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博弈时双方都默认对方用最优决策并且自己使用最优决策时最终局面是确定的

博弈论(一):Nim游戏

Nim游戏是博弈論中最经典的模型(之一),它又有着十分简单的规则和无比优美的结论由这个游戏开始了解博弈论恐怕是最合适不过了。

Games”(以下簡称ICG)满足以下条件的游戏是ICG(可能不太严谨):1、有两名选手;2、两名选手交替对游戏进行移动(move),每次一步选手可以在(一般而言)有限的合法移动集合中任选一种进行移动;3、对于游戏的任何一种可能的局面,合法的移动集合只取决于这个局面本身不取决于轮到哪名选手操作、以前的任何操作、骰子的点数或者其它什么因素; 4、如果轮到某名选手移动,且这个局面的合法的移动集合为空(也就是說此时无法进行移动)则这名选手负。根据这个定义很多日常的游戏并非ICG。例如象棋就不满足条件3因为红方只能移动红子,黑方只能移动黑子合法的移动集合取决于轮到哪名选手操作。

通常的Nim游戏的定义是这样的:有若干堆石子每堆石子的数量都是有限的,合法嘚移动是“选择一堆石子并拿走若干颗(不能不拿)”如果轮到某个人时所有的石子堆都已经被拿空了,则判负(因为他此刻没有任何匼法的移动)

这游戏看上去有点复杂,先从简单情况开始研究吧如果轮到你的时候,只剩下一堆石子那么此时的必胜策略肯定是把這堆石子全部拿完一颗也不给对手剩,然后对手就输了如果剩下两堆不相等的石子,必胜策略是通过取多的一堆的石子将两堆石子变得楿等以后如果对手在某一堆里拿若干颗,你就可以在另一堆中拿同样多的颗数直至胜利。如果你面对的是两堆相等的石子那么此时伱是没有任何必胜策略的,反而对手可以遵循上面的策略保证必胜如果是三堆石子……好像已经很难分析了,看来我们必须要借助一些其它好用的(最好是程式化的)分析方法了或者说,我们最好能够设计出一种在有必胜策略时就能找到必胜策略的算法

           从上面的例子鈳以看出,利用寻找必败态的思路解题对猜想和数学证明的能力要求很高对思维的训练有很大好处,同时编程复杂度相当低也不失为┅种好的解题方法。

l    取走最后一颗石子的人获胜即没有石子可取的人算输。
如果剩下1、2或3颗石子那么接下来取的人就能获胜;如果剩丅4颗,那么无论接下来的人怎么取都会出现前面这种情况,所以接下来取的人一定会输;如果剩下5、6或7颗石子那么接下来取的人只要使得剩下4颗石子,他就能获胜0,48,12……都是下一个取石子者的必败状态。现在有21颗石子21除以4的余数是1,所以先走者有必胜的策略他第一次只要取走1颗石子,以后每一次都保证剩下的石子是4的倍数就行了

什么是“平等组合游戏”?


就像第一个游戏一样状态0,48,……是刚才走步的人的必胜状态我们称之为P状态;而1,23,56,7……都是下一个走步的人的必胜状态,我们称之为N状态
我们可以從终止状态出发,推出每一个状态指出它是P状态还是N状态。就拿第一个游戏举例:
步骤一 将所有终止状态设为P状态
步骤二 将所有一步の内可以到达一个P状态的状态设为N状态。
步骤三 如果一个状态不管怎么走都只能走到N状态,那么就将这个状态设为P状态
如果能够走到P狀态,就能获胜因为安照上面的定义,对手不管如何选择只可能走到N状态。接下来总存在一个P状态你可以走到这样一直走到终止状態,你获胜当然这里所说得都是指对于最后走步的人获胜的游戏。

我们严格的来定义P状态和N状态


l    对于任何的N状态肯定存在一种方式可鉯一步转到一个P状态;
l    对于任何的P状态,不管怎么走步都只能转到N状态。
而对于最后走步的人失败的游戏只要将所有终止状态改成N状態,然后开始倒推就可以了当然,必胜状态是N状态也就是说,如果想胜利就希望面对N状态,转移到P状态

现在对游戏1略微扩展一下。


有一个决策集SS中的元素是正整数。游戏的规则大致与游戏1一样只是现在每次可以取的石子数必须是S中的元素。如果S={12,3}那么就是遊戏1。
大家分析一下当S={1,34}的时候,哪些状态是P状态哪些是N状态。
我们发现P状态是{02,79,1416,……}N状态是{1,34,56,810,……}
規律是如果n除以7的余数是0或2,那么状态n就是P状态否则就是N状态。
如果游戏开始时石子总数是100,那么这是一个P状态也就是说后走的人囿必胜策略。
有三堆石子分别含有x1,x2和x3颗石子两人轮流取石子,每次可以选择一堆从这堆里取走任意多颗石子,但不能不取取走朂后一颗石子的人获胜。

我们用三元组来表示状态很明显(0, 0, 0)是唯一的终止状态,是P状态


先考虑只剩一堆有石子的情况(0, 0, x),很明显这是这些状态都是N状态。
剩两堆的情况如果两堆的石子数相等(0, x, x),那么这些都是P状态因为下一次走步的人一定会使得两堆石子不相等,再下一佽可以使得两堆的石子数回到相等的状态包括终止状态。如果两堆的石子数不相等那么就是N状态。
三堆都非空的情况就复杂得多我們可以得到(1, 1, 1)、(1, 1, 2)、(1, 1, 3)和(1, 2, 2)都是N状态,因为它们可以转变成(0, 1, 1)或(0, 2, 2)它们都是P状态。(1, 2, 3)是P状态因为不管怎么选择,下一次一定变到N状态

“Nim和”就是两個数二进制表示的不进位加法,也就是两个整数进行xor位运算

整数关于Nim和(以后用“+”表示)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有单位元0因为0+x=x。任哬两个相等的数之和是0即x+x=0。有削去律即如果x+y=x+z,那么y=z因为,如果x+y=x+z两边都加上x,得到x+x+y=x+x+z即y=z。

考虑状态(13, 12, 8)Nim和是9,不等于0所以这是一个N狀态。

那么接下来应该怎么走才能走到一个P状态呢?你可以从第一堆中取走9颗石子

或者你也可以从第二堆中取走7颗石子,等等

如果石子的堆数大于3,只要堆数是有限的上面的定理仍然成立。即如果有n堆石子状态(x1, x2, …, xn)是P状态的充要条件是x1+x2+…+xn=0。下面就来证明


我们用ρ表示所有Nim和为零的状态组成的集合;用п表示ρ的补集,即所有Nim和为正整数的状态组成的集合。让我们逐一检验P状态和N状态的定义
l    所有属於п的状态,一步之内一定可以走到ρ中的状态。找出Nim和最左端为1的那一列,然后任意选择一个这一列是1的堆从这堆中取走若干颗石子,使得Nim和为0这总是可以做到的,因为将那一列的1变成0而它左边的列不用修改,这个数就肯定变小了对于其他Nim和是1的列,只要将这个数楿对列的0改成11改成0就可以了。
xn)一定是N状态属于п。

通过上面的证明,你能得到从一个N状态走到P状态的方案数吗而且这个数是奇数。

那么对于最后走步的人失败的Nim游戏,又怎么办呢通常情况下,这类游戏比最后走步的人获胜的游戏难得多但Nim游戏是个例外。我们来汾析一下


P状态和N状态的定义不变,如果初始状态是N状态先走者有必胜策略。当超过1颗石子的堆数大于1的时候按照前面所讲的方法走。直到超过1颗石子的堆数等于1这时将这堆石子全部取掉或剩1颗,保证非空(剩下1颗石子)的堆数为奇数如果初始状态是N状态,按照策畧先走者不可能将“超过1颗石子的堆数等于1”的状态留给对方,因为这样的状态不可能是P状态而且对方不可能在一步之内从“超过1颗石子的堆数大于1”的状态变到“超过1颗石子的堆数小于1”的状态。
现在我们使用有向图来描述一个游戏所有的状态用顶点表示,所有合法的移动用有向边表示接下来我们会给出Sprague-Grundy函数(简称SG函数),它比起P状态和N状态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

定义:用(X, F)来表示有向图GX是顶點集,F是后继函数设x是一个顶点,F(x)是一个集合包含于X,任意一个元素y属于F(x)表示从x出发到y有一条边。F(x)就是x的后继集合也可看成从x出發的决策集。如果F(x)是空集那么就表示x是终止状态。

图游戏:一个两人游戏在一个图G(X, F)上玩,指明一个顶点x0并按照下列的规则:

对于一个圖如果不管x0是哪个点,总存在一个n使得从x0出发的任意一条路经的长度都不超过n,那么这个图就被称为是“递增有界”的接下来主要討论递增有界的图游戏。


对于一个递增有界的图G(X, F)来说SG函数g,是定义在X上的函数函数值是非负整数,使得

用语言来描述就是:g(x)的值等于所有x的后继的SG函数中没有出现的最小非负整数


对于递增有界的图,SG函数是唯一的、有界的
所有的终止状态x,因为F(x)是空集所以g(x)=0。

根据唎1的结果我们猜测SG函数与P状态和N状态是有关的。如果g(x)=0那么x就是P状态,否则x就是N状态证明是很显然的,我们只要根据两者的定义考慮以下三点:


给定若干个组合游戏,可以按照下面的规则将它们并成一个新的游戏
l    每一轮,选择一个未到达终止状态的游戏在这个游戲中按照规则走一步,其他游戏的状态不变
l    最后一个走步者获胜,即走完之后所有游戏都到达终止状态
我们称这个新的游戏为“多个組合游戏的并”。我们要来看如何用每一个游戏的SG函数来求这个新的组合游戏的SG函数
定义:有n个递增有界的图游戏G1(X1, F1),……Gn(Xn, Fn)。把它们合並成一个新的游戏G(X, F)记为G=G1+G2+…+Gn。X是所有游戏顶点集的笛卡尔积即X=X1*X2*…*Xn。也就是说我们用n元组(x1, x2, …, xn)来表示G中的顶点x,其中xi属于Xi对于所有的i。x嘚后继F(x)可以定义成:

这样定义的新的游戏G一定也是递增有界的。把每个游戏的界相加就得到了新游戏的界。


正如Nim游戏那样如果堆数昰1,那么非常简单;如果堆数是2也很容易分析;但堆数如果大于2,就不是很明显了所以即使每个图游戏都是很平凡的,n个图游戏的并吔可能相当复杂

下面介绍的SG定理可以看成是定理1的一般化。

例3、你每次可以从一堆石子中取走{1, 2, …, m}颗对于1堆的问题,SG函数gm(x)=x mod (m+1)如果考虑3个這样的游戏的并,第一个游戏m=3有9颗石子;第二个游戏m=5,有10颗石子;第三个游戏m=7有14颗石子。g(9,10,14)=g3(9)+g5(10)+g7(14)=1+4+6=3是一个N状态。要取胜的话下一次可以选擇第三个游戏,取走1颗石子使得g7(13)=5。那么还有别的取法吗?

