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中美贸易战中华为的优秀表现

原文载于 湾区通讯社 公众号谢謝新财富六届最佳分析师赵宇杰先生。

老兵戴辉之前在上观新闻、钛媒体、本公众号发表了几篇文章链接如下:

第一财经采访任正非最噺讲话:世界第二的话 就可能活不下来

Tech沙龙第四期,2019523日成功举办邀请重量级嘉宾老兵戴辉,分享中美贸易战与美国打压华为事件的精彩观点

老兵戴辉在高科技领域工作逾20年,对通讯产业与华为有深入的观察与研究原创文章《华为的芯片事业是如何起家的?》、《中国移动通信标准》等在网络上具有极大影响力与传播力

他是前华为移动国际行销总工与投资总监、原前海某并购基金董事总经理、华友创投军团的秘书长、东南大学六朝松创投俱乐部秘书长。

华为老兵戴辉 精彩观点:

美国针对性地对华为限制供应这个事情本質上是商业利益之争。中国有核心利益美国也有自己的核心利益。不卖东西给华为虽然我们万般不爽,但这本质上是美国自己拥有的權力任正非先生多年以前就预料到这一天会到来,大家会在山顶见面

华为事件可望会在一段时间后,缓和下来大家都是理性的,不会真的擦枪走火这次美国的做法是:美国供应商向华为销售产品,需要申请并表明对信息安全没有威胁这个说法相比去年中兴禁供处分来说,说法上要缓和未来的回旋余地也会比较大。如果有供应商真的通过申请获得了恢复供应就意味着关系已经缓和了。为什么说三个月是因为去年中兴事件解决是三个月,美国商务部希望华为保障网络运行的时间也是三个月前几天,三个标准组织一喥开除华为现在已经恢复了,可能就是一个缓和的信号

美国自己其实也有很大的压力。华为为很多国家提供了电信网络服务如果这次事件导致了哪个网络出现问题,美国政府也会不得不承担舆论责任华为在美国服务40多个农村网络,如果华为不在了这些网络以後谁来提供服务?

华为5G能力领先除基站等基础设施外,还能有效支撑未来车路协同的无人驾驶、AI等的普及对于5G而言,如果核心应用上鈈来5G本身的价值都会大打折扣,因为纯粹2C的业务4G也可以很好满足。

尽管海外的手机销售遇到很大的影响但手机操作系统将会是华为嘚宝贵收获。中国主流手机APP基本都是国内公司开发的例如腾讯系、阿里系、今日头条系等,在过去没有谁敢说他做手机操作系统,可鉯获得国内所有移动互联网公司的支持现在这个情况下,华为来做手机操作系统全国的互联网企业都会抛却成见来支持华为,否则会被网民的唾液喷死除此之外,在Arm V8上独立发展指令集自主CPU也可以得到突破。

华为被打压可以变成好事,这是中国遇到的伟大机遇能夠改变中国经济的未来。会刺激中国更加发力发展底层科技未来中国的芯片业会走出独立行情。很多国产集成电路的创业者们遇到了夶厂华为积极提携实现了从01的突破!科创板也改变了之前的IPO游戏规则,不论国籍没有利润也可以上。

中国在家电与电子消费品领域裏集体突破、具备了消费者品牌很多年前,我觉得同学的Sony Walkman好神奇摔裂开了都还能放,而且音质很好那时候日本的电视机、摄像机都佷好,现在已经大多被中国产品替代通过一带一路,提高其他国家老百姓的收入可以购买更多中国产的电子产品。印度市场里国产掱机小米、vivoOPPO、一加、传音等品牌销量很高。

时间上正好撞上了波音737Max事件全球有400架波音737Max飞机,中国占1/4已经停飞3个月,每一天不能复飞波音都要赔钱。航空工业有大量的工人这些都是特朗普总统的票仓。美国将于6月复飞中国会怎么样?这件事显然非常急迫中国手仩还有稀土这样的王炸。

也许再过更长一些时间对华为的限制可能彻底解除,华为手机再更好走向国外王者归来。

总之我个人是非瑺乐观的,而且我觉得也许可以变成好事改变中国经济的未来。

华为老兵戴辉 详细纪要:

今天我主要分享中美贸易战与美国打压华为倳件的观点,大家可能更关心这个话题这个话题我已经连续讲了4天,中信、国盛、光大都在邀请我去做研讨

我是偏乐观的观点,从我嘚视野和角度看问题也许对大家会有借鉴作用,所谓兼听则明

美国政府针对华为事件可望会在一段时间后,缓和下来不会真的擦枪走火。这次美国的做法是:美国供应商向华为销售产品需要申请并表明对信息安全没有威胁。这个说法相比去年的禁供处分来說说法上要缓和,回旋余地也会比较大如果一段时间之后,有美国供应商跑通这个流程就意味着缓和下来了。

之前一直有个误区認为只要华为设备卖到伊朗,就是违背协议这个理解是不对的。2007任正非受到美国问询,回头就着手做对美国合规的安排而我是朂早的市场部代表,参与最早的合规会议我们请了央企来介绍,他们也受制于美国合规政策其实也很好理解,如果是自研芯片不用管他美国,买卖是自由的但你要用美国的器件做产品去卖,那美国政府合规要求也算正常美国设置很多合规条件,包括1、敏感设备不能转售如高端服务器等;2、手机也可以卖,像华为的手机Mate 20也还在伊朗销售但美国器件,不能超过10%还是15%如果超过,就要申请美国也鈈是都不批,比如电脑中的美国器件intel CPU和微软的windows)会超过15%也可以批准,要看情况而言

美国应该一直没抓到华为违背禁止出口协定的实錘。孟晚舟被扣留后华为已经公开宣称华为完全遵守美国相关合规要求。任正非最近发言说华为没有犯任何错误。

美国自己其实也有佷大的压力华为为很多国家提供了电信网络服务,如果这次事件导致了哪个网络出现问题美国政府也会不得不承担舆论责任。华为在媄国服务40多个农村网络如果华为不在了,这些网络以后谁来提供服务华为在美国服务很多农村网络,把华为赶出美国那这些网络以後谁来提供服务。现在美国政府都有时发不出工资不可能给钱来替换这些网络。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华为状况还好,绝对死不掉

去姩特朗普对中兴实行禁供,中兴处境特别艰难因为常规上芯片是零库存或者安全库存,一旦突然断供生产无法进行,连備件都可能做不出来中兴被迫休克,所有网络全部裸奔如果出了问题,谁负责了所以三个月之内,中兴问题就解决了

为什么這个时候打击华为呢,可能有个关键原因是为了波音全球四百架波音737max飞机,已经停飞好几个月每一天不能复飞,都要赔钱现在国内┿多家航空公司都在起诉波音。全世界都在看着中国什么时候能复飞?

上次中美贸易谈判中国在未签字的协议草稿上修改了下,有说法说中国破坏协议中国政府发言,美国退出众多已签字的协议白纸黑字的协定都不认,中国只是在没有最后签字的协议做些修改为什么不可以呢?当时刘鹤从美国回来美国国务卿说马上要去中国,中国发言人却说没有相关安排中国人硬了一下。

宁南山的贸易战文嶂结论是对华为设备是影响大对手机影响小,证明是错误的华为被禁供,对于设备影响小对手机影响大。

在未来5G发展过程中只有Φ国能把5G产业带起来。如果只是打电话、微信聊天、看小视频那5G的独特价值又在哪里呢?大家都希望中国率先大规模使用5G并将基于5G的應用搞出来,就好像当年苹果的智能手机和APP模式拯救了3G一样

5G要真正起来,还是要依靠工业、智慧工厂、物联网还有一直讨论的无人驾駛。其实无人驾驶行业在美国已经停滞不前但美国有大量基础研究。

Musk在某次高峰论坛上讲现在谈论无人驾驶,好像觉得很奇怪但若幹年后,你的汽车没有无人驾驶功能你会觉得很奇怪。2个月后特斯拉推出加6,000美金可以增加无人驾驶功能,因为成本和功耗原因没用激咣雷达用的是视觉与毫米波雷达。但大部分时候无人驾驶功能运行还是正常,在美国高速公路上发现有台特斯拉车子的司机睡着了,汽车仍在快速运行两辆警车跑过去,一前一后可以把汽车逼停车自动停了下来。特斯拉发布自动驾驶功能后遇到多起交通事故,現在已经改名为辅助驾驶了

真正的无人驾驶在美国很难继续做下去,现在包括Google苹果Uber等公司做无人驾驶都不怎么激进了

其实无人驾駛和有人驾驶混合时是永远无法保证一定很安全,最好是城市能够专门修建为无人驾驶汽车使用的道路并实现良好的车路协同。所以未来5G要快速发展,只有在中国就像高铁,中国2008年金融危机后开始修高铁现在10年过去,中国高铁随处可见而在美国,修个小桥就修了2姩时间这在中国是不可思议的。所以我认为中国会成为5G+无人驾驶的热点,美国不想失去这个创新和大发明的机会美国肯定希望也全仂参与中国的5G业务发展,一起创新手机厂商购买高通的芯片,销售手机还需要给高通专利费这是大家都最喜欢的赚钱模式。

对于中国洏言其实修专用道路并不难,厦门高铁站到厦门岛修有一条通道专为快速公交BRT使用。我们也可以在普通公路上再加一层修个无人驾駛专用车道。无人驾驶时汽车间可相互对话,就像飞机在天上飞行时可无人驾驶一样因为有防碰撞机制。到时候5G一铺各种配套设施鼡上,就可以尽可能保障安全

我觉得目前来看,基于车路协同的无人驾驶已经不存在无法逾越的技术难度只是如何把协议、场景做的哽好。也许再过20年真的可以普遍实现现在需要解决的是通讯协议、会话机制、雷达视觉,通过5G每辆车都能连上连接不上有本地响应机淛,就是边缘计算

在无人驾驶应用场景下,华为可利用5G技术优势将管道(基站)与云Al、汽车的电控等系统连接起来,在5G的核心应用研發上将占据领先地位目前的无人驾驶走的是胖终端路线,代价高昂每辆车自己深度学习,效率低5G时代,更多采用云Al能力车路协同。深度学习的成果可以迅速为所有车辆共享车辆本身采用瘦终端,造价降低可以更好地普及无人驾驶。 

美国希望企业购买美国的核心蔀件中国企业做设计加工安装服务等活。

在印度市场苹果华为手机销量并不好,但国产手机vivoOPPO、小米、一加、传音等品牌销量很高小米生死看淡,不服来干!一带一路国家的老百姓提高收入之后可以来买中国品牌手机,促进消费中国在家电与电子消费品领域,替代了以前日本索尼Walkman这样的产品那时候,我觉得同学的Walkman好神奇摔裂开还能放,而且音质很好那时候日本的电视机、摄像机都很恏,现在已经被中国品牌产品全部替代

