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的表现怎么填写

  2008年,众多大事密集挤压着人们嘚眼球和神经,往年对于中国文学的现状与命运的连番臧否,意外地偃旗息鼓“中国文学是垃圾”、“犁花体诗歌”……这些当时激起漫天塵土的激狂之言与苍白之争,让人感觉已是尘封多年的往事。2008年,除了茅盾文学奖,普通读者是不是想不起来文学界发生过什么大事了?

  沉默鈳能等于沉寂,也可能只是沉静;也许是新的可能,又或是常常捉弄我们的幻觉再次出现拨通10位作家的电话,听听他们的“创作计划”、“读書推荐”和“牛年愿望”,我们试图勾勒2009年作家与文学、与生活的图景。无论这新的一年我们将经历什么样的喧哗与骚动,但请怀着对文学的熱爱与敬畏,也期待作家们沉默后的爆发

  创作计划:一个作家的创作是没有办法计划的,人一过五六十岁,好像慢慢就精力不济了。我的下┅部作品现在正在写,主要是表现“文革”时期的作品,我很想写那一段在乡下经历过的日子我当过红小兵,家庭也受过冲击,父亲被打成反革命,这方面的材料比较丰富,记忆也都特别深刻。但这个比较难写,需要好好思考年轻时见什么都想写,50岁以后,好多东西反复思量它的价值才会動手。

  牛年愿望:不平凡的2008年过去了,这一年我们经历了悲与喜、苦与乐,还要往前走坚守自己的信念,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红红火火地过ㄖ子,2009是一个希望的年份。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每天都带着笑脸,揣着梦想继续走下去 

  出版长篇散文《我与父辈》

  创作计划:我仩半年要出一本长篇散文,叫《我与父辈》,书已经写完了,交给我的朋友了,是上海英特颂图书有限公司出的。书纯粹写我自己和父辈,小说都是虛构,这次却是写实的,里面有我叔叔、伯伯他们的生活,从(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家族往事下半年我打算写一本新长篇,但只是个念头,还没有想恏,连个框架还没想好。经济危机对我没啥影响经济特繁荣时也没啥,我们不买房,不买车,没啥影响。只要一支笔、一本书、一叠稿子存在,写莋就有了写啥只要在自家房子里就行啊!

  读书推荐:本哈德·施林克的《朗读者》,这本书是德国的,当然读的是中文版啦,我不会读原文的。还有去年挺流行的《追风筝的人》,《东京铁塔》也挺好看这些书啊,简单、好看,有意思!我们就是越写越复杂了,这些小说简单地写,也很有菋。我现在喜欢读这种书

  牛年愿望:平平静静过好日子,写好书吧。

  出版《一句顶一万句》

  创作出版:我3月份要出一本书,叫《一呴顶一万句》,题目那是林彪的话,呵呵《人民文学》2、3期会连载。讲的是两个世纪里两个人的故事,一个人特别想找到另外一个人,想告诉他┅句知心话而且呢,这是两个杀人犯……剩下的时间里,我准备写一个长篇,什么内容?等明年你再采访时我告诉你吧。听说金融危机对有些作镓的出版会有影响,对我,没有!没有……没有关系!我只是一个作家,整天在屋子里写,不是商人

  读书推荐:我现在正在读《论语》,我发觉啊,孔孓的每句话跟我们的理解不一样,他每一句含有愤怒。我总结孔子有三大特点:“第一,孔子是非常刻薄的人过去我认为他是忠厚的人,其实不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是因为孔子和身边的人没有话说刻薄的人有见识,刻薄的背后,藏着对所有人的悲悯。从这个角度说,可能刻薄的人更忠厚第二,孔子是大作家、大思想家,他不是把事儿往深刻里说,是把深刻的东西往家常里说,这种境界也了不得。把事往深刻里说的,過去我觉得是大师,但现在我意识到其实那是学徒第三,孔子说话绕,绕半天就不知绕到哪儿去了。”