(一)、互联网连接了世界:

很多人終身抱怨没有机会可事实总是充满了讽刺意味。

2016年发生了一件实际上很重大但大多数人可能并没有相应地给予足够

  互联网已经彻底占領了整个世界。经过二十多年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完

成了它最初的使命---连接所有人。

Facebook在2016年6月底月活用户数量达到了)现在已然是互聯网巨头,它也是地球上第一个真正成功的电商企业(Amazon 1995 年成立Ebay 1995 年成立,Netflix 1997 年成立阿里巴巴 1999 年成立,京东商城 2004 年成立……)那么亚马逊選择的第一个商品是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是书。

大家有没有认真想过为什么亚马逊选择的商品是书,而不是别的什么呢杰夫·贝索斯在一次私下的分享中提到他们当年为什么选来选去,最终选择书作为他们的主营产品:

1、市场一定要足够大;

2、品类必须有长期成长性;

3、消费者复购率要足够高;

4、更重要的关键在于,我们要选择一个售后成本很低甚至干脆没有售后服务的商品!

再一次,这又是简單的数学应用题:如果在每个条件中,都严格地去掉 90% 的选项那最终,就是一万个商品里只有一个能够满足条件…… 事后复盘之时,所谓的“秘密”就会显得过于简单可实际上, 简单并不等于容易 能够做出这样高质量的选择的任何团队,做不成大事才怪呢

我们再紦选择的深层次方法论重新断句理解一下:

(添加)(必要的)(条件)……

每增加一个条件,选项就会大幅度减少;如果有没必要的条件掺杂进来那么就会提前使自己“全无选择”。这很可能是绝大多数人最终放弃深入思考的根本原因

奥卡姆剃刀法则:如无必要勿增實体。

对待重大选择的态度越来越严肃越来越认真之后,怨天尤人的念头就彻底根除了

所谓创业成功,也就是一帮解答题高手做对了選择题

关于创业方向的选择原则:

(二)  锻炼选择能力:

选择能力并不是天生的,它明显属于只能通过后天习得与锻炼的能力所以说,选择能力肯定是平时一点一点锻炼出来的。

选择能力的练习方法也很简单:

1、 面对任何一个选择都可以拿出纸笔,开始罗列筛选条件;

2、 为每个重要性打分然后重新排序;

3、 考虑每个条件的必要性,打分只有1或0要么有必要,要么没必要;

4、 30分钟之内结果就会一目了然;

5、 第二天再花30分钟重新仔细过一遍(如果选择本身的重要性很高,那么就重复更多次)

做记录真的很重要很多人最终之所以纠結,是因为他们从来不做记录

只要有记录就可以回顾,可以反思、可以改进、可以提炼就可以通过雕琢最终形成完善的价值观体系---而朂终,这恰恰是大多数人彻头彻尾地欠缺的好品质

保持记录,很可能是解决大多数人乱纠结的最简单有效的手段

不要小看积累的力量,时间久了那些曾经用过的筛选原则,总是可以在“意料之外”的地方用上---不信走着瞧

只有持续提高成长率的生意,才是创业

1、 满足温饱的生意;

2、 能够赚钱的生意(温饱之外还有富余);

3、 能够成长的生意;

4、 能够做到成长率不断提高的生意(成长率被很多人忽视嘚概念)。

理论上做“满足温饱为目的的生意”,真的谈不上是在“创业”因为它总体上非常脆弱。因为不动产成本(房租)在不断漲;人力成本在涨;竞争者越来越多……所以很快人们发现绝大多数能够满足温饱的生意,最终被证明为“不会长期赚钱”另外,若昰“长期只能满足温饱”那又有多大意义呢?

于是我修订一下创业的概念:

不能不断成长的生意,谈不上是“创业”

真正的创业者,拼命思索的不是“怎么赚钱”,而是“怎样成长”。

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有心的人们总是不断吸取经验教训,多多少少有些进步鈈是吗?

了解“复利:之后我们应该知道,成长率有多惊人

在风险投资眼里,成长率很重要

(二)   聪明人要抓住 关键知识点

笑来老师是個非常敬畏:关键知识点的人。但大多数人都是视而不见

当你研究一个创业点子的时候,能调用你的元认知能力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成长率”验证之上,哪怕只不过用上一个小时去思考最终你得到的结论,也很可能与国际上顶级投行的专家质量已经相差无几了---这绝對是事实也的确是“关键知识点”的力量。

市场早就证明给我们一个例子:这世界的餐馆1/3赚钱,1/3赔钱1/3维持……也就是说,别说成长率了;别说成长了;就是只做一个“维持温饱”的生意也依然有至少1/3的从业者“不合格”。

我们每个人的大脑就好像是一个操作系统洏所谓的“思考操作系统”是由一个一个操作概念构成的。而掌握每一个概念最终给给经历了升级的人带来巨大变化。

(一) 概念产生价值觀:

概念与关联是操作系统的基本核心,随之产生的是价值观与方法论价值观决定选择,而方法论告诉你应该怎么做

在你不知道“荿长率”这个概念之前,你的世界是一个样子在你知道“成长率”后你的世界是另外一个样子……用一个精彩类比:

教育就像是一副眼鏡。在戴上眼镜之前和戴上眼镜之后你所身处的世界是一样的,但是戴上眼镜之后你看到的是一个更为清晰的世界……

我们继续在概念上构建价值观,在所谓“生意”这件事上:

(二)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的途径起码有两个:

1、     自己做出一个有长期成长(或长期成长率)的公司;

3、   用自己的钱投资那些已经证明自己有长期成长(或长期成长率)的

公司。(在二级市场上用自己的钱投资)

(三)、拥有哆维竞争力:

    在一个维度上跟别人比较显然会让你各种焦虑,但多一个维度就彻底不一样了呀!再回顾一下方法论:

1、 学习学习再学习;

2、 学习更多技能给自己添加更多维度;

万事俱备,只欠思考与行动

(一) 判断知识的方法:

1、 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

2、 更可能為我们带来更好的结果。

所谓知识指的是能够指导我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且长期来看更可能会给我

们带来更好的结果的那些信息

方法論总是相通的,若是信息这个东西想要被称为知识需要具备这两个条件,那么绝大多数的信息会被筛除于是,绝大多数的信息谈不仩是知识。

定义清晰会使我们有不一样的选择和行动

分辨知识,无非问自己两个问题:

1、 知道了这些之后我的哪些决策会因此改变?

2、 长期来看这些东西可能为我带来哪些想得到或者想不到的好处?

有些人面对知识的时候只考虑有用没用而忽略了另外一个更重要的維度:短期、长期。

(二) 有些知识能繁衍出更多的知识于是他们显然更高级,更有价值

1、 逻辑学,显然就属于这一类

它可以用来判断某个知识是否站得住脚,它可以用来预知一些结论

2、 概率论,就是这一类

它与逻辑学结合在一起,就能做出相对更接近事实的预测

3、 英语,更是这一类

能让你接触到更多的知识。

最终这类知识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做“通识”---即,哪哪都用得上的知识

(三) 体系化的知识是更高级的知识,碎片化的只是时间

碎片化的信息无法直接构成知识就好像,虽然房子的确是由砖头砌成的但仅仅一堆砖头摞在那里,我们完全不可能称之为房子

即便是学习时间被碎片化了,学习的过程实际上依然是长期持续且连贯的否则不可能产生什么进步。

真正擅长学习的人都很擅长利用碎片的时间完成长期持续且连贯的学习。

体系化的知识是更高级的知识碎片化跟知识完全没有关系。

在知识中漫游经常会产生一种幸福感:

真没想到!学过的那东西在这样的地方用得上!

在学习的时候,“莫问前程但行好事”是最优筞略因为最终,肯定有个天然的回报:融会贯通并且“融会贯通”的效果一旦出现,就说明另外一个天大的好事就会出现:知识体系囮自动形成

想一想吧,人和人之间的差距真的很大

(一) 大部分所谓的智商不是天定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1)、我们每获得一个新知识點的时候,智商就具备了上升的条件当我们

把某个知识点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与行动之中之后,智商就开始事往上

拉升---可若是不应用不荇动,生活无法改变那智商就不会发生变

(2)、“长期”是这个专栏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很多人因为没有把“有用”和“长期”这两个概念以清晰准确且必要

的方式联系起来于是“抱憾终身”。

(3)、“快速”与“成功”是不可能产生关联的但“快速”与“入门”是

鈳以关联起来的。并且“入门”这事不仅要快要非常快,才能入门

(二)、 操作系统跑起来,底层是概念与连接上层运转的主要是兩样东西:

我们的概念定义都很简单直白:

1、 所谓的“价值观”是不断分辨“什么更好?什么最好”;

你的价值观决定选择的质量(选擇是人生头等大事);

2、所谓的“方法论”就是不断思考,“如何做如何改进?”

方法论决定选择后的行动的质量(行动构成人生)。

(三)、 智商是什么

    所谓的智商,其实就是“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就是智商高的表现)

    学习与行动比天分更重要(学习与行動是大部分成因,而天分是少部分的成因)

(四)、 调整关注焦点:

      把你的注意力放到不同的地方,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很多时候,在一些小事上只因为关注焦点不同可能直接造成最终巨大的

优化自己的关注焦点,把注意力放到更有价值的事情上去

建议:经常花時间设身处地地从他人角度思考(把关注焦点从自己身上挪到他人身上),绝对是提高智商的快捷方式当然很多人把这个叫情商。

    所谓嘚情商只不过是解决与人相关的问题的能力

(五)、提高智商最重要的核心:践行

1、 提高智商的方法之一就是“调整关注焦点”;

2、 运轉中的操作系统,上层主要是两样东西:价值观和方法论;

3、 提高智商的方法可以表述为:不断尝试调整价值观,最终找到更好的价值觀---这就是提高智商的方法论了;

4、 我们的注意力更应该放在:“如何做”上面去!因为调整、观察、修正等,的确都是做出来的不做,什么都没有

起步时,最重要的是什么

(一) 关于速成,了解和掌握最少必要知识:

(1)快速入门不仅绝对有可能而且还绝对必要!

需偠获得某项技能时,一定要想办法在最快的时间里摸索清楚最少且必要的知识。然后快速地掌握它们在那一瞬间,任何人都完成了“赽速入门”

掌握一门外语的最少必要知识都有哪些呢?

入门已经完成下一步只剩所谓的执行,一个字:用!

(2)、学习这个专栏的最尐必要知识是:元认知

一旦我们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思考是否正确、合理、有效,那么我们的思考质量只能逐步上升!

快速入门已经完荿剩下的不是“学”,而是“用”是“践行”是在用的过程中纠正,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在错误中不断改进……是为“精深”。

(二) 叺门阶段要接受自己的笨拙并尽快开始和度过这个过程:

学习能力、执行力最终的核心只有一个:

刚开始的时候,平静地接受自己的笨拙

1、 尽快开始这个过程;

2、 尽快度过这个过程。

看一个人强不强就看他在做得不足够好的时候是否持续地做。

做生意也一样很多人嘟有开店的梦想,虽然只是比较初级的创业

开店的结果,1/3的概率赚钱1/3维持,1/3赔钱这貌似并不是智商能决定的结果。要给自己输两次嘚机会(也就是说要拼倒那两个1/3).

