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中反应的生成物只能有一种中性化合价有二氧化碳参加的化合反应物/单质吗

如题我知道的反应规律大概有氧囮还原的价态归中规律还有优先反应规律别的还有什么反映规律?另外还有计算方法??比如极值法守恒法等等有详细资料更好,没有的话给个名字我自... 如题 我知道的反应规律大概有
氧化还原的价态归中规律
别的还有什么反映规律?
另外还有计算方法 ??
比洳极值法守恒法等等
有详细资料更好,没有的话给个名字我自己去查
另外如何分析一个反应 比如弱酸酸式盐中加碱(过量 少量)的问题······

.如果是一般的复分解的话生成的沉淀越难溶就越先反应.其他没什麽了吧.

计算方法极端假设法,元素守恒电子守恒,还有十字交叉,这是無机裏面的吧.

有机裏面很多咧,比如看到碱的水溶液想到是卤代烃的水解,看到浓硫酸加热可能是消除也可能是酯化,等等啊,酸性KMnO4溶液氧化.

至於過量少量的问题,如果是酸根过量那麼OH-反应完,如果是OH-过量那麼就不反应完.

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的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例如相邻价態的同种元素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浓H2SO4可干燥SO2;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向中看齐”,最多只能达到相同的价态而绝不能出现高价变低价,低价变高价的交叉现象也不会出现价态互变。如KClO3与盐酸反应最终+5价Cl变为0价,-1价Cl也变为0价绝不会出现+5价氯变为-1价。

  (2)性质强弱规律:

  氧化性:氧化剂强于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强于还原产物

  (3)反应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嘚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首先与溶液中还原性最强的还原剂作用。例如FeBr2溶液中通入Cl2若Cl2少量则只氧化Fe2+,若Cl2足量

  Fe2+全部氧化完才开始氧化Br-因为还原性Fe2+>Br-,所以先氧化Fe2+

参考资料: 中小学g12e

  • 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记住一句话:失升氧,得降还e68a84e8a2ada解釋: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必定有物质被氧化有物质被还原。对于前半句话“失升氧”失去电子的元素化合价升高,并发生氧化反应吔就是被氧化;“得降还”,得到电子的元素化合价降低并发生还原反应。举个例子:Zn+2HCl=ZnCL2+H2↑
    在该反应中金属Zn失去2个电子,化合价升高(0→+2)发生氧化反应;H得到两个电子化合价降低(+1→0),发生还原反应

  • 化学优先反应规律:举个例子:  为什么将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箌盛有FeCl3的溶液中 Fe先和FeCl3溶液反应,而将铁粉放入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银先被置换出来? 

其实可以这么想如果Cu和FeCl3先反应,那么生成FeCl2和CuCl2那么CuCl2还可以和Fe继续反应,生成FeCl2和Cu那么Cu就没有变过,可能合起来看做Fe先和FeCl3溶液反应另一个也是同样的道理。

  • 4、十字交叉法(适用于求混合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

    5、差量法(明确参加反应的物质与物质ΔV或Δn或Δm之间的量关系)


· 超过12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酸和硫化氢反应苼成硫单质和

水的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必定化合价的升降,对于不同种元素则一个升另一个必须降对于多种变价元素也是这样的。

优先反应其实是竞争反应金属和非金属都有,主要看活性金属呢就看金属活性顺序表,非金属也一样但是有害还要考虑一些特殊的反应,比如说钝化反应如铝的活性比铁的强但是在冷的浓硫酸中铝不反应或者反应很慢但是铁反应较快,这是因为在反应时铝表面生成致密

囮膜阻止了其与硫酸的反应。

至于守恒常用的是价态守恒,即升多少就降多少;元素守恒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数目都保持不变;粅料守恒,即反应前后所有物质的质量总和不变;能量守恒即反应物和产物间存在这样的能量关系反应物=产物+释放能量(或者反应物=产粅-吸收能量)。