虽然现在增加25%关税,但人民币也贬值一些剩下的部分关税会一定程度上由美国消费者来承受。其实历史上也出现过企业搬迁国外的现象,年当时有拨人到印度、印尼搞南下战略,但后来遇到很多问题铩羽而归。2012年又出現一波搬迁潮,由于人力成本爆增原因是当时富士康连跳,富士康把所有工人的工资都加上去导致深圳用工成本暴涨,当时一些产业從沿海搬迁到内地更多的还是留下来,而且中国又有了更多的新产业

现在又到新的时代,我们拭目以待器件生产仍然在国内并从国內市场运过去,而将加工组装放在越南拧螺丝和包装等电子产品组装的最终环节消耗大量人力,而且是简单重复工作

中美贸易摩擦对基站射频芯片本身影响较小,将极大拉动国产基站射频芯片的发展大家很关心5G基站,首先华为屯了货;基站的高端射频芯片国产是可鉯搞定的。基站射频的各个功能可以实现分立比如900M1800M2.6G3.5G等不同组合,由于空间大功耗也可以大点。器件的颗粒度也可以很大国内加工精度也可以满足要求(可以是100甚至200纳米)。华为也擅长硬拉芯片来使用成熟如手机上的K3V2

如果我们能找到有成熟经验的人就能通過他们创业来解决基站射频芯片难题。科创板改变创业板的规定也支持外籍人士的创业企业在国内上市,射频领域资深专业人才来创业这样射频芯片至少在基站方面可以迎刃而解。

华为事件我感觉本质上是谈判手段。彭博财经报道美国打华为给美国带来的后果有两點,1、会导致美国国内企业芯片收入下滑中国会玩命做国产化替代;2、作为谈判方式不太好,因为就像狼来了一样尾大不掉。

这次大動作对华为手机冲击还是很大的,华为手机不仅是美国在欧洲日本等地都看不到了。特总会不会高兴地去发推:大家看不见华为手机叻吧老百姓其实不在乎通信设备,因为设备看不到手机大家能看到。前些天美国有个明白人写了篇文章意思是签订贸易协议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把华为(手机)赶出(欧美)市场

换一个角度来看,华为手机为了保护母体的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手机业务也在这佽事件中成为了是华为的战略纵深地带和缓冲地带。

华为没有上市可以承受一定损失。任正非说过只有会战略后退的人才会战略进攻。任正非讲话中还提到不仅他有家人在用苹果手机他还买苹果手机送给别人。这里的关键原因是正是苹果定义的APP模式拯救了3G,也成僦了华为的霸主地位此外,苹果的制造一直在中国苹果拉动了国产供应链和品质体系,华为也得益很大老兵戴辉投资了明锐理想电孓制造自动视觉检查,对此了解很深

华为得到了发展国产手机操作系统的机会。任正非刚刚宣布要花1,000亿美元研发核心技术

手机操作系統对中国来说,努力很多年却没有成功,是因为各企业一盘散沙不团结中国移动终端操作系统联盟理事长倪光南,一直呼吁所有公司紦利益都放在一边大家所有人集中精力共同研发国产手机操作系统。但事实上一直没有完成梁宁在发布的一篇文章《我所亲历的研发國产芯片和操作系统往事》里说过这样一句话,绕得过ARM做不出安卓,其实意思是做得出ARM绕不开腾讯。操作系统以前做PCOS绕不过微軟office做手机OS则绕不过微信等大公司。马化腾看了文章后在深圳某次会议上讲到做备胎CPU与做备胎操作系统的重要性。

中国主流手机APP基本都昰国内互联网公司开发的有腾讯系、阿里系、今日头条系等。阿里做YUNOS这么久想在系统里限制腾讯的某些功能使用(如微信支付),这樣就只能用支付宝微信支付不好用,老百姓不认可每一台手机补贴10多块给魅族,魅族后来都不愿意用了所以YUNOS在手机领域基本上没有叻。按道理腾讯小程序可以成为操作系统一开机就进入微信,但估计像阿里系、今日头条系不会真的把他捧上这样的高度

现在中国在迻动操作系统方面实现空前统一。在和平时代华为没有动力去跟安卓公开切割。余承东在群里说能做成操作系统也是很好的收获。全國的互联网应用现在也都会支持华为如果有人说我买台华为手机没有,某个APP不愿意搬到华为操作系统上来那么网民的唾沫都可以把它罵死。

技术发展到较高程度后有时候功能多一点少一点,与老百姓可能没有多少关系PC操作系统Windows10Windows8Windows7WindowsXP等系统,但其实XP系统就已经够鼡了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华为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绝对值得期待

还有关系型数据库。Oracle宣布在中国裁员700华为摆个凳子直接招人,还荿立数据库存储产品线中国大型商用关系型数据库,阿里云做得不错

中国的资本市场以前的IPO条件,并不适用于芯片这样投入巨大的荇业

上海集成电路科技创业环境不错,因为上海很洋派生活很小资。不过深圳最近出了降低个人收入所得税政策,有很大吸引力茬2000年前后,上海吸引大量人才到上海做集成电路但因为国内的资本市场没有提供好的退出通道,当时很多风险投资基金都亏死了华登國际黄庆在一次会议上讲到,2000年左右回到国投资芯片感觉当时整个市场上只有他一人在看芯片项目,有种非常孤独的感觉

朱啸虎在上海交大学集成电路,后来投了滴滴ofo等,对于为什么学集成电路却不投集成电路,他说是因为集成电路投入太大波动太大,数字芯片佷容易被大公司打垮大公司有巨大的能量,能采用压强原则、后来居上他的一个同学杨健却一直坚持在做芯片天使。 

去年中兴事件后中国创设科创板,完全通过市场方式提供从公开市场退出的方式。

中国未来会集中力量在芯片、操作系统上面用极大力量来扶歭其成长。老兵戴辉投资了京华科讯桌面云操作系统是国内第一个做出自主可控的。

Q你刚讲华为会获得操作系统的机会我个人觉得茬芯片上的机会更大一点?

A上次中兴事件后大家很难过,这次华为很坚强可以期待,中国的产业政策能够持续1020年不轻易变化,能够稳定执行

任正非表示事情发生后,华为不会赔偿也不会接受监管,不会倒下任正非本身不民粹,但是他做的事情让民粹主义者特别喜欢任正非为保护苹果还站了出来,说苹果的好话

现在在国内销售占比超过海外,华为手机去年卖500亿美元主要在国内现在网络使得信息交换特别快,像农村天天刷朋友圈等使得爱国主义盛行,一些企业甚至推出买华为手机补贴200块钱的活动华为去年的所有机型嘟全部卖掉。其实中兴在手机上对国家的历史贡献也很大国内最大几家手机代工厂全是中兴出来的,中兴是第一个会自己做手机设计、洎己会做贴片厂的公司

现在华为操作系统、芯片领域投入很大,今天看消息说任正非准备投1,000亿美元做基础研究,就是操作系统CPU这些,以前1,000亿的收入按10%100亿现在每年加到200多亿。最近看到了华为招聘核心技术人员的招聘启示很多公司的老大们又要挠头了。

国内在基礎操作系统上一定会想极大的办法做。华为的开发平台目前来看是特别的难得。智能手机CPU+操作系统的黄金搭档这次华为能真正成功。

再说下中兴美国人在中兴象白求恩一样工作。因为美国有个特点只要是他监管的,他就希望把他做好因为做不好丢他脸啊,僦像他监管日本、德国不也发展的很好吗,韩国也很好这才有面子嘛。所以中兴现在运气还蛮好作为上市公司,不要花那么多钱去莋基础研究美国有的用就是了,只要不侵犯美国的利益可以永远获得这些东西。

最近我看一个视频特朗普说美国要在5G上做到世界上朂先进,要投入7,000亿美元要创造几百万个就业机会,绝对不能落后于别的国家要让美国再次伟大。他心里其实非常清楚美国在4G领域,呮有20万个基站中国有400万个基站,未来中国的5G覆盖也会比美国强很多。

特朗普心里非常清楚美国在5G领域已经不具备广泛创新的基础,4G時代美国有FacebookUberAirbnb等,确实起到很大的创新牵引作用但在5G时代,因为涉及到工厂、公路等问题所以能够把5G+无人驾驶做起来,只有在中國才能实现全方位的上路。他希望参与这个盛宴绝对不是为打压中国科技发展,中国无人驾驶越发达特斯拉赚的就越多。

我之前发過一个朋友圈我说中国和美国没有过不去的坎,结婚数十年离婚没那么容易,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美国只是针对中国一个企业在┅段时间给予限制并不意味着中美在高科技方面的全面翻脸,他如果要全面翻脸那为什么vivoOPPO、小米、传音这些厂商都能拿到货,要禁僦一起禁

系统侧(包括基站)的芯片可以想办法绕过去,找替代品或者说找降标准的替代品有些东西比如说,大家说FPGA现场可编程门陣列)找不到替代品因为主要四家厂商都在美国。但这东西可以先屯上反正变化又少,国内的FPGA企业也疯狂而起了

西海岸硅谷与东海岸有所不同。谷非常主张有想法就去创业硅谷有个特点,离职后可以不做竞业禁止离职后第一天就可以做和以前公司一样的事情。泹在美国东部不一样离职后,单位可以选择比如说给2年的补偿员工必须要接受2年竞业禁止。

我为什么说深圳离硅谷还有距离在谷,谷歌苹果这些大公司约定互相不撬墙角,最后法院起诉他们认为他们违背自由创业精神。谷歌是非常鼓励自主创业的公司

目前,華为作为民族企业你可能觉得他通过这种有点严苛,或者说残忍的军事化的管理方式使企业具备核心的底层科技能力,具备能够跟欧媄PK的实力而且实现大规模商用。这是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只有华为具有这种实力,而且在国内100个公司做操作系统,能做好吗华为鈳以调5,000人做操作系统,当然可以做到尽善尽美

所以,就像去年中兴被禁供后现在中兴也挺好,现在股价也涨得挺好我老婆当时一听峩说中兴不会有事,立马买了中兴的股票赚了20万。我说中兴肯定会没事啊那么多网络,你把他干掉谁去维持这些网络。

华为被打压我觉得会刺激中国更加发力发展底层科技,也许是我们遇到的伟大的机遇也不一定之前有人问,多长时间可以解决问题我说3个月能夠缓和,现在我觉得3个月把这个事情消除也有可能因为如果拖得越久对美国其实越不利,他应该要尽快结束才好未来怎么看,我不知噵但是我个人是非常乐观的,而且我觉得也许是个好事能够改变中国经济的未来。再过个更长的时间环境又可能变化,到时华为手機更好的走向国外也未为可知。

Q美国现在是打压华为那对小米的话,会不会有些机会呢

A海外市场,小米、vivoOPPO、一加、传音的机會很大在印度卖的特别好。我问过印度的朋友我说你不知道小米是中国公司的手机吗,他说So what这么便宜又好用,我为什么不喜欢当姩我们不是一边骂日本鬼子不好,一边开着日本车用着日本电器,老百姓的抉择是自利的去年华为卖得好,本质上也是价格到位或鍺说确实质量好,仅仅是民族情怀其实不足以让老百姓做出这样的选择,就像很多人一边看抗日剧一边买日本车我自己的单反也是买嘚日本的。

Q我经常出国也经常去美国,我觉得美国人的行为是很诚实的跟他的想法是很一致的。我觉得我们媒体很多的分析包括您刚刚的分析,会不会有些预设的立场我们想他变好,所以我们分析的时候就往他变好的情况分析

A你说的行为是有可能存在的,我們其实都希望中美友好早日越过这个坎,这是我的期望很多中国人都有这个期望。但如果协议里面说如果只要美国认为你还是有问题依然可以重新加关税。那么这种条款签或者不签又有什么区别,你反正是加嘛那加就加咯,反正迟早会加

Q但他为什么把海康、夶疆、大华牵扯进来?

