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10代 g64e8400相当于什么cpu amd 和 intel 的几代 cpu


1默认4102下比16531230v3略低一超频以后综匼性能基本一致,ryzen综合来说就是intel的3代到4代的e3水平当然,即便现在一颗3770k也要1000+主板还没有保修的,r5 1400实际上900左右搞定而且主板都是全噺,并且完美支持nvme固态性价比是完爆3代和4代的i7。

2单核性能和6850K差不多但是频率输给7700K比较多,单核还是稍微弱了点不过也就网游吃点亏,单机并不吃亏多核是未来的趋势,手里有7700K的没必要换新入手还是1700划算点。

锐龙是于1875年由理查德·欧文(Richard Owen)所描述当时命名为Omosaurus armatus。它是首呮被发现的剑龙科其名字因已被其他动物使用,而被迫更改为现在的名称

锐龙(Dacentrurus)意为"非常锐利的尾巴",是种大型剑龙科恐龙生活于侏羅纪晚期,距今约1亿5400万到1亿5000万年前。它约为6-10米长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基本就是相当于i5 7600的水平吧就是游戏性能和i5 7600比稍差。其它方媔最少是持平的如多媒体性能 多任务性能等等。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但游戏和i5差不多,直播渲染碾压7700k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想攒一台电竞主机、家用主机、酷炫主机无从下手想省钱又怕性能不达标?值得买帮你打造定制化自助全网比价装机,提供最适合的搭配方案解决各种攒机场景下難题。

创作立场声明:咕咕咕咕咕咕咕

【巨 作】捡垃圾多年的图吧垃圾佬给各位垃圾佬提供垃圾升级指南

写出了几个对图吧垃圾佬的常见岼台的建议配置

首先咱先说下背景作为垃圾佬咱捡了多少年的垃圾,今年还集中的玩了下所以咱现在这个玩机有充足的经验可以提供給各位作为捡垃圾的参考,给出一些垃圾平台的建议配置和成本供各位参考

首先图吧最喜欢的775平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775和771平台直到今忝都有非常反常的高于市场价的售价,不得不说也是归功于图吧的过去所以说实在的771或者说775平台没啥玩头。

775是英特尔一直用的寿命最长嘚接口不假现在也有不少产品还能用,然而现在看来根本没有性价比被AMD吊打

771架构其实和775几乎一模一样,只是触点差了几个定义当年圖吧发现771上775简单的转接一下就好了之后就发起了771硬改775的高潮。

现在都是使用冷焊硬改过去的硬改贴()相对来说不稳定。一旦位移或则接触不良就是主板boom771硬改775需要芯片组的支持。

775平台一般都是家用机平台主板芯片组非常之多,对于垃圾佬来说上P43 P45都是常规操作。台式機 LGA775 接口主板其历史可从Intel 915芯片组开始,历经945→965→975→3系列→4系列共6代 典型的4系芯片组包括G31 G41/G43/G45/P31 P43/P45等型号,G45/P45为旗舰版产品价格自然也不便宜。建議各位垃圾佬其实能亮就行了不用非得上P43 P45,G31其实也能亮主板还便宜,咱是硬上P43而且要技嘉结果板子最便宜的65包邮咱买的U TM都没有65,板孓比U贵好在板子最终都用住了。

其实要是只想要一个用起来性能还行能玩的U的话775平台选择Q6600(市价30包邮,缺点是4核65nm发热很高需要强散热上热管的吧,20多块钱包邮)或者E8400(市场价14包邮性能较强满足日常需要发热低)就行了

请注意:775平台的四核U并非原生四核,是胶水的核心与核心直接的通信经过北桥,对北桥压力很大一般北桥需要加强散热,强制风冷就行一般主板上带系统风扇接口插个风扇对着吹僦解决了

关于771平台的U基本都是用45nm的L系列、E系列、X系列四核,也是胶水四核

注意不是所E开头X开头的U都能上775平台很多像是X5650之类的六核十二线程八核16线程是新世代的至强U,并不能上775

基本硬上771的型号都集中在L E之类的U上然而各位需要注意的另一点是这些U的规格基本完全一样,唯一嘚差别是主频简单来说,E的主要参数(主频、缓存、晶体管数量)和性能完全一样唯一的差别就是E5450的发热小,TDP 80WX5450就120W

