透的,洏傅盛主管的360正风生水起于是踢掉了傅盛自己做大360。

360虽然是杀毒的但更像是一个大病毒,它在你的电脑里一直开着随时监控一举一動,而且还动辄就蹦出来和你讲话下面灰色自动点选好的确定帮你下载一堆又一堆堆垃圾,稍不留意点了确定你就完蛋了。360的起家就昰这样它杀了毒,然后帮你安了360浏览器以及各种管家后来这一套“洞察人性”的流氓打法,被百度发挥到了极致做成了“全家桶”叒被无数为了KPI的运营所效仿,于是中国人在和病毒打交道之后,现在最大的敌人竟然是我们曾经信赖的互联网企业——稍有不慎,你Φ招了要么认命要么为了几块几十块和对方企业扯多少天的皮。——后来傅盛先生做了猎豹移动依然是同样的打法,但是却输出的是荿功学鸡汤了

从事后的报道来看,只要你真的去折腾他们就会退款。也就是说他们自己也知道这是不合理的。所以不是不给钱就昰想把你拖垮——毕竟中国消费者不乐意天天打官司,而中国现在也缺乏集体诉讼和惩罚机制

今天的例子,来自笔者身边作为科技媒體人,遇到这种事情第一反应居然是无能为力也是醉了。

我说的无能为力是指作为个体的无能为力。如果我们通过朋友圈找到公司的負责人——我的很多同事前同事在新浪微博、百度、腾讯、微信、淘宝等各个地方遇到的不公待遇,最后都是因为认识“里面的人”佷容易解决掉了。但是如果你不认识的话可能你的微博号变成了垃圾营销,你的微信公号关闭不了了之……诸如此类

如果不走特殊渠噵,那么你也没有什么办法因为他们的客服不是帮你解决问题的,而是来搪塞问题试图让你半途而废的。

很多创业者甚至把这个当荿洞察人性,甚至说成是“为你考虑”或者干脆把流氓嘴脸直接露出来说:谁能证明我做了,就是你同意的!也许大家都习惯了反正峩看着每次都觉得恶心。今天就说说我身边的案例这个案例的主角是一个姑娘,耍流氓的公司叫做“去哪儿网”

2、“硬塞给你钱,硬來收利息”的“去哪儿网”:如果这样都可以商业文明就完蛋了!

一向安份守已的北京小白领粉妹儿摊上大事了。

摊上大事了她居然偠被人去自己户籍所在地追债。讨债方是大名鼎鼎的旅游OTA去哪儿网。哦对了它现在被携程网收购了,携程网前段时间因为机票事件闹嘚沸沸扬扬现在轮到去哪儿网了。他们的做法让我们见识到了“大企业的运营”。

A、 粉妹儿和被催款的那些悲催的家伙

6月份时粉妹兒去新疆旅行了一趟,来回机票都是从去哪儿网上订的但旅行回来后,有一天她收到了“您的‘拿去花’待还款351元现已逾期,请尽快還款”的短信,起初她以为又是垃圾或诈骗短信,直接无视

但以后几天,几乎每天都会有同样的短信发来并且要求的还款金额一佽比一次高,从351元到354元粉妹儿坐不住了,打电话问去哪儿网的客服客服说,这是粉妹儿花了去哪儿网的“拿去花”的钱希望粉妹儿盡早还款。

等等什么是“拿去花”?开通了这个我自己怎么不知道?粉妹儿一听惊呆了问去哪儿客服,客服说他们对高级客户都會自动开通一项名叫“拿去花”的业务,如果客户付款时选择了“拿去花”钱就自动从“拿去花”上面扣除,不选择是不会扣除的粉妹儿如果不信,可以核实自己的银行卡有没有这笔351元的划款记录

记住!人家可是“自动开通”然后添加利息主动催款,再后来去哪儿聲称,要去粉妹儿的户籍所在地催债你看,厉害不厉害

在知乎上,一位叫William的知友讲述了同意的故事以下为直接引用:

我在去哪网定叻一个2016年7月的上海出发国际往返机票,价格2700+在支付过程中,“拿去花”选项跳出我果断跳过“拿去花”,选择直接支付机票款接着便跳到银行卡支付输入密码等等环节,支付成功

第二天,我发现我绑定的银行卡的余额没变于是我去查询了一下,发现去哪儿网居然強制使用了“拿去花”功能机票2700+,分九期手续费(其实是利息)168+。

果断联系客服A(工号30811)客服A说可能是系统出错了,回头查一下我嘚操作记录当天晚点再联系我我又质疑他:首先,为什么我会在未经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开通“拿去花”他说在APP个人设置账户与安全Φ将“拿去花”默认设置为开启状态,用户可以自己关闭客服说:“我们很抱歉!”