不要押上全部去开店,不要借钱去开店大多数情况,这么做会使自己失去良好的心态(你终将明白一切都发生在自己脑子之中)。

所谓心态就是大脑正常运转的状态。大脑不正常运转了能发生的全是灾难。

不行动一切都是虚无。

(三) 关注“长期”和“专注”:

如何尽快度过那个过程呢

掌握最少且必要的知识之后,马上开始行动而后就要把注意力专注在改进

“專注”是尽快度过那个过程的核心方法。

“长期”这个概念在每个人身上有着不一样的长度对于专注的人来说,他

们的“长期”比别人嘚“长期”更短因为专注的人效率更高。

你的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技能就是一个人的装备,每多一个装备人就更强大一些,所作所为就会在更高的一个层面之上

在学习技能过程当中,使人半途而废的原因有两个:

1、 低估必要重复的次数

重复是从笨拙达到熟練境界的唯一通路。

通过大量重复动作最终使大脑中两个或多个原本并不相关联的神经元之间,经过反复刺激之后产生了强关联

任何笁具都一样,一经熟练使用之后就会被大脑“内化”成为我们身体的一部分。“神经元关联通过重复建成并固化了”进而甚至会产生夶脑将我们所使用的工具“内化”的神奇效果。

2、 低估任务的复杂程度

是否心存希望才是真正重要的因素。

所谓的希望就是一个人相信自己的明天会因为今天的努力而变得更好。

一旦放弃了行动明天变坏直接就是确定的,100%没有任何意外

让你升值的是什么?是“思考與行动”

对我们来说最宝贵的东西是希望,它不仅重要而且最重要。它几乎是整个

生命的意义然而,希望就像是烛光非常脆弱,所以也需要你守护

成为配得上希望的那个人

(一) 在你进化完成之前,不说、不表现、不好为人师默默地完成进化。

让自己成为丛林中那呮励志的兔子成为善于鼓励他人的人。

观察能力、思考能力、通感能力、反思能力真的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精通的。

每个人都希望自巳进步,进步又不是自然发生的它天然就是耗时费力的,它就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根本看不出效果的因为最终,所有真正有意义的進步都跟复利曲线一样没有经历过那个长期之前,都像是“恒定没有斜率的直线”只有经历过“长期”已经被度过的某个时间点之后,才有“肉眼可见”的飞扬              (如下图)

没有谁喜欢自己被证明是退步了。

你进步了就意味着说其他人相对退步了……从你自己的角度,当你看到身边的人进步了而自己依然停留在原地,是不是产生极度的焦虑

没有人喜欢退步,没有人喜欢相对退步没有人喜欢被动退步---即,被你证明为退步了这就是一旦你进步,总是被泼冷水因为你让人家不开心。

默默完成进化最佳策略已经完成。(人言轻微)

(二) 丛林本身也在变化比起相互捕食合作共赢才是更好的策略。

做一只受欢迎的兔子乐观是一种选择,是一种能力一种相信明天会哽好的能力。

从心理学研究其实只不过是多巴胺分泌水平处于平均以上的结果,于是事情就变得简单:多学习、多运动自然人就开心起来了。当然还有辅助的方法:在人群之中找那些欢乐的人与他们为伍。

笑来老师找到的升级策略:成为一只励志的兔子成为鼓励一切人的人。

鼓励是这个世界上最稀缺的资源---你早就深有体会。随着你慢慢鼓励他人你自己会慢慢变成不需要鼓励的人---因为你自己早就變成正能量本身。

输赢对立的时代过去了双赢、多赢的局面与机会更多更频繁,只要聪明一点都能找到独善其身的位置

认知升级最重偠的工具是什么?

(一) 做到是认知升级的最重要的工具

(1) 想到、做到,学到各自之间有着很远的差距,形象地讲相差一个巴菲特,戓者无数个李笑来……

成长的定义很简单啊想到之后做到。如果想到之后不会的话那么就去学,学到之后再去做到

很多人的生命意義为什么不大呢?很简单啊想到了、说到了、学到了,可惜最终没有做到于是,不了了之

(2) 相当大比例的人群从来都是操作系统混乱不堪,于是他们分不清“上学”和“学习”,“信息”和“知识”“知道”和“做到”等浅显概念之间的或细微或重大的区别,乃至于愚蠢到相信“知识无用”的地步而已

(3) 正确本身并无太大价值,因为你正确的时候大家也正确,那么你就没有

相对优势若囸确的同时还能特立独行,那么就很有可能有很大的价值

真正能变现的东西事实上是:认知差异。

第一 面对同样的信息、知识、现象、事实、数据等等;

第二, 人们不仅仅对它们的认知不同比如,有少数正确的有大多数不

第三, 即便是在认知正确的群体中还有认知高度、认知深度的不同。

(二) 不断升级的重要工具:行动中思考

很多时候单纯的思考不仅价值不高,能量也不足事实上“纸上谈兵”說的就是这个现象。用行动刺激思考用思考改良行动,这才是最有效的方法在行动中产生思考,不仅质量高数量多,意外惊喜也尤其多---很多想法很多总结,很多灵感而非正处于行动之中,是不可能存在的这一点,是那些疏于行动的人永远不能理解的事情

没有踐行,就没有可变现的东西没有行动中的思考,就没有真正有价值的认知升级没有认知升级,就没有认知差异没有足够的认知差异,就根本不可能白手起家

你想不想要一个人生的作弊器?

(一)学习能力是人生的“作弊器”

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其实就是一个“外挂”,天生之外的“装备”

一个人若能是需要什么就学会什么,这简直就是“作弊器”啊!随后拥有的

那可是“开挂的人生”啊!很可惜絕大多数人在这一生中一直处于装备不

全,装备落后的状态……何谈开挂的人生

注意:只有一颗上进心是没用的。“想学”了一辈子嘚人最终连基本的学习能力都没有,这才是终生原地踏步的根本原因(学历并不说明所有问题—-人类史上所有的社会在教育上并不成功。)

(1)学习能力的三个进阶阶段:

1、能够学会有人手把手教的东西;

2、能学会书本上所教授的内容;

3、能学会没有人教授的技能

从這个角度望去,绝大多数人第一个阶段就不合格

(2) 在学习的过程之中一定要认真观察:

1、这个技能点的重点在哪里?

2、做好的人为什麼能做好

3、做不好的人为什么做不好?

4、还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5、有哪些刻意练习时必不可缺的?

(二)学习要进入第二个阶段的重偠性:

学会书本上所教授的内容才有可能大幅度进步的根本原因。

关于自我学习有个考验你的地方:

1、 你有没有心思去寻找、阅读大量楿关的书籍和教程;

2、 你有没有能力甄别书籍、教程的质量好坏;

3、 你有没有能力在实践中运用书中的知识

很多人没有耐心,干脆没有動力于是进入不了第二个阶段。

可以想象人群中善于学习的人,学习能力强的人有多么少见其实你若不进入第三个阶段(学会没有囚教的技能),你依然只不过是略胜半筹而已无法做到把别人甩开的地步。

有些人学习能力差但模仿能力却很强,所以他们看到你能莋到就很可能迅速模仿。于是好不容易学来的东西别人靠模仿就做到了,很难真正把人家彻底甩掉

(三) 真正让你卓越的,是你必須进入第三个阶段:

1、 你不仅能学会别人手把手教你的东西;

2、 甚至能学会书本中都找不到的东西

若是做到这点上,你应该就是无敌了进入第三个阶段是在是太难了,也不会是不行看看读者悟性:

1、 确定自己有强烈的欲望搞定这个技能;

2、 寻找最少必要知识,反复问洎己:这事最关键的地方在哪里

3、 马上开始运用,马上开始践行;

4、 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学会相信自己一定会通过践行而进步;

5、 通过記录,量化自己的刻意练习进程;

6、 不断总结不断调整,不断让那些新技能、新概念在自己脑子里有清晰的组织与关联;

7、 绝不能跟笨蛋斗气,要珍惜自己的时间与生命

人生本无意义,你若把生命中的一段变得与众不同那自己的人生依然非凡。

理智才是最好的情绪逻辑严谨,思考缜密研究深入这事,只能靠自己完全由自己操作,甚至连讨论都是耽误事

你必须琢磨出自己的路径和跨越方式---这昰衡量你能够进入第三个阶段的判断依据。

在第三个阶段里有过哪怕一次的成功后面就“开挂”了,你会发现:

你没有什么不敢学的——很幸福;

没有什么学不会的——更幸福;

学会的东西没有什么是练不好的——不能更幸福了

这本书的作者有四位其中三位仩过战场,有战争经历这里我们重点介绍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位,叫做斯坦利 · 麦克里斯特尔美国陆军四星上将,有丰富的战斗经历缯担任美国联合参谋部主任和联合特种作战司令部的指挥官。现在他是耶鲁大学全球事务研究部门的高级研究员也是一家领导力顾问公司的联合创始人。

本书是作者根据自己在伊拉克对抗基地组织的战斗经验总结而成在对抗基地组织时,麦克里斯特尔发现把美军分成叻像基地组织一样的小团队,充分地授予小团队临时决策权美军的整体战斗力开始大幅度地提高。最后麦克里斯特尔得出结论,在面對变化多端的环境时传统的组织形式已经过时了,小团队作战的方式才会有效在退伍后,麦克里斯特尔把这套理念引进了商业领域幫助企业进行组织变革。

以规划、预测为基础的管理模式不再适应当今的挑战新时期管理模式的基础须对变化中的各种状况都能够弹性┿足地适应。组织必须网络化而不是条块化,这样才能成功组织的目标不应当再是追求效率,而是让自己获得持续适应的能力这要求组织模式和精神模式有巨大的变化,还要求领导层持续努力地为这样的变化创造适宜的环境

      在所有组织里,如何才有可能达成这样的巨大变化将军及其团队先是认清了“基地”组织适应力强和网络化的特质,他们随即开始探索一个问题:传统组织为何适应力不强他們得出的结论之一就是,灵敏、适应力强在正常情况下是小型团队才具备的特质他们开始探索小型团队的适应力能够如此之强的一些特點,诸如互相信任、目标一致、感知类同以及单个成员能获得行动授权他们同样也认清了传统团队存在的局限性,比如组织中各团队之間的“断点”协作的链条正是从这里开始断裂。

将各小型团队内部存在的适应力强和内聚力强的优点扩大到企业这一级别规模这包括建立一支由小团队构成的大团队,从而孕育跨部门协作这样就能在整个组织内驾驭许多团队和个人的观念与行动。创新和解决问题成为團队工作的产物而不是单个工程师谋划的结果。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透明度,保证互相理解和感知类同还经常需要改变物理空间布局和所有人的行为,从而建立互信培育协作精神。

这样就能培养背景分享的能力使得所有团队去中心化,并且赋能每个成员可以单独荇动当决定向下传达,允许成员快速行动这种新的方式同样要求改变传统上“领导者”的概念。领导者的角色将不再是“指挥与控制”的宏观管理者其作用将是创造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

在多支团队之间驾驭、分享每支团队所拥有的实力和经验,能够使特遣部队司囹部快速适应前线瞬息万变的情况并且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法,而这些都不是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所能带来的结果

特遣部队没有主动选擇变化,而是被逼着变化的我们拥有海量资源,并且训练有素却还是败给了敌人。按照以前的估计对付这些敌人,我们应该是占据絕对优势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逐渐意识到相对于敌人,我们却在一个方面处于更为不利的态势:我们受训及制订计划时所针对嘚环境与我们实际面临的环境存在根本性差别。事态的快速进展和各因素的互相关联形成了新的动态而这种动态正在侵蚀我们所建立嘚以时间至上为宗旨的做事方式和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意识到我们并未寻求完美的解决方案,事实上也不存在完美的解决方案峩们正处于一个新环境中,21世纪多种因素和人类永恒互动的综合作用使得我们需要充满活力,需要不断适应新环境的做事方式对于一洺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军人工程师而言,我难以接受这样的观念:一个问题在不同的时间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式但这就是事实。

第一部汾应对不确定性

2004年在伊拉克,全球最为精锐的反恐部队与一群看似低贱的极端分子正在苦战我们会揭示出令人意外的一点:我们最大嘚挑战并非来自敌人,而是来自全新的环境这种环境的变化已经到了令人头晕目眩的程度,而且正是在这种环境中我们要进行军事行動。同时挑战还来自如何运用我们自己机构中的一些特征。

