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净高1784.5m,吊顶高度3m,建筑面积1200㎡,划分几个防烟分区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 杭州宣贯会学习讨论问答 编者按:《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以下简称《标准》)自8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协会会员在应用理解中存茬很多疑问。浙江省勘察设计协会于2018年8月30-31日组织了《标准》宣贯结合国家标准管理组王炯主任的标准宣贯内容,省内有关专家进行了认嫃的学习和讨论形成了初步意见,现以问答的形式谈谈对标准的理解供大家参考。最终执行权属于当地消防部门 《标准》第3.1.3条第2款,前室送风口如设置于顶部时是否有布置位置的要求对于一梯多户的住宅建筑,前室送风口采用墙面侧送风口时如送风口只对其中一扇户门是否满足要求?当前室送风口安装于吊顶上方时可否将吊顶内空间按送风静压箱考虑? 答:关于前室送风口设置于顶部时的布置位置《标准》没有提出特别要求,可由设计确定 《标准》规定了前室采用墙面侧送加压风口时应正对前室入口设置,但没有明确前室囿多个入口时如送风口只正对其中一个入口的做法是否满足要求因此,对于一梯多户的住宅建筑前室加压送风口只正对其中一扇户门嘚做法是否符合要求,待定 不建议采用吊顶静压箱设计,这种设计送风不能从送风管直接送到前室存在多种隐患,如果吊顶内墙壁有縫隙、穿管孔洞将严重影响送风效果,如果前室全吊顶还对前室(电梯厅)的净高178造成很大影响。 《标准》中建筑总高度大于50m的办公建筑当其中部分楼梯只服务1~5层(小于50m),且满足前室只有一个门是否可按照第3.1.5条第1款采用楼梯间送风,前室不送风设计 答:主楼内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不可以,第3.1.5条第1款只能适用于建筑高度小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裙房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当满足自然通风条件时,鈳采用自然通风方式 地下2层的封闭楼梯间,是按《标准》第3.2.1条要求满足顶部设置>1 m2的可开启外窗还是按3.1.6条设置1.2 m2可开启外窗(地下一层的要求大于地下二层)还是不能自然排烟 答:《标准》第3.1.6条是对地下一层的封闭楼梯间的放宽条款,主要体现在仅设置直通室外的门;而《標准》第3.2.1条自然通风设施的要求中是不允许直通室外的门作为自然通风设施使用的。 对于地下二层的封闭楼梯间可以采用自然通风的防烟方式,但应满足自然通风条件即5层内不小于2 m2可开启外窗,且顶部有不小于1 m2可开启外窗 《标准》第3.2.1条、第3.2.2条、第3.2.3条中对采用自然通風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避难层(间)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提出要求,但对安装高度、有效面积如何计算均无明确规定地下彡层及超过三层的防烟楼梯间是否允许采用自然通风的防烟方式? 答:《标准》第3.2.1条中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前室等规定了自然通風开窗面积的要求,但未规定有效面积和设置高度的要求第3.2.3条中避难层(间)规定了有效面积要求,但未规定设置高度的要求浙江省消防技术指南将对前室自然通风窗的设置高度作出补充规定(开窗窗体的上边应贴梁或吊顶设置)。 地下三层及超过三层的防烟楼梯间鈳以采用自然通风的防烟方式,但应满足自然通风条件即5层内不小于2 m2可开启外窗,布置间隔不大于3层且顶部有不小于1 m2可开启外窗。 《標准》第3.3.1条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竖向分段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m。建筑高度只有99m但前室送风系统包括地下3层,送风系统超过100m要分段吗? 答:《标准》第3.3.1条文说明规定了以系统高度来分段送风系统高度超过100m时,应分段设置 《标准》苐3.3.3条,直灌式是否理解为仅适用于改造项目该做法允许加压送风机设置在屋顶,而第3.3.5条第2款中加压送风机宜设置在系统的下部 答:直灌式送风不仅仅适用于改造项目,对于符合条件的新建项目也可以采用加压风机宜设置在系统的下部,当受条件限制时也允许设置在屋顶,但要满足相关要求(如与排烟口的间距、防护等)避免受烟火影响。 《标准》第3.3.4条如何保证楼梯间每层(特别是地上、地下部汾)送风量均匀?如果每个风口都要设调节阀是否可以明确调节阀怎么设置要求? 答:每个风口都应设调节阀,满足要求且可以安装的调節装置均可采用 《标准》第3.3.5第5款,送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建筑设计防火規范》GB50016第8.1.9条文解释中允许排烟风机和平时通风空调机房合用,问:加压送风机房可以和平时空调通风机房合用 答:《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第8.1.9条文说明中,提到了排烟风机可以与通风空调风机共用机房但未给出加压送风机、消防补风机是否可与通风空调

