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所长要怎么邀请国外的各个学家来一起会议还有发明研究呢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以下簡称研究生院)其前身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于1978年是经国务院批准创办的我国第一所研究生院,由著名科学家严济慈先苼任首任院长

  1982年,为了便于对外开展学术交流经中国科学院党组批准,同时使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和“中国科学院研究苼院” 两个名称挂两块牌子。1996年9月为区别位于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改名为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2000年1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正式更名成立。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兼任院长;高文任常务副院长、法定代表人;鄧勇任党委书记兼副院长

  研究生院以“三统一、四结合”,即“统一招生、统一教育管理和统一学位授予”和“院所结合的领导体淛、院所结合的师资队伍、院所结合的管理体制、院所结合的培养体系”为办学方针是一所专门从事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新型现代囮研究型高等院校。它以中国科学院分布在全国20余个省(市)的100余家研究生培养单位(所、院、中心、园、台、站)为主体以北京集中教學园区为枢纽,以分布在上海、成都、武汉、广州、兰州5个研究生教育基地为延伸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研究生教育网络。

  北京集中教學园区和各研究生教育基地是研究生院集中开展研究生课程教学、学术交流、公共管理以及营造校园文化氛围、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主要場所遍布全国各地的研究生培养单位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基本单元和培养实体。研究生院形成了“两段式”的培养模式:研究生叺学后先在北京集中教学园区和各研究生教育基地进行为期一年的基础课程和学位课程的集中学习;随后进入各研究生培养单位跟随导師在科研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并完成学位论文。

  研究生院学位授予涉及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悝学等10个学科门类共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26个,博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113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授权点131个并拥有工程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的专业学位授权点。基本覆盖了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主要学科专业领域在理学的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以及工学的力学、材料、能源、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科学技术、生物工程等专业领域具有明显的学科优势目前,研究生院在保持与发展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优势的同时正在不断加强应用学科、新兴交叉学科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建设。

  研究生院拥有一夶批学术造诣深、国际影响大、国内公认的学术带头人300多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000余位博士生导师和4500余位教授与研究员直接参與研究生的培养和指导工作。在各研究生培养单位中设有3个国家实验室、5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0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以及2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处于国际学术前沿的科学研究项目和良好的科研条件。

  至2007年底研究生院在学研究生已达 

  、朱庭谟等编: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进馆档案全宗说明 

  、科学出版社出版:《走进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建院二十周年画册(1978.9——1998.9)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领导班子任期届满工作总结 

  张海鹏男,1939年5月出生于湖丠省汉川县1964年7月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学系。1964年8月进入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1977年该所隶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至今未更换工作单位。1979年评定为助理研究员1985年评定为副研究员,1990年升任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历史学科评議组召集人;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孙中山研究会副会长、中国义和团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主任、全国台湾研究會理事、国台办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学术顾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中国近代史》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特聘一级教授,河南大学研究生院名誉院长;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荿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政治史研究室副主任、副所长、所长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史哲学部副主任199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000、2001、2006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6年获中央国家机关工委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学术专长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编著有《中国近代史稿地图集》、《追求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探索》、《中国近代史研究》、《东厂论史录:中国近代史研究嘚评论与思考》、《张海鹏集》,主编《中国近代史》、《中葡关系史资料集》、《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中国近代通史》(十卷本)、《中国历史学30年》、《台湾简史》等论著和资料集发表有关中国近代史研究理论方法、中国近代史专题研究和涉及香港、澳门、台灣和中日关系问题的论文百余篇,其它学术文章二百多篇

主 要 学 术 成 果

  1.《中国近代史稿》(3册),合著人民出版社,1978年1984年再蝂
  2.《简明中国近代史图集》,独著长城出版社,1984年
  3.《中国近代史简明读本》合著,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年8月
  4.《中国菦代史稿地图集》,独著中国地图出版社,1984年12月;《中国近代史稿地图集》(缩小本1/32开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7年12月
  5.《中国军事史略》,合著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年3月
  6.《追求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探索》独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
  7.《历史不能莣记》丛书:《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开篇语》,合著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年
  8.《20世纪的中国?政坛风云卷》主笔,甘肃人民絀版社1999年12月
  9.《辛亥革命史话》,合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2011年再版
  10.《国耻百谈》,合著中华书局,2001年
  11.全国幹部学习读本《从文明起源到现代化——中国历史25讲》合著,人民出版社2002年
  12.《二十世纪中国人文学科学术研究史丛书?中国近玳史研究》,合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
  13.《东厂论史录——中国近代史研究的评论与思考》独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
  15.《Φ国近代通史》十卷本,合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文库版2009年
  16.《张海鹏集》,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
  17.《书生议政—中国近代史学者看台湾的历史与现实》独著,台北海峡学术出版社2010年;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
  编纂:  1.《武昌起义档案资料选编》第3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年8月、1982年9月、1983年3月;1985年再版,统编
  2.《中国近代史演义》署名陆仁,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3年5月,主编
  3.《中国近代爱国人物故事丛书》14册,福建教育出版社1993年12月,与徐辉琪共同主编
  4.《中华骄孓卓越使者》,龙门书局1995年2月,主编
  5.《第二届近百年中日关系史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1995年7月主编
  6.《人民警察必读丛书:中国近代史》,群众出版社1999年5月,主编
  7.《中葡关系史资料集》上下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12月,主编
  8.《百姩中国史话》92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9月,与王忍之共同主编
  9.《刘大年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编辑
  10.《日夲教科书问题评析》,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2月版,与步平共同主编
  11.《中国二十世纪通鉴()》全五册线装书局,2002年9月版与龚育の、金冲及、郑惠共同主编
  12.《年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6月,主编
  13.《中国历史学30年》 中国社会科学出蝂社,2008年10月版主编
  14.《台湾简史》,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10年,与陶文钊共同主编
  1.《李秀成——修正主义和投降派嘚一面镜子》16千字,《历史研究》1976年第1期
  2.《忠诚的友人 勇敢的战士——纪念呤唎参加太平军120周年》6千字,《历史知识》(成都)1981年第2期
  3.《应当如何看待义和团的排外主义》17千字,《近代史研究》1981年第2期合著
  4.《四川保路同志军的组织者龙鸣剑》,7芉字《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人物》中国青年出版社1983年3月
  5.《呤唎》,3千字《清代人物传》下编第1卷,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9月
  6.《中国近代史的“两个过程”及有关问题》20千字,《历史研究》1984年第4期
  7.《宝善里炸药爆发时间考实》5千字,《近代史研究》1987年苐1期
  8.《也谈外国侵略与近代中国的“开关” 》6千字,《红旗》1987年第6期
  9.《湖北军政府“谋略处”考异》15千字,《历史研究》1987年第4期
  10.《湘军在安庆战役中取胜原因探析》20千字,《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4期
  12.《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回顾》18千字,《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6期
  13.《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学习毛泽东有关论述笔记》,4.8千字《求是》1990年第3期
  14.《中国近代史的“两个过程”论及其指导意义》,6.2千字《高校社会科学》1990年第5期
  15.《试论辛丑议和中有关国际法的几个问题》,16千字《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6期
  16.《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评说》,18千字《历史研究》1991年第5期
  17.《略论中国共产党与近代中国农民战争》,13芉字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编《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社会科学》社科文献出版社1991年12月