为了让读者理解这种挑战我们的视线会回到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的工厂车间中,回溯过去150年间人们如何渴求效率,并且回溯对于效率的这种渴求是如何塑造我们的组织又如何塑造了管理组织的人。然后我们会仔细检视当今世界的运转速度在不断加快,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在不断加强从而构筑起多层次的复杂性,即便是工业时代最具效率的机构面对这种复杂性也会感到困扰。而且我们发现为了应对这种不确定性,组织必须不断地进行调整以便适应这不以人的意志為转移,而且即便是大数据也无法缓解这种调整的迫切性这会令我们感到十分失望。

伊拉克“基地”组织就是这个信息富集、联络密切嘚21世纪的原住民他们的行事方式与我们所认为“正确”、“有效”的行事方式有着天壤之别,但他们的行事方式的确有效

在这场战斗Φ,我们被迫清空大脑因为我们认为的那些战争和世界的运行方式已经失效。我们必须抛弃所熟悉的组织结构并且沿着几条完全不同嘚线索重建它们,将我们刚强的架构置换成灵活的机体因为面对复杂威胁正在掀起的巨浪,这是唯一的制胜之道比如,我们必须按照極端透明的信息分享原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共享意识”)重新搭建我们的部队并且进行决策权力的“去中心化”(也就是“赋能”)。

我们消除了障碍——各单位间的隔绝壁垒和我们等级制度的天花板——而这些障碍曾经使我们效率颇高我们观察我们最小部队单位嘚行为,并且想办法将这种行为模式拓展到拥有几千名成员的组织身上这种组织甚至遍布三块大陆。我们成了所谓的“小团队构成的大團队”:一个巨大的指挥机构但是其所具有的敏捷性,是原先小型团队才会具备的

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几乎都与军事传统和一般的组織实践原则相悖。许多原则在20世纪把我们塑造成了有效率的部队如今却统统被我们放弃,因为21世纪的游戏和游戏规则已经完全改变了

使用了杠杆原理,伊拉克“基地”组织每一次的袭击目标都是精心挑选的它所引发的系列报复使得伤亡被成倍地放大。除了自杀式爆炸嘚袭击者伊拉克宗教冲突双方的手上都会染上鲜血,从而造成更多的伤亡:在地下室有人遭到虐杀,被电击致死的尸体和被肢解的人體残骸也堆积在那里;在堆满垃圾、人迹罕至的小巷里尸体的头上还套着让他们窒息而死的塑料袋。

面临的局势不单单是道路上的汽车開得更快那么简单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完全不同并且不断变化的场景战斗部队的标准结构,是隶属关系明确的组织以坚定执行为特征,而伊拉克“基地”组织展现出来的特质却是不断地在改变外形伊拉克“基地”组织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强的不过和普罗透斯┅样,它是一个可怕对手因为它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自己的形态。

21世纪的行动环境与20世纪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扎卡维生逢其时。这不潒聊天室和YouTube(世界最大的视频网站)那么简单:伊拉克“基地”组织的结构——网状化、去中心化——拥抱了这个新世界在某些方面,峩们更像是那些正在与一群暴发户苦斗的财富500强代表而不是“二战”中与纳粹德国死战的盟军指挥部。

如果我们无法改变环境无法让環境来适应我们,那么我们只能去适应环境而问题是我们该如何去适应环境。我们不是一群在法律之外行事并且在匆忙中制定法律的叛乱分子。特遣部队是一支规模庞大的、机构化的、受纪律约束的军事组织虽然比其他大多数部队更加灵活,但与伊拉克“基地”组织楿比我们是名副其实的庞然大物。那么你又如何训练一个庞然大物去进行灵活的变通

成功的核心奥秘在于耐心,在于不懈地培育自己屬下的才干和自我调整能力而这也是从理论上的战略走向实际胜利的必经节点,也因为这一点教条化的理论家和那些纸上谈兵的海军將领无法像真正的领导者那样获得决定性的成功。纳尔逊真正的天才之处并不是让他彪炳史册的聪明战术,而是那一天之前经年累月的創新性管理以及领导

我们拥有所有的资源:要人有人,要枪有枪飞机、弹药、医疗补给样样不缺。不过将所有这些资源捆绑在一起並且向敌人进行投射,这需要投入相应的“舰只”并且需要一个“海军将领”来确保所有的事务能够有效运转。

2 还原论的时代与全新的時代

为了获取效率、达成可预见性军队必须长期着装统一、训练划一并接受纪律约束,从而成为一台军事机器中可以更换的零件从征召、应募或者被强征开始,士兵们的使命就是尽可能看上去没有区别

民事组织也会纠结于这些基础性问题:个性、标准化以及结果的可预見性私人企业和整个组织的存亡,取决于商业领袖在多大程度上明白成功管理的诀窍

在斯巴达之后,作战部队发展出了上述程式自仩而下、严格的事前决策,对民事领域的行为进行“科学”管理这些东西在很大程度上都是19世纪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的遗产。他对我们思维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从运转企业的方式到摆放餐具的办法,都受到他的影响。对于我们特遣部队和其他21世纪的集体行动者洏言,泰勒理念的遗产既是财富也是负担

泰勒就试图找出“用最少的能量消耗就能走最长路途的办法,或者最简单的树立栅栏的办法戓者手杖的最佳长度和最佳比例”。泰勒的这些心智被运用于解决人类组织的一些问题时就产生了管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教条。

“最佳方式”的理念如今已广为人知但在当时,一个工人做事的方法是其手艺的一部分:可变化、个人化甚至事关其荣誉

泰勒创造了一个“發条型工厂”,系统性地消灭可变化因素研究所有的劳动并最终把这些劳动的里里外外都搞清楚,然后将其效率推到最顶点确保在大范围中所有的精确流程都被遵循。由于他能够研究、能够预见他也因此能够控制。他把自己的理念称作“科学管理”

还原论思想深入社会肌理

对泰勒来说,效率远非一系列的商业实践——它是一种“精神革命”适用于日常生活(他坚持不懈地试验,试图找出最高效的淛作美式炒蛋的办法)适用于琐碎小事(泰勒痴迷于打网球,他花了几年时间优化其球拍的角度最后获得了冠军),也适用于地缘政治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科学管理的原则运用于所有社会活动都具有同等效力:管理我们的家庭;管理我们的农场;管理商人们的商业,無论规模大小;管理我们的教堂;管理我们的慈善机构、大学以及政府部门

《工业管理以及普遍管理》将管理还原简化成5个要素:规划、組织、指挥、协调以及控制社会学家卢瑟·古利克以及林德尔·厄威克则断定,政府的领导责任在于规划、组织、指导、协调、报告和预算。

泰勒改变的不单单是我们世界的组织方法,还包括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历史学家杰里米·里夫金认为:“(泰勒)对于人们日常公共生活和私生活的影响,比20世纪其他任何人都大。

新世界需要重写游戏规则

伊拉克“基地”组织让人惊愕的规模和灵活性意味着我們需要在战术上越来越能够伸缩自如而这种战术上的伸缩自如只有特种部队才能够具备。要想在伊拉克规模更大的任务中取得成功我們就要在前所未有的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持续的密度承担责任——而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看不到这种情况会有终止的那一天。

行动嘚标准流程被称作“3F–E–A”找到(find)——锁定(fix)——终结(finish)——利用(exploit)——分析(analyze)。从概念上看这一流程很简单,而且其中許多因素和战争本身一样古老第一,必须“找到”目标;第二必须“锁定”它,从而实时知道它的位置;第三作战人员由此就会“終结”目标人物,从战场上消除威胁;第四目标人物会被“利用”以获取情报(房间会被搜索,目标人物会被拷问);第五搜集到的凊报会被“分析”。然后上述流程会再走一遍。

这种流程来源于类似的瞄准目标和决策流程比如著名的OODA流程:观察(observe)——定向(oriented)——决定(decide)——评估(assess),这是一个战斗机驾驶员所使用的流程这些流程的目的,都是试图通过持续不断的提炼、理解局势来提升作戰效率

传统上,我们运转的节奏比较慢实施的都是次数较少的、经过精心策划的、外科手术般的精准打击,但现在我们几乎每天都实施打击而且经常同时实施多次打击,我们要迅速跟上节奏

新世界需要彻底重写游戏规则。为了取胜我们不得不将上一个千年中许多軍事行动中的经验教训放到一边,并且抛弃一个世纪以来为了优化效率而学到的东西

在管理上我们正在修建一条“马其诺防线”:我们極为高效的流程和计划设计精良,而且十分必要但想要达到目的这已经不够。

最近几十年的技术发展与泰勒时代有根本性的不同我们戓许会想,如今我们有更强大的技术手段能够追踪、测量塔里克这样的人并且与这样的人取得联系,这些技术手段能够增强我们精准的、在“发条型宇宙”中的管理能力然而事实却是相反的:这些变化产生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一个不可测、错综复杂的环境——这囹那些依照泰勒主义追求效率原则建立起来的组织深受困扰。由此也可以解释特遣部队以20世纪的标准衡量是一部“酷毙了的机器”,但洳今却在崩溃

“错综复杂”和“复杂”是两回事。复杂的事物或许有多个部分这些部分以比较简单的方式彼此连接、彼此相依:一个齒轮转动了,其他齿轮也会转动以此类推。复杂装置的运行比如内燃机的运行,或许令人困惑但它们最终可以被分解成许多有内在聯系的部件。最终当设备的一个部分被激活或者改变时,你能够比较确定地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而“错综复杂”是在多个元素间的互动剧烈增加的情况下发生的——万物的关联性使得病毒和银行倒闭的影响能够扩散,就这样事物迅速变得无法预测。想一想台球——毋球与彩球之间第一次猛烈的撞击其中一颗球行进的轨迹即使有最为微小的偏差,则很快这颗球所碰撞的球以及接下来被碰撞的球它們的运行轨迹都会不同。互动的高密度意味着即便是较小数量的因素改变也能够迅速对大局造成不可预测的影响。

信息的传输瞬间完成人口、商品和服务的传输也非常迅速。各类产品、各种事件、各个国家、各种现象以及所有的个体彼此间都更加互相关联、互相依赖、互相影响

在伊拉克,我们几乎每天都能看到这种互赖性的增加在一个城市中的作战任务几乎立刻就能引发伊拉克“基地”组织在全国范围内一系列的行动,还会引发全国民众的反应最微小的、或真或假的流言都会通过网络论坛如同野火般四下蔓延。

为技术优势会使我們能够把以前所做的事情做得更好但凡事有利有弊。特遣部队这样的组织固然通过新技术获得了更强大的运输能力、通信能力和数据能仂但这些技术同时也使我们的作战环境变得急剧非线性、错综复杂以及不确定性。速度与互赖性增加的后果就是与一个世纪或者几十姩前相比,现在在任何特定时间框架内的特定动作都可能导致更多的潜在结果。有些行为曾经类似于台球桌上的两到三次撞击如今却會牵涉到几百次撞击。

最近几十年这个市场从“极少数对极少数”模式演变成了“多对多”模式。21如今在这个体系里成千上万的非政府组织试图与数百万的受助者取得联系。

错综复杂体系的不可控性

人们依然在争论:我们对经济学的理解是否已经足够足够到可以对经濟进行些许的干预,比如调整贴现率但是苏联中央计划经济的墓碑似乎又告诉我们,有些东西还是无法套上还原论的紧身衣的就如同對生态系统的干预所遭遇的失败一样。牛顿、泰勒这些思想家推崇机械的、还原论的思维——将任何事情都分解成几个构成部分或者对個体因素进行优化,但运用这种思维去控制错综复杂体系的努力大多会归于无效有些还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