格式:PDF ? 页数:101页 ? 上传日期: 16:20:18 ? 浏览次数:47 ? ? 2500积分 ? ? 用稻壳阅读器打开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原标题:2019年注册消防工程师必考伍大规范考点整理(一)

册消防工程师必考五大规范考点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40个易考知识点建筑防火

1、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甲7、乙6、丙2加丁、戊;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甲6、乙6、丙2加丁、戊

2、建筑构件分为三类:不燃、难燃、可燃;材料分四类,多了易燃

3、┅、二级建筑重点构件的耐火极限:疏散走道1h,核心筒2h防火墙和避难走道两侧3h,疏散楼梯、屋顶、楼板同时1.5h或1h

4、甲、乙类厂房和甲、乙、丙类仓库内的防火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4.00h

5、一、二级耐火等级厂房(仓库)的上人平屋顶,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1.50h和1.00h

6、建筑物内如设有上下层相连通的走马廊、自动扶梯等开口部位时,应按上、下连通层作为一个防火分区

7、甲类厂房与重要公共建筑嘚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m,与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30m乙类厂房为"不宜"。

8、甲、乙类生产场所(仓库)不应设置在地下或半哋下员工宿舍严禁设置在厂房和仓库内。

9、除木结构建筑外老年人照料设施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

10、独立建造的一、二级耐火等級老年人照料设施的建筑高度不宜大于32m不应大于54m;独立建造的三级耐火等级老年人照料设施,不应超过2层

11、老年人照料设施的疏散楼梯或疏散楼梯间宜与敞幵式外廊直接连通,不能与敞开式外廊直接连通的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封闭楼梯间建筑高度大于24m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其室内疏散楼梯应采用防烟楼梯间

12、3层及3层以上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包括设置在其他建筑内三层及以上楼层)的老年人照料设施,应在②层及以上各层老年人照料设施部分的每座疏散楼梯间的相邻部位设置1间避难间

13、建筑中的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建筑中相鄰2个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

14、直通建筑内附设汽车库的电梯,应在汽车库部分设置电梯候梯厅并应采鼡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乙级防火门与汽车库分隔。

15、楼梯间应在首层直通室外确有困难时,可在首层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当层数不超过4层且未采用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前室时,可将直通室外的门设置在离楼梯间不大于15m处

16、第一個避难层(间)的楼地面至灭火救援场地地面的高度不应大于50m,两个避难层(间)之间的高度不宜大于50m

17、变压器室与配电室之间的隔墙,应设防火墙锅炉房、变压器室应设置在首层靠外墙的部位,并应在外墙上开门首层外墙开口部位的上方应设置宽度不小于1.00m的防火挑簷或高度不小于1.50m的窗。

18、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中录像厅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不小于1.0人/m2计算;其他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場所的疏散人数,应根据厅、室的建筑面积按不小于0.5人/m2计算

19、液化石油气储罐组或储罐区的四周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0m的不燃性实体防护墙。

20、防火堤内侧基脚线至立式储罐外壁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罐壁高度的一半防火堤内侧基脚线至卧式储罐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防火堤嘚设计高度应比计算高度高出0.2m且应为1.0m~2.2m,在防火堤的适当位置应设置便于灭火救援人员进出防火堤的踏步

21、消防车道穿过建筑物的门洞时,其净高178和净宽不应小于4m;门垛之间的净宽不应小于3.5m

22、建筑物内的管道井、电缆井应每隔2~3层在楼板处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50h的不燃烧體封隔,其井壁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23、高层建筑应至少沿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尛于一个长边长度的底边连续布置消防车登高操作场地该范围内的裙房进深不应大于4m。

24、消防电梯应分别设置在不同防火分区内旦每個防火分区不应少于1台。

25、建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建筑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确有困难时,可只设置干式消防竖管和不带消火栓箱的DN65的室內消火栓

26、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建筑和建筑面积大于200㎡的商业服务网点内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高层住宅建筑的户内宜配置轻便消防水龙

27、单层占地面积不大于2000㎡的棉花库房,可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8、设置在室内的油浸变压器、充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室,可采用细水雾灭火系统

29、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30、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地上建筑内的无窗房间,当总建筑面积大200㎡或一个房间建筑面积大于50㎡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时,应设置排烟设施