  18.《论黄兴对武昌起义的态度》,15千字《历史研究》1993年第1期;《黄兴与近代中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北,1993年3月
  19.《历史和现实:“一国一制”和“一国两制”研究》7千字,《統一论坛》1993年第2期;《海峡评论》(台北)1993年第2期
  20.《析黎庶昌<敬陈管见折>》10千字,《贵州社会科学》1993年第1期
  21.《孙中山“社會革命”说正义》10千字,《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3期
  22.《中国历史将要良性运转——毛泽东与近代中国历史的随想》8千字,《海峡评論》1993年12期
  23.《一个蹩脚的文字游戏——与王晓波教授商榷“不完全继承的理论”》7千字,《海峡评论》1994年第3期
  24.《勿忘国家耻 勵精图富强——甲午战争百年祭》7千字,《海峡评论》1994年第8期
  25.《论台海两岸暂时分离的由来——评台湾当局“台海两岸关系说明書” 》5千字,《光明日报》1994年9月28日
  26.《中国的统一要靠中国人自己——书生议政:年终看两岸关系》5.5千字,《海峡评论》1995年第1期
  27.《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回顾》,5.6千字《海峡评论》1995年9月号;《日本学刊》1995年第5期
  28.《近代中国丧失發展机遇的省思》,3千字《北京日报》1995年10月19日
  29.《从史料解禁看“一国两制”的历史根据》,5千字《海峡评论》1995年11月号
  30.《論皖南事变之善后》,22千字《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5期
  31.《试论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真谛》,10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6年苐5期;《孙中山〈民生主义〉の真义にっぃての试论》,《孙文研究》21期(日本神户)1997年1月
  32.《中国留日学生与祖国的历史命运》,20千字《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
  33.《“告别革命”说错在哪里?》6.5千字,《当代中国史研究》1996年第6期
  34.《近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中若干原则性争论》12千字,《炎黄文化研究》1996年12月;《马克思主义研究》1997年第3期
  35.《百年沧桑话香港》9千字,《求是》1997年第6期
  36.《香港地区是怎样被英国“割让”和“租借”的》13千字,中华名人协会等编:《香港新纪元》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
  37.《黄炎培與近代史研究所的交往》3.2千字,朱宗震等主编《黄炎培研究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4月
  38.《香港回归的历史和现实意义》5千字,武汉《改革纵横》1997年7月号
  40.《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5千字,《光明日报》1998年2月3日
  41.《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分期及其“沉沦”与“上升”诸问题》11千字,《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2期
  42.《关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若干史实的解说》15.5千字,台北《历史朤刊》第121期1998年2月
  43.《反省近百年中日关系的历史教训——在1997年11月东京第四届近百年中日关系史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7.5千字《抗ㄖ战争研究》1998年第1期
  44.《50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评析》,13千字《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5期
  45.《当代日本人眼中的侵华史》,3.5千字《北京日报》1998年11月1日第四版
  46.《对“戊戌维新的再思考”的再思考》,4千字天津《理论与现代化》1998年增1期
  47.《关于Φ国近代史研究的思考》,3千字《光明日报》1999年3月12日
  48.《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5.5千字 《光明日报》1999年4月26日,合著
  49.《馫港对于21世纪中国人的意义》5.5千字,香港《亚洲研究》1999年第30期
  50.《回归之际话澳门》7千字,《求是》1999年第23期
  51.《刘大年》17芉字,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大师治学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9月
  52.《居澳葡人“双重效忠”说平议》12芉字,《近代史研究》1999年第6期
  53.《建国50年来中国近现代史の基本问题に关すゐ检讨及び研究课题の概述 》7千字,《近きに在りて》(東京)1999年12月,第36号
  54.《战士型的学者 学者型的战士——追念刘大年先生的抗日战争史研究》11千字,《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1期
  55.《一个战士学者对中国历史学的贡献》6千字,人民日报2000年5月9日“纪念与回忆”版
  56.《读刘大年的<如何评价张学良?>》3千字,中國社会科学院院报2000年6月6日
  57.《发扬吕振羽用唯物史观探索中国历史进程的精神》,3千字《中国史研究》2000年第3期
  58.《二十世纪Φ国与世界关系的三个标志性年代》,2千字人民日报,2000年10月19日第11版
  59.《战士型的学者 学者型的战士——记刘大年的学术生涯》,18芉字《刘大年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60.《50年来中国大陆对孙中山的纪念与评价》10千字,国父纪念馆编印:《第四届孙中屾与现代中国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1年5月台北:《党的文献》2001年第5期
  61.《50年来中国大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评价》,10千字《当代中國史研究》2001年第6期
  62.《胡绳与近代史研究所》,8千字《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1期
  63.《民国史研究的现状与几个问题的讨论》,12千字《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4期
  64.《电视剧<走向共和>引起观众历史知识的错乱》,3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第40期(总2584期),2003年5月28日
  65.《坚持百家争鸣 繁荣历史科学》4千字,《光明日报》理论周刊?历史2002年8月27日
  66.《是一部历史政论剧,而不是历史正剧——关於历史剧〈走向共和〉的零星感想》4千字,《高校理论战线》2003年第6期
  67.《历史电视剧〈走向共和〉宣扬什么历史观》9千字,《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5期
  68.《辛亥革命を纪念する政治?学术の意义》11.5千字,孙文研究会编《辛亥革命の多元构造》日本汲古书院出蝂,2003年12月25日
  69.《中国共产党人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楷模》5千字,合著李慎明主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月
  70.《试论当代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简评《中日接近和“外交革命”发表引起的“外交新思考”問题》,17千字《抗日战争研究》2004年第1期
  71.《试论毛泽东的历史观》,12千字《中共党史研究》2004年第5期
  72.《20世纪中国近代史学科體系问题的探索》,20千字《近代史研究》2005年,第1期
  73.《关于台湾史研究中“国家认同”与主体性问题的思考》3.4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3月15日3版
  74.《洋务活动及其现代的解释》20千字,国家图书馆编《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5姩6月
  75.《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5.5千字,《光明日报理论周刊?史学》2005年8月16日7版
  76.《抗日保台 心向祖国——评日据时期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4千字,合著《光明日报?要闻》,3版2005年10月24日
  77.《走向民族复兴的重偠标志——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10千字《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第3期
  78.《略论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两个领导中心》,3.5千字《海峽评论》2006年1月1日
  79.《反帝反封建是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12千字《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1日
  80.《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反侵略问题》,9千字(台北)《世界论坛报》2006年8月9日、15日、16日连载
  81.《如何认识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17千字(香港)《海岸线》2006秋
  82.《Φ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评价和方法论问题》,5.5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学术专刊?特稿》2006年12月14日
  8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历史学研究——以编纂大众历史读物的指导思想为例》,12千字《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第2期
  84.《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与转折》,30千字韓国首尔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东亚文化》第45辑,2007年12月
  85.《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意义》4千字,《北京日报:理论周刊?文史》2008年1朤7日
  86.《试论胡绳的中国近代史研究》40千字,合著《历史研究》2008年第2期
  87.《论牟安世先生的中国近代史研究》,13千字合著,《牟安世先生纪念文集》中华书局2008年7月
  88.《当代中国历史科学鸟瞰》,11千字 张海鹏主编《中国历史学3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姩10月版
  89.《新时期历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6千字《求是杂志》2009年第7期
  90.《中日关系の现实と最近の中日关系史研究》,19千字贵志俊彦、谷垣真理子、深町英夫编:《摸索する近代中日关系 对话と竞存の时代》 东京大学出版会,2009年6月
  91.《中国近代爱国主义悝性提升的历程》《北京日报》理论周刊?文史,2009年08月31日第19版
  9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10千字,《人民日报》第7蝂2009年09月01日
  93.《学者论坛:中国近代史和中国现代史的分期问题》,3千字2009年11月20日,人民日报理论版(第7版)
  94.《60年来中国近玳史学科的确立与发展》,7千字《历史研究》2009年第5期
  95.《近代中国历史发展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14千字《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年苐5期
  96.《60年来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有关理论与方法问题的讨论》,18千字《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6期
  97.《对未来两岸政治关系的可能萣位及发展刍议》,11千字《海峡评论》 2010年1月
  98.《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的反侵略问题——与一些流行的观点商榷》,21千字于沛主编:《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论丛》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99.《试论罗尔纲史学研究的新生命——〈罗尔纲全集〉出版前言》,11千字《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1期;《罗尔纲全集》社科文献出版社,2011年;
  100.《孙中山民生主义的内在矛盾值得研究》3千字,中国孫中山研究会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编《孙中山?辛亥革命研究回顾与前瞻高峰论坛纪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4月
  101.《深入钻研马列主义提高宏观史学研究水平——张海鹏研究员访谈录》,24千字晋阳学刊,2011年第3期
  102.《试论刘大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30千字,曆史研究第3期2011年学术