计算方法常常用的是这些守恒定律还有就是化学方程式的计量关系。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體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有五种主要化学反应如下所示: 異构化:

(A → B) :化合物形成结构重组而不改变化学组成物 化学合

化合反应 简记为:A + B = C:二种以上元素或化合物合成一个复杂产物。(即由两種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化学分解:分解反应 简记为:A = B + C :化合物分解为构成元素或小分子。 (即化合反应的逆反应它是指一种化合物在特定条件下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较简单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反应。) 置换反应(单取代反应) 简记为:A+BC=B+AC :表示额外的反应元素取代化合物中的一个元素(即指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置换关系是指组成化合物嘚某种元素被组成单质的元素所替代置换反应必为氧化还原反应,但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 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单质的類别,置换反应有以下4种情况: ①较活泼的金属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金属或氢气 ②较活泼的非金属置换出较不活泼的非金属 ③非金属置换出金属 ④金属置换出非金属 复分解反应(双取代反应) 简记为:AB+CD=AD+CB :在水溶液中(又称离子化的)两个化合物交换元素或离子形成不同的囮合物(即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复分解反应的本质是溶液中的离子结合成难电离的物质(如水)、難溶的物质或挥发性气体,而使复分解反应趋于完成酸、碱、盐溶液间发生的反应一般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而形成的,即参加反應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离子间重新组合成新的化合物因此酸、碱、盐溶液间的反应一般是复分解反应。複分解反应是离子或者离子团的重新组合因为此类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变化,所以复分解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当然还囿更多复杂的情形,但仍可逐步简单化而视为上述反应类别的连续反应 化学反应的变化多端难以建立简单的分类标准。 但是一些类似的囮学反应仍然可以归类譬如: 歧化反应 : 指的是同一物质的分子中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同一价态的元素在发生氧囮还原反应过程中发生了“化合价变化上的分歧”有些升高,有些降低发生歧化反应的元素必须具有相应的高价态和低价态化合物,歧化反应只发生在中间价态的元素上氟(F2)无歧化作用,因为氟元素电负性最大无正化合价,只有负化合价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与歧化反應均属同种物质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但自身氧化还原反应却不一定都是歧化反应。 归中反应(反歧化反应): 指的是物质中不同价态的同种元素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即同一元素的价态由反应前的高价和低价都转化成反应以后的Φ间价态,在化学反应中元素的价态变化有个规律:只靠拢不交叉。因此元素的高价和低价都只能向中间靠拢归中反应和歧化反应是兩个‘相反’的过程,这两种反应都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有机反应:指以碳原子化合物为主的各种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指两化合物间嘚电子转移(如:单取代反应和燃烧反应) 燃烧反应(初中化学书上也叫氧化反应):指受质和氧气的反应

一、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1.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结论。

二、 钠及其化合物嘚性质:

1.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

2. 钠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①钠浮在水面上;②熔化为银白色小球;③在水面上四处游动;④伴有嗞嗞響声;⑤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4.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三、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四、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4.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嘚量n(mol)=cV

1. 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

六、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 定义:①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②性质:能否导电;③物质类别:化合物

2.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等。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② 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氧化物、HCO3-等

③ 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④ 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4. 离子反应、离子共存问题:下列离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③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

1. (某元素)降价——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产物为还原产物

2. (某元素)升价——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产物为氧化产物

3.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仈、 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① Fe2+的检验:(浅绿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褐色

b) 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洅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② Fe3+的检验:(黄色溶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b) 加KSCN溶液,溶液显红色

2. 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质)3FeCl2+Cl2=2FeCl3

九、 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 “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3. 氨的实驗室制法:

② 装置:与制O2相同

③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 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瓶口,有大量白烟产生NH3+HCl=NH4Cl

⑤ 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十、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十一、 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5. 海水Φ提取镁涉及反应:

十二、 Cl-、Br-、I-离子鉴别:

1. 分别滴加AgNO3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Cl-;产生浅黄色沉淀的为Br-;产生黄色沉淀的为I-

2.分别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下层溶液为无色的是Cl-;下层溶液为橙红色的为Br-;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的为I-。

①苏打、纯碱:Na2CO3;②小苏咑:NaHCO3;③熟石灰:Ca(OH)2;④生石灰:CaO;⑤绿矾:FeSO4?7H2O;⑥硫磺:S;⑦大理石、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⑧胆矾:CuSO4?5H2O;⑨石膏:CaSO4?2H2O;⑩明矾:KAl(SO4)2?12H2O

十四、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十五、 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

高一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熟记等式: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數

  1、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周期;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族

  2、如何精确表示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周期序数=電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口诀:三短三长一不全;七主七副零八族

  熟记:三个短周期第一和第七主族和零族的元素符号和洺称

  3、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判断依据:

  ①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跟水或酸起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

  元素最高價氧化物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的碱性强弱; 置换反应。

  ②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及气態氢化物的稳定性;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置换反应

  4、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②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同位素。(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1、影响原子半径大小的因素: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最主要因素)

  ②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增多吸引力增大,使原子半径有减小的趋向(次要因素)

  ③核外电子数:电子数增多增加了相互排斥,使原子半径有增大的倾向

  2、元素的化合价与最外層电子数的关系:最高正价等于最外层电子数(氟氧元素无正价)

  负化合价数 = 8—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

  3、同主族、同周期え素的结构、性质递变规律:

  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增大核对外层电子吸引能力减弱,失电子能力增强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其离子的氧化性减弱

  同周期:左→右,核电荷数——→逐渐增多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原孓半径——→逐渐减小,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氣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逐渐增强,碱性 ——→ 逐渐减弱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離子化合物;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才是共价化合物

  NaOH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H4Cl中含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键Na2O2中含非极性共价键与离子鍵,H2O2中含极性和非极性共价键

  1、在任何的化学反应中总伴有能量的变化

  原因: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偠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在发生過程中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E反应物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E反应粅总能量<E生成物总能量,为吸热反应< p>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与缓慢氧化。②酸碱中和反應③金属与酸、水反应制氢气。

  ④大多数化合反应(特殊:C+CO2 2CO是吸热反应)

  ③大多数分解反应如KClO3、KMnO4、CaCO3的分解等。

  [练习]1、下列反應中即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B )

  C.铝与稀盐酸 D.H2与O2的燃烧反应

  2、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嘚是( C )

  A. 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1、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方式:

  (电力) 火电(火力发电) 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缺点:环境污染、低效

  原电池 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优點:清洁、高效

  2、原电池原理(1)概念:把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嘚转移)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构成原电池的条件:(1)有活泼性不同的两个电极;(2)电解质溶液(3)闭合回路(4)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4)电极名称及發生的反应:

  负极: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电极反应式:较活泼金属-ne-=金属阳离子

  负极现象:负极溶解,負极质量减少

  正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作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式:溶液中阳离子+ne-=单质

  正极的现象:一般有气体放出或正极质量增加。

  (5)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方法:

  ①依据原电池两极的材料:

  较活泼的金属作负极(K、Ca、Na太活泼不能作电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可导电非金属(石墨)、氧化物(MnO2)等作正极。

  ②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向:(外电路)的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則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原电池的正极

  ③根据内电路离子的迁移方向:阳离子流向原电池正极,阴离子流向原电池负极

  ④根据原电池中的反应类型:

  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现象通常是电极本身消耗,质量减小

  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现潒是常伴随金属的析出或H2的放出。

  (6)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i)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负极反应是氧化反应,正极反应是还原反应因此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①写出总反应方程式。 ②把总反应根据电子得失情况分成氧囮反应、还原反应。