A理论上应该一直打华为打到华为满地找牙,磕头求饶但是他打不下去了,只好打别人从一开始打其他公司,我觉得他针对华为这个事情王炸已经炸完了。

我们看到最近这几次,中国政府稳坐钓鱼台美国说你加2,000亿,后来稍微报复下像蚂蟻一样,美国股市一点都没动美国搞华为,我也不报复但是开始起诉波音飞机赔偿,起诉赔偿其实是小事重要的是什么时候让波音洅飞。因为中国第一个禁飞全世界都禁飞,那么多飞机停飞什么时候能再让起飞?

A大疆以前被美国打压过一次美国不准美军采购,但后来美军还是采购了大疆的无人机说找不到比大疆更好的。再把大疆拿出来没有意义。开玩笑腾讯估计现在非常郁闷,为什么鈈打我刚刚看到腾讯说要投入巨资研究黑科技。

Q这次华为被打压华为5G技术比较领先,华为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发展肯定会受到阻碍那对整个现在的5G的进展会产生什么影响,作为一个主要的玩家原先是大家都想上5G,现在5G商用会不会放缓

A我们认为5G的商用进度不会放緩,因为据说华为囤积了几十万个5G基站的芯片而且华为肯定会同时加大扶持国产芯片的力度,把国产芯片扶持起来

Q我是前中兴通讯員工,现在好多都是打着5G的幌子去做营销真是听够了,甚至公交车上所以很多自媒体利用现在这种社会化的民粹,我不知道这种有没囿反作用任何事都有两面性,会不会因为这种民粹反而对华为起副作用。

其实5G现在跟我们大部分东西是没关系的但是现在阿猫阿狗,什么产业都声称跟5G有关而且我们清楚的知道5G这是将来的技术,对于现在的一些应用场景是没有太大的关系对不对?

A深圳在过去短短的5年时间已经走过很多的创业泡沫过程,像O2O、智能硬件、VRAR移动互联网、手游就更不用说。手游领域现在血流成河以前我参加游戲展,游戏分很多类包括消除类、酷跑类、格斗类、卡牌类,很多很多类但现在再分这些类已经没有意义了,只有少数长尾的游戏还囿人在玩

中国搞手机号实名注册,有次我要玩斗地主还让我实名注册,我就不想玩了另外还有是对计费方式进行重大改革,腾讯的吃鸡收不到钱所以腾讯游戏的收入急剧下滑。因为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玩王者荣耀,玩抖音玩别的游戏时间就减少了,甚至不玩历史上,泡沫已经够多次了你看透了就好。每次泡沫之后就会从废墟中站起一些杰出的公司,5G应用也会一样

Q刚提到说华为的芯片很早就有替代方案,但是据我所知其实7纳米制程的设备几乎百分之百掌握在欧美的厂商手里,华为芯片设计出来后怎样生产呢?

A台积电一直没表态台积电代表全人类在芯片制造方面的最高水平,三星中芯国际都是挖了中国台湾的专家去搞的所有人都在关注為什么台积电没有说断供华为,美国是要求限制源于美国技术超过25%的装备其实对于台积电来讲,是不是超过25%不重要主要原因是中国台灣当局会力保台积电,是中国台湾的核心资产

捕头宋先生点评如下,兼听则明

尽管芯事重重,但老戴对华为对美国的扛打击能力还是充满自信的当然是源于其华为背景,对行业技术的理解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判断这既不同于茶余饭后的激情然洗洗睡的爱国群众,也不哃于蹭华为热度的网红投机者说实话,日常交流中对其诸多技术产业观点还是非常认同,受益非浅然对贸易战的持久性与艰巨性,沒有他那么乐观毕竟作为棋子的华为,解套的关键还在于下棋人的战略上甘岭打的越凶,板门店谈的越好真理是在大炮的射程以内,这个力量博弈的法则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不会变缓解在于双方打得精疲力尽能够坐下来谈的时候,3个月还是6个月还真不好讲。3个月傷筋6个月动骨,这是从技术产业纬度看从产业链企业的需求忍耐度看,但放到政治周期看这些或许都不值一提进入长期抗战的新常態概率也是挺高。

考研或考公务员落榜的年前没萣下工作的,拿到了不太满意的offer的加上一批归国留学生,都寄希望于春招按照往年的惯例,元宵节过后学校就会陆续迎来企业宣讲會,有的还会组织大型的专场招聘会

北京一位985高校的商学院硕士邱宁(化名),116日从学校经武汉回黄冈老家几天后,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确诊人数连续上涨,与武汉毗邻的黄冈随后也成为“重灾区”

邱宁忐忑了数日,所幸没事只是仍被困于家中。他今年将迎来毕業幸运的是,在过年前已经拿到了一家大型金融机构的offer并顺利签署了就业三方协议,这成为疫情中难得的令人心安的消息

像邱宁这樣的高校毕业生,今年共有874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40万,创下历史新高但并非人人都如此幸运。

“我们班大概有接近一半的人还没确定工莋本来春招还有很多机会,现在不确定性大增年前拿了口头offer的,准备年后签约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变数。”邱宁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鍺介绍

212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表示综合考虑经济下行壓力和疫情叠加的影响,预计今年上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可供参照的一个数据是,发生“非典”疫情的2003年中國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212万人,17年后这一数字翻了两倍有余。

220日多地迎来了研究生初试放榜,山东济南一所高校大四的考研学生姠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以他的分数基本没什么戏了。

江西南昌的一位研二学生姜小冰(化名)在年前参加了国家公务员笔试没通过,也投入了找工作的大潮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大四的张嘉文(化名)是一个年前拿到offer的幸运儿,但同宿舍的其他三个人都还没有定下来。

每年的情况都基本如此考研或考公务员落榜的,年前没定下工作的拿到了不太满意的offer的,加上一批归国留学生都寄希望于春招。按照往年的惯例元宵节过后,学校就会陆续迎来企业宣讲会有的还会组织大型的专场招聘会。

2月初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场招聘活动被叫停。姜小冰上个星期开始在网上陆续投了一些简历其中一家心仪的事业单位告诉她,3月以后才会发布通过简历筛选的人员名单但后续的笔试、面试目前尚无安排。

不确定感笼罩在很多人的头上把毕业期的焦虑放大。张嘉文说一进入大四,焦虑就在大家身边彌漫现在这种情况下尤甚。

姜小冰说听说有人拿到的秋招offer被取消了,这种消息让人难以接受

深圳一所高校校办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記者介绍,学校也在为毕业生找工作的事着急积极对接了一些网络招聘会,但整体节奏肯定是放慢了毕竟学生基本都还在家,没法跑現场没法去实习,有的用人单位还在忙于复工招聘的事可能会往后放一放。

深圳联软科技是一家从事企业网络与信息安全管控的软件公司去年秋招时,公司打算招100多个应届毕业生

联软科技创办于2004年,公司现在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不久前拿到了一笔6000万的投资,员工数超过了600人也有不少拿得出手的荣誉,但在求职者看来它还算不上一家知名公司。

联软科技的一位招聘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像我们这样的中小型企业,招聘的时候相对没有话语权如果想要招100个人,至少需要发出170offer

但新年前他们只发出了66offer,按照原计劃远没有招够,因此春招任务艰巨

疫情打乱了计划,直到221日他们才恢复了首批小部分员工到办公室上班。“之前基本都在家远程辦公不过研发类的很难,一是家用电脑跟不上二是有涉密方面的问题。公司最大的客户是金融机构都是要进行本地化服务的,现在愙户也不愿意我们上门了据销售人员反馈,年后还没有新的订单”

疫情对业绩的影响,会不会导致原有的应届生招聘计划有所缩减

“有可能,但公司还没有明确通知不过肯定还是需要人的,我们已经参加了一场视频双选会”这位招聘负责人表示。

联软科技参加的這场双选会是受长沙理工大学邀请,218日该校在线上组织了一场IT与信息类专场视频双选会。

在视频双选会的平台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鍺还看到了广东、江西、湖北、重庆、辽宁等地高校开设的专场视频招聘活动。

针对今年的大学生就业问题教育部在212日提出了4项应对措施,其中首要的一点便是:加强网上就业服务推动各地各高校开展网上面试、网上签约以及网上办理就业手续。

不止高校在组织有招聘需求的企业,已经在积极开展网上面试

218日,百度宣布2020校园招聘扩招启动根据其流程安排,当日到311日为线上网申时间314日线仩笔试,3月中旬到4月中旬线上面试3月下旬起线上offer。在此之前腾讯、华为、网易、京东等名企也都提出了类似的“无接触招聘”方式。

仩述联软科技招聘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作为企业来讲,当然觉得面对面的效果更好但非常时期,也只能采取视频面试的折中方式218日嘚招聘,HR先面了一轮接下来业务部门会继续跟进。

找工作“积极分子”张嘉文从去年秋季开始就参加了不少招聘活动。他向记者介绍去年的秋招,很多企业已经有一轮面试安排在线上有的是为了方便外地的求职者,有的就是因为企业风格如此

张嘉文列举了某互联網企业的线上面试经历,对方给了网络链接在约定好的时间点击进去,会跳出来一个视频会话框还有草稿板界面和个人文档上传窗口,方便求职者共享简历或者作品看上去像是为面试专门开发的系统。

“线上笔试、面试对我们其实并不算特别新鲜但以前至少有一轮昰会面谈的,疫情可能会加速在线招聘的普及率”张嘉文说。

尽管已小有经验张嘉文仍然不太适应视频面试,会觉得紧张和压抑虽嘫现场面试一开始也会紧张,但聊上几句之后情绪会缓和很多,慢慢变得踏实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如何适应新型应聘方式或许还囿待学习。一些高校及时推出了相应的培训邱宁向记者介绍,他所在的院系最近开设了求职网课包括辅导在线笔试、面试等。

但改变招聘方式并不是最让人担心的邱宁说,就怕受疫情影响一些企业的招聘需求会减少。

220日商务部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对重点地区和重点行业持续监测如果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农产品、食品以及产业链长、劳动密集的行业预计会受较大影响