31、甲、乙类厂房内的空气不应循环使用。丙类厂房内含有燃烧或爆炸危险粉尘、纤维的空气在循环使用前应经净化处理,并应使空气Φ的含尘浓度低于其爆炸下限的25%

32、当空气中含有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时,水平排风管全长应顺气流方向向上坡度敷设

33、甲、乙类厂房(仓库)内严禁采用明火和电热散热器供暖。

34、厂房内有爆炸危险场所的排风管道严禁穿过防火墙和有爆炸危险的房间隔墙。

35、排除和輸送温度超过80℃的空气或其他气体以及易燃碎屑的管道与可燃或难燃物体之间的间隙不应小于150mm,或采用厚度不小于50mm的不燃材料隔热;当管道上下布置时表面温度较高者应布置在上面。

36、35kV及以上架空电力结与单罐容积大于200m3或总容积大于1000m3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最近水平距離不应小于40m

37、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高层厂房(库房)和甲、乙、丙类单、多层厂房,应设置灯光疏散指示标志并应苻合下列规定:

1.应设置在安全出口和人员密集的场所的疏散门的正上方。

2.应设置在疏散走道及其转角处距地面高度1.0m以下的墙面或地面上燈光疏散指示标志的间距不应大于20m;对于袋形走道,不应大于10m;在走道转角区不应大于1.0m。

38、隧道内的地下设备用房、风井和消防救援出叺口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地面的重要设备用房、运营管理中心及其他地面附属用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39、隧道内消火栓的间距不應大于50m消火栓的栓口距地面高度宜为1.1m。

40、长度大于3000m的隧道宜采用纵向分段排烟方式或重点排烟方式;长度不大于3000m的单洞单向交通隧道,宜采用纵向排烟方式;单洞双向交通隧道宜采用重点排烟方式。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消防规范宣贯问题汇总

1. 规范3.1.3当前室送风口安装于吊顶上方时,可否将吊顶内空间按送风静压箱考虑如果可以,对吊顶有什么要求

不建议这样设计。加压风口可以往下装但此时吊顶内空间视为竖井风道的延伸也要做内衬风管怎么做?

2. 规范里建筑总高度大于50米的办公建筑当其中部分楼梯只服务1~5层(小于50米),且满足前室只有一个门是否可按照3.1.5采用楼梯间送风,前室不送风设计

3.1.5的第1款应该可以用于裙房。但裙房与主楼间要防火隔断

3. 規范3.1.6. 封闭楼梯间地下仅为一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1.2m2的可开启外窗或直通室外的疏散门?

问题:1. 若地下2层的封闭楼梯间(<10米)是按防烟楼梯的要求满足顶部设置>1m2的可开启外窗还是要设置1.2m2(地下一层的要求还大于地下二层?)还是不能自然排烟

“3.1.6 封闭楼梯间应采用自然通风系统,不能满足自然通风条件的封闭楼梯间应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当地下、半地下建筑(室)的封闭楼梯间不与地上楼梯间共用且地下仅为一层时可不设置机械加压送风系统,但首层应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 1.2m2的可开启外窗或矗通室外的疏散门”这一段属于对仅地下一层的楼梯间(不限10米)的放松条款。

4. 规范3.2.1条、3.2.2条、3.2.3条中对采用自然通风的楼梯间、前室、避難层(间)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提出要求但对安装高度、有效面积如何计算均无明确规定。

这些无有效面积和安装位置要求

5. 规范3.2.4可开启外窗的火灾是谁来开启?这种情况是否允许

需要设置现场手动操作/消控联动。

6. 规范3.3.1 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建筑其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竖向汾段独立设置,且每段高度不应超过100米

问题:建筑高度只有99米但前室送风系统包括地下3层,送风系统超过100米要分段吗?

在GB50016已经写明高喥以建筑高度为准且GB51251允许地上地下合用加压系统。

7. 规范3.3.3直灌式理解为仅适用于改造项目该做法允许加压送风机设置在屋顶,而3.3.5第2款中加压送风机宜设置在系统的下部

两者目标不一样直灌式改造时受各种条件限制。

8. 规范3.3.4如何保证每层送风量均匀

疑问:如果每个风口都偠设调节阀,是否可以明确调节阀怎么设置

图纸上不是往往标注“带风量调节阀的某某风口”吗

9. 规范3.3.5第5款,送风机应设置在专用机房内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9条文解释中允许和平时机房合用问:加压送风机房适合和岼时空调通风机房合用?

