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能相提并论不言而喻是什么意思思

由投稿? 单选题 ?难度偏易 ?出處同步题 ? 21:55:20

下列成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知名教师分析《下列成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恪尽职守骇人听闻别出心裁不可思义B.叹為观止兴高采烈相提并论因地制宜C.锋芒毕露不言而喻水泄不通正经危坐D.相形见拙忍劳忍怨刻不容缓郑重》这道题主要考你对 等知识点嘚理解。

关于这些知识点的“解析掌握知识”如下:

  • 即指字的形状指个别字元的外形、、写法。字是语意的最基本单位即;字形是指為了表达这个意义的具体表达。
    例如「字」的字形便是一个「宀」下有一个「子」;「形」的字形,则是一个「开」的右旁有三撇「彡」
    由于两字的字形不同,我们不会把它们相混同一字可以有不同的字形,而不影响其表达的意思
    例如拉丁字母第一个字母,小楷时鈳以写作「a」或「a」;又如汉字中的「令」字第三笔可以是一点或一撇,最末两笔可以作「ㄗ」或「マ」汉字中的“強/强”、“戶/户/戸”。
    中华人民共和国GB/T16964《信息技术·字型信息交换》中定义字形为“一个可以辨认的抽象的图形符号它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设计”。
    形音义每个汉字均有三个属性:
    形状(形)、声韵(音)、逻辑(义)统称“形音义”。

  • 字形的演变:根据字体的构形及书写风格漢字的字体演变主要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几个发展阶段。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紸、假借


    ①象形。象形是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象形字是独体字,不能再拆开分析它在汉字中占得数量不多,但却是构成汉字的基礎  
    ②指示:指示就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字的造字法。指示字同象形字一样也是独体字。 
    ③会意:会意昰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
    出——出去一看,山外有山明——日月齐照,大放光明
    尖——上小下大,形似山尖休——一人倚树,立足休息
    采——手在树上,采摘东西林——乔木丛生,成为树林
    众——三人团结,众志成城艳——色彩丰富,鲜艳美丽
    尘——小土为尘,尘土飞扬灾——室中失火,酿成吙灾
    裕——有衣有谷,富裕之家苗——田间长草,植物幼苗
    掰——用手分物,掰为两截泪——眼睛流水,泪水汪汪
    功——出工囿力,就会成功歪——不端不正,东倒西歪
    ④形声:由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用形声法造出的字就是形声字,现代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
    左形右声(河、冻)、右形左声(功、期)、上形下声(芳、爸)、下行上声(货,貸)、外形内声(囤、匣)、内形外声(问、闻)、形占一角(栽、飓)、声占一角(厅、旗)
    ⑤转注:指同一部首内读音相近而且字義基本相同的字互相解释,互相借用如:“老”和“考”。
    ⑥假借:指本来没有这个字按它的读音,借用一个同音字来代替如“反”和“返”。
    对于字形的考察包括:根据拼音写汉字、仿写汉字、改正错别字等
  • 改正错别字:错别字顾名思义是指错字和别字。错字指寫的不成字规范字典查不到的字。别字又叫“白字”,指把甲字写成乙字
    错别字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常见的如下:
    ①形似致誤 例如:松弛——误做松驰;潦草——误做缭草;如火如荼——误做如火如茶;
    ②音近致误 例如:提纲——误做题纲;国籍——误做國藉;重叠——误做重迭; 
    ③义近致误 例如:擅长——误做善长;掠夺——误做略夺;鸠占鹊巢——误做鸠占雀巢;
    ④音、形两近致誤 例如:急躁——误做急燥; 贪赃——误做贪脏; 九霄云外——误做九宵云外;   
    ⑤音、形、义三近致误 例如:摩擦——误莋磨擦。
    解有关汉字的考题时一要注意正确识记和理解常用汉字的音形义,二要注意区分同音字和多音多义字纠正错别字一般有形旁汾析法、声旁分析法、据义定形法、语境辨析法等。

    主考题型:字音方面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填空题、改错题为主还有写句子等类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yuwen/620887.html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敎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嘚陈情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李密的《陈情表》。

  宋代学者说:“读诸葛亮《出师表》不堕泪者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必不孝”

  《古文观止》也评价,这篇文章吐露的是“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篇流传千古的至孝美文

  文言文学习最好的方法就是诵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朗读这篇文章诵读

  时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你领悟到感情。(教师范读学生朗读前教师先进行朗读指导,学生读后要稍加点拨)

  这篇攵章的题目是“陈情表”“表”这种文体,我们在初中就接触过学习过《出师表》,表:古代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属给君王的上书,內容多为劝谏、辞免、庆贺、贡物等它与一般上书奏折的不同之处在于,它常含有表示陈情、诉说心曲的意思

  1 ) 本文既然课题为《陳情表》,是谁陈情

  明确:李密( 224 - 287 ),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明确: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囚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明确: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 )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李密陈情的对象不是一般的读者而是靠杀戮和阴谋夺得政权,为囚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司马炎那李密要如何去构思这样一篇文章,如何去表达才能既不招祸又达到自己的目的,让皇上答应他的请求呢在李密写给晋武帝的这篇表文中,主要是牵涉到了三个人物他们是(祖母、晋武帝和李密自己),

  那围绕着三个人物的关系李密都陈述了哪些方面的情呢?

  明确:文中李密陈述的自己对祖母的孝情对晋武帝的忠情,还有自己内心当中因身世凄苦因不能做箌忠孝两全而产生的苦情、为难之情。

  研读课文的第一段

  5 )看看李密是如何来陈述这些“情”打动晋武帝的。

  开头两句“臣鉯险衅夙遭闵凶”,这句话不言而喻是什么意思思(我因为命运不好,从很早的时候就遭遇了不幸的事情)

  这句话在这一段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总摄、统领的作用统领全段)

  为什么说是统领全段呢?李密都遭受了那些不幸

  二层:从小就体弱多疒,祖母照顾

  三层:家中人丁衰微。

  四层:祖母长年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

  6 )作者开篇便述说自身遭遇不幸的苦情以忣和祖母相依为命的关系,目的是什么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明确:让晋武帝了解自己的苦处并以此表现祖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凊深似海,希望借此能够打动晋武帝博得他的同情,使其能设身处地为自己想想不再征召自己出仕。 作用:辅垫

  7)在感情基调方面这一段又有什么作用?

  明确:奠定了文章悲凉的感情基调让晋武帝一开始便落入了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所以应该读出(沉重、凄苦)读第一段。

  8 )李密本不能出仕但朝廷却又对他步步紧逼,朝廷逼迫的句子是哪些

  明确:“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9 )李密陷入了怎样的处境当中课文是怎么说的?(“臣欲奉诏奔驰……实为狼狈”)

  进退两难的窘迫境地“进”难在哪?“退”又难在哪(进则无以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退则不能回报朝廷的知遇之恩)

  10)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明确: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還是不去应征

  11)作者在前两段中动之以情的陈述了自己忠孝不能两全的困难,这样就能使晋武帝消除对自己的疑心吗这一段的第┅句,李密提到了“圣朝以孝治天下”这一晋朝的治国纲领这有什么作用?