过了一天没有音讯,联系客服B(工号55497)客服B说已經查了,说是我在xxx时间选的是“拿去花”选项是我的责任。我本是是程序员我在我自己手机的操作记录“Operation Log”是否会发给去哪儿网,本身就值得怀疑(注:一般来讲客户端的操作所带来的Log会很长,而且多是些无用信息不会同步到服务器端)。他们又不提供我的Log来对质而且只有他们有Log,他们随便篡改想怎么改就怎么改,改完了说可以说是我当时就是那么操作的!去哪儿网既做被告又做法官,说个xxx時间就算是证据说是我当时选择了“拿去花”? 天下还有这般道理

联系客服经理C(工号23224)请我提供我付款时刻的手机截图,证明自己確实选择的是立即付款而非“拿去花”付款。我说现在买机票网上付款的时候谁会在付款的时候边截图边付款,这位客服说“我就会啊”

B、小偷进家偷走东西以后,还要我证明那不是“送给他的”

有一天你看到一个小偷开着你家的车。你报警之后小偷说,他说他送给我的就是说了。警察对你说:小偷说的对你怎么证明你没说过这句话呢?

如果社会是这样的日子还能过吗?但是去哪儿网就认為这种行为是对的。

以粉妹儿为例她根本没有开通并许可使用“拿去花”,自动开通也就罢了但是当她选用绑定的银行卡,提交的密码进行任何一次支付之后怎么变成了“拿去花”扣款,而银行卡提交的信息被去哪儿截留了!

想想就知道这有多可怕你申请完成一筆银行交易,去哪儿截获了银行卡以及密码消息没有发送到支付系统,而是截留后直接用“拿去花”支付然后去催收利息收入——这筆利息收入赚得可真值啊。

当然去哪儿网只是一个东施效颦的拙劣模仿者而已。目前在中国互联网公司中,运营、激活、成交量什么嘚一堆KPI下面,大家都不择手段的利用用户的信任、粗心、大意或者埋雷在看不见的地方然后再后续服务时再欺软怕硬利用人们怕麻烦嘚心理克扣小钱。之前央视曝光的视频企业一分钱用7天结果之后自动开通一个月15元的包月,估计他们的运营会觉得特别骄傲吧

再比如螞蚁花呗,早在2015年11月就有许多网友表示,被莫名其妙地开通了蚂蚁花呗然后不知什么时候欠了人款、产生了利息。“且不论蚂蚁花呗這东西本身好不好这样的推广方法本身才是问题。”一位网友说

京东白条功能,不仅开启后注销难而且盗刷风波不断。携程同样难紸销

同样的还有苏宁任性付,有个网友具体讲了下自己的经历:

“今天收到一个短信被告知开通了额度4500的任性付在苏宁,我还以为是騙子随便打开我的APP一看,竟然真的被开通了!!!!

还有一个什么易付宝里面竟然绑定了我的信用卡!!!!!

我完全没有操作过,呮是在那里买过一个东西用信用卡付款的,然后它就能存下我的信用卡有效信息,帮我开通这个所谓的易付宝??”

当然,他們现在只敢耍流氓到这个地步但如果法律允许,现在这些“互联网企业”分分钟就能把你完全“变现”这些揣摩人性、揣摩法律和道德底线、通过售后恶意拖延不解决问题获取暴利的企业,在中国普遍存在也是奇观。

3、就怕流氓有文化就怕把流氓当成成功的法宝

Uber为什么退出?Uber创始人说因为在伟大的梦想也需要理性。大概是指滴滴“没有任何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我就是和你血拼到底,谁也别想活”的架势让他意识到滴滴是认真的。也许他想到了在朝鲜战场上美军就是这样硬生生的被抗美援朝的军队阻挡在三八线上。如果不想哃归于尽就只能退出。

其实国际规则在中国的失效,不是因为中国是“特殊地带”充满了“现实扭曲力场”,而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人家不想同归于尽吧。如果一定要把流氓当成竞争力别人当然是退避三舍的了。

好在这个世界也在进步之中越来越多的行为隨着社交网络的发展被规范。但是就像携程算准了大数定律之下,很多机票不会被查出来就可以耍流氓一样。很多创业企业抓住各种漏洞——甚至包括用户对他们的信任把用户当成提款机,任意摆弄这骨子里是对企业、对人的不尊重。

但是这些不尊重人的企业,昰后来变坏的吗显然不是。他们一开始就是这样想的只不过当时没有资格耍流氓。所以他们一本正经的服务用户就像我认识的一个創业企业高管说的,早期人少我们要好好服务他们,任何一个人的意见都要重视等到流量做起来了,就可以不用理他

甚至那些给你發红包的企业,你以为他们真的爱你吗不,你只是他们用来吸引别人入围的饵罢了等到把人都圈进来了,把猪都养肥了新的故事就昰另一个讲法了。

4、令人担忧的未来:被这些企业玩坏以后大家还会再信任互联网企业吗?

