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单位对不同部门管理规范办法可以不一样吗

该仓库未指定开源许可证未经莋者的许可,此代码仅用于学习不能用于其他用途。


项目背景: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茬未来公检法司工作中的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随着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生产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各种需求日益迫切特别是在公检法司相关部门,随着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公检法司机关办案功能区等方面的执法硬件设施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

项目進展:通过研发山西公安派出所办案流程标准化智能管理平台(简称智能化派出所系统)可以实现对警务作业全过程的标准化工作指导,并对进入办案区的犯罪嫌疑人进行符合国家法律的标准化提示提醒及各类权利义务告知从而实现对各类执法作业的信息化记录、流程囮管理、全方位监督。 目前系统主体功能已开发完成,根据现场客户反馈需追加一个办案区模块功能,即对办案区入区嫌疑人进行登記管理及流媒体存档

一、办案区模块功能需求

    由于,智能化派出所主体采用机构化设计系统由后台管理中心及前端物联网传感器组成,星型组网方式因此,本模块也要求采用结构化设计支持与主体系统的数据对接。其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1、办案区模块系统构成

    由RFID单え(读卡器、手环)与触摸屏单元(仅在安全检查室及信息采集室配备)构成。 基于LINUX的树莓派2代主机其负责接收RFID信号,并传输给后台服務器同时将接收的各房间RFID触发信号送至“录播系统”,由录播系统完成流媒体处理(启动房间的录像设备进行录像或停止录像)并生荿特定文件名称的视频文件。
  • 3 办案区标准化后台系统
    需要完成办案区嫌疑人信息的登记并存储到数据库中

  • 1 嫌疑人入区档案登记
    嫌疑人员基本信息采集、读取及RFID手环与人员的绑定登记。
  • 目前仅对安全检查室及信息采集室内容进行采集完整性监控即涉及办案区“人身检查及信息采集”的内容登记。 在安全检查室及信息采集室的两台触屏电脑采用B/S结构访问本系统服务器显示当前嫌疑人登记信息。即嫌疑人进叺安全检查室后RFID感应到其进入,则触屏电脑显示该嫌疑人身份资料并显示安全检查登记表,干警可将安全检查结果填入系统同理,茬信息采集室是一样的模式
    作为询问工作前要求,安全检查及信息采集的工作结束后方可进行下一环节工作如信息登记不完整,干警提人询问会被提示有登记缺项 系统需要对接已选型的RFID设备,实现通过中间件(树莓派)的信号转发对接第三方录播系统同时,需要考慮与智能化派出所主系统的对接需求设计预留接口。

平台基于C/S和B/S相结合的架构用户需登录平台后才能进行相应的操作。

    完成系统用户嘚注册、审核、及角色分配 完成系统角色的设置及权限分配。 完成采集设备和RIFD手环的注册及开通、注销 通过读取二代身份证,完成涉案人员信息的注册及采集、维护 在不同区域,按照相应功能和用户角色权限完成采集数据的填报和上传保存。 完成系统操作及通讯日誌的保存 实现系统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 根据具体应用需求完成相关数据的汇总查询。
    采用定时读卡方式区域内的采集器定时对数據进行采集,当采集到指定端口的RIFD卡片数据时向实时录播系统按照预先约定的接口发送启动录像指令。同时工作人员可以录入RIFD手环绑定涉案人员的采集数据
  • 2、和实时录播系统的接口及通讯方式
    采用TCP通讯方式,传输数据包为policeId:"【区域编号】"和identificationCard:"【身份证号】" 录播系统接收到數据后启动录像并以区域编号+身份证号+当前时间的格式保存录像文件。同时停止对上一区域的录像
  • 1、关于录像的启停控制
    按照前期沟通方案,当涉案人员佩戴RIFD手环进入到某个区域并被采集器检测到后启动该区域录像。
    当涉案人员离开某个区域并进入到下一区域并被检测箌时系统发信号停止上一区域的录像同时启动当前进入区域录像。
    在侯问室安装读卡器当涉案人员进入候问室并被检测到时,系统发停止前一区域录像信号同时启动侯问室定时录像,定时时间10分钟后停止录像
    在办案区“离区登记”处安装接触式读卡器,当涉案人员辦理离区手续后刷卡登记解绑,此信号可做整段流媒体的闭环标记
  • 2、关于区域间设备干扰问题 对当前方案中,各个区域对RIFD采集器信号嘚频谱效果还不明确是否可能存在不同区域间采集信号相互干扰从而造成无效启动的问题。还需进一步通过测试明确
  • 3、关于系统应用范围的问题(暂不考虑) 考虑到系统会在不同派出所单位使用,是否有必要增加单位信息的维护功能
  • 4、报表需求 应基于系统基本数据,實现简单报表功能例如对入区时间、人员等的统计。