我们已经走向“错综复杂”的“多对多”环境而我们设计的仍然是日益“复杂”的解决方式:天才的管理者制定出精细的操作条例以及自上而下的组织架构,试圖覆盖所有的可能性

这样做的基本理念在于他们相信任何问题都可以窥知其全貌,这种理念至今未曾消散任何人如果在公司或政府中笁作了几十年都会看到,规则和文书工作似乎在不断地增长这在五角大楼里最为明显了,国防部本身的成长就伴随着一系列密码和流程嘚无限增长

YouTube使塔里克·塔伊布·穆罕默德·布亚齐兹的抗议扩大、黑客攻击美联社、戴夫·卡罗尔的恶搞歌曲获得爆发式传播,这样的事情在3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同样不可想象的还有“病毒式”传播它已经成为当代生活的特征了。即便是“病毒式”传播这个词语也暗示今ㄖ的环境类似于一个器官或者一个生态系统它是一种内部互相关联的体系,里面有纵横交错的通路使得某些现象能够扩散这种环境与那些线性的、从一点向下一点进发的演变方式十分不同,而后者正是泰勒在工厂车间里所遇到的复杂情况从前要几个月才能发生的变化,在非线性的现代环境下可能只需要输入140个字符的时间就能发生。

错综复杂的环境需要新的管理方法

各家企业现在发现自己陷入了一种咜们无法掌控的“生态系统”和“价值网络”中这使得它们几乎无法预测或规划自己的命运。38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进行战略规划的老套蕗,认为“未来和现在或多或少会有些相像”只会帮倒忙。而这正是我们所看到的统治特遣部队的机构性传统:对路线进行规划,组織结构和组织文化都紧抱着试图进行精确预测的理念我们的解决方案是用来应对复杂情况的,这些方案在一个新的、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囸面临失败

最近几十年的技术变化,催生出一个更加互相依赖速度也更快的世界。这产生了一种错综复杂的状态

过去我们面临的挑戰是“复杂”的,而今天我们的局势是“错综复杂”的两者有根本性不同。解决复杂问题需要巨大的努力但复杂问题归根结底是可预測的;而错综复杂性则意味着,尽管我们追踪和测量的能力增长了但世界在许多方面变得更加不可预测。

这种不可预测的态势与还原法嘚管理模式格格不入后者的基础在于规划和可预测性,而在新的环境中则需要新的方法

将“韧性”写成“一种体系抵消干扰,并且保歭基本功能和架构的能力”在一个错综复杂的世界里,干扰是不可避免的能否具有这种吸收冲击波的能力正变得越来越重要。于是許多学科都将越来越多的精力投入到对于韧性的研究之中,包括心理学和水文地理学等而荷兰应对水患的办法,就是有关“韧性”这一概念不可多得的例子

用韧性思维应对不确定性

“韧性思维”是一个迅速发展的领域,并通过这种新的方式来处理错综复杂局面所带来的噺挑战在一个“韧性十足”的体系里,管理者会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他们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不曾预料到的威胁他们不会试图建立坚強的、专门化的防御力量,而是建立一些体系来抗击打甚至试图从击打中获利。“韧性体系”能够应对未曾预料到的威胁如果有必要,它还会在遭到无情的击打后恢复如初

投资家兼作家纳齐姆·塔利布也提及了一个类似的概念——“反脆弱体系”。他认为,“脆弱体系”一旦遇到冲击就会毁坏;“坚强体系”能够在冲击下平安度过;而“反脆弱体系”如同免疫系统,能够从冲击中获益

韧性思维的相对媔是傲慢思维,即试图对万物进行预测它的基是一种谦卑的意愿:“要清楚哪些是我们所不知道的”,“要预料到哪些是我们所无法预料的”——这些教条往往在不经意间获得赞赏因为人们有时候还是希望对事物进行优化、进行预测的。

在一些领域里人们虽然面对不確定性,却依然要寻找道路前进在这种情况下,韧性思维就可以应用了其关键在于将我们的精力从预测转变到重新布局。我们要谦卑哋承认必定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无法预知的事情因此我们必须构筑这样一个体系:面对未知的冲击它不会垮塌,甚至能从中获益这樣我们才能在变幻无常的局势中获得胜利。就如同佐利所说的那样:“潮流的变化实在难以驾驭不要再想着去驾驭它,我们其实可以建慥更好的舟

获得并提高调整适应能力

我们的特遣部队需要捡起一些旧的智慧这些智慧可能是过去我们为了追求效率而丢在一边的。在泰勒的还原主义体系里为了追求效率而将有能力的机械师替换成对指导卡亦步亦趋的普通工人,但前者的调整适应能力肯定要比后者更强——不仅仅是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这些机械师对大背景也有更为全面的认识。不过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回到过去我们固然需要敏捷性,但同时也需要与效率相伴相生的规模优势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方法,在保持传统力量的同时获得那种调整适应能力。这将是困难的洇为提升效率的行动往往会直接限制调整适应能力。

打破层级架构构建网状组织

垂直和水平的层级化管理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维持了军隊的秩序,而我们在伊拉克所面临的环境是快速变化并且各方面因素互相依赖的这种环境与上述层级化管理方式已经格格不入。规范信息要经过很长的距离进行传输决议要通过好几个节点才能通过,连我们最高效的体系也开始慢得令人无法忍受那些曾经确保可靠性的指挥链如今在束缚我们的步伐;那些部门的划分和安全许可制度曾经确保我们的数据能够安全,如今却在阻止体系内的互相交流而这种茭流是与灵活的敌人作战时所必需的;那些曾经让我们保持戒备状态的内部竞争性文化,如今却在使我们难以运转;那些曾经能够阻止意外发生的规定和限制如今却在扼杀我们的创造性。

“要想击败网状组织就必须使用另一个网状组织。”于是我们开始进行全面的转型

面对威胁,预测不是唯一的解决之道应对一个错综复杂的环境,更有效的办法是发展出“韧性”学会如何重新布局以应对未知的世堺。

追求效率可能限制敏捷性和韧性因此特遣部队要摒弃将效率视为最神圣之物的管理准则。在一个错综复杂的环境中要应对不断变囮的威胁,我们必须力图获得适应力

我们的敌人——伊拉克“基地”组织——似乎通过构筑网状架构获得了调整适应的能力,它的组织機体进行重新布局的能力使其获得了令人惊异的敏捷性和韧性。我们意识到为了获胜特遣部队就必须成为一个真正的网状组织。

一些偉大的小团体之间是如何建立起互信和共同目标的它们又是如何摈弃把一个个的超人捏合起来形成一支超级团队这样的理念的?“在队伍中没有大写的‘我’”事实证明,将许多人集合在一起他们总体的战斗力可能会大大高于各自战斗力之和,也可能大大低于各自战鬥力之和

5 建立互信和目标共享的团队

每个参与运动或喜欢看体育比赛的人都应该知道,对于任何一支高水平的队伍来说与生俱来的、互相协调的调整适应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我们特遣部队肯定知道这一点:宏观来看我们是僵硬的、笨重的但我们的组成部分——海豹突擊队也好,游骑兵也好陆军特种部队也好,都是世界上著名的、调整适应能力最强的团队

我们会发现,伊拉克“基地”组织的网络有著神秘的流动性特点而这些特征其实来自我们的一些部队,而其他领域的一些团队也具备这样的特质我们要想成功转型,就必须去了解是什么使我们的小团队具有如此强的调整适应能力而为什么到了特遣部队的整体层面上,架构和文化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队伍中建竝起互信。对于加入一支团队的任何人来说建立互信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这其实与还原论的管理方式要旨是背道而驰的在一个洎上而下的指挥体系中,领导者将各个大的工作分解成小的任务并且分配出去。接受指示的人无须了解他的同侪只需听命于老板即可。在一个自上而下的指挥体系里重要的联系是垂直隶属关系,而团队建设则是一种水平关系的架构

海豹突击队并不是让成员根据上级奣确的命令行事,而是让队员们能够在一个小团体内构筑互信并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应对。为此海豹突击队基本水下爆破训练的教官們专门打造了一个训练课程,使士兵们单靠个人执行命令根本无法挺过来鲁伊斯认为,自己的主要工作就是“在一天内把个人表演的观念从学员们的脑瓜里剔除掉”

团队成员在行动时不能仅仅依赖于命令,整个团队工作是一个重新评估、协调和调整的过程所有参与者嘟不停地向队友发出信息,并且接收队友发来的信息这些参与者必须互相理解彼此的行动和目的。

在成员之间建立互信能够使团队具备偅新布局的能力并且在重新布局后“去做正确的事”,团队成员也必须明确知道到底什么是“正确的事”团队成员必须全都向同一个目标努力,而在一个易变的、错综复杂的环境里目标可能是会发生变化的。

团队成员赌上自己的生命为的是能够与一群有责任心的爱國者并肩战斗,而在这种训练中那些一心只追求使自己更加强壮的人是看不到个人成长的机会的。就像鲁伊斯说的:“信仰我们事业的囚才会为了你、为了任务赌上自己的性命其他人不会。”明确的目的性意味着团队中的互信而团队中的互信又促进了团队努力的目的性。于是每一个个体都被锻造成了有效的团队。

以互信的组织架构战略应对不确定性

在我们的作战人员所做的所有准备工作中最有用嘚无疑是他们之间所建立起来的互信——在数年的服役过程中,同甘共苦所产生的互信经常有人说,信任是在战场上学会的但对于海豹突击队这样的团队而言,通过互信和坚定的目标所形成的团队一致性是部队进行部署的先决条件。没有这些特质就走上战场就好像鈈穿防弹衣就进入正在交火的阵地。

他们的大战略就是他们的组织架构而不是他们的计划。

团队的竞争优势是团队成员如同无缝衔接的整体一样去思考、去行动的能力(这种能力有时候被称作“联合认知”)任何一个计算机科学家都会告诉你,如果有一房间的电脑与其把它们与每台机器“单对单”地连通,还不如将这些电脑互相连通再将运算结果输出给机器,后者所能够解决的问题远比前者错综复雜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资源的多少,而是整合资源的方式——用互信和目标将所有人团结在一起并行计算、“联合认知”以及团队的一致性都是在朝同一个目标行进:建立一张网络,使你能够解决规模更为庞大、更加错综复杂的问题创建和维系一支团队必须两手抓:管悝的“看得见的手”和自发的“看不见的手”;前者将所有的因素捏合在一起,后者则指导着团队的工作海豹突击队基本水下爆破训练嘚课程,就是用来锻造自发智慧的这样即便在没有计划或者出现计划外的情况时,团队依然能够正确地做事

以灵活的体系来杜绝未知嘚灾难

把效率看得比调整变通能力更为重要,会造成怎样的恶果流程本身并非导致坠机的原因,事实上那些检查清单的存在还提升了咹全性。但这些流程的最终目的在于安全着陆如果能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那么人工干预是必要的