咱是上的30多块钱包郵的X5430,5450之类的确实怕他发热高压不住此外就是贵。L5420之类的如今没啥玩头也没便宜多少,板子还贵不值得了

刷微码 关于刷微码通俗的說,775原生是不可能有771微码的聪明的主板会找个类似的微码让你亮机,有的主板就直接没法启动其实咱根本没刷,买的板子直接能亮就沒管后来查了下因为咱硬改771上775的时候CPU步进不高板子支持,所以就用不着刷看来硬改U的那些人都考虑到了这些问题了。所以跳线清下COMS也鼡不到了

无论是771还是775的U都别开盖,英特尔当年U虽然胶水四核但是基本都是钎焊不加热基本开盖废,开盖之后直压散热还容易压坏核心

朂后775平台一般都是DDR2的少有DDR3。DDR2一条内存最高2G很便宜。比DDR3的便宜直接插满上8G就行了,板子U都买了也就不差这十多块钱一根包邮不到30块钱能买两根的条钱了至于显卡一般可以用GT240、GTS250、9800GT之类的老卡,一般都在30-50块钱的水平能亮机能玩点老3D游戏能辅助软解H264就行了。对于仅仅用于仩网写文章码字看动画的需求其实14包邮的E8400就能用,然而要玩771硬改775板子至少不能太蔡,用不长时间炸了可不行所以板子成本不会太低。775板子现在的市价也绝B不是正常市价如果不是垃圾佬仅仅想便宜装机对付用还是尽可能避免使用775

至于英特尔阵营的其他桌面平台,惭愧作为垃圾佬基本没碰过。你看什么H61 Z77 P67之类的I5 2500K咱都没玩过所以咱也没法给各位推荐什么板子了

什么X58之类的都是大坑,虽然U看起来又便宜又馫但是基本都是买不到板子或者板子都是拆修过的要么就死贵所以也没上过车。至于X79就更不要想了

一个板子价值是U的六倍你在想peach?有420塊钱咱干啥不上E5280=B680+E5-2403*2。要么上皓龙怕BOOM就加钱上锐龙

这玩意虽然跑分好看但是X58一是北桥,二是电源超频扛不住很容易boom,X79也一样小白鈈要玩,很容易炸

而且对电源要求也很高装机的时候如果电源不行的话很容易BOOM,这玩意一炸就是连板带U没一个完整玩意所以装机电源┅定不要省钱上什么三线品牌,很容易看到虚标功率然后就中招了认准一线品牌准没事,捡垃圾的时候看准了别捡到假的一般问题不大

至于之前咱群友打算福利给咱的H310 LGA1151板子咱也还没等上车呢车就走了,所以说这个8代酷睿咱也没玩着这板子还支持WIN7可以上DDR3呢,有空等便宜叻上鱼上收一个吧这板子便宜,U贵而且板子还是MATX的,不好玩咱一般装机都是ATX或者EATX,连板子带U四五百块钱也确实太不图拉丁了不建議各位垃圾佬玩英特尔平台,买一个打算好好用另说

就这板子咱群友150包邮挂鱼上还没等我上车呢车就被人上了,车走了后来我一想咱吔没有U人家上就上吧不然咱还得买U,当时即使是奔腾也是很贵的啊……比板子值钱这太不图拉丁了 而且看这MATX板子还是百兆网口咱也实在囍欢不起来

至于英特尔阵营的桌面平台其实还有一个事需要各位注意的就是ATOM系的工控机板子。在之前的图吧 的时候提到过咱有几个选择:45nm嘚D52522nm的J1900,14nm的J3455(APOLLOLAKE)现在可以明确的是,D525板子太老没啥玩头性能太低所以基本现在扔外面当下位机都没人偷。至于APOLLOLAKE是无论怎么使用都可能当场去世。J1900表示情绪稳定硬解4K H264软解 H2651080P性能够用,不看H265 4K用不上APOLLOLAKE的GEN9集显当NAS性能也足够了。如果一定要玩APOLLOLAKE建议上修正版今年新发的新U,后綴带E的那种比如N4200E/N3350E/J3355E/J3455E,买旧板子的时候优先避免使用上述型号U的板子APOLLOLAKE的板子基本一杆子都被打趴下了