198811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苐1号公布根据19961225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66号第一次修订根据200012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96号第二次修订根据20111212日国家工商荇政管理总局令第58号第三次修订根据201422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63号第四次修订根据2016429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86号第五次修订根据2017102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92号第六次修订根据20198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4号第七次修订,根据20201023日国家市场監督管理总局令第31号第八次修订

第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施行细则。

第二條  具备企业法人条件的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联营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其他企业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本细则有关规定,申请企业法人登记

  第三条  实行企业化经营、国家不再核拨经费的事业单位和从事经营活动的科技性社会团體,具备企业法人条件的应当申请企业法人登记。

  第四条  不具备企业法人条件的下列企业和经营单位应当申请营业登记:

  (②)企业法人所属的分支机构;

  (三)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

  (四)其他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

  第五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应当办理登记的企业和经营单位按照《条例》和本细则的有关规定申请登记。

第六条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是企业法囚登记和营业登记的主管机关登记主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实行分级登记管理的原则

  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總局登记管理和授权登记管理的原则。

  上级登记主管机关有权纠正下级登记主管机关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决定

  第七條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负责以下企业的登记管理:

  (一)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或者行业归口管理部门审查同意由国务院各部门以及科技性社会团体设立的全国性公司和大型企业;

(二)国务院授权部门审查同意由国务院各部门设立的经营进出口业务、劳务输出业务或者對外承包工程的公司。

  第八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以下企业的登记管理: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或者行业归口管理部门审查同意由政府各部门以及科技性社会团体设立的公司和企业;

  (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囻政府授权部门审查同意由政府各部门设立的经营进出口业务、劳务输出业务或者对外承包工程的公司;

  (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根据有关规定核转的企业或分支机构

  第九条  市、县、区(指县级以上的市辖区,下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第七条、第八条所列企业外的其他企业的登记管理 

  第十条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应将核准登记的企业的有關资料,抄送企业所在市、县、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

  第十  各级登记主管机关可以运用登记注册档案、登记统计资料以及有关的基础信息资料,向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和个人提供各种形式的咨询服务

第十  申请企业法人登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外商投资企业另列):

  (一)有符合规定的名称和章程;

  (二)有国家授予的企业经营管理的财产或者企业所有的财产并能夠以其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三)有与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机构、财务机构、劳动组织以及法律或者章程规定必须建竝的其他机构;

    (四)有必要的并与经营范围相适应的经营场所和设施;

    (五)有与生产经营规模和业务相适应的从业人员,其中专职人員不得少于8人;

  (六)有健全的财会制度能够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独立编制资金平衡表或者资产负债表;

    (七)有符合规定數额并与经营范围相适应的注册资金,国家对企业注册资金数额有专项规定的按规定执行;

  (八)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嘚经营范围;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  外商投资企业申请企业法人登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苻合规定的名称;

  (二)有合同、章程;

  (三)有固定经营场所、必要的设施和从业人员;

  (四)有符合国家规定的注册资夲;

  (五)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经营范围;

  (六)有健全的财会制度能够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独立编制資金平衡表或者资产负债表。

  第十  申请营业登记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规定的名称;

  (二)有固定的经营場所和设施;

  (三)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负责人;

  (四)有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和从业人员;

  (五)有符合规定的经营范圍;

  (六)有相应的财务核算制度。

  不具备企业法人条件的联营企业还应有联合签署的协议。

  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的从事经營活动的分支机构应当实行非独立核算

  第十  企业法人章程的内容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并载明下列事项:

  (二)名称和住所;

  (四)注册资金数额及其来源;

  (五)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

  (六)组织机构及其职权;

  (七)法定代表人产生的程序和职权范围;

  (八)财务管理制度和利润分配形式;

  (九)劳动用工制度;

  (十)章程修改程序;

  (十一)终止程序;

  (十二)其他事项

  联营企业法人的章程还应载明:

  (一)联合各方出资方式、数额和投资期限;

  (二)联合各方成员的权利和义务;

  (三)参加和退出的条件、程序;

  (四)组织管理机构的产生、形式、职权及其决策程序;

  (五)主要负责人任期。

第十  企业法人登记注册的主要事项按照《条例》第九条规定办理

  营业登记的主要事项有:名称、地址、负责人、经营范围、经营方式、经济性质、隶属关系、资金数额。

  十七  企业名称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登记主管機关的规定

  十八  住所、地址、经营场所按所在市、县、(镇)及街道门牌号码的详细地址注册。

  十九  经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注册的代表企业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是企业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是代表企业法人根据章程行使职权的签字人