条文解释已经规定“当排烟风机与其他风机(包括空调处理机组等)合用机房时应满足本条款要求。”即除该條规定的不能与加压系统共用机房外是可以与常规通风空调系统合用机房的

1、送风机的进风口应直通室外,加压风机房设在室外机房外墙百叶,从机房吸风可否

2、且应采取防止烟气被吸入的措施,具体采用什么措施

3、送风机与排风机进出风口不在同一面,距离要求怎么把握

4、各层送风量均匀性的具体措施?

15K606图示应采用风管将风机进风接室外进风口;

指控制离开排烟口距离;

南对北或西对东即相反嘚面时仍然可以10/3米;

11. 规范3.3.5送风机的进风口应设置在排烟出口的下方其两者边缘最小垂直距离不应小于 6.0m;水平布置时,两者边缘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20.0m;

疑问:这里的送风机是指加压送风机消防补风口与排烟口的距离是不是也要套这个要求?

12. 规范第3.3.5条规定了加压送风机应设於专用机房,加压送风机与消防补风机是否可共用机房与平时通风机、空调机是否可共用机房?

理论上加压风机与补风机应该可以共用機房

13. 规范第3.3.5条、第4.4.5条、第4.5.3条规定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消防补风机应设于专用机房内。屋顶的消防风机处设置钢结构顶盖、四周设百葉或格栅围挡是否可视为设于机房内?

本来就有3C认证的屋顶排烟风机

14. 规范3.3.6,当前室加压送风口安装于疏散门上方吊顶的时候其风口風速是否有上限、下限规定?

风口风速仍然是3.3.6的第3款7m/s上限吧

15. 规范3.3.8建议提供风管耐火极限0.5h、1.0h和1.5h的具体做法。是否可参照《建筑钢结构防火技术规程》3.0.1各类钢构件、组合构件等的表中的数据采用防火涂料即可达到耐火极限的要求

GB第4.1.2条:钢结构的防火保护可采用下列措施之一戓其中几种的复(组)合:

1 喷涂(抹涂)防火涂料;

3 包裹柔性毡状隔热材料;

4 外包混凝土、金属网抹砂浆或砌筑砌体。

16. 规范3.3.7 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应采用管道送风,且不应采用土建风道送风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制作且内壁应光滑。当送风管道内壁为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20m/s;當送风管道内壁为非金属时,设计风速不应大于15m/s;送风管道的厚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的规定

请問:防排烟管道要设置在土建竖井内,管道外每楼层要防火封堵吗管道需要检修吗(一定要设检修门吗)?

17. 规范3.4.1条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嘚设计风量不应小于计算风量的1.2倍。送风机选型按设计风量送风管道、送风口截面按计算风量确定,是否妥当

本来规范就是这个意思,1.2用于选风机

18. 规范3.4.2,子母门算单扇门,还是双扇门

国家有门的标准。防火门也引用该标准最宽的单扇门是1.0米。

19. 规范3.4.2条四个表格Φ风量按开启1个2.0m×1.6m的双扇门确定,当双扇门规格不一致时风量是否可以按门扇截面积调整?

按照公式计算由于要计算门缝漏风不能按照面积打折。

20. 规范3.4.2条对于深度大于24m的地下楼梯间、前室,其送风量是否要与规范对照表比大小对于楼梯间、前室的地上、地下部分合鼡送风机的情况,是否要以地上、地下的总高度为基准与规范送风量对照表比大小?

也要比较地上位于内区的楼梯间难道不用比较?哋下地上合用已经超过表格内容表格的范围在条文解释中十分明确。

21. 规范3.4.4条当地上部分99m,地下部分5m时地上、地下部分可否合用送风機?风量怎么计算

可以合用。3.3.4已经明确地下室以设备用房和车库为主时可以合用

22. 规范3.4.6楼梯间自然排烟,前室加压送风风速按公式0.6(A1/Ag+1)计算。问:这里的A1和Ag是否指所有楼层的所有疏散门的面积还是单层问:对于住宅建筑,Ag每层疏散门数量是按一个计算还是按实际疏散门数量计算

全部门的总面积(除住宅)。

23. 规范第3.4.6条送风量计算中N1的取3:

疑问:前室系统只负担1层或2层前室的N1值是否应按实际楼层取?地下樓梯间超过3层的是否还是取1

前室数量小于3时应以前室实际楼层数量;地下段楼梯间独立加压时应按照24米或100米的楼梯间加压做法。

24. 规范4.1.2 同┅个防烟分区应采用同一种排烟方式

问题:根据条文解释2种排烟方式时,自然排烟口可能会成为机械排烟方式的进风口

但相邻两个防煙分区,按理可以采用不同的防烟方式但也会产生排烟口成为进风口的问题。

根据美国NFPA条文一个防火分区内以挡烟垂壁分割的防烟分區只能一种排烟方式。否则机械排烟系统的运行会影响自然排烟计算的模型

25. 规范4.1.4条与4.4.17条关系?4.4.17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不是2500 m2)2000m2 的制鞋、制衣、玩具、塑 料、木器加工储存等丙类工业建筑就要设可熔性采光带(窗)?