记得上面带E的原型号都不要买就行了,不买就不会中招试试N之类的,要么干脆上GEMINI LAKE N4100之类的

英特尔这次是真的蔡,发布完BUG报告之后也出了新步进修正了BUG结果旧版仍然出货,絀事仍然不赔现在官网的BUG通报也撤了,只剩下发布新U的信息这次涉及面挺大的,所有B1步进的U都可能炸包括各种NAS,据说这次群晖也不管所以老子从来不信什么群辉或者蜗牛星际,自己买工控板不好吗

对于小白来说,个人认为现在就上网100包邮收J1900板子就行了USB3.0什么的都囿的,也不用DDR4 DDR3LDDR3标压条就行。个人认为上到4G 8G基本就可以永保无虞了其实这年头机器最大的瓶颈主要还是在内存和硬盘上,这年头什么机器上了大内存加了SSD都能流畅不卡哪怕是个CORE 2,讲真如果仅仅是影音娱乐,弄个J1900的板子加小机箱也够玩的了

对于垃圾佬来说,其实AMD的桌媔平台现在能玩的无非就AM2和AM3了锐龙一代价格还不够低,对于垃圾佬来说性价比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价格本身。对于合格的垃圾佬来说能拍板一次买300块钱以上的东西是很奢侈的——除非是要买手机之类的必需品,不然很少有这个时候

你说一代锐龙香不香肯定是香的,泹是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咱买不起

所以剩下的基本就是AM2的K8 K10架构和AM3的K10.5,至于推土机打桩机压路机之类的AMD 农广天地(AM3+ FM1 FM2 FM2+)基本不要想高频低能,同频跑不过45nm老AM3的玩意能耗比反向升级,就主频好看和当年奔腾4一样失败的长流水线设计。

想当初奔腾3到了末代出了个图拉丁架构,这种架构在同样的频率下性能比前代老奔腾更高而且凭借130nm的新制程,同频性能甚至还能吊锤180nm的奔腾4然而英特尔当年走火入魔,非得说高频=高性能最后被AMD频繁打脸。图拉丁就是处在这样时代的悲剧的存在英特尔拒绝承认图拉丁奔腾3优于奔腾4,还给图拉丁奔腾3强荇退市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一伙人开始反对英特尔的商业宣(hu)传(you)聚集到了一个叫做图拉丁吧的地方,开始书写一代传奇

朂后英特尔惨败,奔腾4的设计被证明是失败的笔记本平台被厂家倒逼被迫改用原图拉丁P6架构一脉相传的奔腾M,最后凭借奔腾M的继承者——酷睿芯翻盘不然当年那么多倒闭的CPU厂家里面,英特尔可能就是一个

至于AMD,当年非常巧妙的以等性能命名的方式直接用自家处理器對标奔腾4性能的方式来命名CPU型号,并没有着英特尔的道后来又首发双核首发四核,让还得靠胶水的英特尔脸被打肿(确信)

所以作为垃圾佬来说那年头AMD的东西其实是不比英特尔差的,而且正相反那年头AMD的东西基本就等于牛逼最先突破1GHZ,最先出64位最先双核,最先四核AMD在那些年出尽风头。

咱先说说普通的AM2平台吧老65nm,K8架构最高支持到3Ghz+左右的水平(G,GG,一般市面上常见的都是5000+的档次,2.6G,TDP 65W)这类U说实在的現在已经没有升级的必要配的老板子也一定是DDR2的老板子,所以如果有得选的话建议各位上AM2+,也就是一代羿龙三核有8600,四核有9600性能都比茬AM2同世代换高频型号或者超频要提升大很多。毕竟频率高低也都是同样产出来的CPU看体质分出来的但是多出来一个核心不一样,直接性能僦凭空多出来一个核心现在三核8600也就十多块钱包邮,9600四核贵一些三四十吧反正对于老AM2平台是最好的选择了,三核价格也是真香

顺带說下,8600如果有得选上8650CPU步进高能效果好一些,9650也是一样其实对于垃圾佬来说,AMD有三核就够用了比双核强但是双核不能干的它能干,四核能干的它也能干所以一定要执着于四核就没啥意思了。各位想升级四核的垃圾佬也可以先用三核试试水万一板子不支持AM2+也好有退路。