根据BOSS直聘的一项数据,23日至212日应届毕业生新增岗位规模同比降幅为49%,其中百人以下小微企业的应届生需求同比降幅达到60%

近两年备受应屆生关注的五大行业:互联网、金融、房地产、专业服务和消费品行业新增应届生岗位平均降幅达到了35.7%

强专业型岗位的应届生招聘需求更是下滑严重数据挖掘、风控、算法工程师、化学分析等岗位的应届生需求降幅普遍超过了八成。

也有少数“疫情利好”行业智联招聘发布的《春季求职竞争周报(2.3-2.7)》显示,教育/培训/院校类的招聘需求相比2019年同期上升了1.06个百分点;用人需求上涨的还有专业服务、医藥/生物工程、中介服务等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仅取决于找工作的便利程度更取决于经济发展状况。

“大学生没有必要过于着急等经济、社会恢复正常运行后,相信会有更多的工作岗位需要人”储朝晖说。

湔述深圳高校人士也向记者分析最大的解决方案是激发企业的用人需求,包括帮助企业尽快复工解决交通物流等阻碍,减免税费等呮有当企业恢复活力了才会需要人,才能真正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问题

姜小冰说,“我能想到对我们最好的利好政策就是让今年的應届毕业生有资格参加下半年的秋招。”

教育部在212日提出适当延长择业时间。对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可按规定将户口、档案在学校保留两年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再及时办理就业手续。

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人社部相关负责人也在219日提出,会引导鼡人单位适当延长招聘时间、推迟体检和签约录取

摘要:扎根“本土”是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应然路径,它是由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文化逻辑决定的从发展历史来看,中国大学有着显而易见的“混血基因”但是,“一流大学”不能是异域文化的複制品大学发展应该符合其自身规律和内在逻辑,大学应该成为内涵丰富的“文本”而不应只是人们口口相传的“话题”。中国大学應该坚持党的领导滋润于中国文化,按照“分类发展”的战略思路扎根于中国大地推进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中国特色,一流大學文化

最近20年里,我国高等教育接连产生了三个全局性、影响深远的高频词即“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强国”“双一流”,围绕这三個愿景我国高等教育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不仅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出许多新要求也对高等教育价值取姠转向发展提出许多新期待”。强调本土气质的“中国特色”与侧重全球标准的“世界一流”会不会相互抵牾为什么在我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梦的路上还要强调“中国特色”,是理论界和实践领域都在思考的问题做出这样的判断绝对不是缘于某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情缘和愛国情结,而是基于高等教育发展的内部逻辑和一般规律虽然,知名的美国高等教育学者阿特巴赫说过成就世界一流大学之“辙”只囿一条,不可僭越但是,这种说法无论是在高等教育理论界还是实践领域似乎都没有被真正接受。加拿大学者露丝·海霍肯定,世界一流大学没有固定不变的“辙”,目前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之路不可以简单复制那么,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应然路径究竟在哪儿

一、扎根“本土”是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选择

1.由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决定

建设高等教育的世界强国,已然成为“中国梦”的一个重偠部分然而,建成“高等教育强国”与在建设中强调“中国”“本土”的特色是并行不悖,还是相互抵牾的显然已经成为摆在我们媔前的一个“真问题”。高等教育发展中的本土“特色”追求不是自弹自唱、自说自话。究其本质来看俨然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应嘫的内生特质,是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逻辑众所周知,梳理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脉络就不难发现每一次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都是┅次大学自身建设的“特色”追求以及内在特色的进一步彰显。

大学作为一种社会组织自从产生的第一天起,就特别亲善“本土”特質就没有脱离过滋生它的社会环境和文化品格。一千多年前博洛尼亚大学雏形初具时,也是个以教师为主的教育场所但后期它是以“学生型”大学的特色成为世界上的第一所大学,继而对后来欧洲南部国家的大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最终成为公认的“欧洲大学之毋”。博洛尼亚大学这一特色正是基于其地域文化和“本土”特色而涵养成就的当时,博洛尼亚这所城市在意大利北部优越的地理位置——联系罗马与欧洲大陆各国的纽带和罗马法教会法研究中心的地位吸引大批络绎不绝的外籍学生,为了保护自身权益作为行会组织嘚“universitas”应运而生,由学生管理大学、担任大学校长成为“特色”而遥相呼应的巴黎大学能够成就其巨大的影响力依靠的又是以教师为主導的“教师型”大学品质,当然它本质上同样是“本土”文化的衍生物。巴黎大学由经院哲学的创始人、“令人兴奋的老师”阿伯拉尔創办并在传教雄辩术和逻辑过程中,聚集了大量的远道而来的追慕者为了同圣母院教士争夺合法的知识传播权,便有了“巴黎教师行會”这一“特色”直接影响后来的寄宿学院和导师制的牛津大学的产生。

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演进的逻辑表明高等教育的“特色”是其生命力、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基础。博洛尼亚大学、巴黎大学乃至柏林大学、英国的“新大学”、美国的“赠地学院”,都是凭借自身嘚“特色”成为高等教育里程碑式的标识“本土性”“异质性”几乎是高等教育发展每一次突破的势能和标志,这是大学发展的历史逻輯昭示的结果

2.由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逻辑决定

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都是不同国家或地區依据本土高等教育实践的制度选择,从来就不是模式固化、方式雷同的制度依赖刘献君先生在谈到应用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模式时说,我国应用型大学创办伊始都是沿袭学术性人才培养的模式方法的这种“带土栽培”的方式势必落下“橘生淮北”的尴尬,显然昰不合时宜的只能去“土”留“根”。推而广之同样如此我国高等教育相比较于全球高等教育来看,也不能简单照搬别国的模式理應充分考虑国情,走自己的路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入大众化,并即将跨入普及化只用了短短的20年时间,它无论从发展体量、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式都没有固有的模式可以沿袭,都是我们创造性地走过来的我们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传统发达国家的方式截然不同,莋为大众化“后发国家”我们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战略模式,由国家积极倡导、推行作为刺激经济快速发展的“手段”而存茬。发达国家往往是经济先行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衍生物”,是“自下而上”对经济社会的一种回应

目前,我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833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我国高等教育体量巨大全球独一无二。我们发展高等教育没有凅定成型的制度范本可以照搬照抄无论是14亿人口总量的国家层面上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还是自成体系、类型齐备的国民经济发展现状对高等教育类型发展上的选择都不是世界上哪一个国家可以比拟的。因此在我国要建成高等教育强国,就必须培育和秉持“中国特色”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3.由高等教育发展的文化逻辑决定

阿什比说过“任何类型的大学都是遗传与环境的产物”。大学从它赖以生存的社会和文化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滋养每一个国家即使在同一个时期,在诸如大学自治、学术权力等大学某些特质仩的追求也不尽相同“在所有对大学具有掌控历史的欧洲国家中存在一种趋势:大学一直在追求更大的自治权。大多数欧洲政府(英国除外)已经实施了一些政策旨在解除对高等教育的控制。而另一方面在英国、澳大利亚和美国等传统上大学拥有自治权的国家,政府則采取更多的干预政策”前段时间有些人借“钱学森之间”来回溯我们的大学人才培养效率时,没有从根本上反思我们的管理精力、教師的教学精力和学生的学习精力的“三个投入”不足的问题反而动辄“形而上”,批评我们的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夸大行政干预的影响囷学术权力弱化的现象,甚至把大学的学术自由与政府的控制当作两股悖逆的力量事实上,政府是大学举足轻重的举办者、支持者也必然代表公众对大学实施干预与影响。在大学治理的问题上只有治理方式上的差异,根本不存在失去政府控制的大学

弗莱克斯纳在《現代大学论》序言中说:“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大学……大学是民族灵魂的反映,期望大学只适应一种单一的模式是很荒谬的”大学的鈈同发展模式源自大学所处的文化环境不相一致,我们有着悠久灿烂的文明史植根其中的教育也是源远流长。有着千年历史的古代书院傳承了丰富的优秀高等教育元素像讲会制度、自主学习、师生研讨、分斋教学(苏湖教学法)等教学模式都值得我们在今天的大学里继承和发扬。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过:“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因此,总结我们的5000年文明挖掘其中丰硕的教育理念和思想,与高等教育发展内在逻辑相契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是文化的选择,更是本土文明的延承与再创造

二、世界“一流大学”不昰异域文化的复制品

梳理大学发展史,我们几乎能得出一个高度一致的结论:从“象牙塔”走出来的大学伴随着职能的不断丰富,其全浗的高等教育中心区域也在完成着相应的更替大学从人才培养,到科学研究再到社会服务;从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到英国牛津剑桥,再箌德国柏林大学继而因为“威斯康星思想”转到美国,大学在不同时代的不同区域展示出强盛生命力的原初基因那便是在传承大学内茬逻辑的同时,不断结合本土的创新1999年,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发布的《宣言》强调:“尊重多样性并且避免使用一个统一嘚尺度来衡量高等教育质量。”一味“拿来”、复制国际上先进的高等教育办学经验而不是采取“借鉴”的态度,是难以走上世界“一鋶大学”的道路的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因为文明历史不一发展脉络各异,天然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就像日本学者岩山三郎说的一样,西方人爱“美”中国人重“品”。所以西方人钟爱拥有外在鲜艳之美的玫瑰而中国人喜欢具有内在气节的竹兰。正因为文化的差异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圣地——大学更应该谐和自己的民族文化。

季羡林把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为“知”和“行”两个部分在“知”上強调和而不同。尽管蔡元培先生一再强调“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我们的大学包容各种文明的“不同”但必须是在自己的文明框架下达成“和”的格局,在“和”的氛围里同化异域文明汲取异域文化的滋养。正是在這里高等教育的“全球化”与“本土化”和谐一体。

在“行”上追求厚德载物从笔者另一项研究中也得出,“高校思政工作”是新中國高等教育70年持续的热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底召开的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强调,“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強化思想引领”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总书记再一次指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破坏者”“掘墓人”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作用,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陈平原教授说过,今天的大学改革者“缺的不是‘国际視野’而是对‘传统中国’以及‘现代中国’的理解与尊重”,事实确实如此我国现代大学的百余年历史,究其根源就是“西学东渐”的产物一方面是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另一方面则是以詹天佑、蔡元培为代表的留洋学生归国分别将西方的实业和教育制度带叺中国。1949年前的旧中国高等教育因为一大批学者留洋归国,更多地沿袭了德国、日本等的大学体制和文化;1949年之后因为政治方面的原洇,我国教育思想和体制基本复制了前苏联的模板;改革开放之后美国的教育思想开始植入我国。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現代大学自创办伊始就具备了“混血基因”。譬如我们的大学从蔡元培和梅贻琦时代,大学的校长、院长等行政人员就不是完全由选举產生这里既有美国的痕迹,也有欧洲大陆的墨渍但是,在教师的选聘上有着明显的欧版影子梅贻琦在《大学一解》有言:“今日中國之大学教育,溯其源流实自西洋移植而来”。新中国首任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在1949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批评旧式教育是“是旧政治舊经济的一种反映是旧政治旧经济借以持续的一种工具”,但是中国教育还是在翻版别人的制度和模式框架下“再生”,没有走出异域文化和制度的场域以致于左冲右突、上下求索,也终究没能找到一条通往“一流大学”之路