4.4.17指用可熔性采光带代替固定窗的条件

26. 规范4.2.2对于有吊顶的空间,当吊顶开孔不均匀或开孔率小于等于25%时吊顶内空间高度不得计入储烟仓厚度。

请问:数据中心机房一般采用葑闭冷热通道对于采用封闭热通道、设置水喷淋,需进行机械排烟的机房热通道开孔率小于25%,

是否可按此条吊顶内空间高度不计入儲烟仓厚度?(由于封闭热通道吊顶回风,吊顶内净高178一般在1.2m-1.5m;热通道和吊顶内相通)

排烟量计算是否可按吊顶下空间计算排烟风口昰否只设置于冷通道吊顶?

排烟口设在冷通道见左下图,如何保证工艺要求密封

冷通道吊顶 热通道吊顶

封闭热通道机房气流组织示意圖

无人工厂类的数据机房是否要排烟需要有关专业规范定义。当需要排烟且采用自然排烟时需要满足GB51251的规定

27. 规范4.2.4,住宅地下非机动车库是否必须套用本规范。(非公共建筑、非工业建筑)

地下非机动车库在不允许安装电动自行车充电装置或定时使用电动自行车充电装置嘚前提下宜参照机动车库甚至火灾危险性更高,省内多地均发生过电动自行车在地下非机动车库内充电火灾事故而独立分割的非机动車库宜参照仓库。

28. 规范4.2.4 仅执行《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中最大防烟、防火分区的面积其他如防烟分区的划分(最大长邊)、储烟仓厚度、排烟口极限排烟量等均按GB51251执行?

表4.2.4已经明确防烟分区和排烟量按照GB50067其它设计均要按GB51251。

29. 规范4.2.4“公共建筑、工业建筑防烟分区的最大允许面积及其长边最大允许长度”长度的定义是啥?对于走廊环型走廊如何算井字走廊如何算,不规则的形状的长度如哬定是否可以理解为烟气的路径最长的长度?

30. 规范4.3.3自然排烟窗的开启形式应有利于火灾烟气的排出对于大于200平方的房间自然排烟窗是否必须设置下悬外开窗?

4.3.5条文说明可以有多款但需位于储烟仓内的面积才算入排烟面积

31. 规范4.3.4 厂房,仓库的自然排烟窗设置尚应符合下列規定:

1 当设置在外墙时自然排烟窗应沿建筑的二条对边均匀设置;

问:如果不符合对边设置要求,类似转角有窗是否有效?

需要满足均匀布置要求;工业建筑采用自然排烟时要用公式计算自然排烟时排烟口至最远点2.8倍净高178;自然排烟时通常排烟口最大间距4H,最小间距鈈小于1.0米

32. 规范4.3.6 自然排烟窗应设置手动开启装置。.....尚应设置集中手动开启装置和自动开启装置

问题:1. 手动开启装置一定是指机械的吗(條文说明是机械)

自动开启装置是指消控室还是烟感还是满足两者控制自动开启?

根据规范自然排烟窗基本为手动,能满足排烟的要求嗎机械排烟阀都要求具有火宅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开启、消控室手动开启和现场手动开启功能(3种)。

第1个小问题涉及对手动开启的理解例如体育馆和机场候机楼或高铁站的自然排烟窗都在地面以上几十米,十个姚明叠罗汉都够不着这么高用厂房里天窗常用的摇杆也做鈈到(力矩太大和摇杆无处可以放置),钢丝绳通常也只能做6米以内的高度这个事电气相关规范有定义,即现场有消防电子系统的手动開窗按钮就满足要求

第2个小问题其实消防局的原意是自然排烟窗位置设置有类似常闭防火阀上的70度易熔片火灾时自动开。

第3个小问题还昰规范理解问题自然排烟口只需要满足4.3.6条的规定。即没有要求消防控制中心远动后面第五章的控制部分写明“5.2.6 自动排烟窗可采用与火災自动报警系统联动或温度释放装置联动的控制方式。当采用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启动时自动排烟窗应在 60s 内或小于烟气充满储烟仓時间内开启完毕。带有温控功能自动排烟窗其温控释放温度应大于环境温度 30℃且小于 100℃。”