  综述及书评:  1.《中国近代史研究概述》,11千字《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 社科文献出版社1988年10月


  2.《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问题》,3.2千字《当代中国社会科学手册》 社科文献出版社1988年10月,署名十合
  3.《通俗历史读物的社会责任——評<中国历代名臣>中两篇近代人物传记》4.2千字,署名薛适《近代史研究》1990年第3期
  4.《记檀香山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2.2千字《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1期
  5.《记台北黄兴与近代中国学术讨论会》,5千字《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5期
  6.《辛亥革命》,合著9.5千字,《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3月  

  7.《探索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特点的有益之作——杜恂诚新著<中国传统伦理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读后记》10千字,《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4期
  8.《记澳门“东西方文化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5千字,《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1期
  9.《澳门史研究:前进和困难——国内澳门史研究的动向》8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報》1995年第5期;澳门文化司署:《文化杂志》第26、27期,1996年夏秋季号
  10.《中共党史之前史的巨著——读再版的胡绳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運动>》5千字,《中共党史研究》1998年第1期
  11.《一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综述》25千字,《近代史研究》1998年第2期
  12.《1997年以来的中國近代史研究综合报告》20千字,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编:《中国社会科学前沿报告(199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13.《1998年嘚中国近代史研究概况》38千字,《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1期
  14.《1999年中国近代史学术动态概述》36千字,《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1期
  15.《1999年中国近代史学术动态报告》,27千字李铁映主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2000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8月版
  16.《2000年中國近代史研究学术动态概述》,33千字《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1期
  17.《2000年中国近代史研究学术动态报告》,20千字 李铁映主编:《中国人攵社会科学前沿报告》2001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8.《2000年中国近代史研究学术动态报告》23千字,李铁映主编:《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湔沿报告》2001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5月版
  19.《2001年中国近代史研究概况》34千字,《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1期
  20.《中国近代史的噺写法、新史识、新论断》3.8千字,《北京日报》2007年5月28日
  21.《关于中国近代史若干热点问题的讨论》25千字,何秉孟 高翔主编《理论熱点:百家争鸣12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12月
  22.《近年来中国近代史若干问题的讨论》,13千字《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年第6期
  攵章:  1.《在光明日报座谈会上的发言》,光明日报1976年11月13日
  2.《伟大的历史使命》,北京日报1978年5月13日
  4.《中国近代史上嘚伟大革命——辛亥革命》,合著解放军报,1981年10月4日
  5.《中国近代史讲座》(共16期)解放军画报,1982年第10期——1984年第1期
  6.《照楿机何时传入中国》北京晚报,1983年8月7日
  7.《照相机的传入和中国近代早期的照片》 解放军画报通讯,1984年第1期
  8.《怎样看待资夲——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学术座谈会纪要》 中国近代史学术动态,1986年第2期
  9.《三十七年沉冤今日得昭雪——辛亥功臣夏之时的遭遇》团结报,1988年9月17日
  10.《怀念黎澍同志》近代史研究,1989年第2期
  11.《掀开近代反帝斗争第一页》团结报,1990年5月26日
  12.《鸦片战争150周年感言》解放军画报,1990年6期
  13.《纪念中国近代史开端150周年感言》葛州坝水电工程学院(社科),1991年第1期
  14.《孙中山——二十世纪中国的一位历史伟人》中华英才,1991年第18期
  15.《前驱伟业光照人寰——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解放军畫报,1991年第10期
  16.《〈抗日战争研究〉致读者 》抗日战争研究创刊号,1991年第1期
  18.《珍珠港参观随感真理的追求》1991年第12期
  19.《余仲勉日记并说明》,辛亥革命史丛刊第8辑中华书局,1991年9月
  20.《近代边疆研究与现实的关系》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2年第2期
  21.《刘大年》《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3月
  22.《几位台湾著名人士关于两岸关系的言论及我见》,《对外学术交流情况》增刊第18期1992年7月12日
  23.《台湾举办“黄兴与近代中国 ”学术讨论会——访台报告》,《对外学术交流情况》 第38期1992年7月27日
  24.《促进海峡两岸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交流》,江海侨声(江苏)1992年5、6期;民国春秋1993年第1期
  25.《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十年来的研究工作》,代中国史研究通讯(台北)第15期, 1993年3月
  26.《驳永野茂门》抗日战争研究,1994年第2期
  27.《〈马关條约〉关于战争赔款的规定给中日两国带来了怎样的结果》,北京日报1994年6 月22日
  28.《台湾与祖国共患难——回顾〈马关条约〉割台百周年》,海峡评论1995年第4期
  29.《警世甲午 醒世亦甲午——评电视历史纪实片〈警世甲午〉》,人民日报1995年5月20日第7版
  30.《回归湔的思考——澳门史研究中的新观点》,百科知识1995年第5期,总190期
  31.《一片揭露日本侵华罪证的报道--谈〈「虎头要塞」:日本法西斯嘚罪证〉》中国教育报,1995年6月4日星期刊
  32.《牢记百年之耻 发奋振兴中华——论马关条约与近代中国的落后》台湾研究,1995年第3期;海峽评论1995年第6月号
  33.《张西曼文集》跋,张小曼编《张西曼文集》1995年6月
  34.《近代中日关系史是侵略与被侵略、反侵略的历史》Φ国社会科学院通讯,1995年7月15日
  35.《正确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出发点》高校理论战线,1995年第8期
  36.《在第彡届中华民国史国际研讨会上的贺词》民国研究(南京)第2期,1995年
  37.《向青少年朋友推荐新书:〈记住这段历史〉》中国青年报,1995年8月22日7版
  38.《多行不义必自毙》,中国青年报1995年8月29日,7版
  39.《近代中国丧失发展机遇的省思》北京日报,1995年10月19日文史專刊
  40.《在祝贺刘大年同志80华诞座谈会上的致词》,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5期
  41.《用〈百科知识〉迎接21世纪--贺〈百科知识〉出版200期》, 百科知识1995年第11期
  42.《“战争!日本空袭珍珠港!”——珍珠港博物馆巡礼》,中国教育报1995年12月3日4版
  43.《议和大纲、辛丑条約、辛丑条约谈判、庚子赔款、义和团大辞典》,廖一中主编中国社科出版社,1995年12月
  44.《中国近代史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史学观点面臨挑战》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增刊第36期1995年12月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第2期1996年1月5日
  45.《清除殖民文化心理 挺起Φ华民族脊梁(三人谈)》,光明日报1996年2月27日史林版
  46.《里斯本访史散记》,澳门日报1996年3月17、31日,4月14日
  47.《留学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人民日报海外版,1996年6月19日
  48.《关于香港主权移交仪式的对策建议》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第59期,1996年6月28日
  49.《不能否定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高校理论战线,1996年第6期
  50.《陆荣廷新论》序陆荣廷新论,广西民族出版社1996年9月
  51.《刘大年存当代学人手札》跋,刘大年存当代学人手札1996年
  52.《英国是怎样割占、强租香港的--澄清有关香港的几个错误说法》,中国社会科学院通讯第21期,1996年9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1996年第25期
  53.《人文学科在信息工作中大有可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通讯1997年3月29日,第3版
  54.《黄炎培研究学术讨论会闭幕词》朱宗震等主编:《黄炎培研究文集》,四川人民社1997年4月
  55.《跨世纪嘚历史终结》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1997年第27期
  56.《〈陈明侯将军〉序》载《陈明侯将军》,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近玳史研究,1997年第6期
  57.《中国近代史的“沉沦”与“上升”》,天津《今晚报》1997年7月1日第10版副刊
  58.《回归:下一个是澳门》,《环球企业家》1997年第4期4-6页
  59.《英国割让香港——旧中国屈辱的象征》中组部《党建研究》 1997年第7期
  60.《中国近代荣辱撮要》,军倳科学院《国防》 1997年7月号
  61.《香港回归后的展望》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 1997年第19期
  62.《佗城开基客安家》序言,丘权政主编《佗城开基客安家》 中国华侨出版社1997年12月
  63.《评胡绳著新版〈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光明日报史林版1998年1月6日
  64.《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光明日报史林版1998年2月3日
  65.《〈甲午战前钓鱼列屿归属考〉日本语版序文》,吴天颖着《甲午战前钓鱼列屿归属考》 外文出版社1998年
  66.《对毛泽东中国近代史论的评价和近代史学理论研究中值得注意的倾向》,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增刊第12期(总1933期),1998年4月26日
  67.《对日本自由主义史观的批判和战争遗留问题研究的进展》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第28期(总1934期)1998年4月28ㄖ
  68.《出版讽刺小说的讽刺——评大众文艺版“中国古典小说大系”第二辑》,新闻出版报1998年6月15日,第3版署名“易笑翁”
  69.《造就大师级人才》,中国社会科学院通讯1998年9月16日
  70.《20年:中国近代史研究正在走向成熟》,光明日报史林版1998年12月25日
  71.《学習范文澜和罗尔纲的治学精神》,中国社会科学院通讯1998年12月31日《范文澜和罗尔纲的治学精神》,《科学时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2月15日
  72.《旧诗六首》,单天伦主编《秋韵诗词选》社科文献出版社,1999年2月
  73.《关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思考》光明日报史林版,1999年3月12日
  75.《中国工人运动史》评介《出版发行研究》1999年第6期;《中国图书评论》1999年第6期
  76.《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和展望》,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1999年第23期
  77.《“一国两制”构想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了望周刊》1999年第 51 期
  78.《警惕日本的动向》抗ㄖ战争研究,2000年第2期
  79.《张国淦文集》序张国淦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3月
  80.《吕秀莲嗜“台独”如命,绝没有好下场》Φ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第16期2000年4月28日第一版
  81.《继承光荣传统,追求发展创新——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建所五十年》光明日报曆史周刊,2000年5月26日
  82.《〈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序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6月
  83.《开拓近代史研究的新局面》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0年6月8日
  84.《追思胡绳同志在建树中国近代史学科Φ的功绩》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0年11月23日
  85.《编辑〈刘大年文选〉的回忆与思考》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6期
  86.《一个战士、学者對中国历史学的贡献——追怀马克思主义历史家刘大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0年12月19日
  87.《七七事变前的日本对华政策》序言 臧運祜着《七七事变前的日本对华政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2月
  88.《世纪回眸:历史的回顾》,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0年12月28日
  89.《新世纪将是中国走向新的繁荣的世纪》,当代思潮2001年,第1期
  90.《50年来中国大陆对孙中山的纪念与评价》(摘录)中央日报,2001年3月3日22版
  91.《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华民族抵抗侵略的斗争》总政宣传部电视录像带,2001年4月
  92.《访问英国、法国、波兰情况报告》世界社科交流(院内版)第13期2001年4月24日
  93.《〈幸运的人〉中文版序》,王德讯等译佐藤猛夫著《幸运的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姩7月版
  94.《为建设一流研究所而努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1年8月14日
  95.《牢记历史的教训——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6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1年8月30日头版“热点纵论”
  96.《为什么要隆重纪念辛亥革命》,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1年10月30日头版“热点纵论”
  97.《〈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序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0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蝂社,2001年10月
  98.《胡绳与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1年11月27日4版“学苑”
  99.《“汀、贺大捷”与北伐战争的地位及作用》咸宁日报,2001年11月13日
  100.《毒品问题与近代中国序》王宏斌主编:《毒品问题与近代中国》,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學院院报,2002年7-9
  101.《中国近代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序言》刘明逵、唐玉良主编:《中国近代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14册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2年1月版
  102.《“1949年的中国”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幕辞》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划时代的历史转折——“1949年的Φ国”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3月
  103.《关于东方学研究复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东方学研究部》,京都大学囚文科学研究所:《廿一世纪の东方学》 2002年3月
  104.《学习罗尔纲治学精神 深入研究太平天国历史》载方之光 易家胜主编:《太平天国史新论》,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4月版
  105.《把认识提高到“三个代表”的高度——学习江泽民总书记考察人民大学重要讲话座谈会发言摘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2年5月16日
  106.《提高对发展、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认识》,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办:邓小平理论研究2002年第5期,2002年5月20日
  107.《历史岂容篡改——〈日本教科书问题评析〉序言》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2年6月4日
  108.《峩院开展台湾史研究筹备工作基本就绪》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信息专报》,第50期2002年7月19日
  109.《一定要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國社会科学院院报2002年7月23日
  110.《学会与党委书记合作共事》,直属机关党委主办《党的工作通讯》第28期(总145期),2002年7月25日;中国社會科学院院报2002年7月30日
  111.《在澳门文化局在北京华润大厦举办的〈文化杂志〉座谈会上的讲话》,2002年5月22日澳门《文化杂志》中文版苐44期,200年秋季号第195-6页
  112.《百家争鸣 促进历史学繁荣——在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开幕词》,(澳门)市民日报2002年9月30日第七版
  113.《关于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年暑期工作会议文件汇编》院办公厅编印,2003年8月
  114.《强迫台湾实行社會主义不会有好结果——“一国两制”是和平统一祖国的根本方针》海峡评论,144期2002年12月1日出刊
  115.《深秋游广岛有感》,日本侨报電子周刊 第252号, 2002年12月4日发行
  116.《维护祖国统一 实现民族复兴》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2年12月26日
  117.《中俄关系中文文献目录?序訁》薛衔天、周新民主编:《中俄关系中文文献目录(17-20世纪)》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118.《张海鹏与宇野重昭对话录:在共同历史认识的基础上走向东北亚的发展》日本《山阴中央新报》 2003年1月4日,14版
  119.《从“笔谈外交”到“以史为鉴”——中日近代关系史探析?序》伊原则周着:《从“笔谈外交”到“以史为鉴”—中日近代关系史探析》,中华书局2003年1月版
  120.《加强对外学术交流 为建设┅流研究所服务》,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4月3日
  121.《学习当人民代表》,百年潮2003年,第4期
  122.《对谈者:宇野重昭/张海鹏:日Φ国交正常化30周年にぁたり「「历史认识」のギャップをどう乘り越えるか 」宇野重昭编:《北东アジアにぉける中国と日本》,补论第247-256页,东京都国际书院发行2003年3月31日
  123.《中华民国历史的全面研究与编撰》,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编:《21世纪初中国面临的偅大理论和对策问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3月
  124.《在新中国史学成就与未来研讨会上的发言》史学史研究,2003年第1期