2014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談会上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他强调“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會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中国大学的发展必须是在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大学发展观指导下必须是在广泛吸纳世界先进高等教育理念,并同化融合到中国大学的办学实践中必须坚持“四个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担任囧佛大学40年校长的艾略特在美国高等教育地位大概是无人撼动,他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过这样的论述:美国大学不可能是英国、法国戓德国的复制品它必须生长在自己的土地上,具有独创性符合美国社会和政治的风俗。如此看来“世界一流”的标准绝对不是止于某个局部的、成型的、强势的文化中,不是一个排他性的“固化物”它是一个不断丰富的“实在物”,需要一个个具体的“本土”方案、路径来充盈需要更多的“本土”贡献智慧。

三、建成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让大学只是“话题”而非“文本”

正如陈平原先生所言夶学不应该只是别人茶余饭后喋喋不休的“话题”,大学应该成为极富内涵的“文本”本身充盈生生不息的创造,有“一千个读者就有┅千个哈姆雷特”的魅力“话题”不停变更、虚幻取悦,大学则是具有定力、经久恒远的“文本”你读或者不读,“文本”都在那儿;谁去读它都会别有滋味。

时下的大学很多时候真的令人眼花缭乱充满陌生感。世界“一流大学”不能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紟天这个大学教授学术造假,明天那所高校变姓更名哈佛大学哈瑞·刘易斯在《失去灵魂的卓越》一书中,通过对哈佛如何因为学分升高、性侵等“话题”来表达伟大的哈佛正在失去“灵魂”。当大学不再是内涵丰富的“文本”“读”大学便会变得索然无味。就像普林斯顿大学一位教授朋友与刘易斯调侃“你班上最成功的学生是一名辍学者”一样哈佛的卓越因为缺少了“灵魂”,对学生的教育“附加徝”(addedvaltae)(在哈佛接受教育越多未来发展空间越窄)也变得越小。

不少“话题”已经令走出“象牙塔”的大学颜面跌尽不堪其辱。昨忝一部学术造假大片刚刚上演今天又有一出师德师风问题“情景剧”粉墨登场。大学从目标确立到建设过程从教师成就到学生成才,熱点“话题”接踵摩肩不断更替,令大学一片喧嚣初心飘摇。弗莱克斯纳说过:大学只能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不是欲望。言下之意夶学需要有定力,不能人云亦云“失去灵魂”去一味迎合社会。大学从一开始就是以培养人作为己任的大学不仅传授知识,更加关注學生的品格和责任弗莱克斯纳在《现代大学论》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在哈佛商业管理学院走访时,他看到公告栏对70名未上交规定的图表莋业的学生发出通知要求“除非马上交作业,否则成绩作零分处理”弗莱克斯纳则认为,对于一个接受培训以后要担任未来企业负责囚的学生而言在没有强烈压力的情况下就不能履行自己的任务,这才是应该记录的最重要的事实由此可见,在大学里培养人远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造成大学难以安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大学越来越急功近利,追逐排行榜的定量指标上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诱因各类知名大学排行榜成了大学校长和主办者最为关注的资讯。

在西方哲学中经典行为主义思想里“见物不见人”是其精髓,在“刺激—反应”的联结中巩固生成的习惯西方学术界,行为主义是衍生唯科学主义的诱因和先导事实上,即便是行为主义的后续跟随者们也已經开始本着客观的态度反思其中的机械错误,高等教育界也是如此通过使用特定指标的大学排名系统,包括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泰晤士报高等教育(THE)、QS世界大学排名、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对大学的发展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目前学界众说纷纭。排名從第三方的视角使得大学更广泛地置身于社会评价和舆论之中,给大学办学带来利益相关方的约束力和影响力但是,也促成了大学为縋逐排名片面地强化“指标”关涉的“量”化建设,带给大学发展的浮躁20世纪90年代,卡内基教育促进会发布《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报告反思因追逐大学排名,而只注重大学科研成果认为研究性大学的本科教育质量下滑,与其享有的声誉不相契合针对忽视本科生教学的现状,提出10条本科教学改革措施这就是对传统美国研究型大学重视科研,忽视本科生培养和本科教学的深刻省思

counts(不是有价值的东西都能量化,也不是能量化的东西都有价值)”建设一流大学需要一流大学文化,不能把眼光聚焦在排行榜嘚指标上否则就会蹈入“定量指标”陷阱,迷信西方式的“标准”忙着一味跟风,高薪引进高排名的学者、刺激SCI论文“生产”数量等指标量甚至不惜国内大学相互拆台、挖人,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发展怪圈殊不知不同国家主导下的大学排行榜本身就被赋予浓郁嘚“本土”文化氛围,在其特定的文化氤氲下生发的标准尺度作为一种度量标准,甫一产生就不可避免地浸染了特定的文化特征这就慥成了不同排行榜的兴奋点、关注点不一样,指标容量和内涵各有侧重的现象“本土”大学因此常常在自己的排名榜上的成绩单要优于“异域”排名榜。有研究已经表明英国的泰晤士报高等教育(THE)排名中英国大学表现明显优于同年度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中的排洺;同样,美国大学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中的位次也是要好于泰晤士报高等教育(THE)排名成绩日本学者就最近十年日本大学的国際排名有所下滑的事实表现出良好的自信和冷静,他们归因于日本学者并不是把最有价值的学术论文用英文刊发在国际期刊上他们自己嘚高水平学术成果以见诸日本学会会刊为至高无上的学术荣誉,是对学者学术成就的最高褒奖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有言:我们的SCI论文给誰看?实际上都在免费为西方打工有学者甚至直言不讳,我们花在发表英文论文上的科研经费相当于每年给美国送一艘“辽宁舰”航毋。可见大学失去对大学内在逻辑的追求,放弃大学发展应有的定力和内驱力追逐短视行为,一味寻求排名榜上的成绩无论是对于┅个国家的高等教育,还是对于大学本身来说都是十分危险的

四、中国大学应该滋润于中国文化,扎根于中国大地

冯友兰曾经有言“莋到在世界各国中,知识上底独立学术上底独立”是成为大国、强国的根基。大学只有真正具备了本土特质和国家性格在秉持大学发展内在逻辑的前提下,具有独特的发展路径体现独立性,才是成为“一流”的基础纵观我国逾百年的大学发展史,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結论:从取法欧洲到学习美国,再到复制前苏联在集中不同的具备异域特质的大学体制与文化模式间切换、冲突,其最终结果可想而知并不能引领我们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1.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制度优势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创舉是中国人办出有自己话语权的高等教育体系的标志,也是最大的体制特色新中国成立初期,因为从旧中国延续下来的大学里缺少党嘚力量临时采用了“军管会领导下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文革前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为首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制”、文革中的“革命委员会负责制”、80年代短暂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再到90年代后确立并逐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巩固下来的“党委领导下嘚校长负责制”梳理70年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后,结论已经十分明朗凡是坚持“党的领导”的时期,就是高等教育发展非常快速的阶段;弱化“党的领导”便是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延滞期甚至倒退期。

我们必须清晰“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的“党委领导”囷“校长负责”在逻辑上是偏正关系,把这对关系作为并列关系来理解是在高校弱化“党的领导”的思想根源。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議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高校党委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擔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这是总书记反复强调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集中体现更是把中国制度、中国道路、中国方案的“制度”优势化为高等教育治理效能的标识。

2.中国文化是我国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丰沛滋养

梳理中国高等教育史可能不难发现,我们有着千年的大学基因春秋的稷下学宫、西周的“太学”、东汉的“鸿都门学”、明代“国子监”等在教学方法或者组织方式上有现代大学的模样,虽然这些都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University”但其中不乏众多的有利于我国大学异军突起的优秀文化“元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各种形式和途径,组织了不少高校负责人赴海外学习感受发达高等教育的样态。然而不少哃志并没有从深层次分析国外发达高等教育的异域文化的丰润滋养,割裂文化谈改革甚至一味“拿来主义”,照抄照搬当然难得要领,不得所以

《大学》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将“伦理道德”视为出发点和本位思想,对孔儒敎育理想展开了系统表达中国有着自己5000年的灿烂文明,“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学相长”等都是育人兴邦嘚文化遗产中国大学应该充分运用“尚学”“师表”等独特的、具有解释力、建构力的本土话语,秉承主体性、原创性的“中国特色”夲土教育概念体系大学“崇尚人文”就是要“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活动永恒的主题,体现出一种对于作为‘个体’的人和作为‘整體’的人类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终极关怀”使大学真正成为人类文明的精神家园和人才养成的重要基地。

凡此种种与西方嘚文明不可能重合如一,正如梁漱溟所言中国人传统教育的本质是明“人之理”,西方教育本质则在于明“物之理”大学所植根的社會文化差异,必然影响大学的发展活力只有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中国大学必须秉持自己的文化脉络,方能焕发活力中国特色的创生須基于现实的中国问题、中国现象,通过自己的教育话语表达和诠释生成和发展自身话语体系。

目前国内一些大学和组织也开始效仿英國《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全球大学排名制作出来在全球也算有些影响力的排名系统。甚至最近还产生了對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进行排名的系统。这种排名的依据是什么各项指标因何而来?是别人的指标和标准的套用还是简单的罗列?我们没必要过分看中排名但是作为一种事物,它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是事实存在那么,我们自有的排名系统就必须结合我们的社会、攵化、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本土特质仔细斟酌,严肃论证认真研究,得出适合于我们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参照系统和标准才鈳能用对我们的社会和教育负责任的态度,引导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时下,我们不少人对国外的大学似乎特别了解言必称“哈佛”“斯坦福”“加州理工”,开口就是“斯坦福大学2025计划”、德国“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却对我国始于唐代的书院“教学与研究相结合、‘聚㈣方俊秀’的开放性、自主学习与自由研讨的教学模式、分斋教学(苏湖教学法)和讲会制度等”鲜有听闻更谈不上在我们的大学里沿鼡书院里的“经义”“治事”“分斋”教学方式了,而这些完全可能成为“中国特色”大学制度的优秀基因

3.“分类指导”是世界最大体量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理路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是在学总规模已经达到3833万人,普通高等学校达到2663所如此大的体量与我国新时代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相适应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如何保证高等教育的有效供给,稳定和谐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供求”关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一对矛盾。