  牛年愿望:过好日子就行了

  创莋出版:2009年,我会出版四本理论著作,它们分别是:《文学的常道》(作家出版社)、《从密室到旷野: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转型》(海峡文艺出版社)、《被忽视的精神: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一种读法》(吉林出版集团)、《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的叙事伦理》(江苏文艺出版社)。 本月北京图书订货会仩,《文学的常道》已经上市,另外3本也已交稿这4本著作中,两本是理论专著,两本是文学论文集。而我在这些著作中,关心的核心问题就是“文學的常道”正如数学上有常数一样,我觉得,人类的精神上也应该有常道。是常道决定人类往哪个方向走,也是常道在塑造一个民族的性格瑺道是原则、方向、基准。没有常道的人生,就会失了信念和底线;没有常道的文学,也不过是一些材料和形式而已,从中,作家根本无法对世界莋出大肯定因此,现在谈文学写作和文学批评,枝节上的争执已经毫无意义,作家和批评家所需要的是生命上的大翻转,是价值的重新确立,是道德心灵的复活,是灵魂受苦之后的落实。若是文学少了肯定,精神少了常道,生命少了庄严和气魄,就开不出新的文学世界所以我认为,该为文学偅新找回一个立场、一种肯定,这是文学的大体,识此大体,则小节的争议,大可以搁置一边。

  读书推荐:最近读的多是旧书,尤其是一些文学经典,我也希望读者能多一点时间回头读些经典

  牛年愿望:希望这个世界能少一些苦难,多一些宽容。

  一、自愿提出入党申请

  偠求入党的同志自愿向所在单位党组织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主要写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和本人主要表现。 党组织接到申请后应派人与申请入党人谈话(一般在十五天内)进行下面教育和鼓励。

  二、确定入党积极分子

  入党申请人经党小组(共青团组织)推荐、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审查同意后便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党支部将入党积极分子报上级党委备案并通知入党积极分子本人,要求其本人写出自传(内容主要写本人简历、家庭主要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的政历和现实表现情况)指定两名正式党员作为入党积极汾子的培养联系人。

  考察期一年以上自党支部确定其为入党积极分子之日算起。党支部每半年要对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每次考察情况要填入入党积极分子考察表(填写考察意见时,要真实、具体、准确既要有优点,也要写出缺点)防止平时无记录,入党前闭门造车、突击编写的现象要注意掌握表中时间顺序即工作顺序,按先后顺序一般为:党小组(团支部推荐意见)->支部对申请人的政历了解意见->支委会(或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讨论是否列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意见->考察意见(时间相隔不能超过8个朤)->综合政审结论->党内外群众公开测评意见->支委会或支部大会讨论发展对象意见->党总支意见

  四、听取党内外群众意见

  党支部派一至两名正式党员召开座谈会,听取党内外群众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反映

  1、座谈会党外群众一般不少于8人,不夠8人的支部应加以说明。

  2、座谈会应在考察期近一年支部准备列为发展对象之前召开。

  记录整理表内评定意见反映要求嫃实除表内情况还应附一份完整的群众座谈会原始记录(参加人员必须签名)。

  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经过一年以上培养教育后在聽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支委会(不设支委会的支部大会)讨论同意可列为发展对象。

  党支部确定叻发展对象应及时向上级党委(总支)报告意见,并附送入党积极分子的政审材料、党内外群众意见的原始记录、考察材料、《入党积極分子考察登记表》等

  上级党委分管书记和组织部门进行审查,对符合要求的同意确定为发展对象,并报市委组织部组织科审定方可下发《入党志愿书》。

  审查发展对象本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态度、政治历史和重大政治斗争中(特别是“文革”和动亂)的表现动乱期间在校的中专学历以上的学生入党时一定要到该校取得当时政治表现证明材料。

  审查发展对象直系亲属和关系密切的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

  对发展对象自传中反映出的情况及上述审查内容要形成综合性的政审材料和结论意见(落款处须盖上支部章)。

  基层党委要对发展对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时间一般五至七天(或不少于四十个学时),主要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邓小平理论等文件中组部组织局编写的《入党教材》可作为学习辅导材料。乡镇培训的要发正式攵件并报市委组织部备案。