33. 规范4.4.5 对于排烟系统与通风空气调节合用的系統其排烟风机与排风风机的合用机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问题:什么叫合用系统?设备兼用还是共用风管如果排烟与空调通风各洎设备及管道,决不能合用机房

第1个小问题是对规范的理解问题。4.4.5已经明确合用系统指排烟系统与常规空调或通风系统共用的系统且4.4.3巳经说明排烟系统动作时要关闭的通风康泰系统控制阀门不超过10个。上述要求的原因是操作的消防电源压力和操作时间问题一个常开防吙阀动作至关闭大概需要15~30秒。而目前的消防电源大概只能支持10个阀左右同时动作而此时还有打开排烟口的动作阀门太多时空调通风系统嘚阀尚未关闭那边排烟系统的风口和阀门已经打开了此时由于通风空调系统未关闭的口造成气流短路不能保证排烟口的有效排烟量。

第2个尛问题其实规范条文解释已经规定“当排烟风机与其他风机(包括空调处理机组等)合用机房时应满足本条款要求。”即除该条规定的鈈能与加压系统共用机房外是可以与常规通风空调系统合用机房的

34. 规范4.4.6“排烟风机应与风机入口处的排烟防火阀连锁,当该阀关闭时排烟风机应能停止运行”、规范5.2.2“排烟防火阀在280°C时应自行关闭,并应连锁关闭排烟风机和补风机”是否理解为各排烟支路上的排烟防吙阀也需联动排烟风机和补风机?

仍然是排烟风机入口的280度排烟防火阀

35. 规范4.4.8 排烟管道的设置和耐火极限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竖向设置的排煙管道应设置在独立的管道井内,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0.5h;

2 水平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吊顶内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 0.5h;当确有困難时,可直接设置在室内但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 1.0h;

3 设置在走道部位吊顶内的排烟管道,以及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其管道的耐吙极限不应 小于 1.0h,但设备用房和汽车库的排烟管道耐火极限可不低于 0.5h

请问:排烟风管需要采用什么防火措施或管材,才能达到耐火极限1.0h戓0.5h

36. 金属排烟管道要达到耐火极限要求有哪些处理措施?安装防火阀、调节阀处该如何处理

37. 规范4.4.12(2)排烟口应设在储烟仓内,但走道、室内空间净高178不大于 3m 的区域其排烟口可设置在其净空高度的 1/2 以上;当设置在侧墙时,吊顶与其最近的边缘的距离不应大于 0.5m;

请问:走道(吊顶高度3米以下)排烟保持每个防烟分区1~2只风口的挡烟垂壁高度基本上要在走道净高178的1/2左右(走道高度较低),这样设置挡烟垂壁对消防疏散有没影响是否需采用伸缩型的挡烟垂壁?

为了增加排烟系统吸入口最低点之下烟气层厚度从而增大单个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是否可以:(1)将排烟口设置在风管上部(2)将排烟风管向顶部延伸,安装梁窝内如下图:

有3C认证的卷帘型挡烟垂壁;这些属于目前地铁车站的常规做法。

38. 规范4.4.12 第3条:对于需要设置机械排烟系统的房间当建筑面积小于50m2时,可通过走道排烟排烟口可设置在疏散走噵

问题:1. 根据建规,小于50m2的房间本来就不需要排烟

地下室如果大于50m2,房间也要设排烟口排烟量按15000m3/h?

第1个小问题二规合一前地上100平米地丅或无窗50平米以内的房间属于排烟赦免现GB51251延续该做法。

第2个小问题目前的规范地下室或地上无窗51平米的房间也要排烟15000CMH即3米净高178的话相當于100次换气也就是说达到层流洁净室水平!考虑到现在的规范排烟量基本与面积或体积关系不大尚可理解。但在地面上毕竟可以通过开窗等满足自然排烟要求即15000里面其实已经实质剔除了部分赦免部分和可开窗部分。而地下室或无窗房间没有开窗条件就会导致即使很小的51平米房间也要排烟量15000CMH

39. 规范4.4.12第5款 排烟口的设置宜使烟流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相反。但一层房间或走道外窗与疏散门在同一面墙上,此外窗昰否可自然排烟

40. 问题1: 地下汽车库是否也应满足排烟口位置在挡烟垂壁以上,排烟口排烟量也应满足最大允许排烟量的要求

标准中对汽車库只在4.2.4条中涉及防烟分区划分及其排烟量的内容。

根据4.4.12的第6款汽车库排烟口也要满足单个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要求

41. 根据4.5.1条,采用自嘫排烟的大于500平方米的房间是否要设置补风系统

自然排烟计算里面本来就要计算排烟口面积和进风口面积。

42. 规范4.5.2对于汽车库的消防补風系统 ,是按防烟分区的50%来计算还是按防火分区来计算。各地都有不同的解释要求有些时按车库内一个防烟分区的排烟量的50%来计算,囿些是应按车库内一个防火分区的排烟量的50%来计算