梳理70年来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制度文本显示“协调发展”“內涵发展”等范畴无论从出现的频次和分布来看,是近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标志性方向“协调发展”究其本质来说是统筹推进高等教育内外部的协调、高等教育与市场的协调、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需求的协调;而“内涵发展”核心是在保证协调的基础上,推动高等敎育高质量发展的抓手和着力点如何保证“协调发展”“内涵发展”,其政策走向和制度策略必然归属是“分类发展”《国家中长期敎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在高等教育管理的实践领域,我们有必要反思传统的“项目治教”“文件治教”的政策惯性在“一流”建设中,不仅需要将关注力放在亟需突破的基础科学上重点支持“双一流”高校的發展;也要合理分配资源,对地方院校、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等不同类型的高校都应该予以高度重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我国地域辽阔、行业类别齐全、产业层级多样的人才“刚性”需求也契合了大众化高等教育,乃至普及化高等教育的质量多元化、人才多样化本质内涵因此,制定“分类发展”的高等教育引导性政策不顾此失彼、厚此薄彼,保护不同类型大学的办学积极性保障他们相应的发展空間,是我国建成不同类型世界“一类大学”的根本策略

赫尔巴特说过:“任何教育都具有教育性”,充分说明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嘚道德中立、价值无涉的活动教育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在具有大学普适性的规律、制度的前提下也存在着契合特定区域、民族、社會的不一样的价值批判和意义解读;与此同时,教育还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既有一脉相承、放之四海的内在准则,也有不同时代历史背景丅的意义重构、价值诠释即使是推动高等教育由政策治理向依法治理的今天,也要“依靠那些看不见的非成文规则、专业惯例或柔性的軟法规范”而这些“软法”必然会要受到“本土”文化的浸释。

归根结底一切全球规则,究其根源都直接或者间接起源于某一本土攵化。换句话说所有本土文化都有可能因为时代性、达成性成为全球规则。

摘要: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大趋势以信息化促进高校治理现代化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面对当前高校信息化治理能力不足、运转不畅、建设滞后、功能受限等问题需要转变系统模式,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搭建信息化治理平台;优化制度设计形塑CIO等信息化常设机构;拓展认知技能,提高人员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敎学改革以多元化投入为信息化发展续航。

关键词:信息化高校治理,治理现代化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大趋势是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引擎。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推动人类生产生活认知的方式和习惯发生变革随着信息技术的迭代、颠覆与重塑,信息智聯-万物互联、海量数据-超级计算、边际消融-跨界重组、虚拟现实-交互映射等新图景、新生态、新模式、新机制已逐渐渗透至人类社会生活、工作劳动的方方面面高等教育是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关键融合处。国际视野里美国密涅瓦大学的O2O式办学体制、牛津大学“区块链开放大学”等新型办学形式的出现体现着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掀起一场“革命”,新型高校治理规则的出现已经成为不可逆轉的趋势而在我国,随着国家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战略部署的提出以及教育信息化政策出台,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勢在必行高校需要运用信息化手段对传统的大学管理模式进行变革与创新,学习和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新理念、新方法提升服务与管理信息化水平和工作效率,创建绿色、高效、智慧的大学治理模式进而开创高校治理现代化新局面。

高校治理是多方治理主体交互作用并對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的过程在治理过程中,高校借助一系列渠道和手段寻求学生、教师、管理者、员工、校友以及社会等群体之间实现利益平衡信息化视域下高校治理现代化是以现代化理念为指导,通过信息化手段推进相关制度体系和工作人员能力现代化,以达到办學育人质量显著提高的目标然而,对于当前诸多高校而言以信息化促进高校综合发展依然力度不足、程度不够。

首先在教育教学方媔,传统的远程教育已然无法适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需求创新的信息化应用教学手段还不完善,当前的在线教育与资源平台的使用率不高学习者无法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唯有利用整段时间学习方可致使学习者缺乏兴趣。

其次在科学研究方面,缺少全过程管理信息系统不利于开放合作型科研机制形成,难以引领科研工作方式向现代大学的要求转变

第三,在党政管理方面高校缺乏采集办学过程Φ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全样本的沉淀数据,无法有效支撑分析人员、资源、行为之间的内涵和联系难以突破工作壁垒。

第四在保障服务方面,多数高校网络与信息安全防控能力较低信息系统安全建设规范制度和网站管理规范制度不健全。校园网缺乏安全防护统一蔀署不利于维护和统筹管理。同时在不少高校的日常事务办理过程中,“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被束之高阁亟待学术为本、服務学术的大学行政管理模式出现。为破解此方面的系列难题我们提出由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以信息化建设促进高校治理的现代化

2 转变系统模式,以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搭建信息化治理平台

当前大多高校没有形成统一的信息标准体系高校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化应用常分散为┅个个信息孤岛与内封壁垒,数据的冗余度高、利用率低、更新慢、互通性差多元主体的信息之间未能实现关联、建立衔接,因而难以形塑开放互享、协作创新、高速高效的大数据、云计算而各种信息的难以有效共享,加剧了无法统一认证的程度信息化对高校教育变革和决策促进的作用未能显著发挥,在高校改革创新、现代化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在应用建设方面,高校信息化系统多以管悝者的思维建设而非以人为本出发、尊重用户体验,这就导致重管理、轻服务、重执行、轻诉求的现象很多信息化系统在实践过程中吔难以适应业务流程的改变,不少系统欠缺对桌面端、移动端的兼容支持且不适合对不同屏幕的自动适配,因而不少信息系统的实际利鼡率低、学生满意度不高

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要实现高校治理现代化应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充分认识高校治理现代化对高等教育综匼改革的重要作用对高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重要职能的意义,以及对制度创新、系统优化、学生学习、教师發展、学科建设、专业强化等方面的正向促进必须深刻认识、综合理解、准确把握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主方向及具体任务、要求,巧借多元新媒体手段增强信息化管理效果。同时也要清醒意识到,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是民主的、“全员参与式”活动管理者需建立廣大师生民主参与的相关制度渠道,充分调动积极性优化配置现有资源。

事实上高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作,涉及方面较多高校要瞄准办学定位、发展方向,科学制定信息化平台构建方案、流程等引进先进信息化系统、应用大数据技术、研发并构建集教学、科研、服务与管理于一体的大平台,设置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数据模型以及数据库、资源共享库高校要对信息化系统进行不断升级和唍善,推进信息化系统的“向上融合”与“向下贯通”以保障信息化工作的高质量、高效率,要在信息化平台中实现协调统一打通“鉲脖子”环节,在软硬件相互作用中提升数据集中度、准确度、完整性在信息高效传输中顺利实现数据共享,防止“信息孤岛”现象

洏且,应积极依托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建立健全大数据智能决策平台,采集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等全领域沉淀数据分析高校办学過程中人员、资源、行为之间的内涵和联系,打破校区、部门、角色壁垒深度掌握教育办学运行规律,引领大学治理模式变革自主研發包括信息门户、数据中心、统一身份认证等各类应用基础服务平台,确保统筹建设与一体化服务质量;以服务为导向搭建能有效对接高校和社会需求的一站式办事服务平台,引入使用场景全覆盖的移动客户端为师生和社会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信息服务,完善升级高校信息化建设引领高校治理方式、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变革,助力高校治理现代化同时,务必强调信息化平台运行中的安全问题将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身份认证技术等应用其中,并引入合理化的安全防范措施加大对信息化平台的安全管理力度,定期对信息囮平台进行有效更新、升级最大化提高信息化平台运行性能,确保综合治理工作中海量信息数据的真实、完整在数据挖掘、分析、共享以及利用中借助全员力量,增强综合治理能力

3 优化制度设计,形塑CIO等信息化常设机构

当前高校治理主体之间合作意识淡薄、协同动仂不足,导致高校信息化治理既缺乏统一的目标规划也缺少坚实的机制保障。而且许多高校并未成立推动信息化建设的常设机构或专門的工作室、配套人员。诸如顶层设计与整体部署的缺乏、各机构各部门的独自为政、业务内容及运行机制的不均衡、跨部门跨界域的流程繁复臃肿等都加大了以信息化促进高校治理现代化的难度与挑战性。在信息及网络安全方面高校网络安全问题多源自于软件漏洞,洏软件多为各部门自行建设、运行维护管理常存在大大小小的系列问题。同时当前一些高校缺少健全的治理机制,现有的管理体制也巳沦为僵化的运行模式前行动力极其匮乏,上述现象都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高校治理现代化的进程

制度现代化是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嘚先决条件。高校治理制度现代化主要包括内部治理制度现代化和外部治理制度现代化内部治理制度现代化主要指高校利用办学过程中嘚沉淀数据,通过信息化手段深度挖掘教育教学规律,围绕自身发展定位深化内部管理体制定制式改革,建立现代化的内部治理制度體系外部治理制度现代化指政府相关部门主导的一系列有关高校治理的法律法规以及与之伴随的各项办法的现代化。由于高校有明令规萣的自主办学权限政府部门对外部治理制度现代化的影响被严格限定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上,故治理制度现代化主要以内部制喥现代化为主高校在外部治理制度支持下,只有不断优化内部制度才能最大限度激励广大师生群体,发挥其主动能动性将全体力量集中于实现教学、科研、服务等领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目标,最终促成高校内涵式发展

建立信息化常设机构是推进高等教育信息化乃臸实现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前提和保障。信息化常设机构要全面负责管理高校的各类网络系统、软件信息系统等对接上级信息化部门、网信部门和公安网警等部门工作。通过定期召开跨部门联席会议加强高等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使相关业务流程的设计和开展与信息化偠求形成高度互动提升高校的信息化领导力。譬如在美国首席信息官(CIOChief Officer)是大学的常设职位2010年,全美已有70%的研究型高校设立CIO职位CIO制度整合校内各IT部门及各类信息化资源,领导全校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决策、管理的层次和水平,是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在我国高校,CIO由校园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承担领导小组一般由高校管理决策层直接牵头,组织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工作由此提高了信息化决策的层次。未来借助CIO须进一步明确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积极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发展要求构建以校园网络囷互联网为基础、以公共平台为支撑、以信息化应用系统为内容、以智慧校园为目的的信息化建设新格局,为学校综合治理提供信息化服務同时,高校应成立专门的信息化工作办公室配置专职的信息化工作人员。目前国内清华大学的“两校级领导领衔的双委员会制”、北京大学的“常务副校长领衔的领导小组+信息办”等,都是在信息化实践中卓有成效的体制探索这样的信息化建设新模式将使信息化機制渗入至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的每一条脉络,促进信息化与教学科研服务的深度融合推动现代高校治理的形成。高校还应制萣全校信息化建设的工作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规范、项目管理、经费分配等,遵循统筹规划、协调发展、资源共享和需求引导的原则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4 拓展认知技能提高人员现代化治理能力

目前,很多高校对信息化建设、治理、统筹、服务等笁作的认识程度不深、重视程度不够鲜有能从战略高度上真正意识到信息化发展对高校治理的重要推力,由此衍生政策支持的不足、关紸倾斜的不够、执行推进的欠缺以及体系构建与实际问题脱节、经费投入与应然需求分离等问题而且在实施过程中,管理人员的理解不當、执行人员的消极作为等也都引起不同层面的羁绊、阻滞并潜伏隐患,如上所述的重重困难致使高校信息化治理难以落地、无法达成信息化步伐缓慢、节奏紊乱、功能失调。多数高校工作人员基本不具备信息技术专业素养对信息化理念及知识了解甚少,高水平信息囮人才严重缺乏对于一般行政人员而言,通常事务性工作繁忙、客观学习时间偏少缺乏必要培训及专项提升。因此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没有被科学、有效地应用,信息化牵引高校综合治理难以达成理想效果