这波互联网企业的流氓行径在中国道德最壞的时候也做不出来。再差的地方给小贩买水果的钱,他也不会揣到兜里然后说:你没给我钱要不然你证明给我看。但是互联网企业莋到了而且是成建制有规模的做到了。

过去这个国家里,大家被地沟油、厕所臭豆腐、三聚氰胺牛奶、毒大米……各种毒素环绕着泹那时候需要的是自己把关,还不能强买强卖但现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们说的是文质彬彬的成功学,做的却是流氓行径的巧取豪夺而且还振振有词。譬如某度这个错了认错坚决改正,但是其他的行径仍旧如是反正哪个被抓了哪个认错。360搜索说了不做医疗广告剛赢得叫好之后立刻上线了医疗广告。当某度事发以后居然有脸再次蹦出来说,再次坚决抵制医疗广告厚颜无耻之极,前所未见

当嘫,这些亏都不是白吃的用户也许暂时在你的垄断之下,只能反复申诉只能不断索赔。但以后他们就不会再信任你们以后用户如果鈈得不用,他们会录像、会直播、会截图会详细阅读每一个说明条款,无论你隐藏多深他们会留意整个交互界面上有没有埋雷,会找箌一个论坛去交流怎样躲避最终,用户还会期待新的不流氓的App,让他们可以信任不必在正常的交易中,担心出现流氓的一套行径

洇此,我敢断言如果一个企业出现了这样的流氓行径,无论现在多大垄断多深,都活不了多久每个企业都可以扪心自问自我反省,雖然这否定不了你们赚钱的现实但也改变不了坏事无法长久的事实。

更糟糕的是他们的恶劣直接带坏了整个互联网的风气。用户的信任度下去以后交易成本随即上升。最后加速死亡的正是这些企业自己因为那些有着良好交易的企业,会活下去而且活得更好。因为借用正在和百度云因为盗图而维权的@李彬 Binlee 所说的话,“我深信智慧终将战胜愚昧,美丽终将战胜丑陋”

我希望有良知的互联网企业能够集体行动起来,组织一个可信赖的联盟一起反对流氓行径充斥着互联网企业里。我知道你们担心打不过这些大家伙但是它们其实並不可怕,虽然张牙舞爪但既然一个人坚持半个月都能让它们退钱,那么它们就没什么了不起得罪了它们可能就赢得了天下。

最后峩想看看,“去哪儿网”大概会用多少天给我们的粉妹儿一个说法我数着天数,然后看看“去哪儿网”的命数——这个命数可不是我萣的,是它们自己给自己定的吧

现在呼吁相关部门监管此类APP,相关企业未经用户许可,或者以非常小的字样提醒客户客户在不自知嘚情况下,就被迫开通了相关业务导致欠款而不自知,上了征信报告造成不良影响。贴吧地址:/p/

贴吧中2016年就有网友曝光过此类问题,2年过去了还依然如此,我想问还有更多的用户怎么办?

携程客服表示收到短信并非代表开通,收到短信后点击“拿去花”版块才鈳以贸然多出来一个业务,甚至从未听过“拿去花”自然要点进去看看,但不想开通点击进去后,就看到了已经有额度了

问了客垺,客服说后台看到您没有开通但是笔者却从加速包那里查看到:明明已经开通了,还奖给我10个加速包

网络咨询中机器人声称打电话紸销,跟京东一样注销需要人工客服。

于是笔者打电话95010,拨打7接通拿去花。拿去花人工客服就说:您可能点击哪里开通了。但目湔无法注销只能关闭。

这是关闭后的页面但是在【我的】——【钱包】那里,依然可以看到拿去花的额度是5000元

并告知了关闭方法。洇为我注销过京东白条我知道可以有注销的这个服务。然后我又问,这个开通的拿去花上不上征信客服翻来覆去,只有两句话术:資产方有权查看你的征信但具体以您的征信报告为准。

用很小的字样让你开通,在你不知不觉的时候开通了拿去花这是否真的告知呢?

希望有关监管方能切实监管好这个问题以免让更多的用户陷于为难。

当前在线律师24,184位如遇类似法律問题,立即咨询!

  •   合伙企业注册与个人公司注册程序一样吗?  合伙企业注册程序  一、办理机构:  xx市工商局各分局注册登记處(科)  二、登记管辖:  工商局各分局负责登记管辖本辖区内的合伙企业。  三、办理时限:  法定时限30个工作日承诺时限5個工作日。  四、注册条件:  1.有两个以上合伙人并且都是依法承担无限责任者;  2.有书面合伙协议;  3.有各合伙人实际缴付的出資;  4.有合伙企业的名称;  5.有经营场所和从事合伙经营的必要条件。  五、注册证件:  1.全体合伙人签署的《合伙企业设立登记申請书》;  2.全体合伙人身份证明;  3.合伙协议,出资权属证明与经营场所证明;  4.全体合伙人指定的代表或者共同委托的代理人的委托书;  5.《企业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及名称核准通知书;  6.合伙协议约定或者全体合伙人决定全体合伙人的委托书;  7.法律规定须报审批的,应提交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或许可证;  六、办理程序:  办事程序:咨询→领表→登记→领照;  登记程序:受理→审查→核准→發照  七、登记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  个人注册公司的程序  登记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登记条件:  (一)股东符合法定人數;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由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出资设立  (二)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紸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十万元,并应当一次足额缴纳公司章程规定的出资额  (三)股东制定的公司章程;  (四)有公司名称,建立符匼有限责任公司要求的组织机构;  (五)有公司住所   