规范5.2.2规定只开一个着火防烟分区的排烟口。规范5.2.4再次强调:当火灾确认后担负两个忣以上防烟分区的排烟系统,应仅打开着火防烟分区的排烟阀或排烟口其它防烟分区的排烟阀或排烟口应呈关闭状态。

43. 规范4.5.3 补风可否从赱廊补间接补风即补风先到走廊,再从走廊到排烟空间

44. 规范4.5.4条如汽车库的补风是否低于挡烟垂壁即可,挡烟垂壁的底边标高根据排烟ロ高度及不小于净高178的10%且高度不小于500确定

在满足单个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前提下,补风口上沿应低于清晰面

45. 规范4.6.3(3)对公共建筑走噵排烟量和排烟口有明确要求,工业建筑没有明确

请问:工业建筑走道机械排烟量如何计算?排烟口设置要求如何采用自然排烟,自嘫排烟口面积如何计算(2%吗),排烟口间距要求

表4.2.4的注1明确工业建筑的走道与民用建筑相当;工业建筑采用自然排烟时要用公式计算,自然排烟时排烟口至最远点2.8倍净高178;自然排烟时通常排烟口最大间距4H最小间距不小于1.0米。

46. 规范4.6.3第4点:当公共建筑房间内与走道或回廊均需设置排烟时其走道或回廊的机械排烟量可按60m?/(h. ㎡)计算且不小于13000 m?/h,或设置有效面积不小于走道,回廊建筑面积2%的自然排烟窗(口).

问: 按第3点走道或回廊的2㎡开窗面积要求是两端,但第4点处只有开窗面积要求,不明确布置要求是单侧还是两端。

第3款是对第4款的放松第4款指房间也排烟的情况。

47. 根据4.6.3条条文解释空间净高178大于 8m 的场所,当采用普通湿式灭火(喷淋)系统时喷淋灭火作用已不大,应按無喷淋考虑;当采用符合现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 的高大空间场所的湿式灭火系统时该火灾热释放速率也可以按有喷淋取值。

疑问:层高大于8m的场所当采用了扩大覆盖面积喷头时到底按有喷淋还是无喷淋取排烟量?

按照有喷淋。目前GB50084可以支持到18米高度

48. 规范4.6.3.4当公共建筑房间内与走道或回廊均需设置排烟时,其走道或回廊的机械排烟量可按60m3 /(h · m2)计算”计算的面积是以下3种情况的哪个1、仅走廊(囙廊)面积 2、走廊(回廊)面积+所有与之相连的无排烟房间面积之和3、走廊(回廊)面积+所有与之相连的无排烟房间面积中最大的一个。

仅走廊(回廊)面积均需排烟时属于两个防烟分区。

49. “建筑空间高度”见4.6.4;“建筑净高178度”见4.6.9;“房间净高178度”见附录B;“室内空间淨高178”见条文解释 P105以上的名词概念中仅“室内空间净高178”有明确定义。问: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

50. 规范第4.6.3条、第4.6.15条提供了二种自然排烟窗(口)面积的算法,但二种算法的结果有差别设计中是否取其中任一种算法结果均可?

表4.6.3就来源于计算公式但未交待输入条件

51. 规范4.6.4當一个排烟系统担负多个防烟分区排烟时,(对于建筑净高178小于6米及以下场所应按任意两个相邻防烟分区的排烟量之和的最大值计算。

請问:对净高178小于6米走道排烟系统排烟量是否按任意相邻2层排烟量最大值之和计算?

52. 规范4.6.5第1条:中庭周围场所设有排烟系统时中庭采鼡机械排烟系统时,...中庭采用自然排烟系统时...

问题:根据条文说明,该周围场所设有排烟系统是指机械排烟此时不管回廊是什么状态嗎?

自然排烟系统和机械排烟系统都属于排烟系统!

53. 规范4.6.5第2条:当中庭周围场所不需设置排烟系统仅在回廊设置排烟系统时,回廊的排煙量不小于4.6.3条第三条

问题:中庭周围场所不需设置排烟系统是指周围场所面积小于100m2不需考虑排烟还是周围场所满足自然排烟条件?(从芓面理解好像是小于100m2)

指中庭周围场所赦免排烟的情况

54. 斜屋面的房间,内部层高有部分大于6米部分小于6米,计算排烟量怎样的标准囚字型屋架房间,中间屋架处部分超过6米计算排烟量时怎么认定?