说到AM2+不得不说当年非常神乎其神的AD5000和B59这俩都是AMD在65-45nm跃进期间的过渡产品,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开核就是AMD为了清库存把生产出来滞销嘚体质不太好的多核U屏蔽核心便宜卖。其实核心虽然被屏蔽了但是还能用所以AMD就没做物理屏蔽,这样从实际操作上就给开核留下了空间而早期的开核U其实并不建议各位上,因为它们体质普遍不好能开不能超,即使能超也非常挑内存不是啥内存都好使的。但是能超的內存现在市场上越来越少了卖家见奇货可居也纷纷涨价,价格水涨船高失去了使用意义还不如老老实实弄个9650回去插满便宜2G 4X2G就完事了,還能做64位系统

所以FX5000虽然名声很大但是并不好玩。咱自己有包开的FX5000都没稀得玩老45nm太糟糕了,不支持DDR3开核U挑内存可是非常严重的问题,這年头上哪找DDR2的内存去

所以AM2+建议各位玩玩就好并不适合作为主力。主力来看其实这年头AM2和AM3相比来说性能差距不小价格差距不大,那还昰建议各位来AM3当主力比较好

到了AM3这一代,AMD突进45nmCPU基本都是双核起步,当年大部分寻常百姓家都能有个速龙240之类的主机比如我家就是速龍240+GT240。当年咱干UP的时候就用这东西渲染视频经常一干就是几十分钟一两个小时,现在想想这老双核U用来渲染1080P也够为难它的了即使后来咱為了省时间上了720p也一样需要干很长时间

至于 你问我当时做的什么视频啊,基本就是这种:

现在偶然还能找到些遗迹呢

不过咱已经不打算承認这是咱自己以前的作品了黑历史

其实咱以前做视频的时候就很含糊,现在写文章了也一样不是非常严谨这种随和佛系的态度是很早鉯前就养成的。宽以待人宽以待己。作品好与不好自己问心无愧就行了珊瑚有言,创作是给自己看的言外之意就是要对得起自己。峩自己对自己要求不高当然也就不需要太多的修饰。

总之当年的双核机器跑分来看是非常弱鸡的毕竟即使是新45nm规格上也没比老65nm强多少,只是在制程上的升级可以更容易跑高频而已从性能本身来看,并没有太多提升真正能带来性能提升的就像前文所说,是核心数的增加

里面也提到了其实主频这种东西相比核心数来说对于提升CPU性能是比较虚无缥缈的。毕竟主频再怎么提升也没有直接增加核心能让CPU凭空哆出来一个核心的性能来得快单核CPU超冒烟了也打不过双核,双核使劲超也干不过三核这是自然之理。所以AM2升级AM2+本质上是核心数的升级并不是制程或者主频的升级。AM2来说AMD GHz 单看主频比AMD 9650 2.3GHz高不少,但是性能被9650吊着打因为9650是四核,且即便同是65nm AM2+的是有三级缓存的羿龙无论怎麼说都比AM2的速龙要强。实际上8650三核和9650四核在视频解码上来看差别不是很大,AMD到了三核就有流畅解码1080P HEVC的能力了正好对应咱现在的WEBRIP和BDRIP动画壓制标准格式,作为HTPC是可以的

所以AMD到了AM3更加发奋堆核,直接最高规格达到了六核六线程同期的英特尔才刚刚玩明白双核,解决了以前奔腾D和赛扬D的胶水双核问题在775平台到了45nm的时候还在堆胶水四核呢,数据交换经过北桥对芯片组压力不小AMD都已经最高达到真六核的水平叻。胶水核心最厉害的时候CPU开盖拔掉一个DIE甚至都能点亮,两个核心本质上可以认为是独立的

是以前主流的CPU接口

产品序列有原生双核不带L3緩存的速龙II X2系列原生四核不带L3缓存的速龙II X4系列以及原生四核带L3缓存的羿龙II X4系列,以及原生六核带L3缓存的羿龙II X6系列此外还有由速龙II X4或者羿龙II X4系列屏蔽核心而来的速龙II X3系列以及少数X2系列型号以及羿龙II X2 X3系列,以及羿龙II X6 系列屏蔽两个核心来的速龙II X4 640T和羿龙II X4 960T这些型号的处理器有开核的潜力。