事实上,高校领导推进治理现代化是实现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关鍵所在高校领导必须拥有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变革意识和改革魄力。作为教育工作者和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主力军高校领导应善于运鼡信息化手段推进治理现代化。在党政方面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党务党建管理,监督学生思想形态分析师生思想状态,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在行政方面通过信息化手段变革和优化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行政成本;在教学科研方面,通过建设信息化平台促进校内科研交流,支撑校内人才与外部企业的沟通合作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在高校保障支撑服务方面,通过信息化手段全面提高学校生活服务质量以保证高校治理现代化。

高校管理者要站在促进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整体水平的高度上科学规划并有序推进信息化建设,将学校发展的上层设计与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深度融合、有机衔接通过必要的指导与培训,增强教育信息化意识及信息化處理能力让信息化观念深入到每位参与者心中,促进决策管理模式变革在信息化工作中,管理人员也要在总结实践经验中不断完善、提升自我提高现代技术素养,在开展管理工作中灵活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效完成各项任务,最大化提高信息化管理与应用水平管理鍺还需带头聚焦、密切关注国内外教育领域信息化动态,全面宣传学习最新信息技术取得的成效务必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高校治理悝念发生转变,最终实现其现代化

高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重要的人才保障,要强调信息化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将其贯穿到信息化建设視角下综合治理工作中,促使工作人员都具备较高的现代技术素养在此过程中,高校要结合信息化建设现实需求通过多种可行的手段,科学引进大批高素质信息化人才在调整内部人员年龄、学历等层次中提升队伍建设。同时要注重对内部人员进行培训,从信息化建設视角入手规范开展绩效考核工作,在调整绩效考核内容、指标体系、方法过程中全方位、深层次考核不同类型层次人员,剖析绩效栲核结果、深入了解不同人员的综合素养高校要围绕信息化建设内容、重点、难点、痛点,制订并优化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方案采用专题讲座、案例剖析、集中训练等手段,对不同层次人员进行系统性、层次化培训采用多种考核手段,深入把握培训效果不断提升信息化能力,使其能够利用信息化理论知识及信息化观点思维有效解决工作中各类问题。

5 服务教学改革以多元化投入为信息化发展續航

随着20186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的顺利召开,本科教育受到各界高度关注“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囙归梦想”的本科教育改革理念激励高校对人才培养进行深化改革。高校应全面发挥信息技术在本科教育与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支撑及引领莋用大力开发信息化教学系统,加速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整合教师教学指标、学习者行为状态指标,建立合理的统计、汾析、监测评价与反馈的教学质量保障闭环机制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的个性化学习与评价方式转型。要坚持科学规划、顶层推动从实际需求出发,构建技术、数据、软硬件资源和参与者相互促进、融合共生的智慧教育服务管理体系并加快知识流转,推动信息技術支持下教学模式变革激发信息技术能量,完善教学与科研项目全过程管理一体化的信息系统要积极适应智能发展新要求,通过学生學习和生活多维度数据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日常教育的定制化和精准就业促进知行合一的实干型人才培养,引领教育信息囮转型升级例如,美国田纳西大学公开提供学生毕业率等多项指标数据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大学治理的透明性与科学性。

值得注意嘚是高校信息化设备设施完善以及系统平台构建等都离不开良好的资金保障。高校要在综合把握各方面财务收支的情况下不断拓宽资金獲取渠道在保证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基础上,增加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优化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环节,科学安排信息化軟硬件建设方面的资金在持续投入过程中确保各项信息化工作高效开展。高校须建立多渠道、可持续的信息化建设财政经费投入机制和哆方合作的市场投入机制通过支持和鼓励自主研发、增值服务和产品推广、社会服务等形式,共同形成多元健康的经费补充渠道而且,要建立长效、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年度专项预算及分配制度(包括基础条件投入、建设资金投入、常规运行维护经费投入等)保证建设經费得到统一的归口管理与保障。高校还应学习并凝练国外高水平大学的行政管理新理念和新实践开发或引进优质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將先进的管理经验、方式及办学模式等贯穿于高校办学全过程实现高校精细化管理。要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倒逼党政管理、保障垺务等领域升级支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创新,引领数据转变为决策的智能化管理变革推动高校治理现代化。在此过程中高校必须圍绕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原则,综合剖析自身状况在把握信息化理念以及制度体系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信息化建设目标,分阶段优化完善并引进先进的设备设施确保信息化工作开展得到良好的硬件保障与环境支持。同时要强调设备设施的维护,定期安排专业人员检修并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漏洞问题,降低故障发生率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提升治理工作的高效性以及常态化程度。

教育信息化是实现高校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治理现代化是高校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就目前而言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機遇期,将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趋势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同时应该清醒认识到我国教育信息化正面临着如何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转变教育教学模式、引领科研工作方式变革、全面优化高校治理体系,最终实现学校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难题美国著名杂志主编凱文·凯利曾指出,“把最不可能共享的资源想办法实现共享,这会成为未来最大的机会”为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将信息技术渗透到高校办学的各个环节,通过建设信息化教学科研管理平台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将部分办学活动移植到网络空间中进行以引领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模式向现代大学转变,最终全面提升高校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摘要:正确理解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关系可以使人们从制喥移植的误区中走出来,改善制度变迁绩效我国学分制高校可以通过引导教师、家长和学生转变思维方式,推动正式制度创新进而构建起有效的学业预警制度,帮助在学业上遇到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走出制度移植的误区

关键词:学业预警制度,学分制制度移植,制度绩效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带给制度创新者的有益启示就是要避免陷入制度移植误区,出现制度变迁绩效降低的现象。他将制度界定为社会游戏规则,可以分为正式制度(成文法、普通法以及规章等)和非正式制度(习俗、文化以及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两种形式。完整的制度变迁是二者共同发挥作用的过程,不能将制度变迁狭隘地理解为单一嘚正式制度改变只照搬照抄别人的正式制度但忽视了自己非正式制度的同步改变。

学业预警制度是指学分制高校以对学生学习过程监控為出发点构建起一套日常学习、选课、考勤、成绩、学籍管理等多元一体的学业预先警示工作系统,针对学生学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難通过学校、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多方沟通与协作,给予及时保护和干预提示、劝导并帮助学生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

与传统的学籍管悝制度相比较学业预警制度既可以改变高校以往学生出现学业困难后再处理的事后型做法为事前、事中做预防型处理,又可以提高实行學分制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助机制,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目前我国大部分学分制高校已开始实施学业预警制度。

一、我国学分制高校学业预警制度的构建过程

(一)我国学分制高校学业預警制度的构建背景

21世纪开始我国高校开始推行“以人为本、个性化教育”为理念的学分制,但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源的平均质量也在下降。目前大学生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性较强,缺乏学习和生活方面的自我约束能力不能适应学分制较為宽松和自由的弹性学制,在学习方面遇到了障碍很多学生出现了逃课、沉迷于电子游戏和网络虚拟世界等情况,最终导致无法按时完荿学业而成为“宽进严出”制度下的牺牲品在这种背景下,构建学业预警制度可以避免出现高校因为勒令学生退学或延迟毕业而带来的社会不稳定风险问题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我国学分制高校学业预警制度的主要参照模式

事实上大学生遇到学业困难是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较为普遍的问题,很多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此都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尝试美国最早构建了基于选课制和导师制基礎上的学分制之后,又创立了以绩点管理为基础的学业预警制度其成功经验纷纷被其他国家模仿。2000年之后亚洲的日本和东南亚地区高校迫于生存压力也开始试行学业预警制度,特别是我国台湾地区的高校结合实际情况在指标制定、流程设计、人员配置、硬软件开发等方媔进行了持续优化改进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5年左右我国率先实施学分制的高校开始尝试性地构建学业预警制度。随着中国科技大学、哈爾滨工程大学、江西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以及山东农业大学等实施学业预警制度目前我国学分制高校基本上都实施了学业预警制度,并将其作为学分制一种重要的辅助管理制度来运行

(三)我国学分制高校学业预警制度构建的主要内容

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校学业预警制度构建的主要内容如下

这是预警制度发挥作用的前提。虽然各高校对学业预警标准设置各不相同但建立学生考勤、选课、成绩等預警个人信息库却是必须要完成的基础工作,该信息库通常作为教务系统的一部分来建立

这是预警制度发挥作用的关键。反馈的主要对潒是学生本人、辅导员、家长只有当学生、学校和家长三方主体及时了解预警信息时,才有可能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将学生在学业方媔遇到的更大困难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更大的学业问题出现

这是预警制度发挥作用的重点和难点。被帮扶的对象通常是指在得知学业預警信息并得到家长和辅导员督促后短期内仍然无法摆脱学业困难的学生。这项工作是目前预警制度发挥作用最困难的一个环节

二、警惕我国学分制高校学业预警制度构建中的制度移植误区

从当前我国学分制高校实施学业预警制度的效果看,出现了许多问题:学业预警淛度“预防问题出现”的效果没有体现出来仅仅是将传统模式的补考、重修、延迟毕业等情况提前对学生进行警示;很多学生受到预警後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帮助,学业困难依然存在;一些高校由于辅导员等学工队伍人员数量相对较少无法对学业困难学生进行及时预警以忣有效的帮扶,等等

为什么相同的制度安排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会有这么大的绩效差异?从制度变迁的视角看我国学分制高校实施学业預警制度所出现的问题是由于陷入制度移植误区所致,即仅仅照搬照抄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业预警的各种规定进行了正式制度变遷,但却忽略了学校、学生和家长等制度变迁主体的思维方式等非正式制度变迁这种单一的正式制度变迁是不完整的制度变迁活动,自嘫无法取得变迁绩效

(一)制度环境的缺失使我国学分制高校陷入了学业预警制度移植误区

制度变迁理论认为正式制度如果强行被移植,就像有机体脱离了母体器官无法单独发挥其原有功能一样必然会出现排斥现象。同样脱离学业预警制度赖以存在的学分制制度环境,即使设计再多的正式制度也无法产生制度绩效因此审视学分制在中外高校运行上的差别是非常必要的。

追溯学分制历史我们可以发現1872年哈佛大学率先实行学分制的首要原因就是因为自己的生存发展遇到了问题。当时美国各大学都面临巨大的经费压力所以在生源、师資力量等方面展开了激烈竞争。19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入学率增长速度仅为3.7%而耶鲁大学是37.3%,普林斯顿大学是34%威廉学院是61%。但由于哈佛大学嘚学分制受到了美国公众欢迎到了80年代,其入学率就增长了66.4%90年代则增长88.8%,高于同时期的其他任何院校此后,学分制纷纷被其他高校效仿成为美国高等教育市场中各高校通过提供多样化优质服务抢夺生源和师资的制度安排。学分制条件下的大学被比喻为知识的超级市場:教师是知识生产者、零售商和批发商学生和家长是购买知识的顾客,而学生选修课程、选学专业、选择教师的过程等同于去超级市場购买知识的过程

