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二极管钳位 三极管问题

β=100β离散性很大,还有温飘這个电路不稳定

试卷上的计算题显然没让考虑温漂,只需要验证三极管是在放大区β=100就是确定值

试题解答的,理想状态

不对吧,Vbe不是甴分压电阻决定的0.7V不会因为下分压电阻变为5K而变为0.5V的。

我写的是Vb,在三极管截止状态由分压电阻决定。Vbe的0.7V指的是三极管导通的阀值三極管导通状态下Vb会被钳位到Vbe的0.7V。一般情况下三极管本身产生不了0.7V的电压。

那也很好办把C断开,于是be就是一个二极管钳位和电阻并联這个Vbe不是0.7V吗?

这个电路当分压的电阻从20K变成5K时,我可以肯定这个Vbe不是0.7V,而是0.57V左右断不断C都一样。欢迎仿真实测

分压大于0.7V的, 才会被嵌在0.7V,分压小于0.7V就是小于0.7V。


电子爱好者在搞电子制作时经瑺会用三极管驱动继电器去控制一些大功率的负载,但是有些初学者搞不明白用三极管驱动继电器时,为何要在其线圈两端反向并联一個二极管钳位呢下面就给大家详细说说线圈两端并联的这个二极管钳位究竟起什么作用。
?图1所示电路为NPN型硅三极管驱动继电器的电路电路原理很简单,当Vin为高电平时三极管VT饱和导通,继电器线圈得电工作其常开触点闭合,被控负载工作当Vin为低电平时,VT截止继電器线圈断电,其常开触点断开负载停止工作。我们知道继电器是一个感性元件,相当于一个电感当其线圈断电后,会产生一个感苼电压Vs而这个Vs的极性是上负下正(见图1)。这样在VT截止时,电源电压+V和感生电压Vs便会叠加后一起加在VT的c-e两极间由于Vs通常可比电源电壓+V高数倍(具体大小跟电源电压及继电器线圈有关),故在继电器线圈断电的瞬间所产生的Vs很容易将驱动三极管击穿(图中的8050三极管的耐壓值为25V)而如果此时在继电器线圈两端并联一个1N4007保护二极管钳位,那么该二极管钳位便会将这个较高的感生电压Vs钳位在0.7V左右(0.7V即二极管鉗位的正向压降)这样便可以保护VT不被击穿。故用三极管驱动继电器时一般都要在继电器线圈两端并联一个保护二极管钳位(该二极管钳位亦称续流二极管钳位)。这种保护二极管钳位选用普通的1N4000系列的二极管钳位即可

若用PNP型三极管驱动继电器,那么该二极管钳位的接法如图2所示
?顺便说一下,若要用多个三极管驱动多个继电器(譬如多路无线遥控开关)电路显得有些杂乱,这时不如用ULN2003驱动IC驱动繼电器显得简洁
图3为ULN2003的外形。该IC为美国斯普拉格(Sprague)公司生产的达林顿晶体管阵列一个ULN2003内部有7个达林顿管,可以直接驱动7个继电器??
图4为ULN2003内部电路图。内部的每个驱动电路如图中右边电路所示内部每个达林顿管的BVceo为50V,承受的灌电流为500mA从图中可见,其内部每个达林顿管集电极上都接有保护二极管钳位并且皆为集电极开路输出,故使用ULN2003驱动继电器时不需要再接保护二极管钳位。由于ULN2003价格低廉驅动能力强,广泛用于驱动指示灯、步进电机、继电器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极管钳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