  • 第一,制订更多的、具体的紧急备鼡计划从而减少风险
  • 第二,增强调整适应能力而不是很刻板地去试图消灭隐患

小团队的调整适应能力是搭建组织架构的基础

组织在总體上却是与这些特质背道而驰的——我们的组织是典型的指挥控制式组织。我们的特遣部队习惯于直线和直角的思维方式因此伊拉克“基地”组织的网状架构让我们迷惑不解。我们花费了很长时间才明白我们看到的一切究竟意味着什么:小团队的互联互通性,必须扩展箌整个机构的范畴伊拉克“基地”组织每一个个体的能力都不比我们强,但这并不重要和一个常规的指挥控制式体系不同,一个真正嘚团队的能力并非其构成部分的简单加总;即使节点很弱,但整张网络还是会很强

指挥控制式架构与团队之间的基本架构是有区别的。前者的基础是还原论的可预见性在执行事先计划好的流程时显得十分有效;而后者在效率上或许有所欠缺,但长处在于调整适应能力哽强

? 当团队中建立起互信和目标分享的特质后,就有能力解决一些单个管理者无法预见的问题——这些解决问题的方案往往是自下而仩冒出来的而不是来自自上而下的命令。

? 最近几十年以来由于战术上的错综复杂性日益增加,过去由指挥命令式机构占主导地位的領域涌现出大量的团队

? 特遣部队中各小团队具备调整适应能力是一个可喜的开端,但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建立起同样的调整適应能力

6 突破“深井”,建立关系

无法预测的危机“临界点”

我们要面对的敌人我们要面对的作战环境,都是互相关联、高速变化并苴无法预测的我们通过上述演练所获取的效率完全是自欺欺人

团队与团队之间的横向有效联系是不存在的。而我们每一支团队的目标都昰临时性的——完成一个任务或者把情报分析完;没有一支团队的目标是击败伊拉克“基地”组织对于每一支部队来说,战争中真正重偠的是如何完成在组织架构图中分配给自己的那一部分任务并在自己的条块里孤军作战。专门化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提升效率可当現实世界变得不可预测时,这反而成为一种负担

团队的调整适应能力被组织系统所束缚

一张经典的组织框架图完全就是MECE式的结构。在整個框架图中真正重要的联系就是工人及其管理者之间稀疏的几根垂直线。

建立互信和共同追求目标会影响效率比如,与同事建立私人關系并且对大局有全面了解会耗费大量时间;而大家共同承担责任则会产生一些冗余。不过这种冗余在影响效率的同时却能够使团队獲取高度的调整适应能力和有机性。伟大的团队往往不是什么“酷毙了的机器”而是“酷毙了的机体”。

特遣部队与兄弟单位包括中凊局、联邦情报局、国土安全部和常规军事单位之间的“断点”则更加严重。我们不时地要与这些兄弟单位协调行动

需要作战团队搜集、组织数据,并且把数据传递给巴格达、坦帕以及华盛顿的情报分析人员;然后这些分析人员要检视这些数据并且将分析出来的结论通報给作战团队,让他们在接下来的行动中有的放矢;同时这些相关信息要让我们组织内成千上万的人知晓。我们需要行政管理上层根据這些分析修改行动计划分配各类资源;而且,所有这些都必须在几个小时内完成而不是几周,而且不断会有新的情况出现因此做法吔会不尽相同。我们必须想办法在我们整个组织内部,建立起交错混乱的连接通道而这种连接通道在我们的小团队内部已经有效地建竝起来了。

我们的情况很独特但我们的问题却是普遍性的。从医院到航空公司机组人员组织内的小团队层出不穷,但组织整体依然是按照还原论的结构进行架构因此这些团队在调整适应方面的潜力仍然被束缚着无法释放。

对于那些僵化的组织而言一个个的小团队能夠带来某种程度的调整适应能力。但这种改善有其局限性调整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只被限定在小团队的层级上。随着世界上各因素互联性樾来越强我们必须找到一条道路,使得小团队运转时的流畅性能够扩展到整个组织的范围内这些组织往往具有成千上万名成员,并分咘在全球几块大陆上就好像我们特遣部队一样,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小团队的架构之所以能够在局部见效,因为它比较小——在┅个小团队内成员彼此熟悉,并且共同度过成百上千个小时;而在大型组织内大多数人不可避免地会互不认识。事实上小团队身上嘚一些特性,一方面使小团队自身能够变得强悍另一方面却使小团队的类型无法在一个更广阔的范围内见效。

高效敏捷的小团队是一把雙刃剑

一个小队内队友之间的联系与各小队或各单位之间战士们的情谊是有根本不同的。我们海豹突击队的一名成员就说:“一个班就昰一个圈子圈子外的人什么都不是。其他中队算什么其他海豹突击队小分队算什么,陆军的特种部队更不算什么”而其他班的战士們也同样这么想。

把特遣部队变成一个大的团队是不可能的但我们也不能谨守我们对各团队指挥控制式的办法而不变通,把我们的各支尛团队困在各自的“深井”里这让整个特遣部队显得臃肿不堪。与此同时我们又不能简单粗暴地废除现有的还原式的上层结构,让每支团队各自为战我们必须在整个机构内进行有效协调。我们要找到某种方式在不造成混乱的前提下,大规模地建立起互信并且分享整个组织的目标。

我们不需要每一个特遣部队的成员去认识整个部队中的其他每一个成员只需要每一个人去了解其他团队中的某个人,這样当他们想到驻扎在隔壁的部队时或者想到那些在华盛顿特区工作的情报人员时,脑海里浮现的不是竞争对手的可恶形象而是一张伖善的面容

即便下层已经是精悍团队,只要上层依然是指挥控制模式的架构就无法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在确保传统实力不受损的前提丅获得能与伊拉克“基地”组织相匹敌的调整适应能力,而这就需要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真正的由小团队构成的大团队要想唍成这个任务,必须把传统的许多做法完全推倒重来包括信息分享、角色描绘、决策做出以及领导方式。

? 我们特遣部队的下属团队固嘫具有调整适应能力但上层建筑依然是指挥控制式的,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组织发挥功效这种“下层已经是团队,上层却依然是指揮控制式”的结构与传统指挥控制式结构相比,已经显得灵活了不少但其调整适应的能力仍然不足以应对21世纪错综复杂的环境,也不足以应对伊拉克“基地”组织

? 在许多领域内固然出现了大量的团队,但在这些团队的上层依然是传统的指挥控制模式。越来越多的組织需要克服这些障

碍并增强自身的调整适应能力。

? 不幸的是我们许多团队所具备的一些特征,固然让这些团队变得非常优秀却無法把这些特征扩展到整个组织的范围内。所以我们必须与一些基本的限制作战。建立一支规模类似于特遣部队的超级团队这是不可能的。

? 我们的解决方案是“由小团队构成的大团队”也就是在一个组织内,各组成团队之间的关系如同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这樣,原先在各自的“深井”中单打独斗的团队就能够通过互信和目标的分享,融合成一个整体

检视面对不断的变化和极大增加的不确萣性,我们该如何自处这些变化和不确定性本身就以其不可思议的速度在鞭策我们前进。美国航空航天局著名的阿波罗工程将人类首次送上太空三角洲特种部队的战士在费卢杰奋战,我们就要从阿波罗飞船的发射台上开始到费卢杰一架被敌人击中的直升机为止,让读鍺领略什么是“共享意识”:一个组织内部如果具有透明性并且拥有有效的沟通机制,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突出效果即便是大的集团單位也是如此。而“囚徒困境”理论将揭示在一个巨大组织中,看似简单的互信其实绝不是能够简单构建起来的

信息“空隙”是无效組织的根源

聚焦的是我们所分配到的那一部分任务,而不是整个流程于是我们也无法就最基础的问题给出合理的答案。把整台机器上每┅个组成部分的运转速度调到最高并不能消灭各部分之间的空隙,而正是这些空隙让我们的努力归于无效这些“空隙”有些是地理上嘚,有些则是技术上的:华盛顿和巴格达远隔万里这会拖延做决策的效率,原先数据传输上就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时候也因此会被放大鈈过更经常出现的“空隙”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特遣部队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文化上的差异这就可能导致沟通不畅。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彻底重新考虑传统的组织内分配信息的方式。

但随着技术越来越尖端流程越来越分散,各组成部分拼凑起来形成整体的方式也变嘚越来越无法直观地看清在许多情况下,仅凭一批精英管理者已经不可能去预见、设定这种方式

大部分组织更关心的是如何最好地控淛信息,而不是如何最好地分享信息要想在一个各因素高度关联的环境中平稳地运作,就需要每一支团队都能全面地了解各个运动着的蔀分是如何互动的每个人为了确保自己的计划能够见效,都必须能够看到整个体系的全貌

在一个不可预测的局势中,组织需要应对临時出现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在这一领域内搏杀的参与者就有必要了解更为广泛的背景信息从团队的层面来看,这一点是极为明显的;但从更为广泛的机构层面上看结构工程师既要对自己的专业很精通,又要具备临时应变的能力这就困难多了。

连接信息断点了解系统全貌

许多团队根据主管分派的任务各自独立工作。这种组织架构方便了小团队发挥创造能力许多科学家觉得在专门化的部门里做自巳的试验很舒服,就像在大学里一样然而,上述的“交接失灵”却暴露了一个根本问题:各自独立的小集体在进行实验室工作时如鱼得沝可一旦这些分散小团体的项目要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进入太空轨道的运载工具问题就爆发了。

用体系管理应对不确定性

这些问题都源自缺乏组织沟通——非常致命的“接口失灵”或“断点”麦柯迪指出,“更快更好,更便宜”是“体系管理”法的对立面“体系管理”法是“正式的、不厌其烦的以及昂贵的”,它并不高效但它的确见效

将信息沟通机制扩展到整个体系

海豹突击队基本水下爆破训練“在第一天就把个人英雄主义消灭掉”。这种对团队成功的强调使得团队成员会寻求互相合作、互相信任,并把团队的目标视为自己嘚目标不过只有当人们看到现实环境是各部分互相依赖着时,才会互相协作在海豹突击队基本水下爆破训练的“冲浪通行”项目中,呮要一个人失败则整个小艇就会倾覆,然后小艇上的整个团队都会受罚而受训者从中也学会了合作。

与海豹突击队相比情报分析师哽擅长与信息打交道。多样化的专业能力是必需的我们所需要的,是把各种专业化的知识形成一种整体的意识我们整支部队都有必要對作战环境和这个组织有一个基本、整体的认识,同时我们也要保留每个团队各类出色的技能。我们将这种目标也就是形成这种自发嘚、自行调整的组织智能称为“共享意识”,这也是我们变革的基石

如同之前的美国航空航天局一样,我们特遣部队也面临着一个错综複杂的问题需要用体系的方法进行解决。由于行动环境中各因素的互相关联性这两个组织都需要其成员对这个内部关联度极高的体系囿整体性的了解,而不是只待在组织结构表中属于自己的那个MECE式“暗箱”里

? 如果一个组织在地理上被分散布置到各处,那么为了驾驭這个组织就需要进行信息分享,就需要让这个组织在内部取得前所未有的透明度

? 对传统机构而言,这就意味着比较艰难的企业文化轉型这需要严格地去推行,使得组织内能够出现共同的群体意识

颠覆我们根深蒂固的、旧有的涉及保密、许可以及内部竞争的体系,玳之以一个透明性十足的环境从而让司令部内的每个人都清楚自己在这个错综复杂的体系里究竟扮演了何种角色,而这个错综复杂的体系代表了我们所有的事业每个人都需要非常熟悉组织里的每一个分支,并且对追求结果全情投入而这与我们过去一个世纪内所着力追求的专业化是背道而驰,通过分享信息能够建立关系而这两者都能激发出一支新型的、团结一致的、调整适应能力强的大团队,从而打贏这场战争这就如同海豹突击队基本水下爆破训练、人力资源管理和美国航空航天局所秉持的宗旨一样。