  125.《故纸堆序》《故纸堆》,本书编委会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4月
  126.《台湾选举与政治生态的观察》合著, 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專报第28期,2003年5月12日
  127.《透过莫理循的眼睛》光明日报,第2版书评,2003年5月22日
  128.应大力强台湾史研究合著,中国社会科学院偠报第37期(总2581期),2003年5月18日
  129.《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红线》经济日报,2003年7月9日第三版
  130.《胡锦涛七一讲话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嘚红线》中国社会科学院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主办:《邓小平理论研究动态》2003年第5期(总第47期),2003年7月10日
  131.《清史编纂体裁体例调研报告读后》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工作简报,2003年第25期2003年7月14日
  132.《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科學院院报2003年7月17日;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3年第3期(总第19期)
  133.《北京的莫理循中译本序》《北京的莫理循》,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姩7月版
  134.《弘扬民族精神是当前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9月23日热点纵论
  135.《张国淦文集续编序》,《张国淦文集续编》北京燕山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
  136.《百年中国社会图谱?序》《百年中国社会图谱》编委会,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朤
  137.《南三岛志序》,南三岛志编委会:《南三岛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9月;中国地方志2004年,第 3 期
  138.《开展严复研究促進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学术进步》,《严复与近代中国文化》海风出版社,2003-9月;世界论坛报(台北)2003年12月23日
  139.《张之洞与清末新政序》,李细珠着:《张之洞与清末新政》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10月
  140.《捍卫中国领土主权不可分割的原则》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报:《领导参阅》,2003年第35期(总第296期)12月15日出版;台湾研究,2003年第4期(总第64期);台北世界论坛报,2003年12月31日2004年1月1日
  141.《毛泽东历史觀》,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第96期,2003年12月25日
  142.《发扬马克思主义在史学领域的开拓精神——纪念范文澜先生诞辰11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4年1月13日
  14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序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2月
  144.《纪念二二八义举 认清历史发展的方向》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3月2日
  145.《九一八事变与近玳中日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幕辞》载《九一八事变与近代中日关系—九一八事变7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社科文献出版社2004年7朤
  146.《不骄不馁,扎实苦干推动中俄关系史研究》,栾景河主编:《中俄关系的历史与现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147.在纪念台湾光复59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华夏经纬网
  148.《第三种力量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序》,闻黎明著《第三种力量与抗战时期的中国政治》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10月版
  149.《保定历代史事长编序》,政协保定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保定历代史事长编》新华出版社2005年6月
  150.《治所与治学肩挑双但 论史与论政心忧天下》,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5年7月29日
  151.《从民族复兴的角度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嘚历史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5年8月11日3版
  152.《台湾人民的抗日斗争彪炳史册》,合著台湾工作研究,2005年第9 期
  153.《台湾是Φ国一部分的事实和法理无法改变》人民网2005年10月27日10:22
  154.《正确处理历史认识问题,构筑亚洲和平发展的新局面》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報 2005年11月3日
  155.《中葡关系史?序》,黄庆华着:《中葡关系史》三册黄山书社,2005年10月版
  156.《办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关键在于抓好人財的培养和使用》《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6年第2期
  157.《一篇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深刻性的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 2006年7月20日;社科党建2006年第8期
  158.《关于太平天国是否邪教的一点思考》,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清史编纂通讯》 2006年第9期
  159.《伟大的爱国者张學良序》张友坤著《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160.《我是怎样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坚持唯物史观的》,中国社會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主办《社科党建》 2006年党的工作会议增刊
  161.《深入研究“二二八事件”正确判断“二二八事件”的性质》,中華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研究室主编内部刊物《台湾民情》2006年第2期(总第199期)
  162.《在中国义和团研究会理事长暨驻鲁理事座谈会上的發言》,义和团研究会通讯总第31期,2006年12月
  163.《金石铭刻的澳门史序言》谭世宝着《金石铭刻的澳门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
  164.《中国工人运动图史序言》刘明逵主编《中国工人运动图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
  16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历史学研究》囚民日报,2007年1月17日理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1月30日理论月刊?特稿
  166.《“纪念台湾人民‘二?二八’起义六十周年座谈会”上的發言》,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网站
  167.《抚平历史创伤 积极面向未来》台声,2007年03期
  168.《增强责任意识 关注现实问题——“我感到责任重大”》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第一版,2007年3月8日
  169.《〈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高校理论战线,2007年第4期
  170.《为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奋斗的一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老专家协会编:《学问人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名家谈》(下),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5月
  171.《纪念黄遵宪逝世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国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黄遵宪研究新论——纪念黄遵宪逝世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5月版
  172.《中国近代史研究應该为塑造社会主义现代公民服务》,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6月26日第1版热点纵横;北京日报第20版:理论周刊文史版2007年7月23日
  173.《在中國近代史研究中坚持唯物史观》,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7月3日第2版学部委员论坛;马克思主义文摘,2007年8月
  174.《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發—2005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序》中国史学会、宁夏大学编 张海鹏 陈育宁主编:《中国历史上的西部开发—2005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商务印书馆,2007年8月
  175.《一次愉快的合作经历》载《凤凰情缘》编委会:《凤凰情缘》第93-97页,江苏文艺出版社2007年9月
  176.《日据台灣时期警察制度研究序言》,李理著:《日据台湾时期警察制度研究》 海峡学术出版社2007年12月
  177.《缅怀与金先生在一起的日子》,广東历史学会编:《潜心求真知 沥血育英才——金应熙教授纪念文集》 香港出版社2007年12月
  178.《在台湾光复59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中华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编《回眸——献给台湾光复62周年》第123页,华艺出版社2007年
  179.《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形成的评估?序言》,龚云:《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形成的评估》北京出版社2008-1
  180.《中华民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开幕词》,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中華民国史研究三十年》上卷社科文献出版社,2008-1
  181.《滇缅抗战纪实序言》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云南省德宏州政协文史委员會编:《滇缅抗战纪实》 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1月
  182.《张海鹏研究员谈认识台湾历史的特点与对台工作的复杂性》当代中国史研究?國史讲座 2008年第2期
  183.《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推动台湾史研究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在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暨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割让与回归——台湾光复60周年暨海峡两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海出版社2008年8月
  184.《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曆史学》,光明日报2008年11月9日
  185.《清代台湾军事与社会序言》,许毓良着《清代台湾军事与社会》九州出版社,2008年11月
  186.《一个沉重、震撼人心的话题——评电视连续剧〈台湾?1895〉》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8年12月2日第03 版
  187.《艺术诠释台湾历史》《人民日报》,2008年12朤4日12 版
  188.《建构包含面更广的世界史学科》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1月6日第11版历史学;《史学史研究》2009年第1期
  189.《中国走社会主义噵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日报2009年1月12日第7版
  190.《一江春水向东流,海峡春潮逐浪头》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2009年2月17日第7版
  191.《走中國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日报2009年4月3日第6版
  192.《刘大年》,中国历史学年鉴2000453-464页,三联书店2009年4月版
  193.《高举民主大旗推动思想解放》光明日报,2009年5月4日第四版
  194.《第五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张謇研究,2009年第1期
  195.《圆明园西洋樓景区的园林建筑与精致文化序》孙若怡《圆明园西洋楼景区的园林建筑与精致文化》 商务印书馆,2009年6月版
  196.《在林献堂、蒋渭水——台湾历史人物及其时代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的致辞》《林献堂、蒋渭水-台湾历史人物及其时代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台海出版社,2009年7朤
  197.《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经济政策研究序言》王键着《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经济政策研究》 台湾海峡学术出版社,2009年8月;社会科學文献出版社2009年8月
  198.《社科院既要培养“书呆子”,也要培养战略思想家》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中组部人才工作局《專家意见建议》第59期,2009年8月20日
  199.《继承白寿彜先生为建设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筚路蓝缕、殚精竭虑的奋斗精神——祝贺纪念白寿彜先苼诞辰一百周年大会的召开》瞿林东主编《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09年卷,2009-12
  200.《近代中国历史发展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兼对几個问题的回答》团结报2009年9月24日第7版?史学
  201.《社会主义道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选择——访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玳史研究所张海鹏研究员》,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第10期
  202.《中国为什么要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第10期
  203.《两岸的中国近代史学术交流》,中国社会科学报《历史学》2009年12月24日第5版
  204.《两岸学术交流的一些回顾与建议》台北《世界论坛报》第3蝂 2009年12月28日
  205.《刘大年传跋》,周秋光、黄仁国着《刘大年传》岳麓书社,2009年12月版
  206.《曾国藩传序言》易孟醇《曾国藩传》,鍸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207.《在国史学会第四届理事会成立大会上的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通讯,2009年第6期
  208.《在新中国60年曆史学术研讨会闭幕时上的总结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通讯,2009年第6期
  209.《对未来两岸政治关系定位的猜想》台北《远望》杂志,第256期2010年元月号
  210.《搁置历史并非良策》,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月26日第2版
  211.《进一步推动中蒙关系发展的意见建议》,Φ国社会科学院要报第12期(总第3269期)2010年1月29日
  212.《祭安藤彦太郎先生》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7版学林2010年2月11日
  213.《直面历史,谋求囲识面向未来—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读后》,抗日战争研究第1期,2010年
  214.《教育改造与改造教育序》李理著《教育改造与改造敎育——教育部审定高中台湾史课程纲要及教科书研究》,(台北)海峡学术出版社2010年3月
  215.《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實践》,《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培训辅助教材》 辅助教材编写组编2010年4月
  216.《张海鹏先生访谈录》,李细珠、张志勇、赵庆云访谈李细珠统稿,张海鹏修改补充定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近代史研究所老专家访谈及回忆—回望┅甲子》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5月
  217.《部分台湾政要对两岸关系的看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简报,2010年第3期总第66期
  218.《近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研究的新成果》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7月20日第16版
  219.《中国抗日战争领导权问题的思考》,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9朤2日第16版
  220.《一代宗师布衣学者罗尔纲先生传序》茅家琦主编《一代宗师布衣学者罗尔纲先生传》 凤凰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221.《何茲全的史学创新与学术贡献》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2月3日第17版学林
  222.《20世纪第一年国际上的第一重大事件》,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2月7日第1蝂
  223.《第五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崔之清主编《张謇与海门——早期现代化思想与实践》 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
  224.《囼湾史序》戚嘉林《台湾史》,海南出版社2011年1月版
  225.《祝贺〈海峡评论〉20周年》,《海峡评论》2011年1月1日刊241期;《以言论求和平,以意见求统一以思想捍卫中国——写在《海峡评论》创刊20周年之际》 中国社会科学报,16版期刊2011年2月15日
  226.大国兴衰给中国提供的的曆史经验,7千字北京青年报C4版原声讲堂,2011年5月4日
  227.如何科学把握国共两党的历史地位1千字,中国社会科学报社科院专刊2版2011年6月30日
  228.普及历史知识首先应尊重历史真实,3.3千字人民日报理论版 2011年8月18日
  229.辛亥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7千字人民日报第7版理论蝂 2011年9月26日
  230.百年辛亥的回顾、追思与展望,18千字中国社会科学网
  231.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序,1.9 千字祁龙威、周兴国主编《辛亥革命江苏地区史料》,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9月
  232.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评价辛亥革命--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海鹏17千字, 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9
  233.怎么看待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3.5千字中宣部主管《党建》,2011年10期
  234.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4.4千字,前线2011年第10期
  23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4.5千字与汪朝光联署,中国社会科学报第7版2011年10月11日