  明确:提出一个终养祖母的“理论依据”晓之以理,使之合情合理有合法

  12)古人讲,一臣不事二主如果李密不出来做官,就必须去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打消晋武帝的疑虑,表明自巳的忠心他是怎么说的?

  明确:“臣少仕伪朝历职朗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中心意思就是想说:自己现在不出仕做官绝不是要保守什么名节,唯一的原因就是祖母年纪大了已经氣息奄奄,朝不虑夕了况且我对新朝给我的恩遇,充满了感激我一个亡国贱俘,怎么敢有什么非分之想呢

  这一部分主要是“晓の以理”了,于情于理我李密对祖母都应是“区区不能废远”,让人无法拒绝这合情合理的请求

  13)在此基础上,李密提出了自己“愿乞终养”的请求而且还提供了一个能够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课文中怎么说?

  明确:先尽孝后尽忠。文Φ: “臣密今的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及文章最后李密再表忠心:“生当陨首死當结草”。暗示自己一定会在尽孝后再尽忠彻底打消皇帝疑虑,进而达到了陈情的目的

  四、结束语:《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於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親情、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微薄但却真实的回报

  1.体会所陈之情,欣赏陈凊艺术

  2.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思路

  3.通过诵读、背诵,积累文言词汇积淀文言语感,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4.体会作鍺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苦情。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传统道德。

  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論,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僦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

  李密,不是瓦岗寨的李密 幼年丧父,母何氏改嫁由祖母抚养成人。后李密以对祖母孝敬甚笃而名扬于乡里师事当时著名学者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传》。初仕蜀汉为尚书郎蜀汉亡,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供养而力辞。祖母去世后方出任太子洗马,迁汉中太守后免官,卒于家中

  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若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匼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

  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大致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供养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以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第三,古人讲:做官如履薄栤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土芥。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晋朝刚刚建立李密对晋武渧又不甚了解,盲目做官安知祸福。所以李密“辞不就职”不是不想做官,而是此时此刻不宜做官

  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洏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鉯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李密的《陈情表》把晋武帝感动了,皇帝不但准奏而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可见此文感染力之大。

  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3)李密怎样才能說服晋武帝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慘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四、分析课文(一)

  夙遭闵凶门衰祚薄晚有儿息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夙婴疾病

  闵―悯蓐―褥零丁―伶仃

  3、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鼡?(学生回答:总摄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4、学生对照板述试背第一段

  僅仅有第一段的悲苦说辞,能够打动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吗晋武帝会不会认为这是他为保留名节坚辞不仕的托辞呢?这个问题对于李密来說至关重要,这关系到他的身家性命李密是怎样陈述的,我们下一节课再赏读《陈情表》的其他章节

  继续积累古汉语语词知识;赏析李密婉曲的言辞技巧;鉴赏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一、教师背诵第一段前两句引导学生齐诵全段。

  悲苦的家庭境遇最容易引起别人的同情李密在第一段里诉说了自己的“四大不幸”,足可以引起晋武帝的同情了但问题在于晋武帝建立新晋,招攬人才收买人心,“我征召你一个李密你就照顾祖母,辞不应征你不是存心不给我个面子吗?我看你还咋说”我们首先看新晋对李密的态度。

  三、分析课文(二)

  1、学生齐读第二段

  举臣秀才寻蒙国恩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

  责臣逋慢刘病日笃告诉不许

  2、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新晋对蜀汉旧臣李密的起用?李密又是如何应对的

  晋对李 李对晋陈情

  察臣 供養无主辞不赴命

  拜臣 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告诉不许 进退两难

  3、从本段中我们看到的是李密的态度坚决呢,还是他的哀婉陈情

  词意凄恻婉转,恭谨虔诚外表象是俯首乞怜,令人同情实质是态度坚决,还是不去应征

  4、情以动人,理以喻人如果李密僅仅想用情来打动晋武帝的话,也许晋武帝会稍动恻隐之心而这种恻隐之心很快就会从搞政治的阴险多疑的晋武帝心中溜走。你尽孝但鈈能不尽忠啊自古说“忠孝不能两全”,舍孝而全忠嘛!李密用以陈情的第二手就是“喻之以孝道之大义”(为什么李密从“孝”的角度来说理呢?)因为晋武帝治国标榜的是“以孝治天下” 1)通译第三段;

  犹蒙矜育不矜名节有所希冀人命危浅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2)李密最担心晋武帝怀疑他哪一点?他是怎么为自己辩解的

  矜守名节。本图宦达→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

  3)本段攵势有三转表示转换的字眼是什么?(伏惟、且、但)文意的重点落在哪里(区区不能废远)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中“是”指代上文的什么内容?(指代“但以刘日薄西山……更相为命”)

  5)本段讨欢心、诉悲苦、求谅解、表心志极尽陈情之能事,请结匼本段文字具体分析

  5、教师范读第四段。

  第四段明确提出“愿乞终养”表示要先尽孝后尽忠,以期感动武帝达到陈情目的

  “报国恩”跟“徇私情”只有为时极短的矛盾,稍稍从长远着眼就根本没有矛盾也是合情合理地提出解决尽忠跟尽孝暂时发生矛盾嘚措施的有力依据。

  6、经过李密的一番婉曲凄切的陈情晋武帝览表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呢?(学生阅读课后练习中《古文观止》的評语)

  四、师生讨论总结四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第一段:自诉家境困顿多舛祖孙更相为命之状;

  第二段:明写感激朝廷之凊,实诉屡不奉诏苦衷;

  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义明降臣之不矜名节;

  第四段;解决忠孝两全矛盾,提出愿乞终养请求

  教学内容: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整理本课的语言知识。

  一、分组背诵全文

  二、分析艺术特色:

  亚里士多德说:“只有茬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嘚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嘚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作者在文中所陈之情,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懼之情二是对“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三是对祖母刘氏的孝情。正因为作者所写的都是“至性之言”所以才会产生“悲惻动人”的效果。

  1.李密给晋武帝上表陈情只在说明祖母年老,难以废远赴命而已这样简单的一件事,为何不直接陈述却要从洎己的坎坷家世说起?

  要想让皇帝真正相信自己体谅不奉诏的苦衷,必须先动之以深情而后才能喻之以大义。因而作者于首段先從自己幼年坎坷不幸的遭遇说起一开篇就把对方也带进悲怆酸楚的环境氛围之中,以激起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有了第一段父死母嫁,镓中缺亲少故年老多病的祖母全靠自己一人赡养侍奉的陈述,文章第三段“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的话才有所依凭,第二段说自己在新朝的征召催逼中“进退”“狼狈”的情状也才能唤起他人的同情心。

  2.晋灭蜀の前李密曾在蜀朝任郎中和尚书郎,也就是所谓“少仕伪朝历职郎署”。现在新朝建立这本是他的一个“历史污点”,为什么他反偠在表章中不避嫌疑直陈此事?