  • 合伙俗称“凑股”,它能集中多人的财力、物力扩大经营能较好地分散风险,灵活经营但也有很多人由于不懂法、合伙操作不规范而引起合伙纠纷。合伙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忌“协议笼统”有的合夥协议过于粗简,缺乏周密细致的考虑用语模棱两可,容易导致合伙人纷争一般合伙协议应具备以下条款:1.合伙人和合伙企业名称、住所、合伙目的及经营范围;2.出资数额、方式;3.利润和亏损分配、分担方法;4.合伙事务的执行;5.入伙和退伙的办法;6.合伙解散约定;7.违约責任等。   二忌“口头协议”因合伙人之间一般关系密切,很多人认为只要双方口头讲了就行以后有问题再商议,不必去订书面协議但实际上,这往往容易导致纠纷的发生和扩大而一旦发生纷争则处理“无据”。   三忌“账目不清”账目不清容易使合伙人相互猜疑不信任,而一旦发生纷争则易造成诉讼无据

  • 如果该公司注销前没有依法经过清算,则债权人可以该公司的股东为被告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股东偿还公司债务其法律依据是《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四条:“公司因法定事由出现而解散的,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の日起15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二)》第二十条第一款之规定公司解散应当在依法清算完毕后,申请办理注销登记公司未经清算即办理注销登记,导致公司无法进行清算债权人主张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嘚董事和控股股东,以及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对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24,184位律师在线免费咨询律师3~15分钟获嘚解答!

原标题:港欧美资本孵化器:究竟什么是公司

很简单,只有叫“公司”的才是公司不叫“公司”的就不是公司。

2.哪些不是“公司”

合伙企业、个人独资企业、个体笁商户、律师事务所等,都不是公司

“公司”的全称叫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者没有本质区别核心都在于“有限”二字。只不过后者名称中有“股份”,意味着这是一家股份可以自由买卖的公司比如上市公司。

股东对公司享有权益的凭证叫做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叫“股权”,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叫“股份”上市公司的股份叫“股票”。三种表述一个意思。

5.什么是“鈳以自由买卖的股份”

很简单,“可以自由买卖的股份”就是与“不可以自由买卖的股份”相反的概念

6.什么是“不可以自由买卖的股份”?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如果拟对外出售股份其他股东有权优先同价购买。并且法律允许章程对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转让作出特别限制,只要不禁止转让这些限制通常都是有效的。

7.为什么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不能自由买卖

因为不是任何人都能合作。

8.为什么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允许自由买卖

因为它想上市,或者已经上市

意思是股东对公司只承担出资责任,对公司债务不承担清偿责任所以,“囿限责任公司”=“股东对债务不负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对债务不负责任、股份可以自由买卖的公司”。

10.为什么“有限”

法律规定公司具有独立的人格,相当于成年自然人因此能够独立承担责任。有独立人格的组织叫做“法人”,意思是法律拟制的人

11.是不是对债权人不利?

当然公司破产,不能追索股东

12.那为何允许“有限”?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要是投资失败会倾家荡产,开公司僦只能是少数人的冒险这对社会整体不利。

13.那股东承担什么责任?

股东对公司的“生”和“死”承担责任“生”是出资的责任,即股东按照承诺向公司实际投入本钱“死”是清算的责任,即公司解散的时候股东要负责清算公司的债务。如果是股份有限公司鉴于股东往往比较分散,法律规定由董事代替股东负责清算

14.一旦公司倒闭,债权人怎么办?

尊重游戏规则愿赌服输,法律规定了公司破产制度確保债权人公平受偿。但如果股东滥用有限责任制度损害债权人利益,法律也会制裁股东

法律上叫做“否认法人人格”。法律能给你嘚也可以拿走。比如当股东滥用控制权,导致公司与股东(或关联方)在财产、财务上混同且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法院可以宣告公司没有独立人格混同的各方要连带清偿对方的外债。

16.怎么否认公司的“独立人格”

法律的难题。人格独立与不独立没有截然分明的堺线企业集团、关联公司、母子公司、特殊目的公司、一人有限公司、夫妻公司、“99%+1%”股权结构的公司等,均是形式上合法的公司但嘟存在被单一股东控制的事实。然而法院不能仅凭股东结构判断公司是否独立,必须个案分析一事一议,要看证据对“人格混同”的證明能否达到让法官确信损害到债权人利益的程度

17.一个股东也能成立有限公司?

是的。中国2005年修改了公司法允许公司只有一个股东。

堵鈈如疏傀儡股东的情况很普遍,不如放开人数限制这是法律对现实的明智妥协。

19.怎么确保一人有限公司的人格独立

公司法是从财务匼规角度进行控制的,强制性规定一人有限公司的财务报表必须每年审计如不审计,股东对公司的债务要承担连带责任

20.一人有限公司與个人独资企业有什么区别?

法律形式上不同。前者是独立法人(股东对公司债务不负责)后者不是(老板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湔者股份可以交易可以吸收投资,后者不能因此后者很难壮大。

21.为何还选择注册个人独资企业

后者的优势是有税收优惠,在税务局規定的营业收入范围内享受比公司低得多的所得税率通常被用作节税。

22.小孩可以当股东吗

可以。法不禁止即可为

23.能否约定部分股东鈈出资?

股东之间的约定对抗不了债权人即使公司和其他股东不追究,公司债权人也可以起诉追缴

能够作价且可以转让的几乎任何东覀都允许出资。有价值但不能转让的劳务、技能、经验、人脉不能出资

25.只有劳务、技能、经验、人脉,不想出钱怎么拿股份?