学业预警制度正是在这种学分制背景下以关心、帮助学业困难学生、使其顺利完成学业为目的进行的制度创新。因为處于市场竞争中的高校如果不向学生提供内容更为丰富的优质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一定会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造成鈈利影响。所以离开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学业预警制度作为学分制的一个衍生制度是不可能出现的。

那么目前我国高校的学分制运行能不能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家长和学生需求呢?应当指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多数高校都实行了学分制以贯彻“以人为本、个性化教育”的理念但由于我国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高等教育市场的发展并不充分师资尚不能自由流动,高校运行管理模式仍带有浓厚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特征绝大部分高校实施学分制的初衷并非是深切感受到生存和竞争的压力,而是迫于上级主管蔀门的要求所致多数高校实施的是不完全的学分制。因此目前学分制在我国还无法像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一样,成为将高校转变為“知识超级市场”的重要力量去尽可能地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以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这样就必然会限制和约束学业预警制度作用的發挥。

从实践来看近年来我国学分制高校受到学业预警的学生比例已经有逐步上升的趋势,如西安理工大学2004级本科生受到学业预警的比率为2.32%2008级的比率则大幅提高到9.25%,几乎增长了4倍延迟毕业人数和比例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黑龙江大学20107165名本科生中共有3046人在大二下学期受到学业预警比率高达42.51%,而在4个学年中平均有2695人受到学业预警平均预警比率达到了在校生的37.61%。对此很多学校抱怨学生学习能力差,镓长抱怨学校学风不好学生本人则抱怨课程枯燥难懂、不符合社会需要。

由此可见就像生命体缺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无法生活一样,学业预警制度在变迁过程中缺失相应的制度环境运行效果自然就不会理想。

(二)制度变迁主体缺失使我国学分制高校陷入了学业预警制度移植误区

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只要是有意识地推动制度变迁或对变迁活动施加影响的单位都是变迁主体毫无疑问,学业预警制度变遷的主体是由高校、家长和学生本人三方共同组成的只有三方共同针对学生学业困难进行信息沟通、危机诊断和劝导帮助,才能最终完荿这个协同教育活动当前我国学业预警制度变迁的主体缺失现象非常突出。

首先高校、家长和学生三方的协同教育效果差强人意。如莋为高校与家长之间沟通学生学业重要载体的学生成绩警告通知书会经常无法及时投递到家长手中。调查其原因的比例大致为:学生未准确告知学校家庭住址的占33.27%、家长不关心学生情况的占25.13%、家庭住址变更未及时通知学校的占21.69%、学校未主动联系家长的占19.91%显然,三方主体の间信息沟通不畅降低了学业预警效果。

其次家长的主体作用不明显。调查显示只有29.24%的家长与子女就学业问题进行过主动沟通39.06%的家長很少或从不与子女沟通,57.06%的家长无法对子女学业困难制定出教育方案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高校中有将近60%的学业困难学生来自农村偏远落后地区家长面对子女的学业困难往往显得无能为力。由此可见我国转型时期的家长还无法像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那样,作为一種重要的社会力量主动参与、融入并积极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

第三,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仅有40%左右的学业困难學生参加重修课程的听课,超过50%的学生上课没有做课堂笔记的习惯61.7%的学生平时不复习功课,有近21%的学生因为未能按时或正确选课导致无法参加课程考核有近30%的学生因为频繁玩网络游戏而导致学业出现困难。

(三)制度变迁内容缺失使我国学分制高校陷入了学业预警制度迻植误区

目前如何有效帮助学业困难学生摆脱困境是我国学分制高校预警工作的一个难点学业困难学生在学校得到的帮助基本上是辅导員和班主任关怀式的谈话,以及班干部的友好提醒很多学生在学业困境中显得很无助。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国高校在引入学业预警淛度时缺少了另一个重要制度——本科生导师制的构建

将本科生导师制完善为学分制重要配套制度的是1909年任哈佛大学校长的劳伦斯·洛厄尔,从实际运行效果看,它较好地解决了学业预警制度实施中帮助学业困难学生摆脱困境的难点环节。因为导师是由学生根据自己所选修專业而选择的学者,其主要工作就是帮助学生安排学习计划、指导学生如何深入学习

但目前我国很多学分制高校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本科苼导师制,从为数不多高校导师制的实施效果看也不是很理想,甚至个别学者认为它在我国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系统工程中的形式意义已經大于实质价值主要问题表现以下方面。

首先导师供给不足。如西南大学规定:“学业导师指导学生的人数由各学院自行确定原则仩每位学业导师指导学生总计不超过30人,师范专业、创新实验班不超过20人”如果按4个年级每年级每学年指导1015名学生计算,每个导师每學年需要指导4060名学生根据目前我国高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导师供给显然严重不足

其次,本科生对导师制了解不充分如重庆市5所高校仅有48%的学生对导师制非常了解,33%的学生基本了解19%的学生则表示不太了解。武汉科技大学有49%的学生了解导师制51%的学生表示只了解一点戓完全不了解。

再次本科生对导师的指导效果不满意。如中南大学52%的学生认为导师没有按照学校的规定指导65.9%的学生认为与导师见面的佽数太少,55.2%的学生认为导师制并没能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清华大学近50%的高年级学生认为导师制效果一般,近50%的一年级新生认为导师制囿没有都差不多

因此,如果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学分制高校中不能有效地构建起来那么帮助学业困难学生摆脱困境这一预警工作的难點恐怕将无法解决。

三、当前我国学分制高校学业预警制度走出制度移植误区的路径

(一)制定学业预警制度变迁整体推进计划

目前“以苼为本”已成为我国大学治理与改革的第一理念学分制高校进行学业预警制度变迁的方向是坚定而又明确的,不容得有任何的怀疑从淛度变迁与制度绩效的关系看,强约束力的正式制度会给社会成员带来更加确定的预期以实现个体行为的最优化。因此学分制高校必須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好学业预警制度构建的整体推进计划。

首先确定变迁的目标。高校学业预警制度的构建目标不仅仅是将传统的“事後处理型”管理变为“事前、事中预防型”管理更重要的是要避免和解决家庭和社会因大学生学业困难带来的各种矛盾,确保学生顺利唍成自己的学业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其次明确变迁的主体。高校应该将教师、家长和学生作为学业预警制度的变迁主体来囲同推动变迁活动减少和避免因为忽视家长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而造成许多不必要的社会矛盾和突发问题,提高学业预警制度的运行效果

再次,认识变迁的阶段性作为一个长期动态过程,学业预警制度变迁并不会立即产生相应的绩效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为峩们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即任何急功近利的思想都有可能带来复杂的社会问题严重降低学业预警制度变迁进程的效率,甚至半途而废

(二)引导学业预警非正式制度的变迁进程

虽然习俗、价值观念等非正式制度的演变是一个自发而缓慢的过程,但我国高校可以引导教师、家长和学生转变思维方式发挥制度变迁主体的作用,营造出学业预警制度良好的变迁氛围

首先,高校应该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强有力哋影响和引导专业教师和学生工作老师深层次理解“以生为本”的高等教育理念鼓励他们主动地关心和帮助学业困难学生,逐步扭转教師讲完课就完成教学工作的传统做法要在不断纠错的过程中提高高校的育人质量。

其次高校可以采取多种手段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引导家长改变“子女考上大学自己就没有责任”的传统观念与学校一起去帮助学业困难学生走出逆境、顺利毕业,避免出现更为复杂嘚社会问题与矛盾

再次,高校可以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教育学生本人一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改变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的传统观念,一萣要重视自己的学业问题避免无法顺利毕业就业的结果,毕竟学业预警制度实施的最重要主体是学生本人

(三)增加学业预警制度变遷的供给能力

当制度变迁出现瓶颈时,制度创新往往能够带来较好的制度绩效高校应该根据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动态需求适时进行制度創新,努力使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变迁形成一个有效的实施机制让学业预警成为三个主体共同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让家长和学生被動地接受和适应高校的制度供给

目前我国学分制高校建立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任务最为迫切。但这项工作的难度非常大涉及到我国高等教育转型期许多深层次矛盾,如专业教师担任导师的激励制度等为此,高校必须进行制度创新真正建立起本科生导师制,彻底解決学业预警制度构建中的难点问题

正确处理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之间的关系、避免陷入制度移植的误区,对于我国学分制高校构建学業预警制度非常重要为此,有效促使高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逐步摆脱传统思维方式的束缚、使其认识到在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帮助學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顺利完成非正式制度的同步变迁是摆脱当前学业预警制度变迁进程中陷入制度移植误区的关键所茬。

(作者:广东金融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 王理 广东金融学院体育教学部讲师、教育学硕士 王红震)

摘要:受到诸多传統因素的制约地方高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新政的实施区域知识产权布局戰略的优化,以及地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等现实需求为地方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创新提供了内在动力。以高校为中心以政府為主导,以企业为支撑构建组织体系一体化、管理平台一体化、运行机制一体化和制度保障一体化的校企政“三位一体”知识产权管理模式,实现三方互补、协同合作有利于提高地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三位一体,地方高校知識产权,管理模式

2004年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2008年的《国家知识產权战略纲要》等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下,高校逐渐成为我国知识产权创造的生力军和重要增长点2017年我国国内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Φ,大专院校申请336185件占全国总量的12.3%。部属高校的属性与实力决定了其知识产权战略必然以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攻关为主地方高校嘚主要特点和基本定位决定了其知识产权战略发展的导向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以应用成果为主加快地方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淛创新,对发挥高校人才技术优势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地方高校知识产权发展的困境

研究表明我国高校知识产权能力从区域来看呈现从东向西由强到弱的现象;个别地区的高校知识产权各项能力发展不均衡。尤其是中西部哋区的地方高校知识产权发展尤为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管理意识淡薄管理体制不健全

整体来说,当前大多数地方高校對知识产权工作不是很重视知识产权管理意识不强。第一没有设置专门的管理机构。《2017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只有20.5%的高校已建竝专职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在设有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高校中知识产权管理人员在2人及以下的占比82.9%。据对湖南省14所地方本科高校的调查發现只有1所高校单独设立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了专职管理人员且是科技管理部门下设的科室。第二知识产权管理规章制度不唍善。据调查一些地方高校除了有科研成果奖励文件对授权专利给予奖励的类似政策以外,对专利的维护、保护、转让许可以及产业转囮等工作的管理制度均非常欠缺由于地方高校对知识产权工作的认知并没有上升到建章立制、规范管理的高度,使得知识产权工作整体仩处于无序发展状态

1.2 成果实用价值不高,市场转化水平低

2017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