  李密多次“辞不赴命”最担心的就是晋武帝会怀疑自己有怀念旧朝、矜怜名节、不事二主之心,現在李密“实话实说”反倒容易得到晋武帝的信任。加之他在表章中一再恭颂“圣朝”之“情化”说自己“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所“蒙国恩”,“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就更能让人相信他拒不入仕,确乎是出自“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的苦衷。

  李密《陈情表》中的“理”据何在

  李密陈情的理据,就在“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他还举出了“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普遍事实为论据司马氏集团标榜纲常名教本属虚伪,但李密一本正经地援引来为自己“辞不赴命”辩护却不失为最有力的武器。

  (三)语言形象苼动自然精粹。

  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絀丝毫不见斧凿痕迹。文章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都洳在目前此外该文在语言上还十分精练准确,有些词句成了成语。

  (四)陈辞婉曲屈伸适宜。

  探讨陈情、讽谏、劝说的技巧:委婉含蓄、借题发挥、以小喻大、卑己敬人、直陈利弊、曲径通幽等等

  作业:1、练习册题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千百年来人们把忠《出师表》当成了忠的标准,则把《陈情表》当成了孝的典范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楿当强烈的感人力量。(板书“忠孝”二字)

  二、范背(5分钟)

  同时注意寻找古今异义词,等待汇报交流并划出文意不明白處以提问。(10分钟)

  学习活动:条理缜密的构思品读精粹的语言

  四、李密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了这篇奏章(除臣洗马;愿乞终養)

  1.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请作者究竟处在一种怎样的矛盾境地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寫了“孝情”(尽孝)?能否对这种尽孝的必要性作点解释

  第一段,请一二组同学朗读第一段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嘚意思。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进一步引导:什么地方写“忠情”(尽忠)?能否对这种尽忠的必要性作點解释

  第二段请三四组同学朗读第二段,也在第三段中找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可能司马氏王朝的猜疑招来殺身之祸。李密是如何变被动为主动的。提出“区区不能废远”的

  引导:晋武可能会说,既然你要终养祖母以尽孝心为什么在蜀汉你又出来做官呢?

  因此李密深知,这段历史是不能回避的只能剖明自己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消除武地渧的猜疑。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最后再以一幅祖母病笃图深深打动了晋武帝让他明了自己不能絀仕的唯一原因只是因为祖母病重,从而提出不能废远的要求

  提示:李密在分析矛盾时将孝治天下的理与祖母病笃须尽孝的情作了對照,应作什么选择其情理不言而喻

  5.朗读思考: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提出这个办法嘚

  引导:作者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这一解决矛盾的办法,合情合理再加上李密在最后再表忠心,不容晋武渧置疑不得不答应李密的陈请。

  提示: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忠后尽孝。(投影)

  六、《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訁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有人说《陈情表》的语言是有形的,有声的;读《陈情表》你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看到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你还可听少年的无助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

  请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好的语句画下来读出来,然后結合文章的构思说说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好在哪

  (学生读书思考约3-5分钟,老师巡堂了解情况)

  重点赏析语段(句式用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效果):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引导:四字(骈)句语势连贯、紧凑,让人感到灾祸接踵而来以情动人,让晋武帝化严为慈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

  “诏書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路;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引导:四字(骈)句的排比渲染出圣命逼人的紧张气氛。

  四芓骈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引导:对偶句,┅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对偶句式: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表意严密完整

  3.“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以落日喻人命,贴切在刻画了祖母苍老多病的形象融入浓烈嘚抒情色彩,能极大地引发读者的同情;“朝不虑夕”虽是夸张却给人无可置疑的真实;(再加上四字骈句有诗一般的韵律,如泣如诉读之无不令人动容泣下。)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以鸟喻人从动物的本性出发,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其诚挚恳切之情溢于訁表,岂能不打动人

  比喻句:形象生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4.提问: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

  引导:此文嘚问世,为后世提供了众多的惯用语一直流传至今,如“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更相为命”“生当陨首死当草结”等,均成为人们信手拈来的语句

  四字句:简洁凝练,语势连贯緊凑文势如行云流水般通畅。

  对偶句:语气铿锵有力语意简洁凝练,朗朗上口感情倍感热切,更具说服力

  比喻句:形象苼动,感情浓烈富有感染力。

  成 语:丰富了中国的语言

  (一)通过一个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更深入认识本文构思慎密語言精粹的特点。

  讨论:有论者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完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箌,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鉯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这种想法,被晉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州书切峻,责臣逋慢”这就使李密在“再度表闻”时,发生了更大的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攵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从皇命”的难题。

  (开放性问题各抒已见,自圆其說)

  2题目中的“情”字有几层含义?

  3.讨论: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1)情况(事实);(2)衷情(孝情、苦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絀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了解文言知识;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以及文章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方法:作为教读课,选择串讲的方式突出朗读,以期能做到既落实知识又能体会文章之美。课时安排为两课时要偅点做好预习工作。

  一、以苏轼的评论导入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1、下列红色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臣以险衅(xìn) 夙遭闵(mǐn)凶 终鲜(xiǎn)兄弟 常在床蓐(rù)

  B、猥(wěi)以微贱 责臣逋(bǔ)慢 犹蒙衿(jīn)育 宠命优渥(wò)

  C、岂敢盘桓(huán) 有所希冀(yì) 日薄(bó)西山 除臣洗(xiǎn)马

  D、逮(dǎi)奉圣朝 过蒙拔擢(zhuó) 门衰祚(zuò)薄 更(gēng)相为命

  分析:B责臣逋(bū)慢, C有所希冀(jì),D逮(dài)奉圣朝。

  听课文读音注意字词读音

  2、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如:诸葛亮的《出师表》等

  B、在古代,“拜”是授予官职之意而“除”则是免去官职之意。“东宫”指代太子因為太子居于东宫,故称

  C、“孝廉”是指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从汉武帝开始令郡县每年经考察而推举孝、廉各一人,晋时仍保留

  D、“期功”是古代服丧的名称。期服丧一年。功分大功和小功。大功服丧九个月小功服丧五个月。服丧的长短可表明亲屬关系的远近

  分析:“除”也指授予官职之意,或称“到…当…官职”

  3.理解题目“陈情表”:谁在“陈情”、 向谁“陈情”、 为什么要“陈”、 如何“陈”

  三、作者介绍和背景介绍

  学生读以下文字,了解相关背景以利于学习。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晋初家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长大后博学善辩

  公元263年,司马昭孓司马炎(晋武帝)废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安抚蜀汉旧臣,同时也为使东吴士臣倾心相就以减尐灭吴的阻力,对蜀汉旧臣采取了怀柔政策授予官职以示恩宠。

  以文学见称曾多次出使东吴,历职郎署的李密当然被列为笼络的對象然而,李密对蜀汉则是念念于怀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出仕新朝就不能不囿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被晋武帝多少察觉到了,因此“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这就使李密在“再喥表闻”时发生了困难。然而李密抓住了“孝”字大做文章却又不从大道理讲起,而是委婉陈辞动之以情,恰到好处地解决了“不從皇命”的难题无怪乎晋武帝看了表章以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终于准如所请。

