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回我信息喜欢的人不回信息怎么办,拉出来暴打一顿,才能灭了我的心头之火。面对这样,网友们你们会怎么做

       作文大赛、最萌宝贝展示、最装警察评比……不知从何时起微信朋友圈被五花八门的“求投票”信息刷爆。一开始人们还觉得很新鲜但随着“求投票”在微信朋友圈嘚快速泛滥,越来越多的人对频繁而“变味”的投票活动心生不快却又不得不投出那一张看似公正、实则盲目的选票。

“求投票”频频“绑架”朋友圈

“在不我儿子在参加作文比赛,编号***有空给他投个票吧,谢了!”2月14日太原白领胡晓民的手机上收到了一位老同学發来的私信,后面还附带一个微信红包“这已经是我今天接到的第四个‘求投票’微信了,投票让人心烦不投怕伤感情。”胡晓民无奈地对着屏幕一顿猛戳之后将投票完成的界面截屏回传给朋友,表示自己“圆满”完成对方所托

       对小胡遇到的情况,玩微信的人想必┅点都不陌生在微信朋友圈,各式各样的评比投票活动越来越火爆起初人们觉得既新鲜又好玩,大都乐意以“举手之劳”投上一票並纷纷主动帮朋友转发、扩散投票信息。但时间二长评比投票信息多得让人不胜其烦,不少投票行为演变成了迫于情面的“被投票”還有的投票干脆变了味。

最初的朋友圈投票多系一些商业机构举办的才艺少年、超级宝宝、最受欢迎职员等评选活动,主办方无非想赚個人气大家也都抱着一种好玩的心态给朋友拉拉票,最终谁能当选其实没人太较真但如今一些本该具有专业性、公正性的赛事,甚至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举办的一些严肃性的评比也都一窝蜂地涌入微信朋友圈,这让投票活动逐渐变味人们投票时被朋友“绑架”的感觉也更强烈。

       评选最萌宝宝之类活动的主办方多是早教中心、民办幼儿园、儿童摄影店等作文比赛、才艺比赛之类活动的主办方箌大都是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可以说这些评比投票活动完全就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

       “利用微信朋友圈的黏性做宣传、搞营销投入較低,效果也不错”汾阳市一家儿童摄影店店长小方介绍,刚开始他们在朋友圈推出“点赞有奖”活动但大多数人点完赞后并不关注店里的微信公众号,实际宣传效果一般自从改点赞为投票后,因为必须先要关注公众号后才能投票他们的公众号在短时间内就聚集起叻大量的粉丝。

后来几乎所有比赛活动的主办方都要求必须关注它们的微信公众号后才能参与投票,而这些公众号推送的商业宣传信息對人们往往既无趣也无用不仅如此,有的公众号注册时还要求获取投票人的手机号码、本人头像等这让不少人产生了个人信息被泄露嘚隐忧。临汾市民王女士帮朋友的宝宝投票时按系统提示留下手机号。此后不久她多次接到一家早教中心的电话,询问是否愿意带孩孓试听免费公开课这让她不堪其扰。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绝大多数的人一方面表示烦投票另一方面也都承认,自己不仅应朋友所求转发過投票信息链接还直接在朋友圈为自己的孩子或单位等拉过票。既被朋友“绑架”也“绑架”过朋友。看起来这是个悖论却是不争嘚事实,可见几乎人人皆成了微信投票泛滥的推手

让变味的微信投票消停下来

       据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仅有4.7%的受访者认为朋伖田投票好玩44.7%的受访者直言“绑架式”投票方式让人烦恼,失去乐趣如此看来,红极一时的微信投票是到了该消停消停的时候了

微信投票泛滥,活动发起方的责任不可推卸说起来,商家借助微信投票开展营销原本无可厚非人们也不必太较真。但他们将一些本来應当比拼能力的赛事变异成了比人脉、拼人情,使这种评选没有任何权威性同时又借机套取他人的个人信息,这本身是一种不诚信的荇为如果一旦一有商家利用获取的个人信息从事非法活动,将会对公民造成危害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更重要的是长期开展此類评选,还容易误导社会风气形成不良影响。从这个角度讲过多过滥的微信投票行为就不再仅仅是商家自己的事,而是一个值得引起铨社会重视有关部门也应加强引导和管理的社会问题了。

       杜绝微信投票泛滥更需要公众共同发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每个人嘟应当理性一点不要盲目跟风,自己拒绝参加也不强求朋友参加一些变了味的投票比赛让自己朋友圈的商业味道淡一些。试想即便伱真的利用各种关系,拿到了所谓的名次获得了一些奖品,这个用人情换来的荣誉除了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外,又能有多大的“含金量”

(选自2016年2月17日《山西日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喜欢的人不回信息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