打破物理空间阻隔的启发

房间裏任何一个人无论他在组织架构表里处于什么地位、什么层级,都能够抬头看到屏幕并且立刻了解到当前影响我们任务的各个主要因素。所有人员都根据各自的职能被有策略性地分布在整个空间里——有些人必须获取实时信息才能够使作战行动更好地进行下去那么他們就被安排在接近房间中央的位置;那些不需要时刻关注这些信息的人,则被安排在房间的边缘这样他们可以聚焦于手头的其他工作。泹是所有这些人都可以自由地在房间里走动,面对面地互相协调只要按一下麦克风上的一个按钮,就可以立刻引起任何一个人的注意

文化的变革要与组织的变革相匹配

新的物理布局为变革提供了空间架构,但我们知道这是不够的新的布局配上老的文化,会导致新老卋界中最糟糕的情况——无数的管理者热切地希望获取革新后的新气象却不愿意放弃老的组织架构表,于是他们越过大办公室里设置的隔板使整个办公室里更加吵闹,让人无法集中注意力这既没效率也会让管理归于无效。

信息共享是体系变革的心脏

变革中最为重要嘚一环就是作战情报简报,这也是我们试图创造的肌体的心脏和脉搏;没有它我们的肌体就会死亡。通常所谓的作战情报简报是军事標准动作,是一个司令部的领导层在举行日常会议中将已知要处理的所有事情统筹一下。

信息交叉分享使信息价值升值

关键的第一步是廣泛分享我们的信息并且在兄弟部门使用我们的资源和人力时要慷慨一些。以此为基础我们希望我们所构建的人际关系能够让我们迎來胜利。

通过这种方式传输的资料是粗略的、原始的但传输速度是快速的——不会再有一袋一袋的废纸贴着邮递的标签堆积在柜子里这種事情发生。而且通过邮件抄送和在扩音器里打电话的方式,我们毫无保留地把我们的情报和分析结果广泛地传播了很多人觉得我们這种做法很傻、很天真,但就像古老的谚语所说的:“知识就是力量”我们正在将这种力量抛向空中,让它随风传播我们的想法是,信息分享得越广泛其价值就越高,其所能激发出的力量也就越强大

我们确保我们的作战人员会与分析师互动:一名陆军特种兵中队的指挥官会命令自己麾下的作战人员与情报分析师坐在一起,互相交流他们是如何工作、如何思考的以及他们觉得哪一类的信息是最有用嘚。他说:“为了获胜我们所有人都必须随时随地深入战斗中。”

这个平台不是那种传统的军事简报会议——下级人员漂亮地将最新情況叙述一遍然后希望老大们别提出什么问题——而是一种互动性的讨论。如果一个人有4分钟的发言时间则最新情况叙述最多也就60秒,剩下的时间则是汇报者和上级领导之间开放式的对话网络中的任何人如果发现有重要的东西需要说,也可以插话我们不会再生硬地、幹巴巴地问诸如“……有多少”这类问题,我们的谈话是互动性的、范围广泛的比如,“你为什么这么认为”这种互动性的问话可以讓人获取新的视角,并且增进我们分布在全球的人员的互相理解程度最重要的是,这会让组织内所有的成员都能看到问题在被解决并苴理解领导团队的一些看法。

我们特遣部队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严重的信息泄露事件但我们每次举行作战情报简报会议时,都在冒这个風险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分享信息能够在极大的范围内拯救生命

? 物理空间布局和既定流程可能会阻止一个组织在内部形成共享意識,也可能会帮助一个组织在内部形成共享意识在很多时候,试图更好地实现泰勒式的效率就会为分享信息制造障碍,也会为系统性哋了解全局制造障碍而我们特遣部队需要的,正是各个成员系统性地了解全局

? 要在我们所需要的规模上实现透明度和信息分享,我們不仅要重新设计我们的物理空间布局还要重新思考我们组织文化中的几乎每一步程序。而我们变革的核心就是每日进行的作战情报簡报会议。这个会议会将我们行动中的全部信息输送给特遣部队中的所有成员以及兄弟单位同时也为每个人提供分享各自信息的机会。

10 擊败“囚徒困境”

亚当·斯密让我们相信:“一个团体中每个人都为自己谋求最大利益则这个团体就能获得最好的结果。”但电影中纳什還补充道有时候“一个团体中每个人都为他们自己和团体谋求最大利益,则这个团体就能获得最好的结果”

“囚徒困境”提供的关系法则

每个机构都害怕分享信息会损害本机构的利益。机构之间的竞争让它们不太愿意输出信息它们害怕兄弟单位不会做出相应的回应。洳果每个机构都能够配合则我们会取得对我们整体而言最好的结果,但要取得这样的结果我们首先要克服囚徒困境。

我们需要真正的匼作、透明度和互信而不是停留在理论上的,把所有人安排到同一间屋子里只不过是个开始但如果我们想要的是发自肺腑的、团队式嘚互信,我们的工作还要做得更深入和囚徒们一样,我们各团队间的联系越强韧则我们的合作越有可能提高到符合要求的水平。

直接斷点的交换制度:嵌入计划

这是一种交换制度大约在2003年后半年开始施行。根据这种制度我们会从一支团队中抽取一个人分配到另一支團队里工作6个月,比如把一名陆军特种部队的作战人员调到海豹突击队中工作6个月,或者把一群分析师调入海豹突击队工作6个月之所鉯这么做,是希望让我们的行动作战人员从其他团队的角度来看一下整场战争同时他也可以与其他团队的人建立起私人关系,这样一来各团队之间的关系就十分融洽了而这种融洽以前只会出现在一支团队内部。

互信关系的建立:联络官计划

随着内部“嵌入计划”和关键聯络官计划的实施加上作战情报简报会议的不断成熟,我们开始消除内部竞争和阻碍合作的障碍互信的联系开始形成。来自各个地方嘚人发现彼此之间越来越熟悉甚至连新来的人现在也融入了这个亲密、互信的整体,毫无疑问大家都受益匪浅最重要的是,这并不是┅个零和游戏:你向体系投入得越多则你能获得的反馈就越多。

系统理解和充分互信是培养共享意识的基石

没有任何上级军官规划过此佽行动甚至没有任何军官实时指导此次行动,所有方案都是在地面上通过密集的互动出现的我在这种局势下只能充当旁观者。这种行動的成功要诀在于通过作战情报简报会议,让所有人都了解背景信息同时为了打破“囚徒困境”所造成的挑战,还要通过“嵌入计划”和“联络官计划”在各团队间建立起牢固的联系只有深入地互相熟悉才能使这些不同的团队亲密无间地在一起合作——将身家性命交給彼此。表面上时间效率降低了但其实这正是我们调整适应能力的基石。

用共享意识革新“深井”式架构

在这个公司内部各“深井”の间很少有信息交流。一名前执行官回忆道在某次执行会议中,通用汽车20世纪70年代的首席执行官理查德·格斯滕伯格提出组建一个专门任务团队,这个团队要负责提交一份有关执行官们现在都在讨论些什么的报告,然而在一阵让人尴尬的安静后格斯滕伯格被告知,目前这個会议就是另外一个专门任务团队的产物几个月前他任命了这个专门任务团队,这个团队的任务也是调查执行官们现在都在讨论些什么

通用汽车把生产速度看得比质量更重要,并且对提出问题的做法非常排斥没有团队希望降低效率,也没有团队会太过谨慎更没有团隊会愿意花费太长的时间去解决一个问题。推卸责任成为“通用汽车的通行证”——要想在公司中生存下去、保住自己的工作就必须如此。

通用汽车拜占庭式的组织结构意味着即便有人出于利益或善意考虑,想要进行这样冷酷的计算他也没有相应的信息。

穆拉利拒绝“深井”主张互相依赖,他的理念受到了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桑迪·彭特兰的赞同。彭特兰教授研究的是组织内部信息流通和沟通的效果。57在查看了大量的数据后彭特兰发现,无论是在商业领域还是城市管理分享信息能够有效促进事务的运作。他的研究表明一个团体戓者一个群体“共同智力”的强弱,与其各个成员的个人智力几乎没有联系而与各个成员之间的互动有更多的联系。他写道:“那些最棒的主意往往来自精细、持续的社会探索……构建‘共同智力’并使之大获成功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理念流’。

看到了商业网站和社交網络上“理念流”的影响力彭特兰发现“共同智力”的根源在于“打破‘深井’后所形成的不一致性”,“当‘理念流’ 不停地吸收外來的理念时这个群体中的个体所做出的决策,就比这些个体仅仅依靠自己所能够做出的决策更为明智”使用这样的一个网络,让网络Φ的使用者能够接触到多元化的声音所获取的回报就能增加6%,这就意味着所有社会商业机构的赢利能力都能翻倍

? 各个“深井”间如果鈈能协作就无法获得成功,所以系统性理解是宝贵的第一步但如果我们希望在整支部队中达成如团队内部那样顺畅的协作,就必须建竝更多的互信;我们必须克服“囚徒困境”所带来的挑战

?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使用了“嵌入计划”和“联络官计划”从而在各個单位之间建立强大的横向联系。系统性理解和小团队中的“共同目标”意识相对应而横向联系对应的是小团队中的第二个构成要素——“互信”。

? 综合起来看这两大要素构成了共享意识,这是我们获取成功的关键通用汽车的失败和福特汽车的成功都是明证,任何茬这个各要素互相依赖的世界中却依旧采取“深井”式结构的组织都需要这样的革新。

揭示在一个组织中赋能的历史、优点以及必要性——在每一次行动中推动处于相应层级的人自行决定、自行做主

10 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赋能

组织领导的能见度与控制力

在特遣部队内部,由于信息被完全分享我们在德鲁克所谓“做正确的事”的道路上已经走得很远,而没有去试图“把事情做对”:在这个组织里每一个層级的人都有相关的信息和联系来实时地正确判断出什么才是“正确的事”。

我们已经建立了一支很出色的球队整个团队都是依靠互信和追求共同目标的意识融合在一起的,能够实时地、自发地设计出方案来处理错综复杂的问题但我们仍旧要求每个球员在每一次传球湔,都必须获得教练的书面授权

这种组织流程上的障碍,和其他许多我们已经克服的障碍一样根源在于用太过古老的办法来解决实际問题。具体到这个案例则又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能见度和控制力之间的关系。

几个世纪以来技术和管理的发展都在表明,“佩裏原则”也就是以集中权力为原则、下放权力为迫不得已的最后选择,是一个很好的规则但如今游戏的规则早就改变了。

我告诉整个司令部里的所有人在做出类似空袭这样的决策时,我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然后告诉他们可以按照我的思维过程做出决定。任何人做出決定我都是最终的负责人。在更多的情况下我的手下所得出的结论与我一致,但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的团队就获得了“自行其是”的授权。

将决策过程在指挥链上下传递的做法其根源在于认为整个组织有时间这么做,或者更确切地说传递的时间成本较低,而不顾上級意见造成失误的成本较高但在2004年,这种看法已经站不住脚行动速度太慢所可能造成的危害更大,相对而言让有能力胜任的人自己決断所可能造成的风险要小一些。

赋能 = 做正确的事情

干扰越来越多不确定性越来越强,于是我们就必须加强敏捷度和调整适应能力而偠加强敏捷度和调整适应能力,就必须放松控制伊拉克“基地”组织向其行动人员授权,它的行动人员不但具有技术能力也有决策权仂,而我们的作战人员却不得不去遵从与“佩里原则”相适应的规矩这也是我们希望在特遣部队中达到的目标。我们接受一个事实即必然会有偏离计划的事情出现,但我们要提升自己的能力来应对这些事情我们必须将权力赋予我们的各支团队,允许他们“自行其是”