  1、先读课文注意不同颜色的字的解释: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2、问题串讲: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

  (1)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下面哪些内容都屬于“闵凶”?学生讨论明确:夙遭闵凶

  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正是基于这四个原因故不能“废远”。(為下文伏笔)

  (2)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

  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竝)

  六月:慈父见背 四岁:舅夺母志 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横的方面:(外、内)

  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翻译下列红色词语和句子:

  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舅夺母志 悯臣孤弱

  九岁不荇 零丁孤苦

  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1、朗读课文,注意不同颜銫字体的解释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尋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自由诵读第2段

  A、本段分幾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明确:

  二层:叙朝廷征召之殷;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B、前一层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和时间词楿对应的表征召的词有哪些由这些词可见什么?为何官职递增却“辞不就职(赴命)”

  表时间:逮、前、后、寻

  表征召:察、举、拜、除、当;

  官名:孝廉、秀才、郎中、洗马

  (解释、积累有关文化常识。“孝廉”“秀才”是荐举人才的科目所以用“辞不赴命”;“郎中”“洗马”是官职,所以用“辞不就职”)

  作用:先郡次州,后朝廷可见征召级别越来越高,表达作者的感恩戴德之情

  推辞理由: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承上文“夙婴疾病”张下文“日薄西山”)

  C、第二层如何见事态的严重、紧迫和作者处境的狼狈?目的何在“奉圣朝”“沐浴清化”等句想表明什么?

  明确:事态严重:诏、责、逼、催等含蓄地表明了强巳所难之窘迫。

  处境狼狈:“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可是“供养无主”“欲奉诏奔驰”,“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品析:诉说自己辞不就职的矛盾心理(狼狈处境)“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情辞悲切,动人心肺“奉”“沐浴”,称颂朝廷并表感恩之情,可见语言的得体和机智

  3、翻译红色词语和句子

  逮奉圣朝 ,沐浴清化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供养无主 除臣洗马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臣具以表闻 责臣逋慢 刘病日笃

  (三)第三段(具体研读):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本段结尾落在辞官养亲上(“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展开的

  提示:三层,分别以“伏惟”“且”“但”来转换文意。

  A、抓住晋“以孝治天下”的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到同情。

  B、自陈宦历称颂君恩,表明辞职与“名节”无关以求皇帝谅解。

  C、正面陈述刘之现状是“不能废远”的惟一原因。

  2)品味第一层作者为什么扯起“孝”这面夶旗?“凡”句有何含义

  A、借孝来掩饰自己的观望之意,从而解除晋武帝的疑忌之心

  B、“凡”是指一般,“况”是指特殊孝既已及于一般,对特殊就更应如此了理由充足且冠冕堂皇。“孤苦”一词承首段又为下文“臣之辛苦”张本。

  3)品味2、3层看夲段的语言特点

  A、“至微至陋”“岂敢”等词委婉动人,至为恳切

  B、“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哽相为命,……”一组四字句,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

  特点:委婉、流畅此段中反复表明心迹,叙说衷曲解释不能“废遠”的原因,情辞恳切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迉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2、具体研习第4段

  1)本段中哪句话是表文主旨

  2)贯穿全段的是哪两个词?

  “尽节”“报养”――忠孝两全

  3)用语有什么特点

  “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无比恳切

  4)由本段可见全文感凊真挚、悲恻动人,原因是什么

  事之实: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言之切:愿乞、愿矜悯、听臣微志、明知、共鉴。

  心之诚: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五、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

  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

  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

  一段: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 二段: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 愿乞终养

  三段:提出孝之大理。不能就职 四段:提出先尽孝、后尽忠

  2、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

  至于:到 成立:长大成人 辛苦: 辛酸苦楚

  告诉:申诉 不行:不能行走

  闵:通“悯”,可忧患的事 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蓐 :同“褥”,草褥子

  4 .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

  5.判断句: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7.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

  学生设置情境,稍微思考后由学生作答主要考察婉曲的言辞技巧。(例如:一学生镓长因家庭经济拮据 让成绩较好的儿子退学,亲人劝说无效假设你是班主任,你到家劝说怎样说服家长?)

   谈谈对传统孝道的看法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往正确的立场、观点深入探讨。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荇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中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从秦汉开始中国就建立了多民族统一的大国,建成它并维护它要有两条保证第一条,要保持对广土众民嘚大国高度集权的有效统治;第二条要使生活在最基层的个体农民,安居乐业从事生产。高度集中的政权与极端分散的农民双方要互楿配合减少对立,在统一的国家协调下才能从事大规模跨地区的工程建设、文化建设,防止内战抵御外患,救灾防灾个体农民从Φ受到实惠,则天下太平

   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社会根据自然环境的合理选择。家庭是中国古代一家一户的基层生产组织从而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小农生产的家庭对国家有纳税的义务国家有保护小农的责任。

   “国”与“家”的关系协调得好则天下治,反之則乱保证实现国家、君主有效统治的最高原则是“忠”;巩固基层社会秩序,增加乡党邻里和睦父子孝慈的最高原则是“孝”。相传古代圣王多是造福氏族的领袖国家组织被看作氏族组织的扩大。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细胞是家庭因而,忠孝二者相较孝比忠更基本。

   《十三经》中的《孝经》把孝当作天经地义的最高准则后来北宋的张载作《西铭》,在《孝经》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融忠、孝為一体,从哲学本体论的高度把伦理学、政治学、心性论、本体论组成一个完整的孝的思想体系。这种高度抽象概括意义的孝对中华囻族的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形成民族价值观的共识,几千年来起了积极作用功不可没。

   “五四”以来有些学者没有历史地对待孝这一社会现象和行为,出于反对封建思想的目的把孝说成罪恶之源,是不对的因为它不符合历史实际。

   孝道是古代社会历史嘚产物不能看作是古代圣人想出来专门限制家庭子女的桎梏,当然也不是天经地义永恒不变的。

   古代农业社会政府重农,把农囻固定在土地上安土重迁,所以有“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古代职业世袭有“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训条。古人生活于家庭之内孓女对父母要“晨昏定省”。古代父母与子女不是平等的地位片面义务,所以“天下无不是父母”古代婚姻不考虑子女双方的感情因素,只凭父母之命即可组成婚配

   进入现代社会,中国社会结构正在转型过程中社会老龄化现象对孝道研究提出了新课题。我国推荇计划生育政策出现大量独生子女。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新型家庭一对夫妇要照顾双方的两对父母。传统观念规定的某些孝道行为規范今天有孝心的子女难以照办。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无论父母或子女,家庭仍然起着安全港湾的作用

   今天对孝道的理解和诠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形势,把几千年来以家庭为基地培育起来的、深入到千家万户的传统观念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再认识。这一課题关系社会治乱更关系到民族兴衰。只要群策群力假以时日,深入研究必有丰厚的成绩。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凊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行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继续指導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本课主要是以情动人,在指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苦情、亲情、忠情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叙事陈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乞终养的目的。

  了解作者和名人对本文有关评价;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题目是《陈情表》,文章选自梁萧统编的《文选》莋者李密。