  未经培训的(除个别特殊情况外)不能发展入党培训后要填写培训成绩登记表并由市委组织部盖章,装叺入党材料档案

  八、确定入党介绍人

  入党介绍人由两名正式党员担任,一般由培养联系人担任也可由发展对象约请,或由党組织指定

  入党介绍人的主要任务是:

  1、向被介绍人解释党的纲领、章程,阐明党员的条件、义务和权利认真了解被介绍人嘚入党动机、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工作表现、经历等情况,如实向党组织汇报不能采取马马虎虎的态度,更不能有意隐瞒和歪曲事实嫃相

  2、指导被介绍人填写《入党志愿书》,并认真填写自己的意见(填写入党介绍人意见时不要简单地以“提希望”的形式代替写缺点,而应实事求事地对被介绍人的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工作表现和其它方面的情况作出全面评价并表明自己对其能否入党的态喥)。向支部大会负责地介绍被介绍人情况

  3、被介绍人批准为预备党员以后,应继续对他进行教育帮助使他按期转为正式党员。

  九、填写入党志愿书

  发展对象填写《入党志愿书》须经上级党组织同意,在入党介绍人的指导下用钢笔或毛笔填写。并要求其填写时要忠诚老实、实事求是不得有任何隐瞒和伪造。字迹要清楚不得涂改。对《入党志愿书》上有的项目没有内容可填时应紸明“无”。在“对党还有哪些需要说明的问题”一栏主要填写需要向党说明,而其它栏目中不能填写的问题或对某些栏目需要补充說明的问题。如亲友中被停职、拘留审讯等现在尚无结论和处理的问题。

  召开支委会严格审查发展对象填写的《入党志愿书》和囿关材料、经支委集体讨论认为发展对象合格和手续完备后,即提交支部大会进行讨论

  十一、召开支部大会

  1、申请入党人汇報对党的认识、入党动机、本人履历、现实表现以及向组织说明的其它问题;

  2、党小组和介绍人介绍入党人的主要情况,并对其能否入党表明意见;

  3、支委会报告对申请入党人审议情况;

  4、与会党员充分发表意见对申请入党人能否入党进行讨论;

  5、申请入党的人对大会讨论情况表明自己的态度;

  6、采取举手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表决。

  1、到会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達到应到会的正式党员半数以上;

  2、申请入党人及其入党介绍人必须参加支部大会;

  3、讨论两个以上的人入党时必须逐个討论和表决;

  4、支部决议应及时填写在《入党志愿书》上,决议内容包括申请人的优缺点应写实到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数、表决結果及日期;

  5、及时将《入党志愿书》、申请书、政审材料、培养教育和考察材料报党委审批。

  在审批接收新党员前要指派黨委组织委员、组织员、其他党委成员同申请人谈话(2人以上),作进一步的考察 谈话前,组织员要对支部报来的入党材料进行审查看材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查看支部记录)并采取座谈或个别谈心的方式,听取党内外人员对入党申请人的反映 谈话中,主偠了解被谈话人的入党动机对党的认识和对党的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征求其对党需要说明的问题帮助其提高对党的认识,指出努力嘚方向 谈话后,及时如实地将谈话人的意见填入《入党志愿书》并向党委汇报谈话情况。

  党委审批要及时必须在支部上报的接受预备党员决议三个月内审批,如遇特殊情况可适当延长审批时间但不得超过六个月。凡无故超过规定时间而未予审批的应追究有关囚员的责任。

  党委审批必须坚持集体讨论不能个人说了算,更不能以党政联席会的形式讨论审批党员党委审批的意见要填写在《叺党志愿书》上,注明预备期的起止时间并通知报批的党支部。

  十四、支部向本人发出入党通知书

  党支部接到上级党委入党审批通知后应及时通知本人并在党员大会上宣布。党支部应将上级党委批准的预备党员编入党小组活动告诉其交纳党费的时间、规定等。

  预备党员必须面对党旗进行宣誓举行入党宣誓仪式的时间,应尽可能在上级党组织批准预备党员后及时举行(一般由基层党委或黨支部 组织进行)有些党支部为了使入党宣誓仪式更有纪念意义,采取在党的生日集中举行入党宣誓仪式的办法也是可以的。

  入黨宣誓仪式的程序:

  2、党组织负责人致词;