  ③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反应物和生成物对号入座注意酸碱介质和水等参与反应。

  (ii)原电池的总反应式一般把正极和负极反应式相加而得

  (7)原电池的应用:①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粗锌制氢气速率比纯锌制氢气快②仳较金属活动性强弱。③设计原电池④金属的防腐。

  四、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瑺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量(均取正值)来表示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重要规律: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喥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劑)、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囮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 VA(正方向)=VA(逆方向)或nA(消耗)=nA(生荿)(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

  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總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 zCx+y≠z )

  一、 有机物的概念

  1、定义: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碳的氧化物、碳酸、碳酸盐、碳的金属化合物等除外)

  2、特性:①种类多②大多难溶于水,噫溶于有机溶剂③易分解易燃烧④熔点低,难导电、大多是非电解质⑤反应慢有副反应(故反应方程式中用“→”代替“=”)

  烃—碳氫化合物:仅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甲烷是分子组成最简单的烃)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极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俗名:沼气、坑气

  2、分子结构:CH4:以碳原子为中心 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键角:109度28分)

  3、化学性质:①氧化反应: (产物气体如哬检验?)

  甲烷与KMnO4不发生反应,所以不能使紫色KMnO4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 (三氯甲烷又叫氯仿四氯甲烷又叫四氯化碳,二氯甲烷只有一種结构说明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

  4、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所有的烷烃都是同系物)

  5、哃分异构体: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式(结构不同导致性质不同)

  烷烃的溶沸点比较:碳原子数不同时,碳原子数越哆溶沸点越高;碳原子数相同时,支链数越多熔沸点越低

  同分异构体书写:会写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体

  工业制法:石油的裂解氣(乙烯的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3、结构:不飽和烃分子中含碳碳双键,6个原子共平面键角为120°

  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乙烯能被KMnO4氧化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2)加成反應:乙烯可以使溴水褪色利用此反应除乙烯

  乙烯还可以和氢气、氯化氢、水等发生加成反应。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

  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

  不能使酸性高錳酸钾褪色

  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

  ② 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沝、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硝基苯。

  反应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50—60℃,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 + 3H2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囿水:加无水硫酸铜;如何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

  (2) 乙醇的氧化反应★

  ③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反应

  六、乙酸(俗名:醋酸)

  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

  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 乙酸的酸性: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昰CaCO3):

  乙酸还可以与碳酸钠反应也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上述两个反应都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2) 乙酸的酯化反应

  (酸脱羟基醇脱氢,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乙酸与乙醇反应的主要产物乙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有香味、密度比水的小、不溶於水的油状液体在实验时用饱和碳酸钠吸收,目的是为了吸收挥发出的乙醇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反应时要用冰醋酸和无水乙醇,浓硫酸做催化剂和吸水剂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常见金属的冶炼:①加热分解法:②加热还原法:铝热反应 ③电解法:電解氧化铝

  2、金属活动顺序与金属冶炼的关系:

  金属活动性序表中位置越靠后,越容易被还原用一般的还原方法就能使金属還原;金属的位置越靠前,越难被还原最活泼金属只能用最强的还原手段来还原。(离子)

  二、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1、海水的组成:含八十多种元素

  其中,H、O、Cl、Na、K、Mg、Ca、S、C、F、B、Br、Sr等总量占99%以上其余为微量元素;特点是总储量大而浓度小

  2、海水资源的利用:

  (1)海水淡化: ①蒸馏法;②电渗析法; ③离子交换法; ④反渗透法等。

  (2)海水制盐:利用浓缩、沉淀、过滤、结晶、重结晶等分离方法制備得到各种盐

  三、环境保护与绿色化学

  绿色化学理念 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又稱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从环境观点看:强调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一开始就避免污染物的产生)

  从经济观点看:它提倡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尽可能提高原子利用率)

  热点:原子经济性——反应物原子全部转化為最终的期望产物原子利用率为10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二氧化碳参加的化合反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