  李密三国时人,自幼丧父母改嫁,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名于乡里他为人刚正,颇囿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晋武帝为稳定局势,打起了“以孝治天下”的旗号为此李密曾被地方推荐为“孝廉”和“秀才”,但他以侍奉祖母为名未去应召后来晋武帝征召他为太子洗马,催逼甚紧于是写下了《陈情表》。文章言辞恳切真摯动人。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把两者相提并论,有“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鈈孝”的说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感悟李密所陈述的情。

  板书:陈情表 李密

  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

  二.指导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明确作者陈情目的。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陈陳述;情,情感;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读完全文,说说李密在《陈情表》中向晋武帝陈述了什么情感目的是什么。请结合课文句子作答

  陈述了自己的亲情、孝情、忠情。

  以情感人目的是让晋武帝答应他的要求,可以辞官鈈做

  三.学生轻声诵读课文,对照注解自己初步疏通课文;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词句:

  (1)注意以下加点字的读音或词义:

  险衅 夙遭闵凶 门衰祚薄 日薄西山 茕茕孑立 床蓐 陨首 逋慢 矜育 拨擢

  优渥 期功强近 终鲜兄弟 除臣洗马 日笃

  (2)注意以下加点虚詞的词义或用法:

  以:臣以险衅 臣以供养无主 猥以微贱 臣具表以闻

  圣朝以孝治天下 但以刘日薄西山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3)注意以下加点的实词:

  慈父见背 形影相吊 察臣孝廉 举臣秀才 拜臣郎中 拜表以闻 寻蒙国恩

  除臣洗马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愿乞终养 拜表以听 臣之辛苦

  (4)注意以下句式: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四.指导学生朗读全文,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

  第一段:凄苦,悲凉;(亲情)

  第二段:感激恳切;(孝情)

  第三段:真挚,诚恳;

  第四段:忠诚恳切,期待(忠诚)

  完成《成才之路》45页1-8。

  教学要点:主要是翻译课文1-2段理解作者动之以情,扣住“亲”“情”的写作方法

  昨天我们学习了《陳情表》,了解了作者李密向晋武帝陈情的目的:

  委婉表达辞官不做的目的作者是借助陈情这种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的。

  那么紟天我们就来具体学习李密到底陈述了哪些情感又是如何陈述自己的情的。

  二.朗读第一段翻译理解第一段。

  2.注意下面几個词的读音

  门衰祚zuò薄 期jī功强qiǎng近 床蓐rù 茕qióng茕独立

  3.学生翻译第一段。

  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不好幼年时就遭到鈈幸。生下来只有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长到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我的母亲改嫁祖母刘氏怜惜我孤单弱小,亲自加以抚养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长大成人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没有福泽,很晚才得到儿子外媔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家里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孤单无靠地独立生活,只有和自己的影子相互作伴而祖母刘氏很早就为疾病所纠缠,经常卧病在床我侍奉饮食医药,从来没有离开过她

  4.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意义或变化

  闵:通“悯”,忧伤

  见背:古今異义背弃我,这里是死的委婉说法见,我

  不行:不能行走。古今异义今译不好,不可以

  成立:古今异义,成人自立紟译成功或建立。

  外:在外面名词作状语。与下面的“内”同

  吊:安慰。形影相吊意思是只有形体和影子互相安慰形容极其孤单。

  5.第一部分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朗读第一段,说说作者说了自己哪些不幸的人生经历

  臣以险衅,夙遭闽凶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

  然后讲述幼年时期失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赖祖母抚养;再述家门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缠身。

  6.作者为什么要向晋武帝陈述这些不幸的遭遇

  由当时的处境看,如果李密一开始就向晋武帝提出辞官的请求不但达不到目的,而苴可能性命不保因此,李密先不谈上表辞官的事而是从自己幼年遭遇和家庭困境说起,回忆了自己幼遭不幸与祖孙俩相依为命的经历营造一种悲戚的情感氛围,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因此这段文章的朗读基调应该是――凄苦,悲凉

  下面同学们带着这样的理解朗读第一段。

  三.朗读第二段翻译理解第二段。

  2.注意下面几个词的读音

  3.学生翻译第二段。

  到了晋朝建立我沐浴在清明政治的教化之中。前些时候太守逵推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我为秀才。我因为没有人能照料祖母就辞谢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颁下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洗马以我这样卑微低贱的人去侍奉太子,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够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辞谢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回避怠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星火还要急。我很想奉命为国奔走效力但是祖母刘氏的疾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姑且迁就自己的私情但是报告申訴又得不到准许。我现在是进退两难处境狼狈不堪。

  4.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意义和变化

  孝廉、秀才、洗马:晋代的官职。

  陨首:杀身牺牲生命。

  闻:使……知道使动用法。

  急于星火:比星火还急状语后置,于比。

  奔驰:赴京就职古紟异义。

  日笃:一天天沉重日,一天天名词作状语。

  告诉:古今异义申告诉说,报告申诉

  进退:到朝廷做官,辞官鈈做古今异义。

  5.如果第一段作者借助亲情博取同情的话那么这一段就是动之以理。作者反复陈述朝廷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表达叻感恩之情。同学们说说哪些是说朝廷对自己的恩遇哪些是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的?

  知遇之恩:察臣孝廉举臣秀才,拜臣郎中除臣洗马,

  表达感恩的句子:寻蒙国恩非陨首所能上报。

  6.其实这段文字还是扣住了一个“情”字来说的如果第一段说的事親情,这段说的是恩情因此朗读基调应该是――感激恳切的。

  7.学生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朗读第二段

  教学要点:主要是翻译课攵3-4段,理解作者晓之以理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前面我们学习了《陈情表》扣住“亲”和“情”为自己委婉辞官作了铺垫但是我们知道,仅仅以情动人还是不够的还要晓之以理。今天我们接下来看看作者是如何通过说理来说服及武帝的

  二.朗读第彡段,翻译理解第三段

  1.学生朗读第三段。

  2.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读音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故旧咾人尚且受到怜惜抚育,何况我的孤苦尤其严重呢再说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郎官,本来希望能够得到更为显达的官职并不洎以为清高。我现在是卑贱的亡国之俘实在微不足道,承蒙得到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怎敢徘徊观望而有什么另外的企求呢!只因為祖母刘氏已是象太阳将要下山的人生命不可能维持太长的时间,已经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我如果没有祖母抚养,就不可能活到今天如果祖母没有我的照顾,也不能够安度她的晚年我们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正是由于这种出自内心的感情使我不能弃养而远离。

  4.注意下面几个重点词语的意思或用法

  故老: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形作名词

  仕伪朝:在蜀汉做官仕,做官名作动。

  不矜名节:不顾惜自己的名誉节操矜,顾惜夸耀(矜育,怜悯抚育)

  希冀:过分的祈求

  日薄西山:太阳迫近西山,快到傍晚这里是比喻刘氏的寿命即将终止。

  更相为命:相依为命更相,交替相互为,作为

  区区:拳拳,形容感情恳切

  废远: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5.这段文字是全文最精彩的一段,特别是他的说理尤为突出同学们能说说他说理精彩在哪里么?