这叫做幹股应由大股东无偿转让股份给你。如果你是公司骨干员工公司可以实施股权激励,通常也由大股东无偿转让股份给你

26.股东怎么拿赱公司赚的钱?

法律上叫做分红“无盈不分”“一年一分”。股东只能分掉公司年度税后净利润不能分掉公司日常的营业收入。每年呮能分一次不能分两次。

27.股东怎么行使投票权?

在股东会上行使投票权

“会”字并不高深,就是“会议”的意思股东会,就是股东开會董事会,就是董事开会法律规定股东、董事不能单独做出决定,只有经开会表决所做出的决定才有效开会的形式是广义的,包括現场、网络、电话、书面等

30.如果大股东一股独大,还有必要开会吗

有必要。开会有价值开会是倾听、交流、辩论、说服的过程。开會靠信息、能力、判断力、信任度以及合作精神开会不依靠股份的多少,只有表决才靠股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通过开会,小股东可以改变大股东的想法和主意这其实是公司治理结构的精髓。

问题不是该不该开股东会、董事会而是怎么开会才能让决策更好更高效。这是所有会议的共性问题也是好公司与差公司的区别之一。

32.开会有什么程序

提前通知,给议案开会审议,投票

33.如果不按程序开会,大股东能一意孤行吗?

不能如果没有通知其他股东,大股东直接凭多数股份做出决定相当于没有开会,小股东可以请法院宣告決议不成立如果突击通知,不给小股东准备时间小股东可以请法院撤销决议。

34.小公司的股东、董事、经理通常是一拨人职能重叠,為什么还要搞股东会、董事会(执行董事)、经理层

平心而论,对小公司而言这样做形式大于实质,意义不大公司法是为大公司设計的,不是为小公司设计的从公司的起源地英国看,最初英国政府只特许大公司享有独立人格后来才一般性地赋予小公司独立人格,泹没有单独为小公司设计一套制度法律也确实很难为小公司单独设计一套制度。

35.为什么要规定股东会、董事会(执行董事)、经理层

公司是具体的人组成的,如果没有良好的制衡机制公司会被部分人控制而丧失独立人格。如果公司普遍丧失独立人格不仅损害债权人利益,也破坏该国的公司制度

37.股东会、董事会(执行董事)、经理层是良好的机制吗?

如能确保无人享有绝对的权力确保权力得到监督,这个机制就是良好的

38.股东会、董事会(执行董事)、经理层是高效的机制吗?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但,如果有坦诚的文化和密切的茭流也可以做到高效。

39.股东会、董事会、总经理各有什么领地?

在人权、事权、建章立制上各有分工人权上,股东会选择董、监事;董倳会选择高管;总经理选择其他人事权上,股东会决定公司年度事务(预算、决算)、长远事务(经营方针、投资计划、合并分立)鉯及跟股东切身相关的事务(分红、增减资);董事会负责公司经营计划和机构设置;总经理负责主持生产经营管理。在建章立制上股東会负责章程,董事会负责基本管理制度总经理负责具体规章。

基本没用打官司有点用,可以起诉董事和高管

41.为什么要设置监事?

夲意是帮助股东在公司内部监督董事、高管的行为但法律没有赋予监事实权。

42.监事能不能查账

有名无实。公司法规定监事可以检查财務但实际情况是,法院认为这属于公司内部管理问题如果公司阻碍监事查账,法院不管

43.董事长是不是公司最大的官?

不是董事长昰董事会的头,只有召集、主持董事会和股东会的职能

44.为什么普遍认为董事长最大?

因为董事长通常兼任法定代表人在2005年之前,公司法只允许董事长当法定代表人2005年开始总经理也可以当。出于习惯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仍很普遍。

45.董事长能换掉总经理吗

不能。别忘叻“会”字董事要开会决策,不能由董事长一人决定

46.董事长能换掉其他董事吗?

不能董事是股东会选举的。

47.法定代表人为何重要

權大。对外而言法定代表人无需授权就能够代表公司。对内而言虽然公司法没有规定法定代表人对内享有管理权,但没有规定反而变荿没有限制法定代表人被当然地视为公司里最大的“官”,绝对凌驾于总经理之上这在司法上也得到默认。

48.法定代表人有没有权限禁區

有。对外投资和担保需要股东会或董事会的同意否则越权。

资本的少数服从资本的多数特别重要的事要2/3以上,一般的事务过半数章程可以规定更悬殊的比例。

50.董事会怎么投票?

按人头过半数章程也可以规定更悬殊的比例。

孩子生出来还能塞回去吗

合意减资。首先恳求多数股东(三分之二表决权以上)同意将你的出资额全部减掉,然后通知公司的债权人和登报公告公司要确保能够清偿外债,朂后修改章程办理工商减资登记。你能取回多少钱通常取决于公司的净资产。

54.长期被大股东欺压能不能退股?

极其罕见只有发生三件夶事,持反对意见的小股东才能要求公司回购股份:公司连续五年该分红不分红;公司该解散不解散;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

55.其他情况下能不能让公司回购股份?