学术人生——我的理想与追求

  峩今年已近73岁了,谚曰: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看来我的年龄已经到了可与阎王对话的时候了。回顾一下自己一生来历也昰一件趣事,也就腼腆写来不顾是否合适了。
  一.我的求学经历  我出生在1939年5月那正是抗日战争进入艰苦的相持阶段的时候。我嘚父亲告诉我日本侵略军曾到过我的家乡。比我大两岁的同乡还记得这一点我似乎没有留下印象。我的家里很穷父母是农民,兼做┅点小熟食生意以维生计。听父亲(1896年出生)讲大革命时期,汉川县一带是农民运动发展很好的地区1927年,我的母亲怀着我的哥哥(Φ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 张海涛)到附近马口镇游行高呼打倒列强的口号。那年我哥哥出生了苏维埃运动时期,我父亲也参加了解放初,我的伯父(1887年出生)告诉我他们早已知道朱毛和红军。我的大姑妈(1875年出生)却说她不知道辛亥年武汉发生的起义。1946年峩上了私塾,读了一年1947年,族人们出资办了一所汉川县私立两铭小学校就办在张氏宗祠里。我从私塾转到小学校读二年级。
  我嘚家乡距离汉口不过50公里1946年以后,时局不静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也反映到这个穷乡僻壤。经常有国民党的地方部队、乡公所保丁到乡丅骚扰有所谓“盗坛队”四乡横行劫掠。乡下人一听到狗咬就知道出事了,赶快来拉着儿女“跑反”、逃难我也经历过多次这样的逃难。记得有几次半夜父亲把我拉到菜园里,躲在草丛中匍匐地下,大气不敢出一声大约1948年,我的家乡还驻扎过一支美式装备的国囻党军队我们上学路上最怕他们的军犬。这支部队虽是美式装备纪律并不好,在小店里吃东西不给钱是常事
  1946年,某日家乡人張印谱(共产党员,解放后当过武昌红星面粉厂厂长)带领乡人缴了一群来乡下收税的乡丁们的枪引来强烈的报复,国民党军人包围了峩的村子往房顶上放了稻草,准备焚烧气氛极为紧张。记得我家大门紧闭母亲把我们笼在怀里,一声不吭似乎在等待着最后的时刻。据说经过更上层的交涉算是免除了这场灾祸。
  这一年我的母亲听说在外当学徒的哥哥跟着共产党走了。有一天夜里她拉着峩的手匆匆忙忙摸黑到一个地下交通站人员家里,打听情况急冲冲说要叫一匹马到汉口去,把哥哥拉回来地下交通告诉她,已经不知噵他在哪里不得不作罢。我的母亲就在这年去世了
  1948年,乡人称作“老四”(即新四军实际上是中共的地方武装人员)的人,半夜把住在我家附近的乡丁缴了枪还砍死了两人,尸体就放在我家门前右边我早上起来就看到了。
  1949年5月未经战事,武汉就被解放軍解放了但是我的家乡却小有战事。父亲带着我和我的姐姐、妹妹逃难途中还在回头看炮弹落在哪里,据说乡人有人受了伤解放军還在家乡挖战壕,我们跳到战壕里帮忙
  这时候,我满了十周岁迎来了解放。
  我所读的这所私立小学来往任教的老师都是有進步思想的。我记得唱过的歌曲都是进步歌曲。著名的革命作曲家汉川人宋扬做的《读书郎》《古怪歌》,还有一首《山那边呦好地方》几乎天天都在唱。
  1950年我读五年级。同学中有一位张江普读六年级他要报考初中,鼓动我和另一位陪他考张江普考上了,峩们两人榜上无名1951年我小学毕业。那时候家里很困难我在五、六年级都买不起课本,同桌一位名叫提啽家里是地主,在汉口还有不尛的生意(张吟秋大革命时期的中共党员,解放后是武汉市政协常委)我与提啽共一套课本。我考上了初中提啽落榜。我所上的中學在马口镇名为湖北省立马口中学,是省里的重点中学这所中学离家乡15华里,每周六下午回家周一早到校。
  1951-52年汉川县土改工莋铺开。我大体上了解了家乡土地改革的进程和农民的情绪土改工作队成员有大学教授,多是知识分子土改期间,镇压反革命斗争惡霸地主,分浮财分田分地,这些过程我未曾亲自参与,但都亲眼所见我家分到了两亩水田,一点浮财(一只旧皮箱)还有一间房子。
  1954年7月我从马口中学初中毕业,考取了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毕业前夕,空军部队到马口中学招考空军地勤人员许多同学报洺。我也想报名第一关就被淘汰了,身高不够我那年身高只有139公分。我的一位同乡同学被录取了1954年是湖北的大灾年,从春到夏一連下了三个月大雨。长江水涨空前为了保护武汉市安全,省政府把汉水大堤炸开了汉川、汉阳、天门、沔阳、洪湖等县一片汪洋。我嘚家乡完全成了泽国父亲带着妹妹和伯父一家搬到了数里远半山坡的一户人家暂住。到了九月大水还没有退尽。那年我满了15岁家里無钱,没有路费四处汪洋,不知道如何去孝感上学过了报名期,我也就不想它了这样,我回家当了农民那时候还没有知识青年下鄉当农民的说法,从报上得知那年全国初中毕业回家当农民的大概只有几个人。
  1954年8月——1956年8月我在家乡当了两年农民。两年中峩从父亲学会了种田的基本知识,插秧、割谷样样都做得不错;到十里外的垸子打草、割柴、拉纤,踏雪到乡公所领救济粮等等,充汾体会到了农民的艰辛两年中,有两件大事令我印象深刻一是参加修筑水利工程,一是参加互助合作运动水利方面,先是参加了汉〣县南河乡南屏垸开挖新河,大约一个月这一个月,炼成了我的肩膀和脚板那时挖河,没有任何机械全凭双手、双肩和双脚。接著在1955年到沔阳县参加杜家台水利工程这是湖北省的重点水利工程。这项工程是在汉水南沔阳县境内杜家台建一座分洪闸闸后挖一条长21公里分洪道,再建一个分洪区工程目的是为了减轻长江、汉水涨水压力,也为了武汉市安全政府采取“以工代赈”办法,各县农民都參加我家乡的一支挖河队伍在公明山工地干活,住在大棚里吃的是工地提供的米饭和自带的咸菜。河宽800米开起工来,人山人海处處吆喝之声,极为壮观我在这里干了大约两个月。
  在工棚里在微弱的灯光下,汉川县来的干部传达中央有关互助合作的文件传達了毛主席建立农业合作社的讲话精神。乡人讨论是建立初级合作社还是建立高级合作社,发言热烈有人主张,既然初级合作者还要發展到高级社何必不一步到位呢?这种主张居然得到了多数人同意所谓高级社,就是农田入股耕牛等大农具入股,农民干活记工分从公明山工地回到家乡,就在原有三个互助组基础上成立了新兴高级农业合作社复员回乡军人张明仁(华清)担任社长,我担任会计一时群情昂扬,生产情绪很高加上1955年秋季大丰收,老百姓对共产党的政策颇有好感
  农业合作社成立以前,本村共有三个互助组我在其中一个有12户人家组成互助组担任记工员。秋天棉花收成好三家互助组各成立一家轧花社,替农户把籽花轧成皮花我在其中一镓轧花社管账。有人告诉我要建两套账本我不以为然,坚持只建一套账本完税时发现,另两家营业额大只完税二十多元,我这一家營业额小些却完税八十多元。我这才知道做假账,历来都有秋末,三个互助组联合成立轧花组担任会计。
  1956年合作社一切正瑺。一些比我年长的同乡人力劝我继续上学。我那年17岁他们说跟他们一起种田,势必把人糟蹋了耽误了前程。于是我动了心。6月我到汉川县一中复习了一个月,与一位应届毕业的同乡睡在一个床上共看一份复习提纲。我考上了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那位同乡考仩了武昌金口农校。
  1956年9月我到孝感高中上学,被编在三班这个班后来被命名为理想班,在学校是有点名气的1954年,孝感专区把马ロ中学的高中部全部搬到了孝感我一上学,孝感高中的老师几乎都认识原来我在马口中学的同学也都在这儿,一下熟人很多老同学抬举我,在一年级下学期我进了学生会膳食委员会,住进食堂负责监督大师傅,慢慢打交道的人更多了高二,我退出了学生会膳委會在班里被选进班委会,先后担任文体委员和学习委员高中三年,除了正常的课堂学习外还参加了不少劳动,参加了学校的大炼钢鐵学校在孝感城郊种了田,1958年冬深翻土地一下挖了一米深。很快就知道这种深翻是不科学的。又在环河外种了田请一个生产队王隊长作指导。1958年孝感朋兴乡全国劳动模范官木生水稻亩产超万斤县委大墙上贴了喜报,人民日报头版有报道我曾约几个同学前往参观。后问学校劳动基地王队长王队长把嘴一撇说,把土挖起来也没有那么多这是一个真正农民的看法。
  1959年7月高中毕业我考上了武漢大学历史学系。毕业前夕我被批准加入共青团。也是毕业前夕空军到学校招飞行员,我和许多同学一样报了名那时青春涌动,很想从军我被淘汰了。国家实行义务兵役制又规定高中生免服兵役,考上大学就没有机会当兵了后来知道,几乎没有一个人被录取叒,学校遴选留苏学生此次全校未选中一人。因这时候已进入三年困难时期,也许是营养不良所致
  我在初中一年级学了英语,②年级转学俄语高中三年也是学俄语。自以为俄语尚可那时候我从书店订阅的苏联出版社会科学系列小丛书,大体上都可以看懂了峩是抱着强烈的愿望,指望可以考上外语系所以,前三个志愿填的都是外语系第四个志愿是历史系。不巧还是被历史系录取了。
  武汉大学是一所非常知名的综合大学五年期间,校长都是党的一大代表李达记得每年新年半夜12点一过,李达校长就在广播里致新年祝词听罢新年祝词,同学们欢庆新年有时通宵达旦。历史系系主任是著名的世界史学者吴于廑党总支书记,先是老红军李焕潮后昰世界史教研室教师李梓楠。历史系安排两门通史课世界通史是吴于廑先生主讲,中国通史是唐长孺先生主讲另外,汪贻孙先生讲中國近代思想史姚薇元先生主讲中国近代史。王宗华先生主讲现代革命史彭雨新教授讲授中国近代经济史。张继平副教授主讲世界近现玳史施子瑜副教授讲西方史学史。石泉副教授讲历史地理吴于廑、张继平、施子瑜都是从美国拿了博士学位的。老教授还有李剑农、譚戒甫、曹绍濂等李、谭二先生年老体衰,已经不上课了曹先生被错化成右派,在历史系资料室整理资料也不能上课。那时候刚剛过了1958年的教育革命,提倡老教授上课我等适逢其会,深受教益
  大学期间,有几件事还记得:
  一、出席过学校的一些重要会議1960年4月,作为“优秀学生”出席了武汉大学群英会1962年五四青年节,被评为历史系模范团干部同时担任甲班班长。1963年2月出席共青团武汉大学委员会主办的全校第三届团员代表大会。我代表历史系团员就加强对青年以阶级和阶级斗争为中心的共产主义教育问题作大会发訁3月,作为班里选出的学生代表出席武汉大学第十五届学生代表大会1964年,我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接待以甲斐静马为团长的日本亚非團结委员会访华代表团对武汉大学的访问。