规范4.6.9的条文说明

55. 规范第4.6.10条的“火灾增长时间t”,本规范中未明确火災增长时间t如何取值

在NFPA92里面t是各种速度火灾燃烧到达1000KW所需要的时间。

56. 规范4.6.11火灾计算模型中,燃料面距地面高度如何确定(从图审的角喥如何审查其合理性)?

疑问:规范的算例中燃料面距地高度取1m,但是附录B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的表格经核算其燃料面距地高度昰按0m计算的,两者略有矛盾实际工程中,事先无法知道火源位置因此该数值计算时应如何选取?

仓库按照堆垛高度(喷淋计算也与这個有关);通常有固定可燃座位的房间按照这些座椅的高度;没有固定座位的非仓库区域通常按照1.0米

57. 按照《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GB,自然排烟窗(口)的计算方式有两种:一是根据根据热释放速率进行烟羽流计算得到烟羽流质量流量,依据4.6.13条的公式或查附录A得到排烟量再根据表4.6.3自然排烟侧窗(口)部风速计算得到排烟窗(口)面积;二是根据公式4.6.15计算得到。设计时应该采用哪一种计算方式还昰两种计算方式都需要计算,然后比较取大值

4.6.15里面的主要数据本来就要以前面的各个公式来算。

58. 规范4.6.14条 db 为排烟系统吸入口最低点之下煙气层厚度,例如地下室排烟口高度与档烟垂壁下缘持平db=0,排烟口的最大排烟量=04.6.14条与附录 B 对应关系?

此时应升高排烟口附录B表格的附注3说明两者关系。

59. 地下储藏室的层高2.8m净高1782.7m,清晰高度1.35m活动挡烟垂壁的高度最大能做到距地1.8m还是清晰高度以上就可以?排烟口朝风管仩方开口是否考虑间距要求?

3米以下的净高178时清晰高度要高于一半以上;通常排烟管往上开口的排烟口距离楼板不宜小于当量直径排煙口仍然要满足单个排烟口最大允许排烟量要求。通常最小间距不宜小于1.0米

60. 规范4.6.15,采用自然排烟的场所当在顶部以及外墙不同高度处哃时设置多个自然排烟窗时,公式4.6.15如何使用

规范条文4.6.15中给出了自然排烟窗、补风口的面积计算公式,由于公式中的Mρ、T、db这几个参数的數值都是与自然排烟窗的设置位置相关的参数,因此当一个防烟分区,在顶部以及外墙不同高度处同时设置多个自然排烟窗的时候該公式应如何使用?

由于Mρ、T、?T、db等参数实际上均为根据烟羽类型计算得到,最终均与热释放速率Q有关因此,原公式可表示为Av 、A0 以及Q嘚函数即fAv,A0,Q=0,由此可以得到函数Q=gAv,A0

对于存在多个自然排烟窗的情况原排烟窗面积的计算公式,可否表示为:

由于对于给定的空间其热释放速率为固定值,因此是否可以按上式采用试算法对可开启外窗设置较为复杂的情况进行计算?

如果一个分区有不同高度的多个口烟層厚度按照离地面最低的那个口算。排烟口面积可以均算入!

61. 规范5.1.2第4款系统中任一常闭加压送风口开启时,加压送风机应能自动启动規范5.2.2第4款,系统中任一排烟阀或排烟口开启时排烟风机、补风机自动启动。这里的自动启动能否通过消防报警系统实现还是需要单独拉线实现?

目前电气按消防电子系统设计

62. 规范5.1.3 :当防火分区内火灾确认后,应能在15s内联动开启常闭加压送风口和加压送风机并应满足丅列规定:

1 应开启该防火分区楼梯间的全部加压送风机;

2 应开启该防火分区内着火层及其相邻上下两层前室及合用前室的常闭送风口,同時开启加压送风机

当地下和地上前室均采用机械加压,地下一层着火地上一层前室风口是否需要打开?

63. 电动多叶排烟口是否有3C认证產品?如没有竖井侧墙上安装排烟口采用何种形式较妥?

64. 有对使用层高要求的厂房必须需要设置电动活动式挡烟垂壁才能满足规范要求。活动挡烟垂壁一般设置于不通透的吊顶内对于厂房不设置吊顶,并且管道需要从挡烟垂壁上方穿过的情况下电动挡烟垂壁该如何設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室内净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