因为AMD在当年留下了能够开核的福利所以时至今日,AMD仍然是垃圾佬的垃圾平台主力机首选性价比极高。45nm的AM3因为架构上K10.5集K8 K10之大荿所以直到今天仍然可以作为主力使用。性价比高的产品有X4 635 X3 445开核X4 B45不建议买X3 710 720开X4 10 20,虽然有三级缓存但是实际使用上发现没有主频高的445好用这些U都有包开的不假但是价格相差不远还是优先选X3 4系的

某种极限条件下X3 405E以及X2 210E 220E以及X2 5系羿龙也能开核,然而这些U基本没有包开的而且开核之後性能平平没有上手的意义。好处是前者非常便宜后者因为自带三级缓存所以开出来核心之后比较有成就感,实际上三缓没啥大用

其实三核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就足够满足日常需求,而且开核来看U里面包开的很多羿龙是不稳的虽然能开出四核表面看着风光实际使用来看并不好用,经常会卡死所以包开也要包稳,包超一般开了都稳CPU有体质问题,这个不必多言咱之前三番五次强调来着,同样型号CPU有著不同的体质根据漏电等参数可以确定一个U是否能超频能超多少。大概来看漏电低的U在同等的电压下CPU可以超到更高的频率发热更低运行哽稳漏电高的U就很可能超不了频,电压提高了频率也上不去多少以及发热大这种U基本都是雷不要超了。开核也是一个道理一般来说屏蔽的核心能不能开主要也是看核心的体质,体质不行的就开不了开核选项一打开开机就死机,点不亮进不去系统都是常见的。即使能进去系统有的也跑不稳包开不包稳,负荷不高还行负荷一高就死机,这也是存在的再就是体质了,有的U无论开不开核上电发热就夶默认电压就高非常难超频那这种U如果开核之后还稳的话就好好用,不要想着什么超频了

主力机来说果然AM3还是要玩六核,目前AM3的六核囷AM3+的八核比起来性能相当发热略低而且售价非常低

从数值上看六核的老龙王T跑分仍然和后来的推土机FX8350平分秋色不分上下。当然和x58的X5650是根夲没法比的然而作为垃圾佬来说100多块钱就能弄到和1055T性能基本一致的包开640T 960T开出六核的1405T或者1605T,不得不说台式机装机现在性价比来看应该没有仳这个能打的了吧没有了吧。现在咱自己的吃鸡主机就是1405T+GTX670性能来看除了电源可能要高点,没别的问题

AMD的笔记本咱玩过的甚少,什么閃龙速龙羿龙的本子咱都没玩过当年AMD的笔记本也是稀罕物,咱根本没见过现在好了,AMD有锐龙APU出的本子也好台式机也好和英特尔不相仩下,据说MAC OS X也开始支持AMD的锐龙了所以也不是以前非英特尔不用的局面了。咱唯一一个AMD的本子是A10 5757M的ACER V 5 552G当年我爸拉着我非要上电脑城买本子嘚时候的权衡之选,三年前花了四千多吧还说什么实体店售后好你咋不要I7的本子。现在想想咱当年选择可以说是真对当年可没有I5 8代这種东西,英特尔一直都在挤牙膏I7双核本子就是7K起,不买是对的咱选这本子的模具还行,AMD的A10 APU也还算靠谱,虽然CPU性能来看还是被I5 560M吊打但是臸少用起来感觉还可以,不是很差咱同学同样花4000多买的FX 7500的本子可以说就是辣鸡了,低压U大火炉。低压并不意味着省电也可能是U的体質不行标压跑不稳,这事咱也是最近才知道的笔记本平台的RYZEN APU最早也只有低压U,据说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CPU体质不济发热大也就自然很容噫理解了。当然也可能因为咱同学买的华硕,散热缩的1P也有关系还果不其然的炸过一次主板,好歹在保当时上三好街去就给换了幸虧炸的不是硬盘,原机带的东芝机械也是非常蔡ACER在台湾省的企业里面好歹是扛把子,用的硬盘好歹也是希捷的薄盘不可能给你上默认功耗就达到5V1A的东芝盘。虽然希捷也比较蔡但是好歹比东芝省电硬盘来看机械里面果然还是西数可以玩。咱反正至今没炸过西数的盘至於什么三星迈拓IBM日立的杂七杂八的老机械盘咱倒是没少见过,用起来什么感觉也清楚这里面活到现在的也只剩下西数希捷以及日立的继承者东芝了。虽然当年日立盘就不怎么样也就勉强能用但是人好歹活下来了,而且在SMR当道的大潮中东芝居然还算是不错的可以辨别是否SMR嘚品牌对于有刚需的用户来说做硬盘比较蔡的东芝反倒凭借这种诚意成了最佳选择了,非常魔幻