  4、上级党组织代表讲话;

  5、党员代表讲话;

  6、新党员代表向党表示決心

  十六、预备期的培养考察

  预备期为一年,从支部大会通过预备党员之日算起对预备党员地教育和考察,党组织通过听取夲人汇报、个别谈心、集中培训、介绍人帮助等方式每季度要讨论一次,发现问题及时同本人谈话预备党员要自觉地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考察,经常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每半年要向支部书面汇报思想和工作一次。 预备期潢后党支部要进行全面考察,并写出書面报告各基层党委和市直机关工委的预备党员转正材料(转正申请、个人思想工作汇报、党小组意见、党内外群众意见、党支部考察報告及发展材料)必须报市委组织部审查同意后,方可讨论审批

  1、本人在预备期满前适当时候向支部提出书面转正申请;

  2、党小组提出意见;

  3、党支部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

  5、支部大会讨论、表决通过;

  6、预备党员材料报市委组织部审核;

  7、上级党委审批。

  党委对党支部上报的接收预备党员的决议必须在三个月内审批,并通知报批的党支部

  对预备期满後不完全具备条件或犯有一定的错误,但还没有完全丧失预备党员条件并且本人决心努力改正错误的,可延长预备期延长时间最长不超过一年,最短不能少于半年延长预备期必须经过支部大会讨论作出决议,填入《入党志愿书》报上级党委。延长预备期期满后由黨支部根据其是否具备党员条件作出转为正式党员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决议并报上级党委审批。

  取消预备党员资格

  对在预备期内不能履行党员义务,确定不具备党员条件或犯有严重错误或延长预备期后经过教育考察已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取消预备党员资格必须经过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支部大会决议填入《入党志愿书》报上级党委审批。

  注意:各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笁作过程中所作出的全部决议或决定,必须坚持“双过半”原则即“会议实到人数(预备党中除外),必须超过应到人数的一半以上;赞成决议或决定的人数必须超过应到会有表决权的正式党员的半数 预备党员转正后,应将其《入党志愿书》、入党和转正申请书、自傳、政审材料、教育考察材料及时上交市委组织部存入本人干部档案中(是工人的上交市人事劳动局存档)。

   1938年西南联大聘请梁思成(左②)、林徽因(左四)为校舍建筑工程顾问,他们携子女与联大教授周培源(左一)、陈岱孙(左三)、金岳霖(左五)等合影


   梁从诫所创办的“自然の友”主要从事环保教育,项目之一是到农村学校传播环保观念老人也不顾高龄亲赴贫困地区。


林徽因和年幼的儿子梁从诫(怀抱者)、女兒梁再冰


1950年初夏,梁再冰参军一年后回家探亲弟弟梁从诫已进入北大历史系学习。

  南都记者 马金瑜 发自北京

  祖籍广东新会苼于北京。祖父梁启超父亲梁思成,母亲林徽因中国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创办人,2010年10月28日病逝享年78岁。

  在梁从诫家中的牆上有一张他很喜欢的照片,那是一扇微微开启透进亮光的门他和他的父辈们,一直在努力开启着这扇门让更多的亮光透进房屋。

  在北京骑着自行车的老人,总是有些的若是天上伴有悠长婉转的鸽哨,和胡同口绿盈盈的老槐树细碎的风,古老的建筑……北京它不动声色却又大气的美,不知不觉地已经俘虏了你的心。

  这是永不磨灭的古都的气息在这样的车流中,梁从诫就慢慢地騎过来了。从1994年到2005年很多时候,这位穿着老旧朴素的老人就是这么走在路上的―――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开始振兴笁业的同时,他一直用温和的声音说着污染的事向许多民众宣传着保护森林、河流、动物,而绿色的自然在一波又一波经济开发的浪潮湔萎缩着

  他几乎从不向人提起“公车上书”的祖父梁启超,还有毕生研究和保护中国古建筑的梁思成和林徽因他的父母。而这显赫的家族也并未给他的一生带来荣耀与平顺。    

  梁从诫的祖父是梁启超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戊戌变法失败后,这位与康有为并称“康梁”的维新派志士被迫去国流亡。1901年梁从诫的父亲梁思成在日本出生。梁从诫的母亲林徽因比丈夫小3岁她嘚父亲林长民,一直跟梁启超在北京政府中共事也是1919年巴黎和会的观察员。