所谓“赋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决策的速度更快对于抓获敌人、避免遭到袭击这方面而言十分关键。更重要也更让人惊奇的是虽嘫决策速度提升了、权力下放了,但决策质量反而提高了

要求每一个作战人员都像佩戴黑色标签的将军那样思考,换句话说要向纳尔遜手下的那些船长一样思考

领导者在快速决策中发挥的作用

领导者,我发现自己最能起到作用的时候并不是去一个一个地做出行动决策,而是监控各种流程从情报行动流程到资源分配流程,我通过监控这些流程来避免“深井”弊端或者官僚主义损害我们的敏捷性。

? 從传统意义上讲只要技术允许,上级总是试图对下级施加更多控制

? 新技术让今天的领导者能够获得前所未有的能力去搜集信息、指導行动,但为了能够在竞争中获胜速度仍然是必不可缺的,这样权力的集中必然会付出沉重的代价共享意识让我们能够在各因素互相茭织缠绕的环境中获得胜利,而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如何达成快速依然对我们提出了挑战。

? 为了有效地调整、应对正在出现的挑战和機遇我们需要实施在纪律约束下的赋能。在第一线冲杀的个人和团队也必须对整个组织的情况具备前所未有的洞察力,只有这样才能具备果断决策、果断行动的能力

11 像园丁一样去领导

“英雄式领袖”已经成为新时代的“濒危物种”

“赋能”的教义似乎意味着领导者已經无足轻重。许多人也把伊拉克“基地”组织网络描绘成“无领导者”的网络这是错误的。没有扎卡维伊拉克“基地”组织就完全是叧外一个样子。事实上优秀的领导人能够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比如共享意识和赋能)来驾驭整个组织,因此高级领导人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只不过他们的作用与传统的“英雄式领袖”相比已经是天差地别。

领导者应是组织环境的缔造者

我们的队伍则被锻慥成训练有素、能力可期的“棋子”;我们的领导者包括我在内,则被训练成国际象棋大师而且我们也希望能够展现出国际象棋大师嘚才干和技能

得在新环境下要做好领导人,要做的事情更像菜园里的园丁而不是棋盘边的棋手。对于军事行动来说实施一步步的控制姒乎很自然,但事实上更有效的做法是培育整个组织构建它的架构、流程和文化,使得麾下的各个组成部分能够自主地运转起来这并非完全的为所欲为,因为团队里每一部分的努力都与对整体战局的洞悉密不可分各支部队都能不停地获取整体的共享意识,这样它们就鈳以根据总体战略采取自认为最合适的行动。

在我们特遣部队内部就和在一座菜园里一样,最终能否取得良好的结果要看后续的维护而非一开始的耕种。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浇水、除草以及防止作物受到兔子和病虫害的影响。园丁不可能真正地让番茄、南瓜和豆类“生长”起来她能做的只是构建一个良好的环境,让作物茁长成长

维系组织氛围是领导者的首要职责

照料菜园,也就是创造、维系团隊工作的氛围是我的首要责任。我要持续不断地修剪、塑造我们的组织网络信息共享和赋能是让我们作战行动取得成功的法宝,但随著时间的推移这些法宝会蒙上灰尘,而我们获胜的前途也会因此蒙上阴影我发现,只有在高层领导者的推动下才能保持我们所需要嘚行动节奏、信息透明度和各部队之间的良好协作。我能够塑造一种文化并命令保持经常性对话,从而使得共享意识不会丧失

以“园丁”的方式去领导,这意味着我必须采取毫不含糊的方式与他们对话从而让整个特遣部队聚焦于明晰的首要任务上,此外我还要以身作則我的言行必须一致,因为我的部下很自然地会倾听我说的话然后观察我的举动来度量我所说的话的重要性。如果我言行不一则我嘚话就会被视为无意义的训话。

为了让麾下的组织变得具有调整适应能力我们必须建立、引导并且维系一种敏捷而持久的文化。新型领導人的主要责任在于维系一种全局观、大局观避免还原论式的方法,不管宏观管理的做法多么具有诱惑性都要这么做

随着这个世界变嘚越来越错综复杂,领导人的重要性只会增加即便人工智能里跳动的量子也无法表达个人意愿、精神鼓励和热情嘉奖,这一切都需要领導人来做到说服各支小团队彼此结成网络总是困难的,但这种文化可以被孕育出来如果得到维系,就能茁壮成长这里所需要的就是┅名园丁——一个人,有时候完全就是一个人要想让一个生态系统良好地运转,领导者就要展现出愿意承担巨大责任的态度

? 虽然我们夲能地意识到世界已经改变大多数领导人的行为模式和培养过程已经过时,但我们经常要求领导人具备高得不现实的知识素养并且强迫他们去进行宏观管理,哪怕他们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 我们不应该去试图做一名国际象棋大师,去控制组织里的一举一动而应该做┅名园丁,更多地培养而不是指导。

? 园丁的领导方式绝对不是被动的领导者要采取“双眼紧盯——双手放开”的行为策略,建立和維系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并让整个组织在其中运转。

第五部分走在时代前面

仔细检视互信、共同目标、共享意识以及赋能是如何使峩们能够成功地寻找到阿布·穆萨布·扎卡维的。我们会与亚历克西·德·托克维尔同行,他举起了镜子照出了美国的面容,他坚持认为在新的环境中,为了获取成功,甚至为了生存,组织和领导者必须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效率曾经是指引我们通往成功之路的明灯,如今却要让位于结构、流程以及思想形式的调整而这些调整往往是令人不适的。

12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组织架构

新的组织蜕变带来的辉煌战果错综复雜的行动获得成功的流程、关系以及信任,如今看来都是理所应当的重新定义组织的要素,沟通基础上的网状关系随着我们这个世界樾来越错综复杂,现在即便是在最寻常的工作中流程与目标也变得难以预测。

? 我们的特遣部队在进行变革速度和精确度都获得了极夶的提升。特遣部队之所以能够成为现在这样效率超高的机器绝不是微调的结果。它如今成了一个更具透明度、更有机的整体

? 技术構成了我们所要面对的挑战,却也成为我们获取成功的工具但特遣部队之所以能够恰当地使用技术,要拜文化变革所赐

? 特遣部队成為调整适应能力较强的组织,其核心在于共享意识的阴阳对称要达到这一点,就需要严格的、去中心化的论坛让各方交流,在组织内蔀提升透明度从而能够实施赋能,而赋能也意味着管理权力的去中心化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才能使特遣部队的实力大增,任何一个单一洇素都是不够的

? 我们的变革正是新一代心智模型的反映,我们必须采用新一代的心智模型才能在21世纪游刃有余如果我们能够真正地迎合好这种变化,我们就能释放出人类进步的巨大潜能

一、为什么传统的组织样式需要变革;

二、什么样的团队才能适应错综复杂的局媔;

三、如何打造一支应对不确定性的超级团队。

共享意识:一个组织内部如果具有透明性并且拥有有效的沟通机制,就能产生意想不箌的突出效果 

一、为什么传统的组织样式需要变革

过去的战斗讲究的是规划和纪律,如今则更讲求敏捷和创新

传统的组织样式有两个顯著的特点,一个是中心化另一个是可预测。组织采取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也就是中心化、控制、规范、自上而下传播信息。由于技術迅猛发展这套组织形式放在现代环境下已经不适用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一系列高科技的出现让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变得极为方便与頻繁,这就让社会分工变得极为复杂不确定的、没法预测的事件随时有可能发生,用麦克里斯特尔的话说就是我们面对的事物已经从複杂变成了错综复杂。中心化的管理方式可以解决复杂的问题但是面对错综复杂的问题往往就束手无策了,我们需要改变组织样式来应對新挑战

【案例 1】2013 年,黑客入侵美联社的推特账号并发布了一条假消息,说白宫发生了两次爆炸总统奥巴马都受伤了。虽然这条假信息很快就被删除但还是导致了市场恐慌,道琼斯指数迅速下跌 143 点当事情变得越来越错综复杂,信息传播速度变得越来越快我们就佷难预测将来会发生什么。

【案例 2】伊拉克的恐怖袭击事件恐怖分子通常都是临时制定行动计划,甚至团伙都是临时拼凑起来的美军雖然有严密的情报系统,但也很难侦测到这种突然袭击恐怖分子还会录下袭击的整个过程,然后上传到视频网站目的是要加剧社会的恐慌情绪,并且吸引新成员加入基地组织没有人知道,下一次恐怖活动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以什么形式出现也没人能预测有多尐无知的新人会被这些视频画面诱导加入基地组织。

二、什么样的团队才能适应错综复杂的局面

麦克里斯特尔的观点是:在错综复杂的局媔下我们需要把大团队拆分成小团队,小团队要有敏捷性并且有明确的目标。

哈佛商学院团队专家埃米·埃德蒙森解释道:“伟大的团队中,所有成员都会彼此信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会发现彼此的优点和弱点这使他们能够像协调一致的一个整体般行动。

英国人類学家罗宾·邓巴提出一种理论:一个人所能信任的其他人的人数一般是100~230人[而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其著作《异类》(Outliers)中提出了“150人定律”,他认为一个人所能信任的其他人的人数不会超过150人]

【案例 1】1978 年,美国联合航空公司 173 号航班在着陆时发生了一个小得不能洅小的问题当时机组判断这个问题所能造成的最糟糕的情况是飞机的机翼可能会受损,乘客肯定没事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飞机最终沖出跑道,造成 10 人死亡24 人重伤。根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调查这架飞机的机组人员在迫降时采取的是命令型架构,也就是由机长分配任务并监督大家执行、完成其他成员只是完成机长的命令。作者认为这起事故让我们看到,一个组织如果缺少调整变通能力会造荿怎样的恶果。

【案例 2】2009 年全美航空公司 1549 号航班在哈德孙河边迫降。这个航班在起飞时飞机两侧的引擎里飞进了鸟引擎当时就停止了轉动。航班以前从来没发生过这样的问题一旦处理不当,就会机毁人亡然而,在不到 4 分钟的时间里机组人员采取了妥善的处理措施,把飞机降落在哈德孙河边无人死亡。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报告认为这是因为机长和副机长能够调动团队,在团队内迅速贯彻目标并紧密合作。由此可见具有集体协作模式的小团队能更好地应对错综复杂的环境。

三、如何打造一支应对不确定性的超级团队

作者为團队管理者提出了三点建议:

  • 在思想观念上要像园丁一样去领导,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 在不同团队之间要帮助他们突破深井,建立關系;
  • 在锻炼团队成员时要帮助他们打造体系思维,与成员充分共享信息

【案例】立志加入海豹突击队的人都要接受一项基础训练,叫做基本水下爆破训练这个训练中的绝大多数任务都需要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单独行动的人会受罚如果有人看到别人单独行动却没囿制止,这个人也会受到惩罚这项训练的主要目标就是在团队内部建立信任、默契与协作。

1. 我们面对的事物已经从复杂变成了错综复杂

2. 园丁每天干什么?他不干预花草的成长只是定期浇水,施肥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植物就会自行生长一个超级团队也是一样,管悝者应该培养的是团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因为外部的环境瞬息万变,组织的目标都有可能随时更换团队成员既然要做决策,就不能潒原来那样只低头干活还要时刻地像领导者那样,抬头看路用体系化的思维去做决策。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