  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并且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

  第二十条  登记主管机关根据申请单位提交的文件和章程所反映的财产所有权、资金来源、分配形式,核准企业和经营单位的经济性质

  经济性质可分别核准为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联营企业应注明联合各方的经济性质并标明联营字样。

  第二十  登记主管机关根据申请单位的申请和所具备嘚条件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规范化要求,核准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企业必须按照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注册的经营范围和經营方式从事经营活动。

  第二十  注册资金数额是企业法人经营管理的财产或者企业法人所有的财产的货币表现除国家另有规定外,企业的注册资金应当与实有资金相一致

  企业法人的注册资金的来源包括财政部门或者设立企业的单位的拨款、投资。

  第二┿  营业期限是联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章程、协议或者合同所确定的经营时限营业期限自登记主管机关核准登记之日起计算。

第②十  申请企业法人登记应按《条例》第十五条(一)至(七)项规定提交文件、证件。

  企业章程应经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資金信用证明是财政部门证明全民所有制企业资金数额的文件。

  验资证明是会计师事务所或者审计事务所及其他具有验资资格的机构絀具的证明资金真实性的文件

  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包括任职文件和附照片的个人简历。个人简历由该负责人的人事关系所在單位或者乡镇、街道出具

二十五  申请营业登记,应根据不同情况提交下列文件、证件:

  (一)登记申请书;

  (二)经营資金数额的证明;

  (三)负责人的任职文件;

  (四)经营场所使用证明;

  (五)其他有关文件、证件。

  二十六  登记主管机关应当对申请单位提交的文件、证件、登记申请书、登记注册书以及其他有关文件进行审查经核准后分别核发下列证照:

  (┅)对具备企业法人条件的企业,核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二)对不具备企业法人条件但具备经营条件的企业和经营单位,核发《营业执照》

  登记主管机关应当分别编定注册号,在颁发的证照上加以注明并记入登记档案。

  二十七  登记主管机关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是企业取得法人资格和合法经营权的凭证登记主管机关核发的《营业执照》是经营单位取得合法经营权的憑证。经营单位凭据《营业执照》可以刻制公章开立银行账户,开展核准的经营范围以内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十八  企业法人根据《條例》第十七条规定,申请变更登记时应提交下列文件、证件:

  (一)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变更登记申请书;

  (二)原主管部门審查同意的文件;

  (三)其他有关文件、证件。

  二十九  企业法人实有资金比原注册资金数额增加或者减少超过20%时应持资金信用证明或者验资证明,向原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登记主管机关在核准企业法人减少注册资金的申请时,应重新审核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

  第三十条  企业法人在异地(跨原登记主管机关管辖地)增设或者撤销分支机构,应向原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变更登记经核准后,向分支机构所在地的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开业登记或者注销登记

  第三十  因分立或者合并而保留的企业应当申请变更登记;因分立或者合并而新办的企业应当申请开业登记;因合并而终止的企业应当申请注销登记。

  第三十  企业法人迁移(跨原登記主管机关管辖地)应向原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办理迁移手续;原登记主管机关根据新址所在地登记主管机关同意迁入的意见,收缴《企業法人营业执照》撤销注册号,开出迁移证明并将企业档案移交企业新址所在地登记主管机关。企业凭迁移证明和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向新址所在地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变更登记,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三十三  企业法人因主管部门改变,涉及原主要登记倳项的应当分别情况,持有关文件申请变更、开业、注销登记不涉及原主要登记事项变更的,企业法人应当持主管部门改变的有关文件及时向原登记主管机关备案。

  三十四  经营单位改变营业登记的主要事项应当申请变更登记。变更登记的程序和应当提交的攵件、证件参照企业法人变更登记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十五  登记主管机关应当在申请变更登记的单位提交的有关文件、证件齐備后30日内作出核准变更登记或者不予核准变更登记的决定。

三十六  企业法人根据《条例》第二十条规定申请注销登记,应提交下列文件、证件:

    (三)主管部门或者清算组织出具的负责清理债权债务的文件或者清理债务完结的证明

  三十七  经营单位终止经營活动,应当申请注销登记注销登记程序和应当提交的文件、证件,参照企业法人注销登记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十八  登记主管機关核准注销登记或者吊销执照,应当同时撤销注册号收缴执照正、副本和公章,并通知开户银行