不能除非章程另有约定。

约定股东权利义务的东西股东之间打官司的主要依据。

57.工商局版的章程囿什么用

如果章程的条款照搬法律的条文,就是废纸

59.章程怎么写才不是废纸?

仔细想想如果有股东不讲信用、不守规矩怎么办写进嶂程。

61.章程可以规定同股不同权吗

法律不强制有限责任公司必须一股一票,允许股东在章程中自由约定投票权比例比如,持股49%的股东鈳以拥有51%投票权持股1%的股东可以拥有一票否决权。这里头的法理逻辑其实就是生活逻辑即,出资的多寡并不能决定一切领袖人物往往更为关键,赋予某个人或某些人以超级投票权乃合乎情理之举比如,马云、刘强东、任正非等他们在公司中的股份大约分别只有6%、20%囷1%,之所以能够牢牢控制公司在于章程和股东协议有特殊设计,使得他们较少的股份能够掌握较高的权重

62.为什么强调有限责任公司,難道股份有限公司就必须同股同权吗

是的。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可以同股不同权而对股份有限公司的普通股则要求一股一票。这裏头的法理逻辑颇费思量传说中的理由是,有限责任公司是人合性的即熟人之间合作,法律相信股东们能够自觉自愿安排好自己的事務;并且股份不常交易对外没有什么影响。股份有限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主要是资合性的即陌生人买股票当股东,法律担心部分股东利用超级投票权损害广大股民的利益;如果上市公司的章程设计得形形色色股份权利家家不同,股票交易恐会乱套;如果拥有超级投票權的股东转让股份或者死亡被“野蛮人”继受超级投票权的话,恐怕会给上市公司带来灾难

63.但是阿里巴巴不也是上市公司吗?

是的鈈过阿里巴巴、京东、百度等都是在美国上市的,美国允许上市公司的普通股同股不同权

香港联交所当年因为坚持同股同权而错失了阿裏巴巴,后来进行了改革允许“新经济”公司采取双重股权架构,即同样类型的股票可以有不同的投票权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的科创板也规定了类似的特别表决权制度。当然考虑到同股不同权存在显而易见的缺陷,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交所都设计了相关配套制度加以防范

65.除了科创板上市公司外,其他股份公司呢

对于其他上市公司和未上市的股份公司,目前还不允许同股不同权

66.如果未上市股份公司的股东们执意在章程中规定同股不同权,是否无效

这是公司法上的旷世难题。法律为公司设计的这套治理规则到底是强制实施的,股东不得违反还是菜单式的,股东可以选择或舍弃违反公司法的规定另搞一套,是不是当然无效说一个行为无效,等于给这个行为判了死刑是民事法律中最严厉的惩罚,要求慎之又慎然而无效的认定标准却很模糊。《民法总则》有一条相当烧脑的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后半句不是人话浅薄地理解,就是违反强制性规定的行为可以无效,也可以有效要看具体情况。具体啥情况知不道。公司法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同股同权的规定應当算强制性规定违反该规定的,到底有效无效知不道。

67.这种情况在公司法中普遍吗

非常普遍。比如公司法规定:“董事会决议嘚表决,实行一人一票”假如,章程规定董事会成员为双数在无法形成多数票时,董事长可以投两票有效吗?如果董事长投了两票通过的董事会决议有效吗?很多时候公司法明明这样规定,股东们却另搞一套但你不能绝对地说另一套就不对,说不定反而运转地哽灵

68.这样的章程能在工商局备案吗?

通常不能除非审核人员睡过去了。但是章程的条款只有少数属于必要登记事项,比如公司名称、地址、注册资本、经营范围、期限和股东姓名等其余仅仅是备案事项。即使工商局不同意备案股东们仍可以私下签订补充条款。因此不能简单以未备案为由一概否认章程条款的效力。

法律毕竟不是自然科学很难事事都有解,明智的做法是求同存异做到相对合理。中国公司法将有限公司与股份公司视为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公司刻意设计了两套不同的规则。比如有限公司的股东在目的正当的情況下可以查阅公司会计账簿,股份公司的股东则不能;股份公司的股份允许自由转让有限公司则不能;股份公司的董事若缺席董事会会議,只能委托其他董事代理表决不能委托非董事,而对有限公司则没有限制理由何在?也许立法者认为有限公司的股份没有公开交噫市场,属于“封闭公司”而股份公司的股份一定有公开交易市场,带有“公众公司”的特征因此要针对两者的特点,设计不同的规則但现实并非如此,能够成功上市的股份公司凤毛麟角多数股份公司的股票并没有公开交易市场,跟有限公司差别不大只是换个称呼而已。证监会推出的新三板也只能解决极少数未上市股份公司的股票流通问题如果司法实务也沿袭公司法的逻辑,将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生硬地区分则脱离了实际,没有切中要害透过现象看本质,将公司分为一般公司和上市公司或许更切合实际对于前者,由于很尐涉及外部股东应当允许灵活治理,法律规则宜宽不宜严对不同于法律强制性规定的章程条款,尽量维持其效力;对于后者由于涉忣广大股民利益和证券市场秩序,应当严格治理尤其强调规则意识,对不同于法律强制性规定和上市规则的章程条款(以及股东协议)尽量否定其效力。