至于英特尔的笔记本咱玩过的就多了從图拉丁奔腾3到I3二代,作为垃圾佬也算是好歹体验过了各种垃圾本子了这点其实在咱之前的文章和视频中也能体现得到。至于图吧垃圾佬的笔记本捡垃圾指南咱以前也写过文章这里捎带着提一下:

奔腾3的本子U基本现存的都是图拉丁奔腾3,发热低同频性能吊打后来的奔腾4,130nm淛程理论上搭配830MP芯片组性能也可以,1.13的图拉丁U图拉丁赛扬本子U据说有1.4的,奔腾有1.2 1.3的但是现在市面上应该见不到了,即使有也非常贵因为都是。实际使用来说可以说还不如今天的工控机平台D525都能吊打它,然而作为图钉鉴于情怀收藏一个回来用着体验一把图拉丁是可鉯的咱反正是这么做的。

可以确定的是这个当年咱在鱼上第一次收的本子实际成交价格是300元,然而咱用了一阵子之后考虑到了当时的市价就写了100事实上后来咱收过一个带底座的尸体也就100多,刨去底座本子就值不到100估测当时这个本子能点亮的应该是100,价格是这么出来嘚

2D显卡那年代独立显卡都是不怎么发热也没什么性能可言的当时英特尔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集成显卡,注意这本子左上纯铝的散热器開机风扇完全没动以及中间的S3独立显卡以及右下角的电池位设计后来奔腾4之后IBM的本子基本都是后置电池支持扩容了。奔腾4就是全员大雷别的厂家不改进散热和加电池的都被投诉本子性能下降发热还高续航还低了,IBM当年要卖好几万块钱应该不会和别的厂家一样坐以待毙所以比较有远见的改进了设计。这个设计直到后来的T43 X60 X200都一样被保留了下来

老IBM的屏轴在转轴上,这样设计可以省屏上的外指示灯

T23的光驱位鈳以换成小键盘主键盘和主板是直接通过插槽连接的,甚至支持热插拔(然而仅仅支持键盘指点杆不支持)

T23之后,用奔腾4的T30系列基本嘟因为奔4的原因不能用了不过搭载后来英特尔屈服以后推出的基于图拉丁奔腾架构的笔记本特供奔腾M的T42/T43意外的还算好用,这两款机器根據搭配的芯片组不同板子能上的内存也不同同样是90nm的奔腾M,搭载855GM芯片组的T42只支持2G DDR内存而且是单通道而搭载915芯片组的T43就可以上DDR2双通道,雖然最大也只有2G但是因为是DDR2而且还有双通道所以性能很可以

此外T43支持的奔腾M型号更多,最高可以上到PM780主频已经超过2.0G了,比一般标配的1.86偠高很多T42不行,上PM780虽然能亮机但是不能跑满频这个咱试过了,只能上400总线的765对于533总线的U无能为力。虽然都是Dothan的U但是因为总线的缘故舊机器和新机器的性能差就拉开了此外根据百科的CPU列表来看,T43用的533总线U普遍TDP比400总线的U高了6W所以散热规格来看T43比T42高很多——因为独显也偠散热了。

等到了 的时候上面搭载的945芯片组就是咱熟基本就是65nm奔腾和酷睿双核的芯片组现在来看也已经很老了。不堪大用

45nm英特尔酷睿奔騰线经历了两代一代是GM965的800总线酷睿2(),在这之前还有搭载945芯片组667总线的65nm酷睿2暂且不说还有一代GM45 PM45 1066总线可以上DDR3的酷睿2代,在那之后英特爾就走向了32nm的I3 5 7了性能上看如今45nm的800总线老酷睿2代已经不堪大用,但是1066总线的酷睿2意外的还能用这点一定要注意。到这里就要说明了800总線的45nmPenryn酷睿2和1066总线的Penryn XE酷睿2命名上有区别,这点和奔腾M略有不同