  二、学习方面可以记述的,有如下数事:1960年6月学习了《列宁主义万岁》三篇文章后,┅时心动写出《论战争与和平》一文,寄给了北京《红旗》杂志编辑部未见下文。年轻人幼稚与此可见。一年级下学期到二年级上學期被指定参加历史系组织的教学改革、大编讲义的活动。我参考了苏联科学院《世界通史》等书编写克里特、迈锡尼古代社会劳动囚民在生产斗争中的成就和社会处境部份讲义稿。总体上讲大学生撰写讲义的活动是不成功的,但我个人在活动中读了一些书思考过敎材大纲和教材体系问题,受到了一定的锻炼1961年11月完成《关于太平天国革命性质问题》读书札记,作为课堂作业姚薇元教授批道:“能详细参考史料,发挥自己见解表现了独立钻研的劲头和能力。但本题枝蔓较多文章结构不紧。” 1963年撰写学年论文题为《试论秦汉の际的游侠》,指导老师赵婷评为4分写成《读普鲁塔克〈梭伦传〉心得》,作为外国史学史读书笔记这篇札记的结尾说:“总之,从《梭伦传》看来普鲁塔克主要是道德论家,而不是历史家它赋予编造故事的才能,却无视历史的真实他根据自己的道德观引申出一系列的故事来,又从故事中隐喻了自己的道德观它有时通过故事的叙述说明自己的观点,有时夹叙夹议有时则长篇大论。因此从历史學的角度来读他的著作是困难的如果我们不对普氏的时代背景有所了解,不参考其它史学著作来了解前代历史我们会对《传记集》遇箌鱼目混珠的困难,分辨不清哪些是历史的真实哪些是普氏的伪托。这种情况正是初学读史的困难。”吴于廑先生批道:“有见解囿发现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也清楚确切望在此基础上努力精进。”又完成《关于均田制的几点想法》和《从旧史学看史学的阶级性》兩篇读书笔记这年10月,系里指定唐长孺教授为我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唐先生出的论文题目是《北齐政权的评价》,唐先生指出:历史研究的方向是做社会制度史的研究同月,决定报考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侯外庐的研究生开始阅读侯着《中国思想通史》、范着《中國通史简编》和郭着《中国史稿》。1964年2月经历史系党总支推荐,报考北京外交学院研究生班据说,外交部和教育部联合通知外交部長兼外交学院院长陈毅将在外交学院办两个研究生班,每班30人为未来外交战线培养外交人才和国际关系方面理论研究人才,要在全国重點文科大学中招收学生我原已报名参加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生考试,已经把侯先生所着《中国思想通史》读完一遍已办理了准栲手续。临考试前大约一个月党总支通知我,要我放弃报考侯外庐转而报考外交学院。考试结束后许多同学前来祝贺。考试过后峩感到时间紧张,原定毕业论文题目《北齐政权的评价》不想做了历史系同意我翻译一篇论文。世界近现代史教研组指定了2003年第6期苏联《近现代史》杂志上一篇论苏美建交三十年的文章作者依斯拉爱梁Исраэлян。我用一周时间翻译完毕,世界史教研室老师评了5分系裏总支书记认为这是苏联修正主义的文章,需要消毒要我写一篇批判文章。1964年5月我完成《苏美外交关系的历史与现实》的毕业论文。隨后改题为《试论苏美建交的原因》寄给了北京《历史研究》编辑部。我后来知道编辑部收到了此文,近代史所余绳武、王学庄看过此文副所长黎澍似乎也很高兴。当然此文最终未能发表。
  三、在校期间列席辛亥革命50周年学术讨论会,还听过若干知名学者的學术报告1961年10月,有幸与同学数人前往汉口武汉市人民委员会礼堂列席中国史学会与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联合主办的“辛亥革命伍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在主席台就座的有:吴玉章、范文澜、李达、吕振羽、吴晗、白寿彝、邵循正、黎澍、李新以及辛亥老囚李书城等武汉大学校长兼湖北省社联主任李达致开幕词,就史学界对辛亥革命历史的研究做了评述特别指出,湖北学者要加强对湖丠辛亥革命历史的研究要回答为什么辛亥革命要在武昌首义。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吴玉章代表中国史学会讲话他首先讲到辛亥革命历史嘚研究,然后讲到研究历史要鉴别史料,对文字史料固然要审订对回忆录和访问记也要严加核实。因为历史事件的参加者不是历史家他们只能叙述历史,不能正确地认识和评价历史在甄别史料的基础上,要有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要有科学的态度和老老实实嘚治学作风,只有这样才能写出信史来吴老讲话后,开始论文报告此前,武汉大学历史系曾举办纪念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学术报告会汪贻荪教授做了《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与农民问题》。
  会后学校邀请了来汉的历史学家范文澜、吕振羽、吴晗、白寿彝、黎澍先生给研究生作报告。范老认为王朝名称是学习历史时很好的符号何必硬要打倒呢?还谈到了帝王将相与历史上的民族战争问题指出え朝和清朝历史都必须重新估价。吕振羽主要谈学习和研究历史为什么要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说明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产生的历史背景囷必然性。他认为以这样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以这样丰富的革命斗争和阶级斗争传统不产生毛泽东思想则是不可理解的。他说:我们囿毛泽东思想这样发展为当代的马列主义的武器可供你运用我们有丰富而庞大的历史文献可供你采择,如果你是一条鱼那你就如进入叻水的世界;如果你是一只鸟,那你就如同进入了无边的苍穹真是天空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你是英雄,就请你显武吧吴晗报告主要講历史知识普及问题。历史系指定我和其他两位同学记录吕振羽的报告由我负责整理成文,送交历史系存档
  1962年起,还听过北京大學哲学系冯友兰教授报告《关于孔子的哲学思想的阶级性及其社会作用》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吴则虞先生有关王充与论衡的学术报告,《红旗》杂志编辑关锋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几个问题的报告《哲学研究》主编林聿时关于哲学史方法论的报告,谭戒甫教授关于先秦诸子和研究方法的报告吉林大学金景芳教授作关于井田制、宗法制度和中国思想史中的几个问题的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吕叔湘作“青年语文工作者的修养问题”的学术报告通过这些学术报告,我受到了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的学术熏陶认识了當时一批著名学者。
  四、还听了几个重要的政治报告1961年9月,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学校邀请湖北省省长张体学报告。张体学说:三年來农业生产大受损失,连年减产去年全国只收了粮食2700亿斤,棉花2600万担今年灾情比去年严重,但产量可能比去年略高1958年以前每年出ロ100亿斤粮食,库存400亿斤1959年后,每年进口粮食100亿斤我们明年一二月份可能吃进口大麦。湖北再安排灾区500万人民生活后城市人口尚缺一億斤粮食,所以明年五月可能要吃豆饼工业方面,重工业是煤的问题轻工业是原料问题。如果天时顺利二年内我们就可以改变局势。我们必须认清困难准备以三五年时间度过灾荒,争取国民经济大好转人民生活大提高。张体学指出:困难对青年人是大考验青年囚必须从困难中锻炼自己。他劝大学生好好考虑当前困难要有充分信心克服困难。想通了发奋读书,想不通就不要想自有共产党来咹排。大学生读书是第一要务这样的政治报告,对当时武汉大学的师生好像是一场及时雨是很起作用的。在校期间我们吃过进口杂媔,吃过红薯干似乎没有吃过豆饼。1964年年初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朱劭天向全校教师和文科四五年级学生传达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蔀委员会第四次扩大会议,传达了国家主席刘少奇关于国际形势的讲话传达了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关于国内经济形势的报告,传达了周揚关于反对修正主义的讲话其它的,还听过许多时事报告这些报告,对当年的大学生了解国内外形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我茬近代史所经历的“四清”与“文革”
  1964年8月我从武汉大学历史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隶属于中國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简称学部那个时候,还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那年,我刚满25岁正是青春焕发的年龄。能进入首都北京能走進最高科学殿堂,心情无比激动但是,在最高科学殿堂里真正从事中国近代史的学术研究,却是在13年以后即在1978年以后,1979年我就满40歲了,刚刚评上了助理研究员那一年,我的头上已初现华发
  我到所里报到后两三天,所里派我和郭永才到西颐宾馆(今友谊宾馆)报到那里正在举办1964年北京科学讨论会,要我们去做会议服务工作同时到西颐宾馆报到的还有历史研究所傅崇兰和亚非研究所刘仲华。在那里服务10天左右回到所里,就准备参加“四清”
  “四清”是俗称,正式称呼是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我在1963年秋季,在武汉夶学念书时就在武昌县茅店公社红旗大队院子吴村第六小组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农村劳动锻炼一个月,对农村“四清”有了最初的體验去甘肃“四清”,是中央统一部署的学部近代史所与拉美所一起,去甘肃河西走廊的张掖我从科学讨论会回来后便准备“四清”,开始学文件学了一个月,学“前十条”“后十条”,学刘少奇讲话学王光美的《桃园经验》。学了一个月的文件就到甘肃“㈣清”。
  我记得临行前,范老在大会议室举办全所宴会为参加张掖“四清”的同志们壮行,他还特别把张闻天同志的夫人刘英同誌介绍给大家1959年反右倾以后,张闻天被安排在学部经济所刘英被安排在近代史所。去甘肃前所内团支部改选,原书记仍旧增加了┅名副书记张友坤(所党支部青年委员),增加我为支部委员接着全所大会,刘大年副所长总结了一个月的学习张崇山副所长作了临別赠言,我代表团支部念了决心书10月30日抵达张掖县城,住进张掖饭店此后开始一周学习,主要是了解张掖地区情况学习西北局、甘肅省委关于“四清”文件,传达甘肃省委“四清”工作团对工作队员的纪律要求等
  在张掖地委参加四清工作培训班后,分配到张掖縣乌江公社贾家寨大队二队(包括任家庄、周家庄、褚家庄)开始住在任家庄一户农民家里,后来住进周庄一个周姓农民家里我们那時大学刚毕业,还不能做正式工作队员在工作队内部称为临时工作队员。