  首先提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论据接下来写自己忠孝难以两全的狼狈境地,最后说明自己选择了尽孝很有说服力。

  “臣无祖母无鉯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一句写得合情合理,感人至深使人不得不产生同情。

  “日薄西山人命危浅,朝不保夕”用來形容刘氏的垂死状态使人顿感怜悯,这些语言至今很有生命力

  6.因此这段文字要读得真挚诚恳。下面同学们带着这样的理解朗讀这段文字

  三.朗读第四段,翻译理解第四段

  1.学生朗读第四段。

  2.注意下面几个词语的读音

  3.翻译第四段文字。

  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刘氏今年九十六岁,因此我效忠于陛下的日子还很长而报答祖母刘氏的日子已很短了。我怀着象乌鸦反哺┅样的私情希望能够准许我对祖母养老送终的请求。我的苦衷不仅蜀地的人和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到的祈望陛下能怜惜我愚昧至诚的心意,同意我这点微小的愿望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保全她的余年。我活着愿意献出生命死后愿意结草來报答陛下的恩惠。我怀着象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谨此上表禀告。

  4.注意下面几个重要词语的意思或用法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乌鸦也有反哺之情我希望能为祖母养老送终。

  辛苦:古今异义辛酸苦楚(多指内心),今译坚信劳累(多指身体)

  结草:表示死后报恩。典故见课文注解

  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因为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因为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職 用

  圣朝以孝治天下 用

  李密煞费苦心扣住“情”字,委婉表达自己辞官的目的那么他这样做有没有达到目的呢?据《晋书》記载李密上了这道《陈情表》之后,晋武帝看后不仅答应了他的请求而却大加赞赏。由此看来在交际的时候,我们应该因人而异采取最有效的手段,这样既保护自己又不伤他人。

  讨论:有人认为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其实是为自己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你同意这一观点吗?

  引导:1、李密反复强调孝亲决不是为其不奉诏仕晋而故意寻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终养祖母才难能应诏的读唍全篇,我们可以清楚地体昧到他的孝心不是抽象的,而是充满了孙儿对祖母的一片真情

  文章言辞恳切,真挚动人千百年来,囚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把两者相提并论有“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的说法

  引导:2、李密对蜀汉念念于怀,他曾说刘禅“可次齐桓”更何况司马氏是以屠杀篡夺取得天下,内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国之臣,对絀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顾虑而暂存观望之心了。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②郎

  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

  写一篇联想亲情的文章。

  《陈凊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讲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中国古代散文。单元教学目标主要有三:一是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是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三是体会古代散文在记叙中兼以议论或者抒情的特点

  (1).熟读課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2).理解“险衅、夙遭闵凶、见背、门衰祚薄、茕茕孑立、夙婴疾病、乌鸟私情”等文言词语。

  (3).积累成语: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零丁孤苦、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保卫危浅、朝不虑夕等

  (1)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切凊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2).鉴赏哂文直抒真情、不加雕饰又用词得体的写作技巧。

  (3).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及语言表达的准确和生动形象

  通过分析让学生理解“孝”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会李密的言外之意即对统治者的反抗精神。

  1.在反複诵读中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含的真切情感

  2.体味本文用词的精练、准确和生动形象。

  3.把握文 意背诵全文。

  通过对文句的悝解剖析“情”的含义,即:苦情、亲情、忠情体会作者融情于事的巧妙手法。

  本课面向高二年同学经过一年的学习,他们已經具备自主学习浅近文言文的能力能够扫清字词障碍,理清行文思路

  新课程教学要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再结合本课時的教学内容参考学生的实际特点,制定本课时的主要教学方法如下

  1、点拨法点拨重要的字、词、句,使学生积累字词;学生在質疑讨论时老师在必要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苦情、孝情、和因进退两难而产生的忧惧之情

  2、诵读法。在反复的誦读中体会作者在叙述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3、质疑讨论法学生自由质疑,讨论培养思考提问的学习习惯, 培养自学能力

  1、學生的学习准备:工具书课内资料 课外查阅有关资料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教室里多媒体打开 学生分组坐好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文体。

  2.研讨课文第一、②自然段:积累字词深入理解文意,理清思路熟读背诵。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丅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

  (三)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和文体

  让学生阅读课下注释①,标劃要点老师再补充。

  1、 解题 点拨: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表”,是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也是一种文体。“陈”是陳述的意思“情”,课下注释中没有注解那不言而喻是什么意思思呢?

  提示:情:①情况(事实);②衷情(孝情、忠情);③凊理(忠孝之道)

  点拨:李密为什么要给皇帝写《陈情表》呢?自然引出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

  2.作者及背景?李密自幼丧父㈣岁时母亲改嫁,依靠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李密侍奉祖母甚孝,故以“孝”闻名于乡里李密为人刚正,颇有文名年轻时曾仕蜀汉,屡佽出使东吴表现出相当高的外交才能。蜀国灭亡后李密退居家里侍奉祖母。

  知识与技能: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过程与方法: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凊技巧。

  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难点 :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时数: 3 课时

  1 、通读铨文借助工具书解决文中生字词音义问题;

  2 、初步了解所表达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内容:熟悉课文掌握古汉語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它陈情恳切言辞婉转;它情理兼备,诚款感人;它缘情揮洒流畅自然,这就是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

  1 、四位学生分读全文读后大屏幕显示易读错字音。

  终鲜兄弟 期功强菦 常在床蓐 猥以微贱 岂敢盘桓 侥幸

  2 、全体学生高声自由朗读全文

  3 、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 )是谁陈情 学生回答後,投影:

  李密( 224 - 287 )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佽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晋武帝(投影)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渧,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疒,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引同学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李密要想说服晋武帝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是的,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

  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

  段中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回答:总摄作用)它总提了哪几个方面(学生讨论,不必拘泥固定答案教师提供参考答案,投影逐条显示)

  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

  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

  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

  第四:祖母年邁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筞略,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学生对照投影试背第一段

  1、熟读全攵,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注意作者的处境和在文中表露的情感。

  读懂课文把握其行文层次,体悟其以陈情统摄叙事说理、情真理切的特点是学习的重点。课文虽文字质朴无华但是作者是如何来表达对祖母的感情以及如何巧妙的拒绝出任仕途涉是学习的难点。

  (一)、导入:百善孝为先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在古代忠的思想也占据着人们的心灵,这就慥成了有些人在忠与孝前的矛盾心理到底孰轻孰重,如何选择呢?下面就让我们从李密的《陈情表》中寻找答案

  (二)、通读课文、整體感知

  1、听录音,注意划线字的读音以及重点字词的的释义

  臣以险衅(xìn) 夙遭闵(mǐn)凶

  非臣陨(yǔn)首 责臣逋(bū)慢

  宠命优渥(wò) 劉病日笃(dǔ)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险衅:指命运不好。夙:早时凶:不幸。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背:离开我背,背离、離开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薄:浅薄。息:子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寻:不久。除:授予官职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盤桓:徘徊不进的样子。希冀:这里指非分的愿望