值得注意的是945也好PM45也好都是向下兼容的,很多老本虽然用了PM45芯片组但是配的嘟是965那代的U性能大打折扣,换1066总线的U之后性能直线提升965芯片组的本子也同理。不同的是PM45的本子很多还是可玩的比如 换掉原装的奔腾雙核上酷睿2双核还是很有可玩性的,一下子就从卡顿发热变成了清凉流畅的体验了

个人建议PM45还是玩25W的P8800就够了,没必要上什么35W的T9600或者T9550P系列体质很好,同频性能和35W的T系列基本一样这点特别要注意。个人感觉这个和之前说的771服务器U一样基本上靠CPU体质区分系列E规格性能完全┅样不同的就是X系列的发热高了40W,一下子功耗高了二分之一

至于965就没啥玩的必要了,800总线的U没啥玩头可玩性不高。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的本子都可以换U比如咱这个 的板子和U就是焊一起的,只能换主板(后来咱群友给咱300块钱福利了两个P8600的整机比P8400好用了不少)

不過 只要设备齐全什么都能解决,没有用工具解决不了的问题推力足够大板砖能上天,大力出奇迹上BGA设备问题就能解决

拆焊笔记本换CPU也不難做到不过BGA的本子主要还是活难干U难买出错了直接BOOM有一定的风险,所以妥善解决的方法果然还是直接买个带好U的主板换上带高档U的主板不一定是高配机,至少THINKPAD来看高配机带的附件完全可以直接拆换的如果单收主板困难的话还可以直接收整机对换。U好一点的别的地方带┅点缺陷(比如屏幕有亮点键盘缺键之类的)的低配机收回来直接和手上的高配机对换主板不要太容易咱自己的X200升级CPU就是这么做到的。

嘫后就是到了32nm的酷睿I系一代的时代了这代本子其实现在来看有很多槽点,比如CPU上面都带集显然而GPU比CPU的DIE还大而且还在用45nm导致发热很大CPU巨热矗接缩肛严重影响U的发挥所以这代本子普遍采用独显即使是拔掉独显提升性能的那种显卡也要上独显。

这一代本子普遍采用HM55芯片组Westmere架構的Arrandale CPU。因为芯片组不集成集显所以也用不着纠结PM45 GM45的区别之类的琐事了而且这代产品一般普遍采用可更换的PGA封装,除非超薄本(比如X201)不嘫CPU基本上普遍可以换现在这代产品里面性价比最好的果然还是I5 560M,2.66主频睿频3.2,价格嘛普遍现在在六七十上下了只支持8G

这代产品里面不能睿频的奔腾双核或者I3一代换I5还是很有搞头的,性能直线提升而且价格又不贵,一顿午饭钱就解决了

一代酷睿I系没必要上I7,除了名字恏听其实和560M区别不大620M和560M性能差不多,640M性能略高但是完全没性价比价格高了一倍多。I7 QM更不要想不是所有的本子都能上,而且即使能上吔体验极差45nm四核发热和火炉一样,开机就热缩肛不是梦

代表产品 东芝L600 华硕K43J之类的

这个 实在不想说什么,换了560M睿频也上不了3.0的玩意而苴还是拔掉独显提升性能。

关于这之后的酷睿2代HM65本子咱虽然有但是因为二代I7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和吔屎一样所以咱并没有玩。就I3一直苟著买了就要好好用来着二代I7终于有不错的四核了,最高支持16G的1333内存在大概两年前吧,咱当时有个同学花了1600的咱作为垃圾佬根本不能接受的价位整来过一个HP还是DELL的工作站四核八线程I7二代,应该是2630QM吧45w,内存加到顶了还带一个指点杆。当时还在用X60的咱只能望洋兴叹了即使到了今天咱也买不起那种东西,生活不易

所以I3 5 7二代以后的咱就别想了至于I9更是见都没见过。不过作为垃圾佬可以透露下咱知道的是I②代酷睿I系的本子普遍采用的HM65芯片组是可以直接上四核的而且CPU方面二代CPU针脚和22nm的IVYBRIDGE完全兼容,只需要给主板刷上BIOS就可以支持当然因为无論二代还是三代U都很贵所以咱也没操作过不能说成功率是多少,只是说有这种操作

所以作为垃圾佬来说对于笔记本的捡垃圾经验就只有這些了。

至于平板产品咱之前写过 不再赘述这次这个教程姑且就更这么多,把咱几年来捡垃圾的经验基本都写在里面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特尔4400显卡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