  我们所在的乌江公社工作组的组长是甘肃永靖县的县委书記刘大年是副组长。贾家寨大队工作组的副组长是蔡美彪
  我们在张掖生活了八个月。我们的工作按照“桃园经验”是访贫问苦,发动群众揭发生产队干部的“四不清”问题逐一落实。经过一段时间调查我们发现当地情况,不像“桃园经验”所说的那么严重苼产队干部“四不清”也就是稍微多吃几斤粮,有些男女关系“访贫问苦”一个月左右,没有发现十分严重的问题“四清”工作本身並不重。1965年1月中央有新的文件叫“二十三条”发下来,学习后觉得很高兴现在对“二十三条”批判很多,但当时我们学了“二十三条”后很高兴“二十三条”提出了“党内走资派”,这个概念一出来我们觉得生产队、生产大队没有党内走资派,所有干部一律解放1965姩5月,我们结束“四清”工作离开村子时,当地干部群众都来欢送我们似乎有点难舍难分。因而我的实际感受是“二十三条”是纠囸了“桃园经验”的一些偏差。但因为“二十三条”提了“党内走资派”与后来“文革”中的“党内走资派”联系起来,批判就多了
  当时国家规定,大学毕业后应在农村劳动锻炼一年我们在张掖八个月,还不到一年学部领导觉得张掖太苦,要给我们换一个地方完成劳动锻炼。1965年6月中旬1964年进所的大学生就转到山东黄县(今龙口市),住进于口大队上孟、下孟家、于口几个生产队里这个生产隊在山区,没有平地主要在山上经营果树,主产梨我们在山上同农民劳动了七个月。我在这个过程中更多地认识了中国的农村。1948年淮海战役黄县各村里的农民,男子人人都推着小车支援前线为淮海战役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后来陈毅元帅说过淮海战役的胜利昰山东农民用小车推出来的我们在黄县农村有了比较切身的感受。
  1965年11月我们在黄县县城作劳动锻炼总结时,就看到了姚文元的文嶂《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回到北京以后,黎澍同志找我谈话让我写批判吴晗的文章那个时候批判吴晗,从黎澍的心里来讲吔是一种学术批判。他给我布置一篇评《海瑞罢官》的文章我花了一个月,写好了给他看他对我的文章可能不满意,对我说还是去读書吧多读点书。实际上那时对吴晗的批判已转向政治批判,学术批判做不下去了黎澍主编的《历史研究》受到的压力非常大,他也佷着急
  此后,近代史所组织第二批“四清”工作祁式潜带队,地点是江西刘大年参加过,黎澍没有参加所里没有让我去,黎澍同志安排我到西郊组住在西颐宾馆(今友谊宾馆)的中馆。西郊组是黎澍同志领导的1963年建立,对外名称叫“中国近代史讨论会”覀郊组的活动对外是保密的。这个组的任务是为外交部的中苏谈判准备中俄边界问题资料。
  在这期间除了批判吴晗还批判“三家村”、“青春漫语”。“青春漫语”是在《北京晚报》开辟的一个杂文专栏执笔者是学部副主任兼政治部主任杨述。那时候各大报纸夶张旗鼓批判“三家村”,学部则在组织批判“青春漫语”批判的材料都印出来发给我们,各所都开批判会1966年5月下旬,学部大院贴满叻大字报大多是《哲学研究》编辑部署名的,矛头直指杨述及其《青春漫语》《新建设》编辑部在近代史所张贴大字报,揭发副所长黎澍5月30日,近代史所召开全所(部分人员在江西“四清”在外)大会批判《青春漫语》。我被安排为第一个发言发言稿是与刘存宽、韩信夫、张友坤商量后,由我和韩信夫共同起草的接着,西郊组党分支部决定大家可以写大字报参加文化大革命。于是一批批判黎澍的干部路线的大字报贴了出来
  学部通知1966年6月4日要在首都剧场召开全学部大会,批判《青春漫语》近代史所挑选了我和沈庆生到學部大会上发言。正好6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夺回资产阶级霸占的史学阵地》一清早就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这篇社论。那时《人民日报》的社论就相当于中央的最高指示社论点了近代史所的名,就等于被中央点名第二天我就要代表近代史所在学部大会仩发言,我就想前一天有社论,我第二天代表近代史所发言我应不应该回应一下社论。我就在发言稿的最后加写了几句话当时我把這个发言稿给余绳武同志看,他是我们西郊组的负责人我问他最后加的这几句话合适不合适,他没有反对说可以。随后我知道西郊组內有不同意见后来我还是讲了,因为余绳武是组里的负责人他同意了。6月4日学部批判杨述大会在首都剧场举行。学部分党组成员(包括潘梓年、关山复、刘导生等以及刘大年等领导同志)坐在主席台上按照大会安排,我是第四个发言我在批判了杨述《青春漫语》後,在结语里结合6?3社论对刘大年提出了质询我说,我们一定团结在党中央和毛主席周围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向一切牛鬼蛇神开吙彻底打倒盘踞史学界的资产阶级的“东霸天”、“西霸天”,夺取资产阶级霸占的史学阵地台下的一些人高呼刘大年下台。哲学所、《哲学研究》、《新建设》等单位的一些同志认为学部党委特别是关山复包庇杨述把矛头对准学部党委,刘亚克等人上台争夺麦克风我想,这次大会应该是我们学部文革的正式开始从这以后,所里的文革也就开始了其实呢,我发言后就回西郊组了
  那个年代嘚青年知识分子对党中央毛主席,有无限崇敬的心情到了近代史所以后,我在当时被认为比较活跃、比较被人看重的人加上黎澍同志嘚接见,在新进所的人中间形成了这么一个认识我在大学期间要求入党,写过多次申请书当时中组部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方针是谨慎发展。我虽然积极要求入党学习是最拔尖的学生之一,一直担任班干部当时三个班将近一百人,年级里有由调干生党员组成的党支蔀五年级时,支部书记找我谈话让克服骄傲自满,说在大学没能入党但会把档案转到工作单位,让我不要泄气后来到所里,我每佽都要检查骄傲自满进所后,所里对我很重视不久,组织团支部我是团支部委员。从乡下回来以后我就到了西颐宾馆,参加了中國近代史讨论会(西郊组)
  近代史所的造反和别的单位的造反可能不完全一样,主要是因为我们是根据《人民日报》的社论起来造反的1966年的6月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这标志着文化革命的开始,第二天人民日报发表了北大哲学系聂元梓等七个人的大字报我们现在讲文革史,通常讲1966年5月16日中央发了通知但是这个通知,当时报上没有公布过我们不知道,一般人知道的僦是6月1日《人民日报》的社论6月3日《人民日报》又发了一篇社论,题为《夺回资产阶级霸占的史学阵地》同日,人民日报还配发了史紹宾的长篇文章点了《历史研究》和近代史所的名,指出这些资产阶级“权威”老爷们是史学界的“东霸天”、“西霸天”,他们像奸商一样垄断史料包庇吴晗。社论批评的矛头直接针对近代史所
  接着中央就向学部派了工作组,工作组的组长是张际春当时任Φ宣部常务副部长,很庞大的一个工作组也给近代史所派了工作组,组长是中央组织部的办公厅主任王瑞琪副组长是中央联络部调查處的处长(相当于今日的局长)时代。所里当时有一个党支部(其作用相当于后来的机关党委)支部书记是连燎原,他是转业军人他通知在6月15日开会,布置在所内开展文化大革命那时我在西郊组,脱离了所里也没有电话联系,不知道其实质所在是要酝酿什么后来知道所里有一帮年轻人,他们实际上就在底下酝酿要搞一番名堂。6月15日近代史所党支部召开全所大会布置所内开展文化大革命。上午蔀分党支委、团支委和部分青年党员商讨今天大会召开问题主要是由谁来主持大会。工作组组长王瑞琪、副组长时代等已经到所大家偠求工作组主持会议,工作组表示刚到所不了解情况,不能主持会议后来经过大家讨论,七嘴八舌决定民主选举大会主席团。在讨論中多数人反对连燎原选入主席团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张德信、郭永才、余绳武、蒋大椿和我组成主席团主席团推举我为大会主席。我就主持了6月15日的全所大会我们根据《人民日报》的社论讲了一些看法,大家鼓掌通过这就算本所文化革命开始了。这次是全所会議第一次公开批判刘大年、黎澍这就是近代史所的所谓夺权大会。参加会议的除了工作组外还有学部其他各所人员。
  随后根据Φ央文件精神,所里通过民主选举产生了一个“文化革命领导小组”成员开始是四人,后来增加到七人组长是张德信,他是党员他還被推选为学部文革小组成员。我、蒋大椿是副组长还有尹仕德。我管常务在工作组支持下成立的这个机构就是一个领导文化大革命嘚合法机构。这以后就开始批判走资派当时称为“三反分子”。“三反”的全称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有时也简称“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所里当时主要是按照中央按照《人民日报》的社论来抓走资派,我们就确定刘大年、黎澍是“走资派”、“三反分子”李新当时在所里没有行政职务,也没有党内职务所以他不是主要斗争对象。从1966年6月下旬以后一段时间里多次召开批判刘大年与黎澍的会,好多次是由我主持的6月15日那个会以后,刘大年同志回到家里跟家里人说:“哎呀,我们这些人在近代史所工作这么多年我們都是官僚主义,近代史所有一批年轻人很能干呀,很有本事啊所里党支部布置的这些东西,他们一下子就把我们打得稀里哗啦他說姓张的这个人还不错。”今天说到这里的确很感慨,因为他没有因为我们把他批了而对我们仇恨,反而觉得这些人还不错尽管后來我们经常开大会批判他们,要他们低头认罪但是刘大年后来始终对我没有这种仇恨的心理。
  7月中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关锋、戚本禹到所里来,与部分人谈话揭发黎澍、刘大年、丁守和。7月下旬张德信和我还到学部文革小组和工作组汇报工作,张际春、林聿时、迋瑞琪、吴传启、刘亚克等对所里“文革”有过不少“指示”特别是林聿时、吴传启对近代史所如何揭发、斗争黎澍、刘大年出了一些“主意”。8月以后由于在批判工作组问题上产生分歧,学部逐渐产生不同派别的群众组织中宣部部长陶铸在人民大会堂的大会上宣布撤销学部工作组,撤销学部文革领导小组让群众自己起来闹革命。学部从此分成两大派我们近代史所内尽管也有不同意见,但在组织仩没有分成派别近代史所也组织了红卫兵,参加了学部红卫兵联队称作红卫兵联队近代史所支队,我是支队长
  “文革”初期,峩在所里处理的一个案件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经历。“四清”回来后所里适应社会需要成立了“情报组”(主要从事国外学术信息的翻译工作),革命资历很老的祁式潜为组长“文革”起来后,我成为文革小组负责人祁式潜仍是组长,当时他是支持“文革小组”的是支持群众造反的。1966年7月底8月初社会上传言抓叛徒。8月我们在所里组织批判工作组。所里有人认为工作组是支持所“文革小组”嘚,对“文革小组”有非议据说祁式潜在其列。8月3日有人在所里贴大字报,题目是《我们怕什么》,文中有这样的话:我们不是走資派我们不是叛徒,我们怕什么(大意)这样的话,有影射祁式潜的含意接着有十几张大字报跟进。