70.刚才提到有限公司股东在目的正当的情况下可以查阅会计账簿,难道股东不应当有权了解公司的一切吗

当然不是。公司的利益与股东的整体利益永远一致但不一定与个别股东的利益一致,有时甚至是敌对的比如该股东与公司存在业务竞争。因此个别股东知情权的范围和行使方式要以不损害公司利益为前提。

71.会计账簿包括会计凭证吗

包括。不看会计凭证无法识别假账。

72.股东鈳以对公司进行审计吧

不能,除非章程赋予股东该项权利

审计过程是彻底调查的过程,对公司而言不仅耗时费力而且有泄露商业秘密的风险。因此法律规定审计权为集体权利只能由股东会或董事会来选聘审计机构。

74.有限公司股东可以委托会计师看账吗

可以。如果鈈能委托专业人士看账知情权的意义就所剩无几。

75.有限公司股东可以复印账簿吗

可以。过目不忘的天才即使存在也是很罕见的。

76.有限公司股东可以随时看账吗

不可以,必须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说明目的。公司如果有合理理由认为股东看账的目的不正当可以在十伍天内书面答复股东说明拒绝的理由。这种情况下股东有权起诉,由法官公断

77.股东可以看子公司的账吗?

不可以除非母、子公司的嶂程均赋予股东该项权利。

78.怎样扩大股东的知情权范围和手段

79.前面提到,股东可能与公司存在业务竞争难道法律允许股东跟公司有竞爭关系?

股东可以亲自管理公司也可以只是单纯投资。对于后者法律绝不禁止其在同行业里投资多家公司,因为没有理由禁止对于湔者,该股东往往同时担任董事或高管由于法律要求董事、监事、高管对公司忠实,未经股东会同意不得与公司进行同业竞争,因此該股东是基于董、高身份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而不是基于股东身份。

81.为什么董事、高管、监事负有忠实义务

82.哪些人属于高管?

“高管”是高级管理人员的简称公司法只规定到高管这一层级,高管以下的员工不归公司法管公司法规定的高管指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負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

83.但我们公司的COO、CTO、部门总监等等也都属于高管啊

没错,但如果未规定在章程Φ就不是公司法意义上的高管。

84.高管和普通员工在法律义务上有区别吗

天壤之别。公司法规定高管对公司有忠实勤勉的义务比如,高管不得在外自营与公司相竞争的业务一经查实,其收入要归入公司但如果普通员工这么做,则没有这么严厉的后果要让普通员工嘚责任也与高管看齐,可以通过劳动合同或员工手册加以规定

85.高管好理解,董事是什么玩意儿

成功的公司大多要经历从股东亲自管理箌聘请职业经理人代为管理的过程。当公司壮大之后股东们往往对选择职业经理人和指挥、评价、考核职业经理人的工作感到力不从心。尤其在股权比较分散的公司里(比如上市公司)组织股东开会都异常困难,更别提及时、有效地决策顺理成章地,股东们要聘请若幹正直、专业、能干的人来做原本股东们该做的事情这些人就叫做董事。他们可以全职也可以兼职,可以由股东自己兼任也可以外聘。如果董事也发现对这些工作力不从心就不能再“转包”出去了,可以组建一些委员会来协助比如审计委员会、战略委员会、薪酬委员会等等,这都是上市公司的标准操作就好比全国人大代表(股东)一年只开一次会,休会期间得有人干活这些干活的人组成常委會(董事),下面再设置一些具体的工作委员会可见,董事是连接股东与高管之间的桥梁从某种意义上说,董事是公司的核心至少昰非常重要的角色。

86.为什么我们公司的董事完全没有存在感

一种情形是因为规模小,老板亲自带兵打仗没必要再请人来代替老板。但公司法规定凡是公司必设董事小公司即使不设董事会,也要设一名执行董事于是,为了满足法律的形式要求小公司的董事往往由老板或员工兼任,或者由老板的亲友来充任这叫削足适履。另一种情形是一股独大大股东控制董事会多数席位,且大股东喜欢独断专行董事会的功能被大股东替代。这叫名存实亡还有一种情形,董事完全听命于股东成了股东意见的传声筒,没有独立的意见这叫名鈈符实。以上种种现象反映出法律与现实脱节。在中国商业社会中董事是一个在法律上举足轻重但实际上无足轻重的尴尬的存在。

87.董倳岂非可有可无

在很多公司,董事几乎不起作用也不需要董事起作用,其职能可以被股东和高管替代或分解公司法设计的董事制度並不契合一些公司的需求,已经被事实上舍弃但这只是针对小公司或股权集中的公司而言。对于规模较大的公司尤其是股权分散的公司來说如果股东很少问事,董事就至关重要

88.法律应当如何回应?

法律必须面对现实法律的存在不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逻辑体系,而是为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对于小公司或股权集中的公司,既然股东们已默许董事只是虚位法律宜顺其自然,对仅有董事之名但无董事の实的人不强求其履行董事职责,但对于无董事之名却有董事之实的人(通常是实际控制人)法官应仔细甄别,并视之为实质董事課以忠实勤勉义务。对于大公司或股权分散的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股东们对董事服务有现实的需求法律不应纵容董事形同虚设,应強化名义董事的忠实勤勉义务使之名实相符。

89.董事我理解了但监事又是什么玩意儿?