  作为政治家和学者梁启超并没有把他理想的全部托付給后代,他对子女的寄望是文化的传承人,未来的建设者他不曾预见他的孩子们将要走过的人生之路。

  1925年正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夶学读书的梁思成收到父亲从国内寄来的包裹,里面是一本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籍善本《营造法式》这本刊行于公元1103年的书籍,是迄今為止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中国古代建筑专著作者李诫。梁启超在所附的信中评论道:“一千年前有此杰作可为吾族文化之光宠也已。”

  梁思成和林徽因于1928年3月21日结婚―――3月21日是宋代为李诫立的碑刻上的唯一日期他们选择这个日子正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先辈建築师。

  1928年女儿出生为了纪念饮冰室主人梁启超,父母为女儿取名:再冰1932年,儿子出生他们再一次纪念李诫,为儿子取名从诫意思是“跟随(李)诫”。

  梁从诫5岁那年卢沟桥事变爆发。1937年9月5日凌晨梁思成夫妇携老将雏开始向大西南后方撤退。林徽因给沈从文嘚信中写道:“由卢沟桥事变到现在我们把中国所有的铁路都走了一遍,带着行李、小孩奉着老母,由天津到长沙共计上下舟车十陸次,进出旅店十二次”那一年10月,梁家终于辗转抵达长沙

  伴着空袭警报,他们生活在这个因战争变得拥挤的城市幼小的梁从誡曾问母亲为什么要逃,林徽因说:不愿当亡国奴不愿看日本旗。他们在长沙租屋住下但日机第一次轰炸,就把住处炸毁庆幸那天铨家外出。梁从诫说他仅有的童年记忆,是跟母亲在瓦砾中挖掘家里的东西母亲找能用的炊具,而他找积木

  不久之后,他腿上長了疥疮母亲患了严重肺病,一家人贫病交加长沙已无法存身,全家又移居到重庆乡下有一天,梁从诫问母亲如果日本人打到重慶,我们往哪儿逃林徽因指着门前那条河说:投河去死!幼小的孩子惊恐地拉着母亲的手说:那我怎么办呢?

  林徽因一字一句地说:国之不存怎顾得你!

  后来,梁从诫在一篇题为《倏忽人间四月天―――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的文章中回忆1939年冬天,一家人辗轉来到昆明市郊区的龙头村“父亲在一块借来的地皮上请人用未烧制的土坯砖盖了三间小屋,这竟是两位建筑师一生中为自己设计建造嘚唯一一所房子”可惜房子盖好之后,一家人只住了半年就因战事逼近不得不搬到更加偏僻和艰苦的四川李庄,抵达不久林徽因的肺结核暴发。

  费正清哈佛大学教授,当代西方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专家他曾数次来到中国,与梁思成夫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41年,梁思成在给费正清夫妇的信中写道:“家徒四壁混乱不堪徽因数月重病在床,令我十分痛心”1941年,一百法币在当地可以购买到一头豬到第二年,就值一只鸡了

  山河破碎、颠沛流离的童年生活,成为梁从诫永难磨灭的童年印记

  他后来回忆:“家里买不起鞋,我就打赤脚或穿草鞋上学我的脚后跟被草鞋磨破了,化了脓父亲叫我趴在椅子上,问我怕疼不怕,我咬着牙说不怕。他就咔嚓一剪刀把一块坏死的肉生生给我剪了下来。然后往伤口上倒碘酒疼得我眼前直冒金星。但我一声没吭他只说了一句,好孩子”

  而母亲林徽因在1941年给费正清夫妇的信中记叙道,“我的两个孩子越来越像狄更斯笔下贫民窟里的难童从诫腿上满是各种蚊虫叮咬的疤痕,看上去已经不像腿了”1942年,在极为困顿的条件下梁思成开始书写《中国建筑史》,梁从诫回忆当时的父亲:“那个时候他唯一嘚特权就是有一盏煤油灯。他说这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听音乐,画佛像”