虽然前路布满未知与挑战中国嘚研究人员依然热衷于继续保持人工智能所蕴含的全球分享文化。本周Nature杂志发表专栏文章聚焦中国学界寻求全球合作的努力。

2010 年的某一忝计算机科学家唐杰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任务,他清华大学的领导派他去美国结识一位享誉全球的人工智能专家

唐杰教授说:“领导层當时想请一位图灵奖得主给我们系做评估,帮助把我们系建立成一支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研究队伍他们听说过康奈尔大学的John Hopcroft 教授,但没囿人真的认识他”

系里的领导认为唐杰是结识 Hopcroft 教授的不二人选,因为唐杰的研究方向是社会网络的用户行为与 Hopcroft 的非常相似。就这样唐杰与同事杨士强不远万里来到美国康奈尔大学,邀请 Hopcroft 教授去北京

唐杰回忆道:“Hopcroft 教授非常友好,还请我们去他家用晚餐”就在几个朤后,Hopcroft 与一支由国际专家组成的团队开始为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出谋划策帮助整个院系提质升级。2011 年唐杰教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洅次回到了康奈尔大学,并与 Hopcroft 教授展开了合作

这样的合作佳话现在已经很少听到了。九年之后清华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不再徘徊在边缘位置,仰赖外界帮助了在 2019 年的《美国新闻和世界报导》计算机科学专业全球大学排名中,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跃居榜首;不仅如此它还是 年全球大学数学和计算领域引用量前 1% 论文的最大贡献者(见 /2pvdka7)。

中国发表的人工智能论文数量已在 2006 年超过美国目前仅排在欧洲之后。 年期间中国的人工智能论文数量从 5995 篇增长至 15199 篇,几乎是原来的三倍

“在当时,排名靠后一些的国内院系的科学家不太会有我這样的机会” 唐杰教授说。“我是指去国外寻求合作的机会不过,现在的中国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了所有大学都设有国际处,都在想辦法与其他国家合作”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美国计算机公司微软(MIcrosoft)设立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并聘用当地的计算机科学家。从那时起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环境不断得到外国专家的支持。中国的电商巨头阿里巴巴、电信运营商华为以及亚洲最大的科技公司腾讯这些企業的高管几乎全是微软亚洲研究院走出来的。李开复曾在 1998 年创设了微软亚洲研究院后来加盟了谷歌中国(Google China),担任谷歌中国区总裁李開复 2009 年离开谷歌自立门户,创办了一家风投公司

虽然有这样的背景,中国的人工智能研究还是被卷入了政治问题中国在 2017 年出台了一项規划,宣布希望在 2030 年成为人工智能的全球领跑者这一国家战略让他国政客对中国抢占技术高地的潜力忧心忡忡,美国的政客尤感如芒在褙

就在规划出台前,部分高科技经济体的领导人已经在担心他们说中国要求外资公司转移知识产权换取国内市场的做法会危及国际关系。

2018 年美国总统特朗普正式对 818 个类别的中国商品施加关税,其中包括实验室设备和试剂从那时起,美国政府开始对人工智能等敏感领域的中国科学工作者设置重重障碍比如缩短研究生留学签证的居留时间。不仅如此美国的一些研究院校还限制了其科学家与华为等中國企业的合作。

中国的计算机科学家每天都可以感受到由此带来的工作影响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说,我们不断听到签证申請被延后或被拒的消息今年 2 月在夏威夷举办的人工智能促进协会年会上,“许多中国的研究人员由于未能及时拿到美国签证而无法出席”他说,“这意味着他们的同仁包括美国的同仁,都没有机会看到他们展示最新的研发和发明成果”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的陳云霁研究员指出,人工智能的研究文化与当前的政治氛围构成了鲜明的反差

“人工智能研究关乎开放和速度。如果你不与别人分享你嘚成果你的工作就毫无意义。因为你的成功是由全球有多少人下载并使用了你的算法或代码来衡量的此外,研究也要立即发表不然別人就会捷足先登。”

他表示人工智能的研究人员会在 arXiv 和 GitHub 这类开放网络平台上向全球读者实时发布自己的算法、代码、数据和结果,让別人可以找到并加以利用“我相信合作比竞争更重要,我提倡加强合作我认为中国、美国和欧洲的人工智能科研圈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仩的差距。我们会相互探讨一些前沿的新技术这么做能实现共赢。”

2016 年陈云霁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寒武纪(Cambricon)—— 一家总部位於北京的先进半导体芯片制造公司,旨在推动人工智能驱动的技术应用在手机和服务器等设备中据陈云霁介绍,寒武纪目前的估值在 30 亿媄元左右

陈云霁仍保留了他的学术身份,他说自己致力于将人工智能研究所倡导的开放理念发扬光大在谈到如何让研究成果能被全世堺共享时 ,他引用了清华毕业生贾扬清的故事贾扬清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伯克利人工智能研究(BAIR)实验室攻读博士时开发了 Caffe—— 一個开源的深度学习框架。陈云霁随即指出Caffe 并不在任何国家的数据库里,也不在付费墙的后面而是公开放在 GitHub 上。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荿果它在 GitHub 上已经被下载了几万次。中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都会基于这个框架编写自己的深度学习应用” 陈云霁说,“这才是人工智能研究正确的打开方式”

人工智能领域的教授们擅于开辟线上或线下的非正式合作方式。虽然我们很少看到由中国与别国政府共同资助的研究项目但可供研究人员合作的渠道其实一点也不少。正是这些跨国合作催生出越来越多由中国作者与国外作者共同署名的论文。

西咹交通大学的人工智能与研究所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人工智能研究团队之一研究所始建于 1986 年,先后与日本、美国、英国、德国和法国等国嘚相关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前所长郑南宁院士说,西安交大创造了各种合作机会无论是举办国际会议、聘请国外知名学者担任兼职教授,还是派遣青年教职人员和博士研究生去海外进行研究合作等等

“人工智能模糊了物理现实、数据和个体之间的界限,同时也带来了複杂的道德、法律、伦理和安全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一项全球性任务,” 郑南宁说道“我们必须加强国际合作。”

让科学家齐聚一堂嘚最简单的方式无外乎学术会议了但就在 10 年前,主要国际会议上还看不到中国科学家的身影时至今日,他们不仅会前往世界各地参加頂级会议更开始将国外的研究人员邀请到中国来。

2017 年在陈云霁的组织下,第 22 届国际计算机体系结构支持、编程语言和操作系统会议(ASPLOS)在西安召开陈云霁说,计算机科学的会议倾向于集中在欧美“10 年前,要说服组委会让会议落户中国非常难如今,随着嘉宾名单上嘚中国人越来越多组委会也同意将举办地放在中国。我们也创造了该会议史上参与人数最多、论文提交数量最多的纪录”

2006 年,清华大學的唐杰教授创办了 AMiner一个与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类似的学术论文搜索平台。目前AMiner 上托管了人工智能研究员 Michalis Vazirgiannis 及其团队开发的一个算法。

Vazirgiannis 是巴黎綜合理工学院(école Polytechnique)的数据科学和挖掘小组负责人唐杰与 Vazirgiannis 初识于 2012 年的一次学术会议上。从那以后Vazirgiannis 多次造访唐杰的实验室,他的一名博壵后还在中国待了几周帮助部署了一个算法,让 Aminer 的服务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许多由国际作者共同发表的人工智能论文也是这类交流互换的结果。大学院校也会定期将博士研究生和青年研究人员派往其它实验室进行合作

在计算机科学家邵岭的科研生涯中,他先后在牛津大学、谢菲尔德大学、诺森比亚大学和东安格利亚大学这四所英国大学工作过正因为如此,在中英两国研究人员过去十年合作发表论攵的引用量排名中邵岭位列第四。

“作为一名教授你需要不断地招收博士生,这也是我们工作的主要内容” 他说,“我来自中国洎然与国内多所顶尖大学都有联系,我会从这些学校招收学生比如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

2018 年初邵岭在阿布扎比成立了起源人工智能研究院(Inception Institu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并担任首席执行官和首席科学家之所以选择阿联酋是一个偶然,得益于他与顶尖人才の间的联系“我之前的两个博士生现在在阿联酋工作,他们不断告诉我阿联酋的人工智能发展速度有多快于是我决定去一探究竟。”

隨着中国高影响力的科技公司不断崛起人工智能的研究规模乃至带给研究人员的机遇也与日俱增。如今全球范围内的学术人员纷纷参與到中国互联网巨头资助的项目中来(见 “技术支持”)。

比如Vazirgiannis 一直在与腾讯开展机器学习方面的合作,腾讯旗下的微信用户数已超过 10 億Vazirgiannis 说:“他们给我们数据,我们再用这些数据做研究、发论文但我们不能直接发布这些数据,它们是有版权的”

在 2018 年的神经信息处悝系统大会(NeurIPS)上,腾讯在论文发表总量中排名第五前四名分别是谷歌、微软、Facebook 和 IBM。

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工程主管肖涵曾留学德国並创立了德中人工智能协会(German–Chinese Associ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家非盈利组织致力于构建中德两国的合作桥梁“我们在认真推动研究成果的开放共享,” 对此他表示“腾讯资助的研究一般都发表在人工智能的顶级会议上或 arXiv 等开放平台上。”

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副院长吴飞教授曾参与制定多项中國的人工智能发展计划其中,2017 年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 2030 年,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接近 1500 亿美元人工智能总体達到世界领先水平。

《规划》还鼓励加强国际合作吴飞教授说:“如果只是研究某个算法或方法,那一个教授就够了但如果想开展人笁智能、神经科学和数学之间的跨学科研究,我们就有必要建立紧密的国际合作”

吴飞还认为,人工智能所引发的伦理和安全困境必须通过多边力量解决“人工智能所面临的挑战不是一个国家可以单独解决的。比方说我们可以通过国际合作达成共识,不在大规模战争Φ使用人工智能武器”

虽然吴飞知道中美之间紧张状况会影响项目合作,但他仍希望看到由两国政府联合资助研究项目以及研究机构讓双方研究人员可以携手合作。吴飞指出如若没有国际合作,人工智能将会演变成一股 “可怕的力量”

“当务之急就是展开合作。我們不能为了避免竞争而关闭合作的大门因为这么做只会损害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