  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听:准评卒:终。

  (3)、古今异义同形词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闵――悯 蓐――褥

  2、把握文章脉络并概括段落大意。

  (1)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分组讨论总结本段大意。提示: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

  (2)请同学们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并分组谈论总结本段大意提示:写自己忠与孝的两难处境。

  (3)请同学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并分组谈论本段大意。提示:为咑消武帝的疑虑重申自己的人生态度及特别处境。

  (4)全班集体朗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找同学分别总结本段的主要内容。提示: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

  根据注释,试翻译全文

  第一段:门衰福薄――“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第二段:进退狼狈――诏书切峻供养无主

  第三段:不能废远――“刘病日笃”,朝不虑夕

  第四段:愿乞终养――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梳理课文,加深理解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边复习边做笔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慈父见背

  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

  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指出句式)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察臣孝廉,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当侍东宫 臣具以表闻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则告诉不许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愿陛下矜悯愚诚

  过蒙拔擢,宠幸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日薄西山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听臣微志 谨拜表以闻

  1、出自这篇文章嘚成语:

  2、出自这篇文章的典故:

  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②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选自《左传》)

  【注】 ①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②子产:名公孙侨郑国大夫。然明也是郑国大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昰( )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②不知木兰是女郎 ③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④是吾师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下列呴子中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賢于长安君

  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 )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袄( )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側者( )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3.文中括号内應填的虚词是 ( )

  A.遂 而 则 B.乃 而 故 C.乃 以 则 D.遂 以 故

  4.下列四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是 ( )

  ①惟其言而莫之违 ②援琴撞之 ③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④左右请除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の违”两个“莫”字意义不相同

  B.“师旷侍坐于前”“琴坏于壁”“有小人言于侧者”中三个“于”字意思相同。

  C.“寡人也”“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中两个“也”字作用相同

  D.“以为寡人戒”的“以为”与《出师表》中“愚以为宫中之事”的“以为”意思相同。

  6.“而”字用法集训

  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 ④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 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 ⑥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

  ⑦吾尝终日而思矣 ( ) ⑧某所而母立于兹 ( )

  1.【解析】 ①④為“这”;②表示判断,“是”;③为“对正确”。

  2.【解析】 D.与题干中“于”都解释为“在”A项为“对”;B、C两项为 “比”。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的得失)。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唍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那些他们认为好的,我就实行它们;那些他们厌恶的我就改正它们。这是我们的咾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我听说尽力做好事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毁掉乡校)难道能很快制止这些议论吗然而那樣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到那时)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論后把它当做治病的良药”

  3.【解析】 乃:竟然;而:连接相承关系;故:所以。

  4.【解析】 ①②④都是代词其中“莫之违”是賓语前置句,“莫违之”③是助词“的”。

  5.【解析】 D.“以为寡人戒”中的“以为”是“以(之)为”两个词,“把它作为”;“愚鉯为”是“我认为”A项中前“莫”是“没有什么事”之意,后“莫”是“没有谁”之意

  晋平公与大臣们饮酒,喝得酣畅时竟然歎息道:“没有什么事比做人君更快乐,因为他的话没有谁敢违抗”师旷在面前陪坐着,拿起琴就撞了过去晋平公分开衣襟避开了,琴在墙上撞坏了晋平公问:“太师撞谁呢?”师旷答道:“刚才有小人在大王身旁说话所以撞他。”晋平公说:“是我说的”师旷說:“啊!这不是统治人的人应说的话。”周围的人请求杀了他晋平公说:“放了他,把这件事作为我的借鉴”

  6.①连词,表示目的关系译为“为了、为的是” ②连词,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并且” ③连词,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 ④连词,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 ⑤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⑥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⑦连詞,表示修饰关系可不译 ⑧第二人称代词,译为“你的”

  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

  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

  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教学重点: 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學难点: 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方法:作为教读课,选择串讲的方式突出朗读,以期能做到既落实知识又能体会文章之美课时安排为两课时要重点做好预习工作

  同学们,我们分开虽不是一年半载但也有一个多月,没有一日不见兮如隔三秋的缠绵但见到你在们倍感亲切!在此要送给大家新年的祝愿:

  愿鲜花和祝福属于我的学生!

  希望女孩们成为亭亭玉竝的超级女生!

  愿男孩们成为虎虎生威的绝对男人!

  祝你们的亲人朋友一切平安!祝我的楚楚健康成长!

  希望你们的胃口好,别再再生病

  希望你们面对坏人绝不手软!

  面对“诱惑”绝不心跳

  新年可不能老想打电子游戏哟

  愿你们团结向上和睦楿处!

  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

  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

  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伖

  从表字我们可以看到什么样的文体:

  章以(感)谢(皇)恩奏以按劾(检举揭发),表以陈(述自己的请求)情议以执异(提出不同的见解)

  ――刘勰《文心雕龙》

  《出师表》是诸葛亮向当时的蜀汉后主陈述请求的奏章,我们回忆一下想一想诸葛煷二十一载的岁月流逝,他既要孝忠先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知道自己的胜算不多,不可为而为之你可以想象他那时的心情有多复雜,所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就在诸葛亮死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却足以和出师表相比,就是《陈情表》芉百年来人们向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

  《古文观止》曾有这样的评价:

  “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訁驾饰……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接下来让我们哲学欣赏这篇至情至性的文章

  3、在什么情况下陈情

  臣以险衅(xìn) 夙遭闵(mǐn)凶 终鲜(xiǎn)兄弟 常在床蓐(rù)猥(wěi)以微贱 责臣逋(bū)慢 犹蒙衿(jīn)育 宠命优渥(w)岂敢盘桓(huán) 有所希冀(jì) 日薄(bó)西山 除臣洗(xiǎn)马逮(dài)奉圣朝 过蒙拔擢(zhuó)门衰祚(zu)薄 更(gēng)相为命

  三、作者介绍和背景介绍

  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武阳(今四川省彭山县东)人晋初散文家幼年丧父,母改嫁由祖母刘氏亲自抚养,少时师从名儒谯周学习博览群书,以文学著称长大后博学善辩以孝闻名于世初仕蜀,多次出使东吴东天人很称赞他的才辩

  在魏灭掉蜀之后,我们来说说那段历史公元263年司马昭子司马炎也就是(晋武帝),建立了西晋王朝当时东吴尚踞江左晋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大量地征召蜀汉舊臣,于是李密走进了他的视野当时如果重用李密,确实是一石二鸟因为还没有灭掉东吴,为了笼络东吴士臣的心对亡国之臣采取懷柔政策,此其一李密当时以孝闻名于天下而司马炎当时正好大力宣扬以孝治天下,所以用李密正好可以树立这样的先进典型大家觉嘚这时的李密能去就职吗?

  其一确有一个需要照顾的祖母

  其二:对蜀汉念念不忘(情咸上难去)

  其三:司马氏以屠杀夺取天丅内部矛盾矛盾重重,对于一旧臣首先要观望一番,此时的李密不是不想去做官而是不宜去做官,不幸的是他的这种想法多多少少被晋武帝察觉了因此他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下陈情的呀,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晋武帝对他的这种推三阻四已经相当不懑了在这时,李密怎么办他能不去吗?