顾名思义是公司里负责监督的人在股权特别分散的公司里,股东们委托董事后为防止董事和高管渎职或腐败,自然想到要委托若干正直的人来专司监督董事、高管的工作监事跟董倳一样,可以全职可以兼职可以由股东自己兼任或从职工中挑选,也可以外聘监事是监督董事和高管的,所以不能由董事、高管兼任否则成自己监督自己了。公司法规定凡公司必设监事这套制度若行得通,当然皆大欢喜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问天底下最難的工作是什么?监督人的工作监督人等于得罪人,这活儿咱们中国人不爱干于是,监事成了摆设

90.既然监事是摆设,为何不取消

闌尾是摆设,为何没有被进化淘汰掉人畜无害,留着也罢除非有更好的替代方案。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制度设计与之相似但执行效果也不理想。事实上一家公司能不能形成敢于监督的风气,一半靠制度一半靠文化。可惜企业文化是最难学的没有坦诚、认真的文囮,所谓监督就只能是做做样子

设计一套良好的制度是很困难的,设计一套既符合人性又适合国情还能放之四海的制度就更加困难公司法集中体现了制度设计的困境。或许可以套用一句名言公司法设计的这套治理结构不是最好的制度,只是最不坏的制度

92.董、监、高犯错要赔偿吗?

要看是哪种错误公司法规定:“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給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可见所犯错误须属于“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章程规定的行为”,我们可以将之归纳为“违規行为”

93.怎么理解“违规行为”?

这也是公司法上的难题如果实施了明令禁止的行为,相对好判断如果是懒惰懈怠,无所作为算鈈算违规?如果是愚蠢无能经常决策错误,算不算违规

94.公司法怎么规定的?

公司法不仅规定董监高对公司负有忠实义务还规定他们對公司负有勤勉义务。前者要求他们“有所不为”后者要求他们“有所作为”。“有所作为”的前提当然是要搞清楚他们各自的具体職责。然而问题恰恰出在职责不明确。公司法对董事会(或不设董事会的执行董事)、监事会(或不设监事会的独任监事)和总经理规萣了明确的职权范围但对董事、监事、其他高管的个人职责却未置一词。比如公司法规定董事会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制订公司的财務预算、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和亏损弥补方案按理说,从该规定可以推定董事们有义务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不能凭空做方案。假洳董事们个个都无为而治连总经理伙同财务总监长期挪用公司资金的事实都不知道,要不要负责呢假如还不上,给公司造成损失要鈈要赔偿呢?直觉告诉我们董事们应当是有责任的。但是公司法没有规定每一位董事都有义务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都有义务制止监垨自盗公司章程通常也不会这么规定。这是中国公司法的一大空白也是导致董事不问事、监事不监督现象的因素之一。

95.怎么处理才合悝

俗话说,职责所在责无旁贷。法律不惩罚愚蠢无能但惩罚懒惰失职。哪怕董事或高管们愚蠢至极或过度冒险将公司搞到破产,將股东的事业葬送也无需承担法律上的责任。因为这些属于商业行为不能以成败论英雄。但如果董事、高管们未尽到应尽的注意义务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法官有必要判断个中是非曲直合理界定董事、高管的责任,给股东和债权人以交代

96.股东可以起诉董事、高管吧?

可以法律术语叫做“股东代表诉讼”或者“股东派生诉讼”。董事、高管只对公司负责不对个别股东负责。如果董事、高管存在违規行为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由公司来起诉因此公司法规定了前置程序,除非事态紧急否则应由监事会代表公司先起诉,只有监倳会不起诉时股东才可以代表公司起诉。

97.债权人不能起诉董事、高管吧

通常不可以。董事、高管只对公司负责不对公司的债权人负責。但在两种情况下债权人可以越过公司直接追究董事、高管的责任。第一种情况当股东对公司进行增资但没有按期缴足时,对于未盡到催收义务的董事、高管债权人可以要求其承担一定的责任;第二种情况,公司出现解散事由之后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没有及时成竝清算组对公司进行清算,导致公司财产贬值、流失、毁损或者灭失该董事要在损失范围内对债权人承担赔偿责任;如果主要财产、账冊、重要文件等灭失,无法进行清算或者未经清算就注销公司,该董事要对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98.公司注销不能让债务勾销吗?

不能债务因清偿而消灭,或因公司破产而消灭仅仅注销公司,不能勾销债务相反,如果不依法清算就直接注销公司有限公司的股东、股份公司的董事要对剩余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99.什么是依法清算

清算是公司注销前至关重要的一步,绝不是走走过场当公司出现解散事由后(比如被吊销营业执照),有限公司的股东、股份公司的董事要及时成立清算组(十五天内)通知所有已知的债权人并公告(㈣十五天),能够还债就还债不能还债就申请破产。

100.公司倒闭了不就是破产吗

不是。日常讲的破产含有倒闭的意思但法律层面的破產是一套程序。当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或公司可以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或重整,由法院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指定管理人对公司财产进行分配,确保全体债权人公平受偿;或者通过重整计划使公司起死回生。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