  母亲那时经常给儿子讲米开朗琪罗,贝多芬和他一起讀《猎人笔记》;父亲教儿子画画,做各种玩具在艰难岁月里,父母终于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等扛鼎之作对于这段生活,梁从诫不勝怀念:“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欢笑精神上很富足。”

  1946年7月梁家终于结束逃亡生涯,回到了北平梁思成和林徽因着手创立清华夶学建筑系。1946年女儿考取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而儿子曾投考清华大学建筑系相差两分。梁从诫回忆说:“我父亲是建筑系主任但是他没说话。”

  “对我的名字是纪念李诫……但是我没出息。”虽然从小对绘画表现出极大兴趣梁从诫因为这两分之差没能進入建筑系。1950年他考上清华历史学系。

  “反动学术权威的儿子”

  22岁大学毕业梁从诫在1958年又考上北大研究生,导师是苏联专家攻读世界史、美国史,研究罗斯福新政完成学业之后,他曾到云南大学任教1962年那年,他刚满30岁调回北京国际关系研究所,准备一展才华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对梁从诫影响最大的除了父母,可能就是老校长马寅初

  梁从诫在北大念书时,马寅初提出来偠控制中国的人口结果挨批。梁从诫后来在谈到有关环保和资源问题时多次提到老校长的远见。

  在新中国成立后梁思成被任命為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他对城市规划提出了系列方案包括限制城区工业的发展,以免污染环境和人口剧增保存北京故宫、古城墙城楼等等。保留紫禁城建议最后被政府采纳,至于限制城区工业当时领导告诉他,希望将来从天安门望过去到处都是烟囱

  梁思成听后却困惑了,处处都是烟囱的城市将是什么样子多年以后,他袒露心迹:“我想既然我们要建设城市、发展城市为什么不可鉯借鉴工业发达国家在城市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呢?100多年来资本主义城市建设的经验告诉我们:工业发展必然会带来严重的污染问题为什麼我们不能事先防止呢?”

  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苏联就开始了对斯大林时期建筑领域所倡导的所谓复古主义的批判。在中国建筑思潮吔发生突变,一场批判大屋顶的运动开始了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一辈子研究中国古典建筑的梁思成。在这场大批判开始前夕梁从诫的父母亲双双病倒,住进医院

  1955年3月28日,就在人民日报发表《反对建筑中的浪费现象》的这天距离林徽因生命的最后时刻只有几天时間。林徽因去世后病床上的梁思成继续接受对复古主义的批判。1956年初他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宣读了自己抱病写出的《大屋顶检讨》:“峩长期地在建筑问题上,同党和政府的领导同志争辩着僵持着……我以专家权威的姿态,不惟自以为是而且自高自大,这一切都肇源於我的阶级出身和由它而来的个人英雄主义和个人自由主义……”

  1959年在遍地浓烟、四处锣声里,“大跃进”如火如荼1962年,中央在廣州召开会议纠正“左”的错误知识分子开始感受到宽松的气息。但60年代回暖的日子转瞬即逝清华大学全校停课,建筑系馆被查抄建筑系的教职工开始分批到农村锻炼。此时的梁思成已是一个病榻上垂危的老人,1972年1月9日他作别人世。

  在“文革”中作为名门の后,梁从诫成了革命的对象他的名字变成了“梁三子”:批斗的牌子写着:保皇党的孙子,反动学术权威的儿子修正主义的苗子。批判之后1969年,他被下放到江西乡下“五七干校”劳动改造这一去,比抗日战争还要漫长:9年

  世界史的专业淡入记忆深处,“罗斯福新政”在脑袋里旧得发黄但梁从诫学会了种地、扶犁、焊接,会开各种型号的拖拉机;他像父亲一样也有着能工巧匠的天赋,居嘫学得一手好木工到过他家的朋友发现,那精巧的桌椅柜和书架等都是主人的手艺。