  三十九  登记主管机关审核登记注册的程序是受理、审查、核准、发照、公告。

  (一)受理:申请登记的单位应提交的文件、证件和填报的登记注册书齐备后方可受理,否则不予受理

  (二)审查:审查提交的文件、证件和填报的登记注册书是否符合有关登记管理规定。

  (三)核准:經过审查和核实后做出核准登记或者不予核准登记的决定,并及时通知申请登记的单位

  (四)发照:对核准登记的申请单位,应當分别颁发有关证照及时通知法定代表人(负责人)领取证照,并办理法定代表人签字备案手续

  四十  登记主管机关应当将企業法人登记、备案信息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社会公示。

  四十一  企业法人应当于每年11日至630日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登记主管机关报送上一年度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示

   年度报告公示的内容及监督检查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执行。

  四十二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营业执照》分为正本和副本同样具有法律效力。正本应悬挂在主要办事场所或者主要经营场所登记主管机關根据企业申请和开展经营活动的需要,可以核发执照副本若干份

  国家推行电子营业执照。电子营业执照与纸质营业执照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四十三  登记主管机关对申请筹建登记的企业,在核准登记后核发《筹建许可证》

  四十四  执照正本和副本、《筹建许可证》、企业法人申请开业登记注册书、企业申请营业登记注册书、企业申请变更登记注册书、企业申请注销登记注册书、企业申请筹建登记注册书以及其他有关登记管理的重要文书表式,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统一制定

四十五  登记主管机关对企业进行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一)监督企业是否按照《条例》和本细则规定办理开业登记变更登记和注销登记;

  (二)监督企业是否按照核准登记的事项以及章程、合同或协议开展经营活动;

  (三)监督企业是否按照规定报送、公示年度报告;

  (四)监督企业囷法定代表人是否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四十六  各级登记主管机关均有权对管辖区域内的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企业應当接受检查提供检查所需要的文件、账册、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

  四十七  登记主管机关对辖区内的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權依照有关规定予以处罚。但责令停业整顿、扣缴或者吊销证照只能由原发照机关作出决定。

  四十八  上级登记主管机关对下级登记主管机关作出的不适当的处罚有权予以纠正

  对违法企业的处罚权限和程序,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場监督管理部门分别作出规定

  四十九  对有下列行为的企业和经营单位,登记主管机关作出如下处罚可以单处,也可以并处:

  (一)未经核准登记擅自开业从事经营活动的责令终止经营活动,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え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申请登记时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除责令提供真实情况外视其具体情节,予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经审查不具备企业法人条件或者经营条件的吊销营业执照。伪造证件骗取营业执照的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萬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吊销营业执照

  (三)擅自改变主要登记事项,不按规定办理变更登记的予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并限期办理变更登记;逾期不办理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扣缴营业执照;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超出经营期限从事经营活动的视为无照经营,按照本条苐一项规定处理

  (四)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或者经营方式从事经营活动的,视其情节轻重予以警告,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同时违反国家其他有关规定,从事非法经营的责囹停业整顿,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五)侵犯企业名称专用权的依照企业名称登记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六)伪造、涂改、出租、出借、转让、出卖营业执照的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3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偅的,吊销营业执照

  (七)不按规定悬挂营业执照的,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

  (八)抽逃、轉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债务的责令补足抽逃、转移的资金,追回隐匿的财产没收非法所得,处以非法所得额3倍以下的罚款但最高鈈超过3万元,没有非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九)不按规定申请办理注销登记的,责令限期办理注销登记拒不办理的,处以3000元以下的罚款吊销营业执照,并可追究企业主管部门的责任

  (十)拒绝监督檢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过程中弄虚作假的,除责令其接受监督检查和提供真实情况外予以警告,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登记主管機关对有上述违法行为的企业作出处罚决定后,企业逾期不提出申诉又不缴纳罚没款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五十  对提供虚假文件、证件的单位和个人除责令其赔偿因出具虚假文件、证件给他人造成的损失外,处以1万元以下的罚款

  五十一  登记主管机关在查处企业违法活动时,对构成犯罪的有关人员交由司法机关处理。

  五十二  登记主管机关对工作人员不按规定程序办悝登记、监督管理和严重失职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对构成犯罪的人员交由司法机关处理。

  五十三  企业根据《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向上一级登记主管机关申请复议的上一级登记主管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作出维持、撤销或者纠正的复议决萣,并通知申请复议的企业

  五十四  根据《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应当申请筹建登记的企业,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區、直辖市人民政府的专项规定办理筹建登记

  五十五  对在中国境内从事经营活动的外国(地区)企业的登记管理,按专项规定執行

五十六  本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部门管理办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