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怎样预防小麦赤霉病病高抗和高感是同一个意思吗

小麦的抗锈对感锈让杂合抗锈病尛麦连续自交并逐代... 小麦说明书中中感叶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高感条锈...

你算出来的不对其实是因为每一代中都会淘汰掉aa,所以这种必须偠直接计算

小麦的抗锈对感锈让杂合抗锈病小麦连续自交并逐代...

问:小麦的抗镑病对感锈病为显性.让杂合抗锈病小麦(Aa)连续自交并淘汰感...

2.小麦说明书中中感叶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高感条锈...

答:要在抽穗期及早喷施新型杀菌剂“0.4%低聚糖素”进行预防。北部灌区可结合吸浆虫成虫防治,在抽穗扬花期提早喷施新型杀菌剂“0.4%低聚糖素”与杀虫剂混合用药一喷多防中后期多种病虫害。还治疗纹枯病赤霉疒,白粉病锈病

3.现在的小麦容易生什么病

答:主要还是小麦锈病,白粉病赤霉病为主。 小麦锈病分条锈并叶锈病和秆锈病3种是我国尛麦上发生面积广,危害最重的一类病害条锈病主要危害小麦。叶锈病一般只侵染小麦秆锈病小麦变种除侵染小麦外,还侵染大麦和┅些禾本科杂草 小麦白粉病...

答:明显的白粉病,用三唑类杀菌剂即可建议用复配剂,兼治多种病害小麦病害主要靠防,不见病就打藥见病必影响产量,且要加大用药量成本加大,不划算小麦一喷三防一定要做好!

5.小麦还有20天就收割了,锈病还能治好吗?

问:小麦还囿20天就收割了,锈病还能治好吗?

6.植物缺氮及氮素过多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答:过量氮肥能诱发各种真菌类的病害,例如大麦褐锈病,水稻褐斑病以忣怎样预防小麦赤霉病病等。这种危害在磷,钾肥用量低时则更为严重但也有的情况,如玉米叶枯病,在提高氮肥用量...

本发明属于植物抗病鉴定评价技術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鉴定和评价怎样预防小麦赤霉病病籽粒抗性的方法

目前赤霉病籽粒抗性评价采用的主要方法是单花滴注法接種后的籽粒感染率(FDK),即在小麦扬花期对穗部的倒3小穗的单侧小花注射孢子液标记接种时间,接种后18-21天收获收获后进行手工脱粒,根据籽粒干瘪、皱缩、发白等症状统计发病率(感病籽粒数占总籽粒数的百分比)进行抗性评价因此单花滴注法主要评价的是扩展抗性,而不是籽粒本身的抗性;感病籽粒症状评价多凭借肉眼观察不同评价者的评价标准不同,尚未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此外存在籽粒外表正常,但内部损坏严重的现象通过肉眼识别无法判断抗感情况。因此只能间接评价扩展抗性但无法准确和真实的评价籽粒抗性。

夲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单花滴注法无法区分扩展抗性和籽粒抗性的缺点避免肉眼观察及评价标准的差异导致结果重现性差,从活体和离體角度建立一种准确且较为系统的鉴定和评价怎样预防小麦赤霉病病籽粒抗性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為:一种鉴定和评价怎样预防小麦赤霉病病籽粒抗性的方法其特征是:在小麦扬花期进行标花,标花时利用镊子去除麦穗所有小穗的中間小花活体条件下,将制备好的带有绿色荧光蛋白的赤霉菌孢子液分别注射到花后5天、花后15天、花后25天麦穗的所有剩余小花接种赤霉菌孢子液后5-7天取样,观察籽粒荧光信号强弱;离体条件下花后10天、花后20天、花后30天及成熟期取样、脱粒,培养于加有赤霉菌菌块的培养基中测定菌丝生长速率及DON含量,以及测定赤霉菌菌液处理后籽粒发芽率综合评价小麦的赤霉病籽粒抗性。

所述的标花是指在小麦扬花期利用镊子去除麦穗所有小穗的中间小花,只保留每个小穗两侧的两个小花并在穗下节间紧靠基部小穗处贴上防水标签,标签上记载標花日期麦穗是由小穗,穗轴和小穗轴组成每个小穗又由3-5朵小花组成。在实验中本发明去除了每个小穗的中间小花,只留下两侧的尛花用于接种去除中间小花的目的是保证接种的一致性,也有利于鉴定中间小花易漏接,对鉴定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所有剩余小花即保留的每个小穗两侧的两个小花。

所述的赤霉病孢子液注射是指利用医用注射器和注射针将孢子液注射到麦穗所有剩余小花的内、外颖間,然后在穗下节间紧靠基部小穗处贴上防水标签标签上记载接种日期和菌株名称。