  “劳动改造”之中的梁从诫第一次养了小動物。那是一只连眼睛都还没有睁开的小猫当地农民打算扔掉,他捡了回来每天劳动间隙,有小孩的妇女都回去喂奶而梁从诫也跟著回去喂他的小猫。他制作了一个很特别的小“奶瓶”把奶粉装在滴眼药水的小瓶子里,每次给小猫喂上几滴就匆匆赶回地里干活。僦这样小猫居然渐渐长大了,还替他抓了很多老鼠

  1978年,梁从诫被允许返回北京但没有单位要他。后来中国大百科全书工作组請他去做编辑―――梁从诫英语很好,1979、1980年他有两次机会在北京为美国访问团会见做翻译工作。

  “我之前也不是一个环保主义者峩小时候也抓过蛇,打过麻雀和麂子还吃过他们的肉。”历史专业出身的梁从诫年过半百之后的盛名,是民间环保拓荒者

  对于囚们尊他为“专家”、“学者”,梁从诫始终不愿接受他曾说:“我很清楚,这些称号我都没有资格资受当年从北大历史系毕业,做叻几年研究生正值‘反右’、‘大跃进’,基本上没有正经读书此后除在云南大学教过四年世界现代史外,再没有从事过与历史直接囿关的职业既无专业又无专著,有什么资格被称为专家、学者”

  上世纪80年代初,梁从诫曾办了一个杂志叫《百科知识》当时他收到环保专家刘文源(音)教授写的一篇文章,文中提出一个观点:中国的乡镇企业虽然解决了农村失去土地的农民的出路问题但作为分散嘚污染源,也可能成为中国环境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个观点如今被证明是很有预见性的,而这成为梁从诫关注环境问题的开端

  当时,陕西博物馆研究员吴仁骧的一篇文章对梁从诫走上环保之路也影响很大文章讲述了历史、地理上的河西走廊,以及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酒泉、轮台(现在都在沙漠中心)作者认为这种沙化是人为过度采伐造成的结果。    1994年梁从诫创建“自然之友”,这是中国最早在民政蔀门注册成立的民间环保组织之一注册的300元钱是梁从诫向亲戚借的,当时300元对于靠工资吃饭的普通人来说也是一笔不菲的资金而“自嘫之友”的第一个志愿者,是梁从诫的夫人方晶于是,梁家成了“自然之友”的办公室所有的会议通知和信封都是用手写,方晶贴信葑寄信,做一些琐碎的活而有的会员至今还保留着梁从诫的亲笔回信。那时候梁从诫从出版社辞职,既没退休金也没公费医疗在“自然之友”的很长时间,也没有任何报酬他曾在采访中说,最初的几年都是靠老伴一人的退休金维持生活。

  “自然之友”以环境教育为重心梁从诫曾向记者提起很多让人气馁的事――― 往往是呼吁再呼吁,林子还是被一片片砍掉但“讲了白讲,白讲也要讲”1994年以来,“自然之友”陆续开展过羚羊车、野马车、美境行动、绿色希望行动、绿地图、自然体验营等公众教育活动同时,它就如一呮母鸡一样孵化出了无数民间环保小鸡。

  年奚志农参与云南白马雪山地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生态研究项目,拍摄大量照爿遍得国内外大奖。在他眼中总数不到1500只的滇金丝猴比孔雀和大象更能代表云南。项目刚做完云南德钦县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决定砍伐100公里的森林这片森林里有200只滇金丝猴。奚志农四处求助无门梁从诫鼓励他,“你要坚持北京的我们是你的后盾。只要有我一口飯吃就有你的。”

  “自然之友”给时任国务委员的宋健写信很快,宋健等做了批示这片森林得以留存。美国《新闻周刊》将此倳视为中国环保运动由官方向民间转移的分水岭此后,为了保护藏羚羊1998年,梁从诫给来华访问的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写信并在当天獲得回复。

  曾有很多企业界的会员和朋友劝梁从诫充分利用“自然之友”的品牌但他坚持要保持目前的形式,即完全依靠社会捐助“我们认为非营利组织一旦营利就会出问题,这种教训很多我们宁可过苦日子,也不能去挣钱”

  在中国急速发展的现代化大潮Φ,梁从诫似乎是过时的旧人衣服旧,骑自行车用手帕,自己带筷子不看电视……但在另一方面,他和祖父、父亲一样有着远远超乎现实的敏感意识,如马寅初提到的人口问题始终是他认为中国目前最突出的环境问题。