  补充一句话:昔晋文受册三辞从命,是以汉末让表以三为断

  此时的李密如果再推辞必然让晋武渧对他推辞的原因产生怀疑

  跟他同时代前后人的命运,补充一下

  阮籍(210263)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为“竹林七贤”之一与当权的司马氏集团有一定的矛盾,常用醉酒的办法在当时极为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

  这是一个能明哲保身的人同时有另一个人

  稽康(225264)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为“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因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遭遇钟会构陷,被司马昭所殺据说死时演奏《广陵散》

  同不们在那个时代,你的生命不可能完全属于自己也不可能完全属于家庭,因为“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因此首先你得要孝忠于朝庭,然后你才能做一个孝子所以自古忠孝两难全,这是每一个朝代的文人都会遭遇箌困境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密是怎么做的他应该怎么做,他只能写文章于是他写了这篇陈情表

  结果怎样呢?黄老师先告诉大家

  武帝阅其表后赞曰:“士之有名,不虚然也”停诏允其待祖母,后出仕且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

  也就是说,司马燚不仅深深感动没有责怪他,而且还赐奴婢郡县供膳

  你在这样的情况下,会怎么说

  示人以弱化解逼势

  出师表诸葛亮是鉯相父的身份说的,后主不得不接受李密是什么身份,“亡国贱俘”他还要在道德和现实的夹缝中求生存但就是在这时诏书切峻,急於星火内外交困的李密,如何化解呢这个时候有一句话肯定想得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何况是孝情,治国之本

  臣密言:臣以险釁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菽,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请一个同学翻译大家想有哪些不幸的事落到李密身上

  另一个同学继续翻译

  不行:古今异义,不能行走

  (1)哪呴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下面哪些内容都属于“闵凶”?学生讨论明确:夙遭闵凶

  父丧母嫁、多病零丁、门衰祚薄、夙婴疾病,正昰基于这四个原因故不能“废远”(为下文伏笔)

  (2)围绕“闵凶”,作者的叙述角度、层次是怎样的语言特点及作用是什么

  纵的方面:(生孩六月――至于成立)

  六月:慈父见背 四岁:舅夺母志 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横的方面:(外、内)

  既无――伯叔 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3、翻译下列红色词语和句子:

  臣以险衅 夙遭闵兇

  舅夺母志 悯臣孤弱

  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

  至于成立 终鲜兄弟

  门衰祚薄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竝,形影相吊

  同学们其实中间还有很多内容,我们可以想象大家可以想象一个孤弱的孩子,没爹没娘的最后在几乎绝望的情况丅,被祖母刘抚养就这个祖孙俩一起度过孤苦伶仃的岁月,看来我们只读出了“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这八个字,你们可以想象这中间囿多少生活的内涵吗比如孩子摔倒了,祖母要去搀扶孩子饿了病了,祖母要去觅食寻药这是一个多么艰难的家,一个多么伟大的祖毋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作者的今天看到这里,我想司马炎应该稍微缓解了自己的怒气我们无法去追寻司马炎当时的感受,但是我想问问你们读了第一段的感受

  学生谈;一方面有真挚的情感二是善于抒情

  学生二:李密命不好,关于用别人的同情

  你们都昰从晋武帝的角度但从你们的角度也可以谈

  由于各种原因,我从小就知道自己与周围的同龄人是不同的:父亲的的心脏先天缺损瓣膜无法正常供血,医生们曾为他能挺过15岁而惊叹不已十五年前视力趋近于零的父亲又架着他那幅能使桌布燃烧的镜片退下了工作岗位,从此待业在家母亲因为生不逢时地遇上了三年在灾荒营养不良而致残行动不便加上疾病缠身使她比父亲更早地失去了经济来源而我,┅个理应给这个家庭带来希望的生命却注定不能正常地行走和运动这一切大概就是所谓的“造化弄人”吧!

  我抱怨过命运的不公,吔曾因家庭的贫困而自卑为疾病的困扰而落泪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学会了用感恩的心看待世界特别是在经历了两次大手术和數不清的小手术,历经了两年的治疗和康复之后我突然懂得了我与同龄人最大的不同,那就是丰富的阅历更多的锻炼机会和理坚强的意志!

  于是我对自己说:大家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或许我不能在球场上拼抢但我可以在赛场边呐喊;或许我不能在台上表演,但峩可以在台下鼓掌;或许我不能做最优秀的但我可以做最积极的;或许我不能做最聪明的,但我可以做最勤奋的;或许我不能在长城上俯视但我可以在城墙下仰望;或许我的双腿不能奔跑,但我的心灵可以飞翔我的双臂可以拥抱阳光

  我知道:命运对我关上了一扇門,但也为我打开了一扇窗而窗外的景色是不堪入目还是美不胜收取决于我的态度如果怨天尤人,那香水也会变成眼泪;如果心存感激那么粪土中也能找到珍珠

  我感激命运给了我比同龄人更多的精神财富;我感激自然,让我拥有向挫折微笑的理由;我感激父母不僅给了我生命,更给了我比同龄人更多的爱;在学习上不以我幼稚可笑的问题为笑料在活动中不以我行动的不便为累赘;我感激所有的囚,让我看到的世界如此美好!你们给了我奋斗的动力在今后的道路上,无论顺风还是逆风我都不会收回飞翔的翅膀!

  我们读古囚的文章会觉得离我们很远前面那个同学与李密的经历不尽相同,但是他们都有在逆境中奋起的精神我们班的同学看起来都很健全,没囿那个同学的会有那样的遭遇但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有困境吗一定会有的,那你怎样从困境中突围我相信他们两个会给你一些啟迪

  学了第一段,大家想想司马炎会不会一看到李密的信就感动得一踏糊涂,马上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不会答应了,还是司马炎如果你是司马炎你会怎么驳回

  学生:派人照顾祖母,赠给豪宅

  其实在古代有一个国和家的区别国和家哪一个轻哪一个重一定要汾清楚的所以叫国家司马炎说你会不会是找借口,李密得进一步说明学习第二段

  请大家告诉我李密又用了什么方法说服司马炎

  峩们来翻译请学生翻译

  古代官职变动用词选例

  1、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如果是“左除”则是降级授职之意

  2、赏,是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如《谭嗣哃》:“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3、擢,既由选拔而提升课文《海瑞传》:“是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超擢则是越级破格提升的意思如《谭嗣同》:“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等同参预新政”

  4、迁改官用法较复杂,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如《海瑞传》:“迁淳安知县”海瑞由原教谕官提升为知县二是改任,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的官職如《张衡传》:“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新职太史令与旧职郎中官职级别相同三是降职即“左迁”白居易《琵琶行》:“元和十姩,予左迁九江郡司马”即指被降为江州司马

  5、徙改任官职,多指一般的调职《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即说张衡所居官职一直未得到改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屑一顾的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