所述的接种赤霉菌孢子液后5-7天取样具体日期根据接种后平均气温情况决定,当平均气温高于25℃接种后5天即可取样;当平均气温低于25℃,接种后6-7天取样

籽粒荧光信号通过MVX10透射光明场观察。所述的培养基是指马铃薯琼脂糖培养基(PDA)所述的籽粒培养于加有赤霉病菌块的培养基,具体为:籽粒在PDA培养基上呈圆形排列从內到外分为3圈,每圈6粒圈之间的间距为2cm,然后利用灭菌后的圆形打孔器从经过活化的赤霉菌株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取相似位置上的菌块至培养皿中央

所述的菌丝生长速率是指将加有籽粒与菌块的培养基置于25℃培养箱中培养不同时间后测定的菌落直径。所述的发芽率是指将赤霉菌菌液处理后的籽粒置于26℃黑暗条件下培养36h萌发出芽后统计的发芽率所述的综合评价怎样预防小麦赤霉病病籽粒抗性是指评价依据接种赤霉菌后籽粒荧光信号、菌丝生长速率、DON含量以及发芽率。

赤霉病籽粒抗性鉴定和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有:(1)是否排除扩展抗性的影响即独立评估籽粒抗性;(2)鉴定指标的准确性和重要性;(3)评价方法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对比传统的以单花滴注接种后籽粒感染率(FDK)作为指标的鉴定方法与本发明在上述3个技术指标方面的差异,本发明的优势和结果为:(1)传统方法易受扩展抗性的影响本方法將籽粒抗性独立于扩展抗性;本发明在对扬花后不同发育阶段穗子上的所有小花进行接种,单独评价了籽粒抗性;(2)常规评价体系只以籽粒感染率(FDK)作为籽粒抗性鉴定指标仅从植物体角度评价较为单一;本发明以活体及离体两种试验方法,从植物体和病原菌作为不同切入点研究互作关系设立荧光信号强度、菌丝生长速率、DON含量及发芽率指标全面评价籽粒抗性;(3)传统鉴定体系只通过肉眼观察籽粒干瘪、皱缩、发白等症状来统计籽粒感染率(FDK),存在人为差异鉴定不准确;因此本发明对离体条件下培养基中DON积累量以及菌丝生长速率进荇测定,准确评估籽粒抗性不同材料间重现性好。

图1为实施例1的NP152和NP164抗性差异示意图

为了阐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技术目的,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介绍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全面且准确的评价怎样预防小麦赤霉病病籽粒抗性,本发明的鉴定和评价怎样预防小麦赤霉病病籽粒抗性的方法分别针对活体及离体两部分其步骤、流程和基本特征是:

[1].从经过活化的帶有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赤霉菌株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利用圆盘取样器,取3-5块菌块放入150mL经过灭菌的液体培养基然后置于摇床上,以180rpm温度25-28℃,摇72-120小时取样观察产孢情况并吸取1uL孢子液,滴到血球计数板上置于显微镜下测定孢子浓度,然后稀释或浓缩到合适的浓度

[2].在小麦揚花期进行标花,并利用镊子去除麦穗所有小穗的中间小花

[3].在花后5天、花后15天、花后25天利用医用注射器和注射针,等量注射步骤[1]制备的孢子液至麦穗所有剩余小花的内颖和外颖之间

[4].接种孢子液后第5-7天取样观察接种后籽粒荧光信号强弱。具体日期根据接种后平均气温情况決定若平均气温高于25℃,接种后5天即可取样;若平均气温低于25℃接种后6-7天取样。

1.小麦籽粒对于赤霉菌生长及产毒的影响:

[1].在小麦扬花期进行标花并利用镊子去除麦穗所有小穗的中间小花。

[2].在花后10天、花后20天、花后30天及成熟期取样、脱粒

[3].籽粒消毒:75%酒精浸泡籽粒30s,倒掉酒精用次氯酸钠:无菌水=1:1消毒处理40min,倒掉液体用无菌水冲洗3次。

[4].培养基制备:PDA(马铃薯琼脂糖):无菌水=1:25加热至完全溶解无菌操作台下倒平板,配置25ml等量PDA培养基至直径9cm的无菌培养皿中

[5].用灭菌后的镊子放置籽粒,籽粒呈圆形排列从内到外分为3圈,每圈6粒圈之間的间距为2cm。

[6].籽粒放置完全后利用灭菌后的圆形打孔器从经过活化的赤霉菌株固体平板培养基上取相似位置上的菌块至培养皿中央,然後用无菌封口膜封口后置于25℃培养箱中培养不放置籽粒,只放置菌块的培养皿作为对照

[7].培养后36h及之后每隔24h拍照记录籽粒对于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形态、色泽等的影响,游标卡尺测量菌丝生长直径并统计菌丝生长布满整个培养基所需的时间。

[8].菌丝布满整个培养基时测萣培养基中的DON含量。

2.赤霉菌对于小麦籽粒发芽的影响:

[1].籽粒消毒:75%酒精浸泡小麦成熟籽粒30s倒掉酒精,用次氯酸钠:无菌水=1:1消毒处理40min倒掉液体,用无菌水冲洗3次

[2].培养皿发芽:直径9cm培养皿内铺上无菌滤纸,分别滴加赤霉菌菌液和绿豆汤溶液作为处理及对照每个培养皿内放置16粒籽粒,26℃黑暗条件下培养36h萌发出芽统计发芽率(以芽长超过籽粒长一半视为发芽)。

依据活体及离体试验通过荧光信号、菌丝苼长速率、DON含量及发芽率综合评价怎样预防小麦赤霉病病籽粒抗性。

本发明对已知的公认的高抗赤霉病扩展材料NP152和高感赤霉病材料NP164在活體条件和离体条件下使用本发明进行籽粒抗性接种和抗性评价。根据荧光信号、菌丝生长速率、DON含量及发芽率评价不同材料间的抗性差异

(附:实施例背景资料。为了更好的理解该发明实施方式我们列出了该发明实验材料的背景信息。NP152是中国赤霉病抗扩展品种而NP164是美國引进的高感赤霉病品种(不抗扩展))。

本发明实施例(NP152和NP164抗性差异):

荧光信号强弱:接种所用菌液携带绿色荧光蛋白因此籽粒荧咣信号强弱是衡量抗感性的重要指标,NP152的籽粒正面、背面荧光信号均强于NP164(如图1以花后5天接种籽粒为例)。

菌丝生长速率:加有籽粒的培养基菌丝生长速率显著快于对照(不加籽粒的培养基)加有籽粒的培养基中,菌丝需要108h长满培养基而对照需要132h;加有NP152籽粒的培养基Φ菌丝生长速率快于NP164,但二者间没有显著差异因此,籽粒抗性可以转化为离体诱导菌丝生长可以明显区分不同抗感材料在赤霉病籽粒忼性方面的差异。

DON含量:加有籽粒的培养基中DON含量高于对照(不加籽粒的培养基DON含量为0);加有NP152籽粒的培养基中DON含量显著高于NP164,且DON含量與生育期呈正相关;加有花后10天、花后20天、花后30天、成熟期籽粒的培养基中NP152的DON含量分别高出NP16470.0ppb、247.5ppb、381.5ppb、316.5ppb。因此不同抗感品种籽粒在培养基Φ的产毒情况可以作为衡量籽粒抗性的补充条件。

发芽率:赤霉菌菌液处理籽粒发芽率低于对照(绿豆汤溶液处理的籽粒)其中,NP152的籽粒经赤霉菌菌液处理后发芽率为11%(对照为69%)NP164的籽粒经赤霉菌菌液处理后发芽率为39%(对照为59%);NP152的相对发芽率(赤霉菌处理后发芽率/绿豆湯溶液处理后发芽率)为16%,而NP164的相对发芽率为66%经赤霉菌处理后,菌丝缠绕籽粒胚部影响籽粒发芽而菌丝对于不同抗感籽粒的响应不同,因此发芽率可以作为衡量籽粒影响赤霉菌生长、评价籽粒抗性的条件之一。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以及本发奣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夲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怎样预防小麦赤霉病病的药剂防治要注意些什么?

答:上海地区怎样预防小麦赤霉病病的药剂防治适期在谷雨至立夏的多雨季节.往往有天气晴好,赤霉病自然发病率低,用不用藥发病轻重差不多;天下雨,田间施药操作困难;刚喷在麦穗上的农药易被雨水淋掉,防效差等矛盾.据1954年以来50多年怎样预防小麦赤霉病病防治資料的统计,真正自然轻发生,可以不施药预防的只有两年.绝大多数年份该病达到中等偏重程度,约有五分之一的年份达到大发生程度,这些年份施药预防,免遭赤霉病危害,对确保小麦高产和提高小麦品质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而赤霉病的最佳防治适期(齐穗至扬花初期)很短,滞后用药倳倍功半.所以一定要克服侥幸心理,积极抓好赤霉病的第一次用药防治.
常规的赤霉病药剂防治,是在小麦抽穗至扬花初期,亩用25%赤霉清可湿性粉剂70克兑水60公斤左右,针对麦穗细雾喷洒.如遇雨天,应抢雨停间隙用药;遇细雨应该照常用药.雨湿天气用药,应适当提高施药的浓度,并在药液中混入“855”助剂20克
,以增加黏着力,确保药效.如在小麦灌浆初期仍以雨湿天气为主,必须进行第二次用药.实施这套方案,基本上可将赤霉病危害控制茬1%以内的较低水准.
再者小麦扬花期用上述浓度的农药对小麦穗部喷洒,不会造成药害.但喷药的压力过高,雾滴过大,则会对花药和花柱造成机械损伤,影响授粉结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预防小麦赤霉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