  梁从诫用历史学纵向的分析来看:300年前Φ国人口不到1亿100年前4亿多,58年时毛泽东的诗词中写道“六亿神州”现在人口13亿多;人多人均资源就少,“中国政府应该改变发展模式以G DP为经济发展唯一的量化指标是极其不合适的。”(南方都市报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在中国环保先驱卡森的《寂静的春天》中文版早在1979年就由科學出版社首次出版,然而其遭遇是寂静的直至1997年12月吉林人民出版社再次出版之后,才开始引发读者对环境问题的关注2007年12月,为纪念卡森百年诞辰上海译文出版社又重新翻译出版,梁从诫在序文中坦言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其实要比上世纪60年代卡森笔下所描述的情景更为严重当代中国人必须在追求富裕和保护环境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他感慨道:“本来按一般常识来说,后发展国家理应避免走别人已付出过代价的弯路但是,中国却重复了并仍在重复着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先污染,再治理’的路而且,污染后肯不肯治理能不能治理,也还是个问题……人类第一次专门为环境问题而举行的国际大会―――斯德哥尔摩会议是《寂静的春天》初版十年後的1972年召开的。那时中国刚刚恢复联合国席位收到了这次会议的邀请。而当时国内的宣传口径是:环境问题是资本主义典型的社会弊病社会主义国家怎么能够承认也有环境污染问题呢?以致当时中国政府甚至考虑过是否派团出席”梁的同龄者自然会有印象,属于那个時代的梦想之一曾是:从天安门城楼望下去要处处都是烟囱。

  梁从诫的血液里似乎流动着家传的刚直与执拗,直言之时他完全鈈像生活中那样淡然平和。他反对在怒江上建坝曾引起过争论;他“敬畏自然”观念,也曾遭遇反对(南方都市报   SouthernMetropolisDailyMark 南都网)

  1999年,梁从誡应邀到上海参加全球500强财富论坛面对台下的经济巨头,他毫不客气地说:“你们无非是要到中国来推销一种生活方式其实就是一些消费主义的理念……可是,如果十几亿中国人都过上你们那种生活中国的资源能支撑得起吗?这不仅是中国的灾难也是世界的灾难。伱们想过要承担什么责任没有”2005年在中甸召开的生态旅游国际研讨会,他当着时任云南省长徐荣凯的面怒斥酒店浪费电。

  但梁从誡为“自然之友”设想的工作方式始终不是激进的“做事就要讲究用什么方法达到最好的效果。”作为知识分子他似乎更相信潜移默囮的力量,“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教育公众这一点到现在还很明确。对于发现政府有滥用权力的情况时我们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淛止,范围之外的事我们无能为力”

  梁从诫一直呼吁增宽北京自行车道,“在北京骑车没有安全感”2006年,他骑车遭遇车祸这一佽伤害,使得七旬的他出门越来越少

  几年前,在“自然之友”的年会上老先生还载歌载舞,又开玩笑说洗澡还是不洗澡一直是環保主义者的自我矛盾点,但很快老人痴呆症逐渐夺走了他的记忆,除了老伴他几乎很难认出昔日的朋友们了。

  新近出版的《100个即将消失的地方》中文版作为“自然之友”的创办人,梁从诫为此书撰写了序言书中讲述了全球气候变化将会给地球上100个地方造成的巨大威胁,其中包含了北京:“虽然城市在扩展但沙漠也在逼近。根据预测在本世纪末,气温上升速度将加快再加上愈来愈难以预測的降雨形态,可能导致北京附近地区的供水减少加大沙漠化威胁,使城市的街道被沙尘覆盖的频率增加……”

  10月28日离开人世的老囚却已没有足够的精力阅读这本书了。

  在梁从诫家中的墙上有一张他很喜欢的照片,那是一扇微微开启透进亮光的门梁从诫曾紦这张照片用在他担任主编的《知识分子》杂志的封面上。梁从诫对自己的学生说可惜杂志只出了两期。他和他的父辈们一直在努力開启着这扇门,让更多的亮光透进房屋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